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用爱塑造“优生”的小学教育与培养

2023-01-31

随着学龄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断强化以及媒体知识的广泛传播,许多孩子在小学入学前就很早接触到多方面知识学习,促使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孩子智能取得良好开发。小学教育是顾全大多数孩子的平均水平教育,还是应该重点落在“优生”孩子的培养上?怎样做好当今小学“优生”的教育与培养,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以个案为例。美丽是一名一年级七班非常可爱的女孩,她天资聪慧,在第一次数学测试中就考出一百分的优异成绩。平时课堂上,即使在她和别人讲话时,老师突然抽查她起来回答问题,只要老师再问一遍问题,她就能快速的回答出正确的答案。正因为如此,她自然就成老师们心目中的“优生”了。然而,课堂上她老不爱认真听讲,一会和这个孩子说两句,一会和那个孩子说两句,如果没人和她说的时候,她会埋着头专心的认真的折纸、画画。课堂外,她是老师的小帮手,由于认识的字多,常常帮老师发发作业本等等。她是同学的好伙伴,几乎和班上每一个孩子都能玩在一起。但在排队放学时,她就成了讲话高手,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东转转西转转的和他人讲话。

据了解,美丽在幼儿园学了很多知识,平时家里也买了很多书或者学习工具,几乎学完了一年级的知识。所以,在学习上,即使她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时问题也不大。除此之外,她在家里算是一个小公主,对人人都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任何人都听从她的命令。父母的观点是只要孩子成绩好,便几乎答应她所有的要求。美丽可以说是当今许多“优生”孩子的典型代表。

二、对“优生”的剖析

美丽上课不认真,仍然能考高分,说明这样的“优生”孩子一般这些知识在上学前就掌握了。其掌握的终究只是很少一部分知识,如果一直把这种不听讲的习惯延续,即使是“优生”恐怕今后学习和发展有可能会重蹈方仲永的悲剧。

美丽她排队讲话,影响他人,也影响自己。“优生”孩子的我行我素往往在自己班上,都不能守纪律,那么想想要是到了公共场合呢?会不会排队,能不能不大声喧哗,做一个有素养的公民呢。这个孩子喜欢折纸、画画,还乐于帮助老师和融入同学,说明“优生”都有很多才艺和业余爱好,也善于与人沟通和帮助他人。培养一个孩子就应该让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优生”都具备的培养一个优秀孩子的潜能。

这个孩子没有孝敬父母的意识,认为父母就该满足她的一切要求,就该无条件为她服务。这是“优生”孩子家庭教育宠爱尤佳,缺乏严格要求,存在不能正确引导的不足之处。

三、教育的有效方法思考

(一)引导孩子树立志向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优生”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而现在起就应该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即使孩子才小学一年级,我们在让他(她)看到自己的优势的时候,也要让他(她)看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周恩来小时候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与胸怀。优秀的孩子更应该及早教育他们在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

(二)训练孩子受挫能力

还是以美丽这个孩子的个案为例,在第二次考试中,我特意细改了她的卷子,除了有两分确实做错了以外,还有很多细节没处理好,比如字的格式不规范,该填满的田字格没有填满;比如字迹潦草,“0”写得像“6”,而凡是碰到这种问题,我一律扣了她的分。这样下来,她就只有92分了。这一次发卷子的时候,我明显看到了她的失落。这个时候,我严肃的指出了她的不足,帮她分析问题所在,也引导她今后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比如考试不到一半时间,她就高呼,“老师,我做完了”。而剩下的时间正是可以好好检查自己是否还有错误;要求孩子字迹工整,没有必要做那么快,字一定要写好。只有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正,才能避免这方面的失败。

(三)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孩子虽然喜欢折纸、画画,但是不喜欢唱歌及参加体育锻炼。音乐让人更具有想象力、创造力,而体育能让人具有坚韧的意志,健康的身体。这都是我们每个人不可缺少的。所以,学校举行跳踢比赛时,我特地鼓励她参加双人单摇比赛。这样,在学校里,她可以和孩子一起练习跳绳,在家里,也可以和父母一起跳绳。渐渐的,她学会了跳绳,而且掌握了和她人合作跳绳的技巧,并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同时,我也和她的音乐老师商量,音乐课上多关注她。有一天,她举着一张小奖状笑开了花,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你看,我在音乐课表现好,音乐老师给我的奖状。”我很欣慰,她一定也喜欢上了音乐。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在未来的路上,我相信她还会喜欢更多的东西,并努力去学好。

(四)教育孩子遵守纪律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在校守纪律,在外才会懂公德。在这方面我常常在课间给他们播一些短小的主题动画片,让她在动画中认识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

(五)家校合作,共塑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是孩子的保姆,要注重家校合作共同教会孩子尊重双亲,使家庭亲子教育做到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从而建立良好家风。

摘要:小学教育是顾全大多数孩子的平均水平教育,还是应该重点落在“优生”孩子的培养上,以及怎样做好当今“优生”孩子的教育与培养是社会、家庭、学校必须对现实教育作出的回答。

关键词:小学教育“优生”,剖析,方法,效果

上一篇:浅谈我国遗嘱继承制度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