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24-05-04

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精选7篇)

篇1: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杨吉伟李永勤

摘 要:学校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在积石山县由于历史、传统、民俗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还处在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

关键词: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教学效果

前言:积石山县位于甘肃省西南地区,是临夏回族自治州所管辖下的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全国重点扶贫县。全县目前有中学共10所,其中初级中学9所,高级中学1所。除1所高级中学和3所初级中学在县城中,其他6所初级中学全部在农村。由于受经济和地域的影响,地处农村各学校基本上没有正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缺少,师资力量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完成教学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及目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怎样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上好体育课,显然是提高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现阶段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学校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重要主城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传统、民俗和主观的原因,全县各民族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还处在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积石山县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思想上、政策上及自然条件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严重的制约着积石山县中学体育的发展和进步。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积石山县现有的9所初级中学和1所高级中学。

(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采用开放式抽样调查。自编问卷,内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认知、师资力量、环境条件、场地器材等方面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问卷调查有积石山县保安族中学学生完成,一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 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2教师访谈法

积石山县中学体育经费短缺的现象是非常让人担心的,很大部分的农村中学由于经费不足使得体育教学而无法正常的进行。全县的10所中学基本上都存在经费不足、缺少场地器材和器材老化失修的问题。由于积石山县中学体育场地、器材建设滞后,经费短缺,体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已成为影响和制约该县中学体育教学的“瓶颈”。

3数理统计法

本文对咨询、调查和访谈收集到的有效数据和资料,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法与体育统计学的原理,做了系统的统计和整理。

4逻辑分析法

本文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结合专业方面的知识对以上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逻辑分析。

二 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课程开设现状

从调查和访谈中了解到,全县各中学的体育课都能开展,体育课程开展率为100%。但从课程开设的内容和质量上看,很不乐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学内容没有明显区别,部分学校甚至连体育教学大纲都没有。“放羊式”的体育教学在积石山尤为突出。

(二)体育师资现状

全县体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现有的专职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匮乏,业务能力差。由于受到待遇和福利的影响,大部分的教师都往县城集中,造成了现有专职体育教师分配极不合理,出现了有的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由文化课教师上体育,有的学校则是体育教师过剩,多出的体育教师去上文化课的怪现象。其次是由于地域偏僻,信息闭塞和经济发展落后,导

致现有的专职体育教师知识老化,不能及时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从而导致体育教学严重滞后。

(三)场地和器材现状

全县的10所中学中除在县城的4所中学有一定的体育场地(近来县上重视县城高中体育场地的建设,积石高中的体育场地一初步建好并逐渐的投入使用),乡下的6所则是严重缺乏场地。就保安族中学而言全校师生共有926人,然而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只有1260平方米,人均活动面积不到1.5平方米。全县各中学的体育场地多以篮球场为主,没有一块标准的田径场地,这便使得大部分学生除了篮球外再无法接触其他的体育项目。再者便是现有场地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加上场地建设简陋,现有的体育器材年久失修,安全性能差,导致多数人不愿去现有场地上去锻炼。全县各中学基本上都存在器材不足和现有器材不能合理利用的现象,部分学校的体育器材甚至只有几个篮球而已。

(四)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全县中学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这点在乡下6所中学中更为突出,对于体育教师、课外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管理。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低下,不能对体育工作者的工作给出合理和完善的评估标准。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给全县中学体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阻力和消极因素。

(五)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信息闭塞。很多人的思想还处在相对低等的社会意层次。这就使得很多一部分学生不能接受先进的体育运动理念。在积石山很多的学生不知道我国的 “国球”,不知道 “三大球”项目等这些基本的体育常识。由于受到该县整体上错误的体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把体育片面的理解为只是篮球运动,认为只有篮球运动才是体育。就积石山县的大河家地区而言,很多的学生家长根本没有听说过 “体育专业”这个词,家长们意识形态中的 “体育”则是学生在学校的“体育课”。然而由于学校管理、教师水平等诸多因素,学校的体育课一直以来是以“放羊式”的教学方式进行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得不到任何关于体育的知识,这便导致在学生和家长的意识形态中,“体育”就是所谓的“自由活动”。当然在他们的意识中也就不会有“体育知识”、“体育理念”等这样的概念了。

三对策研究

(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全县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积石山县现有的体育教师,大多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对体育教育规律懂得不多,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常常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凭着想当然去做,结果出现了一些违背体育规律的事情,给工作带来了损失。因而,为了提高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该县必须组织广大体育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让教师们掌握体育课程教育规律和利用这一教育规律。2 指导体育教师接受新的科学信息和更新观念

应运 “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开阔体育教师的眼界,更新和丰富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水平,提高体育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的能力。师德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拓宽教师的学识领域。

(二)加强场地建设,倡导 “因地施教、因材施教”

要抓好全县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需要各级行政部门的不断重视。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场地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然而光靠这些还不够,还应当在全县倡导“因地施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使之利用有限的场地器材来创造最大的教学成果。那么如何“因地施教、因材施教”那

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无体是无德智”的道理,要千方百计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场地抓好体育教学,如:没有跑道又靠近公路的学校,可利用公路两旁宽直的线段练短跑,但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没有公路的学校,就利用河滩、堤坝、比较直的乡间马路练短跑;靠山、靠水的中学,可搞登山、游泳活动;而无山无水,又无公路的学校,教师可带学生在田间小道上慢跑、游戏等。利用现有资源创新体育授课方式

积石山县由于地理位偏远,经济发展滞后信息闭塞等原因,学生入学年龄偏大,不及发达地区的青少年机灵、活跃,加之场地、器材缺乏,他们对体育课深感单调乏味。体育教师应把握农村学生力大好动的特点,多动脑筋,根据各校实际,自制和开发体育器材,如:用布做沙包、鸡毛做毽子、用矿泉水瓶子和实心球当保龄球等。因材利导上好体育课。

(三)建立合理完善的体育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制订,必须符合学校的发展和学校的整体管理制度,并应该符合本校教师的具体情况,不能盲目空洞,缺乏科学性和发展性。同时该管理制度的作用不应该主要是限制,而更多的是规范和促进。制度应该有利于体育教师明确自己的常规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使体育教师可以更加具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制度中还应明确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责任,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通过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来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体育教学与目标的实现。

(四)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首先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责任仅仅是为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两个健康维度。体育教育活动如果只是为学生的学业和体质考虑,那就只能培养受到身体训练,但在生活和交往方面低能的人,这些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就有可能出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现象。如果学生在中学期间没有受到心理方面的良好训练,学到一生做人、做事的基础知识,那么体育教师是要负责任。所以,作为一个体育教师,承担着比传授知识、技术、技能更重要的责任,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在中学期间为一生的做人和发展奠定基础。体育教师除了教知识、技术、技能之外,应更多地教育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会待人处事,学会与人合作共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代能够承担改造社会重任的人。如果我们培养的人只有身体健康,而缺乏道德,缺乏感情,人际关系就会不断摩擦,这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悲道而驰的。

(五)重视学校体育教学,将各学校的体育工作列入学校评估体系中 通过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估,系统的收集各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准确信息,进而更准确地了解各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对学校文化知识教学进行评价的同时将学校体育教学也进行评价,并将学校体育教学纳入学校全面教学质量评价当中。为学校改进体育工作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总结

要切实提高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抓好教师素质,要有一支思想水平高,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强的体育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才有保证;其次是要根据全县各中学的特点,抓好体育教学实践,“因地施教,因材施教”,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再者便是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加大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形成完善的体育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好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成文化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篇2: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本文所指的“留守儿童”指在甘肃农村贫困地区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 被迫留在家里, 处在学龄阶段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儿童。从地域范围来看, 特指农村贫困地区;从打工主体来看, 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从年龄结构来看, 处于正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 调查内容

1.县级层面。包括“两免一补”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 以及其对当地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部门所采取的措施等;留守儿童对家庭、社会、社区的影响以及致使他们留守的原因分析等。

2.学校层面。学校教育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的比例、在校表现 (学习、行为、生活、人际关系、性格、兴趣等) ;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看法与采取的措施;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等。

3.留守儿童层面。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如何;留守儿童自己如何看待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如何看待监护人对自己的监护;描述自己的学习生活现状;讲述父母不在家的时候自己的生活故事;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等。

4.监护人层面。留守儿童的生活方面, 包括衣食住行的现状, 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以及原因和解决的途径;留守儿童的学习方面, 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监护人与学校的沟通、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作用发挥得如何等;留守儿童的情感方面, 包括监护人是否与留守儿童谈心、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相处得怎样、父母在与不在留守儿童的表现有何不同等。

(二) 调查研究方法

本调查基本上主要采取质性研究, 因此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方法, 辅之以问卷调查研究, 具体操作的方法是访谈 (个案访谈和集体访谈) 、观察、集体活动、作品收集与分析等, 具体方法如下:

1.个别访谈。本次调查研究共访谈30位相关知情人, 其中教育部门管理者5人 (县教育局领导2人、校长2人、教导主任1人) , 教师7人, 监护人8人, 儿童个案10人。

2.集体访谈。本次调查研究共进行了七场集体访谈, 集体访谈对象为所选取样本学校的在校生, 访谈人数为200余人。集体访谈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你怎么看待父母外出打工?父母外出打工对家庭和自己带来了哪些影响 (正面、负面) ?你认为现在照顾你的人 (即监护人) 对你照顾得如何?

3.典型个案追踪。个案的选取过程中, 我们本着典型性、代表性的原则, 通过与班主任的谈话、观察留守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查看留守学生的调查问卷与作文等多种方式进行筛选, 最后对筛选出的10余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典型个案追踪走访。为了全面了解个案的情况, 我们对其班主任老师、同学、家长及社区相关知情人士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访谈, 并收集了其相关的作品 (如作文、日记、绘画作品等) 。

4.课堂课外观察。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表现, 我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还采取了到班级听课、进行课外活动观察等方法。

5.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了三所样本学校的480名同学, 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2~16岁之间, 班级辐射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二年级。共发放问卷480份, 实际回收474份, 回收率为98.8%。

(三) 样本学校的选择

选择所处积石山县不同区域和经济水平的三所学校, 其中一所初中, 两所小学。覆盖四个乡镇, 20余个村庄, 1200余名学生。个案选择方面, 管理者和老师的访谈随机选取, 学生的访谈先通过作问卷和向老师了解情况, 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个案进行访谈以及开展相关活动, 并进行家访。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生活方面

1.留守儿童缺少应有关注, 处境孤独。当地教育部门和大多数学校对什么是“留守儿童”并不清楚, 他们所理解的“留守儿童”则为流动转学儿童, 有关部门也没有做过相关统计。2.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留守儿童不能按时保质吃饭, 营养状况不良, 影响儿童的精神状态和上学读书的情绪。

(二) 学习方面

1.留守儿童潜在辍学率较高。据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该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不到1%, 这与国家实施“两基”攻坚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有很大关系。尽管如此, 但研究者从学校有关方面了解到, 某初中二年级某班前五名同学有三名被父母强行辍学, 去学做拉面和保姆, 留守儿童的辍学率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2.家务与学习的冲突。父母外出, 有些家务势必落在儿童身上, 家务与学习发生冲突。“我回到家里, 有很多家务事要干, 而我的学习也不太好, 回到家里, 想学一会儿, 都没有空。”3.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介入过少,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另外, 由于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娇惯儿童, 加之自身文化水平有限, 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关注大于学习方面的帮助, 学习介入不够。

(三) 情感、心理方面

1.亲情的淡化和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抚慰与关怀, 往往表现得比较焦虑, 并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在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以及研究者所收集的部分作品中, 得知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父母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家庭经济表现出忧虑的情绪, 他们从心底里并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2.监护人难以理解儿童的心理, 有时甚至会发生矛盾和冲突。研究者在调查中设置了一项“你有心里话一般会给谁说?”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首选的是母亲、好朋友和老师, 而不是爷爷奶奶。同时, 爷爷奶奶的某些失当教育行为更加激发了儿童的逆反心理, 使得双方的矛盾有所加剧。

(四) 学校、家庭以及社区教育方面

1.学校与家长失去了必要的联络。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和动机, 但父母在外, 学校不能取得及时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学生在学校的行为动向、情感变化以及突发事件等, 父母难以及时知情, 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

2.母亲的管教作用大打折扣。由于多种原因, 我国贫困地区女性的文化程度远低于男性, 母亲在家庭中的威望很低, 儿童一般不听从母亲的管教, 有时甚至会发生口角和摩擦, 母亲的管教作用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

3.在社区内部, 由于群众的文化程度是参差不齐的, 不同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会削弱学校的教育成果。有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家, 爷爷奶奶管不住, 因此会出现模仿诸如吸烟、喝酒、打架之类的不良行为和嗜好。

(五) 性格方面

留守儿童父母在外, 缺少正确的引导和长期的督促, “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显现的更自由、更随意一些。”【注文1】有留守儿童在谈自己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看法时说:“有的同学父母去外地打工, 觉得自己没人管了很容易会走上邪路, 比如抽烟、喝酒等。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 使得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内向、孤僻、甚至悲观。正如某个受访老师所言:“留守儿童心理上比较孤僻, 缺少父爱和母爱, (虽然) 也有个别比较自立、自强。” 【注文2】

(六) 思想方面

1.求学动力下降, 思想压力过大。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对文化的认识有所加深,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直接或间接地告知留守儿童, 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但是, “这种教育是比较肤浅的、简单的, 只是停留在好好念书, 将来在外面容易坐车、好找厕所、不容易上当受骗”等这种浅层次的多识几个字就能解决问题的层面。另外, 有些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表示“理解”, 从而认为“他们在外面受很多苦, 我多想让我自己去 (打工) , 而不让父亲去 (打工) 。”因此, 儿童的求学动力将会不断下降。

2.父母注重眼前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 对儿童的过低期望, 以及“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左右着儿童的上学与否, 儿童对自己的前途比较渺茫。

3.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波及到中国偏远的农村, 在西部市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 好多大专毕业生国家分配不了, 当地没有其他出路, 一直处于待业的状态。就业难的残酷现实不仅影响到父母供给儿童上学的决心和信心, 更影响到儿童进一步求学的动力。

(七) 价值观方面

价值观出现偏差。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的工作大多数为体力活, 技术含量和文化程度要求并不高, 只要加班加点, 多出力气就基本上能拿到比较“可观”的工钱。因此, 有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 持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甚至粗暴, 对儿童的期望值也不高。再加上社区部分外出打工青年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 以及国家就业难问题, 导致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认为读书无用, 有些留守儿童则为了对父母外出打工很辛苦表示“理解”, 他们把自己的人生也定位为外出打工挣钱, 如此错误的价值观念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对策和建议

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 从全民教育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以及从留守儿童完成社会化的角度来看, 面对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问题, 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 显得尤为重要。

(一) 政府层面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政府要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 要给予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 设立一定的专门管理、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机构, 借鉴和推广河南省留守儿童与父母定期或不定期免费电话联系制度, 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从宏观上整合社会资源, 调动社会力量, 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职能, 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 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减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

(二) 社会层面

社会教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1.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 加强宣传力度, 使得教育主管部门人员、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社区、村委会等树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意识, 引起社会重视和广泛关注, 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要从根本上重视起来。2.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各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建立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和监督体系, 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功能。4.深化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和教育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某些民间组织的高度重视, 为了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有效解决措施, 有关部门和组织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以便对当地政府提出更具体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

(三) 学校层面

学校在儿童教育方面发挥着独具特色的作用, 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可以改变儿童的错误认识, 使得他们形成新的认知结构。1.做好每学期农村留守儿童的统计工作, 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教育, 以免出现极端案例的发生。2.充分发挥班主任与学生更容易沟通的优势, 可适当增加对班主任的资金投入, 全面发挥班主任充当“代理家长”的作用, 使其在更多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情感沟通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以此来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3.建立家长与留守儿童联系热线, 学校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及时反馈留守儿童的动向和问题, 使问题在萌芽阶段就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4.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可以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5.打破原有一学期只开一次家长会的模式, 充分利用留守儿童父母在家的机会, 随时召开留守儿童家长座谈会, 与家长进行直面对话, 增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6.学校要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沟通, 以便了解其思想和行为动态, 也利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与其父母沟通。7.设立专门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 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运作, 对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门管理和解决。

(四) 家庭层面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1.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亲, 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问题, 他们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长要转变观念, 彻底消除“读书无用论”的荒谬观点, 让儿童顺利接受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条件许可的话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2.父母在外出之前对留守儿童要进行妥善的安排, 尤其要选择适当的监护人, 选择监护人不能仅仅局限在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 还要与邻居、有关亲戚、留守儿童的同伴, 特别是要与儿童所在学校的老师进行协商和沟通。交流沟通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生活和学习上, 而是要对其包括心理、身体、情感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沟通。3.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 特别是留守儿童的亲戚充当监护人, 则应该尽心尽力, 认真负责, 不应该让留守儿童产生一种寄人篱下之感。爷爷奶奶充当监护人, 要转变观念, 不能一概否定儿童的某些正常举动, 同时对留守儿童不能过分溺爱和娇惯, 在照顾好他们生活的同时, 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以及心理和情感沟通。

(五) 儿童自身层面

对于处在正接受基础教育学龄阶段的儿童来说, 社会、学校、家庭、政府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给予其特殊的关注和关照, 是必不可少的。同时, 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 留守儿童自己如何充分利用来自社会、学校、政府以及家庭所创造的条件, 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 留守儿童应该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 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要科学合理的理解父母在外面打工的艰辛与不易, 并以此为自己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追求上进的动力, 培养自立、自强、自爱的精神。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 主动向老师或邻居或亲戚或周围的同学寻求帮助, 及时化解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减少父母在外打工对自己的过多担忧, 使得自己真正的健康成长、成才。

四、结束语

篇3: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海淀区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体育游戏是将各种性质的游戏应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在体育游戏运用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致使部分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不高,影响整体体育教学。正因如此,将对北京海淀区的中学生和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系统的了解学生对于体育游戏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同时为体育游戏对体育教学的作用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北京市海淀区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的现状与对策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以北京市海淀区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抽查了5所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学,包括北京二十中学,北京101中学,北京市矿大附中,北京市清华附中上地分校和中关村中学。检测调查信度采用重测法,在一周之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了重测,两次的相关系数为 0.87,证明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3.结果与讨论

3.1 北京市海淀区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3.1.1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时间比重

通过调查统计,在体育在体育课中运用体育游戏在5分钟以内的教师有6人;运用体育游戏在5~10分钟的有20人,占比例最高;而运用体育游戏在10分钟以上的教师仅有2人,占比例最低。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绝大部分的教师对将体育游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有较强的认识。而有一小部分体育教师运用体育游戏运用体育游戏的时间在5分钟以内,一般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和结束后部分进行,较难将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课程相结合起来。

3.1.2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的阶段

通过调查统计,有29%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开始部分运用体育游戏,目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游戏利于后面的教学,有50%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技术教学部分运用体育游戏,通过体育游戏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技能,强化动力定型的形成;有21%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结束部分运用体育游戏,选择一些小负荷的游戏使学生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使之能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其他课程中去。

3.1.3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评价中的现状

通过调查统计,在被调查的28名教师中,有6人认为体育游戏只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占总人数的21%,和1人认为体育游戏无太多意义,只起引起学生兴趣的作用,占总人数4%;而有21名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占总人数的75%。

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普及具有很大的意义。而有少数教师认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只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太多意义,此类教师观念比较陈旧,有待于及时更新。

3.2北京市海淀区中学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兴趣状况

回答你是否喜欢体育游戏和是否喜欢参与体育游戏的问题中,分别有72%和70%的学生回答喜欢,还有3%和4%的学生回答不喜欢。体育游戏的作用和价值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了,尤其是在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方面有着其他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它并没有很好的被利用。

通过调查统计,在体育课上不喜欢做游戏的学生分别为9%和7%,有61%的学生希望一节体育课上做1~2次游戏和63%的学生希望在一节体育课上做1~2种游戏,而有29%的学生喜欢一节体育课做3次或3次以上的游戏和30%的学生喜欢一节体育课做3种或3种以上的游戏。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大部分中学生在体育课上渴望进行体育游戏,而且是多种多样形式的体育游戏,这对于体育老师来说,就需要他们不断努力学习体育游戏有关方面知识,这样才能充实体育课堂教学。

3.3北京市海淀区中学体育课运用体育游戏器材的现状

通过调查统计,在一节体育课上经常运用体育游戏器材的体育教师,占所调查的教师的 43%;偶尔使用游戏器材的教师占 57%;从不使用游戏器材的教师占0%。有 36%的体育教师经常缺乏游戏器材;54%的体育教师偶尔缺乏游戏器材;从不缺乏游戏器材的只占10%。

体育游戏课尽管在场地和器材上要求不是太高,根据游戏的种类不同,可以在简易的场地上进行,也可以不使用器材或使用一些简单的器材,但是我们通过上表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还是受到缺乏游戏器材的困扰。所以说体育游戏器材的缺乏直接阻碍了体育游戏得到良好的发展,阻碍了体育游戏课教学的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体育游戏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情况较好,大部分体育教师能够能意识到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将体育游戏合理正确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

4.1.2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的大多数中学生喜欢体育游戏并喜欢参与体育游戏,对体育游戏有较高的需求。

4.2建议

4.2.1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培训渠道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加强学习,转变传统观念,把体育游戏更为合理的运用的体育教学中去。

4.2.2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中学生对体育游戏的高度兴趣和需求,更好地实施体育教学,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滕达.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260一263

[2]赵传胜.山东省临沂市农村中学开展体育游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

[3]张艳,吴雪侠,刘美玲.论淮北市中学生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经济研究导刊.2001,254-255

篇4: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1 . 1 学生竹竿舞参与情况

在学校教育中, 一般竹竿舞在学校是以一门体育教育课程的形式开展的,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也会有竹竿舞的开展, 它主要能体现竹舞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丰富校园文化的活动, 活跃校园活动的运动氛围, 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与锻炼。从表1中可看出龙山县黄仓中学学生对竹竿舞的了解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其中非常了解的占了总数的39.2%, 一般了解的有33.4%, 不了解的相对来说比较少只有25.8%。

表2中看出龙山县黄仓中学学生对竹竿舞喜好程度还是很高的, 其中非常喜欢的占总数的41.3%, 不喜欢的只占有4.9%。说明竹竿舞在黄仓中学的大部分学生都对竹竿舞很感兴趣。

1 . 2 竹竿舞场地器材情况

竹竿舞是一个群体性的娱乐活动, 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 对器材和场地的置办比较容易。

可以利用龙山县黄仓中学的开阔田径场、篮球场、以及连接房屋的道路, 只要有平坦的一块地面就可以进行竹竿舞的课堂教学。在器材上, 我们可以利用本土特色资源, 采集体态较好, 匀称便于利用的竹竿, 也可以购买成品。一节竹竿舞的课堂教学只需6~8对竹竿, (一对较粗竹竿, 其余竹竿只需均匀相称) 一块平坦的空地, 在加上音响, 就可以在美妙的音乐下进行竹竿舞课程 (表3) 。

1 . 3 竹竿舞教学课时与内容分析

黄仓中学竹竿舞教学是以普修课的形式开设, 说明该学校对竹竿舞运动的项目比较重视, 其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打竿和跳竿, 有固定的相对于简单的, 也有深一步的具有表演性质的花样套路, 其开展的课时占体育课程的7学时 (见表4) 。把具有民族特色的跳竹竿运动加入校园里, 随着激情的的音乐, 在竹竿上跟着鲜明的节奏舞动的特色课程, 将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引导全校的师生都参加其中, 在锻炼身体的同时, 还可以传播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跟艺术相结合实施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 可以培养和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

1 . 4 竹竿舞的师资配备情况

由于体育教育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广大体育教师习惯于常规的体育教学内容, 竹舞运动不是校园体育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的内容, 没系统的教学方式。

表5调查发现在龙山县黄仓中学具备竹竿舞教学能力的老师很是很客观的, 占有总数的50%, 但是受到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并没将此项技能实施到课堂当中去。基本具备教学能力的占有37.5%, 虽然大多数的老师都知道这项运动, 但竹竿舞的教学内容、方法还不是很了解, 这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也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2.1.1 黄仓中学竹竿舞开展单一

竹竿舞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把竹竿舞引入课堂, 实现教学改革, 不仅传承了文化, 也是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一大亮点。通过对龙山县黄仓中学竹竿舞的开展和现状的调查和研究, 了解到龙山县黄仓中学竹竿舞的开展比较单一, 没有很好的结合本地资源, 进行课程上的开发, 师资力量也是一个难题, 在教学资源上又是少之又少。

2.1.2 黄仓中学具有开展竹竿舞课程的条件

对龙山县黄仓中学的竹竿舞发现问题, 从中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把竹竿舞融入体育教学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黄仓中学的场地建设相对成熟, 有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体育馆、足球场和羽毛球场, 这些场地都具备竹竿舞的开设条件。

2.1.3 场地、设施、授课教师的资质有所缺陷

龙山县黄仓中学开展了竹竿舞运动的项目, 但是其场地、设施、授课教师的资质等都有缺陷, 场地的成熟但是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竹竿舞教学的设施不够完善, 授课教师在竹竿舞技能方面不够成熟。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改正和填补。

2.1.4 竹竿舞已经融入黄仓中学体育课程中

竹竿舞在龙山县黄仓中学走进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不仅仅能够丰富体育课程的多样性, 对于民族特色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帮助, 更重要的是竹竿舞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意义, 所以竹竿舞在黄仓中学的开展是可行的。

2.2 建议

2.2.1 改善硬件设施, 营造优雅的环境

先进的设备缺乏, 很多训练与表演场地大部分是临时的场所, 标准场地少, 场所没达到标准, 竹竿达不到要求, 弹性不足, 大小不等, 尤其竹竿出现弯曲会增加受伤机率。辅助性器材配备缺少, 如音响、服装等情况也不乐观, 所以, 要完善竹竿舞场地设施势在必行, 有了好的环境和器材才会有好的心情、好的状态。向广大群众教授竹竿舞的目的在于健身, 多了解和掌握一项简单易行的自我锻炼项目, 为终身体育服务。因此, 需要优化跳竹竿的的内容, 使其更加合理、科学、系统。多配备与教学相关的器材, 如:好的竹竿, 舒适的场地, 音质好的音响, 有独特风韵的名族服装等。在开展和发展的基础上, 再更好的去完善。

2.2.2加强竹竿舞练习人群的培训, 扩大竹竿舞运动的影响力

由于体育教育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广大体育教师习惯于常规的体育教学内容, 竹竿舞运动不是校园体育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的内容, 没系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大多数的老师都知道这项运动, 但竹竿舞的教学内容、方法还不是很了解, 这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也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负责竹竿舞教师的培训工作,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可以成立竹竿舞教师培训、课题研究小组, 研究竹竿舞师资培训方法;聘请在竹竿舞方面有研究的或教学经验的专家、教师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派教师到竹竿舞开展较好的省市 (如:海南、贵州等) 进行访学, 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 来促进竹竿舞体育教学工作。

2.2.3 将竹竿舞融入学校体育教学中,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跳竹竿本身就是一项带着浓厚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娱乐活动, 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舞步、音乐都富有着极强的愉悦感, 加上兴起时大家的吆喝声等都意味着此活动的欢快氛围。竹竿舞项目要想得到长期的发展, 必须得加大投入的力度, 首先学校的领导要更新教育的传统观念, 与时俱进, 做好场地的基础设施和规划。有必要把跳竹竿运动融入到学校的体育活动课里面, 在大学体育课程中, 不仅需要对传统特色项目的继承, 还需要有创新项目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达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目标。

摘要:把竹竿舞引入体育课堂教学是实现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举措,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法, 观察法, 专家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及逻辑思辨等方法, 对龙山县黄仓中学竹竿舞的开展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 从而得知学生参与竹竿舞的基本情况, 竹竿舞开设的场地器材、竹竿舞教学课时与内容、竹竿舞的师资配备等现状, 并对影响龙山县黄仓中学竹竿舞开展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研究和分析对龙山县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竹竿舞的开展提出宝贵建议。

关键词:龙山县,黄仓中学,竹竿舞,开展现状

参考文献

[1]李瑜.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教材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7) :11-13.

[2]朱晓红, 刘少英, 龙佩林.黎族竹竿舞与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8 (15) :43-44.

篇5: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 教学现状 解决对策

学校体育教育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为新世纪培养全面素质合格人才的重任。我在农村中学的多年工作中发现,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严重不足,造成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技巧、体育理论知识方面徘徊不前,这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以下是我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的分析及为解决现状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1.学校对体育课的认识程度存在问题

在农村中学里,为了学生考取高一级学校、重点学校,全力以赴地加强对应考科目的训练,更谈不上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因此,对于体育课的开展,领导、教师、学生都是应付了事。这些观念影响新课改前提下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经过对本地多所农村中学调查,90%的学校每周仅开两节体育课,随意缩减体育课,并且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都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作它用。或是用于补习其他课程、开会、排练节目等。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证,极大地阻碍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学校体育老师的素质和观念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越来越高,学校体育工作者从体育专业院校毕业的占90%,但是,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却存在问题,再加上体育教师不注重对新知识的学习及身体的锻炼,不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重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全面、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强,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责任感不强。

另外,体育教师的地位低和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对体育教学管理、检查落实的制度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应有的作用。

3.体育场地和器材资源存在问题。

教学设施、场地、器材既是学校体育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农村中学里,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有限的经费用于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已举步维艰,更谈不上更新、添置体育设备,有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田径、球类器材等都难以保证。由于场地、器材陈旧、缺乏,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生的练习兴趣难以激发,造成课堂练习密度不够,运动量小,尽管许多学校体育教师费尽心机,想方设法地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解决农村体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根据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结合现阶段的实际,要解决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存问题,需采取以下对策:

1.转变旧的体育教学观念,重视体育教学。

从农村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础。同时,学校领导应端正办学思想,既要抓升学率,更要抓普及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2.加强体育老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体育老师要参加业务进修,自觉“充电”,用现代工业教育观武装自己的头脑,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正确体育动机,对体育的兴趣永存。从初一新生起,就要在贯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逐步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主动体育和快乐体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中感受体育的乐趣和心理上的满足,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及智力的完善。

3.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具体措施:学校挤一点,上级拨一点,争取社会赞助一点,与其他发达地区学校结成互助学校,从几个方面解决。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

4.注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觉得,学龄中期,特别是学龄晚期学生精神生活中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丧失了自由支配时间这一巨大财富,自由支配时间对全面发展,对智力及审美兴趣和需要的形成,都是不可少的。”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教学改革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放在中心位置。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灵活运用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5.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利用电教等工具。

加强宣传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措施,上好体育理论课,组织室内小组型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学校充分运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宣传,并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

总之,通过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分析和对现有问题提出的对策,可以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得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不仅增强体质,而且培养体育参与意识,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发展个性,提高体育品德,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6: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对策

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农村体育教育也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水平将影响我国整体的体育教学水平。农村体育教学想要得到良性发展,需要采取多种举措,如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

一、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相关调查

(1)体育教学实施不利。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机会。通过对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设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农村初级中学校建立了田径场、篮球场和排球场,好一点的学校还开设了室内体育活动室,但配套设施却跟不上,这大大降低了场地的利用率。调查中还发现,少数学校不按国家现行规定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而且一些学校为了提升升学率,任意缩减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将每周三节的体育课时缩减为每周两节或更少。[1]

我国对体育教学的教材有统一使用的课程标准,但农村的体育教学存在着很大的灵活性,这使得教材与实际情况很难统一,若强行用课程标准对农村体育教学进行约束,无非是以限制其发展为代价。因此,农村体育教学要想寻求长远发展,首先要明确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拓宽思想,丰富教学内容,以规范化的教学使农村体育教学得以良好开展。

(2)师资力量不足。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人数基本达到了教学的要求,有些地区还显示出了结余。从体育教师的性别上看,男性教师的人数要远高于女性教师,青年教师占多数,人员整体素质还不算高。同时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育专职教师不足,教师质量不高,教学理念落后,缺少专业的科研人员。[2]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影响教学水平,为了让体育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改善体育的师资力量十分重要。

(3)对农村体育教学经费(设备)投入不够。从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和发展上了解到,我国中小学校的体育器材缺口需要投入的资金支持达到50多亿元,其中中学占8%左右。虽然近几年我国加大了体育教学的资金扶持,但从分布的情况上看,还是无法填补缺口。若要达到国家要求的配备标准,最起码需要花费上十年左右的时间

二、改善农村体育教学现状的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体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寻求更为有效的发展途径,农村体育教学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标准,依托科学,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其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要以现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托,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考试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本质要求,不需要设立难度系数较大的考试项目和题目。

从农村体育教育现状上看,教学的水平较低,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对教材的使用效率和选择上都存在着问题,这对体育教学的良好开展形成了阻碍。因此,农村中学校要就现存的体育教学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制订合理、规范的发展战略,就现存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从而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对农村体育教学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使体育教学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总之,就目前我国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状况来看,体育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体育教学势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其改革的方向要根据农村体育教学现状,使其得到良好发展,为提升全国体育教学水平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旭敏.郑州市新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6):41—42.

篇7:积石山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郑州市;中学生;体育素养

1研究目的

1.1体育素养的概念

“体育素养”一词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类词语,近年来经常出现在各类文章和研究中,本文作者经过多方查阅,综合了多家观点,认为: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2〕,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方面的综合体育素质。

1.2问题的提出

首先,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高度重视,先后在1995年、1999年和2009年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民健身条例》等重要文件,其中均提到了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加强改善的意见和措施。

其次,中学生地位特殊。中学生——即13岁到18岁的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身体状况和细腻状态处于剧烈变化和增长阶段,可塑性极强,是增强体质和培养优良习惯的重要时期〔1〕。对中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行调查,可以掌握其问题所在,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从而为其养成健康、科学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最后,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人口基础大,外来人口多,中学在校生也来自河南甚至全国各地,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河南省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参照去研究其他省市中学生的体育素养问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郑州市随机抽取的多所中学高中部的500名在校生,其中男生300人,女生200人。样板选择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法,把郑州市中学按排名分为高、中、 低三个层次,抽取6所学校;每所学校各三个年级按当年体育成绩分为优、良、差三个群体,每个群体进行简单抽样进行随机发放问卷。整个研究对象样本的抽取方法较科学,其广泛性、全面性和代表性较强,可以代表郑州市中学生的总体情况。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体育素养、体质、体育等相关文献资料,为调查研究做好大量的基础资料的准备。

问卷调查法:向500名男女在校生发放设计的关于体育素养情况的问卷,以得到在各个方面的情况,实际回收问卷490份,效度达到98%。问卷表回收后随机抽取50份进行重复调查,相似率达到98%,则调查信度达到可信水平。

数理统计法:将问卷中取得的数据进行数理学的分析,得出数字性的结论。

综合分析法:把所获得的结果结合各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以及提出意见。

3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分别针对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7个方面设计了相关问题进行调查。

3.1郑州市中学生体质水平的调查和分析

体质水平是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直观反映,郑州市各中学每年都会进行相应的体质测试,尤其是在2011年郑州市中学陆续实行了体质测试和毕业证挂钩的政策,市体育局和教育局也出台了相关的测试方法,分别是:中长跑(男生1000m,女生800m),立定跳远和球类(篮球、排球和足球三选一)。此项调查主要是查阅了对象学生在校时的体育达标成绩,以得出普遍体质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郑州市高中生的体质水平还是基本符合郑州市规定的达标要求的,其中优秀率达到31%,良好率35%,可见在此标准下郑州市中学生的体质状况尤其是身体能力还是比较乐观的。其中球类项目的成绩比较突出,优秀率达到了48%,高于其他两项,主要原因是项目趣味性较强,学生练习积极性高,同时主要考察技巧性和协调性,短时间提高成绩可能较大;而优秀率最低的项目是中长跑,也就是耐力性的测试,这也是最能体现学生体质水平的项目,需要学生的耐力、肺活量以及意志力都达到一定的高度,而这也是现在的学生最缺乏的,同时中长跑提高成绩的手段比较单一,主要就是长时间的训练,技术性提高的空间较低,训练缺乏趣味性,学生积极性较差。而刚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普遍表现为肥胖、瘦弱、虚弱、意志力差等特征。

3.2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和分析

体育知识学术界并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作者通过查阅资料认为,体育知识就是关于身体训练、生理结构、运动保健、体育文化等与体育相关的知识和讯息。本研究摘取了与中学生知识结构相关度较紧密的身体锻炼、生理卫生和体育比赛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体育知识掌握的程度有两个极端,分别是非常了解的4%和不了解的0。调查中发现,每一个学生都对体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诸如跑步可以锻炼身体、女孩子生理期不宜运动、奥运会等;相对这点的则是非常了解的学生也很少,主要原因在于体育教师对于体育知识传授的忽视;而关于生理卫生的了解大多处于略知一二的情况,这也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导致生理卫生课的尴尬局面,而体育教师则没有传授这类知识的意识,对于针对身体结构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对于体育比赛的了解则大部分是知道,了解不深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导致学生观看和了解比赛的机会太少。

3.3关于学生体育意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就学生而言,则是指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而这些体现在具体实际中,就是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渴望程度,拥有科学的正确的体育习惯和意识自然就会增加其对体育锻炼的渴望度。

nlc202309011843

关于学生体育锻炼次数的期望值是在排除每周必须参加的体育课之外的期望数。从表3可以看出,有41%的学生并不想进行除体育课以外的任何体育锻炼,23%的学生也只是期望进行最多2次的锻炼,其中尤其以女生居多。情况不容乐观,很明显大部分学生非常缺乏自主锻炼的意识,对于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经过调查主要原因包括:沉重的学习负担、对于自身身体状况的不了解、对于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其他娱乐方式的吸引(如上网)等。究其根本,还是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足。

3.4学生体育行为情况调查和分析

体育行为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可称之为体育行为。〔2〕结合郑州市中学生实际,摘取了对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每周观看体育比赛的次数进行调查,其中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依然是排除必须参加的体育课的数量。

通过表4可以看出,每周能够进行5次以上课外体育锻炼和观看体育比赛的学生是微乎其微的,整体比赛和体育意识的调查结果成正比,而原因也比较类似,主要是由于沉重的学业负担导致学生在课下基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体育意识的薄弱则导致那些学习负担较轻的学生也不会选择去进行体育锻炼,更多的是选择上网、逛街等休闲方式或者才艺辅导班等。

3.5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是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锻炼的保证,而掌握程度则决定锻炼效果的优劣〔3〕。本项调查中的“掌握”的程度是指学生可以使用某一项体育技能进行自主锻炼,并且对其锻炼效果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表5看出,基本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至少1项体育技能,而通过调查,这项技能就是——跑步。基本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认识到跑步的好处和跑步的方式,其中尤以慢跑最多。掌握数量集中在2种,大部分是在掌握跑步之外,同时掌握了操化,即广播体操;而掌握3种以上的则大多为男生,多表现为球类运动;未掌握任何一项的学生是个别带有一定生理问题的学生,比如过度肥胖、残疾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就是体育课的教学模式,跑步是必修课,而且简单易学;大课间广播体操的推广也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操化练习,但是体操已经基本退出学校课程。掌握3种以上技能的学生,大多是在此基础上男生多掌握了一项球类运动,女生掌握了跳绳等,并且愿意在课下使用这类技能进行锻炼。可见,郑州市中学生对于基本体育技能掌握还是比较好的,但是高级锻炼方式掌握能力较低,课下自主学习体育技能意识不足。

3.6学生体育个性情况调查和分析

学生的体育个性表现为他们偏爱哪一类的体育项目和活动,运动训练学把体育分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和技战能主导类四项,本研究也在让学生了解各项所代表的运动项目的情况下进行了调查。

通过表6可以看出,有61%的学生对于技战能主导类的项目感兴趣,这其中也主要体现在各种球类项目上,男生偏爱篮排足等大球项目,女生则偏爱羽毛球、乒乓球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类项目趣味性较大,对于身体素质的限制条件较小,并且大部分为集体项目,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等;技心能主导类项目因为普及度较低,设备昂贵且特殊等硬性条件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体能主导类的项目由于其枯燥性和艰苦性,在学生中的认可度较低,调查中选项集中在游泳、短跑和跳远等相对较为轻松的项目;技能主导类不受欢迎的原因则是因为其对场地和技术水平要求过高,大部分学生无法达到,也不愿意去进行艰苦的训练。

3.7 对学生体育品德情况的调查和研究

体育品德也称为体育道德,即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在体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由于具体概念较抽象,调查转而从对于体育品德重视程度入手,兹认为对于品德的重视程度是可以决定其是否愿意养成和遵守优秀体育品德的根本。

通过表7可以看出,受调查学生对于体育品德重要性的认识还是非常高的,95%的学生认为体育品德是很重要的,这也证明了我们的体育教育和宣传还是很重视道德方面的,同时也卓有成效;但是,5%的学生认为体育品德不重要虽然所占比重小,但是应看到只有500人的调查对象,若放大到全校、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中学生中,这个数量也是极为惊人的。通过对调查对象的询问,总结出原因主要有:一类是认为最后结果高于一切,不重视过程和手段;有的认为体育不过是一项身体运动,与智力和品德完全无关;还有一种是自身道德素养有问题从而延伸到体育道德上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郑州市中学生的体质状况在当下的测试标准中还是比较乐观的,但较往年还是没有明显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对于所了解的知识也是不够详细和透彻。

4.1.2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极少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和锻炼,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大、家长学校不重视以及自身体育意识薄弱等。

4.1.3学生对于体育品德的重视度较高,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属于基本层次,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2种以上的体育技能,但是对于类似于各种球类这种带有技巧性的、对抗性的和趣味性运动项目的掌握程度不是很高,而大部分学生的体育个性却体现出对这类项目的喜爱。

4.2建议

4.2.1提高和丰富体检测试标准和方式,做到以测促练,同时科学全面传授体育知识。主体就是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不断修正测试标准和方式,以达到促进学生锻炼的目的;体育教师应更多地进行体育知识的教授,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4.2.2大力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以达到增加其体育行为的目的。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通力合作,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使其意识到身体健康发育的重要性,以达到自觉锻炼的目的。

4.2.3顺从学生体育个性发展,大力发展团队性体育项目,培养优秀的体育品德。着重推行篮、排、足等团队型项目,让学生能够享受到体育的乐趣,以田径等基础项目为训练手段,以团队性集体性球类项目为最终锻炼形式,从而做到快乐体育,劳逸结合。

参考文献

〔1〕陈晴.体育教学呼唤体育文化素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1):93-94.

〔2〕黄春林.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2):74-75.

〔3〕马宏霞.河南大学生体育素养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84-87.(责任编辑:李远伟)

上一篇:澎湖游记作文下一篇:d类功放芯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