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年报流程

2024-05-05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年报流程(精选12篇)

篇1: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年报流程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年报流程

访问甘肃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或 “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 进入

点击“企业公示信息填录”

企业公示信息填报

联络员申报

联络员变更或密码遗忘,请到所属工商

机关办理

报告 在线填报

其它自行公示 信息填报

提交并公示

联络员登录

1月1日-6月30日 可填报或修改

保存并公示

自即时信息形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填报

篇2: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年报流程

2.输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如图)

3.点击红色的社会统一代码。(如图)

4.点击信息打印(如图)

5.点击打印,盖公章。

篇3: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年报流程

1.1 系统建设目标

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查询系统 (以下简称:共享系统) 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按照安全、高效、可靠的信用数据交换标准和规范, 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金融机构、公共事业单位及相关组织之间跨部门开放共享和归集整合, 并以此为基础, 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系统, 根据社会需要, 提供多层次的信用信息服务,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

1.2 系统设计原则

1.2.1 系统先进性和成熟性

采用代表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趋势的主流和成熟的技术进行系统架构设计, 选用技术先进和成熟的产品, 保证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

1.2.2 系统安全可靠性和高效性

为保证政府部门的高效工作, 系统在安全、稳定正常运行的同时还要提供较高的性能, 从而能够高效率地处理各类关键事务, 应该充分考虑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1.2.3 系统统一性和一致性

在统一的用户界面风格前提下, 实现各GUI中各类按钮、图标、文字 (字体、大小) 、热键 (快捷键) 的统一和一致, 达到便于使用、便于学习、交互友好的目的。

1.2.4 系统人性化

在保证界面风格统一、一致的基础上, 按照人机工程原理, 将界面的布局 (包括按钮、菜单、显示框、界面颜色搭配) 满足操作者长时间工作要求, 提供一个人性化的人机操作环境, 以保证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1.2.5 业务引导及易用性

充分考虑业务的管理需求, 在界面的菜单及功能的组合设计中, 将界面的操作顺序按业务归类, 以便操作的有效引导, 保证软件的易用性, 有利于操作者在较快的时间熟练用好软件。

1.2.6 系统标准化

标准化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系统建设应严格贯彻“有标贯标、无标建标”的原则。一方面, 在系统建设工作中, 全面采用信用国家标准;另一方面, 在数据的采集、传输、交换、处理、使用等各方面均应实现标准化, 以便于该系统建成后能更方便的融入其他系统, 或添加新的子系统。

1.3 术语定义

1.3.1、数据源单位:

是指向本系统提供原始信息的单位, 例如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海关等。

1.3.2、部门业务前置机:

是指在已建业务数据库的单位 (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海关等) 部署的业务前置服务器, 主要负责从部门业务数据库接收并存储部门原始数据。

1.3.3、部门交换前置机:

是指在已建业务数据库的单位 (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海关等) 部署的交换前置服务器, 主要负责从部门业务前置机接收并存储部门原始数据, 并将数据传递至交换中心。

1.3.4、虚拟终端交换前置机:

是指在联合征信中心部署的交换前置服务器, 主要负责接收并存储通过虚拟终端录入或导入的部门原始数据。

1.3.5、中心交换前置机:

是指在联合征信中心部署的集中交换前置服务器, 主要负责接收并存储所有数据源单位交换的部门原始数据。

1.3.6、数据清洗:

是指对各数据源单位交换的信息进行合法性、规范性校验, 清洗掉无效数据, 并进行格式标准化。

1.3.7、错误数据:

是指经过清洗无法形成标准格式的数据。

1.3.8、身份比对数据项:

是指用于识别信用主体身份的基础数据项。

1.3.9、基准数据:

是指用于识别信用主体身份的数据。

1.3.1 0、身份一致性比对:

是指对数据源单位提供的数据, 在写入企业公共信用数据库前, 与基准数据进行比对, 对同一信用主体身份进行识别和确定的过程。

1.3.1 1、数据比对应用服务:

是指为数据源单位提供数据比对, 识别差异的服务。比对方式包括数据源单位提供的数据与公共信用数据库中的对应数据进行比对, 或数据源单位之间相应数据进行比对, 比对内容包括信用主体一致性比对或同一信用主体对应数据项比对两个方面。

1.3.1 2、差异数据:

是指比对不一致的数据。

1.3.1 3、异议数据:

是指信用信息当事人或使用者通过应用服务系统查得的数据与自己所掌握的数据不一致时, 而提出争议的数据。

1.3.1 4、共享查询:

数据源单位依法查询共享范围内的信用信息。

1.3.1 5、特许查询:

相关单位经信用管理部门特许, 可作为长期用户查询相关信用信息。

1.3.16、授权查询:

相关单位或个人经被查询人授权, 可一次性查询相关信用信息。

1.3.17、RBAC: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 (RBAC) 模型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先进的安全访问控制方法。它通过分配和取消角色来完成用户权限的授予和取消, 并且提供角色分配规则。

1.3.18、Tong Integrator (TI) :

东方通应用集成中间件。提供数据转换、数据过滤、数据压缩和加密、例外处理等功能, 系统所需要的异构通讯、消息路由、应用搭建部署、平台管理等等都涵盖在集成中间件Tong Integrator之中。

1.3.19、Tong Link/Q (TLQ) :

消息中间件。建立的底层通讯网络为各个部门与数据交换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保证。

1.320、Tong Web应用服务器:

Tong Web一个强大的符合J2EE工业标准的Internet应用支撑平台。Tong Web是用于支持功能强大的和可扩展的多层Web应用的应用服务器 (Application Server) 。

2 系统总体架构

2.1 总体框架

系统的总体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数据源单位、信息交换中心、资源管理服务、应用服务。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1) 数据源单位:部门业务系统是信用信息的主要来源, 因此本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各数据源单位的具体情况。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将信用信息汇集到各单位的前置数据库, 并通过数据交换总线传输到中心交换前置数据库。

2) 信息交换中心:实施信用信息交换的流程部署、监控、管理等技术措施, 通过采用消息中间件技术, 实现信用信息的可靠、安全传输。

3) 资源管理服务:实现信用信息管理以及系统维护等功能。

4) 应用服务:通过建立相应的应用系统为各类用户提供信息查询、信用报告自动生成及其他相关服务。

2.2 体系结构

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服务支撑层、服务层、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六部分, 如下图所示:

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已有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服务器、存储及其他设备, 是构成共享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 支撑信用应用系统的运行。

2) 信息资源层

信息资源层构建于基础设施层之上, 并为上层的应用支撑层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主要包括前置交换数据库、公共信用数据库、发布数据库、备份数据库等, 统一构成平台的信息资源。

3)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在整个框架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处于应用服务层和信息资源层之间。主要由公共信用信息交换中心构成, 实现对各信用数据源单位的数据采集、传输、清洗、比对、交换, 及交换过程的流程监控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

4) 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主要包括信用应用服务系统, 具备信息查询、公示服务、数据比对、异议处理、信用报告自动生成等基本应用功能。信息查询功能按照用户类型分为共享查询、特许查询、授权查询、会员查询、公众查询;公示服务功能是指通过信用网 (站) 向社会公众发布依法可公开的信用信息;异议处理功能是对信用信息当事人或使用者提供异议信息核实、处理等服务;信用报告自动生成功能是指能够依据企业信用信息生成规定格式的企业信用报告, 并提供查询、打印等相关服务。

5) 门户层

门户层主要包括对社会公众公开的信用网站和对政府各部门公开的业务门户网站。

6) 标准规范体系

系统建设, 要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

7) 安全保障体系

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体系, 信息安全贯穿于系统平台的各个层面, 各系统的建设都必须具有相应软硬件安全保障措施, 以保障外网及其支撑的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2.3 系统设计策略

2.3.1 性能实现设计策略

1) 缓存以及缓存层 (caching layer)

在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增加数据缓存层, 提供全局数据服务。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库往返次数。对经常要访问的数据进行缓存是非常好的方法。

2) 多线程 (multi-threading)

软件系统中采用多线程或多进程, 以提高系统效率。同时, 在设计时, 会避免多线程争抢访问同一资源而导致部分串行操作, 另外, 在多线程间同步庞大资源, 通过实现线程池提高性能。

3) 负载平衡 (load balancing)

物理上增加地位对等的集群服务器 (Cluster) , 组成Oracle RAC并行数据库集群系统, 通过集群的负载均衡和并行处理技术, 将外部发送来的请求均匀分配到集群中的多台服务器上, 包括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和单用户的重负载运算, 可大大提升系统效率。

同时, 为了提高主机系统I/O数据的吞吐能力, 进行数据的统一管理和保护, 可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冗余存放到磁盘阵列中。

4) 数据库优化 (database optimization)

通过多种方式消除访问和写入数据时的瓶颈:

(1) 标识潜在的索引, 但不要创建过多的索引。

(2) 监视处理器的使用;理想范围是:75-80%处理器时间。

(3) 使用查询分析器分析查询计划以优化查询。

(4) 使用存储过程优化性能。

(5) 标准化写入的大量数据—写入较少的数据。

(6) 取消标准化读取的大量数据—读取较少的数据。

5) 文件系统优化

(1) 减少写log的操作, 避免频繁打开关闭大的log文件。

(2) 减少文件的频繁操作。

6) 代码性能设计

在编码过程中, 注意提升代码性能, 避免因为代码问题引起的占用大量的资源和CPU时间。

2.3.2 安全保密设计策略

2.3.3 网络系统安全设计

1) 网络安全设计

系统应采用基于硬件防火墙技术, 将各部门的业务系统内网与外网进行隔离。并通过合理网段划分, 利用防火墙隔离有效地消除不同网络之间, 不同部门之间可以任意互访的安全隐患;通过内外网的安全逻辑隔离, 基本上消除了外网带来的安全隐患。

2) 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安全重点解决操作系统、数据库和服务器等系统级安全问题, 以建立一个安全的系统运行平台, 来有效抵抗黑客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对系统进行攻击, 主要措施包括: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漏洞扫描及病毒防护系统等。

通过安装配置网络版杀毒软件, 有效地杀除主机及网络病毒, 并能够自动在线升级病毒库, 防范最新的病毒, 维护网络的整体安全。

通过漏洞扫描、入侵检测以及日志审计组成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立体防范体系, 有效地防范黑客入侵行为;通过不同安全组件之间的互动防范, 使得黑客防范体系具备一定的智能性, 动态防范未来黑客的入侵行为。

2.3.4 数据安全性设计1) 数据可靠性设计

本系统中的底层数据传输采用东方通消息中间件Tong LINK/Q。Tong LINK/Q对于需要可靠传输的消息 (包括普通数据包和文件) , 采用日志、断点续传和连接自动检测维护, 保证消息可靠及时的传输, 以适应不同的通讯环境和系统运行环境, 方便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2) 数据保密性设计

为了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保证数据安全, 数据在网络上传输时应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密文传输 (CA实现) , 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他人获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在本机的存储也要采取相应的加密手段。

3) 数据安全传输

共享系统底层数据传输通过中间件Tong Link/Q完成。Tong LINK/Q通过在多个层次上提供安全性机制实现的。目前提供两种方式的安全方案:内置的安全方案和第三方的安全方案。

(1) 内置的安全方案:

节点连接的安全认证。

在系统配置时将保存节点的口令和唯一的标志特征, 节点连接时将检查口令和节点唯一特征标志, 保证连接节点的安全性。

应用程序一级的安全认证。消息发送前被加密, 接收方接收消息时被解密。

提供可选的加密/解密功能, 加密算法为RC5。

(2) 第三方的安全方案:

TONGLINK/Q为提供第三方的安全策略提供了接口, 提供了三层模式的安全方案:网络层进行节点之间的身份认证、通道层进行数据流的传输和应用层进行消息的加解密。此三层的组合由用户决定, 如采用网络层和应用层、网络层和通道层、完全模式。每一层所采用的算法由户决定。

4) 数据不可抵赖性和完整性设计

采取必要的数字签名 (CA) 等技术手段确保读取或是修改数据的主体身份及其行为的确定性、可控性、可记录性、不可抵赖性和完整性。

5) 数据分级管理

系统对系统信用数据采用分级管理模式, 通过对数据库中数据字段级安全级别的定义维护, 当用户进行数据使用时, 将用户的级别和数据级别进行比较, 判断用户是否可以使用该数据。

数据的安全级别由低到高可定义为以下四级:

(1) 对外公开:该类数据可对社会化服务公开。

(2) 对内公开:该类数据对政府信用系统共建部门公开。

(3) 有限期授权:该类数据需进行授权校验, 但该授权可有时间限制。比如某数据的授权期限为一个月, 用户可在一月内使用该已被授权的数据, 不需再申请, 如超过了一个月的期限, 使用时需要再次授权。

(4) 每次授权:该部分数据需在每次使用时均进行授权申请。

信用数据本身具有分级措施, 对数据的使用, 例如查找、添加、删除也相应地分级, 做到分级管理

2.3.5 应用安全性设计

1) 用户的管理

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防止被恶意篡改从而导致权限的滥用和管理的混乱。

(1) 用户名可以是英文字母 (不区分大小写) 、数字、“-”、“_”的任意组合, 长度为4-30位字符。密码须包含英文字母 (区别大小写) 和数字, 至少8位, 不超过16位。相比较纯数字的用户名密码设置而言, 用户名密码安全级别更高。密码一旦被设置好, 将进行加密处理, 其他人无法盗取。

(2) 同一用户名在一个自然日 (24小时) 内连续五次输入错误密码, 则系统锁定该用户名, 并在24小时后自动解锁。

(3) 当用户登陆系统后, 时刻监控系统是否正常运作, 如果操作超时或操作结束后忘记退出, 系统检测到客户端在一段时间内无任何操作后, 会自动退出, 以保证账户安全。

2) 角色的管理

角色定义明确清晰, 权限划分细致, 保证角色属性的正确性和机构部门之间关系的确定性。从而避免了角色混乱, 越级操作等现象的发生。

3) 安全审计

对系统的操作记录提供事后审计和日志统计, 保证系统操作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系统内提供了详细的日志统计功能, 对所有用户角色在各功能模块的操作都进行了记录, 形成详细的日志信息, 一旦出现任何问题, 可通过日志查找根源。

4) 数字证书

应用系统以基于数字证书以及相关的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密码算法认证登录用户的真实身份 (CA实现) 。

5) 访问控制-权限设计

本系统项目中涉及多个子系统和对外门户网站, 均采用B/S结构。在B/S中, 浏览器是每一台计算机都已具备的, 如果不建立一个完整的权限检测, 那么一个“非法用户”很可能就能通过浏览器轻易访问到B/S系统中的所有功能。因此B/S业务系统都需要有一个或多个权限系统来实现访问权限检测, 让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正常合法的使用已授权功能, 而对那些未经授权的“非法用户”应将他们“拒之门外”。

权限管理对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本系统中, 因为信息的敏感性, 不可能把系统收集到的信息全部提供给各部门, 对于同一个功能模块, 要求不同机构的用户能看到的信息各不相同。为此将权限管理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为访问权限, 也叫做功能权限, 限制用户能否使用本模块, 其二为数据权限, 即在访问权限的基础上, 再对登陆用户所能看到的信息进行限制。在权限设置上, 也采用分层模式, 即系统管理员为各机构分配该机构的最大访问权限和最大数据权限, 各机构的管理员再对本机构的用户或分支机构分配最大访问权限和最大数据权限, 但这些权限是本机构权限的子集, 即不能超过本机构的权限。

在访问权限中, 本系统采用RBAC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技术, 把用户和权限用角色分开。在RBAC之中, 包含用户users (USERS) 、角色roles (ROLES) 、目标objects (OBS) 、操作operations (OPS) 、许可权permissions (PRMS) 五个基本数据元素, 权限被赋予角色, 而不是用户, 当一个角色被指定给一个用户时, 此用户就拥有了该角色所包含的权限。

同时, 系统在全局权限中采用SSO技术, 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中, 不需要在子系统中进行二次登录。

3 系统构成

3.1 系统组成

共享系统分为设备支撑环境类系统、应用支撑类系统、应用服务类系统。

1) 设备支撑类系统包括:中心局域网系统、主机及服务器系统、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安全系统等支撑系统。

2) 应用支撑类系统包括:系统管理、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 (部门前置库与中心前置库交换模块、中心前置库与公共信用库交换模块、交换监控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 、资源管理子系统等。

3) 应用服务系统包括:信用公示、公众查询、共享查询、特许查询、授权查询、异议申请、信用报告等。

3.2 子系统/模块功能

3.2.1 中心局域网系统

为系统提供网络支撑环境, 包括物理链路、网络管理等。

3.2.2 数据存储备份系统

为系统提供计算及数据存储环境。包括:部门前置服务器、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中心应用服务器、终端以及计算资源管理运行系统等。

3.2.3 安全系统

部署于联合征信中心和各数据源单位及两者之间, 包括网闸、防火墙等设备。

3.2.4 系统管理

主要提供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部门管理和数据管理等功能。

3.2.5 前置机数据采集模块

前置机数据采集模块主要完成从部门业务系统采集数据到交换前置服务器。通过网闸的数据库同步功能完成。

3.2.6 虚拟终端数据采集模块

为数据量小, 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的数据源单位, 提供脱机虚拟终端数据采集方式, 包括虚拟终端数据录入、批量导入、数据导出、数据模板下载等。

3.2.7 前置数据处理模块

为所有数据源单位提供部门库表管理、库表结构设计、数据记录维护、清洗错误管理、比对差异管理、异议管理、通知管理等功能。

3.2.8 部门前置库与中心前置库交换模块

通过交换中间件 (Tong Integrator+Tong Link/Q) 实现部门前置数据库到中心前置库的数据交换和传输。

3.2.9 中心前置库与公共信用库交换模块

将校验、审核、比对后的正确数据, 进行分类整理, 并通过交换中间件 (Tong Integrator+Tong Link/Q) 从中心前置数据库交换到公共信用数据库。

3.2.1 0 交换监控模块

完成数据交换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包括交换环境下服务器的管理、交换节点和流程管理、交换链路管理、数据交换条目日志及统计、资源中心管理等功能。方便地监视各交换节点、交换流程的运行状态, 查看和获取各节点的相关配置信息及日志信息, 部署和启停各节点上的交换流程, 以及部署和启启停节点上的消息服务。

3.2.1 1 数据清洗模块

指对各数据源单位交换的信息进行合法性、规范性校验, 清洗掉无效数据;并进行比对预处理, 将基准数据格式标准化, 形成待比对数据。

3.2.1 2 身份比对模块

身份比对是指将各数据源单位数据与基准数据进行比对, 对同一信用主体身份进行识别和确定, 从而将各数据源单位的信息进行归集整合入公共信用数据库, 主要包括精确比对、模糊比对和人工比对。

3.2.1 3 数据比对应用服务模块

是指为数据源单位提供数据比对, 识别差异的服务。比对方式包括数据源单位提供的数据与公共信用数据库中的对应数据进行比对, 或数据源单位之间相应数据进行比对, 比对内容包括信用主体一致性比对或同一信用主体对应数据项比对两个方面。

此功能作为面向数据源单位提供的一项服务。包括比对库表管理、比对库表结构设计、比对数据记录维护、数据比对。

3.2.1 4 资源管理模块

对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管理和维护, 包括日志管理、统计报表、

通知公告、消息机制、计费模块、公共库维护。

3.2.1 5 应用服务系统

应用服务系统通过信用网为公众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通过业务门户网为用户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主要包括信用公示、公众查询、共享查询、特许查询、授权查询、信用预警、信用报告、异议申请 (处理) 等。

3.2.16数据库系统

提供所有数据库的存储和管理。

篇4: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制度,而企业信用监管制度的关键是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近两年,为推动简政放权,国家工商总局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转变政府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其中广为社会关注的是由工商部门牵头建设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就是俗称的“全国一张网”。

就此问题,《中国新闻周刊》近日专访了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

中国新闻周刊:“全国一张网”建设的背景是什么?当前进展如何?

马正其:2014年3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在全国全面推行商事制度改革。这项改革大大减少了审批环节,方便了企业的注册登记,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比如,2015年新登记注册企业444万户,比2014年同期增长了21%。每天全国新增企业1.2万户。根据我们抽样调查,登记注册半年之内,70%的企业都已开始正常经营,也就是活跃度有70%。在去年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全国新增1320多万就业人员,促进了就业问题的解决,商事制度改革起了很大作用。

商事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这项改革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方便群众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

商事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宽进”+“严管”上。“宽进”就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市场门槛,目前来看已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后面大家最关心的是怎样“严管”,怎样创新监管方式。为了强化以企业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方式,我们推出了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简称“全国一张网”,它是商事制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商事制度改革中,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仅是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制度,而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关键是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从2014年开始公示系统的建设,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把所有企业依法应对外公示的信息归集到企业的名下。它把企业登记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法人代表、出资规模等信息,还有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归集到每一个企业的名下,使社会各方面都能够随时查询。只要查询这个企业,就能了解到它的基本情况。

另外,工商总局还和其他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联合惩戒机制,比如司法机关、金融部门、税务机关等,对企业的处罚也列到企业的名下。

中国新闻周刊:建立“全国一张网”的意义是什么?

马正其:我认为其意义有四个方面:第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需要。过去政府往往在事前审批上,审得很严,事后监管比较松。现在我们叫事前准入放宽,事后监管从严。如果不加强事后监管,整个市场秩序就会混乱。

第二是促进企业诚信的需要。这张网实质上是个诚信榜。有些企业并不惧怕政府部门的处罚,它最怕处罚信息公开,特别是大企业更怕。我们要充分利用企业信息的公示公开,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形成倒逼机制,使违法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第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实现部门联合监管的需要。这张网建成以后,所有政府部门的处罚信息都归集到这张网上来,关于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都要实现共享共用。

第四是推进社会共治,强化社会监督的需要。这个平台建立起来以后,既可以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又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任何部门、任何市场主体、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查到对方信用状况。

中国新闻周刊: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马正其:总理这句话实质上把一张网的方向、目标、重点和任务简单明了地说清楚了。

此外,我认为一张网还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企业数量的全覆盖,现在全国近2200万家企业,这些企业的基本登记注册信息在这张网上都有。

其次是数据归集大容量。主要归集了四方面的信息:企业注册登记的信息;企业年报公示信息;各个部门处罚信息;有诚信的社会组织对企业评价信息,如消协、行业组织、大数据公司等。

第三是这些信息记入每一个企业名下。只要企业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处罚,都要及时、不漏、不重地记入企业的名下。

第四是依法公示。该向社会公布的信息必须按照法律向社会公布。前面所说的四个方面的信息全部在网上公布。这张网是公开的,政府部门和社会都可以查询网上信息。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企业使用“一张网”的情况如何?

马正其:可以说,企业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这两年的情况看,企业信息公示率都达到了85%以上,超过了过去83%左右的年检率。

从2015年抽查的结果看,有275万户企业被纳入了经营异常名录,多半是由于没有公示年报信息,或者公示信息存在弄虚作假,占到了整个企业总数的12.8%。也有一些企业,在主动改正自己的违法行为,改正后就可以从经营异常名录中移出。企业纳入经营异常名录之后,如果在三年内不改正,就会被纳入严重违法企业的名单,就是所谓的“黑名单”。

目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访问量一天已经将近1600万。有一些企业因为纳入异常经营名录,从而失去了招标采购、银行贷款的机会,信用监管的威力日益显现出来。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要工商部门牵头做这件事情呢?

马正其:这是因为工商部门掌握了所有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信息,各类市场主体从“生”到“死”都必须经过工商部门登记备案,数据的权威性、全面性很强。

另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不应只看做是工商部门的系统,而是各级政府的,只是由工商部门来主要牵头建设而已。

中国新闻周刊:在推行全国“一张网”建设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什么阻力或困难?

马正其:当然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部门之间认识不太统一,开始不愿将信息归集上来。对于新形势下的改革举措,大家的认识总有一个过程,我们也很理解。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还是国家各个部委,大家积极性越来越高,都很支持很重视。我们想的是在今年底把“一张网”的框架建立起来,明年部分投入使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我跟很多省交换过意见,大家都赞成这件事。

中国新闻周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篇5: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

直接登录入口: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www.gsxt.gov.cn/

拓展阅读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0日15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就“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澎湃新闻记者:刚才,我注意到张局长在谈到第一个问题时,提到假冒伪劣产品,这个问题也与打假有关。

我的问题是,这么多年民众的感受是假货源源不绝,有一些地区造假甚至是公开化、规模化,您认为应该建立怎样的长效机制才能彻底遏制假货?还有舆论呼吁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假,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谢谢。

张茅:假冒伪劣问题可能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比较长期困扰的问题。

每一次新闻会上大家都会提到这个问题,而且每一个消费者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都对这个问题感到很头疼、很烦恼,恨不得明天一天就天下无假,我也非常理解。

工商总局作为市场监管的主要部门,我们感到这个问题确实值得高度重视。

因为我国13亿消费者,假冒伪劣商品对市场经济的环境、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程度确实很多、很深。

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仅假冒商标侵权商标案件去年就查处了2.8万件,包括各个企业、各个互联网的平台,也对打假工作做了很多工作。

但是问题仍然存在。

比如互联网网购的投诉五分之一是假冒伪劣产品。

针对这个问题,要继续做好一下工作。

张茅:第一,落实好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这方面已经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在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即将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包括商标法、广告法,实际上都对假货如何处理作出了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要真正落实好,企业要自律,政府要加强监管。

第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刚才讲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把造假的企业、受到处罚的企业公示在这个系统上,使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刚才说到,很多企业在公示系统有不良记录,他在很多方面就受到限制。

最近我看到一些例子,比如出国签证,有一些使馆很重视这个系统,出国签证拒签,企业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使馆告诉他,你这个企业有不良记录,所以企业赶紧跑到工商局问怎么把这个不良记录移出来。

张茅:第三,加大惩戒力度。

最近我也注意到,一些企业家像马云提出来要加大惩戒力度,像打击酒驾一样打击造假行为,我是赞成的。

我认为,一个是需要严格监管,再一个是需要依法进行。

马云也举了例子,觉得造假线索比较多,真正处理的比较少、比较轻。

总的看,在市场环境中,不仅是造假,其他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成本也是比较低的。

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现在由于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有一些企业反映,说你罚我钱,罚我100万、200万,我不在乎,但是要给我公示出去,对我的杀伤力更强。

我觉得,加大惩戒力度,最终是建立信用系统,如果这个企业没有信用了,就不是100万、200万的问题。

最终要建立起企业自律、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系统。

张茅:有两个根本的理念,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现在还不完善,有的法律法规还没有落实。

二是建立信用体系。

到什么时候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了,法制健全了,假货问题才能够大幅度地减少。

我还不敢说哪天“天下无假”,现在不管是哪个国家也不敢说天下无假,这也是大家的一个愿望。

只能是不断地减少,“天下少假”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我注意到一些企业是非常欢迎企业信用信心公示系统的。

企业要自律,要比谁的效益好、质量好,要比谁不生产假货、不销售假货。

这个工作不能是纸上谈兵,我们要抓好落实。

我们也要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

一个市场上假冒伪劣是在逐渐增加还是逐渐减少,作为衡量工作的目标。

将来工商总局包括市场监管部门每年总结自己工作,向社会发布的时候,看看和大家的感受是不是一致。

篇6: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年报流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下简称“公示系统”)使用、运行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服务社会公众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示系统的使用、运行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公示系统是国家的企业信息归集公示平台,是企业报送并公示报告和即时信息的法定平台,是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以下简称工商部门)实施网上监管的操作平台,是政府部门开展协同监管的重要工作平台。

公示系统部署于中央和各省(区、市,以下简称省级),各省级公示系统是公示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四条 公示系统的使用、运行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依法履职、安全高效的原则,保障公示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工商总局)负责公示系统运行管理的组织协调、制度制定和具体实施工作。各省级工商部门负责本辖区公示系统运行管理的组织协调、制度制定和具体实施工作。

第六条 工商总局和各省级工商部门企业监管机构负责公示系统使用、运行、管理的统筹协调,研究制定信息归集公示、共享应用、运行保障等相关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并督促落实;信息化管理机构负责公示系统数据管理、安全保障及运行维护的技术实施工作及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

第二章 信息归集与公示

第七条 工商部门应当将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依法应当公示的涉企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归集到公示系统。

第八条 工商部门应在公示系统中通过在线录入、批量导入、数据接口等方式,为其他政府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依法应当公示的涉企信息归集至公示系统提供保障。

各级工商部门企业监管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其他政府部门依法提供相关涉企信息;信息化管理机构负责归集其他政府部门相关涉企信息的技术实现。

第九条 各级工商部门负责将涉及本部门登记企业的信息记于相对应企业名下。

第十条 工商总局负责定期公布《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归集资源目录》,制定《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归集格式规范》,各级工商部门按照标准归集信息。

省级工商部门应当将其归集的信息,按规定时间要求及时汇总到工商总局。汇总的信息应与其在本辖区公示系统公示的信息保持一致。

第十一条 工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依法应当公示的涉企信息,以及归集并记于企业名下的其他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公示系统进行公示。

公示的企业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经主管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国家安全机关批准。公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信息涉及企业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应当经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在公示系统上归集公示涉企信息,应当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由信息提供方对所提供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

第三章 信息共享与应用

第十三条 工商部门应当在公示系统中通过在线查询、数据接口、批量导出等方式,为网络市场监管信息化系统提供数据支持,为其他政府部门获取信息提供服务。

第十四条 工商部门依法有序开放公示系统企业信息资源,鼓励社会各方合法运用企业公示信息,促进社会共治。

各级工商部门开放公示系统归集公示的本辖区内企业信用信息,应当履行审批程序;开放超出本辖区范围企业信息资源的,应当取得相应上级工商部门的批准。

第十五条 各级工商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使用公示系统开展信用监管、大数据分析应用等工作。

第十六条 各级工商部门应当使用公示系统,与其他政府部门交换案件线索、市场监管风险预警等信息,并开展 “双随机、一公开”等协同监管工作。

第十七条 工商部门应当依法依规或经提请,将记于企业名下的不良信息交换至相关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为其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实施信用约束提供数据支持。

第十八条 工商部门应当为社会各方广泛使用公示系统提供相应的技术条件,扩大企业信息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

第四章 系统运行与保障

第十九条 工商总局负责中央本级公示系统建设工作。各省级工商部门应当按照工商总局制定的技术规范统一建设本辖区公示系统。

各省级工商部门按照“统一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可以在本辖区公示系统的协同监管平台中增加功能模块或在规定的功能模块中增加相应功能。

第二十条 工商总局及省级工商部门负责本级公示系统日常运行维护,保障公示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 工商总局负责公示系统在国务院各部门及各省级工商部门的使用授权,各省级工商部门负责本辖区公示系统在辖区内政府部门及各级工商部门的使用授权。

第二十二条 工商总局及省级工商部门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中关于第三级信息系统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建立公示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加强日常运行监控,做好安全防护。

第二十三条 工商总局负责制定公示系统数据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开展数据质量监测、检查及考核,定期通报数据质量考核情况;各省级工商部门负责本辖区公示系统数据质量监测,问题数据追溯、校核、纠错、反馈等工作,对工商总局发现的公示系统中的问题数据,应当及时处理、更新。

第二十四条 归集于企业名下并公示的其他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发生异议的,由负责记于企业名下的工商部门协调相关信息提供部门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及时推送到公示系统。

其他信息的异议处理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工商总局负责制定公示系统使用运行管理考核办法及标准,组织对省级工商部门落实相关职责的考核工作。

省级工商部门负责组织对辖区内各级工商部门使用公示系统情况的考核工作。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六条 各级工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使用、管理公示系统过程中,因违反本办法导致提供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或利用工作之便违法使用公示系统信息侵犯企业合法权益,情节严重或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非法获取或者修改公示系统信息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依托公示系统归集公示、共享应用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等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工商总局负责解释。

篇7:企业年报及即时信息公示操作

泸州市2017企业年报工作于2018年1月1日开始,6月30日结束。2017年12月31日前设立登记的企业,应当报送2017年报。

一、年报信息填写

1、输入网址http://sc.gsxt.gov.cn/,或使用“百度”搜索“泸州市工商局”进入官网后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四川)”,点击“企业信息填报”进入系统。

2、输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密码,拖动验证码,点击“登录”。(注:

1、新申请企业联络员备案业务请到企业所属登记机关窗口办理;已有企业联络员变更业务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办理: 1)到企业所属登记机关窗口办理;2)直接在公示系统中变更。

2、如遗忘密码,可通过“忘记密码”功能找回密码。)

3、点击“企业报告填写”。

4、弹出填写须知,阅读后,在下方“已阅”前的小框内“∨”(对勾),再点确认。如果存在往年没有参加年报的,先需要将往年补报后才可申报本的。

5、弹出一个“年报”对话框,选择填报。

6、填写“企业基本信息”。需要填报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存续状态、网址、网站信息均为报送时的信息,其余信息为所报告12月31日的信息。如果有网站或网店就点“是否有网站或网店”后面的“是”字前的圆点,如果没有网站或网店就点“否”字前的圆点。填写完后点“保存”。

7、如果企业有“网站或网店信息”、“对外投资信息”、“股权变更信息”或“对外担保信息”,点击“添加”录入后保存,如果没有就不需要进行操作。

8、填写“股东及出资信息”,点击“添加”录入后保存。按照公司章程约定的填写股东出资额及出资时间,每一个股东(发起人)的出资信息只需填报一条,股东(发起人)认缴和实缴出资额为截至报告12月31日的累计数额;认缴和实缴出资时间为截至报告12月31日最后一次认缴和实缴时间,出资方式可以多选。

9、填写“资产状况信息”,点击左边“资产状况信息”填写后保存。企业资产状况信息,应当是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利润表)中的期末数;纳税总额为企业全年实缴各类税金的总和。

10、填写“党建信息”。党建信息为不公示信息,主要采集企业党组织的建立情况,但属于抽查范围,请注意如实填写。其中,中共党员(包括预备党员)人数,为截至报告年份12月31日的人数。

11、填写“社保信息”。参保各险种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人数(不含离退休人数)。单位缴费基数指报告期内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缴费人员的应缴口径计算。本期实际缴费金额指报告期内单位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包括补缴欠费和跨(或跨季度)的预缴金额。单位累计欠缴金额指截至报告期末单位累计欠缴各项社会保险费金额(本金)。

12、预览并公示。这是企业公示最后一步,点击左边的“预览并公示”,检查所填写的所有信息,如果没有问题点击“提交并公示”,出现“提交成功”,点击确认,年报就完成了。

年报咨询电话:2574013(市工商局)、3333020(市人社局)

3113077(市统计局)

二、即时信息公示

企业应当自下列信息形成或变动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

(三)行政许可取得、变更、延续信息;

(四)知识产权出质登记信息;

(五)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

1、点击“其他自行公示信息填报”。

2、添加“行政许可信息”,填写行政许可取得、变更、延续信息保存并公示。

3、添加“股东及出资信息”,填写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信息保存并公示。

4、添加“股权变更信息”,填写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保存并公示。

5、添加“知识产权出质登记信息”保存并公示。

篇8: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年报流程

1) 实施过程需求: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产品、分地区逐步实施;先制定规范, 后作设计实现。2) 一体化设计需求:应用系统、平台用户、业务资源与流程数据一体化设计。3) 工作流程需求:实现业务流程处理的自动化, 对业务流程可进行节点定义、流向设置以及流向规则的描叙, 从而实现业务流程依照规则可灵活配置。4) 权限管理需求:通过对功能权限、区域和流程节点等权限的定义和分配, 防止用户对系统越权操作。5) 查询工具:提供多种业务分类和多条件的组合查询。6) 报表工具:自定义报表格式和自动报表生成的功能。

二、系统功能设计

1) 客户管理。实现公司对各类客户信息进行充分、有效的管理, 并且系统可以自动查询并显示出客户的关联股东信息以及历史业务记录信息, 实现客户信息自动导入功能。

2) 项目管理。主要针对担保业务进行管理, 实现担保业务的申请、受理、预审立项.调查评估、审核、审议、审批、合同签订、保后管理, 项目解除, 代偿追偿以及项目归档等功能。

3) 收费管理。实现项目费用的登记, 财务人员对项目收费进行确认, 对客户名称、户管经理、收费日期、收费状态等条件进行查询。

4) 日常事务管理。实现每个操作人员的“个人事务”办理功能。在系统后台管理中可以定义一系列提醒策略, 如手机短信提醒、桌面提醒等策略。不同角色人员登录系统后显示相应的待办事项。

5) 保证措施管理。对担保项目保证措施的信息登记、释放, 保证措施权证的管理。

6) 预警提醒管理。主要对在保项目进行预警提醒。主要有项目到期提醒、逾期提醒、风险等级预警、保后监查提醒和费用收取提醒等功能。

7) 统计分析。通过应用管理平台, 建立更适合公司自身特色的资料中心, 把公司所有资料、文件、知识库文档放到系统上, 按极限实现共享。将共享资源及时、准确地统计查询以及建立丰富的报表模版样式。

8) 系统管理。主要对系统参数进行设置。有用户管理、机构管理、角色权限管理和流程管理等功能。

三、较件关键问题及处理

1) 集中访问权限管理。目前的各个应用都是管理员管理各自应用的用户和访问权限, 具有不同的管理界面和管理实现方法。集中访问权限管理将允许系统管理员可以从单一管理界面设置、管理和删除多种应用的账户。权限管理的细粒度从组设置方式到基于如页面、JSP等资源对象的授权。2) 支持多种认证技术。为了满足对于安全的要求, 应用认证系统将要求支持范围广泛的、可扩展、可定制的认证方式, 如数字证书。根据每个应用提供的服务和事务处理的安全和保密方面的要求级别不同, 可选择不同的认证手段。

结束语

担保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担保企业实现其业务管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风险控制、科学决策等方面提供必备的协同工作环境和手段, 促进企业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提升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促使企业整体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并通过担保机制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开拓担保领域新的业务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刘新来.信用担保概论与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张利胜, 狱娜, 谭左亭, 秦恺编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M].上海财经人学出版社, 2001.

篇9: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年报流程

1.进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点击右上角“使用帮助”,看完全都清楚了。

2.年报流程:

进入该系统—>企业公示信息填报—>联络员备案—>进入填完信息后,备案表保存打印,交工商局备案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进入该公示系统—>企业公示信息填报—>登录—>报告在线填报。其他信息填报流程相同。

篇10:企业信用信息公示表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表

一、企业在海关注册登记信息

企业中文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工商注册地址、海关注册编码、组织机构代码、海关首次注册日期、注册海关、海关业务联系人、行政区划、经济区划、经济类型、经营类别、行业种类、年报情况、海关注销标志、报关有效期。

二、海关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认定结果

企业信用等级及等级认定时间、《认证企业证书》作废情况。

三、企业被海关行政处罚信息

企业名称、案件性质、海关行政处罚决定作出日期、海关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号以及需要公告送达的行政处罚法律文书。

四、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名录

篇11: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年报流程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控制成本、规范基础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手段, 已为广大企业接受并应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一般包括:首先, 由企业依据整体战略目标、过去经营情况和现有企业状况, 按企业组织架构进行预算目标的编制, 并将预算目标逐级分解下发给下级各组织, 直至最基层组织;然后, 各基层组织根据上级下达的预算目标进行预算编制, 将自己的预算数据上报各上级组织, 上级组织进行审批汇总, 并逐级上报、审批和汇总直至企业总部;其次, 在业务发生过程中, 各下级组织将预算执行数据及时逐级上报、汇总至企业总部, 以便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总分析, 并根据预算进行实时和动态的控制和调整;再次, 在期末时对各预算组织 (责任中心) 进行预算的考核评价。最后, 再次进入分析过去、决策未来的过程。整个全面预算管理的业务流程构成一个闭环系统, 如图1所示:

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

(一) 预算下达与编制具体表现在:

(1) 预算目标的分解与下达流程。先将企业的长期目标 (企业目标) 分解到中期目标 (战略规划) , 再分解为年度 (年度预算) , 季度目标 (季度预算与财务计划) , 最后分解到每天 (生产预算与生产计划安排) ;将各类预算目标按照预算组织架构进行预算目标的编制, 并将预算目标逐级分解下发给下级各组织 (责任中心) , 直至最基层组织 (责任中心) 。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2) 预算报表模板分发流程。预算报表模板由不同的报表项目组成是具体单位所有业务的具体反映, 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内容, 也是企业的预算目标分解或具体表现形式。一般而言, 单位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都有预算管理专门机构预算部根据企业具体业务与管理需求, 结合单位预算管理目标来制定统一、规范化的预算报表, 并根据单位预算责任网络体系中的各级各责任中心 (预算组织) 的预算目标、经营业务及管理需求将相关预算报表分发给各级各责任中心 (预算组织) 。

(3) 预算编制流程。关于预算的编制有三种方式, 即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相结合的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利弊, 企业可以根据组织机构的特点和业务情况选择合适的编制方式, 或者是对不同的预算项目选择不同的预算编制方式。

一是自上而下编制预算的流程。自上而下编制方法是指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先制定出总的计划, 然后逐层分解到各级责任中心。各级责任中心对预算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后, 再进行汇总。这个过程可能重复很多次。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二是自下而上编制预算的流程。自下而上编制方法是指各级责任中心先编制预算, 然后汇总生成总的预算。预算管理委员会针对汇总预算进行调整后, 再形成各级责任中心的预算。这个过程可能重复很多次。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

三是上下结合编制预算的流程。在实践中上下结合方法显然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上下结合方法博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优点,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经历了两者方法的往复。

(二) 预算执行与控制

编制各种各样的预算, 得出图表并不是目的, 真正能够按照编制完成的预算进行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并在企业运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意图所在。其基本原理是将需要控制的预算项目与日常的业务审批流程相结合。在业务发生前通过项目执行申请流程达到事前控制的目标, 其具体流程是根据经济业务对应的预算项目, 从预算系统和业务系统中查找该项目余额并和经济业务的申请金额进行比较, 若该项经济业务的申请金额小于与其相对应的预算项目的余额, 则该项经济业务经办人员对该项经济业务的执行申请通过, 并流转到下一个审核、审批环节。

(1) 在业务审批过程中拥有审批权限的人员不仅能够看到经办部门申请的全部业务信息, 还能够查看相关业务预算的余额、进度及相关信息, 并据此作出同意业务申请、驳回业务申请或返回经办人员进行业务修改的决策。另外, 在业务发生的过程中业务的申请人和审批人能够实时从系统中获取该预算项目的相关信息 (本年度或以前年度的预算数、该项目的执行进度及已执行预算数、当前预算内余额等) , 并在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 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时按照企业规定的调整流程来进行预算调整来实现事中控制的目标。

(2) 在业务发生后会计人员即可在事后对业务进行确认, 并且由系统自动进行核算, 通过将会计和业务系统中记录的项目的实际执行数与预算系统中该项目的预算数进行差异分析并向预算考核子系统提供数据以达到事后控制的目标。

(3) 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通过预算控制点来实现预算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预算控制的最佳环节是在项目确定前, 其次是项目的发生过程及事后的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点主要有责任中心点、经济业务发生点以及财务部门点等。在经济业务发生时, 由预算控制点将实际业务发生的情况与预算控制数据相比较, 进行预算项目的发生控制。正是通过这些预算控制点的控制, 实现了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控制, 如图5所示: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在预算控制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将预算信息、经济业务实际发生情况实时、客观地传递到各预算控制点, 并利用网络技术将经济业务发生所涉及的责任中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并对各自的职责权限加以明确的界定。

(三) 预算分析考核

预算分析考核是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对企业内部各级责任中心执行结果 (实际经营业绩) 和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 是对各级责任中心考核和评价的依据。具体包括伴随日常生产经营过程的动态考评和期末综合考评两个层次。动态考评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场进行的, 对于实际执行结果和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及时确认和及时处理。综合考评是预算期末对于各级责任中心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 其考评对象要包括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中心, 而考评内容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为主。预算分析考核的流程如图6所示:

参考文献

篇12: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年报流程

财务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增强企业财务战略竞争力、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将根本改变企业的目标、产品、服务以及内外关系,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使之保障企业生存和繁荣。

会计流程是指财务会计部门为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它包含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和输出,是连接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桥梁。因此,会计流程的设计思想、数据采集效率、加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然要求企业具体的各种工作业务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以适应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并发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

企业集团为保证集团与下属公司的信息畅通,减弱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必须建立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对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流程再造,是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必然要求。同时,因为财务业务工作与企业其他业务工作有广泛的联系,所以,会计流程再造在企业整体业务再造中是有代表性的。因此,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使用财务信息和控制财务活动,通过会计流程的再造,建立一个高度集成的财务信息系统来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同时采集、及时传输,实现从多层次、多视角上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实现企业对经营活动进行实时控制,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力。

二、会计流程再造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战略

会计流程再造的推行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着来自领导决策层、中层管理人员、员工等方面的阻力,需要通过进行有效的宣传与培训,科学地进行组织与实施,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才能较好地解决会计流程再造的问题。企业应利用开发财务信息系统的时机,以业务流程再造思想为指导,重构企业业务与管理组织。美国的IBM公司和福特公司、日本的富士通公司、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等利用会计流程再造及现代信息技术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一)业务流程重构

企业再造的核心领域是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再造。首先打破企业部门内部界限,重组企业集团内部的工作流程,建立流程型群体,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和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集成;然后将集团内部的业务流程再造推广到整个供应链中,集成从购买原料到对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减少供应链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与整个供应链的结合。

针对会计流程调查结果,以会计流程为改造对象,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平台,对企业集团会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分析,通过对会计流程的构成要素重新组合,产生出更为有价值的结果,以此实现会计流程彻底的重新设计,从而获得企业绩效的巨大改善。

1.建立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事件驱动”,是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照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将计算机的“事件驱动”概念引入流程设计中,建立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避免了数据的不完整和重复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企业的数据共享,简化了流程。

2.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的实时处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思想是:在IT环境下,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由相关部门人员录入业务信息,该信息将自动存储在数据仓库中,企业执行业务事件的同时,实时触发多个事件驱动程序,将业务事件信息输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执行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实时生成集成信息,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生成。如仓库的保管人员处理出库业务,当发货时,将发货单商品的基本信息和确认发货的信息输入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根据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自动生成库存账和机制凭证,并登记总账。这样财会部门就延伸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财会人员的视野就不会仅仅局限在会计问题上,而是延伸到业务问题上,可以利用实时信息控制经济业务,如采购业务、销售业务,真正将会计的控制职能发挥出来。

要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不仅需要IT环境,而且需要建立一个支持一体化的包括事件接受器、凭证模板、生成器和实时凭证的动态会计平台。其中,事件接受器的功能是接受事件信息;凭证模板包括财务会计凭证模板和管理会计凭证模板,用于生成实时会计凭证;生成器的功能是将事件信息和凭证模板自动生成实时凭证,并同时传递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应的模块中;实时凭证中实时财务会计凭证,是形成动态账簿和报表的依据,实时管理会计凭证是生成企业内部动态责任会计账表的依据。信息形成的整个过程均没有人工干预,完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

(二)组织结构重构

为适应工作流程的再造,企业的组织结构也要作出相应改变。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后,财务、业务实现了一体化,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分工界限日益模糊并趋于融合,跨职能型群体大量出现;同时,管理幅度增大,必然要缩减乃至取消中间管理层,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网络化趋势。

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依托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需要。为增强集团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实现管理的协同与信息的共享而设置。根据会计流程重构方案,打破旧有模式重组财务组织结构。财务信息系统可以使具有以下特点的财务管理组织有效运转:

(1)缩减乃至取消中间管理层,加强作业层与决策层的直接沟通;(2)增宽管理幅度,确保管理者与下属间信息的有效传递;(3)组织规模减小且成扁平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弹性和对市场的反映能力;(4)实行团队工作,确保团队成员间的全方位沟通以及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信息交流;(5)全新的网络结构组织确保信息上下左右畅通无阻,组织结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重构,使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财务部分工作大大简化。事实上,会计流程再造过程已经充分考虑了重构方案的逻辑实现,为数据流程方案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璞.组织结构设计咨询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上一篇:消防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技术转让(专利申请权)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