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2024-05-12

水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精选9篇)

篇1:水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智慧水务信息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绿色发展的行业背景下中国智慧水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水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借助计算网络、通讯及信息化技术对生产运营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及提取,将工艺、设备、成本及风险分析结合可视化视图形成综合运营决策支持平台,辅助企业管理者提升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及决策能力,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智慧水务目标

增进效益:通过透明成本,核算挖掘收益潜力;通过及时发现漏失,合理拓展收入。

提升效益,降低成本:生产自动化,减少人力成本;工艺智能化,降低物耗能耗;流程自动化,提高运营效率;运营智慧化,提升管理水平。

减少风险:信息透明,及时发现隐患;有效协同,降低事故影响。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实现企业扁平化智慧化运营。

企业智慧水务近期目标——完善业务系统、数据共享、资源整合智慧水务中远期目标 — 运营智慧化

智慧水务信息信息化优点与特点

整合资源构建平台: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和系统资源,构建厂站网一体化系统管理平台。

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能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创新监管,建立统一管理平台,改进水务公司管理方式,完善管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发展

以数据挖据提升决策分析能力:充分利用污水、污泥、管网等数据,挖据有价值的信息,辅助水务公司决策支持。

智能化绩效考核: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将分散的数据经过收集、处理、分析和评价,智能分析污水厂绩效考核。

智慧水务平台优点和特点

友好用户体验:专题项目工作平台定制

灵活部署:虚拟化软硬件资源,可部署在云端,本地

智能应用发展:敏捷构建(发展,重用)应用,流程再造

(大)数据服务:数据信息化,可视化,BI分析,数据服务

智慧决策支持:可扩展的专题智慧决策支持,科学调度

开放性可扩展性:第三方数据,应用接入,专题应用扩展

业务分期实施:实时监管服务,生产运维,第三方应用

平台价值

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集中监控污水厂,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各个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的真实情况。

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能力,实现污水处理、工艺运行、设备管理、成本统计、绩效考核等多方面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为污水处理费、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决策支撑,让数据说话,大大提高管理能力。

精准分析,辅助决策支持,充分利用污水厂历史运行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预测生产能耗、水质,让我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接下来的运行提供定性和定量的指导,辅助生产决策支持。

篇2:水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全面提升生产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

水务企业在国家政策的良好导向中迅速发展壮大,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随之而来的生产运行管理人才短缺问题;广布在各地的下属企业的生成运行信息受地域或时间的限制,不能及时反馈给企业的管理层,不能及时有效监管问题;企业生产运行如何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问题;企业如何实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逐步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提高竞争优势,巩固行业地位的拦路虎。

武汉华信数据提出的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针对水务行业,在满足水质达标的前提下,以最大程度降低系统运行费用为目标,利用多种通信技术实现远程分布式数据采集,运行信息共享,生产数据实时可视化,设备养护自动化管理,系统故障实时告警,事故预案智能提示,生产报表自动统计生成等功能;同时将专家经验和计算机技术完美结合,实现水泵机组联编优化调度、曝气池节能优化控制等局部优化目标;更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水务企业最优化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形成了一套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的,智能化、专业化,符合水务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模式,涵盖水务运营管理全流程的企业信息化综合运营管理系统。

篇3:水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初探

1 水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与问题

1.1 档案信息化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水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存储和检索, 开展电子文档的归档与管理, 一些档案馆安装并运用了档案系统管理软件, 建立了目录数据库, 这些措施提高了档案查全率和查准率, 但从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需求方面看仍有相当差距。

1.2 档案信息化管理目标不明确

水务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偏重于内部业务, 例如防洪排涝、供排水、工程建设和资源管理等, 却没有同步建设综合性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存在信息化管理各自为战的局面。如目前已开发利用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质监测系统等, 却没有将这些系统整合到一个综合管理系统里面, 即便是已配置系统的利用率也不高。

1.3 档案信息资源分散, 缺乏有效整合与利用

水务部门涉及多个专业和技术领域, 在硬件配置、软件选用方面基本上是按照各自的需求进行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也没有实现网络共享, 存在着数据重复挖掘、资源浪费的现象。由于信息获取渠道不同, 有些数据信息难免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

1.4 软件系统开发和数据库建设比较薄弱

由于不同行业档案管理专业性差异很大, 当前也没有通用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 而水务系统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较弱。数据库系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基础, 也是水务档案信息由文件向信息化过渡的关键环节, 而这正是当前水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薄弱之处。

1.5 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全面素质, 信息化管理能力不足

目前, 水务系统中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中很少有精通计算机管理的, 而擅长计算机的专业人士又很少熟悉档案业务, 这种状况不利于水务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水务系统办公自动化仅限于目录级检索, 档案管理人员也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 部分档案工作人员不熟悉电子档案的归档管理, 对于档案数字化、网络咨询服务等的技术要求也不掌握。

2 推进水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2.1 明确目标, 统一规划;整体布局, 规范建设

为了推进水务档案信息化进程, 必须明确目标, 即水务档案信息化应以综合办公系统为基础, 以水务档案数字化为建设目标。研究并确定水务档案信息化的总体方案和组织原则,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 有条不紊地推进水务档案信息化建设。

2.2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防护能力

在水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应贯彻《档案法》及相关法规精神,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健全水务档案各项规章制度, 并落实档案管理责任制, 使水务档案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为了保障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应提高档案人员的安全意识, 完善并落实信息检索、身份认证、日志管理及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 从而增强档案的安全防护能力。

2.3 增加信息化投入, 改善软硬件设施

水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需要不断投入的, 这不仅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属于前沿、高新技术的系统工程, 需要一定的硬件基础, 更重要的是相比档案生命周期, 计算机软硬件生存期更短得多, 更新换代更快。水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根据任务需求投入资金, 并且资金额度应与任务量相适应。

2.4 整合档案资源, 增强服务意识

在水务档案资源中, 除了涉及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方面的内容以外, 大部分都是能公开和可以实现共享的。因此, 应加快整合水务档案信息资源, 通过开展档案服务,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 并发挥档案资源的效益优势。在开发档案管理软件过程中, 应围绕开放和利用这两点来开发和设计各类档案管理软件, 包括综合管理系统软件。在整合利用档案资源方面, 应完善水务档案网络建设, 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和档案编研与服务功能。

2.5 重视交流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

档案信息化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具备档案专业的知识理论, 还要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与信息加工技术, 因此加快培养既熟悉档案管理, 又掌握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为此, 应制定培训计划, 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 一方面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在职培训、业余进修等, 掌握最新的信息应用技术;另一方面引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专业人才, 以优化档案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 以便更好地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

3 结语

随着水务一体化管理的不断深入, 水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面对水务档案管理工作日益复杂、艰巨的形势,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擅于利用现代档案管理手段, 借助信息化平台,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同时, 应改变重藏轻用的传统档案管理观念, 加快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篇4:水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云计算;水务信息化平台;虚拟化建设

一、概述

目前,随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建设平台已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这些应用系统虽在功能和应用方式上有很大差别外,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需要海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因此就出现了云计算信息服务系统。现在来说,云计算在水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水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思路。

二、云计算概念及特点

所谓的云计算就是基于它是完全建立在可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资源层上的的一个新技术。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可以按不同需求动态改变需要访问的资源和服务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来说,现在我们都是采用广义上的云计算,它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下图是笔者给出的云计算的结构原理图。

云计算现在最大的特点是高速运行,实现动态的、可伸缩的扩展,通过互联网提供、面向海量信息的处理;对于用户来说可以方便地参与,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降低用户对于IT专业知识的依赖。另外云计算自动检测失效节点,并可以及时地把它排除,用冗余方式实施可靠性,便于恢复灾难性和业务的连续性。

另外在资源配置动态化方面,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当增加一个需求时,可通过增加可用的资源进行匹配,实现资源的快速弹性提供;如果用户不再使用这部分资源时,可释放这些资源。云计算为客户提供的这种能力是无限的,实现了IT资源利用的可扩展性。

三、云平台水务信息化基础建设

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信息系统的差异化造成了软硬件环境的不同,这样在实际水务系统中实现升级就会面临很大的维护困难。同时介于水务系统的完整性和实时性,我们就需要实现快捷可靠的恢复机制。在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基础设施的云模式处理水务云的基础建设平台。通过对比分析,我们知道vmware esxi server 磁盘占用空间小的特点,可以减少补丁程序数量,还可以针对硬件供应商优化驱动程序,收回内存。在使用中,我们可以采用虚拟化产品进行服务器的虚拟化和存储平台的整体部署。

四、云平台水务信息化服务器虚拟化应用分析

某水利部门现有设备G7的机架服务器和少量带有刀片式的服务器。在这个部门有两个安全区,其中主要系统运行在生产区,有11个应用系统分布在DMZ區,这其中要有3个左右的应用链接到防止DDOS攻击的设备上,最后在链接到网络。一般来说,为了考虑遵循充分利用现有的设计原则,这次虚拟化和云计算设计建议采用现有服务器来设计。在这里面统一配置为CPU满配,添加HBA卡,同时也要对刀片服务器进行一次升级。另外在每一台服务器上要安装虚拟架构套件企业增强版软件,用在单个物理服务器实体上,然后再利用它的处理能力生成多个虚拟服务器,在这个上面就可以安装操作系统。在这个方案实施中,数据中心一般要建立两个集群,一个是为生产区域的应用系统用,一个是为DMZ区域的其他应用系统用。具体方案可以设计如下:

根据上面的具体设计,我们可以得出在本方案实施后,可以大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通过服务器的整合,可以严格控制物理服务器的数量。还有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有所提高,可以实现更高级别的业务要求,同时根据虚拟器的特有功能和网络存储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应用的可用性。

五、下一步待解决的问题

虚拟化平台的应用在实际中要注意很多问题,比如防病毒等的攻击,还有网络中的安全等问题。最主要的是虚拟网络多种数据流混合传播的安全。在这个应用中数据包括很多重要的信息,而当虚拟网络数据流等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传输时候,就意味着虚拟机被暴露和存在入侵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敏,《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4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2013年

[2]张建勋;古志民;郑超;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02期

篇5:关于智慧水务解决方案

一、方案概述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渐突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智慧水务”应运而生,而且成为传统水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水务管控与调度、资源管理与协调、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能源管理与优化等领域,进行业务创新,实现水务智慧化管理。

力控水务系统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达到及时掌握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水质污染事故的目的。在水厂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时,能够快速掌控水源水质状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有效解决突发事故带来的影响,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并做好事后的安全防范。

二、设计目标

构建集水源监管、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水资源回收利用及水环境保护为一体的“智慧水务”运营管理平台,实现水务全产业链的协同化管理。

利用物联网及新型传感器等技术,实时、自动采集水资源流动全过程涉及的基础数据;对城市水源、供水管网、水厂、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涉水区域,实现全网监测;对液位、压力、流量、温度、水质等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报警,并对管网漏损进行监测管理。

实现水厂生产调度管理,根据用户需求量及历史数据分析,预测用水负荷,有效指导生产计划,确保城市安全、有序供水,提升用户满意度。

实现涉水区域全过程水质的动态监测;制定源头水、饮用水、排污水、回收利用水等不同类型水质的质量检测指标,对于未达标的情况,系统进行报警,并对相关水域进行隔离、查找原因、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和提高水质。

基于GIS系统,整合城市供水管网、泵站、水源地、排污口等基础数据资源,实现“智慧水务”调度指挥管理与决策的可视化;同时,实现GIS与视频监控的集成与联动,为应急处理提供方便。

针对泵站、曝气池、蓄水设施等重点能耗单元,进行能源计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监控,并对能耗进行动态分析、优化控制;通过能源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企业能效分析和负荷预测;基于水务能耗模型,实现能源平衡与优化,促进节能降耗。

对水务相关的设备设施,实现从档案、维护保养、检维修、检定、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以及远程管控与运维;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执行效率、能耗情况等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控、分析与优化,从而提高设备的综合能力和应用效率。

构建“智慧水务”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资源调度、模拟仿真为一体的可视化、数字化安全应急管理,通过涉水区域流程图、GIS跟踪、视频监控、移动应用等多种方式,实现安全应急事件的动态感知、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提高水务应急调度管理能力。

构建“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对水务相关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统计分析,构建水力动态模型,为合理调配水资源、准确预测供水趋势、及时预警水污染等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智能化、科学化决策。

构建城市水务门户平台,支持平板电脑及手机终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水务公共信息、跟踪用水量,还可以预约相关服务、反馈异常及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水务相关调度人员及领导,可以随时随地监控、处理业务,提高应急事件的响应速度。

三、功能特点

1、构建强大的水务物联网。实现水务全生态链设备的动态感知、互联互通,实时监测水质、用水负荷、污废排放等情况,并进行历史趋势分析、异常智能报警。

2、通过预测与分析,实现安全、稳定供水。根据用户需求量和管网能力及泵效,制定合理、有效的生产计划;再根据用水负荷的预测与分析,动态调整生产计划;模拟仿真生产过程,实时监测,针对异常进行报警,指导生产调度,确保安全、稳定供水。

3、建立水务GIS管网模型。通过GIS管网模型,实现管网可视化展示;实现在线网管巡检及远程运维;分析管网运行参数,为管网平衡与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4、提供安全综合监控,实现快速应急指挥。通过涉水区域流程图、GIS跟踪、视频监控、移动应用等多种方式,实现安全应急事件的综合监控;针对安全隐患进行报警,并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应急预案。

5、丰富多样的水务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建立水力动态模型、管网控制模型,进行水厂运行优化、管网平衡与优化、能耗平衡与优化等;针对水务相关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统计分析,实现生产状况、能耗、设备运行情况、水质、环境质量等的分析与评价。

6、方便快捷的移动应用,随时随地监测信息、处理应急事件。系统提供基于平板电脑及手机终端的Web App,实现与PC端同步的管理功能;移动终端可以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标示出涉水区域的实际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各区域监测点的真实地理位置,实时监测其运行参数、运行状态、能耗值、报警信息等;移动端支持用户服务功能,可以查看水务公共信息、查看用水情况,预约报装服务、申请报修等。

7、构建城市市政门户平台,提高整个城市的服务形象。系统支持平板电脑及手机终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市政公共信息、跟踪城市资源使用情况,还可以预约相关服务、反馈异常及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给客户带来的价值

1、力控水务系统通过对供水管网的实时监控、用水量的预测与分析、紧急事件的智能报警与快速处理,确保用户安全、稳定用水,降低用户的投诉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2、力控水务系统对饮用水水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指标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并对质量检测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确保居民安全用水;并且对主要流域及排水口的水质进行有效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水污染事件,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篇6:水务管理信息系统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是随着水处理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展应运而生的,其定位处于监控系统SCADA之上,但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和同类商业系统之下,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水处理行业是典型的流程行业,以往的将自动化为中心的系统往往只关注于具体的生产流程和设备控制,其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建立也是围绕现场控制进行的。随着对设备管理、生产分析的需求逐步增多,同时,对于大型的水务集团来说,其生产地-水厂分散并越来越多,管网也越来越复杂,面临着上层管理难度加大,需求提升;另一方面,水行业也正处在一个集团化、集约化、规模经营的发展势态中。这一切决定了对于水务集团,需要在原有的监控系统为主的软件平台之上建立一个全企业的、具备良好扩展能力的应用信息管理平台,并能随时面对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上层商业系统集成的需要。

综上所述,水务集团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成为整个集团生产管理的核心,其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  建立生产管理的核心平台,通过模型化的工厂对象信息表述来实时获取管理层所需的信息并为底层的SCADA系统和其它相关系统提供深层次的应用分析能力

 整合过程控制、SCADA系统和商业业务管理系统,如ERP、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打通信息链,更好地通过实时数据和多种数据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系统的功能  作为对业务扩展的支持系统,提供各种标准的工业接口和可扩展的网络架构,为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并能支持多地域的统一运营模式

水务生产管理系统对于确保企业生产能够长期稳定运行,提高企业数字化以及自动化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水务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在整个水务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一般由调度中心级、分中心(分公司)级以及现场站(净水厂、污水厂、加压泵站、管网监控站等)级控制三层架构来组织系统,同时可以建一座异地实时备份中心。

本系统的涉及范围将包括不同生产系统的整合,如目前的管网、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三个部分,同时也将集成各相关的外部商业系统信息以及各辅助系统的生产信息。系统从结构上支持所有主流的水处理行业监控系统的集成,并支持大型集团的扩展能力。

系统的功能与架构:

 实时监控(SCADA)系统

完成对水务管理信息系统各个远程站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管理任务,将各远程站传送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存档,并向各远程站发送调度及控制命令。从而实现运行数据的采集、监测、保存、输出以及设备控制;运行状态的模拟显示、状态检测、报警等;最终实现调度优化、节能降耗。

 水质监测系统:

实现对供水水质的远程自动监测,一旦发现水质出现异常情况,能够通过现场站控制系统进行输水控制,同时向相关用户通报情况。

 客户管理(CIS)系统:

实现大用户信息管理(如用水户的用水性质、水表口径、用水计划等)、实时用水量管理、用户报修信息管理等,以便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 供水管网地理信息(GIS)系统:

提供管网规划、电子图档、管网设施管理、日常维护等,辅助完成管网的巡线、检漏、维护、应急抢修、阀门检修、管网改造等业务,使生产管理能够上一个新台阶;可以根据需要,GIS系统可以包含GPS系统,用于跟踪配置了GPS设备的人员及车辆。

 应急抢修系统:

提供故障定位、事故区域显示、管网设施、用户影响汇总等情况,并提供故障隔离操作流程,还包括日常设施定期维护检修管理。实现故障报警后的处置、应急预案的启动以及急修设备、安全隐患的处置,确保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行。

 综合调度管理(DMS)平台

通过综合调度管理(DMS)平台,建立综合调度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的全面调度。综合调度管理系统将融合前面所述各个子系统,形成全新的数据库以及全新的综合操作界面;同时,根据应用需求,将优化调度、仿真模型等加入,最终形成一个涵盖企业生产各个方面的综合调度管理系统。

通过综合调度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优化调度、供水实时分析、调度应急预案、实时事故抢修决策、供水量计算、综合调度决策和信息服务等。

同时,系统将提供对客户应用系统扩展的支持和后期系统扩展的灵活性,以及客户应用接口开发的工具。

本系统架构通过其灵活的信息集成平台,对不同规模的水务集团在其不同的业务发展阶段均可以适应其生产信息管理的需求。

根据目前水务集团的生产系统情况,下面给出示例性系统整合架构。整个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架构于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网络平台上,通过多层不同作用的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端来完成所需的系统功能。这里通过

集团的生产信息管理中心建立统一生产管理机制,使用一台企业集成服务器与各外部商业数据库系统或将来可能的ERP进行所需生产信息和设备信息的集成,通过林专用的DMS系统(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信息集成和应用平台软件建立应用服务器,通过一个统一的应用平台,将各个子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综合应用,采用一个统一界面进行操作,一方面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管理和系统操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各种数据的交换将在后台自动根据需要进行,并且形成一个统一的综合数据库,使得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对数据进行综合应用。

综合调度管理系统:

系统优势:

 技术先进原则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案的选择具有前瞻性,确保系统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技术领先,以满足水务对未来管理和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 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灵活开放,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强适应性,扩充升级容易,适应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

避免将系统设计为一个封闭体系,封闭的技术体系意味着更多的投入和更大的技术风险。灵活开放的体系结构将使系统具有模块化和高扩展性能,这样系统也可以随着技术发展和产品升级而保持更新。

 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

水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软件平台、硬件设备、仪器仪表将采用成熟可靠的产品,在国内外有成功实施的案例,以减小技术风险。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自身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公司生产和管理的安全。 经济实用原则

在保证技术性能的前提下,以最高的性能价格比实现系统功能,降低总成本。

 资源共享原则

本系统设计时将充分考虑与公司管理信息系统(MIS)之间的数据共享,实现调度信息在Internet网上的远程查询。

另外,调度管理系统作为企业生产输配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其模式必须符合企业运行管理的特点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应用:

某水务投资集团有多个水厂,污水处理厂,管理着多个地区的供水系统,有着上千公里的管网。各个水厂及污水厂自动化水平不一。集团为了进一步加强水务的信息化管理,运营,提出了建立水务信息管理系统,仅仅做数据采集是不够的,更多的是对数据的高端应用。针对此应用需求,集团大规模采用了林克森公司从数据采集(SUPER CONTROL)到信息管理平台(DMS)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信息分析和报告体系,通过先进的系统结构,适应了未来业务发展的可能需求。

基于SUPER CONTROL的信息集成分析 和调度功能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 实时生产管理报告  设备资产维护记录

 运营报告 提交行业法规的一致性报告  生产趋势和日志  建立水力系统模型

上述调度系统实现后的收益包括: 大大提高了生产报告的实时性 自动化的系统减少了以往大量的手工报表时间 快速发现流程问题,减少了水质出现问题的可能 通过数据帮助生产计划的制定 提高了策略性维护的水平 帮助减少能源消耗 可进行化学品使用的分析

由于上述系统的成功实施,其功能也在进一步扩展,包括了若干外部商业系统的连接,如:水质分析系统 QMS的连接  资产维护系统EAM的连接  商业系统财务数据的连接  资产管理系统 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篇7:水务保密工作方案

保密委员会:

&&水务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件要求,统一认识,强化管理,突出重点,完善措施,不断提高保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更好的开展水务安全监管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强保密教育,增强保密意识

保密宣传教育是保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要深入开展保密形势教育、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和保密技术支持教育;要大力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保密观念,增强保密意识,自觉履行保密职责和义务。以科室和支部为单位组织学习国家《保密法》、《保密实施办法》和有关保密工作法律法规;结合学习组织观看保密工作资料片、专题片,进行警示教育。

二、突出工作重点,强化保密管理

保密工作渗透到局机关运转的各个环节,在普遍抓好保密法规宣传教育、目标责任落实以外,要着力抓好涉密人员、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保密工作,确保保密工作万无一失。

办公室等重点保密部门和局长办公室、档案柜等重点部位要切实加强保密工作。在审核文件时,严格对照保密等级对号入座确定秘级;认真搞好文件收发、传送和清退工作,对涉秘文件按要求做好立卷、归档等工作。

继续强化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严格执行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和应用中保密管理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按要求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和防护,加强涉密网络和涉密介质的保密管理。坚持“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的原则。

三、健全保密制度,完善硬件保障

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保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抓好保密宣传教育、涉密人员培训、保密要害部门管理、抓好保密载体收发、登记、保管、清退、销毁等环节,堵塞各种失泄密漏洞。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充分发挥机关干部在保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

要切实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把保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保密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各科室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兼职保密人员负责保密工作;要积极组织涉密人员参加保密知识学习活动;要把保密工作纳入科室目标任务重要内容,与其他目标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积极订阅保密工作相关杂志报刊。

为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保密工作,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积极开展保密自查,加强保密工作对外宣传

认真做好保密工作自查,迎接保密工作考核。各科室要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及时反映和上报保密工作相关信息。

附件:&&水务局保密工作管理制度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水务局保密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保密管理,进一步规范保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保密工作管理严格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局长对本局保密工作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负领导责任,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的保密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三条凡从事文书、档案、通信、计算机维护以及其他涉密工作的人员,必须诚信可靠、忠于职守、保密观念强;上岗前须接受保密教育和培训,掌握国家保密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必须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保密内容;涉密人员离岗时,应做好涉密资料的清理和交接工作,经核查无误,方可办理离职手续。

第四条 涉密载体的制定、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有关工作人员要严格保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无关人员泄露秘密内容,并在工作中执行下列规定:

(一)制定。密件制作过程中形成的草稿、修改稿、签发稿、复印件等,应视同正式文本管理;严格按照批准的数量印制;对印制中的校样、半成品、印版、纸型等,应及时销毁。

(二)收发和传递。对发至本单位的密件,要认真进行核对、签收和登记;传递、寄发密件,必须专人、专车、专送;严禁在传真机、电话、手机及网络中传输国家和本单位的秘密。

(三)阅办。密件传阅由专人负责,严禁密件横向传递;阅办密件

应在办公室,严禁将其带至公共场所或家中等不适宜的场所;密件原则上不得复制,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复制时,须报经发文机关批准,由领导审批,并严格控制复制数量。

(四)保存。存放密件的场所必须符合保密和防火、防盗等安全要求,密件应专柜存放。

(五)销毁。保密文件销毁时,进行登记,经领导审定,由二人监督销毁;严禁向废品收购部门出售内部文件、刊物和资料。

第五条 使用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处理涉密事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到“上网计算机、非涉密计算机不办涉密事务,涉密计算机不上网”,专机专用;涉密计算机要设置不少于8位的开机密码和屏保密码。

(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优盘、光盘、存储卡、移动硬盘和笔记本电脑等)做到“统一购置、统一标识、严格登记、集中管理”。

(三)涉密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进行维护维修时,须保证所存储的涉密信息不被泄露,对涉密信息采取转存、删除等安全保密措施;凡须外送修理的,必须经负责人批准,并将涉密信息进行不可恢复性删除后方可。

第六条 在对外交流与合作及其他涉外活动中,有关人员应遵守以下保密规定:

(一)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刺探、套取单位秘密。

(二)确需对外提供涉及单位秘密的,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第七条 对内、对外报道稿件,实行分级把关,须由分管领导审签后,交由主管领导统一审核,涉及单位整体性工作或重大事项的稿件,须报局长审签。

第八条 涉密资料的使用、借阅、复制应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执行。

(一)向外单位借阅涉密资料,应由资料室审核是否必要,明确所借资料名称、份数以及承办人,办公室核对后方可,用毕立即将原件、复印件和扫描件交资料室保管。

(二)未经涉密资料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复制、扫描或以任何形式向第三方提供、转让或转借。

第九条 当发现秘密已经或者可能泄露时,涉密人员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由单位领导协同有关部门作出处理。

篇8:水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目前广州市花都区地区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

广州市在《城市供水水源规划报告中》表明, 广东市水务管理的发展目标战略是:以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 以确保水源供给安全为主线, 实现“水源、安全、环境”得以平衡发展的总体设计。

(一) 广州市花都区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当前广州市花都区的水务信息化在广州市水务局成立之前已经有了较为基础的信息化建设, 在水务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方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绩效。在水利方面的管理上, 广州市花都区附属于广州市政府, 其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同广州市政府水务信息化水平直接相关。在水务信息化的网络方面, 广州市花都区主要部署了三个网络:政务内网、政务外网、涉密网。政务内网是由广州市水务局链接的各个区域水利局及相关部门的内部办公信息系统。政务外网是与广州市信息网络中心政务外网相互连接交换信息的平台, 以便于政府的各组织部门及直属单位、各区县的水利部门水务相关的信息共享与管理, 花都区便是其中之一。涉密网的网络终端在政府之中仅限于几个同水务相关的关键部门, 它运营的是广州市政府研发的应用程序, 具有一定的机密性。

(二) 供水行业的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无论是地上水还是地下水, 它们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自成一体, 供水的自来水公司也是如此。为了方便水源供给的信息化管理,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通过局域网覆盖了公司内部所有的供水管理所及水厂, 并通过信息化实现了自来水公司自动控制管理、智能调度管理、营业抄收管理、客服服务管理等。

(三) 排水行业的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2013年广州市污水处理厂的总厂已经建设了局域网, 但总厂与分厂相互联系的网络尚未建立, 因此分公司的污水处理信息还不能及时传递给总公司。在污水检测的信息化方面, 广州市花都区已建成自己的污水处理工厂, 并设有污水处理的管理中心, 负责场内各个基点信息的检测与数据的收集, 再通过局域网统一上传到数据收集平台。

总体来说, 广州市花都区的水务信息化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水务信息化的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广州市花都区的水务信息化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 水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制有待加强,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第二, 水务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工作, 广州市花都区所有涉及“水”的部门公司都需要提高自身信息化的进步意识。第三, 水务信息化的整体规划较为分散滞后, 需要进一步整合规划。

二、广州市花都区地区水务信息化应用绩效概述

广州市花都区在水务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花都区水务局以为花都区建设一个一体化的水利信息系统为目标, 在水务信息化的各个方面都较为重视。广州市花都区不仅处于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多, 并且每年受梅雨、台风的影响也较大, 因此洪水水涝问题也是广州市花都区所关注的重点。直至今日, 广州市花都区已经实现了以计算机、网络通讯、地理信息等技术为基础的采集信息的信息化, 在供水、污水处理、防洪防涝的信息采集、分析上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网络, 不仅提高了水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也便利了水务问题处理的各方面调度, 在完善洪水预报与防洪调度、雨情检测上, 更是保障了百姓生命健康、财产安全, 其意义非常重大。

三、新时期广州市花都区地区水务信息化发展思路探索

(一) 全面构建信息系统体系。当前广州市花都区的水务信息化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但是仍然缺乏较为全面的信息化体系。水资源的管理本身便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非常强的体系, 因此全面构建信息系统对水务信息化的发展建设来说非常重要。广州市花都区在建构全面的信息系统上首先应当完善水务相关的局域网, 这一方面花都区的水务管理网络主要依附于广州市市政府, 但花都区目标为建立一套一体化的水务信息系统, 因此, 广州市花都区不仅要完善自身的信息系统, 更要健全水务管理的一系列服务平台、监控指挥中心, 以及公众服务信息门户等。

(二) 强化信息化基础, 保障管理与服务畅通。在“十二五”期间, 广州市花都区以现代化水务的管理建设为中心, 加强水务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保障水务管理和服务的畅通。第一, 广州市花都区在现有的水务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提高其性能, 优化其结构, 实现对水资源各方面的检测管理, 确保网络运行的稳定畅通。第二, 加强信息化基础应当实现政务管理的畅通, 因此应当提高水务业务各方面的整合管理, 积极采用云计算等新技术, 确保政府各层级之间水务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三, 水务信息化不仅是为了便于政府等部门的管理检测, 更重要的是要便利和服务群众。因此, 水务信息化的建设要尽可能公开透明, 以提高对外服务的针对性。

(三) 深化信息化应用, 保障监测监管与应急指挥。水务信息化的建设发展, 目的便是为了运用信息化所采集的全面信息方便水务的监管和应急指挥, 因此, 广州市花都区应当进一步深化水务信息的采集、检测体系, 整合水务管理各方面所需的综合数据, 有了充分的准备, 才能在遇到突发事件之时有较为充分的准备。此外, 保障监测监管应当确保水务信息化在水利水务各方面各部门的应用, 只有水务信息化更加全面, 才能细化水资源的监管, 才能保障水利的监测监管方便应急指挥。

(四) 探索知识管理, 提高持续创新能力。目前, 尽管广州市花都区的水务信息化持续健康地发展, 但是就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发展脚步来说, 其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在水务信息化的发展上, 广州市花都区应当探索知识管理, 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完善信息共享, 提高水利水务部门相关干部的专业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 以此推动水利水务管理的创新发展, 促进水务信息化同时代一同前进。

(五) 树立信息化转变工作模式新理念。树立信息化工作模式新理念是不断创新信息化的技术, 以科学正确的信息化建设理念为指导, 实现合理规范的管理, 即以数字化、信息化促进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维护对水务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水平更高、难度更大的要求, 同样水务管理属于政府的管理职能, 深化发展水务信息化尽管面临众多挑战, 存在诸多问题, 但相信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 水务信息化定能得到全面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艳霞, 陈青.信息化建设在计划用水管理中的应用[J].水利信息化, 2013

[2]刘国一.论秦皇岛市水务信息化进程[J].科技资讯, 2009

篇9:水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水务管理信息化;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5.027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for Water Affairs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ZOU Jinsong

(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College, 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 China )

Abstract: The researching of majors and curriculum settings in higher vocational celleges found that there were no special wate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jors and corresponding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but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was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generates a higher level of employment needs. Therefore, the employers ' labor needs and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d a serious disconnect.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construction for course system from Water Affairs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 promote water conservancy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et state and the regional economy's hunger for talents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in running school and reduce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alents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Key words: water affairs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course system; training model

1 水务管理信息化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水利信息化意识不强

由于水利信息化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未普及,学生对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水利信息采集技术了解较少,对水利信息化更是知之甚少。学院偶尔邀请水利信息化专家做相关的讲座,但无法使学生形成水利信息化“信息第一”的意识。

1.2 水务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缺失

目前,只有水质监测专业为了水质数据处理的需要,开设了《数据处理》课程,但这种局部的、为满足某一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课程不能适应整个水务管理信息化的需要,缺乏系统的水务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该适应国家水务管理信息化规划,更大程度满足社会对水务管理信息适时、动态的需求,与水利主管部门,水利行业及相关企业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3 水务管理信息化课程体系有待制定

当前,各高职院校在水务管理信息化专业建设方面几乎是空白,仅在水务管理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整合,为提高学生掌握专业理论业开设了1~3门计算机类相关课程。应以专业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为了提高效率及节约课时数,引进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等相关课程,真正让学生成为既懂水利技术又能用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水务管理信息化高级管理人才。

2 高职水务管理信息化专业建设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水务管理信息化专业建设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为了革新培养模式,增加就业面而主动提出计算机软件技术与水务管理相结合的水务管理信息化,从而将计算机专业学生从传统的就业岗位向水务信息化管理岗位群拓展[1]。

第二,各高职院校为了专业本身的教学需要而被动地开设一门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土保持专业的《3S技术及应用》、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所开设的《GIS系统应用》,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计算机及专业软件的应用》。

第三,因专业特点而开设了几门计算机课程,向信息化迈出了第一步,但未形成专业体系,有待完善。如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水信息技术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开发语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和《水信息网络技术》等课程。

第四,缺乏专业水务管理信息化师资。当前,尽管有部分计算机教师与水利专业教师因某一科研或教改项目做过一些尝试性的合作,提高了部分教师水利信息化应用水平,但无法从根本上满足高职院校对水务管理信息化师资的需求。所以,普遍情况是缺乏既懂水利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管理者和教师,从客观上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水务管理信息化专业的设置及课程开设。

第五,没有配套的水务管理信息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大多数水利高职建设有水质监测等相关实验室,主要是用于做水质监测等教学实验,信息化程度很低,未与本区域的行业企业形成水利信息化相关的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的使用,以及学校内未针对专门的信息化课程设置专业的实验室,以进行系统模拟仿真程序开发、数据联网实时处理。

3 信息化支撑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创建适应市场需求的“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的水利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目前,随着全球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2],水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由对象、过程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水务向智慧水务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3.1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丰富校企合作内涵

水务管理信息化专业将巩固以前的“校企一体,学训融合”[3]校企合作成果,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扫除校企合作的障碍,增加校企合作的灵活性,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拓宽校企合作的领域 ,将新选择信息化程度高、有教育情节的典型企业 1~2 家深度合作,让利益、给地盘、让学生、让专业给企业,全面开展产业项目、新技术研发、 行业认证、学生实训、师资资源、案例提供等方面合作[4]。

3.2 动态感知市场需求,实时修改课程设置

为了精准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技术,尽量实现与市场的零距离接轨,解决招生、教学、实习、顶岗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经常邀请水务局信息化主管及企业信息化高级工程师来学院,提供市场信息,重构岗位课程体系,撰写课程标准,交流最新信息化技术成果,对学院水务管理信息化专业的建设思路 、培养岗位达成了共识。

3.3 政行企校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优生优培,因材施教,水务管理信息化专业2014 级学生于2015年春季开学之始组建了 “信息化实验班”,并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 。“信息化实验班”将采取 “立体培养”方式进行,资源集中,定点扶持,在培养过程中将会与政府、企业、国内外高校、行业深度合作,通过政校企行合作平台,创建了如“校企合作”、 “校校合作”、 “校行合作”等多种培养形式,强化基础项目导向,注重知识、技能、经验、素质全方位精品打造,形成特色专业品牌。

4 课程体系构建

《水务管理信息化》专业是在传统的水务管理专业方向上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水利现代化要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方向,尤其是供排水管网管理信息化的迫切需要[5],它代表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而创建智慧水务的必然要求,故本专业方向以水务管理专业知识为基础,充分发挥数字水务的特征而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重点突出了学生信息化运用和应用的能力。

为突出培养学生智慧水务的应用能力,故对传统的水务管理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水务综合基础知识》课程整合为6个模块,即水力学模块、工程力学模块、城市水文学模块、水化学与微生物基础模块、水泵与水泵站模块和环境管理与法规模块,本门课程培养学生理解基本的水务管理原理、过程、方法和素养,共120课时,6个学分。《水务工程综合基础》课程整合为城市给排水工程模块、水污染控制工程模块和水务工程施工与管理模块,本门课程培养学生水务工程及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经验的能力,共60课时,3个学分。《水处理运行与管理》、《水工概预算》、《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城市防洪》、《水化学与微生物基础》和《水泵与水泵站》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水务管理系统开发打下坚实的专业背景知识,加上《云计算》、《物联网》、《水务管理信息化》、《SQL SERVER数据库》和《C#程序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软件开发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可从事造价员、施工员、监理员、制图员、安全员、水文资料员、泵站运行工和水质检测工等工作岗位。

设计员、水处理信息工程师和水务管理系统开发工程师3个岗位,学生可以通过专升本、成人教育本科等多种形式进行深造,提高其岗位能力。

结合上述课程设置,建设了水处理运行与管理实训中心、水环境监测实训中心、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训中心、城市水文学综合实训中心、水务管理系统开发实训中心和物联网实训中心等。

5 结 语

许兰燕[6]提出,水务管理信息化已经在水务集团账务信息化、城市水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务档案信息化、水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大力推进[7-9]。通过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实训中心的大力建设及运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教改效果,解决了如下4个方面的教学问题:(1)专业设置与市场岗位需求脱节;(2)课程体系与水务管理信息化岗位能力的偏离;(3)改变了以往独立学习专业课程与单门计算机课程的单调性;(4)改变以往传统教研室模式组织教学的现状,实现跨教研室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惠影.面向水利信息化的高职人才需求与培养[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4):18-20.

[2] 梁萼清.关于水务信息化建设思路的思考.[EB/OL].[2016-02-24].http://www.szwrb.gov.cn/szswkj/Szswkj_41/Lunwen01.htm.

[3] 侯新,秦素粉.水利高职院校水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9):33-35.

[4] 谢宇.多方联动,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亚太教育,2016(2):238.

[5] 朱智勇.“智能水务”:供排水管网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以上海南汇水务(集团)综合管理系统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4(5):75-77.

[6] 许兰燕.水务管理信息化规划探析[J].才智,2012(1):374.

[7] 肖吉慧.浅析武汉水务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及优化[J].公用事业财会,2016(1):41-43.

[8] 蔡杰,安晶,岳兆新,等.面向服务的城市水务管理平台及其在天津的应用[J].水利信息化,2015(6):65-69.

上一篇:写诚信的作文600字下一篇:社区端午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