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应用

2024-05-14

图书管理应用(精选十篇)

图书管理应用 篇1

1 5S内容概述

5S起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 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几十年来, 日本企业坚持不懈地推行“5S”管理, 使员工形成习惯, 遵照规则, 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 这种工作作风改变了日本以往产品质量低劣的现象, 打造出索尼、松下等众多世界一流产品, 奠定了日本作为制造业的霸主地位, 从而使“5S”管理法声名远扬, 成为我国及东南亚国家比较流行的、为许多成功企业所推崇的管理方法。将此法运用于图书馆管理, 也是近几年所倡导的。

所谓5S就是日文整理 (SEIRI) 、整顿 (SEIT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TSU) 和素养 (SHITSUKE) , 这五个单词首字母都是S, 简称5S。

整理:即区分必需物品和非必需品, 把非必需品清理出现场。增加作业面, 现场无杂物, 这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整顿:把整理出来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 人和物放置方法的标准化。整顿的关键是要做到定位、定量, 合理位置, 摆放整齐, 标识管理, 节省寻找物品的时间。清扫:将工作环境彻底打扫干净, 设备维修好, 保持工作场所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清洁: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 并且制度化, 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入。清洁不仅是物品上的清洁, 现场员工也需要着装、形体等方面的清洁。素养:努力提高员工的修养, 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

5S管理就是针对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方面提出要求, 倡导从小事做起, 力求使每位员工都养成“讲究”的习惯, 从而达到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的目的。实践证明, 5S管理的实施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避免时间浪费, 生产秩序化、标准化, 现场整洁有序, 对节约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功不可没。

2“5S”引入图书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5S”管理能充分发挥人的主动作用, 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员工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不断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针对图书馆引入“5S”管理, 笔者认为有以下意义:

2.1 可以优化环境, 使人身心愉悦。

通过经常性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一系列管理工作, 能不断净化工作环境, 图书、器材、设施设备无灰尘、无损坏, 能及时维护与保养, 整个工作场所整洁有序、爽目舒心、操作顺畅。馆员、读者在这样的工作环境身心愉悦, 使图书、人员、设备都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2 可以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达到最佳优化配置。

通过整理、整顿特别是整顿后, 人和物都会得到最优化的组合, 现有的人员进行考察测评后将其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图书资料合理布局, 使读者能在短时间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使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人、物达到最佳优化配置。

2.3 可以改善图书馆整体形象, 重塑威望。

整齐、整洁、优美的环境, 能使老师和学生心情舒畅、流连忘返, 馆员的热情服务、有效咨询能使读者倍感钦佩、节约时间、和谐融洽, 进而激发师生的学习、工作热情, 使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得到改善, 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重塑在读者中的威望。

2.4 可以提高馆员素质, 优化服务。

优美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工作氛围, 必将激发每个馆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修养, 提高素质, 文明服务是每个员工发之内心的主动要求。这种主动要求的力量是强大的, 效果也会是显著的。

3 5S管理实施方案

3.1 先期宣传。

图书馆的管理者必须先加大对“5S”的宣传力度。首先要对员工加强培训, 讲授“5S”的基础知识, “5S”对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及先进性, 制定本馆、本部门“5S”管理的具体措施, 并组织人员充分学习、深入理解。千万不能让5S流入形式或者认为5S不过是扫扫地、擦擦桌子那么简单, 要让5S理论深入人心。

3.2 稳步推进。

制定出本馆、本部门“5S”管理的具体细则后, 按照5S管理的步骤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促使大家按章办事、规范作业, 天天有改善、不断在创新, 使图书馆及每一个馆员成为标准化管理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充分发挥人的主动作用,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形成团结、奋进、充满希望的风气, 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3 总结评比。

为使5S管理能取得实效, 在推行的过程中, 要善于总结归纳。因为5S是细节管理, 在初级阶段难免会考虑不周, 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 也会出现新的情况, 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在5S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搞好阶段性总结评比, 巩固阶段性成果, 让员工充分认识到5S管理的重要性和日常性。

3.4 形成习惯。

5S管理日常化后, 效果将是惊人的。优美的环境、良好的风气、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的充分肯定、突出的工作成绩, 会使每一个人都感到工作已经成为一种乐趣, 在图书馆就职是一种荣耀和自豪, 珍惜工作、尊重他人、尊重事业、崇尚创新, 会成为图书馆的文化潮流, 自觉执行5S管理细则, 使之形成习惯。

4 5S管理在图书流通中的应用

结合在流通部工作的经验, 谈一谈5S管理在图书流通中的应用, 和各位同行商榷。

4.1 整顿。

(1) 人员的整顿。部主任根据平时对每一个员工的了解, 合理地定位人员。通过学识, 性格, 脾气, 沟通能力, 应急处理能力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 合理地分派到不同的书库、不同的岗位。使各员工的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也使读者得到最优质的服务, 并使各员工之间相处融洽, 充分调动积极性, 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对员工的岗位进行定量分析, 促使员工发挥出最大能动性。 (2) 环境的整顿。充分调研, 对书库合理布局, 做到层次分明、井然有序。既按中图法类别排序, 又要尽量将常用的类调整到最方便寻找的地方, 每一类中流通量大的书尽量调整到中间的格子上, 方便读者查找、取书, 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完善各种标识, 对机器、出纳台及各种设施也要优化定位, 尽力缩短读者寻找图书的时间及过程。

4.2 整理。

随着购书的增多, 书库的压力越来越大, 不但不利于整理书架, 也不利于读者找书和图书回架。笔者认为应将图书剔旧工作固定下来 (如3~5年剔旧一次) , 根据流通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将一些借阅率很低的图书放到密集书库, 改善作业面。出纳台也要进行常规整理, 将一些非必需品清理出去, 现场无杂物, 提高工作效率。

4.3 清扫。

将书库的每一个角落、书架的每个架面, 窗台、桌面、门窗、设施设备、走廊等所有地方, 要做到无垃圾、无灰尘、无杂物, 处于干净清洁、整齐美观的状态。每天注意清扫, 定期做好检查。爱护、维护好设施设备, 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运用状态, 确保快速高效使用。

4.4 清洁。

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 管理制度化、目标公开化、整体透明化、要求统一化、效果长期化。定期检查评比, 形成长效机制。

4.5 素养。

流通部是图书馆的一线部门, 直接面向读者, 所以流通部人员的素质、精神面貌、服务态度直接决定了读者对图书馆的整体印象。通过5S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标准, 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激励机制, 定期培训员工业务知识、礼仪知识, 培养亲和力, 加强宣传教育, 使员工养成自觉遵守的良好习惯, 提高全体馆员的认识水平、整体素质及精神面貌, 培养团队精神、集体意识, 形成端正的服务态度, 保持充沛饱满的精神状态。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要素, 紧密联系、相辅相成、逐步递进、缺一不可。整理是整顿的基础, 整顿又是对整理的巩固, 清扫是显现整理、整顿的效果, 而通过清洁和素养, 则使单位最终形成整体的良好气氛, 每一个环节都是对上一环节的加强和提升, 其实质是制度化、规范化的体现。

5 S管理是现时期先进的管理

模式,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5S的) 精髓就在于细节管理, 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各部门的面貌一定会大为改观, 图书馆的整体形象也会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曾梅.图书馆推行“共好5S管理”模式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 (6) :126-129.

[2]樊怡菁.论图书馆管理的5S导入[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3 (3) :75-76.

浅谈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 篇2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过去,大多数学校图书馆都是封闭式管理,通过卡片登记借阅信息,只能实现有限的流通,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对学生开放,使得图书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使是实现了正常流通的,也不能提供领导管理上需要的各种信息如本馆各种资料分布及借阅 (流通)情况。

目前,我国学校图书馆办馆的要求及领先标志就是藏书全部开放,师生共享开架借阅。这种借阅方式是当前适合我国国情的发挥图书馆应有作用的最佳方式,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它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功效,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服务,这也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为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逐步提出学校要采用图书馆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人工管理达不到的一些功能并发挥图书馆的最大效益。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软件进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也对其他兄弟学校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竞争的需要决定了学校采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以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通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资源存储、传递的专业机构,图书馆如何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适应形势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开拓信息渠道,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是一个新课题。也必将对现有的图书馆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信息时代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要求,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资源共享更容易实现,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十分重要。

在信息时代,各种冠以“数字图书馆”之类说法的图书馆现代化论断到处可见。那么什么是图书馆的现代化呢? 判断一个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应该从图书馆最本质的特性判断。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的收集保存、加工整理并使之有序化及传递信息资源的功能。这一点是书店和网站都无法做到的,也是图书馆最本质的特性,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判断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也应该从这个最本质的特性来判断。

二、成熟的图书管理系统决定因素

任何一套图书馆管理系统至少必须具备这样一些功能:对图书进行编目也就是采集信息并上架、图书检索(查找)、图书流通(借还)。然而仅仅有这些功能是不能称为真正的现代化的管理型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笔者认为,一套系统是否成熟还决定于以下几个方面:(1)符合相关的标准。(2)开发工具及所采用的数据存放格式要求先进。(3)功能是否强大。(4)要有足够的安全性。(5)要有足够大的辅助编目库。(6)要具有完善的规则。(7)简单易用。(8)有先进的体系结构。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迈向一个以数字化技术革命为中心的新时代。这一新时代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革命。这场革命催生出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大大改善了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信息的类型和形式变得更加复杂,人类信息传播的途径及获取信息的方法,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式,同时也对图书馆的情报用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图书管理系统现代化程度的标准

1、信息资源收集的现代化

现代社会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污染也很严重,给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收集带来了极大麻烦。传统图书馆时期,由于各种信息资源极大部分由正规渠道获得,经过图书期刊编辑人员的认真校对,信息质量相对可靠。

2、信息加工整理的现代化

在传统图书馆时期,文献资源的分类加工整理 比较简单,所揭示的文献信息深度有限,对文献的内在性质、内容的揭示基本没有。图书馆应用计算机进行分类编目,给文献内容的揭示带来了一定的改进,但无实际性的改革。

3、图书馆服务的现代化

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图书馆所做的一切工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好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服务的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的现代化,二是服务手段的现代化。

刍议图书馆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 篇3

一、图书馆管理中现状

在信息经济时代的冲击下, 我国传统的图书馆劣势逐渐体现出来。图书销售量大量下降。但事实上, 管理人员的思想落后, 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是导致图书馆经营不善的重要原因。这也使得柔性管理的应用具有必然性。基于此, 我们对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现状做如下分析:

(一) 管理观念陈旧, 难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图书馆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服务, 而非行政。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不注重员工的个性发挥, 给员工分配最沉重的工作, 同时缺乏奖励机制。管理手段单一, 不能与员工及时进行沟通, 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 无法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给图书馆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这使得其对客户需求和信息时代对现代图书馆的冲击认识不深, 图书馆服务体系不健全。长此以往, 员工养成懒惰的习惯, 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图书馆管理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二) 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

图书馆实施薪资发放制, 但其在管理上与现代企业之间存在差距。管理机制缺乏, 不能建立完善的薪酬分配制度。长期以来, 我国的图书馆实施平均主义的原则, 这样很难最大化发挥优秀员工的作用。一些图书馆实施刚性管理原则, 同时管理人员对长图书馆的成本支出以及经济杠杆对影响等因素重视程度不足, 导致员工很难管理。

(三) 员工素质偏低

目前, 我国部分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随着信息经济时代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加深, 现代图书馆的阅读量大量减少, 业绩下滑使得图书馆大量采取裁员政策。这样造成员工和社会人员对于图书馆的认识不深, 具有强烈服务意识的员工不愿留在图书馆中, 导致图书馆内部员工整体上表现为文化程度不高, 对网络的认识和操作能力不强, 服务态度较差。同时, 由于管理者忽视员工个性的发挥, 使得员工的服务质量直线下降, 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

二、柔性管理的特征

基于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柔性管理策略。要将这一策略更好的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 首先应明确其基本特征。从现代角度分析, 图书馆的特征包括人本性、模糊性、持久性和内在驱动性。其中, 人本性是图书馆管理的核心, 强调员工个性的发挥, 在管理中尊重员工的自主行为, 从而激发起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意识。模糊性特征强调人思维是一种模糊的意识, 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具有与时俱进性, 在管理中打破传统的观念, 基于图书馆管理现状提出全新的管理模式。持久性要求管理人员认识到, 图书馆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同时也要求其以员工为核心, 提高员工对图书馆管理的认识, 通过人性化管理使其认同图书馆管理, 从而降低管理难度, 提高管理效率。内在驱动性要求管理人员打破常规, 为员工提供自由的环境, 激发其个人潜能, 提高其工作效率, 以此来促进图书馆发展。

三、图书馆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

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并且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推广和完善这一模式, 文章将柔性管理的应用过程分析如下:

(一) 建立柔性图书馆组织机构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过分强调规章制度, 机械化较为明显, 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员工的积极性。而柔性管理则强调员工个性发挥, 因此, 正确的应用柔性管理应成为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策略。基于此, 应在图书馆内部建立完善的柔性组织机构, 以确保柔性管理的实施。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中, 使其工作效率最大化。同时激发其创新能力的发挥, 使工作人员成为图书馆的主人, 增强其服务意识。

(二) 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

图书馆运营过程中, 一线员工是其重要的人力资源。关系到图书馆各个环节工作的协调性。因此图书馆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要求管理人员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管理人员应具有甄别人才的能力, 为其安排合适岗位, 发挥其最大作用。与此同时, 还应为其提供必要的薪资奖励制度, 以促进其积极性的提高。在图书馆管理中, 管理人员应该注重服务意识的提高, 建立正确的人才评价机制, 在选拔人才上将专业能力与服务意识相关联, 从而满足柔性管理的基本特征, 发挥柔性管理的积极作用。

(三) 基于柔性管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建立

员工激励机制是柔性管理的核心内容, 对于图书馆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在实现管理目标的同时, 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使其认同图书馆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手段。因此, 在图书馆管理中, 应建立多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强调薪资激励, 还应采用目标激励、理想激励等。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 为其实现理想提供帮助。柔性管理提出, 员工是图书馆运行的核心, 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实现员工个人目标与图书馆发展目标的和谐统一, 以此来激励员工并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同时, 在柔性管理模式下, 图书馆的激励机制还包括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等。总之, 要求管理人员了解企业员工的需求, 在满足企业员工合理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图书馆管理的高效化, 这一模式即符合社会发展的特征, 又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四) 实施柔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其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 因此完善的服务体系建立是关键。在传统的管理过程中, 刚性管理强调制度, 而弱化服务。随着柔性管理的应用, 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成为图书馆的管理目标, 这一理念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良好态度的养成提供了保障。柔性管理致力于建立柔性化的服务, 即以读者的信息为出发点, 通过查阅、检测等方式满足读者需求, 通过针对性的服务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与此同时, 柔性化服务还要求图书馆做好读者反馈, 使图书的购进具有针对性。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应不断的自我完善, 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读者需求, 致力于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逐渐提高服务质量, 从而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五) 积极建设良好的图书馆文化精神

与企业发展相似, 图书馆在发展之中也应建立独特的文化特征。图书馆文化对于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在文化构建过程中, 管理人员应发挥积极作用, 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图书馆管理中, 建立特有的、符合员工需求和时代特征的图书馆文化。通过文化的建立和传播, 可使员工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为追求个人目标和促进图书馆发展而奋斗。良好的图书馆文化精神具有持久性、稳定性的特征, 其可以对员工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具有积极的影响, 有助于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图书馆文化精神建设作为一种系统工程, 应坚持由浅入深的实施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还应针对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整。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不断的研究图书馆文化精神的新内涵, 使得图书馆管理更加人性化, 树立完善的图书馆服务意识, 从而促进其发展。

总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图书馆受到较大的冲击。现代图书馆表现为销售业绩下降、服务态度低下, 影响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图书馆对其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 提出了柔性管理这一策略。柔性管理弱化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约束, 强调员工个性的发挥, 尊重员工的个人行为, 对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图书馆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柔性管理在图书馆中应用广泛, 并且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该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过程, 要求管理人员正确认识柔性管理的内涵, 并从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出发, 制定符合其发展的管理模式, 提升人们对于传统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总之, 柔性管理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引入将开创图书馆管理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文淑君.柔性管理在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 2014 (35) .

[2]郑秀红.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9) .

[3]郑幸子.论柔性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 2014 (01) .

[4]曲哲.动静结合的城市社区图书馆服务规划概论[J].图书与情报, 2014 (01) .

图书管理应用 篇4

实施方案

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本着“传播、信任、分享”的理念,引导师生“以书会友”,“以德结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进一步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活跃校园文化,让书香飘溢于整个校园,构建一个漂流的开放图书馆。全县中小学将自2015年始,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基本情况

蒲江县共有中小学22所,其中单设小学7所、单设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高(完)中2所。2012-2014年成都市三年提升工程为我县装备了图书资料766916册,目前我县中小学图书生均册数分别为,小学 27.27 册,初中47.29 册,九年制学校 42.31 册,高(完)中 41.64 册,达到成都市示范性学校装备标准。

为了让我县图书真正流动起来,充分发挥效益,打造书香校园,在2014年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工程中,我们为全县学校装备了漂流小书架,其中,走廊书架558个,教室书架510个,教师办公室书架259个。因此,图书漂流小书架及图书管理应用工作是我县2015年各校图书工作重点。

二、总体目标

通过漂流小书架形式开展阅读活动,使全县各中小学校园形成“处处有书读,处处可读书”的良好读书环境,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活跃校园文化,让书香飘溢于整个校园。引导全校师生,家长、乃至社区积极参与,鼓励师生、家长、社区人员阅览书籍,“以书会友”,“以德结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积淀丰富的脂质知识营养,积极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社区参与的漂流的开放图书馆。

三、实施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1)各校要从细节入手,以细节来抓管理,以细微处来重应用;(2)学校要综合考虑漂流小书架的摆放位置。

漂流书架宜摆放在学生活动或聚集的地方,不宜悬挂教室墙面,注意师生安全;书架漂流点必须能遮风、挡雨及防潮。

(3)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校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图书,供其阅读。

(4)学校可以摆放幼儿读物、文学读物、名著、文史、学习资料、期刊杂志等作为推荐图书;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带图书大家分享阅读。

2、整体推进与示范引领相结合

(1)各中小学积极开展图书漂流读书活动,形成符合自己学校的漂流图书管理、应用的经验;

(2)已经开展图书漂流的学校,结合学校实际继续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做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工作措施

成立蒲江县漂流图书管理、应用工作小组 组长:李 义 教育局教仪电教站站长 副组长: 熊 丽 教育局教仪电教站副站长 成员: 罗素琼 陈科宇 陈维林 徐维薇

杨秋桃 杨 红 詹万能 易艳丽

漂流图书管理、应用小组职责:

1、在学期初、期中、期末召开小组工作会议,商讨漂流图书管理、应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对策;

2、组织、协调学校管理员老师到主办活动学校参观学习。

五、工作要求与时间节点

1、学校依据自身需要,制定《漂流书架及图书管理、应用方案》,漂流书架开学一周必须部署到位,并统一编号,确定书架管理责任人。责任人要定期检查,做好记录。县工作小组第二周开始抽查,抽查学校没有将书架部署到位的,请学校完善,并再次复查。

2、学校漂流图书必须开学两周内上架,并开始流通。同时,建立漂流书架每一个漂流点书目电子账(账目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册数),专人管理,尽最大努力满足全校师生读书的要求。县工作小组第四周开始抽查,记录抽查情况,与学校交流存在的问题,请学校完善,并再次复查。

3、学校要注重漂流书架周围环境建设,做到漂流书架美观,并且在漂流书柜显眼处粘贴“漂书约定”。

漂书约定要点(仅作参考,学校可以依据自身情况设计“漂书约定”): ⑴我们要爱惜图书,善待图书;

⑵我们看完图书,第一时间归还到该书的漂流地点,便于下一位同学阅读。

4、学校平时注意收集老师、学生、家长乃至社区关于漂流图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多渠道、多形式听听各类人员的想法,积极完善学校漂流图书管理、应用工作。

六、考核办法

学校要注意平时读书活动过程性材料的收集,形成学校漂流图书管理、应用工作经验或成果性材料。这将作为学校教育教育技术深化管理应用(图书工作项目)考核办法考评依据之一。

蒲江县教育局教仪电教站

条码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篇5

【关键词】图书管理 条形码 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40-01

1.引言

以前图书馆会经常在图书借阅或流通等环节出现图书丢失的现象,自从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杜绝了这种现象。条形码技术是一种低成本、识别速度很快的一种技术,正是因为它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使得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更加完善。

2.条形码的优点

条形码是利用激光扫描设备进行识别并向计算机输入信息的一种特殊代码。条形码中所含的信息量也较多,它不仅仅是对“物品的识别”,而且是对“物品的描述”。在编码时将物品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录入,使用上需要与计算机相结合,在进行识别时需要有专门的读码设备,将录入的基本信息反馈在计算机上,条形码通过由红外线或者可见光照射,经过空气反射将信息传回到读码设备,辨别其真伪。它的优点也有很多,比如:

2.1存储的信息量大

条形码可以存储很多的信息,不论是数字字符还是英文字符。它根据条形的比例进行存储,条形比例越大,所存储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2.2安全性高

条形码技术具有防伪功能,能很好的识别真伪,它在编码时使用了大量防伪手段。像那种高级一点的条码在编码时加入了密码,更加有效的保护了数据的安全。

2.3译码的可靠性高

以前没出现条形码时,总会有一些盗版图书上市,甚至会进入到图书馆,在图书借阅或流通时有的人以假乱真,用盗版图书获取正版。我们的条形码译码极其可靠,条码的错误率基本不会超过千分之一。

2.4抗损坏性强

普通的防伪识别标识在污染、磨损等破坏后就会失去扫描、辨别的功能,导致数据丢失或者扫描不出信息的现象。而条形码却不会因为污染、磨损等原因导致信息丢失,在扫描时照样可以识别,也不会丢失数字或信息,它也是目前信息储存和识别的一种高度安全的方法。

2.5形状大小可变

在设计上,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对条形码的形状大小进行设计。有的地方可能会使用大一些的条码,有的地方可能会使用微型的条码,我们可以根据载体的面积及美观度进行自我调整。

2.6成本低

条形码制作成本很低且极易制作,对本身的材料并无太大要求。

3.条码技术在图书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自从条形码技术在图书管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后,图书在借阅、流通等方面丢失或损坏的现象明显减少,有效保护了图书资源,为广大读者也带来了便利。

3.1提高借阅证件的防伪能力

普通防伪标识会因损坏等原因,失去防伪能力,但条形码具有多重防伪性,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陷。现在,有的条码已经采用密码防伪,或者软件保密,增强了保密防伪的功能,在一些图书馆,也进行了信息采集如采集指纹、照片等进行防伪保密。在设计条形码时可以将本人的指纹、照片、声音、面部等进行处理并编码,同时根据需要对其格式进行修改,加密或者进行特定的编码,这样一来,就有效的防止了伪造条形码或非法使用条码的现象。

3.2提高信息的采集速度

过去经常会出现因信息采集速度慢而丢失信息的问题,现在应用了条形码技术很好的避免了这种现象。条形码携带使用极为方便,它可以直接扫描就能将所携带的数据、信息传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就可以快速的将这些信息表达出来,比如在条码编码时录入了姓名、性别、指纹、照片、工作单位等信息,在经过计算机的扫描后就会准确无误的将这些信息显示在计算机上,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其辨认,确定真实后就可以正常办理借阅图书的手续。

3.3提高图书流通率

以前,图书流通效率极慢,在流通的过程中容易丢失图书资源。现在,图书馆流通通过条形码作为中间环节进行识别,将书刊的基本信息及时在计算机上显示,随时可以了解该书的详细信息。在编码时录入书名、编号、作者、目录等基本信息,这样就可以快速掌握书刊的去向,极大的改善了书刊流通的自由度和效率。

4.在图书上加条形码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因为,在图书上做好条码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信息采集及回馈的时间,对于图书管理及流通也有了很好的保障。所以在书刊上上条码时也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4.1对新入库的图书,在入库上架之前就要贴上条码,不要在入库后再贴,这样容易打乱图书顺序,而且还会影响读者借阅。

4.2在贴码时尽量贴在图书的内页为好,可以避免出现条形码污染、损坏的现象。

4.3一本书只贴一个条形码

在贴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贴重,一本书刊只贴一个条码,这样在扫描的时候就只会出现一个信息,不会因为条码多而造成信息混乱。

4.4读者借阅证上的条形码“不同于”书刊上的条码

这里所说的“不同”,并不是条形码设计不同,而是两者的条形码号要有所区别,以便计算机在扫描时能区别书刊以及借阅证件。

4.5回溯建库时,重新贴好条形码

有的图书可能因为条码过于陈旧或其他原因等需要回溯建库,所以,图书管理者和图书工作者要提早通知在规定期限为归还图书的借阅者,尽早归还图书,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因图书未还,而造成的漏贴条码的现象,在漏贴条码的图书应及时补上条码。

5.总结

条形码技术是现在图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在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及识别上都成功得到了运用。它的使用也会使图书馆对图书的管理越发的科学化、规范化,使整个图书管理系统的对信息、数据的处理更加及时、准确、安全。这将有助于推动整个图书馆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志敏.浅谈二维条码技术在图书自动化管理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防伪报道,2009,07:6-7.

[2]窦淑庆.条码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及改进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2:67-69.

[3]许静.条形码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05:656-657.

[4]李丽宾.条码技术及条码图书管理系统[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1,06:64-67.

图书管理应用 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捐赠图书,优化管理,有效应用

一、高校图书馆中捐赠图书的来源

团队捐书一般是以企业、事业单位、协会等等具体的团队为名义进行捐赠,在团队捐赠中主要以文化事业单位捐赠和大财团捐赠为主,国内的团队捐赠一般以文化事业单位的捐赠为主,除了国内文化事业单位的捐赠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相关出版社;国外的一些团队也会对中国的相关高校进行捐赠例如一些日本财团、海外华人相关的基金会、美国友好基金会等。个人捐书包括零星的图书赠送和个人批量捐赠。个人捐赠相对而言形式比较多样,捐赠人可以直接把要捐赠的图书送到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其他人进行代赠,或者通过快递和邮政进行转增,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到捐赠者家里对于要捐赠的图书进行选择,高校图书馆中的个人捐赠主要有高校老师和相关的科研人员把藏书捐赠给图书馆。

高校教师和相关的科研人员很多都在相关的专业领域有着较高的建树和成就,他们捐赠的图书和相关资料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著作,他们对于相关知识进行解读的手稿和相关整理资料的捐赠,其对于图书馆服务的专业性有着极大的助益,另外高些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藏书相对而言比较专业系统,甚至有一些绝版书、古籍、捐赠的图书专业性、学术性较强,就有很大的馆藏价值。

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纪念捐赠是高校图书馆获得图书捐赠的稳定来源。高校学生在学校内,相对而言捐书更加方便,与此同时学校的校风对于具体的高校图书捐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学生和毕业生捐书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所捐图书应用性较强,很多学生捐书都和自己所学专业有关,一些教材和相关的教辅资料等,这些书使用性比较强。另外毕业生对于学校的捐书活动,一般在一些校庆和毕业纪念日上,很多学生在毕业十周年等这些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到学校来进行反馈,这时候捐书一般都是成批的进行捐赠,很多学生会聚在一起和图书馆进行接触,针对大学时期的专业进行相应的图书捐赠。最后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会把自身的研究成果的论著捐给相关高校,一些研究地方民俗的专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整理一些与具体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成果,这些资料和成果相关的单位并不需要,这个时候一些专家学者会把这些作品研究的相关资料和具体自身的论著捐给高校,而不是把这些有用的资料、手稿著述束之高阁,让高校学子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地利用到自身的研究成果,发挥更大的社会功用。

二、高校图书馆中的捐赠图书存在着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捐赠来源相对较多。捐赠渠道的多样性,使得捐赠的图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另外在时间上会出现捐书的高峰期和低谷期,这些问题对于图书馆的捐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高校图书馆图书捐赠中,捐赠者并没有对图书馆的实际需要进行充分的了解,所以在具体的捐赠中会存在举证上的重复,捐赠的图书在学科性质上、出版时间、具体的内容相对比较随意,图书良莠不齐。一些图书内容残缺、套书不完整、内容陈旧等不能满足图书馆实际的藏书需求,也不能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如果对这些捐赠的书籍不加选择的接受,会降低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和服务质量,影响图书馆功能的发挥。

(二)现在针对高校图书馆捐赠书籍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各高校一般会根据高校发展需要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来管理捐赠的书籍。但是一些高校图书馆也会出现对于捐赠书籍的相关登记和编目上的缺失,会把捐赠书籍和一般书籍进行统一处理,这在事实上难以体现出捐赠书籍的一些特殊细节。另外相关标准和规定上的缺失,使得在具体的等级和编目上出现不统一,当出现问题时没有具体的标准进行处理,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没有统一标准,那么图书具体的编目就会变得很混乱。高校师生在进行相关的查阅时会比较麻烦。

(三)图书馆捐赠管理会加大图书馆整体管理的压力。图书馆接受图书捐赠对于图书馆的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与批量的采购相比,接受捐赠相对而言其随意性较大,需要对图书进行选择和专门的管理,这会加大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的编制不足,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量已经较大,对于新书进行处理已经占据了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捐赠图书的处理工作往往让管理者感觉到力不从心,另外捐赠图书需要进行专门的处理和区别管理,一些高校图书馆会开辟独立的阅览室和管理系统,这就带给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大的工作量。

三、高校图书馆中的捐赠图书优化管理及有效应用

(一)强化对捐赠图书的质量控制。对于捐赠图书的控制是保证捐赠图书质量,减少后期图书馆管理麻烦,化解捐赠图书对于图书馆带来困扰的重要措施。首先减少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选择和管理中的工作量,避免原本工作量就相对较大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无效的劳动。与此同时,保证图书质量,也就保证了图书对于相关读者的服务,避免一些质量不高的捐赠图书占据书架,提高赠书的质量,可以有效地节约图书馆的有限空间。最后无价值的书籍会占据大量的编目,增加读者对于相关书籍的查找难度,另外大量无价值的书籍存在,是对图书馆资源的极大浪费,会影响读者对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认识。保证赠书的质量,需要相关的高校图书馆和单位制定相应的规定和标准,使得赠书更加的规范化,对于可以进行捐赠的书籍进行具体的规定和罗列,那些不符合收藏范围的书籍不应进入捐赠环节。另外对于已经捐赠的书籍,图书馆应该有所有权和处理权,图书馆可以对捐赠的书籍进行适当的处理,保证书籍的质量和赠书管理的规范性。加强固定捐赠渠道的信息沟通,很多高校都与一些具体的图书转运站等捐赠单位有联系,加强与其的沟通联系,把图书馆具体的图书种类需求、对于赠书质量上的相关标准,以及之前赠书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有效增加赠书的目的性。

(二)建立和完善赠书的著录工作。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该被应用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并且要不断推进其利用的深度,利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的著录,可以更加详尽的表述赠书的特征。科学的著录处理,赠书不仅仅满足一般书籍的信息检索,同时还可以检索到捐赠者的信息和其图书的收藏状况。赠书有其特殊性,应该与一般书籍区分开来,再进行具体的著录中,要做到准确规范、字句精炼详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证其处理标准的统一性,保证管理的连续性,相关标准不能因为时间和人员变动轻易改变。

(三)建立和完善赠书的登记和反馈制度。建立和完善赠书的登记和反馈制度,对于具体的捐赠者的个人信息进行详尽的登记,对于一些捐赠者进行赠书纪念证书的发放,在学校的相关网站和校园内对其进行表彰,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捐赠作品,要及时地对作品管理进行反馈,不定期的与捐赠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尊重捐赠者对于高校的贡献,加强对于捐赠者的感恩,有利于增强高校图书馆在捐赠者心中的公信力,使得图书馆获得优秀的捐赠书籍。

(四)为高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建立捐赠平台。每年的毕业季是高校图书馆获得图书捐赠的高峰期,有效地加强高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对于图书馆的捐赠,不仅仅可以极大的丰富图书馆的藏书数量,还有利于图书的有效利用。

高校图书捐赠多以教材和相关的教辅书籍为主,数量大,连续性强,但是也存在着书籍的重复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根据具体的馆藏标准,对于捐赠书籍进行宣传,让学生了解图书馆馆藏书籍的标准,学生如果有相关的书籍可以到指定位置进行捐赠。另外对于大量重复性书籍的出现,还有一些书籍不能满足馆藏要求,但是在校学生会有需要的,图书馆可以建立相关的平台,为学生之间书籍的交换和交流提供便利。另外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图书馆的具体管理中来,吸收学生参与管理。

参考文献

[1]颜肖文.高校图书馆捐赠管理中的优化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20-21.

[2]李宁.浅谈高校图书馆捐赠图书的优化管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152-154.

浅析科技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 篇7

科技图书馆藏约1万多册, 为了管理好这些科技图书, 图书管理员必须通过系统软件对所有的图书资料建立电子文档, 以供读者查阅。由于传统的图书管理手段主要是靠人工操作, 存档资料都是纸质管理, 数量大, 查阅方式比较费时费力而且十分容易出错漏, 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 给管理人员和读者造成许多不方便, 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管理的需要。基于以上情况, 运用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对图书的科学管理尤为迫切。由于zixing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数据库工具, 它具有功能强大的特点, 运用这个图书管理应用的系统软件, 实现了图书科学有效的管理, 又区别了传统的管理模式。

1 图书管理系统功能简述

(1) 图书管理系统软件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图书管理软件, 本系统采用Adaptive Server Anywhere数据库、C/S结构, 有良好的兼容性与扩充性, 可在线升级, 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快速, 系统资源占用少。 (见图1)

(2) 图书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及应用。图书管理系统软件不仅包含图书管理的常用功能, 如书籍管理、期刊管理、读者管理、借、还、预借、续借图书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而且还增加了条码的生成和打印功能, 为图书馆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和管理成本, 同时, 图书管理系统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查询目标进行不同细度的筛选和划分, 更好的满足了借阅者的不同需求。具体来说, 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的板块:编目、书籍、期刊资料管理、读者管理、查询、类别资料、资料下架管理、统计分析、打印中心及系统用户管理。

a.编目:在这个板块当中, 所有科技图书和期刊的名称、编码、发行、日期、作者等简要信息都会被记录在内, 管理员通过系统的操作可以导出、导入图书馆藏的数据。

b.查询:根据查询的条件, 输入不同详细程度的信息, 对图书馆藏的借阅、剩余书种、藏量、借阅书籍和期刊位置的信息进行了解, 方便进行自主查阅。

c.书籍、期刊资料管理:对馆藏科技图书期刊的资料都可增减修改, 可以帮助借阅人员进行图书的查找工作, 利用这个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功能可以导出所需的Excel格式。

d.读者管理:建立读者基本信息和内容, 对图书馆借阅登记人员的信息进行管理, 对读者及退订的相关资料进行增加和删除, 有利于图书馆掌握对图书的需求群体, 及时补充图书馆藏量。

e.类别资料:设置读者所引用的内容, 读者等级, 出版社资料, 图书分类等。

f.资料下架管理:可根据用户设定的条件把需要的读者资料过滤出来, 将所有选中的资料重新上架、上架后的资料可以被读者正常借阅。

g.统计分析:分析是以统计图的方式把结果显示出来, 以便查看借阅排行版, 资料状态统计和借阅统计分析。 (见图2)

h.打印中心:可筛选所需的资料进行打印输出, 也可把对应的资料编号转换成所需的条形码, 在设置中设好条码的宽度和相互距离, 以便能更准确的打印到输出材料上。

i.系统用户管理:严格按权限登录, 确保图书数据的安全, 对用户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权限修改等操作, 有利于图书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运转。

2 科技图书管理系统的作用

科技图书管理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现代管理技术, 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而且信息筛选快速、准确, 虽然服务的对象没有综合性图书馆那么广泛、复杂, 但所面对的读者仍是一个较复杂的群体, 之所以利用这个系统软件, 是因为它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 同时保证了图书管理的服务质量。

3 完善定期宣传提升服务质量

可以根据馆藏资源和文化前言动态, 及时向读者宣传本图书馆的藏书, 并可帮助读者对科技文化、科研的动态、进展有所了解, 将图书馆群体意识逐渐完善, 以此充分发挥读者的积极性, 努力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 积极的给读者进行介绍, 增加读者借阅的选择性, 强化图书馆的多样性管理模式, 不断提升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质量。

4 实现图书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是将图书馆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实现利用的最大化, 满足不同图书阅读者的需求, 突出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性, 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 才能够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图书服务, 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图书管理工作实践当中去, 全面了解和把握图书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来保证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传递、宣传领域的工作积极效应的实现, 保证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5 结束语

科技图书管理通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充分利用zixing图书管理系统软件, 系统操作方便, 界面友好, 具有高效的查询与借阅能力, 数据运行安全可靠, 为其提供便利, 为图书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 极大的提高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总之, 图书管理应与时俱进, 不断进行探索, 在服务理念等各方面贴近读者需要, 为读者着想, 提高图书管理的实效, 使图书管理更科学、更有效,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摘要:科技图书管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 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 图书数据库管理是一项主要内容, 是对传统图书管理模式的挑战, 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即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软件来了解和认识, 以此促进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科技图书,数据库,图书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梁秀姨.浅谈图书馆收藏的图书管理应用[J].大江周刊:论坛, 2013 (8) .

[2]栾淑莉.提高图书管理实效的探讨[J].云南档案, 2007 (5) .

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篇8

人本思想在我国渊源颇深,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向来就注重以人为本。从“天地之性, 人为贵”、“治天下者, 以人为本”等古训中不难看出古人对人本思想的重视。在管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关于“经济人”、“社会人”等观点的先后提出, 暗示了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人, 并深化了对人的概念及含义的认识。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 管理工作中人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直到今天, 人本管理的思想已经成为现代管理工作中的主要思想。

二、人本管理概述

人本管理指的是将人当做是管理中主要的管理对象和重要资源, 而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人的发展。人的生存、发展、安全、尊严、享受等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这就要求在管理活动中首先做好相关工作, 比如提高人的素质、处理好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求以及加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等等。作为实践的内在因素和动力, 人的需求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深层原因和动力[1]。人在不断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 不断从事各种社会活动, 从而产生出更多的需求, 使更多的人因此而参与到更多的实践活动中。

图书馆的基本要素包括藏书、读者、工作人员、技术方法、建筑和设备等等。这些设备的相互之间的结合和作用是图书馆系统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 并且构成了图书馆的的整个构架。其中构成图书馆系统最活跃最积极并且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人。在管理活动中, 图书馆要实行好保存和传递社会知识的社会职能, 就必须要全面考虑到读者和工作人员两方面, 最大化的满足他们要求并将他们的价值体现出来。在人本思想的指导下, 注重人的地位和作用, 不断对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内容进行完善和创新, 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图书馆管理中人本思想的应用

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 人本思想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即以读者为中心、确保管理员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合理科学的处理好读者和管理员之间的关系。

1.以读者为中心

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 以读者为中心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读者第一”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读者的利益, 使读者拥有自由获取信息的能力。“读者中心”则说的是指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而图书馆各项服务的中心、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读者提供的一切服务, 比如方便、快捷、有效的为读者提供各类文字信息等等。人本管理将读者作为根本, 围绕读者这一中心开展管理工作, 在尊重读者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高效的服务。因此, 不仅要在图书馆流通、阅览、咨询等部门的工作上提高效率, 还要对采访、编目、典藏和后勤工作进行完善, 在各部门的共同合作和努力下, 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在文献信息上的需求。

首先, 对读者的需求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沟通渠道上进行完善, 努力与读者建立亲密的关系, 全面了解到读者的需求。图书馆了解读者需求的最快速方式就是沟通, 良好的沟通对服务工作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2]。因此, 图书馆在沟通机制上要不断进行完善和健全, 及时了解读者使用图书馆的习惯以及对图书馆的各种需求等等。通过运用多种渠道进行沟通, 在图书馆不断了解读者的想法和需求的过程当中, 就能够按照读者的实际情况, 逐渐改善服务的手段、充实服务内容、优化服务质量。人本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沟通机制有效促进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进行, 将读者的监督作用发挥到极致。

其次, 人本管理的思想要求图书馆确保尊重读者的各项权益。读者有权自由使用图书馆藏书的全部文献, 图书馆员要从自身职业操守为出发点维护读者自由平等使用图书资源的权利。也就是说, 图书馆员应保障读者的人权、维护正义, 完成社会的嘱托并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等等。图书馆是一个全面前社会公众开放的场所, 为所有人提供自由学习的场所和学习资源, 图书馆员应保证读者接受文明教育的权利。

最后, 图书馆员应按照相关规定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使用的所有合理要求。充分了解读者的想法, 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基础。服务的内容多方面, 除了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外, 保持阅读环境的干净整洁以及维持图书馆的安静, 都是图书馆员提升服务质量的要求。通过细节的完善, 就能够达到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 有利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进而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 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2.以图书馆员为主体

图书馆员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在图书馆界的调查中, 在服务中发挥作用最大的是图书馆员, 占75%, 其次是图书资源, 占20%, 最后是建筑, 占5%。由此可见, 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图书馆员。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图书馆员的参与, 因此, 保证图书馆员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

首先, 要尊重图书馆员, 同时欣赏图书馆员。以平等的态度尊重每一位图书馆员的人格, 平等看待每一位图书馆员的年龄、岗位、学历、家庭背景等等, 尊重每一位图书馆员存在的价值, 不断为图书馆员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有利的条件。另外, 还要尊重、维护图书馆员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尊重馆员个人的性格特点等等。管理者应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图书馆员, 对他们的长处进行肯定。并且不断对这些优点和特长进行培养和放大, 在团队中传播的同时, 相互学习, 把这些优点和特长作为共同的资源一起分享。

其次, 管理者应相信和依靠馆员。图书馆的领导在管理活动中, 对馆员要有充分的信任。这就要求馆领导放下官位, 信任馆员的同时, 授权馆员开展相关工作, 让馆员有显示身手的机会[3]。对群众的相信和依靠, 是民主化的体现, 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图书馆的工作氛围轻松化, 让每一位馆员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作用。

最后, 抓住机会培养和发展馆员, 为每一位馆员提供发展的空间。每一位社会工作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工作中有所提升, 有所发展, 同样的, 提升和发展是每一位馆员应该得到的福利。提升个人空间, 寻求个人发展, 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 图书馆应为馆员创造机会帮助馆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实现自身职业生涯的目标。比如说, 定期帮助馆员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优势进行评估, 为馆员提供多样化的职位选择以及升职的机会等等。

3.正确处理读者和馆员之间的关系

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 把读者作为中心, 把馆员作为主体是图书馆人本管理的两个主要方面。在图书馆的管理中, 既要发挥馆员对图书馆服务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 以服务的高效率和高水平来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各种合理要求, 又要把读者的需求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进而为图书馆员实现自身的价值提供机会和空间[4]。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 要同时确保读者和馆员的基本权益, 既不能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而损害馆员的利益, 也不能为了保障馆员的利益而无视读者的需求。在处理读者与馆员的利益时, 要用科学的将两者的关系和利益梳理清楚, 保证读者利益与馆员利益的和谐统一, 为图书馆的后续发展及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落实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关键在于管理者的安排, 以及全体馆员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努力。作为管理者,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培养并加强民本的意识, 运用科学的方法, 通过在规范性、高效性和可行性上的提高上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另外, 要健全与管理相关的所有规章制度, 并且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在治理图书馆是始终坚持民族的思想, 运用科学的方式完成图书馆管理的全部工作, 对读者和馆员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进行维护, 是读者和馆员的关系和谐统一, 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读者和馆员的共同努力。读者作为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 其在图书馆内的正当合法权益应得到全面的保障, 馆员应尽力为读者服务, 了解读者的需要, 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主体, 馆员的地位得到保护的同时, 其合法权益也应得到保障。因此, 图书馆领导应注意为馆员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实现自身的价值。

摘要:图书馆是现代人进行自主知识学习首选的场所, 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所以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 运用人本管理十分必要, 即把读者作为服务的中心, 把管理员作为管理工作开展的主体。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图书馆管理思路和方法的完善与创新, 加快图书馆的发展速度, 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人本管理,图书馆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文娟, 方旭.浅析人本管理理论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 2013, (4) :216-217.

[2]吴静.论人本管理在少儿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3, (21) :219.

[3]徐文如.试论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 2014, (1) :118.

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篇9

关键词:人本管理,图书馆,管理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品质要求,既要求从书本里获得知识,同时也要求在阅读时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在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融入人本管理的思想,有利于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促进图书馆事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作为图书馆事业的两大基础:人才和文献,构成了我国图书馆生产力的重要元素。高校图书馆也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需要在管理上创新以及服务上创新。

1 创建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能有效调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图书馆由三大要素组成,分别是工作人员、馆藏图书与馆舍。其中,人是三大要素中最根本、也最活跃的要素,图书馆的建设、管理等也依靠工作人员来完成。因此,创建激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建设新型图书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完整、有效的人本管理机制,有利于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来。建立激励机制后,图书馆还应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约束着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图书馆领导层要为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工资氛围,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积极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要在图书馆中实施人本管理,关键在于拥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使每一个管理者处于主动管理状态,能够主动进行管理,促使其发挥自身创造力。但是,在当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不合理因素,例如,职工岗位长年不变、职工晋升问题以及人员之间的不合理竞争等。这些现象导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挫,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资源浪费。因此,图书馆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竞争制度、人员制度和决策制度,从而更好地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图书馆领导层要多关心工作人员的思想、心理活动和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疏导,保障员工的工作生活能顺利进行;其次,每个员工都有自身独有的性格特点、优势,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并使其优势能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从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实现其人生价值;再次,图书馆领导者应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根据员工的任务完成情况和思想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对于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使员工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最后,建立科学的竞争制度。保证员工之间的竞争公平、公正、公开,避免晋升或职位安排中出现徇私舞弊的不公正行为。除此之外,还应实施科学化监督管理制度,鼓励全员监督,使工作人员彼此之间做到相互监督、互相制约。同时,还可以赋予员工部分管理职责,充分发挥员工的管理作用。在制定有关规定时,应征求全部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使其参与决策活动,保证决策在执行时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方便管理。

3 提升馆员的专业素养

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促使馆员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迫在眉睫。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将读者与图书馆信息资源两者相互关联的关键因素,而且图书馆的服务是否有效也通过其传递,图书馆工作人员既控制着图书馆的工作设备,而且也是图书馆的形象代表。在未来图书馆竞争中,人力资源的竞争是最本质的竞争,因此,图书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大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提升的投入力度。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图书馆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服务质量,而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随着发展趋势不断变化。以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单纯地进行文件管理、馆藏图书管理,而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责更多的是帮助读者快速进行信息导航,进一步创建、管理信息内容,为其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内容。为跟上发展步伐,图书馆领导者必须注重培养、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进行人本管理的过程中,图书馆领导者要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掌握馆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等信息,充分征求其意见与建议,为相互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领导层还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增加员工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使员工能拥有相互交流、进修的机会,开阔其知识视野,进一步提高馆员的专业能力素养,促使员工更好地参与到人本管理中来。而且,为员工提供进修培训机会,是一种尊重和认可的表现,具有较好的激励导向作用。

4 结语

人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也是促使图书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强大助力。人本管理能够让馆员有种归属感,能够增强对读者的亲和感,能够让人与人之间更好地融合和沟通。在当今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人本管理,能够使广大读者自觉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定,能够全面调动馆员管理的积极性,这是人本管理的最大优势和特点,人本管理能够让馆员和读者营造良好、舒适安静的读书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共赢的人事关系,在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上,图书馆管理者与普通员工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极易造成人事关系的紧张以及员工的对立情绪,实行人本管理后,图书馆干部职工能够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关系,共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共同在服务读者、实现自我价值中变得更加团结、和谐、活泼。人本管理能够让读者和馆员之间消除隔阂,避免管理与被动管理的尴尬,从而使人们相互自觉的维护和遵守图书馆的秩序。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人本管理思想,既能提高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能促进图书馆稳定、有序发展,最终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管理领域里十分重要的核心理念,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要将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和促进人等作为实现其全面发展的重要考核标准,通过人为本管理来体现图书馆管理的价值内核。

参考文献

[1]黄晓霞.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以人为本[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3).

[2]边丽梅.新时期图书馆人本管理模式构建[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

[3]杨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科技风,2015(6).

[5]熊定丽.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5(4).

[6]张碧莹,袁小娟.试论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8(3).

[7]贾宇群.以人为本构建更加和谐的图书馆[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3).

[8]张永彬,叶文明.高校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之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2004(1).

浅析计算机在图书管理上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图书管理;图书编目;图书借阅

一、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地增长。在这种形势下,书籍就渐渐地成为人们获取并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图书馆就自然而然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如何科学地管理图书馆不但关系到读者求知的方便程度,也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逐渐地进入信息化社会,人们对信息和数据的利用与处理也已进入自动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阶段,因此,开发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必要和必需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边缘学科,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可以解决企业或组织所面临的问题。

二、图书管理自动化的必然性

中色(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有职工几千人,其中近48%是有学历的技术人员,作为企业的科技图书馆,担负着企业各种信息的导航作用,集团图书馆藏有各种科技类图书近40000册,图书馆是各类科技人员获取科技资料和信息的主要手段,随着集团各种新产业的形成,相应的技术信息也要不断扩大,图书馆藏书不断增加,借阅人次也在逐年上升,为了更好的为企业的信息服务,图书馆要实现自动化管理。

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我记得我上大学时的一个最典型的手工处理还书过程就是: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上附带的描述书的信息的R片和滨者的借阅证放在一个小格栏里,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贴的借阅条上填写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B时,读者将要还的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根据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好相应的还书信息,这样还书过程就完成了。以上所描述的手工过程的不足之处显而易见,首先处理借书、还书业务流程的效率很低,其次处理能力比较低,一段时间内所能服务的读者人数是有限的,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些流程无疑会极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处理能力,我们将会看到排队等候借书、还书的队伍不再那么长,工作人员出错的概率也小了,读者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选择书和看书上。

三、图书管理系统应满足三方面的需求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如今有很多的图书馆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

基于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即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及个人信息的修改;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形成借书或还书报表给借阅者查看确认;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功能最为复杂,包括对工作人员、图书借阅者、图书进行管理和维护,及系统状态的查看、维护并生成催还图书报表。

图书借阅者可直接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如果图书借阅者根据本人借书证号登录系统,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维护部分个人信息。一般情况下,图书借阅者只应该查询和维护本人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借阅者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图书借阅者的借书证号,这不但满足了图书借阅者的要求,还保护了图书借阅者的个人隐私。图书馆工作人员有修改图书借阅者借书和还书记录的权限,所以需对工作人员登录本模块进行更多的考虑。在此模块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书记录或是还书记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给用户查看和确认。

图书馆管理人员功能的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本功能实现对图书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统计图书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图书馆的借阅信息,但不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借阅信息,这部分功能应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执行,但是,删除某条图书借阅者基本信息记录时,应实现对该图书借阅者借阅记录的级联删除,并且还应具有生成催还图书报表,并打印输出的功能。

现如今计算机的价格已经十分低廉,性能却有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之所以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计算机可以使敏感文档更加安全等。

四、计算机管理图书的优越性

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图书,其好处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点:

(一)可以存储图书室的图书信息、读者信息和借阅信息

(二)只需一名图书管理员即可操作系统,节省大量人力

(三)可以迅速查到所需信息,图书管理系统可以为图书管理员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让图书管理员能够及时查询图书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因此计划在现行手工流程基础上开发图书管理系统,以适应现行图书管理工作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昆,李严,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实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上一篇:预约课堂精彩下一篇:信息化管理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