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2024-04-27

祥林嫂的性格特点(精选4篇)

篇1: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呢?是鲁四老爷吗?是婆婆妈?是柳妈吗?是“我”吗,都不是,而是封建礼教的毒害造成。祥林嫂是旧中国一个下层没地位但善良勤劳的劳动妇女。随着丈夫的夭折,她独自跑到鲁镇当女佣,之后揭被强行改嫁到贺家坳。当她被人五花大绑强按着与贺老六拜堂时成亲,深受封建观念:“一女不嫁二夫”的祥林嫂,毅然决然地一头撞在香案上。如同她额角上永不磨灭的疮疤一样,再嫁的祥林嫂已带着终身耻辱的烙印,只能永远无尽地遭受着人们的“烦厌和唾弃”,成为世人所不齿的“渣滓”!之后,贺老六和阿毛的死亡是他遭受巨大的精神打击,再加上世人的歧视冷眼,尤其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封建节烈观的吞噬,使得祥林嫂和第一次来鲁镇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再嫁的祥林嫂已逐渐为人们所唾弃不齿了!鲁四老爷嫌弃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年关祝福不让她煮福礼摆香案。柳妈诡秘地对她说:“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对生已不抱希望的祥林嫂,连死也不是她的最佳选择。她只好到土地庙捐了门槛,以期作为千人踏万人跨的替身,赎了这一身的罪名。然而这一切注定都是徒劳的,因为一生嫁过两个丈夫又死了两个丈夫的祥林嫂,永远也摆脱不了这封建节烈观的折磨。四婶的“放着吧,祥林嫂”一声断喝,使她的精神防线终于被无情的现实彻底地摧毁了!祥林嫂“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就这样,祥林嫂在被逐出鲁四老爷家后,在沦为乞丐以后,在大年三十的风雪之夜,怀着对死的恐惧,彻底地被封建礼教所毁灭了!所以,真正杀死祥林嫂的凶手就是封建礼教。

篇2:祥林嫂的三“笑”

第一次“笑”。祥林嫂新死了丈夫, 在家受婆婆虐待, 婆婆为给第二个儿子娶妻, 要把她卖掉。为挣脱牢笼, 她只身逃出家门, 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其间, 她“食物不论, 力气是不惜的”, 鲁家的活计, “全是一人担当”。“然而她反满足, 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 脸上也白胖了。”一个女人、寡妇, 只身出逃, 寄人篱下, 靠出卖自己的劳动为生, 本来是笑不起来的, 但与原先在婆婆家里所遭受的精神折磨和生活上的痛苦相比, 她自以为这就是幸福的, 所以感到“满足”, 自然就会“渐渐有了笑影”。一个“反满足”的“反”字, 有力地说明了祥林嫂在婆婆家里遭受的族权迫害之烈, “笑”反衬出祥林嫂在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统治下的悲惨遭遇。

第二次“笑”。祥林嫂最终还是没有躲过族权的淫威, 被婆家强卖改嫁后, 又丧夫失子, 无奈, 第二次回到鲁家。这时的她, “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 记性也坏得多”了, 而鲁家又把她看作“败坏风俗的”, 精神遭受严重的打击, 近乎一个麻木的人。然而此时, 当柳妈问她是如何依从了贺老六时, 祥林嫂竟“笑了”, “旋转眼光, 自去看雪花”。这是作为女人羞涩难堪的笑?还是回忆那段生活舒心的笑?显然都不可能。失去做正常人资格的她, 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些都不足以使她再笑起来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她“笑”呢?只能是作为一个女人, 回忆与丈夫相亲相爱的情景, 身心得到了享受和安慰, 是人性真实自然的流露。这就给读者深刻的启示:不论封建社会给予中国劳动妇女多么深重的灾难, 但在根本上她们要求做正常人的一切欲望是永远不可剥夺的。这一“笑”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违背人性、摧残人性的罪恶。

第三次“笑”。祥林嫂捐了门槛, “她便回来, 神气很舒畅, 眼光也分外有神, 高兴似的”对四婶说, 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因为一次次的打击, 已把她逼到死亡的边缘, 按她的理解, 捐了门槛, 就可“赎了这一世的罪名”, 还要活下去。面对一次比一次严厉的打击, 她不觉悟, 只能逆来顺受, 只要让她活下去, 她就满足, 就“高兴”。此时的“笑”, 表明她对生活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多么执著, 活得又多么卑微、多么悲惨。即使这样, 封建礼教还是容不下她, 年终祭祀时节, 仍不许她沾手, 终于将她置于死地, 使她永远再“笑”不起来, 成为一个求做“奴隶而不得”的阴魂。

篇3:祥林嫂的“反抗”

最初的反抗是从婆家逃出来。这是祥林嫂一生中做过的最正确的一次反抗。他在鲁四老爷家作为一个佣人,每个月工钱只有500文(一元一大盘子的“清炖鱼翅”,鲁迅先生还认为“物美价廉”,那可是祥林嫂两个月的工钱!)然而到最后一分钱都未支取。一个佣人,他的伙食恐怕极差,然而“脸上有了笑影”“白胖了许多”。由此可见,他在婆家遭受了怎样的虐待!她从婆家“逃出来”,以此逃避被婆婆当作牲口“转卖”的命运。可见,祥林嫂是一个有个性、有主见的女人。然而遗憾的是,她逃得离家太近,不久就被婆家的人给捆绑去了。

第二次是被卖改嫁时的反抗:不肯拜堂,闹得头上撞了个大窟窿。此次反抗的原因并非看不上贺老六,而是她将要遭人耻笑。从《祝福》一文中可以看出她与贺老六后来的生活是很幸福的,贺老六有力气、肯干活,恐怕二人还因此而“志同道合”。上头没有婆婆,又有可爱的儿子。这样幸福的生活对一个女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她的这次反抗是愚昧的,是对封建礼教无意识的维护。

第三次反抗是“捐门槛”。柳妈告诉祥林嫂,她死后会被阎罗大王锯开分给两个男人,这使祥林嫂感觉不胜惶恐,她害怕自己死后到“那边”还要遭受被锯的痛苦,所以她反抗“死后的命运”,去求庙祝,花去两年的工钱去“捐门槛”。可见祥林嫂深受封建迷信的影响,她的反抗正是向封建迷信的投降。然而,鲁镇的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同情甚至钦佩祥林嫂,四婶还是不允许祥林嫂参与“祝福”时祭品的准备工作。祥林嫂被世人逼得走投无路,“精神更加不济”。花血本进行的此次反抗却没有得到鲁镇任何人的认可,这让祥林嫂活得“生不如死”。

第四次反抗是对鬼神的怀疑。她问“我”“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鲁镇所有的人对鬼神的存在是深信不疑的,即使鲁四老爷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他仍然不让曾经改嫁的“不干不净”的祥林嫂动祭品。然而祥林嫂开始怀疑“究竟有没有魂灵”。这是存在于民众中最初的、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思想的萌芽,这是拯救整个民族于水火的最为先进的思想的萌芽,是革命潜在的最伟大的力量之所在。只要民众都开始怀疑封建思想、封建迷信,革命才会有根基、有出路。

篇4:祥林嫂的遗愿

“祥林嫂, 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 或者索性撞一个死, 就好了。现在呢, 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 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 你将来到阴司去, 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 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 分给他们。我想, 这真是……”

此语一出, 如五雷轰顶, 祥林嫂脸色霎时变作灰黑。人骂人最毒的话就是“不得好死!”让祥林嫂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柳妈也竟然这样说她!但她仍要顽强地抗争下去, 因为她还不完全相信柳妈的话。

当遇见“我”这个“见识得多”的人, “她那没有精彩的眼睛忽然发光了。”她想“我”一定能明白的告诉她“一个人死了之后, 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很明显她“希望其无”, 因为有灵魂自己就要被阎王“锯开来”。但是“我”的一句“也许有罢”的肯定, 如同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判决, 让祥林嫂彻底绝望了, 轰然崩溃了, 那噼噼啪啪祝福的爆竹声竟成了枪杀她的枪声。

祥林嫂本来很强壮, 很坚强, 甚至也很明智。她死了第一个丈夫后, 虽在鲁四爷家做苦工, 但她很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 脸上也白胖了。”当第二个丈夫死了之后, 她毅然独自撑起整个家庭, 因为还有儿子是未来的希望。可是谁知道, 唯一的儿子也被狼叼去了;这给一般人, 此时只有发疯或者一死之念了, 但祥林嫂仍然顽强地活了下来。可自从听了柳妈的话, 她就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 整日战战兢兢, 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

从心理学上讲, 恐惧症是人生一种最大的心理病, 它往往产生于对未知后果的无法驾权和预测。患者明知其反应是过分、不应该、不合理的, 但这种认识仍难以控制恐惧发作, 严重时思维和行为失去控制, 甚至会导致休克而死亡。恐惧症任何时代, 任何人都有;像祥林嫂这样被吓死的人, 不单是封建社会时期有, 可能每个时代都会有。

“哀莫大于心死”, 试想, 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或者判了死刑, 生命还能坚持多久?现在很多人, 包括许多明星大官, 当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或者是犯了不可饶恕之罪时, 不是立马奄奄一息, 就是畏罪潜逃或畏罪自杀。可怜的祥林嫂被“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的话活活吓死时, 就只有这样想了:“要是没有地狱, 该多好啊!”

地狱到底有没有, 活着的人没有必要去追究死后的事儿。但是监狱是存在的, 癌症是存在的, 死刑是存在的。让人恐惧的事情任何时间都会有, 任何人都会有;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坚强, 在任何时候都要有活下去的信心, 在任何时候都要给人活下去的信心。

上一篇:沉默与爆发的作文800字下一篇:城关三小“双联”行动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