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

2022-09-03

第一篇:行政管理学期末复习

行政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总结

一、行政管理学

1、行政管理学研究对象:通过国家行政机关对整个国家社会事务所实施的行政管理,认为行政管理学是研究行政管理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①行政管理的权力主体:权力-职能-组织-领导

②行政管理的过程和内容,包括:行政决策、人事行政、财务行政、机关行政、行政监督等主要环节

③行政效率和行政改革

3、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①有助于掌握现代行政活动规律,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②有助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③有助于从根本上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努力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④有助于增强广大行政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水平,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行政管理队伍。

4、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方法: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②比较研究方法③系统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方法)④综合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⑤案例分析方法

二、行政权力

1、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国家行政机关赖以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一种强制力量。

2、行政权力来源:

①宪法、法律和法规是行政权力主要来源

②惯例裁决是自由裁量权的重要形式

③授权④法理是推置裁决的基本依据

3、特点:服务性或人民性、派生性或执行性、统一性或垂直性、权威性或强制性

4、性质:实质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人员是人民的、社会的公仆。从属于国家行政的性质,是国家政权性质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为剥削阶级政治统治服务的。

5、运行的基本原则:①以民意为基础②以政策为依据③以法律为准绳

6、行政责任——广义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分为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行政责任。

7、行政责任 ⑴依职务从属关系,一般违法失职行为,行政处分8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⑵非职务从属关系,特定违法失职行为,行政处罚分5类:警告、罚金、拘留、没收、劳动教养。

8、行政权力监督 ①政治监督——政治组织和国家组织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 ②行政监督——国家机关的自我监察和督导活动,包括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 ③法律监督——国家司法和检察机关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和非法行为的检察和审判活动; ④社会监督——社会法人机构和普通公民对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国家 2 和社会公共事务行为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9、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行政权力伴生行政责任,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完全相关。行政责任指具体的工作责任,也指应负的法律责任,同行政过程和行政结果是一种自然连贯和同步发生的关系。行政权力的性质、类型、作用和实际参与等等有不同,所以行政过程和行政行为有不同,行政结果也有不同,由此而来的行政责任亦有不同。因而,不同的行政权力实际上必定内含或连带着不同的行政责任,行政权力的大小轻重决定着行政责任的大小轻重。在具体分解和配置行政权力时,必须设定并配定相应的行政责任,并以行政伦理和行政法制的形式确保权责统

一、责权一致和责权同步,确保权力同责任并设并行。P43了解

三、行政职能

1、行政职能——又叫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2、特点:①政治性和社会性;②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③多样性和整体性

3、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及途径:

⑴内容:①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改变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传统工作模式,从全能政府转为有限权力。

②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继续理顺政府部门内部的职能分工。是职能转变的基础,也是避免互相推诿的有效途径。

③坚决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心环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④改革和简化行政审批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突破口和紧迫任务,也是加强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的根本措施。

⑤加快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⑵途径:①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③政企分开是实现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

④培育社会公众的自我管理意识

⑶意义:①有助于加强和改善政府对整个社会的管理,提升政府管理的效能

②有助于建立科学的行政组织体系,这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

③有助于理顺政府管理体系内部的各种关系,克服官僚主义、增强政府管理的生机活力。

4、类型:

⑴按国家性质不同分:

①奴隶制国家的行政职能

②封建制国家的行政职能

③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职能 ④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职能;

⑵按作用领域不同分:

①政治职能

②经济职能

③文化职能

④社会职能;

⑶按作用过程和方式不同分:

①计划 ②组织 ③指挥协调 ④控制 ⑤沟通 ⑥监督;

⑷按作用性质不同分:

①统治性职能 ②保卫性职能 ③管理性职能 ④服务性职能;

⑸按作用手段不同分:①立法性②行政性③司法性

5、意义:

①行政职能是认识行政管理的前提,

3

②是建立国家政府行政机构的主要依据之一,

③反映着行政机构的性质和运行方向,规范着行政机构运行的主要内容;

④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变革行政机构、行政活动方式的重要前提;

⑤是确定和划分政府职权的基础和依据;

⑥其实施状况是行政管理效能的体现;

⑦是科学组织管理过程的重要依据。

四、行政组织

1、行政组织——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即国家为推行政务,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组建的行政机构体系。

2、特征:

⑴一般特征:政治性、公共性、系统性、权威性

⑵比较特征:派生性、执行性、垂直性、强制性

3、分类:

⑴宏观上,根据政治体制、行政体系、行政职能和行政管理范围 ①在联邦制条件下,分为联邦政府行政机关、中间政府行政机关和地方政府行政机关三类。②在单一制条件下,可分为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两类。(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省、市、县、乡镇>) ⑵微观上,根据行政工作的性质、内容和作用,分为:领导机关(首脑机关)、职能机关(部门机关)、辅助机关(含办公机关、办事机关和服务机关等)、咨询机关和派出机关。

4、构成要素:

①行政职位(基本构成要素)

②行政人员或公务员(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唯一具有主观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因素)

③行政资源(信息、经费、物材)——物质基础

5、我国行政组织设置的一般原则:

①法制行政原则——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调整、废止、建设和管理,必须依法遵循制度进行。基本要求:树立法制权威,制订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建立执法体系。

②职能目标原则——依据政府职能目标的需要,设置、调整和废止相应的行政组织机构,适应政府职能目标变化的需要,对行政机构进行经常性调整和改革。

③精干效能原则——基本要求: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合理精干,坚持效能至上,建立廉价、负责的政府。

④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度原则——根据不同组织系统确定幅度与层次的最佳限度。

⑤职、责、权一致原则——职务、责任、权限三者互为条件、相称平衡、三位一体、职权相称,权责统一i组织成职权统

一、责权一致的行政组织体系,避免有职无权、有责无权和有权不尽责的现象发生;ii公务员建立岗位责任、分工负责制度,事权统

一、责权一致,各司其职、各行其权、各负其责。

⑥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行政组织的规模、建制、规章、程序要相对稳定;行政组织机构必须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改革,适应行政管理需要。

6、行政组织体制的类型:

⑴首长制行政组织中法定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行使者;①优点:事权集中,责任分明,指挥灵活,决策、行动迅速,效率较高;②缺点:由于权力集中于一人,容易造成行政首长的主观片面,独断专行,不易监督和制约。

委员会制行政组织中法定最高决策权由委员会行使者;①优点:集思广益,相互监督, 4 能够发挥群体作用,协调各方利益和意见;②缺点:决策和行动缓慢,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无人负责现象。

⑵层级制政府组织从纵向上划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所管辖的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一层级负责,形成有效的层级节制关系;管辖范围自上而下逐级缩小;①优点:采用层级制,由于各级行政首长业务性质相同,便于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和行动;②缺点:不同时采用职能制,就导致各级行政首长管辖过多,责重事繁,难于处处精通,事事胜任。

职能制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辖的业务内容不同,但管理范围大致相同;优点: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使行政首长不至于因管理事务过多而顾此失彼,进而可以提高行政效能;缺点:职能制不能离开层级制独立存在,在组建行政机关时,一般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发挥各自的长处。

⑶集权制行政权力是集中行使的,行政管理中一切重大决策都是由行政首长或上级领导决定,部门领导和下级职员很少有自主决定权,即一元统御制。

分权制一级政府组织的各层级、各部门对管理范围内的行政事务有充分的自主决定权,行政首长对下级或下属范围内的事务亦不加干涉,即多元统御制。

五、行政领导

1、行政领导基本职能 ①决策职能—决策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领导者为了执行党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规定、任务,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的发展目标并拟定出实现这些发展目标的实施方案。②计划职能——计划是行政领导根据自己的职权范围,构想、选择工作目标,规定实现目标的程序、措施,确定一项计划将由谁来执行,什么时候完成,以及如何完成等。 ③组织职能——行政领导者为了执行规划,根据任务进行的具体组织建设,如设计、组织,选用人才、分配任务、授予权力、制订规章制度等。组织建设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合理设置机构,并进行科学定编;二是制定出保证机构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三是选用人才,将合适的人安排在适合他能力和特长的岗位上。 ④协调职能——行政协调是调整行政管理系统内部和外部各个方面的关系,明确职、责、权范围,使各部门各方面紧密合作,互相配合和谐运转,发挥整体行政功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⑤控制职能——行政控制是指通过调节、纠正等措施将行政体系的运行纳入完成行政目标、行政计划的轨道,使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行为符合行政目标要求的一种活动。 ⑥监督职能——监督即监察和督促,行政监督的根本目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对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的监督、控制行政活动过程,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维护国家法律和人民的利益。

2、行政领导方式:行政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领导模式。

⑴按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分:专断式、民主式、放任式

⑵按对行政权力控制的程度分:集权式、分权式、均权式

⑶按行政领导者指导工作的重点不同分:重人式、重事式、人事并重

六、行政决策

1、涵义:行政决策是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机关或个人依据国家的法律,为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有效地推行行政管理,为一定的行政行为确定行政目标、制定并选择行政方案的过程。

2、行政决策特点:

①行政决策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②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公众利益。

③行政决策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事务等一系列行政活动。

5

3、类型:

⑴以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为标准,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①经验决策——根据决策者个人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和工作经验进行决策。

②科学决策——以现代科技为基础,按照科学程序,采用现代决策技术进行决策。

⑵以行政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为标准,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①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决策,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重复出现的行政问题进行的决策。

②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在行政管理中对非重复出现的行政问题所进行的决策。

⑶以行政决策所处的自然状态为标准,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⑷以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组织体系中的地位为标准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⑸以行政决策对行政管理的重要程度为标准,分为战略决策、策略决策、战术决策;

⑹以行政决策的内容十分可数量化为标准,分为数量化决策和非数量化决策;

⑺以行政决策目标的多少为标准,分为单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

4、地位和作用:

⑴行政决策不仅仅是行政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始终。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均离不开行政决策,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连续决策的过程。

⑵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亡,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和命运。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环节,行政管理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

⑶行政决策处于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是行政管理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整个行政管理过程中应将行政决策置于首要地位,特别对于行政领导者,应将行政决策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七、人事行政

1、定义:人事行政指国家人事行政机关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和措施,对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政人员与行政事务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实施的一整套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它包括对国家行政人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奖惩、纪律、工资、福利、退休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

2、范围和内容:政策制度类、组织体系类、实际操作类

3、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事分类制度,以其分类方法而言有两种:

⑴品位分类——以人为对象进行分类,依据一个人所具备的条件(资历、学历)和身份(官职地位、薪金多寡)。

⑵职位分类——以职位为对象进行分类,依据一职位的性质特点及所需条件,职位分类制度,即以职位为对象,按照每个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标准因素,分为不同类别和等级,为国家公务员各项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人事分类制度。

4、原则:

⑴任人唯贤——在选拨任用行政人员时,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反对任人唯亲。

⑵适才适用——根据每人的专长和能力、志向和条件,安排相应的职位,各随其志,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各献其功。坚持人事结合,做到“因事用人”。

⑶晋升唯功——将行政人员的工作成绩作为评价、奖励、晋级、晋职的主要标准。

⑷智能互补——一个行政组织机构要发挥较好的效能,就要合理地配备各种人才,形成最佳结构,使具有不同年龄、专业知识技能的行政人员互相补充配合协作,发挥群体优势,保证行政工作有效协调进行。

⑸积极激励——通过积极的激励,充分利用人们的进取心,满足人们的各种正当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

⑹合理流动——把握好人才的合理流向,改变行政人员分布不平衡、专业不对口和使用不适当的状况,促进各个地区、各个行政机构行政人员队伍的优化和合理化。

⑺用人与治事统一—用人是为了治事,治事必须用人。在工作中力求用人权与治事权相结合,即治事者要有一定的人事权。

⑻依法管理——人事行政的一切方面都必须按照有关人事法律、法规、规定严格实施,使得一切人事管理工作都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

5、作用:

⑴人事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⑵人事行政是实现政治稳定、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

⑶人事行政的发展和完善能有力地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⑷科学的人事行政管理,能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极大地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八、行政监督

1、定义:指对国家行政的监督,是政党、国家和人民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执行法律与遵守纪律的情况所进行的检查、监督、指导、纠错的活动。

2、行政机关的外部监督体系:①政党监督②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的监督分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③司法监督④社会团体监督⑤群众监督⑥舆论监督

3、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体系:⑴非专门监督①一般监督②职能监督③主管监督

⑵专门监督

①行政监察②行政复议③审计监督

九、行政效率

1、定义:指一个行政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总产出与行政总收入的比率,公式:行政效率=行政总产出 / 行政总收入

2、行政效能:指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是行政效率与行政目标之间的一种关系,公式:行政效能=行政效率*行政目标

3、行政: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法律,运行国家法定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和社会事务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4、行政效率的特征:①定性、定量统一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③局部与整体统一④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5、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①牢固树立效率观念②行政机构设置的合理化③提高行政人员素质④逐步实现行政管理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的现代化⑤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一个较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十、行政改革

1、行政改革原则:政企分开、精简统

一、效能原则

2、行政改革问题、难点:①观念和利益的问题②职能转变、政企分开的问题③行政法制建设问题④改革配套和平衡问题⑤人员分流问题

3、机关管理的特点:①服务性(最基本、最重要)②广泛性③综合性④具体性;主要内容:①会议管理;②机关文书和档案管理;③机关财务管理;④机关总务后勤管理;⑤机关信息管理

单选10分:

7

1、国务院1993.10.1通过公务员暂行条例:

2、美国公务员制度根据彭德尔顿法(美国公务员基础)制定;

3、行政管理学硬件部分由:行政组织、行政机构

4、人事行政特殊职能有:人员录用、人员开发、人员维持、人员使用

5、公务员制度的管理环节:考核、奖励、纪律、职务升降、培训制度

6、根据领导权力控制、运用程度不同,领导方式分为:集权方式、说服方式、分权方式

7、运用授权艺术坚持原则:授权留责、适度合理授权、逐级授权、加强监督控制、防止反向授权

8、机关后勤服务机制实现:从事业型向企业型转变,福利型向经营型转变,依赖型向开拓型转变

9、制定执行计划时遵循:量力而行原则、统筹原则、重点原则

10、行政执行对行政决策的作用:①决定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决定决策方案实现程度、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的依据②使原决策修正和完善的根本途径③形成新的行政决策的依据

11、行政监督的重要作用:预防作用、改进作用、补救作用、评价作用

12、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民主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原则;忠实于人民利益原则;忠实于事实真相原则

13、行政程序的标准化:形式标准化、程序标准化、实质标准化

14、间接测定行政效率是通过对机关效能高低具体评定方法:行政功能测评法、行政要素评分法、标准比较法

15、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的区别:实施处罚机关、处罚对象、处罚形式、违法行为性质不同。

16、学习行政管理的5种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研究、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系统研究)、历史研究(综合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历史比较公务员制度、管理环境、考核奖励、纪律、职务升降、培训。

多选20分:

1、授权原则7

2、人事行政特殊职能4

3、权力控制、运用程度6

4、制定执行计划遵循原则6

名词解释20分:

1、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学

2、首长制和层级制

3、行政效率和行政效能

4、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5、行政组织的原则

简答15分:

1、人事行政的涵义及作用

涵义: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人事行政机关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措施,对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人员与行政事务之间的关系和行政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实施的一整套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它包括对国家行政人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奖惩、工资、福利、退休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

作用:①人事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8 ②人事行政是实现政治稳定、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 ③人事行政的发展与完善能有力地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④科学的人事行政能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极大地推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管理幅度与层次之间的关系 ①管理幅度与层次成反比 ②管理幅度与管理者的管理素质、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等因素成正比例关系 ③管理幅度与行政事务难易程度、组织内部信息是否畅通、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等因素密切相关。管理幅度又叫行政幅度,是指领导机关直接管辖的下属部门和人员的数额。管理层次是指行政组织系统划分层级的数额。

3、行政决策的特点、类型、作用

行政决策是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机关或个人依据国家的法律,为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有效地推行行政管理,为一定的行政行为确定行政目标、制定并选择行政方案的过程。

行政决策的特点:

①行政决策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②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公众利益。

③行政决策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事务等一系列行政活动。

行政决策的类型:

⑴以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为标准,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①经验决策——根据决策者个人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和工作经验进行决策。

②科学决策——以现代科技为基础,按照科学程序,采用现代决策技术进行决策。

⑵以行政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为标准,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①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决策,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重复出现的行政问题进行的决策。

②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在行政管理中对非重复出现的行政问题所进行的决策。

⑶以行政决策所处的自然状态为标准,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⑷以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组织体系中的地位为标准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⑸以行政决策对行政管理的重要程度为标准,分为战略决策、策略决策、战术决策;

⑹以行政决策的内容十分可数量化为标准,分为数量化决策和非数量化决策;

⑺以行政决策目标的多少为标准,分为单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

行政决策的作用:

⑴行政决策不仅仅是行政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始终。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均离不开行政决策,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连续决策的过程。

⑵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亡,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和命运。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环节,行政管理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

⑶行政决策处于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是行政管理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整个行政管理过程中应将行政决策置于首要地位,特别对于行政领导者,应将行政决策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论述10分:

1、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内容 案例10分:

1、行政决策失败原因 判断15分:5个

第二篇:《行政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行政管理学(补)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形式:机考,90分钟 考试题型,全部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1个1分,共25个25分 多项选择题,1个2分,共15个30分 判断正误题,1个3分,共10个30分 案例分析题,1个,共15分` 注:考试时选项序号会变化,请务必记住选项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B)上。A《尚书》B、《史记》C、《礼记》D、《左传》 2、X理论时期是指()。A A、科学管理时期 B、行为科学时期C、新公共行政学时期D、新公共管理时期

3、从工厂具体观管理研究过程中抽象出一些管理的普遍性原则,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C A、法约尔 B、梅奥 C、泰勒 D、威尔逊

4、(B)通过霍桑试验,提出“社会人假设”,弥补了科学管理学派“经济人假设”的不足。A、巴纳德 B、梅奥 C、西蒙 D、沃尔多 5.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 )。A 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B、《论译书》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学》 6.公共行政环境的(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A 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约束性 7.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B )。

A、信息社会 B、农业社会 C、原始社会 D、工业社会

8.美国哈拂大学教授( )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C A、德鲁克 B、里格斯 C、高斯 D、古立克 9.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

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10、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 A、行政权力的划分 B、公共组织设置 C、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D、上述三者,即ABC 11.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 )。A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前资本主义时期 C、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2、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 )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A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13.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 )的行政区。C A、现代型 B、传统型 C、特殊型 D、发展型

14、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 ),它是公共组织机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A A、行政职位 B、职能目标 C、行政职权 D、行政人员

15、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D A、聘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选任制

16.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A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奖惩权力 17、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D

1 A、瓦特 B、史坦因 C、马克思 D、亚里士多德

18.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A A、威尔逊 B、韦伯 C、泰勒 D、古德诺

19、著名的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提出者是(A)。A、古立克B、法约尔C、泰勒 D、韦伯 20、公共行政学作为一个有体系的学科,形成于()。B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18世纪 中叶 21、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A A、法约尔 B、梅奥 C、泰勒 D、威尔逊

22.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 )。D A、分散型 B、融合型 C、衍射型 D、棱柱型

2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 )上。C 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24.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 )。C A、前资本主义时期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D、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25.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 )演变而来的。A 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26.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 B )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A、英国 B、美国 C、巴西 D、埃及

27.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 A、委任制 B、考任制 C、选任制 D、聘任制 28、公共行政首要特点是它的( )。C A、政治性 B、民主性 C、公共性 D、法制性

2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B A、 《行政学》 B、《行政学导论》 C、《行政学原理》 D、《政治与行政》 30、以提出有限理性的观点对公共行政做成巨大贡献的是()C A、巴纳德 B、梅奥 C、西蒙 D、沃尔多

31、(B)力图摒弃传统行政的权威主义和以效率为中心的取向,而试图建立以公平为中心的民主行政。

A、新公共管理时期 B、新公共行政学时期 C、新公共服务时期 D、行为科学时期 32、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C ),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金鉴

33.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A)。A、工业社会 B、原始社会C、农业社会D、信息社会 34.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C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35.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D A、公平性 B、高效性 C、民主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36、科学管理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是以(A)为中心的理论。 A、效率B、管理C、行政D、公平

37、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A、马克斯·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D、梅奥 38.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B)。A奥地利B瑞士C、瑞典D、芬兰 39.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与19世纪的(B)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中 B、美 C、英 D、法

40.( D )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A、上行 B、网上 C、下行 D、平行

41.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

2 督检查,也叫( D )。A、现场监督 B、专案监督 C、工作报告 D、跟踪监督 4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给予处分。D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 )。A A、2003年1月1日 B、2003年5月1日C、2002年10月1日 D、2002年1月1日 44.目标管理方法是( D )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菲德勒 B、西蒙 C、伍德沃德 D、德鲁克

45、法治行政强调行政目标应当体现:( B)A效率B、正义性C、法的国家意志性D、法外特权 46.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C)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47、国务院财政决算草案经审定后,报()审批。C A、国务院总理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主席 48、行政复议由具有行政复议权的()作出。A A、上级行政机关 B、法院 C、检察院 D、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49、目标管理方法是以(A)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A、人B、事C、权 D、利益 50、(A)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

A、政治保障 B、舆论宣传 C、经济发展 D、公众要求 51.公共组织的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是(B)。 A.管理效率 B.组织效率 C.工作效率 D.规范效率 52、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A A、建立绩效评估指标 B、进行绩效评估 C、进行绩效追踪 D、进行绩效比较 5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 )B A、1993年10月1日B、2006年1月1日 C、1993年4月24日 D、2005年4月27日 54.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B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临时方案 D、应变方案

55.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 )。B A、网上沟通 B、横向沟通 C、无反馈沟通 D、纵向沟通 5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D A、专家咨询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信息支持系统 D、领导决策系统 57.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 ),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C A、应变方案 B、临时方案 C、积极方按 D、追踪方案

5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B A、协调阶段 B、实施阶段 C、准备阶段 D、总结阶段

59.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B A、15 B、30 C、45 D、60 60、我国法制监督的对象包括()A A、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 B、企事业单位 C、法院工作人员 D、检察院工作人员 61、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C A、促进经济发展 B、促进效率提高 C、满足公共需要 D、满足政府需要 62、法制行政着眼于()A A、 强调行政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性 B、行政目标应当体现正义性 C、行政行为应当体现公共利益性 D、行政组织应当体现合法性 63、当事人对行政仲裁不服的,可以()。B

3 A、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诉 B、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申请仲裁 C、提请行政复议 D、提请上级政府机关调解 6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推动力是()C A、社会舆论 B、政府公务员C、政府高层领导者D、顾客

65.()追求的是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高质量的最佳成果。C A.客观效率 B.规范效率 C.机械效率 D.社会效率 66.公共组织的中间管理层所表现的效率,是()。A A.管理效率 B.组织效率 C.工作效率 D.规范效率 67、公共服务效能指标的核心是()。D A、分析公共组织提供服务的成本 B、分析公共组织是否做到了投入少产出多 C、分析公共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公平 D分析公共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共利益 68、政府再造是用()取代官僚体制。A A、企业化体制 B、中央集权 C、地方分权体制 D、公众参与体制 69、()主张建立层级较少的扁平化的而非金字塔式的政府组织结构。A A、市场政府模式 B、参与政府模式 C、解制式政府模式 D、弹性化政府模式 70.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D)。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71.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 A、准备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 D、实施阶段

72.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A)给予党纪处分 A、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法院 D、分别由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73、法治行政着眼于()B A、 强调行政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性 B、行政活动应当体现法的内在价值 C、行政行为应当体现法的规范性 D、行政组织应当体现结构的秩序性 74、下列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是()A A、 调解行为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C、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不服的 D对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办法许可证和执照被拒绝 75、能否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在于()A A、公共组织的自主性B、公共组织的经济基础 C、公共组织的领导D公共组织的环境 76、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是()D A、以质量提高为导向 B、以员工考评为导向 C、以上级决策为导向D、以顾客为导向 77.提高()是公共行政的宗旨。A A.行政效率 B.生产力水平 C.社会文明程度 D.经济发展速度 78.下列不属于政府的政治职能的是( )。B A、民主职能B、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 C、政治统治职能D、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79、下列不属于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的是()。D A、向民主行政的嬗变 B、电子政府

C、市场机制和民营化的引进 D、加强政府规章制度的指导作用

80、下列不属于税收特征的是(D)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服务性 81、行政立法的授权者是(C)A、检察机关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行政机关 82、法治行政的核心含义是(B) A、加强法制建设B、法律高于行政C行政高于法律D国家权力至上 83、下列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C A、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B、调解行为

4 C、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D、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84、行政方法的首要特点是(A)A、科学性 B、系统性 C、技术性 D、创新性 85.公共组织的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出的效率,为()。C A.管理效率 B.组织效率 C.工作效率 D.规范效率 86.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追求()上。A A.社会效益 B.经济效益 C.政治效益 D.机械效益 87、下列关于效率与公平的陈述,错误的是()。B A、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B、效率是公平的保证

C、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基础 D、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主要途径 88、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为核心。B A、改变环境 B、体制创新 C、经济发展 D、社会进步

89、()是通过解除政府规章的方式来发挥政府的潜力与创造力。B A、企业家政府 B、解制式政府 C、弹性化政府 D、参与政府 90.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 A.目标的多元化 B.标准的客观化 C.指标的精确化 D、方法的多样化 91、下列不属于机关行政的是()A A、公务员管理 B、会议管理 C、公文与档案管理 D、行政经费管理 92.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C )。A、税率 B、纳税人 C、税法 D、税种 93()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B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监督 D、行政方法

94.从20世纪 ( C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A、50 B、60 C、70 D、80 95、()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A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监督 D、行政方法 96、(D)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 A、行政效率B行政方法C、行政监督D、行政执行 97、行政执行过程评估主要由()进行。A A、各级行政机关 B、各级立法机关 C、各种党派 D、社会团体

98、对于涉及民主党派党员的公务员违反政纪需要给予处分的应由()给予政纪处分。B A、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法院 D、分别由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行政的特点有()。ABCDE A、公共性与政治性 B、法制性 C、民主性 D公平性 E、高效性 2、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包括()。BCDE A、新制度经济学 B、民主的公民权理论 C、社区和公民社会模型 D、组织的人本主义 E、后现代公共行政

3、影响公共行政的一般行政环境包括()。ABCDE A、自然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D、文化环境 E、国际环境 4.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 )。BCD A、阿根廷 B、比利时 C、加拿大 D、斯里兰卡 E、津巴布韦 5.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ACD)。

A、传统型 B、现代型 C、特殊型 D、发展型 E、经验型

6.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 )。ABC

5 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D、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E、伍德袄德的权变组织理论

7.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 )。ABCDE 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市场C、监督政府 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8.科学管理时期对公共行政学影响最大的三个管理学派是()ACD A科学管理理论B、民主的公民权理论C、官僚制组织理论 D、一般行政管理理论E非正式组织理论

9.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 )。ABCDE A、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 D、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E、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10.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 )。ACD 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B、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E、集中型公共行政模式 11、具体行政环境包括()ABCDE A、组织文化 B、组织结构 C、组织的规章制度 D、组织的凝聚力 E、管理对象 12.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 )。ABCE A、政治职能 B、文化职能 C、社会职能 D、协调职能 E、经济职能 13.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 )。ABCDE A、行政计划准备 B、决定计划 C、考核奖惩 D、检查监督 E、执行计划 14、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有()。ABCDE A、政治原则 B、遵照历史传统的原则 C、有利于发展的原则 D、有效管理的原则 E、民族自决的原则

1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 )。ABE A、梅奥 B、巴纳德 C、韦伯 D、法约尔 E、西蒙 16.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 )。ABCDE A、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B、外部性问题

C、公共物品的提供D、无知和非理性E、不平等问题 17、公共行政的作用包括ABCDE A、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 B、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 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

D、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保证 E、是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会管理的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18、马克斯·韦伯认为合法性权力有三种,包括()。ACD A、传统权力 B、组织权力 C、魅力权力 D、法理权力 E、个人权力 19.行政环境的特点是( )。ABCE 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公共性 E、约束性 20 无

21.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 )。ABD A、非正式组织理论 B、新型领导能力理论 C、权威接受理论 D、社会人理论 E、组织平衡理论

22、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点有( )。ABCDE A、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 B、组成成员有共同愿景 C、善于不断学习 D、自主管理 E、组织边界的重新界定

6 23、目前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有()。ABCD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E、继承制 24、行政领导的责任分为以下几种()。ACDE A、政治责任 B、经济责任 C、法律责任 D、行政责任 E、道德责任

25、(AC)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使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A、威尔逊 B、法约尔 C、古德诺 D、泰勒 E、韦伯 26、新公共管理时期公共行政理论的特点主要包括()。ABCDE A、以绩效为导向 B、管理主义 C、引入市场机制

D、组织结构扁平化 E、以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新保守主义作为理论基础 27、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包括()。ABD A、管理取向 B、政治取向 C、经济取向 D、法律取向 E、社会取向

28.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D)。A、墨西哥 B、德国 C、新加坡 D、埃及 E、丹麦 29、行政体制的特点有()。ABCD A、鲜明的政治性B、较强的稳定性C、严格的系统性D、相对的滞后性E历史的继承性 30.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 )。BCE A新型领导能力理论 B、非正式组织理论 C、权威接受理论 D、社会人理论 E、组织平衡理论

31.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 )。ABCDE A、非政府性 B、组织性 C、非营利性 D、志愿性 E、自治性

32.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 )类型。ABE A、民主式的领导作风 B、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 C、温和独裁式的领导作风 D、人事并重式的领导作风 E、专制式的领导作风 33、政府的社会职能包括()。ABCD A、维持社会秩序 B、确保社会公平分 C、环境保护 D、社会保障 E、管理国有资产 34、菲德勒的权变模式认为,与领导有关的情境因素分为()。ABC A、领导-成员关系 B、任务结构 C、职位权力 D、组织文化 E、工作小组 35、行政领导的权力性影响力包括以下因素()。ACD A、职位因素 B、感情因素 C、资历因素 D、传统观念因素 E、品格因素 36.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 )。BCE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E、日本 37.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包括()ABCDE A、法官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中国共产党机关工作人员 D、检察官 E、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 38、机关行政的特征包括()ACD A、事务性 B、政治性 C、综合性 D、时效性 E、社会性

39.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CE A、确定型决策 B、理性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直觉决策 E、不确定型决策 40、从工作性质和职责划分,行政领导者可划分为以下类型()。BC A、政治领导者B、政务类领导者C、行政类领导者D、经济类领导者 E、文化类领导者 41.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DE A、直觉决策 B、经验决策 C、理性决策 D、个人决策 E、集体决策 42.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 )。ACE A、准备阶段 B、控制阶段 C、实施阶段 D、协调阶段 E、总结阶段 43.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ABCDE)。A、廉B、绩C、勤 D、德E、能

7 44.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 )。BE A、态度分类 B、职位分类 C、能力分类 D、学历分类 E、品位分类 45.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 )。ABCD A、经济指标 B、效率指标 C、公平指标 D、效能指标 E、政治指标 46.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 )。ABCD A、检查权 B、建议 C、调查权 D、行政处分 E、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47.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 )。ADE A、事中监督 B、法制监督 C、社会监督 D、事后监督 E、事前监督 48.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 )。ABCE A、行政协调 B、行政控制 C、行政沟通 D、行政评估 E、行政指挥 49.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 )。AC A、单向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双向沟通 D、网上沟通 E、正式沟通 50.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 )。BE 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 B、公开平等,有效防止任人唯亲 C、指挥统一、不受牵制 D、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E、择优录取,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

51.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利分为( )。BD A、奖惩权力 B、权利性影响力 C、合法权力 D、非权利性影响力 E、决策权力 52.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 )。ABCE A、奖惩权力 B、归属权 C、专业知识权 D、决策权力 E、合法权力 53、国家公务员的回避一般包括: ( ) ABC A、任职回避 B、公务回避 C、地域回避 D、同学回避 54.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 )。ABCD A、部内制 B、部外制 C、折中制 D、党统一领导制 E、首长负责制 55.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 )。ABC A、组织效率 B、管理效率 C、工作效率 D、社会效率 E、客观效率与规范效率 56.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 )ABCDE A、越级晋升制 B、考试晋升制 C、年资晋升制 D、功绩晋升制 E、综合晋升制 57、依照监督的主体,行政监督可以分为:ABCDE A、执政党的监督 B、权力机关的监督 C.行政机关的监督 D.司法机关的监督 E、社会监督

58.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 )ACDE A、领导决策系统 B、行政评估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D、信息支持系统 E、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59.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 )。ABCDE A、法律保留 B、法律优先 C、职权法定 D、依据法律 E、职权与职责统一 60.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 )。ABE A、技术方法 B、行政程序 C、决策树法 D、目标管理 E、基本手段

三、判断正误题(正确选A,错误选B) 1. 指挥者只要大胆使能取胜。( ) B 2. 行政法律责任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 )B 3. 目标管理注重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领导就可以撒手不管。( ) B 4. 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观认为,行政领导的权力来自法律制度。( ) B 5. 公务员担任特定职务涉及应回避的亲属关系时,必须回避。( ) A

8 6. 社会监督是一种内部监督。( ) B 7. 权变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管理中不存在最好的方法。( ) B 8. 各级政府间的层级设置相对比较稳定。( )A 9. 中国的立法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 )B 10.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A 11. 审计监督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特种监督,是一种经济监督。( )A 12. 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是行政咨询之本。( ) A 13. 系统组织理论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系统。( ) B 14. 定量方法的运用促进了人事行政的科学化。( ) A 15. 不需加盖印章的文件是会议纪要。( ) A 16. 行政效率的定性研究是不必要的。( ) B 17. 行政权力的实现程度是成功的行政权力行为与全部行政权力行为之间的比率。() A 18. 行政职能的实现程度与行政效率的高低成反比例关系。( ) B 19. 司法监督是一种事后监督。( )A 20. 违法行政法律责任的主体是行政相对方。( ) B 21. 随着民主与法制的进步,行政决策的权力和责任逐步走向统一”。( ) A 22 人际关系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成员为政治人。( ) B 23. 现代政治体系一般实行司法独立的原则。( )A 24.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在强调组织结构的同时,忽略了人员行为的重要性。 ( )B 25. 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B 26.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组织规模与层级设置成正比例关系。( ) A 27. 行政道德总是从属和服务于一定的政治。( ) B 28. 非理性决策是指通过严密的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后才做出的决策。( )B 29. 例行性决策是指没有遇到过的,无先例、程序、成规可以遵循的决策。( )B 30. 许多环境因素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来加以改变。( ) A 31. 行政首长享有调整行政组织结构的权力。( ) B 32. 行政系统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表现出相对性。( ) A 33. 没有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就很难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A 34. 应根据事权与财权相分离的原则,按利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 ) B 35. 对国家公务员来说,行政道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 A 36. 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 )A 37. 转任是轮换的一种特殊方式。( ) B 38. 任何行政组织中都存在着非正式沟通。( ) A 39. 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不是行政管理要素。( ) B 40. 行政执行就是行政管理。( ) B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后附有5个选择题,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 案例分析一: 2006年10月18日,一份通知让安徽省某市机关报记者李欣陷入了沉思。6年前,他顺利获评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职称,按照惯例,5年后即可参评副高职称,2005年,因为论文数量不够,李欣未参加,今年,他四下求助,以为过了论文关,就可高枕无忧。而现在,因为这个通知,李欣评选副高职还需过一道很重要的关。

事情起因于5天前,省人事厅等有关机关下发了《安徽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下称《试行标准》)。《试行标准》与往年有了较大改变,“除了以往都有的论文和获奖要求外,增添了许多量化数字指标”。 但真正挡在他面前的“坎”是

9 该标准中一项有关“正面报道”的规定。根据《试行标准》有关规定,在高级记者、编辑职称评定能力条件栏中,悄然增添了一项内容,“每年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刊播正面宣传报道安徽的稿件不少于三篇,其中专职从事向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供稿的,每年不少于30篇。”“中央主要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五家。除了增加明确的量化指标外,文件附则中还制定了相应的处罚规定,在 “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严重导向错误,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在以后两年内不得申报”。

该标准的出台难住了许多如李欣这样在基层党报工作了十余年的老记者。更有受访者认为,“地方报纸首要任务是为地方服务,而向上投稿宣传安徽形象应是外宣部门的工作,”因此,《试行标准》对一般记者来说要求过严。更多的参评者则流露出疑惑:中央主流媒体除了这五家,其他的比如新华社下属的报纸,团中央下属的《中国青年报》,算不算?如果我的报道被中央电视台某读报栏目读了算不算?„„类似的疑问还包括对正面报道的理解,一位擅长时评的新闻从业者问道,“有很多报道并不是正负截然对立的,比如话题之类的评论报道,怎么算”? 此次新颁布的试行标准是安徽省人事厅根据新形势,实施职称评审改革的试点工作之一。根据安徽省人事厅官员的解释,文件出台的背景是,国家关于新闻行业的职称评定标准还是1986年公布的,安徽省的相关标准也已颁布多年,目前的形势,“已经不能完全合乎中央反复强调的人才新战略和新要求”。这位官员表示,“我们不能等中央出了以后,地方再出,所以率先尝试”。他甚至慨言,作为主管部门,如果还坐守旧标准,就是行政不作为。新闻系列的试行标准于是应运而生,遵循的原则被这位官员概括为“松门槛,严能力”。该官员认为,“高级职称意味着在此岗位上有着更高的专业要求,同时也应成为行业榜样,作出更大贡献,如果连在中央媒体上发表文章都做不到,怎么能说是称职的高级”? 至于参评者因为所在报社和具体工作的差异而出现的困难,他说,“改革必然要损害掉部分人的利益,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运用的主要理论:科学决策的原则、行政决策体制

1、 本案例主要反映什么行政事件:行政决策问题

2、 根据案例,有关政策的出台存在哪些问题:缺乏科学依据、决策目标不明确

3、 根据案例,有关政策的出台出发点是: 地方政府改革

4、 该案例相关决策出台方式违反了行政决策的哪些原则:可行性原则、科学预测原则

案例分析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响应大部制改革的要求, 成都府南河治理结束了“五龙治水”的局面。

改革前,府南河分属几家管理:水利局管农村段,市容环卫局管河流下水道,市政公用局管河道,府南河管理办公室管府南河综合治理,国土局管地下水。新组建的市水务局将全市的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河道、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所有涉水事务实行城乡统一管理,水务管理的一体化,结束了“多龙管水”的局面。通过统筹考虑城区防洪和环境用水,将原来当作“水害”放走的雨洪水进行科学调配,2005年利用雨洪水近2亿立方米,冲洗城区河道淤泥近10万立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城区河道水质。这之后,成都连续碰到大雨,而下穿隧道再没有被淹过。水务局一位老职工欣慰地说:“体制顺了,水都知道往哪儿流了。”

成都市实施“大部门体制”的成效还包括:撤消农牧局,设置农业委员会;撤消水利局,组建水务局;撤消交通局,组建交通委员会;撤消林业局和园林局,组建林业和园林局。

10 改革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和障碍。“职能整合的面越广,所触及的部门利益越多,受到的干扰就越大。”知情人士说,“一些部门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不愿交出管钱、管审批的权限。”

部门整合,职能合并,相同的两三个部门合到一起,中层干部必然多了出来,而干部的调整和精简,也涉及许多人的根本利益。“宁伤感情不伤工作。”成都市领导态度坚决,只要利大于弊,就要坚决去做,不能因为干部的私利影响群众民生的改善。为使探索顺利进行,成都市把职能整合作为核心,将部门先合进来、工作开展起来。富余人员也没有简单地进行分流,而是人随职能走,在不突破编制的前提下,通过考核逐步消化;处级干部按照核定的职数,通过考核竞争上岗;局级干部年龄大的保留待遇退居二线,或调整充实到其它部门,纳入调整和分流的1100多人实现了平稳过渡。

运用的主要理论:行政改革的动因、行政改革的趋势、行政改革的阻力

1、 从行政结构角度,本案例主要反映了什么行政事件或现象:行政改革

2、 影响行政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有:职能目标、职位、职权、人员划分

3、 该案例所反映行政事件得以发生的主要动因是什么:政治权威的推动、社会演变的要求

4、 该案例所反映的主要改革趋向是:以精简机构为取向、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

5、 行政改革的阻力包括:历史的局限性、内部行政管理集团的反对、传统的保守观念、家长制。

案例分析三: 2003年12月23日夜晚10点左右,中国石油总公司川东}i}i探公司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正在钻探的天然气井发生了特大井喷事故。由于救助不及时,井喷事故最终造成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治疗,6万5千名当地居民被紧急疏散,各种经济损失高达6432万元。事后经国务院特大事故调查组专家的调查认定,这次井喷事故是一起严重责任事故作为生产企业的中石油总公司所属钻探公司违规操作是导致井喷发生的最直接原因,该公司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和主要责任者。然而,从事故的发生到灾民受灾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其间应急处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救灾抢险的成效。

首先,由于中国石油总公司为中央部属企业,其安全生产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纵向管理,因此中国石油总公司川东钻探公司在进入开县进行施工作业前,并没有与当地政府共同制定事故灾害预防规划,更没有共同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其次,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没有建立应急联络通道。事故发生后,矿方首先向其上级卞竹部门如川东钻探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汇报,而近在咫尺的地方政府反而是在最后才得到井喷事故的消息。据开县政府的报告显示,县政府是在23时26分首次接到重庆市政府位班室和川东北矿区的通报的,此时距事发己一个半小时。县政府成立的先遣队在24日凌晨2时10分才到达高桥镇,下达了全面疏散命令,组织群众向3公单外撤离。此时,距发生井喷己过了4小时25分,很大程度上贻误了最佳的避难疏散和救灾抢险时机。面对高危企业的施工作业,地方政府过分依赖于生产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理,没有从政府灾害应急处理的角度建立相应的监测情报体系。以至于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全然不知,既不能及时地收集灾区的受灾情报,从而把握灾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灾方案;又不能将政府所掌握的灾害情报和应急措施及时地传输给灾区民众。由于当地农村己取消了高音喇叭,多数农家又没有电话,因此无法得到通知,结果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再次,由于开县政府事先没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得知井喷发生后,并不知道应该如何组织救灾抢险。而在后来的救灾过程中,又因为没有相应的救灾设施,无法向灾民提供临时的安全避难场所、必要的防毒用具和紧急疏散用的交通工具。据《中国新闻周刊》

11 报道,虽然政府当晚即组织十部通知村民撤离,但因为没有防毒面具等专业工具,无法进入危险区域挨家挨户通知。灾民通过各种途径得知灾害情报后,大多惊慌失措,四处逃逸。这无形中增加了救灾抢险的难度。综上所述,生产企业违规操作,是造成这次井喷事故灾害的直接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如果上述任何一个环节起到应有的作用,都会较大程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案例来源:滕五晓,公共安全管理中地方政府的责任及其作用,《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运用的主要理论: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家干预的原因

1、 应该对此次灾害事故承担责任的最主要组织是:中国石油总公司川东钻探公司

2、 政府在公共安全管理中具有的职能主要有:指定防灾救灾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共安全管理责任、采取应急防灾措施

3、 该事故反映出我国行政管理属于:层级制与机能制相结合的体制

4、 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职能属于:社会职能

5、 由于企业违规操作却需要政府管理来救济,这反映了政府干预的以下原则:解决外部性问题

案例分析四: 巴西联邦共和国国土辽阔,面积有850多万平方公里,全境大部为丘陵、高原和低山。交通不发达,大部分道路为自然路,铁路总长仅2万余公里,沿海航道为许多地区之间惟一交通渠道。原先首都设在里约热内卢,它偏居东部海岸,远离内地。联邦政府的政令不能及时地顺利地传递到全国,尤其是边远地区。广大内地长期得不到开发。到本世纪40年代,巴西已开发的面积还不及总国土的23%,全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对国防安全工作也极为不利。巴西政府再三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酝酿,1960年决定把首都由沿海迁往内地巴西利亚,以促进广大边远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亚马逊河地区的开发。首都设到巴西内地高原上,在此形成一个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既使国家政令和文化思潮得以就近向外传递,增强了边远地区的向心力,唤起开发落后地区的民族意识,又使以巴西利亚为中心,形成伸向全国重要城镇和边疆地区的交通网,带动了周围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巴西利亚首都的兴建,确实大大促进了巴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促进了西部地区草原地带的开发,现在那里的谷物产量占全巴西的30%。

运用的主要理论:行政环境的概念、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1、 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的(A、行政心理B、行政行为C、管理方法 D管理技术)的各种内外要素的总和 ABCD

2、 本案例主要体现了何种具体的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

3、 下列关于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BCD A. 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 B. 公共行政必须适应行政环境

C. 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 D. 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4、 本案例中,影响巴西行政环境的因素属于:一般行政环境

5、 根据里格斯的理论:巴西的行政环境属于: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第三篇:管理学期末复习

管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管理: 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确定组织在未来某个时期内的活动方向和目标、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领导:指导、协调、激励下属,解决冲突

控制:工作绩效、发现偏差、采取矫正措施

效率:只涉及活动的方式,与资源利用相关,只有高低之分而无好坏之分

效果:涉及活动的目标及结果,不仅有高低之分,而且可以在好坏两个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别。 管理者角色类别:(人际关系)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信息传递)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只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或者说是与组织内外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能够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并迅速

正确判断的能力(注:由低向高)

管理者类型: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管理环境:宏观环境(一般)---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微观环境(具体)---现有竞争对手研究+潜

在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厂家分析+用户研究+供应商研究、组织内部环境---SWOT

SWOT分析: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分析法的简称(1把内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帮助人们认识

和把握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关系,及时地调整组织经营策略2使用二维平面矩阵,直观而简单3是人们辩证思考问题4可组成多种行动方案供人们选择)

科学管理理论:提出者: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罗

主要内容: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标准化操作方法;计件工资报酬制

度;工人和雇主互利合作;计划职能同执行分开,实行科学工作法;职能工长

制;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主要代表人物:卡尔 乔治 巴斯;亨利 甘特;哈林顿 埃默森

管理组织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4条管理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

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的

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韦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理想化

行为科学理论:梅奥:(霍桑试验)四阶段: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接

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创新处:工人是社会人;企业存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提高职工满足度实现提

高效率的目的

第二章

决策: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和调整过

群体决策:组织整体或组织的某个部分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活动所做的选择或调整(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

名义群体法、电子会议)

优点:科学性、产生更多的方案、容易得到普遍的认同、提高合法性

缺点:消耗时间、速度效率低、少数人统治、屈从压力、责任不清

个体决策:指个人在参加组织活动中的各种决策(个体与群体优缺点互补)

德尔菲法:利:匿名性、量化收敛性、反馈性;弊:耗时间

程序化决策: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

优:节约时间和精力弊:限制决策者的自由

非程序化决策: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

确定型决策:指决策过程的结果完全由决策者所采取的行动决定的一类问题,它可采用最优化、动态规划

等方法解决(应具备的条件:明确目标、自然状态、行动方案、计算损益值)

不确定型决策:指决策人无法确定未来德中自然状态发生概率的决策(等可能性法、保守法、冒险法、乐

观系数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组织文化:组织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包括价值观念、行业标准、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

俗习惯、典礼仪式、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形象

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过去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组织文化、时间、伦理

计划的作用:管理者指挥的依据、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方法、管理者进行控制

的标准

滚动计划法:用来编制和调整长期计划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对促进长、中、短期计划衔接是十分有

目标管理:一种鼓励创新,防止工作中出现互相出现矛盾的目标或根本没有目标的管理方法

重点:让组织中的各层管理人员都与各自的下属围绕着下属的工作目标以及如何

完成这些目标进行充分的沟通

具体方法:目标设置阶段(最高管理部门提出组织的预定目标+进行有关组织+人事决策+确定下

属目标+目标的平衡与调整+目标体系的调整和确立)

目标实施阶段(授权下级部门+加强交流领导+不定期检查)

总结和评估阶段

优点:改善管理工作、组织明晰化、鼓励员工用于承诺和自我实现、形成有效的控制、良好的整

体性

缺点:目标难易制定、强调短期目标、费时间

必要条件:推行目标管理要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科学管理基础

主管人员积极参与、协调和授权

有效的前景调查和计划活动

目标管理要逐步推行、长期坚持

第三章

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系统的四要素:目标和宗旨、人员与职务、职责与职权、协调

组织工作: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使组织发挥作用、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工作的过程:明确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各种活动,并对之进行分类(职位与岗位设计问题);组合各种

活动,形成管理部门或单位(组织结构类型);职权授予各个管理者(职权配置);人员

配备或人力资源管理;从纵横两个方面对组织结构进行协调和整合

组织设计的任务:建立组织结构和明确组织内部的相互关系,提供组织结构图和职务说明书

组织设计的依据:战略、环境、技术、组织规模与所处的发展阶段(创业+职能发展+分权+参谋激增+再集

权)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权责对等、目标统一

组织设计最基础工作:职务设计与分析(植物设计四阶段:专业化、扩大化、丰富化、团队)

组织的管理层次受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管人员与其下属双方的素质与能力;工作内容与性质;工作条件;工作环境 部门定义:组织中管理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定的领域

部门划分的目的:确定组织中各项任务的分配与责任的归属,分工合理、权责分明,有效地达到组织的目

部门划分的方法:人数、时间、职能、地区、产品、顾客、技术活设备

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直线职能

型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特点-自己职权范围内有决定权,对所属下级的工作进行指挥和命令,并负全部责任,

职能部门和人员只是参谋,对下级提供建议和业务指导,没有指挥命令的权力

优点-保证集中统一指挥,又能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只能高度集中、职责

清楚、秩序井然、工作效率较高,整个组织有较高稳定性

缺点-下级部门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受到限制;各成体系没有横向沟通联系,工作易重

复;参谋与直线部门目标不一致易造成矛盾;组织系统适应性较差,缺乏弹性;增加管

理费用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即组织最高层集中决策,事业部独立经营

优点:组织最高层摆脱具体的日常事务,有利于集中精力作好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

责权利划分明确,易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利于培养管理人

缺点:机构重复,人员浪费;独立经营,人员交换支援度差;事业部之间易造成竞争,

发生内耗;架空领导

采用的基本条件:按专业化原则划分事业部,并确保各自的独立性;事业部之间相互

依存;保持控制适当的竞争;具备管理各事业部的经济机制,避免单纯使用行政手段;

良好的外部环境

人员配备:利用合格的人力资源对组织结构中的职位进行不断填充的过程

工作程序:确定人员需要量,选配人员,考核及评价,制订和实施人员培养计划

人员配备的原则:因事择人、因才施用、动态平衡 管理人员的来源:内部提升:优点-有利于对选聘对象的全面了解,以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有利于被

聘者迅速展开工作;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积极性;组织对成员的培

训得到回报,获得比当初投资更多的培训投资效益

缺点-内部人才质与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将会只去获得一流人才的机会;

近亲繁殖,无创新;大体能力相当的情况会使没有受提拔的人受挫 外聘:优点-有利于招到第一流的管理人才;避免近亲繁殖,带来创新;可避免不受提

拔人员的积极性受挫,避免组织不团结,节约培训的经费和时间

缺点:组织内部员工的士气积极性受到影响;应聘者对组织的历史现状不了解,

不能迅速展开工作;重学历、文凭、资质等导致应聘者失望

组织管理人员身份类别:直线主管+参谋主管(参谋关系伴随直线关系而产生的)

直线:一种命令与指挥的关系,是上级指挥下级,有决策与行动的权力

参谋: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方便直线主管的工作,有思考、筹划建议的权力区分两者的标准:分析不同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在组织目标实现中的作用 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明确职权关系;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

过分集权的弊端:降低决策的质量;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突出区别表现:是否是程序化的和其目的的不同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可以满足员工的需要;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帮助正式组织起到一定的培

训作用;规范成员的行为;正式信息通道的补充

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扩大抵触情绪;舒服成员的个人发展;发展组织惰性

委员会管理的优点:集思广益、协调作用、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激发主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沟通联络 委员会管理的局限性:时效较差;决策妥协;权责分离

怎样科学运用委员会管理:职权和范围要科学;规模要适当;成员要选择;主席要发挥好作用

组织变革的动力: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社会到来;消费市场对企业的挑战更直观;企业竞争优势的

新来源

组织变革的关键因素:个体(习惯、安全、经济因素、对未知的恐惧、选择性信息加工);

组织(结构惯性、变革点、群体惯性、已有的专业知识、已有的权力关系、已有的

资源分配)

虚拟组织-定义: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组织未来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

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组织形态

-特点:传统的企业/组织界限模糊化;流动性、灵活性;建立在当今发达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

组织合作;运用并行工程(非串行);技术上占优势;可看成企业/组织网络

-优越性:跨越空间限制;超越工作时间限制;速度优势;成本优势

组织文化: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组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

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形象

组织文化的作用:自我凝聚、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延续、激励功能、辐射功能 组织文化作用机制的特点:评价性、自然性、个体性

组织文化建设应抓好的环节:科学地确定组织文化的内容;宣传倡导,贯彻落实;积极强化,持之以恒 学习型组织-定义: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

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特征: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善于不断学习;扁平式结构;自主管理;

领导者的新角色

-意义:解决传统企业组织的缺陷;为组织创新提供了一种操作性比较强的技术手段;理论解决

企业生命活力问题

第四章

领导-定义:激励、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

-作用:指挥、激励、协调、沟通

-权力构成:法定权(担任的职务)、强制权(下级的恐惧感)、奖励权、专长权、个人影响权

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X理论);“社会人”假设(霍桑实验);“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复杂人”

假设

领导行为的理论描述:领导方式的理论描述;利克特的四种领导基本方式;斯托格弟和沙特尔的“四分图理

论”;管理方格理论

领导方式:专职式领导;民主式领导;放任式领导

领导的权变理论: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费德勒模型;途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参与

模型

激励:指影响人们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需要: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它包括基本需求和高层次需求

动机:诱发、活跃、推动、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内容型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阿尔德弗的“生存、关系、发展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

健和激励);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性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正负)

激励方法:目标激励、支持性激励、榜样激励、评比竞争竞赛激励、强化激励、领导行为激励、员工持股

激励、危机激励、企业文化激

群体-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满足特定需求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的联合体 团队-定义:也是群体

团队区别于群体的特征:成员间的紧密合作以及特定的、至高无上的团队目的或目标

群体与团队类型:高层管理团队、研发团队、指挥群体、特别工作队、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虚拟团队联

谊群体、利益群体

如何管理取得高效:激励群体成员实现组织目标、减少群体中的“大锅饭”现象

沟通-定义:指信息与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与客体直接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信息沟通基本条件:涉及两个人以上;沟通客体;传递信息的方法

信息沟通的三要素:发送者、接收者和所传递的内容

沟通的分类:按照通道不同-正式与非正式;传播媒体的形式-书面与口头;信息传播的方向-上行、下行、

横向;沟通网络的基本形式-链式、轮式、Y式、环式和全通道式

沟通技术:互联网、企业内部网、群件

第五章

管理中的控制-定义:为实现组织目标,以计划为标准由管理者对呗管理者的行为,活动进行检查、监督、

调整等管理活动

-目标:限制偏差的累积;适应环境的变化;处理组织内部的复杂局面;降低成本-基本要素:建立控制标准、衡量偏差信息、采取矫正措施

-特点:整体性、动态性、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执行控制、提高职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层次:(由低到高)运营+财务、结构、战略

-类型: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重要性: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管理四大职能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制定控制标准:确立控制对象;选择控制重点;控制标准的方法

影响组织工作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资源投入、组织活动

控制对象:人员、财务活动、作业、信息、组织绩效

关键点控制原理:有效控制要求关注那些关键因素,并以此对业绩进行控制

制定标准的方法: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期结果;在客观的定量发现的

基础上建立工程(工作)标准

制定控制标准的要求:要使控制便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衡量;建立的标准都应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尽可能体现一致性;有实现的可能性;有一定的弹性

衡量实际工作需注意的问题: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确立信

息反馈系统

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的过程: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选择适当的纠偏

措施

有效控制的原则: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的

特点;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的问题;有效地管理控制需要将财

务绩效控制与非财务绩效控制有机地结合;控制工作应该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控制的专业领域:预算、会计技术、质量、生产、库存、内外部审计、人事管理

第四篇: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考纲:

名词解释(5个 十分) 单项选择(20个 20分) 简答(6个 40分) 论述(2个 30分)

1.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的人协调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2.管理的职能:

计划与决策(决定组织的目标以及如何最好的实现目标) 组织(组织活动和资源以促进目标的达成)

领导(指挥员工并将其引导向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 控制(监督和调整组织的活动以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3.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与从事工作或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人际技能(与他人相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概念技能(归纳、总结、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成功的管理中什么是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管理的效率(组织资源优化利用的程度——是否正确的做事)

管理的有效性(组织资源用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是否做正确的事) 5.科学管理理论

(1)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罗 (2)主要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发展生产力

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泰罗的管理制度)代替旧的经验式管理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劳资双方在思想观念上来一次彻底的变革 (3)泰罗管理制度:(科、制、科、刺、管) 科学的制定工作定额

制定并实施标准化的工作方法 科学的选择并培训工人

刺激性的报酬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 管理职能与操作职能相分离

6.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分、权、纪、统、统;个、报、集、等、秩;分、权、主、集)

分工、权威、纪律、统一命令、统一行动;

个人服从集体、报酬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

1 平等、人员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7.霍桑实验的结论:(工、存、提、要)

工人是社会人(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成员、金钱并不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的动力,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构成的动力,如安全感、归属感、相互尊重和友情,对劳动生产率有极大的影响)

存在“非正式组织”(工人中的非正式组织具有特殊的感情倾向和领袖人物,以一种默契左右着工人的行为)

提倡新型的领导风格(新型的领导风格就是通过满足工人的合理需要,加强正式组织内部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从而鼓舞工人的“士气”,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要关心工人(管理人员应该设身处地的关心下属,沟通感情,让工人能心情舒畅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附:霍桑实验的意义:

为管理学者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组织中人的因素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相反

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位置,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因素,这无疑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意义 8.需要层次理论:(生、安、社、自、自)

生理的需要(人类维护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

安全的需要(包括心理、劳动、职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如希望解除生病、失业、破产、意外灾难及养老等经济生活的担忧。)

社交的需要(包括社交和归属的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和支持,离群独居会感到痛苦)

自尊的需要(尊重需要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情,也包括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或尊重。如成就、声望、地位和晋升机会)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目标是自我完成,或者是实现一个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9.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彻斯特.巴纳德

正式组织的协作基础是:成员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

经理人员的职能是:选拔并用好人员、建立组织的目标、建立和维护组织的信息系统

10.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

决策工作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即决策 决策有程序化和非程序化之分

人是有限理性的,决策的标准不是最优而是满意 11.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弗里德.菲得勒

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有效的管理方式应与具体的环境相适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2 附: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斯宾塞.布法 组织是“经济人”

管理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模型来刻画,且存在最优解 计算机是重要的工具

12.组织的任务(行业)环境

行业现有的竞争者(同业竞争的态势和程度、自身的行业地位)

行业潜在的进入者(进入壁垒的大小:规模经济的大小、技术壁垒、政策壁垒) 替代品的生产者(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替代品的出现;产品被替代程度) 产品和服务的用户(用户讨价还价的能力:用户的集中程度、发展新用户的难度) 生产资料的供应商(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的竞争程度、选择新供应商的难度)

13.计划的目的与作用(方向、风险、效率、标准) 为组织行动提供方向

减少未预测变化的影响——降低风险

减少浪费和冗余——优化资源的利用并提高工作效率 为控制工作提供标准

14.影响计划制定的因素:(目标、环境、资源、时间)

目标的确定(战略目标的确定、目标的层次分解:子目标的确定)

环境的复杂与变化(信息的不充分和不确定、人的有限理性:影响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

资源的限制(人、财、物各项资源都是有限的) 时间的限制(计划周期的长短、计划工作的时限)

15.(决策)按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划分:(知道那些属于哪类) 确定性(环境是稳定的或变化不大。企业组织中确定状态下的生产计划、分配方案、库存计划等决策)

风险型(概率确定型,能够确定为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当决策问题的一方为自然状态且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能确定)

完全不确定型(概率不确定型,不能确定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当决策的一方为自然状态,且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不能确定)

16.影响决策的因素:(环境、文化背景和组织文化、经验、能力、风险态度、认知和价值观、时间) 环境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决策者的文化背景和组织文化 过去的经验 决策者的能力

决策者的风险态度 认知观和价值观 时间的限制

17.组织工作的本质:

以合理的方式对各项活动和资源进行组合安排的过程

3 工作设计 工作分配

权力、责任分配 人员配备

18.组织类型按组织的灵活性划分:(掌握二者区别)(工作分工和角色、部门划分和规章制度、上级对下级、基层人员自主权)

(1)机械型组织(组织的工作分工和角色都比较明确,部门划分和各种规章制度比较严格。上级对下属实行严密的监督,强调严格的纪律和命令。基层人员拥有较少的自主权,主要听从上级的命令,按照规章制度行事,以确保组织的运作有序和高效率。例如麦当劳)

(2)有机型组织(组织的工作分工和部门划分以及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易于随时调整。权力被下放、分散到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手中,以鼓励他们承担责任。基层人员拥有较多的自主权,以及时地应对环境的变化,从而确保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

19.组织设计的原则:

因事与因人设计相结合(职位的设立必须与具体的工作相对应,但也要考虑人的特点和人与工作的相适应)

责权对等(权力必须有对相应的责任的约束)

命令统一(一个下级只能接受来自一个上级的命令和指挥) 20.组织设计的依据: 组织的环境 组织的规模 组织的发展阶段 组织的技术 组织的战略 附:

(1)对于多变的环境,组织应更具灵活性和柔性,即有机型组织 对于稳定的环境,组织应更规范和更具有刚性,即机械型的组织 (2)技术类型与组织结构间的关系 (单件小批量,大批大量,连续生产)

(管理层次、高层管理幅度、基层管理幅度、经理人员的比例、技术人员的数量、规范化程序、集权程度(基层自主性)、书面沟通的数量、结构类型) (3)战略对组织设计的影响 (保守型战略、风险型战略)

(集权与分权、计划管理、高层管理人员构成、信息沟通)

不同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组织功能,不同的组织战略要求组织要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业务活动,从而影响管理职务的设计,并需要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安排来支撑。

组织的设计要为组织战略的实施服务,必须服从组织所选择战略的需要。设计适应战略要求的组织结构,是战略实施和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

4 组织的设计要为组织战略的实施服务,必须服从组织所选择战略的需要。设计适应战略要求的组织结构,是战略实施和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 21.部门化:(概念)

定义:将组织的活动或人员划分为可管理的部门 职能部门化(按活动的相似性划分)

产品部门化(将有关同一产品的生产经营的所有活动放在同一个部门中管理) 区域部门化(将不同区域的活动放在不同部门管理) 22.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概念) 管理层次(组织中权利等级的层级数)

管理幅度(向一级主管直接汇报的下级人数) 附: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上下级的工作能力

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主管所处管理层次、下属工作的相似性、计划的完善程度、下属的工作难度)

工作条件(助手、辅助办公手段)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稳定性)

23.基本的组织结构:(各自的优缺点) 职能式结构 事业部制结构 矩阵式结构

(1)职能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实现管理的专业化 维护组织的统一性 缺点:

各部门的贡献不易区分 部门间难以协调 (2)事业部制结构 优点:

有利于组织活动的调整 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竞争 缺点:

不利于统一指挥

过分的分权可能导致难以控制 (3)矩阵式结构 优点:

增加了组织的灵活性

提高了组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缺点:

违反了组织命令统一的原则

24.人员选聘的来源:(各自优缺点)

5 外部招聘(由外部的人才市场选聘合适的人员,配备在需要的岗位上) 内部提升(从组织内部选拔合适的员工,安排在需要的岗位上) (1)外部招聘 优点:

为组织带来新的冲击、新的理念、方法、经验,有利于提高组织活力 缺点:

选错人的几率高

对组织不熟悉,需要有适应期 对内部成员的打击 (2)内部提升 优点:

提高正确选择的概率

较短的适应期,有利于工作的迅速开展 增加了组织成员的发展空间,鼓舞士气 缺点:

近亲繁殖,不利于组织的创新与保持活力

25.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确定报酬、人事调整、人员培训、内部沟通) 为确定报酬提供依据 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

为人员培训提供依据(通过考评可以了解哪些人员在哪些方面不满足要求,从而知道哪些人在哪些方面需要培训和改进)

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考评的结果可以使组织了解自己的成员,同时也使成员了解自己可组织的要求,从而促进了信息的沟通) 26.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传递信息(通过培训可以传递组织对成员的要求,使其了解什么才是合格的成员) 改变态度(培训不仅使成员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更重要的是改变工作行为和态度) 更新知识 发展能力

27.领导的影响力:(区别) (1)职位影响力

由于拥有职位所赋予的强制性权利而可以影响他人的能力 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强制权力、专家全力 (2)非职位影响力——个人影响力

与职位无关,在群体内自然形成的可以影响他人的能力 28.影响职位权力和非职位权力的因素 (1)影响职位权力的因素

传统因素(下级要服从上级的观念)

职位因素(职位权力的强制性产生的敬畏感) 资历因素(管理者的资历和经历所形成的权威)

(2)影响非职位权力的因素(品、才、知、感、作) 品德因素(领导者的品格、道德)

6 才能因素(领导者的能力、才干) 知识因素(领导者的知识和专长) 感情因素(领导者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作风因素(领导者的领导风格) 29.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管理者拥有职位所赋予的合法的强制性权力,可以对下属进行命令、指挥并影响其行为

领导者的权力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基础之上。领导者可能没有正式的职位和职位所赋予的合法权力,其主要依靠个人影响力影响他人 管理者不等同于领导者,一个领导者也不一定是管理者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同时是一个领导者 30.管理方格 两个维度

形成不同的组合——领导方式 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1)1.1型—贫乏型管理 最差

(2)9.1型—任务型管理 士气低落,独裁式领导 (3)1.9型—俱乐部型管理

纪律松散、效率低下,放任式领导 (4)5.5型—中间型管理

没有全部投入,只求两方面都过得去 (5)9.9型—群体合作型管理

努力使部下个人利益的满足与企业目标的实现有效的结合起来,因而士气旺盛、关系和谐、工作出色,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 31.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生命周期理论:

(1)领导者应随着下属的不同和变化,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2)下属的成熟度:能力和工作意愿 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工作 有意愿但没有能力

有能力但不愿被指挥工作 有能力并且愿意工作

(3)命令型(高工作低关系)—>说服型(高工作高关系)—>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授权型(低工作低关系)

32.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菲得勒的权变模型 (1)领导风格(任务导向、关系导向) (2)LPC问卷关于最不喜欢的同事的问卷 (3)情景因素:

上下级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否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喜欢 任务结构——下属的职责是否明确划分并被理解

7 职位权力(领导者所处职位的职权和组织支持)——权力的强调 (4)中间以人为中心,两边以工作为中心的指令性 (5)基本的解释:

有利的环境可以促进任务完成,但改善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环境不利时,难以通过在短期内改变环境,来促进工作和目标的完成。 33.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路径目标理论 (1)路径目标领导过程:

辨别下属的需要——设置合适的目标——与目标相关的奖励——对下属提供实现目标的协助——下属满意、受到激励、接受领导——产生有效的工作绩效——员工与组织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理论框架

目标的设置——领导要为下属设立合适的目标

路径的改善——领导要为下属实现目标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领导风格的选择——根据下属的特点,要运用相应的领导方式 (3)可行的领导行为:

指导型领导(让下属知道期望他们的是什么,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予具体的指导)

支持型领导(关心下属的需要,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

成就取向型领导(领导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期望下属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参与型领导(领导与下属共同嗟商,在决策前充分考虑下属的建议) (4)权变因素

环境的权变因素(任务结构——工作任务划分的明确程度;正式权力系统——权力关系明确和层级分明的程度;工作群体——是否存在激烈的内部冲突)

下属的权变因素(控制点——内控和外控;接受他人影响的意愿;自我认知的工作能力)

(5)理论的引申假设

与具有高度结构化和安排好的任务相比,当任务不明或压力过大时,指导型领导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

当下属执行结构化任务时,支持型领导会带来员工的高绩效和高满意度。

组织中的正式权力关系越明确、越官僚化,领导者越应表现出支持型行为,降低指导性行为。

当工作群体内部存在激烈的冲突时,指导性领导会带来更高的员工满意度。 内控型下属对参与型领导更为满意。 外控型下属对指导型领导更为满意。

当任务结构不清时,成就取向型领导会提高下属的期望水平,使他们坚信努力必会带来成功的工作业绩。 34.理论的核心和关键点

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他们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相一致。有效的领导者应通过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并为下属理清路程中的各种路障和危险,从而使下属更顺利的完成工作

8 35.关于领导理论的新观点 (1)魅力领导论

该理论将领导者的成功,归因为其所具有的领袖气质和个性特征。House认为,魅力领导有3各重要特征:高度自信、支配他人的 倾向、坚定不移的信念。 关键特点:

自信:领袖魅力的领导者对他们的判断和能力充满信心。 远见:有理想的目标,对未来充满希望。

清楚表述目标的能力:明确地陈述目标,并使他人明白。 对目标的坚定信念:具有奉献精神,敢于冒险和自我牺牲。 不循规蹈矩:行为新颖,反传统,反规范。

变革的代言人:激进变革的代言人,不是传统和现状的卫道士

环境的敏感性:能够对环境的制约和变革所需的资源进行现实的评估。 (2)交易型领导

交易型领导者通过明确角色和任务要求来指导或激励下属向着既定的目标活动。领导者的奖励是下属的服从的交换条件。

权变奖励:努力与奖励交换原则,良好的绩效是奖励的前提,承认成就。 通过例外管理(主动):监督、发现不合规范与标准的行为,并加以改正。 通过例外管理(被动):只有在没有达到标准时,才进行干预。 自由放任:放弃责任,回避决策。 (3)变革型领导

变革型领导者是鼓励下属为了组织的利益而超越自身的利益,并能对下属产生深远的影响。

变革型领导者与交易型领导者有本质的区别,交易型领导者聚焦于领导的管理方面,业绩监控、纠正错误和奖励等。变革型领导则是要将追随者从自我中心的个体变成忠于群体的成员,激发其取得超出预期的成绩。

领袖魅力:提供远景和使命,灌输荣誉感,赢得尊重和信任。

感召力(愿景激励):对追随者寄予很高期望,激励他们投身于实现组织愿景的事业中去。领导者利用信条和情绪感染力来凝聚组织成员,以取得比个人利益更大的成就。

智力激发: 激发追随者创造和革新的意识,对已有的信念和价值观提出质疑, 支持 尝试新理论、新方法来解决组织的问题。

个别化关怀:关注每一个人的需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给予培训、指导和建议。

36.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同8. (2)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外在因素):不满意—>非不满意 ;个人生活、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工资薪水、公司政策、管理监督

激励因素(内在因素):非满意—>满意 ;工作本身、责任、成就、承认、发展机会

9 37.期望理论

(1)激励力=效价×期望

效价:(某种需要的心理价值)个人对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将会达到的某一成果或目标的估价(有正值有负值)

期望:(某种需要得以满足的可能性)某一特定行动导致预期结果(或目标)的可能性大小(或叫概率)(介于0~1之间) (2)理论解析

付出的努力是否能有良好的绩效; 良好的绩效是否能得到应有的奖励;

得到的奖励是否符合和满足自己的需要; 38.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概念)

正式沟通(通过组织正式设计的方式和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 非正式沟通(依赖于私人间的关系所进行的信息交流) 39.(1)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优点:

沟通方式比较规范、有保证、约束力强、形式严肃、易于保密等,可以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 缺点:

中间环节多、传播路线刻板、缺乏灵活性、沟通速度较慢、信息易损耗和失真等等。 (2)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优点:

沟通形式不拘,信息传递直接明了,沟通速度很快,容易及时了解正式沟通难以提供的“内幕新闻” 缺点:

沟通过程难以控制,信息常常不完整,可能导致小集团、小圈子,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人心稳定等。

40.有效沟通的障碍&41.有效沟通的管理 选择性接收——学会倾听 沟通的技巧——了解对方

沟通者间信任程度——建立彼此平等、信任的关系 沟通者间的相似程度——沟通的制度化 沟通者间职位的差别——减少沟通的层次 信息传递的链条——多渠道沟通 42.有效控制的原则 及时性 准确性

经济性(收益和投入之间进行比较) 标准合理 重点控制

强调例外(控制反常现象,有效而不忙碌) 43.组织变革的原因

10 竞争环境的变化

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化 政府管制的变化 技术的变化 战略目标的变化

44.组织变革的内容:

组织结构——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部门调整 工作任务——工作的重新设计

管理和运行技术——工作过程、工作方法、生产技术 人员——态度、期望、认知、行为 45.组织变革的阻力 (1)来自个人的阻力 认知、观念和习惯

对未知的恐惧和不确定性风险 利益的调整

(2)来自组织的阻力 权力的重新划分 资源的重新分配

原有结构和关系的打破 46.组织诊断

(1)组织需要变革的征兆 决策失误——坐失良机

沟通不畅——不协调、人事纠纷

业绩不佳——无效率、得不到正常发挥 缺乏创新与活力——组织停滞不前 (2)诊断重点 组织目标 组织结构 领导方式 控制系统 权力关系 集权与分权

47.组织发展(概念)

通过系统地运用行为科学技术,有计划地、整体范围地促进组织的健康和运作效率

11 1. 管理的概念: 2. 管理的职能 3. 管理者的技能

4. 成功的管理中什么是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5. 科学管理理论 (1) 代表人物 (2) 主要管理思想 (3) 泰罗管理制度 6. 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 7. 霍桑试验的结论 霍桑实验的意义 8. 需要层次理论 9. 社会系统学派 (1) 代表人物 (2) 观点 10.决策理论学派 (1) 代表人物 (2) 观点 11.权变理论学派 (1) 代表人物 (2) 主要观点 附:管理科学学派 (1) 代表人物 (2) 观点

12.组织的任务(行业)环境 13.计划的目的与作用 14.影响计划制定的因素

15.(决策)按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划分 16.影响决策的因素 17.组织工作的本质

18.组织类型按组织的灵活性分为 19.组织设计的原则 20.组织设计的依据 附:

(1) 多变的环境、稳定的环境

(2) 技术类型与组织结构间的关系

(单件小批量,大批大量,连续生产)

(管理层次、高层管理幅度、基层管理幅度、经理人员的比例、技术人员的数量、规范化程序、集权程度(基层自主性)、书面沟通的数量、结构类型)

(3) 战略对组织设计的影响

12 (保守型战略、风险型战略)

(集权与分权、计划管理、高层管理人员构成、信息沟通) 巴拉巴拉

21.部门化概念及分类 22.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附: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23.基本的组织结构及各自优缺点 24.人员选聘的来源及各自优缺点 25.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26.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27.领导的影响力及区别

28.影响职位影响力和非职位影响力的因素 29.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30.管理方格

31.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生命周期理论

32.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菲得勒的权变模型 33.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路径目标理论 (1) 过程

(2) 理论框架

(3) 可行的领导行为 (4) 权变因素

(5) 理论的引申假设 34.理论的核心和关键点 35.关于领导理论的新观点 36.激励理论 (1) (2)

37.期望理论及理论解析

38.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的概念

39.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各自的优缺点 40.41.有效沟通的障碍及管理 41. 42.有效控制的原则 43.组织变革的原因 44.组织变革的内容 45.组织变革的阻力 46.组织诊断

(1) 组织需要变革的征兆 (2) 诊断重点 47.组织发展

第五篇: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管理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5×1=25分)

1. 某服装公司对于儿童服装.男装和女装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生产和销售,请问该公司是按什么方式划分组织部门的?()

A.不同产品B.企业职能C.顾客特点D.不同地区

2.某一车间主任抱怨自己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总是受到各方面的牵制,据此可以推测该企业的组织结构是()。

A. 直线制B.职能制C. 矩阵式D.事业部

3.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A.实践性B.复杂性C.有效性D.精确性

4.教育学中有一原则叫“跳一跳,摘桃子”,说的是目标的设定应具有()

A.多样性B.可考核性C.可接受性D.挑战性

5.对于科研院所等研究项目较多、创新功能较强的组织或企业,以下哪一种组织形式最合适?()

A.直线制B.事业部制C.矩阵制D.职能制

6.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将要达到的目标并决定如何实现的管理活动是()

A.计划B.组织C.指挥D.控制

7.首次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是管理的五大要素的管理学家是()

A.泰勒B.法约尔C.韦伯D.孔茨

8.对中层管理者来说,相对重要的技能是()

A.概念技能B.人际技能C.计划技能D.技术技能

9.企业管理应随机而变,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是以下什么学派的观点()

A.社会系统学派B.经验和案例学派C.权变管理学派D.管理科学学派

1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00元,每台售价为12000元,试计算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的产量是()

A.14台B.12.5台C.7.3台D.80台

11.越是组织的高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

A.战略的、常规的、肯定的B.战术的、非常规的、风险的

C.战略的、非常规的、风险的D.战略的、非常规的、肯定的

12.预算()

A.只能用于资金计划 B.和计划没有关系 C.包括计划D.是数字化的计划

13.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下面哪一种组织形式:()

A.直线制B.直线职能制C.职能制D.事业部制

14.矩阵制结构的组织违背了以下哪个原则:()

A.劳动分工B.责权一致C.统一指挥D.部门化原则

15.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相等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

A.双因素理论B.期望理论C.公平理论D.强化理论

A. 职权职责不清B.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C.高层管理者难以控制D.多头指挥

17.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奖金,自此规定出台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哪一种强化方式?()1 16. 风华实业公司采用的是职能型结构,它可能带来的最大缺陷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然消退

18.泰勒科学管理的研究是以什么为中心展开的?()

A.人的因素B.组织结构C. 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D.分配制度

19.按照双因素理论,以下哪一个因素是激励因素?()

A.责任B.同事关系C.福利与保障D.企业政策

20.控制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是()。

A.建立控制标准B.分析偏差原因C.采取矫正措施D.明确问题性质

21.某大学计算机系的系主任王教授对新来系里工作的刘博士说:“下周一上午我们谈谈,我想请你介绍一下你的硕士论文的选题及博士论文的研究情况,还有研究专长和学术兴趣,这样我们可为你安排合适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从王主任的话来谈判,他所表现出来的管理风格最接近于下列哪一种? ()

A.5.5中间型B.9.9战斗集体型

C.1.9俱乐部型D.9.1任务型

22.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下列需求哪项是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 (1)就业保障。(2)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3)工作的挑战性。(4)同乡联谊会。(5)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

A.(5)(1)(4)(2)(3)B.(5)(4)(1)(3)(2)

C.(5)(4)(1)(2)(3)D.(5)(1)(3)(4)(2)

23.英国大作家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各人手里仍然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人便有了两种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启示是:()

A.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比融资更重要

B.不同的人虽然需求结构不同,但精神需求都比物质需求更为重要

C.当前流行的请客送礼之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

D.促进企业内部的人际沟通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4.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哪一类人的主导需要最可能是安全需要?()

A.总经理B.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C.刑满释放人员D.私营企业的雇员

25. 某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由原来的七八个人增加到七八十个人。原来的七八个人均由公司经理直接指挥,大事小事均由经理说了算。现在人数增多,经理发现自己经常忙得不可开交,顾了这头,忘了那头;而且公司员工工作有点松散,对经理的一些作法也不满。从管理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最大可能在于()。

A.公司增员过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

B.公司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大,以至于无法对员工实行有效的管理

C.经理管理能力有限,致使员工对其不服

D.公司的管理层次太多,致使经理无法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判断说明理由(10×1=10分)

26.法约尔首次提出了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是管理的五大要素。()

27.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一旦确定,不管企业内外条件发生什么变化,都不应该调整或修改。

()

28.电视剧制作公司不适用矩阵型组织结构。()

29.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它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30.有效管理就是做好对的事情。()

31.从发展趋势看,伴随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管理幅度有逐渐变小的趋势。()

32.对于“瘦狗”型的经营业务单元,企业应该采取发展战略。()

33.在管理方格理论中,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的类型是任务型。()

34.决策树法适合于确定型决策的方案抉择。()

35.事业部结构组织形式的基本原则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三、简答题(5×5=25分)

36.波特的五力分析法。

37.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38.控制的基本过程。

39.泰勒提出了哪些管理制度?

40.5M因素法。

四、分析说明题(2×5=10分)

41.某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接管理的营销人员数也从 3 人增加到100 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人员似乎有点散漫,对公司的做法有些异议,销售业绩下降。

请你从管理的角度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

42.某管理局是新组建的单位,基本上由两部分职员组成,一部分是从原单位经过挑选保留下来的骨干,他们熟悉业务且思想素质好;另一部分是从别的单位分流来的新职工,他们普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对业务不太熟悉。

根据上述实际情况,运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分析说明,应该实施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五、案例分析选择题(2×10=20分)

43.高明是一位空调销售公司的总经理。他刚接到有关公司销售状况的最新报告: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利润下降了10%,而且客户的投诉上升。更为糟糕的是,公司内部员工纷纷跳槽,甚至还有几名销售分店的经理提出辞职。他立即召集各主管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解决该问题。会上,高总说:“我认为,公司的销售额之所以下滑都是因为你们领导不力。公司现在简直成了俱乐部,每次我从卖场走过时,我看到员工们都在各处站着,聊天的、煲电话粥的,无处不有,而对顾客却视而不见。他们关心的是多拿钱少干活。要知道,我们经营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赚不到钱,想多拿钱,门都没有。你们必须记住,现在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对员工的严密监督和控制。我认为现在有必要 安装监听装置,监听他们在电话里谈些什么,并将对话记录下来,交给我处理。当员工没有履行职责时,你们要警告他们一次,如果不听的话,马上请他们走人。”

部门主管们对高总的指示表示赞同。唯有销售部经理李燕提出反对意见。她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不够,而在于公司没有提供良好的机会让员工真正发挥潜力。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希望展示自己的才干,为公司努力工作并作出贡献的愿望。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从和员工沟通入手,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使工作安排富有挑战性,促使员工们以从事这一工作而引以自豪。同时在业务上给予指导,花大力气对员工进行专门培训。

然而,高总并没有采纳李燕的意见,而是责令所有部门的部门主管在下星期的例会上汇报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分析案例,回答以下问题,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李燕对员工的看法属于以下什么人性假设()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2)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判断高总的领导类型基本属于()

A高关系,低工作B低关系,高工作C高关系,高工作D低关系,低工作

(3)当员工没有履行职责时,高总要他的部门主管们警告他们一次,如果他们不听的话,马上请他们走人。这种强化手段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然消退

(4)根据管理者技能论,你认为高总目前最需要加强的是()

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C领导技能D技术技能

(5)你认为对高总的方案和李燕的方案作怎样的评价最合适?()

A高总的方案和李燕的方案都不会产生效果

B高总的方案和李燕的方案都会奏效

C高总的方案更可行,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工人的工作效率不会有保证

D李燕的方案更可行,再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果工人不接受和服从也是无效的

44. 佳丽公司是一家以25-35岁职业女性为目标的1000多人的服装企业,近年来,销售额增长很快。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位精明能干的青年服装设计师的突出表现,但是不久前两位设计师辞职并到薪资更高的同程竞争企业任职了。在此之前他们曾多次提出加薪要求。对此,设计部门主管认为两位设计师创造性强,对公司贡献大,因而同意加薪并要求人事部门予以认真考虑。人事部门主管认为,两位设计师大学毕业后, 公司为他们的国内外培训支付了大笔费用,而且他们目前的薪资已远远超出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其加薪要求与公司现行的建立在职位、年龄和资历基础上的薪酬制度不符合并有敲竹杠之嫌疑,因此,予以拒绝。

两位设计师辞职后,公司议论纷纷。一些人认为,虽然设计师所得报酬的绝对数额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他们表现出色,特殊人才应该有特殊政策。一些人质疑,公司人事部门主管有权拒绝提薪要求,但是否由了解员工表现的具体用人单位主管对本部门员工薪酬行使决定权呢?公司制定了明确的薪资制度,但是否与公司经营的需要相适应呢?公司是否应该让那些不遵守现行制度的人离开-----这些争议引起了公司总经理的注意,他责成人事部门牵头与设计、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组成了一个专题小组,就公司酬劳计付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提出几套方案,供下次公司常委会讨论和决策。

分析案例,回答以下问题,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这家公司的组织结构可能是 ()

A直线制B直线职能制C事业部制D矩阵制

(2)两位设计师的薪资已远远超出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仍不满意,可用何种激励理论解

释()

A公平理论B期望理论C强化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

(3)人事部门拒绝给设计师加薪,行使了()权力

A直线B参谋C职能D个人

(4)人事部门认为,公司按职位、年龄和资历建立和颁布的薪酬制度应该遵照执行,

即使优秀人才流失也要坚持。这种行为如何评论?()

A目标与手段扭曲B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薪酬制度,优秀人才也不例外

C人事部门应该坚持“有法必依”的原则和制度的严肃性

D人事部门不能因人而异,违反制度

(5)公司总经理准备进行的薪酬制度决策问题属于()决策

A程序化B非程序化C战略D业务

六、论述题(1×10=10分)

45.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怎样利用管理职能理论全面地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益和效率。

上一篇:乡镇放管服工作汇报下一篇:写作论证要合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