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信息报送系统名词解释

2024-04-2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信息报送系统名词解释(共8篇)

篇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信息报送系统名词解释

2012年年报表统计是时间指2012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填表对象要求:

取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企业

担保机构作为独立法人实际发生的担保业务,不包括子公司发生的担保业务。

一、名词解释

1.期初:年报报表中的期初是指年初,比如2012年年报中的期初是指2012年1月1日。

2.期末:年报报表中的期末是指年末,比如2012年年报中的期末是指2012年12月31日。

3.代偿回收额:填写本期实际回收的担保代偿金额。

4.担保代偿额:指担保机构发生代偿的金额,报表中担保代偿额的“本期增加值”指本年新增的担保代偿额,不扣除追偿额。

5.担保损失额:担保损失额指有诉讼判决书或仲裁书和强制执行书,或者其他足以证明损失已形成的证据,证明担保代偿已无法收

回的部分。

6.委贷:委贷是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发放的贷款。受托金融机构只负责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从中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

7.存入保证金:指担保机构按照担保合同约定向受保企业收取的一定数量的保证金,构成担保机构的一项流动负债。

8.贷款担保: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小额贷款公司或信托公司)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债务时,由担保机构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主要包括企业融资类贷款担保及个人消费类贷款担保等。

9.票据承兑担保:票据承兑担保是指客户开出商业票据时,融资性担保机构就客户按期偿债能力向债权人提供的担保。

10.信用证担保是指客户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时,融资性担保机构就客户依约偿债能力向银行提供的担保

11.信托计划担保:为保证购买信托计划的投资人利益,为信托计划的发行人,对投资人投资本金的安全以及约定的收益而担保的一

种担保。

12.短期融资券担保:为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人提供担保,以保证债券到期本金、利息的及时偿还。

13.融资租赁担保:融资租赁担保是指承租人采用租赁方式取得设备时,委托担保人为出租人提供保证。当承租人未按租赁合同规定的期限给付租金时,由担保人代为给付。

14.非融资性担保:包括诉讼保全担保及履约担保,如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

15.履约担保:受保企业履行了其所应履行的合同义务之后,保证人将保证购销合同中有关货款支付、货物供应等结算条款或违约金

支付条款得到执行的业务。

16.债券担保:是指担保机构为企业发行债券出具担保函,为债券到期本金、利息的及时偿还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二、指标含义

1、担保责任余额:指担保余额扣除未承担责任额后的余额。其中未承担责任额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保证金、银行分担金额、分保金额等。

2、期初担保责任余额:本年初在保的担保责任余额。

3、期末担保责任余额:本年末在保的担保责任余额。

4、本期新增担保额:本期初至本期末新增担保发生额。

5、本期担保笔数:本期初至本期末新增担保笔数,包含续保业务。

6、本期新增企业户数:本期累计新增的担保户数,即本期发生担保业务的企业户数,包含续保企业。

7、本期受保企业:指本年与担保机构新发生担保业务或存在担保关系的企业。

8、资产总额:担保机构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

9、流动资产合计:担保机构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合计。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10、短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含一年)的其他投资,包括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

11、担保业务成本:包含担保业务成本包括:“担保赔偿支出”、“分担保费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12、业务及管理费:包含公司管理费用,准备金提取金额等。

13.累计代偿笔数:指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累计担保代偿笔数(含已追偿笔数),本期新增值是指本期新增代偿笔数(含本期已追偿笔数)

14.累计担保代偿额:期初值则指担保代偿额年初余数,及截至2011年12月31日累计代偿额扣除累计代偿回收额部分。本期新增是指本期实际发生的担保代偿金额,不包括代偿回收额。具体计算公式:期初担保代偿额+本期增加代偿额-本期代偿回收额=期末担保代偿额。

三、担保机构常见问题

1、没有独立法人的担保机构不进行报表填报。如果省级管理部门要求填报的话,可以选择登记注册类型里面的“分公司”,并把总公司的详细信息填入。

2、如果担保机构在2012年未进行任何担保业务,则只填写基础信息表即可。

3、“按照单笔金额划分”科目里面不用填写担保户数项目。

4、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如何提取?如何做会计分录?

一般是按年度提取,不需要按照季度提取;融资性担保公司可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

会计分录:借“营业费用”,贷“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5、担保赔偿准备金如何提取?如何做会计分录?

一般按照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

会计分录:借“营业费用”,贷“担保赔偿准备金”。

6、一般风险准备金如何提取?

一般按照当年净利润的10%提取,担保机构根据当地监管政策有关规定或自行确定提取比例。

7、担保业务状况表、代偿及准备金提取、两表中不会出现负数的情况。

8、若本期增加担保业务数量小于解保额(即担保到期,不需承担责任)会出现期初担保责任余额小于期末担保责任余额的现象,这是正常的没有问题。

9、代偿及准备金提取一项中未到期责任准备、担保赔偿准备项中的本期增加值可能为负,主要是由于业务减少或提取方法变化所致,属正常现象。

10、“按单笔金额划分”、“按担保业务品种”两项统计时包括下岗职工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额、个人类担保业务。

11、“按单笔金额划分” 中单笔金额指的是受保企业单笔担保额度。

12、按照受保企业类型划分,主要分为大、中、小、微型企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13、“本年度社会效益情况”在统计困难的情况下,可根据历年受保企业大体情况进行估算。

14、机构的“删除”与“迁移”操作只能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如果有需要可以向系统管理员提出申请。

15、“利息净收入”中不包含委贷的收益,委贷收益要放入投资净收入中。

16.委托贷款收益应计入投资收入,不可计入利息收入。

四、报表基础计算公式

担保业务合计=按照单笔金额划分的各项之和

担保业务合计>=按照按受保企业类型划分各项之和

担保业务合计>=按照按融资性担保业务+非融资性担保业务各项之和

担保总额≥下岗职工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额

本期净增加=期末数值-期初数值

资产总额=负债+所有者权益

担保业务利润=担保业务收入-担保业务成本

流动资产合计≥(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存出保证金)

流动负债合计≥(短期借款+存入保证金)

五、担保机构填写最常出现的错误

1、基础信息表

注册机关级别,根据注册登记的工商部门来判断公司的注册机关级别。填写电话号码时按照报表提示的格式,并采用英文输入法输入真实号码。融资性担保机构许可证信息必须填写,其中“许可证机构编码”是指许可证上的“机构编号”;“许可证机构编号”是指许可证的NO号码。

2、财务及业绩表

本报表需要填写担保机构对企业的业务以及对个人的业务情况。受保企业户数要包含企业和个人的,这个和2011年的年报不同。

财务状况表在填写时,一定要注意,按照单笔金额划分,与按照担保业务类型划分的数字要对应清楚。

担保业务利润是担保业务收入减去担保业务成本的值。

受保企业职工人数,不要填写成为担保机构自己的职工人数。

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3、担保业务明细表

担保业务明细表,申请到2012年工信部专项资金担保机构项目补助的机构必须填写,其它机构可以不填写。

这里面只填写担保机构对企业的业务情况,不填写对个人担保的业务。

六、再担保机构相关问题

注:一般责任保证再担保——是指再担保人与担保人签订一般保证协议,在担保人无力清偿债务,或破产清算时,由再担保人代位承担全部或者部分担保责任。

比例风险分担再担保业务——是由担保人和再担保人约定,对在一定担保责任限额内的业务,担保人将全部同类担保业务都按约定的同一比例向再担保人进行再担保,每项业务的担保费和发生的损失,也按双方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和分摊。(共保及联保业务计入直保业务)

当再担保人对同一家担保公司同时承担一般责任性再担保和固定比例再担保或溢额共同担保时,其所发生的担保额应互不包含。

期初(期末)担保责任余额是指期初(期末)再担保机构保证责任比例范围内的担保数额。

本期新增担保额指本年初至本年末新增再担保担保业务发生额,按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签署的担保合同上的担保金额统计。

本期解除担保额指本年初至本年末解除的再担保担保业务发生额,按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签署的担保合同上的担保金额统计。

担保笔数和受保业务户数指开展再担保业务实际发生的担保笔数和受保企业户数。

按单笔担保金额划分时,以担保机构与债权人签署的担保合同上的担保金额为划分标准。

按受保企业类型划分时,受保企业是指作为债权人的一般企业,而不是担保机构。

涉及合同金额指再担保机构和担保公司签订的所有再担保合同涉及的金额总计。

再担保风险分担情况项下的代偿项目均是指开展再担保业务过程中发生的代偿情况

篇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信息报送系统名词解释

填表对象要求:

取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企业

一、名词解释

1.期初:年报报表中的期初是指年初,比如2011年年报中的期初是指2011年1月1日。

2.期末:年报报表中的期末是指年末,比如2011年年报中的期末是指2011年12月31日。

3.代偿回收额:填写本期实际回收的担保代偿金额。

4.担保代偿额:指担保机构发生代偿的金额,报表中担保代偿额的“本期增加值”指本年新增的担保代偿额,不扣除追偿额。

5.担保损失额:担保损失额指有诉讼判决书或仲裁书和强制执行书,或者其他足以证明损失已形成的证据,证明担保代偿已无法收

回的部分。

6.委贷:委贷是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发放的贷款。受托金融机构只负责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从中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

7.存入保证金:指担保机构按照担保合同约定向受保企业收取的一定数量的保证金,构成担保机构的一项流动负债。

8.贷款担保: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含小额贷款公司或信托公司)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债务时,由担保机构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主要包括企业融资类贷款担保及个人消费类贷款担保等。

9.票据承兑担保:指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对票据承兑所发生的债务予以保证的行为,包括银行承兑汇票担保、商业汇票担保及其他

票据担保等。

10.信用证担保是指客户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时,融资性担保机构就客户依约偿债能力向银行提供的担保

11.信托计划担保:为保证购买信托计划的投资人利益,为信托计划的发行人,对投资人投资本金的安全以及约定的收益而担保的一

种担保。

12.短期融资券担保:为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人提供担保,以保证债券到期本金、利息的及时偿还。

13.融资租赁担保:融资租赁担保是指承租人采用租赁方式取得设备时,委托担保人为出租人提供保证。当承租人未按租赁合同规定的期限给付租金时,由担保人代为给付。

14.非融资性担保:包括诉讼保全担保及履约担保,如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

15.履约担保:受保企业履行了其所应履行的合同义务之后,保证人将保证购销合同中有关货款支付、货物供应等结算条款或违约金

支付条款得到执行的业务。

二、指标含义

1、担保责任余额:指担保余额扣除未承担责任额后的余额。其中未承担责任额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保证金、银行分担金额、分保金额等。

2、期初担保责任余额:本年初或季初在保的担保责任余额。

3、期末担保责任余额:本年末或季末在保的担保责任余额。

4、本期新增担保额:本期初至本期末新增担保发生额。

5、本期担保笔数:本期初至本期末新增担保笔数。

6、本期新增企业户数:本期初至本期末累计新增的担保户数,即本期发生担保业务的企业户数。

7、本期受保企业:指本年与担保机构新发生担保业务或存在担保关系的企业。

8、资产总额:担保机构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

9、流动资产合计:担保机构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合计。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10、短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含一年)的其他投资,包括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

11、担保业务成本:包含担保业务成本包括:“担保赔偿支出”、“分担保费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12、业务及管理费:包含公司管理费用,准备金提取金额等。

三、担保机构常见问题

1、没有独立法人的担保机构不进行报表填报。如果省级管理部门要求填报的话,可以选择登记注册类型里面的“分公司”,并把总公司的详细信息填入。

2、如果担保机构在2011年未进行任何担保业务,则只填写基础信息表即可。

3、“按照单笔金额划分”科目里面不用填写担保户数项目。

4、如果担保机构目前只有个人类业务,则“按企业规模划分”几项不用填写。

5、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如何提取?如何做会计分录?

一般是按提取,不需要按照季度提取;融资性担保公司可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

会计分录:借“营业费用”,贷“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6、担保赔偿准备金如何提取?如何做会计分录?

一般按照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

会计分录:借“营业费用”,贷“担保赔偿准备金”。

7、一般风险准备金如何提取?

一般按照当年净利润的10%提取,担保机构根据当地监管政策有关规定或自行确定提取比例。

8、担保业务状况表、代偿及准备金提取、两表中不会出现负数的情况。

9、若本期增加担保业务数量小于解保额(即担保到期,不需承担责任)会出现期初担保责任余额小于期末担保责任余额的现象,这是正常的没有问题。

10、代偿及准备金提取一项中未到期责任准备、担保赔偿准备项中的本期增加值可能为负,主要是由于业务减少或提取方法变化所致,属正常现象。

11、“按单笔金额划分”、“按担保业务品种”两项统计时包括下岗职工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额、个人类担保业务。

12、“按单笔金额划分” 中单笔金额指的是受保企业单笔担保额度。

13、按照受保企业类型划分,主要分为大、中、小、微型企业,工信部联企业

[2011]300号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14、“本社会效益情况”在统计困难的情况下,可根据历年受保企业大体情况进行估算。

15、机构的“删除”与“迁移”操作只能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如果有需要可以向系统管理员提出申请。

四、报表基础计算公式

担保业务合计=按照单笔金额划分的各项之和

担保业务合计>=按照按受保企业类型划分各项之和

担保业务合计>=按照按融资性担保业务+非融资性担保业务各项之和

担保总额≥下岗职工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额

期初担保代偿额+本期增加代偿额-本期代偿回收额=期末担保代偿额资产总额=负债+所有者权益

担保业务利润=担保业务收入-担保业务成本

流动资产合计≥(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存出保证金)

流动负债合计≥(短期借款+存入保证金)

五、担保机构填写最常出现的错误

1、基础信息表

注册机关级别,根据注册登记的工商部门来判断公司的注册机关级别。填写电话号码时按照报表提示的格式,并采用英文输入法输入真实号码。融资性担保机构许可证信息必须填写,其中“许可证机构编码”是指许可证上的“机构编号”;“许可证机构编号”是指许可证的NO号码。

2、财务及业绩表

把户数和笔数分清楚,户数的数据只包括受保对象是企业的担保业务;笔数的数据包含企业担保业务和个人担保业务。

财务状况表在填写时,一定要注意,按照单笔金额划分,与按照担保业务类型划分的数字要对应清楚。

担保业务利润是担保业务收入减去担保业务成本的值。

受保企业职工人数,不要填写成为担保机构自己的职工人数。

六、再担保机构相关问题

注:一般责任保证再担保——是指再担保人与担保人签订一般保证协议,在担保人无力清偿债务,或破产清算时,由再担保人代位承担全部或者部分担保责任。

比例风险分担再担保业务——是由担保人和再担保人约定,对在一定担保责任限额内的业务,担保人将全部同类担保业务都按约定的同一比例向再担保人进行再担保,每项业务的担保费和发生的损失,也按双方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和分摊。(共保及联保业务计入直保业务)

当再担保人对同一家担保公司同时承担一般责任性再担保和固定比例再担保或溢额共同担保时,其所发生的担保额应互不包含。

期初(期末)担保责任余额是指期初(期末)再担保机构保证责任比例范围内的担保数额。

本期新增担保额指本年初至本年末新增再担保担保业务发生额,按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签署的担保合同上的担保金额统计。

本期解除担保额指本年初至本年末解除的再担保担保业务发生额,按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签署的担保合同上的担保金额统计。

担保笔数和受保业务户数指开展再担保业务实际发生的担保笔数和受保企业户数。

按单笔担保金额划分时,以担保机构与债权人签署的担保合同上的担保金额为划分标准。

按受保企业类型划分时,受保企业是指作为债权人的一般企业,而不是担保机构。

涉及合同金额指再担保机构和担保公司签订的所有再担保合同涉及的金额总计。

篇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信息报送系统名词解释

1) 实施过程需求: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产品、分地区逐步实施;先制定规范, 后作设计实现。2) 一体化设计需求:应用系统、平台用户、业务资源与流程数据一体化设计。3) 工作流程需求:实现业务流程处理的自动化, 对业务流程可进行节点定义、流向设置以及流向规则的描叙, 从而实现业务流程依照规则可灵活配置。4) 权限管理需求:通过对功能权限、区域和流程节点等权限的定义和分配, 防止用户对系统越权操作。5) 查询工具:提供多种业务分类和多条件的组合查询。6) 报表工具:自定义报表格式和自动报表生成的功能。

二、系统功能设计

1) 客户管理。实现公司对各类客户信息进行充分、有效的管理, 并且系统可以自动查询并显示出客户的关联股东信息以及历史业务记录信息, 实现客户信息自动导入功能。

2) 项目管理。主要针对担保业务进行管理, 实现担保业务的申请、受理、预审立项.调查评估、审核、审议、审批、合同签订、保后管理, 项目解除, 代偿追偿以及项目归档等功能。

3) 收费管理。实现项目费用的登记, 财务人员对项目收费进行确认, 对客户名称、户管经理、收费日期、收费状态等条件进行查询。

4) 日常事务管理。实现每个操作人员的“个人事务”办理功能。在系统后台管理中可以定义一系列提醒策略, 如手机短信提醒、桌面提醒等策略。不同角色人员登录系统后显示相应的待办事项。

5) 保证措施管理。对担保项目保证措施的信息登记、释放, 保证措施权证的管理。

6) 预警提醒管理。主要对在保项目进行预警提醒。主要有项目到期提醒、逾期提醒、风险等级预警、保后监查提醒和费用收取提醒等功能。

7) 统计分析。通过应用管理平台, 建立更适合公司自身特色的资料中心, 把公司所有资料、文件、知识库文档放到系统上, 按极限实现共享。将共享资源及时、准确地统计查询以及建立丰富的报表模版样式。

8) 系统管理。主要对系统参数进行设置。有用户管理、机构管理、角色权限管理和流程管理等功能。

三、较件关键问题及处理

1) 集中访问权限管理。目前的各个应用都是管理员管理各自应用的用户和访问权限, 具有不同的管理界面和管理实现方法。集中访问权限管理将允许系统管理员可以从单一管理界面设置、管理和删除多种应用的账户。权限管理的细粒度从组设置方式到基于如页面、JSP等资源对象的授权。2) 支持多种认证技术。为了满足对于安全的要求, 应用认证系统将要求支持范围广泛的、可扩展、可定制的认证方式, 如数字证书。根据每个应用提供的服务和事务处理的安全和保密方面的要求级别不同, 可选择不同的认证手段。

结束语

担保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担保企业实现其业务管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风险控制、科学决策等方面提供必备的协同工作环境和手段, 促进企业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提升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促使企业整体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并通过担保机制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开拓担保领域新的业务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刘新来.信用担保概论与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张利胜, 狱娜, 谭左亭, 秦恺编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M].上海财经人学出版社, 2001.

篇4: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制度,而企业信用监管制度的关键是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近两年,为推动简政放权,国家工商总局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转变政府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其中广为社会关注的是由工商部门牵头建设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就是俗称的“全国一张网”。

就此问题,《中国新闻周刊》近日专访了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

中国新闻周刊:“全国一张网”建设的背景是什么?当前进展如何?

马正其:2014年3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在全国全面推行商事制度改革。这项改革大大减少了审批环节,方便了企业的注册登记,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比如,2015年新登记注册企业444万户,比2014年同期增长了21%。每天全国新增企业1.2万户。根据我们抽样调查,登记注册半年之内,70%的企业都已开始正常经营,也就是活跃度有70%。在去年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全国新增1320多万就业人员,促进了就业问题的解决,商事制度改革起了很大作用。

商事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这项改革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方便群众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

商事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宽进”+“严管”上。“宽进”就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市场门槛,目前来看已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后面大家最关心的是怎样“严管”,怎样创新监管方式。为了强化以企业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方式,我们推出了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简称“全国一张网”,它是商事制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商事制度改革中,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仅是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制度,而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关键是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从2014年开始公示系统的建设,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把所有企业依法应对外公示的信息归集到企业的名下。它把企业登记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法人代表、出资规模等信息,还有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归集到每一个企业的名下,使社会各方面都能够随时查询。只要查询这个企业,就能了解到它的基本情况。

另外,工商总局还和其他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联合惩戒机制,比如司法机关、金融部门、税务机关等,对企业的处罚也列到企业的名下。

中国新闻周刊:建立“全国一张网”的意义是什么?

马正其:我认为其意义有四个方面:第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需要。过去政府往往在事前审批上,审得很严,事后监管比较松。现在我们叫事前准入放宽,事后监管从严。如果不加强事后监管,整个市场秩序就会混乱。

第二是促进企业诚信的需要。这张网实质上是个诚信榜。有些企业并不惧怕政府部门的处罚,它最怕处罚信息公开,特别是大企业更怕。我们要充分利用企业信息的公示公开,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形成倒逼机制,使违法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第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实现部门联合监管的需要。这张网建成以后,所有政府部门的处罚信息都归集到这张网上来,关于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都要实现共享共用。

第四是推进社会共治,强化社会监督的需要。这个平台建立起来以后,既可以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又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任何部门、任何市场主体、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查到对方信用状况。

中国新闻周刊: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马正其:总理这句话实质上把一张网的方向、目标、重点和任务简单明了地说清楚了。

此外,我认为一张网还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企业数量的全覆盖,现在全国近2200万家企业,这些企业的基本登记注册信息在这张网上都有。

其次是数据归集大容量。主要归集了四方面的信息:企业注册登记的信息;企业年报公示信息;各个部门处罚信息;有诚信的社会组织对企业评价信息,如消协、行业组织、大数据公司等。

第三是这些信息记入每一个企业名下。只要企业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处罚,都要及时、不漏、不重地记入企业的名下。

第四是依法公示。该向社会公布的信息必须按照法律向社会公布。前面所说的四个方面的信息全部在网上公布。这张网是公开的,政府部门和社会都可以查询网上信息。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企业使用“一张网”的情况如何?

马正其:可以说,企业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这两年的情况看,企业信息公示率都达到了85%以上,超过了过去83%左右的年检率。

从2015年抽查的结果看,有275万户企业被纳入了经营异常名录,多半是由于没有公示年报信息,或者公示信息存在弄虚作假,占到了整个企业总数的12.8%。也有一些企业,在主动改正自己的违法行为,改正后就可以从经营异常名录中移出。企业纳入经营异常名录之后,如果在三年内不改正,就会被纳入严重违法企业的名单,就是所谓的“黑名单”。

目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访问量一天已经将近1600万。有一些企业因为纳入异常经营名录,从而失去了招标采购、银行贷款的机会,信用监管的威力日益显现出来。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要工商部门牵头做这件事情呢?

马正其:这是因为工商部门掌握了所有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信息,各类市场主体从“生”到“死”都必须经过工商部门登记备案,数据的权威性、全面性很强。

另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不应只看做是工商部门的系统,而是各级政府的,只是由工商部门来主要牵头建设而已。

中国新闻周刊:在推行全国“一张网”建设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什么阻力或困难?

马正其:当然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部门之间认识不太统一,开始不愿将信息归集上来。对于新形势下的改革举措,大家的认识总有一个过程,我们也很理解。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还是国家各个部委,大家积极性越来越高,都很支持很重视。我们想的是在今年底把“一张网”的框架建立起来,明年部分投入使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我跟很多省交换过意见,大家都赞成这件事。

中国新闻周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篇5: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信息报送系统名词解释

1.1 系统建设目标

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查询系统 (以下简称:共享系统) 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按照安全、高效、可靠的信用数据交换标准和规范, 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金融机构、公共事业单位及相关组织之间跨部门开放共享和归集整合, 并以此为基础, 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系统, 根据社会需要, 提供多层次的信用信息服务,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

1.2 系统设计原则

1.2.1 系统先进性和成熟性

采用代表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趋势的主流和成熟的技术进行系统架构设计, 选用技术先进和成熟的产品, 保证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

1.2.2 系统安全可靠性和高效性

为保证政府部门的高效工作, 系统在安全、稳定正常运行的同时还要提供较高的性能, 从而能够高效率地处理各类关键事务, 应该充分考虑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1.2.3 系统统一性和一致性

在统一的用户界面风格前提下, 实现各GUI中各类按钮、图标、文字 (字体、大小) 、热键 (快捷键) 的统一和一致, 达到便于使用、便于学习、交互友好的目的。

1.2.4 系统人性化

在保证界面风格统一、一致的基础上, 按照人机工程原理, 将界面的布局 (包括按钮、菜单、显示框、界面颜色搭配) 满足操作者长时间工作要求, 提供一个人性化的人机操作环境, 以保证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1.2.5 业务引导及易用性

充分考虑业务的管理需求, 在界面的菜单及功能的组合设计中, 将界面的操作顺序按业务归类, 以便操作的有效引导, 保证软件的易用性, 有利于操作者在较快的时间熟练用好软件。

1.2.6 系统标准化

标准化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系统建设应严格贯彻“有标贯标、无标建标”的原则。一方面, 在系统建设工作中, 全面采用信用国家标准;另一方面, 在数据的采集、传输、交换、处理、使用等各方面均应实现标准化, 以便于该系统建成后能更方便的融入其他系统, 或添加新的子系统。

1.3 术语定义

1.3.1、数据源单位:

是指向本系统提供原始信息的单位, 例如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海关等。

1.3.2、部门业务前置机:

是指在已建业务数据库的单位 (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海关等) 部署的业务前置服务器, 主要负责从部门业务数据库接收并存储部门原始数据。

1.3.3、部门交换前置机:

是指在已建业务数据库的单位 (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海关等) 部署的交换前置服务器, 主要负责从部门业务前置机接收并存储部门原始数据, 并将数据传递至交换中心。

1.3.4、虚拟终端交换前置机:

是指在联合征信中心部署的交换前置服务器, 主要负责接收并存储通过虚拟终端录入或导入的部门原始数据。

1.3.5、中心交换前置机:

是指在联合征信中心部署的集中交换前置服务器, 主要负责接收并存储所有数据源单位交换的部门原始数据。

1.3.6、数据清洗:

是指对各数据源单位交换的信息进行合法性、规范性校验, 清洗掉无效数据, 并进行格式标准化。

1.3.7、错误数据:

是指经过清洗无法形成标准格式的数据。

1.3.8、身份比对数据项:

是指用于识别信用主体身份的基础数据项。

1.3.9、基准数据:

是指用于识别信用主体身份的数据。

1.3.1 0、身份一致性比对:

是指对数据源单位提供的数据, 在写入企业公共信用数据库前, 与基准数据进行比对, 对同一信用主体身份进行识别和确定的过程。

1.3.1 1、数据比对应用服务:

是指为数据源单位提供数据比对, 识别差异的服务。比对方式包括数据源单位提供的数据与公共信用数据库中的对应数据进行比对, 或数据源单位之间相应数据进行比对, 比对内容包括信用主体一致性比对或同一信用主体对应数据项比对两个方面。

1.3.1 2、差异数据:

是指比对不一致的数据。

1.3.1 3、异议数据:

是指信用信息当事人或使用者通过应用服务系统查得的数据与自己所掌握的数据不一致时, 而提出争议的数据。

1.3.1 4、共享查询:

数据源单位依法查询共享范围内的信用信息。

1.3.1 5、特许查询:

相关单位经信用管理部门特许, 可作为长期用户查询相关信用信息。

1.3.16、授权查询:

相关单位或个人经被查询人授权, 可一次性查询相关信用信息。

1.3.17、RBAC: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 (RBAC) 模型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先进的安全访问控制方法。它通过分配和取消角色来完成用户权限的授予和取消, 并且提供角色分配规则。

1.3.18、Tong Integrator (TI) :

东方通应用集成中间件。提供数据转换、数据过滤、数据压缩和加密、例外处理等功能, 系统所需要的异构通讯、消息路由、应用搭建部署、平台管理等等都涵盖在集成中间件Tong Integrator之中。

1.3.19、Tong Link/Q (TLQ) :

消息中间件。建立的底层通讯网络为各个部门与数据交换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保证。

1.320、Tong Web应用服务器:

Tong Web一个强大的符合J2EE工业标准的Internet应用支撑平台。Tong Web是用于支持功能强大的和可扩展的多层Web应用的应用服务器 (Application Server) 。

2 系统总体架构

2.1 总体框架

系统的总体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数据源单位、信息交换中心、资源管理服务、应用服务。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1) 数据源单位:部门业务系统是信用信息的主要来源, 因此本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各数据源单位的具体情况。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将信用信息汇集到各单位的前置数据库, 并通过数据交换总线传输到中心交换前置数据库。

2) 信息交换中心:实施信用信息交换的流程部署、监控、管理等技术措施, 通过采用消息中间件技术, 实现信用信息的可靠、安全传输。

3) 资源管理服务:实现信用信息管理以及系统维护等功能。

4) 应用服务:通过建立相应的应用系统为各类用户提供信息查询、信用报告自动生成及其他相关服务。

2.2 体系结构

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服务支撑层、服务层、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六部分, 如下图所示:

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已有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服务器、存储及其他设备, 是构成共享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 支撑信用应用系统的运行。

2) 信息资源层

信息资源层构建于基础设施层之上, 并为上层的应用支撑层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主要包括前置交换数据库、公共信用数据库、发布数据库、备份数据库等, 统一构成平台的信息资源。

3)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在整个框架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处于应用服务层和信息资源层之间。主要由公共信用信息交换中心构成, 实现对各信用数据源单位的数据采集、传输、清洗、比对、交换, 及交换过程的流程监控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

4) 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主要包括信用应用服务系统, 具备信息查询、公示服务、数据比对、异议处理、信用报告自动生成等基本应用功能。信息查询功能按照用户类型分为共享查询、特许查询、授权查询、会员查询、公众查询;公示服务功能是指通过信用网 (站) 向社会公众发布依法可公开的信用信息;异议处理功能是对信用信息当事人或使用者提供异议信息核实、处理等服务;信用报告自动生成功能是指能够依据企业信用信息生成规定格式的企业信用报告, 并提供查询、打印等相关服务。

5) 门户层

门户层主要包括对社会公众公开的信用网站和对政府各部门公开的业务门户网站。

6) 标准规范体系

系统建设, 要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

7) 安全保障体系

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体系, 信息安全贯穿于系统平台的各个层面, 各系统的建设都必须具有相应软硬件安全保障措施, 以保障外网及其支撑的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2.3 系统设计策略

2.3.1 性能实现设计策略

1) 缓存以及缓存层 (caching layer)

在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增加数据缓存层, 提供全局数据服务。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库往返次数。对经常要访问的数据进行缓存是非常好的方法。

2) 多线程 (multi-threading)

软件系统中采用多线程或多进程, 以提高系统效率。同时, 在设计时, 会避免多线程争抢访问同一资源而导致部分串行操作, 另外, 在多线程间同步庞大资源, 通过实现线程池提高性能。

3) 负载平衡 (load balancing)

物理上增加地位对等的集群服务器 (Cluster) , 组成Oracle RAC并行数据库集群系统, 通过集群的负载均衡和并行处理技术, 将外部发送来的请求均匀分配到集群中的多台服务器上, 包括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和单用户的重负载运算, 可大大提升系统效率。

同时, 为了提高主机系统I/O数据的吞吐能力, 进行数据的统一管理和保护, 可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冗余存放到磁盘阵列中。

4) 数据库优化 (database optimization)

通过多种方式消除访问和写入数据时的瓶颈:

(1) 标识潜在的索引, 但不要创建过多的索引。

(2) 监视处理器的使用;理想范围是:75-80%处理器时间。

(3) 使用查询分析器分析查询计划以优化查询。

(4) 使用存储过程优化性能。

(5) 标准化写入的大量数据—写入较少的数据。

(6) 取消标准化读取的大量数据—读取较少的数据。

5) 文件系统优化

(1) 减少写log的操作, 避免频繁打开关闭大的log文件。

(2) 减少文件的频繁操作。

6) 代码性能设计

在编码过程中, 注意提升代码性能, 避免因为代码问题引起的占用大量的资源和CPU时间。

2.3.2 安全保密设计策略

2.3.3 网络系统安全设计

1) 网络安全设计

系统应采用基于硬件防火墙技术, 将各部门的业务系统内网与外网进行隔离。并通过合理网段划分, 利用防火墙隔离有效地消除不同网络之间, 不同部门之间可以任意互访的安全隐患;通过内外网的安全逻辑隔离, 基本上消除了外网带来的安全隐患。

2) 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安全重点解决操作系统、数据库和服务器等系统级安全问题, 以建立一个安全的系统运行平台, 来有效抵抗黑客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对系统进行攻击, 主要措施包括: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漏洞扫描及病毒防护系统等。

通过安装配置网络版杀毒软件, 有效地杀除主机及网络病毒, 并能够自动在线升级病毒库, 防范最新的病毒, 维护网络的整体安全。

通过漏洞扫描、入侵检测以及日志审计组成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立体防范体系, 有效地防范黑客入侵行为;通过不同安全组件之间的互动防范, 使得黑客防范体系具备一定的智能性, 动态防范未来黑客的入侵行为。

2.3.4 数据安全性设计1) 数据可靠性设计

本系统中的底层数据传输采用东方通消息中间件Tong LINK/Q。Tong LINK/Q对于需要可靠传输的消息 (包括普通数据包和文件) , 采用日志、断点续传和连接自动检测维护, 保证消息可靠及时的传输, 以适应不同的通讯环境和系统运行环境, 方便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2) 数据保密性设计

为了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保证数据安全, 数据在网络上传输时应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密文传输 (CA实现) , 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他人获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在本机的存储也要采取相应的加密手段。

3) 数据安全传输

共享系统底层数据传输通过中间件Tong Link/Q完成。Tong LINK/Q通过在多个层次上提供安全性机制实现的。目前提供两种方式的安全方案:内置的安全方案和第三方的安全方案。

(1) 内置的安全方案:

节点连接的安全认证。

在系统配置时将保存节点的口令和唯一的标志特征, 节点连接时将检查口令和节点唯一特征标志, 保证连接节点的安全性。

应用程序一级的安全认证。消息发送前被加密, 接收方接收消息时被解密。

提供可选的加密/解密功能, 加密算法为RC5。

(2) 第三方的安全方案:

TONGLINK/Q为提供第三方的安全策略提供了接口, 提供了三层模式的安全方案:网络层进行节点之间的身份认证、通道层进行数据流的传输和应用层进行消息的加解密。此三层的组合由用户决定, 如采用网络层和应用层、网络层和通道层、完全模式。每一层所采用的算法由户决定。

4) 数据不可抵赖性和完整性设计

采取必要的数字签名 (CA) 等技术手段确保读取或是修改数据的主体身份及其行为的确定性、可控性、可记录性、不可抵赖性和完整性。

5) 数据分级管理

系统对系统信用数据采用分级管理模式, 通过对数据库中数据字段级安全级别的定义维护, 当用户进行数据使用时, 将用户的级别和数据级别进行比较, 判断用户是否可以使用该数据。

数据的安全级别由低到高可定义为以下四级:

(1) 对外公开:该类数据可对社会化服务公开。

(2) 对内公开:该类数据对政府信用系统共建部门公开。

(3) 有限期授权:该类数据需进行授权校验, 但该授权可有时间限制。比如某数据的授权期限为一个月, 用户可在一月内使用该已被授权的数据, 不需再申请, 如超过了一个月的期限, 使用时需要再次授权。

(4) 每次授权:该部分数据需在每次使用时均进行授权申请。

信用数据本身具有分级措施, 对数据的使用, 例如查找、添加、删除也相应地分级, 做到分级管理

2.3.5 应用安全性设计

1) 用户的管理

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防止被恶意篡改从而导致权限的滥用和管理的混乱。

(1) 用户名可以是英文字母 (不区分大小写) 、数字、“-”、“_”的任意组合, 长度为4-30位字符。密码须包含英文字母 (区别大小写) 和数字, 至少8位, 不超过16位。相比较纯数字的用户名密码设置而言, 用户名密码安全级别更高。密码一旦被设置好, 将进行加密处理, 其他人无法盗取。

(2) 同一用户名在一个自然日 (24小时) 内连续五次输入错误密码, 则系统锁定该用户名, 并在24小时后自动解锁。

(3) 当用户登陆系统后, 时刻监控系统是否正常运作, 如果操作超时或操作结束后忘记退出, 系统检测到客户端在一段时间内无任何操作后, 会自动退出, 以保证账户安全。

2) 角色的管理

角色定义明确清晰, 权限划分细致, 保证角色属性的正确性和机构部门之间关系的确定性。从而避免了角色混乱, 越级操作等现象的发生。

3) 安全审计

对系统的操作记录提供事后审计和日志统计, 保证系统操作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系统内提供了详细的日志统计功能, 对所有用户角色在各功能模块的操作都进行了记录, 形成详细的日志信息, 一旦出现任何问题, 可通过日志查找根源。

4) 数字证书

应用系统以基于数字证书以及相关的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密码算法认证登录用户的真实身份 (CA实现) 。

5) 访问控制-权限设计

本系统项目中涉及多个子系统和对外门户网站, 均采用B/S结构。在B/S中, 浏览器是每一台计算机都已具备的, 如果不建立一个完整的权限检测, 那么一个“非法用户”很可能就能通过浏览器轻易访问到B/S系统中的所有功能。因此B/S业务系统都需要有一个或多个权限系统来实现访问权限检测, 让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正常合法的使用已授权功能, 而对那些未经授权的“非法用户”应将他们“拒之门外”。

权限管理对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本系统中, 因为信息的敏感性, 不可能把系统收集到的信息全部提供给各部门, 对于同一个功能模块, 要求不同机构的用户能看到的信息各不相同。为此将权限管理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为访问权限, 也叫做功能权限, 限制用户能否使用本模块, 其二为数据权限, 即在访问权限的基础上, 再对登陆用户所能看到的信息进行限制。在权限设置上, 也采用分层模式, 即系统管理员为各机构分配该机构的最大访问权限和最大数据权限, 各机构的管理员再对本机构的用户或分支机构分配最大访问权限和最大数据权限, 但这些权限是本机构权限的子集, 即不能超过本机构的权限。

在访问权限中, 本系统采用RBAC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技术, 把用户和权限用角色分开。在RBAC之中, 包含用户users (USERS) 、角色roles (ROLES) 、目标objects (OBS) 、操作operations (OPS) 、许可权permissions (PRMS) 五个基本数据元素, 权限被赋予角色, 而不是用户, 当一个角色被指定给一个用户时, 此用户就拥有了该角色所包含的权限。

同时, 系统在全局权限中采用SSO技术, 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中, 不需要在子系统中进行二次登录。

3 系统构成

3.1 系统组成

共享系统分为设备支撑环境类系统、应用支撑类系统、应用服务类系统。

1) 设备支撑类系统包括:中心局域网系统、主机及服务器系统、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安全系统等支撑系统。

2) 应用支撑类系统包括:系统管理、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 (部门前置库与中心前置库交换模块、中心前置库与公共信用库交换模块、交换监控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 、资源管理子系统等。

3) 应用服务系统包括:信用公示、公众查询、共享查询、特许查询、授权查询、异议申请、信用报告等。

3.2 子系统/模块功能

3.2.1 中心局域网系统

为系统提供网络支撑环境, 包括物理链路、网络管理等。

3.2.2 数据存储备份系统

为系统提供计算及数据存储环境。包括:部门前置服务器、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中心应用服务器、终端以及计算资源管理运行系统等。

3.2.3 安全系统

部署于联合征信中心和各数据源单位及两者之间, 包括网闸、防火墙等设备。

3.2.4 系统管理

主要提供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部门管理和数据管理等功能。

3.2.5 前置机数据采集模块

前置机数据采集模块主要完成从部门业务系统采集数据到交换前置服务器。通过网闸的数据库同步功能完成。

3.2.6 虚拟终端数据采集模块

为数据量小, 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的数据源单位, 提供脱机虚拟终端数据采集方式, 包括虚拟终端数据录入、批量导入、数据导出、数据模板下载等。

3.2.7 前置数据处理模块

为所有数据源单位提供部门库表管理、库表结构设计、数据记录维护、清洗错误管理、比对差异管理、异议管理、通知管理等功能。

3.2.8 部门前置库与中心前置库交换模块

通过交换中间件 (Tong Integrator+Tong Link/Q) 实现部门前置数据库到中心前置库的数据交换和传输。

3.2.9 中心前置库与公共信用库交换模块

将校验、审核、比对后的正确数据, 进行分类整理, 并通过交换中间件 (Tong Integrator+Tong Link/Q) 从中心前置数据库交换到公共信用数据库。

3.2.1 0 交换监控模块

完成数据交换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包括交换环境下服务器的管理、交换节点和流程管理、交换链路管理、数据交换条目日志及统计、资源中心管理等功能。方便地监视各交换节点、交换流程的运行状态, 查看和获取各节点的相关配置信息及日志信息, 部署和启停各节点上的交换流程, 以及部署和启启停节点上的消息服务。

3.2.1 1 数据清洗模块

指对各数据源单位交换的信息进行合法性、规范性校验, 清洗掉无效数据;并进行比对预处理, 将基准数据格式标准化, 形成待比对数据。

3.2.1 2 身份比对模块

身份比对是指将各数据源单位数据与基准数据进行比对, 对同一信用主体身份进行识别和确定, 从而将各数据源单位的信息进行归集整合入公共信用数据库, 主要包括精确比对、模糊比对和人工比对。

3.2.1 3 数据比对应用服务模块

是指为数据源单位提供数据比对, 识别差异的服务。比对方式包括数据源单位提供的数据与公共信用数据库中的对应数据进行比对, 或数据源单位之间相应数据进行比对, 比对内容包括信用主体一致性比对或同一信用主体对应数据项比对两个方面。

此功能作为面向数据源单位提供的一项服务。包括比对库表管理、比对库表结构设计、比对数据记录维护、数据比对。

3.2.1 4 资源管理模块

对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管理和维护, 包括日志管理、统计报表、

通知公告、消息机制、计费模块、公共库维护。

3.2.1 5 应用服务系统

应用服务系统通过信用网为公众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通过业务门户网为用户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主要包括信用公示、公众查询、共享查询、特许查询、授权查询、信用预警、信用报告、异议申请 (处理) 等。

3.2.16数据库系统

提供所有数据库的存储和管理。

篇6: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信息报送系统名词解释

瞭望智库获悉,央行近日召开了征信中心计算机系统二代技术升级的业务会议,会议主要针对征信系统技术升级,尤其是企业数据对接尽快实现“T+1”报送等问题进行细节探讨。预计今年四季度,企业数据能够实现与央行征信中心的实时对接,对企业信贷数据的录入和查询将首次实现“次日更新”。

“T+1”数据报送服务,即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发生的次日就报送数据,征信中心后台随即更新数据,这将提高征信数据的更新频率和时效性。

今年以来,央行征信中心一直在抓紧推进企业“T+1”报送系统的工作,目前已进入收尾期,针对小贷公司的信息报送渠道,即通过公共互联网渠道的小微征信服务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毕。数据报送到央行征信中心缓存平台后,由央行技术部门下载、甄别,再上传至征信中心内网系统。据悉,上述报送渠道已经能实时查询,但要通过公共互联网查询仍需要时间,央行征信中心与技术部门正在加紧突破。

篇7: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信息报送系统名词解释

长江电力下辖三峡电站,葛洲坝电站,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同时参与乌东德电站、白鹤滩电站的水文气象服务工作。为实现长江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长江电力下设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中心(以下简称:梯调中心),梯调中心承担承担对外发布生产信息,向上级调度机构,政府报告重要水情,向在建工程施工现场提供预警预报等工作。同时长江电力24小时应急值班室设立在梯调中心,对外信息报送已成为梯调中心重要的生产任务。

梯调中心下设相关部门分布在宜昌、成都、乌东德、白鹤滩等地,共同承担向集团公司各部门、当地政府机构、航运机构、施工单位等发送梯级调度信息,气象预警预报,实时生产情况等。目前信息报送方式包括短信、传真网站、电子邮件等传统方式,实现对生产信息发布的全覆盖,达到及时性,有效性。

由于信息发布方式多样,发送渠道多样,随着长江电力调度和管理的范围的不断扩张,在开展信息发布与报送过程中,需要一个统一的生产信息发布平台,确保信息有效送达。

二、信息报送系统现状

长江电力信息报发布与送业务既要服务于运行电站信息报送,也要服务于在建电站及相关工程信息报送。在长江电力范围内可共享和使用信息管理网和行政电话等一体化资源开展信息报送服务。

1 、短信报送系统现状

长江电力使用中国移动MAS系统作为短信发布主要平台,2014年引入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以满足跨网发送要求。近期短信系统受到工信部对垃圾及不良短信治理的影响,2014年6月后三大移动通信服务商无法通过其自有短信网关机跨网发送短信。由于近年,随着集团公司在北京,成都等地成立相关管理机构,金沙江水电开发的深入,公司领导及员工使用联通和电信提供的移动通信服务也成为一种常态。许多短信信息发布必须登陆3个平台,影响工作效率。

长江电力生产信息在收发传真上,仍然依靠传统传真机。传统传真发送面临着传真过程中纸张消耗大、发送的传真可能不安全以及进行统一管理时有欠缺的问题。然而采用目前这种在纸质通信传电话线输工具不能很好地满足现状,而无纸化传真已经成为目前发展趋势所在,鉴于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传真机不能完成应有功能,而无纸化传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利于管理,因此人们对无纸化传真的需求迫在眉睫。

2 、信息报送系统改进目标分析

利用长江电力生产业务数据中心数据接口自动编制短信和传真内容,发送前,发送者核对数据内容后,即可发送;利用现有资源建立统一短信发送平台,实现1次输入,三网同时发送;利用相关设备实现无纸化收发传真;建立一体化平台,实现同一平台的跨地区使用,降低现地维护压力和成本。

三、信息报送系统建设方案

长江电力经过10多年的运行,已经形成了集网站、电子邮件、短信、传真等方式的信息报送及发工作流程及相关制度,同时也积累了信息报送的运行经验。但是随着长江电力业务的扩展,服务范围的扩张,各级领导和上级单位对信息报送质量要求的提高,需要长江电力建立并梳理统一信息报送系统。同时长江电力在各地均有相同的网络接入条件和PSTN接入条件,为建设统一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生产信息报送的数据是来源于生产业务系统的,因此将信息报送系统与生产业务系统通过接口进行数据提取生成报送信息,成为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

1 、短信系统方案

由于跨三个运营商的短信平台的应用属于成熟应用,市场上也有相关产品,结合长江电力实际情况,形成如下短信发布平台

利用已有的移动短信网关,联通短信网关,电信短信网关,构建短信发布平台网络。

由于信息报送系统为长江电力的生产业务核心系统之一,租用专线用于长江电力短信平台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短信网关的通信。

(1)主要工作内容

通过调用移动,联通,电信的网关接口,开发短信发布平台,并实现与短信发布相关的发平台布界面,号码库管理、短信群发,短信定时发送,发送状态查询,短信发布统计,用户管理,封装发布接口等功能。并实现通过调用生产数据中心,自动生成短信内容。

(2)平台主要指标

1用户认证

平台通过对用户身份的统一认证和访问控制,更安全地实现各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和信息资源的整合。

2数据加密

a.用户关键信息加密:系统客户端登陆验证中,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来验证,在数据库中对用户密码进行MD5加密技术进行加密,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b.系统加密:系统加密支持SSL,对在网络上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防止信息被截获泄密;

c.传输加密:支持多种对称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保证用户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和篡改。

2 、传真系统方案

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传真机使用成本,用无纸传真系统代替传统传真机将成为必然。根据目前传真系统发展现状结合发布内容和范围形成如下方案:

由于长江电力有统一的虚拟化平台,为降低整体建设成本,系统平台部署在宜昌区域数据中心。宜昌、成都、乌东德、白鹤滩等地部署低成本PC(含传真卡)作为传真数据的采集端,现地仅负责传真件的采集和发送。所有传真最终均传送至数据中心一体化平台。由一体化平台负责流程流转,软交换,归档,以及对现地传真采集端的控制。同时为确保7天×24小时的服务,现地端采用双机热备方式,接入PSTN网。

统一电力生产信息发布与报送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

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内部通讯录,组织结构管理,定时发送,待发信箱,已发信箱,模板管理,短信自动生成,已发短信统计,已收短信统计,网关接口管理,网关接口状态监控,平台接口管理,平台接口状态监控等功能,定时发送传真,传真群发,传真失败自动重发,自动生成传真页眉页脚并发送,智能排队调度,个性化语音提示,支持多种文档格式:Office、PDF、图形、文本、HTML,电子签章支持,第三方数据自动报表生成,传真文字OCR识别等功能。

支持基于T.30传真标准的G3传真,包括纠错(ECM)和压缩标准(MH;MR;MMR),确保快速、可靠 的传真传输。V.8、V.17、V.21、V.27、V.29、V.34调制T.30、T.37、T.38协议 ;ECM (Error Correction Mode) 错误纠正 模式 ;G3(Group 3) G4、Super G3模式 ;MH、MR、MMR传真压缩 ;标准、精细、超精细与完全精细分辨率。

四、结语

篇8: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信息报送系统名词解释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控制成本、规范基础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手段, 已为广大企业接受并应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一般包括:首先, 由企业依据整体战略目标、过去经营情况和现有企业状况, 按企业组织架构进行预算目标的编制, 并将预算目标逐级分解下发给下级各组织, 直至最基层组织;然后, 各基层组织根据上级下达的预算目标进行预算编制, 将自己的预算数据上报各上级组织, 上级组织进行审批汇总, 并逐级上报、审批和汇总直至企业总部;其次, 在业务发生过程中, 各下级组织将预算执行数据及时逐级上报、汇总至企业总部, 以便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总分析, 并根据预算进行实时和动态的控制和调整;再次, 在期末时对各预算组织 (责任中心) 进行预算的考核评价。最后, 再次进入分析过去、决策未来的过程。整个全面预算管理的业务流程构成一个闭环系统, 如图1所示:

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

(一) 预算下达与编制具体表现在:

(1) 预算目标的分解与下达流程。先将企业的长期目标 (企业目标) 分解到中期目标 (战略规划) , 再分解为年度 (年度预算) , 季度目标 (季度预算与财务计划) , 最后分解到每天 (生产预算与生产计划安排) ;将各类预算目标按照预算组织架构进行预算目标的编制, 并将预算目标逐级分解下发给下级各组织 (责任中心) , 直至最基层组织 (责任中心) 。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2) 预算报表模板分发流程。预算报表模板由不同的报表项目组成是具体单位所有业务的具体反映, 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内容, 也是企业的预算目标分解或具体表现形式。一般而言, 单位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都有预算管理专门机构预算部根据企业具体业务与管理需求, 结合单位预算管理目标来制定统一、规范化的预算报表, 并根据单位预算责任网络体系中的各级各责任中心 (预算组织) 的预算目标、经营业务及管理需求将相关预算报表分发给各级各责任中心 (预算组织) 。

(3) 预算编制流程。关于预算的编制有三种方式, 即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相结合的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利弊, 企业可以根据组织机构的特点和业务情况选择合适的编制方式, 或者是对不同的预算项目选择不同的预算编制方式。

一是自上而下编制预算的流程。自上而下编制方法是指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先制定出总的计划, 然后逐层分解到各级责任中心。各级责任中心对预算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后, 再进行汇总。这个过程可能重复很多次。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二是自下而上编制预算的流程。自下而上编制方法是指各级责任中心先编制预算, 然后汇总生成总的预算。预算管理委员会针对汇总预算进行调整后, 再形成各级责任中心的预算。这个过程可能重复很多次。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

三是上下结合编制预算的流程。在实践中上下结合方法显然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上下结合方法博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优点,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经历了两者方法的往复。

(二) 预算执行与控制

编制各种各样的预算, 得出图表并不是目的, 真正能够按照编制完成的预算进行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并在企业运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意图所在。其基本原理是将需要控制的预算项目与日常的业务审批流程相结合。在业务发生前通过项目执行申请流程达到事前控制的目标, 其具体流程是根据经济业务对应的预算项目, 从预算系统和业务系统中查找该项目余额并和经济业务的申请金额进行比较, 若该项经济业务的申请金额小于与其相对应的预算项目的余额, 则该项经济业务经办人员对该项经济业务的执行申请通过, 并流转到下一个审核、审批环节。

(1) 在业务审批过程中拥有审批权限的人员不仅能够看到经办部门申请的全部业务信息, 还能够查看相关业务预算的余额、进度及相关信息, 并据此作出同意业务申请、驳回业务申请或返回经办人员进行业务修改的决策。另外, 在业务发生的过程中业务的申请人和审批人能够实时从系统中获取该预算项目的相关信息 (本年度或以前年度的预算数、该项目的执行进度及已执行预算数、当前预算内余额等) , 并在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 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时按照企业规定的调整流程来进行预算调整来实现事中控制的目标。

(2) 在业务发生后会计人员即可在事后对业务进行确认, 并且由系统自动进行核算, 通过将会计和业务系统中记录的项目的实际执行数与预算系统中该项目的预算数进行差异分析并向预算考核子系统提供数据以达到事后控制的目标。

(3) 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通过预算控制点来实现预算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预算控制的最佳环节是在项目确定前, 其次是项目的发生过程及事后的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点主要有责任中心点、经济业务发生点以及财务部门点等。在经济业务发生时, 由预算控制点将实际业务发生的情况与预算控制数据相比较, 进行预算项目的发生控制。正是通过这些预算控制点的控制, 实现了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控制, 如图5所示: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在预算控制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将预算信息、经济业务实际发生情况实时、客观地传递到各预算控制点, 并利用网络技术将经济业务发生所涉及的责任中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并对各自的职责权限加以明确的界定。

(三) 预算分析考核

预算分析考核是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对企业内部各级责任中心执行结果 (实际经营业绩) 和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 是对各级责任中心考核和评价的依据。具体包括伴随日常生产经营过程的动态考评和期末综合考评两个层次。动态考评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场进行的, 对于实际执行结果和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及时确认和及时处理。综合考评是预算期末对于各级责任中心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 其考评对象要包括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中心, 而考评内容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为主。预算分析考核的流程如图6所示: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校体育老师个人工作报告下一篇:董明珠的励志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