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2022-09-11

互联网的出现, 带来了丰富的网络资源, 而网络资源与传统的印刷型图书资源相比表现为网络资源数量庞杂、类型多、范围广;信息分散、无序, 具有高度的动态性;信息质量良莠不齐, 需要认真辨别。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中心兼传统印刷图书和网络资源于一体, 为此, 网络环境下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显得尤为必要。

一、激发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品味

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中心的阅读指导存在一定困难, 突出表现为阅读兴趣问题。由于网络资源具有图、文、声、像、影等丰富的表现形式, 他们很容易成为少儿兴趣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 培养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营造书香氛围, 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的做法是校园处处有书香。首先, 师生一道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自主装扮学习工作环境。无论是走廊教室, 还是图书室、阅览室、文化墙, 处处充溢浓浓的书香气息, 让墙壁“开口说话”, 让每个学生置身于多彩的文化世界。其次要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学生快乐阅读应该建立在一定任务驱动下, 给学生足够的的阅读时间, 让学生有阅读“规定动作”。比如课前3分钟演讲、读书大王评选、读书征文比赛、读书笔记展示、经典积累PK等等。最后, 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引导学生有意阅读, 集中注意力阅读, 不仅要圈点勾画, 还要学会做读书笔记。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唯有专心致志, 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 才能事半功倍。”

2、拓宽文本内容, 激发阅读兴趣。

文本内容虽丰富多彩, 但容量毕竟有限, 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应寻找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如学习《海上日出》, 就应引导学生到网络上去寻找介绍作者巴金生平事迹的文章来阅读;学习《冀中的地道战》, 引导学生寻找网络上有关抗日战争的视频;学习《桂林山水》, 引导学生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光、人情世俗读物或图片;学习《赤壁之战》, 引导学生寻找原著来阅读, 并在网络上还原《赤壁之战》情景。要拓宽文本内容, 还应教给学生查寻阅读材料的方法:上网、去图书室, 读相关书籍。这样, 以点带面, 既可以丰富阅读内容, 有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实现“要我读书”向“我要读书”的转变。

3、增加经典诵读, 激发阅读兴趣。

经典的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也能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向学生广泛推荐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成语故事等优秀国学, 充分利用一日“三读” (早、中、晚) , 每周一诗、一仪式 (升旗仪式上台经典诵读) 、两课 (班队活动课、课外阅读课) 的时间, 并将其改编成琅琅上口的“唱读讲传书”文艺作品, 在校园内广泛开展快乐学国学、经典记心间活动, 学生阅读兴趣昂然, 阅读视野倍增。

4、开展读书活动, 激发阅读兴趣。

开展读书活动是学校图书中心的重要地位得以真正体现的保证, 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 为此, 学校图书中心一定要摆脱传统的“坐等读者”思想的束缚, 树立“以活动促销”理念, 坚持阅读交流与阅读活动并重的思想, 配合学校活动、主题班会、重大节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好书推荐会、好书交换看、积累大PK、成果大展示, 网上大交流、淘书乐、诵读大王、故事大王, 阅读博士、作文竞赛、书香系列评比、读书节系列活动, 全方位调动师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每当师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选载, 还经常露他一小手, 随时登领奖台, 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成就感, 阅读兴趣便油然而生。

二、引导网络“阅读”, 拓展阅读空间

传统的印刷型图书资源很难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因网络资源具有图、文、声、像、影等丰富的表现形式, 且数量庞杂、类型多、范围广, 因此有针对地进行网络阅读指导, 才会有效提高课外指导的效果。学校图书中心应对学校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再次加工、并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为此, 学校图书中心的整体组织、人员安排、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来发挥新的效益。特别是图书中心资料的查询、外借预约、与班级“图书银行”互动等服务, 可以通过“班班通”网络功能得以实现。同时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 拓宽服务领域。图书中心服务工作和信息服务人员将越来越重要,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又满足了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新时期学校图书中心作为重要的知识宝库和学习场所, 已经烙上了网络多媒体和传统图书资源的双重印迹, 要充分发掘自身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 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 开设专题讲座, 提供网络查询服务,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甄别能力, 为此, 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中心在培养师生课外阅读, 拓宽阅读空间等方面将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摘要:网络环境下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这项工作的好坏, 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要做好这项工作,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让学生热爱阅读;其次要正确引导学生网络“阅读”, 吸取网络资源营养。

关键词:网络环境,课外阅读指导

上一篇:萃取精馏溶剂回收系统改进措施下一篇:双语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