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22-09-10

我们的学校位于西部藏族羌族少数民族地区, 学生9 5%以上的学生来自高半山贫困落后的羌寨, 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决定了学生的见识不是很开阔, 但是, 许多同学学习非常刻苦, 夜以继日, 目标就是要追赶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学, 教师不得不花费比其他地方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来, 老师也与同学们一道, 适应时代的发展, 共同提高。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 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当务之急。联系我们民族地区学生的基础和人文环境, 我觉得高中化学课程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上, 可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

1 树立创新思想

创新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能力。其特点是:民主性——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作为人的价值、尊严;科学性——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开放性——形式上灵活不拘, 方法上推陈出新。新的教学大纲也强调:我们不但要在知识技能领域, 而且要在发展领域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良好个性方面的发展;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我们首要目标。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 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 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发表意见, 提出问题留出空间, 教师应多提挑战性问题, 为创新做出榜样。课堂上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让学生洋溢着远大的理想和追求,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国际合作精神。

2 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专家研究表明, 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 大脑中枢相关区域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本身感兴趣, 就会产生强烈的愿望和求知欲。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与自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势, 联系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 最新技术, 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情境, 唤起学生为之奋斗的强烈欲望。

例如在学焰色反应时, 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节日绽放的焰火上呈现出的五彩颜色, 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条件下, 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通过钠、钾离子的焰色反应和锂、钙、钡铜离子的焰色反应试验, 用色彩鲜艳, 明亮绚丽的焰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 接着又利用教科书中的彩图给同学们展示美丽的焰色, 联想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盛况更可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学习化学获得的美感。

3 营造和谐氛围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 教师能讲得清, 学生能听得懂, 教学就算基本成功了。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对学生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压抑和束缚。建构主义给我们的创新教育带来很大启发, 在教学中学生应该由从属地位转变为教学的中心和主题, 教师更多的是起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因此以往那种僵硬的师生关系应逐步打破, 转以致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古今中外, 大凡拥有强劲创新能力的国家和民族都是崇尚自由、民主的。实践也表明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更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师要放下架子, 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 从师道尊严的角色转化为与学生完全平等的指导者和朋友, 走近学生, 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 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 努力帮助学生营造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 改变以往长者的命令口气, 以平等的商量语气、对话语态;用词上改变以往的“下面讲”、“我讲”、“好好听”、“听清楚了没有”等为“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研究”、“我们再明确一下”等态度亲切, 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让学生以情感的满足带动认知的深化, 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在实际的学习中, 营造出一个可供学生积极探索的气氛。这就需要教师精心铺设台阶, 引导学生的思维指向到设疑——实验探索——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动笔, 以积极的姿态和主人翁的意识进入课堂教学中去, 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和自豪感, 体验到获得知识、掌握知识以及迈向成功的愉悦。教师要充分“设疑”, 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

“学则须疑”, 有疑必有思, 有思考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地认识变为探索性地求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是创新的载体, 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没有创新, 创新正是在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中, 开始其生命的历程。发明千千万, 关键在于问。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自觉的、强烈的问题意识, 应该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首先, 教师必须保护学生固有的创新求异的本能和欲望, 不能教条地机械地用同一个标准, 同一个模式去衡量他们, 规范和框定他们的创造活力, 应当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探索欲, 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 勇于探索大胆设想, 敢想敢做, “异想天开”的探索。例如:在学习关于S O42-的检验, 教师诱导以下问题: (1) 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是否含S O42-? (2) 加入B a C l2有白色沉淀可以断定试样中一定含有SO42-吗? (3) B a S O4不溶于盐酸, BaCO3、BaSO3、Ba3 (PO4) 2均溶于盐酸, 为什么? (4) 当未知试样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 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可以证明试样中一定有S O42-吗? (5) 为什么不能用硝酸检验S O42-? (6) 怎样正确检验未知试样是否含有S O42-?学生积极思维, 一个悬念解开了, 另一个疑惑又来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兴趣盎然, 竭力求索。

4 在化学实验中,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要加强课堂实验的教学, 培养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发明创新不可能异想天开凭空产生, 而必须以大量材料和依据, 因此观察十分关键。实验时, 同学们要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等不同视角, 仔细观察, 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 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或其它直观条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 把观察和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例如:引导观察实验现象时, 要求学生从整体到局部, 从静到动, 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状态, 要弄清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从化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 教师要在实验时留有“空白”和“开发区”, 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 锻炼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 注重对学生进行改进实验、设计实验等方面的指导。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每一名化学教师的迫切任务, 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更新观念, 不断探索, 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使学生终身受益, 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摘要:教师要牢固树立创新思想;在教学中, 激发学习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探究学习的氛围;利用本学科优势, 在化学实验中,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教育,民族地区

参考文献

[1] 沙培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小学管理, 2000, 1.

[2] 向兴凡.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0, 3.

[3] 陈利明.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优化教学进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0, 3.

上一篇:关于国企矿社区经营业务改革发展的思考下一篇:垃圾发电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