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培养

2024-05-07

优生培养(精选十篇)

优生培养 篇1

一、思想教育

优生智商较高, 即使不那么刻苦, 他们的学习也会在班上名列前茅, 这就往往使一些“优生”不求上进。因此, 要让这些学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教育应从引导他们明确志向, 树立远大理想, 开阔他们的眼界, 让他们知道学习不只是为了自己和家庭, 更多的是为了国家和集体, 少年强则国强。班会课是班主任思想教育的阵地, 守住班主任的阵地, 让思想的明灯高高挂起。

二、感恩教育

很多班主任也许有这样的感觉, 成绩差的学生对老师非常感激, 而优生对老师没有感恩之心, 觉得自己成绩好是自己的本身好与老师无关。在校园里老师遇到的学生中, 向你问好的往往是那些“问题学生”, 优生可以说是视而不见;每到节假日向你问候的同样是那些“问题学生”;批评较多的所谓“差生”毕业后倒对老师感激不尽。在工作中也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些所谓的“优生”没有人情味, 没有感恩的心。针对此现象, 我每学期都精心设计主题班会, 利用班会对这些“优等生”进行感恩教育、爱心教育。例如:主题班会《为学莫重于尊师》, 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能够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做到孝老敬师;主题班会《老师-责任-学生》, 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生是老师的责任, 学会换位思考, 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老师, 亲近老师。

做法:优生例会

每周定期召开优生例会, 表扬先进, 批评落后, 在思想上激励优生不断进取。同时进行感恩教育, 培养学生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己。班主任要和优生进行情感交流, 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 让他们学会感恩, 亲近老师。

三、培养能力, 塑造健康心理

优生培养要重视能力培养。优生在班上应该都有自己负

责任编辑:张立敏

责的事情, 培养能力, 同时利用班会课教会他们宽容、团结互助。

优生对自己的期望很高, 好胜心强, 心理压力大, 虚荣心强, 抗压能力弱, 心高气傲, 交往能力差, 对优生的心理问题, 教师不能把它们看成“可爱的小毛病”, 而要及时帮助他们矫正和预防, 教会他们自我心理保健,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习好, 但心理不健康就会有千百个“马加爵”, 千百个“复旦研究生投毒案”。

做法:

1. 孤儿物品。

班上有时有学生忘记在作业上写名字, 课代表就来让我认字, 有时实在认不出, 倍感尴尬, 于是自出妙计“孤儿物品”。我让班上一名优生负责孤儿物品, 培养他的认字能力和责任心, 这样拉近了与同学的距离, 改变了书呆子的形象, 每周他还要向班委汇报总结, 培养说话、归纳总结能力。

2. 班会课规划。

班会课规划, 形式多样, 丰富学生生活, 培养兴趣和能力。在开展活动时, 我有意识地让优生参与, 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如百辩大咖秀、百家讲坛。

3. 课外兴趣小组。

优生可能只学习没有其他的兴趣, 心理压力大, 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兴趣小组, 培养兴趣, 缓解压力, 热爱生活。

4. 天气预报员。

让优生担任天气预报员, 一个学生负责一周, 预报三天之内的天气, 并根据天气情况, 让他们指导学生穿衣, 预防感冒。这样可以培养优生的责任感, 培养与其他同学沟通交往的能力。

5. 优生分组。

首先, 确立三个优生组长, 组长再选优秀成员, 均匀搭配。每组有10位成员, 其中5位是优生, 5位是待优生, 组内优生要和待优生结对子,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小组之间要相互竞争, 培养竞争和合作的意思。组长负责本学区思想教育和学习检查, 遇到难以问题组长和成员商量着解决。 (1) 冠军灯。每周一评价, 分数最高的学区将得到冠军灯, 由区长保管, 执行轮流制, 此想法源自于世界杯“大力神杯”。得到此杯还可以与班主任合影留念, 激励学生积极竞争。学区之间要竞争, 学区之内要合作。 (2) 学区墙。组长自由选择班级教室的墙面, 学区负责装饰, 展示学区的文化和特色。

参考文献

[1]潘晓琳.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实[J].语文教学与研究 (大众版) , 2009 (6) :30.[1]潘晓琳.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实[J].语文教学与研究 (大众版) , 2009 (6) :30.

中学优生培养计划 篇2

在保证原有基础上XXX分人数有所突破,理科有上XX分的学生,全县文理科状元落户XX中学。

二、培优措施及步骤:

1、培养对象:理科实验班10人,文科B类班级每班2人。

2、班主任做好思想动员,给学生梳理信心,鼓足干劲,明确各自的目标计划,找到提升的切入点,落到实处。

3、召开班级备班会,确定本班优生的发展方向,落实各科教师的具体任务,讨论并制定本班的优生辅导计划,由班主任主持,高三级部包班领导参加。

4、召开备课组会议,根据本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优秀生培养措施。

5、每月公布一次这些学生的成绩情况,发到相关老师的手里,对于落后的学生及班级,相关人员要进行整改,有具体的整改措施。

三、培养方案

1、由高三级部主任牵头,成立优生辅导小组,负责落实优秀生培养的各项工作。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科任老师为组员的.培优小组,依托各备课组的优势资源,有序、高效的开展工作。

2、根据本年段的实际,合理安排优生的学习进度,可以提前学习进度,并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各科任教师负责)

3、开设分层次的辅导方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哪科薄弱就强化哪科。以本班教师为主,集中备课组的力量,制定比教材要求更高的教学内容,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科思想和方法,为其考试取得优秀成绩奠定基础。(各科任教师负责)

4、建立优秀学生管理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将每次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评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找出自己的不足。由所在班级班主任负责,每次考试结束后汇总上传班主任群。(各科任教师负责)

5、加强对优生的检查工作,经常组织各类型的测验,使这批学生永远感到自己的不足,永远在竞争中前进。(各科任教师负责)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密切配合下,我们20xx届高三年级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XX中学20xx届高三级部

“家校合力”培养一等优生 篇3

自古以来,“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长和老师构成了教育孩子的第一阵地,社会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身上寄予了家长和社会的殷切希望,孩子成绩的高低,行为的好坏,仿佛都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家长把教育的权利和责任都推给了老师,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也是任重道远的接受了这个重任。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老师和家长是截然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教育成败,父师之责也。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老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昔日严父型老师向朋友型转变,一切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变。老师在不断变化,但学生的素质和成绩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此时此刻,我们是否应该把目光投向比老师地位还重的家长身上,从他们身上发现改变学生气质和综合素质的缺口。

重新带初一,工作相对轻松。闲暇之余,面对初一的少先队员。感觉他们没有想像中的那么活泼可爱,反而觉得老气横生,愁眉苦脸。初一的孩子不应该这样呀,他们和自己想象的相差的太远了,于是我就做了这么一个调查,《成长中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家长》。只所以选择这样的题目,我感觉现在的教育过多的强调了老师的作用,家长把所有的希望和责任都放到了老师身上。其实家长比老师的地位还有高,因为家长是第一任老师。所以想了解到底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长。但是当我收到学生交上的日记时,我的心却沉重了。“父母管的的太严,我都不想活了;我愿化作一只小鸟,飞出家的牢笼;”初一的孩子,正是春光灿烂的时候,却发出了地狱般的呐喊,令人心颤啊!

孩子们的压力,不应该是中考的压力,这些少先队员们心中还没有什么真正的中考概念,那么压力只有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到底我们的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初中家长,我不禁的陷入了沉思,通过几天的思考和家长和学生的交流。我感觉一个合格的家长至少做到这几个方面:

首先应该是一个了解教育规律的家长,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从小学到初中后,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关系等的改变,而对孩子成长中的关键转变期,家长应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转变。我们先了解一下成长起的孩子的特征有哪些?

成长期的孩子主要特征:

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少先队员开始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如能够自觉地根据教学的要求知觉有关的事物,但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 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因此,面对这一时期的孩子,我们家长应该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有的放矢的解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问题。 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孩子的心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家长,看看孩子们是怎么想的

孩子们需要的是这样的家长:

1.有准备的家长

家长把孩子送到初中后,就给孩子规定了怎么上初中,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在班里,学校里要排多少名,其实,这是只要孩子说一句,爸爸你准备好了吗,我想肯定很多家长就会目瞪口呆。是啊,孩子上了初中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呢?如果一个家长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孩子沟通,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做法告诉了孩子,我想学生肯定会理解家长的苦心,学习自然会用功,还有我们家长大眼瞪小眼看吗。

2.朋友型的家长

要掌握孩子的情绪,沟通是最重要的,由于他长大了,更应该把他当作朋友一样交谈。可以先告诉他进入初中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问题,比如考试成绩可能下降,可能某个老师或是同学他不喜欢,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同时,要他明白,爸爸妈妈是“朋友”,是最坚实的后盾。谈话时要放下家长的架子,多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孩子什么时候有时间、想谈什么、对什么有疑惑……这样才能保证谈话能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中进行。

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他早年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一个好家长应该是能学习着用微笑面对孩子,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孩子,用积极的话语鼓励孩子 。

特优生培养之我见 篇4

特优生不是短期就能培养出来的, 需要长期的工作。具体到日常工作中, 笔者认为应由学校某个部门 (比如教务处) 牵头, 各方面 (政教处、年级部、班主任等) 协同配合, 从高一抓起, 经过三年的系统培养, 努力造就出一批特优生。

二、组建特优生集体

把有共同特质的优生组织起来, 形成竞争氛围, 使这些学生能集中精力, 减少干扰, 心无旁骛, 全力以赴去学习和发展。

三、培养特优生的良好品质

1. 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礼记?中庸》中说,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 事先都应该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对于如何听课、如何记忆、如何复习等等, 要有认真的准备和细致的计划。

2. 精益求精的品质。

要教会优生做减法。特优生的成绩要用减法计算, 要具体到学科, 具体到每道题, 看丢掉了几分。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 力争做到符合规范要求。比如指导学生书写解题步骤, 规范解题过程, 包括书写, 也要工整、清晰、规范、整洁。

3. 始终如一、坚忍不拔的品质。

要让学生认识到成功离不开顽强的毅力, 要有一股精神、一种韧劲, 要有执着的信念, 坚持不懈地追寻目标, 坚信成功就在眼前。

4. 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般来说, 特优生都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独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特质。对于他们的学习, 应遵循“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规律。要指导他们合理安排自主学习时间, 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取得好成绩。成就感越大, 自主学习的意识就越强。所以, 我们的教学应尽可能还学生主体地位,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浙江省教委在培养特优生方面提倡了“十个给他”:“给他一个时间, 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问题, 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给他一个困难, 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一个悬念, 让他自己去讨论;给他一个题目, 让他自己去创造;给他一个条件, 让他自己去锻炼;给他一个对手, 让他自己去竞争;给他一个权利, 让他自己去选择;给他一个机遇, 让他自己去抓住;给他一个空间, 让他自己去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很值得我们借鉴。

5. 自我约束的能力。

一般来讲, 特优生更能听从老师教导并遵守纪律, 能更严格要求自己。特优生学习成绩优异, 但不能“一俊遮百丑”, 要让特优生懂得约束自己, 管理好自己, 并保持严谨的作风, 不断进步, 这样既对优生有益, 又具有榜样作用, 能带动班级良性发展。

四、关注特优生的心理变化

品学兼优的学生往往缺少宣泄的机会和环境, 心里有是学习和成长的内在影响因素。要帮助特优生适当减压, 保持平和心态。

1. 制定合适的目标。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 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因此, 对于特优生要有“舍我其谁”、“追高逐远”、“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襟和气势, 制定的远景奋斗目标要高、要远。同时, 还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细致的近期奋斗目标。

2. 培养挫折耐受力。

相比学困生, 特优生可能抗挫折能力更差一些。要在教学中安排梯度训练 (难度梯度) , 让学生独立解决, 从而培养其适应能力。

3. 保持平常心。

到了高三后期, 特别要注意优生心理调适。心理减负是当务之急, 可以通过谈话、开展活动等方式, 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引导学生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考试, 要通过诸多优生成功的事例, 让优生相信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五、教给特优生成功增值的方法

1. 如果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 一般来讲不太可能, 但是“多拿一分、多对一题”却容易做到。

千万不要小看卷面上的1分, 高分与低分, 有时就是一分之差。很多学生意识不到“1分”的重要性, 定的目标太高, 结果实现不了, 还打击了自信心。其实只要每科努力提高1分, 总成绩就会是一个大的进步。如何才能多拿一分、多对一题呢?第写质量, 克服答题不规范的弊端。第三, 要养成准确计算的习惯。第四, 留意粗心大意出错的地方。第五, 加强识记, 保证记忆题的得分。第六, 训练答题的速度, 学会正确用时。

2. 重复做题, 善于记录。

一些学生认为, 重复做题没有意义, 这其实不对。特别是自己易做错的题目, 对自己薄弱环节有针对性, 说明涉及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牢固, 这类题目就有必要记录并重复去做, 直至熟练掌握。易错点愈少成绩就愈好。

3. 考查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分辨、归类并总结同类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要学会将考点知识变成题型知识, 知识结构化、复习系统化、训练综合化。对于特优生来说, 结构化的知识、系统化的复习和综合化的训练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学会把零散知识变成结构知识。考点知识是很抽象的, 要通过具体题目才能得以体现。最后就是学会把缺漏知识变成新增知识, 把残缺知识变成系统知识, 也就是查漏补缺, 全面掌握。

4. 消灭薄弱学科。

特优生也有自己的薄弱学科。特优生往往觉得有强势学科, 就不在意自己的薄弱学科。事实是, “绳从细处断”, 跑分的总是薄弱学科。所以, 要让他们重视薄弱学科, 要让他们明白木桶原理 (短板效应) 。同时, 科任老师要清楚优生的弱科, 要加强单独辅导。在教学中各科老师要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摘要:特优生是具有冲击名牌高校潜质的学生。培养特优生不仅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力, 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开拓视野、发挥潜质、提高综合素质, 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成绩, 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精英型人才, 为名牌高校输送优质生源, 同时也能更好地展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培养优生材料 篇5

爱心——飞翔的翅膀

爱心——飞翔的翅膀

一个班集体里的优秀生就是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同学羡慕,老师青睐。他们积极、上进、自尊心强,但也会有些高傲,甚至自私。所以对于优生我更多的是关注他们内在的培养,使他们在拥有优秀成绩的同时拥有健康的身心,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在班级劳动中,我会把最脏最累的活儿分给他们,并且说服他们毫无怨言的干好。同学们看到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很佩服。得到了同学们的赞许。他们就更加努力,也会明白勇于挑重担的意义。

在班级数学竞赛活动中,我会鼓励他们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主动给学困生讲解数学习题,这样既有助于学困生提高成绩,也使优秀的学生得到锻炼,而变得更加优秀,数学能力更强。并学着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好事让给别人。时间长了,这些孩子就不在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心理装着他人,凡事学会了为他人着想。

优秀生往往是一路顺风的走过来的,所以对这些孩子我也会适时让他们尝尝受挫的滋味。

同时,对于班级里的中等生,他们也是有很大的潜质的。适当的培养,他们完全也可以成为优生。

一、给予中等生以特别的关注。教育历来都有“抓两头,带中间”的说法。但我认为,中间这一部分特别有潜质的学生往往被老师们忽略。所以我通常都是给他们特别的关注。尤其在数学课堂上,细心的寻找他们在数学方面的特长,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找到自信的中等生们会逐渐向优生的行列靠拢。

二、鼓励他们课下多研究数学习题,尤其是稍微有难度的习题,开拓视野,让他们逐渐具有优生一样数学思维。

三、鼓励他们多动笔,多计算,培养出像优生一样准确的计算能力,多组织数学计算类的比赛,调动积极性。

四、在数学竞赛活动中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多参与,并敢于和优生竞争。所谓和高手过招,自己也就成了高手。

初中语文优生培养方法研究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优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64-01

众所周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比较扎实的。我国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又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说,我们在注重学生基础和普及性教育的同时,也适当地考虑到了教育的长期性。但是我们培养学优生的做法跟国际提倡的英才教育(特别是国外的英才教育方式)大相径庭,说明国内(至少是本地区)教师对这方面的了解还非常欠缺,实施更是不到位,下面就初中语文优生培养方法浅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调动辅导学生的积极性

催生优生发展竞争体,就是要将竞争的机制引入这个群体,让他们在群体中有共同的竞争规则、机制、平台和局面,使群体的良性发展注入竞争的养分与活力。一是要遵守竞争的规则。竞争不是为了你上我下,尤其是在优生发展竞争体中,更应该遵守竞争规则,讲求团结,注重和谐,健康竞争。虽然没有明确的规矩和框框,但内部也有一些潜规则,相互之间不能违反。竞争中不伤害对方的利益,不损害集体的形象,不影响大家的团结,要有共荣共赢的思想和意识。二是要形成竞争的机制。要把奖励手段和竞争机制引入集体,这样其中的每个个体才能都有紧迫感与压力感,以及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才能使压力转化为动力,使竞争之“水”活起来,才能促使集体的发展有生机、潜力与前景。三是要搭建竞争的平台。要想孕育塔尖,必须先构建塔基和塔顶。只有具备厚实的塔基,才能托出塔顶,推出塔尖。若失去塔基和塔顶,塔尖的孕育只能是空中楼阁,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所以,优生的成长必须有竞争的发展平台。四是要开拓竞争的局面。要让学生明确:优生组建的小集体,并非“终身制”;并非进了这个班,就从初一上到高中。若这样,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就失去了竞争带来的压力,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面对这种情况,采取“滚动分流制”,将学习上不努力、不主动的一些学生,滚动分流到第二层次,甚至第三层次的班级,将下面第二层次甚至第三层次的班级中,进取性强、学习成绩出色的学生选拔上来,这样就使竞争的局面大大地得到了拓展, 就会从思想上和机制上将竞争的效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搭建优生培养合作体

优生的培养最需要讲团结协作。只有团结,才能真正形成优生培养的共识,才能结晶智慧,使优生最好最快地发展;只有协作,才能形成优生培养的合力,才能跳出小圈子,拥有大视野,使优生的成长具有“适宜的气候”。一是要寻找合作的领域。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地拓展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对优生的辅导不能眼睛紧盯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应该把视野放得更宽、更大。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跟踪学生的思想变化轨迹,研究学生的家庭、交往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而为学生成长准确地听诊、把脉。这就需要在优生的培养上做到胸怀学生、放宽眼量。二是要挖掘合作的资源。优生培养合作体的成员不仅思想境界高、专业水平强,而且在学生的心理辅导以及活动的开展与策划等方面,要有明显的优势,把教师的优势发展到极致,学生才能撷其精华,又快又好地成长。三是要形成合作的合力。要挖掘合作的资源,形成资源库。对优生的培养是培养团队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施力方向”上高度一致的产物,这样产生的合力才最大、做的功才最大。这就要求在培养合作体内,心想在一起,力用在一点,劲往一处使,做到强强联手、优势最大化。四是要注重合作的后劲。合作的后劲大小,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决定。学生的需求越大,合作的后劲与空间也就越大。

三、精选好题,提高训练的质量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课堂课后练习要分层次,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有梯度的练习给学生做练习。而且选的题应有典型性,既要能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又要能帮助学生掌握新思维,关键是要能够从例题中得到启发,进行学习上的迁移。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认识得到提高,理解得到加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资优生培养之我见 篇7

通过十年来对资优生的观察, 我将他们从两个维度进行分类:第一个维度是学生对教师的顺从程度:

这个维度正方向的代表是听话好宝宝。这些学生从读书开始, 甚至从学龄前开始就是家长眼中的好宝宝, 亲戚邻居用来教育孩子的典范。他们听家长的话, 对老师更是言听计从。他们课前主动预习, 上课认真听讲, 下课及时完成作业。课余还会帮助教师完成形形色色的工作, 帮助管理整个班级。作为一个教师, 我感觉教他们毫无压力。曾经有一个老教师说过:“这样的学生我一个人带200个也没问题。”

反方向是桀骜不驯的“叛逆少年”。他们是听话宝宝们的对立面, 绝对不会对任何人言听计从。他们总是有着自己对事物独特的看法, 周围人的话对他们来说只是参考意见。有些时候可能连参考意见都算不上, 左耳进右耳出是其常态。

第二个维度是学生本身的实力:

这个维度的正方向是那些胸中有真材实料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储备是充足的, 学习能力是出众的, 在问题面前是睿智的。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崭露头角, 在各种考试中出类拔萃, 在各类竞赛中披荆斩棘。他们是为校争光的主力军, 深得教师乃至校领导的欢迎。

实验班中无弱兵, 反方向的资优生们有着一定的水准但是底蕴并不十分深厚的同学。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他们总是显得较为肤浅。

把两个维度综合起来就可以构成在数学中极其重要的二维坐标平面。在这个平面中最受教师欢迎的是位于第一象限的学生。但是从社会角度来说, 第一象限的学生将来往往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打工者 (俗称白领) 。而这些白领的上位者 (俗称金领) 及老板们却大部分来自第二象限的学生。如今的价值评判标准中, 总是认为后者更为成功。这是我们教师群体需要反思的一种倒挂现象。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 这种倒挂并不是一种必然。我们关注的总是那些新闻人物, 即使他们都来自第二象限, 也并不代表第二象限的学生都会成为成功人士。有更多的学生因为叛逆、不服从, 导致事业上一事无成, 所以并不需要一边倒地去批判我们的教育。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是如何指导这两类学生在将来更好地表现自己, 并帮助第三、第四象限的同学努力上升, 成为第一、第二象限的人。

二、对资优生培养的思考:

《论语·述而》篇第六章孔子有言:“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志于道”中的“道”包括了天道与人道, 总括了人生最基本和最高的目的。孔子告诉我们为人需要立志高远。“据于德”则启发我们立志虽要高远, 但必须要从服从社会基准道德做起。“依于仁”中的仁指的是人内心的修养。内在表现为一个人的道德素质, 外在表现是对周围人、事、物的博爱。所谓“依于仁”, 是指人之立身之本应是基于其本身的修养, 提高个人素质同时又能做到富有爱心。最终才是“游于艺”, 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我十分推崇孔老夫子的这十二个字。在理科实验班教学的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们都是优秀的苗子, 首先应该教会他们志存高远, 没有“志于道”的高度, 将来成就也必不会高。在上述四象限学生类型中, 那些处于三、四象限肤浅的学生最容易眼光短浅。而一、四象限服从型的学生则容易随波逐流, 人云亦云。二、三象限叛逆型的学生教育不好会发展成整天牢骚不断, 不知反思只会抱怨的人。带领这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使他们自然而然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努力向上, 精益求精。而睿智型的学生若再加上远大的理想, 必将如虎添翼成就无限。

在之前观察得到的对资优生两个维度四个象限的分类的基础上, 可以加上第三个维度:道的高度。其正方向是那些理想远大的学生, 他们必将成为国之栋梁。而反方向的学生们目光短浅, 只关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 一生注定无所作为。

理科实验班的资优生们潜力巨大。但是这些潜力如果培养不当, 也会成为一种隐患。尤其是叛逆型的学生, 他们自我意识较强, 不喜欢听从别人的建议, 高科技犯罪往往出自这些人之手。所以必须教导学生“据于德”。无论你是多么特立独行, 不愿与他人为伍。也必须服从基本道德规范, 遵从普世价值。如果连这些都不能做到, 那么掌握再多的知识又有何用?懂得越多, 危害越大!当然道德教育也要注意尺度。叛逆型学生往往也是创新的主力军, 他们创新的源动力来自于对身边事物的批判。如果严格“据于德”, 使他们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就得不偿失了。

当今社会上的人越来越冷漠, 尤其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不可否认他们工作很忙, 生活多姿多彩。但是他们渐渐失去了人情味和对身边事物的爱。西方有基督教号召人们博爱, 而在我们东方, 孔圣人也教导我们“依于仁”。西方的博爱是迫于压力的, 是基督耶稣号召的, 不听从是要下地狱的。而东方的“仁”却是基于内心的, 是一个人自觉提高个人素养和道德水准, 进而发自内心地爱身边的人、事、物。这样的人也是可爱的、可敬的, 是最受欢迎的人。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是冷漠的。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学生, 即使他是学习成绩最差的, 只要在教师节回来看一看自己的老师, 我们总是欣喜的。相反的, 一个成就卓著却从来想不到来看看自己恩师的人, 足以让人感到心寒。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 我们理应教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仁”心, 时时刻刻关心这个世界。改变社会的冷漠不能仅靠电视台的那些公益广告, 而是要从源头抓起, 从教育抓起。

理科实验班的资优生们往往是偏科的。他们总有那么几门擅长的理科课程, 但大部分有着一些短板, 尤其是文科总是相对薄弱。而孔圣人所说的“游于艺”不仅是擅长某几门学科, 而包含有全面发展的意思。“艺”包括了礼、乐、射、御、书、数, 这六个字在当今都有全新的含义。“礼”指传统文化, 过年没有年味, 过节不知怎么过的我们就是缺失了这些老祖宗的文化传承;“乐”当然指艺术。学生往往会一些乐器, 却不是出于对艺术的感悟, 而是升学的压力, 实是悲哀!“射”乃军事, 男生之所爱, 理科实验班以男生为主, “游于射”天性尔;“御”对应体育, 男生的又一兴趣所在。教授“射”、“御”二道真的不用动员, 学生投入进去拉都拉不回来。“书”指人文学科、“数”指自然科学, 这两项是最传统的课业知识, 也是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最好评判角度。孔子却告诉我们这是六艺的最后两项, 作为一个学生, 应当全面发展, 不能只善于“书”、“数”, 更不谈那些只善“数”不善“书”的理科生了。

综合这些思考, 我整理出对于资优生培养的一些看法:教一个学生, 首先是教他做人, 其次是做事, 最后才是做学问。学会做人, 才能立于天地之间;学会做事, 才能融入社会;做好学问, 才能彰显个人价值。尤其在资优生的教育中, 如果只教他们学科知识, 学生学会了很多, 但是不会做事, 那就只能是一个高分低能的废物。如果连做人都不会, 那么将是社会的负担, 甚至是不稳定因素。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所不希望看见的。所以在我的教学过程中, 无论何时都先关注学生的为人处事, 其次才是学问。尤其是资优生, 他们从小都是家庭、学校的宠儿, 可能被身边人都宠坏了。这些学生中的一部分身上弥漫着娇骄二气, 需先褪去娇气、磨去骄气, 才能带着自己的学问走上社会、服务他人、创造世界。

乍看之下, 对理科班资优生来说在做学问之前先要做很多的事。逐一完成之后才到了他们擅长的, 感兴趣的理科课程的学习。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 “六艺”的培养是贯通的, “志道”、“据德”、“依仁”这些都可以融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多管齐下、事半功倍。

三、资优生培养的实践:

理科实验班的创办宗旨是对在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方面表现出能力优势的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培养, 为高等学府理工科专业输送高水平的高中毕业生, 并努力争取培养能在全国以至国际中学生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

这个班级一般由四十几个经过选拔的资优生组成。其中绝大多数在进校的时候就展现出了杰出的天赋。他们与普通学生相比, 展现出以下优势:第一, 逻辑性强, 善于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喜欢追根问底, 努力寻找数学结论的来龙去脉。善于从逻辑上把握不同数学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 灵活性强, 会变通, 善于处理开放信息。对定理和公式的正向与逆向的转换使用较为熟练, 善于将问题进行转化、分解与重新组合。第三, 概括性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强, 善于寻找相关事物的共性与差异。第四, 批判性强。对自己解答的数学问题是否合理, 能够及时作出判断。能够指出书籍中的一些错误与论证不严密的地方。不愿盲目接受现成的结论和方法, 喜欢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第五, 独创性强。这是资优生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习惯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一个问题, 在平时的课堂、作业、测试中往往出现一题多解、百花齐放的现象。同时又喜欢总结不同问题解法的规律, 进一步指导新问题的解决。第六, 直觉判断能力较强。在面对一些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时, 更善于联想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 对知识体系进行迁移。

作为这样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 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 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同时也有了前文中的感悟。在操作层面上, 具体可以集中到两个基本的教学常规上:“教什么”和“怎么教”。

首先是“教什么”。作为一个数学教师, 当然是教数学。但是却不可以仅仅只教数学, 正如上文所述, 需要从“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个方面设计自己的教学计划。

首先是“志道”:在我的概念教学过程中, 会就一个数学概念作背景的介绍。这些介绍总是会与一个或几个数学家有关, 毕竟数学概念大都是由知名数学家提出的。这些数学家都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 努力和对数学的热爱支撑着他们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这些在教育学生志存高远中都是最好的事例。例如在高中数学极坐标一章的学习中, 就有一个例题讲述的是极坐标方程对应的曲线叫做等速螺线。我会告诉学生们这条曲线又叫做“阿基米德螺线”, 得名于公元前三世纪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一生视数学为唯一寄托, 甚至当罗马士兵攻破他所在的希腊城市来到他家的时候他还在研究几何问题。面对罗马士兵, 他只说了一句:“不要踩坏我画的圆”, 就被无情而无知的罗马士兵杀死了。研究数学就应该这样忘我, 才能成就无上伟业。现在没人能记得当时的士兵叫什么, 但是都记住了阿基米德的名字。学生们在了解到前辈数学家的事例后, 知道自己不能满足于已经获得的成绩。毕竟这些与前人比起来根本算不上什么。学生在心领神会的过程中为自己树立了高远的目标, 并将向着目标不断前行。

其次是“据德”与“依仁”:我将这两者合起来操作, 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优秀、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你可以不优秀, 但是绝不能不善良。你可以不上数学课, 但是绝不能坐视身边的同学身体不适却没有任何的担忧。你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是绝不能忽视社会的基本德道。你可能十分优秀, 但是绝不能因此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我任教的班上, 有一个男生总是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这个社会。他在一次讨论的过程中发出了感叹:“人生唯名利尔!”我就告诉他社会上的评价体系并不仅仅是名利。虽然名利非常重要, 但是人生除了名利还有很多东西。除了追求名利, 还要善待自己的身边人, 不能只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想起与他们共患难, 还应在自己顺风顺水时与他们一起共富贵。这样就把“据德”与“依仁”都告诉了这位同学, 转变思想后, 他渐渐开始关心身边同学, 在同桌脚受伤的时候, 自觉自愿地背着他上下楼、进出教室。

最后是“游于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中, 我的课上主要教授“数”学。但是我从来不忽视“礼”与“乐”。高中数学课本中专门有一章讲述数学与艺术, 编者力图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领悟艺术。我在课堂中做到这些以外, 还努力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眼光来欣赏数学之美。例如我会在教授复数这一章的时候加入复数的三角形式与指数形式的教学。在教授指数形式时, 我会指出欧拉公式:是数学里最迷人的公式。它将数学里最重要的几个数联系到了一起:两个最常用的超越数:和;两个最基本的单位:实数单位1和虚数单位;以及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的数字0。数学家们评价它是“上帝创造的公式”或者“世上最美的公式”。我借此帮助学生从中领悟到了数学的美感。“射、御”二项由于术业专攻问题, 恕我难以涉足。而“书”确也是数学的重要伙伴。毕竟学数学是需要与人交流的, 而交流就离不开“书”。功利一些来说, 高中阶段最重要的终结性评价就是高考。而高考数学是通过笔试的方式进行的, 学生必须先从试卷中获取信息, 再将自己所学展现在答卷中以获取分数。这些都要通过文字交流来实现。首先是要读懂题目, 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要素。然后还要能够将自己的真才实学表达出来。不擅长“书”的理科班学生经常在这个环节掉链子, 表达出来的东西并不能被别人所接受。例如我的数学课代表, 在数学方面可谓才华横溢, 却在最近的应用数学竞赛初赛中名落孙山。这次初赛类似海选, 仅仅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作出了一些基本要求。赛后总结经验教训发现他之所以落选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从初中就一直遗留下来的问题:“不喜欢写过程”。他觉得过程很简单, 所有人都能明白的东西没有必要写出来。因此, 他失败了。所以在我的课堂中, 总是强调如何将解题过程写清楚、写规范, 这也是“书”艺的传授的一种。

同时我强调课堂教学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每节课安排一定数量的问题供学余力的学生用作加深、提高。对极个别确实已经提前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学生 (一般为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并表现优秀的学生) 进一步给予“自由”:允许他们在课内自学自己感兴趣的数学内容。另外, 我会在课堂中对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较多的提问, 并给予较多的关注和启发。在作业布置和阶段性测试中, 总是对参与数学竞赛的学生特别对待, 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内容, 如安排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强、思考强度大的问题, 指定参与数学竞赛的学生必须完成, 其他学生选择完成。在课外, 对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 加强对具体知识点的辅导;而对数学基础扎实的学生, 则着眼于深化与提高,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结构的分析, 指导课外阅读自学。

在数学竞赛培训方面, 注重从课本教学内容中, 通过提炼、引申、拓展、深化, 组织成专题。立足课内, 深化知识体系, 强化数学能力。如果训练内容偏难, 过分追求解题技巧, 只重视难题, 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忽视解题的通性通法, 那么, 尽管使一些学生在解决难题、偏题、怪题方面有些想法, 但由于基本功不过硬, 总是会导致竞赛中成绩难以稳定。事实上数学竞赛试题虽然都有一定的难度, 但中学数学体系却是它的基础。也就是说, 竞赛数学保持了中学数学的精华和基本的数学方法, 并未脱离中学数学的体系。因此竞赛教学首先要打好基础。具备了扎实的基础, 才能在理解上比他人高出一筹, 才能谈得上提高数学水平。同时对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的学生还要提高基础起点、扩大知识面、加强独立研究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把数学竞赛培训分为下面四个阶段:

一、基础训练阶段。主要是充实和扩展中学数学课程的内容, 使学生掌握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专题训练阶段。将高中数学竞赛内容分为平面几何、不等式、函数与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组合 (包括概率) 、数论、图论等八个专题,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合每个专题的特点进行培训、测试和讲评。并配以数学专题讲座, 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数学竞赛奠定全面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赛前训练阶段。在各项高中数学赛事之前, 对参赛选手进行集中培训。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内容以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为基础, 辅以冬令营试题;形式采用测试-交流-评价的螺旋上升模式。

四、赛后总结阶段。

学生参与竞赛之后, 就竞赛成绩予以总结。表彰获得成绩, 并及时指出相应的问题。给学生一段调整的时间, 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在基础教学和竞赛培训的同时, 还应关注理科班学生数学文化的熏陶。我们国家历年来在高中数学竞赛中获奖, 尤其是获得IMO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奖项的学生很少在进入大学后仍在进行数学探索与研究。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甚至大学本科就读的都不是数学专业。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 个人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这些学生数学能力很高, 但是缺乏数学文化的熏陶。他们不是真正喜欢数学, 而仅仅是将数学竞赛作为一块步向成功的跳板。为此在课堂中, 必须加入数学文化的介绍。引导资优生加强对数学文化的认同、学会体会数学的美感。先志于道, 再游于“数”艺, 最后带着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投身数学研究工作。

在“怎么教”这个问题上, 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称之为航班模式。每节课就是一班飞机, 有着明确的出发地和到达地。凡是登上飞机的学生都一视同仁, 目标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一次航班下来, 有些学生收获多一些, 有些学生收获少一些, 但是对路上的风景都只能是一带而过。这样培养出来的资优生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障碍, 从而出现高分低能、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问题。

为此教育正在进行改革。这场改革所产生的新教学模式可以成为滑翔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教学有着一定的目标, 却不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轨迹。很大程度上可以做到跟风而动, 而“风”指的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给出新的前行方向。而教师就会及时进行互动, 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方向, 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这样教育的学生能更好地在社会大舞台上贡献自己的能量。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教育的最终形式。

道家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好的教师, 不但要给予学生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给出教学目标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寻问题的答案。其实重要的并不是答案, 而是这个探寻的过程。就好比当下很流行野外定向运动中只给目标并限定时间, 前进方式、方向, 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工具等等都需要参加的人员自行决定。受此启发, 我将类似的教学模式称为定向式教学模式。

资优生们非常适合这种定向式教学模式。教师给出教学目标和完成时间, 之后学生自己寻找工具、自主学习。当然教师也不能完全是一个旁观者, 在必要时也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以免学生走错路再也回不来。这种模式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学科研究的过程, 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资优生们在进入大学学习、研究时会更少地遭遇适应上的障碍。

在定向式教学模式中, 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获得知识, 而安排哪些知识供他们研究就是需要反复斟酌的问题。如果仅仅是照搬高中课程标准, 那么对资优生来说, 就太简单了。所以必须要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增添很多探究性学习内容。例如在“有限集合的元素个数”的教学中, 课本只要求掌握两个有限集合并集中元素个数的计算。而我会加入任意有限个有限集合并集中元素个数的计算方法的研究, 即容斥原理的一般形式。在教授“事件和的概率”这部分内容时, 我会要求学生寻找“集合容斥原理”与“事件和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并借此探寻多个事件和的概率公式。这样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获得了更系统的知识, 而不是之前的一个个散落的片段。

同时在定向式教学模式中, 评价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教学目标的很大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所以评价的就不仅仅是对错的问题, 而是研究的过程。这就是所谓“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多着眼于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哪些地方是成功的, 可以直达问题核心;而又有哪些地方走了弯路, 总是在问题外围徘徊。所以评价模式可以用八个字来描述:“不谈成败, 只论曲直”。

四、资优生培养的感悟: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工作的高度概括。学生各有各的特点, 应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资优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能力出众, 将来必将有所成就。也许他们并不是每一个都会成功, 但是国之栋梁必会出于这些资优生之中。所以这个群体理应获得我们更多的关注, 并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

我从事资优生教学工作十年了, 一批批的资优生从我的班级毕业走入高等学府深造。十年来, 我反复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 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总结得到之前的这些教学理念与具体做法之后, 对资优生培养的将来还有一些思考:

首先, 十年来我看到很多资优生在高中课堂上并不积极, 他们不能专注于课堂。我找他们聊天时谈到这件事, 他们都说上课的内容他们基本上都学过了。即使在课堂上我对这些内容有了一定的加强和拓展, 但是对他们来说这些仍然不够。长此以往, 在课堂上总是吃不饱的他们只能靠自己找内容自学了。我并不否定他们的自学精神与勇气, 只是反思:为什么我不能给他们更多更好的?既然高中数学喂不饱这些资优生, 那么大学数学总够了吧。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开设大学数学课程, 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挑战。虽然十分艰难, 但是为了这些嗷嗷待哺的资优生, 我还是决定尝试从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效仿美国的AP课程, 将大学数学的基础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 融入现有的高中数学体系, 带给新一届来到我班级的资优生们一种全新的学习感受。

其次我注意到2006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公布一项重要计划——《美国竞争力计划》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 ACI) , 提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 并称其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这其中的STEM代表科学 (Science) , 技术 (Technology) , 工程 (Engineering) , 数学 (Mathematics) 。STEM教育就是科学, 技术, 工程, 数学的教育。在国家实力的比较中, 获得STEM学位的人数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美国政府的STEM计划是一项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领域的计划, 并不断加大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投入, 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工素养。而在这至关重要的计划当中, 数学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为了我们学校的将来, 为了我们国家的将来, 我立志投身其中。结合STEM课程的主要目标, 我认为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应当重视数学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这种结合用当下流行的词句来说, 称为“数学实验”。资优生由于其天赋优势, 在数学实验中应当是主力军。应当依托他们开发数学实验, 并以优带众, 加强所有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这些我也计划与今年9月新入学的资优生们共同探索。

总之, 资优生的教学工作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 需要下大气力进行探讨;资优生的教学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高深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 高度的责任感, 为之献身的精神等等都是作为一个理科实验班教师所必备的素养。从某些方面来说, 资优生的教学工作是整个学校最难完成的。这点可以从我们学校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承担理科班教学工作就可以看出。

学优生心理问题剖析及培养策略 篇8

一、学优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高傲, 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学优生乖巧、听话、成绩好、有上进心、不惹是生非, 工作能力强, 常常能为班级、老师赢得各种荣誉。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受着群众星拱月般的优待, 陪伴他们的是掌声, 听惯了表扬和鼓励, 学科老师都高眼相看, 同学也羡慕不已, 便会产生“谁都不如我、惟我独尊”的优越感, 久而久之形成了高傲的性格。他们孤芳自赏, 傲视一切, 不能与他人正常沟通, 从而失去了别人对他的尊重与理解, 成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可怜孤独者。这类学生尤其不能正确对待老师与家长的批评, 不理解其他同学之间的友情关系, 从而导致个人偏见的心理特征。一旦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 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 特没面子, 内心十分痛苦, 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对待别人的忠告、批评, 往往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查问题, 而是怨天忧人, 甚至采取一些偏激和对立的方法来处理。

2.脆弱, 经不起挫折

学优生受到的是一种“暖箱式”的教育和爱护, 教师宠, 学生让, 家长更是百倍呵护, 他们情感脆弱, 心理承受力差, 难经挫折;另一方面, 由于老师、家长对他们寄予厚望, 同时自我期望值较高, 学优生通常有较高的成就焦虑, 总想着要超过别人, 或者担心被别人超过;尽管非常努力, 但又担心做不好, 对失败恐惧和焦虑。“想赢怕输”的心理重压, 使学优生变得异常脆弱。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不知所措, 甚至一蹶不振。

3.嫉妒, 容不得别人

由于学优生长期处于掌声和赞扬声中, 习惯于考好成绩, 听赞美之声, 往往好胜心强, 听不得反对意见且名利心重, 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 一旦别人超越自己, 忌妒便由然而生。有的嫉妒心强的学优生还把抱怨指向别人, 或想方设法攻击对方, 或千方百计地把别人拉下来。

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1.适度表扬, 正视自我

表扬是一种激励, 适度的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树立信心, 而自信是创新人才的必备品质。学优生因为优点突出, 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有的甚至当成炫耀自己的工具, 这样往往走向表扬的反面了。因此, 教师要把握好对学优生的度, 实事求是。帮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 了解自身的弱点和毛病, 使其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能够清醒的对待外部的肯定。使他们认识到“优秀”和“一般”只是相对而言, 一个人要想取得不断进步, 就应该取他人之长, 补自己之短。同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 使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有更多机会了解其他同学的长处, 认识与人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从而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心理体验。另外, 教师还应给予学优生更多的关注, 多从其他学生那儿了解信息, 一旦发现苗头, 采取适当的方式循循善诱, 晓之以理, 以避免不良心理的发展。

2.正视挫折, 磨炼意志

无数成功的事实和心理学家都证实:一项创新活动。一个创新人才无不需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针对学优生抗挫折能力差, 要让学生主动承担班集体中的一些中事情, 磨练意志。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 让学优生体会挫折。通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来提高意志力和应对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经受挫折是现实社会中的正常现象, 是不可避免的。这样, 可以使他们在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时, 也能品尝、了解到生活的复杂和人生的艰辛,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提高其抗打击、抗挫折的能力。

3.自我教育, 调整心态

自我教育是指依靠个人自身的心理调适功能, 解决自身遇到的心理困惑。凡是有嫉妒心理的学生, 往往心胸狭窄, 以“我”为中心, 只能在他人之上, 不能甘居人后, 稍不如意便顿生妒意, 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他人闹得很僵, 甚至做出越轨的事来。因此, 要去除这一心理弊病, 必须走出自我的小圈子, 克服狭隘偏见、傲慢自大等缺点, 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 进行自我教育缺少的是引导而不是能力, 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和细心人, 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他们的喜怒哀乐中发现他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不足和问题, 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这些问题, 自觉地发扬成绩, 克服缺点和错误, 把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行为控制有机结合起来, 并且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公平竞争和调整心态。当别人比自己强时, 应激励自己, 奋发图强, 努力赶超, 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并从中体会到竞争的乐趣。

三、结语

一位教育家曾说:“成才必成人, 人字的一撇是智能, 一捺是人格, 只有让知识与崇高的国格, 高尚的品格, 优秀的性格, 健全的体格相结合, 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学优生进行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 塑造健康的人格, “精雕细琢方成器”, 要采取多种方法与途径, 鼓励促进这些学优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一个人只有具备健康的人格, 才能快乐而充实地生活, 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摘要:学优生虽然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方面比其他学生优秀, 却也存在着很多心理问题。本文针对以上现象, 采取了改进措施, 促进学优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

谈数学资优生培养与竞赛辅导 篇9

一、数学竞赛与竞赛辅导的意义

(一) 早期发现, 长期培养

在数学竞赛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批思维敏捷、智力出众的学生, 这会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并加以重点培养。有几位学生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能够出类拔萃, 当然是他们的智力好, 思维敏捷, 但老师对他们的早期培养是很重要的。在家访过程中发现, 获奖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比较注重辅导培养, 上了初中也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竞赛辅导班。有位老师说得好:“要使天才不致荒废, 必须早期发现, 长期培养。”

(二) 举办数学竞赛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们应该承认学生智力上的差异。教科书上的数学是“大众数学”, 是今后作为社会公民必须要掌握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指出,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对一些擅长理性思维、智力较好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学习空间还很大, 教科书上的内容远远吃不饱。如果他们在知识、能力上得不到应有的拓展, 那是对智力极大的浪费, 甚至会在他们认为简单、平易的数学学习中丧失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举办数学竞赛, 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数学才能的平台, 而且会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促进教师钻研业务

数学竞赛题大多比较新颖, 有创意, 富于思考, 不少问题远远超越了教科书的要求。教师要辅导学生参加竞赛, 必须要有较好的数学素养、教学方法, 在解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 这就促进教师自觉地钻研业务, 不断地更新知识, 因而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大有裨益。

二、资优生培养与竞赛辅导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 “慧眼识英才”, 尽早发现有数学天赋的好苗子

以我校为例, 我校的教师大多采取了跟班制, 即从七年级一直教到九年级, 因此我们的教师在七年级就注意发现和引导具有数学天赋的孩子。七年级期中后把成绩优异者和在平时了解到的思维敏捷的学生结合考虑, 从中选出近150人组成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 再选出一部分成绩优异者组织A班, 其他分为B班。对A班同学进行数学竞赛的系统培训, 强化训练。入选的基本要求: (1) 踏实认真肯吃苦; (2) 勇于拼搏有竞争意识; (3) 思维敏捷, 解题速度快; (4) 学习成绩中等以上。

(二) 精心选择教材与辅导资料

目前各种竞赛辅导材料很多, 这当中有高质量的, 也有粗制滥造的。所选的辅导教材要浅显易懂, 技巧性强, 方法别具一格, 也要有一定的权威性。我们以三“一”为主, 精心选择———“一本教材”“一本杂志”“一套试卷”。另外再不断充实一些教材、杂志作参考, 以取百家之长。

(三) 步步扎稳, 层层落实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1. 分散培训

分散时间, 分散教材, 分散学生进行辅导, 每一个任课教师都是竞赛辅导老师, 做到步步扎稳, 层层落实。从七年级抓起, 在小学升入初中摸底考选苗后, 即成立数学兴趣小组, 以后逐步筛选充实。制订活动计划, 一般每星期两次, 定时布置、检查, 批改数学竞赛练习。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 多询问, 多督促, 多鼓励, 多指导。指导他们看一些竞赛书籍与杂志, 积极参加各家杂志举办的数学竞赛;给他们指导解题方法与技巧。对这部分学生, 鼓励他们自学, 提前完成课堂任务, 抽出一定时间, 让他们越级听课, 越级参赛。

2. 集中辅导, 系统培训

在平时分散辅导的同时, 每周集中一次, 作一些专题讲座。在教师指导下, 进行竞赛试题的综合练习, 通过对历届竞赛试题、模拟试题的拉练, 使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 通过综合训练, 可以发现每位学生在学习知识上的漏洞和不足, 教师要及时指导他们针对自己的不足提出整改的方案。在这一阶段中, 教师是舵手, 时刻把握着竞赛这艘航船的方向, 不能让学生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偏, 要为学生把好关, 既不能把时间和精力全用在解难题上, 也不能只重复做简单的题目。培训结束后, 进行一次数学竞赛, 一是检查学生的培训情况, 二是表彰成绩好的学生,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在参赛前要抽出一定时间进行集训, 这包括心理素质、应试策略、典型的重要解题方法、数学思想及数学原理等。

三、对竞赛辅导的几点思考

(一) 数学竞赛辅导要有吃苦精神

数学竞赛辅导是一件非常花时间的工作。首先教师要爱好初中数学教学, 能为每一道竞赛题花上充足的研究时间, 如果辅导教师没有坚强的意志, 没有足够的热情, 而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而去应付的话, 那效果肯定不佳。数学竞赛辅导贵在平时点滴的积累, 搜集各种竞赛资料进行汇总, 并有计划地把它们逐个消化吸收。

(二) 数学竞赛辅导需要长期、系统性训练

数学竞赛辅导需长期准备, 要具有系统性。初中数学竞赛也要有教材, 最好从初一年级起进行系统训练, 因为学生参加竞赛如果没有特有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维的话, 就相当于失去了战斗的武器。因此竞赛辅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长期的准备。而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各项措施都落到了实处。

(三) 数学竞赛与常规教学不矛盾, 学校要政策辅助

数学竞赛辅导和学生的正常学习在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方面能和谐发展,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 在学科与学科之间, 学校要做好协调, 要让各科教师都能鼓励学生在竞赛中出成绩。现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牵制情况屡见不鲜, 极为严重, 学校应努力解决好这一问题。如:我校在数学竞赛前两个月, 其他的学科要有所让步, 允许参赛学生在认真听课后, 可以不交作业;有时邀请名师名家来校辅导, 有力地推动竞赛工作的开展。

(四) 参加竞赛, 首先要把教科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搞得清清楚楚

万丈高楼平地起, 基础不扎实, 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历届数学竞赛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有些学生综合题、难题解得很好, 而基本选择题、填空题常常出现失误, 这说明辅导学生时不能只去做难题, 而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运算能力和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培养。

(五) 发挥集体的优势

优生培养 篇10

一、优生的孕育、发现期

优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搞好的, 所以应及早定苗子, 及早培养。我们可以在高一上学期就通过学生平时的作业、听课情况, 观察学生学习习惯、心理特点、智力水平等情况, 再结合大小考试的成绩选拔培养对象。一般选拔两类人, 一是总成绩突出, 智力水平较高, 有望升入名牌大学的学生;另一类是各科成绩平衡, 并且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以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适当变动, 一般到高一下学期就能基本稳定这样的苗子。这样可以让师生都尽早进入良好的氛围, 使教和学都具有针对性。

二、培养、巩固期

对确定为优生培养对象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我们要作针对性的解决。

第一,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学优生的学习成绩优秀, 学科老师都高眼相看, 较少受到批评, 同学也羡慕不已, 久而久之形成了高傲的性格, 自尊心强, 这部分学生因此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而对其他同学不屑一顾, 认为其他同学智商较低、太笨, 完全不能同自己相比, 孤芳自赏, 傲视一切。对任课教师、家长也不尊重, 完全无视他人的存在, 忽视了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平等意识和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 人为地隔断了自己与他人的正常沟通渠道, 使自己的长处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优势变成了劣势, 从而失去了别人对他的尊重与理解, 成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可怜孤独者。这类学生尤其不能正确对待老师与家长的批评, 不理解其他同学之间的友情关系, 从而导致个人偏见的心理特征, 一旦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 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 没有面子, 内心就会十分痛苦, 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不满情绪溢于言表, 对待别人的忠告、批评往往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查问题, 而是采取一些偏激和对立的方法来处理, 如:顶撞教师、家长, 无故逃学、旷课, 不学习某门功课等等。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 甚至出现报复或自残的现象。因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 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 运用现实中的实例, 教育这些学生客观地对待自己, 正确地认识自我, 要学会交往, 学会沟通, 走出光环笼罩的小天地, 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 在给予别人爱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爱, 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尊重, 这样才能成为文明和谐生活中的一份子, 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第二, 心理挫折承受能力较弱。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学优生”, 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受到的是一种“暖箱式”的教育和爱护, 教师宠, 学生让, 家长更是百倍呵护, 久而久之, 养成了娇气、懒惰等坏习惯, 教师和家长关心的只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生活的锻炼,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不知所措, 甚至一蹶不振, 这对于良好品格的养成造成很大困难。因此, 在平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创设挫折情境, 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培养学生挫折承受能力, 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最大限度地发挥挫折的积极效应, 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应特别注重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合力,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给学生排除心理障碍, 减少心理挫折负面影响的方法, 使其掌握应付挫折及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

第三, 压力过大, 适应能力差。

心理压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仅造成学生心理和情绪困扰, 而且还会造成一些生理的反映。由于心理压力过大, 不能及时调控, 使“学优生”转化为差生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而导致他们情绪沮丧, 感到无脸见人, 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内心非常痛苦, 有的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这样的例子经常见诸报端。

因此, 在平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创设多种情境, 提高学生在心理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不良行为的抵御能力,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人要适应环境, 而不是环境适应人, 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 教给学生一些化解个人内心冲突、缓解宣泄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 学会冷静分析、审时度势处理问题的方法, 树立信心, 激起锐意进取的勇气, 挖掘自身的潜力, 变压力为动力, 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鼓励、冲刺期

进入高三以后作为任课老师, 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时刻关注优生学习、生活中的种种表现,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帮助优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第一, 树立理想, 认清使命。

一般说来, 优生智商较高, 即使不那么刻苦, 他们的学习也会比其他的同学优秀, 高中毕业也能考上大学, 这往往使得一些优生不求上进。作为教师应该耐心地引导他们树立理想, 明确志向, 真正做到“志存高远”。我通过谈心, 让“优生”意识到, 成绩比别人好, 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 而现在起就应该比别人多一分努力。我常常向他们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 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去阅读并写心得体会, 从而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

第二, 积极进取, 永不言弃。

优生往往也有遗憾:本来可以得150分, 却只得了140分;本来可以考上名牌大学, 却只考上了普通院校;本来可以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 却只是找到了一个谋生的饭碗……造成这种种遗憾的原因当然很多, 但其中重要的原因则是学生不具有积极进取, 永不言弃的勇气、毅力和能力。教师要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秀潜质, 在小事中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在人生的战场上, 千万不要自己放弃了自己!”

第三, 科学安排, 合理规划。

1. 帮助优生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做好每天的小计划, 详细到看多少页书, 做多少道题, 复习到哪一页。每周、每月计划, 详细到完成多少套试卷, 复习到哪一章节, 月考复习怎样安排, 月考成绩目标的制定。围绕目标制定大计划, 不做无目标、无计划的学习。

2. 帮助优生掌握平时练习的科学方法。要求他们要把平时练习当成考试, 平时做作业、做试卷, 都要限定时间, 在限定时间内做不出来的视为不会。

3. 要求他们每一科都要准备错题集, 对易错的地方, 平时就要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或采取相对策略。

总之, 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细致地安排和规划好学习的过程,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管理下一篇:政府工具选择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