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教育遗产

2024-05-03

奥运教育遗产(精选三篇)

奥运教育遗产 篇1

1 人文奥运精神遗产的回顾和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的吴潜涛教授研究认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精神遗产,可以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开放包容大国胸怀的展示,自强不息精神的充分彰显,和谐文化的时代体现,志愿精神的弘扬”[3]。这是对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精神遗产的高度概括,但并不能完全概括人文奥运的精神理念。因为,这是从奥运会整体面貌出发对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精神遗产的概括,包含了东方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包含了西方的人文精神。而人文奥运更多的是东方人文色彩,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

有研究认为,“人文奥运”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人文奥运是人本奥运、人文奥运是文化奥运、人文奥运是文明奥运[4],这是对人文奥运的精辟阐述。北京奥运的人文奥运精神已经成为奥运精神的亮点,成为留给国民的宝贵遗产,这些精神对于我们创建和谐家园、打造文明中国、文化中国都将有着积极意义。

人本奥运意即“以人为本”的奥运,“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重视人的价值存在,为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服务。健康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前提没有了健康所有的物质存在都会成为虚设。这其实为体育提出了一种要求,即体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作为物质存在的人体。“文化奥运”实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和交流,这是在西方强势文化背景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途径,通过文化奥运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提高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文明奥运”就是要懂礼守节,注重道德修养和礼仪修养,提高国家形象。早在1988年的韩国汉城奥运会期间,韩国人拟定国民教育大纲,通过在全民中宣扬各种美德,韩国人在全世界赢得了文明韩国的形象。

北京奥运的步伐已经远去,但北京人文奥运的精神却成为了永恒。人文奥运留给我们的“人本奥运”、“文化奥运”、“文明奥运”都将成为重要的精神遗产被载入史册,并为国家的和谐建设、文化建设、道德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2 人文奥运的教化功能

《奥林匹克宪章》认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宪章》的这一规定明确了奥林匹克的教育功能,且这种教化涉及到道德修养、人格修养以及人生观等方面。

教育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功能,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奥林匹克的教育功能,学者意见高度一致。学者熊斗寅认为,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学者周爱光认为,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特征之一;学者任海认为,奥林匹克教育是人们取得奥林匹克主义的过程。

2.1 教育是顾拜旦复兴古奥运会的思想基石

谁都不能忽视奥林匹克的教育功能,因为顾拜旦恢复古代奥运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民族教育当法国遭到沦陷民族无望的时候,顾拜旦正是想通过奥运会增强国民的素质,以此拯救法国。1896年第1届奥运会的正式报告中,顾拜旦说:“多年来,我曾研究过英美青年的学校生活。虽然我可能在许多方面批评英国公学进行的教学,但没有理由怀疑他们对体魄和品质所提供的有利教育。我们可以把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不列颠帝国巨大的发展大部分归功于这一教育”[5]。这是顾拜旦留学英国时最大感悟,也是顾拜旦从事体育事业的动力,他想把英国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借鉴到法国,以振兴法国。顾拜旦正是靠着这种信念选择了恢复古代奥运会,由此可见,教育是顾拜旦复兴古代奥运的思想基石。

2.2 橄榄枝下的思想教化

希腊神话中,橄榄枝是雅典娜为了占有雅典带给人间的礼物,雅典娜以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海神波塞冬,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那个曾经是一片美丽荒岛的地方———雅典。雅典娜在希腊神话中是智慧女神、战神,同时还是代表圣洁的处女神。橄榄树有着很多的意象,象征着圣洁、和平、胜利、顽强等精神理念。古奥运会对于优胜者没有什么物质奖励,只有象征希腊精神的橄榄枝编制而成的花冠。古奥运会的比赛十分残酷,流血乃至付出生命都经常发生,但这样残酷的比赛竟然没有物质奖励,所以我们只能用思想教化来解释人们对古奥运会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一种对人思想和灵魂的教化。

2.3 人文奥运精神是思想层面的深度教化

人文奥运是奥林匹克文化的深化,尤其是“人本奥运”真正地体现了东方的人文精神。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是奥运会历史上三次在亚洲举办的经历,而真正把东方文化展现给全世界的是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文化才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人文奥运提出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保护文化的多样性。通过人文奥运,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民族气质、民族精神展现给全世界人民,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物欲横流、人心鼎沸的当代社会,对于社会稳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都将有着积极的教化功能。所以说,人文奥运是思想层面的深度教化。

3 人文奥运精神遗产与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教育已经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中国香港称之为“博雅教育”,中国台湾称之为“通识教育”,其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中存在着不良倾向:集体观念淡漠,自我意识增强;求知热情下降,求乐愿望上升;竞争观念强化,互助精神淡化;道德境界降低,行为失控增多。“道德荒凉”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瓶颈,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不容忽视,发挥人文奥运精神的教化功能或许是一个突破口。

3.1 人文奥运精神有利于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

人文奥运的一个重要内涵是“文明奥运”,旨在树立我国礼仪之邦的形象。“文明奥运”要培养人懂礼守节,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礼仪修养。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很多人担心北京的“京骂”、“膀爷儿”会有损国人形象,这点担心不无道理。奥运会前夕,我们启动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这其实是“文明奥运”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捍卫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名誉。

但我们不能把国人的道德修养当成“面子工程”来抓,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伦理道德是我们的民族特质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一个重要基石。所以,我们应该把“文明奥运”的这种理念继承下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尤其对高校学生而言,由于文化的开放,他们在面对西方自由、张扬文化的时候轻易的遗弃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以至于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奥运会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把“文明奥运”改为“文明体育”继承人文奥运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遗产,这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3.2 人文奥运精神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团结、友谊、和平、进步”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也是衡量一个人人格是否完善的重要的标准。就体育自身而言,它是一种身体运动技能的公平竞争。体育有个人项目也有集体项目,个人项目要学会展现自我,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使其变得坚强、果敢、刚毅、乐观;而集体项目则要学会合作,需要有舍己从人、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也需要有敢于担当、敢于面对的责任心,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再者,体育是一种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必须学会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和尊重对手。这些要求迁移到生活中便是培养学生完善人格的种种条件。

人是社会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必须懂得“团结、友谊”的含义,才能有“和平、进步”。人文奥运也是“人本奥运”,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到第一位,这也是北京人文奥运的特质。这一点我们要把以人为本和西方的人本主义区分开来,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体育思想兼顾了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客观现实的;而西方人本主义理念下的体育思想只关注人的生物属性,忽略了人的社会属性,是抽象的。就此而言,人文奥运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最大贡献。

3.3 人文奥运精神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出现“重经济,轻政治”、“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手硬,一手软”倾向。这种严重偏颇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社会上一度出现的“信仰危机”和“经济热”与大学校园里出现的“重经济,轻政治”、“重智育,轻德育”、“重实惠,轻信仰”等不良倾向,都对当前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7]。对当前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必须,否则社会的和谐稳定就要受到影响。

橄榄枝的教化功能提示我们,奥林匹克精神是“轻物质,重信仰”、“轻经济、重政治”的。仅仅以橄榄枝花冠来慰藉获胜者拿生命换来的胜利,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仰;停止战争进行体育角逐,体育比赛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参赛者毫无私利地为了城邦的利益而拼搏,可谓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在希腊的城邦里,有很多“重德育,轻智育”的鲜活实例,比如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人认为智力源于实践,所以斯巴达人不重视文化知识教育,但他们要背诵爱国歌曲和荷马史诗。当然,我们不可能像战争年代那样进行极端教育,但我们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人文奥运赋予了奥林匹克更为丰厚的人文精神,道德教育、利益观教育、政治教育等等,这些都将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结束语

2008北京奥运的呐喊已经远去,但人文奥运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却化作了永恒,总结和梳理人文奥运精神遗产对于我国体育事业乃至教育事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从顾拜旦为了法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复兴古代奥运会,到教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无论是橄榄枝的教化,还是体育精神的种种风情,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魅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追求。人文奥运蕴含的三层含义———人本奥运、文化奥运、文明奥运,对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素材,在高校普及和传播人文奥运的内涵将有利于高校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有利于高校学生人格的完善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摘要:本研究对人文奥运留给世界的精神遗产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研究认为人文奥运有着深度的教化功能,这些教化功能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完善高校学生的人格,以及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人文奥运,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胡锦涛,2008,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9/29/content_10133226.htm,2008.9.29.

[2]胡锦涛,2008,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9/29/content_10133226.htm,2008.9.29.

[3]吴潜涛,郑小九.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珍贵精神遗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80-86.

[4]郑小九.北京奥运之魂[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3.

[5]熊斗寅.什么是奥林匹克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7,(4):62-64.

奥运教育遗产 篇2

一、奥运档案工作认识到位

奥运档案是奥运会、残奥会筹备、举办过程中奥组委委内各部门,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等专门机构,以及相关部门和地区直接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奥运档案集中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筹备、举办的全过程,是奥运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存齐全完整的奥运档案可以为本届、今后奥运会、残奥会的举办提供依据,为后奥运期编史修志等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尤其对我国来说,首次举办奥运会,又赋予了奥运档案不可复制的特殊价值。另外,奥运档案还是城市建设与管理,重大活动筹办的翔实凭证和重要参考,亦可以使后人充分了解“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的完整过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奥运档案工作与其他重大活动相比,具有时间长、内容广、数量大的特殊性。“时间长”是指奥运筹备期长达七、八年,要把这么长时间各相关机构产生的档案都收集齐全,任务非常艰巨。“内容广”是指档案形成部门众多,大大超出了以往重大活动的规模和范围,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奥运档案收集不全都会影响奥运档案的整体质量。同时在档案收集、移交方面还打破了地域特点,这其中既涉及京内各场馆档案又涉及京外各赛区形成的档案。“数量大”是指与以往的重大活动相比,奥运会产生的档案数量非常大。另外,档案种类繁多,如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文件、工程档案、会计档案、实物等各门类档案都会涉及,同时还有筹办机构的临时性特点,一旦奥运会结束,人员将很快撤离,这些都给档案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此,近年来,北京市档案局(馆)利用召开各种工作会议、编制工作规划计划、制发规范性文件、组织教育培训等不同形式,广泛宣传奥运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各级档案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档案意识,增强做好奥运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回顾这几年工作实践,相关筹办机构、部门对奥运档案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与支持,一方面是领导们自身档案意识强,另一方面也是与档案部门持续不断的奥运档案工作重要性宣传引导分不开的。同时在这几年的奥运档案工作中,档案从业人员所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克服各种困难,加班加点努力工作的拼搏精神,充分体现出对奥运档案工作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并很好地转化成工作实际中的自觉行动。

二、奥运档案工作措施有力

自2004年以来,北京市档案局(馆)根据奥组委对奥运档案工作的要求,针对奥运档案形成特点,及时制发规范性文件,加强政策引导,打破常规,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不断强化奥运档案工作。

(一)加强对奥运档案工作的宏观部署。几年来,北京市档案局(馆)始终将奥运档案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加强纵深部署。一是将奥运档案工作作为一个部分,写入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二是在每年的北京市档案工作会议上,都把奥运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予以布置,提出相关任务和要求。三是局馆党组定期听取奥运档案工作汇报、召开专题会,及时研究解决奥运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力地保证了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四是在以往工作基础上,为使奥运档案工作更多地体现有特色、高水平,在奥运决胜之年提出更高的工作目标:即在历届举办城北京市中留存最完整、最齐全、最系统的奥运档案,使各机构、各部门瞄准这个目标,倾力做好奥运档案工作。五是与奥组委秘书行政部以及奥运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根据场馆工程建设情况和运行情况,联合召开会议,研究问题、部署工作,保证了档案工作有序发展。

(二)注重奥运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建设。北京市档案局(馆)针对奥运档案工作实际需要,依据档案法律法规和标准,联合奥组委秘书行政部、 北京市“2008”工程办、“2008”环境办、北京市规委、北京市建委等主管部门制发了一系列有关奥运档案工作的文件和规章制度,据统计,2004年2月—2008年5月,以联合制发或配合奥组委秘书行政部制发等不同形式,共出台涉及奥运整体工作的文件和较为重要的规章制度30余个。这些文件和规章制度覆盖了奥组委委内机关、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奥运工程建设、环境建设、保障运行等方方面面的档案工作,既有涉及奥运档案工作机制、档案归属、机构设置以及队伍建立等重点问题的政策、规范,又有具体到各种门类和载体奥运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等各个环节档案工作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完备的制度体系有力促进了奥运档案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三)强化对奥运档案工作的监管职责。北京市档案局(馆)联合主管部门,通过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组织档案工作检查活动等管理手段,不断加大对各个方面奥运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2004年以来,我局馆每年都与奥组委主管部门、北京市“2008”工程办、北京市规委、北京市建委联合召开奥运工程档案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奥运工程建设先进单位,有力推动了奥运工程档案工作的发展。同时每年都安排对奥运工程项目、筹备机构档案工作实地检查活动,现场反馈意见,督促受检单位整改,取得了很好效果。如2007年奥运工程决战之年,我局馆与北京市“2008”工程办、北京市规委组成联合检查组,对161项奥运工程项目、500余个参建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组共抽查了奥运工程各参建方的35万件档案资料,促进了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重视并按规定做好奥运工程档案工作。

(四)派驻人员直接管理奥运场馆档案工作。奥组委委内部门、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是产生奥运档案的重点部门,在奥组委秘书行政部的支持下,北京市档案局(馆)以过去重大活动档案工作中前所未有的力度,从本局馆和区县档案局(馆)先后抽调、推荐了47名专业人员分别到奥组委机关、24个竞赛场馆、13个非竞赛场馆、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北京市“2008”工程办和环境办等奥运筹办一线,专门负责这些机构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向北京市档案馆的移交工作。分别成立督导组、检查组,对这些重点部门奥运档案工作实行统一指导、统一培训、统一检查以及档案的统一进馆验收,使文件归档与档案移交进馆一体化运作,减少环节,提高了效率。同时,还从各处室调剂23套计算机、打印机、档案柜,配备到竞赛场馆,为竞赛场馆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五)监督指导北京市相关单位做好涉奥档案管理工作。北京市有40多个委、办、局、总公司(集团)等部门承担着奥运会环境建设、接待服务和城市运行保障任务。几年来,北京市档案局(馆)不断加大对这些单位奥运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督促其依法做好涉奥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工作。一是通过“十一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每年的全市档案工作计划,提出任务及要求;二是明确了这些市级单位涉奥档案的流向,规定各市级单位产生的涉奥文件先向档案室归档保存,待到移交进馆期限后随其他文件一并向北京市档案馆移交;三是通过档案执法检查、业务指导与培训等手段,督促这些单位做好奥运档案工作。目前,承担奥运任务的市级单位或是专门制定了奥运档案的归档范围和要求,或是专门召开会议部署这方面的工作,或是档案部门人员直接到奥运任务承办机构做档案工作,确保了涉奥档案的齐全完整。

三、奥运档案工作成效显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档案部门不懈努力下,前一时期北京市各奥运机构在筹备工作所形成的奥运档案做到了及时收集,规范整理,妥善保存和有效利用。

(一)奥组委机关档案得到了妥善保管。奥组委秘书行政部认真履行监督指导职责,坚持归档情况通报制度,不断强化归档工作。委内各部门认真执行归档责任制度,每年都按时完成各类文件材料的归档任务。北京市档案局(馆)根据奥组委关于档案验收移交工作有关规定与要求,采取归档与验收同步进行的方式,直接控制归档文件质量,为确保已形成档案的安全, 2007年以前的奥组委机关文书档案已移至北京市档案馆保存。

(二)各竞赛场馆测试赛与档案工作同步进行。2007年8—12月份有17个竞赛场馆承担了27项“好运北京”测试赛任务,全部完成归档、验收工作,12个竞赛场馆的档案已接收进北京市档案馆。2008年1-6月份有14个竞赛场馆承担20项测试赛任务,截至6月底,10个场馆已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7个场馆的档案已经通过进馆验收。

(三)非竞赛场馆档案工作全面启动。2008年一季度,随着非竞赛场馆组建运行,目前13个非竞赛场馆都有专人负责档案工作,成立了督导组专司监督指导工作,各场馆已完成归档制度建设,并相继开展前期运行所形成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四)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档案工作得到强化。鉴于开闭幕式运行中心档案的重要价值,北京市档案局(馆)在该中心派驻了一个由3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档案工作组,在中心主管领导重视支持与各部门的配合下,档案收集工作与开闭幕式筹备工作同步进行,截至2008年6月,共计收集纸质、电子、照片等不同载体档案6万余卷/件/张。

(五)奥运工程档案陆续移交北京市城建档案馆。截至2008年5月底,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等62个场馆建设项目(包括新建场馆、改扩建场馆、临建场馆以及训练场馆等)和103项北京市政配套设施工程(包括燃气、自来水、中水、电力、道路等)档案已接收进北京市城建档案馆。

(六)奥运档案已发挥了很好凭证和参考作用。翔实的奥运工程档案成为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重要依据,奥组委机关档案在保证奥运筹备工作高效、协调发展以及促进部门业务基础建设等方面功不可没,各场馆形成的档案在后续举办的测试赛中发挥了很好的参谋助手作用。同时,完整的奥运档案在过去举办和正在筹办的奥运主题展览中充当着主角。

回顾奥运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我们深刻感到,一是得益于于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和奥组委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将奥运档案工作列入政府五年专项规划,自2005年以后连续4年把奥运档案工作列入了《奥运会前北京市政府重点工作倒排工期折子工程》,纳入了北京市政府奥运筹备工作的监管范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在奥运工程现场调研会议上,要求建设单位对施工每道工序、节点都要做真实、准确的记录,以保证工程建设全过程档案材料的完整。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曾先后两次主持召开奥组委办公会,研究、听取奥运档案工作情况汇报,提出相关要求。二是得益于国家档案局的监督指导。2005年国家档案局对北京市档案工作进行执法检查时专门检查了奥运工程档案工作,在今年全北京市档案工作会议上,杨冬权局长专门对北京市做好奥运档案工作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三是得益于借重主管部门力量,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北京市档案局(馆)与奥组委秘书行政部的密切融合,对奥运档案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一监管,起到了中枢作用,取得明显效果。同时,我局馆与北京市2008工程办、环境办也有良好的合作,共同推动了奥运工程建设和环境建设档案工作的发展。四是得益于在奥运档案工作中敢于突破常规,创新管理方法。档案局(馆)派人直接管理核心部门的档案,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收集,从源头上确保了奥运档案的齐全完整与系统。

四、奥运赛时档案工作准备充分

随着奥运会、残奥会开幕之日的临近,奥运档案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奥运会举办期间形成的档案在全部奥运档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好奥运赛时档案工作既是对以往工作机制和管理方法的实际检验,又是对档案部门能力的考验。为此,北京市档案局(馆)在奥组委秘书行政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根据赛时工作特点,以奥运举办期间档案收集工作为核心任务,以前一时期奥运筹备档案工作为测试手段,以确保赛时档案齐全完整为根本目的,在进入2008年奥运决胜之年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强化奥运会主要赛事承办部门档案工作,为保证举办期间档案工作有序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

(一)进一步强化归档责任制。为保证档案工作三级责任制落实,将奥组委委内机关实行的签署归档责任书这一行之有效作法延伸到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责任书规定了场馆档案工作目标、内容与责任追究,明确了归档内容、期限和份数,并由场馆主任签字认定。目前督导组已全部完成了24个竞赛场馆、13个非竞赛场馆归档责任书确认和签订工作。

(二)认真总结前一时期奥运场馆档案形成、收集情况,根据赛时特点,竞赛场馆督导组以竞赛业务部门文件归档为重点,进一步细化了奥运会竞赛场馆文件材料归档范围,非竞赛场馆督导组针对不同场馆形成档案的差异性,逐一确定了各场馆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三)针对奥运会、残奥会赛后工作人员撤离的情况,为确保档案不散失,在各场馆实行了《北京奥组委档案移交确认单》制度,建立了起可控机制,即没有奥组委档案主管部门归档工作的确认文件,相关人员不得办理调离手续。

(四)考虑到赛时档案收集、整理与移交工作的繁重性,北京市档案局(馆)制定了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档案接收工作预案,为赛时档案整理、验收等工作开展,在人员、场地、设备等各方面预先作出了细致的安排。

在奥运会召开倒计时进入50天之后,为激励派驻奥运一线的全体档案人员以更加旺盛的斗志,完成好奥运会举办期间的档案工作,北京市档案局(馆)局(馆)长陈乐人、副局(馆)长姜之茂连续走访奥组委委内机关、奥运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慰问在奥运一线工作的档案人员,勉励大家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以档案收集为重点,把赛时档案应收尽收。我们相信,在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奥组委的领导下,在全市档案部门共同努力下,在奥运会历届举办城市中留存奥运档案最完整、最齐全、最系统的既定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北京奥运会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篇3

1.1 奥运遗产的概念与特性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它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整合、积累了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普及奥林匹克知识、推广奥林匹克运动、举办奥运会等实践中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成果,逐步完善了奥林匹克的思想体系、组织体系与活动体系,推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这些影响和推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如:奥运会体育场馆设施、文化设施和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奥运会的口号、会徽、吉祥物等标志系统,奥运会赛会组织制度、举办活动经验以及奥运会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等,都属于奥林匹克遗产。

概而言之,奥运遗产,是指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两大部分。“有形遗产”主要包括奥运会徽、吉祥物、纪念品、奖牌、奖杯、奥运建筑景观、体育设施以及各种奥运的视觉艺术创造,如雕塑、绘画等;“无形遗产”则主要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主义、宗旨、格言、会歌以及各种数字文件等。奥运遗产又可以归纳为物质遗产、制度遗产和精神遗产三大部分[1]。

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指导的奥林匹克运动,凝结着和平友谊、公平竞争、奋力拼搏等人类的良好品质,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奥运遗产对于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目标,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文明程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北京奥运会遗产

2001年5月15日,国际奥委会在对5个候选城市的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北京如果获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将为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对2008年奥运遗产的追求,既是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奥运会的期待,也是北京组委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国际奥委会执委奥塔维奥·钦宽塔在参观北京奥组委时曾表示,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应不仅考虑如何达到国际奥委会对赛事本身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应争取让奥运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份独特的遗产。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参观北京奥组委展室时表示,“他相信北京能举办出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会。”现任主席罗格访华时对北京奥组委的筹备工作表示满意,“他相信,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北京一定能举办一届非常精彩的奥运会”。历届奥运会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不少是相同的[1]。北京奥运将为世界留下哪些独特的遗产?我们可以尝试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北京奥运遗产问题。

1.2.1 中国(北京)的与世界的

1.2.1.1 北京奥运会将留给中国一笔重要遗产

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意味着将奥林匹克运动全面带入中国,以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主义使全体中国人民受益。

北京奥运会将全面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中国社会人文指数的提高,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加速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1.2.1.2 北京奥运会将留给世界一份宝贵遗产

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的首都北京举办奥运会,意味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和广泛化,意味着奥林匹克真正成为全球性的运动,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国际奥委会的报告曾指出,奥运会不是单一文化的,而是多文化的和跨文化的。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北京是一座具有三千余年建城史和八百余年建都史的文化古城,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意味着起源于西方的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充分交流和融合。

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更是文化展示和交流的盛会。北京奥运会将促进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以及世界人民和文化之间的充分展示和交流,将有助于世界人民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和平、和谐的新世纪。

1.2.2 物质的与文化的

1.2.2.1 北京奥运会将留下物化形态的奥运遗产

北京奥运会将建设大量的奥运会场馆、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和奥林匹克公园,都将作为一种物化形态的奥运历史文化和仍然在发挥着奥运功能的当代文化,成为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宝贵奥运财富。

北京奥运会将促进北京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通过实施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战略,将改善北京市的城市环境质量和科技含量,将一个绿色的、科技的崭新北京奉献给世人,通过实施人文奥运战略,将推动北京的文化保护工作,保护和建设人文景观,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将一个古老神韵与现代活力相结合的新北京献给世人。

1.2.2.2 北京奥运会将留下文化形态的奥运遗产

奥林匹克并不仅仅局限在体育运动领域,它还包含着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主义,它提倡公平竞赛的精神,倡导人的心灵与体魄和谐发展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人生哲学),并倡导人与人和平共处和谋求建立一个和平、和谐的人类社会的目标。奥林匹克所包含的人本精神、和谐精神,都将使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与世界留下文化形态的奥运遗产。

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意味着东西方文化,包括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作为交流和融合的结果,北京将对奥林匹克的文化内涵有所丰富和发展。

1.2.3 体育的和超体育的

1.2.3.1 北京奥运会将给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事业留下宝贵遗产

北京举办奥运会本身,就是使奥运会薪火相传,也就是为奥林匹克做贡献。

北京奥运会,将促进中国的全民健身运动,使奥林匹克主义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来充实、丰富中国人的生活。

北京奥运会,将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体育合作和体育交流,为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北京奥运会,还应当争取以中国文化来丰富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一方面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具有全球性,另一方面以中国文化若干观念来支持指导奥林匹克运动背后的合理的价值观和哲学,来克服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某些不良倾向,使奥林匹克真正地在最大限度上有益于世界人民。

1.2.3.2 北京奥运会也将在体育运动之外留下宝贵遗产

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主义的意义并不局限于体育运动领域,同样,北京奥运会的价值和意义也不会仅停留在体育运动领域。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广泛交流的文化盛会,是传递和平、友谊、团结精神的盛会。在我们当今这个世界,战略和冲突仍然对和平构成着严重的挑战,文明冲突论依然甚嚣尘上,因此,强调文化、文明、民族、种族、宗教、国家、地区之间的多元和谐、和平共处,对人类在21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所展示的以和谐为最高追求的价值目标,将成为人类的重要的生存和发展支持理念。在这方面,我们中国文化有机会、也有资源和能力为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2]。

2 北京奥运遗产保护与开发

2.1 重视奥运遗产的保护,促进奥运事业可持续发展

世界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了珍贵的奥运遗产,这些遗产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奥运遗产,保持奥运文化的传承,是增强各民族情感纽带、增进各民族团结、保护和发展生存环境及保护和传承人类精神的重要基础。奥运遗产保护事业在相当程度上展示了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程度和教育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能够提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甚至使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地方一夜知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展遗产保护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乃至全体国民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也使他们学会在世界多样文化的背景下与其他文化共处,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这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奥委会十分重视奥运遗产的积累与保护。按照国际奥委会规定,每届奥运会组委会在奥运会结束后,必须向国际奥委会提交《奥运会总结报告》, 国际奥委会希望通过总结报告总结申办、筹办、举办奥运会的经验,充实和完善奥林匹克的思想、组织、活动体系,保护奥运遗产[3]。

对于奥运遗产,人们比较关心比赛场馆的赛后利用、奥运文化产品的综合开发等。其实,保护才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在保护基础上的合理开发。近年来国内外对一座城市申办、筹备奥运会所产生的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保护和开发,还没有具体的、系统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管理体制方面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利益分配机制等的弊端使世界遗产在开发经营中存在无序、低效、破坏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貌似建设、实为破坏,名为保护、实为垄断等现象。加之奥运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在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后才起步,经验严重不足。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奥运遗产的保护,促进奥运事业可持续发展。

2.1.1 明确奥运遗产保护的核心,就是保护奥运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奥运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应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坚持和维护“奥林匹克”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努力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目标。

2.1.2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奥运遗产。

由于奥运遗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属于遗产所在地国家,所以国际法上的保护其实只是原则性的,相对而言较为乏力。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考察奥运遗产的过去与今天,预测奥运遗产的未来,法律保护制度与体系需要有一个全新的思路。因此,构建一套足以涵盖本国奥运遗产全部内容的法律保护体系,并使之执、守得力,应是一个缔约国政府真诚、健康的姿态,也是全球化形势下的明智之举。

2.1.3 奥运遗产的保护,应该强化对工作的协调、领导和管理。

超越旧的部门分类,成立专门机构,避免遗产管理中易犯的“多头管理”毛病。以奥运遗产自身的主题来统率全局。严格按照《奥林匹克宪章》和举办城市合同以及我国有关知识产权、文物保护相关法律规定,作好北京奥运遗产的认证和保护工作、开展北京奥运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登记、编制“北京奥运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定期举行奥运会遗产保护工作的检查和监督,等等[4]。

2.1.4 保护奥运遗产,应打下良性基础。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基本精神,保护遗产,不仅在于国际间的协作,更重要的还在于各缔约国全民的保护行为。这就要通过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展览等形式,使公众对奥运遗产的文化认同过程中产生自豪感与爱护习惯,从公众参与到公众形成自觉的意识。

2.2 合理开发利用奥运遗产,充分体现其价值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从人类社会连续发展的过程着眼,提出了资源有效利用、优化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其前提是“满足当代人的发展”,最终目标是持续的发展。它强调保护,但并不是无条件地限制发展,不是被动的保护,谨小慎微地留给后人享用,使其成为遗物,而是应当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适度开发资源,满足当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开发奥运遗产在于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它反映的是人类社会不同阶段文化的演进与发展。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奥林匹克运动从诞生起就与开发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奥林匹克发展史上,古希腊的竞技场、瓶画、雕塑、橄榄枝冠冕等都是古代奥运艺术开发的起始标志。现代奥运会又为我们展现出了更高水平的丰富和发展:从汉城奥林匹克雕塑公园到北京2008年的鸟巢体育场;从第一只奥运吉祥物“瓦尔第”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雅典娜”和“费沃斯”;从五环旗到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等,奥林匹克以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艺术形象,形象化地展示了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并使奥运遗产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5]。

2008年北京奥运会,意味着起源于西方的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交流和融合,而“人文奥运”最能体现其特色和价值。这就要求以“开发”为媒介,以“奥运艺术作品”为载体,将传统文化遗产和奥林匹克结合,挖掘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使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上建立一种新的和谐。这将是实践“人文奥运”理念的一项主要措施,更是我们留给全人类奥运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奥运会现有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并不是对奥林匹克已有内容的否定,我们可以找到奥林匹克宪章和中国文化的结合点。

2.2.1 围绕奥运会,东道国将开展城区的规划与改造、历史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的设计与建设以及会徽、吉祥物、纪念邮票、信封、硬币、礼品等的设计。如此大规模、集中的开发与设计都将作为一种物化形态的奥运历史文化和仍然发挥着奥运功能的当代文化,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奥运财富。

2.2.2 通过挖掘东道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融合奥林匹克所包含的人本主义、和谐精神,制定奥运会特有的理念、口号、会歌等,极大地拓展了无形奥运文化遗产。

2.2.3 奥运会的举办提供了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意味着多元文化的融合。作为交流与融合的结果,东道国将促使奥运系统不断优化。作为优化的主要方式——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过来,又使奥运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得到升华。

总之,开发是奥运文化、奥运精神内化为人身与心和谐发展的介质。在丰富其艺术内涵、提升其人文价值的同时,拓展和培育了有代表性、典型性及时代性的奥运文化遗产。

2.3 奥运遗产须在“保护”与“开发”间寻求平衡

基于奥运遗产,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护应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保护基础之上有序合理的开发。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保护是为了使过去有代表性的奥运文化成果免于被遗忘,从而使人类得以普遍分享,使后人得以继承和发展;开发利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保护,开发奥运遗产在于为其注入新鲜血液。所以,应对资源保护的公益性与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利用价值有机结合,应坚决避免被动保护的局面出现,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一方面通过合理利用开发获取奥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获取奥运价值文化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探索能有效保护奥运遗产的具体措施,使奥运文化价值及其精神得到永续传承和利用。走“保护—开发利用—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促进奥运事业永续发展。

通过积极展示本国文化,容纳世界文化,坚持奥林匹克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大力推行各类有益于奥林匹克精神的活动,大胆探索各类有助于奥运会健康发展的思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一定能办得成功而精彩,成为一届名副其实的难以被超越的伟大的奥运会,同时也将为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6]。

3 关于北京奥运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一些建议

1.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实现奥运遗产的要求,需要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任何人对资源的利用都不能采取掠夺的、破坏的方式,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重视并处理好举办奥运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当前与长远建设的关系。北京奥组委副主席蒋效愚提出:“北京已经确定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目的就是既要举办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为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遗产;同时又要抓住举办奥运会的难得历史机遇,促进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满足举办奥运会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长远发展。在奥运场馆建设上,其布局功能以及运作方式、机制上,都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将其与城市未来发展、社区规划以及市民生活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见解正是符合了奥运文化遗产的要求,体现了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2.充分体现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特色

北京提出三个理念,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虽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都属于各个举办城市的基础条件。最能体现北京奥运会特色和价值的,主要还是人文奥运。只有哲学上、思想上站得高,才能在世界文化中、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获得一席之地。和谐的观念是中国思想的精华,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资源性思想价值,也最能找到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结合点。

3.在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的同时,积极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化

无论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还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都起源于欧洲。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西方文化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过程。现在,奥林匹克已成为全球人民的共同财富。国际奥委会的报告中曾强调,奥林匹克应当是多文化的,而且是跨文化的。那么,奥林匹克五环旗所代表的普世性,就不仅是奥林匹克的全球化,而且应当是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Globalization,是将某一种事物推广、普及、传播到全球;internationalization词根是inter,则有交互、互动的意思,因而国际化也就是奥林匹克文化与世界五大洲文化的多元互动。那么,我们能否利用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一历史机遇,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化,并为此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7]。

4.弘扬奥林匹克的和平精神,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奥林匹克运动从它诞生之初,就与和平相伴而生。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中,人们创造性地提出了“神圣休战”的和平协议,并认真地、诚实地遵守这一协议。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能否由中国奥委会和世界各国的奥委会、国际奥委会、国际著名的各方人士,起草并共同倡议新的《神圣休战宣言》,由各国政府签字,承诺在奥运会期间不发生战争,从而推动世界和平。

5.倡导和谐理念,为世界人民的和谐共处提供思想资源

针对当今世界上的文明冲突理论与实际发生的各种冲突,我们倡导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和谐精神,强调世界多元文化、多元文明、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种族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我们一方面将奥林匹克主义不仅作为一种个人的生活哲学,而且更使之作为一种世界人民交往的文化哲学在体育运动外的更广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推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在为世界文化做贡献的过程中走向世界。

摘要:奥运遗产,是指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对北京奥运会在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的遗产进行了探讨,并对奥运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行分析阐述,最后对北京奥运会遗产保护与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遗产,政治,经济,文化

参考文献

[1]孔繁敏,李岩.北京奥运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实施方式[J].体育与科学,2005,7.

[2]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简论北京奥运会遗产问题[EB/OL].http://www.c2008.org/rendanews/study-detail.asp?id=414,2004-05-25.

[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奥林匹克宪章[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0:9.

[4]文冰成.奥运工作第一位:做好奥运遗产保护[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GB/jinji/222/5942/5944/5557902.html,2007-03-09.

[5]易剑东,吴昌宗.奥林匹克精神与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

上一篇:社会类下一篇:实验实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