感觉统合失调训练课程介绍

2024-05-04

感觉统合失调训练课程介绍(精选6篇)

篇1:感觉统合失调训练课程介绍

一、感觉统合概述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f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任何一个儿童要百分之百达到感觉统合都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几乎所有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只不过失调的轻重程度有差异。基于此,爱尔丝博士等12位世界级儿童心理生理专家首次开发了感觉统合智力训练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能让1—15岁孩子在玩乐中通过本系统的数十种训练器材达到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的综合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感觉统合。

从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以“儿童感统训练会馆”的方式开始普及感觉统合训练系统,80年代初感统训练系统传入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之后传入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幼儿园中,逐步达到了95%的普及率。在中国内地,感统训练系统普及率还不到5%。

二、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由于大脑对身体力行感觉器官所得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的组织和分析,以至整个机体不能做出有效动作的现象,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在生理学上又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一般都发生在孩子的身上。

(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系统所得到、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无法有效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进行正确的组织和分析,众多感觉信息在不适当的地方流通、作用,以致整个机体不能有效运做并使该个体的认知、活动、学习与情绪发展等出现异常的现象,即为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 先天因素:脑瘫、出生窒息、缺氧性休克等; ● 神经发育不完全、早产、剖腹产等; ● 怀孕期间胎位不正产生的固有平衡失常;

● 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爬行不足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 ● 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 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 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 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 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 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三、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 前庭平衡功能失调: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粘人,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2. 视觉感不良:

表现为孩子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部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把数或字写颠倒,例如:把9写成6,把79写成97,把“朋友”写成“友朋”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3. 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地重复某个动作),个人表现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和行为表现笨嘴拙舌和笨手笨脚、惹事生非、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5. 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6. 本体感失调:

表现为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7. 动作协不良:

表现为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8. 精细动作不良:

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

四、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儿童感统失调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尽管这样的儿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慧,2 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影响语言表达、影响人际交往,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生活、运动,也影响人际关系,妨碍正常的成长发育。

● 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

●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

● 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障碍。

●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

五、感觉统合训练目标:

●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

●帮助儿童抑制和调节感觉信息;

●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做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儿童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如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小组课

教师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必须在关注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儿童集体活动特点的同时,精心贯彻训练内容,经由特定的感觉统合训练项目的选择和组合,让儿童与特定的训练环境做交互作用,这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儿童前庭机能的发展,并使儿童大脑对于感觉的处理能力更加具有效率;

为此,爱宝贝教育机构在国内及台湾知名感觉统合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八年的实践。为不同年龄段儿童制订了三阶段训练计划。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共分三阶段,基础班,提高班,加强班。第一阶段为基础班,即感觉输入基础单元,适应年龄段3岁—5岁儿童(其中3-4岁为基础A班、4-5岁为基础B班),此单元以大量的感觉统合游戏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觉输入,使儿童的感觉接收能力逐步增强,建立良好的训练兴趣。第二阶段为提高班,以视听觉触协调训练游戏为主线,适应年龄(5---8岁儿童),加强各种感觉同步输入时的协调能力的建立,以强化视听觉与运动能力的协调关系为主要训练目的。第三阶段为加强班,训练内容注重巩固感觉输入训练效果,适应(8---12岁儿童)进一步增加多源性感觉输入的复杂性,使儿童早期感觉统合初级能力逐步生成。

为确保教学质量,爱宝贝采用4-6人的小班教学,每节课训练时间70分钟,配备2名教师,其中一名主课教师,一名配课教师。为体现训练的个性化,同一训练内容,不同儿童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在进行滑板的乌龟爬行训练时,针对不同基础的儿童对爬行距离和次数有不同的要求。感觉统合训练课和其它的训练一样,是要靠一定量的积累才能达到一定效果的,除了每节课保证一定的量外,还要家长配合每周要有一定的训练量,一般每周安排2-3次课为宜。

爱宝贝提供了系统的跟踪测评服务,在儿童开始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前、感觉统合训练过程中及训练结束后均对儿童进行测评。

• • 感觉统合训练一对一课

一、感觉统合训练一对一课的适用儿童

对3.5岁-12岁儿童,存在以下问题,需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一对一课:

1、注意力不集中要进行专注能力训练。

2、胆小不自信进行自信心训练。

3、本体感失调协调性不好进行运动协调训练。

4、发育迟缓或重度失调进行感统平衡训练。

5、感统轻度失调进行感统能力拓展训练。

6、2岁-3.5岁幼儿。

二、训练时间

发展期:每周3——5次,每次60分钟,巩固期:每周2——3次,每次60分钟。

三、测评

因为3岁以前儿童一般不表现感统失调的后果,所以主要是对儿童的能力做个拓展,一般建议不测评。对3岁以上儿童按照训练前、训练中及训练后进行全阶段的测评。

感觉统合训练个训课

感觉统合训练个训课即学习能力提升训练课,通过结构化教学,分解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系统化,操作更目标化,由空间训练转化到平面操作,提升学员的注意力、手眼协调、视知觉、听知觉、感知觉、认知、精细、小肌肉、社会交往性、生活自理、改变握笔姿势,提高手部肌力等能力,并且能有效的控制好动、多动。从而让孩子由感官能力的平衡发展提升到思维继而达到学习能力的提升。

感觉统合个训课有一对一及一对多等课型。

篇2:感觉统合失调训练课程介绍

平衡能力训练

–平衡木/平衡台/蹦床/旋转圆筒/独脚椅  本体感训练

– 跳绳/ 滑板/ 滑梯/ 阳光隧道/ 彩虹筒

 触觉训练

 羊角球/ 袋鼠跳/ 大龙球/ 爬袋

 手眼协调性

– 拍球/ 趴地推球/ 抛接球/ 网缆插棍

滑梯 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侧用力向下滑,滑下时双臂朝前伸展,双腿并拢头抬高。强烈刺激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

滑板爬 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作功能积极发展。

插棍 俯卧在网缆中,头部抬高向前,指导者协助前后摆动,让孩子在摆动中用双手从左至右,从上往下按次序插棍。强化前庭刺激及作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

脚步器 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促进和提高孩子的平衡力,帮助孩子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协调性,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

跳跳床 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脚后跟踢至臀部。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S形平衡木 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有助于孩子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

专业感觉统合训练项目介绍

羊角球 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平衡台 双脚或单脚站立在平衡台上,用双手做拍球等运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圆筒吊缆 孩子屈曲身体,用手紧抱圆筒并保持身体平衡,做前后左右大回转。促进身体协调以及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

圆木马吊缆 让孩子俯卧在圆木马上,双手紧握吊缆,前后左右摆动。促进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功能。袋鼠跳 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独脚椅 坐在独脚椅上,手平伸,双脚交叉踢高或单脚连续踢,身体保持平衡。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力感,建立前庭感觉机能。

四角晃动平衡板 让孩子站在或坐在平衡板上,双手抓紧吊缆,做前后左右晃动,同时保持身体平衡。调节固有前庭感觉,发展平衡力。

晃动平衡木 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面,身体两边有护栏,单手扶持或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建立本体感觉和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趴地推球 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30-50公分,手臂抬起,然后推球。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阳光隧道 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可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并调节前庭感觉 圆形滑车 附拉绳,可坐、卧、站各种姿态,并可作团体游戏。训练儿童前庭平衡,视觉阅读能力。触觉球 球面有特殊设计软质颗粒,并含有香味,游戏中提供了丰富的触觉和嗅觉刺激,稳定情绪。

常用的几种方法:

1.针对前庭功能失调的训练

(1)坐在吊网内左右前后旋转摆动;

(2)仰卧、俯卧在大笼球上滚动,保持身体的平衡功能;

(3)站立在平衡台上接抛球或拍球;

(4)坐在独角椅上保持身体平衡;

(5)坐在羊角球上跳跃;

(6)站在蹦蹦床上跳跃;

(7)走平衡台或直线行走;

(8)拍球、运球行走;

(9)跳绳、骑自行车;

(10)荡秋千、攀爬绳架、在草地上翻滚。2.针对触觉过敏的训练

(1)用各种不同质地的毛刷、干布摩擦刺激手指、掌心、躯干、四肢的皮肤;

(2)毛巾游戏,用大毛巾把孩子裹起来,让他在毛巾中滚动,刺激身体的不同部位;

(3)让孩子身体靠墙,或用两个垫子把孩子挤压在中间,从轻到重挤压身体的不同部位;

(4)用梳子梳头,用吹风机(冷热)吹动全身不同部位;(5)玩橡皮泥、湿面粉及泥巴,训练手指的肌肉;(6)穿越彩色山洞、四肢爬行、翻滚;(7)在浴缸内做沐浴游戏;

(8)在大自然环境中学习游泳;

(9)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带刺笼球进行全身不同部位的挤压按摩;

(10)球池运动,让孩子模仿开汽车、跳跃等姿势。3.针对本体感觉的训练

(1)头部和四肢弯曲、伸展、左右摆动、上下摆动;

(2)举起、提起、背起重物行走或上下楼梯;

(3)俯卧撑以及抓住双手,拉起身体;

(4)伸展扩胸器;

(5)脚踏车或滑板车及前冲滑板运动;

(6)四肢趴在地上,用手支撑;趴地推球;

(7)跳蹦蹦床,单脚跳、兔子跳、单脚站立;

(8)辨别自己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方位;

(9)闭眼触摸,指认身体的不同部位;

(10)与同伴进行捉迷藏的游戏等等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训练要求和训练目的

1、滑板爬: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靠滑板,头颈抬高,腿伸直并拢,双手撑地向前滑动。

训练目的:对前庭感觉和触觉的姿势调节,引发的平衡反应非常丰富,加上视觉情报的大量输入,脊髓及四肢运动产生的本体感,眼睛运动输入的感觉信息,使孩子整体感觉统合运作功能得到积极的发展。

2、滑梯:

训练要求:孩子俯卧在滑板上,用双手抓住大滑梯两边,用力一拉滑下来,滑下时双腿并拢,头抬高,双手尽量朝前伸展,滑下的地方可以放置一软性障碍物,如推球、小白兔。

训练目的:对前庭体系的刺激强烈,对头部、颈肌的的同时收缩,及身体保护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帮助很大。

3、趴地推球:

训练要求: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30—50公分,双脚并拢,手臂抬起,然后推球。

训练目的: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4、平衡台:

训练要求:站在平衡台上,身体保持平衡,做拍球等运动。

训练目的:站姿的重心较高,不易保持平衡,这种活动比较有助于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做强而有力的统合工作,对前庭固有平衡的建立帮助较大。

5、跳跳床: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脚后跟至臀部。

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矫治重力不安和运动企划不足的毛病。

6、羊角球: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羊角球上,双手紧握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

训练目的: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7、独脚椅:

训练要求:坐在独脚椅上,手平伸,双脚交叉踢高,或单脚连续踢,再换另外一只脚踢,身体尽量保持平衡。

训练目的:控制重力感,对前庭感觉机能的建立帮助很大,同时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最好。

8、袋鼠跳:

训练要求: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

训练母的: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9、圆筒吊缆:

训练要求:孩子屈曲身体,用手紧抱圆筒,双脚以筒底边为支撑点紧紧夹住,以保持身体平衡,做前后左右或三百六十度大回转。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协调,对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有帮助。

10、插棍:

训练要求:将网缆固定垂直离地约二十公分,让孩子俯卧在网缆中,头部抬高向前,指导者协助前后摆动,要求孩子在摆动中双手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次序插棍。

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及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

11、晃动平衡木: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独木桥上,身体两边有护栏,单手扶持或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

训练目的:以狭长的路径让幼儿通过来协调身体平衡能力的建立。

12、S形平衡木:

训练要求: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孩子站在独木桥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

训练目的:有助于幼儿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

13、四角晃动平衡木: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或坐在平衡板上,双手抓紧吊缆,做前后左右晃动,同时保持身体平衡。

训练目的:调节固有前庭感觉,发展平衡力。

14、圆木马吊缆: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在圆木马上,双手紧握吊缆,前后左右摆动。

训练目的:以俯卧方式紧抱木马摇晃的动作,对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很有帮助。

15、脚步器:

训练要求: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

篇3:感觉统合失调训练课程介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心理咨询门诊诊断感觉统合失调患儿60例, 其中12例 (20.0%) 脱落, 现存48例 (80.0%) , 男36例, 女12例;年龄6~12岁, 平均 (7.0±1.5) 岁。纳入标准:符合感觉统合失调的临床表现, 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 脑电图检查正常。排除标准:患有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和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1.2 方法

1.2.1 诊断依据

采用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精神卫生研究所编制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该量表对儿童前庭失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觉失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4个项目分别进行评分, 将各项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此4项标准分均≥40分, 评定为感觉统合功能正常;任意单项标准分为39~30分, 评定为感觉统合轻度失调;29~20分, 评定中度失调;19分及以下, 评定为重度失调[3]。同时对患儿家长的代评结果及神经系统体征检查也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

1.2.2 训练方法

采用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爱瑞斯设计, 以滑板、圆筒、平衡台、吊缆为主的游戏运动训练疗法让孩子参与, 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 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 由专业的训练老师为患儿制订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案进行指导。每次训练时间90~120m in, 每周至少3次, 20次为1个疗程。训练前后各做一次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综合评定量表。

1.3 疗效评定

训练前后对儿童进行感觉统合量表评定, 训练后平均成绩提高>10分为显著改善, 5~10分为轻度改善, <5分为无变化[4]。同时家长也要对患儿训练前后的运动协调、做事效率、注意力、情绪稳定性的改善进行综合评定。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测资料主要为配对计量资料, 训练前后综合评定量表数据的比较:方差齐同的采用配对t检验, 否则采用W ilcoxon符号秩检验。因比较次数k比较大, 考虑稳健原则且不过于保守, 酌情采用显著性水平α=0.10, 各次比较中显著性水平调整为α/k。

2 结果

2.1 训练前后感觉统合失调分析

根据表1可知, 训练前后的感觉综合评定分数差异明显, 即训练后的不同项目评分均值均比训练前有所提升, 显示出较多的儿童评分已经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甚至部分患者超过正常水平。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小于调整后的显著性水平α’。

注:表中数据方差齐同, 行配对t检验。总的检验次数k=12, 酌情选择显著性水平α=0.10, 调整显著性水平α’=0.10/12=0.0083

2.2 感觉综合训练前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训练前60例患儿中, 运动不协调38例 (63.3%) , 做事效率低39例 (65.0%) , 注意力不集中40例 (66.7%) , 情绪不稳定36例 (60.0%) 。训练后运动协调、做事效率、注意力及情绪稳定各指标改善效果良好, 见表2。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 感觉统合失调在不同阶段的发生率差异程度大, 即幼儿期到学龄期的6年时间段中, 病症的累积发生率达33%, 而且超过一半的儿童在幼儿期病发后其病症无法自愈, 提示3~6岁可能是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阶段[5]。因此, 进行早期干预可以预防儿童期的感觉统合失调, 减少异常行为的发生。但本次研究的儿童平均年龄偏大, 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对儿童早期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而且感觉统合失调的4个方面中, 学习能力不足例数最多, 说明很多家长是因为儿童学习困难而来训练的, 这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家长对感觉统合训练方面的知识欠缺;学校、幼儿园对感觉统合训练方面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家长未认识到儿童的学习困难和行为异常是可以矫治的。本组资料中, 在训练过程中有12例的病例脱落, 分析原因可能由于家庭经济、家长工作忙及患儿学习紧张等因素不能坚持治疗。

对于人体对环境形成的所有反应, 其前提是环境给予人体的感觉输入, 而后人体产生的反应, 表现为差异化的形成和程度等, 这些反应均与大脑的统合作用存在密切关系。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必须基于感觉统合作用, 才能较好地促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感觉统合理论认为, 从单纯的感觉发展到脑干初级感觉统合, 即身体两侧的协调、手眼协调、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及有意活动, 进一步发展到大脑皮质的高级感觉统合, 即注意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推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从而形成感觉认知运动功能的高级行为模式, 调整机体各个部位完成运动[6]。感觉统合训练包含了大脑、躯体和心理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非单纯的心理训练。儿童通过训练后, 可以较好地获得自我控制能力, 并有利于提升自信心, 克服焦虑的情绪, 进而可以推动大脑对身体的其他部位的控制与影响[7]。

本研究48例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经过为期3个疗程的训练后, 运动协调有效率为94.7%、做事效率有效率84.6%、注意力集中有效率87.5%、情绪稳定有效率83.3%, 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显示感觉统合训练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康复有效。

摘要: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标准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以运动游戏的形式, 对48例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进行训练, 并在3个疗程后予以感觉统合量表评定。结果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前庭失调、触觉防御、本体感觉不良、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等各项目评分, 在训练前后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小于调整后的显著性水平α’。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能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训练,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树茂.感觉统合与科学养育孩子[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5.

[2]Ay resAJ.L earning disabilitiesand the vestibular sy stem[J].L earn Disabil, 1978, 11 (1) :18-29.

[3]R en G Y, W ang Y F, G uBM, et al.R eportso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 sensory integration test[J].Chin M entH ealth, 1994, 8 (4) :145-148.

[4]何正慧, 王凤, 董文芝, 等.感觉统合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 1998, 13 (4) :165-166.

[5]H eussler H, Polnay L, M arder E, et al.Prevalence of autism in early1970smay h ave been underestimated[J].BM J, 2001, 323 (7313) :633.

篇4:认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我们都知道:大脑神经系统时时刻刻都在处理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脑部就是感觉信息处理及指挥中心,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脑部能按不同的外界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如果感觉处理上出现问题。便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能力。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在活动时姿势欠佳,手脚动作笨拙,处理日常生活事物欠条理及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您的孩子可能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家长们应尽早寻求适当的治疗,因为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

感觉统合简称“感统”,人是通过不同的感觉(触觉、前庭平衡觉、本体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来感受外界事物,并通过感官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中去,大脑在经过整合之后再指挥四肢行动,这个能力被称为感觉统合。它决定了孩子学习时的注意力、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反应灵敏性、情绪稳定性、手眼协调性等。孩子是在母体中开始形成这种能力,并在后天的不断训练中完善。但是,有些孩子由于先兆流产、胎位不正、早产、难产、摇抱少、爬行不足、活动受限、运动协调性差等原因,造成感觉统合失调。

当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后,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进行的大脑功能训练。运用一些专门的器械,要求孩子注意力非常集中地完成协调性的动作。

例如,平衡能力的训练,让孩子通过平衡木、平衡台、蹦床、旋转圆筒、独脚椅等项目,来训练大脑前庭平衡功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通过跳绳、小滑板、大滑梯来训练孩子的本体感,提高孩子的动作反应速度。跳羊角球、大笼球的挤压来训练孩子的触觉。稳定孩子的情绪,增强勇气和自信心。通过拍球、趴地推球、抛接球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性,解决粗心大意的问题。

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注意力、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有资料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85%取得显著的效果、12%有改善,只有3%无明显效果。

链接:三种感觉系统的功用

触觉的接收和功用凭借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收触摸、重力、冷热、疼痛等感觉;建立身体形象,有助视觉的发展;建立安全感及稳定情绪。

前庭平衡觉的接收和功用通过内耳的三个半规管和耳石,来侦测身体运动(被移动)的感觉,侦测加速、减速的变化,保持肌肉张力正常状态及安全意识,发展身体知觉、视觉动作协调、空间概念及动作计划能力,建立安全感及稳定情绪。

本体觉的接收和功用凭借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的神经接收器来侦测身体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建立身体空间概念,调节平衡、姿势、力度及速度,有助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助于平静情绪。

篇5: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分为: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

(1)前庭平衡失调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思考或做事情缺乏灵活性,不会举一反三,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容易串行;写字易颠倒,学了就忘,计算困难,易抄错题抄漏题等。

(3)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爱挑剔、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5)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6)本体感失调

会让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动作不协调(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走调、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等。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7)动作协调不良

篇6:感觉统合失调训练课程介绍

“感觉统合失调”,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疾病,但是如果处理得不好,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一名词对很多人也许陌生,但是这已经是近年来非常普遍的现象了,现代儿童在几乎达到30%左右的高比例。

对于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很多家长不愿面对,所以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改善校正期,家长甚至认为,孩子逐渐长大就会趋于正常了。其实就“感觉统合失调”的起因正是儿童生长的过程中的某些缺失,会对整个人生历程造成重大的影响。

有个典型例子,4岁小男孩,典型的感统失调,来得时候,不能正常的跑步、做操、做陆地动作;穿鞋后不能很好的站、走;并且脾气暴躁,自言自语,对家长叫喊,哭闹等等。

现在通过20次训练,不但脾气改了许多,跑步正常,也能滑得很开心,不过比较较难的陆地协调动作还是比其他孩子学的慢,但是孩子自己已经建立了信心,从被迫学习轮滑,到喜爱这项运动,与其它孩子的交流能力也有所提高,脾气明显改善。

有一个孩子9岁,来的时候穿过轮滑鞋,一开始由于协调平衡能力较差,连续摔了两节课的跟头,通过近一年的努力,现在在学校已经成为轮滑高手。

家长的配合,十分重要,许多家长诉说,自己的孩子没有经过“爬”的过程,而孩子现在的表现由于这一过程的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课程的安排是最重要的环节,一些正规的速度轮滑陆地训练动作对感统失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童来讲,要化简、减量、修正,针对不同的感统表象,要从儿童的心理生理多方面考虑,采用相关有效的训练手段,使得孩子在身心上建立阳光向上的愿望,短期内多方面改善感统失调,尽快摆脱感统失调的阴影,成为一个活泼可爱健康的孩子。

STUDENT123 原创于2009年9月

编后:如果我们的轮滑教练,都来研究一下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是不是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获得更高的回报。

附录:感觉统合失调名词解释。

表现:

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药力是无效的,必须通过训练才能纠正。

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病症。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原因:

1.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2.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

上一篇:浅析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以女性角色为例下一篇:人才招聘的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