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课程

2024-05-16

菜单课程(精选十篇)

菜单课程 篇1

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一贯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高职学生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顺应社会变化的需求,积极改革,探索适合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用人需求的英语教学模式。

二、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虽然也在积极探索英语教学改革,但是这些改革还只停留在选取合适的英语教材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上,并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主要问题有:

1.按照教学大纲选取教材和教学内容。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在教材选取方面的做法基本上是按照学科的教学大纲选取市场上已有的教材作为课本。而市场上的教材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良莠难辨。此外,教师通常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选取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教师选取的学习内容有时候不一定是学生想学的。

2.大班或是合班上课,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历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基本上都是大班或是合班上课,人数较多,老师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代,他们的兴趣爱好极为广泛,想法日新月异,老师很难统一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3.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教学难以开展。随着各高职院校的扩招,生源质量也在下降,不同地域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异很大,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基础较好的学生希望学习的内容难一点,上课进度快一点,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一矛盾一方面影响老师上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探索一条基于学生需求的菜单式课程的改革道路迫在眉睫。

三、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分类

纵观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大致可以分成这样一些学习需求:

1.通过考级,拿到毕业证书。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需求还是和实用英语等级考试有关,学生必须通过AB级考试或是AB级考试达到一定的分数才能毕业。鉴于此,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以通过英语AB级考试拿到毕业证书为目标,然而这部分学生往往英语基础一般。

2.通过专接本或是专转本英语考试的需求。每所高职院校都有一些学习认真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业上都有很高的追求,有的想通过自己本院校的专接本项目或是想通过专转本项目进入其他院校继续深造,这些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好,学习热情高,在英语学习方面有较高的追求。

3.和兴趣有关的需求。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西方文化较有兴趣,这部分学生往往对课本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却能主动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如果老师能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适当的指导,这些学生反而能学得很好。

4.就业的需求。目前高职学生因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受到一些外资企业的青睐,特别是在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外资企业会成为部分高职学生就业的首选,因此在学生毕业之前能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以便顺利适应外资企业的工作环境成为部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四、基于学生需求的菜单式课程改革构想

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千差万别,而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用一本教材应付所有专业学生的统一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菜单式课程教学是根据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基于学生学习、就业等方面的需求,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将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成菜单状,供学生选择学习,以达到改善高职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以高职学生两学年四学期的英语学习时间为例设置菜单式课程教学。第一学期,以夯实学生英语基础为学习目标,学习语言基础类课程,扩充英语词汇量,纠正发音;第二、第三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选择相应的需求类课程学习,因此,第二、第三学期还可以适当开展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到符合自己英语水平、满足自身学习要求和兴趣爱好的课程进行学习;第四学期,主要是一些职场类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实习和就业奠定英语基础,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开设相关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双语能力和职场英语应用能力。

从以上分析来看,基于学生需求的高职英语菜单式课程的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服务中心,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体,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要求,一方面可以丰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能真正让学生按需学习,学有所获。为了能将菜单式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得更好,还需要完善教师和教材的配套问题。同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势必带来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考核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

摘要: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思考和实践英语教学改革,然而这些改革都是从教师“难教”入手,企图探索出一条教师容易开展教学活动的改革道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菜单式课程改革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努力探索一条既适合老师“教”又适合学生“学”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课程总结之添加菜单 篇2

1.在Java中框架中添加菜单需要三个类,分别为菜单栏类

JMenuBar,菜单类JMenu与菜单项类JMenuItem

2.创建菜单栏

JMenuBar mb=new JMenuBar()

将该对项添加到窗体中

setJMenuBar(mb);

3.创建菜单

使用JMenu创建菜单,使用JMenuBar类的add()添加到菜单栏上

4.创建菜单项

菜单课程 篇3

现行比较普遍的观点是特殊教育学校应具备教育、康复、职业准备等功能。根据2011年对某校培智生家长的调查问卷结果,家长还希望学校承担起矫正特殊儿童不良行为的职责。似乎由于智障儿童有各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培智学校需要一一对其“缝缝补补”,因此需要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开设各种各样的课程,采购不尽其数的仪器。其实不然,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家长对特殊学校最大的期望就一个:希望孩子离开学校后能独立生活。这才是核心,这是家长代表社会对特殊学校的最大期望和要求,也是上述教育、康复、职业准备、行为矫正的最终目标,完成智障儿童由无法适应社会到基本自立的转变。

二、现行课程、教材、教法的缺陷

培智学校虽肩负着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重任,其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离校后的生活质量,然而现行的培智学校课程、教材、教法却存在各种缺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现在各地特殊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按照教育部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7]1号)》开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7门一般性课程,以及信息技术、康复训练、第二语言、艺术休闲、校本课程等选择性课程。虽然该方案强调一般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些课程还是按学科分类的分科课程。虽然开发出来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但在编写上仍然是在学科的框架内做局部的微调。分科课程最大的缺点是知识割裂,需要学生学会之后自行统合,融会贯通,但学生一来难以掌握学科知识,二来基本上不可能自行完成学科间的整合。最为重要的是即使教师很用心的教,按照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作最乐观估计,到毕业时历尽辛苦学会了300个汉字(语文)、学会了20以内甚至100以内的加减法(数学)、学会了20首歌(音乐)、学会了穿衣服叠被子(生活适应)……请我们的老师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站在社会的角度想一想,这样组装出来的人能适应社会生活吗?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他们毕业后的一天:早上起床叠被子→洗漱→吃早餐→洗碗→收拾整理房间→娱乐休闲(看电视、逛公园等)→陪妈妈买菜→帮忙做饭→吃午餐→娱乐休闲(程度好的可做一些组装零件类工作换取报酬)→帮忙做晚餐→看电视或聊天→洗漱→洗衣服→整理床铺→就寝。这里面有多少与汉字、数字、音乐有关?

上述学科中跟学生未来一日生活有较为密切关系的只有生活适应课。但是由于是在分科课程、分科教学的大背景下,原本专为智障儿童开设的课程在教学中生吞活剥变成了“普教实质+特教点缀”,依然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虽然也搬了一些衣服、被子进教室,但是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当时是否有这个需求,在课桌上叠被子、在课桌上系鞋带,就算学生鞋带没有掉,老师也要帮他解开鞋带来创造系鞋带的需求——典型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一个专家在批判类似情况时介绍了一个极端案例:老师为了教学生擦屁股竟然把大便搬到了课桌上供学生实践!这样做,学生就能学会吗?会擦课桌上的大便就一定会擦屁股吗?整个教学过程也是老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操作得少,一种技能用一两节课就“讲”完了,学生操作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为什么香港专家说他们教叠被子要教三个月?不是老师要在讲台上讲三个月、示范三个月,而是叠被子包含数个步骤,中重度智障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操作将这些步骤“固化”下来需要三个月。

三、以生活为中心的“菜单式”生活课程的设想

以生活为中心的“菜单式”生活技能课程有几个基本理论假设:①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有两个功能:适应社会和改良社会,培智教育的目标只能是适应社会;②7-16岁为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时间,在这之前即0-6岁的智障儿童各方面能力欠缺,需要看护,已有能力十分薄弱,但是16岁或18岁走向社会后,社会对他们在生活自理、社会交往、自我决策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培智学校的课程必须培养这些能力;③知识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要使智障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学校教给他们的应该是程序性知识(技能);④程序性知识只能在程序化的步骤中反复练习才能最好地习得。

基于以上理论假设,培智学校的课程可考虑采用“菜单式”生活技能课程。全面普查筛选智力落后儿童适应成年生活所需要的个人适应、社区适应、职业适应3个领域内应该掌握的能力,制定成100项左右的能力“菜单”。学生入学时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统计现有能力并通过IEP(个别教育计划)规划每一年辅助学生学会哪些能力。所学能力的次序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年龄阶段、需要的迫切性来安排。

该课程观下的教材也就变成了“菜谱式教材”——为100项能力中的每一项能力开发一个菜谱式小册子,反复试验,将每一个步骤规范、固定下来。比如洗衣,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一共有10个步骤,我们就把这10个步骤用文字、图片、录像的形式固定下来。就像菜谱一样,每道菜有数个烹饪工序,学做菜的人只需按照这些工序一步步做下来就可以做出可口的饭菜。这个“菜谱”就是学会相应能力的操作指南。

“菜单式”生活技能课程的配套教学就变成了“程序性教学”——如果一项能力有10个步骤,先让学生做,如果已经能独立做到第3步,就从第4步开始教,如果一点都不会,就从第1步开始教。完成一步再教下一步。今天学不会明天继续,学了两天仍没学会就学一周,哪怕教一个月也要教到他会为止。学一项能力考核一项能力,掌握后再学新的技能,不能将遗留问题带到今后的成年生活。

美国向来信奉实用主义哲学,因此其特殊教育也强调课程一定要对特殊儿童适应社会有用。在该理念下美国开发了生涯发展课程,帮助特殊儿童适应成年生活,已推行近40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生活为中心的“菜单式”生活课程是借鉴该理念而做的初步探索,效果如何有待实践的验证。

责任编辑魏文琦

一、培智学校的功能分析

现行比较普遍的观点是特殊教育学校应具备教育、康复、职业准备等功能。根据2011年对某校培智生家长的调查问卷结果,家长还希望学校承担起矫正特殊儿童不良行为的职责。似乎由于智障儿童有各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培智学校需要一一对其“缝缝补补”,因此需要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开设各种各样的课程,采购不尽其数的仪器。其实不然,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家长对特殊学校最大的期望就一个:希望孩子离开学校后能独立生活。这才是核心,这是家长代表社会对特殊学校的最大期望和要求,也是上述教育、康复、职业准备、行为矫正的最终目标,完成智障儿童由无法适应社会到基本自立的转变。

二、现行课程、教材、教法的缺陷

培智学校虽肩负着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重任,其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离校后的生活质量,然而现行的培智学校课程、教材、教法却存在各种缺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现在各地特殊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按照教育部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7]1号)》开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7门一般性课程,以及信息技术、康复训练、第二语言、艺术休闲、校本课程等选择性课程。虽然该方案强调一般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些课程还是按学科分类的分科课程。虽然开发出来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但在编写上仍然是在学科的框架内做局部的微调。分科课程最大的缺点是知识割裂,需要学生学会之后自行统合,融会贯通,但学生一来难以掌握学科知识,二来基本上不可能自行完成学科间的整合。最为重要的是即使教师很用心的教,按照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作最乐观估计,到毕业时历尽辛苦学会了300个汉字(语文)、学会了20以内甚至100以内的加减法(数学)、学会了20首歌(音乐)、学会了穿衣服叠被子(生活适应)……请我们的老师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站在社会的角度想一想,这样组装出来的人能适应社会生活吗?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他们毕业后的一天:早上起床叠被子→洗漱→吃早餐→洗碗→收拾整理房间→娱乐休闲(看电视、逛公园等)→陪妈妈买菜→帮忙做饭→吃午餐→娱乐休闲(程度好的可做一些组装零件类工作换取报酬)→帮忙做晚餐→看电视或聊天→洗漱→洗衣服→整理床铺→就寝。这里面有多少与汉字、数字、音乐有关?

上述学科中跟学生未来一日生活有较为密切关系的只有生活适应课。但是由于是在分科课程、分科教学的大背景下,原本专为智障儿童开设的课程在教学中生吞活剥变成了“普教实质+特教点缀”,依然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虽然也搬了一些衣服、被子进教室,但是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当时是否有这个需求,在课桌上叠被子、在课桌上系鞋带,就算学生鞋带没有掉,老师也要帮他解开鞋带来创造系鞋带的需求——典型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一个专家在批判类似情况时介绍了一个极端案例:老师为了教学生擦屁股竟然把大便搬到了课桌上供学生实践!这样做,学生就能学会吗?会擦课桌上的大便就一定会擦屁股吗?整个教学过程也是老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操作得少,一种技能用一两节课就“讲”完了,学生操作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为什么香港专家说他们教叠被子要教三个月?不是老师要在讲台上讲三个月、示范三个月,而是叠被子包含数个步骤,中重度智障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操作将这些步骤“固化”下来需要三个月。

三、以生活为中心的“菜单式”生活课程的设想

以生活为中心的“菜单式”生活技能课程有几个基本理论假设:①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有两个功能:适应社会和改良社会,培智教育的目标只能是适应社会;②7-16岁为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时间,在这之前即0-6岁的智障儿童各方面能力欠缺,需要看护,已有能力十分薄弱,但是16岁或18岁走向社会后,社会对他们在生活自理、社会交往、自我决策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培智学校的课程必须培养这些能力;③知识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要使智障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学校教给他们的应该是程序性知识(技能);④程序性知识只能在程序化的步骤中反复练习才能最好地习得。

基于以上理论假设,培智学校的课程可考虑采用“菜单式”生活技能课程。全面普查筛选智力落后儿童适应成年生活所需要的个人适应、社区适应、职业适应3个领域内应该掌握的能力,制定成100项左右的能力“菜单”。学生入学时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统计现有能力并通过IEP(个别教育计划)规划每一年辅助学生学会哪些能力。所学能力的次序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年龄阶段、需要的迫切性来安排。

该课程观下的教材也就变成了“菜谱式教材”——为100项能力中的每一项能力开发一个菜谱式小册子,反复试验,将每一个步骤规范、固定下来。比如洗衣,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一共有10个步骤,我们就把这10个步骤用文字、图片、录像的形式固定下来。就像菜谱一样,每道菜有数个烹饪工序,学做菜的人只需按照这些工序一步步做下来就可以做出可口的饭菜。这个“菜谱”就是学会相应能力的操作指南。

“菜单式”生活技能课程的配套教学就变成了“程序性教学”——如果一项能力有10个步骤,先让学生做,如果已经能独立做到第3步,就从第4步开始教,如果一点都不会,就从第1步开始教。完成一步再教下一步。今天学不会明天继续,学了两天仍没学会就学一周,哪怕教一个月也要教到他会为止。学一项能力考核一项能力,掌握后再学新的技能,不能将遗留问题带到今后的成年生活。

美国向来信奉实用主义哲学,因此其特殊教育也强调课程一定要对特殊儿童适应社会有用。在该理念下美国开发了生涯发展课程,帮助特殊儿童适应成年生活,已推行近40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生活为中心的“菜单式”生活课程是借鉴该理念而做的初步探索,效果如何有待实践的验证。

责任编辑魏文琦

一、培智学校的功能分析

现行比较普遍的观点是特殊教育学校应具备教育、康复、职业准备等功能。根据2011年对某校培智生家长的调查问卷结果,家长还希望学校承担起矫正特殊儿童不良行为的职责。似乎由于智障儿童有各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培智学校需要一一对其“缝缝补补”,因此需要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开设各种各样的课程,采购不尽其数的仪器。其实不然,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家长对特殊学校最大的期望就一个:希望孩子离开学校后能独立生活。这才是核心,这是家长代表社会对特殊学校的最大期望和要求,也是上述教育、康复、职业准备、行为矫正的最终目标,完成智障儿童由无法适应社会到基本自立的转变。

二、现行课程、教材、教法的缺陷

培智学校虽肩负着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重任,其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离校后的生活质量,然而现行的培智学校课程、教材、教法却存在各种缺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现在各地特殊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按照教育部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7]1号)》开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7门一般性课程,以及信息技术、康复训练、第二语言、艺术休闲、校本课程等选择性课程。虽然该方案强调一般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些课程还是按学科分类的分科课程。虽然开发出来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但在编写上仍然是在学科的框架内做局部的微调。分科课程最大的缺点是知识割裂,需要学生学会之后自行统合,融会贯通,但学生一来难以掌握学科知识,二来基本上不可能自行完成学科间的整合。最为重要的是即使教师很用心的教,按照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作最乐观估计,到毕业时历尽辛苦学会了300个汉字(语文)、学会了20以内甚至100以内的加减法(数学)、学会了20首歌(音乐)、学会了穿衣服叠被子(生活适应)……请我们的老师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站在社会的角度想一想,这样组装出来的人能适应社会生活吗?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他们毕业后的一天:早上起床叠被子→洗漱→吃早餐→洗碗→收拾整理房间→娱乐休闲(看电视、逛公园等)→陪妈妈买菜→帮忙做饭→吃午餐→娱乐休闲(程度好的可做一些组装零件类工作换取报酬)→帮忙做晚餐→看电视或聊天→洗漱→洗衣服→整理床铺→就寝。这里面有多少与汉字、数字、音乐有关?

上述学科中跟学生未来一日生活有较为密切关系的只有生活适应课。但是由于是在分科课程、分科教学的大背景下,原本专为智障儿童开设的课程在教学中生吞活剥变成了“普教实质+特教点缀”,依然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虽然也搬了一些衣服、被子进教室,但是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当时是否有这个需求,在课桌上叠被子、在课桌上系鞋带,就算学生鞋带没有掉,老师也要帮他解开鞋带来创造系鞋带的需求——典型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一个专家在批判类似情况时介绍了一个极端案例:老师为了教学生擦屁股竟然把大便搬到了课桌上供学生实践!这样做,学生就能学会吗?会擦课桌上的大便就一定会擦屁股吗?整个教学过程也是老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操作得少,一种技能用一两节课就“讲”完了,学生操作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为什么香港专家说他们教叠被子要教三个月?不是老师要在讲台上讲三个月、示范三个月,而是叠被子包含数个步骤,中重度智障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操作将这些步骤“固化”下来需要三个月。

三、以生活为中心的“菜单式”生活课程的设想

以生活为中心的“菜单式”生活技能课程有几个基本理论假设:①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有两个功能:适应社会和改良社会,培智教育的目标只能是适应社会;②7-16岁为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时间,在这之前即0-6岁的智障儿童各方面能力欠缺,需要看护,已有能力十分薄弱,但是16岁或18岁走向社会后,社会对他们在生活自理、社会交往、自我决策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培智学校的课程必须培养这些能力;③知识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要使智障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学校教给他们的应该是程序性知识(技能);④程序性知识只能在程序化的步骤中反复练习才能最好地习得。

基于以上理论假设,培智学校的课程可考虑采用“菜单式”生活技能课程。全面普查筛选智力落后儿童适应成年生活所需要的个人适应、社区适应、职业适应3个领域内应该掌握的能力,制定成100项左右的能力“菜单”。学生入学时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统计现有能力并通过IEP(个别教育计划)规划每一年辅助学生学会哪些能力。所学能力的次序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年龄阶段、需要的迫切性来安排。

该课程观下的教材也就变成了“菜谱式教材”——为100项能力中的每一项能力开发一个菜谱式小册子,反复试验,将每一个步骤规范、固定下来。比如洗衣,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一共有10个步骤,我们就把这10个步骤用文字、图片、录像的形式固定下来。就像菜谱一样,每道菜有数个烹饪工序,学做菜的人只需按照这些工序一步步做下来就可以做出可口的饭菜。这个“菜谱”就是学会相应能力的操作指南。

“菜单式”生活技能课程的配套教学就变成了“程序性教学”——如果一项能力有10个步骤,先让学生做,如果已经能独立做到第3步,就从第4步开始教,如果一点都不会,就从第1步开始教。完成一步再教下一步。今天学不会明天继续,学了两天仍没学会就学一周,哪怕教一个月也要教到他会为止。学一项能力考核一项能力,掌握后再学新的技能,不能将遗留问题带到今后的成年生活。

美国向来信奉实用主义哲学,因此其特殊教育也强调课程一定要对特殊儿童适应社会有用。在该理念下美国开发了生涯发展课程,帮助特殊儿童适应成年生活,已推行近40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生活为中心的“菜单式”生活课程是借鉴该理念而做的初步探索,效果如何有待实践的验证。

菜单课程 篇4

加涅认为, 教学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内部过程的外部事件, 因此教学的程序应该与学习的阶段以及学习内部活动过程相吻合。加涅把人的学习过程等同于电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他把每一个学习行动分解成九个阶段:接收、预期、工作记忆检索、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强化、提取和强化、检索和归纳。相应的教学基本过程则也是九个步骤:引起注意、激发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告知学习目标、呈现与学习相关的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引发能达到学习目标的练习、针对练习的表现提供反馈、评估学习效果、增强保持与迁移[1]。加涅强调, 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 并非所有的事件都必须呈现, 如果学习者自行满足了某些阶段的要求, 则相应的教学事件就不需要呈现。

二、基于加涅九步教学法的课程单元项目设计——以《菜单设计》为例

1.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任务是设计单元项目的基础。目标任务分析为设计有效教学所必需的学习条件提供了依据。菜单设计单元的教学目标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菜单设计的方法和相关知识, 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增强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处理

加涅指出, 九步教学程序中每个教学事件都代表着一类教学信息的交流 (当然不是告知意义上的交流) , 不代表单方向的灌输。而且这九种教学事件只是对学生内部学习操作的外部支持, 并不表示利用外部事件带控制学生的内部学习活动。加涅还特别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而应通过交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 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提供学习指导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

在分析课程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 根据加涅所强调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原则”, 将课程单元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本课程单元的重点是菜单设计的基本方法。难点是应用食品营养学的知识设计一份完整的菜单;如何突出菜单的主题和特色。

内容相应处理如下:打破原有的章节体系, 即不按照“菜单类型、内容、特点、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的知识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 而是直接以直观具体的实例来讲解菜单设计的具体方法, 将相应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

3.教学程序设计

本单元共3课时120分钟, 依据加涅的九步教学法设计本单元教学 (如下表) :

三、结论与思考

1.要以“学习结果”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

加涅的教学设计是以“学习结果”为基点建构起来的。加涅强调, 教学设计必须适当注意学习发生的条件—包括学习者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 而这些条件又依赖于学的是什么。在加涅的学习理论中, “学的是什么”等同于“习得的性能是什么”。那么, “学的是什么”就可以理解为“学习结果”。换句话说, 学习结果决定了学习发生的条件,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习结果[2]。在“菜单设计”单元教学中, 学习结果是能够应用食品营养学的知识设计菜单,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必须以此为核心, 无论是教师的引导、讲解、演示、展示、点评, 还是学生的实践操作、总结, 均是基于该学习结果而设计。

通过对我校06、07、08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 证明该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菜单设计的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而且强化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激发了学生竞争意识, 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 本人将优秀学生的作业存入课程网站, 供以后的学生借鉴,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教无定法, 加涅教学法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加涅基于自己独特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从学习结果和学习条件出发, 提出了一套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技术, 促使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向以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的转变, 使教学设计的研究重心开始同时关注学习的内、外部条件的设计, 并强调设计出来的教学要能支持学习者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 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3]。但不能因此而排斥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在课程改革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例如“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法, 也可与加涅教学法结合使用, 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傅晨, 马桂霞.解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0 (4) :107-108.

[2]周效章.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述评[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5 (6) :139-141.

爱情菜单八款 篇5

一、青葱炒蛋:将青葱50 g洗净切碎,与两个鸡蛋混合搅拌,加少许盐,用植物油煎炒即成。

在欧洲,“葱加鸡蛋”是人们公认的性保健食品。15世纪欧洲有本十分畅销的烹调书,书中说:“为了夫妻的幸福和谐,最好每天吃一个鸡蛋黄,或是一连3天吃葱和鸡蛋。这样,你将为你所表现出来的体能和想象力而吃惊。”《阿拉伯的爱的艺术》一书也告诉新郎在蜜月中要吃葱炒鸡蛋。

二、牛奶胡萝卜羹:取2根胡萝卜磨碎或擦丝,与冷牛奶150 g混合,按个人口味加盐。每日1杯,分2~3次服用,连续一星期。

牛奶是高蛋白食品。胡萝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碳水化合物、绿原酸和铁、钙、锰、铜等矿物质。国外对胡萝卜的营养价值推崇不已,国内也认为胡萝卜有“润肾命、壮元阳”的作用,是肾虚者的调养品。

三、牛奶蛋粥:将1 000 ml水煮沸,加入大米100 g,文火熬成粥。再将鲜奶500 g、煮熟剥壳的雀卵(或鹌鹑蛋)4枚放入粥内,熬煮片刻,加蜂蜜2汤匙搅拌即成。另将葱数段用植物油煸炒加盐、味精少许佐食。

此方出自古印度,是推荐给新人在婚礼前连续几个早晨食用的。鲜奶、雀卵是高蛋白食品,雀卵还有激发情欲的作用;蜂蜜被誉为“维生素仓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向被人们视为不可多得的滋补品;葱能激发人的情绪,甚至唤醒沉睡多年的感觉,能“使萎靡不振的丈夫投入爱神的怀抱”。最新医学研究表明,葱有促进机体内分泌均衡的作用。

四、芹菜蛋羹:将芹菜300 g洗净,切段,放入锅中用水煮片刻,加入少许面粉和1杯浓肉汤,再加入一个蛋黄和少许磨碎的肉豆寇末。热服。

芹菜是众所周知的“催情”食品,古希腊僧侣是禁止吃芹菜的。鸡蛋,特别是蛋黄,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强有力的“载能体”。据说,中世纪的亨利六世国王每天清晨都要饮一杯加蛋黄的白兰地酒。今天仍有人沿用这个古老的配方制备各种补酒。

五、蜜汁果丁:取杏干100 g、葡萄干100 g、无花果100 g切碎,与捣碎的核桃仁200 g混合,加蜜100 g,调和即成。每天服用1汤匙,最好用奶酒冲服。

杏干、葡萄干、无花果和核桃仁不仅是人们喜爱的干果,而且营养丰富,并被西方国家视为性保健食品。

六、葡萄人参酒:在一升葡萄酒中加30 g桂皮、30 g人参和30 g香荚兰果,浸泡15天(经常振摇),过滤,加15滴龙涎香。每天饮用1小杯(约50 g)。

酒被称为“爱的信使”,一位叫杰林茨的哲人说过一句幽默风趣而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没有酒精巴克科斯,爱神维纳斯就会冻死。”当然,酒能助情,但不能过量,“也许多饮一杯就会使精心营造的爱的城堡毁于一旦。”

人参,不必赘述,它是中外驰名的滋补强壮品。

龙涎香是抹香鲸分泌的一种腺体,公认有催情作用。18世纪法国美食家波利亚·萨瓦连就曾向众人建议,每天嚼一点龙涎香可常葆青春。法国路易十四的宠尤、绝色佳人蓬帕杜尔每次见路易十四之前都要喝1杯加有芹菜汁和龙涎香的热巧克力茶,为的是在短促的会晤中能春情洋溢,精神焕发。

七、翠色奶汁:将莳萝(茴香)、芫荽叶、芹菜和青葱切成细丝,与4杯奶酒或酸奶混合,加少许盐、糖和肉豆寇末,充分搅拌,冷却,每晨服用半茶杯。

八、牛肉沙司:锅内放水,水开后放入2~3大片无脂牛犊或嫩牛肉,几小片火腿,1汤匙植物油,剖开切段的葱、胡萝卜、芹菜和芫荽,熬煮,待肉片发白时,添加少许白葡萄酒、肉汤,再加少许蒜末、丁香末和陈皮末,用文火熬煮20分钟撇去泡沫,撒上少许剁碎的芹菜和芫荽末即成。此种沙司可拌米饭或通心粉食用。

菜单显示详细设计 篇6

本详细设计文档编写的目的是说明软件程序模块的设计, 包括程序设计描述, 输入/输出和程序设计逻辑等, 为软件编写和系统维护提供基础。本次设计主要介绍液晶屏菜单显示的设计, 用来修改产品中需要修改的众多参数。为了方便参数的修改, 将参数做成菜单的形式修改。本文档的预期读者为软件开发人员和网络维护人员。

1 全局数据结构说明

1.1 常量

首先定义五个字符串常量分别为:

这些字符串常量是用来显示需要修改的菜单项, 分别显示在每一屏显示的第一行, 再做参数修改时这些字符串显示在静态显示在第一行。

此次设计是带有保存功能的菜单参数修改:

unsigned char code save_menu[]={"是否保存"}

因此当显示在需要保存时就会显示保存对话框, 定义下面的字符串变量就是用于第一行来显示保存菜单项的。

1.2 变量

首先定义结构体变量:

将每一屏的参数都写成数组的形式来保存。此次赋值是为了变量的初始化。每一个菜单项的参数个数略有差异。

菜单设有保存功能, 再进入修改前需要把数据存入其他数组中

unsigned int front2[3];

unsigned char later3[4];

由于每一屏数据的参数类型不一样前一个数组用来保存前两屏的数组数据, 后一个数组用来保存后三屏的数组数据。

2 模块设计

2.1 程序模块的划分

由于此次液晶屏菜单显示设计需要用到按键控制模块和液晶屏显示模块, 在程序设计时将程序进行模块化设计。在两个模块分别设计完成后, 根据液晶显示屏的菜单要求, 用逻辑关系将两者联系起来, 最终实现菜单的设计。

2.2 程序框架设计

一、首先, 程序先设计单片机和液晶屏的联系, 让液晶屏能够受单片机的控制, 并且保证液晶屏稳定显示。

二、设计按键模块, 通过按键向单片机作用, 去控制单片机的程序执行。

2.3 功能设计说明

2.3.1 液晶屏显示模块

在硬件电路设计时为了节省单片机的资源, 这里液晶屏采用了串口的读写时序。在把数据能准确写入液晶屏后, 在显示之前要确定显示的是字符还是图片, 然后进行相应的初始化。在初始化完成之后, 就需要向液晶屏内写入数据来显示汉字或者图片, 调整程序确保写入的都能稳定的显示出来。

在完成了液晶屏的稳定显示调整之后, 再把每一个菜单项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显示, 确保显示的菜单项都是按自己的设计来显示。由于参数的显示为变量, 此时需要将一个参数的每一位全部取出来作为字符在屏幕上进行显示, 不需要显示的位置用空格来填写, 避免液晶屏的误写造成乱码的显示。显示时为了区别处于显示模式还是修改模式, 在修改模式下, 待修改的参数应该处于闪烁状态。

本设计采用定时器的方式来实现延时。用24Mhz的外部晶振单片机的一次定时时间最多时30ms, 在设计时采用累加变量来实现更长时间的定时。为了让用户能看着舒服, 设计时闪烁频率设置为1Hz。在定时时间达到第一个500ms时将需要修改参数显示的位置点亮, 在下一个500ms定时时间到来之际将参数位置写入空格, 用这样的方式来实现闪烁。

2.3.2 按键控制模块

在硬件电路设计时总共外接了6个独立按键, 按键的作用可以通过“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来实现。由于89c51只有两个外部中断所以这里按键只能采用查询的方式来处理, 此处设计的按键有:向上键、向下键、向左键、向右键、菜单键和退出键。

由于菜单显示有两种模式, 所以在处理按键时向上按键和向下按键同时处理, 向右按键和向左按键同时处理, 菜单键和退出键同时处理。这样按键处理有良好的匹配效果。每个按键在在两种模式下的的作用不同, 在按键按下时需要确定当前的显示模式, 然后做出相应的处理。在考虑到按键使用的是查询的方式, 程序编写时需要考虑程序的执行效率, 执行效率低会让按键响应变得迟钝。

3 结束语

菜单显示的需求主要是为了解决需要对产品的多个要素进行设置, 设置成自己需要的数据并能够直接保存。该设计主要用于参数设置, 通过图形或者字符显示参数, 通过相应的操作修改相应的参数, 使人们能够更直观的达到参数修改的目的。此次菜单设置要设计出一个有两种界面显示模式的菜单界面, 分别为“显示界面”和“修改界面”。该设计总共包含了五项设置菜单的设计, 为一些基本设置、IP设置、网关设置和子网掩码设置。为了人性化的设计, 菜单设计成有保存功能。主要用于对参数设置比较多, 又需要经常改动数据的产品。该设计既能对参数进行方便的设置, 又能很好的理解如何进行对按键的操作。

参考文献

[1]89c52芯片技术手册

中文菜单的英文译法 篇7

一、以主料为主、配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1. 菜肴的主料和配料

主料 (名称/形状) +with+配料

如:白灵菇扣鸭掌Mushrooms with Duck Webs

2. 菜肴的主料和配汁

主料+with/in+汤汁 (Sauce)

如:冰梅凉瓜Bitter Melon in Plum Sauce

二、以烹制方法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1. 菜肴的做法+主料

如:火爆腰花Sauteed Pig Kidney

2. 菜肴的做法+主料+配料

如:地瓜烧肉Stewed Diced Pork and Sweet Potatoes

3. 菜肴的做法+主料+with/in+汤汁

如:京酱肉丝Sauteed Shredded Pork with Sweet Bean Sauce

三、以形状、口感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1. 菜肴形状/口感+主料

如:玉兔馒头Rabbit-Shaped Mantou;脆皮鸡Crispy Chicken

2. 菜肴的做法+形状/口感+主料+配料

如:小炒黑山羊Sauteed Sliced Lamb with Pepper and Parsley

四、以人名、地名为主, 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1. 菜肴的创始人 (发源地) 和主料

如:麻婆豆腐Mapo Tofu;广东点心Cantonese Dim Sum

2. 菜肴的做法+主辅料+人名/地名+Style

如:北京炒肝Stewed Liver, Beijing Style;北京炸酱面Noodles with Soy Bean Paste, Beijing Style

五、体现中国餐饮文化, 使用汉语拼音命名或音译的翻译原则

1. 具有中国特色且被外国人接受的传统食品, 本着推广汉语及中国餐饮文化的原则, 使用汉语拼音。

如:饺子Jiaozi;包子Baozi;馒头Mantou;花卷Huajuan;烧麦Shaomai

2. 具有中国特色且被外国人接受的, 使用地方语言拼写或音译拼写的菜名, 仍保留其拼写方式。

如:豆腐Tofu;宫保鸡丁Kung Pao Chicken;杂碎Chop Suey;馄饨Wonton

3. 中文菜肴名称无法体现其做法及主配料的, 使用汉语拼音, 并在后标注英文注释。如:

锅贴Guotie (Pan-Fried Dumplings)

窝头Wotou (Steamed Corn Bun)

蒸饺Steamed Jiaozi (Steamed Dumplings)

油条Youtiao (Deep-Fried Dough Sticks)

汤圆Tangyuan (Glutinous Rice Balls)

六、可数名词单复数使用原则

菜单中的可数名词基本使用复数, 但在整道菜中只有一件或太细碎无法数清的用单数。如:蔬菜面Noodles with Vegetables;葱爆羊肉Sauteed Lamb Slices with Scallion

七、介词in和with在汤汁、配料中的用法

1. 如主料是浸在汤汁或配料中的, 使用in连接。

如:豉汁牛仔骨Steamed Beef Ribs in Black Bean Sauce

2. 如汤汁或蘸料和主料是分开的, 或是后浇在主菜上的, 则用with连接。

中式菜单的英文翻译 篇8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 饮食文化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式菜谱更是其重要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中国与国际的交往日益频繁。如今, 许多外国朋友在品尝中国美食的同时, 也对其菜名的涵义、使用原料、烹调方法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然而, 不准确的英文译名不仅无法体现中华名族的优秀饮食文化, 而且会影响外国游客的胃口。可见, 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国饮食文化、加深国际交流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

不同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造就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其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西方饮食则精致巧妙。两者在饮食观念、对象、方式、菜品命名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1. 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在民以食为天的文化背景下, 中国饮食进一步体现着食以味为先的观念, 食物首先要色香味俱全, 而后才是营养搭配。而西方饮食则较为理性, 烹调重营养而轻味觉。

2. 中西方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主要是补充能量的, 所以爱吃高能量的食物。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 摄取的食物包罗万象。

3. 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体现在烹调方式和进餐方式等方面。就烹调方式而言, 首先是原料的加工, 中餐就十分讲究, 加工后的原料形状多种多样, 有整体 (Whole) 、块 (Cubes) 、片 (Slices) 等, 西餐原料的处理则较为简单, 一般有整体、块等;其次是火候, 再者是调味, 中餐较西餐而言, 烹饪方法更繁复多变。在进餐方式上, 筷子对刀叉、圆桌对长桌的对比都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极大差异。

4. 菜品命名的差异。

西菜命名多实用性, 突出菜品原料。中菜命名则注重表情达意, 多富于艺术性, 除少数一般大众菜肴以原料直接命名外, 相当一部分菜是以创始人、景物、典故和传闻来命名的。

三、中文菜单英译原则

随着中国与国际交流的加深,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涌入中国, 在宣传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方面, 一份精妙准确的菜单就是一支好的广告。菜名的翻译不仅是语言层次上的意译, 而且是文化层次的传译, 译者在翻译时必须遵循一些相关的原则。

1. 避免文化冲突。

中文菜谱为追求其“意”美, 命名时常借用一些不能食用的物品或西方人忌食的动物名, 翻译时应按原料名直译, 如果原料本身是西方人忌食的, 则可省略。如“脆皮乳鸽”, 西方人认为鸽子是和平的象征, 不能食用。考虑到此种情况, 此类菜在英译菜单上就应省略。

2. 注重原料, 避虚求实原则。

大多数中文菜名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特色, 其中不乏神话典故、自然联想等。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 此类菜名应从其原料出发, 采用转译或意译。如“百鸟归巢”, 应译为“chicken and pork with egg and bamboo shoot”。

3. 音译原则。

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且也被外国人接受的传统食品, 可使用汉语拼音注译。如:饺子 (jiaozi) 。还有些用地方语言或音译拼写的菜名, 则仍保留其拼写方式。如:豆腐 (tofu) 。有些流传广泛的传统菜点在音译后还可以附加说明。

四、英译中文菜单的技巧

汉英语言差异很大, 因此在翻译菜单时, 译者应尽量体现出其原料、烹饪方法、味道形态, 以让人一目了然。

1. 初加工中的英语对应语。

中国菜肴制作较为复杂, 在正式烹制之前, 要先对原料进行初步加工, 如去鳞 (scaled) 、剥皮 (skinned) 等。中国菜肴的加工注重刀工, 常用的刀法有:切片 (sliced) 、切丁 (diced) 等。

2. 烹调方法的英译。

中餐的烹调方法极其多样, 大致分类如下:烧、烩、焖 (braise) ;炖、煨 (stew) ;煎、炸、酥 (deep-fry) ;爆、炒、熘、滑 (stir-fry, quick-fry) ;干炒、干煸、焙 (sauté) ;煮、汆、涮、白灼 (Boil) ;烧、烤、烘 (roast, barbecue, broil) , 而蒸 (steam) 、腌、卤、酱、熏 (smoke) 、酿、扒、烫、糟等有其对等词, 可一对一翻译, 较特殊的做法如“油淋”可归入“煎炸”类, 西餐没有“拔丝”方法, 类似方法为candy, toffee。应注意的是, 英译时除了“烤” (roast) 外, 均采用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

3. 直译及转译法。

直译法能较好地保有菜肴本身的特色, 是一种可取并且实用的方法。菜名的直译可借鉴下列格式及技巧:

以主料开头的:主料 (名称/形状) +with+配料;如:白灵菇扣鸭掌 (Mushrooms with Duck Feet) 。

以烹制方法开头的:做法 (动词过去式) +主料 (名称/形状) 。如:火爆腰花 (Sautéed Pig’s Kidne) 。

以形状或口感开头的:形状/口感+主料。如:脆皮鸡 (Crispy Chicken) ;做法 (动词过去式) +形状/口感+主料+配料。

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菜肴:人名 (地名) +主料。如:麻婆豆腐 (Mapo Tofu (Stir-Fried Tofu in Hot Sauce) ) 。

菜名含器具的可译出器具, 也可直接译出原料。如:八珍火锅 (Eight Delicacies Hot pot) 。

4. 意译法。

有些中文菜名极具象征意义或由神话典故得来, 需采用意译法。如“蚂蚁上树”, 若直译为Ants Climbing Tree, 可能会引起外宾的诧异。蚂蚁在中餐中虽可以入菜, 但此蚂蚁非彼蚂蚁, 而是用酱油和淀粉和过的肉末, 应意译为Sautéed Bean Vermicelli with Spicy Meat Sauce。

五、结语

通过菜名这一窗口, 食客可以领略中国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 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 中文菜名的准确英译是极为重要的。中文菜名由于其文化背景和地方特色, 翻译时要克服语言与文化的双重障碍, 因此要准确且生动地翻译出中文菜名较为困难。译者需熟知中西饮食文化知识、饮食汉英语的对等转换等。英译中文菜名的方法不可能是单一不变的, 译者可运用多种翻译技巧以达到通过菜名能很好地体现菜肴本身的特点, 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摘要: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饮食文化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许多菜名反映着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 这也给菜单的英译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中文菜单的翻译, 不仅要注意语言上的转换, 而且要注意文化层次的进一步转化。本文从谈论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出发, 提出中文菜名英译时须遵循的一些原则及可借鉴的技巧。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中式菜谱,翻译原则,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陈克成.旅游交际英语通[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承球.中国菜谱英译初探[J].广西师范学报, 1997, 2.

[3]黄海翔.中餐菜单英译浅谈[J].中国科技翻译, 1999, 1.

[4]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的技巧和原则[J].2003, 11.

菜单式培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 篇9

2006年初,正是教师“十一五”培训的准备期,为了制定好教师“十一五”培训计划,我院组织了一次全区部分校长、教师“十一五”培训问卷调查,有五百多位校长与教师参与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3%的人(368人)选择了问卷中的自助(菜单式)模式,这说明菜单式培训的灵活性、针对性相对传统的培训模式更易被受训者接受。

在以往的教师培训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授,学员却无精打采,培训不得不靠点名或做作业来维持。这种缺乏针对性的培训不但造成了培训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消磨了教师们的参训积极性。

菜单式培训是遵照教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尊重教师的实际需求,树立教师的培训主体意识,让教师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发挥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准备菜单式培训课程

我们以落实上海二期课改为切入点,聚焦课堂教学改革,从教师学科教学发展、教师教育理念发展、教师人文素养发展、教师教育研究发展等方面去酝酿菜单,由教研员、各学校师训专管员组织“菜源”,由学院与各学校开设“菜馆”。教师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通过网上报名,跨学科到各“菜馆”选择自己所需的菜单。“十一五”期间,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共申报校本培训菜单112项,各学科教研员推出了菜单71项,我们组织专家按照教师发展、专业引领、简便实用等原则,对所有菜单进行审核。其中批准同意实施的课程93门,需作修改的课程51门,需作重大修改的课程17门,否决的课程22门。我们在网上首批推出了74项课程菜单,共有4422名教师报名参加培训。其中,我区一些特级教师所开设的菜单尤其受到各学科教师的青睐。

三、实施菜单式培训

由于教师在年龄、学历、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施菜单式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运用一些常规的培训形式外,还充分运用各种培训资源,通过教研、沙龙、观赏状态下对参加培训的教师按质、按需分层提出要求,让每位教师通过培训都有所提高与发展。

1. 在教研状态下的培训方式。

这种培训方式主要是以教研员作为主讲,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作为助教,围绕菜单的基本内容,结合各种资源以教研的状态开展培训。这种立足于教学的研究培训,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为目标进行教学研究。在教研员引领、学科骨干教师引导下,学员在研究状态下参与培训,充分发挥了各层面教师的作用,满足了不同层面教师的需求,有效地帮助教师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2. 在沙龙状态下的培训方式。

以沙龙的形式开展教师培训,是在一种心理上较为放松的状态下,就一个主题与同行进行交流沟通的培训,这种培训方式更显人性化,更有针对性。由于培训的菜单是学员自己选择的,学习内容是自己所关注的,所以在沙龙式培训中,学员之间容易沟通与交流,大家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运用“头脑风暴”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说出来,大家一起解疑;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大家一起共享。在沙龙状态下的培训方式,使教师得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思路、更多的灵感。通过培训学习,教师可以养成在学习中善于反思与勤于分析的习惯。

3. 在观赏状态下的培训方式。

她的“助性菜单” 篇10

洋溢青春活力的她

二十出头的女孩子,青春逼人,告别了丑小鸭,跨进了白天鹅的行列,身边不乏众多的追求者。女孩自己呢,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巴不得能牢牢地吸引住白马王子的目光。这时,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如果你想拥有红润光洁的皮肤、丰满挺拔的乳房、结实修长的双腿和充满活力的气息,蛋黄、胡萝卜、玉米和紫菜就是你的秘密武器。

蛋黄含有丰富的铁,可以弥补月经期间所损失的铁质。干性皮肤的女性,多吃点胡萝卜可以增加皮肤的光泽,试试坚持吃一段时间,你一定会变成面色红润人见人爱的女孩儿。玉米则含有丰富的钙质和脂肪。玉米脂肪中50%以上是亚油酸、卵磷脂和维生素E等营养素,这些物质均有促进乳房发育的作用,能令你的胸部更加丰满挺拔,难怪它被营养专家称为最佳的丰胸食品。

很多青春期女孩想必都有痛经的困扰,研究发现,痛经的发生与缺镁有关。镁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能激活体内多种酶,抑制神经兴奋,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参与蛋白质合成、肌肉收缩和体温调节等;镁还能影响人的情绪,缺镁会使人容易趋于紧张,从而增加紧张激素的分泌,导致痛经的加重。紫菜是含镁最高的食品,时不时做顿紫菜汤,对缓解痛经是很有好处的。

充满成熟魅力的她

对于女性来说,30岁可是个分水岭。此时,多数女性的生活重心已被老公和孩子取代,或者准备以最佳状态迎接宝宝的到来。在这个年龄段,女性最需要健康的身体、轻松的心态,以及最佳的“性”趣。这时,芦笋、黑豆、芹菜和葡萄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芦笋含有丰富的叶酸,能有效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心情开朗轻松了,魅力自然就出来了。黑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异黄酮类物质、胡萝卜素和烟酸。异黄酮物质有提高女性性欲及美化皮肤的功能。葡萄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木糖、苹果酸、草酸、柠檬酸及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是强壮体魄、提高性机能的上佳食品。中医认为,芹菜可治疗月经不调、白带过多、性冷淡、产后腹痛等女性常见的疾病;而且芹菜中丰富的植物纤维还能帮助你保持大便通畅,有效预防便秘,让你不经意间就可做到“排出毒素,一身轻松”。

步入更年期的她

步入中年了,也许,对于男人来说,中年意味着成熟、稳重、事业有成;可对于女性来说,中年却是麻烦最多的时候,更年期带来的心烦、失眠、性欲减退等症状接踵而至。这时,小米、豆浆、乌梅就是最好的“药”了。

小米是常见的粗粮,富含色氨酸和B族维生素,不仅可以给你一个好的睡眠,还能令处于更年期的你情绪稳定。偶而熬点小米粥对你的身体不无裨益,还能令你远离更年期综合征的困扰。

豆浆对所有年龄段的女性都是宝,大豆中丰富的卵磷脂可使大脑神经及时得到营养补充,改善因神经紧张而引起的急躁、易怒、失眠等症状,还能消除色斑。卵磷脂具有一定的亲水性,有增加血红素的功能,如果每天摄取一定量的卵磷脂,能为皮肤提供充分的水分和氧气,令肌肤变得光滑柔润,使步入中年的你仍然颇具魅力。

乌梅,酸酸甜甜的口味不仅令你回味无穷,而且它还含有甾醇及丰富的维生素E。食用乌梅之后,腮腺会分泌出较多的腮腺素,这种腮腺素有“回春”作用,能焕发人的青春,提高性功能和性欲,令中年女性仍能保持青春的活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菜单课程】相关文章:

菜单设计课程改革论文04-19

菜单管理05-16

电子菜单06-06

菜单中英对照04-11

春节套餐菜单05-10

西式婚礼宴会菜单07-21

英语菜单翻译英文07-26

浅析菜单实现原理10-24

情人节菜单04-16

菜单英语翻译04-17

上一篇:计算机字体字库下一篇:小学生作文的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