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教学的实践尝试

2023-02-04

读和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现行语文教材将阅读课和作文课分离开来的, 致使读写内容的时空分离, 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利于素质教育理念有效贯彻。 基于此种情况, 笔者针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教学尝试, 结合教学实践, 浅谈三方面的体会。

1以读为媒, 激发写作欲望

阅读作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不仅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夯实基础。 教师想要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首先应以读为渠道,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 通过阅读渠道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的做法一般都是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生字词进行积累, 然后再进行课文思想感情的探究。 但是, 很多教师却没有给予语文写作思路给予足够的重视, 无法实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藩篱, 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等内容。 比如, 在教学《落花生》这一节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生字词, 并利用字典等学习工具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 以此为基础,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分析这些文章的写作思路, 还要将文章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 父亲为什么拿桃子、石榴、苹果来和花生比较,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 将教学直接指向这篇课文的中心, 不但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 还让学生思考更加深层次的写作技巧, 并逐渐学会知识的迁移, 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从而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以写为阶, 提高阅读水平

教师应灵活转变教学模式, 在写作教学的基础上来辅助阅读教学。 第一, 教师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后, 让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仿写, 或者对学生的记录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进行培养, 其目标在于, 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过后, 及时地通过写作将领悟的写作技巧灵活应用在内, 从而加深自己对文章的深层次认知, 促进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 同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巧妙地利用, 督促学生在进行事物的观察时应注重细节, 将写作方法渗透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 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比如, 在教学《做一个最好的你》这篇课文的时候, 学生对自信心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 但还没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心灵, 他们对文章的深层次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读书笔记, 要求他们在读书笔记中畅谈自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以及对自信心的认识。 学生在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 通过思维的高速运转, 将生活中的感悟联系起来, 让他们意识到, 美和丑不仅仅在于一个人的容貌, 更重要的是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同时, 教导他们应积极树立自信心, 坦然面对人生。 此外, 教师可以转变思路, 把读书笔记的写作提前到阅读之前,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 让学生在没有课文的约束下,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生活经验, 来写下自己的体会, 从而对文章有着独到认识。

3读写结合, 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应与时俱进, 积极促进语文课堂读写的有机融合, 实现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共同提升。 应在课堂上构建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通过良好的氛围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 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 使学生的阅读不再只停留在表面, 还要让他们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了解, 让他们学会如何描写事物、 如何观察事物、 怎样进行文章中心的确定。 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之后, 掌握语文知识的内涵, 优化自己的写作知识结构。

此外, 教师还应充分意识到, 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仅仅依靠教材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 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 帮助他们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摆脱以往语文写作教学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应选择多种类型的文章, 并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考虑在内。 这些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 扩大他们的眼界和视野, 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实现了读写结合的完美统一, 促进了学生写作素养的显著提升。

4读写同步, 实施素质教育

读写同步训练不但能够刺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切实加强学生语文素质。 除了在课外阅读训练中进行写作引导现以外, 教师也可以在语文教材的教学中渗透作文训练, 实现读写同步, 缩短读写之间的距离, 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比如在讲到《春天的手》这一节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不让学生读课文, 而是让学生共同讨论, 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思考这篇文章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面对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定会都凝神思考, 大胆展示, 有的学生会说从春天的风来写, 有的会说从春天的花草来写。 经过对比之后, 学生会认识到课文只是一个优秀例子, 还有很多其他的写法, 只不过是主题不同, 切入点也不同罢了。 这种将写作训练融入在教材中的教学方法, 不仅大大降低了写作教学的难度, 为写作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更重要的是, 符合当下的素质教育理念,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促进他们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 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总之, 教师要创新工作模式, 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 通过对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进行强化, 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还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 为他们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竹平.读写结合如何体现学段特点[J].小学教学设计;2011年19期.

[2] 刘立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33期.

[3] 崔福余.关于小学生写作现状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 (上) , 2012年06期.

[4] 周乐.读写结合, 写在当写之处[J].教学与管理, 2013年17期.

上一篇: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下一篇:芳烃抽提各参数对产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