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探析

2023-03-12

第一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探析

我国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探析

当前,我国物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政府也相继出台一些有利于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此相对应的是,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一些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市场诚信度偏低,这都可能造成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严重断裂。因此,只有深入探讨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跨跃发展。

1两种物流文化观

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称之为物流文化。国内对物流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深入讨论尚不多见,从物流文化的内涵上看,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界定方式,大体可以归纳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物流文化观。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物流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赖于以物流技术、物流资源、物流信用为支点的经济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形态、社会规范、行为方式和精神观念四个层面,从而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金字塔”物流文化结构。

本文所指的“物流文化”是从狭义的角度加以阐明的,即“物流企业在相关的活动中产生的、影响企业自身行为的精神现象的总和,主要是指企业对物流活动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具体而言,它是指物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

2物流文化的重要性

(1)物流文化建设是我国物流企业与国际物流业接轨的内在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小型物流企业占据大多数,传统经营理念束缚严重,短期行为泛滥使得物流企业很难壮大和健康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外国资本的进入不仅带来了现代物流文化和先进的运作方式,而且也要求中国能够提供具有现代经营理念、服务优良、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环境。

(2)物流文化建设是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需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为企业节约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同时,物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物流企业无形的约束与支柱,当物流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就是物流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

(3)加强物流文化建设是促进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物流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还具有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维护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因此,可以说物流文化建设是支撑物流企业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动力源。

3物流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对不同物流文化的定义,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内容。基于前述物流文化的定义,本文将物流文化的主要内容总结为:“服务至上、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品牌提升”。

3.1服务至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企业经营者就意识到顾客满意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从而把顾客的需要和满足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问题。美国物流人士认为,物流活动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企业节约消耗、降低成本或者增加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顾客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正是这种物流文化,使得美国企业特别强调物流

的服务保障功能,并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从而使得美国物流产业,在追求顾客服务竞争的企业物流管理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

3.2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即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企”业止于人,因此,人为企业之本。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尊重个人的精神,注重员工职业规划,重视员工的持久培训,使员工感觉到个人的职业前景得到公司的重视,并且与公司前途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企业应专著于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企业氛围,致力于建立一个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工作环境,注重员工与员工间、上司与下属间的交流与沟通,从理顺人心入手,逐步形成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培养人、发挥人的良好氛围。

3.3诚实守信。现代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风险性以及对市场流通的关键性作用,决定了物流企业的诚信比其他制造业和零售业更为重要,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中的诚信度的问题更是值得注意。在物流活动中,诚信物流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众的认可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或者银行贷款。因此,物流企业要想赢得长久和客源,就必须培养自己物流市场的诚信度。从物流企业角度出发,做到诚实守信,必须建立以诚信为内容的价值理念。把诚信的思想体现在企业文化当中,在企业内部形成倡导诚信、推广诚信、实践诚信的价值体系;建立普及诚信理念的教育机制。

3.4品牌提升。品牌是企业与客户沟通的工具,是客户认识企业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对客户来说,物流企业的品牌文化就是客户眼中的物流企业文化。在如今的物流行业,企业数量众多,良莠不齐,品牌是物流企业向客户展示实力的最有力工具,是客户认识物流企业最主要的途径。而物流企业的品牌文化正是孕育在物流企业文化之中。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打造响当当的物流企业品牌。

4我国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构想

4.1深刻理解物流文化的作用和目标。物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的整体素质,从而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应从导向性、规范性、约束性、凝聚性和融合性等方面来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4.2领导以身作则,信守价值标准。企业领导以身作则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对下属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必须通过自身的行动向全体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观念,并注意感情沟通,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取得他们的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言行的反应,大大增强自己言行对员工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企业领导者要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审时度势地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确立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通过自身的身体力行不断向员工传播和灌输,以建立共识,塑造为新的企业文化内容,最终通过物流企业文化自身的机制和职能作用,促使企业经营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

4.3物流文化建设应与企业的发展同行。物流企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环境,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积极学习和引进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来丰富和发展物流企业文化内涵,促进物流企业现代化的发展。物流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的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予以肯定,才能重复出现,成为习惯稳定下来,才能使行为的价值标准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因此,对符合企业价值标准的行为要不断强化,使之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逐渐形成物流企业文化。

4.4物流文化的差别化与内化。物流企业成员在个性、气质、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要在如此复杂多样的个体中形成一个共同价值观念,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及积极创造条件,需要强化物流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主要包括:分析内外因素,选择价值标准。一个物流企业选择什么样的价值标准作为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这是塑造物流文化的首

要问题。价值标准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物流企业本身的性质。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物流文化的形成,要求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员工树立符合共同价值标准的价值观念,抛弃一切不符合价值标准的信念和看法。

第二篇: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探析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从容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挑战,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文化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改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同步发展;有利于强化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凝聚力;有利于培育人才,开发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和有作为的企业家。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问题原因对策

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1、企业文化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述,对企业文化的解释也多种多样。特雷斯·迪尔的《企业文化一现代企业精神支柱》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应该有别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有自己的一套要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仪式、文化网络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

(1)企业文化的物质层,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

(2)企业文化的行为层,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

(3)企业文化的制度层,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4)企业文化的精神层,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2、企业文化的功能

(1)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它可以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这样就可以改变原来那种从个人角度建立价值观的一盘散阿沙的状态。

(2)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

(3)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在组织内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制度反映的,企业的规

章制度、责任制度直接要求员工应该怎样做,禁止怎样做,是一种硬约束,硬约束给人以紧张、不安或不被组织重视,受到挫折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是由企业伦理、职业道德、公共舆论、人际关系等形成的软约束,它能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碍。

(4)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第一,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第二,企业目标的指引,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

(5)辐射功能

所谓辐射功能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向外部的扩散和影响。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有影响员工行为的作用,而且还会对企业外部、对社区、对社会发生辐射作用。一方面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另一方面对企业界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的进

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文明建设、对外改革开放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力和推动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民族的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面临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国际化,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特别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已广泛地融合于全球经济之中。

2、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资源,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及由此带来的企业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重要

3、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国有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它反映了国有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

演变和发展。概括起来,从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实行的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行政管理方式,企业几乎没有自主权,这段时期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是高度集中的;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国家行政管理与企业自主管理的双重管理模式,这段时期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既是保守的,又是革新的;从1994年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至今,国有企业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十六字方针,从法律意义上实行自主管理,这时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是逐步纳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文化。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

1、企业文化在大型国企中已经普遍开花

2、企业文化建设在大型国企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

3、普遍建立了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

4、大型企业建立并完善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5、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形成了和谐的人际氛分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文化表象化,重形式轻内涵

我国国企文化建设中出现了过高估计主观灌输的作用及过多追求表象的倾向,忽视企业文化的内涵。有的企业,企业的职工生活保障问题尚不能解决,就开始对那些为生计而忧虑的员工大谈愿景、使命、企业价值观等概念,企业员工讥讽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为“饱汉不知饿汉饥”;而有的企业,用重金聘请知名教授整出一大堆时髦而高深的概念,出版了林林总总的刊物,到头来,企业文化也只是花架子,企业的现状和企业文化建设之前一个模样;许多企业只重视表层的物质文化建设,并将它作为公司对外宣传的窗口。

2、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工作,有人误以为企业文化就是新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仍以学习、贯彻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为主,仍将讲奉献、学雷锋挂在嘴上。不可否认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引导、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而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渠道。但企业文化又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但它们的体系不同, 目标侧重点不同,工作内容不同,表现方式也不同。

3、企业文化与管理相脱离

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学者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

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少除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

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

4、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有些企业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理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激励,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许多具体的联系。另外,人情交往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许多企业家长期依赖于由人情交往所编织的社会关系网即社会资本,而不把重点放在企业创新上,认为这样也能赚到钱,这样下去会逐渐形成对关系的依赖,而削弱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5、企业文化缺乏创新和独特性

企业精神方面,很多企业都是“团结、求实、开拓、创新、拼搏”之类的“标准件”,没有把企业精神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直接挂钩,同企业目标、企业经营、企业价值取向、企业行为等相结合,反映不出企业的个性,特别是企业的历史、行业、产品、职工、地区等特点,这些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状况,使得企业精神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脱节,起不到企业精神应有的作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上,许多企业都提“顾客是上帝”、“质量第一”的口号,偶尔有个别企业提点有“创意”的口号,也大都内涵不够丰富,且与企业本身的经营风格、产品性质和服务领域不相吻合,这种缺少企业自身风格的企业文化也让消费者很难将其与其他同类企业加以区分,更难培养自己的忠诚消费者,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三、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文化研究,突出企业文化的作用

很多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出现上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企业要想使企业文化发挥其作用,必须把企业文化提到战略地位上来,把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同时,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深刻体会企业文化的精髓,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强化宣传沟通,普及先进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应通过内部刊物、电台、电视台、宣传册、培训班、交流会等媒介,强化宣传沟

通,向员工普及以下理念:

1、和谐理念

对企业而言,和谐理念要求企业处理好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避免畸形发展和走极端,

寻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活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以人为本的最深层次就是文化管理,也就是通过企业文化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顾客至上

企业“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应表现在对服务的执着、对质量的执着、开拓合适的

市场和倾听用户的意见等方面。

4、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人类伦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人的一种品格,7崇尚道德经营,强调

有序的、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企业与整个区域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5、团队精神

团队文化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协作精神,不仅仅在于自己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

他们之间协同作战,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团队成员要为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奉献。建立起企业文化的有效约束、激励和巩固发展机制

(三)企业文化特别是价值观的最终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这一过程需要

不断强化。当人的行为受到正强化时,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成为习惯稳定下来,并

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深层观念之中,而受到负强化时,这种行为就会消退。所以企业应该

运用强化理论,使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受到肯定,背离企业文化的行为得到惩戒,才能

使企业文化得以巩固和发展。

(四)发挥领导者的关键作用

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着重发挥其三点作用。首先,要始终驾驭企业文化

的发展方向。国企领导者在构建完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

自己要懂政治, 才能把握政治方向, 但又不能沉迷政治,把经济工作政治化、庸俗化;

第二,必须重视自身修养、素质的锤炼,增强自身文化功底。其次,领导者要表率示范,

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最后,领导者还要注重对企业新文化的宣传倡导。

参考文献:

1﹑艾伦·肯尼迪,特雷斯·迪尔著,叶永青等译,企业文化,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9.

2﹑郭纪金,企业文化,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5.

3﹑罗长海,企业文化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4﹑胡联奎著, 吕一林译,企业文化的治理与改造,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1.

5﹑威廉·大内,Z理论一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国科学出版社,1984. 6﹑约翰·科特等,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

7﹑教军章,刘双,组织传播,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第三篇: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探析

(一)

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1、企业文化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述,对企业文化的解释也多种多样。特雷斯·迪尔的《企业文化一现代企业精神支柱》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应该有别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有自己的一套要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仪式、文化网络。这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者;典礼及仪式是传输和强化企业文化的重要形式;文化网络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通道。1”

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指出:“所谓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同理,所谓部门文化就是指企业中一个分布于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2”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在其所著的《企业文化塑造》一书中给企业文化下了这么一个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3。

中国学者刘光明在《企业文化》中指出:“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总而言之,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4”从以上国内外学者给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来看,他们的侧重点或者着眼点各有不同,涵盖面也不尽一致,但是从整体上看,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共有的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信仰,它是指导企业和企业人行为的哲学。总之我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

(1)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即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他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1.现代意义的产品;2.企业环境和企业容貌;3.企业生产环境;4.技术、设备现代化与文明程度。

(2)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即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企业行为中又包括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等。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式和决策行为主要来自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主角。企业模范人物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在整个企业行为中占有重要作用。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面貌和企业文明程度。

(3)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即企业制度文化,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

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企业组织机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包括正式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组织机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企业的制度文化也是企业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同企业职工生产、学习、娱乐、生活等方面直接发生联系的行为文化建设得如何、企业经营作风是否有活力与制度文化建设有很大关系。

(4)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即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升华,是企业的上层建筑。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现实状况的客观反映;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普遍掌握的理念;是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具有时代性。企业经营哲学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提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企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物关系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

2、企业文化的功能

(1)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它可以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企业在给予员工物质激励的同时,还要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让公司内抱有不同事业目标、不同经济需求的员工直接分享公司的前景,让他们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公司变化给他们在精神面貌上带来的影响。这样就可以改变原来那种从个人角度建立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的状态,将职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企业文化本能地具有一种内在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每个员工产生浓厚的归属感、荣誉感。

(2)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3)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在组织内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制度反映的,企业的规章制度、责任制度直接要求员工应该怎样做,禁止怎样做,是一种硬约束,硬约束给人以紧张、不安或不被组织重视,受到挫折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是由企业伦理、职业道德、公共舆论、人际关系等形成的软约束,它能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它往往给人以启迪心灵、提升境界、追求完美的心理,更直接地反映了企业文化约束功能的内涵。硬约束和软约束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它们能使企业具有免疫力,排除企业成功潜在的障碍。

(4)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第一,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

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第二,企业目标的指引,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5)辐射功能

所谓辐射功能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向外部的扩散和影响。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有影响员工行为的作用,而且还会对企业外部、对社区、对社会发生辐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企业与外界的每一次接触,包括商务洽谈、经济往来、新闻发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员工在社会上的一言一行,都是向外界大众展示本企业的管理风格、经营状态、精神风貌,不断地向本企业外的企业和不同形式的组织发挥辐射功能。一方面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另一方面对企业界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的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文明建设、对外改革开放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力和推动力。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民族的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除此之外,企业文化还具有协调功能、维系功能、教化功能、优化功能等其他功能。企业文化是一项巨大的无形资产,利用它无形的力量实现着各项功能,为企业带来高的美誉度和高的生产力。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面临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国际化,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特别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已广泛地融合于全球经济之中。现在全球五百强企业中已经有三百多家进入中国,从资本市场到产品市场,从技术市场到服务市场,从国际市场到国内市场,我国企业均面临着与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作为迎接这一挑战的国有企业,必须加快文化建设和创新,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经济全球化要求跨国企业树立全球意识,进行文化整合。目前,据统计,全球的跨国公司共有4万多家跨国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这些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占全世界4口外的生产,60%的贸易,70%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国的石化集团、石油集团、海尔集团等一大批国有企业也在世界各国投资建厂,进行跨国的生产营销等业务活动。这种情况要求国有企业必须与世界上的企业展开平等竞争,这也意味着国有企业必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生产和消费,参与跨国间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都必须面向全球市场。国有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制约因素很多,但首先面临的是一种文化的整合。据统计,当前只有大约30%的经济合作是由于技术、财务或者战略方面出现问题而搁浅,与之相对,大约70%的失败是由于跨文化沟通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因此,面对跨国经营的挑战,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必须树立全球意识,必须拥有开放的观念。

2、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资源,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及由此带来的企业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重要。管理从以往的制度管理转向人本管理,突破了以往“员工是工具、机器”、“是企业经济附属物”的观念及与之相应的限制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运用的枷锁,从而把对“人”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层次。突出表现在对人的精神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企业文化管理就是要通过各种文化手段,在企业内部通过营造一种薄重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氛围,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实现人的价值,达到发展企业生产的目的。

以上分析说明,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知识经济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时代的发展不断推动企业运用新的知识实现管理创新;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会不断创造新知识,推动知识经济的进步,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既要顺应时代要求,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特色,又要结合企业实际创造特色,以企业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篇:我国经济转型期社会资本的探析

在经济转型期对中国社会资本问题的探析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社会及经济的转型问题研究逐渐增多,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转型期中国社会资本出现大量的流失。本文试借助布迪厄、科尔曼等一些国外学者及国内杨雪冬的观点对社会资本的概念进行界定、范围进行探索,从当前国内出现的热点问题对中国城市的社会资本流失进行探析,进而寻求对社会资本培育的方式,来创造和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充满爱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社会资本信任城市

引言:不同阶段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信任,没有信任社会秩序无法建立,信任是维持社会秩序建立的基础。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人要想实现自身利益、目标和价值,想要更好的自我的实现,就必须不断加强自己与他人、社会的交往。信任可以通过一定程度上的控制,来减少社会交往的复杂性,使多样的社会个体之间能够组成群体,发挥信任的社会功能。信任的存在,可以抑制“机会主义行为”,避免“囚徒困境”的现象,促进会高效率的交易与合作;信任也有利于实现社会控制,维护社会团结,

[1]整合社会秩序。

曾经引起人们对中国红十字会严重质疑的“郭美美事件”,造成中国慈善的信任危机。国人怀着一片爱心与信任,将自己的资产所有权让渡给红十字会,以更好的改善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等公益事业,促进社会良好秩序的构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当看到一个住着大别墅、开着玛莎拉蒂自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出现后,立即引起社会的轩然大波。从事了20多的年中国慈善公益工作的黄鹤说,慈善事业从官方走向开放,从封闭走向透明,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从中国公益事业诞生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现在这样的信任危机,似乎所有的人都不在相信慈善了,他甚至认为2011年一定会写入中国慈善史的一年。是公众的问题,社会、媒体还是组织本身?无疑这些都对中国当前城市的社会资本进行了破坏,让民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荡然无存,阻碍了社会更好的发展。

2011年10月13日的一天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但是对小悦悦一家来说注定成为一个悲剧。一个活泼开朗的两岁小孩,当她再次在街道上玩耍的时候,被两辆车碾过,路过的18个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去关注她更没有一个人去抱起她,只等到第十九位的那个阿婆陈贤妹抱起了她,但并没能成功挽救这个小天使。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常委会上说:我们不否认这个社会中有道德有良知的人是大多数,但是这不是一两人表现出来的社会冷漠,这18人表现出来一定的社会普遍性。同时指出,要认真反思出现悲剧的根源,要用“良知的尖刀”来解剖我们身上的丑陋,要忍着揭开疮疤刮骨疗伤的疼痛,唤起全社会的警醒和行动。我们可能会问这个社会怎么了,为什么那么的无情?假如是他们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怎么样呢?同时我们必须思考这个社会是怎么了,难道没有规范制约那些见死不救的人,难道他们没有想到那就是他自己邻居的孩子?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所言,我们必须忍着刮骨疗伤之痛,用良知的尖刀来解剖社会的丑陋,唤醒那些麻痹的市民来创建一个充满爱心的城市。一个城市不能没有秩序,但是一个城市更不能失去爱心失去普遍的信任,当一个城市的市民普遍变得陌生起来的时候,这个城市的局面将很难获得拥有幸福感的生活,更谈不上是一个充满爱的城市,何谈和谐社会。

一、社会资本的基本理论观点及其与信任的关系

(一)社会资本的基本理论观点

社会资本是来自社会学的术语,一般用来指人们通过社会交往而在特定范围内形成的社会关系,常见的家庭、街道、社区以及与朋友、熟人间的人际关系。最早对社会资本进行相

对系统的现代性分析的是法国学者布迪厄,他指出:“社会资本是现实拥有的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成员身份有关。他从集体的角

[2]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获得信用“信任状”。布迪厄

认为资本的表现形式除了赤裸裸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外,还有社会资本。其中,社会资本就是一种通过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他所占有的社会资本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行动者可以有效地加以运

[3]用的社会联系网络的规模,二是网络中每个成员所占有的各种形式资本的数量。

被誉为从理论上对社会资本给予了全面而具体的界定和分析的第一位社会学家科尔曼主张,除了人的技能和知识之外,人力资本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就是个体与他人共事的能力,而这种与他人共事的能力,又须视这个社会共享规范和价值观的程度高低及其能否

[4]将个体利益融进群体利益来决定,在这些共享的价值观中,信任即为其一。科尔曼将资本

分为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其中人力资本是由遗传天赋形成的,而物质资本是指物质性的先天条件如土地、货币等。社会资本是指自然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构成的。

普特南在《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一书中将社会资本理解为社会组

织的某种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他们可以通过促进合作行动而提高社会效率。这是目前许多学者基本上认同的定义。他认为民主离不开社会生活,离不开人们的合作。人们之所以选择合作而不是对抗,原因首先在于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稳定的信任关系使自发的合作成为可能。而巩固的社会信任又是从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产生的。所谓互惠规范是指合作者基于未来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出于对法律性惩罚而遵守规范,但是让互惠规范起作用的一个社会前提是存在着一个社会交往网络。社会资本就诞生并体现与这一社会交往网络中。因此,按照普特南的定义,社会资本主要是由公民的信任、互惠和合作有关的一系列态度和价值观构成的。其次,社会资本主要体现在那些将朋友、家庭、社区、工作及公私生活联系起来的人格网络;第三,社会资本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5] 的一种特征,它有助于推动社会行动和发展。

中国的很多学者对社会资本也有各种不同的认识,我比较认同的是杨雪冬关于社会资本的定义。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处于一个共同体之内的个人、组织(广义上)通过与内部、外部对象的长期交往、合作互利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沉淀下来的历史

[6]传统,价值理念,信仰和行为范式。 这里重要的是社会资本形成的长期性,个人、组织

在构建社会资本中的能动性,以及认同关系的互利性。社会资本在很多程度上是利益结构共同体的代名词。因此,社会资本不仅表现为个人、组织间相互联系的广度,而且体现为这些联系的稳定性和扩展度。社会资本是无形的,但是有很多的载体,如信任、关系网络、互惠规范、家庭和社区等。

福山直接把社会资本等同于信任,他说,“所谓社会资本则是在社会或其下特定的群体之中,成员之间的信任与普及程度”。他认为信任是在一个社团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基础是社团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以及个体隶属于那个社团的角色。而规范、角色在深层次上都受到文化的影响,他建立在道德和习俗的基础上,所以信任实际上是以文化为基础,而主流文化的特征决定了信任的方式和程度。一般说来,信任主要存在于家庭和社团两种组织之中,相应地由这两种组织形式提供:一种是由家庭提供的信任。它表现为注重家族内部团结协作的家族主义,容易造成非亲族成员之间的相互排斥,社会信任程度的高低决定了社会资本聚合能力的强弱:另一种是由社团提供的信任,表现为社团内部

[7] 成员互助的团体主义,这有利于促进更广泛的社会信任,聚合社会资本的能力强。

(二)社会资本与信任的关系

很多学者在论述社会资本的时候都把信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时在对社会资本的研

究中也从不同的角度测量信任的指标,比如公司对政府的信任指标等,福山甚至直接让社会资本等同于信任。在看待社会资本与信任的关系时,首先,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与社会资本均建立在社会共享的规范、价值观上。其次,信任度的高低决定了社会资本的多少。一切社会都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本,信任度越高,社会资本就会越多,这就意味着越能节约社会成本。一定社会关系的持续需要信任来维持,人类的相互交往依赖于某种信任,信任导致和促进人们的合作,是人们之间联系的润滑剂。如果没有人们之间的普遍信任,社会将很难正常的运行。

二、社会资本的作用

当今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早已跨越了社会学的边界,越来越多的成为政治学、经济学的热门词汇。在政治学中,社会资本着眼于整个社会,而不是小的团体,政治学上的社会资本更多的是指宏观体制等问题的含义,用以概括全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任关系以及遵守合作规范的行为倾向。这里的社会资本已经不再具有负面的外部性,而更多的成为完美的公共品,是市民社会、公民道德类名词。普遍的信任关系无疑会促进非人格化的市场交易关系的形成和共同参与的集体行动,从而构成支持市场经济的非正式制度基础。

(一)丰富的社会资本以及带来的普遍信任可以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从我们大学的考试可以看到,每场考试都会有两个以上的老师监考,还有巡考人员,这就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普遍不信任,他们假设或者认为如果没有两个老师的监考学生可能会作弊。巡考人员是对监考老师的不信任,他们假设或者认为如果不是他们亲自出马,监考老师就不会对作弊同学进行处分,来维护考风考纪的公平公正。如果我们全校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本存在普遍的信任,每次考试只需要一个老师发一下试卷就可以,更没有必要统一安排考场和那些巡考人员。这无疑可以有效的节约大量的成本,以更有益的事情。

(二)可以缓解交易过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曾经的彭宇案让社会中的人谈“扶”色变,他们本是出于爱心来帮助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但是最后却是讹诈与法律的不公。有点人曾感叹,那一位老人的行为夺走了大部分老人寻求帮助权。是那些过路人没有道德还是这个社会没有给他们一个做自己力所能及事情的环境?他们的善心如果得不到善报肯定扼杀他们再次行善的积极性,这也直接导致社会道德的普遍滑坡直至突破底线。

(三)促进着社会的良性发展。

丰富的社会资本在交易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降低交易的成本,缓解交易过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都在促进社会的各个机构正常的运转,从而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三、转型期我国社会资本的流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革也使我们传统的交往方式、关系网络及价值观体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些变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我们社会的社会资本造成很大的损害,引起社会信任的缺失,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程与和谐社会的发展。在近些年的政治领域,虽然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优秀的干部或者共产党员深入基层,为民解难,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官场的腐败,三公消费的不透明,权钱交易的潜规则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的飞速发展不能否定,假冒伪劣产品更不能视而不见。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是在不断的履行还是逐渐被商家们所忘记?科技的发展的成果显而易见,但是真正的文化是发展还是倒退可能难以定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早已过去,我们看到很多的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已经屡见不鲜。

四、社会资本流失的原因分析

社会资本的缺失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下面主要从社会成员的参与性、社会关系网络和现在的一些道德文化、制度机制进行探析。

(一)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降低了社会成员的参与度。

首先,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活娱乐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不在是传统的那种在街头巷尾唠嗑、拉家常,我们看到更多的进入了健身房,坐到了电脑旁,选择了现代娱乐方式也同时拉远了原本亲近的邻里关系,对一些社区的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其次,我们应当看到看到当前的社区建设的不完善,民间社团并不能很好的发展。这些都导致了社会成员参与度的降低。

(二)原有社会关系网络的弱化

直接稳定而长久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产生普遍的信任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现代社会是以高速流动性为标志,这使得现代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短暂越来越易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不同区域间的比较收益日益拉大,信息、交通条件的显著改进,以及

[8]人们就业自由度的显著提升,导致人口流动和就业选择的社会空间日益拓展。

(三)道德文化及法律约束机制的缺失

道德文化及法律机制都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是社会正常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控制力量。他们通过协调和控制个人的行为来维持有序厄社会生活。在社会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使道德文化面对难看的境界,很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然而,具有强制执行力了法律也没能随经济的发展而完善,这些都导致社会资本的流失,难以建立普遍的社会信任。

五、社会资本的培育

社会资本的培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将在社会资本培育的过程中受益,但是作为整个社会的社会资本,单个社会成员或者民间社会团体的力量是极为有限的,在社会资本的培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发挥政府的作用,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一) 城市政府自身的优化。

社会资本的培育离不开政府,更需要政府自身的优化,以获得人们的信任与支持。城市政府要实现自身的优化,必须提高自身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 努力由人治向法治政府转变。此外, 城市政府还必须保持对公共事务高度、持久的责任心,唤起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持久忠诚和信任。

(二) 培育居民的主体与公共参与意识。

城市居民主体、权利和参与意识是城市公民社会对公共事务进行自主管理或是与政府合作管理的基础。这种意识的培育需要城市政府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落实对城市居民基本权利的尊重, 包括公民基本人身权利、言论自由权、参政议政权利等, 保证城市居民对政府决策的知情。其次, 城市政府需要知晓居民的需求和愿望, 并积极回应。最后, 建立居民参与治理的渠道和网络, 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选举制度、听政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民批评及建议制度等, 确保居民参与治理畅通无阻。

(三) 大力发展民间组织。

一般的民间组织是由下向上发展起来的,但是我国目前对民间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决定了民间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更好的发展民间组织, 重要的是营造对民间组织健康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政府不仅应做到 有所为, 有所不为: 凡是社会能自我调节的领域, 政府就应该主动退出, 这样才能为民间组织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而且政府应按照政事分开

的原则, 使各类民间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 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 以党中央文化建设为契机大量促进文化建设,同时加强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在我国召开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口号,政府要抓住机遇,重视城市文化建设。我们知道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功能、认同功能、凝聚功能等,城市文化活动是城市居民交流思想、培养感情的重要方式, 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质、形成共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推动城市文化建设, 对培育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的作用不可低估。对社会普价值观的形成,社会资本的培育不容小觑。同样,制度的建设完善及其执行对社会资本的培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张凯.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潘敏.信任问题——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的探讨[J].浙江社会科学,2007(3)

[3][4][5]郑传贵.转型期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研究—以赣东北项村为例[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6] 杨雪冬.社会资本:对一种新解释1范式的探索[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3)

[7][8] 张广利,孙贵霞.普遍信任的缺失与培育: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J].社会学与社会工作,2006(3)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创新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创新探析 作者:蔡洋萍

来源:《科学与管理》2013年第01期

摘 要: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无论是站在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来说,信用体系建设都势在必行。从微观方面,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困扰是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通过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中小(微)企业难的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研究以湖南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例,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创新进行了探索,分析了生物产业基地目前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信用体系建设的创新思路和建设架构。

关键词:信用缺失; 信用体系建设; 多方联动; 互助发展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我们之所以要进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因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可以这么说,无论对于个人或企业来说,有信用则走遍天下,无信用或不守信用则寸步难行。关于信用建设问题,也是目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若一家中小企业信用优良,那么它将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而信用缺失的企业,则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谈判时,筹码略显单薄。

目前,在人民银行的引导下,全国范围内都在进行征信系统建设、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如湖南省自2005年启动以来通过搭建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依托的信用信息系统,归集省级29个部门信用信息,建立全省200多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000万自然人信用档案,从而形成了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使信用体系的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湖南省搭建的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依托的信用信息系统,形成了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在全国也形成了“湖南模式”的信用体系建设。虽然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目前的信用体系建设还主要停留在较为单一的信息采集、收集、查询等的功能上,而且主要是银行、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信用体系建设的另外一个主体——企业并没有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

本文在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批复同意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开展湖南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的背景下,对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进行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对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信用体系建设模式进行创新,笔者认为现行信用体系建设应突破原有模式,对原有模式进行创新,应通过市场化机制将企业这一重要市场主体吸纳到信用体系建设中来。

2、湖南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信用建设现状

2.1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情况介绍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1998年1月省政府批准的工业小区,1999年底调整为医药发展方向,更名为浏阳生物医药园,并由浏阳市投资1600万元启动。2006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认定的、以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区为核心区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园区一期规划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目前建成面积8万平方公里。全园有在研一类新药18个,专利(商标)数294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已被认定的省著名商标14个,共有工程(技术)中心23家,其中部省级11家。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医药、信息、食品三大特色产业群,并涉及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领域。

园区现已成为国家级科技部火炬计划基地,商务部医药出口基地和团中央青年实践基地,创造了一个县域经济工业小区发展高新科技特色产业的奇迹。2010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同比增长26%;财政总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25% 1。

2.2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企业信用建设现状

(1)信用建设缺乏系统性。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目前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开展进行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虽然也取了得了一定成绩,收集了一些企业的信用信息,但效果不明显。而且,企业的信息采集、收集等工作并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或机构来承担,而是挂靠在管委会下的部门,如经贸发展局,这些部门没精力,也没有足够人员安排出来从事专门的征信工作,造成信用建设仅仅是该部门的一个“兼职”;其次,由于没有专门负责企业信息收集、采集的部门,一些银行与基地企业发生业务后,企业信用记录并不能及时反馈到基地,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掌握的企业重要信用记录不能及时主动在基地平台上输出,其他机构不能共享该企业信用信息资源,降低融资效率。

(2)企业参与信用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前面提到过,目前的信用体系建设还主要停留在较为单一的信息采集、收集、查询等的功能上,而且主要是银行、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信用体系建设的另外一个主体——企业并没有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由于中小企业对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企业比较注重其生产经营和利润情况,对企业的信用信息、信用不是非常关心,这就阻碍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大大降低信用建设的效果,因为如果企业不积极配合信用建设,即使政府采取行政命令式的手段要求企业提供信用信息,该信息的可靠性也有待查证,这将使信用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3)信用建设奖惩机制不明晰。由于基地信用建设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从有关的调查可以看到,基地较多中小企业失信现象,还没有建立系统的信用联防网络和运行机制,失信者的“黑色记录”得不到合法搜集和有效公示、传播,造成了守信成本高、失信收益高的结

果。由于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失信者的气焰抑制不下去,打击了守信者的信心,搅乱了社会信用道德的评价标准。

3、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创新的思路

3.1 信用体系建设应多方合作

(1)政府推动。在基地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合作,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措施,共同推进信用服务中心建设,形成有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2)人行指导。在人民银行的具体指导下,结合产业基地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容和模式;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3)金融机构合作。管委会各部门、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机构积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为企业提供信贷融资、股权融资、管理咨询、信用评级、其他综合服务等服务于一身的全方位信用体系,共同推进产业基地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

(4)企业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应积极吸纳产业基地中小企业的参与,从而形成共赢,企业不再是原先单

一、被动地报送企业信用信息资料,而是通过加入到信用体系建设,从而享受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管理咨询、信用评级、信用互助等方面的服务,主动积极地提供自身的信用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信用体系建设的效果。

3.2 信用体系建设理念

(1)多方联动:基地管委会牵头以社团法人形式成立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企业信用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企业信用服务中心),动员、引导园区内企业加入成为会员,以企业信用服务中心为载体,吸引外部金融机构、股权投资、管理咨询、信用评级等机构资源的加入,多方联动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

(2)自主建设、互助共建:对现有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的模式进行创新,将信用体系建设链条中的各方真正融入到信用体系建设中来。企业如能通过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较为顺利得获得信贷融资、股权融资等等,那么其参与的热情将大大增加,企业积极配合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能够落到实处的根本。

那么,现在我们就要设计一种新的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下将吸纳基地企业成为基地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成员。且在该模式下,信用体系建设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向企业收集、采集信息,而是通过让企业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用互助,从而得到顺利信贷融资、股权融资、管理咨询、信用评级等于服务,真正体现企业信用“自我建设、互助共建”的理念。

(3)实现信用与资本良性转化:企业通过参与信用体系建设,会不断提升企业的信用意识,让其深刻认识到增信守信的重要性,企业的信用越高,可获得的资源支持越多,从而可实现信用与资本的良性循环。

3.3 信用体系建设架构

3.3.1 基本架构

笔者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信用体系建设的架构,可以简单地称为“一个中心,五个平台”,具体来说,一个中心:在基地管委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以及人民银行引导下,吸引园区企业及社会相关机构一起组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企业信用服务中心(简称企业信用服务中心)。见图

1企业信用服务中心是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载体,这个载体以具体的组织形式呈现,专门从事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这就摆脱了之前生物基地想进行信用体系建设而又找不到专一机构来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尴尬。今后,信用体系建设将随着企业信用服务中心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不断深化。

五个平台:在企业信用服务中心下,设立几个相对独立运作的服务平台:征信平台、债权融资平台、股权融资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管理咨询平台。

其中,一个中心、五个平台又以征信平台为基础开展具体业务,见图1。

3.3.2 服务平台功能

企业信用服务中心下设的几个子平台:征信平台、债权融资平台、股权融资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管理咨询平台进行相对独立的运作,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服务。每个子平台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运营机构。

(1)征信平台

征信平台主要是进行会员企业信息采集、收集;信用监督、信用调查与评级;对接专业评级机构;出具信用评价报告等功能,征信平台是其他几个服务平台的基础。

(2)债权融资平台

企业信用服务中心会员企业可以通过债权融资平台对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为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一条龙融资服务。通过会员企业在债权融资平台业务的发生,会员企业的将逐渐在企业信用服务中心里累计自己的信用,随着企业在企业信用服务中心的信用积分逐步放大,在债权融资平台上享受的融资额度将逐渐提高。

通过企业信用服务中心,将基地企业与其债权融资平台很好地进行对接,由债权融资平台出面对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从而为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一条龙信用服务,并能最大限度地、高效地促进基地企业“抱团增信”、“信用互助”,创新信用增级方式,从而进一步促进基地信用体系的建设。

(3)股权融资平台

股权融资平台的主要服务功能是为园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信用中心下的股权融资平台将与信用中心下的债权融资平台紧密合作,通过债权融资平台,引入信贷资金,可以增强对基地企业的支持,补充其生产经营环节中的流动性需求。股权融资平台将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生物环保、食品和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通过创投基金、信贷资金,给合产业提升,实现技术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有机整合,促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股权资金和信贷资金投入、产业整合运作、增值服务支持,实现技术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有机融合,着力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为长沙生物产业基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促进基地内产业转型升级。

(4)综合服务平台

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如国土局、房产局、工商局、税务局、社会发展局、外汇管理局等,为园区企业提供包括资产抵押、质押、工商登记、产权登记、外汇服务等事务。

(5)管理咨询平台

管理咨询平台的主要服务功能是为园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信用中心将引进业内著名的专业管理咨询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每年为信用中心会员企业提供1-2次免费的管理咨询、法律事务、会计事务咨询和服务,为会员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管理咨询机构将用科学的方法对园区企业进行调研、诊断,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指导方案的推行实施,以达到解决问题、达成企业的经营目标、推动园区企业健康稳健发展的目的。

4、结束语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本文进行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尝试,在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中,通过市场运作机制将信用体系建设的各方牢牢地联系在一起,政府在当中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干预信用体系建设的市场运作机制,政府可通过搭建企业信用服务中心,通过中心下的几个子平台对中心会员企业的服务,企业的信用记录将通过中心的运营机构录入到征信平台,同时,若子服务平台需要会员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也可以通过中心运营机构按市场原则使用。同时,中心会员企业有融资服务需求时,只需找信用服务中心,而外部服务机构

要到园区寻找客户资源时,也只需找信用服务中心,这样信用服务中心就成了连接企业与外部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平台。

参考文献:

[1] 曹燕,梁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 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征信,2010(01):62-64.

[2] 董卫荣.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师,2010(05):252-253.

[3] 杜铁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吉林金融研究.2010(01):38-39.

[4] 阮德信.县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现实探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30-133.

[5] 邹开亮,高丹卡.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新金融,2010(09):50-53.

上一篇:外国语学校口语考试题下一篇:我公司差旅费报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