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诉立法

2024-05-04

反诉立法(精选6篇)

篇1:反诉立法

反诉人某某(原审被告)诉被反诉人xx某某房地产中介有限公司(原审原告)居间合同纠纷一案业经贵院依法受理,为澄清事实,分清责任,现被反诉人就与反诉人居间合同纠纷一案特提出以下答辩意见仅供法庭参考:

一、合同已经成立并生效,意向金转为定金。

xxx年10月15日,因反诉人有买房需求,被反诉人业务员发现合适房源,通知反诉人来看房,当天下午共看了两次房,第一次是她姐姐,第二次是其本人,看房过程中业务员向其介绍了该物业(即本案诉争物业)的基本情况、基础设施、价格等等,反诉人当场表示愿意购买,并于当晚签订了编号为xxxxxxxxxxx的《房地产买卖中介合同》(以下简称三方合同),支付了购房意向金15000元,之后业务员按照合同约定找到业主签字并且将意向金交付给业主,意向金转变为业主定金了。

被反诉人业务员按照中介业务的要求履行相关义务,积极促成反诉人与业主签订三方合同,合同系当事人三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并未违反法律强制规定,是合法有效地合同,按照合同补充协议第二项第2条约定,甲方签订三方合同则乙方同意将意向金作为定金,由丙方转付给甲方。该项事实有三方合同、业主收定金的收据予以证明。

二、反诉人违约在先,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三方合同签订后,被反诉人的业务员一直督促反诉人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办理进件贷款预审等手续,可是反诉人因自身办不了贷款资金不足等原因,迟迟不予配合履行,经再三沟通,明确表示放弃购买该套物业。这违反了三方合同第九条的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赔偿相应的损失。该项事实有录音以及派出所的询问笔录予以证明。

综上所述,答辩人对反诉人的反诉请求不予认可,没有相关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请求贵院依法驳回反诉人的诉讼请求。

此致

xx市秦淮区人民法院

答辩人:xx某某房地产中介有限公司

xxx年八月四日

篇2:反诉立法

一、

二、 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原被告之间签订的《山林权流转协议》。 反诉的诉讼费由反诉原告自行承担。

具体事实理由如下:

原被告双方在20xx年xx1月xx日,签订了一份《山林权流转协议》,该协议对山林的范围不清,面积不实,只有流转的价格约定,签订协议时反诉被告没有和亲属统一意见,更没有征得村集体同意。

所以该协议只是为无效协议,还没有产生法律效力,协议才签订过后,反诉被告就多次找反诉原告协商,要求撤销协议,返还定金,但反诉原告不同意,必须强买强卖,被迫我诉请法律解决,反诉原告的定金xxxxx元,被告愿意按银行利息返还。

综上所述,原被告签订的《山林权流转协议》,是无效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理应解除协议,因此,请求人民依法裁判,支持反诉被告人的意见为谢。

此致

xxxx人民法院

篇3:浅议反诉案件管辖权

一、反诉的概念及特征

反诉是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 是本诉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权利, 是保障本诉被告人民事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

反诉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反诉的主体是特定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1条规定, 享有反诉权利的人只能是本诉的被告。其他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无权提出反诉。二是反诉的被告必须是本诉的原告。被告的反诉只能向本诉的原告提出, 反诉一经提起, 本诉的原告则处于反诉被告的地位。三是反诉是相对独立的诉讼请求。反诉是针对本诉而言, 没有本诉的提起, 也就没有反诉的提出。对此, 反诉有一定的依赖性。反诉一经提起, 就独立于本诉, 反诉不因本诉的撤诉而不复存在。四是反诉的目的具有对抗性。被告提起反诉的目的除抵销、吞并原告提起的诉讼请求外, 还对原告提出了独立的反请求, 主张独立的权利。

二、反诉中的牵连关系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上看, 运用于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牵连关系应当具备两个条件:

(一) 符合设立反诉制度的目的

反诉制度在确立之初, 就有平等保护当事人的诉权、节俭司法资源、寻求诉讼经济、避免抵触裁判的功效, 因此牵连关系的认定, 要考虑到反诉制度的设立目的。

(二) 有利于案件的审理

反诉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诉讼经济、裁判矛盾, 从诉讼的角度上看, 并非在程序中包括的纠纷越多越好。与本诉直接的主张或者反诉, 也不是一定要一并纳入同一程序与本诉一同辩论和审理, 因为不同法律关系之间的差异有时不便同时审理, 因此, 要从是否具有法律上或事实上的联系, 正确判断牵连关系。

三、对反诉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处理

(一) 对专属管辖提出的管辖异议处理, 裁定驳回

专属管辖具有不可改变性、排他性, 由某一法院专属管辖的案件, 其他任何法院都无权管辖。这是法律强制性规定, 不得违反。如果违反专属管辖的规定, 则反诉的经济、效率原则就破坏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有损法律的威严。

(二) 对地域管辖提出的管辖异议, 此时应视情况而定

根据反诉中牵连关系的认定, 即本诉与反诉是否基于同一法律关系是否具有牵连关系进行判断。如果本诉与反诉有牵连关系, 那么提出的管辖异议不应准许。此时, 只能准许对是否符合反诉要件提出异议。相反, 若没有牵连关系, 则应准许所提出的管辖异议。因为反诉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平等保护当事人的诉权、节俭司法资源、寻求诉讼经济、避免抵触裁判等, 因此, 在判断时要考虑到反诉制度的立法目的。

(三) 对级别管辖提出的管辖异议, 此时要区别对待

在基层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 反诉提出的诉讼标的已超过受理法院的管辖权限, 如涉知识产权纠纷、重大的涉外纠纷、诉讼标的金额较大的纠纷等基层法院不能审理的案件, 此时, 应准许其提出的管辖权异议, 向上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另外, 在提起诉讼的案件, 如果反诉提出的诉讼标的未达到受理法院的受案金额, 为了避免当事人的诉累, 笔者认为, 仍然可以由受理本诉的法院受理, 并不需要转至下级法院。同时, 应注意的是, 在计算诉讼标的时, 不能将本诉与反诉的标的相加进行计算。

(四) 对协议管辖提出的管辖异议, 只要不违反专属管辖和级别管辖, 反诉案件应当由受理本诉的法院管辖

协议管辖是指尽管法律已经对管辖作出了规定, 但同时法律又允许当事人以书面协议方式选择其他管辖法院, 并以当事人的约定为先。协议管辖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 并且该合意是预先意定的。这种协议管辖除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以外, 具有优先性。因此, 如果存在反诉案件的协议管辖与本诉法院不一致时, 应当优先适用协议管辖。

篇4:反诉制度若干问题探析

[关键词] 反诉制度 法律问题 探析

反诉是由罗马法中的“抵消抗辩”演化而来的诉讼制度,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与其他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相比,我国反诉制度的立法相当薄弱,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只有几个条文涉及反诉问题,既未对反诉的概念作规定,也未涉及提起反诉的条件和审理反诉案件的程序等核心问题。可以说,我国反诉制度的立法,不但条文过于简略,而且规定不到位,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和不足,也给审判实践造成了混乱状态。基于此,本文就该制度的概念、立法意义和目的,反诉与反驳、抗辩之间的界限,反诉的类型,反诉的特殊要件,反诉的提起与审理等若干问题加以分析、探讨,以期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理论和立法,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

一、对反诉的基本理解

反诉在英国、美国称为反请求。通说认为,反诉可以避免相互矛盾的判决产生同时提高诉讼效率。张卫平教授认为,只有诉讼效益问题的目的。张晋红教授认为除通说两种意义外,还有公平保护的意义。笔者认为:反诉是被告行使诉权的一种形式,也是法律对被告的一种特殊保护,意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反诉可以吞并、抵销、排斥本诉诉讼请求的一部或全部,或使本诉原告的诉讼请求失去实际意义。反诉制度的设立,体现了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和便于当事人诉讼原则,同时通过本诉与反诉的合并审理,可达到简化程序,节省人力、物力和時间,促进本诉的审理解决,避免两次判决在相同问题上的矛盾,提高诉讼效率和效益。

基于对反诉的立法意义和目的的不同认识,在我国法学界对反诉的概念亦众说纷纭。有的观点认为,反诉与本诉相对,是指诉讼中的被告向原告提起的诉讼;有的观点认为,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诉讼程序中,被告向本诉的原告提出的一种独立的反请求。还有的观点认为,是指在已经提起的民事诉讼中,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法院提出的目的在于对抗本诉的独立请求或排斥、吞并、抵销本诉的独立请求。笔者比较赞同张晋红教授的定义:“反诉,是指在本诉的诉讼过程中,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其对方的当事人,将其旨在抵销、吞并或排斥本诉诉讼请求的反请求提交法院与本诉诉讼请求合并审理的诉。”

二、反诉与反驳、抗辩之间的界限

正确地理解反诉,还要分清反诉与反驳、抗辩之间的界限。

1.反诉与反驳的界限

反驳,是指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诉讼主张提出表示反对或辩解的主张。其与反诉是有区别的:

(1)当事人的地位不同,也可以说是主体不同。反诉当事人的地位具有双重性,即一旦本诉的被告提出反诉,本诉当事人的地位就发生变化。本诉的原告变成了反诉的被告,而本诉的被告变成了反诉的原告。而反驳则不会使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发生变化。无论被告反驳原告的主张,还是原告反驳被告的主张,均不使原告与被告的诉讼地位发生变化。总之,反诉只能是由被告提出,反驳是双方当事人都可以为的行为。

(2)权源不同。反诉是基于诉权而提出,而反驳是当事人行使辩论权的行为。

(3)目的不同。反诉的目的是为了抵销、吞并或排斥本诉的诉讼请求,意在使本诉失去意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反驳的目的是否定原告主张的事实和理由,以拒绝接受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

2.反诉与抗辩的界限

抗辩是指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而采取辩解或防御的方法。是被告自认为有实体法上的抗辩理由,在诉讼过程依法行使抗辩权。广义地看,抗辩也属于反驳。狭义上看,抗辩只能是被告针对诉讼请求提出一定要有依实体法规定的辩解,其与反诉的相同点就是主体一样是被告,与反诉的区别雷同于反诉和反驳的区别,此就不在阐述。但有一种抵销抗辩,如仅仅行使抗辩权,不能算提起反诉;如抵销之后还要给付,应提反诉。二者的主要区别看能否另案起诉。

三、反诉的类型

传统的反诉是没有分类的,但随着反诉理论的发展,反诉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这是使反诉能够分类和有必要分类的客观基础。

联系密切的反诉,是指与本诉在法律关系、事实认定或责任划归等方面具有重叠、交叉或逻辑关系的反诉。如与本诉出自于同一法律关系或同一法律事实的反诉、就同一民法上之标的提出与本诉相反诉讼请求的反诉等,就是与本诉联系密切的反诉。联系疏松的反诉,是指与本诉没有法律关系、事实认定以及责任划归方面的重叠、交叉或逻辑关系,只具有在诉讼请求抗辩理由方面联系的反诉。与本诉不出自于同一法律关系或同一法律事实、但却能够抵销或吞并本诉诉讼请求的反诉,就是与本诉联系疏松的反诉。

四、反诉的要件

反诉的要件是指提起和受理反诉的必要条件,首先要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的起诉一般条件(管辖可有例外),还要符合其特殊要件。反诉的特殊要件是反诉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作明确的规定,而法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反诉的要件应包括以下五个,同时对争议性较大的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反诉只能在本诉进行中提起

反诉在一审中提出的时间,我国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是不合理的,在事实上不当限制了反诉的提起。如前面所述,不同类别的反诉应不同对待。

反诉能否在二审中提出,应如何对待?德国、日本允许在二审中提出反诉,条件是“经得原告的同意”。就被告而言,因其在二审中提起反诉,表明其已放弃了审级利益。但是,法院是否受理,应当经得原告同意。我国《民事诉讼法适用意见》第184条规定虽然肯定反诉在二审中提出,却没有允许法院对反诉直接作出判决。二审法院只能对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另行起诉。这样规定显然是考虑两审终审制度以及当事人审级利益的结果。然而,这一规定无法自圆其说。允许在二审中反诉,却又使反诉的诉讼请求得不到法院的判决。法院调解发生在受理反诉之后,二审法院既没有调解结案,也没有作出判决,又没有裁定驳回起诉,已受理的反诉何以结案?在已受理的反诉尚未了结之前,又告知被告另行起诉,岂不是重复诉讼,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的作法,在二审中提起反诉时,只要经本诉原告的同意,二审法院就可以接受反诉,并做出判决。即在考虑二审中的反诉时,原则上以放弃审级利益为附加条件。

2.反诉只能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且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

对于反诉与本诉是否必须属于同一法院管辖,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此没有规定,学术界有学者认为,反诉与本诉属于同一个法院管辖。笔者认为:因为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以“原告就被告”为原则,反诉与本诉的当事人相同,但诉讼地位相反。如果两方当事人不在同一个法院管辖区,首先,民事诉讼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反诉与本诉就属于不同的法院管辖,反诉就无从提起,反诉制度的确立将成为一句空话。其次,被告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反诉,意味着主动放弃管辖利益,应视为允许。所以反诉除属于其他专属管辖外,不必要求与本诉同一个法院管辖。

3.反诉请求与本诉请求能够适用同一种诉讼程序合并审理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程序有两大类:一类是通常的诉讼程序,即用于审理民事纠纷案件的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和第二审程序;另一类是特别诉讼程序。在这两类诉讼程序中,只有适用通常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才能作为反诉提出,特别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不能提出反诉。如果本诉适用的是普通程序,而反诉应当适用简易程序,则不影响反诉的的提起和受理;法院受理反诉后,应当将反诉并入普通程序审理。反之也一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五、反诉的审理

笔者认为:被告提出反诉后,法院应审查是否符合起诉的一般条件和反诉的特别条件,对于不符合反诉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告知被告向有关部门申请解决或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另行起诉或者另行立案处理;对符合条件的反诉,应予受理。法院原则上应一并审理本诉与反诉,将两诉合并调查和辩论,并且一并对两诉作出裁判。在例外情况下,法院也可将反诉与本诉分开调查和辩论,并且在其中一诉已达到可作出判决的程序时,先行作出部分判决。

被告提起的反诉被法院受理后,如果原告撤回本诉,不影响法院对反诉的审理,也不影响本诉的原告承担责任,法院将对反诉继续审理并作出裁判。

但应注意的是:

1.当本诉发生移送管辖时,反诉应随之移送。

2.在共同诉讼的情况下,反诉可由一个或全体共同被告对一个或全体共同原告提起。

3.被告提出反诉后,应交纳反诉部分的诉讼费用,但是如果被告在通知预交或者申请减、缓、免,未获人民法院批准,而仍不预交的,应裁定按自动撤回反诉处理。

4.反诉受理后,应依法及时向反诉被告送达反诉状,并允许其进行辩驳。笔者认为,关于反诉状送达期间、反诉被告提交反诉答辩状时间以及举证期间,都应当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适用于对本诉被告的有关规定。被告如果在开庭过程中才提出反诉,除非原告放棄法定的答辩期利益,法院应休庭让原告答辩并另行指定开庭的期日。

5.被告提出反诉后,本诉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对于本诉可以按撤诉处理,对于反诉则可以缺席判决;被告提出反诉后,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对于本诉可以缺席判决,对于反诉则可以按撤诉处理。对必须到庭的被告,人民法院可依法适用拘传的有关规定。

6.宣判前,反诉原告申请撤回反诉,是否准许,应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撤诉的,反诉原告经传票面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7.对于提起反诉的案件,在审理中应同时审查判断本诉原告和反诉原告双方的诉讼请求是否有理,胜诉与否,各自对对方享有何种权利,承担何种义务。在判决中应先判明本诉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有理,本诉被告向本诉原告是否负有义务即负有何种义务,接着判明反诉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有理,反诉被告向反诉原告是否负有义务即负有何种义务,如果双方所诉均被支持,即相互负有义务,则需进一步判明双方权利义务相抵后的结果。

8.关于反诉的时效。一般认为,原告行使起诉权必须遵守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那么被告行使反诉权是否也存在遵守诉讼时效期间问题?对此法无明文规定。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主体只丧失胜诉权而不丧失起诉权的观点,认为反诉的提起不受诉讼时效时间的影响,但反诉能否成立,则与诉讼时效期间是否届满有关。

参考文献:

[1]江伟:民事诉讼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9

[2]见《民事诉讼法》第52条、第59条第2款、第126条、第129条

[3]田平安.民事诉讼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51

[4]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M].2001.70、72

[5]是指在狭义上定义的抗辩.

[6]、[7]、[10]、田平安:民事诉讼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54

[8]庄淑珍刘乃忠:民事诉讼反诉制度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J].法学评论,1996.(1).46

篇5:11、民事反诉状

反诉人(本诉被告)

被反诉人(本诉原告)

反 诉 请 求 1.2.事 实 和 理 由

(事实)

(理由)

综上所述,此致

人民法院

附:(1)本反诉状副本份;

(2)证据清单份。

篇6:反诉小议

反诉可以平衡被告的诉权,被告面对原告的起诉就不会处于被动的防守中。有了反诉制度后,被告就可以主动出击。

反诉可以使得若干案子在同一程序中得到解决,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反诉也有一些缺陷:

反诉中本诉的被告利用原告的程序解决自己的事务,这会造成被告对自己权利保护的懈怠,从而侵害原告的利益。

反诉可以提高诉讼效率,但是用一个程序处理多个案子会增加法院审理难度。

反诉的提起可能会损及法院的管辖权,提起反诉受诉法院的管辖权扩张,从而会侵害单独提起反诉时应受理的法院的利益。

诉讼程序所要制造的是一个平衡的环境,这包括当事人双方之间诉权的平衡,也包括当事人的诉权与法官的审判权之间的平衡。反诉制度的设立不当就会破坏这里面的一些平衡,从而影响诉讼的进程。因此所有的国家的设立反诉制度时,都会对反诉的提起进行一些限制,限制的多少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当事人双方的利益是要平等保护的,所以立法机关在对这些限制进行价值选择时所考虑的关键是诉权与审判权的强弱。如果这个国家关注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他就会甚少限制当事人提起反诉的权利。如果一个国家着重于对审判权的保护的话,他就会为了法院的利益而限制当事人提起反诉的权利。反诉的提起的限制程度就处在诉权与审判权的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中,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文化背景的客观条件。

这种对反诉的限制在我国被称之为“反诉与本诉的牵连关系”,在美国被称之为“逻辑关系”(logic relation),法国称之为“足够的联系”,日本称之为“反诉请求的标的`与本诉请求的标的或防御方法有牵连”。无论是怎么样的称谓,其本质都是诉权与审判权的对比强弱的外在表现,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反诉的行使,从而保证对诉权或审判权的保护。这种平衡的完美结合点是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一)便于法官操作,同时防止因弹性过大,法官任意裁量;(二)便于当事人掌握,及时提起反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能较好的实现立法目的,达到诉讼经济。

上一篇:年二年级德育工作总结下一篇:预制箱梁外观质量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