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论坛评分标准

2024-05-15

班主任论坛评分标准(通用5篇)

篇1:班主任论坛评分标准

小学校长课改论坛评分标准

发言人: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发言内容

1、主题鲜明,见解独到,具有可操作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有教学实例,有理有据。

3、文理清晰,结构严谨。

课件要求

1、图像、动画、声音、文字设计合理,界面美观、内容完整,形式和内容统一。

2、素材选取、操作示范具有实际意义,画面清晰,易于辅助论坛演讲的内容呈现与表达。

10分

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简洁,流畅清晰,逻辑性强。

10分

视频效果

画面声音清晰,音频同步。

10分

发言时间

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

10分

篇2:班主任论坛评分标准

②怀疑为抄袭的作文,经提供抄袭文章的线索,确认后,此类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内给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8. 关于有严重问题的作文:

①内容有严重政治倾向性错误;

②答卷雷同;

③前后笔迹不一致;

④有特殊标记;

篇3:关注“三大走向” 紧扣评分标准

一、命题三大走向

1.关注社会生活

近几年各地作文命题继续遵循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原则,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并对其有所悟、有所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与归宿, 高考作文命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课改的要求。某种程度上, 这也是对考生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的检验。

2.崇尚理性思考

写作是思维的艺术, 文章是思维的结晶。写作是思维展开的过程, 文章是思维的载体与表现出。纵观几年来的高考作文, 可以发现, 高考作文在重视考查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 高度重视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考查,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智慧, 走向解放思想和创造创新, 这是对写作活动本质的肯定与回归。

3.呼唤人文个性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体现出我国作文教学从教师规定学生写作到学生自主写作的重大变革。

有人把高考作文说成“带着镣铐跳舞”。这是因为考场作文是有严格规矩约束的, 这个“规矩”就是《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对照评分标准, 结合命题趋势, 在写作中以下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提高审题能力

审题就是分析话题, 明确范围。针对学生写作中偏题, 甚至离题的现象, 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审题错误, 是方向性错误, 也是致命性错误, 审题不慎, 满盘皆输。”其次要多做审题训练。再次要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仔细阅读, 分析试题中的每一句话、每个词, 包括写作中每一项内容, 确保无一遗漏, 在此基础上理解材料的整体性, 不能只抓枝节, 不及其余。

三、选择恰当角度

对照考纲, 它对“意” (文章中心) 的要求是明确的:一要正确, 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二要新颖, 能启发人之未见闻;三要深刻, 能接触并提示事物的本质。

考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在明确话题范围后, 不善于选择恰当的思维角度。所以很有必要在考前进行思维训练。

1.定角度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 往往针对话题, 用提问的方式层层推进, 从而触及并揭示事物的本质, 挖出“深意”。如“诱惑和个人素质”这个话题, 思路也可以围绕问题来展开:“诱惑和个人素质”是什么关系? (要经受住诱惑就要提高个人素质) 要提高哪些素质? (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 如何提高素质?这种思维方式尤其适合那些在考场上思路相对混乱的考生。

2.多角度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 这是思维素养高的表现, 而不是“认死理”、“一条道上走到黑”。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这个话题, 我们既可从“绿化祖国, 爱护树木”的角度立意, 也可以把“培养人才, 爱惜人才”作为文章中心, 然后两相比较, 择其优者。

3.反角度思维

反角度思维也称为逆向思维, 俗称“反弹琵琶”, 就是试着从已有的思维判断去作反面的思考, 这种思考往往会带来新的发现。宋代大文豪王安石, 是“反琵琶”的高手, 他的八十八字的《读孟尝君传》, 因为逆向思考分析, 使他的评价平中见奇、陈中出新, 闪射出智慧的火花, 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古奇文”。

4.类比联想思维

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 对相关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判断、评价, 并把这种判断、评价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以“做人讲诚信”为话题的作文, 有考生由做人讲诚信联想到为官、治国、经商、创业都要讲诚信, 由此判断:诚信是做人之本、治国、经商、创业都要讲诚信, 由此判断:诚信是做人之本、治国之本、治国之根、经商之要、创业之基, 意蕴深刻, 令人感动。又如:有人从“南郭先生”联想到当今某些官僚, “瞒”和“骗”的典型, 南郭先生最终落得个“逃之夭夭”和“贻笑天下”的下场, 对比当今某些官僚尸位素餐, 自以为是, 从而得出判断:南郭先生尚且有自知自明, 知道一走了之, 而这些官僚却无动于衷, “占着茅坑不拉屎”, 岂非南郭先生都不如, 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 有必要在考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使他们的文章出“新”、出“彩”。

四、突出文体特征

高考作文“文体自选”意味着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施展写作才能, 但并非以不讲究文体。2004年高考评分标准就非常重视文体要求, 考生一旦选定文体, 阅卷教师就用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法来评判作文。一要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 千万不要写“四不象”的文章;二是掌握几种自己感兴趣的文体, 如:寓言、小说、日记等, 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

五、设置文章亮点

亮点, 就是文章的精彩之处, 也就是得分点。它有赖于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主要包括新奇的材料、新巧的构思、跌宕的情节、瑰丽的想象、深邃的意境、美好的感情、精致的标题、精彩的凤头、诗化的结尾等等。

我认为, 只要摸清“走向”, 紧扣“标准”, 注意方法, 讲求效率, 就一定能够做好“考前作文总复习”这篇大文章, 高考作文也会得高分。

摘要:根据《高考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的要求, 结合笔者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 浅谈在高三时间紧, 任务重的情况下, 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循序渐进、有序有效地开展高三作文写作训练。旨在为高考作文写作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三大走向,审题,角度,文章亮点

参考文献

[1]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篇4:解读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切合题意

2011年上海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将“切合题意”作为A类作文的要求,B类作文要求“符合题意”,C类作文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全国其他省市也都把“切合题意”作为中考作文的重要评判标准,而且都对“切合”和“符合”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

要做到切合题意,考生须正确筛选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命题作文《黑板上的记忆》,许多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过分关注修饰性成分“黑板上”,以致形成思维定式,好像这个命题一定要写关于学习的题材,结果导致千篇一律。实际上这里的“记忆”两字才是关键,“黑板”只不过是记忆的一种载体,而不是“记忆”本身;也就是说,作文题不应被解读为“关于黑板的记忆”,而应被解读为“黑板上留下的记忆”。“黑板”只是一种切入话题的由头,一旦切入进去,学生就可以放手写去,不必处处顾忌“黑板”,只要在内容上与“黑板”这个词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即可。

切合题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形式上的切合题意和内容上的切合题意。形式上的切合题意包括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

开篇直接指向题目涵盖的内容。如萧红的《祖父和我》的开篇:“呼兰河这个小城镇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的时候,祖父快七十了。”

2.线索连贯

全文以题目中的中心词为写作的线索,串联起相关内容。如冯骥才的《花脸》,全文用关公的花脸作为串联相关材料的线索,把我热衷花脸、买了关公的花脸、买了花脸之后的相关活动内容和我对关公花脸的喜爱这些材料串联起来。

3.首尾呼应

作文结尾要呼应开篇。朱自清的《绿》可谓该样式的典范。题为“绿”,开篇作者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文章结尾,作者又写道:“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中考作文的篇幅在600字左右,以上三种形式足以保证作文在形式上切合题意。

作文在形式上做到了切合题意,就为内容上切合题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做到了形式上切合题意,就要看选材是否恰当,因为选材恰当其实是内容上切合题意的具体体现。

选材恰当

选材即选择作文素材。切合题意和选材恰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了作文分数的高低。选材时考生应注意如下几点:

1.避免使用消极素材

中考作文要求展现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因此对消极素材的使用必须格外慎重,一般情况下要避免使用。

2.避免堆积素材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写作特点,合理地选择一件或几件事情展开写作,几件事情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应当围绕同一个中心展开,注意详略得当。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等的运用应当具有针对性,应当为表现主旨服务,不能为了描写而描写。

3.避免落入俗套

素材庸俗、陈旧是中考作文的大忌。比如,有的考生一写老师,就写老师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有同学病了,老师背着上医院,挂号、取药都花老师的钱,还安慰学生要安心养病,几天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师来到学生家,给病中的学生补课……诸如此类,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倒胃口,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还有的考生一写挫折与磨难,就写自己从小失去双亲,生活凄苦。这样的作文看多了,阅卷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多孤儿?为了作文得高分,也不能咒自己父母啊!这样的作文无论编造得情节多么离奇,结构多么巧妙,感想多么深刻,也获不了高分。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作文。

近几年,一些省市考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为考生的自由选材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有些考生有意避开从众从俗的材料,选别人想写又不敢写的材料,抒发别人想抒发又不敢抒发的感情,获得了很高的分数。例如,2000年海南省中考作文题目《我眼中的 》。写人的考生在横线上填上“老师”“同学”“父母”等,记事的考生在横线上填上“学校”“家庭”或社会上大事小情。有一名考生不落俗套,在横线上大胆地填上“爱情”两字,题目变成了《我眼中的爱情》。乍一看,真是惊世骇俗,令阅卷老师为之一振,迫不及待地看正文。这名考生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小时候看《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动画片,以为美丽的爱情属于王子和公主,自己只是傻傻地替他们担心、为他们高兴;第二,长大以后受爱情小说的影响,开始向往自己的爱情,内心又甜蜜又纠结;第三,再长大一些,看到邻居一对儿退休的老夫妻互敬互爱、相濡以沫,懂得了爱情是一种恒久的和谐美,懂得了早恋的无知,懂得了对恋情的自制和对前途的憧憬。一篇短短600字的作文,居然完整地描绘了少男少女对爱情的认识过程,而且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情调高雅,当然会得高分。

语言生动

一篇作文做到了切合题意和选材恰当,至少是B类作文,如果想进入A类,就要看语言是否生动了。

不少考生害怕写作文,觉得表达不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后归结为自己词汇量不足,然而,下工夫背了很多成语,发现还是无从下笔,只好东拉西扯地凑字数。实际上,写好作文,关键不是词汇量的大小,小学生认识的字不多,也可以把一篇文章写得很精彩。不会自我表达,实际是缺少写作技巧。当然,丰富的课外阅读、对生活的感受力、对语言的敏感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但若想短期内改善作文面貌,使作文的语言生动起来,不妨突击掌握以下两个重要技巧。

1.善用比喻

俗话说:“语言不是蜜,却可以黏住读者。”形象地道出了语言的魅力之大。要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请看一篇作文《让谅解走进心灵》中生动的比喻句:

谅解是二月里的春风,融化了心灵的冰封;谅解是一杯清茶,冲淡了痛苦的记忆;谅解是一剂良药,医治了心灵的创伤;谅解是东方鱼肚白,是击碎黑暗的第一缕阳光;谅解是干涸的大地渴望已久的甘甜的雨露;谅解是流过心田洗涤心灵的汩汩清泉。

谅解原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考生运用比喻手法,用大家都熟悉的春风、清茶、良药、曙光、雨露、清泉等6个事物以及它们的功能唤起同感,把抽象概念化为触手可及的事物,简洁而明确地表达了对谅解的理解,句型整齐,语意流畅,有一泻千里之感,很容易给阅卷者才华横溢的感觉。

善用比喻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一条捷径,但考生要注意,运用比喻,喻体一定要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即用熟悉的事物打比方,解释抽象的难懂的概念。比如写读书,写学习,写思想等,可用常见的、清晰的事物来比喻,如春风、明月、太阳、森林、良药、黄昏、曙光、小草、松柏、雨露、高山、清泉、鸿雁等。这样不仅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而且容易操作,只要复习时按类别积累一定的比喻句,考场上运用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调动五官

不少考生写记叙文时语言容易概念化,描写缺乏条理,很难给阅卷者留下深刻印象,得分往往偏低。怎么办呢?调动读者的五官感受是一条改善捷径,而且容易操作,能给作文增色不少。

调动五官就是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角度入手,对写作对象进行描写,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例如,一位考生这样描写妈妈的一根头发:

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捏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似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触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尖下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

通过这段逼真、细腻的描写,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个性鲜明,而且角度新颖。如果采用俗套的“妈妈又多了几根白头发”之类的写法,只能倒人胃口,也缺乏真实感,给人虚假的感觉。

再如,描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写“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是毫无价值的,根本留不住阅卷者的目光,因为他无从知道主人公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到底怎样艰难等具体情况。如果调动五官,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一位考生写道:

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扶手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动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

考生以旁观者的视角,描写了主人公一连串的触觉动作:“抓”“托”“放”“扶”“咬”,镜头感极强,虽然没有出现“艰难”二字,但读者似乎亲眼看到了这个人上楼梯艰难的情景,随着这五个动作暗暗使劲,替主人公捏着一把汗。虽然没有调动全部五官,只用了隐藏起来的视觉和凸显出来的触觉,但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编辑:陈彤】

篇5:六级考试作文评分原则和评分标准

六级考试作文评分原则和评分标准

(一)评分原则

1、CET是检查考生是否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四级和六级教学要求,对作文的评判应以此要求为准则。

2、大学英语六级作文题采用总体评分(Global Scoring)方法。阅卷人员就总的印象给出奖励分,而不是按语言点的错误数目扣分。

3、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对作文进行综合评判。内容和语言是一个统一体。作文应表达题目规定的内容,而内容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要考虑作文是否切题,是否充分表达思想,也要考虑是否用英语清楚而适切地表达思想,也就是要考虑语言上的错误是否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4、避免趋中倾向。该给高分的给高分,包括满分;该低分的给低分,包括0分。一名阅卷人员在所评的全部作文卷中不应只给中间的几种分数。

(二)评分标准

1、本题满分为15分。

2、阅卷标准共五等:2分、5分、8分、11分及14分。各有标准样卷一至二份。

3、阅卷人员根据阅卷标准,对照样卷评分,若认为与某一分数(如8分)相似,即定为该分数(即8分);若认为稍优劣于该分数,则可加1分(即9分)或减1分(即7分)。但不得加或减半分。

4、评分标准:2分——条理不清,思路紊乱,语言支离破碎或大部分句子均有错误,且多数为严重错误。

5分——基本切题。表达思想不清楚,连贯性差。有较多的严重语言错误。

8分——基本切题。有些地方表达思想不够清楚,文字勉强连贯;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一些是严重的错误。

11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连贯,但有少量语言错误。

14分——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性较好。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注:白卷,作文与题目毫不相关,或只有几个孤立的词而无法表达思想,则给0分]

5、字数不足的应酌情扣分:累计字数CET4〖〗CET6扣分99~99〖〗110~119〖〗180~89〖〗100~109〖〗270~79〖〗90~99〖〗360~69〖〗80~89〖〗550~59〖〗70~79〖〗7<49〖〗<69〖〗9

[注:(1)如题目中给出主题句,起始句,结束句,均不得计入所写字数。

(2)只写一段者:0~4分;只写两段者: 0~9分。(指规定三段的作文)]

6、为了便于阅卷人员掌握评分标准。现将各档作文分相当于百分制的得分,列表如下,称分率。其中9分的得分率为60(相当于百分制的60分)。作文分〖〗15〖〗14〖〗13〖〗12〖〗11〖〗10〖〗9〖〗8〖〗7〖〗6〖〗5〖〗4〖〗3〖〗2〖〗1得分率〖〗100〖〗94〖〗87〖〗80〖〗74〖〗67〖〗60〖〗54〖〗47〖〗40〖〗34〖〗27〖〗20〖〗14〖〗7

(三)关于作文最低分的有关规定

1、作文分最低分定为6分。

2、考生作文分为0分时,若总分高于60分,一律按59分报道;若总分低于60分,则按“总分-6分”报道。

3、考生作文分大于0分,小于6分时,则按下列公式报道成绩:最后报道分=原计算总分-6分+实得作文分。

上一篇:小学牛津4A U6教案下一篇:高考试题汇编计数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