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

2022-09-10

中国农村由于人口、资源与经济高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形成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 导致目前“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总体上达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 国内初步具备了对农业及农村加强保护的条件和能力, 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但目前国内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而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因此农村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 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业生产导致的污染

该类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肥、农药及农用薄膜等对农村土壤、水体等造成的污染, 目前化肥、农药已经导致东部地区水体污染从常规的点源向面源与点源相结合的复合型污染类型, 其将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尤其是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的使用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污染了农作物, 大量化学类农用品的不合理使用, 造成了土壤流失率高、利用率低, 其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污染物的累积性和迁移性。

1.2 工业污染

在当前国内农村发展过程中诸如造纸、冶炼及化工等高能耗、重污染的工业愈来愈多, 该类企业往往具备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同时没有防治污染的措施, 而地方政府为了搞活地方经济甚至给该类污染企业作保护伞, 导致近年来农村废弃物排放而使地方环境遭受巨大污染;同时部分农村为了搞活经济而炸山开矿、围湖造田等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功能性的破坏。

1.3 生活污水、垃圾污染

随着农村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居民生活垃圾和污水也大量产生, 生活垃圾不仅占去了大片的可耕地, 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 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地都造成了污染,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及管理缺失致使对该类垃圾处理率低。

1.4 养殖业污染

畜禽粪便在厌氧环境条件下, 可分解释放出刺激性气味, 会对养殖场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养殖场排出的尿、冲洗物、部分粪便和食物残渣等污染物, 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池塘;畜禽粪便及排泄物传播人畜共患病。

1.5 化肥、农药的施用不合理

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降低, 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 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2 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必要性

2.1 环境保护的意义

利于农村生产发展。由于农村环境污染对土壤及水质受到破坏导致土地的产出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对农村环境保护不仅利于生产发展, 同时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利。

2.2 环境保护的必要性[1]

农村环境是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范围内的各种天然或经过改造的各种因素总合, 其是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农村环境问题则是在农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破坏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的现象, 其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 因此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是非常必要的。农村广阔的水体、土地等遭到破坏则极难恢复, 其必然对环境承载容量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农村环境保护是加快农村发展的需要;农村环境污染将从根本上侵蚀了农业耕作的基本物质, 其最终使农业生产减产、农产品质量下降最终制约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因此对农村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发展的基本要求。

3 新农村建设途径

3.1 调整产业结构

新农村形式下的农业产业结构应结合当地实际, 因地制宜实现整个农业生产进入良性循环,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间作套种模式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以及以牧养农、以牧促农型生态农业, 总之在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业, 调整产业布局。

3.2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在目前国内土地资源保护中首先应积极开垦“四荒地”, 尽量扩大土地储备, 但应做到土地与森林、草原等能够和平相处、互不侵犯;保护现有的土地数量及质量, 对土地的征收征用应格外重视, 避免出现征收征用的随意性、被动性。

3.3 加强水体保护

国内淡水资源及人均淡水资源都非常匮乏, 该现象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 因此加强对水体保护迫在眉睫, 政府应在加大水利设施投入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节水、保水技术和产业, 并应引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进行节约、合理灌溉, 以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地方应下大力度对已形成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 可根据当地污水排放情况采取分散或集中治理的方法以最小限度的防止受污水体对其它水体或土壤造成污染。

3.4 加强环境规划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工作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污染的科普知识宣传, 提高工作的环境意识。宣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树立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 在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 提倡生态文明;鼓励公众参与, 实现社会化的环境监督和管理。

加大治理力度, 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应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 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 充分利用农家肥, 减少农药及化肥的使用量;通过推广立体式养殖模式建立生态养殖场, 因地制宜, 不断延长生物链, 这样既能做到充分利用废物, 又能就地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

强化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对危害、威胁农村和环境的乡镇企业, 严格执行环境“三同时”。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 做好乡镇的环境保护规划, 并重点制定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规划。

加强农村环境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系统建设, 以重点村庄为示范, 建设村垃圾收集点, 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通过堆肥等形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回收利用, 配套化粪池系统, 处理粪便废污水设施, 就近作为肥料, 或生产有机无机复合肥再还田。

3.5 加大农村环保投入, 建立健全农业环境法律体系

我国正在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等方式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 推动污染防治重点流域, 区域和问题严重地区开展农村环境集体整治。由于县、乡财力不足, 能用于环保的资金有限, 因此, 需要国家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加大向农村倾斜力度, 以保障农村环保资金来源。

当前农业环境法律体系非常不健全, 如对于农村养殖业污染、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和农业污染等方面立法基本上是空白。原来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法律法规效力有限, 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 不能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

摘要:论述了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和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及重要性, 从多角度展望了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治理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3) :830~831.

[2] 陈润羊, 花明.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初探[J].环境保护, 2008 (22) :31~33.

上一篇:“虎伤人”事件的法律责任探析下一篇: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