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

2024-05-15

肿瘤标志物(精选6篇)

篇1:肿瘤标志物

对肿瘤标志物的再认识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性疾病,大量研究和防治资料证实,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防治肿瘤与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办法.因此,长期以来寻找能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TM)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从1846年Bence-Jones发现本周蛋白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诊断依据以来,TM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1963年Abelev发现甲胎蛋白(AFP),1965年Gold和Freeman发现癌胚抗原(CEA)以后,TM测定才在临床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在TM研究中掀起的高潮的到来,人类发现的.特异性较强,灵敏度较高,有一定临床价值的TM已达100多种.但经过10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目前使用的TM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理想,它能否早期诊断?能否对人群进行普查?其临床意义有多大?TM的前途如何?引起了医学界的争议[1-3] .

作 者:吴健民 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验科刊 名: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年,卷(期):28(1)分类号:关键词:

篇2:肿瘤标志物

一、肿瘤标志物的定义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肿瘤患者血液或体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病情监测以及预后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肿瘤标志物存在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与细胞表面膜相连,在血液中进行循环。肿瘤标志物可以在血清、血浆、其他体液、组织提取物或石蜡固定的组织中检测到。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可以用免疫学的技术进行检测。

二、影响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因素 1.样本采集对检测的影响

如前列腺按摩、前列腺穿刺、射精、导尿和直肠镜检查后,血液PSA和PAP值可升高;肝、肾功能异常和胆道排泄不畅、胆汁淤滞等均可造成肿瘤标志物如 CEA、ALP、GGT、细胞因子等浓度增高;某些药物影响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如抗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癌时可抑制PSA产生,导致 PSA 假阴性结果;唾液和汗液污染标本可使SCC升高。由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中也存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因此,样本溶血或放置时间过长(且未分离血清保存)可使血液中NSE浓度增高。采血管内的促凝剂或抗凝剂,对某些项目的测定有干扰。2.样本保存对检测的影响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尽快测定,或保存于4℃冰箱中;若在2~3个月内测定,则应低温冰冻保存,防止反复冻融。酶类和激素类TM不稳定,如fPSA和HCG,半寿期短,易降解,应及时测定。3.肿瘤病人自身状况的影响

肿瘤患者自身的状况影响肿瘤标志物的检出及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包括:①肿瘤的大小和肿瘤细胞的数目:肿瘤越大、肿瘤细胞的数目越多,血液中TM越高。②肿瘤细胞自身的分化程度: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越差,恶性程度越高,血液中TM越高。③肿瘤的分期不同:肿瘤越晚期,血液中TM越高。④肿瘤细胞表达和合成肿瘤标志物的程度:肿瘤细胞表达和合成的TM程度越高,血液中TM越高,反之,血液中TM较低。⑤肿瘤细胞的坏死和坏死程度:肿瘤细胞坏死后,释放出TM,使血液中TM升高,坏死程度越大,血液中TM升高越明显。⑥TM在体内的降解和排泄:若肝脏、肾脏功能差,排泄速度慢,则TM在体内明显升高。⑦假阳性和假阴性;有些疾病如炎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生理变化如妊娠时,有些标志物的表达也升高,可导致假阳性;而有些肿瘤标志物较少或肿瘤细胞被封闭,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血循环差等都可导致肿瘤标志物不能被检出,导致假阴性。⑧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随年龄的增长PSA升高;老年人CA199、CA153、CEA等可升高。部分妇女在月经期CA125和CA199可增高,妊娠期血液中AFP和CA125含量明显升高;长期吸烟会使血液中CEA含量偏高。⑨非法表达与假基因转录:非法表达指有些基因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不应该表达而有少量表达;假基因转录,指假基因转录为mRNA,一般情况下不翻译为蛋白质。在定性的检测mRNA和蛋白质时,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导致假阳性。⑩患者血液中有噬异性抗体存在,可导致TM假阳性结果,要将此抗体消除后再检测。

因此,肿瘤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基础测定值对于观察疗效、预测复发有非常重要价值。对肿瘤标志物检测正常的肿瘤患者,还可以做如下解释:疗效显著、未复发未转移;未选择到恰当的肿瘤标志物,提供错误信息;是一种目前还未发现的肿瘤细胞亚型。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质量保证

(一)肿瘤标志物检测前的要求

对病人的信息进行充分了解,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前样本的保存: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离心,保存于4℃冰箱中,24小时内测定;如在短期内测定,则应-20℃保存,长期保存应置于-70℃ 冰箱, 标本应防止反复冻融。酶类和激素类肿瘤标志物不稳定,易降解,应及时测定或低温保存。

(二)肿瘤标志物分析检测的要求 满意的测试结果来自于符合要求的标本以及经过室内质控(IQC)和实验室间质量评价(EQA)监测评价的有效的实验方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监测评价包括实验的重复性、采用的标准、所用基质的影响、动力学范围、参考品、稳定性、分析结果的理论数据、实验方法。

肿瘤标志物测定方法很多,有放射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测定法,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等,每种测定方法有自己的精密度和重复性,但手工操作的方法重复性较差,误差比较大,操作时要特别认真;用自动化仪器进行测定,重复性好,误差小,实验结果的分析内和分析间变异系数可以达到<5%和<10%,具有手工分析难以比拟的优势。各实验室还应注意影响实验特异性的因素。

不同的试剂盒测定也有差异,其原因是由于使用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抗原的位点不同所致。有时即使使用同一抗体,也可能因抗原异质性(如原发肿瘤转移后,失去了原有的抗原性而停止分泌原有的肿瘤抗原)或基质的影响而得到不同的结果。有研究报道,使用12种不同的CEA试剂盒检测某一混合血清中CEA的浓度,结果其差异超过100%。导致分析间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测定的标准化,包括缺乏统一的抗原、抗原成分、校正品和参考方法等。因此,在工作中要尽量使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仪器和同一厂家的试剂盒进行测定。1.室内质量控制(IQC)的要求

肿瘤标志物很少有参考方法,要坚持作室内质控图,以均值为靶值,来判断试验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①重复性:理想的分析批内误差应<5%;批间误差<10%。②建立测定认可的标准:选择合适的IQC标准。

③样品与病人血清尽可能相似:仅仅采用试剂盒所附的质控品是不够的,还应包括独立来源的可靠的血清基质质控品。

④IQC样品的浓度适合临床应用:应包括肿瘤标志物的阴性和低值阳性质控品,需要较宽的浓度范围;评价高浓度样本稀释后的测定准确度。

⑤评价实验的干扰因素:要求对实验的干扰因素(嗜异性和其他抗体、血凝试管中的凝血试剂等)进行检查。2.实验室间质量评价(EQA)的要求 ①适宜浓度的EQA样本:EQA样本应具有适宜的工作浓度范围,但有时会需要较高浓度的EQA样本来评价实验的稀释步骤。对于某些分析(如:AFP、hCG)用无分析物血清检查基线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

②实验“稳定性”的评价:在一定时间内(6-12个月)重复进行相同样本的测试,对实验室内实验结果的重复性进行评价。

③验证靶值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指无现成参考方法时,需要对所使用的方法进行以下验证:稳定性:对同一样本进行重复测定;用已知浓度的相关国际标准品进行回收率实验;对不同实验室间的检测结果(参考值范围、结果累计报告等)进行比较。

3.肿瘤标志物测定的标准化问题

要保证TM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各实验室之间的可比性,首先诊断产品要达到国际标准(IS),有统一的参考方法和国际参考品(IRR)。但目前尚无公认的参考方法,能得到的国际标准品仅有AFP、CEA、HCG和PSA四种,而CA系列的TM至今还没有国际标准,这为TM测定的准确性和质量控制带来了困难。

涉及到免疫测定标准化的组织有世界卫生组织(WHO)生物学标准化专家委员会(The Expert Committee on Biological Standardization,ECBS),负责建立生物物质的国际标准及参比材料。WHO通过国家生物学标准和质控物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andards and Control,NIBSCC)提供大多数多肽激素和一些肿瘤标志物的国际标准品。一些地区性组织也制备标准品,如美国的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CDC)、美国病理学家协会的国家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国家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等提供用于研究目的的多肽激素标准品。国际癌症生物学和医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nco-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已启动一个肿瘤标志物抗原决定簇绘图计划。

4.抗原、抗体和基质效应对肿瘤标志物测定的影响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受抗原抗体的性质、活性、效价、反应比例及环境(如电解质,pH 值,温度)等因素影响。在TM测定中应注意:①确认样品中被检抗原和校准品中抗原的一致性。②制备抗体时使用的抗原和样品中抗原的一致性。③抗原过剩的识别。④试剂使用的是多克隆抗体,则抗体的纯度很重要;试剂使用的是混合单克隆抗体则每批抗血清内各单克隆抗体的组成及相对比例很重要,并要保持恒定。另外,很多肿瘤标志物是糖蛋白或粘蛋白,糖基化的不均一性可能导致其免疫反应性某些变化,从而引起测定结果的差异。⑤校准品稳定、无混浊。⑥抗原抗体反应时所处的基体(基质)状况应保持恒定和一致。

免疫反应的基质效应是指干扰抗原、抗体反应而与分析物本身无关的所有非特异性因素(即基质)对分析物反应的影响。基质效应通常由蛋白质、电解质、补体、类风湿因子、抗人球蛋白抗体、药物、添加剂和各种污染物引起。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基质与待测血清标本不一样,标准品的基质通常是含蛋白的缓冲溶液;标准品和质控品都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如冰冻、冷冻干燥、加稳定剂或添加某些分析物等,而临检所用的测定方法、仪器、试剂等都是以人新鲜血清标本为模板的,对血清标本测定有可靠性,而对加工处理过的物质不一定可靠。对于基质效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同一基质状态的基质效应随方法及检测条件而异。②基质效应是绝对的,只要处理过的样品和测定样品的基质状态不一,一定有基质效应;基质效应又是相对的,只要认可某一方法的基质效应可忽略不计,或者由基质效应对某方法引入的误差在可接受水平,那么衡量另一方法是否具有基质效应时,应作方法学比较。若处理过的样品和测定样品的结果分布不同,说明基质效应明显。反之属可接受。也即认为“无” 基质效应。③严格讲,不同批号试剂,它们产生的基质效应也不一致。度量有无基质效应,或者了解不同方法间的可比性,最佳样品是人新鲜样本。④一定要懂得单一标准液,校准品,质控品和新鲜样品间的区别,并正确使用。不应用质控品作为校准品去校准仪器,不仅是基质差异,而且是校准品和质控品定值的水平不一。室内质控用的质控品仅用于各检验科日常工作中重复性和精密度的控制。由于各检验科的检验方法和厂商定值的方法不一致,不可将定值血清的靶值来定值。⑤衡量某一方法或试剂是否准确可靠,唯一可信的方法是使用人新鲜样本进行比较,仅以控制品测定值相似或等于定值,不足以说明方法的准确度。⑥校准品是公司指定用来校准某测定系统(仪器+试剂+方法程序)的,是考虑到它具有基质效应的情况下,人为赋予校准品的校准值。因此校准品必须专用于某一测定系统。应鼓励检验科使用仪器厂商指定的试剂和校准品。⑦同一个校准品用于不同仪器时,应该有不同的校准值。不轻易使用某一校准品的校准值对于各种仪器作校准。5.引起肿瘤标志检测错误结果的潜在因素

①高浓度hook效应:通常情况下,肿瘤标志物的浓度范围会有好几个数量级的差别,因此有可能需要确认高浓度的样本产生的hook效应,以避免低值结果的错误报告。这对于首次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病人犹为重要。(可以通过使用高结合力的固相抗体、分析两个稀释度的样本、或通过后续的分析步骤包括清洗步骤来减少hook效应。)

②样本间的携带:检测高浓度的样本会产生样本间携带的潜在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随时检查。

③嗜异性或人抗鼠抗体(HAMA)的干扰:IgG抗体可以和测定中使用的抗体进行反应。通常情况下,由于进行影像检查和治疗而使病人接触鼠单克隆抗体,由此而产生的人抗鼠抗体会使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出现错误结果。(可以通过使用阻断剂对样本进行前处理、在反应基质中加入非免疫的鼠血清或对样本进行稀释后再进行分析的方法来减少HAMA的干扰。)

(三)肿瘤标志物分析检测后的要求

①通过询问医生获取病人的临床信息:有必要鼓励临床医生提供带有说明的简短的临床信息(如手术后、化疗后等),这有助于确认偶然误差(如可能出现的仪器上加错标本等)。另外,当改变TM 检测方法和试剂时,必须通知临床,避免对结果的误判。实验室还应印发宣传资料介绍TM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并提出TM 检测的合适频率供临床参考。这些措施对提高检测质量,用好TM非常有用。②参考值范围的有效性:通常来自相应的健康人群的参考值范围与初始治疗前的肿瘤病人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病人自己的“基线”值对于肿瘤标志物的测定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只有基于有效的参考范围,增高甚至在参考范围增高才有临床显著床意义,但须进行进一步的工作。

③了解显著变化或临床相关变化的组成因素:应包括生物学变异和分析数据的变异。一般病人的结果在排除检测方法引起的误差后,上升或下降25%都有临床价值。对于测定结果升高的标本必须复查,以防测定误差。

④改变方法时应进行方案确认:有助于确认由于改变方法而引起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差异。(可能需要对以前检测过的样本再用新的方法进行检测来确认结果的差异。)

⑤必须知道肿瘤标志物的半寿期:TM的半寿期是指肿瘤组织被完全切除后血液循环中TM浓度下降到50%的时间。这有助于选择TM的监测时间和解释TM浓度变化与临床疗效和肿瘤复发的关系。若复查间隔时间太短,将误认为肿瘤未被完全切除;间隔时间太长,将无法区分是肿瘤复发还是疗效欠佳。一般应在治疗结束后5个半寿期采血为好,这时原有的TM约97%已被清除。主要TM的生物半寿期: CA199为4~8天;CA153为5~7天;CA125为5天;CA724为3~7天;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为1天;AFP2~8天;CEA2~8天;PSA2~3天;fPSA12~18小时;HCG12~36小时;NSE 1天;SCC1天。

⑥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的比较:首先需要得到有关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的信息,再由有关的专业组织进行考察比较。

六、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注意事项

CA15-3

分析测试前准备和样本贮存:进行CA15-3的检测可以采用新鲜分离的血清样本。CA15-3在4℃下可以稳定24小时。建议将血清贮存于-20℃(短期)或-70℃(长期),以备复试时使用。若需长期贮存,则不能使用变性胶(CA15-3在变性胶的存在下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

分析中的注意事项:每个实验室都应对CA15-3的分析方法、分析精密度和参考值范围进行验证,以确定临床诊断的界限值。分析后结果报告的注意事项:应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性别、种族、年龄和绝经情况对正常人和乳腺癌病人CA-153表达的影响,制订出肿瘤标志物的参考值范围。CA125 分析前注意事项:含糖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一般在常规实验室室温条件下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然而样本的快速处理对于减少分解是十分必要的。新鲜分离的血清应该立即进行CA125的测定。血清样本应于4℃下存放或冻存于-20℃(短期)或-70℃(长期),以备复试时使用。

分析中的注意事项:NACB认为,CA125的测定结果用于病情监测,CV值应<15%。在此CV值下,95%可信限的范围是21~39U/ml,平均30U/ml。EGTM建议,肿瘤标志物自动化测定的批内变异应<10%,并应考虑生物变异和分析的不精确度。分析后结果报告的注意事项:由于各厂家的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略有不同,因此应在报告中附加试剂盒标明的正常值范围。SCCA 分析前注意事项:由于唾液、汗液和呼吸分泌物中存在大量SCCA,因此血样应避免暴露于皮肤和唾液。

分析中的注意事项:SCCA测定的平均日间变异为24%,因此在监测疾病复发时,应分别考虑其Cut-off值。

分析后结果报告注意事项:应同时报告试剂盒生产厂家标明的正常值范围。PSA 分析前注意事项:NACB对用于PSA测定的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作出如下建议:因为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PSA的含量,所以应确保在任何有关前列腺的活动之前进行血样的抽取,也就是说,在射精后至少24小时(如果在24小时以内,应注意最后一次射精的时间)、前列腺炎症消退、前列腺活检、经尿道的前列腺切除后数周再进行游离PSA的检测。由静脉抽取的血样应在3小时内离心分离出血清。血清样本在冰箱中可保存24小时以上,但应于24小时内进行测定,否则就应将样本冻存于-20℃以下(最好在-30℃以下避免结晶),长期保存温度应在-70℃以下。考虑到以上对样本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可能较难达到,EGTM建议根据采集样本时病人的情况而使用特定的分析参考值。分析和结果报告注意事项:结果报告中应注明,单次PSA的检测结果不能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判定,应该和物理检查结合使用。结果报告中还应分别注明分析实验的灵敏度和正常值参考范围,并说明结果不能用作评判恶性肿瘤是否存在的证据,除非有另外一些检测结果说明一定程度上升高的PSA水平不是由于良性前列腺组织疾病所引起的。报告中还应注明PSA分析(试剂、仪器)的生产商,并声明测定结果不能和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互换。对病人的治疗后监测,单次PSA检测结果不能用于前列腺癌复发的诊断。根部前列腺切除手术后,PSA的持续升高(基于多次PSA的检测结果)指示疾病的复发,若用超灵敏度分析进行根部前列腺切除手术后的跟踪随访(超灵敏度分析唯一的临床应用),应对实验的灵敏度进行验证,并将其报告给临床医生,更重要的是要研制出质控品并达到要求的灵敏度。有些较低的检测结果在生物学变异范围内可能会变得很高,因此持续升高的PSA水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EGTM的观点是PSA超灵敏度分析实验的结果不应用于决定临床治疗方案。肺癌标志物

篇3:肿瘤标志物与妇科肿瘤

肿瘤产生的物质理论上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性抗原。由于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差,目前临床使用的肿瘤标志物几乎全部是肿瘤相关抗原。因其特异性受限,仅能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半衰期短、易于检测、浓度应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并可根据其水平的升降监测治疗效果及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判断预后[3,4]。

由于肿瘤标志物的来源和性质非常复杂,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肿瘤标志物分类方法。目前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按肿瘤标志物的来源,分为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和肿瘤辅助标志物。二是按肿瘤标志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和免疫学特性分类可分为胚胎抗原、蛋白类标志物、糖类标志物、酶类标志物、激素类标志物、基因类标志物及其他肿瘤标志物。

目前临床使用的标志物具有以下用途:①恶性肿瘤的筛选:目前有关标志物对妇科恶性肿瘤的筛选的有用性尚未确立,但是对于有卵巢癌家族史的患者为早期发现卵巢癌,应该使用阴式超声检查并辅以标志物检测;②良、恶性肿瘤的鉴别;③辅助判定肿瘤的原发脏器和组织学类型:如绒癌的HCG、鳞癌的SCC;④推测临床期别及预后;⑤辅助治疗效果的判定,⑥辅助复发的早期诊断。

现将妇科常见肿瘤标志物及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1血清CA125

1.1 CA125抗原

1981年Bast最先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中获得卵巢癌细胞株OVCA433,获得单克隆抗体OC 25,该抗体所能识别的肿瘤相关抗原即为CA125。它是一分子质量在20×103的大分子糖蛋白。被认为是目前卵巢上皮癌最好的标志物。但CA125并非卵巢癌特异性抗原,该抗原可存在于苗勒管上皮、间皮和苗勒管衍生物所发生的疾病,正常成人的输卵管内皮、子宫内膜、腹膜间皮细胞及胸膜中也可存在,但含量甚微。

1.2卵巢上皮癌CA125的临床意义

1.2.1术前CA125水平与卵巢癌理想减瘤术

由于化疗对于体积较大肿瘤效果不好,在目前的卵巢癌治疗中,尽最大可能减灭肿瘤非常重要,能否达到理想减瘤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术前较准确地预测减瘤程度是十分重要的。术前CA125水平以500U/mL为界值可作为术前判断能否实施理想减瘤术的重要指标。以500U/mL为界值,其预测理想减瘤术的敏感度为78%,特异度为73%[5]。

1.2.2术后CA125水平监测

由于手术导致腹膜损伤刺激等原因,术后C A125水平可能在短期内会升高,其升高持续2~3周,在第2周升高最明显(升高3~336U/mL)。以后逐渐下降,术后8周恢复正常,所以,在手术后短期内的血清CA125水平不一定完全反映肿瘤的情况,术后至少3周的CA125水平作为基线是比较合适的。

1.2.3 CA125对病情的监测

系统的血清CA125检测可作为卵巢癌治疗过程中良好的监测指标,评价卵巢癌化疗效果并监测病情发展。每隔4周检测CA125值,若第3次检测较第一次下降50%,并经第4次证实,即认为肿瘤有50%缓解;若连续3次检测,每次下降幅度超过前次的50%,即认为肿瘤有75%缓解[6]。

CA125可以较早预测复发,但其预测复发的敏感性低于特异性。即CA125升高在很大程度上提示复发,但CA125正常不能完全排除复发。Meier等报道,预测值≥20U/mL时,预测复发的敏感度是90%,特异度是80%;若界值提高至25U/mL,特异性可达100%。CA125预测复发较临床复发提前的中位数是4个月,一般为3~9个月,最长可达1~2年。通过CA125检测可及早发现卵巢癌复发。若持续升高可尽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1.2.4 CA125与遗传性卵巢癌

遗传性卵巢癌组术前CA125<500U/mL的患者有59%的获得满意手术,CA125>500U/mL的也有52%的患者获满意手术,结论是CA125不能作为遗传性卵巢癌减瘤满意度的预测指标[7]。

1.3子宫内膜癌CA125的表达

Duk等[8]通过对110例子宫内膜癌的研究提出子宫内膜癌血清CA125的升高发生在人体内的“自然屏障”遭到破坏时,由于肿瘤细胞的脱落使抗原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了CA125的升高。虽然CA125对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意义不大,但对子宫外转移、复发患者有一定参考价值[9]。也有学者通过多因素分析,认为治疗前血清C A125水平是子宫内膜癌最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10]。CA125目前已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最有用的肿瘤标志物,但与卵巢癌相比,其测定值及阳性率均较低,敏感度不高[9,11]。

2血清CA199

2.1 CA199抗原

CA199为Koprowski等1979年用人结肠癌细胞株免疫B A L B/C纯种小鼠并与骨f髓瘤细胞进行杂交得到一单克隆抗体,用该抗体识别的抗原为CA199。CA199在血清中以黏蛋白的形式存在,广泛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2.2 CA199在临床中的运用

1992年,Fioretti等[12]检测卵巢癌中的CA199,结果显示,黏液性癌中的阳性率为83.3%。作者认为它对卵巢黏液性腺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C A 199在子宫内膜腺癌、宫颈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Borras等[3]报道宫颈腺癌CA199的阳性率可达32%。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排除来自消化道肿瘤,还要与卵巢本身的良性疾病鉴别。虽然多数卵巢黏液性癌发现时为早期,但因多数对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不敏感,预后并不好。在化疗过程中若C A199下降不满意,常提示对该化疗方案不敏感。卵巢粘液癌术后复发时多为CA199上升,常先于发现复发病灶0.1~1.7个月,平均1个月[4]。

CA199与成熟畸胎瘤密切有关。Ito研究发现,卵巢成熟畸胎瘤患者术前血清CA199的平均水平为79.4U/mL,术后为27.4U/mL,成熟畸胎瘤其CA199的阳性率可达38.8%,双侧发病的明显高于单侧发病患者。

3甲胎蛋白(AFP)

3.1 AFP是胎儿发育早期,由不成熟的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胚胎血清中可检测出极高量的AFP。随胚胎的发育成熟、卵黄囊退化及肝细胞的成熟,血清内AFP逐渐减少,出生一年后浓度一般低于20μg/mL。

3.2 AFP在临床中的运用

AFP是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敏感并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尤其是内胚窦瘤及胚胎癌,AFP值更高。大多数卵巢内胚窦瘤AFP阳性,Kawai等[5]报道阳性率为100%;未成熟畸胎瘤为61.9%,这对于鉴别卵巢肿瘤的类型很有价值。若血清检测阳性,AFP亦可作为患者治疗后随访的一个重要指标,若AFP值持续不降低,往往预示病变持续存在;若AFP值降至正常后复又升高,往往预示肿瘤复发。凡卵巢肿瘤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在术前均应检测AFP以期发现生殖细胞肿瘤。

4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4.1鳞状细胞癌抗原是1977年Kato等从子宫颈鳞癌组织中提纯的一种抗原,Crombach发现SCC存在于正常鳞状上皮和鳞癌细胞内。在某些良性疾病,如肺部疾病、头颈部疾病及肝肾疾病有增高。由于正常鳞状细胞的该成分并不释放入血,因此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只有极少量。在鳞状上皮恶性病变的患者血清值升高,如宫颈癌、肺癌、头颈部癌、食道癌在内的鳞状上皮癌。从而为SCC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根据。

4.2宫颈鳞癌SCC的临床意义

4.2.1血清SCC的阳性率随宫颈鳞癌临床分期升高而逐渐递增,I期患者的SCC阳性率为30%~40%,II期为60%~70%,Ⅲ~Ⅳ期为80%~90%。

4.2.2 SCC的变化反映了疾病的治疗效果

血清SCC水平与治疗反应率高度相关[16],治疗后SCC持续阳性者,临床常显示治疗无效。

4.2.3 SCC与复发的关系

Maiman[17]认为SCC随访过程中由阴转阳且>4 ng/mL时,应高度怀疑复发。而多数学者赞成血油SCC为2.5~3.5ng/mL时即应带惕复发。

4.2.4 SCC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Takeshima[18]征实宫颈癌治疗前SCC高浓度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SCC>4ng/mL者,淋巴结转移危险性增加8倍,约2/3的患者SCC4ng/mL时有淋巴转移,作者认为SCC高水平可能有先于临床、CT等辅助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的作用。

4.2.5 SCC对于I期宫颈癌患者灵敏度不足30%,因此,不适用于宫颈鳞癌的筛查。

5 HCG及-βHCG

5.1 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主要是由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α亚单位是92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肽,与其他糖蛋白激素亚单位相似,β亚单位是145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肽,结构独特,决定了HCG与其他糖蛋白激素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于滋养细胞肿瘤,若能除外妊娠,则尚无从敏感性、特异性、简便性、重复性及经济性等方面超过HCG的肿瘤标志物。由于HCG和LH有交叉免疫反应,在运用微量检测方法进行HCG测定时,会出现假阳性(实际为LH)。在月经期,特别在排卵前,HCG可出现阳性(实际为LH),绝经后,由于垂体分泌大量的LH,HCG可出现假阳性。

5.2 HCG在临床上的运用

5.2.1诊断

正常妊娠血清HCG妊10周达到峰值,中位数为10万IU/L,葡萄胎远大于20万IU/L,且持续不降。葡萄胎排出后60~90d,血清HCG仍未降到正常,或持续不下降甚至上升,提示可能已发生恶变,但需排除葡萄胎残留或合并巨大卵巢黄素化囊肿的可能。流产、分娩、异位妊娠后HCG8周仍未降到正常,应高度怀疑绒癌。

5.2.2治疗及评定疗效

HCG的含量反映了体内生长活跃的滋养细胞的含量。105个滋养细胞工作一天可产生1 IU的HCG。如果连续化疗两疗程,HCG下降不到一个对数,说明药物无效或用量不足或用法不当,需纠正或换用别的方案。化疗疗程需患者达到完全恢复标准,即血清HCG每周1次,连续3次正常,转移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无临床症状,再巩固2~3个疗程。因目前的检测方法,1~5 IU的HCG尚不能检出,此时体内可能有几万生长活跃的滋养细胞。

5.2.3随访

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血清HCG上升,为复发。但需排外假阳性的可能。

5.3造成HCG假阳性的原因

5.3.1人血液中动物抗体的存在

在人的体内,由于牛奶、肉类的食用,生活工作中与动物的接触及医疗中动物蛋白的注射,使人体产生动物抗体即嗜异染抗体,从而造成检测时HCG阳性。

特点:①低水平表达:目前所报道[19]HCG假阳性结果都<1000 IU/L,多数<150 IU/L,②血清中HCG大于50 IU/L,而尿液阴性。因为嗜异染抗体为IgG,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肾屏障而出现在尿液;③血清稀释试验无线性关系。样本稀释后其HCG检测值可以比同倍稀释的标准HCG值高或低;④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甚至治疗后血清HCG值没有明显的波动;⑤不同实验室、不同实验方法测定可能出现阴性结果。

5.3.2垂体性HCG升高

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妇女,或双侧卵巢已切除的患者,由于失去了卵巢对垂体的反馈抑制,造成垂体功能亢进,增加LH分泌,和HCG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出现假阳性。

5.3.3所用试管、试剂盒HCC污染,特别是在一些自动免疫检测仪器使用当中

目前,肿瘤标志物作为辅助检测手段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由于尚未发现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因此,目前多采用几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应用肿瘤标志物不仅要考虑灵敏度与特异性的关系,而且要考虑性价比。肿瘤标志物的分析要结合临床情况,从多个角度比较,才能得出客观真实的结论。

篇4:肿瘤标志物高就患有肿瘤吗

我今年46岁。前些天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查出我的CA199是47(参考值是35),CA242是39(参考值是20)。我的胰腺B超等其他检查结果均正常。听人说CA代表的是肿瘤标志物,CA升高就表示患有肿瘤。我很害怕。请问我是否患有肿瘤?如果我患有肿瘤为什么会查不出来呢?

河北 赖文华

赖文华读者:

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组织和细胞由于癌基因及其产物的异常表达所产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在正常的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几乎不会产生或产量甚微。通俗地讲,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组织产生的,存在于肿瘤组织中,也能分泌到血液或其他区域的体液中,或是人体细胞在肿瘤组织的刺激下产生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物质。在肿瘤病人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可以检测到肿瘤标志物。它可以作为检测和诊断肿瘤的标志之一。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球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抗原(TPA)、糖链抗原(CA-125,CA199)等。

肿瘤标志物是一种辅助检查项目,它不是断定患有肿瘤的确切指标。肿瘤标志物高的人不一定患有肿瘤,而患有肿瘤的人,其肿瘤标志物也不一定升高。因为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正常人也可以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情况,但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进行复查。肿瘤抗原CA199升高多见于胰腺癌患者,也可见于结肠癌、肝癌、胆囊癌、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因此,其特异性不是特别高。所以,当一个人的肿瘤标志物升高时还需要参考病人的其他症状和体征才能对其做出明确的诊断。一般来说,只有查到了肿瘤才能说病人患有肿瘤。只有对肿瘤进行活检后才能诊断其是恶性肿瘤还是良性肿瘤。

篇5:自噬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论文

在生理状态下, 细胞通过自噬 (autophagy) 清除衰老细胞器和突变蛋白, 以维持自身结构稳定和功能正常。自噬还参与胚胎发育、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病理状态下细胞自噬水平显著升高, 以耐受缺血、饥饿和凋亡等情况。此外, 自噬功能的障碍还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根据细胞内底物运送到溶酶体腔的方式不同, 自噬可分为大自噬 (macroautophagy)、小自噬 (microautophagy)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mediated autophagy, CMA)。此外, 还有些选择性自噬如线粒体自噬 (mitophagy)、聚集体自噬 (aggrephagy)等。不同类型的自噬其发生过程不同,参与的蛋白分子也不同。检测不同自噬过程中的分子标志物的水平、状态与定位有助于评价细胞的自噬水平。

1 大自噬标志物

大自噬的囊泡膜结构起源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这些膜片段形成杯状结构, 包裹胞内物质并最终形成闭合的双层膜的囊泡即自噬体, 然后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自噬体内蛋白质或细胞器在溶酶体中被溶酶体酶降解。因此该过程的标志物包括自噬体囊泡形成过程的标志物、溶酶体标志物和自噬底物标志物三类。

1.1 自噬体标志物

自噬相关蛋白 (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Atg)是一类自噬组成蛋白, 参与调节自噬起始和延伸等过程。其中几个关键蛋白, 也成为自噬标志物。

1.1.1 Atg12-Atg5 复合物Atg12 与Atg5 会形成复合物, 甚至在一些哺乳动物细胞中似乎所有Atg5和Atg12都表现为结合体的形式。Atg12-Atg5 复合物在自噬的形成中至关重要。此外, Atg12-Atg5 复合物还可以充当Atg8-磷脂酰乙醇胺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 结合系统的E3 样连接酶。Atg12-Atg5 的缺失会导致自噬缺陷。但在短时饥饿状态, Atg12-Atg5 的水平改变并不明显。Atg12-Atg5 复合物的水平检测可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 (Western blot) 方法进行。Atg12 分子质量预期为15 kDa, 但在SDS-PAGE 胶上目测大约在19 kDa的位置上。Atg5 分子质量大约为32 kDa。由于Atg12分子质量小, 不易检测, 并且Atg5 与Atg12 的结合是非可逆的, 因此可分别用Atg5 和Atg12 的抗体孵育,然后直接检测Atg12-Atg5 的结合形式, 其分子质量大约在55 kDa 左右。

1.1.2 自噬相关16 样蛋白1 (autophagy related 16-like 1, Atg16L1) Atg16L1 与Atg12-Atg5 复合物相互作用, 并以自身寡聚化的方式形成Atg12-Atg5-Atg16L1 复合物 , 附着在自噬体表面, 在自噬前体膜的延伸中发挥作用。在自噬前体膜完全融合形成封闭的自噬体后, Atg12-Atg5-Atg16L1 复合物被释放到胞质中。在细胞膜转移作为自噬膜供体的过程中, Atg16L1 可作为一个指标, 其定位在自噬体上,但在完整的自噬溶酶体膜上尚未见分布。因此,Atg16L1 可以用来检测早期自噬体的形成。可对Atg5、Atg12 或Atg16L1 进行免疫透射电镜和免疫染色的检测。检测内源性的Atg5、Atg12 或Atg16L1 所形成的点状聚集或斑块可监测自噬的改变。在生理情况下, 内源性蛋白主要是在胞浆中弥散分布的; 而在饥饿等环境应激下自噬被诱导, 则细胞中Atg5、Atg12 或Atg16L1 的点状聚集或斑块会明显增加。

1.1.3 Atg8/微管相关蛋白1 轻链3 (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1 light chain 3, LC3) Atg8/LC3是目前研究中被最广泛使用的分子标志物。在酵母中, Atg8 与PE 偶联形成Atg8-PE[5]。LC3 参与了自噬体膜的形成, 包括两种可相互转化的形式即LC3-I 和LC3-II。细胞内新合成的LC3 经过加工, 成为胞浆可溶形式的LC3-I, 后者经泛素化加工修饰, 与自噬体膜表面的PE 结合, 成为膜结合形式的LC3-II。LC3-II定位于前自噬体和自噬体, 是自噬体的标志分子, 随自噬体膜的增多而增加。SDS-PAGE 电泳中, LC3-I 的表观分子质量为18 kDa, LC3-II 的表观分子质量为16 kDa。尽管PE偶联形式的.LC3-II 的分子质量较LC3-I 大, 但是其具有强疏水性, 因此在SDS-PAGE 中电泳迁移率反而比LC3-I (非PE 偶联的LC3) 快。可以通过Western blot比较组间LC3-II 水平, 也可通过计算LC3-II/LC3-I的比值来评价LC3-II 水平, 并推测自噬囊泡数量的多少。LC3 在含SDS 的样品裂解液中易降解, 因此样品经煮沸裂解后应当尽快进行Western blot 实验, 并避免反复冻融。LC3-II 的含量或LC3-II/LC3-I 的比例与自噬体的数量呈正相关,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细胞的自噬活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自噬是动态的, 自噬体的聚集可能是自噬活化待降解底物聚集而成, 也可能是自噬效应部分阻断, 自噬体无法被清除导致的。因此仅评价自噬体数量或LC3-II 的表达均不能代表整个自噬过程。只有客观地分析自噬动态变化才能准确地判断自噬活性。基于自噬流 (autophagic flux) 的检测成为反映自噬活性更为可靠的指标。

1.1.4 Atg9/mAtg9 Atg9 是所有Atg 蛋白中唯一的跨膜蛋白, 进化上高度保守, 在酵母以及哺乳动物细胞中都存在。酵母Atg9 存在于30~60 nm 的、来源于高尔基体膜的单层囊泡上, 这些Atg9 囊泡在胞浆快速运动, 并整合到自噬囊泡外膜上。哺乳动物细胞mAtg9 与自噬囊泡存在动态相互作用。在形成成熟自噬体后, mAtg9 并未整合进自噬体囊泡上, 而是又游离进入胞浆。有研究表明, mAtg9 在形成双FYVE 结构域蛋白1 (double FYVE-containing protein 1, DFCP1)阳性的自噬体前体中是必需的, 但不依赖于早期的一些自噬蛋白如UNC-51 样激酶1 (UNC-51-like kinase1, ULK1) 和磷酸肌醇相互作用蛋白2 (WD repeatdomain, phosphoinositide-interacting protein 2,WIPI2)。mAtg9 定位在内体和内体样的部位, 推测其在多种细胞器如再循环的内体间活动, 在自噬的起始进程中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mAtg9 可用来检测自噬的发生。

1.1.5 Atg6/Beclin1 哺乳动物Beclin1 是酵母Atg6/液泡分选蛋白30 (vacuole protein sorting 30,Vps30) 基因的同源物。Beclin1 主要定位于反面高尔基体 (trans-Golgi network, TGN)、内质网和线粒体。Beclin1 与Vps34 形成III 型磷脂酰肌醇3 激酶复合物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Class IIIcomplex, PI3KC3) 。Vps34 可磷酸化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PI) 生成3-磷酸磷脂酰肌醇(PI3-phosphate, PI3P), 而PI3P 募集胞浆中其他自噬相关蛋白Atg 结合到前自噬体膜上, 在自噬体形成早期发挥重要作用。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 抑制剂可干扰自噬体的形成。此外, Bcl-2 与Beclin1 结合也可抑制自噬活性。用荧光显微镜或透射电镜可检测Beclin1-GFP 的点状聚集或斑块作为自噬标志物。但Beclin1 自身有核定位信号, 且GFP 融合蛋白的定位受到GFP 的干扰, 因此Beclin1-GFP 荧光显微结果显示有核定位倾向, 可能会影响对自噬状态的评判。在Beclin1 依赖的自噬中, PI3K 活性在自噬体形成中至关重要, 因此在Beclin1 免疫沉淀物中测定PI3K 活性可用来监测其对自噬的调节影响。

1.1.6 Atg14/Barkor Atg14 定位在自噬体上, 其羧基端被命名为BATS (barkor autophagosome targetingsequence) 区域。BATS 区域在Beclin1 招募和自噬活化中意义重大。Atg14 的BATS 区域通过α 螺旋的疏水表面与自噬囊泡膜结合。在应激情况下, BATS 点状聚集或斑块与Atg16 和LC3 以及部分自噬早期标志物DFCP1 重合。Atg14-GFP 或BATS-GFP 在用荧光显微镜或投射电镜技术检测自噬水平时可作为自噬标志物。但除了定位于自噬体, Atg14 也定位于自噬溶酶体和内质网上。因此, 用Atg14 作为标志物时最好也结合用其他自噬标志物做鉴定。

1.1.7 损伤调节自噬蛋白 (damage-regulated autophagymodulator 1, DRAM1) DRAM1 是一个具有六个跨膜结构的疏水蛋白。除了定位于顺面高尔基体, DRAM1 也定位于早期和晚期内体和溶酶体, 它与早期核内体相关蛋白1 (early-endosome-associatedprotein 1, EEA1) 和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 (lysosomeassociatedmembrane protein type 2, LAMP-2) 共定位。在应激情况下, DRAM1 可被活化的p53 激活。DRAM1 基因沉默会阻断自噬的发生。由于DRAM1分子质量很小, 大约28 kDa, 加之其疏水性强, 蛋白水平检测有一定难度, 可考虑用实时定量PCR 对其mRNA 水平进行检测。

1.1.8 ZFYVE1/DFCP1 锌指FYVE 结构域蛋白1(zinc finger FYV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 ZFYVE1)也被称为双FYVE 结构域蛋白1 (DFCP1), 其羧基端即为两个锌结合的FYVE 结构域。FYVE 结构域参与膜转运和细胞信号, 促进其与含PI3P 的膜结合。ZFYVE1/DFCP1 与PI3P 结合后, 定位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饥饿诱导DFCP1 转位至粗面内质网的粗粒上, 显示在欧米茄体 (omegasome) 形成的部位。因此DFCP1 可作为自噬形成初期的标志物。DFCP1的表达可用荧光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出现DFCP1 阳性的点状分布则意味着自噬囊泡正在开始形成期。

1.2 溶酶体标志物

因为自噬过程最终的完成是在溶酶体中进行的,因此溶酶体标志蛋白在自噬功能研究中就显得极为重要。在酸性水解酶的作用下, 进入溶酶体的自噬体内容物被降解。降解生成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经自噬溶酶体膜渗透入细胞质, 参与细胞的物质代谢活动。目前已识别的25 个溶酶体膜蛋白都是高糖基化的。含量最高的膜蛋白就是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type 1, LAMP-1)、LAMP-2 和溶酶体整合膜蛋白 (lysosomal integralmembrane protein, LIMP-2)。可用免疫组化或Western blot 的方法检测溶酶体重要膜蛋白的水平,并与其他自噬相关蛋白结合使用。

1.3 自噬底物

p62 也被称为SQSTM1, 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都有表达, 可作为一个货车蛋白参与多种信号转导过程。p62 可连接LC3 和泛素化的底物, 随后被整合到自噬体中, 并在自噬溶酶体中被降解。当自噬被激活时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自噬囊泡中p62 等蛋白或细胞器被溶酶体酶降解, p62 水平降低; 当自噬被抑制时自噬体积累, p62 水平升高。因此, 可以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p62 的水平, 作为自噬能力变化的指征。

除了与LC3 和泛素化蛋白结合外, p62 可能还参与形成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 (target of rapamycincomplex 1, TORC1)。p62 还与蛋白酶体功能相关。当蛋白酶体功能被抑制时, p62 水平也会增高。此外,p62 也是钙依赖的非溶酶体蛋白酶calpain 1 的底物,因此很难解释它在自噬与死亡检测中的意义。在自噬被激活时, LC3 的上调和p62 的表达下降不一定有明显的关联。尽管p62 可以作为自噬损害或者自噬流改变的辅助标志, 但最好联合其他指标如LC3 进行自噬流的评估。

2 CMA 的标志物

CMA 是胞浆内某些蛋白质被分子伴侣如热休克蛋白质70 (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 of 70 kDa,HSC70) 识别, 并将其运送到溶酶体膜上, 再经溶酶体膜蛋白LAMP-2a 结合后被转运到溶酶体腔中被溶酶体酶消化的过程。与大自噬和小自噬相比,CMA 的主要特点是细胞质内的蛋白质直接经溶酶体膜蛋白转运入溶酶体腔, 不需形成自噬囊泡。

2.1 HSC70

HSC70 是分子质量为70 kDa 的热休克同源蛋白,它是分子伴侣, 在胞浆识别带有KFERQ 样序列的CMA 底物。HSC70 与定位于溶酶体腔面的Hsp90 相互作用。在HSC70 的帮助下, 底物在穿越溶酶体膜时开始从折叠状态去折叠, 并在LAMP-2a 复合物形成之前完成。将底物转运穿越溶酶体膜还需要定位在溶酶体膜上的HSC70 (lys-HSC70)。HSC70 的稳定性依赖于溶酶体的pH 值。pH 值轻微的上升都会促进HSC70 的降解。

2.2 LAMP-2a

LAMP-2 有3 个亚型, LAMP-2a、LAMP-2b 和LAMP-2c, 借助RNAi 技术显示只有LAMP-2a 才是CMA 途径重要的受体。CMA 的速率直接依赖于溶酶体膜上LAMP-2a 的含量。LAMP-2a 在胞内的水平可由于转录水平改变或降解速率改变而发生变化。抑制LAMP-2a 将引起CMA 底物GAPDH 的聚集; 过表达LAMP-2a, 则引起GAPDH 水平下降。

3 线粒体自噬标志物

线粒体自噬指在ROS、营养缺乏和细胞衰老等内外环境的刺激下, 细胞内的线粒体发生去极化, 而这些被损伤的线粒体将被特异性地包裹进自噬体中并与溶酶体融合, 从而完成损伤线粒体的降解, 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过程。细胞主要通过选择性自噬来进行线粒体的更新。损伤的线粒体在发生线粒体自噬之前先发生动力相关蛋白1 (dynamin-related protein 1, DRP1) 介导的线粒体分裂。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引起PTEN 诱导假定激酶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inducedputative kinase 1, PINK1) 的聚集, 接着招募E3 泛素连接酶Parkin 到线粒体。Parkin 促进线粒体膜上蛋白质泛素化, p62 蛋白与线粒体上泛素化蛋白相互作用,借助p62 与LC3 的互作引导线粒体被自噬体包裹。同时, 线粒体上存在自噬受体如BNIP3 (Bcl-2 andadenovirus E1B 19-kD interacting protein 3) 和NIX/BNIP3L (BNIP3-like) 也可以与LC3 互作使得受损线粒体通过自噬方式被去除。研究中通常用线粒体标志物和自噬标志物LC3共定位来显示线粒体自噬。此外, 还有几个线粒体自噬受体也可以考虑用作线粒体自噬的标志。

3.1 Atg32

酵母中, Atg32 是一个分子质量约59 kDa 的跨膜蛋白, 定位在线粒体外膜上。在氨基端有与Atg8 和Atg11 结合的结构域, 在线粒体自噬的发生中作用巨大。Atg11 是个脚手架蛋白, 在选择性自噬中为Atg蛋白的装配提供平台。羧基端可能发挥调节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抑制Atg32 表达会减少线粒体自噬的效率,同样地, 过表达Atg32 则增加线粒体自噬的效率。研究认为Atg32 是酵母线粒体自噬发生的限速步骤。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酵母中Atg32 缺失并不明显影响普遍意义上的自噬, 因此认为Atg32 是引导线粒体自噬专属分子。尽管线粒体自噬是进化上保守的现象,但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并未发现Atg32 的同源基因。

3.2 BNIP3 和NIX

BNIP3 和NIX 序列上有56% 的同源度, 且都有BH3 结构域, 并与Bcl-2 作用。NIX 与BNIP3 定位在线粒体和内质网上, 通过影响线粒体呼吸和ROS 水平调节凋亡和程序性坏死。BNIP3 插入线粒体的外层膜,其氨基端在胞浆中, 而羧基端在线粒体内。BNIP3 诱导线粒体嵴消失并促进细胞色素C 释放, 同时, NIX和BNIP3 包含有与LC3 结合的LC3 相互作用区域(LC3-interaction region, LIR), 因而也被称为是线粒体自噬受体。BNIP3 的17 位丝氨酸和24 位丝氨酸的磷酸化会促进其与LC3 结合, 易化线粒体自噬的发生。NIX 与Ras 家族小GTPase—Rheb 互作促进线粒体自噬。此外, NIX 可促进Parkin 定位到受损线粒体上, Parkin 又对线粒体膜上蛋白质进行泛素化, 从而引导p62 与LC3 的互作而发生线粒体自噬。

4 小结

篇6:肿瘤标志物

标志设计完成后如何写标志设计说明呢?这个也是标志设计的重要一部分,下面我们自己的经验希望能告诉大家标志设计说明怎么写。

标志设计说明企业商标标志释义通常有自己惯用的词汇,它们涉及到企业理念、行业特质、设计术语、美学、吉祥用语等等方面。若将这些词汇有机地搭配或举一反三地加以发挥运用,你就不会犯愁写不出好的释文了。

标志设计说明也就是商标标志释义,即商标设计说明或设计意念,是设计者对其设计的图稿作文字的解释。我们常说,好的标志设计必须要有好的标志设计说明,尤其对“浓缩”的设计艺术——商标标志来说,其“标志设计说明”显得更重要。好的标志设计说明,不但要准确无误、言简意赅地反映设计者和其作品的意图和含意,且要文笔流畅,语词生辉,凭借短短的数十字或数百字的介绍,使客户和读者很快认识标徽并产生共鸣,因而词汇在标志设计说明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标志设计说明通常有自己惯用的词汇,它们涉及到企业理念、行业特质、设计术语、美学、吉祥用语等等方面。若将这些词汇有机地搭配或举一反三地加以发挥运用,你就不会犯愁写不出好的标志设计说明了。

标志设计说明常见词汇:

常见词汇一:

商标、标志、标徽、厂标、司徽、标识

常见词汇二:

理念、思想、哲学、精神、信念、信条、目标、目的、宗旨、方针、性质、使命、宣言

常见词汇三:

意念、意义、意向、意境、含意、寓意、立意、示意、涵意、意象、意为、意味、概念、涵义、释义、说明、隐含、隐喻、暗喻、代表、表示、显示、象征、表达、反映、比喻、内涵、联想、点

明、蕴含、揭示、印象、表明、体现、传达、展现、含义

常见词汇四:

设计、艺术、手法、塑造、造型、形象、形态、结构、特征、态势、定位、定格、创意、构想、构成、演变、原理、元素、单元、连字、组字、抽象、具象、象形、图形、图画、图案、符号、写实、变形、漫画、吉祥物、纯文字、纯图形、图文结合、汉字组合、数字组合、符号组合、图像、外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直线、斜线、曲线、弧线、几何形、正形、负形、共形、共用形、整体、局部、实体、虚体、阴阳、立体、平面、空间、发射、排列、动感、起伏、肌理、叠透、旋转、交叉、相让、相背、相向、分离、积集、联合、内聚、外发、呼应、点、线、面、黑、白、反复、对比、调和、节奏、渐变、突破、对称、均衡、平衡、反衬、借用、重叠、变异、幻视、连接、折带、装饰、留白、色彩、标准色、辅助色、暖色、冷色、色相、彩度、明度、对比色、邻近色、标准字、基本形

常见词汇五:

美感、美观、流畅、庄重、严谨、潇洒、新颖、畅快、优雅、哲

理、格调、面貌、价值、情感、主题、主调、心理、联想、共鸣、和谐、贴切、主体、简洁、简炼、精致、粗犷、高尚、品味、力度、强烈、壮美、优美、坚实、有力、直观、效果、夸张、点题、借笔、互补、相依、相托、布局、营造、缩写、媒介、传递、信息、视觉、冲击力、诉求、主张、题材、素材、结合、组合、融会、层次、完整、准确、明确、鲜明、特色、特性、独特、风格、风貌、感性、理性、知性、人性、个性、共性、原创性、逻辑性、条理性、直观性、权威性、典型性、单纯性、鲜明性、艺术性、装饰性、识别性、标识性、规范性、准确性、适用性、实用性

常见词汇六:

企业形象、企业识别、CI战略、CI系统、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服务、一流、好感、信赖、忠诚、诚实、团结、合作、交流、发展、开拓、创新、奉献、贡献、壮大、规模、稳健、开明、向上、飞跃、高效、高质、高产、协力、创业、效率、求实、务实、荣誉、信用、安全、奋斗、前进、腾飞、拼搏、健康、永恒、活力、爱心、温暖、博爱、清洁、品质、文化、产品、经营、营销、策划、广告、公关、品牌、名牌、高品位、消费者、形象力、商品力、销售力、竞争力、开发力、领导力、研究力、创造力、亲和力、集团力、多元力、多角力、多样化、专业化、市场

化、人性化、休闲化、都市型化、乡村型化、商品化、系列化、大众化。

常见词汇七:

现代感、传统感、魅力感、亲密感、信赖感、亲切感、坚实感、责任感、明朗感、活泼感、流动感、节奏感、明快感、期待感、正义感、安心感、稳定感、温暖感、强力感、跃动感、律动感、新鲜感、独特感、高级感。

常见词汇八:

国际性、地域性、社会性、民族性、摩登性、安定性、诚实性、协调性、独特性、方向性、专业性、技术性、基准性、趣味性、情绪性、成长性、大众性、时代性、现代性、传统性、都市性、超前性、未来性、进步性、优良性、进取性、创造性、杰出性、力量性、明朗性、活泼性、灵敏性、开朗性、温和性、亲和性、健康性、跃动性。

标志设计说明范文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标志设计说明范文

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夸张变形,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形似现代“京”字,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

以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

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和韵味有机地融入到“Bei-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

中国印、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3部分之间在布局及比例关系方面近乎完美。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上一篇:门诊部主任竞争上岗演讲稿下一篇:国内空乘面试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