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遐思散文

2024-05-07

黄昏遐思散文(共13篇)

篇1:黄昏遐思散文

黄昏遐思散文

黄昏的时候,儿子女儿在家里看动画,我一个人穿过小径,站在家门口的土坡上。

刚刚下过一场大雨,空气十分潮湿清润,抛却了燥热的黏腻,感觉很舒服。天很蓝,很干净,一丝云也没有,阳光不热也不那么刺眼。天高气爽的,雨后的地面还没有干,积水一坑一洼的残存着,浑浊着。树叶子已经被清洗得很干净了,那么密那么绿。一树一树挨挤着堆积着葱茏,草已经疯长到了极限,但他们的身材限制了发展的继续,细高的个子不堪几场风雨,有的已经卑微的臣服在地了。水渠边一株已翠绿到极致的槐,亭亭秀秀,朴素又娇媚。它还是个孩子,正值最繁荣的鼎盛,从春初到夏末,它亦经历了坚强和美丽。桐树叶子依旧茂密,只是掺杂了些许的金黄,每当微风吹过,它就开始抖动,缓缓的舒展摇晃,那些个枯黄的叶片就这么忽忽悠悠,像一只翩飞的蝶,随风飘落地面。

远处的村庄极清晰,挨挨挤挤的房屋老树幸福的依偎在一起,人们在熟悉的风景里穿梭出进,重复着悲欢离合的岁月,在季节里缓缓轮回,争吵着喧闹着也和谐着。桃园里,桃子早已摘得干净,树们完成了一年的使命,已经开始歇息。玉米田里,天花齐齐整整一片嫩黄。一些壮实的青杆,腰间早已冒出来顶着红樱的小穗子,一阵风吹过,玉米叶子呼啦啦地摇着,响亮的奏响丰收前的凯歌。马路上的车流依旧繁杂,这世界某处震动和它并无关联。

找一处干净的地坐下,安静的。

已是初秋,寒气,慢慢的从季节渗透,从一个接一个的日子缓缓而近。我想我是喜欢秋的,不冷不热,虽然多少有点萧瑟凄然。多愁善感的我,一片枯叶的凋零也能生出几分感慨,只是不若林妹妹那般娇弱,动不动就滴下几滴清泪,终要柔肠百结一番。

八月仿佛瞬间就来了,我没有什么心理准备,一年就已经过去了大半,日子是缓缓的流淌却也是飞速的滑过。像白开水淡而无味,每天都在重复没什么新鲜,偶尔飘来一丝激情,却在还没来得及尝尽它的甜蜜,就已随风悄然散去,不再回归。人就是这么的矛盾,在平淡中煎熬,却也在激情中抗拒。都不是孩子了,换句话说,早已过了任性的年纪。

明天就是七夕,咱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一年一度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博客里有征文,博友们大胆说爱,仿佛这七夕幽会的不是织女牛郎,人人心里像住进了一只小鹿,时不时的挠一把,也惹得自己不时的激动一下。呵,其实是否七夕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清晨揽镜自照,发间已有白丝,不再青春的容颜皱纹丛生,不禁心中一丝伤感。不知不觉,已像走进了人生的秋季,虽是初秋,也已足以让人心生寒意。女人若幸福一生的日历都是情人节。若不幸,情人节也不过只是日历上的某一天而已。

常问自己此生是否爱过,回忆却如此苍白,爱,这个字我真的只想说一次,可惜至今不曾得到这个幸福的机会。几十年都这么随遇而安的过来了,如今说爱,早已是惘然。即是真爱来到身边也只能漠视着,痛苦的与之擦肩。今生我不会是谁的奇遇,今生,谁也不会是我的传奇。人活在这世上要经受住多少次考验,要走过多少迷茫,舍弃多少眷恋,有的人有缘无份有的人有份无缘,世事哪有圆满,就算是天上的月亮,也是今天亏了,明天又圆。

记忆的闸门像倾斜的湖水,淹没了我的思绪,不知不觉的就过了好久。人长点年龄就爱回忆,却常不知所思不知所忆也没有什么头绪。

抬眼望天,天已苍茫,远方已渐渐模糊。路灯一盏盏地亮了,暖暖的灯光下,一圈一圈细密的蚊虫还在路灯四周里挣扎,煽起的小翅膀无力的飞舞着,旋绕着。过了这个秋,他们也要消失在这无声的空气中,静默来去,悄无声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小生物,一生都在飞舞,他们没有方向,只是个机械的活着活着,再悄然的灭亡。

暮色四合,夜香花一簇簇地开放了,凉凉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花香,槐树已模糊成了一个影子,亭亭的站立在水渠边。我依旧能想象出它翠绿的模样。草大堆大堆的锈在一起,在黑夜里凝聚成一个庞大的豁口,很怕人。所有的秋虫都开始歌唱,躁动了,这不安定的夜晚。

这夜,还有人奔波在这暗色的人流中?远方,有谁在盼,有谁在等,有谁在望归……

儿子看完了动画片,在屋子里找不到我,站在客厅门口嚎哭。我叹口气,起身往回走,风吹过,一片桐叶,缓缓飘落在我的肩上,我轻轻的取下。借着黄昏的微光,掌心,一片浅浅的金黄……

叶儿知心,真真,天凉好个秋……

篇2:黄昏遐思散文

黄昏寂静,风光无限,令人入迷,但每个人眼中自有每个人的黄昏,自是各不一同。

看那夕阳即将告别那一座座山峰,一点点最后的余晖为大地涂上了红叶似的色泽,片片白云被染成如彩霞一样的光艳,或从群山的缝隙间缓缓地飘过,或伴着静水流淌,或同飞鸟嬉戏,甚为快活,极为逍遥自在,自然而然地游荡于苍穹之中。

我随心而漫步,来到静如止水的溪河边,我每天散步都会经过这里,看白鸽高飞于空下,观大鱼浅游于河底,骤然之间,阵阵风过,倒影于河中的万象来回摆动,疑似人间在河床之下,熟不知我在水底之地也。

远处萌生了一缕氤氲,只向高空飘去,慢慢地舒展开去,绝妙的景致冲进我胸膛,心神如涅一般没有任何相,悠悠地吐出一口气,深沉地,轻灵地,信手拈来一曲大自然,用心弹拨,仰天长吟,生生不息的灵音源于混沌,填满我心,充塞天地,一曲未了而一曲又起,接连不断,无有穷尽,有无穷尽之韵律绵延不绝于时空中,与人,永久而不绝于耳。

沉醉于如梦佳境,我,来自红尘而又不在红尘之中,那满腔心思凝成眼前的大山,耸立于天地之间,上可达天顶,下可及地底,悠哉乐哉,心有宇宙矣。

异样的天色,满布着不知所名的仙影,一个一个在半空中起舞,瞬间来到我额前,刹那间又去到我看不见的地域,变幻莫测,无法窥视其奥秘,凝思许久,是那些个影儿把我的梦魂带走了?或是我的梦魂牵引着那些影儿?还是我的梦魂就是那些仙影?大概是脑中幻想滋生的幻象吧,可却那样真实,我似在天际遨游,又似在烟雾缭绕的虚境中。

满脸毫无惊异,神色幽迷,如同夜色盛装着洁净的月辉,浩瀚穹窿在我眼波中荡漾,无数人世在我眼中沉积,一切的`一切,无形无象,无影无踪,犹如上古之大道再现人间,微妙而又神秘,又如梦思恍惚之间即来即去,实则无来无去。

清净小径,澄澈山景,将秀美隽永的风光尽揽入怀,与我的心一同点缀大千世界,僻静的一隅,独坐于岸边的一块石阶上,我阅读这一本名为“大自然”的天书,领略着里面最为精深的最神奇的秘密,灵魂生出无数幻相,仿佛置身于希有罕见的乐园,通体舒畅,这是一种至乐,是一种至妙的心境。

此处不存在人间的趣味,这里只有一个超凡的清静,一个飞了的魂魄,一个不可言说的和谐,我永远保留这样一种玄幽的心界,天灯即会在人间亮起,神辉普照广袤的天空。

篇3:黄昏遐思散文

一、描写细腻, 化抽象为具体

黄昏是一个时间概念, 是白天与黑夜的过渡;它是平凡的、短暂的, 是不可捉摸的。但是季先生通过细致地观察, 抓住这一特定时分的典型景物进行细致传神的描摹, 反复运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在黄昏所具有的典型特征, 来表现黄昏这一时间概念。文中以“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 树梢上涂上一层金黄色, 一群群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为黄昏的主底色, 摇曳多姿地描绘出黄昏的美。

季先生笔下的黄昏是什么呢?“像一阵灰蒙蒙的雾;像一片扩散的云影;像下了大雪的中夜;是夕阳的余晖从树叶的稀落处, 透过了架在树枝上的蜘蛛网, 漏了进来, 一条条的灿烂的金光, 照耀得全林子里都发着棕红色, 合了草底下毒蛇吐出来的毒气, 幻成五彩绚烂的彩雾……”除了色彩的描绘, 还有质感上的把握:“黄昏是朦胧的, 像一个春宵似的梦;黄昏是短暂的, 不知什么时候漫上来, 在他们心头一掠, 又不知什么时候走了;黄昏像一首诗, 一支歌, 一片月明楼上传来的悠扬的笛声, 一声缭绕在长空里亮唳的鹤鸣;像陈了几十年的绍酒;像一切美得说不出来的东西……”

如果说黄昏是短暂的, 是不可捉摸的, 那么季先生成功地拓展了这一特定时分的时空概念, 极大地丰富了这一特定时分的独特魅力。季先生不仅写了家乡的黄昏, 还想象了大平原、大森林、小溪、小村、沙漠、非洲的黄昏;不仅写了夏天的黄昏, 还写了冬天的黄昏。黄昏在季先生笔下虽然短暂却不单薄, 虽然朦胧却很厚重。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黄昏这一特定时分的独特景象。文章化抽象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 具有强烈的视听效果。

二、深厚的学养

时间是什么?这是哲学家至今也没有说清楚的命题。但是季先生却通过一系列的追问, 寻找黄昏的来龙去脉。发挥自己渊博的知识, 通过想象天真地探寻黄昏的来历。虽是一厢情愿, 却也合情合理、情趣盎然。否定黄昏从西方来———西方正亮着红霞;否定黄昏从南方来———南方只充满了光和热;没有探讨是否从东方来———因为那是白天的开始;所以用排除法———只能是从北方来。因为北方通过想象而得的景象最后只是朦胧的一片灰白。灰白的黄昏不正应当从北冰洋蜕化而来, 蜕化出来然后又扩散开去, 漫过了大平原、大森林……来到我们的国土里。然后又走到南方去, 漫过南墙, 漫过南边的那座小山, 漫过美丽的南国, 一直到辽旷的非洲。最后又不知所终地揣测:“随了淡白的稀疏的冷月的清光爬上暗沉沉的天空、爬上了天河……压在蝙蝠的翅膀上钻进了屋檐。”季先生避开直白, 通过描绘黑夜降临时人们司空见惯的典型景象, 形象有趣地告诉读者, 黄昏从白天来又走进了黑夜里。季先生学贯中西, 写此文时为1934年, 即从清华大学毕业的那一年, 也是中国内忧外患交织的年代。是年夏天, 正为毕业找工作发愁的季先生接到了济南省立高中校长宋远吾先生的邀请, 回母校担任国文教师, 月薪一百六十元, 多出大学助教的一倍。大概因为季先生发表过一些文章, 虽出身德语专业竟被认为文学家。可见, 清华园扎实的学术基础是季先生散文表达的前提。

三、富于旋律感的音乐美

季先生在早年的习作中就自发地追求文章的节奏美。在济南上高中时, 他曾写过一篇回故乡奔丧纪念父亲的文章, 深得时任国文老师董秋芳的赏识。董老师在作文本每页上面空白处写了几个眉批:“一处节奏, 又一处节奏。”季先生后来回忆说:“这正中我的下怀, 我写文章, 好坏姑且不论, 我是非常重视节奏的, 我这个个人心中的爱好, 不意董老师一语点破, 夸大一点说, 我简直感激涕零了。”季先生讲过, 写散文要有节奏感, 有韵律感, 似谱乐曲, 回环往复。《黄昏》很好地体现了先生的这一美学追求。“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 树梢上涂上一层金黄色, 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这一黄昏时分典型的景物成为全文的主旋律, 不仅使首尾呼应, 而且中间还出现两次。文中还有其他描写, 但也都是主旋律的多次变调变式。文中还有一个副旋律———“这黄昏, 像一个春宵似的梦, 轻轻地落在人们的心头。”在文中也反复出现了四次, 共同奏出一曲《黄昏曲》。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感、韵律感, 增强了黄昏这一特定时分的独特魅力。读罢全文, 主旋律还在耳边萦回, 使人看到一幅印象派大师的油画, 还听到一曲优美的音乐。后来季先生的另一篇佳作《富春江上》也遵循这一审美追求。“青螺数点, 微痕一抹, 出没于烟雨迷蒙中。”这一句对富春江的绝妙描写作为全篇的主旋律, 和《黄昏》堪称姊妹篇, 达到了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

四、积极的情怀

季先生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学成于清华, 他身上既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又深受清华风气的影响。清新、活泼、民主、向上的清华生活是季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促成了他旷达、乐观、高雅、淡泊、热爱美好事物的性格。在《黄昏》中, 先生反复赞美黄昏, 怀着一颗细腻敏感的心, 观察黄昏、描摹黄昏、赞美黄昏, 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对匆匆时光的珍惜, 不仅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更给人以哲理的启迪。被人们关在门外的就只是黄昏吗?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先生启迪人们停下匆忙的脚步, 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留意身边的生活, 进而热爱生活、欣赏生活, 赞美真善美。

五、平易亲和的语言

季先生虽是大学者, 但文如其人, 文字冲淡平和、行文自然。季先生的散文全部用第一人称的口吻, 娓娓道来, 如话家常, 语气舒缓而平静, 字里行间又无不渗透着浓浓的情思。我们从季先生的文字里, 看到的是先生从容、平和的性格和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热爱家乡的情怀。季先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黄昏、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黄昏, 貌似信马由缰, 实则匠心独运, 意趣所至, 挥洒自如。

黄昏是美的, 比黄昏更美的是季先生笔下的文字和胸中的情怀!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篇4:黄昏遐思散文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有着各自无法言说的痛,有着无法承受的生活之重。《人约黄昏后》写亲情乡情的篇章,通过对生活在底层边缘的人和事、对母亲的苦难人生的原生态描述,使作品浸润着一种忧伤而美丽的格调,那些带着生命体温的书写,给读者以泣血般的疼痛,也弥漫着时代进步的悦耳音符,以及她对温暖亲情与田园牧歌的追忆。作品写出了亲人们宿命般的苦难,鲜活淋漓的贫穷与希望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善良、坚忍和乐观的性格特征,拨动了读者灵魂深处柔软的心弦,表现了一种凄美的艺术感染力。

出身“贵族”的母亲,命运让她儿时几易妈妈,落草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其实娘出身的家庭堪称‘贵族’。回乡的外公借妻生子,生下了娘,娘长得清秀,外公夫妻欣喜若狂,百般娇宠,视娘为掌上明珠。”可是“命运弄人,几易为女,就像一件衣裳那样让别人换来换去。”“幼小的娘,命运握在别人的手里,任人摆布。有一回,娘亲口告诉我,她多想一辈子只唤一个人为娘啊。可见,在娘的心底,隐藏着深深的身世悲凉!”成婚數年后丈夫又以自杀的方式撒手人寰,从此她起早摸黑,像永动机一样劳作,独自抚养两个年幼的女儿和病瘫在床的养母兼婆婆,在那贫穷的山村里,受尽冷眼与贫困,成了底层之底层的边缘人。“如果外公不将娘送与他人,聪慧伶俐音色悦耳的娘禀承了先人气质,定能有一番作为。可是命运作弄人,她脸朝黄土背朝天,一生承受苦难。母亲年轻时一条乌黑浓密的辫子长及腰际,用一丝毛线扎着,摔来摔去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父亲自杀后,娘拂过那头微卷的青丝,自己用把剪刀一声‘咔嚓’,像是剪掉平生的所有柔情,又像是剪掉千丝万缕的烦恼,从此一直是平平的刘海。”终于熬到了改革开放,16岁的女儿辍学外出打工,以她的聪明、坚忍、勤劳、勇敢在城市里取得了一席之地后,母亲却在交通事故中命丧车轮之下。在残酷的宿命面前,人们不得不静默无语。这不是虚构的宿命,而是作家怡霖血淋淋的生命疼痛。

但在她的笔下,并没有对命运的怨天尤人,她用淡淡的忧伤和充满温阳的笔调,通过早年心酸的往事、母亲的苦难人生映射出自己生命的疼痛;这生命的疼痛没有让她沉沦,而是从山乡浸染苦汁的土壤中破蛹化蝶,展开怀抱俯瞰人世间点点滴滴的真善美,呼喊出坚强才是硬道理的生命强音。诚如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在本书的序中所写:“她给人以温馨、柔软,给人以缅怀、追溯,能够感受她的温度,又能够触摸她的隐痛。她在这种暖色的情感中寻觅,游走,以她独有的细腻和敏感,以她宽厚的悲悯和温情,实现着对自我的释放和救赎。”

作品中这些抒写亲情乡情篇章,凸显了原生态风格。社会弱势群体的边缘人,他们的苦难往往存在于宏大的叙事之外,是形而上的公共经验之下的灰色地带。怡霖之生命疼痛,是许许多多生存苦难者的九牛一毛,绚丽多彩的社会万花筒没有留下她的一丝痕迹,倘若不是她与文学结缘,有谁在意那社会之边缘的边缘。我们看到这里没有任何有意的虚饰与无意的遮蔽,作家感到不写出来就无法实现内心的救赎,是“这一个”记忆的见证者和书写者,但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境遇。70后的作家大多不是从公共经验和公共记忆出发的,他们更个人、更个体、更个性。作者艺术地记录了农村鲜活的微观史,为历史留存了一份具有特质的社会图景,努力从个人记忆上升到民族记忆,这些作品原生态地抒写了时代的苦难,是农民生活的艺术重现,这样的作品总会有出人意料的生命力。

《人约黄昏后》的另一特色是抒发了作家对爱情的礼赞,她以散文诗的体裁、以炽烈与唯美的文字讴歌纯真的爱情,饱含着出自心灵深处的淳朴而热烈的真情,洋溢着一种“焰”与“美”的直接抒情,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她持久的热力和绵长的光度。

《情花》和《情潭》是两章经典的散文组诗,在纷至沓来的意象中,那些纵横捭阖的句式与结构,弥补了诗和散文文体的不足,表现了作家把握散文诗文体上的得心应手。在情感领域极为开阔的时空中,她纵情笔墨为人性的真善美呐喊着,无所顾忌地用缠绵悱恻的声音,个性鲜明地对爱情作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礼赞。这些文字绮丽又不失婉约,典雅而不失明快,古典诗词的底蕴非常厚实,字字珠玑抑扬顿挫,成为古典爱情的现代召唤。

《人约黄昏后》无论是写山水花木、飞禽走兽,还是写乡村都市、人生过往,都有一个情感丰沛的女性形象闪现其中,以忧伤又洒满温阳的笔调,抒发了其对曾经的友爱视如亲缘,对真诚的友谊心存感恩,对过往的友情长萦心怀。生命的疼痛可以使人心地刚硬,纵然坚强却寡情薄义。但我们从作品中不时闪现的情感丰沛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到生命疼痛中的柔软,这份柔软散发出淡淡的忧伤,而更多的则是温暖的阳光。在人际关系越来越现实的今天,这一抹忧伤,一缕阳光,把人世间美好的友情衬托得无比绚烂,显得多么地弥足珍贵。

篇5:秋里的遐思散文

十月,秋风唱着缠绵的歌脱去枝头的红肥绿瘦,满地的金黄将天空撑得湛蓝、高远。翩翩起舞的彩蝶伴着农人爽朗的笑声,以优美的舞姿来歌颂丰收的喜悦。瑟瑟秋风怀抱硕果的芳香,迎面扑来,幽幽的清香渗透四肢百骸、沁人心脾。

四季中,我尤其喜欢秋天。这个季节没有春的黄沙迷眼、夏的酷暑炙热、冬的寒风冷冽。初秋的风柔和清爽,丝丝微风拂过发梢,犹如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脸颊,令人温暖心情愉悦,没有一丝的冷冽刺骨之感。路旁的柳枝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弋着腰肢,婀娜多姿,即使没有鲜花,路过的蜜蜂也要停下来坐在柳枝上荡一会儿秋千。偶尔从头顶飘飞的落叶,以优美的弧度,在眼前打旋,随后,慢慢地落于你的脚尖,看上去虽没有了翠绿和柔软,但金黄的本色依旧清晰的显示着一道道生命的纹理。这片小小的叶子蕴含着季节的锐变,体现着秋的神韵。

秋天的云淡薄、飘逸,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那一缕缕淡淡的白云漂浮在湛蓝的天空上,犹如头顶悬空着一片蓝蓝的汪洋大海,海面上轻轻地航行着无数条白色的风帆。金色的阳光从众多风帆的缝隙里直射大地,使得万物显得更加金黄灿烂。偶尔,即使淡淡的白云变成铅色,汇集在一起伏在山头,也掀不起大的风雨。只是密集的铅云慢慢的下浮,不久头顶落下细密的.雨丝。身在其中,有种缠绵悱恻的感觉。撑一顶花伞,悠闲地漫步于小巷,欣赏着树叶上晶莹剔透的雨珠,以及石子小径上阡陌横流的小溪,还有那些玩耍在路边的调皮的孩子们,趁你不注意,使劲地摇晃一下你身边的树干,瞬时你便成了落汤鸡。这些随意的嬉闹,你都一一尽收眼底。放眼眺望远山的苍茫,大地的金黄,感觉生活是如此的浪漫惬意。

这个季节,最让人难忘的便是家乡的特产“籽瓜”。一个个籽瓜犹如小孩的脑袋,躲在浓密的翠绿色的瓜秧下偷偷地疯长。秋风拂过,一夜之间便脱去瓜秧的翠绿。圆溜溜的籽瓜个个探出西瓜大的脑袋,躺在干枯的瓜秧上张望,它们都身着浅绿色的外衣,并且套有深绿色的花纹,用手摸上去,感觉细腻光滑。据老人讲,籽瓜的吃法很讲究,不能用刀切,刀一切就破坏了原汁原味。要“砸”着吃。将籽瓜举在胸前蹲下,向地上一砸“碰”的一声,籽瓜咧开了一道缝隙,瓜水随着缝隙流出来,用手指从细缝处一掰,便成了两半,黄白色的瓜肉里,杂乱镶嵌着无数颗黑色的大板瓜子。小时候,我们都不用勺子挖着吃,都是直接用手抓着瓜肉放在嘴里,瞬时感觉香甜可口。尤其惬意的是围着火炉,抱着籽瓜,里面拌上炒面更是美味佳肴。我们吃剩的籽瓜皮母亲也舍不得丢弃,经母亲的手用刀将那层浅绿色的外衣剔除,然后剩下约两厘米厚的瓜皮切成小方块,浸泡在淡淡的盐水里,做成咸菜,吃起来感觉又脆又香甜,在那个年代,成了我们过冬的主菜。现在虽说老家已经好久不种籽瓜了,这种特产近二十年已经在家乡的土地上消失了,可每当这个季节,圆溜溜的籽瓜摆放在市面上,总是让人想起瓜地里的童年,以及关于这个季节的人和事。所以,这个季节我纷繁的思绪总是在金色的画面里荡起一波波遐想的涟漪。

我坐在靠近窗户的藤椅上,茶几上放一杯散发着幽幽清香的茶水,一边品尝茶水的丝丝苦涩,一边聆听窗外清风吹拂落叶的沙沙之声。秋天的阳光,灿烂而不炙热。我在藤椅上散漫的摇晃着,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使得我全身暖暖的,感觉很舒服。此刻是我心灵最惬意的享受,独自拥有这份特有的宁静,喜欢这种远离浮华、嘈杂喧闹的空间。我抬起头将视线落在窗户前面的大花园里,花园里种植着好多花草,遮盖地面的那些小草,颜色已经失去了往昔的光泽,绿意变得枯黄,上面落满了好多枯叶和残花,往日茂盛稠密的花园此时显得空荡萧条,唯有几株晚开的菊花学着梅的坚强饱受秋风的洗礼,依旧挺起高贵的头颅,向路人展示爱的花絮。粉的、玫红的、金黄的、白的争奇斗艳的绽放在园子里,给这个季节增添了不少多彩靓丽的神韵。看到这些菊花,学着梅的坚强即使饱受着寒霜的拷打,知道自己在不远的将来,残花满地,逃不过风雨摧残的定数,仍旧挺起高贵的头颅,笑着将自己的芬芳吐露给人间,并且站在秋天空旷的舞台上,以落叶为元素撰写自己的剧本。我忽然想起了我的母亲,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从不抱怨生活的困苦,总是默默地按照自己的思路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使得我们姊妹几个在那个年代,依旧吃得饱、穿得暖。我躺在狭小的藤椅里,母亲的身影从我眼前掠过,关于籽瓜的香甜,以及偷吃瓜子而被母亲抓住挨打的趣事拉开了回忆的序幕。小时候每年这个季节,母亲总是将大大的圆圆的籽瓜跳选出来,放在瓜棚里,一个都不让我们吃,留着等父亲有时间了,将这些选定的籽瓜用父亲驾驶的解放牌汽车运到兰州市,摆放在街面上卖钱。那时我们姊妹多,父亲的工资又很少,母亲等着卖瓜的这些钱贴补家用。留给我们吃的仅是又扁又小没有一丝甜味的“绵羊瓜”,等我们吃不了了,母亲的手便整天泡在瓜水里掏瓜子。这些大板瓜子晒干了,母亲也要卖钱的,所以,我和哥哥总是趁母亲不注意,将院子里晒得还湿漉漉的瓜子偷偷地装在裤兜里撒腿就跑,即使免不了放学回家后的一顿挨打,偷瓜子的事依旧接二连三,屡教不改。现在想想,那是母亲真的很不易,只怪我们当时这些馋嘴的小鬼,年幼无知,还为母亲小气而不时的闹情绪。我透过窗户,独自慢慢咀嚼着贫穷而又欢快的童年,灵魂随着飞扬的思绪,像挣脱缰绳的骏马,奔驰在金色的海洋里,享受着秋天的神韵带给我的愉悦和快感。有关孩子的教育,自己的职称,老公的事业,以及与我相关联的人和物,此刻,我都轻轻的将它们抛在脑后,只是静静地陶醉在回忆里。

篇6:望日遐思散文欣赏

清晨,我在室外凭栏眺望东方,火红朝阳冉冉升起,把光芒洒向人间;傍晚,我在郊外旷野伫望西天,金色夕阳缓缓落下,把余晖留给晚霞。日升日落,循环往复,万世不已,而人间却是新旧更替,物是人非。望着太阳从东山跑到西山,我心中不禁涌起了几多失落,几多感慨,几多惆怅,也激起了我许多遐想和思绪。

回眸历史,人间历经沧桑。中原大地,曾有过多少帝国王朝瞬间灰飞烟灭,有过多少悍族劲旅顷刻销声匿迹;曾有多少雄杰勇将折戟沉沙,有多少豪侠壮士魂断他乡……。什么易水荆轲,什么西楚霸王,什么一代天骄,什么八旗儿郎,其勇猛不过是蟋蟀斗狠,其战功不过是蚂蚁抢粮,有什么威风可以显摆,有什么业绩可以炫耀。无非是多杀几个同类,无非是多占几座营房。用同类的鲜血和尸骨,筑起金碧辉煌的殿堂。

朝野上下,曾见多少王冠黯然落地,曾见多少蟒袍映现血光;多少奸佞权臣得势逞威,左右朝政,多少贤臣良将患难蒙冤,鸟尽弓藏;有多少昏君当道,有多少黎民遭殃,有多少冤情难雪,有多少孽债难偿;有多少饱学之士壮怀难酬,忧死草堂,有多少无耻庸鄙之辈,独占风光,位居高堂。数千载悠悠历史,难讨一个公道,人世间,公理难存,冤魂遍野。人类社会常常让悲剧谢幕,喜剧登场。

华夏遍野,曾有多少楼宇城池化为一片废墟,曾有多少名苑胜景变得破败荒凉?倾颓的秦长城,残存的清宫殿在见证,覆盖楼兰古国的黄沙在讲述,遮掩皇陵古墓的萋萋野草在评说,只靠强霸专制绝不能征服千古人心,用欺骗愚弄百姓绝不能保持江山千秋。谁玷污人类社会,就是玷污自己,最终将丑行恶名镌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曾冥思苦想,人世间拥有什么才算富有,缺少什么才算贫穷!古今中外曾拥有金银万镒、广厦千间、商号百座、姬妾满院、子女成群、权势显赫者可算作是大富大贵之人。然而,金银易散失,广厦易换主,商号易倒闭,姬妾易散失,子女易丧志,权力易剥夺,诚然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权势金银皆如火山口的冰峰,看起来似乎十分坚固,但万万不可过分倚恃,否则乐极生悲,倾刻化为乌有。人只是历史瞬间一名匆匆过客,地球上一种高级动物。实际上什么都不拥有,到最后连自己的身躯也化为粪土,一切都归于零,归于永恒的寂寞。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人又拥有无穷无尽的`美好事物:朝阳夕日,清风彩霞,名山大川,春光秋韵,佳卉奇葩;亲情,友情,爱情,还有美好的理想,幸福的憧憬,辉煌的事业,无穷的知识。

纵观古今,人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欲壑难填,永不知足。已积千,想累万;既得陇,又望蜀。为此费尽心机,耗尽心血,演出了一幕幕悲剧和闹剧,人类社会的诸多罪恶丑行都由此而派生。世人岂不知,广厦千间,只能睡七尺之地;美食盈疱,只能日啖二升;金银累万,也不过活命而已。

很多人也许不明白,财富多并不一定就是幸福。人们应该知道,金钱能够买高级席梦思,却买不来良好的睡眠;金钱能买来万卷书,却不能买来学问和知识;金钱能买来美味佳肴,却买不来美好的食欲;金钱能买来高档装饰品,却买不来高雅的美;金钱能买来高级药物,却买不来健康的体魄;金钱能买豪华奢侈品,却买不来修养;金钱能买娱乐,却买不到幸福。由此可见,财富的作用和价值也很有限。财富对一个人来说,只有几十年的使用权,并不具有永久的拥有权。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每一个明智者就不必为手中握有一些金钱或一点权力而不可一世,睥睨众生。要多注重修炼良好操行、气节、道义,要更多地追求精神财富和知识的拥有。

篇7:夏夜遐思散文

夏夜遐思散文

痴情于春的多愁善感,沉迷于秋的凄美萧索,每天沉浸在自己伤春悲秋的生活里,是孤芳自赏?还是自艾自怜?亦或两者兼有之。 当初夏宛如风姿绰约的女子携着一抹暑意姗姗来迟,我便又恋上夏日落幕而悲凄的黄昏。 总喜欢徜徉于尚带有些许暖意的晚风中,任它如情人的轻吻游走于全身,抚平那颗空虚躁动的心。 天边云蒸霞蔚,残阳似血。迎风追逐着落日,只想挽留那一刻短暂的凄美。无奈夕阳西下,徒留断肠人在天涯!感慨着夕阳无限好,已是近黄昏,却谁说没有今日夕阳西坠,哪来翌日旭日东升?蓦然醒悟:有些美好的事物失去只为有更美好的事物迎生。于是不再执着于此,一如我不再执着于不属于自己的.梦。转过身,却见一片难言的孤寂! 夏日的夜晚总是一如既往的澄净。喜欢留连于夏日的星空里,看云卷云舒,看星光熠熠。云深处,沉封着不相思却相忘的丝丝回忆,星光里,深藏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点点哀愁。到最后,只剩几许唏嘘,几声嗟叹!或许数载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悲情故事。 遥望点点繁星,恰似我无数的绮梦熠熠生辉的闪烁在每个漆黑的夜晚又湮灭在每一个黎明里,恍惚,我感受到一丝属于秋的凉意。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青春易逝,岁月难回,红尘滚滚,铅华依旧,情已了,意难忘。于是我便又在这几许流光里继续着我伤春悲秋的生活,继续着我未了的悲情故事。

篇8:笔的遐思

在我内心里,我一直认为最神圣的不是书,而是笔。

昔日,王羲之曾飘若浮云、惊若蛟龙地奋笔疾写,写下了篇篇史诗、书法瑰宝;鲁迅以笔为剑,与黑暗厮杀;郑板桥的笔,画出了竹子清幽的神韵与坚韧的傲骨……

一支笔,留下了中国古朴的文化;一支笔,记下了神州的辉煌与悲怆。

回首历史,李白的一支笔,写尽了江山多娇;杜甫大笔一挥,尽道民生疾苦,亦诉尽官场黑暗……多少文豪同握一支笔,书写历史的变更,世间的变幻。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以一支笔记下了多少年辛酸屈辱,记下在忧患、失败之后的奋起……

今天,我想说:笔,描绘了历史,记下了过去;笔,刻下了今朝,总结了精华;笔又书写着未来,又继续挥笔舞墨,传下一片希望的种子。

今天,我想说:“笔是时间的载体,知识的使者。我们拨动着笔,写下飞逝的青春;我们挥舞着笔,绘出一片新天地;我们在知识的田垄中耕耘,收获快乐和智慧。”听,笔在说:“记下今朝,开创未来,让我们的人生拥有一份完美的答卷!”

篇9:天安门遐思

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与神往,她目睹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也目睹了一个动荡不安的中国所经由的苦难和屈辱,但同时更记录了中华民族不惧流血和牺牲,争取独立自由的勇气和坚强;写下了新中国诞生的光辉一页和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壮丽诗篇。

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天安门起初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称承天门;随着世事更迭,统治者为求“外安内和,长治久安”,又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改称天安门。然而,这只是封建统治者一种聊以自慰的愿望而已。曾几何时,外国侵略者罪恶的枪炮将她击伤,义和团的爱国志士也将鲜血洒抛在这片圣地上。在这里,爱国的青年们在“国家存亡,土地割裂之时,能下一大决心,作最后之愤救”,发出了“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的呐喊,于1919年5月4日在天安门前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意义深远的反帝爱国运动,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开创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纪元。在这片土地上,觉醒的中国人民多次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怒潮:1926年的“三·一八”事件,使鲁迅先生发出了“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呐喊,血的事实告诉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用革命的武装对付反革命的武装,才能夺取革命的彻底胜利;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爱国救亡运动,则吹响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号角。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又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天安门不会忘记遭受外强凌辱的过去,天安门也熔铸了不屈的中华民族精魂。

几百年来,天安门广场从封建帝王的禁地、外国侵略者的操练场,经过长期痛苦的呻吟和殊死的斗争,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了象征新中国诞生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屈辱、苦难的历史命运和社会发展方向,国家才真正开始“安邦治国”,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将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10:山林遐思的散文

遗忘自己去赴山林,以蝉的方式去接近阳光,接近久别的从前,以一种存在去感应另一种生活,不凭借任何借口和理由。

阳光清丽冰莹,绿色的山林在默默沉思。置身此境,这使你除了想到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就只剩下饱你眼福的这一方山林。

山涧间的小鱼一只只游离,独留下水波的旖旎,惆怅和失落不属于我们。

片片摇曳着的绿叶,抚动着你的思绪,把你童年的幻梦绘的更动人。生命的、心灵的.预约,狂欢在母亲般的山林间。

凉风习习拂过你青春亮丽的面庞,把花草的芳香、家园的温馨带给你,也把生命的沉思带给你。

篇11:雪夜遐思散文

窗外的飘雪让夜变得更加寂静,北风肆虐,一坨坨飘雪在空中曼一妙飞舞,吹向每个角落,渐渐的在地上、枝叶上堆积。浅浅的小河,覆盖着薄薄的冰凌,好似心痛的伤口,再经不起轻轻的触一动。空调的温度早已被气温冻结,被窝的温暖始终无法集聚,整个身躯蜷缩着孤独的守护着一丝的暖气。这冰冷的寒夜,让我时不时的在半夜中惊醒,又在模糊中睡去。

清晨,空调的外机有两只麻雀尖尖鸣叫将我唤一起,拉开窗帘,厚厚的积雪覆盖着红尘纷扰的世界,天地突然间在寂静中更显肃穆,让你不由得感受她的神奇,品读她的尊严,慰藉我一一夜的无眠。

雪,还在凌一乱的下着,没有了风的陪伴失去了轻一盈的舞动,孤独无助的落下,如同指尖敲响的键盘失去了一抹情感,蔓延的思绪在寒冷里跌落低谷,无从念想,显得那样的`无助。逝去的年华总在不经意间渐渐的远去,仿佛融化的冰雪,悄无声息的默入泥土。季节的转变才想起又将告别一年,曾经的记忆早已淡漠,奈何不得,随岁月一同流逝。

昏暗的黄昏,如同故事的色彩一般暗淡,褪去了华丽的颜色,变得像老照片一样的惨白。心已苍老,冷风吹进了寡欢的心田,难以抑制彻骨的颤栗。庭院腊梅暗香浮动,时刻提醒着冰天雪地间还蕴藏着一场春一梦,于是一种期盼在魂魄中苏醒,在悄然中绽放,暖暖的在心中流淌。

篇12:遐思人生优美散文

午后的阳光热辣辣的,从头顶直射下来,汗珠子瞬间就密密麻麻地沿着脑门直往下掉,风儿也好像在和我躲猫猫,该死的贼老天,你这是要烤死我的节奏啊!

走到池塘边,望着静静的水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我突然间伸手摸了摸额头,自言自语:“我怎么会漫无目的地走到这里的呢?这么热的天,顶着大太阳,我真的是吃饱了撑的!”

眼前的池塘里像是插满了一把把翡翠般的伞,多情的阳光把那些水面的空隙处点缀成一道道波光,一闪一闪的煞是好看,十分的耀目。

面对着这样的画面,我不禁在想,这个季节和你一起观赏曲院风荷又会是怎样的一份心境呢?面对荷叶田田,放开牵着你的手,让你轻盈地从桥上走过,看着你如同在荷叶中行走一样,我不用想也知道,你肯定会喜欢这样唯美的场景。或者,和你一起驻足,细细品味荷花的清香,感受一份午后阳光下的浪漫情趣。

想起西湖,苏堤、白堤、断桥……一幕幕,有你在一起的元素,刹那间就浮荡在我的脑子里,那些温馨的场面,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去年那个午后,那个浪漫的、旖旎的时空下的午后。那个初见的瞬间,目光的相遇,定格在我海般深情的眸子里,沉积在心底的那份念想,如同一束火焰爆燃,又如同小鹿撞怀。

那个午后,我的眼前仿佛铺着一幅画,一袭旗袍的你,仿若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初见的你,含笑伫立,温文尔雅,精致的脸庞如同一朵莲花盛开,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那个午后的场景,虽然早已远去了,但总是会浮现出来,我想,这或许就是一种念念不忘吧。其实,我一直没有告诉你,每当我想起穿着旗袍的你,我就会在心里想,你旗袍上面绣的肯定是一朵朵属于江南的莲花。

收回思绪,只见池塘里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水面上沐浴的仙子,那副娇羞欲语的模样,使得一份绿意更加的鲜活欲滴。

一阵风吹来,发出清香阵阵,沁人心脾。荷花的清香让我陶醉,我不由得微微地闭上双眼,贪婪地吸着这缕淡淡的清香,心情变得格外的舒畅。呼吸着这份淡淡的清香,我又一次想到了你,睁开迷离的眼睛,望着面前的荷花,想着你,我若有所思,或许,这每一朵荷花,都有一种独特的江南风韵吧?

这一刻,我有一种错觉,仿佛你就是我面前的一朵荷花,那朵摇曳的荷花就是你,就像这份淡淡的清香一样。

其实,我不知道的是,你的温柔,早已深刻在我的骨子里了。

突然发现一张荷叶上滚动着一颗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我一下子想到了自己曾经想要变成这样的一滴水珠滑落水中,让你心疼,让你泪落,如今想,我真的很幼稚,幼稚的思想自己都觉得好笑。

荷花,在风中变幻着不同的姿态,把波光粼粼的水面点缀得更加灿烂夺目。“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轻声吟咏着杨万里的诗句,心里一下子明白,你就是水中仙子,你就是我心中的一朵荷花。

怎能不想你啊!无论午后,还是夜晚。思念,无孔不入,每一次想你,我明白,这都是爱的羽翼划过心底的期盼,就像是昨夜掉落的苦楚的泪水,在夜深人静之时,终究激起了心中的一圈圈涟漪。或许,你也明白,思念成海,任何时候都能淹没我。

荷叶在摇动,如同你那双柔若无骨的小手抚过我昨晚清瘦的诗句,从黑夜到黎明,你在我的文字里妩媚,而我,把无边的相思洒满江南。

我又一次想起了那个月华如练的夜晚。那个夜晚,我牵着你的.手,走过横跨湖面的廊桥,和月光比着暧昧,把满腔的相思涂抹在你柔软的双唇上,而后,看着你在晚风中舞翩跹。那个夜晚,漫天飞舞的月华里,我和你牵手走过红尘一隅,在廊桥的尽头,我站住脚,搂着你的细腰,把一丝激动贴近你胸前,一颗心,从波峰到浪谷……

那一刻,蓦然抬头,我却看到一缕银色的月光泻满你的额头。

这个夜晚,和那个午后一样,总是被我勾起所有的回忆,就像此时此刻,在阳光下,我把片片思绪放飞。那张荷叶上面那颗晶莹的水珠滑落的那一刻,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活在回忆之中。

阳光依然热辣辣的。阳光缠绵着水。阳光是不是也是在缠绵着我呢?想了一会,我终究说不出这个答案。其实,爱的缠绵好似一株多情的牵牛花,总是在柔情蜜意间牵上一份不了的情缘。

我怎么可以总是想你呢?长此以往,怎能不憔悴了所有的思想?唉!白天还有工作可以排解,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如何度过?抬头望,灼热的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闭上眼,我喃喃自语:“看来,时间才是一份爱最长的距离吧。”

是啊!如果没有上次西湖的别离,那该有多好!其实,别离又如何?只要念想在,爱也紧相随。很多时候,每当这份念想萦绕在心头,那些寂寞就仿佛是生命的点缀一般,总是相依相偎。日复一日,难道就无所谓我心心念念的期盼了吗?或者说想念只是一种生存的仪式?就如同寂寞是一段孤独的旅程那样吗?

不,期盼是我对你爱的呼唤。就像昨晚写的文章,每一个句子里,都写满了我对你的相思。

你曾说,文章是我的生命。我曾说,你是我的生命,因此才会有一种放肆的依赖。昨晚很静,但我的心总是无法平静,说白了就是一颗想你的心无法平静。其实我也清楚,那样静谧的夜,让一阵舒缓悠扬的音乐轻轻盘旋,让自己沉浸其中,听着曼妙的乐曲,不由自主地放飞一份静美,让想念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蔓延……

但我想霸道地将你纳进我的心里,就如同自己只愿住进你的心里一样,在你的诗里行走。每当想你的时候,我就期盼着你会给我写一首诗,写一首这个世间最浪漫的诗,这首诗只有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我在你的诗里自由自在地行走,从此不再伤离别,从此不再让忧伤落满怀,从此不再摇落一份期盼、一份等待。今生,我和你只说风花雪月,勿诉离殇!

那张荷叶摇摆着,但是,少了那颗水珠的滑动,显得索然无味。

篇13:张掖湿地公园遐思

无论走到哪儿,如影随形的总是那些蓬勃坚韧的芦苇,密密匝匝,一片疯长。湖心小洲上的芦苇迎风摇曳,这时就会有无边的生命讯息漫过我的脑际。芦苇的根须像网一样罩着地面,越伸越长,抵挡雷电、风雨,抵挡岁月的磨砺。站在古朴的栈桥上,脑海中不由得涌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句子。然而,蒹葭依旧在,经岁月的风一摆,那几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试图打捞到伊人已是奢望。留下古思的自己打旋在水中央。在门口,我看到一块矗立的石碑,上面镌刻着李中锋先生撰写的《湿地公园赋》,我浸润其中,体察深思。蓝蓝的水面、翩跹的水鸟、嬉戏的野鸭、闲适的游人,一切仿佛都被铺天盖地的芦苇覆盖。我也怕,经风一摆,这些鲜活的东西会跑得渺无踪迹。

甘州不干,到处有水,水沟、水池、水库、水泊随处可见。有水就有芦苇,就有酒,就有歌赋文章,就有传说故事。史载,禹导弱水与合黎,入于流沙。寥寥数语,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眼前就出现了一个葛衣麻鞋、满脸胡茬、孔武有力、指挥一帮水工导水的英雄形象。又据载,颛顼生于弱水边;穆天子溯弱水而上,西巡,与西王母会于昆仑山下;隋炀帝在张掖参加万国博览会,召见各国使者……诸种传说,都与水有关,实际上也与湿地有关。当那些玉辇华盖经过张掖大地时,车中的人一定睁大了他们骄傲的眼睛,面带惊异眺望这一方水域,眺望起伏似涛的芦苇,眺望勤劳的张掖人民。

站在亭子四处眺望,蝴蝶、蜜蜂、水鸟飞来飞去,入眼的还有灯草花、甜蜜花、苜蓿花,水面清澈如镜,湿柔如绸。淙淙的水流声像芦苇的呼吸,像恋人的轻吟,像慈母唤儿的乳名。我想,历史上,湿地旁一定有先民居住。匈奴、鲜卑、回鹘、靺鞨、羌人、羯、氐等民族一定也看好这里丰美的水草。他们高阔的帐房就扎在这里,头戴雉翎,身披貂皮大氅,弯弓射雕,饮马长河。战争余暇,就在我身边的这块湿地旁,在草地上操练,刀光剑影与天光水色交融,飞镝鸣矢,鸟翔马鸣,战争杀伐与自然造化竟和谐地相融于一起,你能不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再过些日子,当蒙古高原的寒流袭来时,树叶变红,霜色凝重,大雁横冲,芦苇璎珞似的穗子吐出苇花,湿地逐渐消瘦,游人绝无,那该是一幅令人心碎的画景。最不敢想象的是冬季。水面封冻,苇子滑溜地泛着惨白的光,白雪飘飘,这时,天地茫茫,心事茫茫。设若在湿地公园里有一柳翁,一蓑一笠,一杆一壶,水面上有一冒着热气的冰窟,呷一口酒,悠然地将钓竿抛出去,那是一种多么惨壮的行为,回看四周,苇荡似洁白的山峦,树木成了伫立的时光老人,水鸟野鸭已悄然飞逝……

上一篇:小课题研究讲座讲义稿下一篇:大学生对大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