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子女的德育教育管理

2022-09-11

如何做好进城务工子女的德育教育教学工作,使他们能接受到相对优良的教育,以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通过探索和研究去了解进城务工子女学生的特点,找出最有效的管理办法,使他们在学校中很好地生活,健康地成长。这两年以来,笔者把“如何加强对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作为班级管理的重点课题。

通过努力,我初步摸索出一条进城务工子女学生教育管理的肤浅经验,具体做法是:

一、制定分三步走的阶段性工作计划

不定时深入到学生中间,深入到学生家庭中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家校合力的同时,制定分三步走的阶段性工作计划。第一步,从新生入学开始,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基本稳定学生的情绪,开始适应校园环境;第二步在一个学期或者稍长一段时间内扭转不良行为;第三步,把握好学生的定位问题。从升学率中摆脱出来,努力培养进城务工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品行习惯和卫生习惯。

二、组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机制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工作的延伸,并不是教师的额外负担。家访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包括学生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家的行为规范以及学生的思想,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来教育好孩子。

长期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家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把每一个学生看作是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爱。老师们平时深入学生中间,帮助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放学以后或者星期天进行家访,用热情、友情和亲情去感化学生及其学生家长,赢得学生与学生家长的热情欢迎与大力支持。

家访的形式是很多的,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也可以把学生家长请到学校,但是更多的是老师上门访问。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每次家访详细的记录,把家访纳入班主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范畴。我给自己规定一学期中必须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家访一次。教师的“三情”与辛勤的劳动得到了满意的回报。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新的起色。

三、以活动为载体,强化新居民子女的德育教育

不断改进进城务工子女德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以活动为载体加强与改进学生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学校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增进友谊,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特点。我们的做法是: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开展“和谐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求始终贯穿对进城务工子女学生更多的关爱,在教育内容上主要是结合学生实际开展针对性教育,在教育形式上主要是从“认识父母,学会感恩;认识自己,知道奋进。每年元旦、六一演出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给学生构建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五月进行“红五月”歌咏或诗歌朗诵比赛。十月有校体育运动会,培养勇于参与,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另外我校还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制意识,树立法律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好孩子、好学生。学校还聘请社区热心人作为进城务工子女的辅导员,除了经常性的来学校作思想辅导外,还把进城务工子女带到社区开展活动,带到家里和本地学生一起交流,让进城务工子女学生既参与社会实践,又能感受到本地人的关心,参与活动的进城务工子女很受感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丰富与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爱党、爱国和热爱第二故乡的思想感情。

四、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对问题学生进行帮扶结对

长期以来,问题学生的管理是学校最为头疼的问题。我对问题学生建立档案,并上报教育部门,确定重点帮扶对象,由民警和老师开展帮教。通过对处在违法犯罪边缘的学生建立档案并进行帮扶,让他们重新扬了起生活的风帆,回到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五、典型引路、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六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

班级每学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极大地推动了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使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目标和奋斗的方向。几年来,我们总结了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多一点表扬与激励,少一点批评与指责,因为表扬与激励是一种凝聚力,批评与指责是一种离心力。

上一篇: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成因与对策下一篇:网络媒体时代图片的传播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