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完成

2024-05-05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完成(通用9篇)

篇1: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完成

八年级(上)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并且能够简单叙述战争中的主要几次战役。通过对甲午海战的学习,了解邓世昌等人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与《南京条约》的比较知道它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讨论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失败原因。通过对台湾历史问题的回顾,让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过程与方法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中和国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法和对史料的阅读,引导使学生大概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日本、朝鲜以及远东地区的影响,并能够正确的评价邓世昌等人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甲午海战的学习,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以及进程的讲解,使学生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并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对《马关条约》的掌握引出台湾问题,回顾台湾问题,让同学们知道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 甲午战争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 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 甲午战争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演示法、谈话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首先给大家看一则新闻,大家注意看新闻中中日两国是围绕着什么问题而有所争执的?

观看《钓鱼的问题》新闻

【教师提问】:大家看出来了,中日两国是围绕着什么问题而争执的吗? 【学生回答】:钓鱼岛的领土归属问题。

对,在新闻中中日两国均说钓鱼岛是本国的固有领土,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一争执呢?这一切都源于发生于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日军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继而挑起战争,中国社会以及人民饱受战争的摧残,而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却无力抵抗日益强大起来的日本帝国,仅仅经历9个月的战争就以清政府的惨败而宣告结束,继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之一就是“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而当时的钓鱼岛就附属于台湾。正是由此,钓鱼岛问题才会在今天以这种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争,战败后签署的《马关条约》又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走进甲午战争中去,去体味当时的血泪和教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板书)

首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阅读书上第16页第一段.【教师提问】:找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以及这个战争为什么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起因(板书)找到了答案了吗?好,请你回答一下。

【学生回答】: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好,请坐。同学们在书上标记一下,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要想详细的了解一个事件,我们就要知道他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它的起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日本方面 1.日本

(板书)

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且把积极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大陆政策”。

【教师提问】: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大陆政策”吗?

【学生回答】: 知道,那么谁能大致的给我们讲一下呢?

不知道,好,接下来然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大陆政策” ?

大屏幕出示“大陆政策“的内容。

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进而征服朝鲜,接着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地区,征服中国并且以此为跳板,侵占亚洲,最后称霸世界。有此可以看出“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于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呢?我们首先看一下中日两国版图的对比,刚才前面已经提到了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发展资本主义就需要大量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从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很明显不能满足它的这些要求。所以它要向距离它最近的,疆域比他辽阔,物产比它丰富的大清扩张。

那么它为什么敢于向大清扩张?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中日两国的综合战备对比图。红色的是日本,蓝色的是中国。从图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来,1871年-1886年日本的战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国,更是在1888年赶超中国一大部分。反观中国呢?从1871-1888年战备增长速度则不是特别明显。综上所述: 我们得出日本方面的原因是

1.日本:蓄谋已久,积极扩张

(板书)

日本是如此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的,那么清政府又是如何做的呢? 2,清政府:(板书)【教师提问】: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的晚期,正向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大家看这副图片,知道这个女人是谁吗? 【学生回答】: 慈禧

对,这个女人就是慈禧,也是大清国末期的实际掌权人。1891年,慈禧挪用北洋海军购买弹药的钱来重修颐和园,1893年更是为了筹办万寿盛典大举挪用北洋水师的军费,60段景点,建造不同的龙棚,经坛等,织造衙门还特意为此造10万匹彩绸以供庆典之需。曾有人建议将这些钱用作军费。慈禧太后非常生气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北洋水师没有钱来购买弹药和战舰,导致军备废弛,军事实力外强中干。而作为晚清重臣之一的李鸿章则主张“避战求和”。他多次向英、俄等大国寻求保护,甚至想借助外力来达到重压日本进而避免战争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清政府方面的原因是

2.清政府:腐朽没落,避战求和

(板书)那么英、俄等列强国家是否真的如李鸿章所愿,对我们有所帮助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三方面的原因。

3.列强(板书)

出示大屏幕。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扩张欲望也很强烈,在扩张中它们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而在中国这个问题上,各国对日本都采取了默许或纵容态度。所以我们得出列强方面的原因是

3.列强:放任默许,观望纵容(板书)

综上所述,日本已经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可以说是“只欠东风”了,他们还需要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借口”在哪呢?恰在这时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这就成为日本挑起战争的导火线。

4.朝鲜:东学党起义,提供契机(板书)

了解了战争的起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战争的爆发的经过。

二.战争经过

(板书)

请大家先看一下书上16页的战争示意图,找出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几次战役,注意看时间和地点。我要请以为同学来回答。

【教师提问】:甲午战争主要有几次战役,他们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1丰岛战役 1894年7月

2平壤战役 1894年9月

3黄海海战 1894年9月

4辽东战役 1894年

5威海卫战役 1895年1——2月 学生回答完出示大屏幕。

(一).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

(板书)1丰岛战役 ——战争开始(板书)

2平壤战役——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板书)3黄海海战——邓世昌(板书)4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板书)

5威海卫战役____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板书)

同学们注意这里的3、4是我们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段和小字部分。【教师提问】:甲午海战的时间是什么?在这场海战中清军的主要将领是谁,他又有什么事迹,他的举动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甲午海战的结果又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时间:1894年9月

将领:邓世昌

事迹:与“致远”号共存亡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不怕牺牲,不为强权,沉着冷静

海战结果:邓世昌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日本舰队也遭到重创 出示大屏幕。

黄海海战的战况如此的惨烈,那么辽东战役呢?接下来看我们看一下辽东战役。请同学阅读17页的第2大段,及小字部分。看一下日军在占领旅顺之后是怎样对待无辜的当地居民的?出示大屏幕。【教师提问】:看着被残忍的杀害的中国人,你们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一下这种局面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在今天应该怎样避免这种局面呢?

【学生回答】: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事迹民族之林。出示大屏幕。【教师提问】:接着我们了解一下威海卫战役,结果如何呢? 【学生回答】: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学习了战争的经过,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战争的性质。提示:分析一场战争的性质,我们应该从交战双方来考虑。【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场战争具有怎样的性质呢?

(二).战争的性质(板书)

【学生回答】:性质:中国,反侵略的正义性战争 日本,侵略性战争

大家接着思考当时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95万军队。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足,中国进行的又是一场正义性的战争 【教师提问】:可是为什么中国会在战争中失败呢?请同学们来思考这个问题。

(三).中国战败原因(板书)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我们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分析原因。主观方面有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落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清军装备落后。客观方面有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装备先进。西方列强的默许或纵容。出示大屏幕。

甲午战争中中国以失败而告终。那么,战后日本又向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请页同学们阅读一下17第3大段 【教师提问】:找一下《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影响(板书)1.《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内容(板书)

【学生回答】:时间是1895年4月,地点日本马关,人物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主要内容呢?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四处为通商口岸。影响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学们来回想一下,在第一课鸦片战争的时候,我们也学过一个条约,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对,就是《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影响是什么着,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为什么到《马关条约》的时候就变成了大大加深了殖民化进程呢?为了方便同学的理解,我们把《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对比一下,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一下,出示大屏幕。【教师提问】:参考大屏幕,大家讨论一下这些条款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危害?(讨论)【学生回答】: 破坏主权,刺激瓜分;加重负担,控制经济;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加深掠夺,阻碍民资。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得出结论,和同学一起把表格完成。

既然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那么对日本,对其他国家有没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2.甲午中日战争具体影响

(板书)

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促进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对日本: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日本在世界及远东的地位格局 对朝鲜:朝鲜日益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

对远东: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俄日矛盾加剧(日俄战争)接下来我们阅读书上小字部分的第一段,了解一下三国干涉还辽。

3.三国干涉还辽(板书)出示大屏幕。

在以俄国为首的列强的干涉下,无论如何,辽东半岛还是回到了中国的怀抱,接下来我们在看看台湾,它似乎就没有那么的幸运了,请同学们继续阅读下一段。

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板书)【教师提问】:看一下,台湾人民的斗争是谁领导的?台湾人民是如何抗击日本的,结果又是怎么样?

【学生回答】:刘永福和徐骧。台湾起义人民和刘永福的黑旗军相互配合,共同战斗,先后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后日军收买奸细,夺取八卦山,彰化城陷落,不久台湾全部沦丧。但是,台湾各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出示大屏幕,这是武装起来抵抗日本的台湾普通的民众。他们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是他们依然武装起来用自己的力量同日本作斗争,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台湾民众的抗日口号,和徐骧的壮烈誓言。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时至今日,还有一些人在做着妄图要台湾分裂的美梦,接下来就让我们回顾一下台湾的历史问题,出示大屏幕。【教师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台湾的行为都是没有依据,是无理取闹的幼稚行为。得出结论,出示大屏幕。

还记得我们上课前的钓鱼岛问题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钓鱼岛问题。出示大屏幕。

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之一“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收回日本侵占的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业已回归中国。那么通过以上这些,你们得出了那些结论呢?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已回归中国。历史不容翻案。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钓鱼岛从来就不是什么“无主地”,中国是钓鱼岛等岛屿无可争辩的主人。

课堂练习: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一.战争起因

日本:蓄谋已久,积极扩张 清政府:腐败无能,寄望调停 列强:放任默许,观望纵容 朝鲜:东学党起义,提供契机

二.战争经过

(一)主要战役

1.丰岛战役 ——战争开始

2.平壤战役——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3.黄海海战——邓世昌

4.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5.威海卫战役____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战争性质

中国: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性战争 日本:是一场侵略性战争

(三)战败原因

1主观原因(内因):1.2.3.2客观原因(外因):1.2.3.4.三.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1.《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甲午战争的具体影响 3三国干涉还辽

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篇2: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完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直接原因;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甲午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造成的,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的程度。但是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的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让我们看到了不屈的民族魂,民族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难点: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教法学法:资料分析法 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现今中日关系的焦点是什么? 生:略

多媒体展示钓鱼岛主岛图片

师: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日本觊觎中国领土由来已久,中国近代历史就可证明。

同学们在七年级语文里学过《我的本命年》这一课,知道了天干地支纪年法,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是天干地支纪年的哪一年吗? 生:略

师:今年是甲午年,在120年前的那年,日本就曾发动了一起侵略中国的战争,历史上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场硝烟弥漫,充满悲情的甲午中日战争。

新课教授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多媒体展示材料:《天皇御笔信》(1867年)和“大陆政策” 师:从《天皇御笔信》(1867年)你能看出日本的什么想法? 生:略 师:《天皇御笔信》能充分反映日本想称霸世界的野心,从日本的“大陆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是其实现野心的重要一步,为此日本做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准备,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台湾,虽未得逞,但却尝到了甜头。特别是中法战争造成的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更加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于是加紧扩军备战。请同学们看多媒体。多媒体展示:《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和另一材料,并提出问题对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

生:略 师:见课件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师: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农民起义。乱事平定后,日本拒绝撤兵,丰岛海面击沉了中国的运兵船并且向清兵突袭,战争爆发。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规模最大的是平壤战役,战初,双方兵力旗鼓相当。由于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和临阵脱逃,清军大败告终。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平壤战役结束仅三天,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大东沟遭遇日军阻截,黄海战役爆发。

随后,日军发动对辽东半岛的战役,日军花园口登陆,很快就占领了大连和旅顺。不久,日军在日舰掩护下在荣成岛登陆,占领威海卫城后,海陆夹击北洋舰队,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与过程”,师生共同完成。(见课件)多媒体出示“议一议” 生:略 师:见课件

多媒体出示《中日两国对待此次战争的态度对比》和《黄海海战中日双方战舰实力对比表》请同学思考: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生:略 师:见课件

三、《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多媒体出示:《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让学生回答内容后,展示其影响,请同学们找找看哪些内容分别会产生哪些影响? 生:略 师:见课件 多媒体出示:《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简表》和《时局图》 师:《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四、战后余波:还辽事件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师:请哪们同学简单叙述一下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生:略 师:见课件

课件出示:阅读《马关条约》签订后相关史料并回答问题

1、以上材料都与哪一事件有关?

2、三军败绩指的是发生在哪年的什么战争?

3、根据材料,“三军败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略 师:见课件

课件出示:从甲午中日战争中得到什么教训?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略 师:见课件

课堂小结:见课件 当堂训练:见课件

板书设计: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1、目的

2、直接原因(借口)

二、过程

1、丰岛海战

2、平壤战役

3、黄海海战

4、辽东战役

5、威海卫战役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地点、人物

2、内容

3、影响

四、战后余波

1、三国干涉还辽

篇3: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完成

【课前准备】

幻灯片用钓鱼岛 的图片做 背景,播放电视 连续剧《北洋水师》主题歌,歌词如下:

东方有一片海,海风吹来童年的梦,

天外有一只船,请带我漂向那天边;

东方有一片海,海风吹破五千年的梦,

天外有一只船,船一去飘来的都是泪!

再不愿见那海,再不想看那只船,

却回头又向它走来,却又回过头,

向———它———走———来!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1-2分钟)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的主题歌。相信大家最近都在关注持续发酵的钓鱼岛事件,电子黑板上显示的是几幅有关钓鱼岛的图片(图略),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中日两国有关钓鱼岛争端事件的由来?

学生:钓鱼岛自 古以来就 是中国的 领土。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末期,趁清政府败局已定,非法窃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随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二战结束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 告》中规定中 国收回钓鱼岛的主权,因此在国 际法上,钓鱼岛已 回归中国,但日本拒不承认。显然,钓鱼岛争 端与甲午 中日战争有关。

教师: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因反抗外来侵略而进行的民族战争曾遭到过多次失败,但没有哪一次像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那样,给中国人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堂历史探究课《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纪念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

二、落实基础(5分钟)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怎样的?

2试述甲午中日战争的简要经过。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影响如何?

附: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简表

三、活动探究(30分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田中义一)“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摘自陆奥宗光著《蹇蹇录》

材料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朝鲜和中国东北都是日本的利益线,日本必须对这些地区进行保护。”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摘自陆奥宗光著《蹇蹇录》

材料三日军进入朝鲜的军队日益增多,清政府驻朝官员要求增派援军入朝,李鸿章复电:“我再多调,日亦必添调,将作何收场耶?”在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以后,李鸿章仍电告清军统帅:“日军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衅。”

———摘自郑彭年著《甲午悲歌———北洋水师的覆没》

材料四1894年,慈禧正筹备庆贺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大事铺张。 她挪用海 军军费修 建的颐和 园工程,仍在继续进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以后,户部奏请暂停颐和园工程,慈禧坚决不允。一些主战派官员请求停办“点景”,节省开支,移作军费。慈禧大怒,恶狠狠地说:“今天使我不高兴的人,我也要使他一辈子不高兴。”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不顾。当时北京城出现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

请回答:

将甲午战争之前中日两国的政治、经 济、军事等方面展开对比,你认为甲午战争能否避免?请说明理 由。(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请学生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同时进行点评,用时8分钟)

学生讨论的主要观点是“甲午战争不可避免”,理由如下:

1.战争是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必然产物,其侵华之心早已有之,其“大陆政策”是“台湾—朝鲜—东北”、“蒙古—中国—亚洲”。

2.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成为日本实行 侵 略 计 划 的有利条件。

3.清政府腐败的主要史实

1战前不作准备,寄希望于各国调停。

2慈禧忙于寿庆,希望和日本和平了结。

4.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导致战争发生。

过渡语: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根据史料记载,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海军实力在世界上排名第九,超过了日本乃至于美国,但是,甲午战争最后的结果却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59页《〈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请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学生讨论2分钟,然后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同时点评,共8分钟)

1甲午战争对东亚乃至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从甲午败局 中我们应 该得到什么教训和启示?

学生讨论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一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中国———丧失大量主 权 (割地、赔款、开放 通商口岸、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引起瓜分狂潮,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一步,助长其侵略气焰;取得大量利益,加快发展本国资本主义;成为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国家。

朝鲜———逐渐沦为日本殖民地。

沙俄———面对日本的强 大,沙俄并不 甘心,为了与日本争夺在中国 东北的利 益,引发了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但是在 战争失败 后,沙皇统治 根基开始 动摇。

二是教训和启示:

1虽然现在我们身处太平盛世,但是我们的周边地区并不平静。台湾问题、朝鲜问题等热点问题都关乎我们国家的利益,所以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

2从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丧失了大 量主权,到伊藤博文对李鸿章的“但有允与不允”这句话中,我们深刻领悟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要想真正摆脱其他国家的侵扰,就必须努力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这也正好 印证了邓 小平同志 的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

过渡语: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对 于所有的 中国人而言,都是一剂极好的清凉药。学史使人明 智,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子,更应该铭记历史、痛定思痛、展望未来!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组材料并探讨相关问题。

材料一两张亚洲杯照片。

图片注解:2004年8月7日,2004亚洲杯足球赛决赛在北京打响,中国队坐镇主场迎战日本队。

材料二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同我 们总是在历史问题上产生纠葛,所以我在日本特别注意高中生的教科书。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是 什么?如果日本 赢了,是赢在什 么地方?如果日本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有个高中生这样分析: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得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 要从那里 经过,我们的主 力舰就会 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

———张寿卿.历史题该怎么考?[J].读者,2004(20).

请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学生讨论2分钟,小组代表回答,同时教师点评,共6分钟)

1为什么亚洲杯中日两队决赛的时候,球场上的球迷会打出“俺是八 路”的标语,喊出“打败日 本、中国必胜”的口号呢?

2请同学们依据材料并联系现实,谈一谈对中日问题的预测和看法。

学生讨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友好相处成为主流(日本投资、友好访问等)。

2.矛盾摩擦依然 存在 (台湾问题、教 科书、靖国神社、南京大屠杀等)。

和平共处是中日两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追求,两国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如日本在中国的投资逐年增多,民间的友好访问也不断增多。因此,中日两国之间,友好相处应该成为主流。但不可否认的 是,由于一小部分日本右翼势力对日本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拒不承认,毫无悔意,使得日本和中国以及东亚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摩擦依然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也严重影响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四、结束语(2分钟)

同学们,虽然黄海海面的隆隆炮声 已经远去,但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惨败,给中华民族敲响了警钟。

以古鉴今,环顾今日之全球,我们今天 依然身处 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之中,刀光剑影离我们并不遥远。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种力量的消长,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 供了机遇,同时也使 我国面临 诸多挑战。为此,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居安思危,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制定经济、国 防、外交等诸 多方面的 正确战略,以使中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的探究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五、教学反思

如何将历史探究课上出新意,使学生在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高学科能力的历史课中陶冶情操呢?笔者以为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精心设计探究环节

1.结合时政热点,创设探究情境

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动机来自对探究对 象的兴趣,从时政热点问题入手来选择探究对象,就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近期,中日钓鱼岛争端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钓鱼岛问题与甲午中日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通过向学生展示钓鱼岛地图,介绍当前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事件,并回顾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欲望。所以,通过设置探究问题的情境,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问题探究创造条件。

2.呈现历史材料,创设探究条件

历史探究性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 自主探究 问题,达到在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目的。而人们获取历史认识的前提是解读承载历史信息的原始材料,历史探究性教学就是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借助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的过程。所以,历史探究性教学离不开对史料的选择与运用。本堂课上,笔者围绕探究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各种史料,引导学生对多种史料进行解读、辨析和推论,以解决历史问题。

3.注重教师指导,训练探究方法

探究性学习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而是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对历史的认识,由于受阅历、知识和能力的制约,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笔者在提出探究 问题后,通过对问题和原始材料的解读、说明,帮助学生确定问题探究的方向、角度,辨析材料的可信度,理解材料的含义。如图片材料中中国球迷的表现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认识,笔者指导学生要首先认识到和平共处是中日两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要求,对球迷的表现要辩证看待;在学生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要对其探究方法进行指导,如对历史事物进行对比的角度有哪些,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谈谈历史事件对后人的启示等等。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及时、恰到好处,以帮助学生纠正思维偏差,养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探究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围绕目标展开探究活动

探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以研究史 料为途径,从而掌握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种学习活动,探究活动围绕目标开展,有利于学生聚焦思维,提高课堂效率。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原因、影响和启示的探究,提高了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和归纳历史知识、总结相关史实之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评价历史的能力。同时,通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屈辱,对学生加强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育,也增强了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要达成探究目标,必须考虑学生的 认知水平,注意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探究精神。例如,本堂课上,笔者这样考虑:一是要做好知识铺垫。尽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但大多已经遗忘。笔者在提出探究问题之前,首先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阅读课本,并归纳知识要点,做成表格,这样,在探究问 题时就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二是问题设计 有梯度。探究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浅入深;就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提出的问题难度应该适度,让学生能够凭借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解答问题,问题的学术性不可太强。笔者先就甲午战争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设问,适度降低问题的难度,然后对中国球迷的表现谈看法,对中日问题进行预测,提高了问题的难度,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发挥见解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收到了良好的探究效果。

3.探究过程注重动态生成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既要预设好过程,体现计划性,又要根据课堂探究过程的实际,对教学设计及时进行调整,重视并利用好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在本课探究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亚洲杯中中日两队决赛的时候,球场上的球迷会打出“俺是八路”的标语、喊出“打败日本,中国必胜”的口号呢?这一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自由度。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历史上日本侵略中国,且现在否认历史真相,因而导致中国人民的不满和愤怒。但也有学生在讨论时提出:中国人对日本政府的做法有情绪,但是体育与政治不可混为一谈,体育应成为促进中日两国友好的桥梁。后者能从另一角度提出有见地的看法,是问题预设时留下生成空间的结果,也是课堂开放创造的效果。

总之,历史课堂探究教学,在课程改 革不断深 入的今天大有可为,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思考。

摘要: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饱受列强侵略凌辱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抵抗外侮的牺牲奋斗史。120年前,中日两国之间进行了一场足以改变两国历史走向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岁月历经了两个甲子轮回,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时,如何让我们的学生重新认识这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早稻田大学发表言论时所说的: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篇4: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完成

http://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日本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政策。

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3.掌握《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危害。4.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等在黄海大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2.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教学重点 1.黄海大战。

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教学难点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2.《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示例1

(投影展示):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皇帝为哀悼哪位民族英雄撰写的? 生答:邓世昌 投影展示:邓世昌像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带领我们回忆这们民族英雄震撼人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故事? 生讲述邓世昌故事,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总结:同学们,这是甲午中日海战中最震撼人心、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它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心里,激励着他们去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不息。那么,甲午中日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它的过程和影响怎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导入示例2: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一段(时间)

教师提问:影视片段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生答:甲午战争或黄海大战

教师总结:是的,这部影片的名字叫《甲午风云》,它反映的是1894~1895年间中日之间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妥协退让,中国方面节节失利。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那么,这场战争是如何打起来的?中日双方在这场战争中各自处于什么样的情况?《马关条约》的内容又有哪些?这些,全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导入语例示3

(投影展示中国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燃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选自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

教师提问:“夏日”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板书]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黄海大战:

师:请大家看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 生:回答: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

师补充讲述:同学们的回答正确。日本的对外侵略梦想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封建残余势力的保留,市场的狭小,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这一政策分为五步:

一、侵占中国的台湾;

二、征服朝鲜;

三、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

四、征服全中国;

五、侵占亚洲,称霸世界。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否征服中国是它大陆政策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了实现其野心勃勃的战争狂想,日本为侵略中国作了蓄谋已久的战争准备,这就构成了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日本就象一条潜伏已久的恶狼,在等待着时机的到来。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为日本制造中日冲突创造了绝好的平台,所以已控制大半朝鲜的日本竭力怂恿清政府应朝鲜请求派兵朝鲜,而从清政府决定派兵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落入了日本人精心设计的圈套。1894年7月,日本袭击丰岛海面清军,战争爆发。(投影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教师提问]下面请大家从形势示意图上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投影]1.时间、地点

[学生回答]时间:1894年7月 地点:朝鲜丰岛海面 [教师提问]从以上我们的学习可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投影]2.战争的性质

[学生回答]日本发动的是侵略中国的战争。

[教师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掌握了战争的性质,下面咱们来了解战争的经过。[投影]3.战争的经过

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陆军望风而逃、一溃千里。而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却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异常惨烈的黄海大战。哪个同学能将搜集到的有关海战的情况简要的讲给大家听? 学生讲述:略(以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教师总结:

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用生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提问思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学习邓世昌的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

所以,黄海一战,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相继占领了哪些地方?(指导学生看课本P17第二自然段,总结回答)[投影]4.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政府在甲午战争的残败。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联系课本P17动脑筋题目:

[教师过渡]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战后,日本又向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板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师提问]《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地点及双方代表各是什么? [板书]1.时间、地点、双方代表

[学生回答]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教师提问]《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板书]2.《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师提问]为了便于同学们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下面大家回忆一下《南京条约》的内容要点包括几个方面?

[学生回答]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协定关税

[教师总结]两个条约相比,可以看出前三项要点相同,第四项不一样,那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投影显示] 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师分析]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相比,只有第四项,《南京条约》是协定关税,而《马关条约》是关于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免交内地税。这是日本对中国进行的一种新的经济侵略方式——资本输出,这比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的利润高得多。什么是资本输出、商品输出?请看投影。[投影显示]

[教师过渡]以上咱们通过比较法,学习了《马关条约》的内容,下面咱们来分析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板书]3.《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师讲述]在讲这个问时为了强化大家理解,我们仍采用比较法。大家可参照《南京条约》的影响来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学生回答]1.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2.赔款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3.开放口岸便利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入侵;4.开设工厂掠夺了中国廉价劳动力,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教师总结]大家分析得还可以,下面咱们具体分析教材。

(1)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的掠夺。它迫使台湾与祖国隔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赔款:数额高达白银2亿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进一步加剧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即使人民被榨干,清政府倾空国库也无力偿还,只好向列强贷款,这样就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开放口岸:新增口岸的开放,可知口岸从沿海开到内地,西方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获得了同样的权利。

(4)开设工厂:工厂的设立,使日本通过掠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榨取高额利润,而且利用关税特权,严重排挤和摧残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使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的矛盾和斗争更加激烈,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欧美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也都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课堂总结]

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中国的战败,进一步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欧美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款,也都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之后,列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课堂小练] 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中法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清政府惧怕与敌“失和”,迟迟不敢宣战 B.清军水师惨遭败绩

C.清军爱国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杀敌 D.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答案:A

2。《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B.赔款白银2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答案:D

亿库教育网

篇5: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了解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2、通过了解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的英勇表现,学习他顽强抗敌、维护祖国利益的爱国精神,并能对他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3、通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异同,培养我们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主要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回肠寸断、动魂精心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自学指导】

一、黄海大战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这次战争为什么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3、阅读课文了解黄海大战的经过。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英雄是谁?

4、结果: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二、《马关条约》

1、北洋舰队是如何全军覆灭的?(能口述即可)

2、《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双方代表各是什么?

3、《马关条约》的内容

(1)

(2)

(3)

(4)

4、《马关条约》的影响

5、阅读了解“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内容。

精讲透析

【思维拓展】

1、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当堂训练】

1、完成同步训练p11典型例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完成能力测试。

篇6: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出示对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上联,李鸿章对的下联。那伊藤博文和李鸿章是何许人也?这幅对联又是在什么情形之下作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自主探究,整体把握】

依据《同步学习与探究》探究过程部分,自主学习5分钟,解决基础知识,疑惑问题组内讨论释疑解惑。

【走进黄海,感受悲壮】

看影片《黄海大战》片段,设计学生活动:模拟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请你为邓世昌写出颁奖词。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去感受历史事件,激发自身的探究精神,积极思考。通过为邓世昌写颁奖词让学生更切身的去体会他们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角色扮演,体验屈辱】

学生活动:分角色扮演谈判中的伊藤博文和李鸿章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更直观形象的展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憎恶之情。

旁白:1895年4月10日,李鸿章一行再次登上春帆楼。

伊藤:停战很多天了,期限很紧,议和条款应赶快签订,我已经准备好修改的粗略条款。中堂你看一看,只有同意和不同意两句话。

李:

难道不允许分辩吗?

伊藤:只管辩论,但是条款不能减少。

李:

贵国既然知道我国为难的情形,那你们的要求应该衡量我们能否达到。

伊藤:日期太紧,所以把我要做的事毫无隐瞒的告诉你,免得引起辩论。

李: “核计贵国的开销数目,远不到二万万两。我国负担这样的巨款,必定要借洋人的钱。洋人的借款利息很重,中国实在没有偿还这种债务的能力。”

伊藤:“借债还款,那是中国的责任。”

李: “赔款还希望再减五千万,台湾不能割让呀。”

伊藤:“如果这样,立即派兵到台湾。”

李:无语。

旁白:1895年李鸿章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请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学生讨论:分析《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认识到《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一史实。知识卡片: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教师导学:今天台湾岛内有一小股“台独”势力兴风作浪,妄图将台湾分裂出中国,你能用我们学过史实对他们加以抨击吗? 【解读史料,感悟历史】

材料一: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陆、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补充造船费用。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出什么教训? 【反思完善,巩固落实】

联想游戏:由„„我想到了„„,以此来小结本节课内容 【教师寄语】

国人犹记百年前,甲午海战败师还;屈辱历史已铸成,努力,国家富强立新功。

篇7: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完成

1.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 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2.1893年,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3%,到19,这一比例上升到22.3%,导致中国近代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英《南京条 约》的影响 B. 中俄《瑷珲条约》 的影响

C.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 D.《辛丑条约》的影响

3.今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l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后( )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下列选项与右图签订条约的内容无关的是( )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湾岛给日本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东交民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6.右图反映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额赔偿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日本把这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以下对这則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日本利用这笔巨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

B、日本利用这笔巨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的军队

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

D、这笔赔款为日本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定了基础

8.右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9.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

A.定海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0.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对联对联赞颂的是甲午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左宗棠 D.邓世昌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7月25日,日军以偷袭大清帝国运兵舰队为发端,不宣而战,挑起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华战争。从丰岛海战到鸭绿江溃败,从大连陷落到旅顺屠城,从大东沟决战到威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再到《马关条约》的签订,最后以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偿2.3亿两白银而告终。这笔巨大的赔款,相当于清朝年收入的3倍,日本年财政收入的4.5倍!……战争的结局置换了日本和中国在亚洲的地位,日本靠强索中国的巨额赔偿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进而脱亚入欧,跻身列强,走向了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之路。

——1月21日《解放军报》

(1)材料一所叙述的“战争”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这次战争与日本“脱亚入欧”有着怎样的关系?

材料二 松冈环是日本大阪的一名普通小学教师。自1985年后,每年“8?15”她都带领日本民间团体“铭心会”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今年3月25日,她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一批重要资料。这是她近年在日本走访当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的证言及史料,包括日兵从军日记、战时图片、侵略图、信件等。她说:“日本曾经给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这是不对的。为了正确教育青年人,我要让大家了解历史真相。”

——5月5日新华网

(2)材料二中,松冈环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为什么定在每年“8?15”? “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篇8: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完成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I、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

1、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2、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3、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

4、《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清军败因,初步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分析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3、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史实,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教学设备

CAI课件(由《甲午风云》录像片段、日本“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一段材料、《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邓世昌像、“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关于李鸿章的三则材料、“台湾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对联、《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清朝疆域图》、《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强学会序、谭嗣同的悲愤诗、《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等组成。)

教学方法

谈话法(以引导、启发、讨论为主)Ⅱ、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放录像:《甲午风云》片断

师:这是一部反映什么内容的影片? 众生:甲午中日战争。

师: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为何会发生?其经过怎样?结果、影响又如何?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这一课的学习。B、讲述新课

一、原因(板书)

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学科网校[]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学科网校[]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的一页。下面,请一位同学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抗日的事迹。

(投影邓世昌像,播放《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场面。)生:答略。

师: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他与李鸿章、慈禧太后等人有何不同?(启发、引导)

生:„„其行为与慈禧太后、李鸿章等把家事看重于国事、民族大事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其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师:战争的结果怎样?

众生:失败,中国最后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中国失败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播放录像片《甲午风云》片段,出示“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引导学生分析《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教师重点讲述。)师:同学们答得很好。其实,国力落后、封建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不仅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无法战胜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日本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提高综合国力,才不至于被欺,也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国家的历史原因。下面我们讲一讲《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板书)师:《马关条约》是何时何地签订的?签订的双方代表分别是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将《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用线划上。教学生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口”或“割地、赔款、开埠、设厂”等浓缩记忆法记住历史知识。)师:《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我们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引导学生从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区域、工厂是否合法等方面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进行思考、分析、分组讨论,然后选派组代表阐述危害。)师:在订正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教师屏幕显示三条材料:(1)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2)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3)李鸿章说:“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行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请问:同学们是否同意材料中所述的观点?如何评价李鸿章?(引导分析)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以上观点不全正确,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大办军事工业,也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造成的(屏幕显示“台湾岛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一联助其理解),但他对北洋舰队的覆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导)生:答略。

师:同学们答得对,但《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它签订没多久,帝国主义国家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板书)(电脑显示:《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

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校客服电话:010-87029231 传真:010-89313603 学科网校[] 全力打造一流免费网校!

师: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表现在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两个方面。请问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了哪些租借地?划分了哪些势力范围?

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电脑显示的《清朝疆域图》上作动点闪烁和动点切割拼凑,以增强形象感、直观感。然后出示强学会序(见教材19页)和谭嗣同的悲愤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指出中华民族危机的严重性,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出路在哪里?希望在哪里?等问题,借以总结本课与后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课的关系。

C、课堂小结

出示《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示》,教师边指图边讲解边总结。D、布置作业(略)

北京今日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篇9: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完成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等基础知识;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列举、图示等方法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全过程;通过讲述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主要事迹及分析相关事实,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的斗争精神,进而掌握如何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其本质的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因为日本对外扩张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难点:理解《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学过程:

导入:在古代史中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日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但是到了近代以后,日本变得强大中国成为了日本侵略的对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感知历史:

一、黄海海战

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小组,了解: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迅速强大起来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黄海海战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注意课本中相关图片,了解黄海海战的大致经过和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为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精神。黄海海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避战自保,日本海军夺得了黄海的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

1、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①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落后;李鸿章避战自保。②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力量强大,蓄谋已久。

2、《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1895年4月

人物: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地点: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通商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较有其不同的特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变成资本输出。

二、瓜分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让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小字内容了解具体情况。并观看书本上的插图。

三、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内容、影响。使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清王朝的腐朽不堪时造成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通时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也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从此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后面我们将要学习这些斗争,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四、作业

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说说《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上一篇:以秋游为题的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日本动漫业成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