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桃花源记》的有效教学

2022-09-12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写得一篇文言散文, 作者用细腻的手法, 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尘世羁绊纷扰的人间乐园。《桃花源记》富有很强的文学欣赏性, 做好本节课文的教学活动,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文章字词的含义以及僵化地背诵整篇课文, 致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状态,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方法, 在让学生背诵文章, 了解文章字词含义之余, 更要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那么, 我们该如何做好进行《桃花源记》教学, 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1 精心备课、找准教学重难点

备课是指教师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教学计划方案的一项教学准备活动, 它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应重视备课对推动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根据教材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找准教学重难点, 从而设计处恰当的教学方案。例如:在《桃花源记》的备课时, 教师首先确定文章的教学目标:“背诵整篇课文并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 然后教师还要仔细钻研教材, 确定学习文章的重难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好生活, 理解作者在文中体现的中心思想”。之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来。然后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在读中品味。备课设计中还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结束后还要做好巩固和延伸学生课堂知识的教学活动,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通过这样的系统备课, 教师能做好课堂教学的充分准备, 以便于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活动, 可以提前掌握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 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陶渊明向往桃园生活的美好愿望, 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提高教学效果做好铺垫作用。

2 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说备课是促进教学有效进行的基础, 那么新课导入则是高效课堂的首要环节。巧妙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还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所学内容的知识点, 为学生课堂思考和探究指引方向。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导入新课知识, 做好学习中的引领工作。例如:作者在文中用很大的篇幅对桃源环境做了细致的描写, 初涉文言文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领会陶渊明的描写意境。这时, 教师可以把提前做好的视频课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来, 让学生在优美婉转的音乐中以及桃花纷飞的桃园景色中欣赏陶渊明笔下那美好的生活乐园。同时,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吗?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子的呢?”等, 听到这样的问题, 学生会根据所看到的景色和自己的亲身感受, 积极展开联想和思考, 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新课导入,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调动学生向往安宁美丽桃园生活的情绪, 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中心思想, 提高教学效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 加强课堂互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完理论知识后, 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堂讲授的知识点, 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致使本应气氛活跃的课堂变得如一潭死水, 学生没有学习的东西和情绪, 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教学前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 让学生自主翻译文中字词的含义, 了解文章内容。然后教师可以在讲解文章时, 让学生说谈对文中“妻子”“交通”“绝境”等古今异义词语理解,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 增强师生互动环节。同时, 教师还可以让学习小组把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和字词向别的小组交换意见、合作探究, 以此增加学生的互动环节。这种方法, 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激活语文课堂, 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 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这篇文章改编成一个话剧, 让学生在表演和观赏中, 直观地了解和感受桃源人们安详幸福的生活情景以及武陵人看到桃源景象时震惊的心情, 以此让学生充分了解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世人对桃源的向往。这样, 既可以激活语文课堂,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又可以发散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

4 开展课外活动、深化学生理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环节, 做好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课堂知识, 还可以开阔学生眼界,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 教师应组织好语文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来说一说”活动, 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 就“陶渊明笔下的桃园真实存在吗”为题, 说说自己的观点。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会积极翻阅前人对这篇文章的评价, 以及史书上得记载等, 这样不仅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教学效果, 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 让学生思考前人对文章评价的正确与否,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情境遐想”活动, 假设学生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现在的桃花源, 该怎样发展好旅游产业,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给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当代教师也积极运用新理念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很多教师并不能有效地做好每堂课的教学活动。本文从做好备课工作、巧妙导入新课、加强互动环节、开展课外活动四方面谈如何做好《桃花源记》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桃花源记,有效教学

上一篇:基于Push技术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下一篇: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