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10-04

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 发展小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催生学生数学思维的激情

在课堂上, 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让小学生始终保持在愉悦、自由、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 进而促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激情, 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自己要做到精神饱满、激情飞扬, 不要把自己的一些消极情绪带进教室;教师的教学语言 (包括肢体语言) 要丰富多彩, 还要有抑扬顿挫的声音变化, 让教师的语言极富变化和感染力, 摒弃刻板、枯燥、平淡、冗长的教学用语,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好感,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运用一些积极的、充满赏识的课堂评价, 努力让学生消除紧张或焦虑的情绪。还可以采取分组等办法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成功, 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去主动探索, 诱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思维意识。

二、找准思维能力训练的突破口, 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表现的思维不同方面的特征, 确定不同的训练重点, 采取不同的培养手段和方法, 努力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口算和速算等训练, 以此为突破口来逐步形成学生乐学、善思、好问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 要注意思维的训练绝不是靠灌输, 而应靠启发、引导和点拨。

三、优化思维培养的手段和方法,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本身的思维因素, 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重视直观教学。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根据他们年龄段的思维能力特点, 凭借实物、模型、操作和语言的直观, 在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现象进行具体形象感知的基础上, 进行例行的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而学具操作就是一种外部的物质化活动, 其特殊性在于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能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 在推进学生思维内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师必须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 去获取感性知识, 去抽象出本质, 生成得出概念或法则,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善于动手发现。

教师不要总担心小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不敢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试一试、搏一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作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合作探究机会, 在关键点提一提, 在难点处扶一扶。通过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 积极探索问题, 经过学生自己的大脑思维从而生成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效果才是最佳的。比如, 在教学《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方法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己先通过画、剪、拼等一系列动手操作后, 根据已有知识去观察、发现、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3、精心策划教学内容。

现行教材编排体系非常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思维特征, 特别注重同一知识点在不同阶段的纵向联系, 讲究相同或相近知识点的螺旋式上升, 层次分明。因此,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对学生做出准确的判断, 培养他们敢于求“异”, 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进而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降低难度处理, 可采取提前设伏, 适当分解, 减缓坡度, 分散难点等有效办法。

4、利用变式法或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是数学题解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教师变换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或者要求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答, 也可以让学生变换不同的思考角度或者自己灵活创编一些题目等方式, 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5、练习设计最优化。

华罗庚曾说:“学数学, 就是做数学”。可见学生做练习的重要性。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要使练习的效果更佳, 关键是做到设计的练习更优化。练习设计方式是针对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 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要设计一些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难易相当, 逐步递进的开放式练习, 做到易错知识反复练, 混淆知识对比练。

摘要: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会他们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笔者结合课堂教学亲身体验谈谈对促进小学生思维培养的有效做法。

关键词:思维能力,课堂氛围,思维品质,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钱学森主编, 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上海人发出版社, 1986。

[2] 孔慧英, 梅智超编著, 现代数学思想概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上一篇:论植入式广告的应用——以电视剧广告为例下一篇:高校田径课余训练特点及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