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创新工作浅谈

2022-09-11

创新是新农村建设档案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只有创新才能使档案工作适应和服务于各项事业, 才能使档案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才能使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现就结合福州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所取得的新突破浅议创新话题。

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科学创新取得突破

福州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者树立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运用创新手段, 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各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福清市成为全省第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 积极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进程。

(一) 大力宣传认识有了新突破。

进一步加大了对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力度, 通过报刊、电视、会议和培训等各种方式, 大力宣传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非凡意义, 树立“利在当今, 造福后代”的观念。福州市档案局领导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每年都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当年的工作要点中, 不断加强与有关涉农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 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 提高乡 (镇) 、行政村档案工作水平。各县区档案局领导也非常重视, 整顿和抓好农村档案建设, 积极采取了各项措施。县、区局领导和同志经常深入乡镇开会指导, 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执法检查范围, 并多次召开全县性档案工作会议及乡镇分管领导座谈会, 积极探讨研究新农村建档工作方案。

(二) 开拓创新机制有了新突破。

市、县区档案部门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抓手, 结合实际, 重点指导, 在深入基层认真调研的基础上, 着手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试点工作, 培育了一批建档示范村。福清市率先选择海口镇岑兜村、新厝镇新厝村等5个村列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点, 在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档案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达到了规范化认定标准, 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档案现场会的召开、为全市其它村的档案工作起到了示范引路的作用。2012年, 福清市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 积极发挥其典型作用, 以点带面, 扩大其辐射作用, 晋安、鼓楼、闽侯等县 (区) 档案局积极参观学习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陆续推出1—2个村作为示范点, 也先后在本县范围召开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检查的会议, 有力推进了各县的新农村建设档案进程。

(三) 全面规范管理有了新突破。

各档案局的干部分组包片, 做到责任到人, 以点带面, 层层深入。村级档案员缺乏工作经验, 各地档案局和乡 (镇) 互相配合, 开展业务指导, 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提供业务支持。同时将已建立档案室的行政村纳入监管, 纳入各乡 (镇) 档案工作年度考核内容, 在每年档案执法检查同时结合抽查部分行政村的档案工作开展情况, 促进了新农村档案工作有序发展。福州市乡镇机关档案工作合格率达97.44%, 村居建档合格率达58.88%, 县级农业土地承包档案进馆率近100%。

(四) 突出重点领域有了新突破。

在规范管理文书档案的同时, 为了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保持农村和谐稳定服务, 各乡镇积极收集整理当地特色文化档案, 树立文明礼貌、积极向上的乡风乡貌。福清市岑兜村设立了林则徐纪念堂, 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厝村利用档案数据, 做好民俗风情建档, 成为地方文化精品, 使档案发挥“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的作用, 增强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宣传家乡和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 优化利用服务上有新突破。

近几年来, 随着改革发展的持续深人, 农村的各种新生事物不断出现, 形成的档案越来越多, 档案利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档案对农村的社会稳定、人民和谐、经济发展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部分乡镇能从农村经济发展最急需、农民最关心的工作入手, 重点建立健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承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保险等档案, 将新农村建设各工作领域形成的材料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极大丰富了农村基层档案信息资源, 夯实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服务新农村建设作用越来越明显。如福清市岑兜村通过利用1972年户籍档案, 许多华侨华裔办理了亲属公证。关镇村档案室编写《农民致富政策汇编》, 为农民致富提供政策支持和咨询指导, 受到广大农民的称赞。

二、福州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创新工作存在的不足

虽然福州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创新工作中取得了突出实效, 但离时代发展的需求、离档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离档案科学创新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 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烈。

部分乡 (镇) 、行政村领导对档案重视不足, 认识不到位, 注重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而忽视档案工作, 没有把档案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有些乡村只重视文书档案, 对档案资源整合开发利用重视不够。同时还忽略对专职档案人员的培养。

(二) 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

各乡 (镇) 、村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也就造成了档案工作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能投入较多的财力和精力支持档案工作的开展, 而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的乡镇, 由于缺乏经费保障,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 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

不少乡镇、村要么没有专门的档案室, 要么档案室建设不规范, 面积小, 缺乏专门的装具, 档案随意存放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档案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离“八防”标准有一定差距。

三、关于进一步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创新工作的思考

(一) 理念创新。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 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 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真求实、鉴往知来、以史资政的独特功能。

1. 各市 (县) 、镇领导要切实加强

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实实在在地支持档案部门的工作, 把新农村建设档案事业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建立健全档案机构, 统筹安排发展档案事业所需专项经费, 改善档案保管条件, 配备硬件设施等, 积极有效地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面广量大,

要突破保守闭塞的思维定势, 更新原有单一、孤立的发展模式, 不断开放与革新,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 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二是要加强协作, 形成合力, 档案部门要加强与农业、水利、国土、教育、社保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形成良好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氛围, 凝聚一股共同发展新农村建设档案的合力。

(二) 工作创新。只有搞好工作创新, 才会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

1. 搞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必须创新工作机制。

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促进档案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创新意识, 要认真贯彻落实《档案法》、依法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尤其要加强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可以因地制宜地建立奖惩机制, 赏罚分明, 明确规定验收奖惩标准。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到标准或是每年被评选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先进乡 (镇) 的, 财政上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这样才能调动全县各乡 (镇) 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对档案工作未达到要求的, 要严格执法, 及时责令进行整改, 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包括该乡 (镇) 新农村建设工作当年不能评先进等。

2. 要树立典型, 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继续在原有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宣传并逐步加以推广。要有开放的思想意识,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原则, 多去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走在前头的其他省份实地考察, 吸取成功经验, 同时通过树立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示范县的典型, 以点带面, 发挥其辐射作用, 使档案工作在典型带动下, 不断创新, 整体推进, 促使全省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 服务创新。

档案工作要创新发展必须本着档案工作“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原则, 转变服务方式。以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服务、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为出发点, 各级档案行政部门应让“死档案”变成“活档案”, 走出家门大力宣传档案知识, 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介质大张旗鼓地宣传档案利用效果, 通过举办现场会、送档下乡、街头宣传、免费发放手册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让档案从神秘走进寻常百姓家。如利用农村土地档案, 摸清农村土地利用情况, 促进农民增收;利用卫生档案, 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完善, 增强农民体质;利用教育档案, 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等。由此可以极大地加深农民对档案的认识, 使档案走进农村的千家万户, 服务更加贴近民心, 营造一个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氛围, 有效提高各乡镇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积极性。

(四) 人才创新。

科学的发展观突出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这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人才教育创新是档案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动力保证。新农村建设档案事业能否取得创新成就, 档案工作者的创新能力是关键因素。

1. 档案事业要在创新中求发展, 首先必须要有人才意识、人才责任。

新农村建设档案人才的培养要根据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 适时调整工作思路, 确定档案人才培养目标, 完善人才教育体系, 推进档案人才教育在理论上、体制上和机制上的创新。

2. 注重人才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 要有爱岗敬业和勇于探索精神。

爱岗敬业是创新精神的基础。档案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寂寞的工作, 需要档案工作者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只有对档案事业的热爱, 才能促使其积极思考问题, 勇于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 从而不断进行档案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新农村建设档案人员除了掌握过硬的业务知识和档案管理技能, 更应积极探索, 不断“充电”, 拓宽视野, 准确地把握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人才的大力培养才能更加适应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信息化进程的需求。

上一篇:论集约化电费核算及电费电价管理下一篇:柔性支承体系点支式玻璃幕墙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