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考现代文阅读与课堂教学最佳结合的尝试案例

2022-09-11

一节语文课到底应该交给学生什么东西, 学生从语文课堂学习中可以得到什么, 是我们语文科总也绕不开的话题。很多语文课上, 教师为什么对课文精细的分析, 教师在讲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 但是学生似乎总游离于“对话”之外, 有时纵有学生积极参与与互动, 也会让人产生图有形式的感觉。学生的阅读能力始终无法提高。这是我们很多语文教师遇到的困惑, 我也总是在思考这个问题。近日在教研组上了一节教研课。上的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小说《蒲柳人家》。

现将教这课片段实录如下:

(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

师:课文节选一、二部分共写了三个人物, 你最喜欢哪个人物? (或者你认为那些描写最精彩、最有趣?谈谈精彩、有趣的理由。)

提示: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谈:

(1) 是人物语言、肖像、动作、神态等哪方面描写。

(2)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 表现人物怎样特点

(4) 特别是某个词语形容词或动词用得生动传神, 它表现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或情感等。

生1:我最欣赏文章中这段描写“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 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 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 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 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 纷纷落水”写出了奶奶的的性格跃然纸上。一丈青大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抡圆了、扇过去、折断、呼呼风声”几个词语写出了一丈青大娘怒气和力气, 泼辣无比, “像正月十五煮元宵, 纷纷落水”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一丈青大娘的性格。

师:很好, 你从人物的动作描写谈的谈到修辞方法、人物的性格, 并抓住几个关键词语。

生2:我也喜欢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 一双大脚, 青铜肤色, 嗓门也亮堂, 骂起人来, 方圆二三十里, 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 就像雨打芭蕉, 长短句, 四六体, 鼓点似的骂一天, 一气呵成, 也不倒嗓子”那种泼辣的性格。

师:一丈青大娘并不漂亮、也不温柔, 骂人这么厉害为什么还喜欢他呢?

生3:她虽然骂人厉害, 肯定不是骂好人, 而是骂那些坏人, 因为她是一个很慈善的人, 这从她爱她的孙子何满子可以看出, “要天上的星星, 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大娘的心尖子, 肺叶子, 眼珠子, 命根子”

生4:我觉得作者写一丈青大娘打纤夫, 写她骂人并不是要贬斥她而是表现她的泼辣的性格特点。不但不让人生厌, 反而让人感觉她确有“一丈青”的英雄气概。

生5:我喜欢文中的何大学问, 这个人很喜剧, 也很搞笑, 好吹嘘, 别人给他一个“何大学问”名号, 他还当了真, 穿起了长衫、咬文嚼字。

生6:我欣赏何大学问, 他仗义、乐善好施。第37页“他这个人, 不知道钱是好的, 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 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 伸手就掏荷包, 抓多少就给多少, 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生7:我认为何大学问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在文中第38页至39夜有这样的描写“夜深人静睡不着觉的时候, 何大学问也常常感到阵阵悲凉……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前面的描写是他故意装出来的, 实际他内心是悲凉的。

师:你们真厉害, 不仅看到他仗义、乐善好施一面, 还看到了他的内心深处。前面的描写的不是他故意装出来的, 是何老爷子性格真是一面。

这堂课我没有刻意作具体的分析, 也没有划分层次、归纳段落大意, 只有一个问题:文中的人物, 你喜欢谁?为什么?由此作为主线推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让学生对文中人物描写, 及精妙的语言进行体味和推敲。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对这堂课作了反思:

1、《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它对阅读中的语言赏析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同时也明确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途径, 就是要文章的语言体味推敲方式方法来提高。

2、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各种资料的阅读理解题, 发现在阅读理解题中出现一个明显的特点, 那就是语言审美赏析分析题备受各地语文命题教师的青睐, 如“你认为文中那几段文字写得好, 好在什么地方?”“从文中选出你喜欢的语句,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从语言特点看, 在文段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 并说出理由”诸如此类的问法屡见不鲜, 这也给我们语文教师指出阅读教学的回归, 另方面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语言赏析提出明确要求的具体体现。这类题常常是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某几个词语体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或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表现了文中某个人物的情感等等。

3、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无不注重语言的准确运用。“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言运用提出的明确要求, 那么在具体的文章中该如何着手呢?一般说来叙述类文学作品从动词、形容词的准确性、生动性进行赏析。

4、小说《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 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 通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 表现了北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 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 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教读这篇课文, 正好结合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以及考题类型体味语言特色、理解精彩的语句、关键词语的含义等,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 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可将此作为培养提高学生现代文 (叙事类) 阅读能力范例。

5、我以一个问题“文中的人物, 你喜欢谁?为什么?由此作为主线推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让学生对文中人物描写, 及精妙的语言进行体味和推敲。”既简化了教学头绪, 使教学中心突出, 又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展开对教学内容的对话, 同时也获得阅读的学习方法, 还利用文本进行了情感培养。摒弃传统的小说教法。整堂课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既符合《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具体要求, 又与中考现代文阅读紧密相连, 同时并没有一说到考试课堂就死了的现象。

上一篇:煤矿机械常见液压故障及其处理下一篇:改造污油回收系统排除输油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