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沟通

2024-05-12

人际关系沟通(精选十篇)

人际关系沟通 篇1

首先, 明白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提及“人际关系”就必须解释“关系”的具体内涵。“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概念, 不仅帮助理解中国社会的交流与交际基本模式和结构, 同时也是中国人用以处理其日常生活事务的基本方式。在交流中, “关系”这个概念使用非常普遍。有关中国人“关系”的研究很多, 但是“关系”并不是一个从来就有的词汇, 它是在现在人们实际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具有现代意义的词汇, 真正使用也非常晚, 但是我们追朔有关历史, 中国古代很多先贤就对“关系”有过多种表述和阐释。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的“伦”指的正是关系, 在儒家看来, 人是一种关系的存在, “天地宇宙和人类社会都必须处在情感性的群体人际的和谐关系之中”。除儒家之外, 其他各家古代思想流派也对人际关系有着一定的思考和阐释。[1]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人际关系定义的多样性, 在不同的研究著作里定义也不尽相同。广义上讲,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这其中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等, 但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角度上讲,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感情基础上的相互联系。除了对人际关系, 还有专家对其内涵如基本维度做了相关研究。研究发现, 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当互动双方在“尊卑”的维度上表现出互补性行为 (一方的支配行为引发另一方的顺从行为) , 而在“亲疏”维度上表现出对等性行为 (如一方的友善引发另一方的友善) 时, 双方关系比较和谐;相反, 当互动双方在“尊卑”维度上表现出对等性 (双方都带有顺从) 时, 而在“亲疏”维度上表现出对立性行为 (如一方友善, 另一方却带有敌意) 时, 双方关系容易紧张。另外, 在人际关系的类型及人际关系的测量方面, 也有很多专家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中, 和谐的社会关系尤其重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常表现为人与人之间能够求同存异, 取长补短, 通力合作等, 而且情感方面比较容易沟通, 在生产劳动中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使人的劳动能力和才华得以最大限度的施展。在具体的交往中, 人际关系网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把别人看作跟自己一样的人, 尊重他人的个性, 乐于与他人沟通, 了解他人的需要、思想、感情, 只要这样, 相互之间才能和平友爱、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另外,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要立足长远, 把人际关系看成一个整体动态过程,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用宽容包容的心态, 用相互促进、相互帮扶的行为方式, 去营造宽松的人际环境, 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而使个人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

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方式, 也是一切社会赖以形成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讲, 沟通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 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沟通的类型有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其中语言沟通是最常见的, 也是使用最普遍的。在社会交往中特别是在人际关系的促进中, 人际沟通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是它协调作用, 适当的人际沟通可以使沟通者心理得到某些满足, 使心理得到平衡;第二个作用就是适当的心理沟通可以起到健康保健的作用。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人际沟通是人类个体生活中不能缺少的行为, 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充分的思想感情的交流, 是个人心理健康成长所必须的。第三个作用就是, 正常的人际沟通可以使社会信息得到必要的传递。

然而, 究竟如何正确沟通才能促使或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呢?曾有个学者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之间的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关系就像手上的一杯沙子。如果张开手, 松松地捧着它, 它会在你手掌里原地不动。但如果用手挤压, 想把它捏紧, 那么沙子就会从你的指缝中漏出, 结果你只能捧到一小点, 而大部分的沙子都流掉了。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只有恰到好处地去沟通, 尊重别人, 给别人以自由的空间, 那么你与别人的关系就不会遭到破坏。反之,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正确地去沟通, 对它的占有欲太大, 那么你们的关系就会从身边遛掉, 你最终会丧失它。所以说, 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首先要面临的是学会正确处理人际沟通的问题。

首先要树立自己良好形象, 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日常生活中, 自己的形象对我们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塑造是大有裨益的, 它能在无形中增添别人对我们的好感, 在人际交往中, 也有很大的优势。我们的形象一般分为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外在形象为个人的衣着、谈吐、礼仪等, 而内在形象则为处世态度、人格、学识等。在一般的社会交往中, 良好的外在形象是对人起码的尊重, 才能为一个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础和前提, 但是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人的内在形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是靠个人的修养、个人素质、自己魅力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个人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需要面对不同的人, 需要处理不同的事, 比如在家庭、单位、社会等不同环境下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具体角色的扮演形式, 取决于各个具体环境的要求:家庭里, 需要保持一个顾家有担当的丈夫形象, 单位里需要维持一个勤奋努力的好员工形象等, 但是在各种角色的扮演中,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见贤思齐, 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心地善良, 作风正派的人。同时不断追求进步, 努力学习, 积极创新, 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 这样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人格魅力。

其次是要正确待人, 心态要公平公正。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 怨恨, 猜测, 冲突等都是由于相互沟通发生了困难, 说到底就是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每个人要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为他人考虑, 学会顾忌他人的感受, 这样才能容易理解别人, 关心别人, 爱护别人, 当出现了分歧和矛盾时, 才会理智地去解决。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在对待别人时, 要有开阔的胸襟, 识大体, 顾大局, 理解别人, 当别人犯了错误时, 要委婉提出, 而不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指责, 同时也要耐心地帮别人改正错误, 对心地善良的人要真心地对待, 态度要诚恳, 人之相容, 不但是做人的美德, 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另外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有原则和立场, 要敢于同坏人做斗争, 对小人要防范, 不要疏忽大意, 害人之心不可有, 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总之,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 态度要正确, 心态要平和。

第三点就是要尊重人的个性, 并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所说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并不是要追求一种无原则的“一团和气”, 更加不是泯灭人性特征的和气, 而是要到达相互尊重对方的团结。“夫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 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稗同, 尽乃弃已。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 以成百物……声一无听, 物一无文, 味一无果, 物一不讲。”[2]和而不同, 既是社会事务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尊循的准则。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 在人际交往中, 我们不应该把个人的意志强加给交往对象, 认为对方应该这样做, 应该那样做;而是应该相互尊重。要在尊重他人个性的基础上, 追求人际关系的高度和谐。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使交往双方由于相互感到获得尊重而产生一种更加积极交往的愿望和行为, 从而使人际交往处于一种和谐友爱的氛围。

另一方面, 在强调个性的同时, 也应该注意到,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需要持续的沟通和交流才能继续维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情感需要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一个需求。现代女作家庐隐曾写道:“人生若无情感维系, 活着究竟有何趣?春天的玫瑰花芽, 不是得到了太阳的照拂, 怎能露出娇艳的色泽?人类生活若缺乏情感的点缀, 便要常落到干枯的境地了。”的确, 人是情感动物, 人的心灵需要情感的慰籍, 缺乏情感的滋润, 心灵会不断枯竭, 人生也黯淡无光。所以, 情感交流是人是否幸福快乐生活的重要标志, 情感是沟通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 是我们培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富有生命力的血液。人际和谐离不开情感的交流,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营造离不开情感的交融。因此, 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加强情感沟通与交流, 消除不应有的误解和隔阂, 用自己的真心、真情换取他人的理解与真心相助, 在满足他人情感需要的同时获得付出与给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从而增强自己人际交往的信心。这样, 人际交往就会处于一种良性循环, 最终促使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由于交往沟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息息相关, 所以有效的沟通是关系到人们社会心理、社会交往、经济合作、素质教育及社会文明的大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 人际沟通实际上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重要课题。”[3]

人际沟通是一个过程, 它的最终目的是良好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就个人来说, 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 人际关系是种社会资本, 通过这种社会资本, 可以更容易获得某些信息并提高我们的社会生存能力。我国古代文学智慧都说明了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等等。这里的“道”和“人和”就是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自己更加熟悉自己周围的环境和同事, 可以使自己郁积在胸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 与别人或是同事交往中, 可以使自己更加自信, 更加开朗, 也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调节人体生理功能, 防病疗疾, 抗老防衰。人在交往中, 不良的情绪得以宣泄, 郁闷的心情得到排除, 精神可以升华。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 亲朋好友的关怀、帮助和安慰, 可使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减少心理压力。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 “除了知心挚友以外, 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疏通心灵之郁闷。”可见,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我们日常生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人的本质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 人的一生都是再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与不同的人在沟通, 形成不同的人际关系, 也就是说,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的发生, 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对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直接影响其工作和学习, 严重的还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所以, 在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一些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则, 注意人际沟通中的技巧。

摘要: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 无论是处于自然性还是社会性出发, 人都会有各种需求。西方学者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七种, 其中他强调了社会情感需求对人的重要性。然而属于这一范畴的人际关系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如何去学会沟通, 如何去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际关系,人际沟通,个人魅力

参考文献

[1]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左丘明.庐隐选集 (上) [M].福州:福州人民出版社, 1985.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篇2

 关于朋友

记不得在哪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认识的人多了,朋友却少了”。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不懂的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或者说是想不明白、不能理解。然后,上了大学,开始有点感触了。

对于选修课,说实话,以前真的只是抱着一种拿学分的心态。然后上学期选课的时候看到了这门《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忽然发现自己对这个很感兴趣。对于我们这些八零九零的大学生来说,真的缺少了太多太多的与人沟通的机会和方法,或者说,我们不懂得怎么与人沟通。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停留于文字表达,上网,电脑,飞快流利的敲打着键盘,表达我们以为的“沟通与了解”。而在现实中,我们忽略了多少身边的朋友。渐渐地,我们开始害怕现实中的交流,面对故友,我们不懂得怎么叙旧,只是形式化的寒暄着。面对陌生的新朋友,我们不懂怎么样去相互了解,只是生硬地询问着彼此。然后我们发现,老朋友疏远了,新朋友还没有深交,于是就验证了那一句话-----认识的人多了,朋友却少了。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还会经常与以前的朋友联系。后来时间久了,有太多的借口纵使我们忘记了联系。也许一个人一生能碰到的知心朋友没有很多个,真正愿意分享一切的朋友更是屈指可数。时间总是很无情地摧残一切,你斩钉截铁地宣誓它的永恒,却还是会在时间的空隙中不经意地流走。

也许他/她被你遗忘在某个角落了,记得曾经你们很要好的,记得曾经你们手拉手一起上学,记得曾经你因为他/她不给你抄作业而很生气,记得曾经你们很单纯地说好要做一辈子的好姐妹或者好兄弟,记得曾经你们一起骑着单车享受着放学回家的路总有说不完的话,记得曾经你伤心难过的时候总是他/她第一个给你安慰,记得曾经你看到他/她不快乐也会跟着泪流满面,记得曾经你们一起躲在角落默数着分别的距离,记得曾经你们说好不要分开要念同一所高中还有大学,记得曾经你们信誓旦旦说好即使分开也要经常联系,说好不会忘记,说好别离不哭泣,说好要快乐做自己,说好的,我们还记得吗?也许我们的记忆太过隐蔽了,上面长满了爬山虎。

很想念他/她们,就发条短信吧。他/她们会很快乐地记得你还有你们。也许你太忙了也许你早失去了他/她的联系,也许他/她的轮廓也已经很模糊了,也许你有点失落有点懊悔有点心/新的触动了。朋友总是美美的,却在不经意地渐行渐远,彼此凝望…守候。

 关于能力

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新泽西的一家分工厂,过去曾因管理混乱,而差点倒闭。后来总公司派去了一位很能干的人物,在他到任后的第三天,就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偌大的厂房里,一道道流水线如同一道道屏障隔断了工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机器的轰鸣声,试车线上滚动轴发出的噪音更使人们关于工作的信息交流越发难以实现。由于工厂濒临倒闭,过去的领导一个劲地要生产任务,而将大家一同聚餐、厂外共同娱乐时间压缩到了最低线。所有这些,使得员工们彼此谈心、交往的机会微乎其微,工厂的凄凉景象很快使他们工作的热情大减,人际关系的冷漠也使员工本来很坏的心情雪上加霜。组织内出现了混乱,人们口角不断,不必要的争议也开始增多,有的人还干脆就破罐破摔,工厂的情势每况愈下这才到总部去搬来救兵。这位新任的管理者在敏锐地觉察到这一问题的根本之后,果断地决定以后员工的午餐费由厂里负担,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留下来聚餐,共渡难关。在员工看来,工厂可能到了最后关头,需要大干一番了,所以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其实这位经理的真实意图就在于给员工们一个互相沟通了解的机会,以建立信任空间,使组织的人际关系有所改观。在每天中午大家就餐时,经理还亲自在食堂的一角架起了烤肉架,免费为每位员工烤肉。一番辛苦没有白费,在那段日子,员工们餐桌上谈论的话题都是有关组织未来的走向的问题,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并就工作中的问题主动拿出来讨论,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

这位经理冒着成本增加的危险拯救了企业不良的人际关系,使所有的成员又都回到了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去了。尽管机器的噪音还是不止,但已经挡不住人们内心深处的交流了。两个月后,企业业绩回转,5个月后,企业奇迹般的开始赢利了。这个企业至今还保持着这一传统,中午的午餐大家欢聚一堂,由经理亲自派送烤肉。

有人说“成功=30%知识+70%人脉”;更有人说“人际关系与人力技能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因为人永远不孤立,我们和所有的东西都会发生关系,而生命中最主要的,也就是这种人际关系。由此看来,要想成功,就首先应该知道并灵活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与情感的传递过程。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有一种对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人力技能环境的需求。根据权威组织学家的统计分析,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工作上失败,不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或工作动机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人际关系处理和人力技能上的失败。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素质、人格和品德。谁都明白处世之

难,谁都渴望处世圆满,我们常常会因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不和谐而苦恼和惆怅。圆满的人生不仅限于个人的独立,还须追求人际关系的成功。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称赞是人的共性。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处理好你的人际关系和培养好人力技能都是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资本。《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靖崎曾说过:“我富有的父亲说:如果你想做一名成功的生意人,人际关系是你最重要的技巧。他还说:如果你想在生意中成功,你应该不懈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技巧。”因此,人际关系其实是每个人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课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与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比较强,面对这个社会错纵复杂的大环境,更应在人际关系方面调整好自己的坐标。

成功的条件“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人和”指的不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吗?

 关于儒家

传统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是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简言之,就是:仁者,爱仁也;仁者,己所不欲,勿施人也;仁者,欲达人,先达己也。这种“仁”的观念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守信用、要以和为贵。以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作为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这种儒家观念无疑是正确的,它像一剂清凉药,撕去人与人之间的伪善与隔膜,将彼此心灵畅通。曾几何时,我们的社会信誉开始贬值,人人自危。倡导儒家文化,给当今社会一种召唤,一种真诚的感动!也许,儒家文化的老古董,根本解决不了什么欺骗,但是若能招回一份人心的真诚,人间便少了一份伪善。我们呼喊诚信,屏弃伪善,那么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营养、有价值的东西,为我们相处的更加和谐、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富强服务。传统的儒家文化给现代社会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这句话中涉及到了从家庭到社会的一个人际关系。“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是至爱自然的道德价值来源。不是因为你的父母兄弟就是所有人的父母兄弟所以我们要“泛爱众”,而是因为人是天地所生,“四海之内皆兄弟”。

巧妙沟通促进家园关系 篇3

[关键词]巧妙;沟通;构建;和谐;家园关系

在幼儿园里,孩子之间发生些小事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这些小事却很容易引起家长和老师之间矛盾的发生。如何处理家园小事,是幼儿教师必学和必备的招数。

幼教工作面对的是各形各色的家长,这些家长因为工作环境和生活阅历的不同,所以对事情的看法各不相同。面临这种现状,教师只有巧妙处理这些家园小事,才会取得家长的信任,获得家长的支持,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一、 换位思考,做到细心关爱幼儿

妈妈亲还是老师亲?老师认为可以一样亲。“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夸我好宝宝,我爱老师像妈妈。”这首儿歌就告诉老师要像妈妈一样疼爱孩子,孩子也会想喜爱妈妈一样喜爱老师。换位思考,做到细心关爱幼儿。准准和翔翔是班上两位活泼好动的小男生。这天,翔翔不小心将准准脸划破了。放学后,翔翔的奶奶来接翔翔,老师对她说:“今天翔翔太调皮了,把准准的脸给划破了,下次可要小心!”翔翔奶奶沉着脸说:“你們老师是怎么看孩子的,发生这种事情?”说完拉着翔翔就走了,走到楼梯口又开始抱怨道:“你们老师不负责任,还怪小孩子”。老师见家长面就批评孩子的不是,不但孩子会觉得伤心,认为老师不喜欢我;家长也会觉得没面子,认为老师不喜欢他(她)的孩子。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每天能得到老师的夸奖。如果发生这些小事,老师站在孩子角度想想孩子并不是存心的,而是不小心的;再站在家长角度想想,孩子真的只是无心之过。羽羽小朋友每天早上入园时,妈妈总是舍不得地抱着他,羽羽也舍不得地哭闹着,旁边的小朋友淘气地说羽羽羞羞脸,羽羽闹得更厉害了,妈妈也更不舍得离开了。这时,老师低下身去亲切地对羽羽说:“我的羽羽可棒了,昨天老师还请羽羽做小老师了,对吧?今天你还想做小老师吗?”羽羽认真地点点头,见羽羽心动了,老师接着说:“我的小羽羽,那你上幼儿园还哭吗?”羽羽马上停止了哭声,小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乖乖地回到座位上,妈妈也放心地离开了。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先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再进行奖励性的诱惑,孩子的天性立马表现出来,马上高高兴兴。站在家长的角度,老师表扬他的孩子,也是对家长的表扬和肯定,家长会觉得很欣慰。当碰到这样的小事时,老师及时询问幼儿的哭闹原因,再进行表扬和奖励,家长会感到很高兴。这样老师的工作就很容易进行,与家长的沟通也更进一步了。

二、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琲琲在午休起床后,被小朋友不小心撞了一下摔了一跤。放学后,老师告诉琲琲妈妈孩子今天摔了一跤。琲琲妈妈听后马上要去医院做CT检查,结果什么事也没有。可是琲琲妈妈认为孩子是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撞到之后摔的一跤,才会去做检查的,这钱得那小孩或幼儿园出。无奈之下,老师只好自己掏腰包了。如果教师只知道一味迁就于家长,不但导致了家长对老师工作的不认可,而且失去了家园和谐。家长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种伙伴关系才能得到和谐共处。老师应该首先尽可能地争取家长的理解。如家长沟通不了,及时咨询有关法律部门,这样才能维护老师心中的形象和地位。所以说,幼儿园的老师光具备专业知识还不够的,应该还具备相应层次的法律常识和处事能力。

别人问幼教工作难不难?当然难。由于教师的工作是面对各种层次,各种性格的家长和孩子,需要老师精湛的业务水平和博大的爱心。但教师只要做到用心去关爱孩子,与家长之间互相尊重,一定可以建立一种和谐、温馨的理想家园关系。

浅议医患关系沟通 篇4

医者和患者是一对矛盾体。由于视角不同,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同一问题就容易产生分歧,甚至很难达成共识。某调查公司对我国1O个城市的4753名消费者关于行业的适用脸谱调查中,医院的冷漠脸谱获选率高达25.1%,荣登主要生产与服务行业调查中的“冷漠老大”地位。南京医科大学曾开展一项医患关系调研中,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率为43.8%,而医护人员认为医患之间的信任率仅25.96%。这其中不乏医院角色转变和公民素质的主观性原因,也有医疗体制等客观原因。

一、当今医患双方博弈矛盾

1.患方期待应有的尊重和全面诊疗信息知情权,医方希望患方认可医方逻辑。

复杂高深的医学知识和诊疗技术使患方无法理解医方的逻辑思维。患方希望在诊疗全过程中都能获得真实、全面的信息,并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明确提示,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诊疗方案。希望医方能讲得通俗易懂,少用专业术语。希望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由于病痛的折磨,患方有不同于健康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要求常常高于健康人。面对患者,医方的职业特点和道德要求使他们会尽心尽力为病人着想。但是,医护人员接触的都是各式各样要求的病人,而且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形成长期的职业压力,他们的身心苦处没有人能体会和理解。在医方看来,他们能站在患方的立场着想,但是患方对他们却理解较少,戒备心理强。

2.患方期待最好最全面的诊疗,医方则希望患方理解医学的高风险性。

患者的期待是花最少的时间和代价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最好还没有任何副作用和危险性。在医方看来,医学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性,疾病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疾病会随着不同患者生理病理发生变化,使病情更加复杂;药物在治疗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新的损害。

3.患方期待支付最为合理的诊疗费用,医方希望患方理解对医学设备的高依赖性。

患者期望是普遍想法,也是正常心理。尽管患者明知健康是无价的,但是一旦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就会怀疑医生过度诊疗,犯疑心病。实际上,疾病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依据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临床经验,同时还必须依赖先进的医学检查、检验作参考。诊疗技术和先进医学设备的出现,使这种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医生认为,医疗中“合理”与“过度”有时很难界定,有时节约一些检查费用反而会导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的严重后果。

4.患方希望诊疗的过程和结果都一样好,医方希望患方认识医学的不确定性。

患方对诊疗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怀有极高的期待,认为花钱就应该“治好病”。医方认为,最先进的诊断设备也不可能反映全部病情;诊疗就象“黑箱子里面摸彩球”,有的病需要“三分治七分养”,而有的病本身就是不治之症。

5.患方希望通过“医闹”最大限度地获得赔偿,医方希望合理地适用归责原则

一旦发生意外,患者常常忘记医生曾经做了什么,而只会强调对己有利的一面,甚至全盘否定医方的诊疗方案,向医院索取巨额赔偿。这种过激做法的出现会对医方形成巨大压力,势必会把患者当作潜在“诉讼人”,甚至“敌人”。同时,由于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很难合理地将医务人员的风险转移。医方希望合理地划分责任,减轻自身压力和负担,并能建立健全有效的医患纠纷机制,从而保护医护人员。

二、医患双方沟通方法

沟通是人们借助于语言、表情、肢体等方式来把自己知道的信息、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传递给他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社会之间需要沟通。沟通得法,工作和生活更加顺心和谐,不得法或者拒绝沟通,小则徒增烦恼大则酿成悲剧。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具体说:

1.领导的示范作用

科主任和护士长对患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基层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态度,因此领导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如果在替患者诊疗的时候弯下腰来,前倾着身子,会让人感到亲切、体贴。大部分医护人员愿意在临床能力上下功夫,但却容易忽视患者的感受,其结果往往是患者产生了抵触情绪,而医护人员自己却浑然不觉。

2.与患者及家属聊家常

针对不同患者,简短聊一些与医疗无关的话题,可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如果能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告知患者及家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班时间患者尚难见到忙碌的主治医师和主任医师,下班后更是不知其去向。针对这种情况,应做到给患者及家属提供方便,让患者有事可随时找到对自己病情最了解的医生,患者心里会觉得特别踏实和感激,不仅可以增强患者内心的安全感,也有利于医生及时了解和发现问题。

3.“零距离”与患者交流

许多医护人员与患者从未握过手,潜意识里就与患者拉开了距离。当在鼓励和安慰患者时,医者和患者握手可让患者感到温暖并消除紧张情绪,这种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任何药物无法代替的。

4.提升内涵的沟通

医护人员除了具备充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尊重患者的人格、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些也可以反映在语言的表达上:患者及其家属是心理特殊的群体,他们对医护人员的语言特别敏感。因此,医护人员应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开患者的心结。善用安慰话,多用鼓励话,巧用权威话,慎用消极话,禁用伤害话。还有不可或缺的肢体语言,如关切的眼神、柔和的表情、手势、优雅的姿态等。患者面对一位既专业又有爱心又得体的医生,怎么不会生起尊敬和合作的心情呢?

5.因人而异的沟通

在与患者的接触中,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谈话技巧。有的患者受教育水平高,有的理解能力差,有的是急性子,而有的是内向封闭性格。同样的病情当面对不同的患者时,如果还是例行公事用同一个谈话套路,效果肯定会打折扣。把消极的话说成积极的话,把不好听的话说成好听的话,把不容易被人理解的话说成容易被人理解的话。因此,只要医护人员掌握一些谈话的技巧,许多医患矛盾和纠纷就可以化解和避免了。

三、医患双方沟通注意问题

面对医疗纠纷和投诉时,这时的患者或家属极有可能情绪激动而失去理性,接待时更要注意一些问题:

1.多听少说,以静制动

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发现问题和寻找突破口的利器。一个有效的小技巧是边听边记,一方面可以缓解情绪,体现诚意,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忘记。当有人开始白纸黑字记录的时候,当事人会不自觉地开始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一定程度上缓解双方当事人紧张的关系。

2.公正地表达歉意,不推卸责任

如果确实是医院的责任,要寻找合适的时机表达歉意以缓解冲突;如果不能明确是否是医院的责任,也要考虑到病人投诉必然有不满意之处,可使用“耽搁您的时间了”、“我们一定尽力处理好这类事情”,”您的心情我们理解”“作为病人家属也很辛苦”等语言,表达诚意拉近距离,给患者提供释放情绪的机会。

3.正确传递承诺

通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对赔偿费用的多少不能达到共识或者患方提出无理要求,这时如何传达意向就很重要,通常可用举例旁引的方式暗示;在处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经济赔偿并非唯一解决方法,有时病人投诉也只是一时意气之争,故搞清楚病人的真实目的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对于病人或家属的无理取闹,医院不能以粗暴的方法对待,要利用合适的时机,迅速解决;也可发挥现场民警的作用,在投诉处理过程中,对于“谈僵”,民警有时在其中也能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

总之,病人投诉总有所求,或心理、或物质,要揣摩其心理,调动多方力量,最终达到双方都能接受或基本接受的程度。

医者仁心。随着向服务型社会的转型,医院的角色也在转变,医院与患者之间不仅是治疗与被治疗的关系,还是相互信任、互相配合的关系。很多医护人员平时的工作强度非常大,精神压力可想而知,所以要更好地学习去协调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作为医方,在医技精益求精的同时,如果能够善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有了专业的职业操守和高贵仁爱的内心,一定可以重塑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李白云,《实用预防医学》,2011,《浅谈医患沟通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

沟通与人际关系论文 篇5

摘 要:人际关系沟通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态和想法的良好工具,在生活中,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都是由沟通不当或缺少沟通而引起的,每个人都希望与他人友好相处,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也是人们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重要手段,无论你想要做什么都离不开沟通,而且要想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加出众,生活更加精彩,不仅要学会沟通,还要了解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语言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充分利用语言的魅力,以完美的沟通艺术,使你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最成功的人,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关键词:

善用沟通技巧,优化师生关系 篇6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育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至高无尚的权威和尊崇的长者。又由于长期受“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始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师道尊严”已成为师生关系最典型的写照。作为当代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往往喜欢颠覆传统、张扬个性,早已不再把老师看得高高在上、绝对正确,而往往认为只是“闻道有先后,学术有专攻”尔。

再者,在过去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我们教师形成了一些僵化、刻板的观念和陈旧、落后的做法,在新时期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那种封闭、沉闷、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以及不分巨细、事必躬亲、越俎代疱式的管理方式,令学生产生了厌倦情绪,最终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敏感,冷漠、僵化,提防、戒备,抵触甚至决裂。譬如,由于师生双方内心紧张,变为怀有敌意,教师认为学生是两面派多、调皮捣乱的多、不可救药的多,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学生“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由沉默到公开对抗。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人文关怀,注重以人为本,倡导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途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也逐步现代化、科学化,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交往能力、合作意识是早已成为每个现代人必备的生存能力。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因此,优化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已迫在眉睫。那么,什么样的关系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融洽的,在管理层面上是有主次性的教育关系;也是一种共存、共生、共长、共创、共乐的相辅相成的教学关系;还是心理相容、心灵相接、至诚至爱的情感关系。

在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优化师生关系,不仅要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更要懂得沟通技巧,并善用沟通技巧。

一、了解和亲近学生是优化师生关系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对一个新接的班级,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还要了解其同辈群体、家庭背景和亲子关系等。只有深入地了解了学生,才能找到与学生沟通的切口和话题,才能更好地贴近学生,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而因材施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尤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挖掘潜能,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才能给他们创造一个标新立异、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尊重和信赖学生是优化师生关系的前提

尊重,是一种爱,一种信任。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爱学生。我国近代教育家夏巧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受教育者学习的动力,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挚、深沉的爱,只有对学生体现出高度的人格信任,教师的教育影响才能深入学生内心,教育的效果也才能恒久。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和信赖学生是优化师生关系的前提。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人格需要尊重,他的个性需要发展。人皆有自尊心,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并得到主动发展。有的老师辛勤工作了几十年,但学生对他是敬而远之,说到底不是他不爱学生,而是不懂得爱,不会爱!比如,有的教师非常尽职,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对学生的事“从头管到脚”、“从早管到晚”、“从里管到外”,不放手、不信任、专制并有较强的控制欲,会唠叨、多指责。结果是师生关系恶化,教师最终遭到学生的抵触甚至弹劾。相反,如果我们教师能发扬教育民主,并充分信赖学生,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个性的空间和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那么往往会对我们教师表现出极大的尊崇和信赖,和谐的师生关系也由此形成。

三、接纳和包容学生是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

教师要以长者之容,师者之德,仁者之爱,接纳学生,包容学生,尤其要接纳反对自己的学生和富有独立见解的学生,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对于一位教师而言,接纳一个好学生或一个学生的优点并不很难;而要接纳和包容一个“后进生”,尤其是经常“违规”的学生却并不容易。刚开学时,七年级有的学生连最起码的课堂纪律都不懂,上课时随意调换座位、未经准许随意上厕所、搞小动作,甚至故意跟老师做对的,比比皆是。面對学生的种种不是,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就以顶撞为例,很多学生都会顶撞老师,但不应该简单地视为是对老师的不尊敬,而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并从中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对于学习问题上的顶撞,如果教师是对的,要循循善诱,以智惠人;如果教师是错的,则要坦然认错,及时纠正。对于纪律方面出现的顶撞,为避免矛盾激化,则宜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先缓一缓,事后摸清顶撞的原因,不计前嫌,不念旧恶,诚恳地与之交往、交谈、交心,认真挖掘其闪光点,设法消除其对立情绪。这样,我们才能令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可敬,才能进一步了解到学生顶撞的根源,还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人,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包容不是放纵,不是溺爱,更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教师还应处理好爱与严的关系,真正做到以柔为外表,严为脊梁,温和里透出坚定,慈祥中显示出严格。

四、掌握和运用沟通的技巧是优化师生关系的根本

跨文化管理沟通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篇7

一、跨文化沟通

含义: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 即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文化背景不同。

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 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 另外的85%要依赖人际关系、外世技巧。软与硬是相对而言的。专业的技术是硬本领, 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交际本领则是软本领。”从这段话中, 我们不难领略到人际关系在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实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仅限于体现在事业上, 在生活上也是如此。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与传递的过程, 我们设想一下,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不能良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仅限于自己的一个小小圈子, 然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你就为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跨文化沟通中造成的人际关系问题原因

1. 文化差异

霍夫斯坦特定义是这样说的:“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所以来自不同国家的人, 从小耳濡目染具有差异的文化, 使每个人拥有特有的文化背景, 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 在美国的课堂上, 学生总是积极举手发言, 各抒己见, 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 喜欢特立独行。这是因为他们在思想上非常前卫, 比较个人主义。然而在中国的课堂上, 大多数都保持沉默, 生怕自己的发言会遭到老师的否定, 同学的嘲笑, 不敢表现自己, 没有将自己立于众人之间的勇气。这是因为学生从小学习到的就是从众心理, 跟大多数中国人奉行中庸之道紧密相关。这就体现了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同的行为。

跨国公司是一种跨文化的特殊企业, 其管理必然就是一种跨文化管理。所谓跨文化管理, 是克服不同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管理。但是由于跨文化沟通不当, 使跨国公司破产的例子不计其数。就拿广州标致集团来说, 该企业与法国公司合作, 引用法国公司组织机构设置, 本以为能在中国有效推行, 结果却事与愿违, 由于该做法不符合中国国情, 使其难以实施, 导致在1997年中法合作破裂, 不能再继续交往下去。这也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不良后果。

2. 语言障碍

所谓语言障碍, 就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讲着不同的语言, 他们不能理解对方的意思。除此之外, 尽管不同背景的人能说同一种语言, 但也可能曲解文化信息, 导致沟通产生障碍。

以中文为例, 汉语博大精深, 有些话语又极其含蓄, 被誉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它不仅有一字多义, 一音多义, 一字多音还有一音多字, 让老外叫苦不迭的还有声调和前鼻韵、后鼻韵等等。再加上中国幅员辽阔, 地大物博, 不同的地区还有特色方言, 所以当和老外用中文交流的时候常常会遇到障碍, 有时遇到中文中比较隐晦的词国人只能意会不能言谈, 无法正确地解释出该词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时候就很有可能会产生误解, 导致人际关系发生障碍。“原来喜欢一个人, 现在喜欢一个人。”这句话是一个人解释自己至今单身的原因。相信大家读完以后都已深谙其中意思, 但是外国人就难以理解其含义, 同样是“一个人”又为什么有不同的意思, 这时候就要充分联系其语境才能理解其含义。所以当我们与外国人交往时, 最好使用言简意赅的话语, 尽量不使用隐晦生涩的词语, 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

3. 沟通渠道选择不当

沟通渠道:沟通渠道是指由信息源选择和确立的传送信息的媒介物, 即信息传播者传递信息的途径。

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生意, 若是谈判双方能在饭桌上把酒畅饮, 那估计这笔生意十拿九稳。这是中国独有的酒桌文化, 喜欢在这种自然不拘谨的氛围下谈正事, 属于非正式沟通渠道。这种沟通渠道的优势显而易见, 它能够有效地适应事态的变化, 省略许多繁琐的程序, 直接明了。但这种沟通渠道缺乏严谨。然而外国人偏向于比较正式的谈判, 他们行事严谨, 在谈生意时大多会选择正式沟通渠道, 在谈判桌上口若悬河, 以此获得合作机会。

所以, 当跨文化沟通发生时, 要先衡量谁处于优势地位, 谁居于下风, 以此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 避免造成跨文化沟通障碍。

四.跨文化管理沟通人际关系问题解决措施

1.正视差异, 求同存异

正如上文说到, 由于跨文化, 在沟通时难免遇到不少障碍, 所以在进行跨文化管理沟通时要笃定奉行的最重要原则就是要正视差异, 求同存异。

来自不同的国家的人交往, 他们在思想上、行为方式上肯定有着显著的差异, 但是想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首先就必须承认差异的存在, 不能强行要求别人认可你自己的想法、做法, 应该允许差异的存在。

正如德国人喜欢严谨, 他们总是提前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 认真做会议记录, 然而美国人却喜欢顺其自然地讨论。你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别人选择的做法是对是错, 你只能承认这两种方式存在差异, 各有千秋。

在跨文化管理沟通进行时, 我们应该尽力去寻找共同点, 找到一致的出发点或者目的地, 这样双方沟通起来才能更加顺利, 彼此共同的利益才有可能实现。

2.最大程度地利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广义的肢体语言还包括面部表情。限于语言的障碍, 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 我们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实验得到, 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 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 声调占38%, 另外55%的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语言来传达, 而且因为肢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 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骗性。所以当我们进行跨文化沟通时, 应该最大程度地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我们不能说清楚道明白的意思, 不能忽略了肢体语言强大的表现力。

3.因人制宜, 尊重他国文化

因地域差异产生文化差异, 所以在进行跨文化管理沟通时, 管理者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 了解其差异, 因人制宜。

一位被美国派往巴西管理子公司的管理人, 他在工作时必须考虑一下几方面:与总部沟通时的美国文化因素;与当地人沟通时的巴西文化因素;与当地人交易时的当地法律;与总部沟通时涉及的巴西法律;美国法律对在巴西业务的影响。作为一名管理者, 首先就要找到这些差异, 然后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 针对这些差异采取合理的措施。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若是一名管理者忽略了文化差异, 那么在异国他乡的公司很有可能因为水土不服而退出该国市场。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 一定要提前了解别国文化的禁忌, 注意与别国文化的差异, 不去触碰别人的底线, 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 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 尊重别国文化, 这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五、结束语

跨文化管理沟通在全球化进程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它是我们沟通世界的桥梁, 它是融合世界人民的法宝。在进行跨文化管理沟通时, 我们不仅能收获友谊, 还能了解别国文化, 学习别国语言,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因此,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跨文化管理沟通, 并且掌握在跨文化管理沟通应该注意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以此成功进行跨文化管理沟通, 取得想要的结果。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跨文化沟通内涵, 接着阐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挖掘出在跨文化管理沟通中遇到的人际关系难题, 并且提出相应合理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人际关系,处理

参考文献

[1]弗雷德·卢森斯国际企业管理:文化, 战略与行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1-01

[2]游隆信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04年08期

[3]于一可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简述[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8第25卷第4期

[4]徐洪惠破译12种爱情肢体语言[N]北京科技报2006-05-22

人际关系沟通 篇8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认识到“管理沟通”课对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可以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并以传授给学生“自知、自明、自律”能力为目标,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入“白金法则”, 培养学生理解他人的能力

1987年, 美国学者亚历山大德拉提出了人际沟通的“白金法则”, 其含义是沟通对象需要什么, 我们就要在合法的条件下尽量满足对方什么。“白金法则”强调在沟通中以他人为主, 实际上是要求沟通双方积极主动适应对方的需求特点, 注重培养理解他人的能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首先从理解他人着手。这是因为, 人际交往的人都不是完美的, 每个人都需要被他人理解。因为缺乏理解, 所以产生矛盾; 因为缺乏理解, 以至失去很多宝贵的东西。

从管理沟通的角度看, 理解他人是指在主客体发生矛盾时, 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从而对事物获得新的理解, 做出与平时惯性思维下不一样的判断。在人际交往中, 理解他人的核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一方面, 是考虑对方的需求, 满足对方的需求; 另一方面, 是发现对方的长处和优点, 鼓励其更好地成长。

为了帮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白金法则”的指导思想, 笔者在讲授中重点介绍了理解他人和赞美他人的要点和方法。

理解他人首先要学会认真了解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就像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一样; 在此基础上, 要逐步培养包容之心和欣赏他人的习惯。每个人都不完美。要忍受别人不合理的行为, 学习欣赏并接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态度、文化、性格、年龄和长相的人。包容的心, 简单说来就是接受别人原来的样子。富有包容心的人, 能多看到别人的优点, 很少看到别人的缺点; 对别人的评估, 正面价值多于负面价值, 鼓励多于责难。

从理解他人的角度看, 每个人都希望被欣赏和赞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 “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马克·吐温也这样说过: “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赞扬他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赞扬要真诚, 只有理解别人才会有真诚之心; ( 2) 赞扬要明确和具体, 说“你真是个好职工”, 不如说“你真是个好职工, 每天都能提前半小时到达办公室, 在交通不畅的北京, 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 ( 3) 当你不需求任何东西时, 才赞美对方。赞扬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 而是鼓励和支持。

很多学生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 都感到自己与同学的关系比以前融洽多了。工学院的学生在课后感想中写道: “以前的我总是远离与自己性格不合的人, 而现在我试着接触各种不同性格的人, 发现他们其实都挺不错。过去, 我很少赞扬别人, 总是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现在, 我试着看重别人的长处, 并主动赞扬他们, 发现原来赞扬别人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被赞扬的人心情很高兴, 而他的好心情也进一步影响、感染了我的心情, 自己也快乐多了, 于是, 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我现在感到与同学的关系愈来愈好, 做事情也顺利多了。”

二、引入倾听艺术, 培养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环境

人际交往中, 常见的沟通方式是4种, 即倾听、述说、阅读和书写, 其中倾听所占交流的时间最多。在“倾听”这门功课上, 许多人可能不及格。

在人际沟通过程中, 很多人还常常认为, 只有多说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 才能让对方接受自己, 才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事实恰恰相反, 只有善于倾听的人, 才能最终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这是因为: ( 1) 倾听可使自己更真实地了解对方的立场、观点、态度, 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内部关系, 甚至是小组内成员的意见分歧, 从而使自己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 2) 倾听是给人留下良好印象、改善双方的有效方式之一。因为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 则表示倾听者对讲话人的看法很重视, 能使对方对你产生信赖和好感, 更有利于达成一个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人际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把倾听的上述作用进行引申, 分析了学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4个误区: ( 1) 许多人认为只有说话才是表现自己、说服对方的唯一有效方式; ( 2) 对某人看法不佳等先入为主的印象, 妨碍了耐心听他人讲话; ( 3) 急于反驳对方的观点, 好像不尽早反驳, 就显示出自己无能; ( 4) 在了解到所有的相关信息之前, 就轻易地对某件事做出结论。

克服上述误区的有效方法, 就是积极倾听。笔者在课堂上通过列举大量的实际案例, 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倾听训练, 为学生们总结出了倾听的4个要点: ( 1) 要用心、用脑去听, 要时刻自问: 对方的感觉是什么? 他试图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 2) 要顺应地提问, 如果只听不问, 对方就会怀疑你是否在认真听他说话; ( 3) 要反映对方的情感, 说一些简单的能证明对方情绪的话, 并利用面部表情表现出你的认可、理解或同情。 ( 4) 要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言行或情绪, 要有耐心听你不感兴趣的话题, 不要故作聪明地抢话尾, 要学会宽容那些指责、误解你的话语。

很多同学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 都反映自己的人际环境得到了改善。食品学院的学生在课后感想中写道: “以前我是一个说话比较多的人。跟朋友在一起时, 总是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 还总以为自己说得很好。朋友向我诉苦时, 我也是经常打断别人的话, 急急忙忙为别人下结论, 说一些自己的看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毛病, 如急于反驳对方的观点, 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就心不在焉等。这些都使我与同学的关系日渐疏远。倾听的艺术就像一面镜子, 让我看清了自己的缺点, 促使我克服了与同学沟通时存在的许多误区, 我的人际关系比以前融洽多了。”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由于“管理沟通”课可以通过“白金法则”来提高学生理解他人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素质来改善学生的人际环境, 因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摘要: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滔滔不绝地发表看法等问题着手, 介绍了“管理沟通”课在提高学生理解他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倾听素质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综合素质,人际交往,理解他人,倾听

参考文献

[1]陈伟, 李拓晨, 陈恒.21世纪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2, (3) :102.

讲究沟通策略,优化师生关系 篇9

一、沟通的立场从自我立场向他人立场转移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从所站的立场来讲,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站在自我的立场,即教师角度来传递信息,评议学生,另一种则是站在他人立场,即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发布信息。

一个教师如果总站在自我立场上与学生进行沟通,这种沟通就很容易受阻,使交流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反之,若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将心比心,不仅能知学生之所思,知学生之所感,还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名学生,入学没几天就吊儿郎当,课上不是说笑玩闹,就是低头睡觉,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作为任课教师,我找他谈心,他却直截了当地对我说:“老师,你们上学时辛辛苦苦,不就是为了好上班挣钱吗?我爸连我儿子的钱都挣出来了,我学习还有什么用?”我听了他的话,心里不禁感叹,又是一个蜜罐里长起来的没受过挫折的孩子,肯定是家庭教育错位造成了这种情况。但是当时我并没有说他也没有笑他,只是说:如果现在不让你读书了,你会做什么工作?他说他会帮着父亲打理工厂事务等。这样我就将话题转向了做这样的工作需要哪些能力,从长远角度考虑,需要修养哪些素质,才能应对社会现实生活,如果不重视学习,不懂经营之道,那么再多的钱也可能花完等内容。聊着聊着,我发现这个孩子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想,教育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了。这次谈话之后,这名学生在我的语文课上表现得很积极,课下还帮助我做各种工作。正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与学生沟通,才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并教育了学生,融洽了师生关系。

二、沟通的信息从你向信息向我向信息转换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从信息发布指向上来讲,也有两种:一种是你向信息,其信息指向的对象是学生。这种信息往往基于教师过强的主观意识,而忽略学生的感受,对学生作出的评价主观且不留余地,结果使学生不能理解和接受,另一种是我向信息,其信息指向的对象是教师,即教师所说的都是他对学生行为的感觉及学生行为对他的实质影响等。

“你向信息”动口就是“你……”,焦点在学生,这种表达方式带有评价性,易演变为命令、警告等口气。例如:“你不可以这样做!”(命令)“你应该更加懂事。”(训诫)“你最好安静些,否则……”(警告)这样的“你向信息”使学生要么抗拒,要么退缩,违背了沟通的初衷和交流的本意,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而“我向信息”恰恰相反,以“当……的时候,我……样”开头,是为了强调学生此时他的违纪行为影响正常的教学,教师针对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针对某个学生个体。后一句使学生明白自己现在的行为可能会给教师教学带来的问题。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如果多使用“我向信息”,就能弱化学生自我防卫倾向,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由衷地改变不良行为,使师生关系友好、融洽。

三、沟通的行为从讲多听少向适当倾听转变

在中小学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因自己年龄稍大,地位高,闻道在先,术有专攻,所以一般都是讲多听少,不愿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造成学生心理有话无处倾诉,从而堵塞了教师了解真实情况的渠道。

因此,要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彻底、顺畅、真实,并能建立与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沟通行为就要从讲多听少向讲听结合、适当倾听转变。

一是学生在教师面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师生沟通的信息充分,这样就可使教师减少对学生不成熟或不准确的评论,避免误解和情感的伤害。二是在学生思想上遇到问题时,教师如能学会倾听,就可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信、自爱等多种重要的心理品质。三是会使学生把教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可以向教师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

四、沟通方式的多种选择

在人与人的沟通过程中,除了口语的方式之外,还有书信、网络、电话、短信等多种沟通方式。有的时候我们换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种沟通方式都有利弊,我们选用恰当就会有利于沟通,真正达到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否则就达不到甚至还会造成误解。

教师不仅要爱生如子,更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只有讲究沟通策略,与学生顺畅沟通,才能知其所想,解其所惑,才能优化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才能做一名让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总之,讲台,是教师挥洒汗水、谱写青春的地方,也是学生展示自我个性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陈尚云等.创造心理学概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3.

[3]沛西.能著.教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人际关系沟通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就业趋向,职业锚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换, 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令人堪忧, 调查表明, 大学生人际困扰的总检出率为47.8%, 其中轻度人际困扰者达32.1%, 较严重人际困扰者达15.7%, 具有明显人际关系障碍者达4.4%。[1]可以说, 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已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 并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研究表明, [2]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以自我为中心;2.交往动机功利化;3.缺乏主动性;4.网络交往过频;5.平等交往理念与现实的不平等之间的矛盾。另外, 国外的研究[3]也表明, SMS已成为一个社会技术并且变成对大学生实用的交流工具, 不愿意面对面的沟通, 而是采用电子通讯反映了他们的社会焦虑和沟通能力的缺乏。

近年来, 毕业大学生总量的几何性增加, 这与就业岗位需求的相应变动不足呈现出的矛盾, 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研究表明, [4]高校大学生就业趋势有以下几点:1.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仍是择业热点;2.到基层工作将成为就业的新热点;3.择业地点重心将发生转移。

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其就业趋向之间的关系。

一、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在校大学生292名, 全部为河北联合大学医学类大一学生。其中, 男生为95人, 有效百分比为34.9%, 女生为177人, 有效百分比为65.1, 缺失20人;来自农村和城市的有效百分比分别为42.6%, 57.4%, 缺失22人。

(二) 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问卷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测试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第二部分为职业锚测试。发放问卷400份, 收回322份, 在删除不认真及明显矛盾的问卷后, 得到有效问卷为292份, 有效率为90.7%。

(1) 人际沟通能力量表。《人际交往能力问卷》 (中文版) 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编制的, 魏源应用该问卷在中国大学生中进行测试, 得到了该问卷在中国适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为“该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a为0.87, 问卷5个维度相隔3周的重测信度为0.78-0.86, 问卷与人际反应指标 (IRI) 的总分相关值 (效标效度) 为0.82。[5]”

量表共25题, 分为五个维度, 分别为:人际关系建立能力、适度拒绝能力、自我表露能力、冲突控制能力、情感支持能力。采用5级记分制 (1代表做不到, 5代表非常擅长做) 。常模标准为:得高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5%, 即高分常模15%, 得低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5%, 即低分常模15%。[6]

(2) 职业锚测试。职业锚[7]问卷是国外职业测评运用最广泛、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也是一种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自我了解的工具, 能够协助组织或个人进行更理想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问卷共40题, 分为八个维度, 分别为技术职能型、管理能力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创造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在问卷的最后要求被试在自己得分较高的题目中选择最认同的三个选项, 并在相应题上加分。最终计算出来得分最高的那一项即为该被试的就业趋向。

2. 访谈法

对被试的测后访谈主要目的是对问卷结果的直接检验和对研究结论的初步预测。共访谈30人, 访谈记录和问卷基本匹配, 24人问卷结果与访谈结果完全吻合, 6人在就业趋向方面有偏差。

二、结果

利用SPSS软件对人口学变量与人际沟通能力做独立样本T检验, 整理数据见下表:

由表可知, 性别和生源地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都无显著性影响 (P>0.05) 。

在职业趋向的分析中, 有41人无明显就业趋向, 有效数据为251人。在八种职业类型中, 生活型职业所占比重最大, 为35.1%, 管理型职业所占比重最小, 仅为2%, 其他职业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自主型10%, 安全型12.7%, 创业型8%, 挑战型8%, 服务型11.2%。

将被试人际沟通能力和就业趋向数据制成列联表如下:

通过R×C表的独立性检验, 得df=14时, χ2=7.734<χ20.05, 即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就业趋向无关联。

三、讨论

首先, 性别和生源地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都无显著性影响 (P>0.05) 。通常认为, 女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男生强, 所以会在建立人际关系能力和自我表露能力方面有优势。但根据我们对男生的社会角色定位, 男生的适度拒绝能力和冲突控制能力较女生强。综合人际沟通能力的五个维度, 男女生在人际沟通能力方面无显著差异。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独立性会较差, 依赖父母, 但在社会交际方面表现的更加游刃有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自信心上稍有不足, 但他们大多数都具有诚实、宽容等品质, 因此适度拒绝能力也会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差。在冲突控制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上,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相对占优势。

其次, 在八种职业类型中, 生活型职业所占比重最大, 管理型职业所占比重最小。在这个飞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中, 人们总是忙碌在家庭和事业中, 而且随着物价的飞涨, 人们的生活压力甚至升级为生存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 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就可能会持保守态度而选择一份能够安家立业的生活型的工作。管理型职业一般要求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领导能力, 正如心理学中的“二八定律”一样, 管理者总是占人群中的一小部分。

最后, 沟通能力与就业趋向无显著关联。分析数据可知, 被试在就业趋向的选择上出现分化, 约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生活型。但根据人际沟通能力与就业趋向R×C列联表可知, 在每一种就业趋向上被试的沟通能力数据都近似正态分布, 即沟通能力和就业趋向没有必然联系。

四、结论

1.性别和生源地对大学生沟通能力无显著影响。

2.沟通能力与就业趋向有无显著关联。

参考文献

[1]张伟强.大学生人际关系新特点与高校德育的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 2007.

[2]刘凌.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08.

[3]Louis Leung, Unwillingness-to-communicate and college students’motives in SMS mobile messaging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007 (24) :115-129.

[4]曹明贞, 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研究[J].金田, 2011 (9) .

[5]魏源.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12) .

[6]赵倩.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及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上一篇:蔬菜无土栽培技术下一篇:含水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