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2024-05-05

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精选十篇)

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篇1

一、从心理引导上进行促进, 改变学习态度

思想政治教学中, 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些学生学习动力的缺失源自于自身思想政治观念的淡薄, 他们认为思想政治学科对自己的生活影响面小, 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 甚至觉得无用。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错误思想, 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 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此, 除了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和讲解外, 教师不妨经常就国际上的一些时事结合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评述, 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与学生一起感受世界的风云变幻与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 以及政治上的哪些转折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生动而又睿智的教学方式, 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调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消除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上的消极性, 还能提高他们的政治敏感性, 使他们学会用所学到的政治知识和政治眼光去分析问题, 认识到政治的价值。

二、从教学方式上进行变革, 提升教学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我们除了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从心理上对其进行引导之外, 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 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只有激起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且能体现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才能称得上是教学方式的真正优化。传统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是用简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灌输,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记忆, 他们没有对思想政治的清晰认知, 这种方法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层次认知规律。其实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知理论知识的过程, 从实践走入认知, 再从认知中回归到实践中来, 也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自主地进行思考, 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好知识要点, 并进行应用和巩固。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 更需要让学生在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充分认知的基础上, 按照自主的思维进行深入理解, 并加以组合、整理,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循次渐进地推进, 让学生真正理解后再加以记忆、实践。

三、从教学实践上进行探索, 达成教学目标

要想改进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使之符合学生心理, 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这样, 才能有效地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 首先, 要注重课堂氛围的影响, 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应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机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结构程序要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教师可设立阶段性学习目标和要求, 从学习到理解再到自主练习, 逐个阶段推进,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等。再次, 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 根据重点知识设计引导性问题, 以启发学生思考。同时, 在课堂知识传授完成后,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难点问题所在, 并予以讲解, 特别是重点、难点以及关键性问题, 务必要让学生理解透彻。在问题肃清之后, 还要根据教学课程的安排进行回顾, 以加强学生的记忆, 巩固教学效果。只有这样, 在实践中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 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做到有的放矢, 达到思想政治教学的预期目标。

总之, 要想对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变革和优化, 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 对其进行引导, 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同时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 倾注自己的感性心理, 受到良好政治思想的熏陶。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我们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玉峰.从心理学角度谈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政教天地, 2010 (4)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 篇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课”部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和《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的教学提出如下改革方案: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和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提高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如何、说服力如何,关键在教师。

学院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实学院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院要有计划的安排教师进修深造,组织对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培训(教育部、省高校工委和学院三级培训),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以帮助他们透彻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要求,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起一支水平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学院鼓励教师多培训、多学习、多参加社会实践。对不适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坚决调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岗位。各级政工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两课”部要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集体评课等教学研讨活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切实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经典原著,同时要学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典理论著作;另一方面要切实钻研教材,全面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体系以及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还要深入了解我院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力求以教师的学识和激情感染学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各级党组织要主动关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对符合条件的要优先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紧密联系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真正解决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能够终生受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的优质课。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必须从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走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记忆深刻,能帮助教师把理论讲深讲透,促使学生爱听想学,具有更强的感染力、震撼力、说服力、吸引力。每位任课教师都要能自制本门课的课件,事先收集与授课主题紧密联系的声音、图片、影像等各种媒体资料,把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过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切忌单一化,如采用专题讲座式、问题讨论式以及学生讲解式等多种形式。

6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题设计(参考)

一、主题:实现角色转变,肩负历史使命 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大学

生活的特点,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同时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明确大学生成才目标,自觉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形式:专题讲座;演讲比赛;高年级学生现身说法。实施部门:三系。

二、主题: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一个理性的忠诚的爱国者。

形式: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诗歌散文朗诵会;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烈士陵园参观;参观爱国主义图片展览。

实施部门:学工部、团委。

三、主题:遵守社会公德,树立家庭美德

目的: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升华道德,形成文明、高尚的校风,培养大学生成为校园生活的主体;加强德性养成,在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德与行;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自觉履行家庭职责。

形式:给父母写感恩信;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实施部门:“两课”部。

四、主题: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目的: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和“怎样的人生有意义”等问题,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形式:“感动中国”人物资料收集;杰出人物事迹报告会;征文、演讲。

实施部门:“两课”部。

五、主题: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精神,自觉遵守法律 目的: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守法用法的习惯,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法律素养。

形式:法律知识竞赛;到法院旁听;参观监狱或戒毒所。实施部门:三系。

六、主题:改革开放成绩斐然

目的: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进步,增强大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信念。

形式:假期社会调查;参观工厂、市场;“三下乡”活动。实施部门:学工部、团委。

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2.马克思:《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3.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家庭的起源》

4.列宁:《青年团的任务》

5.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人民服务》 6.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

7.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级削弱》

8.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在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9.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3

关键词: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问题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然而,从总体上看,目前仍然有较大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学生学习效果较差。为了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政治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政治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教育观念

新时代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發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树立“让学生得到最充分、最适宜发展”的教学理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教师既不是知识和能力的“权威者”,也不是课堂和学习的“主宰者”,而是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教育理想的承载者。因此,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方式的引导者,学习效果的反馈者,学生人生的领路人。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讲话、提问应做到简洁、精炼,尽量让学生多思考。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老师,更应该做好学生的朋友和顾问。

二、改革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强调应试教育,以考试为指挥棒,以考试内容确定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基本脱节。这完全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理念,学生学起来单调乏味,既不能理解学习内容,更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相当差。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片、动画、音乐、影像等基本素材的综合,能够全方位、生动逼真地把一些教师不易讲解、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直观展示给学生。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手段能更好地结合生活联系实际,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凸显思想政治课的动态性和时代性,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它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和视野,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建立互联网学习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建立互联网学习平台,它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有利于开展教育教学的资源,通过报刊、杂志和影视搜寻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种信息,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网络可以作为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沟通的桥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在网络上探讨。教师可以把课件、课程重难点提前放到网上供学生下载预习,学生则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上课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听老师的讲解。网上学习非常重要,学生可以就学习中的问题在网络上展开讨论,就学习中的疑问请老师集中解答,同样老师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

3.运用问题教学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围绕“提供问题场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几大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把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针对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集中精力解决具体问题。古人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说明,人类总是在不断思考问题中进步。同样,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巧妙地组织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摆脱思维定势,在探究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为此,我们应该把课堂的知识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组织学生参观、开展社会调查,能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识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参观、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参观,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相关的知识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我们应坚持开放式教学,不断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能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四、提高自身素质,确保素质教育的胜利实现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

1.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担负着特殊使命。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2.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当前,大多数教师的知识结构陈旧,只精通本专业的知识。然而,目前知识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高度综合,各种学科的知识互相交叉、互相融合。科学技术知识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同时学生视野面较为开阔,提出的问题往往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掌握广博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

3.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更加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应加强学习,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我们不但要掌握本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常教常新”。

以上便是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心得。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的发展与未来,需要我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反复实践与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初探 篇4

一、高校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开设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培养“三德”, 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理论能否被学生接受, 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只注重理论的灌输, 而脱离了学生实际, 学生是不会喜欢的。因此, 教师须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改善与创新, 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并针对社会变化出现的新问题, 通过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 教师应提高对社会实践与社会认识的能力, 因为讲课生动的教师往往都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二、高校思政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

论”, 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

(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

教育和法制教育, 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如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一) 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

新课程开设前, 要抓紧组织好对所有任课教师的培训。以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熟悉教材, 了解教学方法、手段为重点, 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 抓教法

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有效手段。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改进考试考核方式, 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坚强保障。要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进一步提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宏观指导的水平, 进一步形成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合力和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大课程建设投入, 加强课程建设的力度, 尤其是大力推广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要把课程建设切实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范畴, 彻底解决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归属混乱的问题,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 通过活动与实践进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从古至今已获得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 得到了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种教学思想, 启发式教学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正确应用启发式教学将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课程。学生既要掌握政治理论的真理性内容, 又要在社会实际中去体会政治理论的科学性。教师应通过组织活动与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 在实践中观察、思考、探索政治理论的科学性, 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改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 切实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在实际中, 笔者组织学生通过政策理论研究会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政治理论的科学性。

(四) 关注焦点的改革

由关注学生的分数到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传统的教育模式, 以考试考分为中心, 并以此支配学校的一切活动, 将其视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和惟一手段。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 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 采取死记硬背, 使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 扼杀了学生的多方面才能, 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政治课教学改革, 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综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他们能够关注社会热点,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

总之, 高校要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努力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名师, 努力实施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努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向纵深发展, 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三进”,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合力, 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功能, 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 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谢旭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思考昆明学院学报.2009-03-31.

[2].闾彬.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媒体的研发与实施理念.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9-08-30.

[3].邵军.抓住“三个把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0-20.

[4].李换 (导师:姚锡长)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研究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5-01.

[5].朱冠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人力资源管理.2010-01-08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总结 篇5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厌学思想政治课的严重问题,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研部思想政治教研室全体教师经过深入探讨研究,拿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方案。该方案在本学期已经实施,效果比较显著,特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关键因素是教师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紧跟形势,高职学生厌学思想政治课的原因之一是教师授课内容传统,在变化的形势下缺少创新,教学方法略显陈旧。为此,思想政治教研室的教师们首先在授课内容上入手,打造精品课程。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理论课程》打造成精品,授课教师每人一章内容,做精品教案、精品课件,并做公开课录影留存,大家资源共享。教师们深知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课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性,要求教师队伍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强。内容改革完成了,接下来是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新形势下方法应力求多样、有效。除了将讲授、讨论、合作探究、启发教学有机结合外,我们加强了高职学生的实践课教学,采取实地观摩、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融入到课外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如此,每学期思想政治教研室教师都会轮换出去培训、学习,汲取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做好思想政治课建设和改革。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激发高职生学习积极性是重点 我院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缺乏积极性也是触动教学改革的原因之一,怎样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授课教师们充分在课前了解高职学生需求,他们普遍关注什么,把握学生特点,做好因材施教。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合班授课,人数较多,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师们采取了面谈、网上交流等方式,拉近了师生心理距离,适时解答了学生的疑惑。课后教师们不断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找出更有针对性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三、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实行成绩评定多样化

思想政治课考核方式我们一直是平时出勤表现、实践课成绩、期末笔试三部分组成期末总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同年级、同学科的学生笔试中盲目抄袭他人答案,自己不动脑。本学期开始改革了原有的考核方式,淡化死记硬背的内容,强化课堂表现、课堂反馈、突出拓展内容。高职学生成绩组成平时表现30分,实践课考核30分,理论考试40分,主要是拓展题型。中专学生成绩组成平时表现30分,实践课考核20分,理论考试50分,也是拓展题型为主。旨在提升学生成绩评定的科学性,优化课堂效果。

通过本学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紧跟形势,不断创新,才能上活上好每一堂课。

个体差异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中学生 说教 个体差异 个性化教学 改革

担任高中政治教师八年来,我深知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好教师更难,做一名好的政治教师更是难上加难。为什么呢?我深入思考之后,找到如下原因。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是独立感、成人感特别强,由此带来的对管教、说教的反抗性极其强烈。因此,教师只是一味地说教,他们不仅不会信服,反而引发对教师的不信任,甚至产生对政治教师的反感、厌恶。学生都厌恶政治教师的话,那么,我们课堂就是“自编自演”“自说自话”“无趣”“空洞”的代名词了。这就是政治教师们最气馁的局面了。那么,我们政治教师该如何走出困局呢?我认为,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坚持个性化教学有助于解放政治课堂。

一、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差异

1.学习态度、习惯差异。中学生在许多学科基础上是有差异的。但是,政治科目本身并没有基础差别,有区别的是学习态度、习惯的差异。如很多学生上课做不到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也不能及时巩固知识、完成作业等。

2.学习方法差异。同样是学习很认真的学生,学习方法但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方法,效果也是有差别的。在我的学生中,很多学生普遍使用机械记忆方法,而不是理解记忆或者意义记忆,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掌握相对晦涩的政治理论很是头疼。

3.课堂积极性、主动性的差异。譬如,在回答问题上,有的学生会但不参与,而有的学生很积极,但是很容易出错。

4.课外知识丰富程度的差异。政治课堂对课外知识的要求比较高,使得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兴趣大一些,课堂表现活跃一些。

二、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

研究个体差异的目的是指导制定相关的个性化教学策略。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1.坚持分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分层编制学案。在编制学案的时候,教师在设置问题和练习时要考虑基础性、典型性、重要性,同时还要充分体现层次性,即要充分照顾到不同基础的学生,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设置学生练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给题目设置级次。我们让希望能得到60分的学生要做好A级题,让希望能得到80分的学生要做好A级和B级题,让希望能得到90以上的学生在掌握A级、B级题的基础上要主动探究掌握C级题。布鲁姆曾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知识掌握的达成目标程度,即哪些题一定要掌握,哪些题尽量去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量力而行,始终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设置典型题目时,教师可采用一题多变的形式。如政治例题,教师可以多采用变范围、变角度等形式,将问题拓展或逐渐引向深入,在抓好基础的同时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提高优秀学生应变的能力。

2.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我们能让学生认真听讲,自主探究,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收获,那么,这样的课堂必定是高效的课堂。课堂上,在巩固双基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先让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效能比较差的学生回答。若这个学生能回答正确,教师必须在全体学生面前表扬、鼓励;如果回答不全面,教师可给予引导、提醒。如此的提问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督促自己在学习上更加努力。而在做灵活性、创新性题型时,教师则应考虑到相对较好的学生。尤其是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更是这种题目的主力军。为了不耽误上课进度,我们教师总舍不得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让给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久而久之,我们将会永远得“失去”他们。然而,只有大部分学生能学、学会,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有效果。

3.讲评课上的角色转换。在习题讲评课上,我经常放手让学生做老师。平时的练习题,我在批阅之后,先把错题整理出来,各小组领取任务,分组讨论,讨论后派代表讲解,其他小组质疑,最后教师总结。正规检测后,我还要加上一个环节,即学生自评和互评试卷。我会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试题答案(答案组织问题较多的和组织比较完美的两类)扫描到电脑上,做成课件,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过程(打分和质疑),将问题较多的学生的审题、答案组织、规范化等问题逐一暴露,然后拿出解答比较准确的和参考答案进行展示。这个过程,没有教师的喋喋不休,却实现了对题目的讲解,又实现了对成绩的反馈。

4.用心研究每一节课的情意目标,真正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二始终是学生感觉最虚的部分。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政治生活的理论性太强,学生总是觉得“假大空”。所以,教师在课前应准备足够的资料,设置恰当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学、讨论、探究、感悟、提升,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内在情感,引起共鸣。

新课程改革已经搞了很多年,改来改去,总有很多困惑在其中。不过,我认为,只要一线教师能够坚持新课改理念,在知识、学生、课堂上下足工夫,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策略探索 篇7

一、正文与辅助文并重

新教材中, 一节内容主要由正文部分、插图、案例部分和“相关链接”的说明材料部分等构成。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概念, 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 后两个部分的辅助作用亦不容忽视。若教师只注重正文部分的教学, 而忽视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 就难以让学生将正文中的观点理解透彻, 学生也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 对文中的观点有种“从天而降”的感觉, 更不能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 我在教学九年级教材 (人教版) “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时, 从“相关链接”的数据中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等特点, 如:材料中的我国有8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就说明了农村人口多的特点。若没有这具体的数据, 学生就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了。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将正文与辅助并重, 是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观点、运用文中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极佳方法。同时, 在教学中, 我们先提出观点再分析说明, 还是从事例中总结而得出结论呢?这也是值得我们思想品德教学一线的教师深思的问题, 我们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择其最佳方式, 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农村学生知识面不广, 生活阅历贫乏, 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他们难以用所学知识去处理。纵观历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考试考查情况, 学生失分率最高的就是材料分析说明题。甚至, 有些学生对材料分析说明题产生了恐惧心理, 这可是学习之“大忌”。因此, 为提高学生分析材料,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更不可忽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

二、教材内外事例并重

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说明指向明确, 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实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重书本事例而轻课外事例, 有的教师重课外事例而轻书本事例, 二者各具其短。首先, 教学要以文本为中心, 教师不能离开文本进行教学, 学生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学。只重课外事例而轻教材内容, 会使学生只记起课外新鲜的事例, 对文中所列举的例子则不以理解, 以致教学的又一“大忌”——本末倒置。因此, 教材中所列举的事例教师都应引导学生掌握它。其次,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就是授予学生用头脑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用政治的眼光看时事。只重教材例离开生活实际有碍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有碍于学生对新近时事的了解, 以致学生不能将生活实际、社会时事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例如, 我在教学九年级教材 (人教版)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时, 由于学生对近年来台湾问题发展的趋势不甚了解, 教材中也没有作详细介绍, 只概括性地提到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潮流, 以致学生对这一历史潮流不理解。为突出这一趋势, 我举了“两岸包机实现直飞”等“大三通”的实现、“2005年, 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共谋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等近几年的时事, 让学生理解最终实现统一大势所趋。因此, 在教学书本事例的同时, 也要让学生多了解生活、多了解时事, 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农村边远地区学生, 对外面的世界, 对时政热点知之甚少。在教学时, 教师将时政热点融入其中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必须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前提下进行。因此, 课内事例与课外时政二者, 教师应两者兼顾, 不偏不倚, 且要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三、课内外练习并重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新知识和答题思维的训练;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二者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都不可忽视。然而, 一些教师往往将思想品德课堂视为其单独演讲的台, 教材中的思考问题大多自问自答, 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 因而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当他们面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时, 便不知从何思考, 无从作答;当他们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 更是不知所措。

新版本教材增加了很多“小栏目”并都附有一些思考题, 这是新版教材的一大亮点, 充分利用好它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例如, 我在教学九年级教材 (人教版) “学会理财, 合理消费”时, 启发学生用理性消费等相关知识点独立思考:“一些同学拥有某件名牌商品, 怂恿你也买, 你怎么办?”这样的问题, 学生很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跃了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并从中锻炼其思维。因此,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利资源, 精心组织学生探究“小栏目”中的问题, 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锻炼他们的答题思维,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样, 也有教师不够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讲解, 以致学生在课堂上似乎收获了不少知识, 过后又知之甚少。这是由于初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不高, 缺乏课后复习巩固的意识, 而教师并没有安排课后相应的任务加以巩固。因此, 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同时,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总结课堂的得失, 以便及时查缺补漏。

参考文献

新时期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体会 篇8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它仅仅把教材视为传授学科知识的工具,整个课程内容的设置是按德育理论系统的序列展开的,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实际上是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被动学习,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现象。在新课改下,应立足于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采用分年级组织教材,强调营造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课堂模式,尊重学生的人格,实现课堂上的教学民主,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尽可能地发挥思维能力。既要重视考查学生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方面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关注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师要转变观念,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新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建议和策略

1. 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观念,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而且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关注国内、国际时事,社会焦点、热点,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而且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标准,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满足于课本知识的精耕细作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的拓展和调整,不要完全对课本内容作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加强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例如结合“5·12”汶川大地震讲授珍爱生命一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派出救援队伍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紧急下达中央财政拨款;各地纷纷支援灾区救灾,提供大量救援物资,派出大批救灾人员;广大民众也纷纷捐款捐物支援抗震救灾。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众多学生的心灵,学生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从被困废墟却仍坚持生存的希望的求救者身上懂得了坚强,从那些不顾生命危险、争分夺秒的救援人员身上懂得了责任、爱心,从全国上下情系灾区、支援抗震救灾的热情中懂得了团结的力量。在学校开展的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中,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踊跃捐款。初中思想政治课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课堂实践探究活动,对学生及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在自我的感悟中得到情感的提升,“把外在的知识、价值观念和规范等文化转化为个人的内在精神,是教育活动中最本质的转化”,这比教师传统说教的效果要好过百倍,这样,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任务才算真正完成,兴趣也会得到激发。

2.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新课改强调的是活动实践、调查、经历,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语言描述,用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感受,强调体验性。例如,在初一教材中,你有哪些情趣体验,或者你遇到挫折后的感受如何,等等。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和观看影视录像等活动,而且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3.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风格

(1) 严师风格

这类老师一般具有精湛的授课能力,他们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严于律己,处事公正,凡事以理服人,在学生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往往能将学生的各类问题处理得当,并在很大程度上能成为中学生心中的偶像。这类教师虽然严厉,但因为其公正的办事能力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反而能赢得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的尊敬和崇拜。

(2)和蔼可亲

这类老师以女老师居多,她们往往对学生有着无私的热爱,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哪怕是对于那些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她们也能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呵护。这样的老师因为有着良好的人缘和亲和力,往往也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传授起到积极的作用。

(3)儒雅之风

这类老师一般来说,知识渊博,但又不是“书呆子”气质,常常在一些哪怕是日常的生活琐事上都能传授一定的知识和道理,并给予学生现实的指导。尤其是对于处在求知欲旺盛时期的学生,这类具有长者风范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尊敬和爱戴。再配合其本身特有的授课技巧与方法,往往也能将初中思想政治讲好、讲活。

(4)诙谐幽默

毫无疑问,一个能将思想政治课讲得风趣幽默的思想政治老师,显然会得到同学们的欢迎。这类老师一般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敏锐的教学眼光,快速的反应能力,一堂课经过他的旁征博引之后会变得十分精彩。能将含有概念、观点、原理、规律等一些较为抽象、枯燥内容讲述得如此生动精彩显然并非易事,这种风格为同学们所喜爱也就不足为怪了。

总之,新课程理念对政治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道路上,作为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传统的角色束缚中解放出来,塑造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新角色,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专业技能,才能胜任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教学工作,才能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唐福田.初中政治教学浅析.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09.7.

[2]徐明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之我见.新课程研究, 2010.3 (上旬刊) .

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篇9

一、依托地方资源与优势, 开展理论研究, 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 温州大学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 围绕学生极为关注但说服力较弱的实践问题, 展开深入研究。其理论研究成果体现时代特点、社会现实、学生思想实际, 体现思想导向性, 与温州模式、温州地方资源紧密结合, 且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教学实践, 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兴趣浓厚, 很好地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魅力,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说服力,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与现实和热点问题相联系进行理论研究, 拓展教学内容。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温州大学生, 他们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他们思维活跃、勤于思考, 常用社会现实问题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如对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 对“温州模式”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以及如何看待市场经济的剥削现象等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部基于温州区域特点和温州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坚持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出发,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实中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 让大学生体验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遥不可及、深不可测, 而是能够分析、解释现实问题的, 同时又可以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理论困惑, 从而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好学、枯燥乏味、实用性不强等固有偏见。

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本质的深入研究, 学生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而不是教条,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拘泥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别论断;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需要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 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不断进行创新。任课教师们通过《温州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内部结构与未来发展趋势》等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的立项研究, 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经济理论解释温州模式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私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用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解释温州模式下的雇佣关系, 尤其是私营企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等,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2.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

论》课程中, 充分利用温州改革开放的发展案例, 充实鲜活的教学内容。温州大学生思想活跃、自主自立、求新求变, 敢想敢说敢做, 有竞争、务实、创新意识, 也有实用、变通、交换意识, 注重实用知识, 热衷于各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锻炼提高。对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开设, 大部分学生认同它的价值, 但他们对于本课程也有更高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 照本宣科显然是行不通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能讲出新意、讲出深度。基于此, 学校根据温州这一特定的区域特点, 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充分把握教学对象的特点, 深刻而生动地向学生解读温州模式, 内容鲜活, 求新求变, 取得良好教学实效。如通过《邓小平理论与浙江实践》、《温州模式与邓小平理论》等专项研究, 从温州模式的形成、发展, 邓小平理论对温州模式的影响等角度, 说明温州模式本身就是邓小平理论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践创新产物, 要了解温州模式, 必须掌握邓小平理论, 同时温州模式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因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而不能走回头路”。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充分利用温州人民近现代革命斗争史素材, 突出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与温州精神的培养。

当代一些大学生的历史知识严重匮乏, 对国家的历史和政治制度缺乏了解和认识, 对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屈辱历史认识淡薄, 少有忧患意识, 严重影响其主人翁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培育。温州所处的浙南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革命历史素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基于温州这一特定的区域特点, 在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中, 通过《红军挺进师与浙南游击根据地》等研究, 将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及其余部“挺进师”在温州的斗争史为核心的温州人民革命历程与中国近现代史相结合, 并努力将教学内容与传承“温州精神”进行对接,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温州精神”的熏陶, 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突出大学生价值观与社会责任的教学与理论研究。

温州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意识方面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一是责任感依赖外在情境支撑, 缺乏内在理性支柱, 且世界观、人生观处于培养期, 具有波动性;二是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结构的变化使责任感呈现出矛盾性;三是在浙江文化、温州精神和商业文化等熏陶下, 温州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意识方面表现出追求创新、勇于创业、注重参与社会实践, 个体意识强烈、追求自身发展, 关注经济多于政治参与, 具有较强的功利性目标。受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和温州近现代法学思想以及改革开放后温州人维权实践的影响, 温州大学生维权讲究“实惠”, 注重物质维权;经常将维权从与学校对立的心态出发, 从思考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开始;热衷于越级维权;对隐性权利的维权意识较弱。

基于此,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中, 教师们紧密结合温州区域文化特点, 结合大学生实际, 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问题研究, 解决疑惑, 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全面实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关注个体、关注维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如通过《大学生责任教育研究》等, 充分发掘温州人在创建温州模式、温州慈善家阶层和社会公众在慈善捐助、促进温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校园侵权法律问题研究》等, 充分利用温州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的资源, 结合大学生特别关注的维权问题, 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二、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 通过课题研究, 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方面, 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努力坚持系统论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性原则, 在打破传统“满堂灌”单一教学形式的同时, 根据本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想现状、求知心态、知识储备、学习特点等, 探索主体性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多元教学方法在效果最优化原则下的整体建构, 把提高教学实效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追求。

1. 主体性教学。

学校通过开展诸如《主体性、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的运用》等专项课题研究, 强调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注重“三个改变”即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课堂上师生都是平等的参与者,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爱好、习惯, 理解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 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地关心、理解与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 完成学生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为此学校教学团队设计了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讲议结合式、材料分析式、情境模拟式、学生备课试教式等教学模式, 使理论教学变得内容丰富、形式活跃、可亲可近。

2. 互动式教学。

学校通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专项课题研究, 强调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乐于接受为本, 要求教师改变自身思维定势和传统的教学习惯, 学会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善于创造性地进行课程教学环节的新颖设计和精心安排, 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强调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并认真加以梳理和研究, 有选择性地融入课堂教学;强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探索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互动中提高教学实效。

3. 案例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在内容安排上有史、有论、有应用, 比较适合案例教学。学校利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的运用》等研究成果, 强调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分析各种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认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切问题都是在实践中产生, 又是在实践中解决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库, 将深刻的思想内容寓于具体事例之中,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客观要求。当然在案例教学中我们强调:要处理好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案例教学本身的要求与现行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案例教学的特点与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关系等, 并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理论准备要充分, 教学环境要仿真, 师生的角色要正确定位。

4.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过程、认知特点, 在学习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延续阶段和评价分析阶段突出“体验”的手段, 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为特征, 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和提高心理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把理论课教学与学生党建、团建、社会实践、服务西部等工作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领会知识, 在体验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促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戴海东, 温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 浙江温州325035)

参考文献

[1]任映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

[2]方益权.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03) .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10

一、创设新颖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可以有效

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 这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应该引起政治教师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 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发挥是学习知识力量的源泉。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和对求取知识的欲望, 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科教学与知识相结合, 调动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创设实践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19世纪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动手实践,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和对知识的操作技能。著名教育家枉威说过:“离开了任何直接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 要培养对社会有益或有用的习惯, 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 生活实践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 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使学生能很快融入社会, 在社会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稳步提升。”

3、创新教学方法, 吸引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对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的思考, 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 是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检验, 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思考问题, 借鉴前人的经验的科研成果, 而且要有创新精神, 要不断创新和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的创新能力, 指教师在已有能力基础上, 通过对教学

规律和理论的认识和再分析, 从而使教师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有一新的质的飞跃。教师须有创新精神, 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创造精神, 要独具匠心, 要善于思考。

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1、教与学的统一

教与学两者缺一不可, 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是共同进行的。现在的课堂, 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与学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师生关系, 也是人与人关系, 一堂好课是离不开师生关系共同努力的。课堂是学生的天地, 学也是和教联系在一起的, 为了达到一事实上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习态度所反馈的有关信息, 及时调整好教的方式。教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爱学习, 想学习。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 努力钻研, 获取知识,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教与学是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 两者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个性化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正确的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的语言谈吐, 教师仪表, 以及教师的知识都感染和感动学生, 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和发扬自己的个性特点, 并且不断修正适用于教学中的个性特点, 从而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进课堂, 促进学生保持课堂学习兴趣, 并进一步使学生将习得知识应用于其社会实践中, 用于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有许多种子不能发展, 我们的责任便是设法使这些种子生长, 平均地发展他的各种自然禀赋。”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 而教师要利用这次机会, 让学生展现自我, 表现自我。

三、重塑课堂“问题”的价值

1、课堂“问题”——教学情境潜移默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系, 而这对学生来说, 既难产生兴趣, 又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 情景教学对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丰富学生思维理解能力, 吸引学生感召力十分重要。

教师要创造出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学习有热情, 使学生想学习, 爱学习, 引领学生去思考问题, 探究问题, 让学习自主学习及时反思问题, 让学生会学习, 学会学习。

2、课堂“问题”——生成性教学中的扩展

传统的教学主要体现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能力。这一教学方式往往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缺乏活力和趣味, 教师缺乏对新知识新挑战的应对能力, 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现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恰恰就是从对社会的热点问题的进行分析, 对从学生亲身体验到的现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广泛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生活问题、社会问题入手, 这正是课堂“问题”在生成性教学中扩展的具体相同, 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发展的未来价值取向所在。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作为政治教师, 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大胆改革, 勇于实践。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从中让我感受到了教书必须育人, 育人就要有责任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为学生所做的一切, 无疑是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最后, 送给做教师的三句话, 第一句:选择教育需要一种勇气。第二:从事教育需要一种底气。第三句:研究教育需要一种灵气。

摘要:目前现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提高兴趣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有效性。教与学的统一, 二者是分不开的。老师应该采取先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中的价值。

关键词:兴趣,实践,有效性,课堂价值

参考文献

[1]封新云.高中政治课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J].青年文学家, 2009 (07) .

[2]程如顺.运用恰当教学手段提高政治课堂实效[J].新课程 (上) , 2011 (07) .

[3]方一聪.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有效性[J].江苏教育, 2008 (05) .

[4]谢芳.初中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究[D].苏州大学教育硕士专业论文, 2008.

[5]礼广成.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01) .

[6]陈莉丽, 曾煜东.认识冲突境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教育, 2007 (12) .

[7]杜向民.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生活化[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6) .

[8]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2.

上一篇:图式认知下一篇:问题教学与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