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中英对照

2024-04-11

菜单中英对照(通用8篇)

篇1:菜单中英对照

File 文件

New 新建 Ctrl + N Open 打开 Ctrl + O Save 保存 Ctrl + S Save A Copy AS 保存副本 Save As Template 存为模板

Revert 丢弃所有修改,回到上次保存状态(当设计方向有误时,可用此命令)Send to LayOut 发送至LayOut Preview in Google Earth 在谷歌地球中预览

Geo-location 模型位置

Add location 增加位置 Clear location 清除位置 Show terrain 显示地形 Building Maker 3d warehouse 3D 模型库 Import 导入 Export 导出

3D Model 3D 模型 2D Graphic 图片 Section Slice 剖面 Animation 动画 Print Setup 打印设置 Print Preview 打印预览 Print 打印

Generate Report 生成报告

Edit 编辑

Undo 撤消上次操作 Alt + Backspace Redo 重做 Ctrl + Y Cut 剪切 Shift + Delete Copy 复制 Ctrl + C Paste 粘贴 Ctrl + V Paste In Place 粘贴到原位置 Delete 删除 Delete Delete Guides 删除参考线 Select All 全选 Ctrl + A Select None 全不选 Ctrl + T Hide 隐藏

Unhide 取消隐藏

Selected 选择的 Last 最后 All 全部 Lock 锁定

Unlock 取消锁定

Selected 选择的 All 全部

Make Component 制作组件 G Make Group 组

Close Group/Component 关闭组/组件 Intersect Faces 模型交错

With Model 与模型交错

With Selection 与选择部分交错 With Context 与环境

View 视图

Toolbar 工具条

Getting Started 开始 Large Tool Set 大工具条 Camera 相机

Construction 建造 Solid Tools 实体工具 Drawing 绘图 Styles 样式 Google 谷歌 Layers 图层

Measurements 测量 Modification 修改 Principal 基本 Sections 剖面 Shadows 阴影 Standard 标准 Views 视图

Walkthrough 漫游

Save toolbar positions 存储工具条 Restore toolbar positions 重设工具条

Dynamic components 动态组件 Sandbox 地形工具 Shadow Strings Fix Solar North 极轴 Large Buttons 大按钮 Scene tabs 场景标签

Hidden geometry 隐藏实体 Section planes 剖面 Section cuts Axes 轴线 Guides 参考线 Shadows 阴影 Fog 雾化

Edge Styles 边线样式

Edges 边

Back edges 背面边线(透射)K Profiles 轮廓

Depth cue 深度变化 Extension 延长 Face Styles 面样式

X-ray X 射线 Wireframe 线框

Hidden line 隐藏边线 Shade 着色

Shaded with textures 贴图着色 Monochrome 黑白

Component Edit 编辑组件

Hide rest of model 隐藏模型中编辑组件外的所有内容

Hide similar components 隐藏相同组件

Animation 动画

Add scene 增加场景 Update scene 更新场景 Delete scene 删除场景

Previous scene 前一个场景PageUp Next scene 后一个场景 PageDown Play 播放 Settings 设置

Camera 相机

Previous 前一个相机 Next 后一个相机

Standard views 标准视图

Top 顶视图 Bottom 底视图 Front 前视图 Back 后视图 Left 左视图 Right 右视图 Iso

Parallel Projection平行视图 Perspective 透视视图

Two-Point Perspective 两点透视 Match New Photo 照片匹配

Edit Matched Photo 编辑匹配的照片 Orbit 旋转 O Pan平移 P Zoom 缩放 Z

Field of View 视野

Zoom window 缩放至场景至窗口Ctrl + Shift + W

Zoom extents 缩放选择至窗口Ctrl + Shift + E

Zoom to photo 缩放至照片 Position camera 放置相机 Walk 移动相机 Look around 环视 Image igllo

Draw 绘图

Line 直线 L Arc 圆弧A

Freehand 自由曲线 Rectangle 矩形R Circle 圆 C Polygon 多边形 Sandbox 地形

From contours 从等高线

From scratch 从自由绘制网格平面

Tools 工具

Select 选择 Space Eraser 橡皮 E Paint bucket 油漆桶 B Move 移动(按下Ctrl可复制,可用 *数字 表示按这个距离复制多少个,或者 /数字 表示在这个间距内复制多少个)M Rotate 旋转 Q Scale 缩放 S Push/pull 推拉P Follow Me 跟随 Offset 偏移 F Outer Shell 轮廓 Solid tools 实体工具

Intersect 交集 Union 合集 Subtract 抽取 Trim 裁剪 Split 切割

Tape measure 测量 T Protractor 量角器 Axes 轴线

Dimensions 尺寸 Text 字

3d text 三维字 Section plane 剖面 Interact 交互 Sandbox 地形

Smoove 类似于移动…… Stamp 图章 Drape 褶皱

Add detail 增加细节 Flip edge 边线反向

Window 窗口

Model Info 模型信息 Entity Info 实体信息 Materials 材质 Components 组件 Styles 样式

Layers 图层 Outliners 轮廓 Scences 场景 Shadows 阴影 Fog 雾化

Match photo 匹配照片 Soften edges 边线柔化 Instructor 教学指导 Preferences 参数设置 Hide dialogs 隐藏对话

Component options 组件选项 Component attributes 组件属性 Photo textures 贴图调整

右键菜单

Entity info 实体信息 Erase 删除 Hide 隐藏 Explode 炸开 Select 选择

Bounding edges 边界 Connected faces 相连面 All connected 所有相连 All on same layer 同一图层

All with same material 同一材质Area 面积

Selection 选择 Layer 图层 Material 材质

Make component 制作组件 Make group 制作组 Intersect faces 交错

Reverse faces 反转面的方向 Flip along 翻转

Red direction 沿红轴方向 Green direction 沿绿轴方向 Blue direction 沿蓝轴方向 Zoom extents 缩放范围

Add photo texture 添加照片贴图

篇2:菜单中英对照

菠菜汤Spinach Soup烩牛肉Beef Goulash炒土豆Fried Potato 酸辣汤Hot &Sour Soup咖喱海鲜汤Seafood Curry Soup香煎茄子Pan Fried Eggplant 俄式烩牛肉Stronganoff Beef Goulash维也纳香肠Wienner Sauages 黑椒牛排Beef Steak with Black Pepper Suuce 墨西哥鸡肉饼Mexican Quesadillas 炸鸡腿Deep Fried Chicken wings 酿焰猪排Stuffed Pork Chop 金枪鱼意大利面Spaghetti with Tuna 墨西哥牛肉丸子汤Mexican Beef Ball Soup蔬菜炒饭Fried Rice with Vegetable 螺旋面Fussili Pasta 西兰花Broccoli香草西红柿汤Tomato Basil Soup 西红柿角Tomato wages米兰式西兰花Fried Broccoli奶油南瓜汤Pumpkin Cream Soup 蓝芝士菠菜汤Spinach Soup with Blue Cheese 米兰式猪排Pork Milannaise 煎土豆Roasted Potato 蘑菇鸡排Pan Fried Chicken with Mushroom香酪猪排Pork Cordon bleu香酪鸡排Chicken Corden Bleu 洋葱圈Onion Rings 奶油烩猪柳Pork Ragout 培根牛肉串Bacon and Beef Skewer 印尼炒饭Nasi Goreng 黑椒牛柳粒Sauted Beef Tenderloin with Black Pepper 奶油烩鸡Chicken Ragoat 扬州炒饭Fried Rice of Yangzhou Style 红烧牛腩Beef Stew 地中海茄子汤Mediterranean Eggplant Soup 蘑菇猪排Pan Fried Pork Steak with Mushroom with Mushroom 香辣猪肉丝Sauted Pork Slice of Sichuan Style 地中海青椒汤Mediterranean Bell Pepper Soup 奶油西兰花汤Broccoli Cream Soup 土豆泥Mashed Potato 蜜汁胡萝卜Fried Carrot 煎乳牛排Jager Schnitzel炸猪排Prk Schnitzel肉面包Meat Loaf 扒蔬菜Grilled Vegetable西红柿意大利面Spaghetti with Tomato Sauce 香炒凤尾虾Pan Fried Shrimp 鸡肉卷Chicken Rolls 猪肉卷Pork Rolls 奶油西葫芦汤Eucchini Cream Soup 红菜头片Red Cabbage 奶油胡萝卜汤carrot Cream Soup鸡蛋卷Omelet 甜玉米汤Sweet Corn Soup 匈牙利牛肉汤Beef Goulash Soup 柠檬土豆汤Lemon Potato Soup 德式小香肠Small Sauages 奶油炬土豆Gratin Potato 马来西亚炒面Malasier Fried Noddles 牛肉饼Frikadellen 鸡蓉蘑菇汤Chicken Mushroom Soup 德式洋葱汤German Onion Soup 炸春卷Spring Rolls 香草猪排Pan Fried Pork Loin with Herbs 中式面条Chinese Noddles 曼哈顿海鲜汤American Seafood Soup 香辣烤鸡翅BBQ Chicken Wings 卡真鸡排Cajun Chicken Breast 滨豆汤Lentil Soup维也纳煎乳牛排Wienner Schnitzel 白菜花Cauli Flower 咖喱鸡肉串Chicken Skewer with Curry 米兰鸡Millanese Chicken Piccate 曼哈顿蛤蛎汤Clam Chowder Soup 烤鸡腿BBQ Chicken Leg金枪鱼三明治Tuna Sandwich 烤土豆Grilled Potato维也纳香肠Wienner Sauages 牛肉炒饭Fried Rice with Beef 香草奶油斜切面Penne Carbonara 水果鸡肉串Fruit Chicken Skewer 意大利蔬菜汤Minestrone 培根炒蛋Fried Egg with Bacon法式洋葱汤French Onion Soup 青豆汤Green Bean Soup 泰式肉松炒饭Fried Rice of Thai Style 炒什锦蔬菜Fried Mixed Vegetable猪肉饼Meat Ball 腰果鸡丁 Sauted Chicken Breast with Cashew Nuts 牛肉串Beef Skewer 鸡胸片Chicken Breast 鸡肉串Chickem Skewer 火腿奶酪三明治Ham &Cheese Sandwich奶油土豆汤Potato Cream Soup 中式点心Dim Sum香草鸡排Pan Fried Chicken with Herb

焦点访谈 Topics in Focus

新闻调查 News Probe

新闻30分 News in 30 Minutes

东方时空 Oriental Horizon

社会经纬 Net of Justice

夕阳红 Sunset Glow

商业电视 Business TV

市场热线 Market Hotline

世界经济报道 World Economic Report

股市分析 Stock Market Analysis

足球之夜 Soccer Night

健康俱乐部 Health Club

春节联欢晚会 Spring Festival Gala Evening

半边天 Half the Sky

综艺大观 Super Variety Show

戏迷园地 Garden for Opera Fans

大风车 Big Pinwheel

七巧板 Tangram

12演播室 Twelve Studio

中华民族 Chinese Ethnic Peoples

科技博览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人与自然 Man and Nature

正大综艺 Zhengda Variety Show

书坛画苑 Gallery of Calligraphy Painting

天涯共此时 Time Together across the Strait

华夏风情 China Kaleidoscope

中国新闻 China News

中国报道 China Report

旅行家 Travelogue

中国各地 Around China

今日中国 China Today

周日话题 Sunday Topics

英语新闻 English News

东方时尚 Oriental Fashion

厨艺 Chinese Cooking

篇3:菜单中英对照

一翻译目的论的基本涵义

翻译目的论, 其鼻祖是德国的翻译理论家费米尔, 早于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这样的系列模式。对于翻译界来讲, 这样的全新的模式的确存在着一定的意义, 所谓的翻译目的论, 其研究的焦点在于目的的选择, 在翻译的过程中, 基于一定的目的去进行翻译。在他看来,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等价交换, 其更多的是在一定的环境下, 基于一定的目的的人类交流。

翻译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是符合目的理论的言语学科。其在1984年与赖斯实现了合作, 最终推出了书籍一本, 即《普通翻译理论基础》, 书本对于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规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翻译的文本有赖于译者的目的; (2) 翻译的资料是语言和文化的给予者, 源文本是源语言和文化的给予者;在翻译的过程中, 两者的语言和文化实现了沟通; (3) 翻译文本不是对于源语言的机械, 全面的语言还原; (4) 翻译文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上述的五个方面的重要性是不断递减的, 其中的目的原则是最重要的。从这样的次序排列可以看出, 在他看来翻译目的论的核心是第一点, 翻译的主要因素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二我国高校网页中英文对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翻译目的论对于我国高校网页中英文对照的实际水平有着一定的意义, 本文将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我国高校重视网页中英文对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 这是高等教育网络化的客观要求, 现阶段由于网络被大面积使用到高校的办学过程中, 在网页的建设上开展相关的研究也就成了必要的内容;其次, 这是树立高校学校形象的主要方式, 现阶段我国教育不断发展, 趋向于国际化的发展模式要求进行网页的英文编辑;最后, 实现国际学术交流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的部分高校有着很多的留学生教育, 如此的网页设计有利于在此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 中国高校的英文网页制作的质量关系重大, 不仅仅代表着高校的形象, 更是体现了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在参考西方部分高校的网站建设的时候, 我们结合自身网站的建设, 还是看到很大差异, 尤其是在翻译目的论下体现出的差异, 已将我们的网页水平下降到一定的水平。无论是网页上的错误译法, 还是网页上的翻译漏洞, 都对大学网站建设不利, 都在交流上出现很多的问题, 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也是作为高校, 必须不断去探索和发现的问题, 以求不断提高网页中英文对照的水平, 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交流。

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高校网页中英文对照

在翻译目的论的视角下, 我国高校网页制作上的中英文对照出现了很多失误和不足, 在这些方面还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具备尊重受众, 尊重读者的意识

翻译目的论, 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以受众为出发点, 实现宏观层面上的翻译工作。实际上来讲, 它涉及翻译的全部过程, 对于译文的预定能力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在目的上出现失误, 主要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 缺乏尊重受众, 尊重读者的意识, 造成译文和读者的接受程度不符合。依照翻译目的论的理论, 译者需要依据译文预期的目的和功能来确定使用什么样的翻译技巧和翻译原则。这在高校的网页英文对照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这一点, 对于学校的介绍不要将那些中国化的宣传直接翻译成英语, 而是结合英文读者的习惯去解释和说明学校的概况。

2. 具备尊重习语, 尊重译入语的习惯

翻译目的论主张, 原文是译文的信息提供者, 追求同样的性质, 同样数量的信息传达, 是译者做不到的事情。在此观点看来, 对外宣传的英语翻译首先要在明确目的之后, 保证读者和接受者在接受信息时不受到影响。结合英国当代翻译理论家诺伊贝特的观点, 对外宣传的翻译要完全结合目的语言, 也就是说要结合译入语的使用习惯、使用方式和使用频率, 从而实现与原始语言的用语习惯的一致性。在高校网页内容编辑过程中, 要尊重相关的习语使用, 尤其是在学校的专业介绍的版块上, 有些专业的术语尽量做到和语言上的一致, 充分体现出译入语的文化和气息, 这一点在我国高校网页编辑上做的不是很理想, 还需要不断强化。

3. 具备尊重原文, 尊重原文预期的态度

在翻译目的论看来, 译文的预期读者, 译文的受众都是对于中国大学比较感兴趣的人, 他们要么是想进修中国高校的学生, 要么是希望了解中国高校教育或希望和中国文化实现交流的学者, 或是希望和中国高校实现合作的外企人士。对于这些群体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他们往往缺少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背景, 在此要求在翻译操作时注意适当的调整, 对于一些原文的内容, 进行详细的批注和解释, 将有利于其顺利地理解网站的内容, 这就是要求做到尊重原文的预期内容, 尊重原文的宣传目的。

4. 具备尊重文化, 尊重文化差异的素质

翻译目的论认为, 翻译应符合目的语文化的习惯。此时文化, 即社会个体成员为了实现异同点熟知的规范和惯例。文化性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难以避免的, 在翻译过程中就是指译文和译语言之间在惯例和规范上出现了冲突, 这是要使用同化和异化的方式, 使翻译尽量做到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思维, 实际上文化性翻译失误的情况常常发生, 这就是因为译者没有注意内外有别、文化差异的原因。在高校网页的建设中, 要求译者做到尊重文化, 尊重文化的差异性, 做出适当的调整, 使高校的网站内容趋向于英语国家的表达习惯。

综上所述, 翻译的标准是多样化的, 翻译的目的也是多样化的。相应的翻译手段、翻译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 为什么现在的翻译界出现了如此多的翻译标准, 因为翻译的目的发生变化, 其相应要做的改变也是多方面的。这也对译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其在翻译的过程中, 需要作出的改善也是必然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的网页内容, 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做的改善是多方面的, 需要不断调整, 尤其要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 广泛开展高校网页内容的改善和修正, 以语言的精炼、准确、高效为目标, 实现文化的有效交流。从而推动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 具备尊重受众, 尊重读者的意识; (2) 具备尊重习语, 尊重译入语的习惯; (3) 具备尊重原文, 尊重原文预期的态度; (4) 具备尊重文化, 尊重文化差异的素质。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 我国高校在网页质量上将会出现很大的改观。

摘要:本文基于翻译目的论的相关理论, 从翻译目的论的起源, 谈及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 在此基础上以翻译目的论的视角, 去审视现阶段我国高校网页的中英文对照, 在进过一系列的研究后, 发现翻译目的论的确在我国高校网页的中英文翻译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对于以后的网页中英文对照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是很值得去深究的领域。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高校网页,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1]孙迎春.“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8)

[2]卞正东.翻译目的论[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4 (3)

篇4:奥运部分体育项目中英对照

acrobatic gymnastics技巧运动

athletics/track & field田径

beach volleyball沙滩排球

boat race赛艇

bobsleigh, bobsled雪橇

boxing拳击

canoe slalom激流划船

canoe赛艇

chess象棋

cricket板球

cycling自行车

diving跳水

downhill race速降滑雪赛,滑降

dragon-boat racing赛龙船

dressage盛装舞步

equestrian骑马

fencing击剑

figure skating花样滑冰

football / soccer足球

freestyle自由式

gliding; sailplaning滑翔运动

golf高尔夫球

Greece-Roman wrestling古典式摔跤

gymnastic apparatus体操器械

gymnastics体操

handball手球

hockey曲棍球

hold, lock揪扭

horizontal bar单杠

hurdles; hurdle race跨栏比赛

huttlecock kicking踢毽子

ice skating滑冰

indoor室内

item Archery箭术

judo柔道

kayak皮划艇

mat exercises垫上运动

modern pentathlon现代五项运动

mountain bike山地车

parallel bars双杠

polo马球

relative work造型跳伞

relay race; relay接力

rings吊环

roller skating滑旱冰

rowing划船

rugby橄榄球

shooting射击

side horse, pommelled horse鞍马

ski jump跳高滑雪

ski jumping competition跳高滑雪比赛

ski滑雪板

skiing滑雪

slalom障碍滑雪

softball垒球

surfing冲浪

swimming游泳

table tennis乒乓球

taekwondo跆拳道

tennis网球

toxophily射箭

track赛道

trampoline蹦床

trapeze秋千

triathlon铁人三项

tug-of-war拔河

volleyball排球

badminton羽毛球

baseball棒球

basketball篮球

walking; walking race竞走

wall bars肋木

water polo水球

weightlifting举重

weights重量级

winter sports冬季运动

wrestling摔跤

yacht游艇

Mens 10m Platform男子10米跳台

Womens Taekwondo Over 67kg女子67公斤级以上跆拳道

Womens Athletics 20km Walk女子20公里竞走

Mens Diving Synchronized 3m Springboard男子3米跳板

Womens Diving 3m Springboard女子3米跳板

篇5:HPM1005中英文对照菜单

一、Main menu(主菜单)

二、Copy setup(复印设置)

1.Default Quality(默认质量)

2.Text(文本)

3.Draft(草稿)

4.Mixed(混合)

5.Film photo(胶片)

6.Picture(图片)

7.Def.light/dark(默认调淡 / 加深设置)这个一般用最左边第二个档就可以,省粉。

8.Def.# of/copies(默认份数)

9.Def.Reduce/Enlrg(默认缩小 / 放大比率)

10.Original(原件 =100%)

11.A4 > Ltr=94% Ltr > A4=97% Full pages=91%(全页 =91%)

12.2 pages/sheet(2 页 / 张)

13.Portrait(纵向)

14.Landscape(横向)

15.4 pages/sheet(4 页 / 张)

16.Portrait(纵向)

17.Landscape(横向)

18.Custom: 25-400%(自定义: 25-400%)

三、Reports(报告):

Demo page(演示页)Menu structure(菜单图)Config report(配置页)

四、System setup(系统设置)

1.Language(语言)

English(英语)Francais(法语)Italiano(意大利语)Espanol(西班牙语)Nederlands(荷兰语)Svenska(瑞典语)Dansk(丹麦语)Norsk(挪威语)

Suomi(芬兰语)Hungarian(匈牙利语)POLSKI(波兰语)Deutsch(德语)

Portugues(葡萄牙语)Czech(捷克语)Turkish(土耳其语)Russian(俄语)

2.Pager setup(纸张设置)

1、Def.paper size(默认纸张尺寸)

2、Letter 纸 A4 纸 Legal 纸

3、Def.paper type(默认纸张类型)

4、Plain(普通纸)

5、Preprinted(预打印纸)

6、Letterhead(信头纸)

Transparency(投影胶片)Prepunched(预先打孔纸)

Labels(标签)Bond(证券纸)

Recycled(再生纸)Color(彩纸)

Light(轻磅纸)Heavy(重磅纸)

Cardstock(卡片纸)Envelope(信封)

Rough(粗糙纸)Print Density(打印浓度)

五、Service(服务)

Restore defaults(恢复默认值)Cleaning Mode(清洁模式)

篇6:step7中英文菜单对照

Project项目

Programminglanguages多语言的用户程序编辑

LAD逻辑图

STL语句表

FBD功能图

Hardwarediagnostics硬件诊断

Hardwareconfiguration硬件组态

Netpro网络组态

Internalprogrammingdeviceinterface 内部编程设备接口

Externalprommer外部编程设备接口

Memorycardparameter assignment存储卡参数赋值

View 查看

Options 选项

Window 窗口

Toolbar 工具栏

Customize自定义

General常规

Storage location for projects /multiprojects项目/多项目的存储位置 Storage location for libraries库的存储位置

Browse 浏览

Open new object automatically自动打开新建对象

Archive automaticallyon opening project or library打开项目或库时自动存档

Save window arrangement and contents at end of session

保存会话结束时的窗口排例和内容

Language语言

M(memory)表示位存储器

T(timer)表示定时器

C(counter)表示计数器德语用z

I(input)表示输入元件德语用e

Q表示输出元件德语用a

A(and)表示逻辑“与”运算德语用u

篇7:PS菜单中英文对照表总结

一、File

<文件> 1.New

<新建> 2.Open

<打开>

3.Open As

<打开为>

4.Open Recent

<最近打开文件> 5.Close

<关闭> 6.Save

<存储>

7.Save As

8.Save for Web

9.Revert

10.Place

11.Import

<1>PDF Image

<2>Annotations

12.Export

13.Manage Workflow

<1>Check In

<2>Undo Check Out

<3>Upload To Server

<4>Add To Workflow

<5>Open From Workflow

14.Automate

<1>Batch

<2>Create Droplet

<3>Conditional Mode Change

<4>Contact Sheet

<5>Fix Image

<6>Multi Page PDF to PSD

件>

<7>Picture package

<8>Web Photo Gallery

15.File Info

16.Print Options

17.Page Setup

18.Print

19.Jump to

20.Exit

二、Edit

1.Undo

2.Step Forward

3.Step Backward

4.Fade

<存储为>

<存储为Web所用格式>

<恢复>

<置入>

<输入>

<注释>

<输出>

<管理工作流程>

<登记>

<还原注销>

<上载到服务器>

<添加到工作流程>

<从工作流程打开>

<自动>

<批处理>

<创建快捷批处理>

<条件模式更改>

<联系表>

<限制图像>

<多页面PDF文件到PSD文

<图片包>

<文件简介>

<打印选项>

<页面设置>

<打印>

<跳转到>

<退出>

<编辑>

<还原>

<向前>

<返回> <消退>

5.Cut

<剪切> 6.Copy

<拷贝>

7.Copy Merged

<合并拷贝> 8.Paste

<粘贴>

9.Paste Into

<粘贴入> 10.Clear

<清除> 11.Fill

<填充> 12.Stroke

<描边>

13.Free Transform

<自由变形> 14.Transform

<1>Again

<2>Sacle

<3>Rotate

<4>Skew

<5>Distort

<6>Prespective

<7>Rotate 180°

<8>Rotate 90°CW

<9>Rotate 90°CCW

<10> Flip Hpeizontal

<11> Flip Vertical

15.Define Brush

16.Define Pattern

17.Define Custom Shape

18.Purge

<1> Undo

<2> Clipboard

<3> Histories

<4> All

19.Color Settings

20.Preset Manager

21.Preferences

<1> General

<2> Saving Files

<3> Display & Cursors

<4> Transparency & Gamut

<5> Units & Rulers

<6> Guides & Grid

<7> Plug

<增效工具与暂存盘>

<8> Memory & Image Cache

<9> Adobe Online

<10> Workflows Options

三、Image

<变换>

<再次>

<缩放>

<旋转>

<斜切>

<扭曲>

<透视>

<旋转180度>

<顺时针旋转90度>

<逆时针旋转90度>

<水平翻转>

<垂直翻转>

<定义画笔>

<设置图案>

<定义自定形状>

<清除内存数据>

<还原>

<剪贴板>

<历史纪录> <全部>

<颜色设置>

<预置管理器>

<预设>

<常规>

<存储文件>

<显示与光标>

<透明区域与色域>

<单位与标尺>

<参考线与网格>

<内存和图像高速缓存>

<工作流程选项>

<图像>

1.Mode

<模式>

<1> Biyesap

<位图> <2> Grayscale

<灰度> <3> Duotone

<双色调>

<4> Indexed Color

<索引色> <5> RGB Color

<6> CMYK Color

<7> Lab Color

<8> Multichannel

<多通道> <9> 8 Bits/Channel

<10> 16 Bits/Channel

<11> Color Table

<12>Assing Profile

<13>Convert to Profile

2.Adjust

<1> Levels

<2> Auto Laves

<3> Auto Contrast

<4> Curves

<5> Color Balance

<6> Brightness/Contrast

<7> Hue/Saturation

<8> Desaturate

<9> Replace Color

<10> Selective Color

<11> Channel Mixer

<12> Gradient Map

<13> Invert

<14> Equalize

<15> Threshold

<16> Posterize

<17> Variations

3.Duplicate

4.Apply Image

5.Calculations

6.Image Size

7.Canvas Size

8.Rotate Canvas

<1> 180°

<2> 90°CW

<3> 90°CCW

<4> Arbitrary

<5> Flip Horizontal

<6> Flip Vertical

<8位通道>

<16位通道>

<颜色表>

<制定配置文件>

<转换为配置文件> <调整>

<色阶>>

<自动色阶>

<自动对比度>

<曲线>>

<色彩平衡>

<亮度/对比度>

<色相/饱和度>

<去色>

<替换颜色>

<可选颜色>

<通道混合器>

<渐变映射>

<反相>

<色彩均化>

<阈值>

<色调分离>

<变化>

<复制>

<应用图像>

<计算>

<图像大小>

<画布大小>

<旋转画布>

<180度>

<顺时针90度>

<逆时针90度>

<任意角度>

<水平翻转>

<垂直翻转>

9.Crop

<裁切> 10.Trim

<修整>

11.Reverl All

<显示全部> 12.Histogram

<直方图> 13.Trap

<陷印> 14.Extract

<抽出> 15.Liquify

<液化>

四、Layer

<图层> 1.New

<新建> <1> Layer

<2> Background From Layer

<3> Layer Set

<4> Layer Set From Linked

<5> Layer via Copy

<6> Layer via Cut

2.Duplicate Layer

3.Delete Layer

4.Layer Properties

5.Layer Style

<1> Blending Options

<2> Drop Shadow

<3> Inner Shadow

<4> Outer Glow

<5> Inner Glow

<6> Bevel and Emboss

<7> Satin

<8> Color Overlay

<9> Gradient Overlay

<10> Pattern Overlay

<11> Stroke

<12> Copy Layer Effects

<13> Paste Layer Effects

<14> Paste Layer Effects To Linked

<15> Clear Layer Effects

<16> Global Light

<17> Create Layer

<18> Hide All Effects

<19> Scale Effects

6.New Fill Layer

<1> Solid Color

<2> Gradient

<3> Pattern

7.New Adjusyesent Layer

<1>Levels

<图层>

<背景图层>

<图层组>

<图层组来自链接的>

<通过拷贝的图层>

<通过剪切的图层>

<复制图层>

<删除图层>

<图层属性>

<图层样式>

<混合选项>

<投影>

<内阴影>

<外发光>

<内发光>

<斜面和浮雕> <光泽>

<颜色叠加>

<渐变叠加>

<图案叠加>

<描边>

<拷贝图层样式>

<粘贴图层样式>

<将图层样式粘贴的链接的>

<清除图层样式>

<全局光>

<创建图层>

<显示/隐藏全部效果>

<缩放效果>

<新填充图层>

<纯色>

<渐变>

<图案>

<新调整图层> <色阶>

<2>Curves

<曲线>

<3>Color Balance

<色彩平衡>

<4>Brightness/Contrast

<亮度/对比度> <5>Hue/Saturation

<色相/饱和度> <6>Selective Color

<可选颜色> <7>Channel Mixer

<通道混合器> <8>Gradient Map

<渐变映射> <9>Invert

<反相>

<10>Threshold

<阈值> <11>Posterize

8.Change Layer Content

9.Layer Content Options

10.Type

<1> Create Work Path

<2> Convert to Shape

<3> Horizontal

<4> Vertical

<5> Anti-Alias None

<6> Anti-Alias Crisp

<7> Anti-Alias Strong

<8> Anti-Alias Smooth

<9> Covert To Paragraph Text

<10> Warp Text

<11>Update All Text Layers

<12>Replace All Missing Fonts

11.Rasterize

<1>Type

<2>Shape

<3>Fill Content

<4>Layer Clipping Path

<5>Layer

<6>Linked Layers

<7>All Layers

12.New Layer Based Slice

13.Add Layer Mask

<1> Reveal All

<2> Hide All

<3> Reveal Selection

<4> Hide Selection

14.Enable Layer Mask

15.Add Layer Clipping Path

<1>Reveal All

<2>Hide All

<3>Current Path

<色调分离>

<更改图层内容>

<图层内容选项> <文字>

<创建工作路径>

<转变为形状>

<水平>

<垂直>

<消除锯齿无>

<消除锯齿明晰>

<消除锯齿强>

<消除锯齿平滑>

<转换为段落文字>

<文字变形>

<更新所有文本图层>

<替换所以缺欠文字>

<栅格化> <文字>

<形状>

<填充内容>

<图层剪贴路径>

<图层>

<链接图层>

<所以图层>

<基于图层的切片>

<添加图层蒙板>

<显示全部>

<隐藏全部>

<显示选区>

<隐藏选区>

<启用图层蒙板>

<添加图层剪切路径>

<显示全部>

<隐藏全部>

<当前路径>

16.Enable Layer Clipping Path

<启用图层剪切路径> 17.Group Linked

<于前一图层编组> 18.UnGroup

<取消编组> 19.Arrange

<排列>

<1> Bring to Front

<置为顶层> <2> Bring Forward

<前移一层> <3> Send Backward

<后移一层> <4> Send to Back

<置为底层>

20.Arrange Linked

<对齐链接图层> <1> Top Edges

<2> Vertical Center

<3> Bottom Edges

<4> Left Edges

<5> Horizontal Center

<6> Right Edges

21.Distribute Linked

<1> Top Edges

<2> Vertical Center

<3> Bottom Edges

<4> Left Edges

<5> Horizontal Center

<6> Right Edges

22.Lock All Linked Layers

23.Merge Linked

24.Merge Visible

25.Flatten Image

26.Matting

<1> Define

<2> Remove Black Matte

<3> Remove White Matte

五、Selection

1.All

2.Deselect

3.Reselect

4.Inverse

5.Color Range

6.Feather

7.Modify

<1> Border

<2> Smooth

<3> Expand

<4> Contract

8.Grow

<顶边>

<垂直居中>

<底边>

<左边>

<水平居中>

<右边>

<分布链接的>

<顶边>

<垂直居中>

<底边>

<左边>

<水平居中>

<右边>

<锁定所有链接图层>

<合并链接图层>

<合并可见图层>

<合并图层>

<修边>

<去边>

<移去黑色杂边>

<移去白色杂边>

<选择> <全部>

<取消选择>

<重新选择>

<反选>

<色彩范围>

<羽化>

<修改>

<扩边>

<平滑>

<扩展>

<收缩>

<扩大选区>

9.Similar

<选区相似>

10.Transform Selection

<变换选区> 11.Load Selection

<载入选区> 12.Save Selection

<存储选区>

六、Filter

<滤镜>

1.Last Filter

<上次滤镜操作> 2.Artistic

<艺术效果>

<1> Colored Pencil

<彩色铅笔> <2> Cutout

<3> Dry Brush

<4> Film Grain

<5> Fresco

<6> Neon Glow

<7> Paint Daubs

<8> Palette Knife

<9> Plastic Wrap

<10> Poster Edges

<11> Rough Pastels

<12> Smudge Stick

<13> Sponge

<14> Underpainting

<15> Watercolor

3.Blur

<1> Blur

<2> Blur More

<3> Gaussian Blur

<4> Motion Blur

<5> Radial Blur

<6> Smart Blur

4.Brush Strokes

<1> Accented Edges

<2> Angled Stroke

<3> Crosshatch

<4> Dark Strokes

<5> Ink Outlines

<6> Spatter

<7> Sprayed Strokes

<8> Sumi

5.Distort

<1> Diffuse Glow

<2> Displace

<3> Glass

<4> Ocean Ripple

<剪贴画>

<干笔画>

<胶片颗粒>

<壁画>

<霓虹灯光>

<涂抹棒>

<调色刀>

<塑料包装>

<海报边缘>

<粗糙彩笔>

<绘画涂抹>

<海绵>

<底纹效果>

<水彩> <模糊>

<模糊>

<进一步模糊>

<高斯模糊>

<动态模糊>

<径向模糊>

<特殊模糊>

<画笔描边>

<强化边缘>

<成角的线条>

<阴影线>

<深色线条>

<油墨概况>

<喷笔>

<喷色线条>

<总量>

<扭曲>

<扩散亮光>

<置换>

<玻璃>

<海洋波纹>

<5> Pinch

<挤压>

<6> Polar Coordinates

<极坐标> <7> Ripple

<波纹> <8> Shear

<切变>

<9> Spherize

<球面化> <10> Twirl

<旋转扭曲> <11> Wave

<波浪> <12> Zigzag

<水波> 6.Noise

<杂色>

<1> Add Noise

<2> Despeckle

<3> Dust & Scratches

<4> Median

7.Pixelate

<1> Color Halftone

<2> Crystallize

<3> Facet

<4> Fragment

<5> Mezzotint

<6> Mosaic

<7> Pointillize

8.Render

<1> 3D Transform

<2> Clouds

<3> Difference Clouds

<4> Lens Flare

<5> Lighting Effects

<6> Texture Fill

9.Sharpen

<1> Sharpen

<2> Sharpen Edges

<3> Sharpen More

<4> Unsharp Mask

10.Sketch

<1> Bas Relief

<2> Chalk & Charcoal

<3> Charcoal

<3> Chrome

<4> Conte Crayon

<5> Graphic Pen

<6> Halftone Pattern

<7> Note Paper

<8> Photocopy

<9> Plaster

<加入杂色>

<去斑>

<蒙尘与划痕>

<中间值>

<像素化>

<彩色半调>

<晶格化>

<彩块化>

<碎片>

<铜版雕刻>

<马赛克>

<点状化> <渲染>

<3D 变换>

<云彩>

<分层云彩>

<镜头光晕>

<光照效果>

<纹理填充>

<锐化>

<锐化>

<锐化边缘>

<进一步锐化>

<素描>

<基底凸现>

<粉笔和炭笔>

<铬黄>

<彩色粉笔>

<绘图笔>

<半色调图案>

<便条纸>

<副本>

<塑料效果>

<10> Reticulation

<网状> <11> Stamp

<图章>

<12> Torn Edges

<撕边> <13> Water Paper

<水彩纸> 11.Stylize

<风格化> <1> Diffuse

<扩散> <2> Emboss

<浮雕> <3> Extrude

<突出>

<4> Find Edges

<查找边缘> <5> Glowing Edges

<6> Solarize

<7> Tiles

<8> Trace Contour

<9> Wind

12.Texture

<1> Craquelure

<2> Grain

<3> Mosained Tiles

<4> Patchwork

<5> Stained Glass

<6> Texturixer

13.Video

<1> De

<2> NTSC Colors

14.Other

<1> Custom

<2> High Pass

<3> Maximum

<4> Minimum

<5> Offset

15.Digimarc

<1>Embed Watermark

<2>Read Watermark

七、View

1.New View

2.Proof Setup

<1>Custom

<2>Working CMYK

<3>Working Cyan Plate

<4>Working Magenta Plate

<5>Working Yellow Plate

<6>Working Black Plate

<7>Working CMY Plate

<照亮边缘>

<曝光过度> <拼贴>

<等高线>

<风>

<纹理>

<龟裂缝>

<颗粒>

<马赛克拼贴>

<拼缀图>

<染色玻璃>

<纹理化> <视频>

<逐行>

<其它>

<自定义>

<高反差保留>

<最大值>

<最小值>

<位移>

<嵌入水印>

<读取水印>

<视图>

<新视图>

<校样设置>

<自定>

<处理CMYK>

<处理青版>

<处理洋红版>

<处理黄版>

<处理黑版>

<处理CMY版>

<8>Macintosh RGB <9>Windows RGB

<10>Monitor RGB

<显示器RGB> <11>Simulate Paper White

<模拟纸白> <12>Simulate Ink Black

<模拟墨黑> 3.Proof Color

<校样颜色> 4.Gamut Wiring

<色域警告> 5.Zoom In

<放大> 6.Zoom Out

<缩小>

7.Fit on Screen

8.Actual Pixels

9.Print Size

10.Show Extras

11.Show

<1> Selection Edges

<2> Target Path

<3> Grid

<4> Guides

<5> Slices

<6> Notes

<7> All

<8> None

<9>Show Extras Options

12.Show Rulers

13.Snap

14.Snap To

<1> Guides

<2> Grid

<3> Slices

<4> Document Bounds

<5> All

<6> None

15.Show Guides

16.Clear Guides

17.New Guides

18.Lock Slices

19.Clear Slices

八、Windows

1.Cascade

2.Tile

3.Arrange Icons

4.Close All

5.Show/Hide Tools

<满画布显示>

<实际象素>

<打印尺寸>

<显示额外的>

<显示>

<选区边缘>

<目标路径>

<网格>

<参考线>

<切片>

<注释>

<全部>

<无>

<显示额外选项>

<显示标尺>

<对齐>

<对齐到>

<参考线>

<网格>

<切片>

<文档边界>

<全部>

<无>

<锁定参考线>

<清除参考线>

<新参考线>

<锁定切片>

<清除切片>

<窗口>

<层叠> <拼贴>

<排列图标>

<关闭全部>

<显示/隐藏工具>

6.Show/Hide Options

<显示/隐藏选项> 7.Show/Hide Navigator

<显示/隐藏导航> 8.Show/Hide Info

<显示/隐藏信息> 9.Show/Hide Color

<显示/隐藏颜色> 10.Show/Hide Swatches

<显示/隐藏色板> 11.Show/Hide Styles

<显示/隐藏样式>

12.Show/Hide History

<显示/隐藏历史记录> 13.Show/Hide Actions

<显示/隐藏动作> 14.Show/Hide Layers

<显示/隐藏图层> 15.Show/Hide Channels

16.Show/Hide Paths

17.Show/Hide Character

18.Show/Hide Paragraph

19.Show/Hide Status Bar

20.Reset Palette Locations

<显示/隐藏通道> <显示/隐藏路径>

<显示/隐藏字符>

<显示/隐藏段落>

<显示/隐藏状态栏>

篇8:菜单中英对照

关键词:茶文化景区,文化语境,直译,意译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产品之一, 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 而且世界各国都对饮茶这一独特休闲方式情有独钟。茶叶在公元9世纪传入日本, 在16世纪传入欧洲, 成为风靡世界的饮品;品茶在日本已经形成茶道文化, 说明其兼具商业属性和文化属性。因此茶文化景区中英文茶叶名称翻译就成为传播茶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茶叶名称翻译需要遵守很多规则, 不仅要结合中文语境翻译, 更要考虑英语母语国家语言习惯, 才能使翻译清楚明了的传达。

1 茶文化的语境概念

茶文化语境不是指语言使用环境, 而是以茶叶本身作为符号进行茶文化翻译的研究。不仅是茶文化, 各种文化都有着各自的语境, “语境翻译”是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于1885年提出的。他指出不同的语言在进行转化和翻译的时候, 要充分的考虑其母语中语境因素, 语境因素为母语文化的精华, 应该予以保留。这是继“情景语境” (Context of Situation) 之后, Wegener提出的又一语境, “文化语境” (Context of Culture) , 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研究提出苛刻的标准。“情景语境”为一种文化在外在的具体表现, 也就是文化的起源、发展、具体特征等一系列能够感知和记录的东西, 情景语境为文化的外在载体;“文化语境”为“情景语境”的升华, 也就是文化语境摆脱情景语境的具体形象和外在感知, 而转变为一种玄妙不可感知的文化符号, 这种符号是一种象征, 一种信仰, 指引着人们去探索和发掘。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其实属于同一种事物, 都是文化的载体。只不过情景语境属于近距离的观察, 能触摸到实实在在的文化现象;而文化语境属于整体的文化感知, 不属于具体可感的文化物象, 而演变为一种符号, 文化的信仰。而我们的茶叶名称翻译, 就是在茶文化语境的基础上进行的翻译, 既要保存茶文化的韵味和特征, 又要做到翻译的形象具体和可感。

2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启示

语言的相似性促进文化的学习和传播, 语言的沟通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理解。但语言本体的独特性, 比如语言思维方式, 形象意义的独特性, 会造成文化交流的隔阂, 所以我们在进行不同文化翻译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转换。茶文化翻译, 也就是我们所说茶叶名称翻译, 需要考虑茶文化语境和英文文化语境两方面因素。中国的茶文化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陆羽的《茶经》为我国茶文化的经典著作, 《茶经》中详细讲述茶文化的起源, 采茶用具, 制作方式, 煮茶用具, 饮茶方式和有关茶的典故, 是我国关于茶叶和茶道文化最详细著作。因此在涉及到茶叶名称翻译问题的时候, 需要时常查找古代茶叶发展的相关资料, 才能翻译出茶文化的真正韵味;另一方面要了解英文有关茶叶翻译的相关资料, 英文文献的茶叶名称翻译大多按照英文习惯进行翻译, 因此他们完成保留英文文化的语言方式, 但同时却丢失很多传统茶文化的韵味, 甚至有些翻译严重偏离茶文化的本意, 导致错误百出。所以茶文化翻译最重要是结合茶文化语境的前提下, 进行相关翻译工作。

3 文化语境与茶叶名称翻译

茶叶不仅具有其商业属性, 进行茶叶相关产品的售卖;同时也具有文化属性, 满足顾客是审美要求, 启迪游客的身心。茶文化景区宣传不仅为出售茶叶获得利益, 更重要作用是带给人美得享受, 使人陶醉在优美的风景和传统文化当中, 因此茶叶名称翻译就成为茶文化景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茶文化名称翻译面对的主要对象为英语母语地区人群, 翻译要在传统文化的前提下, 争取通俗易懂, 使人能够容易理解其中要表达的意义。我们可以对翻译过的茶叶名称再一次用英文相关词语对他们进行解释, 使其理解其中含义, 从而达到售卖商品和观光游览的目的。茶叶名称翻译主要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 具体内容如下:

3.1 茶叶名称直译翻译

茶叶名称翻译中只涉及字面意思, 不带有任何的历史文化和茶叶特征的茶叶名称, 可以采用直接翻译的方式翻译。这种方式更能翻译出茶叶本身的特性和茶叶生产制作的方式, 使英语母语地区的消费者能够很容易的理解翻译过去的意义, 目前的很多茶叶名称都采用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

例1.通常情况, 按照发酵程度和方法的不同茶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小发酵茶、后发酵茶、部分发酵茶和全发酵茶。在进行茶叶名称直译的时候, “小发酵茶”翻译为Non-fermented, “后发酵茶”被直译为Post-fermented, Partially fermented和Completely fermented则是“部分发酵茶”“全发酵茶”的直译。

例2.在乌龙茶介绍方面, 基本上也是采用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茶叶品名的:“白茶乌龙”直译为White Oolong;CTwistod Oolong意思是“条型乌龙”, “球形乌龙”泽被直译为Pelletod Oolong。这几种茶采用直接翻译方法, 这样的翻译能够更加准确传达茶文化语境中茶的意义。

由此可知, 茶叶名称翻译时候多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茶叶品名和种类等类别名称的翻译。由于以上茶叶名称不含有太多茶文化色彩, 因此直译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原有文化基础上的直译能够有效的传达茶文化的精髓, 这些直译不含有文化语病问题。但有些茶叶名称含有极其浓重的文化意蕴, 采用直译的方式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必须在结合文化语境的情况下, 进行适当的改编和翻译, 才能使翻译更加完整和准确。例如“洞顶茶”直译的时候“洞顶”二字直接采用拼音, 后面加上“茶”字的英文翻译, 洞顶茶直译后显示为Dongding Tea;另外一例子进行对比分析, 我们便可看出茶叶翻译时候采用直译的效果。比如, “龙井茶”有些地方被翻译成The Dragon Well Tea。虽然看起来并没有较大的差错, 但这种翻译严重曲解茶名本身的意义。洞顶茶产自台湾鹿谷附近的冻顶山, 由于山多雾而且路陡滑, 上山采茶都要将脚尖“冻”起来, 因此得名叫洞顶茶;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 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 龙井村所产的茶也为龙井茶。以上两种茶都根据中国古代的地名而来, 但国外的翻译显然没有表达出古代中国的文化意蕴, “Dongding”和“The Dragon Well”翻译曲解茶叶本身的意蕴, 使国外的消费者产生疑惑。白毫乌龙 (White Tipped Oolong) 也叫“着延茶”, 英语翻译为“Bitten Tea”, 它以鲜嫩的叶、轻柔的炒茶方式和多重的发酵等优点被称为最高级的乌龙茶, 而“Bitten Tea”只翻译出茶的形态, 没有翻译出茶的历史文化意蕴, 翻译的效果很差。

3.2 茶叶名称意译翻译

英语母语地区消费者的历史政治和文化与华语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导致茶叶翻译存在着重重困难。因此我们需要运用意译的方式, 对那些涉及文化意蕴的茶叶名称进行翻译。意译的翻译也就是通过保留传统的文化部分, 删去不符合英文语境的部分, 通过两者结合达到的翻译效果。

例3.“红茶”被翻译为“Black Tea”。这种茶叶名称就是采用意译的方式翻译的, 它和中国茶叶名称有着字面上的区别。中国的红茶就是乌龙茶, 红茶因为它的茶汤颜色是红的, 因此叫做红茶;而国外的翻译“Black Tea”指的是茶叶的颜色, 茶叶颜色是黑的, 这样翻译更容易让国外的消费者理解。而且乌龙本身也是黑色的意思, 所以这样翻译能更好的传达茶文化意蕴。有些茶叶名称有更为具体细致的区分, 比如“红茶”除是“Black Tea”以外, 又被人们细分为Unshredded Black Tea和Shredded Black Tea, 其意思分别是“工夫红茶”和“碎型红茶”。“工夫红茶”原料细嫩, 制工精细, 外形条索紧直匀齐, 色泽乌润, 香气浓郁, 滋味醇和而甘浓, 汤色叶底红艳明亮, 具有形质兼优的品质特征。以上翻译在保存传统茶文化, 形象表明茶叶的颜色和特征。

与上面红茶细分同理, 普洱茶又被人们细分为“陈放普洱”和“渥堆普洱”两者普洱茶叶, 两者茶叶的翻译为Age-fermented Puer和Pile-Fermented Puer, 这两种翻译均是采用意译的方式进行茶叶名称翻译的。“陈放普洱”指的是生茶, 也就是上面英文所说的自然发酵, 它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 经过加工处理成饼状, 于空气中自然氧化而成;“渥堆普洱”指的是熟茶, 但并不仅仅是熟茶。它是将炒制揉捻后的茶青堆在一起, 随着热度的增加和微生物发酵作用, 茶会产生微妙的改变。茶的形态会更加纤细柔软, 颜色变得深红, 茶的口感会更加甘甜柔和, 含水量会大大降低, 茶汤的香气也会更加浓郁。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意译的例子, 例如:“碧螺春”为“Green Spiral”, “大红袍”为“Robe Tea”。或者为增加茶叶的文化意蕴还可以增加字面的形容词翻译, 例如:“青沱”为“Age Bowl Puer”, “青饼”为“Age Cake Puer”。

4 结语

以上就是茶叶名称翻译的具体内容和策略研究, 不论是直译还是意译的翻译方式, 都不能有效解决茶叶翻译的问题, 最好的解决方式是直译和意义互相结合, 互为补充, 才能很好诠释茶叶名称翻译的意蕴, 以及使英语母语地区消费者清楚了解茶叶的特性和文化。茶叶翻译具有极强的地域属性特征, 翻译要结合具体文化语境来进行, 需要分析茶叶的起源、历史典故、特性甚至有关茶叶特征的诗句, 进行翻译的指导。茶叶翻译传播和交流应该在传统文化语境的前提下进行, 否则茶叶名称翻译将成为空中楼阁, 失去其本身意义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婧.清茶远韵——中国茶文化的审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汪慧.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

[3]黄剑, 戴丽华.茶的多维意义及中英茶文化比较[J].农业考古.2013 (2) :310-312.

上一篇:鬼的谜语是什么下一篇:警徽在党旗下闪光征文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