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文:关于大学生恋爱的看法

2024-05-16

英语作文:关于大学生恋爱的看法(通用10篇)

篇1:英语作文:关于大学生恋爱的看法

Should Students Fall in Love?

There are some who approve of students falling in love.If the students are truly in love, there is no better time to fall in love and even to marry.Falling in love will do nothing but benefit them.There are the true romantics, who say that for true love, there is no wrong time.On the other side are those who point out that the first few years of falling in love are full of adjustments.For students who fall in love while still in college, love would affect their academic study more or less.Falling inlove would just be a distraction for a time when students need to focus on their studies.Students are also very immature at this time ,most of them having just left their parents’ homes.In my opinion, we college students are indeed too immature for falling in love.Most of us are overwhelmed by the studies and pressures of academic life;how in the world could we bear the duties and pressures of falling in love at the same time? I believe we should take one step at a time: education first , love second.

篇2:英语作文:关于大学生恋爱的看法

关于大学生恋爱的看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随着西方观念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们传统的恋爱观、婚姻观以及价值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院校作为一个小社会,也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在步入校门的时候,校方都会提前告知,已经在老家结过婚的要好好过日子,不要随便离婚;没有处对象的在大学期间不要谈恋爱,以此来防止因谈恋爱对校园文化造成的不良影响。渐渐发展到后来,在校园里恋爱的大学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如今的西亚斯,这所中西联合办学的开放式院校,大学生恋爱这个话题已经不需要过多的避讳。不管是辩论赛中双方辩手展开激烈辩论的时候,还是各院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甚至在参加党校的思想教育学习的时候,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该如何去看待爱情以及应该树立怎样的恋爱观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爱情随着如花的青春一起到来,人生的花季,青春的激情使大学生对爱情充满向往与追求,希望了解异性和被异性了解。事实上,早在中学时期,我们就朦胧中产生了对爱情的憧憬,只是当时在升学的压力、父母师长的严格管束下,在一定程度上被理性约束了起来。一旦进入大学,家庭的约束力骤然降低,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迅速增加,再加上我们身处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爱情的种子便悄悄在此生了根。

首先作为学生,我们的生活重心应以学习为重,要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件大事,但并不是现阶段我们人生的全部。学习是大学生的生活重心,学业高于爱情,我们应主张以学业为重,不宜过早的恋爱,但也不要决绝的认为爱情是学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当的话,爱情对学业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这一问题。简单地说,现在的大学生对待恋爱的心态主要有两种:(1)对待恋爱比较认真,认为恋爱应该谨慎,应以感情为基础,这些人一般心理比较成熟,有一定的责任心,彼此了解,恋爱是建立在朋友的基础之上的,互帮互助,日久生情而在一起的。因而这种恋爱关系是比较稳定的,对恋爱双方的学业没有太大的影响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再进一步说,这种恋爱关系即使最后破裂,对恋爱双方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这种心态是值得我们肯定的。(2)对待恋爱比较随意,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经历了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的环境轻松了,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这时候会有一种空虚的感觉,有一部分人为了填补空虚,开始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接触爱情,也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欲望,这些人对爱情没有责任心,双方没有感情基础,这样的爱情自然也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其实,恋爱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可以相伴厮守终生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嘛。共同的理想、品格是寻找恋爱对象中最根本的。恋爱的初衷直接关系到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我们的恋爱观应该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体系,是理想、道德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

爱情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我们在适当的环境内正确理性的处理好,爱情才会绽放最美的色彩。在树立相对理性的恋爱观后,在恋爱对象的选择上同样是一个需要谨慎的过程。进入大学之后,我们的人际圈会比高中扩大很多,参加各种社团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异性朋友,我们不能单纯的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就做出判断,这个人是不是适合自己的恋爱对象,两个人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才能就此做出选择。在选择中,最基础的就是两个人要情投意合,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单方面的爱情只能是单相思。然后经过接触,我们碰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想往前走一步的话,就必须勇敢去面对,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正确的表达出来,爱情有时候我们大声说出来才好,它不是天上的馅饼,不会突然有一天掉下来砸中你。并且,在与异性的交往的过程里,我们自身的魅力和品性会被他人熟知,相应的,你会被一些人记住,也会在一些人的心里产生对爱情的渴望与憧憬。当你听到有异性向你表明心迹,确定你就是对方心中爱情的样子。这时候,你得理智的在爱情面前作出取舍,并及早的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如果不接受这份爱情,在拒绝时要果断坚决,切不可有半点的优柔寡断,避免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对别人也要做到起码的尊重,就算不接受也不要破坏他们心里爱情的美好。

随着心理和阅历的不断成熟和丰富,我们鼓起勇气接受爱情的到来,除了在接受它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外,在两个人携手共同度过的时光,我们要迎接的挑战会更大更多。在恋爱之前我们是独立的个人,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任何的拘束,可当两个人真的决定要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会多一些东西。担当、责任。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尽管我们还是学生,但我们已经是成年人,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也要对自己的爱情负责。我们现在的爱情具有不确定性,爱情不是儿戏,在爱情到来时我们还是要勇敢承担起对它的责任。自我与牺牲自我。恋爱时我们都不应该还只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更不应该以对方为生活的重心牺牲自我,最好的状态莫过于两个人在一起相互体谅,都能设身处地的为彼此着想,相互鼓励,以爱情的良性作用对我们的学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也可以在进步中巩固两个人的感情,这样达到双赢的效果是最好的。当然,爱情里有甜蜜就会有苦涩,难免会有吵架的时候,一个人的左右脚还有相互踩到的时候,更何况是两个人呢,一旦发生争吵,恋爱双方一定不能冲动,冲动是魔鬼,冲动时也会做出令自己悔恨的决定。这时候我们应该让自己冷静下来,等心情平复的时候,想想双方的对与错,然后坐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令恋爱关系健康持续下去。

其实我们总是说得好听。真的到了现实里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般清醒呢?更真实的情况是,还是有更多的人在恋爱后便经常腻在一起,散步也好,出去玩也罢,彼此双方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时时刻刻看见彼此,即使分开回到寝室两个人煲电话粥到半夜还依依不舍的,长此以往,不仅会对两个人的学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会逐渐影响两个人的睡眠质量跟身体健康,并且因为恋爱的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太久,也会影响两个人各自的朋友圈,当恋爱最初的甜蜜趋于平静,两个人的生活趋于平淡琐碎的时候,双方开始有小摩擦,两个人得理不饶人,互不相让,当小摩擦演变为大摩擦,大摩擦又演变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时,这种恋爱关系也就岌岌可危了。所以,现实跟理想往往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还是应该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理智处理好自己的恋爱。

事实上,我们只是尚未成熟的学生,恋爱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过程,两个人在相处的过程中相互体谅、不断帮助才能走得更远。更残酷的现实是在社会就业压力、金钱、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校园里的恋爱多半是没有开花便已凋零。这个时候如何正视失恋同样也是需要我们学习的事情。失恋后,放不下的一方往往会对另一方穷追不舍,试图挽回这段感情,可是就算挽回了又能怎么样呢?你只是用行动暂时的感动了对方,可感动不是爱,留一个这样的人在身边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么说吧,在恋爱的过程中,我们渐渐习惯有一个人陪伴的生活,两个人相互依赖相互扶持,这些早已是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分开后,与其说是放不下心里喜欢的那个人,倒不如说是短时间内放不下也不愿放下已经养成的习惯罢了。这个时候,就算两个人勉强还在一起,那对方就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既然一条绳子的两端中有一人已经放手,那另外一人如果还是紧紧抓着手中的绳子,其结果只能是摔得更痛。放手,学会正视恋爱及失恋。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失恋痛苦在一个“恋”,先放手的那一方是不会太过于痛苦的,当恋爱的天平失去任何一方,爱情也就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我们应该学会面对这一现实,设身处地的为两个人的未来着想,有助于我们接受现实并早日走出失恋的阴影。恋爱双方分手后,不要过分隐藏或压抑内心的苦闷,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方式,或把心中的委屈和痛苦随着眼泪一起释放出来,或找一个值得信任的好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来缓解自己的坏情绪。坏情绪释放了出去,我们就只需要承担一半的痛苦就好。这个阶段不要强迫自己做不喜欢或不感兴趣的事情,也不要时时刻刻强迫自己去忘掉那段爱情。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爱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想要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新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多参加集体的娱乐活动,约几位好友,逛逛街,或者KK歌看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等,尽可能让自己充实起来,避免自己一个人在很长的空余时间里胡思乱想。其实对于恋爱双方,一旦爱情结束,对于双方都是一种伤害,要把伤口彻底治愈,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分手后两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就只能做最熟悉的陌生人了,等到时过境迁再来看待这段爱情,我们往往会感谢对方教会我们成长,教会我们更好地去爱别人。要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向上奋斗的动力,积极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摆正自己的位置,迎接属于自己美好的明天跟未来。

篇3:关于大学英语后继教学的一点看法

全国高校普遍地把大学英语在大一、大二作为必修课程开设, 而忽略了后两年的学习。大学英语作为必修课程在前两年教学任务完成后, 绝大部分学生修到了该得的学分并且成绩好的通过了四级或六级考试。但仅仅凭借这两年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社会需要多种规格的人才。据了解, 除了社会上普遍认可以及人事部门严格要求的四级考试以外, 有些用人单位不仅需要学生会外语, 更关注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翻译能力。较为一致的是, 社会需要的“拔尖人才”是既懂一门专业, 又具有较强英语运用和交际能力的人才。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 学习途径也不同, 这样的拔尖人才寥寥无几。对于多数用人单位来说, 英语好但不懂专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和英语能力不强的其他专业毕业生还是其主要选择。即便如此, 一些省市和地区人事部门还是对非英语专业毕业生通过四级考试有具体的要求。所以这就更加体现了大学英语后继教学的重要性。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 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对听说能力也很关心。他们不但愿意参加口语选修课, 对参加“英语角”活动和各种口语竞赛也非常热衷。更有一些学生希望通过在校学习学到更多的有关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内容。仅凭两年必修课的学习是满足不了他们的愿望的。所以这更应该引起我们对大学英语后继教学的认识及重视。

下面是我对大学英语后继教学应提高和改善的几个方面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 改革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

为了适应和满足英语大纲的要求, 要逐渐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推出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课程, 供学生修习, 同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大学英语一定的学分, 但在课程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实现大学英语四年不断线式学习。即在大一、大二作为选修课开设, 大三、大四作为必修课开设。选修课开设涉及范围广、涵盖领域宽。

(二) 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如何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要完成这一任务, 需要我们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 切实联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妥善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之间的关系, 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 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处理好听、说、读、写、译的相互关系, 强调综合应用能力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英语是个长期学习的过程,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分类指导, 分级教学, 使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以及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际水平都能有所提高。

(三) 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教育目的的改变, 即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向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测评体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 突出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 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 注重启发、引导以及互动式语言交流, 为学生创造足够的语言实践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精心设计课外互动, 积极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造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开展网络教学, 创新教学方法;突出能力测评, 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适应发展的需要。

(四) 加强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教师的教学任务将越来越重, 师资力量短缺现象也就十分突出, 有的学校师资紧缺, 完成大学英语作为必修课的教学已有一定困难, 再把大学英语作为选修课开设更是对各个学校师资的一次重大挑战。同时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与教学任务的要求严重失调, 创新能力低、科研成果少, 很多是本科毕业教本科学生, 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产生很大的制约, 所以各高校要对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规划, 加大财力物力投入, 放宽教师进修学习的政策, 全面提高学历层次, 培养教师成为自觉学习型教师, 与英语教学改革进程同步发展, 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采取积极措施, 提高教师待遇, 优化稳定教师队伍, 调动教师的教学动力。

(五) 关于多媒体教学。

到底什么是多媒体教学?是否多媒体教学就等同于计算机教学或网络教学?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增加了一些教学辅助的手段, 其核心在于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的形式和内容, 而教师的教学仍是主导。如果教师的作用只是简化到操作机器, 不再与学生进行交流, 那么教学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并且从未有人提出过要用多媒体手段代替教师的作用。

我们必须重视大学英语的后继教学, 认清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不断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 注重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讲究大学英语教学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探索新办法、新思路, 使大学英语教学迈上新台阶。真正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尧学, 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8) .

[2]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5) .

篇4:英语作文:关于大学生恋爱的看法

关键词: 中学英语 写作能力 方法途径

英语高考考查“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写作在高考中占的比重不小,而且放在整份试卷末尾,本来写作的难度就大,再加上时间不够,学生很难把握好。因此,写作训练尤为重要,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笔者认为应该把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注重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1.强调开口大声诵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标准的诵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有些好词好句好文章可以让学生经常诵读,这样有助于在写作中融会贯通。具体做法如下:提前布置要诵读的文体,让学生背诵并做习作参考。

2.加强词汇测试,重视五种基本句型。

文章的基本成分是单词和句子,这些基本要素缺乏,写文章就成为空谈。所以我每天坚持早读时带读,反复提问一些容易混淆的词汇与词组;间隔一两天进行一些词汇小测试,以此巩固基础;每周挑出一份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背诵,并抽查其中的优美词句,效果很好;考查作文前,必定让学生复习五种基本句型,力求通过考查强化。

3.训练时态,通过互相批改作文纠错。

时态错误是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中国学生因文化差异在英语写作时出现许多时态错误。学生经常会忽略英语中人称与数的一致性,即谓语动词的单复数。

如:The farmer work very hard.(work应为第三人称单数works。)

My friend said she will visit me (will应改成would)

这些错误经常出现,笔者时常让学生相互修改作文,从根本上减少此类语法错误。

由此可见,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切实抓好语法基础训练。

二、相关写作技巧的点拨

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子,但没有相关的技巧,拼凑组合起来的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因此,教师指导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更省时省力。如何帮助学生写出既流畅又有美感的文章,笔者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面对众多的写作题型,要仔细审题。

在动笔之前,要求学生先判断题目的题材,理清脉络,细读其中的要求,既不能无中生有,又不要漏掉要点;同时也要确定该文章的人称与时态。

2.灵活变通,化难为易。

详细阅读书面表达中的要求,要求学生先做一个整体构思,不能拘泥于对原材料进行硬译,因为书面表达不同于汉译英,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拐弯抹角地表达,若真遇到难句,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句式表达。如“我的同学考试不及格”这句话可以翻译为:My classmate failed the exam.可以换成 My classmate did not pass the exam.或 My classmate did not do well in the exam.

3.提醒学生注意中英文化差异,平时多学习地道的英语。

在英语写作时,许多学生都是写中文式的英语。例如 “black tea”是“红茶”,而不是“red tea”;“green house”为花房或是温室等。这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强化规范表达。

4.养成仔细检查、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要交代学生在写作时适当空出一定的时间,在完成短文后细查若发现错误,才有空间修改。同时在检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总的字数是否达到标准,体裁是否恰当,时态的确定、要点是否有遗漏,每个句子成分是否完整,特别是单词拼写是否有错,等等。

5.书写规范,促进写作。

书写的规范性在考试中尤为重要,这需要教师从基本功抓起。笔者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每次把写得最好的英语书法张贴在后黑板,让其他学生欣赏,以优带差,让写得好看的学生帮助后进生,改掉马虎潦草的书写习惯。

三、以高考为导向,做一些实战训练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课后学生写作的情况良好,可是考试时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在于缺乏课堂限时训练。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速度与精准度呢?笔者做法如下:

1.以五种基本句型为基础,并让学生适度拓展。

五种句型如下:(1)主语+不及物动词(S+Vi);(2)主语+及物动词+宾语(S+Vt+O);(3)主语+(双宾)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S+Vt+Oi+Od);(4)主语+连系动词+表语(S+V+P);(5)主语+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S+V+O+Oc)。

笔者发现在写作前提醒学生运用这五种基本句型,学生语法错误大大减少。当然也用加分的方法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多运用一些复合句,如定语从句:

I have a friend. 和He often helps me.可以适当地拓展为 I have a good friend who often helps me when I am in trouble.

2.给出相关类型的模板,供学生参考。

如求职信模板:

Dear sir/madam,

(1) I am?摇?摇?摇 ?摇 , (2)I am glad to learn that?摇?摇?摇 ?摇?摇 .(3) I’m quite interested in?摇?摇?摇 ?摇?摇 . (4) I think I’m fit for the job. ?摇?摇 ?摇?摇?摇(5)As , I ?摇?摇 ?摇?摇?摇. (6) I ?摇?摇?摇 ?摇?摇and do well in ?摇?摇 ?摇?摇?摇.(7) Besides/what’s more , I ?摇?摇 ?摇?摇?摇. Above all, I?摇?摇?摇 ?摇?摇 .So I’m sure I can do the job well if I get the position.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摇 ?摇?摇?摇?摇.

笔者引导学生用此类模板作为依据,写作更有信心,更得心应手,有的还从此喜欢上写作。

篇5:我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

现在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时常能看到的不是手里捧着书本的男男女女,取而代之的是一对对的情侣,这些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并不少见。我们每个人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都各不相同,在此我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爱情作为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也是大学生宿舍“卧谈会”中的热门内容。大量事实证明,最让大学生心醉与神往的爱情,同时也是大学生最大的“烦恼源”。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反对大学生谈恋爱,但也并无太大的赞成。感情,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更何况其中最耐人寻味的爱情。有这样一条爱情哲言“真性情的人都喜欢爱情这么回事,它是美与艺术的产物。”无疑得,现阶段的我们向往爱情,向往那一段神圣又美好。但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对待爱情呢?这应该是我们在进行一段美好的恋爱前应该好好思索的问题。

爱情虽然说是一种生物程序,但是作为一个在新世纪中成长的新新青年,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这一问题。世界万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爱情在我看来也是这样的,有利有弊方能凸显事物特性。有句话说得好“爱情让你享受了年轻、美丽、浪漫、激情,也一定要让你面对年老、寂寞、色衰、平淡、冷漠。”当然这是后话了。现在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吧。

大学生恋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正常现象。既不容否定,也不容回避。处理与异性的感情交往,乃至恋爱问题,是每一个青年大学生都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这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尤其是人格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经过了恋爱。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为提高青年交际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了基础。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从青春中期直接下来落入社会的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恋爱并不是件坏事,它对青年的成熟很有帮助。再加上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文学艺术中歌咏的爱情当然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大学生恋爱的好处当然还有好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接下来我们就要谈谈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听到的关于大学生谈恋爱的弊端问题了。大学生谈恋爱会影响心理健康。首先,热恋与婚姻失去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紧张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恋爱正是使人时高兴时痛苦的事。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因此恋爱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如婚前性行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负担超重。

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觉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失恋的青年会失魂落魄,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这也是大学生恋爱背后可能导致的种种负面影响。

对于大学生恋爱的各种影响,我们都应该正视它们。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值得一说。

无论是在等待恋爱还是正在恋爱的人,我们都应该正确的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现在或未来的恋爱关系。首先我们应该培养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当然也要有拒绝爱的能力。其次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其中大约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现阶段我们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作为衡量这份爱情价值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的标准。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作为衡量这份爱情价值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的标准。学习、恋爱两不误,是新时代完美学校爱情的最高境界。二是处理好恋爱与集体的关系。要把自己放在集体中,时时铭记自己在集体中的任务,不能因恋爱而影响集体。三是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不仅有爱情,还有父母、兄弟、姐妹、同志之爱和对国家、社会之爱。自己的恋爱爱情属于小爱,对社会国家的感情才是大爱。

篇6:对谈恋爱的看法作文

我曾见过几对友人的悲欢离合,看过他们的痛苦与欢乐,我作为一个冷眼旁观的看客,不敢保证是不是清醒的人。失去了如火的激情与如割的若痛,谁会真正体味早恋的滋味?一位男生告诉我:“爱情是个圆,在圆上,终点也是起点。”这说明早恋也只是一场梦幻。一位女生告诉我:“爱情正在风里,痛楚写满眼眸。”可见早恋对她来说也许是苦涩的回忆。而更多的人告诉我:“不需要承诺,冬季的誓言,终究会在春季消逝。”对他们来说,早恋是一场电影,轰轰烈烈开场又悄无声息的落幕,只留下支离破碎的剪影随处飘荡。

年轻的心还是稚嫩的,经不起爱的重压,承不住爱的责任。也许早恋会带来一时的欢乐,但那终究是玛蒂尔德的假项链。笑看一对对校园恋人们,有多少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有多少是“落花有情,流水无情”?曾经山盟海誓的又有多少可变成天长地久?

诚然,校园里的爱情是最纯真的,“红尘飘不到”,纯净得如水晶般透明。没有门第的高低,没有金钱的多寡,纯净的心灵的交流也许是爱生长的最后一方净土。但是,最美的也是最脆弱的,最易破碎的——当水晶的碎片四处飞溅时,破碎的何止是一颗心,一段情?

凋零的花瓣飘出诗意,痛苦却成为一个美丽。“早恋”就是那个美丽的痛苦。也许你要的就是那美丽的痛苦,但也许在等待之后,就是圆满的成熟。

不在春天里过秋天,期待与贮藏中蕴涵着爱的美丽。也许太年轻,也许太幼稚,年轻的心会在等待中长大,在长大后成熟。

篇7:英语作文:关于大学生恋爱的看法

作为由中国最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一项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考生人数从1987年的几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200多万人,成为世界上考生人数最多的考试。四六级考试的普及,促进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激发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存在的问题

1.片面追求高通过率给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标准化英语统一考试的通过率容易使高校之间产生直观的横向对比。因此,许多高校将四六级通过率看成是衡量英语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通过率指挥棒下,为了出所谓的教学成果,教师研究考纲、考题,热衷于应试“技巧”、“诀窍”的探索。为了短期奏效,急功近利地进行题海战术,忽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导致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实际上的下降。片面追求高通过率的副作用表现在师生心理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普遍感到统考给他们的教学带来了压力。通过率与教师考核挂钩,有些学校甚至以学生通过率的高低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使本已超负荷工作的外语教师心理压力更大。许多外语教师坦称:现在一切为了提高通过率,已经无暇顾及创新性的教学研究了。从学生方面看,通过四级考试以便能顺利拿到本科学位和毕业证书成了新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与日俱增的恐惧。不仅英语学习挤占了其他课程的时间,而且填鸭式的教学使得英语学习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更加严重,始终摆脱不了聋哑英语的困境。所以许多学生在通过六级后就感到十分迷茫,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目标。

2.四六级证书社会权重过高,引发非正常效应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热,除了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外,太多的社会功能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学英语考试一向被认为每年为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供了客观的描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广泛采用现代教育统计方法,分数经过等值处理,因此保持历年考试的分数意义不变。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成绩的解释,是四六级证书社会权重过高的成因之一。从命题、阅卷、等值处理、分数正态化处理到考场组织都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较好地保证了评分的一致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公正”与“客观”的期望,成为用人单位衡量毕业生英语水平的统一尺度。因此,虽然微词颇多,四六级仍然受到热捧。例如,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留京需要提供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四六级考试平均通过率是高校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各高校对四六级考试丝毫不敢怠慢。为督促学生全力学习英语,很多高校在学籍管理等条例中都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个硬性指标;一些学校为了达到较高的通过率,规定必须通过四级才能取得毕业资格和学位;考生所有学习生活都要服从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安排;围绕通过四六级,从经济、荣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奖励;四六级通过率和教师职称晋升直接挂钩。大学英语课程成了英语教育的“流水线工程”,学生被当成了流水线上被加工的标准件。忽视学生的能动性,违背素质教育的根本规律,造成了拔苗助长的后果。

3.教学方式和内容沿袭旧的模式长期以来,聋哑英语问题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地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偏重语法解读,轻语言应用。缺乏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问题。

四六级考试对语法词义的偏重和采用大比例选择题型对英语教学起到了完全的指挥作用。为了应对考试,许多英语课堂依旧沿用应试教育模式授课,词汇讲解、语法举例、课文解读、答题“技巧”等成为课堂的重点。由于教师短缺,为提高效率,许多大学的英语课都是大班上课,一个大班80人以上并不少见,课堂上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传统的“秧田式”教室格局不利于语言课堂上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机械化大生产式的应试教学造成了实际上的教学效果低下。

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直接选用市面上的现有教材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通行做法。除了极少部分高校外,大多数高校都选用了以《大学英语教程》为代表的几种教材。这些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但不能满足全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需求。教材的更新周期长,速度慢。《大学英语教程》在各大高校中使用多年,修订本也只是每册变动了两三篇课文。当今社会飞速变化,全球一体化进程迅猛,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都有很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语言习惯也产生了变异,而科技发展更是带来了大量的新生词汇。所以,陈旧的语言内容对于今天的大学生了解现代英美文化中一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准则缺乏必要的帮助。

4.语言测试点偏难、偏怪

学生常常抱怨四六级是“什么难考什么,什么没见过考什么”。曾有人就四六级考试题请教外教,其标准化答案也让外教一头雾水。考题脱离语用环境是四六级部分考题偏难、偏怪的主要原因。与本土教师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外教的英语课教材新颖、内容切合实际,课堂上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气氛融洽,授课方式生动鲜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源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对英语(甚至是对教师)的喜爱。但他们在四六级考试中却也常常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原因是四六级考试测试点没有将检测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放在重点上。

俗语说: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标准化考试的单项选择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偏难、偏怪的四六级考试题的权威导向必然将学生带向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之中。常会见到考生在考前“恶补英语”,背诵作文范文,甚至猜题押题。所以,许多学生虽然拿到了四六级合格证书,但读起英文资料仍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利用英语语言工具了解国外的信息。

二、四六级考试的改革现状

对于四六级考试存在的问题,考试委员会已经着手进行了一些改革。除了在考试组织体系上进行了改革外,对成绩公布方式也作了重大调整,总分从100分改为710分,290分以上发放成绩报告单,六级报名资格线为425分。但目前四六级的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旧的体系。新六级报名资格线425分在总分710分的试卷中相当于百分制的60分。因此,不少高校将学位要求由原来的通过四级改为成绩达到425分,非京籍毕业生进京的四六级成绩门槛也随之定在425分。用人单位也闻风而动,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上明确表示应聘者英语至少要超过425分。虽然取消了合格证书,但找工作时却把“看证”改成了“看分”,“看分”比“看证”的压力更大。

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改革已经成共识。有学者强烈建议取消四六级考试,有专家认为四六级考试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和学校对它的过度重视。下面笔者就自己的认识提出一

些个人看法。

三、四六级考试改革的路径

1.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四六级考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是错误的教育思想所产生的消极作用。

自古至今,不同国家或组织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对人才标准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的大致标准。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人才的标准更应该是多元化的。过度追捧四六级证书无疑是将“人才学历论”延伸到“人才四六级证书论”上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要有一个明显的层次梯度。要重视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如理论研究能力、科学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允许学生在某些能力上有特殊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类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有特长的创造型人才,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应该在社会、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中形成人才标准共识,只有真正倡导多元人才观,才能消除四六级考试中的种种扭曲现象。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解决当前四六级考试问题的重中之重。

2.降低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

真正减少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首先要找到社会之所以推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原因。高校的其他科目之所以没有成为用人单位的标准,是因为各个高校其他科目的考试内容是。

自主决定的,互相之间没有可比性。事实上,只要高校间还存在着统一的英语考试,它就必然会变成评价学生优劣的指标。在学生谋职时,也自然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的指标之一。降低考试的社会权重,就必须分解考试的统一性。

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的确应该思考需不需要在高校间进行英语统考的问题。随着人才标准的多样化、市场化,英语是否应该保持原来的突出地位,学生个人对英语的掌握程度有没有决定权,都是应该论证的话题。降低四六级考试过高的社会权重,除了在社会、管理部门、学校中加强“三百六十行中行行出状元”的宣传外,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第一,四六级回归为校内考试,让高校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自主决定英语教学安排,四六级考试测评结果由各个高校自己掌握。第二,让四六级考试走向社会,把它与社会英语考级合并,或者让民间机构进入英语统考市场,提供多类型英语考试,让学生有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我国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宏观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可以说,教学质量评估是指导高校教学质量的“指挥棒”,评估体系的每一项内容都对高校的办学具有导向作用。四六级平均通过率作为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势必让各高校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手段以确保较高的通过率。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差异性大、结构复杂的学生群体,教学效果、质量不像工业产品那样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在没有严格控制各种教学因素,进行对比实验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效果搞量化考核是不可能得到科学结论的。受标准化考试先天缺陷的制约,四六级考试无法对学生实际水平进行精确的量化考核,尤其是对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内隐性因素更无法进行量化检测。同时,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也不是凭一两次测试结果就能够体现的。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估可以采用用英语和学生面谈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因此,在评估过程中没有必要对大学英语成绩做过细的“量化考核”,不应把四六级通过率当作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的刚性指标。英语教学水平的标准应是目标和要求的相对规范,而不是具体目标要求的绝对化。至于怎样去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与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大胆探索、自由发挥,形成自己的个性与风格。语言课堂教学不应是千篇一律的面孔,独特的个性与风格才是其主要特点。对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评价应主要观测改革创新的广度、深度、持久性等方面,把教学评估定位于激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方位上,即评估观测点应侧重于开拓创新因素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创新活动,不断探索、钻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向他人学习、借鉴,精心、全力打造创新型人才。

只有不再把四六级通过率作为评估体系中的硬性指标,从制度层面上弱化四六级在学生英语能力和学校英语教学评价中的权重,才能消除其指挥棒的影响,恢复其自身单纯的教学效果检测功能,才能使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激发出新思想、新方法。

3.转变教师角色,大力发展网络多媒体教学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沿袭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教学局限于课堂,授课形式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容易造成填鸭式的课堂教学风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因此,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从学生角度看,应当是学习知识并转化为技能的一个过程,通过学习大学英语,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从教师角度出发,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由教学向导学转变,消除英语课堂教学中的“CET应试教育”现象。英语教师不仅应是英语教学的设计者,更应是英语教学的研究者。现代教育技术加速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视听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大量运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逐步进入课堂,CAI(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技术的运用,可以自由处理声音、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历史事件、人物、地点呈现给学生,有利于介绍语言的背景知识,形成鲜活的语言环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互联网的普及则给多媒体教材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互联网,师生获取教材的方式和途径更加丰富,也提供了质量是高等教育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应有相应的教育质量观,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也应有不同的教育质量标准。所以,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个发展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高等教育多元化的今天,要考虑多样性的人才需求,避免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如果用清华、北大的学生培养标准来衡量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的。这样不仅会遏制高等教育的多样性,阻碍高等教育事业的多样化发展,更会使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脱节。

必须正确引导社会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不同类型高校应该有不同的质量评价标准,检测高校完成英语教学大纲情况的手段应当多样化。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应该开设多层次的大学英语考试,如高校英语应用能力、预备级大学英语、大学英语、高级大学英语等不同级别的考试,彻底扭转千军万马同挤四六级考试独木桥的局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网考已经应运而生。网考即利用局域网系统技术进行考试。一些国外的考试机构举办的考试如托福等,已经部分在我国采用了这一新型的考试方式。托福网考的经验表明,网考具有生动的语言环境,可以很好地测试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网考拥有存量丰富的试卷库,随机选卷可以做到每次考试的内容都不相同,学生的猜题、押题等行为将失去效果。这样将把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引导到掌握语言的实际交流能力上来。从理论上来说,网考可以突破固定考试在时间上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检测自己英语应用水平的机会,便于他们及时纠正学习中的偏差。

篇8:关于大学英语课前预习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预习,方法,监督

1 大学英语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往往太过笼统, 不少老师本身对预习也存在着认识的不足, 或者是不够信任学生的自主能力, 所以就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要么是在临下课时说一句:“请同学们下课后把第四单元预习一下”, 不指导学生如何预习, 也不设计具体的预习任务, 上新课时也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要么就是根本就不布置预习任务, 上课时尽管大部分学生对课文一无所知, 也仍然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导致学生上课昏昏沉沉, 课堂气氛沉闷, 效率极低。

2 大学英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打破课堂中尴尬冷清的气氛, 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教师本人和学生都应该要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首先, 教师应该意识到, 课前预习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够随意处理, 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预习抓好了, 学生就可以学得主动, 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习不认真, 课堂教学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其次, 老师要跟学生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老师要告诉学生, 课前预习是课本学习的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课前认真地对新课进行了阅读和思考, 就会对新课知识有宏观的把握, 自己就能提前探究课文, 或者是产生更多的疑问, 上课的时候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3 大学英语课前预习的方法

怎样才是高效的课前预习呢?教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预习方向, 不要让学生无所适从, 要告诉学生, 预习的任务就是区分开新课里的已知和未知, 发现问题, 做好课前准备, 新课里面有哪些单词、短语、词组、语法点, 哪些已掌握, 哪些还需巩固, 新课的的结构是什么, 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这些都是预习的时候应该注意和思考的地方, 做到了这些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听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时, 还要注意多样性和灵活性, 避免千篇一律。以下是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不同的预习方法:

(1) 标记法。课前阅读新课的同时要积极动脑思考, 手脑并用, 认真标记需要注意的地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爱好制定一套自己的符号。比如说, 用横线标记出课文里的生词, 用红色笔画出课文里所有的重点, 在不懂或是难点的地方打上问号, 优美的句子下面画上波浪线, 总之, 经过这样的一番标记, 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觉更清晰, 上课时更能够心中有数。

(2) 查阅法。学生在阅读新课时, 要动手查工具书, 弄懂生词和新的知识点, ;而要想深入理解一篇文章, 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上网查阅作者的信息, 作品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比如在上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的第一课Time-Conscious Americans之前, 笔者就布置任务给学生, 让他们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找更多的关于美国和中国时间观的谚语和文章, 再结合课文的学习, 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美国人严谨的时间观念。

(3) 做笔记。学生在预习新课的时候, 可以在课文的空白处做些简单的笔记, 写下自己对于文章某句话或段落的理解、体会或感受;或者准备一本专用的笔记本, 将重点单词、词组、搭配、语法点、优美的语句等等摘抄下来, 以便随时翻阅, 长期坚持更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

(4) 思考练习。笔者正在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课文后面都配备有相当丰富多样针对性很强的的练习题。题目类型有选择题、问答题、词汇填空题, 选词填空题, 翻译题等等, 传统的做法是上完课文后再做这些题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这样会积压练习, 也不利于练习和课文的相辅相成, 不如在布置每次的预习任务的时候, 选择一些练习题做预习任务, 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 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用问题来检验预习效果, 而不是等着老师报答案。

(5) 体验课文。针对某些课文的特点,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表演, 通过参与表演的方式来体会课文,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的第三单元课文Marriage Across Nations为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与他的女朋友之间的故事。他们想要结婚, 却因为两人属于不同种族而遭到家长的反对。文章当中有大量的对白。笔者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让他们分组准备表演。在课堂表演的时候, 大家通过亲身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争执, 也体会到了主人公的无奈和课文的主旨, 更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增强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6) 听录音。现在的教材大多都配备了相应的课文录音和单词录音。这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定要充分利用。在上新课之前, 让学生自行听单词录音, 并随之跟读, 可以加强他们语音语调的学习, 锻炼听力和口语, 尤其是对于一些发音不准确的同学而言, 听录音能避免他们重复错误, 纠正发音, 增强自信心。

4 大学英语课前预习的监督

有布置就要有检查, 这样才能够监督学生认真完成布置的预习任务, 反之, 如果老师对布置的任务不闻不问, 就无法获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也不会在乎预习任务, 失去预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敷衍了事, 预习就会再次变成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检查预习任务的规范方式。检查可以分布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比如教师利用上课前的时间巡视教室, 抽查学生的课本和笔记, 查看课后练习完成情况, 询问课文中的某些问题;在教学活动进行的中间, 教师可以穿插着对相关内容进行提问, 让学生朗读重点段落, 检查学生是否阅读过课文, 语音语调是否有改善, 并对学生的表现察言观色, 判断他们对课文的接受情况。教师要及时的对表现好、预习认真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并且一定要将学生的预习情况纳入平时成绩, 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对预习的足够重视。

5 结语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只是教师会疏于发掘和培养。教师要多跟学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让学生意识到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的情况会极大的影响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鼓励并监督学生课前预习, 激发学生自学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 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采取不同的方法, 不能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 而且要注意监督, 检查和反馈, 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并且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自学的转变。S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2]高艳芳.谈预习与复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实施[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7) .

[3]金亦.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阶梯[J].科技风, 2009 (22) .

[4]李奉栖.论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预习策略[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

篇9:关于英语阅读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兴趣培养 导入引领 适合学生 爱上阅读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阶段是阅读兴趣形成发展的关键期,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率。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因此,每次进行阅读训练,笔者都会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1.要默读,不要出声,头不能随着眼睛的移动而移动,更不能用手指着字读,这样阅读的速度会显著提高;2.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这样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3.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词的习惯,同时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跳过难点;4.要求学生尽量从作者的观点出发考虑全文,不要掺入太多自己的主观看法。当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阅读课导入力求生动形象

初中生年龄相对还小,大部分学生都是凭着自己的兴趣而学。因此,要想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堂阅读课,尤其是精彩的导入环节。因为巧妙而恰当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从而促使他们自然地过渡到新的教学内容。

1.直观导入法。就是利用图片、幻灯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直接导入与课文相关的词汇和句子的方法,刺激学生的接受神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法既简单又明了,深受初中生喜欢。但教师在选择材料上应尽可能清晰、生动,要与所学内容联系密切,并能够借助形、声、色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故事导入法。初中生好奇心强,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教师和同学,渴望听到新奇动人的故事。于是笔者经常把自己的经历或学生中的一些事情和与阅读训练有关的内容编成故事,再配上一些相应的图片来导入课文,总是能激起学生很大的兴趣,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知不觉地进入阅读状态。

三、在阅读中训练技巧

1.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的技能。在阅读开始时,教师要让学生采用略读或跳读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着重指导他们如何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以及整篇文章的主题句,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课文大意,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2.培养学生猜词的技能。猜词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技能,如能掌握,将会使学生的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阅读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生词,很多学生都会急切地去查词典或翻单词表,对于初学者,其实这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长此下去会使你倦怠、懒于思考。因此,在阅读中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猜测词义,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学生对生词的畏惧感,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

四、阅读材料要适合学生

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三大要素。

1.内容要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可读性强,并能启发心智。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喜爱和关心的话题,寻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难度要适中。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控制所选材料的生词量。如果难度过大,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去做。笔者在给学生选择配套阅读材料之前都会自己先做一遍,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将一些过难的或做过多次的材料干脆去掉不做。这样一来,学生不但高兴,而且还会很认真地去完成教师给他们的材料。

3.涉及面要广。教师在给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因此,所选阅读材料涉及面要尽量广,让学生接触各类阅读材料,如故事类、科普类、时事类、图表类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知识。

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的迁移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努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阅读。这种积累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方法的积累。在教完阅读课文后,笔者从来不叫学生把阅读材料完整背下来,而是让学生划下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背诵,大部分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自然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和词汇量,增强其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篇10:大学生谈恋爱的英语作文(共)

Falling in love with in college

As it is known, when we are in high school, we all have a constant goal that is to get the entrance to college, and hard work is out of question for the following.So we gain the notice to college finally which we often dream of in the nights, which proves a proverb that the god doesn’t live up to someone who spends time and efforts, please memorize the sentence for good.Of course one day we went to college in August or September happily and proudly, but at the same time something happened that it made your heart pounding fiercely next, by the way, that is love for many college students.And then they miss the directions and their selves as well for their lives.Next I am to express that I am neutral for falling in love in college, however I have some ideas to illustrate of my own.Firstly, if you are passers-by, I think we will find a lot about several couples of boyfriends and girlfriends under the dorms or dim corners or in the classes without anybody for close postures, as youngsters, it is normal without asking cause about that.Secondly, even worth mentioning is that many young boys and girls couldn’t attend classes and courses instead of traveling to some sceneries and sight places or doing other things only to turn out them loved each other temporarily./yingyu/09265613.shtml

上一篇:中学班班通管理制度下一篇:保洁员个人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