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大成高级中学档案清理及档案销毁办法

2024-05-06

私立大成高级中学档案清理及档案销毁办法(精选4篇)

篇1:私立大成高级中学档案清理及档案销毁办法

私立大成高級中學檔案清理及檔案銷燬辦法

1.本校之檔案,凡逾限失效之檔案,除中央法規有特別規定外,均照本辦法之規定訂定進度,按期清理銷燬。2.本辦法係依照行政院頒布之檔案管理有關辦法規定擬訂,並按檔案清理和檔案銷毀兩項分別規定之。3.檔案清理。

(1)檔案存廢標準:

甲.有關學籍表報、學校沿革紀錄、印信鈐模、發給證書原案列為永久保存。乙.人事任免核薪、考績、獎懲、考試及法規制定條件,列為永久保存。丙.會計、統計、調查之案卷依會計法之規定辦理。

丁.各種契約、帳據憑摺、接收交代冊籍、財產增減或租借產權變更,以及重大工程興建修繕等列為永久保存。戊.教務訓導方面之普通文卷及其他處室無保存備查及參考價值之案件,定期召集有關人員,分別逐件審擬處理。己.下列情形之案件辦後即可銷毀:

A.通令、通案、僅函復收到日期,或僅示照辦而未表明具體辦法之案件。

B.指令照辦或催報照辦之案件。

C.彼此致贈刊物僅表致謝之案件。

D.一般稅單證照之存根案,已完結與現時毫無關係之案件。

E.關於統計會計暨無表冊而又未敘重要事由或數字之案件。

F.凡經抄登公報之原文及原件,並無重複保管之必要之案件。

G.賀電、弔電、致敬電文或其他普通交際函電無保存價值。

H.其他無參考價值之案件。

(2)檔案保存之一般規定:

甲.凡案件可為將來之引證者,永久保存,列為永久檔案。

乙.凡案件準備參考而無永久保存之必要者,保存八年,列為中其檔案。丙.凡係例行文件無關重要者,保存三年,列為短期檔案。丁.尚未結案待繼續辦理之案件,列為臨時檔案。戊.凡無保存價值之文件,不得列入檔案保管範圍。

(3)文件存廢其審核決定,執行之程序如下:

甲.初步審查:由各承辦單位負責人會同文書組,根據本辦法所訂之存廢標準及期限,逐步作初步審查。乙.重加覆核:由各處室單位主管會同總務主任重加覆核。

丙.最後決定:由校長根據覆核結果作最後之決定,如事實必要,得召集各處室主任及各承辦人,成立審核委員會,審核決定之。

(4)檔案之轉移:

甲.臨時檔案已結案,移轉為中期檔案。

乙.中期檔案經整理後仍有保存價值者,移轉為永久檔案。以上檔案分別保管之。4.檔案銷毀。

甲.經核定銷毀之案件,由文書組造具銷毀清冊二份,送承辦單位審閱及校長之核准後,再行會同總務主任焚化

銷毀之。

乙.銷毀清冊,文書組自存一份,承辦單位保存一份。

5.清理之舊檔案,登入檔案登記簿後,彙總順序編號裝訂,不必以一年為限,另備櫥櫃保管。6.檔案之清理每年一次,其定期進度如左:

甲.檔案清理:各單位會同文書組作初步審查,每年七月二十日起至七月三十一日止。乙.重加覆核:八月一日至十日。丙.最後決定:八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丁.造具銷毀清冊:八月二十五日前完成。戊.銷毀執行:八月二十五日(遇假日延日)。

己.舊案之修補、編號、裝訂、造具案由簿、整理、收藏,八月三十一日前完成。7.本辦法經校長核准後實施,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補充之。

篇2:私立大成高级中学档案清理及档案销毁办法

一、企业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缺乏足够的重视力度

对于档案馆中的企业信息档案来说, 绝大多数都是要被销毁的。这些档案一经销毁就不能再生, 所以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果鉴定失误, 将具有实际价值的档案销毁, 那么就会导致严重的档案管理事故, 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企业重视力度不够, 档案数量与档案馆的库存量存在矛盾, 这些都会档案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 库容量有限, 档案数量过多

目前, 神华准能公司馆藏档案从1976年至今的各门类档案约11.4万余卷件, 需要重新鉴定其保存价值的档案约占1/3, 其中包括一些毫无保存价值的料单、货票、增值税抵扣、已报废的设备档案、已拆毁的基建档案等, 虽然有的时候部分会计档案需提供利用, 但相较于保管成本来说得不偿失。这些需重新鉴定的档案中, 绝大多数都已经失去了应用价值, 应该进行销毁。但是由于种类繁杂, 部分档案依然有着利用价值, 对于鉴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 库容量只能满足未来5年的进馆档案存放量, 现存的档案迫切需要鉴定销毁。

(三) 档案价值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中, 由于没有科学的凭借体系可以参考, 使得对部分档案的鉴定工作不彻底。如果只是依照档案的存放期限来进行鉴定和销毁工作, 那么可能造成有些有价值的档案被销毁, 出现误鉴。比如2011-2012年地方政府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五七工养老保险, 需要提供1997年以前连续三年的临时工工资表复印件, 而工资表和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是15年, 如果依照保存年限进行销毁的话, 将无法提供原始凭据, 势必影响这一惠民政策的落实, 同时也无法保障人民的利益。因此, 为了加强档案的管理, 避免出现误鉴的现象发生, 就应该适当延长有关档案的保管期限, 同时建立完善的档案价值鉴定评价体系。

二、企业档案鉴定销毁的解决策略

(一) 加大重视力度, 建立专业机构

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档案信息鉴定销毁部门, 并且指派专业人员进行此项工作。对于档案馆存放的档案, 应该进行定期的鉴定处理, 对于鉴定完成的档案, 要进行及时的销毁。同时, 还应该将鉴定销毁工作加入到企业的内控制度中, 然后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过期档案的销毁工作。另外, 企业管理层应该加大对于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视力度, 加强监督, 明确档案鉴定销毁中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保证鉴定销毁工作流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作为一名档案馆的工作人员, 在进行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时, 一定要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严格遵守档案鉴定的相关技术规范, 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 加大资金投入, 扩大库容量

目前, 档案馆的库容量只能维持五年的档案存放量, 但是由于历史积压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档案馆中存放了过多的档案, 这不仅加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 企业应该加大资金投入, 扩大档案馆的库容量, 能够存放更多的档案。同时, 对于一些毫无保存价值的档案, 例如过期的货单、料票, 报废的设备信息档案, 已拆除的基建档案, 应该进行及时的鉴定销毁。尽量避免出现档案积压的情况。对于存放的档案, 要进行准确的分类, 要明确那些文件材料需要归档, 那些文件材料不需要归档, 改变“有文必档”的情况。

(三) 建立健全档案评价体系

科学的档案信息价值鉴定体系, 是工作人员做好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重要保障。作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 不能沿用传统的标准, 即按照保管期限进行鉴定销毁。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根据档案的存放价值进行鉴定销毁。例如, 多年前的铁路货票等一些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 如果继续存放的话, 那么将会占据档案馆的库容量, 不利于一些新档案的存放。因此, 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充分考虑到各部门的意见, 制定科学的档案鉴定体系, 对于档案要进行认真的鉴定, 避免出现档案鉴定事故, 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档案支撑。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企业的档案鉴定销毁工作, 虽然存在着诸多困难, 但是作为一名档案馆工作人员, 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找出困难形成的原因, 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管理层应该加大对于档案鉴定销毁相关工作的重视力度, 扩大档案馆库容量, 制定科学的档案信息价值鉴定体系。作为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 认真负责的完成档案鉴定销毁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工作质量, 推动企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斌, 陈宗凤.浅议企业档案的鉴定工作——对老国有企业档案鉴定工作现状的几点思考[J].云南档案, 2008 (01) .

篇3:私立大成高级中学档案清理及档案销毁办法

摘要:《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各门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及过期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做了明确规定。但因为过期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政策性、业务性、责任性很强,自油田建立以来从未组织过鉴定销毁工作。目前,保管在各单位的过期会计档案数量很大,为保管这批档案挤占了库房容量,浪费了人力物力。本文在分析存在误区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措施,比如转变观念,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制定更为细致、量化的档案鉴定制度,增加可操作性;创新档案鉴定销毁机制,提高管理效益等。

关键词: 企业 会计档案 鉴定销毁

河南油田成立于1972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目前馆藏档案达30.8万卷、10.7万件,永久档案14.7万卷、2.9万件。其中到期档案以案卷为单位的占30%,以件保存的占15%。虽然成立了档案鉴定销毁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开展过几次档案鉴定销毁活动,但主要是针对到期的短期普发性文书档案和一些到期及无法再利用的科技档案,比如1980年以前测井原图及模拟带已经转换出数字带,测井仪器已经更新,原带读带机无法读取使用,所以销毁不影响生产;还有1973-1991年的单井综合记录(蓝图)利用率低,并保存有底图,到期销毁不影响生产利用,随着技术发展以打印的形式,不再晒图;还有是油田产能建设1993年以前的有两套,其中一套不齐全的鉴定销毁了,总计各类档案鉴定销毁不超过1万卷(件)左右。那么还存在大量到期没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为什么没有鉴定销毁呢?这部分主要是会计档案。虽然国家财政部、国家檔案局1998年联合颁发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各门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及过期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做了明确规定,但因为过期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政策性、业务性、程序性、责任性很强,自油田建立以来对过期会计档案只做鉴定从未销毁。目前,保管在各单位的过期会计档案数量很大,为保管这批档案挤占了库房容量,浪费了人力物力,很有必要进行调研,分析其原因,采取一些有建设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企业会计档案鉴定销毁滞后原因分析

1.档案鉴定销毁工作责任性强,企业领导有所顾忌

在《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对未到期的会计档案或到期但仍有凭证、参考价值的会计档案销毁要追究法律责任,有时对到期的会计档案重新鉴定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万一以后要做凭证使用呢,所以一般一律从长,另外《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并没有对不开展过期会计档案鉴定销毁活动的行为追究责任,出于避害趋利的心理,企业领导一般选择不支持也不在过期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审批表上签字。

2.国有企业缺乏效益观念, 不计成本

保管档案需要很多方面的费用支出,如保存空间、装具、人力等,包括库房费用、处理费用、保护费用和参考费用,大约以每份档案保管费用在100至200元/年之间计算,目前油田到期档案以案件为单位的占30%,以件保存的占15%,其中过期的会计档案数量在7-8万卷之间,则每年需支付700-1400万元的费用。对于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国有企业来说不算什么,如放在私人企业或股份制企业,肯定不行,这是国有企业缺乏效益观念所致。但随着油田的发展,会计档案数量的急剧增长,档案库容趋于饱和,面临档案数量的无限增长与有限的保存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最终解决将是档案管理的效益问题。鉴定档案时,必须考虑档案的利用价值与保存成本之间的比例。因此,在鉴定工作中应摒弃不计成本、多多益善的观点,要考虑一下每份档案是否值得保存,值得保存多久。

3.档案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工作积极性不高

按照劳动人事部、国家档案局1985年颁布的《地方各级档案馆人员编制标准(试行)》的规定,档案馆人员编制是按照馆藏档案(包括具有档案价值的资料)数量计算的,即以馆藏档案一万卷确定编制基数:地、县(区)及县级市档案馆五人,馆藏不足一万卷,编制适当减少,但不少于三人;地区级城市档案馆七人;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大城市档案馆十人。如果馆藏超过一万卷不足三十万的,其超过部分每五千卷增配一人;超过三十万卷的,其超过部分每七千卷增配一人。那么国有企业档案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就不会积极、主动开展对到期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这个标准已经试行20余年,存在如何使档案馆人员编制标准更趋于科学化和合理化问题。一是目前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二是此标准不符合“精减、效率”的原则;三是标准设置幅度应该调整,社会发展迅速,每年形成的档案数量倍增,如果还按每七千卷增配一人,已经与实际不适应,也会造成编制部门不能对档案馆人员合理配置。

二、企业会计档案鉴定销毁中的对策

1.转变观念,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

首先,转变企业和档案管理部门的观念。档案保管和提供利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为了追求某种效益,所存档案若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或者保存档案的付出与满足的需求相比得不偿失,那么保管档案就变成了无效劳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在档案部门财力有限、库房紧张的状况下,更需转变只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的观念和做法,在对到期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中重视保管费用等因素,积极开展鉴定销毁活动,这对优化馆藏,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制定更为细致、量化的档案鉴定制度,增加可操作性

加强档案鉴定理论的研究,使其更有利于指导实践。档案部门应注重研究一些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并在制订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细则时考虑到保管费用因素,如可修改现有保管期限表,将保管期限的划分进一步细分为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7年、25年、75年、100年、永久等,在确定该文件究竟该保存多久时,应将费用因素考虑进去,这样在鉴定的具体工作标准中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其更具有科学性,更能体现效益原则。

3.创新档案鉴定销毁机制,提高管理效益

(1)把档案鉴定工作纳入企业内控制度

要把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落实到位,有必要纳入企业内控制度,每年按内控流程定期开展对过期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鉴定销毁工作不是可干可不干的事情,而是必须要干的工作,在流程中明确规定各环节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程序的合理性、科学性,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因素对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产生的风险。

(2)建立档案专业鉴定销毁中介机构

企业内部自己审核自己的会计档案是否应该销毁也存在其风险性,如同现在审查医疗事故,医疗系统自己查自己,存在可信度和公正度问题一样,国内外目前趋向的做法是交给第三方暨中介机构来评价比较合理。作者认为在会计档案鉴定销毁方面也可以创新机制,建立中介机构专门来做这件事,一可以解除企业领导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二可以较科学地进行会计档案销毁工作,三可以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这需要国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允许。

(3)在各级政府档案管理机构中成立档案鉴定销毁机构

应在各级政府档案机构中成立档案鉴定销毁机构,定期对企业过期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进行指导。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档案馆的鉴定专家以及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的档案鉴定销毁机构,因是政府行政部门更具权威性和法律依据,也符合政府职能转向为企业服务的大方向。因其专职负责档案鉴定、存留与销毁问题的研究及经常性的档案鉴定销毁工作,可以保证企业过期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始终处于被选择的状态中,从而提高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小斯.会计档案鉴定销毁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湖南档案,2002(10).

篇4:私立大成高级中学档案清理及档案销毁办法

关键词:鉴定档案销毁档案思考

关于“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第十五条规定:“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虽然,《档案法》并未规定具体如何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但它已授权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程序方法。这说明“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是依法进行的合法行为。然而这项由《档案法》授权的合法行为,却与《档案法》本身相矛盾,使“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都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1“鉴定档案”与《档案法》本身的矛盾

1.1“鉴定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的矛盾。《档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法》对“档案”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有两层含义:第一,《档案法》所说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第二,凡是对国家和社会没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都不是《档案法》所说的“档案”。而《档案法》第十五条规定“鉴定档案”要“鉴定档案保存价值”,虽然没有对“鉴定档案”进行定义,但它明确强调要“鉴定档案保存价值”,这个规定的含义说明,一是鉴定档案的对象是“档案”;二是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大小和有无保存价值。从《档案法》的规定和鉴定工作实际来看,“鉴定档案”主要是指鉴定“档案”有没有保存价值。这样,“鉴定档案”与《档案法》的档案定义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其一,既然“档案”按照《档案法》的界定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那么还用去鉴定它们吗?还用鉴定它们的保存价值吗?站在这个角度上看,既然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再去对它进行鉴定判断其有没有保存价值,岂不是多此一举?其二,站在“鉴定档案”的角度,要对档案进行鉴定,判断其有没有保存价值,那么说明《档案法》所称的“档案”中,还有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很显然“鉴定档案”的规定是与档案法定定义相矛盾的。

1.2“鉴定档案”是与档案行政管理的要求相违背的。按照《档案法》第六条的规定:“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我们不难看出,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即国家档案局是全国档案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各省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即省级档案局是地方档案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各级档案保管机构都应在国家档案局、省级档案局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工作。但《档案法》规定的“鉴定档案”工作是与此要求相违背的。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档案法》第二条所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属于国家所有的,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同家有关部门确定具体范围;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屈于国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征得国家档案局同意后确定具体范围。”这明确告诉我们,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是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国有档案,一部分是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以下简称非国有档案)。同有档案的范围是由国家档案局划定的,非国有档案的范围是由省级档案局划定的。也就是说,对国家所有的文件材料属不属于《档案法》中所称的“档案”是由国家档案局确定的,对非国家所有的文件材料属不属于《档案法》中所称的“档案”是由省级档案局确定的。这种确定本身就是对文件材料是否是“档案”的一种鉴定。虽然《档案法》中未对档案鉴定机构做出规定,但从档案学的常识和《档案法》的整体来看,承担鉴定工作的主体无疑应是各级档案保管机构。而各级档案保管机构对档案的鉴定,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实际上含有对已作为“档案”保存的文件材料是否具有保存价值的判断,这可以说是各级档案保管机构鉴定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中间也可能有对档案价值大小的判断),而对“档案”是否具有保存价值的判断,按照《档案法》第二条对档案定义的规定,实际上也就是确定某些“档案”是否还作为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保管的判断,而这个判断的权力,按照上面的分析,应分别属于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不应该属于各级档案保管机构。各级档案保管机构对档案有无保存价值的鉴定,实际上是对档案的再鉴定。在由国家档案局、省级档案局划定档案范围的情况下,各级档案保管机构组织的档案鉴定,无疑是对国家档案局和省档案局划定的档案范围的修正和审查。按照行政管理学的要求,作为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监督、指导对象的各级档案保管机构足不能也不应该对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的规定进行修正和审查的。这种修正和审查是有违行政管理学要求和行政管理原则的。或许有人会说,《档案法》中外未明确提出由档案保管机构进行档案鉴定,在实际工作中由各级档案局来组织鉴定不就可以避开这个矛盾了吗?我们认为这样做也是没有道理的。一是按照行政管理学中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作为执法部门的各级档案局对档案保管机构的“档案”组织鉴定是不合适的。二是在各级档案局对“档案”实施鉴定的情况下。作为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通过鉴定档案来修正自身划定的档案范围,不是不可以,但问题是鉴定是经常性的工作,他们总不能对自身划定的档案范围经常修正吧?更何况作为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就是要修正自身的规定,也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并告之于公众,也不能经常性的想怎么修订就怎么修订。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对省级以下的各级档案局如何开展鉴定工作?因为他们的鉴定也是对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的修正,也是下级对上级的审查。他们如何开展鉴定呢?总不能让国家档案局和省级档案局组织对全国、全省的档案进行鉴定吧?

2“销毁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

的矛盾

《档案法》第十五条规定:“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这明确说明只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不擅自销毁档案,开展“销毁档案”工作就是有法律依据和得到法律许町的。而档案法定定义却明确规定:档案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毫无疑问,在《档案法》所限定的范畴内的“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都是有用的。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有用的,那么何来要销毁的“档案”呢?另一方面,《档案法》既然规定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销毁档案,就说明在立法者心目中实际存在着需要销毁的档案,如果没有需要销毁的档案,《档案法》也就没有必要强调“禁止擅自销毁档案”,必须按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制定的程序和方法来销毁档案了。既然承认实际存在着需要销毁的档案,那么就等于承认实际当中存在着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和没有用的档案。销毁档案,实际上是鉴定档案上作的继续。只有鉴定出那些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才需要销毁。“销毁档案”工作的存在,说明有需要销毁的档案,有需要销毁的档案,就说明存在着没有价值的档案,而没有价值档案的存在,显然是与档案法定定义的“档案”相矛盾的.“销毁档案”成了依照《档案法》销毁《档案法》规定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了。

3 在《档案法》制度下,“销毁档案”的尴尬

“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实际是档案鉴定工作的两个阶段,先鉴定出无保存价值的档案,然后销毁。在《档案法》中所有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既然所有的档案都是有价值的,在正常情况下那就是不能进行销毁的,销毁档案本身无疑是对《档案法》的违背,这就便档案管理部门陷入了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既要依法开展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又不能对档案实施销毁。这种对销毁档案工作既要求开展,又无法开展的现实,就有可能造成档案部门的不作为或乱作为。

3.1 “销毁档案”工作的开展,会给档案保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带来尴尬。由于“销毁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之间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给档案保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带来尴尬,使他们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其一,档案保管部门(此处不包括档案馆)的尴尬和两难选择。按照《档案法》及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档案保管部门要对保管的档案开展鉴定、销毁工作,而档案在《档案法》中都是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这就会使档案保管部门对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对档案保管单位的鉴定人员来说,既要承认所有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又要通过自己的鉴定找出对国家和社会无保存价值的“档案”,然后写出销毁报告,建议领导批准销毁;对档案保管单位的分管领导来说,也是左右为难,既然按照《档案法》的规定,档案都是有价值的,分管领导对档案的销毁报告予以批准无疑是对国家和社会的犯罪,而对档案的销毁报告不予以批准,又会使鉴定人员的鉴定工作流于形式,销毁档案工作无法开展,违反对档案开展鉴定和销毁工作的规定。在《档案法》的这种制度设计下,对鉴定人员和分管领导来说,使他们处在不开展销毁工作是违法,开展销毁工作又可能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更大损失的现实矛盾中。他们该怎么行使销毁档案的职责呢?其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尴尬和两难选择。按照《档案法》的规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对档案工作监督、指导和执法的职责,但在《档案法》现有的制度设计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各档案保管单位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监督、执法将会非常困难和尴尬。作为档案保管部门只要按照《档案法》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了销毁档案工作,没有擅自销毁档案,即使是由于故意或认识上的原因,出现了把一些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和所谓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一起销毁的错误或违法行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无法对这种行为进行纠正和查处。因为他们是依法按程序进行的销毁,档案保管单位对档案的销毁是享有权力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如果对发现的这种行为进行查处和纠正,就是违法的行为。对这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明知是错误或有害于社会的档案行为,却不能或无力查处和纠正,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档案执法部门,这种档案执法还有什么威力?保留这种执法权还有什么作用?我们知道在1996年之所以在修订《档案法》时,把档案执法权明确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优势,对破坏档案、损坏档案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查处,但实际情况却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的销毁方面对保管单位故意或错误对档案进行销毁的行为无法处理,对已知的违法行为无权查处,查处本身就是违法,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的销毁方面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销毁档案”有可能会造成档案保管部门的不作为或乱作为。销毁档案是档案鉴定工作的一部分,是对鉴定档案结果的处理。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档案鉴定工作,本质上是人们在认识档案客观属性的基础上,对档案满足未来社会利用需要的预见、预测和评价,它是一种主观性的认识,而且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认识”。又由于“档案价值有个特点,就是它随着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显现和实现,因此,当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不要说相应的价值不能显露小来,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分析预测它所必须有的迹象和条件”。所以,不论我们如何精心挑选、精确鉴定档案,都可能使一部分有价值的档案被剔除销毁,特别是那些具有潜在价值的档案,对其的鉴定难度就更大,更容易错判。在这种认真开展档案鉴定难度较大,错误也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面对不鉴定、销毁或随意鉴定、销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难以干预的现实,作为档案的保管部门,就有可能采取不作为的方式来减轻自身的工作且,减少工作失误。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有可能打着“销毁档案”难以避免错误的旗号,钻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难以查处的漏洞,滥用“销毁档案”的权力,操纵“销毁档案”工作,在“销毁档案”工作中,有意“顺便”销毁那些不利于自己或者对某些小团体、小集体不利的档案。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后是不堪设想的。而且,如果确实发现这种现象,那么,现行的档案法规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是按照档案法规规定的程序和办法销毁档案的,是在行使档案法规赋予的“销毁档案”的权力。最多也只能说是工作失误。很难追究其法律责任。

4 对“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的理性思考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鉴定档案”、“销毁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在《档案

法》中是自相矛盾的、难以调和的,它们充满了悖论色彩。有学者指出:“‘档案可以销毁’命题在档案学理论上是语义悖论。”要解决和消除这一悖论,就需要对“鉴定档案”、“销毁档案”和档案法定定义进行探讨与思考,我们认为在这两者之间可能有一个是错误的,或者两者都有部分是错误的,要避免这些错误,消除这一悖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4.1 客观上存在着作为“档案”保管,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和社会没有真正保存价值的所谓“档案”。《档案法》规定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也就是说在《档案法》的范畴内不存在“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那么,存在不存在“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呢?假定《档案法》范畴内没有,那么,《档案法》范畴之外有没有呢?人们在对档案概念下定义时,因为时代背景、认识角度和表述方法的不同,会导致档案定义的表述上有差异,随之而来的对档案定义的争论也就很自然地不可避免。然而,有学者对诸多档案定义研究后认为:“迄今所有的档案定义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都直接或间接地表明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还有学者认为:“不管我们以文件、历史记录、信息还是其他上位概念作为档案定义的属概念,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推论: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价值性是档案的一般属性,不存在没有价值的档案。如果以文件作为档案定义的属概念,那么我们就不难推断出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没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一定不是档案的结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说:档案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宝贵财富是不可能没有价值的。如果说,存在着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人们会觉得不可思议而难以认同,那么在档案概念足以说明其不存在无保存价值的情况下,“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肯定是个错误的命题。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对于究竟存在不存在“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首先,看一下“保存”。可以说任何档案从产生开始就处于“保存”状态,不管是有意保存还是无意保存,根本就不存在不被保存的档案,就连它被销毁前的那一刹那仍然被保存着。当然保存的地点是有不同的,可以是保存在个人家里,也可能保存在办公室,也可能保存在档案室,也可能保存在档案馆。它说明了一点,就是不管档案有没有价值,它们从产生开始到损坏或销毁前就一直处在被保存状态下;其次,“档案的保存价值”。档案的保存价值实际上就是档案价值,关于档案价值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看法,这里不具体探讨这个问题。就假定档案价值是客观的,那么档案的价值是由谁来认定呢?人们规定“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事实上,对于这种定义的“档案”有没有保存价值,是由人们挑选鉴定出来的。但是人们对档案鉴定,挑选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却是“对档案满足未来社会利用需要的预见、预测和评价,它是一种主观性的认识,而且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认识”,这样被挑选出来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就深深地打上人为主观的烙印。既然档案的保存价值足人们挑选的结果,那么,这种档案反映的价值就不一定是客观的,它行定会出现错误。也就是说在人们挑选的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中,旨定既有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也有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这是由人们认识能力所决定的,“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不可能认识到档案所有的价值”。也许有人会说那些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根本就不是档案,是由人们选择的误差造成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档案就不是客观事物了,而是人们主观挑选的产物。尽管挑选档案的标准可能是客观的(事实上挑选档案的标准仍然掺杂着人们主观认识的因素),但是挑选的结果却不一定是客观的,可以说就是主观的。事实上,在“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定义下挑选鉴定出来的档案就是主观的产物。因为被挑选鉴定出来的所谓“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中,既有有保存价值档案,也有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而且那些被鉴定挑选排斥在档案之外的,也既有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还有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对于“保存价值”来说,也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今天有保存价值并不等于说明天也有保存价值;今天认为没有保存价值的,也许明天又会认为有保存价值;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并不一定对个人有保存价值;对个人有保存价值的不一定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这不用举例,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例子;其三,档案足客观事物,档案一形成就是档案,档案价值是由其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决定的。档案并不是由于人们认定其有保存价值才是档案的,档案不是人为的指定物。行文至此,我们的观点已经很明确。当然,这里不是在探讨档案定义,我们的观点也未必完全正确。事实上是否存在着“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已无关紧要,最起码存在着“对国家和社会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

4.2 “鉴定档案”到底鉴定的是什么?有人会说“鉴定档案”就是对档案进行鉴定,毫无疑问“鉴定档案”的对象就是档案,这似乎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然而,且慢,如果我们不把它与档案法定定义放在一起看是不会觉得有问题的。“鉴定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的矛盾就恰恰出在鉴定的对象上,正是因为承认鉴定的对象是档案,而档案法定定义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它们之间才有矛盾,在《档案法》的范畴内的档案都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既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就不需要对其鉴定。“鉴定档案”也就失去了基础,那么“鉴定档案”的对象还是档案吗?另一方面,如果说“鉴定档案”剔除的都是“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而档案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那么,“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肯定不是档案,但它不是档案又是什么呢?“鉴定档案”针对的是那些“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它们又不是档案,“鉴定档案”的对象不明朗,“鉴定档案”似乎陷入‘种怪圈之中。对于“鉴定档案”对象不明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档案法定档案范畴内,如果把档案定位在“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不存在没有价值的档案”范围内,那么,“鉴定档案”的对象不明就是档案学中存在的问题了。如果,我们既坚持“档案都是有保存价值的”观点,又坚持“鉴定档案”的对象是档案,那么,这就是档案学中的无法解决的悖论。如果说“鉴定档案”的对象不是“档案”,那么,它又是什么呢?而且也名不副实。

上一篇:消防隐患排查治理通知下一篇:化工原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