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防治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加之商品市场日渐繁荣、全球化进程加快,大量外资养殖企业和新型禽类加工合资企业在中国本土兴起,其饲养技术一流,管理模式新颖且更为科学合理,对传统肉鸡饲养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导致其市场认可度下降,严重影响其养殖效益。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养殖业要增强其竞争力,必须努力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做好肉鸡疾病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保障其经济效益。

第一篇:防治管理论文范文

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

摘 要:林业管理内容除了对林区进行责任划分,档案建立与管理外,林区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样是林业管理的范围,尤其是灾害性的虫害预防与治理的管理,是林业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虫害防治对于林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简要说明了虫害防治技术对林业管理的重要作用,以松材线虫病为例,阐述了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技术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林业管理 松材线虫病 虫害防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林业管理中已经将信息化技术完美融入,实现了林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尤其是“林业数字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林业资源的动态监控,并为各级领导的宏观管理、指挥、高度、协调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1],尤其是当虫害发生时,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将林区资源快速定位,对现场林木种类、面积大小、林区形状、林权权益人等基本情况进行快速了解,为启动紧急预案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林业管理部门在对林区进行综合管理时,虫害的防治是主要内容之一。以松材线虫病为例,这些虫害的危害极大,一旦发生,管理部门需要快速制定相关方案,将灾害降至最低限度。

1 虫害防治技术对林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虫害防治技术是对林区发生的病虫害进行研究,找到快速、有效的防治措施,将虫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将其消灭,以减少虫害对林木危害的程度。因此,在林业管理中,需要管理部门对各种危害性极大的林区虫害全面了解,拟定相关的防治准则和程序,制定紧急预案,并利用信息化系统快速对虫害的现场情况进行了解,快速定位和控制。林业管理部门以虫害防治技术为依托,才能将林区虫害加以控制和消灭,虫害防治技术的实施需要按照林业管理部门的程序进行。林业管理中通过虫害防治技术来减轻虫害的危害程度,近而保护林权权益人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虫害防治技术对林业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林业管理中不可缺失的内容。

2 林业管理中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业管理内容虽然,而虫害的发生容易造成林区大面积毁灭,某种林木严重受损,使得林区林木种类失调,因此,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管理中不可忽视与缺失,是林业管理内容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将虫害有效的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林业管理部门需要对虫害的发生规律、虫害的危害程度、虫害的防治措施等全面了解,才能有效保护林区的林木尽可能少的受到虫害的危害。本文以松材线虫病为例进行阐述。

2.1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程度

松材线虫病是针对松树进行危害的害虫,这种害虫对松树造成的危害极大,一旦侵入,松树将逐渐死亡,这种毁灭性危害程度快、预防困难。这种病虫害主要通过松褐天牛进行传播,得病后,松树的针叶先后失去光泽,蒸腾作用减少,针叶逐渐呈黄色或红褐色,通常针叶当年不脱落,树脂分泌逐渐减少,整株因萎蔫干枯而死亡[2]。对于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和松树的病后表现病症,林业管理部门必须牢记在心,根据松材线虫的生活习性,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危害降至最低。

2.2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规律

林业管理在虫害防控的有利时机,就是虫害的发生初期。因此,林业管理部门需要了解各种虫害的发生规律,发生时间、发生树种等信息。对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多在每年的5~10月份。高温月份来临前,主要是松材线虫侵害过程,当气温偏高时,松树病症逐渐表现。一般而言,每年的10月份是松树发病最为明显的时期,被感染的松树普遍会出现死亡现象,当月温度达到20~25℃以上时,病害的扩散能力尤为增强。综合来看,在高温和低湿的环境下,发病现象会明显加强,所以在温度较高或者海拔较低或者环境比较干燥的地区,这种病害现象发生的几率比较高,且形势也比较严重[3]。

2.3 松材线虫病在林业管理上的综合防治措施

林业管理部门对松材线虫病的基本情况了解之后,由于现有技术无法切断昆虫传染源,那么就需要制定特定的防治措施,将病害控制到最低。虽然我国林区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林业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为主体的检疫、测报、防治网络体系,并组建了业务精、素质好、作风硬的林业病虫害管理队伍[4],但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控仍不可忽视。

2.3.1 加强动态监控

通过信息化控制系统对已知林区中松材线虫病发生的情况进行定位和范围划分,建立动态监控点,每年10月份左右对松树的生病情况进行调查与更新,监测其扩散面积和病死株数等,建立动态监测报告制度,实现对病林的实时动态监管,为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打下基础。

2.3.2 强化林区管理,控制松材线虫扩散

强化林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对病死株转移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因为病死株中隐藏着大量的松材线虫卵、幼虫和成虫,是疫病再次扩散和传染的主要源头。而病死株直接关系在林权权益人的经济利益,如果私自买卖,就会造成疫情的扩散,为了有效控制病源,又降低林权权益人的经济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并由林业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处理运转最为恰当。因此,在疫木管理上我们严把疫木运输、核销、处理关,严禁疫木及其木质包装材料的非法经营和流通,防止了疫情的蔓延和扩散。疫木的运输严格按照松材线虫病的防治规范,按指定路线、指定时间,专人押运到指定灭害场进行集中处理。疫木核销即根据疫点单位普查的病死株数和实际清理情况,对照送达指定处理场的处理码单逐次核销,凭核销的码单补贴疫木处理经费。疫木处理由专人全程监督处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严禁散失[5]。

2.3.3 分层管理,责任到位

由于目前对松材线虫病的治理还未发现立竿见影的技术方法,因此,在林业管理上,需要将疫病的控制责任进行分层落实,由各级领导进行责任分担,一级管理一级,一级控制一级,将松材线虫病的治理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位,避免責任推委和扯皮现象的发生,切实有效的促进松材线虫病的治理。

2.4 松材线虫病的技术防治措施

2.4.1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也可以称之为生态防治措施,就是通过生物圈内的天敌来消灭害虫的目的。这种防治措施不施用任何农药,对林区资源无任何污染,虽然过程缓慢,但效果明确。生物防治还可以利用生物有机体及其各种活性物质(如各种激素或其他对昆虫有害的生物的提取物)以至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通过遗传操纵使昆虫不育的方法来治虫。

2.4.2 化学防治措施

采用人工涂抹、包扎、喷施等手段,将对害虫有作用的农药等化学药品散布于林区病虫害发生范围内,控制、消灭及预防危害林业的有害生物,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防治的化学药品可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4.3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机械防治是指利用简单工具,如光、电、声、热、微波、辐射等机械物理技术来防治林业虫害。另外,还可以通过灯火、潜所、饵木等来诱杀林业害虫,同时加强了热水浸种、种子曝晒等工序,尽量使用高温等物理手段杀死潜在的林业害虫和病菌,能够有效的降低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3 结语

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密不可分,通过虫害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林区的经济损失,实现林业管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董守聪.浅谈电子信息系统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2008(1).

[2] 高文.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3).

[3] 王义峰.浅谈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2012(1).

[4] 王建海.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通报(下半月刊),2012,18(10).

[5] 曹志良,刘农标.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装备技术,2003,29(6).

作者:唐崇袍

第二篇:现代肉鸡疾病防治与管理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加之商品市场日渐繁荣、全球化进程加快,大量外资养殖企业和新型禽类加工合资企业在中国本土兴起,其饲养技术一流,管理模式新颖且更为科学合理,对传统肉鸡饲养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导致其市场认可度下降,严重影响其养殖效益。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养殖业要增强其竞争力,必须努力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做好肉鸡疾病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保障其经济效益。本文探讨现代肉鸡疾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及饲养管理方法,以供参考。

1.发病原因

从饲养管理层面来看,冬季气候寒冷时,养殖户通常使用煤炭为育雏舍加温,此时如烟道不畅,可出现呛风倒烟等现象,如不及时通风换气,势必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如不及时清理病鸡舍内的垫料、饲料、粪便等含氮有机物可导致氨气分解增多,氨气浓度升高,进而引发中毒,出现呼吸困难、喘气、口流唾液、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如不定期对食槽、注射器、饮水器、笼网、运输车等设备或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可导致鸡只感染或新进鸡发病;如病鸡或淘汰鸡舍未严格消毒或处理不当,某些患呼吸道疾病(如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败血霉形体病等)的病鸡可通过咳嗽、甩鼻等方式将病原体传入空气中,进而导致健康鸡只感染。从鸡舍选址和建设层面来看,如鸡舍靠近生活区,或建在交通要道附近,鸡舍过于密集,可为相关疾病传播创造便利,极易发生各种疾病。从疾病控制层面来看,受病毒株变异、病原毒力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免疫失效或疾病的病理变化、症状出现新特点,给疾病防治带来困难。此外,在浓度且作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抗菌药物可有效破坏细菌结构进而发挥杀菌左右,但不具备上述条件时细菌通常会处于假死或半致死状态,进而产生耐药性,大肠杆菌即是此类细菌的典型代表之一。

2.临床症状

肉鸡患有传染性鼻炎时其鼻液可由稀薄渐渐变浓,散发出臭味,干后位淡黄色结痂,此外还有啰音、打喷嚏、流泪、眼结膜发炎、眼皮肿胀、气管和喉头呈灰红色且有黏液。因沙门氏菌引发的鸡白痢严重危害雏鸡健康,其中3日龄之后死亡率明显增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时,病鸡通常有双翅开张、羽毛松乱、尖叫、腹部呈规律性收缩、呼吸困难、肝门出现白色浆糊样粪便等症状。肉鸡患有大肠杆菌病时多有哕音、呼吸困难、咳嗽、黏膜发绀等呼吸道症状,而患有传染性支气管炎时则有咳嗽、打喷嚏、哕音、张口喘气、流鼻涕等主要症状,患有传染性喉气管炎时常有喘气、呼吸困难、咳嗽、咳出血样渗出物等症状,患有禽流感时通常表现为打喷嚏、咳嗽、哕音、眼睑浮肿等症状。此外,曲霉菌病以雏鸡为主要发病群体,可见伸颈张口、呼吸困难、下眼睑出现干酪样物甚至因此而失明等症状;患新城疫时可有气管哕音、呼吸困难、甩鼻液、打喷嚏、肉髯发绀、全身黏膜出血等症状。

3.防治措施

在饲养管理方面,应定期针对鸡舍、饮水等进行严格消毒,尤其是进雏之前要彻底消毒;饲养人员进出鸡舍必须换上鞋帽、按规定穿工作服,严禁其他人员参观和乱串。相邻鸡舍发病时每日应带鸡消毒1次,每周对环境消毒2次。每天对相关用具进行消毒,然后晾干后待用。杜绝犬、猫、老鼠等传染源,粪便等作无害化处理;合理选址,鸡舍布局合理,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保证良好的温湿度、光照及通风条件,提供优质饲料和充足卫生的饮水等。

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可视情况需要做抗体检测,做到合理免疫。通常来说,在免疫接种前后3~5 d应停用磺胺类、抗菌或抗病毒药物,在饲喂日粮中添加适量的抗应激剂。

冬、春季节肉鸡呼吸道疾病发生率较高,可给予vC、vE、强力鱼肝油以增强其免疫能力。在饲养过程中适量投放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头孢噻呋等药物进行预防,可降低大肠杆菌、鸡白痢、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率。如已确诊为病毒引发的呼吸道疾病,应紧急接种疫苗,同时将抗应激药物、vC、vE、电解质等添加入饮水和饲料中。如发生慢性呼吸道疾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应选用敏感抗菌药,以1周为一个疗程投药,并使用多种药物交替治疗,以免出现耐药性。(编辑:赵晓松)

作者:王海森

第三篇:加强煤矿防治水技术管理措施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煤矿防治水的灾害、管理措施和管理策略,对防治水技术管理提出若干策略。

[关键词]煤矿;防治;措施

一、山西省煤矿防治水的现状

以前,山西省煤矿多、小、散的局面和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引起了煤炭资源的重大浪费,形成了环境污染,生态影响,直接影响着煤矿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省政府决定,2006年在全省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到2006年底,共保留煤矿3022座,淘汰9万吨每年以下小煤矿。根据省政府要求,从2007年到2008年共关闭395座煤矿,到2008年底全省保留矿井2676座。为了实现山西省煤矿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企业集中度,山西省委、省政府想出策略,借助金融机制在山西省煤炭行业进行全國范围内的企业重组工作,解决困难,抢占发展先机,省政府在全省推进煤炭企业重组,全省煤炭在2627座基础上关闭1574座,到2010年底保留1053座,平均单井规模在110万吨每年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开采。

山西省矿井水就是矿井开拓、采掘中淋入、渗入、滴入、流入井巷的工作面的水,矿井透水就是井巷、工作面和水源接近沟通而导致的出水的事故。当各种通道流入矿井的涌水量超过矿外的正常排水的才能的时候,就容易造成矿井水泛滥成灾,形成矿井灾害,我国有27、5的国有重点矿井受到各种水灾的危险。

矿井水灾能够引起各种灾害,产生危险,影响矿井生产效率,造成淹井人亡的事故,容易恶化环境,形成巷道积水,顶板淋水等,让地面和附近的巷道空气潮湿,工作环境很差,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矿井水灾容易引起排水费用,能提高成本,影响道排水的措施、设备和排水费用。矿井水灾能缩短生产寿命,容易对金属设备,金属设施有着腐蚀能力。矿井水灾容易损失煤炭资源,引起隔离煤柱的煤损。矿井水灾还容易引起瓦斯积聚、爆炸,引起瓦斯积聚、爆炸和硫化氢中毒,当矿井水能量超过矿井的排水能力的时候,或者突然涌水的时候,容易引起矿井局部停产或局部巷道被淹没,引起矿井淹没、人员伤亡,引起停产和关井等。

二、资源整合矿井水害防治

(一)矿井水害的综合防治

1、切实加强防治水的基础工作。山西省煤炭行业应该编写长期资源整合矿井水的综合防治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计划,各类矿井应该采用适合的矿井的物探、钻探等仙境技术,找到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重视物理技术在矿井水害中的地位,重视在设计阶段坚持运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和瞬变电磁技术进行补充勘探,查明地球物理技术在煤矿水害中的作用,采取设计阶段坚持使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和瞬变电磁技术进行补充勘测,查明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和富水性。

2、认真做好井下探放水工作,采掘工作面受到水害的影响的矿井,应该充分运用充水条件进行分析,坚持有预测预报,有疑心必探究,先探究后开掘,先治理后采掘等策略,深刻落实防、堵、疏、排、截等综合治理措施。矿井有透水的征兆的时候,采用水害的威胁作业,应该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达安全地点,深刻分析原因,采用积极的措施。井下探放水的实惠哦应该采用探放水钻机,严格使用煤电钻进行探放水。

3、深刻加强“雨季”三防工作,煤矿企业应该就防范暴雨洪水进行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的水位的矿井应该有应急的措施,对洪水可能淹没的废旧的老井必须按照规定填充封死,或者在井口浇注1个大于井筒断面的坚实的钢筋混凝土的盖板,严防地表的水倒灌在井下导致淹井。雨季应该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的范围内可能波及的周边废旧老窑、地面塌陷的坑、采动的裂隙,以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水库和湖泊、河流和涵闸、提防工程等重点的部位进行巡视检查,尤其是接到暴雨灾害的预警信息和警报后,应该实施24小时的不间断的巡视,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的淹井的事故等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发现暴雨灾害严重后,可能引发淹井的时候,应该立即停产撤人,重视确认隐患已经消除以后采能恢复生产。

4、重视水害的应急救援和只供防水安全知识培训等各项工作,制定完善水害应急预案,建立区域抢险排水基地,增加各类排水的设备,实现对设备的检修,保证设备条件完好,增强抢险的救灾的效果。煤矿企业也要准备充足的抢险物资和设备,保证抢险救灾的时候能够及时准确地发挥作用。煤矿企业应该结合水害的案例,加强只供水害的防治知识的训练和教育,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制定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保证职工掌握逃生的线路。煤矿企业在发生透水之后,应该立即启动矿井水害的应急方案,规定及时上报到有关的部门,积极开展救援的工作。

三、防治水的技术措施的使用

防治水的工作应该坚持预测预报,有疑问必探究,先探究后开掘,先治理后采掘,采用防止、堵塞、疏通、排和截的综合治理的办法和措施。

1、防

在矿井设计的时候,井口和工业场地应该选择不受到洪水威胁的地点,井口和工业场地以内的主要建筑物的标高,应该高出当地历年的最高的洪水位置,如果因为受到地形的限制,就难以找到合适的井筒的位置,并且应该建筑坚实的高台,让井口高高标出历年的最高的洪水的位置。矿区受到山洪的威胁的时候,可以在山坡上修挖防洪沟堵截并在井口附近的水流的方向修筑防洪的堤坝,防止山洪暴发洪水直接从井口灌到井下来。矿区地表的塌陷区域,废旧的钻孔和小窑古井等,都要用钻土和石块堵塞、填平、夯实,对于很大范围内的塌陷的坑和裂缝的塌陷区,填塞的工程量却太大,或者一些固定的原因不能进行填塞的时候,也要采取外国挖掘环状排水沟进行截水,不让雨水汇集,对于流经矿区的河流和沟渠,如果确定查明有着一些水流漏失的情况,一定要对矿井的安全构成威胁,可以在矿区水流漏失的地段,使用粘土、料石、水泥修筑。这样的办法适用于流量不大的季节性河流,对于水量较大的河流,可以采用改道的办法,虽然可以彻底解决河流对矿井安全的威胁,但是工程巨大、耗资巨多,还要涉及一些农业生产的问题,所以不能采用,应该认真检查,全面比较后再决定。

2、疏

对于矿区以内的大面积的积水或者防水的汇集水,可以开掘疏水沟渠将积水排走,如果矿井四面是山,积水流不出去,可以开掘洞,将水引到矿区外面去,在修筑疏水沟渠的时候,应该避免煤层和含水层的露头、地表的裂缝等,防止地表水渗入井下。

3、排

对待地势低洼,水流排不出去的时候,或者洪水季节河水有倒流现象的矿区,可以在泄洪总沟的出口处建立水闸,设立排洪站口,利用水泵向外面排水。

4、截

在井口和工业场地上游的有利地形,雨季前把水放在最低的水位,争取最大的蓄洪量,减少对矿井的威胁。如果在山区,矿井应该查清矿区和附近地面水流的系统的汇水和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的情况,了解历年的降水量和最高的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的规定,避开泥石流、滑坡的地段。

总之,煤矿防治水要从根本上解决水患问题,经过一些方法和措施来降低水灾对矿井的威胁,在煤矿防治水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作者:李永玮

上一篇:司法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计量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