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言复习内容

2024-05-08

二年级语言复习内容(通用8篇)

篇1:二年级语言复习内容

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复习题的内容

1、我们几个孩子,棉袄,()家门,()田野,去()春天。春天来了!我发现了()是春天的眉毛,()是春天的眼睛,嫩芽是春天的(),()是春天的琴声。我们()到了他,我们()到了他,我们()到了他,我们()到了他。他在柳枝上(),在风筝尾巴上();他在喜鹊、杜鹃(),在桃花、杏花()。

2、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复习题:泉水流进(),流过()。流到(),穿过(),欢快地跑下山去。

3、我们()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雷锋的足迹。()温暖的春风,我们()寻觅。哪里需要(),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雷锋()迷路的孩子,()蒙蒙的细雨。()年迈的大娘,()路上的荆棘。他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他牺牲后,毛泽东主席为他题词:“()。”

4、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那里群山环绕,(),周围有许多()。湖中央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叫(),南边像(),叫()。(),湖面上()薄薄的雾。天边的()和山上的(),隐隐约约地()在湖水中。

5、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那里五月有(),七、八月有()、()、(),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成熟了。到了(),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有()、()、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6、夜晚的北京,多么(),多么()!长安街(),()的汽车,(),像银河从天而降。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彩灯()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轮廓。()的故宫变得()。()灯光照着她,()城墙和()的角楼()在河面上,(),()。

7、世界上最早的一张邮票是在()发行的。中国最早的邮票是()年清政府发行的()邮票。

8、春天里开的花有()、()、(),北京的市花

是(),洛阳的市花(),香港是(),澳门()。

为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在暑假期间,您可以根据实际,让孩子在完成必做作业的基础上,去做相应的选做作业。以下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小学二年级暑假作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笋芽锋利微弱茂盛泥泞

雄伟应该而且约束搭建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雷()摘()寿()题()搭()

需()滴()涛()提()塔()

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号。

符合(fúfǔ)英雄(xióngxóng)仍然(rēngréng)

空地(kōngkòng)盛水(chéngshèng)旗杆(gāngǎn)

四、补充词语。

灯光名古大作

风光光目从降

9、北京的公园有()、()、(),北京的()和()是有名的古代建筑,()、()、()、()是著名的现代建筑。

10、我国有()、()、()等()个民族,我国有4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和(),还有()个省、自治区。

11、描写春天的诗句:

杨柳,。春日,。

黄莺,。春风放胆,。

冬去,。春风一拂,。

12、关心帮助他人的谚语:

花要,人要。帮助,能得到。

赠人玫瑰,。诚心,实意。

13、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夏天的,秋天的有。

二、形近字组词。姓名

材( )祖( )膀( )慢( )叭( )

财( )租( )榜( )馒( )扒( )

场( )观( )密( )提( )玲( )

扬( )现( )蜜( )题( )铃( )

摘( )锋( )珠( )棉( )探( )

滴( )蜂( )蛛( )绵( )深( )

遥( )扔( )菜( )冈( )根( )

摇( )仍( )踩( )刚()跟( )

抽( )拐( )静( )结( )塔( )

油( )别( )清( )洁( )搭( )

杜( )帽( )雷( )谜( )洒( )

社( )冒( )需( )迷( )酒( )

补( )摸( )该( )沙( )坏( )

扑( )漠( )刻( )纱( )环( )

隐( )季( )坡( )柏( )泼( )

稳( )李( )波( )泊( )拨( )

风( )沟( )宫( )辉( )漫( )

凤( )钩( )官( )挥( )慢( )

朗( )哄( )喝( )求( )烧( )

郎( )洪( )渴( )球( )浇( )

建()未( )绕()

渐()末( )

篇2:二年级语言复习内容

先熟练认读,注意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再注上拼音,拼音书写要规范漂亮,最后对照书本检查,有错要订正。(可以多复印几张用来平时练习)姓名

宜层尽染叠翠爽壮谷

登华图梨笼浪梁燃勤

劳区尤其仙盘峰胳膊

巨当脖著形状旅蒲降

娃纷苍洼啪炸蹦察识

刘菊残君橙橘径斜枫

于交支龙求凡利

生字注音练习(二)

先熟练认读,注意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再注上拼音,拼音书写要规范漂亮,最后对照书本检查,有错要订正。(可以多复印几张用来平时练习)姓名

棋弹钢琴胡戏喂鸽养

航模株踮院除疲倦牵

困委补室宁愣切集掌

钟零闹哈欠迟叹决悔

计算冒览馆紧怦握容

普奋灿烂柏纪纺织优

胜湾粒

生字注音练习(三)

先熟练认读,注意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再注上拼音,拼音书写要规范漂亮,最后对照书本检查,有错要订正。(可以多复印几张用来平时练习)姓名

神州川涌岛隔峡与陆

民族庆献帜洁奏曲亿

央瓦庄严阔碑周似拼

案坛迹厦讯传约聚挥

锣呼击拥抱泪泽克扬

省店橱指接讲铺毯银

仗退危险买卖反杂简

生字注音练习(四)

寸益彰豹障泰徒功渠

沿际信葫芦藤哇盯邻

枣浅秃忍呗虽乘思抽

续吸极夫汗驶示筝踪

伤责酸葡萄狐狸串迫

待硬茶泡饱袍鞭炮

生字注音练习(五)

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

独刺猬板凳糙但傍椅

瞧留术铅惹吐桌盒注

削皱坏扎抓莓幸福吵

受之轮期第任惯式眯

郑铁钉裙裤袄疼痛疯

生字注音练习(六)

恨漠炭贫富饥索奉永

科亚呆始猜拴逗良缩

遥寻食泣健康操则昨

纱羡慕粉料套份妹贵

寄费客何赠汪舟欲踏

潭历贡肯扇确愁

生字注音练习(七)

护牢孔雀锦鹰丛鹂灵

嬉叽喳蓬跃棱巢崭牌

侧卷欣赏龟镜映幻演

蕉扔跨甚至蒸死继乎

叨蒙喃味浓腾猎黎射

卫填嫦娥宇宙载箭

生字注音练习(八)

先熟练认读,注意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再注上拼音,拼音书写要规范漂亮,最后对照书本检查,有错要订正。(可以多复印几张用来平时练习)姓名

浮雹暴躁灌溉器淹稼

毁灾呱哩圈纹碰返舒

必须绑通杯塑咳嗽钩

件喷设浴博珍孙悉绝

肉史核缺乏稀农技袁

篇3:二年级语言复习内容

在画面语言学中, 把设计、制作的多媒体教材看成是用“画面语言”编写的, 但是对于编写的特点和规律, 即画面语言是如何表现教学内容的, 至今在国内外都是正在探讨的热门话题。对此, 我研究十多年, 这才意识到“多媒体画面语言”有三个要点, 可以把它们比喻成进入画面语言大门的三把“钥匙”。换句话说, 只有把这三个要点真正弄明白了, 才能算是入了门。

●“多媒体画面语言”的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以形表义”, 强调画面语言表义的方式与文字语言不同, 即靠“形”, 而不是靠“文字表述”。

强调画面语言“以形表义”这一要点, 是因为在进入信息时代以前, 一方面传统艺术领域 (如美术、摄影) 就曾用过“画面语言”一词, 由于那时“画面”的功能, 审美远远多于表义, 给人们留下了“形主要用于审美”的认识局限;另一方面, 人们在长期阅读书报的过程中, 已经养成了通过文字表述获取知识、信息的习惯, 因而一般很少注意到, 画面中文字以外其他媒体及其配合的表义功能。

画面语言用来表义的“形”, 不仅指图形和字形, 还应包括解说、音乐、色彩、运动等元素的表现形式, 如版面格调、基色、背景音乐等。由于其中文本 (解说) 具有形 (音) 和义分离的特点, 因此还应将文本 (解说) 表述的表义形式包括进去。

第二个要点是“基于屏幕呈现”, 强调屏幕的运动画面属性。静止画面表现的是空间艺术, 运动画面表现的艺术则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因此这一要点实际是突出了, 多媒体画面语言与传统 (美术) “画面语言”之间的区别。

例如, 画面分割艺术是在传统静止画面 (美术、摄影、报刊排版等) 中形成的, 属于“空间分割”。多媒体教材在讲授一个设备的各部件时, 经常将这些部件以菜单的形式列出, 点击一个菜单项便调出一个部件的画面进行介绍。这就是运动画面的分割, 叫做“时间分割”。在多媒体教材中, 画面的“时间分割”形式, 可以用来介绍美术教材中的各幅名画、音乐教材中的各类乐器、一门技术中的各个术语、一个实验中的各个步骤, 等等。

以上两个要点表明, 多媒体画面语言与传统“画面语言”既有共性 (即“以形表义”) , 又有区别 (即“时间属性”) 。

第三个要点是, 多媒体画面语言是有规则可循的。和文字语言一样, 这些规则应包括语构、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在《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中, 这三方面分别叫做“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设计格式”和“教学格式”。如果说画面语用学的研究内容是规范化的“教学格式”, 那么画面语义学的研究内容便是规范化的“设计格式”。

顺便说明, 其实教学 (或设计) 格式也是画面语用 (或语义) 学中的一些“规则”, 因为“规则”只不过是对一些规格的条文表达, 而规格就是所谓“规范化格式”的简称。在《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中选用“格式”一词, 是为了避免和语构学中语法规则 (即“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 混为一谈。

●“多媒体画面语言”中的设计格式

借鉴文字语言,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设计格式”在画面语言中的定位和分工。

人们在运用文字语言进行交流时, 虽然基于语法、句法, 但是通常注意的只是如何将内容有效、准确地表达出来, 因为语法已经熟练地融入到语句之中了。小学生练习作文时, 一般是按照叙述、报道、描写、书信、论文、诗歌等不同题材, 分门别类地熟悉各种题材的写作方法 (或格式) 。用画面语言表现教学内容时, 同样需要语法 (即“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 , 但是应该将其熟练地融入到画面之中, 而关注的则是按照不同的题材, 将教学内容有效、准确地表达出来。“设计格式”就是不同题材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由此也可以看出画面语用学和画面语义学的区别:前者关注的是运用画面语言的语境 (教学环境) 和效果 (教学效果) , 因而强调与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整合;后者则是研究画面语言如何表现教学内容, 但是表现形式并非按照教学内容, 而是按照题材划分的。比如, 上例中介绍了设备的各部件、美术中的各名画、技术中的各术语、实验中的各步骤, 虽然教学内容互不相同, 但是同属知识介绍类的题材, 因此都可以采用画面的“时间分割”表现形式, 叫做介绍类设计格式。 (稍后详细讨论)

下面讨论多媒体课件中几种比较常见的设计格式, 看看画面语言是如何表现不同题材教学内容的。

1. 知识介绍类设计格式

在多媒体课件中, 如果知识点较多, 或者知识点内包括的内容较多, 一般采用画面分割形式表现。此时画面上呈现的是知识内容, 设计这类格式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按照认知规律 (如讲解重点、分散难点等) 安排教学内容;按照画面语言的语法 (即“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 将其呈现在画面上。

(2) 画面分割有空间分割和时间分割两大类, 其中时间分割又分单画面和多画面两类。单画面时间分割是指点击的菜单项与其调出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同一画面上;多画面时间分割则是指该菜单项调出的是另一个画面。选用哪一种画面分割形式应由教学内容的特点而定。

(3) 可以将规范这类格式的语法, 概括为“大同小异”:所有画面在整体形式上看应该是统一的;而区别则体现在各画面的内容上。

知识介绍类设计格式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既可以用于介绍整个课件的知识结构, 也可以用来讲解一个元部件上的各个术语和参数。分别举例说明。

例1:多媒体课件《鸟》是根据小学教科书《自然》第五册第六课《鸟》设计的。作者准备从四个方面, 通过九个板块来展现鸟类百科知识, 即从鸟的特征方面, 通过“鸟的特征”板块, 介绍不同鸟类的喙、羽毛、翅膀、尾巴、脚爪以及产卵等特征;从鸟的生理和习性方面, 通过“生理结构”、“生活习性”和“分类分布”三个板块, 介绍鸟的生理和习性方面的知识;从科普知识方面, 通过“鸟类进化”和“经济价值”两个板块, 介绍鸟类演变以及鸟类与人类关系方面的知识;从人文知识方面, 通过“鸟类之最”、“交流园地”和“鸟类故事”三个板块, 分别介绍一些有关鸟类的特殊类型、喂养知识及幽默故事。显然, 这样安排教学内容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在用画面语言呈现这些内容时, 采用了多画面时间分割形式, 并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版面 (即“形”) 设计:不同方面板块的设计格式互不相同, 而相同方面板块的设计格式是相同的。具体地讲, 虽然九个板块的版面内容各有差异, 但是课件在菜单的布局、主色调、背景以及“退出”标志等设计上的统一, 都给人一种完整、协调的感觉, 而且四个方面之内和之间各板块版面的统一程度也有区别。这就表明, 该课件是通过规范化的版面设计 (而不是单靠文字表述) , 分门别类地展现《鸟》的知识结构的。

例2:用画面语言介绍齿轮的10种参数 (齿槽、分度圆、压力角、模数等) , 采用的是如图1所示的单画面时间分割形式:点击画面左侧参数菜单的某一菜单项, 便有相应的图形和文字 (配解说) 说明调出, 呈现在右侧的工作区中。换言之, 该知识点的内容是在同一画面上分时呈现出来的。各菜单项调出的画面格式相同, 采用了统一的色彩、影调、材质等元素, 在整体上保持了一个知识点的完整性, 又通过精美造型和规范表述使各参数的内容得以清晰的呈现。

由图1可以看出, 画面语言是通过图、文、声、色等多种元素的配合, 并且按照规范的格式表现教学内容的, 其中包括了文字、解说的表述, 但是它们仅以画面语言中的成员之一出现, 而且都要遵循画面语言的语法规则。

2. 探究性学习类设计格式

探究性学习课件的画面上, 呈现的不是知识内容, 而是一个探讨问题的平台。为了能让学生在其上进行探究、实验、交流等活动, 对这类平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 具有按照教学要求提出问题或创建情景的功能, 能为学生营造进行实验或其他模拟活动的环境。

(2) 能够提供进行实验或开展活动的条件, 以维持探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3) 通常要有为学生提供交流心得的环境, 便于开展协作学习, 共享研究成果。

一般地讲, 编写探究性学习课件时, 呈现知识内容往往是与教学过程联系起来考虑的, 即很难将画面语义学和画面语用学分开。

例如, 多媒体课件《电动机》选自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六节《电与磁》, 主要介绍有关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鉴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电与磁的基础知识, 但是对电动机转动过程中的电磁转换原理缺乏认识, 因此采用了探究性学习课件的设计方案 (如图2) 。

这类课件一般是配合课堂上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模式用的。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反复实验或小组交流, 要求明确以下几个概念: (1) 在磁场中, 通电线圈两平行边会分别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由于此二力与线圈平面垂直, 形成了力矩, 使线圈产生了转动; (2) 在“中性面”两侧, 由于线圈两平行边受力形成力矩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只能形成来回摆动, 不能产生转动; (3) 如果当线圈每次通过“中性面”时, 改变电池接线的极性, 使流过线圈中的电流反向, 这样线圈就能维持转动下去了。

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电动机“换向”的工作原理, 但是结论却要由学生通过实验或讨论得出来, 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提出上述思考问题, 而且还包括设计这个配合学生思考的实验平台。

该平台采用的也是单画面时间分割形式。在一个画面上, 将上述思考问题所需的各种实验列入到右侧的菜单中, 与各菜单项对应的实验过程, 可通过画面语言中的动画、图形、文本、色彩等元素演示出来。这样的表现形式, 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 是书本教材仅用配图的文字描述所望尘莫及的。

3. 情景教学类设计格式

创设情景进行教学, 是目前中小学教学课件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需要, 中小学生受阅历或知识所限, 造成了一些理解课文内容的难点, 需要创建某些情景, 或激发学习兴趣, 或引入新课, 或提出思考、讨论的问题, 或化解难点;二是可能, 多媒体画面语言具有“以形表义”的特点, 十分适合创建形象、生动的情景。

设计情景类格式应遵循的原则是, 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具体地讲, 要不要创设情境和创设什么样的情景, 应由教学内容的需要决定;创设的情境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既不能“跑题”, 也不能“喧宾夺主”, 可以用“融入度”指标衡量;评价设置的情景好坏, 应看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类设计格式可以用于各门课程, 一般在低年级应用多于高年级。

例如, 在初中英语第一册的多媒体课件《单词乐园》中, 将9个单元词汇分成10组 (课件中用module 1—10表示) , 每组不超过20个单词。对各组英语单词采用“释义”、“拼写”等练习形式, 并且相应地设计一些游戏类型的情境, 将这些练习融入到各种娱乐形式之中。教学实践表明, 在多媒体课件中, 采用这种玩电子游戏的形式, 来化解记忆单词时枯燥、易忘的难题, 是十分有效的。

显然, 设计这类课件的关键, 在于“练习”与“游戏”二者的融合上。该课件的设计思路, 可供大家参考。 (1) 先按传统教学形式, 设计各种单词练习的题型, 如释义题、拼写题、填空题等。设计遵循的是认知规律; (2) 再按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编“游戏故事”, 并且用多媒体画面语言 (图形、动画、色彩、声音、交互功能等) 将设计的游戏呈现出来。这时的设计则需要遵循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设计这类课件时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将单词练习融入到游戏的情景中去;二是将练习题的答案作为游戏获胜 (或成功) 的标准。由于教学作业和游戏娱乐二者在参与性和心理追求上具有共性, 因此用习题答案作为游戏成功标准的思路, 不仅可取, 而且应该视为一个“亮点”!

另一个情景教学类的案例是课件《机械能》。由于初中学生缺乏基础知识, 对许多中学物理概念 (如力、速度、加速度、能量、电压、磁场等) 感到抽象难懂,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形象的情景来讲授物理概念,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件《机械能》中创设的情境分两类, 即生产、生活类情景和实验 (试验) 类情景, 分别用于说明定义和明确概念、定律等。

例如, 说明什么是能量、动能或势能时, 可以通过多媒体画面语言 (图形、动画、色彩、声音、交互功能等) , 创设开弓射箭、风吹帆船、水力发电等情境引入定义。由于生产、生活中与能量有关的实例是很多的, 因此创设这类情境与上述给英语单词练习编故事相似, 选择的余量较大, 只要“实例”能够说明“定义”即可。

对实验 (试验) 类情景的选择则要严格得多。例如, 在讲授“动、势能互相转化”的抽象概念时, 传统教学中常用单摆、滚摆、弹簧等实验仪器, 演示实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及其转化关系。此时用多媒体画面语言来创设这类情境, 不仅要求逼真, 使学生认可该实验的再现;而且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使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转化关系在画面上形象地呈现出来。图3、图4所示出的分别是单摆和滚摆的实验情景。

如上所述, 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 如在第一讲的语文课件《记金华的双龙洞》中, 创设的情境只能是双龙洞的景色, 等等。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讨论便可看出, 有了“画面语言学”, 将多媒体教材看成是用“画面语言”编写的, 并且按照画面语义学探讨编写的特点和规律, 即画面语言表现各类题材教学内容的设计格式, 那么今后设计多媒体教材就有“章”可循了。

篇4:二年级语言复习内容

关键词:教学语言;课文风格;听课习惯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现状

1.语言匮乏,难以调动课堂气氛

当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语言的匮乏。很多语文老师常年运用一定数量的语言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辅助教学语言中,教师常说:“跟着我读”“这个词的意思是”“这个字必须会默写”“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在主体教学语言中,也司空见惯“这一段写得很美”“这个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等千篇一律的语言形式。这些对于学生感知语文、走进语文、热爱语文没有任何好处,只会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使学生厌烦,产生对语言的麻木感。

2.运用不当,语言与课文风格不符

除了无词可用的现象之外,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阶段的语言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教师常年采取一种语言风格与很多课文的思想情感极不搭调。比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名为“回乡偶书”的诗歌课文,在讲解时,教师所用语言应该突出作者“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悲凉心境,但有些教师在课堂授课时竟然运用轻松愉快的语言,使得学生面对作者的遭遇不仅不心生同情反而哈哈大笑。再比如,在“欢庆”一课中,教师应该运用热烈昂扬的语言,却始终刻板无激情,学生丝毫感觉不到欢庆的氛围。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策略

1.讲解语言向互动语言的转变

语文教学具有其学科特殊性,即语文教学对语言色彩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学科。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转变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变讲解语言为互动语言,让学生语言参与到课堂授课中来,使学生语言成为课堂语言的主体构成,让教师语言成为学生语言的主导。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生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也是学生最易产生厌烦的枯燥环节,如果教师在具体授课时反复领读或听写,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这时如果适当启发学生加入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自主造句的方式识记生字,则会使学生在造句的过程中对生字词的读音、字形、词义得到掌握,使学生在自主记忆的模式下学会生僻枯燥的知识,在互动式语言教学模式下获得巩固提高。比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尽量选取这样的语言进行教学:“同学们,可以用‘秋高气爽造句吗?”“哪位同学可以针对‘天高云淡这个词语谈一下自己心中的理解?”“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泰山的景色,用我们学过的词语概括出来?”这样的语言方式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教师语言与学生语言形成对话模式,提高课堂表现力。

2.灌输语言向启发语言的转变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很大程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可选取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但唯一不应该出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方式便是平面化的灌输式语言,灌输式语言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应,它的作用是将有限的知识通过反复讲解强迫学生产生印象,从而形成记忆的授课模式,灌输式语言缺乏语言艺术,它对于学生形成主体意识、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的思维模式毫无益处,灌输式语言通常呆板严肃,语调少有抑扬顿挫,语速缺乏节奏感,是学生不喜欢的一种语言风格。在新课标教学模式下,小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选取引导式和启发式语言,使语言效果生动而有力,语言方式变化多样,语言之中感情饱满,具有穿透力,语速对实际情境不断变化,节奏感强烈,使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传达中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了感性色彩的认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力,调动一切语言认知模式,加强课堂效果的实现。在小学二年级的语言教材中,相关写景类记叙文的讲解,应该选择抒情的语言风格、奠定高远辽阔的意境基调,比如“黄山奇石”“日月潭”等课文。相反,在课文中出现的寓言故事,则应该根据讽刺和赞美的情感色彩选取轻松欢快的诙谐语言,比如,“揠苗助长”“坐井观天”等课文。启发式语言的运用会使学生的思维紧紧跟随课堂教学过程,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以起到避免走神,养成良好听课习惯的作用。

教学语言的转变对于实现课堂效果,增强课堂表现力的作用极大,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促进教学语言的优化转变。

参考文献:

[1]卢雪莲.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5(1):152.

篇5:二年级语言复习内容

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1、我们几个孩子,()棉袄,()家门,()田野,去()春天。春天来了!我们()到了他,我们()到了他,我们()到了他,我们()到了他。他在柳枝上(),在风筝尾巴上();他在喜鹊、杜鹃(),在桃花、杏花()。我发现()是春天的眉毛,()是春天的眼睛,嫩芽是春天的(),()是春天的琴声。小草从地下(),那是()?()一朵(),那是()?树木(),那是()?

()的小溪(),那是()?

2、(1)默写《草》

(),()。(),()。(2)《草》是()朝的大诗人()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岁。《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 1 《 》。这首诗描写了(),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诗中描写野草长势茂盛的句子是()。《草》这首诗中有一对反义词是()()。(4)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5)《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是()诗人()写的。描写儿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诗句是(),()。

3、(1)笋芽儿被叫醒了。她()眼睛,()懒腰,()四周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的世界呀!()笑红了脸,柳树()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 春雨姑娘()着她,()着她。太阳公公()着她,()着她。笋芽儿脱下()衣服,长成了一株()的竹子。

4、小鹿常常给玫瑰()、(),玫瑰慢慢地()枝条,()嫩绿的叶子。花骨朵()长大了。就在()的时候,小鹿把脚跌伤了。在《小鹿的玫瑰花》中,鹿弟弟说小鹿 2 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杨柳(),春风()。黄莺(),紫燕()。()放胆来梳柳,()瞒人去()。

春风一拂(),()。北京的市花是(),洛阳的市花是(),香港的市花是(),澳门的市花是()。中国的国花是()。

6、泉水流进(),流过()。流到(),穿过(),跑下()去,跑进()。

7、(1)我们()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雷锋的足迹。()温()的春风,我们()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献出(),雷锋叔叔就()在哪里。

(2)雷锋()迷路的孩子,()蒙蒙的细雨。()年迈的大娘,()路上的荆棘。他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他牺牲后,毛泽东主席为他题词:“()。”

3(3)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的大娘,踏着()。瞧,(),()。我知道学雷锋纪念日是()。

(4)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之中去。―――雷锋

8、花要叶扶,()。赠人玫瑰,()。(),能得到()。()能叫石头(),()能叫枯木()。

9、卡罗尔用()的方式引来了许多小猫,又用()的方式送走了许多小猫,最后留下了一只叫()的小猫陪伴她。

10、妈妈笑着说:“不,不,你能()更()的,你是()的孩子啦!”

11、(1)日月潭是我国()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上。那里(),(),周围有许多()。(2)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叫(),南边像(),叫()。这段话分别把()比作(),把()比作()。

二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按课文内容填空以及常识性知识

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11、(3)日月潭(),吸引了()的中外游客。

(4)(),湖面上()薄薄的雾。天边的()和山上的(),隐隐约约地()在湖水中。

12、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那里五月有(),七、八月有()、()、(),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成熟了。

13、到了(),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有()□()□()□()□()□()□()。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1)在方框里加标点。(2)文中写葡萄很多的词语是()。

(3)“这时候”在文中指的是()。

14、(1)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它的特点是()。

(2)葡萄沟不仅景色优美,而且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

15、()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 5 泼水节到了。

16、()夜幕(),北京城就变成了(),()。长安街(),()的汽车,(),像银河()。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彩灯()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轮廓。

17、古老的()变得()了。一束束灯光照着她,()的城墙和美丽的()在河面上,(),()。夜晚的北京,多么(),多么()!

18、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道道彩虹。这句话把()比作()。犹如可以换成()、()、()。我还能再写一句:()犹如()。

19、()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里装满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如果放进一条金鱼,()。这是为什么?”伊琳娜经过()知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20、“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女同学表演舞蹈。随着()的乐曲,小演员们()起来,()的裙子()6 张开,就像()。

21、世界上最早的一张邮票是在()年()国发行的。邮票打孔机在()年由()发明的。中国最早的邮票是()年清政府发行的()邮票。邮票上印着(),内容()。它可以用来(),被称为“()”。邮票很有()价值。

22、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23、大家都在画风。赵小艺画了()和();宋涛画了();陈丹画了();我想画()。

24、雨停了,()出来了,()挂在()。蝉()。()又坐在网上。池塘里()也叫起来。

25、默写《绝句》:(),()。

(),()。

26、默写《望庐山瀑布》:(),7()。(),()。这首诗的作者是()朝大诗人()。《绝句》的作者是()朝诗人()。

27、我发现春风是()、(),春雨是()、()。我们走进春天,(),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28、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成长。我们也要学会()。谁需要帮助,我们就();谁需要温暖,我们就()。

29、台湾的日月潭,(),()。新疆的吐鲁番,(),()。首都北京,(),(),()。我们的祖国多么(),我们的家乡多么()!

篇6:二年级语言复习内容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凝 香 斋①

曾 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纟由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注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到任后齐州大治。该篇为曾巩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香炉:香炉峰。

(品味炼字之妙)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品味炼字之妙)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赏析其中“偷”“看”两个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①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②见范蠡③,参差烟树五湖④东。

注①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诗中借指宣州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②无因:没有机会,无缘。③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为后代文人所艳羡。④五湖:即太湖。

(赏析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情感的词句,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诗人是如何在诗中表达他的情感的?请结合尾联进行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嘲王历阳①不肯饮酒

李 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②,吾于尔何有。

注①王历阳:指历阳姓王的县丞。当时李白在历阳访问。②语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陶渊明曾用头巾滤酒,滤后又戴上。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着李白极为鲜明的个性特色,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①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这里指佛家思想。②毒龙: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说明诗人是初次造访,并不知道香积寺的确切位置,但面对人迹罕至的云峰,正激发了诗人探访古寺的兴致。这一起语凭空而出,凸显古寺的幽远与神秘。

B.诗中描写的“钟声”与“泉声”打破了静谧清幽的气氛,与“古木无人径”和“日色冷青松”的寂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觉得精神一振。

C.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诗人通过对古寺周围景物的描写,使得寻幽访胜和体悟禅理两方面完美契合,从而成为其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D.全诗采用了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

(2)(赏析诗眼)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这首诗颈联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赏析炼句之美)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注]

杜 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描写月亮,“明镜”写出月光的明亮皎洁,“飞”字富有动态美。

B.“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

C.颔联用“转蓬”比喻自己漂泊的生活,借“仰天高”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

D.本诗借景抒情,诗人看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抒发郁结于心的苦闷愁情。

(2)(鉴赏炼句之美)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6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 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①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②。

日色才临仙掌③动,香烟欲傍衮龙④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①尚衣:官名。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这里指皇帝。③仙掌:指形状如扇的仪仗,用以挡风遮日。④衮龙:指皇帝的龙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运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气氛庄严肃穆和皇帝尊贵威严的特点。

B.首联选择“报晓筹”和“进翠云裘”两件事,表明大臣忠于职守,为显示大唐之威蓄势。

C.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从殿外写到殿内,从天子写到大臣,有概括叙述,也有具体描写。

D.尾联中的“佩声”,是以声音代人,暗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2)(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前人评价此诗“气象阔大”“盛丽极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练案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1.参考答案:

诗眼“幽”总揽西斋景物特征。①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所,实为清幽之地。悠游西斋,临风赏月,乐而忘记自身乃一地方“古诸侯”。身为齐州知州,政通人和,丰收有望,才有闲情探幽揽胜。②湖水清幽,白云驻足,好鸟幽鸣,泉清见石,寒流激荡,好不让人留恋喜爱,可谓幽景寄幽情。③悠游之余,潜心书史,感到无异于置身香炉峰,更是显得情趣高雅、心境清幽。全诗无不紧扣诗眼“幽”展开。

解析:此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幽”字,故应结合全诗来分析“幽”的体现。能从景、人、情三个角度来分析“幽”之体现即可。

2.参考答案:

一个“偷”字,写出了孩子贪嘴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枣儿童的欣赏、爱护之情。

解析:“梨枣山园”,展现出庄园内的梨树和枣树上果实累累的景象,“偷”字极有趣味,写出了孩子贪嘴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前面写孩子偷打梨枣,这里写词人观看孩子打枣的情形,反映词人对偷梨枣的儿童们的保护、欣赏的态度,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

3.参考答案:

本诗的“诗眼”是“惆怅”(惆怅无因见范蠡)。全诗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尾联用典、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诗中写宣城风物让人流连,但六朝文物已成云烟,因而游于五湖享受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和羡慕的对象。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却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表现其内心的怅然若失。全诗尾联以对一代名臣范蠡追慕而不可得的遗憾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惆怅。

解析:诗眼是集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词句,本诗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是尾联的“惆怅”。“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显然,诗人是因为没有机会见到自己羡慕的古人范蠡而惆怅不已。本联诗人借用范蠡的典故,表达对这位功成身退、泛游五湖、享受美景的古人的羡慕。用“参差烟树五湖东”的迷离景象作结,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惆怅。

4.参考答案:

诗歌语言具有极为鲜明的李白的个性色彩。①语言风格豪放。“浪”“虚”“空”三字用得巧妙,传达出嘲讽及激将之意,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冲天豪气。多用夸张,说雪花如手掌大,“笑杀陶渊明”等,有很强的感染力,增强了豪放感。②用语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地白”和“风色寒”,都是寻常用语;“一张琴”“五株柳”虽然是用典,也如同随口说出,毫不晦涩。

解析:本诗首联“雪花大如手”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雪花之大,用语豪放,感染力强。颔联“笑杀陶渊明”也运用夸张的手法,以此来嘲笑王历阳不肯饮酒,更见李白的豪放。颈联和尾联中“浪”“虚”“空”三字信手拈来,作者的嘲讽之意和激将之情溢于言表。“地白”“风色寒”“一张琴”“五株柳”等词,用语平常,用典明了,也正是其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的体现。

5.(1)B 解析:B项,“打破了静谧清幽的气氛”有误,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环境的幽静,并非打破静谧清幽的气氛。

(2)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表现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解析:从颈联来看,不难断定“诗眼”分别为“咽”“冷”。在赏析时仍要注意从意境入手,分析诗句的句式结构。

6.(1)B 解析: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枚,以防喧哗。诗歌的第三句用“衔枚”来形容考生安静的状态,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先。

(2)参考答案: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表现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体现了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指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诗人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7.(1)C 解析:C项“借‘仰天高’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错误,原诗并没有这方面的意思,诗中主要是表现漂泊不定的生活和羁旅漂泊的苦味。

(2)参考答案:

“林栖见羽毛”,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简直能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烘托出了月光的明亮,反衬自己内心愁情,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

解析:“见羽毛”“数秋毫”,这是借助外物来体现月亮之亮,属于侧面烘托,同时月光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战争平息,国泰民安。末两句,“直”同“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细毛,形容月亮的明亮。本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8.(1)B 解析:B项,“为显示大唐之威蓄势”有误,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

(2)参考答案:

①空间的阔大:从宫门到层层叠叠的宫殿,再到大明宫中的朝拜,最后写到凤池阁官员的忙碌,给人空间上的阔大繁盛之感。②物件的繁盛富丽:人物衣着和宫廷物品、宫殿的华美层叠,皇帝的翠云裘、冕旒、仙掌仪仗、龙袍,万国使节之多、万国衣冠的华丽、凤池官员的玉佩和起草的五彩诏书都给人繁盛华丽之感。③气象的繁盛:本诗依照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的时间顺序写宫门报晓、尚衣进裘、万国朝拜、凤池起诏等内容,展现了君臣司职、上下井然、万方臣服的大唐盛象。

篇7:二年级语言复习内容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

《世说新语》两则

一、生字读音

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

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

二、句读停顿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⑤陈太丘与友/期行

⑥君与家君/期日中

⑦元方/入门不顾

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

(一)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去、离开

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

古义: 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

1.而

俄而雪骤

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

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人名

下车引之

代词,他,代元方

(四)解释下列词语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陈太丘与友期》

①相委而去

委 :丢下

去:离开

②下车引之

引:拉

之 :代词,他

③ 乃至

乃: 才

④ 则是无信

则 :就

《咏雪》

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家庭聚会

② 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

③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欣然 :高兴地

似:像

④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 :相比

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

因:凭借

⑥即公大兄无奕女

即 :就

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

太丘不在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省略句)

跟别人约定一起出行,丢下别人自己就走了。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很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

4.与儿女讲论文义

跟子侄辈一起谈论诗文。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

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6.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把它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六、内容理解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答:融洽欢快轻松。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2)“柳絮”一喻好,不仅讲究形似更是神似,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3.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

七、人物形象

1.文中对谢道韫的评价如何?

答:聪明有才学。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言而无信,不守信用;粗野蛮横,十分无礼,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知错就改的人。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懂礼识义、性格直率、正直不阿。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答:(1)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2)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5.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

元方:明事理、懂礼识仪;

友人: 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启示: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6.(1)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

诗句: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的词语或名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

词语: 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名言:言必行,行必果 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故事: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 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â)乎

愠(yùn) 三省(xǐng)

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

罔(wăng ) 殆(dài) 哉(zāi)

箪(dān) 陋巷(xiàng) 堪(kān)

肱(gōng) 笃(dǔ)志 陬邑(zōu yì)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1.字词解释:

时:按时

说:通“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

君子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 课文探究:

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

日:每天

三省:多次反省 。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

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

立: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

矩:规范、规范

2.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

故:旧的知识

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可以:可以凭借。

以:凭借

为:做,成为

2.译文: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字词解释:

而:表转折,却。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2.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3.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第六章原文】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1.字词解释:

贤:贤德、高尚

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乐:乐趣

2.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课文探究: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学习态度)

【第七章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字词解释:

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

2.译文: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第八章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字词解释:

饭:吃饭 名词作动词

水:冷水

肱:胳膊

于:对于

2.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课文探究: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第九章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字词解释:

焉 :于此,在其中

择:选择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从:跟从、学习

2.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3.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字词解释:

川:河、河流

逝:流逝

斯:这

舍:舍弃

2.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3.课文探究: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原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字词解释:

三军:军队的通称

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夺;改变

2.译文: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 课文探究: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第十二章原文】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字词解释:

博:广泛

笃:忠实、坚守

切 :恳切

仁:仁德

2.译文: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课文探究: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四、字词积累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词语

1. 三省吾身

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

2.饮水

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3.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

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志

志于学(立志)

博学笃志/不可夺志(志向)

3.而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三十而立(表修饰)

4.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不亦乐乎(快乐 )

乐亦在其中矣(乐趣)

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六)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博学笃志

6.三十而立

五、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宜说悦乎。”

9.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与朋友交往应该做到诚信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1.珍惜时间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六、孔子名言锦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行,以安静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一、文学常识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 ,作者 诸葛亮 ,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你以前听过他的小故事 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七擒孟获 ,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句子停顿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关键字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俭以养德(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3)非学无以广才(使……广博,增长)

(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

(5)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6)意与日去(岁月)

四、课文理解

1.请说说题目的意思。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告诫儿子的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关系怎样?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5.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 另一方面,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6.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怎样论述的?

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就是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7.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8.出自本文的成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9.学习的最佳境界:淡泊宁静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本文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 紧跟)

(2)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3)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

(4)一狼洞其中( 打洞 )

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 D )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

③屠自后断其股

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缀行甚远”“并驱如故”。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

议论

8.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D )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敌人)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向前)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前面)

C.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

D.止增笑耳(只) 止有剩骨(只)

9.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D )

①久之,目似瞑

②又数刀毙之

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0.我能用“∕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1) 其一/犬坐于前 。

(2)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1.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B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寐

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弛担持刀

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

12.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声名狼藉。

13.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4分)

我认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4.“止增笑耳”的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启发?

答:不是,狼在此实际是恶人化身,代表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15.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

答:(1)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2)动作描写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16.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17.“志异”即“记述奇异的故事”,本文的“奇异”表现在何处?

答: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

18.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为什么?

答:文章是以狼为主体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企图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

19.对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答: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心软,不能心存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寓言四则》

一、文学常识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它的特点是具有 劝喻性和讽谏性。 如《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狐狸和葡萄》《农夫和蛇》等都是寓言。

2.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3.吕不韦: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东汉高诱注本为善。

4.《列子》又名《冲虚经》,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道家的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想赫耳墨斯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赫尔墨斯的“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三、《蚊子和狮子》

1.弱小的蚊子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呢?

以己之长克人之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智者胜。

2.胜利的蚊子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骄兵必败。

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收获?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穿井得一人》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理解课文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

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道理: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五、《杞人忧天》

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伤害。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一)寓意:杞人担心天坠地崩,身无所寄,而寝食不安。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二)启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习题:

1.解释词语意思:

①崩坠(倒塌,坠落 )

②果(果然,果真)

③只使(即使)

④四虚(四方)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篇8:二年级语言复习内容

1. 自主梳理本单元课文内容, 背诵《欢庆》全文及《北京》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在游戏中积累重点词句, 运用生活经验, 趣味练习动宾词组搭配。

3. 运用积累的词语写1~2句通顺、连贯的话, 尝试表达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聚焦北京

1. 讨论: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哪里?能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吗?

2. (在中国地图上找首都) 北京对于中国来说, 就像心脏对于人来说那么重要。不仅如此, 它还是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呢!今天, 让我们在单元导语的指引下, 再次去这座美丽的城市游览、参观, 好吗?

二、回顾课文, 自主积累

1. 导语回顾。

(1) 我们的祖国妈妈叫什么?她还有其他名称吗?

(2)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回顾《识字三》, 关注“耸”“朝”“兴”“与”的读音)

2. 课题抢答:看课文图片回顾课题。

3. 句子竞赛:跟着图片,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比比谁的记性好。 (随机展示课前自主复习单中抄写频率高的句子)

4. 自主练习。

(1) 自主选择星级, 课堂练习。

田野献上 ( ) 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 ( ) , 蓝天飞着 ( ) 的鸽子, 大海奏起 ( ) 的乐曲。

请你用下面的四字词语完成填空。 (填序号)

1绿树成阴2鲜花盛开3风景优美4来来往往5高楼大厦6名胜古迹

北京真是个 ( ) 的城市, 这里 ( ) 、 ( ) , 立交桥上车辆 ( ) 、川流不息, 还新建了许多 ( ) 。 ( ) 更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2) 练习单反馈:谁的字写得最端正、清楚?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

5.易错词复习:北京人的普通话可标准了, 他们想考考我们这些小游客, 谁愿意挑战一下?

你发现带点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搭配游戏, 初识动宾

1. 看图回顾《看雪》片段:看, 北京的孩子们在雪地里干什么?

2. 再次练习课后习题。

3. 讨论: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4. 玩搭配游戏 (师生) 。

(1) 师生示范: ( ) 桌子。

师:我是名词——桌子,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抬”, 抬桌子。 (搬、擦、移、整理、推、拉、拍……)

(2) 指导下的生生示范: ( ) 衣服。

生:我是名词——衣服,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做”, 做衣服。 (洗、裁、买、卖、收、晒、晾、烫、折、叠、脱、搓、拿……)

5. 练搭配 (生生) 。

(1) 选择提供的名词——“水、书、电话”, 同桌合作玩一玩。

(2) 小组合作玩一玩:为名词找伙伴。

6. 反馈:如果经常把复习变成游戏, 是不是很好玩呢?

四、语言运用, 主动评价

1. 回应《北京》主题:游完北京, 你有什么特别想介绍给别人的或有什么感想吗?

2. 选择星级, 尝试运用。

例句:北京的立交桥真漂亮啊!我多么想把它拍下来。

北京真 ______ 啊!我多么想 ____________。

天安门广场真 _______ 啊!我 ____________。

请选用括号里的词, 用1~2句话夸夸北京。 (美丽、城市、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洁白、到处、宽阔、又宽又长、来来往往)

温馨提醒: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 分享:谁写得好又读得好?

4. 转换角色, 尝试讲解。

(1) 明确任务:试着运用两个星级的题目, 像讲解员一样介绍自己了解的北京。

(2) 同桌扮演角色, 尝试练习。

(3) 展示并反馈:你更喜欢谁的介绍, 为什么?

5. 互评课堂表现。

(1) 你想夸夸身边的小游客吗?你想怎么夸?

提供句子范例:

________ 真 ________ !

________ 多好啊!

________ 非常 ________。

(2) 指导:如果你是被夸到的小游客, 该怎么做?

(3) 互相夸一夸。

6. 建议作业:利用作业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北京, 请他们打上星级或写写评语。

【教学反思】

按单元复习是复习中的常见形式。对于低段学生而言, 复习课的有趣和有效都很重要。本课例试图体现两者结合的一些做法。

1. 介入游戏“。学中玩, 玩中学”是低段学生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 枯燥的复习课只会导致低效而无趣。课始, 教师在创设“游玩北京”的情境之下, 适当展开“课题抢答”“句子竞赛”“普通话考试”“动词 + 名词, 一起玩搭配”“同伴互夸”等游戏活动, 使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展语文学习。

2. 重整教材。复习课比之新授课, 更注重提高与运用。本课以《北京》为核心, 辐射欢度国庆、申奥成功、北京的冬天等内容;以语言积累和运用为核心, 将课后练习与“读读说说”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聚焦, 突出了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难点。

3. 基于起点。课前自主复习单及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运用, 在保证书面练习时间之外, 也为教师的“以学定教”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学有余力的学生, 能更多地参与课堂上的同伴互助, 也能在“小讲解员”的活动中崭露头角。学有困难的学生, 则能在星级作业的选择中, 扎实基础、有所提升。

附:课前自主复习单

一、我爱读 (背) 《:欢庆》全文。 ( ) 《北京》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我很熟练 ( ) 比较熟练 ( ) 不够熟练 ( )

二、我会读。 (略)

我读给 ( ) 听了, 他 (她) 把我读得不够熟练的词圈了出来。我又读了 ( ) 遍。

三、我会写。

这个单元中, 我最容易写错的字是 ( ) 。

四、我会选 (抄抄我最喜欢的2~3个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广场反恐应急预案下一篇:简明应用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