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习惯工作总结

2024-05-05

培养学习习惯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培养学习习惯工作总结

学习习惯培养工作总结

一、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进行新课改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我班的具体做法

我班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中心,以任课教师为主,抓住本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不足及客观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直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任课老师适时在班级中开展有关能督促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如:比一比谁的坐姿好,评一评谁的作业整洁等,以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通过晨会、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载体,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我充分利用周一班会课,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本周具体要求和检查重点。

3、总结评比,鼓励先进。活动结束后,各小组总结每次活动的情况,评比出小组先进个人或进步个人,并通过班会、宣传栏对先进或进步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三、取得的可喜成效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同学们的学习习惯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体现如下:

(一)、课前准备的习惯:

1、大多数同学已经学会应用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并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2、同学们对学习用品已懂得珍惜、保护,并做到小心使用,不乱扔、不故意损坏。

3、每一位同学已学会根据课程表进行准备好下一堂课的学习用品。书放在桌子的两侧角上,草稿本、作业本等放在书下,笔盒与书成直角,桌面无其余杂物。

4、预备铃声响后,同学们立刻就座位上坐好,调整好心绪,集中注意力,进入上课状态。

(二)、专心课堂的习惯:

1、上课时,大多数同学都做到专心听讲,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自觉遵守上课的纪律。插嘴、做小动作的同学少了,同学们都做到了发言先举手,不随便离开座位,情绪饱满,精力集中。

2、读写时,大多数同学做到“三个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两足着地。

3、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到在听取别人讲话时眼睛看着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对别人的发言作内心评价,并时时配合以点头、微笑等表情,让讲话人自始至终都感觉到对方在专心听他讲话。

4、大多数同学做到上课严肃认真、多思善问,有什么不懂的都能大胆地提出来。

5、越来越多的同学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并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6、同学们学会了团结协作,都能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并积极与小组队员合作研讨。

7、同学们学会了用自己的脑子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

8、大多数同学学会了上课做笔记的方法,笔记规范、清晰,善抓要点。课上能适当在书旁记下重点,课后及时补充。

(三)、认真作业的习惯:

1、几乎所有同学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做到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能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错了,能及时改正过来。

2、大多数同学能保持作业整洁:写作业前检查手、桌子是否干净,作业时做到不借东西,安静作业不抬头。书写姿势也很规范:能将笔按要求握好,身子坐直,胸离桌面一拳,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并逐渐做到了姿势不对不写字,摆好姿势再写字。很多同学写的字笔画清楚,不涂改,一笔成型。同学们都能保持作业本不卷角,发现作业本上有错误,及时看清正确答案,并认真订正不延迟。

3、同学们学会了欣赏别人的好作业,并以之为榜样进行学习。

4、大部分同学对不懂的问题能及时大胆请教老师或同学,不耻下问,直到弄懂为止。

(四)、勤于阅读的习惯:

1、很多同学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能做到随时查阅字典等工具书,直到看懂为止。

2、在平时阅读时,大多数同学已经养成了随时圈点,批注的习惯,写下自己的想法感受或疑问处。

3、很多同学把课外书带在身边,在闲暇时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考,吸收知识,已经养成每天阅读不少于15~30分钟的习惯。

篇2:培养学习习惯工作总结

一、改变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10-15min自学时间,列出自学要求。例如,要求:阅读书XX页,自学XX定理后完成课后习题,用时15min,提出问题,用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学生参与到课堂,初步完成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学生在上述自我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尖刻、或显得过于浅显,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对于一个学生的问题,可个别给予回答;对于多数学生的问题,集中给学生讲解,或者教师提出共性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应把求知得到权利还给学生,不断给学生创造民主的氛围,不断激励学生多问,使课堂学习过程充满探索、解惑、求知的气氛。

2、提出合理、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并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和方式。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设计问题应着眼以下两点:

(1)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能吸引学生;

(2)所提问题要形成层次,能引导学生向交流的纵深发展,促进学生思考,与他人讨论交流。

在师生讨论问题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时欠妥、有时不正确,作为老师要包容,要有耐心,要用鼓励、信任的目光关注他。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感效应是师生交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相互促进,师生心灵默契和情感的和谐共鸣在课堂上能形成较强的情感效应,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感效应。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一份爱心,赋予学生一种真实的情感,擅于理解学生。情感在交流中能起到润滑的作用,能弥合师生间的分歧与隔阂。教师不但要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这份爱。

其次,教师要赏识、认同每个学生。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特别是对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了解学习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尽可能的发现他们的优点,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肯定他们,是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例如,当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请教问题时,教师要耐心详细讲解,不要有厌烦情绪;如果学生问的问题过于复杂,教师就要根据习题特点层层引导,多让学生动脑。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问题答案;如果是简单的问题,教师就要先抛开此题讲一些有关的基础知识,再解决问题。此时,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肯定学生的智慧,同时,指出今后只要多下些功夫,成绩就会上去。

最后,教师本身要有智慧,一个品质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学生才能信服他、亲近他,并愿意和他交往,产生情感的交融与共鸣。

三、数学课堂开放,注重学生参与

例如,在上习题课时,对于简单习题或一题多解的题目,充分让学生讨论并讲解,或到黑板进行板演。当遇到难题时,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针对不同解题方法的对错、优劣进行讨论。这种平等研讨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外作业多样化

篇3:培养学习习惯工作总结

一、树立目标意识, 培养乐学习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进而“乐之”的过程, 就是良好自主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只有“乐之”, 才可能保持永不衰竭的求知欲, 才可能保持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因此,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 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 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都要体现适度的目标, 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 使其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感。要实施分层教学, 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快乐。因此, 确定目标既不能太高, 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又不能太低, 让学生感到唾手可得, 而是要让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 但又得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能够达到。可以先帮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制定短期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引导, 使学生通过一周或更短时间的努力后能取得明显的进步, 一个一个小目标地实现。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和理解, 逐步对学习产生成就感。

二、树立自控意识, 培养自觉习惯

锻炼学生坚定的学习意志、顽强的学习毅力和高度的学习自信心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品质保证。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塑造过程, 要经历习惯更新的阵痛、习惯巩固的坚韧和学习失败的考验, 这就要求学生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高度的自制力。农村学生, “空巢家庭”多, 监护不到位, 抗干扰能力差, 自觉性更差。因此, 光有明确的目标还不行, 还需要有较强的自控意识, 通过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及思想行为, 最大限度地淡化和消除不利因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如学习难度加大, 考试不理想, 面临外界诱惑等, 容易造成注意的分散和兴趣的降低以及学习行为的紊乱。因此, 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和调节, 如用情绪调控、深呼吸、理性升华、自我暗示等方法, 指导学生去克服学习困难, 排除心理障碍, 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

当然, 学生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 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语言行动, 不做干扰学习或不利于学习的事。而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尚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可引导学生从小事易事做起, 因为小事易成功, 给人以自信, 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克服大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可用“学而不厌”“学习, 学习再学习”“业精于勤”等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 以此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可要求定期进行自我检查,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检查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学生间也可以相互监督检查。学生们天天生活在一起, 相互间的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教师更了解。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生, 把表扬肯定、关心爱护、耐心辅导与严格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三、树立方法意识, 培养自学习惯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社会在不断发展, 新知识在不断涌现, 仅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过程教学, 不给学生现成的结论, 而代之以激励、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新知识, 更要总结积累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方法。在实践中, 一方面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学习等常规性学习方法与习惯的训练。另一方面开展观察习惯、注意习惯、想象习惯、记忆习惯、思维习惯、自主创新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当然, 这些习惯的养成, 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 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 要靠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强制要求和教育诱导相结合的方式使之成为自律和稳定的学习习惯。笔者平时备课时非常注意根据特定的学习内容来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还指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过程进行评价与监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紧紧抓住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策略指导。

当前农村初中大量优秀学生自小学就流向大城镇学校, 而这部分优质生源的流失使农村初中失去自主学习的“领头羊”, 给自主学习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 充分发挥“潜能生”的作用。可引导他们先读一读 (包括辅助文) , 再想一想 (“小栏目”中的思考题) , 接着写一写 (“知行博客”之类) , 联系实际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样使学生明白如何入手, 懂得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最后做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而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最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法, 所以, 关键是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总结和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自评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它可以及时反馈、准确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交往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有意识地调控自己, 不断唤醒自己沉睡的心灵, 深化自己的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与创造力, 以提高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 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巩固。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成败中分析原因, 及时发现和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四、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质疑习惯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 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最高点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创新, 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过程的安排、问题提出的角度、练习题的题型等, 都要有利于创新意识和质疑习惯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一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 另一方面也不要被教师的思维所束缚, 要敢于怀疑, 敢于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标新立异;激励学生敢提问, 爱提问, 乐探究, 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笔者经常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见解”。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时, 总是耐心地讲解, 直到他们弄懂为止, 从不因这个学生“爱钻牛角尖”而不予理睬。当学生对书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时, 总是表扬这些同学敢于大胆思考, 号召大家向这些同学学习, 使课堂充满创造性的生机与活力。例如讲解“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时, 有学生认为, 有些个体、私营经济制售伪劣假冒产品, 唯利是图, 不顾消费者的利益, 应该不允许其存在。针对学生的这种认识, 笔者带领学生分别参观了校门边的个体理发店、书店、药店、自行车修理部等。接着展开讨论, 提高了思想认识, 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对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灵活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口、眼、脑等感官的协同作用, 新知识学得更轻松、更扎实、更生动, 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篇4:培养学习习惯工作总结

关键词:学生好习惯培养;教师工作习惯;效果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04-0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需要教师一丝不苟的教育精神,需要教师来自心灵深处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我们学校的王老师,是一位再过几天就要退休的老教师。每次听她的课我们都感受到她那认真的工作习惯,受益匪浅;她那一步步踏踏实实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做法,给我们深刻的印象。从每个教学细节中,我们都不难发现王老师对学生的关注。比如,在范读课文之前,王老师总会把目光投向学生,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坐姿端正,夸奖他们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得好,等等。这样的表扬无疑给所有的学生树立了榜样,无需老师多说,所有的学生都会向榜样看齐。因此,凡是她带过的学生,无论是坐姿,还是执笔姿势、书写习惯,都无可挑剔。学生的好习惯就是在老师这样的时刻关注中形成的,是在老师的赞美和指导中形成的,是在老师自己良好的工作习惯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在教师用心灵执教的过程中形成的!

有了王老师做榜样,我们也要养成好习惯,把学生装在心里,用心灵去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做一个帮助学生成长的奠基人。

一、明确大目标中的小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后,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实际效果和我们预期的目标相差很远。其实,原因还是我们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我们必须养成明确目标的工作习惯。上个学期要着重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开始,本以为学生都上六年级了,一定都有各自的预习方法。结果是大失所望:他们有的只是读了两三遍课文,有的只是查了不理解的词语。以至课堂上还得花时间来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后来,教师把预习的要求逐条写在小黑板上:“课文读三遍,标准是不多字、不少字;圈出生字,标出字音,在生字表处组两个词;用横线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工具书查找词义并写在书上;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结果第一次就见到了可喜成效,教师奖励每个预习出色的学生一颗“红星”,并减免一定的家庭作业。其他学生也都积极仿效,跃跃欲试。一个月之后,学生熟知了预习目标。预习的习惯一经养成,不用小黑板写明预习要求,他们也能规范地进行预习,从而给课堂腾出了读书、理解、感悟、练笔的时间,学生的阅读能力日渐提高。

二、坚持不懈,反复抓、

培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由于人们的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如果稍微放松,他们就可能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的,我们千万不能气馁,必须养成坚持不懈反复抓、抓“反复”的工作习惯。去年学期初在班里启动了“每天课前三分钟”的口头表达训练。开始的时候,由学习委员为同学们排出次序,通知第二天上讲台展示的同学。过了些天,多数同学不用通知就自觉准备好了,教师不由喜在心头。可没多久,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学生说忘了准备,还得天天提醒他们;有的敷衍应付,三两句话就说完,达不到训练效果。不过让教师高兴的是,有更多的学生对“忘记”和“应付”的提醒他们“明天别忘”;教师与学生共同反复抓,终于使“课前三分钟”成了我们雷打不动的“必修课”,有时教师刚打开书准备讲课,可没等开口,就有学生提醒“还没‘课前三分钟’呢”。这正如夸美纽斯说的那样:“一切美的东西本性都是在较弱的时候最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抓住儿童习惯的关键培养期,从小事着手学生的行为训练,一定会有可喜的收获。

三、夸出好孩子

教师要养成夸奖学生习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赞赏的巨大魅力。赞赏能点燃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使孩子们愉快地学习。要做到赞赏一次并不难,难就难在经常地赞赏;还要在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时,也能不吝啬笔头的评语和当面的鼓励。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改正缺点,形成好习惯。在这方面就屡试不爽,对那些作业一贯清楚、工整的学生,誉之为“作业之星”,在班级专栏张贴他们的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只要偶尔有了一点进步,也为他粘贴一个“笑脸”,告诉他“今天真让老师高兴”;日记连续得两个100分奖红星一颗,并送给他一句激励性的评语:“你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等。每当他们拿到有评语或有红星、有笑脸的作业本时,是他们最兴奋的时刻,他们互相交流着,笑容绽放在小脸上。

让教师感到成功的是,一个曾经写字乱得没法看的学生的进步。开学两周了,教师天天说,天天讲,可他就是没长进。有一天,教师灵机一动,给他找了一个书写工整的学生做他的小老师,给他写了几个字让他仿写。没想到他立时改正自己写字的毛病,一笔一划地写起来了。“你模仿得还真像啊!明天还能写得更好吗?”说实话,教师心里真的没底。谁料想,第二天,第三天,他着实让教师大吃一惊,以前那歪歪扭扭的字都一个个写端正了。“这是你写的吗?”他用力地点着头。“你太棒了,竟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等着你写出咱们班最棒的字。”他的脸红了。后来经常看到他一个人如同一年级小学生一样,在一笔一画地练字。就这样,教师不仅在班上表扬他刻苦练字的精神,把他的字张贴在墙上,还在家长会上展示了他的作业……他的字终于从“最差”成了“最好”,成了教师的骄傲。现在全班已经有四分之三的学生书写令人赏心悦目了。

正是教师坚持不懈地不吝夸奖,全班学生才逐渐养成了作业清楚、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四、细心地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注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是我校刚刚开始研究的课题,围绕课题,在教学中还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好习惯。

(一)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问题已经讲过几次了,检测时仍有学生答非所问,让人头疼不已。我们不妨关注一下这样的孩子,去探寻原因,发现症结:观察他是不是双眼漠视前方,是不是手在桌子底下乱动,别人回答问题时他能不能复述下来。如果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我们的主要任务就应该是培养他良好的倾听习惯。做法是讲课时及时察看学生听课的表隋,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或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就及时提醒,或投以提醒的目光,或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或抛给他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或请他复述老师的话语、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等。每当要展开讨论时,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听清同学的发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和你的意见不同,哪些地方应该做补充,或者点名复述同学的发言。这样可以促使同学之间沟通信息,取长补短,并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久而久之,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养成了,同样的问题就再不用翻来覆去地讲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良好的发言习惯

对每一届学生都要求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发言,也就是不用老师提问,自己勇敢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挑战意识。开始的时候,学生不习惯这种发言方式,还是等着老师提问、点名,尽管教师再次鼓励,课堂仍然冷清,你看我,我看你,都在犹豫。因此,要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发言氛围,让他们能大胆地说,即使说错了也给以表扬、鼓励他敢于“说”的精神,让学生觉得回答问题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渐渐地,主动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多,经常为了一个问题大家争先恐后,“吵”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是教师最愉悦的时刻,因为学生的表达欲望是最可贵的。学生只有想表达,才会更认真地读书、思考、感悟,才有竞争意识,‘‘我能行”的意识才会在心里扎根。也只有这时候,要求学生语言完整、表达流利、音量适度才能有效。当然,也要引导他们注意谦让,把机会留一些给别人,而不能自己独占舞台,这对引领学生做人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细心、严谨的学习习惯

针对班级实际情况,还着重训练了学生“准确审题”的习惯,收到了一定效果。

具体做法是:每次练习题都当做考试题来做。要习之学生仔细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比如:对于选择题,指导学生审清是用“、√”勾出正确项,还是用“”划掉错误项。对于没按要求做的同学先是口头批评,再犯就要再做同类的题,以示警戒;对于屡次犯错的同学,增加家庭作业,让其记住教训。对于阅读题,指导学生阅读完一遍选文后,就读问题,数清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读选文,最后再动笔写出答案。对于还写不出答案的题,则先用铅笔标记出来,防止漏掉任何一个小题。在课堂阅读训练中,对于没有耐心、匆忙答题的学生,要求他要想清楚此题答案应有几个要点才是完整的,来促使学生反复默读、理解题目。比如阅读题《比尔·盖茨》一文中,回答“比尔,盖茨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一问,开始没有同学答全。经过教师启发,学生都静下心来,仔细读文,发现了他成功的六点因素,结果90%的学生回答确切无误。

叶圣陶先生说过:“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正是因为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我们用认真的工作习惯来促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轻松。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功在现在,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一定要有计划地进行地从点滴抓起,有耐心,有决心,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不懈。只要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坚持这样的工作习惯,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也就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成就他们辉煌的人生。

篇5:学校学习习惯培养工作总结

上学期我校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也是我校重点研究课题课题之一。在这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学校所做的工作。

为了突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实效,学校前期组织了家长及学生的问卷,组织教师访谈。了解学生习惯培养的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学校制定了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和方案,各班教师及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班及所教学科的培养计划。随后学校组织了系列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培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又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关注学生课前准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教师随机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并在备课中体现习惯培养的过程和方法。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及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初见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各科教师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分成不同的阶段进行,在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教师将课堂常规、课前、上课、课后根据学科的特点分别列出几个具体要求,而后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培养。

第一阶段:认识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习惯意识。

知是行为的先导,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知的灌输,提高他们的习惯认知水平。学生明确课堂常规、课前、上课、课后的具体要求。

(一)创设环境,浸润学生习惯养成班级围绕着学习等习惯,布置班级板报。丰富多彩的板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其中的一些班级习惯养成之星的展示,无形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对象。

(二)榜样示范,让学生有明确的习惯认识

教师示范。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榜样。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本班学习习惯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制定习惯培养的措施,让学生们在教师的要求下,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级评出校园小标兵,张榜公布,在班级中号召学习他们,赶超他们,由于榜样就在身边,学生觉得亲切、可学。

第二阶段:内化阶段,依据要求形成初步的习惯。

(一)开展活动,强化行为养成习惯的养成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一些细枝未节的小事,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可能件件都是大事。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要从小事抓起,长期坚持。例如,学生的坐姿、写字的姿势、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声音洪亮等,应天天坚持,雷打不动,直到自觉执行为止。常规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专题活动,分阶段强化某项习惯。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对习惯要求进行强调。而后,联手监督,反复训练。

学校开展了“认真书写”的评比活动。活动中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抓教师的以书写指导,作业要求;学生们之间互相监督,并及时进行总结评价,活动中书写突出的学生学校组织展示并评选出班级书写小标兵。学生们活动中提高了书写能力,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二)立足课堂,反复进行习惯养成训练。

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依托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们习惯养成教育同样,也要紧紧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讲解、渗透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课堂上便于教师进行集体教育,学生的一举一动,教师都能直接观察到,教师可以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地给予指正。

如预习习惯的养成,既是学生学习必需具备的重要习惯,又是课程标准中所要求学生养成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语系习惯我们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低、中年级段,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内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要求,方法的引领,到高年级,则布置具体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回家完成。而后,再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检查预习,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且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此激励学生的习惯养成,让其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三)家校联手,加大养成教育力量

在小学阶段,学生习惯的养成还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要与家庭携手,共同促进孩子习惯的养成。

1.发放习惯养成要求,明确训练目标

由于家长所受的家庭教育影响、文化程度不同,他们对于习惯养成教育认识不到位,还有许多家长自身的习惯就不好。因此,我们必须要让家长明确,目前我们重点要培养孩子的哪些学习习惯。针对于此,学校定期地将各年级习惯养成要求统一印刷,而后由学生带回家给家长学习,使其能与学校形成合力,协助学校一起促进习惯养成。

2.通过现代化通讯,加强家校联系

教师还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召开家长会、电话联系、一封信、家校联系卡等,特别是电话联系非常便捷,当学生们在学校里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时,教师们及时与家长联系,互相沟通,以增强教育的合力。

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十分重视,并能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初步取得了一定效果,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可。总结一学期的工作,就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还存在不足之处。

1.学生读书写字姿势,课前学具准备;

2.学生课上主动交流的比例不断提高,但仍有60%左右的学生上课是不能主动交流。3.学生的倾听习惯初步养成,但是还有40%的学生倾听的习惯不够好。4.20%-30%的学生认真书写习惯没有养成。

对于以上调查进一步分析发现,造成学生不良习惯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家庭方面的原因。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依赖、放纵等消极的性格特点缺少正确引导及有效的方法指导,导致行为习惯不良。第二学校方面的原因。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心中只装着教案,没有注意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没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有的教师教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有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提问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答起;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与参与方法不明确,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启发性的提问问题质量差,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够深。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教师在课堂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第三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原因等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下学期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进行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1.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表中不仅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如:课前学习用具准备、课堂问题意识、认真检查习惯、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习惯等;还包括课后习惯的内容,如:课前预习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教师通过日常的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补救,巩固前面的研究成果。具体落实如下:①课前1分钟的训练。这一部分主要是上课用品准备、课前预习等。教师在上课前一分钟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口头评价。实验教师还在根据自己实验班级情况,及时填写观察记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跟踪观察。然后,间周进行一次综合评比。②习惯养成贯穿每一堂课堂。教师注意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行为习惯的渗透,课前的预设,使习惯的训练更合理、有效。

③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如在坐姿端正这一训练中,我们明确地提出了“三个一”。但提出要求后,并不是说常规训练就结束了,高年级不少学生很难改正。每一堂课上,教师对那些坐姿不正的学生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鼓励,让学生都能加入到正确坐姿的行列中来。

2.评价促进,促使良好行为内化

教师要针对着不同阶段习惯养成的要求,制成评价表格,评价的对象有学生自己、同伴,定期地、及时的评价,为孩子们的习惯养成提供了动力。为教师培养计划的落实提供依据。通过评价主体多样化,使学生在别人的不断赞赏中认识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3.学校进行及时的督导检查。

为了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校根据我们的研究进程,进行不定期抽查,通过抽查,一方面可以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对课题研究起到督导作用。

篇6:英语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我们天生就有二个耳朵,一个嘴巴。所以,我们需要听比讲多一点点,或者说我们必须先大量地听,才能有“讲”。所以,在一年级的课后,我强烈邀请家长们协助一年级的孩子养成每天听读英语20分钟的习惯。这20分钟可以是单单听英语,也可以听和读的时间各分配好。别小看这20分钟,给孩子带来的效果真的不一样。特别是12岁前的孩子,只要每天给孩子大量地听,当孩子听到一定的程度后,对于英语就有一种感觉,学起来英语来就更轻松,更高效。

因此,我为了给孩子养成每天听读英语的学习,我制作了一个听读表。每天都检查孩子的听读情况,在这个听读表当中,我还设计了家长的评价:目的是让孩子养成听英语的习惯和态度。其实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20分钟完全静静地坐在那里不动地听,这是非常难的事。所以,我允许孩子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听,可以睡觉前听,可以一边洗澡一边听,也可以一边运动一边听。总之每天必须20分钟。同时,我还告知孩子,当听课内的知识已经掌握得挺好的时候,多点听课外的,特别是纯正的外籍英语,这样孩子通过大量的听专业人士的发音,这样孩子的发音就比较准确,流利。

二、自信朗读的习惯

中国人的“哑巴”英语时代早已过去了,但是怎样做到自信地与他人交流也是一种学问。因此,在一年级刚刚接触英语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自信的朗读英语非常重要。怎样做呢?在课堂上,我让孩子尽量地大声读英语,说英语。当然大声不是大喊,大声是自信地大声,大喊是狂叫,没有情感,没有节奏地喊。我会用心引导孩子怎样区分大声和大喊。当孩子出现很小声的时候,我会鼓励孩子大声说,给孩子重新说的机会。当孩子大声了一点的时候,我会用力地欣赏他,鼓舞他。

三、课堂口令快速反应的习惯

一年级的英语课堂,要全英语教学是有点难度,也不太现实!因为毕竟我们是中国人,对于国语来说容易直接进入内心。所以,为了能让孩子对听英语口令快速作为反应,我为一年级的英语课堂口语都作了一翻解析。如开火车的游戏,规则必须先是中文解析一下,我一般这样对学生说的:我们开火车需要团结一致,高度集中精神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所以我们要睁大眼睛,看着前面同学传递给你的信息。所以我开火车是要求学生转身面对面告知下一位,同时,为了省时间,我不用他们站起来,直接坐在凳子上讲就可以。

篇7: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育的要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提能力呢?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所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质疑。

2、掌握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首先,从常见的思维方法中进行训练:观察质疑、比较质疑、联想质疑。其次,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渗透质疑方法,主要有概念、计算、应用题三方面。

篇8:培养学习习惯工作总结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句点破了教育的本质, 也就是说, 教师的教育活动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最终目的, 应该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坚信“好习惯益终生”的观念, 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终身受益。本文就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论述, 在此和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对于学习来说也是一样, 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 以减少学生在正式上课时的盲目性, 而且学生在预习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还能调动学生的探究欲, 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借助多种预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预习的环节中, 我们可以选择“习题预习法”“提纲预习法”“问题预习法”“视频预习法”, 等等。多种预习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切记, 在预习环节中不能一直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翻书”预习, 这样会使学生比较盲目, 找不到自主预习的动力, 也就形不成习惯, 不利于预习环节质量的提高。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环节中, 我们要借助多种预习方法来引导学生坚持预习,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

众所周知,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我们一直坚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 所以课堂上一直呈现的都是满堂灌、一言堂的模式, 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和时间。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以确保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在这个过程中, 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才能真正为挖掘出教材内容背后的东西, 才能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 逐步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独生子女的增多, 学生习惯依赖家长, 习惯家长为自己处理事情。二是灌输式教学方式也让学生习惯了等待。再加上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弱, 根本不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竞争日渐激烈的未来社会, 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高。所以, 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更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恰当教学方法的应用来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进而,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下, 有效地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应用到课堂活动之中, 以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 同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培养学生学习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的终身伴侣, 也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也许你会说, 阅读是语文课和英语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和其他学科没有太大的关系, 所以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不是每个学生最应该养成的, 至少可以说不是必须的。其实不然,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和英语文本的阅读能力, 而且对数学练习题的分析、历史和政治材料的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说明书和公告的理解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进而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首先, 引导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文本。也就是说,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 有的学生喜欢小说, 有的学生喜欢散文, 有的学生喜欢诗歌, 等等。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中, 我们不要局限学生去阅读什么内容, 要鼓励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读物去阅读, 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目的一是为了减少学生的阅读盲目性, 使学生能够找到阅读的兴趣, 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做好保障工作;二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总之,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使阅读成为学生终身的伴侣。

五、培养学生及时反思习惯

所谓的反思是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但我们普遍将其解释为自我反省。那么,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习惯呢?随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越来越多, 很多学生常常是看到每个同学身上的缺点, 对任何人都不满, 但唯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看不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习惯的养成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语言过程中找到自己改进的方向, 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 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呢?

首先, 我们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互评是为了让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眼中的自己, 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自己, 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其次,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写“自我鉴定”。这样的活动是帮助学生反思自己需要改进的方向、反思自己存在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在自我鉴定中不仅能够回顾自己这段时间中有哪些地方是可取的, 有哪些地方是不可取的, 通过鉴定书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总之,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来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 帮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使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

篇9:培养学习习惯工作总结

结合自己陪伴教育孩子的成长的历程,浅谈一下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一、父母是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榜样

古人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家长对孩子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连任的教师,对孩子教育的好坏,孩子是否成才,与父母有直接关系。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神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模仿着、学习着,往往在你还没有觉察的时候,你的言行举止已经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间长了,家长的一些习惯孩子也都养成了,好的习惯孩子继承家长高兴,不好的习惯养成了,家长生气,让孩子改正,孩子那愿意改啊,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你都没做好呢,还管我呢?从心理上孩子不服气。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降低了,类似这样的事多了,孩子就不把家长的话当回事了,你的教育等于零。家长无声的榜样作用,胜过所有的教育方式。

有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么“上梁必须正”,必须以身作则,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圆满地完成,做孩子的表率。为了让孩子养成睡前读半个小时书的好习惯,家长应该首先要做到睡前半个小时拿起书认真读一读,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着你的样子拿着书认真的读起来。经过这样的重复,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睡前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可见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在挫折中,改变不良习惯

俗话说的好: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艮啾啾。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对于改掉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至关重要。所谓的挫折教育并不是对于孩子进行打骂。而是在对孩子屡次进行说服教育后,孩子还是一意孤行,屡教不改。这时顺着孩子的意愿做,将错就错,等待孩子受挫后,再对其进行教育,效果最佳。

有一段时间,孩子有一个坏习惯,写完作业后,将作业本和学习用品乱放,怎么说也不收拾。记得一次她写完作业后,没及时把作业本收起来,她爸爸故意把水弄洒,把她的作业弄湿,害得她没交了作业,被老师批评。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急哭了以后她再也不敢把自己的东西乱放,把自己的物品收拾的井井有条。这样的挫折教育,使孩子养成了又一个良好习惯,同时也增加了孩子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至于在没有大人的陪伴和帮助下束手无策。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在修理他的枝杈的时候它很疼,但他却很直溜。这需要家长咬紧牙关,痛下狠心,亲眼目睹孩子受挫,然后教育。让孩子在挫折教育中痛下决心,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让良好的习惯更加持久,使孩子茁壮成长。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坚持鼓励为主

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缩,不想完成,成人切忌唠叨个没完,或者张口就骂,动手就打,更不要讽刺、挖苦,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伤害其自尊心。而应细心观察,对于他们产生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孩子树立坚持完成任务的决心,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锻炼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孩子养成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应重视对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

自制力就是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能力。例如,想让她形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一定的的时间内完成较少的作业,但要求质量过关,让孩子欣赏自己的成功作品,家长提出肯定和表扬,让孩子自己对作业提出点意见,提醒了她在写作业时要注意,下次不要再犯这样的毛病。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再完成下一个时间段的作业,并在孩子动笔前提醒她自己给自己指出的缺点,并表示相信她能够比上一次时间段的作业写得棒。长此以往孩子的制止力就越来越强了,写起作业来就越来越认真。切忌让孩子讲作业一气呵成,那样做会导致孩子累了,边写作业边玩,形成不良的写作业的习惯,再改就难改了。家长切忌三天打鱼两地天晒网,对孩子的表现患得患失,没有长久性,那样会导致孩子懒散,只听好的,不能吸取经验和教训,以自我为中心,不把家长的话当回事儿,培养不起来孩子的自控能力和注意力,在学习和生活上怎么能自立呢?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应让孩子有责任心

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不爱干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废。比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增加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逐渐养成了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从中也教育孩子,她虽然小,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大人应该为她做的,不让她去做事,倾注的是父母对她的爱,她应心存感恩。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每个孩子长大都会离开父母,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自己奋斗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父母有自己的事要做,一天天变老没有能力去帮助她,一切都要靠自己。让孩子慢慢的明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只有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上一篇:选拔聘任管理制度下一篇:学生违纪处罚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