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2023-05-18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南汶西联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2009-2010

一、指导思想

“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江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各年级、各班要按照综合实践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学校环境与资源分析

南汶西联小现有教师19人,学生334人,学校面积1240平方米,虽然活动面积很小,但学校各种设施齐全,电教室有45台微机;美术室、音乐室设备齐全,可供学生进行各种研究性学习。把天宝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资源非常丰富。

自实施综合实践课程以来,全校师生积极投身其中,学生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很感兴趣,热情较高,教师要作“有心人”,善于利用这些丰富

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一)学生层面

1、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且组织实施。

2、学会对自然、社会、生活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3、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

4、学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和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

5、在学习的群体间建立起相互真诚、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

(二)教师层面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

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知名度。

四、课时分配

全面开足综合实践课和地方、学校开的课,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3-6年级每周安排2-3节,内容包括:

1、信息技术教育;

2、研究性学习;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4、劳动与技术教育。

五、课程实施计划

(一)从三年级开始,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适当加入有关社会、生活的内容,全面启动综合实践活动。从中探索以下问题:(子课题)

1.如何充分开发本校课程资源?

2.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内的四块内容进行整合,体现综合化特点?

3.如何在学科教材中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活动?

4.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5.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6.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和评价。

7.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8.综合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

(二)课程内容及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上四块指定领域内容既可以相对独立地设计和实施,也可以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主题或项目,以其中某一领域为切入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将四块内容融合在一起;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学生的交往活动等;丰富的学科知识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可以充分挖掘学科内容中的素材,使之延伸、提升、综合、重组为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参考《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指导用书。

(三)活动内容

根据课程原则,结合我校情况及学生实际,本学年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体内容框架如下: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

夏邑县太平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规划整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成长背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作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亲身体验、研究探索为主要学习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校环境和资源分析

我校地处乡镇社区,自然条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条件为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广阔空间。

我校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的班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校园文化节活动等活动类课程一贯开展得有声在色,再加上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以及构建浓郁的校园特色文化等方面,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与学校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各年级规划思路: 三年级

1、能力目标是:具有问题意识、规划与设计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按计划完成一件事的好习惯,能够持之以恒。

3、三年级活动名称:《身边的零食》

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设计调查研究计划,开展调查研究,向小伙伴进行展示。

选题可以是:《学习用具的调查》、《校园垃圾的调查》、《课间游戏研究》、《身边的食品安全》等。 四年级

1、能力目标是:总结与交流的能力、调查与访问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他人——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的不足,设法改进。

3、四年级活动名称:走进县博物馆,感受历史

主要内容: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选出不同种类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研究,感知中国文化的精髓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五、六年级

1、能力目标是:总结与交流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实验与观察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从事小研究,能够独立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主要内容:走进社会,一方面由学生自主选题进行研究,另一部分围绕《节约用水》研究。

五、课程实施

(一)活动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一般采取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等两种组织形式。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每一小组4--6人,由学生自己选出组长,并自拟组名。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制订活动方案,主持小组的讨论等。

(二)学习活动方式

1、研究性学习

活动方式:观察、调查、探究、实验。

活动基本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布置探究任务;

(2)指导选题,建立课题项目小组;

(3)制定研究或活动计划、人员分工;

(4)展开研究活动,收集、分析各种资料;

(5)针对性指导,组织中期交流研讨;

(6)调整改进探究活动,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7)进行成果展示、汇报,开展评价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教室、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不能局限于教室和书本知识。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尽可能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劳动实践活动、技能练习活动、工艺制作活动、简易设计活动、技术试验活动、发明创造活动、职业体验活动等。

六、课程管理

1、课时安排

要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在保证基本课时(每周3课时)总数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弹性的时空环境,允许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个体有不同的学习进度,保证学生活动的连续性、长期性。同时要注意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适于课内教学的内容,如制定计划、调查问卷的制作、图书检索、汇总材料、成果展示、活动评价等,就在课堂内进行;若要到校外开展社会调查、参观、采访、自然探究、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使用课时。

2、教师的配备

(1)研究人员

如今,我校已经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包括

三、

四、

五、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课教师及各班班主任和各学科任课老师。此外,我们还另聘校外专业人士作为活动辅导员,并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为课程实施提供后备力量。

(2)任课教师

采用以专职教师为主,学校领导、各班班主任与辅导员协管,学有专长的教师与校外专业人士参与指导的协同教学办法,确保课程实施的常态化进行。

3、过程管理

(1)教学常规管理

实施与学科课程一样的教学常规管理,包括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评价等,但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在常规操作上做以下基本规定:

备课:可以按主题来进行整体实施方案的设计,但要对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细致安排;也可以按活动实施过程分课时来撰写教学设计。

上课:严格按课时安排进行教学,不得随意挪作他用。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体现以主题组织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实践,避免学科化倾向。

作业:主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记录、体会、反思、成果等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展示,做评语式批改和口头表扬鼓励。

评价:主要对学生进行素质发展性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2)对学生的管理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管理,包括分组、制定计划、小组合作方法指导、拓宽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式,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实行安全管理与指导等方面。

(3)对教师的管理

一是加强培训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应积极主动加强学习,每月撰写一篇学习笔记,积极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学校采取走

出去、请进来、网络研修、现场观摩、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经常性对教师进行课程培训。

二是根据主题和学生需要选择课题指导教师。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是协助指导教师,由学生根据小课题的研究需要自行聘请,负责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

三是适当利用社会力量提供帮助和参与指导。积极与有关单位和社区建立友好联系和实践基地,聘请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学生家长做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

四是制定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要求教师认真履行。具体是:制定学期活动计划;根据学校规划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小组,根据主题需要研制活动表格;全程指导活动,及时纠正偏差;做好学生实践成果的收集,提供展示舞台,开展积极评价;搞好活动总结;积极与其他教师合作;撰写活动案例和教学经验总结。

七、课程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力求全面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并尊重多元,引导反思。

2、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

3、评价的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

4、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

(1)学生成长纪录袋:主要存放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材料,(如:搜集的资料、活动计划、采访记录、调查报告、创新设计、研究论文、劳技作品、照片奖状等)。

(2)每个学生交一份最满意作品,从中考察学生“心灵手巧”。

(3)在每个主题后,让学生将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

(4)建立评价表,分阶段由个人、小组、家长、教师共同填写。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义务教育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教育学区辅导中心、各中小学:

现将《××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义务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实施方案

抄送:温州市教育局,××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

××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9年11月25日印发

××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 施 方 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09〕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 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 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

根据浙教基〔2009〕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1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 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 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根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

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10年至少建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

七、过程管理

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一)组织形式力求灵活多样。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集体活动有机结合的办法,灵活运用,相互配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求做好活动日记,及时记录活动基本情况。

(二)教师指导必须细致到位。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指导教师必须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课时安排、活动过程、场所要求、人员分工、安全措施、活动评价等环节),预设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方案,并认真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实验观察、设计制作、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三)实施过程务必安全合理

各校必须逐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数量、活动小组、活动结果、教师工作、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科学合理地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要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各校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和预案,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师生开展各项外出活动的安全。

八、评价奖励

学校要根据整体性、多元化、过程性等原则,运用成长记录袋、活动过程的观察、学生自我反思、师生协商式民主评议、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法,对每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相应的阶段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提出改进计划;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评价周期与时空、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教师的考核。对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根据温教中〔2009〕33号精神,常年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专职教师,其任职时间可按二分之一计入班主任工作年限。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应纳入教师课时总量。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三年且成绩优秀的教师,申报高级职称时予以优先推荐。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市教育局要建立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作为教学常规管理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课时安排、师资安排、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校本教研实施、管理制度、具体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将与学校评先评优及校长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不符合要求且整改不力的,予以全市通报批评;申报创建各类市级先进学校的,其参评资格予以一票否决;属于省、市示范学校的,警告且整改不力达两次及以上者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取消示范学校称号。

二〇××年××月××日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彭教发[2012]44号

关于印发《彭阳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中学、乡镇中心校、城区小学:

现将《彭阳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望贯彻执行。

彭阳县教育体育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七日

主题词:课程方案通知

抄送:本局书记、各局长、督学。

彭阳县教育体育局办公室2012年3月7日印发

彭阳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试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

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保证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和有效实施,特制定全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思想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求。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通过实践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等开放性学习方式,在生活和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个性品质(学段目标略)。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内容包括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

(一)指定领域

指定领域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二)非指定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宽泛。儿童的生活范围有多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因此,除了《指导纲要》上的指定领域外,其余的生活领域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如班团队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此外,还有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如科技节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设置

根据国家课程计划,从义务教育阶段三年级至九年级、高中阶段开设此课程,且每周三课时。

1、信息技术教育每周1课时,固定时间和专任教师授课。

2、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三个领域整合实施,每周2课时,由专任教师授课。具体课时使用可灵活处理,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二)开设范围

结合我县实际,各中学、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小学、200人以上村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开设。

(三)课程实施组织机构

1.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张建银

副组长:胡建晖袁栋

成员:祁炳英 袁治军 各中学及乡镇中心校、城区

小学校长

2.具体责任人:

校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第一责任人, 教研员、教务主任是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和指导者。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求

1、相关股室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的督导检查。

(1)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督导检查。监督教育股、教研室对课程实施工作进行指导评估。

(2)师资培训中心、教研室要扎实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培训面达到100%。坚决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3)教育股、教研室要强化检查指导,制定评估考核细则。

2、各学校要提高认识,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常抓不懈。

(1)学校领导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执行新课程的自觉性,要对课程的发展有思路。坚决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使该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

(2)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整合力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务处是实施课程的主体,要加强与班、团、队的协作,形成合力,实施课程。

(3)学校应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每年制定实施计划,撰写工作总结,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要做好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规工作。要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做好档案资料建设,特别要保存每次活动中有价值的视频资料。

(4)要逐步建立和培养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要让真正知识面宽、组织能力强、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实施能力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教学。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本研训、片区教研、网络教研等平台强化业务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教师指导策略、主题构建、课程资源整合等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进行培训,提高教学技艺。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可充分利用教学录像与成功案例,提高教师的感性认识。

(5)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建立保障机制,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如提供照相、录像、上网设备,提供一定的经

费,购买参考资料,支持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等等。各校积极探索这方面的措施和办法,创设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环境。

(6)强化制度建设。为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学校要出台有关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要加强检查指导评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和评优选先之中。通过考核奖励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7)学校每学期向县教研室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课程实施总结报告,推荐一份该学科优秀教学光盘课(不要求是某一主题的全部内容,可以只选取某一环节相对完整的内容)。

3、科任教师要正确认识、深刻理解、扎实实施该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观念新、内容新,没有一支真正能胜任教学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是无法实施的。为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课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训活动,了解和把握该课程基本理念、实施要点、评价管理,切实提升业务水平。要整体安排学期活动计划,精心设计研究性学习主题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及时总结活动成果。每学期每班实际授课不少于25课时,开展一至两个主题活动,每学期向学校至少提交一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成果。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为载体,是一种以学生的实践为核心的生活课程。

二、课程开发的背景

我校在积极探索小学生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方面都有教改新路子,对于积极探索在综合活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综合活动课程之所以没有教材,是为了不束缚教师的手脚,让学生获取更广阔的探究空间。但是教师在准备实施方案时,不能毫无目的与方向,心中应该有教材,否则其盲目性必然会影响学生探究过程的实效性。所以,教师如何确定主题,确定什么样的主题,既要考虑学生知识储备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又要考虑学习资源的可用性。

因此,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和实验进展情况,综合考虑学校资源的可用程度,准备编写一套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这套教材是我们把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当作“种子”种在实践的“土壤”中即将萌发的一株“新芽”。初步设想教材分为中年级、高年级两个分册,一册教材有十六课左右。这套教材的编写要密切联系我校实际,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留给了学生较大的活动和思考的余地。

三、 课题名称及承担者

课题名称: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课题组织结构:

组长:张爽。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和课程研究的全面领导,在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研究的主报告;

副组长:吴晓东、田晓芬。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各子课题组的培训、协调工作;

成员:王玉玲。负责课程的实施与教材的撰写。

四、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运作机制,将地方资源、社区资源、学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发出校本特色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有综合素质能力,善于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提升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结合我校实际特点,充分利用学校的特色教学——航模、泥塑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当地的自然环境、科学技术、历史与文化、社会生活等资源,构建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学习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经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等文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教师进行调查访谈,发掘出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内容。

2、调查法。在确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前,对学生、家长、

3、行动研究法。做到边实践边总结,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各地的实践经验,增强老师的科研意识,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引导教师编写出高水平的校本教材。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3月上旬)

(1)制订活动方案,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小组。 (2)宣传发动及全员培训,学习课程开发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

(3)征求学生、家长、社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2、实施阶段:(3月中旬至11月底)

课题组成员分工实施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研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便寻求出最切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3、总结阶段:(12月)

全面整理研究资料、数据,进行资料整理并最终成书。撰写结题报告。

七、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我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航模、泥塑等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我校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老师,他们大多具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这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校近几年一直着力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了泥塑制作、民间工艺,以及结合寒暑假、节假日进行的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在市里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评比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受到家长、社会人士的好评。

八、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课题成果将在11月上旬以“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书样的形式呈现出来。

上一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方案下一篇: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