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技术

2024-05-05

管控技术(精选十篇)

管控技术 篇1

1 问题的提出

作为年轻人,大学生喜欢上网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学生不自觉通宵上网,那会带来很大的坏影响,一来上网者本人第二天会精神不振,从而导致缺课补觉,二来会影响同宿舍其他同学的睡眠,从而导致他人睡眠不足而影响上课,所以,学校必须要对通宵上网的行为进行管控。

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宿舍上网是运营商运营的,运营商对学生定时断网管控的积极性肯定是不高的,而且,即便在学校的要求下,运营商能做到定时断网,而学校作为对学生管理的主体,不能直接管控,而需要间接通过运营商定时断网也是不方便和不利的,因此,笔者所在的部门,网络中心,接受了管控定时断网的任务。

2 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运营商对学生上网进行运营的情况下,学校如何介入做定时断网管理,既不影响运营商的运营,又能有效的控制定时断网,是最主要的问题,很自然的,我们想到了将运营商到学生宿舍的光纤绕道到学校网络中心机房,串联一个设备,在这个设备上进行控制是可以实现的,于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并与运营商协商达成一致后,细致的管控方案出台如下:

将运营商到学生宿舍的多根光纤经由网络中心的核心交换机,使用trunk模式,并指定可以穿过的vlanids,透明穿过设备在核心交换机里设置基于时间的ACL,时间段是一个星期里,正常上课日的7:00至当晚的23:59,即周一至周五的7:00——23:59。

为前面所述运营商经过核心交换机所占的端口引用该ACL,在指定时间段之外,该端口被设置为down。

这样,周日、周一至周四的晚上每晚23:59分开始自动断网,次日早7:00点自动通网个别临时的节假日或寒暑假,手动去掉口子上的ACL即可取消自动断网。

下面列出实现上面解决办法的部分配置代码:

/////////////定义时间范围

//////////////在聚合口上配置trunk,并指定可以通过的运营商的vlan id范围,还有应用前面定义好的基于时间的ACL

3 实施效果

管控大楼外架拆除技术改进报告 篇2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钢结构办公大楼,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工程设计等级2级;总共分六层,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建筑总高度25.8m,总建筑面积:8223.21㎡(其中地下464.45㎡;地上7758.45㎡)。建筑基底面积:1624.10㎡。

该办公大楼长71.4米,宽20.7米。因外墙施工而满搭脚手架,外架设置防护网及安全网。

二、管控大楼外架拆除技术改进方案

1、技术改进背景

由于管控大楼系炼钢炼铁的心脏,4100mm中厚板在2009年9月底投产,因此管控中心办公大楼工期也随之紧张起来,而外墙装饰、消防管道、设备安装都未完成,原设计五层层高7米,后修改加层,变为六层,加层安装也未完成。设备调试、空调安装还未进行。外墙装饰部分辩层分隔线涂料颜色未确定,也无法施工。为确保管控中心办公大楼9月中旬投入使用,追赶工期,业主要求各单位采取平行施工方式,故必须提供其他施工单位的作业面,其中就包含空调安装单位。

空调安装外机共28台,大小型号各异,必须先在大楼背立面地面浇筑承台,然后再进行空调安装。

我单位由于外墙装饰部分还有约20天时间才能完工,因此外架无法拆除,故无法提供空调承台浇筑及空调安装工作面。在此种情况下,考虑

部分外架拆除,提供空调承台浇筑及空调安装工作面。

2、技术分析

由于外架是钢管脚手架,四个方向全部连成一个整体,要部分拆除必然会破坏外架的整体性,整个外架将会处于一种失稳状态,给外墙施工造成安全隐患。为消除安全隐患,给外墙装饰施工人员及空调安装操作人员提供一个绝对安全的工作环境。项目部成员经过充分考虑、商讨之后,决定在一号楼梯和三号楼梯处对外架进行加固,然后拆除背立面外架。

3、方案确定(1)确定过程:

2009年7月30日项目部常务经理袁军夫、技术负责人兼项目副经理毛自荐组织项目技术质量组成员进行方案讨论,2009年7月31日确定拆除方案。

(2)具体方案

在一号楼梯和三号楼梯处对外架进行加固。在两楼梯每层窗户处布置一井字形钢管架(如下图),然后在两根站杆上各设置两根横杆(如图所示)与外架相连接,使井字形钢管架与外架形成一个整体,利用管控中心

(2)采用井字形钢管架加固方式。

3、两种加固方式比较

(1)经济比较:整体加固需要槽钢约5.7吨,角钢约5.2吨,槽钢市场价格约5700元/吨,角钢市场价格约5300元/吨,安装费用约2800元/吨,(5700+2800)×5.7=48450元,(5300+2800)×5.2=42120元,底层墙体钻孔90个,人工费15元/个,90×15=1350元,砌体、抹灰、腻子材料费及恢复人工费约10000元,外墙涂料施工及空调安装完工后,钢结构承台拆除费用约1000元/吨,1000×(5.7+5.2)=10900元,共计成本48450+42120+1350+10000+10900=112820元。

由于现场钢架管富足,采用井字形钢管架一、三号楼梯间加固就只需人工费130元/天×10人×2天+塔吊400/天×2天=2400元。

(2)所需时间比较

采用钢结构承台整体加固需要材料核价2天,采购时间1天,运输进场1天,安装3天,共需要7天。

采用采用井字形钢管架一、三号楼梯间加固,加固只需0.5天,拆除2.5天,共3天。

4、外架拆除方案实施

2009年7月31日方案确定后,2009年8月1日拆除方案通过业主、监理单位审批,并在当日开始实施,2009年8月3日拆除完成,2009年8月4日交出工作面给空调安装单位进行施工。

在整个拆除过程中,项目部安全组、技术质量组成员现场指导作业,整个实施过程中无一安全事故发生。按照计划

四、管控大楼外架拆除技术改进效益效果

1、管控大楼外架单侧拆除方案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果 节约措施费11.042万元,112820-2400=110420元

2、管控大楼外架单侧拆除方案实施后产生的社会效果

管控技术 篇3

【关键词】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建筑外墙外保温的技术特点

建筑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建筑外墙外侧,使建筑达到保温的技术方法。由于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从而使主体结构所受温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温度变形减小,对结构墙体起到保护作用并可有效阻断冷(热)桥,有利于结构寿命的延长,因此从有利于结构稳定性方面来说,外保温隔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应首选外保温隔热。然而,由于外保温隔热体系被置于外墙外侧,直接承受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外墙外保温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太阳辐射及环境温度变化对其影响来说,置于保温层之上的抗裂防护层只有3~20mm,且保温材料具有较大的热阻,因此在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外保温抗裂保护层温度变化速度比无保温情况下主体外墙温度变化速度提高8~30倍。因此,抗裂防护层的柔韧性和耐候性对外保温体系的抗裂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2.建筑外墙外保温的施工工艺

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建筑外墙外保温胶粉聚苯颗粒加聚苯板施工工艺流程为:清理基层墙体基层涂界面砂浆→弹控制线和抹底层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粘贴聚苯板及表面涂界面砂浆→抹面层胶粉聚苯颗粒浆料聚合物抗裂砂浆中夹入网格布→墙面饰面。

2.1基层墙体涂界面砂浆

严格按生产厂家配比界面剂:细砂:水泥=1:1:1(重量比)用砂浆搅拌机搅拌配制界面砂浆。即先加入界面剂与中细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泥进行搅拌;基层墙体清理后在其上用滚刷均匀满涂界面砂浆,保证所有墙面做到毛面处理,拉毛不宜太厚。

2.2弹控制线和抹底层胶粉聚苯颗粒浆料

根据建筑立面设计和外墙保温技术要求,在墙面弹出门窗水平、垂直控制线及伸缩缝线、装饰缝线等。在建筑外墙大角(阴阳角)及其他必要处挂垂直基准线,每个楼层适当位置挂水平线,用以控制保温层的垂直度和平整度。配制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先将35kg水倒入砂浆搅拌机,然后加35kg胶粉料,搅拌3~5min后,再加入200L聚苯颗粒搅拌5min,搅拌均匀后进行施工,在4h内用完。用搅拌好的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在墙面和门窗洞口处贴控制灰饼,设水平控制线,再在墙面大面积抹底层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层厚控制在10mm以内。

2.3粘贴聚苯板及抹面层胶粉聚苯颗粒浆料

待基层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找平层强度满足工艺要求后,在聚苯板开槽面满涂约15mm厚的胶粉聚苯颗粒粘贴聚苯板,均匀轻柔挤压聚苯板与基层充分粘接,随时用2m靠尺和托线板检查平整度和垂直度。聚苯板间应预留宽约10mm的板缝,注意板缝中用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填满勾平,聚苯板排版时应自上而下,按水平顺序排列,上下错缝1/2板长粘贴。在墙体阴阳角处应先排好尺寸,错槎处理,保证拐角处顺直且垂直,门窗洞口处聚苯板裁成刀把形,聚苯板粘贴24h后,在表面用滚刷均匀涂刷界面砂浆,保证所有外露聚苯板表面都作毛面处理,拉毛不宦太厚。聚苯板表面用界面砂浆完成24h后,抹10mm厚胶粉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2.4抗裂砂浆抹灰、铺压网格布

保温层施工完成3~7d,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抗裂砂浆的施工。聚合物抗裂砂浆配制,聚合物浆液抗裂剂:中砂:水泥=l:3:1,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均匀,搅拌时间3~5min,在2h内用完,不得加水。抹聚合物抗裂砂浆应与铺压网格布同步,抹出略大于网格布面积的抗裂砂浆后,立即用铁抹子压入玻纤网,先压入一侧,抹抗裂砂浆包裹住网格布,再压入另一侧抹抗裂砂浆,玻纤网之间的搭接宽度≥100mm,阳角处≥20mm,严禁不抹抗裂砂浆进行干搭接,抹聚合物抗裂砂浆时,厚度应控制在3~5mm,否则易开裂鼓起。铺贴玻纤网要平整、无褶皱、抗裂砂浆饱满度必须达到100%保持阴阳角的方正和垂直。面砖饰面必须铺压钢丝网,抹第一遍抗裂砂浆,钢丝网先用u型卡子卡住钢丝网锚固在基层墙面上,铺贴完钢丝网经检查合格后,抹第二遍抗裂砂浆,将钢丝网包裹与抗裂砂浆内部。涂料饰面必须铺双层耐碱玻纤网,第一层为加强型玻纤网对接法铺贴;第二层为普通玻纤网搭接法铺贴。两层网之间必须满抹抗裂砂浆,严禁干贴。

2.5墙面饰面

首层墙面为面砖饰面,抗裂砂浆面层平整,在凝结硬化初期,喷水养护7d,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贴面砖施工。二层及其以上墙面为涂料饰面,在完成抗裂砂浆抹灰,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涂刷高分子乳液弹性底支涂料,然后刮柔性耐水腻子,涂刷饰面涂料。

3.建筑外墙外保温的施工质量控制

在正确的操作施工流程基础上,对外墙外保温体系的质量控制是施工控制的重中之重。第一,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应检查数量是否准确:包装是否完好:材料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与合格证、检测报告一致、是否有储存说明等等。第二,对基层处理的控制。在施工之前,房屋的外墙面要清理干净,确保无油渍、无浮土、无松动等现象。第三,对保温层的控制。在保温层施工完毕后,首先,要检查保温层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厚度,确定外墙面是否平整、阴阳角是否方正,确保保温层无开裂、无空鼓、无脱落等问题。其次,要特别注意对砂的使用,保温层的用砂不能过粗,整个保温抗裂砂浆的厚度也需达到3-5mm。再次,抗裂网格布应无明显的接槎痕迹,无露网、漏贴等现象,墙表面平整、无明显抹痕,边角要垂直、方正。第四,对细部的检查与处理:在外墙外保温的施工中应加强对门窗窗套、洞口侧面、凸出结构构件等方面的抹灰质量控制,加强分格线、滴水线槽的质量检查,对分格条上、F边要做好防水工作,这些地方应刷两遍高分子弹性底漆,以保障整个外保温体系的质量。水泥砂浆找平层平整度误差太大及施工时处理不当等,易发生保温板拼缝太多、太大,而且无填堵措施,形成大量热桥:局部节点无法处理,形成热桥,如门窗口、老虎窗、腰线及造型等部位无法用保温板施工保温层,而用水泥砂浆等应付处理,形成热桥:使用劣质保温板,导热系数与设计计算采用数据差距太大,保温层厚度相同时,保温效果相差很大,不能满足节能标准:保温层施工后的其他施工破坏保温层未处理,形成局部热桥:保温层因各种因素而长期渗水浸润,特别是秋末冬初雨后结冻,使保温层严重失效,发生热桥效应。

4.结束语

由于外墙保温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的各相关层协同作用,不仅要求柔性渐变,而且应有良好的匹配性和相容性,形成一个复合整体。只有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每一个细节,才能使房屋保温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弘年.论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0.10.

油气田能源管控技术探讨 篇4

能源管控[1,2,3]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建立的管控一体化的系统性能源管控系统,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

90年代末,我国第一套EMCC建成于宝山钢铁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宝钢、马钢”等为代表的3种能源管控模式。

以“宝钢、马钢”为代表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按照扁平化和集中化的理念,将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控制和调度、平衡预测和能源管理等功能进行了一体化集成,实现了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的管控一体化。

以“济钢”为代表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将主要能源消耗和部分设备信息采集到能源管理中心,并对有条件的工序进行监控,基本实现基于计量数据分析的能源管理功能。

其它企业的能源管控主要是采集能耗数据,通过软件实现编制能源管理报表、能耗分析、大屏幕显示等功能。

2建立能源管控系统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国家节能减排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大,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国家提出了“十二五”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的目标,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考核。

201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中要求:企业要创造条件建立能源管控中心,对企业能源生产、输送、分配、使用各环节集中监控管理。

2012年,工信部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中,支持年耗能30×104t标煤以上石油化工等大中型企业建设企业能源管控中心。

2.2油田发展需要

中国石油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十二五”期间,节能量目标为460×104t标煤,节水目标为1×106m3,并提出“十二五”期间节能节水工作继续走在央企前列,促进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截至2014年底长庆油田年综合能耗544×104t标煤,原油(气)生产综合能耗98.72 kg/t标煤,在石油各生产单位排名靠后,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2012年3月2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文件,规定相关企业需配备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实现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创造条件建立能源管控中心,定期开展能耗水平分析,制定相应对策降低能耗。

2.3具备建立油气田能源管控条件

长庆油田从2008年开始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完成了对绝大多数油井,部分集输站、注水站、注水井能耗的监测,同时建立了生产设备管理平台,对生产设备、生产油水井、气井等建立了相关的数据库。解决了能源管控系统设备能源实时采集,同时也是能源管控投资的大头,为建立能源管控中心创造了条件。

3能源管控系统

油气田能源系统涉及电、气、煤、油等领域,涉及机采(采气)、注水、集输等各大系统,所以油田能源管控系统涉及面广且内容多,建立能源管控系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

3.1能源管控框架

3.1.1基本原则

1)数据准确:对电、原油、天然气、汽柴油、原煤等能耗总量计量;对机采系统效率、注水系统效率、注水单耗、气田集输综合能耗等54项技术指标;抽油机、注水泵、输油泵、压缩机等设备耗能。

2)计量多样性:以数字化站控平台为基础,以系统计量为主,重点耗能设备单独计量为辅。

3)管控结合:以管为主,侧重油气田能源消耗在线监测与管理,实时掌握油气田真实的能耗水平;以控为辅,优化调整以数字化站控平台控制系统为主,人工调整为辅。

3.1.2主要框架

针对长庆油田生产现状,能源管控系统的主要框架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分析层、管理层、优化层,4个层级。计划统计管理、系统用能评价、指标预警管理、能耗设备管理、综合查询分析、数据录入维护、系统管理、优化调整管理,8个主要功能模块。

3.2能源管控功能及特点

长庆油田能源管控功能主要包括数据采集、通讯传输、数据处理、分析预警、用能评价、计划统计、数据查询维护、系统管理等功能。

1)数据采集系统: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前端采集设备和安装相关传感器进行能耗数据的采集。

2)传输通讯系统:传输通讯系统包括现有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光缆传输、无线传输。

3)计算机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数据处理信息系统包括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设备、信息存储数据库、能源管控应用软件系统(统计、分析、评价、预警、优化等功能)。

功能特点:实现总体能耗、关键技术指标、重点设备能耗清楚;实现能耗数据实时在线监测;充分优化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能源成本最低化;提升管理水平与人员素质。

3.3能源管控建设难点

虽然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程度较高,但相对于目前国内能源管控技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采集点多,投资费用大。油气田能源管控系统涉及能耗采集点包括机械采油、注水、油气田集输、采气等6大系统,涉及采集点十几万个,仅安装具有远程功能的电表、气表就需7000多万元。

2)技术指标多。目前涉及上述6大系统能耗指标54项。

3)能耗计量器具配套率低。目前长庆油气田耗能设备计量仪表配备率低,具备远传功能的极少。

4认识与建议

1)长庆油田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为建立能源管控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能源管控系统能提高企业对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由于全油气田涉及采集能源管控采集点多,投资费用高,长庆油田建立能源管控系统可采用先示范引领后推广的做法。

摘要:介绍能源管控发展历程及在其它行业的模式,分析长庆油田建立能源管控系统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目前能源管控技术和油气田生产特点,提出了分布式油气田能源管控模式,对长庆油田建立能源管控的框架、功能、特点、建设难点等进行了探讨,为油气田企业建立能源管控系统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油气田,能源管控,模式

参考文献

[1]冯为民,黄自强.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的应用实践[C]//第二届全国石油与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交流会暨炼油化工企业公用工程系统节能节水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2011:8-16.

[2]王志蕴,陈丰,潘玉桐,等.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建设[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3):62-63.

管控技术 篇5

1孔洞开槽法防渗墙技术分析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这种技术主要利用了薄型抓斗的机器设备,进行开槽孔洞,接着会利用泥浆对空洞的墙壁进行保护,在这些技术施工结束之后,会利用混凝土对整个建筑进行浇筑,从而实现孔洞开槽技术的有效运用。通常情况下,在这种技术运用的过程中,防渗墙的`设计最深会达到40m,但是,在实际建筑及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这种技术形式会广泛的运用在砂层、填土层等层面设计中,而且,在施工的同时,如果运用了重锤,其中的基层岩石嵌入到要求应该达到2m的深度。对于孔洞开槽法防渗墙技术而言,在孔洞开槽的过程中可以快速成槽,而且,其技术对于土层没有特殊的要求,与此同时,这种技术也具有以下几种特点,首先,资金的投入成本相对较少;其次,成槽的质量相对较高;最后,是泥浆的消耗量相对较少,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为我国水利事业的综合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

2锯槽法成墙设计技术

锯槽法成墙设计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利用了锯槽机器中刀杆的倾斜特点,通过对土体的上下反复切割,利用排渣的技术形式,将掉落的土体有效的排除到外面,并在整个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水泥浆的利用实现对墙壁的保护,在水泥浆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不间断的浇筑混凝土,通过这种循环性的建筑设计,实现防渗墙的构建。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在农田水利工程建筑的过程中,在使用锯槽法成墙技术时,应该注意工具使用的特殊性,认识到整个系统是由行走底盘、支架以及刀杆的压力系统等设备组成,在这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其防渗墙的深度最深可以达到40m,而防渗墙的宽度会维持在1m左右,与此同时,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这种技术会应用在砂土等土层中,而且,锯槽法成墙技术相对灵活,可以充分满足农田建筑中的不同防渗需求。通过对这种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其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设计中的机械化技术相对较强;第二,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其施工的效率相对较高;第三,施工设计具有连续成墙的特点;第四,成墙建筑的整体质量相对较高[2]。

3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分析

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运用的过程中,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运用应该对孔位进行全面的布置,重视管道布局的整体性,并将风管、水泥管以及水管进行分离以及配置,并做到高压喷射管的有效安装。高压喷射技术主要利用了高压流体中土体的冲击问题,逐渐形成更为深层次的灌浆作用,在喷射技术利用的同时,会为混凝土提供充足的时间,防止灌浆工作出现质量问题。与此同时,在实际施工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工程设计的厚度以及深度,并结合自身稳定性,实现良好的渗透作用。而且,在实际喷浆技术使用的过程中,也应该选择定喷以及摆动喷的技术形式,形成较为良好的厚度墙体。灌浆技术本身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施工的工序相对简单,其工序性也相对较强,而且原材料的使用也相对容易。因此,在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技术优化的过程中,应该逐渐提高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通过对不同技术的分析,实现对施工防渗技术的有效运用[3]。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建筑及施工的过程中,防渗技术的合理运用是工程质量的整体保证,通过对堤坝周围土体的有效控制,可以实现工程建筑的有效防渗。因此,在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设计以及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提高对各个施工环节的重视,保证设计参数的准确性,有效强化周围土体的勘探工作,通过对堤坝周围状况的分析,为防渗技术的有效运用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水利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燕南.浅析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07:111

[2]崔朝云.农业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探讨[J].南方农业,2015,12:161-162

管控技术 篇6

关键词:企业集团;管控模式;影响因子分析;比较与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3-0105-05

企业集团是在现代企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以母公司为核心,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资产或契约为纽带,由众多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具有多层次和多法人结构的复合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的目标是在集团内部最佳配置资源,并通过经济规模实现财富最大化,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有效的企业集团管理控制。国内外学者就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展开了深入研究,但研究成果多从管控主体层面出发,论述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如何选择管控模式,其影响因素的选取往往独立性不强,且忽视了管控对象自身的特征指标对管控模式选择的重要影响。本文将立足于影响效度更大的管控客体视角,从多家大型企业集团的实证研究中提炼出关键影响因子并建立管控模式选择矩阵,探讨企业集团如何针对不同的权属企业选择合适而有效的管控模式,使管控模式的选择更加真实客观、且更具操作性。

一、管控模式的分析比较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是建立在企业集团管理体制基础上的集团总部对权属企业的具体管理方式、形式,按照总部集、分权程度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操作导向型、战略导向型、财务导向型。为了深入理解这三种管控模式的各自特征,下面将从战略举措、管理权限、横向协调和共享服务四个方面对三种管控模式进行横向比较。

(一)战略举措

战略举措是指集团总部将采用何种战略举措进行管控。(1)操作导向型:集团总部负责制定集团整体战略规划,包括管控客体的具体业务战略规划,并负责管控客体的战略实施管理,其目的在于强调企业集团资源的集中控制和过程控制,追求企业集团经营活动的统一和优化。(2)战略导向型:集团总部以追求企业集团总体战略控制和协同效应培育为目标,主要根据集团统一的战略部署,为权属企业提供战略指导和规范管理,从而影响权属企业的战略实施活动而达到管控目的。(3)财务导向型:集团总部作为投资决策中心,完全以资本为纽带,以财务管理和资产运营为核心,以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为重点对权属企业进行间接监控,强调结果控制。

(二)管控权限

管理权限是指集团总部将实施何种方式的管理权限(集权型、分权型、混合型)及相应的职能管控方式等。(1)操作导向型:这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管控模式,集团总部直接拥有战略、投资、财务、人事、法律、审计、营销等各项管理决策权力,对权属企业具有绝对控制权,可直接参与权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并领导权属企业大部分的投资计划和改善办法;权属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完全按照总部的决策执行。(2)战略导向型:这是一种集分权相结合的管控模式,集团总部保留对集团战略规划和其他重大事宜核准和评价的核心权力,对权属企业放权分责,不直接介入微观运营活动;权属企业在总部的战略指导下负责具体业务经营,拥有一定限度的自主决策权,是一种“有控制的分权”。(3)财务导向型:这是一种高度分权的管控模式,集团总部根据自身股权比例,通过子公司董事会来影响其治理决策,一般不对其具体经营活动和战略发展方向进行限定和干涉,使其拥有高度的决策自主权和经营权,二者之间是十分松散的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

(三)横向协调

横向协调是指集团总部在权属企业之间如何进行横向协调活动以创造协同效应。(1)操作导向型:总部作为协调服务中心,负责人、财、物等资源在各业务单元之间的优化配置,并协调各业务单元之间的经营活动和关联交易,增强部门协同效应。(2)战略导向型:总部则主要负责在战略层面来协调权属企业间的关系,以创造战略协同效应。(3)财务导向型:总部一般不对权属企业之间的经营活动进行协调管理。

(四)共享服务

共享服务是指集团总部如何提供必要的共享资源和共享服务。(1)操作导向型:总部通常会设立服务于集团资源统一配置的职能机构,为集团内部所有权属企业统一提供服务,全力配合和支持各业务单元的经营活动。(2)战略导向型:总部仅为权属企业提供必要的技能和资源支持,如文化培育、职业培训等。(3)财务导向型:总部一般不提供共享服务,但会要求各权属企业保持会计准则上的基本统一性。

二、管控模式选择的影响因子分析

集团总部如何确定合适而有效的母子公司管控模式,需要考虑集团内外、母子公司之间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多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实证研究发现,管控客体的特征指标较之管控主体的特征指标而言,对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管控客体的主要特征指标进行了关键影响因子分析,经反复筛选,提炼总结了三大维度:业务相关度、业务重要性和业务成熟度,以期通过量化分析和评价,为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一)业务相关度

业务相关度是指权属企业的业务经营项目与集团对自身的总体定位以及集团总体业务发展战略的一致性大小,母子公司业务战略一致性越大,业务相关度越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业务相关度将直接反映权属企业在集团产业结构布局中所承担的角色定位和板块地位,是影响母子公司管控模式选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维度。

根据业务相关度的大小,权属企业可分为四个层次:核心业务、主营业务、衍生业务和非相关业务。(1)核心业务是指与集团战略完全一致、业务高度相关的业务板块,一般处于母子公司体系的核心层位置。(2)主营业务是指与集团主业相关度较高,起到重要利润支撑点或掌控关键资源的业务板块,一般处于母子公司体系的紧密层位置。(3)衍生业务是围绕集团主业产业链条进行上下游衍生拓展的业务板块,业务相关度较低,一般处于母子公司体系的半紧密层位置。

(二)业务重要度

业务重要度是指权属企业的业务经营项目对集团总体业务水平的贡献大小。为了提高该维度的影响效度,本文提炼了四个影响因子对其进行评价:(1)资产贡献率,是指某一业务单元的净资产在集团净资产总额的比例,该指标体现了集团总部对权属企业的业务主导力度,权属企业的被控股份额度越高,其业务重要度就越高。(2)利润贡献率,是指某一业务单元的净利润在集团净利润总额的比例,净利润所占比例越大,其业务重要度越高。(3)市场地

位,是指各业务单元的业务规模、地域范围以及市场覆盖比率,该指标反映了权属企业在本行业内的竞争地位。(4)协同效应,是指该业务能为集团其他业务开展带来帮助的程度,包括价值定位以及运营的协同效应,前者是指客户、产品、渠道、品牌等方面的协同性,后者是指资金、管理流程、共享服务等方面的协同性。

(三)业务成熟度

业务成熟度主要是从净资产收益率、发展阶段和管理成熟度这三个影响因子对其进行综合考量。(1)净资产收益率,主要是考察各业务板块自身的盈利能力,这是业务成熟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2)发展阶段,主要是衡量各权属企业在生命周期动态演化的不同阶段,其业务的灵活性与可控性的大小以及成熟度的高低。(3)管理成熟度,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治理机制完善程度、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健全与否、母子公司协调及融合能力等方面。

三、管控模式的选择

企业集团总部应根据集团战略目标和各权属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考虑以上关键影响因子,结合三大管控模式特征进行灵活选择(如图1所示),这是企业集团管控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集团管控的效果。

(一)管控客体定位

企业集团在选择下属公司或业务的管控类型时,首先应根据上述关键影响因子对各权属企业进行准确划分与定位。可以根据上述相关概念的界定,建立关键影响因子评价模型,并运用专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关键影响因子进行量化描述与评价,然后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划分与定位。

1、根据权属企业与集团业务战略的相关性,可分为处于核心业务板块、主营业务板块和衍生业务板块三类公司。

2、根据权属企业的业务重要度大小,可以分为高度重要、中度重要、低度重要三类公司。

3、根据权属企业的业务成熟度大小,可分为处于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三类公司。

(二)管控模式选择

根据以上的关键影响因子分类,结合三大管控模式特点,利用聚类分析法可为企业集团选择适合而有效的管控模式。典型的企业集团管控模式选择矩阵如图2所示。

1、操作导向型管控模式。总部采用该种管控模式,其管控客体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业务相关度较高,处于集团核心业务和主营业务板块;(2)业务重要度较高;(3)业务成熟度较低,处于起步或成长初期阶段。

这类权属企业往往与企业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保持完全或高度一致,在集团产业结构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多为全资子公司和绝对控股子公司,处于母子公司体系的核心层或紧密层,是集团的核心利润或重要利润支撑点。由于该类业务的资产贡献率和利润贡献率高,市场竞争能力强,对集团其他业务的协同效应大,集团总部应把握对该类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对其进行集中控制和全面控制。此外,对于业务经营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尚不完善、未完全形成该行业所需的管理方法及能力的权属企业,总部也可实施操作导向型管控,对其进行具体指导与干预。

2、战略导向型管控模式。由于该种管控模式是一种介于高度集权与高度分权两个极端之间的相对平衡的管控模式,其普适性相对而言较大,因此,在核心业务、主营业务和衍生业务板块,集团总部都可以找到适宜对其采取战略导向型管控模式的权属企业。

如上所述,业务重要度较高而业务成熟度较低的核心业务和主营业务,总部多采取操作导向型管控模式。当该类业务经营进入高速成长以及成熟阶段后,由于其管理体制日臻成熟,业务运营系统不断完善,自我管理控制能力逐步增强,集团总部可适当放权分责,逐步过渡为战略导向型管控,将管控重点集中于总体战略发展方向和关键管控任务的把握上,以激发权属企业的经营自主性。

对于业务重要度和成熟度暂时处于较低水平的核心业务和主营业务板块,由于该类权属企业建立时间短、战略规划尚不明确、资产规模还小、未形成完整行业链条、几乎没有利润贡献,总部较多利用战略导向型管控,为其确定明确的战略发展方向,建立系统的运营和管理体系,培育其主业的支柱性地位。

对于业务重要度较高、而业务成熟度较低的衍生业务,虽然该类业务不是集团发展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总部在该类企业的股权比例较大,且该类企业对集团的利润贡献、市场地位等较高,很可能是集团总部创新型的战略性投资,考虑到该类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总部多采取战略导向型管控,为其提供战略指导和管理协助。

3、财务导向型管控模式。该类管控模式是一种高度分权的结果控制型管控模式,只关注财务指标考核与最终投资回报,因此管控对象多处于业务相关度较低的衍生业务板块。

衍生业务板块的业务相关度较低,不是企业集团战略的发展重心,多为相对控股子公司或参股子公司,处于母子公司体系的半紧密层位置。对于业务成熟度较高的衍生业务,集团总部可高度放权,采取财务导向型管控模式,给予权属企业充分的决策自主权和经营权。对于业务重要度较低的衍生业务,由于其资产贡献率和利润贡献率较低,行业竞争力较弱,需要寻找重组机会以实现价值,因此,集团无需对其战略及管理过多介入,适宜采取财务导向型管控,仅从财务上对其运营结果进行监控。

主营业务板块中的业务重要度较低、业务成熟度较高的权属企业,总部也较多利用财务导向型管控。尽管企业步入快速成长或成熟阶段,管理体制和运营系统较为完善,但是由于其对集团总体的资产贡献和利润贡献较低,总部无需对其具体经营活动和战略发展方向进行限定和干涉,可以通过财务指标对其进行管理和考核。

四、实证分析

(一)研究对象

A公司是一家拥有1家上市公司、10余家全资或控股公司及50多家参股企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随着外部环境变革和集团发展创新的需求升级,2006年,A公司对自身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即“以城市资源和金融资产为核心,对接国内外资本市场,实现股权多元化,力争成为中国最具实力和成长性的城市资源运营和金融资产经营的投资型企业”。根据这一定位,A公司在目标市场上的功能分工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第一层次:对成片的土地资源和与土地相关的金融资产进行投资。这个层次的业务主要由集团本部操作。(2)第二层次:在土地资源基础上的房地产开发,包括住宅及商业开发,利用集团现有的紧密和半紧密企业资源,在土地实现收益的基础上,在二级开发中获得相关利润。这个层次的业务由集团下属的专业公司和集团现有的紧密和半紧密企业资源来实现。(3)第三层次:对城市资源运营的其他非核心业务,如餐饮、娱乐、商业等将以参股、租赁、委托、承包经营的形式进行有条件合作。

(二)管控模式选择

1、核心层的管控模式选择。根据A公司的发展战略,处于核心层的管控对象主要是从事一级土地资源开发的总部事业部或分公司,由于这些企业的业务相关度、业务重要度和业务成熟度都很高,构成A公司的核心利润点,总部对该类业务采取了操作导向型管控模式加以经营和管控。此外,A公司还从事与土地相关的金融投资活动,这类投资也被直接放在集团总部层面进行直接运作,以建设成为能够直接支持集团土地开发运营的“资金池”。

2、紧密层的管控模式选择。处于紧密层的管控客体一般应是从事集团主营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这类子公司主要负责房地产领域开发业务,是A公司总部进行管控的重点领域,由集团总部以全资、控股形式加以灵活运作。对于业务重要度高的全资子公司业务,总部采取了操作导向型管控模式;对于控股子公司,集团则实施了战略导向型管控,将管控重点着眼于凸显主营业务优势和创造盈利空间,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业务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子公司,将这类企业塑造为集团关键利润主体。

3、半紧密层的管控模式选择。处于半紧密的企业一般是由控股子公司设立的孙公司(控股子公司或参股子公司),或是集团公司出于资本获益目的而投资参股的公司。对这类衍生业务板块的公司管控,A公司集团总部采取了财务导向型管控模式,基于建设完善的集团管控体系对其进行规范和监控,提高其资本获益能力,使其成为集团的利润支撑点。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管控 篇7

一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高层建筑较一般的多层建筑而言, 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因为高层建筑比一般建筑要高出很多, 并且工程量也很大, 这些问题都造就了高层建筑不同的施工特点。

(一) 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

高层建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 这个特点增加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垂直运输的难度,

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量。因此, 高层建筑对于运输设备的要求也随之增大, 在高层建筑作业的过程中, 如果缺少合适的运输设备, 就会使建筑作业十分困难。由于高层建筑的高空作业较多, 使得在施工中如何让解决好设备、材料和工作人员的垂直运输尤为重要, 同时保证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抗震要求较高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求比多层建筑还要高很多。多层建筑中一般是以砖混结构为主, 而砖混结构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的施工, 高层建筑则主要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 然而钢筋混凝土一般来说都需要现场浇灌, 而且, 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较高, 因为地震的不预计性使得对结构的抗震设计很难与未来实际发生的地震相符合, 地震烈度与地震震动的加速度的实际分布并不符合, 在软弱场地上, 地基失效会加重地震烈度。这些问题都给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带来了很多问题。

(三)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

在高层建筑中, 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比多层建筑而言要长很多。多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就在十个月左右, 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来说是两年。如果想要缩短工期, 就必须从装饰和结构上入手, 选择合理的模板可以提高施工的有效性, 有效的缩短工期。

(四) 高层建筑施工条件复杂

高层建筑的施工一般都是在城市进行, 因此高层建筑一般都是在建筑密集的地方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 要保证现场的材料和设备的数量不要过多, 并且要做好对周围建筑物的保护。

(五) 高层建筑施工中防水、消防、装饰灯要求较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需要已经逐渐由物质层次转为精神层次的需求,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 人们不再喜欢千篇一律的建筑外形和结构特点, 逐渐要求建筑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随之, 人们对高层建筑中的防水、消防、装饰灯的要求也逐渐增高。

二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一) 泵送混凝土技术

泵送混凝土技术目前来说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的最主要施工技术。合理的运用泵送混凝土技术不仅可以解决高层建筑施工中垂直运输的困难, 而且可以给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带来了很多方便。在这项技术的推动作用下, 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这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 大大的节约了人力资源, 从而缩短了施工周期。

(二) 抗震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 必须通过抗震结构的概念进行设计和施工, 使设计者和施工者对结构在地震的承载作用下的变形特点和受力特点达成一个宏观的认识, 这样就可以从宏观上掌握地震力对高层建筑结构的破坏形式, 从而对结构的影响程度有一个较为确切的估计。在大地震来临时, 抗震施工技术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对建筑结构本身、人身、财产等方面的损失。同时, 结构的刚度变化是影响结构变形和受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结构建筑设计中, 结构整体刚度变化处包括结构的底层、转换层、结构构件的截面变化处、加强层、设备层等这些位置。因此在结构的中上部必须约束了剪力墙的弯曲变形, 使结构整体位移不致过大。框架对剪力墙位移的约束方案常用的有设密柱、转换层或在结构顶层设柑架梁等, 这种抗震施工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高层建筑中抗震的难题。

(三) 预制模板技术

施工的工期可以说是关系到施工成效效果好坏的关键环节。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也是一样。基于高层建筑的特点和高要求, 合理的选择模板进行施工已经逐渐成为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新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 可以采用滑模法与爬模法来有效控制施工周期, 并提高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能。在施工中, 若能够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到施工中, 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的时效性, 增加高层建筑的机械化程度。在施工过程中, 可以采用预制模板技术, 将滑模法与爬模法付诸实践行动, 以实现缩短施工工期与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四) 逆向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中, 因为其施工一般都是在城市进行, 都是在建筑密集的地方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 合理的运用逆向施工技术不仅可以保证现场的材料和设备的数量不要过多, 并且还可以做好对周围建筑物的保护。逆向施工即包括浇筑中间的支撑杆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修筑地下连续墙等等都是逆向施工的范畴。这种施工技术可以使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的内部支撑的刚度远远大于临时支撑的刚度, 这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基坑变形以及沉降影响等问题的发生同时, 逆向施工技术能够实现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步施工, 以最大限度地缩短高层地下室建筑的总工期, 提高施工效率。

总而言之, 新时期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我们要想将该项工程做好, 首先必须正确的认识到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较一般的多层建筑而言具有哪些特点, 其次, 要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有一个科学地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合理的运用泵送混凝土技术、抗震施工技术、预制模板技术、逆向施工技术等等, 才能全面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才能真正实现高层建筑施工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其广.对高层建筑排水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10 (07)

以技术硬约束提高操作风险管控效率 篇8

从金融科技的角度来看操作风险的防范,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保证银行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防止因信息系统开发或维护不完善等风险因素, 导致业务中断或系统出错而形成风险事件;二是要以各业务系统为载体, 根据内控管理制度的要求, 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 通过技术硬约束手段来保证内控制度的强制执行。

防范操作风险需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然而, 制度执行力的弱化往往使内控机制失灵。实际工作中, 由于盲目信任、心存侥幸、疏于防范、碍于情面等原因, 容易导致制度执行走样、业务流程变形、内控机制失效。而采取技术硬约束则可以屏蔽这些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做到铁面无私、强行入轨。技术硬约束最典型的应用是柜员身份识别, 从最初的工号加密码, 到柜员操作卡, 再到指纹识别。随着身份识别方式的不断改进, 配合柜员应用掩码、操作掩码的使用, 操作权限控制越来越严密, 有效地防范和遏制了因越权操作而导致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和内部经济案件的发生。

操作风险因其涉及面广、风险因素复杂而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并称为商业银行的三大风险。操作风险存在于所有产品、所有业务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 操作风险的具体、全面、分散等特性决定了对其管理的复杂性。目前操作风险治理的突出问题是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以技术硬约束提高操作风险管控效率, 就是要树立技术防范的内控管理理念, 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和控制手段进行优化, 把制度条文和内控要求“固化”为对风险环节的控制模型, 交由机器来管理, 以保证规章制度执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从自律到他律, 从人防到技防, 在银行各项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全面信息化的今天, 技术硬约束应当体现在操作风险管控的各个业务领域, 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信贷审批、产品营销、利率管理等, 以强化权限管理、流程控制。通过业务集中处理, 提高管理信息透明度;通过程序控制, 强化事中监督, 对异常交易自动识别、及时预警, 对违规操作行为进行有效拦截。

管控技术 篇9

2012年, 大港油田协同研究云正式开始建设, 同年12月28日, 协同研究云正式上线运行。目前, 已经建立了含64节点刀片服务器、130TB存储的硬件环境, 集中部署了地震解释、测井评价、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各类制图等软件总计16种, 涵盖了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主要的大型专业软件工具。

协同研究云的建立、大型专业软件的集中部署, 将科研人员从大型专业软件管理、Linux系统硬件维护管理、工区数据准备等繁重工作解脱出来, 全新投入科研生产工作。但是, 传统单一软件的浮动许可管理模式, 只能管理单一软件的许可浮动调用, 个别用户多抢多占许可模块、长时间占用等浪费专业软件有限资源的情况无法杜绝。大型专业软件全部实现集中部署, 为协同研究云IT管理人员同样带来了新的管理压力。如何全面管理所有软件的许可, 如何监控所有软件、所有模块的使用情况, 如何对有限的许可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控, 如何在研究云环境中对专业软件资源实现全面管控, 实现有限的软件资源实时监控管理、分配回收、软件资源在集群中使用情况及分析, 这些现实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2 集中管控技术架构设计

为了实现协同研究云专业软件集中管控, 及时掌握集群环境软件许可使用情况, 通过全面分析, 整体架构分两个部分:一是专业软件许可资源管理;二是集群环境用户信息监控管理。

2.1 大型专业软件许可资源管理

大型专业软件许可资源管理, 主要是在Flexlm浮动许可管理的基础上, 着重对专业软件许可数量等资源管理。研究云主要的大型专业软件, 如Open Works、Petrel等, 软件许可管理模式都是采用Flex LM管理工具进行浮动许可管理, 已经具备了专业软件资源的基本管理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功能开发, 可以实现对专业软件许可使用信息的管理。由于每个科室所有科研人员使用同一账号, 要能够区分出当前软件调用集群的具体终端信息, 并且具备简单的统计功能。如软件许可使用的峰值、使用率、软件数量需求预测、识别闲置许可及回收等功能。

2.2 集群环境用户信息监控管理

该部分功能设计, 主要从科研人员使用研究云环境软件信息的角度, 对所有账号使用软件情况进行全面监控管理, 由于协同研究云整体采用集群架构, 实现在集群架构软件使用情况监控管理十分必要, 重点是监控科研用户使用软件情况, 尤其是监控各模块在集群各节点使用的实时信息, 账号使用软件情况分析等。

3 技术实现与主要功能

3.1 专业软件许可证集中监控系统

在刀片集群环境开发的专业软件许可证集中监控系统, 可以实现对集群软件使用情况的有效监控, 包括软件的不通模块。许可证集中报告, 主要包括监控预警、实时信息、历史分析统计、系统设置等功能。监控预警功能可以实时监控软件许可服务器运行状态、定时监控软件功能模块到期情况、状态异常页面提醒就电子邮件报警。实时信息功能可以查看当前功能模块使用情况、实时用户/节点在线使用记录、查看用户超时使用情况、监控许可获取失败情况。历史分析统计功能支持按照服务器、软件进行统计, 多个软件分布部署时可以合并分析统计, 按照功能模块分析当前使用情况, 按照年度、季度、月度及用户自定义时间统计分析功能模块使用情况、峰值、使用效率, 按照用户组/机器组分析统计多个功能模块使用情况, 功能模块需求预测。系统设置功能包括可视化添加许可服务器并扫描监控、自定义监控许可升级更新情况。

软件模块动态释放功能, 主要包括策略配置、限制识别。策略配置定义需要监控的软件及闲置时间等参数, 并支持对特定机器使用不同策略。闲置识别可以自动监控需要监控的软件、识别终端闲置情况、动态释放激活软件许可、动态回收模块等功能。

专业软件许可调度管理, 主要包括许可预留、手动释放等功能, 软件模块许可预留主要是为特定用户、重要汇报按照预定时间、预定模块提前预留许可, 并可以自定义预留策略, 设置预留时间段, 时间过后自动取消等。手动释放软件模块可以实时查看使用软件功能模块的用户信息, 支持释放具体功能模块等功能。许可证授权控制, 管理员可以授权特定用户使用, 只能打开只能数量、只能模块, 杜绝浪费、占用许可, 非授权用户无法获得许可。

3.2 RTM集群监控系统

研究云大型专业软件环境是高性能计算 (HPC) 环境, 维护这么复杂的结构挑战巨大, 由于整个集群采用platform云管理平台软件实现云模式管理的复杂环境, 而许多现有的监控工具只监控基础架构, 而不提供完整的集群可视化监控, 尤其是不能对用户作业和软件模块事情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 而RTM是IBM Platform LSF环境的操作仪表板, 可提供综合的工作负载监控、报告和管理。Platform RTM提供完整的集成监控工具, 通过部署Platform RTM, 能够有效监控集群日常信息, 并且提供改善集群效率所需的信息和工具, 对研究云集群软硬件环境进行监控管理, RTM集群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服务、实时监控集群所有节点状态, 以及所有用户、作业的信息, 同时可以实时生成数据报表。

RTM集群监控系统主要由集群监控和控制、用户作业概要分析、监控资源使用和分配的功能、自动警报和异常处理、灵活的报表展现。直观的操作仪表板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识别并纠正问题, 并通过寻找空闲容量和消除性能瓶颈来提高效率。用户作业概要分析是基于用户、组或项目密切监控资源, 以提高集群使用率、获得更好的作业吞吐量并缩短用户等待时间。并支持多个集群监控, 通过在集群间切换工作负载来提高效率, 可以快速执行软件管理任务。

4 应用效果

通过部署专业软件许可证集中监控系统和RTM集群监控系统, 实现了对研究云环境的全面监控管理, 尤其是实现了对大型专业软件的全面管控。

(1) 全面监控大型专业软件的作业情况。对用户使用软件信息全面掌握, 甚至每个用户所有工作时间、什么时候调用什么软件模块等信息一目了然, 便于公司领导掌握科研单位使用软件情况和科研人员工作情况。

(2) 全面管理了大型专业软件资产信息。通过软件许可监控管理, 实时掌握了价值昂贵的大型专业软件资产情况, 研究云环境有多少软件资源、有多少许可数量、有多少模块功能可用, 这些信息做到了全面掌握。

(3) 大型软件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发挥了最大效益。通过两套系统的部署, 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动态调整软件功能模块的分配与使用, 可以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如井位讨论会, 及时提供许可模块, 保障其正常开展;同时, 通过闲置识别与回收等功能, 保障了大型专业软件资源的动态配置、合理利用。

(4) 实现了对集群环境作业信息的有效监控管理。监控每个科室、每个用户使用软件模块情况, 集群环境硬件资源与软件作业之间的管理, 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在调用软件模块的作业过程中的详细信息, 并能够为领导提供详细的报表分析, 从而为购买软件提供详细的依据。

5 结语

大港油田大型专业软件集中管控技术, 是在协同研究云建设与应用效果明显、作用日趋重大的时刻产生的管理需求, 通过对软件管控技术的研究, 并实现全面监控管理, 有效提升了协同研究云整体管理水平, 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了强大的决策依据, 盘活了软件资产、提高了软件利用率, 保障协同研究云软件资源的有效管理, 推动了协同研究云的应用, 为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科研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是石油行业大型专业软件管理与应用的有效手段, 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论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有效管控 篇10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控

0 引言

随着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的迅猛发展, 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讲, 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契机, 伴随着建筑施工企业队伍的不断壮大及其他国家施工企业的不断融入, 各建筑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当中, 努力提升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水平十分关键。在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管控工作当中, 潜存了各种各样的问题[1], 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直接性的重要影响, 同时这关乎着企业的社会形象问题。所以, 重视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有效掌控必将引起建筑企业的重视, 是值得进行深入探究的热点话题。

1 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控的作用与必要性

第一, 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控水平将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直接性的作用及影响。施工现场技术水平过低会致使企业的社会形象及声誉严重受损, 甚至会造成企业最终灭亡;第二, 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研发, 建筑施工现场技术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为此, 现代化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有着更高的水平要求, 因此, 提高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控性能非常关键;第三, 民用建筑工程与其他行业相比来看具有显著的特殊性, 因民用建筑施工大多属于露天作业, 受到来自外界环境及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是很大的, 为此工程施工作业当中要注重多工种间的密切协作, 在复杂的工序面前, 最大限度上的提高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水准也是形势所需[2]。

由此可见, 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具有上述一系列的重要作用, 所以, 在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 最大限度的提高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控力度, 使建筑企业得到社会大众认可, 促使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性作用[3]。除此之外, 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控力度的增加能够促使工程施工处于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有利掌控之下, 可提升建筑施工效率, 降低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 目前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控状况

2.1 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控规范不完善

在目前的民用建筑中, 施工队伍结构非常复杂, 施工现场技术水平相差很大, 在不少的民用建筑施工中并未有配套的管控制度, 为此相关责任的落实上并不具体。在一些施工队伍当中, 施工队伍负责人根本不具备专业的施工技术管控经验, 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理念, 所以, 在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控工作质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而施工现场技术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的有效解决, 将会对整个民用建筑工程造成极大的影响。

2.2 施工设备及材料不达标

民用建筑施工队伍当中包括很多小包工队, 这些包工队的施工技术人员文化水平过低, 施工技术并未经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 再加上施工设备简单, 在遇到较高要求的施工技术工程时通常不能够达到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 这必然将影响着工程的最终质量。

2.3 施工图纸审核不严格

当前的民用建筑施工现场广泛存在仅注重施工进度而忽略施工技术管控的问题, 在工程施工中未对施工设计图纸做出深入的分析, 盲目施工, 以此造成工程施工当中施工材料、施工工艺选用的时候存在一些错误, 在察觉出错误存在的时候早已给整个建筑工程造成不良的影响, 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工程质量问题[4], 为此则需根据施工图纸做出施工的相关调整, 这将对原有的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如何提高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控水平

3.1 重视施工现场准备阶段的技术管控

施工现场技术管控在施工准备阶段的相关工作:

1) 完善民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控机制, 以确保能够创建出高质量的民用建筑工程, 为此, 针对施工现场技术实施科学的严格管控是非常有必要的, 需创建一套严格合理的技术管控机制, 工程开工前期做好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 加强技术管控执行力度, 针对施工现场技术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做好调整。2) 工程开工前做好施工图纸审核。在民用建筑施工前期需做好施工图纸的严格审核, 图纸审核的过程当中把握好整个民用建筑工程的关键之处, 把握好设计师的建筑设计理念, 针对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确保创建高质量的民用建筑。

3.2 具体落实施工技术责任

据调查, 很大一部分的民用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因责任落实不到位, 存在责任死角所引起的。可以说, 施工技术责任对整个民用建筑工程来讲非常关键, 对施工现场技术管控工作人员有着非常高的严格要求, 需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及风险意识, 民用建筑施工作业当中要做到施工明确化、责任具体化, 严格遵循规定标准实施施工现场技术管控工作。将每一个细节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 做到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及时处理, 把事故风险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3.3 加强施工过程技术管控

民用建筑施工阶段当中, 施工过程阶段的技术管控效果将对整个民建工程施工质量有着直接性的作用及影响, 是施工现场技术管控的主要方面, 为此, 加强施工过程技术管控需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3.3.1 及时做好技术交底

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需完成技术交底工作, 唯有如此才能够做好施工前期的相关准备, 技术交底的过程当中需配备有关文字说明, 主要负责人需对施工现场管控工作者进行全面的介绍, 促使其能够真正的了解施工技术等相关情况, 从民建工程施工特征着手, 做好相关施工准备工作, 防止其他问题的发生。

3.3.2 过硬的施工质量管控

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当中, 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来自外界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复杂影响, 譬如, 工程当地的地质状况、地形特征、施工技术水平等等, 因此, 需不断强化施工质量管控措施, 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现场施工技术的有效管控可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 且达到最佳的施工技术管控成效。

3.4 完善竣工技术管控

民用建筑竣工阶段的施工现场技术管控是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及评定, 工程施工竣工后需严格遵循施工合同进行工程验收, 将合同规定要求与实际工程质量实施比较分析, 对建筑物的达标情况进行评定。可以看出, 竣工阶段的技术管控对施工技术人员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整个竣工技术管控工作需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密切协作, 坚决避免未达标建筑物投入运行。

4 结语

对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来讲, 施工现场技术管控工作非常重要, 是其关键的有效保障, 是促使建筑业施工技术水准得到显著提升的有利途径, 同时将促使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然而, 目前我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控方面潜存一系列的问题, 为此需不断提升施工现场技术管控水准, 开展全方位的施工现场技术掌控措施, 才能够真正的推动我国建筑技术管控水平得到提高, 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觅.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控水平[J].科技风, 2010 (24) :95.

[2]解琨.提高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控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8) :86.

[3]李建英.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控水平[J].现代物业, 2011 (8) :167-169.

上一篇:管理学企业管理下一篇:善待孩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