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共享

2024-05-14

新闻共享(精选六篇)

新闻共享 篇1

一、新闻单位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现状

一是资源共建意识淡薄。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与思维惯式的影响,一些新闻单位存在着重藏轻用、自我独享的思想,往往只寄望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却忽视主动参与资源共建;只关注本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却漠视与其他同类单位档案资源的整合;只强调档案信息资源网络设施的投入,却忽略整合完善各类资源的积累和共享利用。二是缺少相应的经费支持。新闻单位以新闻宣传为主,单位领导把目光和精力主要集中在日常的采、编、播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新闻第一线的设备和技术更新上。而档案工作处于服务宣传的第三线,领导重视不够,经费投入过少,基础设施不完备,相应设备未能及时更新,阻碍了共享利用的发展。三是本单位新闻资源不够丰富。许多新闻单位的宣传报道档案大多保存在业务部门或相关人员手中,在日常的宣传工作中,只能利用本部门、本单位自身积累的资料。而建立共享利用机制,既可解决背景资源匮乏的问题,也可解决新闻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四是服务新闻宣传的效能有限。多数新闻单位都实行经济独立核算,如何用现有的宣传手段和能力获取更好的收益,是领导重视的现实问题。但各新闻单位依靠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变化的精神需求。现有的档案资源利用状态,极大地制约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利用自己的新闻宣传档案与同类单位进行交换或交易,可以集众家之长,成为提高宣传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一条捷径。

二、新闻单位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实施策略

1. 制定共享规划,强化交流合作。

联合同类新闻单位达成共识,制订共享规划,既包括长远的发展目标,又包括具体的操作办法,确定共享的范围、内容以及利用的方式、方法,明确共享的权益和义务等。如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以及绥化撤地设市十周年时,我们和有关部门进行交流合作,为他们进行大型图片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图片,受到市领导的好评。

2. 加强共享建设,提高利用效率。

各共享利用单位必须详细公布并不断充实各自的馆藏信息和档案目录,通过网络平台、目录手册等载体,让更多需要利用的单位和人员便于查找,提高利用效率。如我们报社的图片资料库有反映绥化各个时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政治进步、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我们利用各种机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参展,发挥这些图片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了使用效率。

3. 创建信息数据库,建立共享平台。

新闻学--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共享 篇2

一、对于低俗节目(如干露露等)有什么看法?(发挥题,自己网上找)

提示:可以从三个方面谈

1、从媒介处的大环境;

2、从低俗节目者本身素质不高;

3、从法制不健全、管理者素质低下。

二、如果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发挥题,自己网上找)

三、对侵权的看法:(发挥题目,自己网上找)提示:可以从三个方面谈

1、构成要件;

2、侵权的危害;

3、如何预防侵权。

四、新闻法规主要有哪些内容?

1、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的新闻法规;

2、与社会秩序方面紧密联系的新闻法规;

3、与公民权益紧密联系的新闻法规;

4、与特殊信息紧密联系的新闻法规;

5、与 媒介管理紧密联系的新闻法规。

五、对公民权益侵害包括什么?常见的新闻侵权有

1、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用发表新闻的手段是公民或法人的名誉权受到伤害的行为。

2、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指新闻作品披露了公民与公共生活无关的个人生活秘密。

3、新闻侵害姓名权,是指在新闻作品中干涉、盗用和假冒他人姓名。

4、新闻侵害肖像权:指未经本人同意使用他人肖像,未经本人同意擅自创造他人肖像、擅自拥有他人肖像以及以不当方式使用他人肖像等。

5、新闻侵害著作权:未经著作人认可,又无法律许可,擅自对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 品剽窃、篡改、假冒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行使作者的专有权利,从而损害著作权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行为。

六、侵权构成的要件:

1、传播活动已经发生(如作品已经发表),即有损害事实;

2、传播活动具有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违法性(致害行为的违法性);

3、作品具有特定的指向(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大众传媒及其从业者)主观上有过错(致害人主观上有过错)。

七、侵权的抗辩事由:主要有以下几个事由

1、正当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

2、履行国家机关的职务行为;

3、公正评论;

4、当事人同意公布的相关内容,属于自动放弃自己的权利的;

5、公众人物和公众兴趣;

6、新闻作品的内容真实、合法;

7、新闻作品具有权威的消息来源;

8、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八、怎么预防新闻侵权:

(一)一般性预防

1、全面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强化新闻人员的法律意识;

3、加强对在校学生的侵权教育。

(二)具体预防

1、与人为善、改进工作;

2、公正评论,不当裁判;

3、文风朴实、不违法律;

4、细节真实、事事精准;

5、严格审稿、兼听则明。

(三)法律预防。

九、什么是公民隐私权: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向他人公开或被熟知的秘密。隐私权,就是指公民享有的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

十、新闻法规形成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

1、政治条件;

2、经济条件;

3、文化条件;

省级新闻共享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篇3

新闻类节目在各级广播电视台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省市两级广播电视新闻资源, 实现新闻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是省市两级广播电视台共同面临的问题。针对原有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受区域性、时效性限制的现状, 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全省广播电视新闻的快速反应能力, 全面提升全省广播电视新闻的权威性、信息量和报道水平, 为全省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个新闻节目信息高度共享、网络高速传输、功能高效管理的工作平台, 促进新闻工作者之间的交流, 设计了一套覆盖全省、适合异地远程连接的高效、便利、安全的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共享交流平台。

2 设计原则

平台设计应遵循以下6项原则:

1) 可靠性。在设计上采用高可用性技术、磁盘冗余镜像技术、硬件设备冗余技术等手段, 确保系统长期稳定且不间断运行。

2) 先进性。一是采用先进的存储虚拟化技术, 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二是采用松散耦合的网络结构, 既保证了各子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 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三是采用高、标清兼容的高技术设计标准, 充分保证系统能满足全高清时代的应用需求。

3) 安全性。采用多种可靠的技术手段, 在资料存储安全、数据传输安全、内部网络安全保护、软件容错及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4) 开放性。系统具备开放的体系结构和用户接口, 可以兼容不同的产品和设备。在资料素材存储和交换上, 采用标准开放的协议, 以利于系统存储容量的扩展和存储内容的交换。

5) 可扩展性。采用规范的体系结构和接口设计, 支持系统在规模、处理能力、存储容量、网络负载方面的升级扩充。

6) 可维护性。在系统设计中考虑提供有效的系统监控手段和软硬件工具, 及时发现并处理系统故障和隐患。

3 系统结构

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共享交流平台由中心平台、各地子系统和传输网络3部分组成,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3.1 中心平台

中心平台主要负责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共享交流平台的核心存储、存储管理、权限管理、任务调度、数据服务、应用服务、Web服务、流媒体服务以及自动技审, 实现全省新闻共享交流平台的服务层功能, 为整个新闻共享交流系统提供后台管理、数据及新闻素材的存储和管理, 并且可以对各个省市级电台、电视台的用户权限、带宽、存储容量进行管理, 方便各台上传、下载、交流并评论新闻素材和相关文稿。

3.2 各地子系统

各地子系统是指分布在全省各台的新闻业务系统, 通过传输网络与中心平台相连。在各地子系统的工作站可以浏览和检索中心平台的资源和素材, 可对媒体资料进行上下载, 而相关的格式转换、迁移调度、信息审核和业务流程监控由中心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部署。基于网络带宽和系统的安全性考虑, 在中心平台与各地子系统间配备了客户端服务器作为各地网关和内容缓存区域, 既能保证各地子系统正常独立运作, 又保证与中心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3.3 传输网络

平台传输网络构建在省广电SDH骨干网上, 通过百兆以太网与各地级市广播电视台的新闻业务系统互联, 形成全省新闻共享交流平台的基础网络。由于骨干网采用由SDH设备组成的带有自愈保护能力的双向环网形式, 使平台传输网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另外, 这是一个对外封闭的网络, 节省了大量防黑客攻击的网络安全设备。因此, 平台传输网络安全性高、支持多业务应用、灵活、高速、稳定, 完全满足系统需求, 同时大大节约了网络维护成本和通信费用。

4 系统功能设计

4.1 系统流程

新闻素材或成品上载流程如下:1) 由各台在各地子系统工作站挑选有价值的素材或成品, 并进行元数据文件打包。2) 由具有权限的操作人员填写上载申请和入库信息录入, 录入信息包括主题名、副题名、来源地、记者、新闻类型、时长、媒体格式、文件大小、内容描述、下挂附件等。页面操作示意图如图2所示。3) 通过中心平台自动认证和审核后, 经各地网关和传输网络, 将素材或成品迁移到中心平台。4) 中心平台对素材进行检索码率生成和抽帧, 实时与各业务模块相连, 并提供使用。5) 中心平台对成品启动二次编目流程, 以备日后的发布和应用开发。

检索下载流程如下:1) 各用户通过相应权限登录中心平台系统。2) 用户输入检索条件, 进行全局或多层次检索, 系统返回符合条件的内容并显示相应的主题名等信息。3) 用户通过对检索到的文件进行低码率文件浏览, 同时对需要的素材进行素材筛选与剪辑整理, 并提交下载请求。4) 中心平台自动审核后, 进行格式和合成判断, 并按需转码和文件合成。5) 中心平台经传输网络和各地网关, 迁移相应文件至各地工作站, 完成下载流程。

4.2 存储系统

存储系统是中心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对新闻类素材、新闻类成品、检索码率文件、元数据文件等进行长期保存和提供数据交互使用。存储系统采用典型的HSM三层分级存储方式, 实现在线存储、近线存储和离线存储。在线存储为I/O访问速度高的磁盘阵列, 负责存储查询时供浏览的低码流文件、关键帧及其他相关数据, 并作为素材及成品的上传、下载存储缓冲区, 为实际应用提供素材和成品的交换功能。近线存储为数据流磁带库, 作为素材、成品的最终永久存储空间。离线存储为离线磁带架, 作为近线存储的补充和扩展。整个存储系统以在线磁盘阵列和近线数据流磁带库为中心, 通过生命周期管理和分布式存储管理完成在线、近线之间的管理调度和数据迁移, 根据访问量来确定文件存储的位置, 保证了活动数据和历史数据对数据存储资源的合理利用, 避免历史数据对高性能存储的不必要占用, 从而减少了对存储资源的浪费。

4.3 便捷的信息共享与内容管理功能

以中心平台作为系统核心总线, B/S结构的网络服务体系与各地子系统建立连接, 实现内容资源的共享。通过自动跟踪功能, 随时掌握整个系统的业务流程、系统运行等信息。为各种视音频素材和新闻条目提供日常管理, 能支持广泛的文件格式, 为不同广播电视台的上传下载提供便利。可实现自动化同步及热点新闻和新上传新闻的自动优先排序, 并可通过元数据工具和分层检索轻易找到所需内容。

4.4 统一的接口与格式

采用统一的接口和数据格式, 符合省内各地子系统的多种视音频数据格式并存和多种制作系统并存的实际情况, 并为不同数据格式间的转换提供有效支持。

各地子系统是通过各自的统一技术规范的域接口与中心平台连接, 域接口设计采用模块化和标准化, 包含高速缓存和客户端服务器, 这样可增强中心平台兼容不同类型子系统的能力。高速缓存是子系统与中心平台数据交换的缓冲存储空间, 每一个需要上传下载的数据包都需要首先保存在高速缓存的接收缓存区域或发送缓存区域, 等待迁移。客户端服务器负责数据包封装、格式转换及网关功能。对于通用的、主流的高质视音频格式, 可按原格式、原码流直接上传保存在中心平台;对于一些非通用的高质视音频格式, 为保证数据的通用性, 先转换成规定的视音频格式和码流后上传保存在中心平台。

4.5 系统安全性

由于广播电视新闻共享交流平台遍布全省, 涉及各台的新闻业务系统, 因而要采用多种技术从不同角度来保证信息的安全。

在网络安全方面, 采用虚拟专网 (VPN) 技术将全省各地新闻业务系统用户划分开来, 使网络传输更加可靠。中心平台服务器群前端设置防火墙, 过滤经过的数据包, 用于控制网络进出的信息流向, 并提供全系统使用状况和流量的审计。中心平台内部部署防病毒系统, 实时监控各客户端的安全状况。定期使用安全检测和扫描软件对网络设备和客户端服务器进行检测和分析, 查找安全漏洞并加以修复。

在系统安全方面, 一是采取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用户入网访问控制分为3步, 即用户名的验证, 用户口令的验证和用户账号的验证。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 控制用户和用户组可以访问的资源及用户可执行的操作。二是加强对工作流程和系统设备的监控管理, 实现全链路的状态跟踪, 实现对数据库、存储系统、服务器群和机房电力空调的工作状态和运行监控。

在数据安全上, 通过磁盘镜像、磁盘双工、快照、RAID等技术保障存储系统安全。另外, 为保证上传内容的质量, 通过自动化的技术手段对上传视音频进行文件格式、信号质量等方面的技术审查, 提高上传素材或节目的质量审核能力, 这对系统运行的安全和效率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4.6 其他功能

4.6.1 当日要闻与最新消息

实时显示当天省内外重大新闻、热点新闻及最新动态消息, 方便用户直接查看及下载使用。

4.6.2 平台公告与论坛

及时发布各用户组织的新闻报道活动、相关通知等, 方便用户进行信息沟通, 发表看法及评论, 也可记述各台记者、编辑的采编心得体会。

4.6.3“集团币”功能

为把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共享交流平台办成一个新闻节目来源丰实、稿件质量较高的信息系统, 为各台上传下载稿件设置“集团币”功能, 通过上传新闻获得“集团币”、下载新闻支付“集团币”的形式, 鼓励各台积极参与, 避免只下载新闻、不发布新闻的现象。

5 系统应用及效益

5.1 共享广播电视新闻资源

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共享交流平台的应用, 让省台和各地市台可以共享广播电视新闻资源, 及时上传下载在一线采访的素材, 第一时间在省台或地方台播出, 进一步推动省内新闻资源的流通, 促进全省集团化运作。

5.2 开展台间新闻合作, 实现媒体联动

由于网络传输质量的大大提高, 加速了新闻素材的流动, 满足了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各台通过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共享交流平台能够实时有效地完成重大新闻的报道, 并可以进行一些大型系列报道, 相互合作, 相互配合, 提高全省新闻的影响力。

6 小结

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共享交流平台以媒体资料数字化存储为核心, 以自动高效的管理为手段, 形成以省台为核心的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共享网络, 达到整合全省新闻节目资源, 实现省市互动协作, 互相交流, 优势互补, 节约成本, 彻底实现了突破新闻时效性限制瓶颈的目标。基于数字媒体资源为核心的运营模式也带来了业务实现手段的转变和业务核心管理的提升, 为将来实现全省媒资系统平台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刊2010年第34卷增刊1 (S1) 第18页《基于2倍过采样的TDS-OFDM定时恢复算法》一文需作如下更正:图1中信号经“载波同步”后进入“混频器”, 而非“希尔伯特滤波器”;“均方根升余弦滤波器”应为“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第2节第1段第3行中“均方根升余弦滤波器”应为“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表1中符号速率单位应为“兆符号/秒”。

摘要:介绍了省级新闻共享交流平台的设计原则, 分析了其系统结构, 并进行了具体的系统功能设计。最后给出了可能的系统应用, 并指出该广播电视新闻共享交流平台具有高效、便利、安全等优点。

新闻共享 篇4

在此次展会中, 东方盛行将今年6月6日至8日在中国成都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全媒体新闻中心的全媒体模式在4005展台全面展示, 再现当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出版、新媒体等新闻机构提供新闻活动的采集、制作、审核、直播、发布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整个展台从逻辑上划分为内容汇聚区、内容管理区、内容生产区、内容支撑区、内容发布区共五大功能模块区域, 通过极速融通全媒体业务综合管理平台流程化地展现多内容汇聚、统一管理、协同生产、多渠道发布等全媒体功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文件化、智能化。实现全媒体新闻的多渠道汇聚、并行生产、集群管理、多目标分发, 并依托i MSC数据安全传输、交换、发布平台保证整个新闻中心网络安全。使得参观者轻轻松松即可掌握全媒体新闻中心功能模块、业务流程、设备部署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助力电视台从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

新闻共享 篇5

关键词:共享经济,社会新闻,采编流程再造,创新

一、从网络打车说到共享经济

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在主城长途汽车站。我左手一个包,右手一个娃,招呼来往的出租车。出租车司机探头遥问走哪里,一听是三公里内的小区,全部摇头说不走。

无奈之下,我点开了新安装的滴滴出行呼叫快车。不到一分钟,滴滴快车就出现在眼前。快车干净整洁,司机服务热情得体。结账微信钱包支付,快捷利落。司机说滴滴对一小时内接单几笔以上有奖励,几个小时内接单十几笔以上又有奖励,所以他们从不会因为短途而拒载。这位滴滴司机说他以前是出租车司机,现在已经辞职出来专门跑滴滴和优步。钱景光明,快车司机笑容灿烂。相对网络打车的愉快经历,乘坐传统的出租车则恰恰相反。短途拒载、服务态度不佳、车内脏乱差这些顽症始终无法根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自己最近每次网络约车打车的感慨。

在专家学者眼里,滴滴出行等类似的网络打车是“共享经济”在中国最典型的实践。过去在城市打车、坐公交、外出都不大方便,有能力的人都想要买一辆车。这样发展了十几年,城市已经拥堵不堪,于是许多大城市开始摇号拍卖限制购车、限行。据统计,买一辆车平均只有4%的时间在行驶,购买者却要付出100%成本。开车辛苦,停车难,城市需要为96%时间闲置的汽车修建大量停车场。[1]出行是刚需,在这些瓶颈下开始酝酿共享经济。滴滴、优步(中国)的出现给社会大众出行提供了便捷实在的服务:自由出行、网络支付、就近派单、提高汽车利用效率、节约司机时间耗费、降低空驶率和客户付出。在城市拥堵车辆剧增的今天,这些对大众出行是越来越有吸引力。

互联网+是我国新一届政府的发展战略。立足互联网信息技术上的共享(sharing economy也有译作分享经济),是指社会公众公平、有偿地共享一切社会资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经济红利。共享经济以资源循环增效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丰富人们新型交往情感体验,带给社会经济进步与关系改善的新希望。[2]2016年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表示:共享经济不仅是在做加法,更是在做乘法,可以实现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共享经济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可受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滴滴出行等类似的网络打车利用互联网的连接属性,打破固有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供需关系,使原有的生产关系、社会价值重组,也重塑了新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这种结构无疑能够创新出新的商业模式,爆发出新的经济增量。

滴滴出行等类似的网络打车的快速发展正是分享共享经济福利的见证。它们的出现,使人们能分享城市汽车信息,更加灵活地使用共享的交通资源,而不是让汽车大部分时间都停在车库里,或者是在路上奔跑耗油空载。互联网+交通,从规模到创新,滴滴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所有交通工具都被互联网连接到了线上,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各种创新出行服务层出不穷。从最初的出租车打车软件起家,到今天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短短四年时间,滴滴有了3亿注册用户和1400万司机。在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共享经济中,滴滴已经飞速成长壮大。

二、从共享经济视觉来看社会新闻节目生产

滴滴等网络打车的快速崛起,切分着大众出行的市场蛋糕,它们的红火映衬着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尴尬。冰火两重天,身处传统媒体行业其中者,似乎也与传统出租车行业一样面临着类似的境况。前有爆发式增长的新兴媒体抢跑,后有海量无限式自媒体包围,资源信息垄断传播发布的黄金时代渐行渐远。从管理者视觉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媒体竞争加剧,商业广告投放减少,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双降,经营压力剧增。从一线新闻采编人员观感来看,新闻资源有限,工作量增加,收入相对下降,职业荣誉感降低。

几组数据可以说明目前传统媒体面临的形势。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发布的广告监测数据,2015年中国广告投放额同比2014年下降2.9%,其中传统媒体广告投放额同比下降7.2%。2015年电视广告投放额为5760亿元人民币,同比2014年下降4.6%;广播广告投放额略有下降,同比2014年下降0.4%;报纸和杂志广告投放额出现大幅下滑,同比2014年分别下降35.4%和19.8%。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2015年上半年人均收看电视时间为156分钟,相比2011年的168分钟,下降了12分钟。观众的平均到达率由2011年的70%下降至62.1%。4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电视消费时长逐年下降,45~54岁的观众下降幅度也比较大,人均时长减少了15分钟,一部分人开始远离电视,转向新媒体。[3]

对于众多的广电媒体来讲,广告创收目前仍然是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一般情况下,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是广电媒体的三驾马车。目前来看,二三线的广电媒体在内容创新特别是大型综艺节目的打造上一直未有大的起色。越来越高的拍摄成本和越来越贵的购买价格,使二三线的广电媒体对热剧、好剧望而却步。在广电媒体自制类节目品种中,社会新闻类节目一直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大块头。以重庆广电集团新闻频道为例,从2004年成立以来,社会新闻类的《天天630》栏目就撑起了整个频道创收的大半壁河山。社会新闻类节目作为一个重要支柱,一直支撑着众多广电媒体自制类节目的广告创收。

社会新闻是一个大概念,主要是区别时政而言。无论媒介传播形式怎么变化,无论信息传播竞争的格局如何演变,笔者觉得内容需求始终是社会大众的必需,即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或者是融合后的媒体形式,其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在内容提供上。央视名嘴白岩松说过,人类千百年走过来,最核心的东西是不变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真善美。[4]白岩松用直白的语言提及的内容,涵盖着媒体传播领域范畴的社会新闻的方方面面。在传统媒体广告创收连连下滑的阵阵寒意中,在年轻观众渐渐远离电视走近新媒体的趋势中,作为社会大众近乎刚需品种般的社会新闻类节目,在广电媒体现有格局的广播电视节目类型中,更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激烈的竞争中,近年来广电媒体社会新闻栏目的收视率,相比高峰期的年份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以重庆广电集团新闻频道社会新闻类的《天天630》栏目为例,横向来看,栏目月均收视率(央视索福瑞数据)从最高的10点几,已经降低到最低的月均3个点左右。纵向来看,热线电话提供线索——派车安排记者外采——编辑播出的社会新闻采编流程,十多年来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新闻节目有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在节目生产管理上有严格的政策要求。也正因为如此,十多年来社会新闻的采编流程,基本上也是内部封闭、内部循环一条龙采编完成的。

传统媒体影响力日渐下降,从传播学的角度讲,正是其有效传播覆盖面日益缩小的具体体现。传播如果都没有了对象关注,又哪里会有什么社会效益,更不用谈什么经济效益了。群众在哪里,宣传阵地就在哪里。如果连阵地都没了,媒体还能有什么价值呢?所以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是否真正具有用户(群众)市场观念,是否顺应时代发展变化,能否积极理顺生产关系,是关系自身生死存亡的大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积极拓展政策空间,与时俱进打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生产流程,巩固乃至抢夺阵地提振话语权,是媒体管理层应该长期关注的议题。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中,在极具活力的经济形态不断涌现的今天,社会新闻采编流程的优化再造,也同样显得紧迫而重要。

社会新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资源关联度极高,与各种新经济形态的连接有无限可能,可供发掘开拓的空间也极大。社会新闻的生产,如果借鉴滴滴出行等类似的网络打车的经营理念和模式,通过多维形式适应性改造,在各个环节用共享经济的思维去与各方紧密结合,可大幅提高社会公共资源配置整体效益,拓展传播功能与成效。这样既可盘活社会现有存量闲置资源,提高实物循环使用效率,又因为物耗和资源获取减少有利于降低消耗,并且可以改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意义都同时具备,是大有前途的发展路径选择之一。

三、社会新闻采编流程再造创新的畅想

滴滴类似的网络约车,借助互联网平台服务人们共享资产,降低交易成本,使所有者闲散资源物尽其用、增加收入,让使用者信息寻找便利并且可以减少支出。同处相似的社会经济大背景,可以给我们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带来哪些启示呢?

共享经济的核心是分享和互利,我们媒体内部可以高效共享资源,相互学习专长,在友好合作氛围中改进团队关系,增强凝聚力;媒体与其他产业资源可以合作共享,促进传媒产业经济做大做强。我们可以整合自身有形无形资本资源,介入前途广阔的共享经济创新中,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共享融通,发展精益生产与完善环节的新型节约经济。

广电类传媒,相比其他纸质或者新兴媒体,属于高投入高消耗形态。由于广播电视节目自身生产必需的流程要求,技术设备投入、人员使用和采访车辆是营运成本的重要方面。具体到位于大城市的广电媒体社会新闻采编一线,我觉得可能在这几个方面最为突出:一是众多采编人员住家与工作单位的距离远,每天往返精力消耗大;二是社会新闻线索的有限性,降低了外采出勤率;三是摄像设备大与小的配置比例问题,影响了使用效率;四是编辑设备的配套问题,降低了工作效率。

从可操作的技术层面来讲,结合共享经济的思维,对于社会新闻的生产流程再造创新,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车辆的社会化共享配置使用

单位自身车辆方面,如果有富余车辆,可以合作或投资加入日渐红火的网络约车租车,消除诸多不合理费用,减少交往复杂环节,降低城市环境压力,最大化便利民众生活。单位自身用车如果供应不足,则可以更多地使用网络约车等方式来加以调剂。本单位人员的车辆,可以自愿前提下有偿投入日常工作营运使用,按成本及激励支付报酬。

(二)制作人员的社会化共享使用

城市里有各种各样的婚庆公司、摄影摄像工作室、广告制作公司、影视拍摄制作公司,全社会拥有大量的相关熟练技术人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近涌现的无人机航拍以及VR技术领域,一些业余爱好者或者社会团队的水准已经遥遥领先。这些社会资源类的熟练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并非饱和,技术和能力未必充分发挥,特长爱好未必得到施展,而媒体单位的各类技术力量在工作使用中却往往总是感觉捉衫见肘。任何时候,人是第一位的,人类的爆发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所以在媒体的影音视频节目的采写编拍流程中,不该忽视如何充分挖掘社会制作人员的巨大资源潜力。可采取网络预约,实时计价,或者按照工作总量付酬使用等灵活方式使用这类资源。

(三)采编设备的社会化共享使用

网络时代,采编人员家庭化办公的可行性已经渐行渐近。一是要针对单位设备配置现状,摸清采编一线实际需求,尽量降低高档笨重摄像机、编辑机的采购,用有限的资金加速设备轻型化数字化,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采编人员与工作单位的距离整体偏远的状况,可以考虑给记者人手一台高清照相机的最简单标准配置,把设备固定落实到人头,可二十四小时随身携带。编辑人员可配置足以应对工作需要的笔记本电脑等各类易携带设备。采编人员使用这些设备的采购资金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以员工自筹共享等灵活的方式处理。采编人员可以网络化弹性工作,以最便捷的方式完成节目采编制作。二是对社会上闲置的摄像机、编辑机,可以网络订购,单位时间有偿使用。三是对单位空置的采编设备及其他各类场地及设备,可以网络共享,出租使用。

(四)节目线索资源的社会化共享吸纳

一方面,继续强化广泛的通讯员制度,强化区县联盟,大量使用区县通讯员即时传送新闻资源,加强与消防、基层派出所等拥有大量现场影像的特殊单位的共享合作。同时,在不放弃传统的人工热线电话寻找节目线索的同时,要高度关注网络化、信息化下的新闻线索资源开发利用。一是可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等多种互动快捷方式,短平快广泛关注利用各类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如各类手机、相机拍摄视频图片。二是有意识加大某些信息方向的资源利用,如行车记录仪拍摄的图像图片。第三是城市海量监控摄像图像资料的开发,这是可以发掘的巨大资源库,几乎涵盖了社会新闻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全方面。

(五)节目制作的社会化共享尝试

对于政治性题材外的,以及政策性限制题材外的,对涉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真善美这些内容的节目,可以充分利用闲置或者有意向的社会力量生产制作。

(六)部分节目内容的共享和交流

主要指不同地域媒体的社会新闻资源的交流共享机制。在纵向上,可充分利用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电台等国家级媒体的合作关系,借力其强大的平台和资源,及时解析各类热点社会新闻事件。在横向上,可充分利用类似广州台具体操作的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中心这样的交流共享平台,及时约稿约片,获取全国各地各类重要社会新闻事件影像资料。

(七)强化信息传播的免费共享意识

最新统计表明,目前全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57亿,网民中手机上网人群达到85.8%。4G手机用户已突破1亿,2015年底已达到4亿。10—39岁为上网的主要群体,达到78.1%。微信数量目前已经突破6亿。[3]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数量庞大,用户群体与日俱增,媒体要高度重视这个市场。广播电视节目信息传播,在观念上要开放,不一定非要是完整的视频音频方式,不一定非要是高精尖的大体量图像。在并非处处都是Wi Fi,人人并非土豪的情况下,广电媒体应该从用户的需求角度出发,剪辑极其精短视音频节目,也可以将广电节目改变为图文叙述模式。在耗费用户最低的流量模式下,努力传播信息和服务,为受众提供最大的方便和实惠。

滴滴类似的共享经济公司不断成长壮大,靠的就是经营模式和理念的创新,这也启迪着我们不断反省和思考。我觉得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其实并没有天然的壕沟和界限,它们都只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和表达方式,它们也可以融合并进,它们身上最有活力和竞争力的还是内容本身,区别就在于怎么真正地懂得市场的需求和赢得大众的欢迎和尊重。

在互联网时代,在新经济形态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站在信息传播前沿的新闻媒体,在发挥专业主义精神拓展守护精神家园的同时,更需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发展变迁,更需要有勇气去突破既有的狭隘的利益格局,更需要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去参与和尝试各种可能,从而才有可能在貌似日渐狭窄的环境中绝处逢生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以滴滴等网络打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形态,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媒体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认知接纳并参与其中。媒体有最敏锐的触角和认知,要及时应对,而不是滞后,甚至站到对立面去对待。我们应该不苟且,要胸怀梦想,采取务实高效的措施,不断创新,努力与时代同行,不停步地迈向未来远方。

参考文献

[1]滴滴CEO程维:为什么不必拥有一辆车[EB/OL].今日头条,http://www.toutiao.com/i6288804794458964481/,2016-05-26.

[2]喻国明,等.“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共享经济初探[J].新闻爱好者,2015(11):5.

[3]胡占凡.媒体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2):3-4.

新闻共享 篇6

纵观市属媒体2016年全国“两会”新闻报道, 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内容策划, 突出区域定位、大数据运用

2016年的全国“两会”的报道, 无论是报纸还是广电, 都突出了区域定位、本土化服务, 紧扣新闻的时效性和重要性, 广度与深度并重, 既关心全国“两会”, 也结合本地受众的视角, 同时关心在“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的重庆代表团以及 “两会”对重庆的影响, 贴近受众的生活和关注热点, 从而引发受众的关注和共鸣。例如, 在3月8日重庆电视台播出的《“两会”专递重庆代表团建议:希望国家支持重庆加快打造“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 用动态图文解读重庆所处战略位置, 生动有趣地把重庆区域性立足点和全国性大事有机结合。又如, 重庆日报微信号推出的评论《“火锅”之后又提“排头兵” 总理的重庆团讲话有何深意?》被多个重点微信公众号转载, 引发重庆市民和网民的积极反响。

同时, 对2016年的全国“两会”报道, 市属媒体加大了对大数据的整理采集和运用。重庆电视台利用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百度搜索、重庆移动公司大数据中心提供的大数据, 来梳理“两会”热点热词, 通过重庆新闻频道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 设置话题让网民参与讨论, 受到广泛好评。3月8日 《“数”说两会》栏目根据大数据重点关注了当日高频词“教育公平”, 对39.07% 的网友关心的城乡教育不均衡等问题进行了解读回应。重庆日报会前通过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热线电话向市民征集全国“两会”民生话题, 会中开辟了《聚焦民生》 栏目积极回应老百姓关心的民生话题, 及时反馈关注热点。尤其出彩的是华龙网整合传播的《带着网友上“两会”》, 受到中宣部全国“两会”协调小组的表扬。

二、传播形式, 注重创新融合、一体化推送

新兴媒体全面发力, 时效性空前提高是今年“两会”宣传的鲜明特点。市属各媒体积极利用广播+ 电视+ 报刊+ 网站+“两微一端”, 形成“两会”报道立体传播平台。重庆日报网站推出“重报圆桌会”“京渝互动”“图说两会”等版块, 发布文图稿件100余篇;重庆日报官方微信推出的《李克强寄望重庆争做中西部改革开放排头兵》《李克强总理的“重庆时间”》, 阅读量达到10万+;重庆日报微信公众号“理论头条v” 探索推出“两会”视频评论, 每天粉丝量增长上千。重庆晨报以上游新闻为龙头, 配以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 在今年“两会”的发稿量创下历史新高;重庆晨报官方微信推送的《如果你见到总理, 会说啥?重庆团代表说了这些》, 达到10万+ 的阅读量。重庆商报新媒体点击量超200万次, 官方微博开设了话题“商小妹跑两会”, 对当天的“两会”热点进行浓缩直播。 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四管齐下”开展报道:通过“掌上重庆” 手机客户端开通“两会”专栏, 官方微信“掌上重庆”推出“两会”特刊, 官方微博发起“两会微表情”“微建言”“微热议” 等话题, PC端专题集纳《新闻联播》等权威栏目相关报道, 并利用新媒体手段实时上传前方记者发回的图片资讯。华龙网在发挥新媒体、融媒体优势的同时, 还充分应用微博、微信、 今日头条、ZAKER等第三方平台对新闻报道进行全面展示和同步推送;依托360度全景拍摄技术, 推出新产品全景看“两会”, 向网友零距离展现“两会”期间的多个现场, 画面全方位无死角, UV量达到15000+。

三、资源共享, 着力跨界合作、多平台联动

市属各媒体采取代表委员会内互动、京渝两地会外互动以及跨省市、跨媒体联动等方式, 增强报道的互动性、参与性和传播力、影响力。重庆晚报联动扬子晚报等5家全国主流媒体, 推出《六城共话长江沿岸生态保护》主题报道, 对于相关省市如何打破地域限制, 积极贯彻实施国家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有益的思考。重庆交通广播与重庆晚报联动播出 《交广晚报——连线北京》, 发挥口播报道简明扼要、贴近民生的优势, 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重庆晨报联动国内6家主流都市报, 发起了《新丝绸之路如何做, 7省市联动》特别报道, 在7家都市类媒体同步刊发, 影响人群上千万。同时, 重庆晨报还联动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共同推出《重庆:五大功能区战略折射理念之变》报道, 全面反映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2年多来的变化, 浏览量接近60万。

四、传播效果, 坚持线上线下、多栏目互动

线下调查搜集线索, 线上播出寻求互动, 是本次“两会” 报道的又一特点。以重庆新闻频道微信公众平台特设“两会连着你我他”讨论专区为例, 关于受众最关心的“两会”议题的调查结果不仅在新闻频道、新媒体发布平台同步报道, 而且及时反馈, 在多个栏目中形成记者、专家与受众的互动。例如, 网友李军政说:茶山竹海的污染太严重了, 希望关注生态。 在3月6日“两会特稿”中, 新闻标题就回应了这一话题:《代表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月11日在“两会聚焦”中, 再次对该话题进行回应:《环保部长谈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又如, 重庆之声“阳光重庆”栏目连续推出了七期“两会对话”特别节目, 共邀请了14位重庆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做客阳光重庆直播间, 与听众进行在线交流, 先后有100多位听众打进电话, 1000多网民留言。

2016年的全国“两会”报道, 市属媒体尽心尽力, 做到了报道权威不失生动, 耐读不失悦读。但与中央媒体比, 与先进地区媒体比, 仍然存在差距,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策划报道不够“深”。平铺直叙, 按部就班, 策划和主动性都不够。市属都市报, 除重庆晨报外, 其余报纸高质量的策划不多, 其中重庆晚报基本停留于采用新华社和重庆时报的图文报道层面上。网络媒体在“面”、“速度”上都有所提高, 但在报道深度和相关热点与重庆关联度的处理上, 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第二, 信息使用不够“活”。新闻信息使用单一, 综合利用不够。两大集团所属各媒体基本上还是各自为阵, 还没有大面积出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这样对信息的综合使用, 市属媒体要在消息的分类使用、媒体使用和受众使用上下功夫。

第三, 传播形式不够“优”。虽然今年在传播形式的创新上, 市属媒体花了心思、下了功夫, 但差距还是明显的。例如, 湖南电视台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两会点播”, 通过对热点的搜集, 集合成一段一段的小视频, 碎片化的视频整理优势凸显, 视频化点播方式带动新媒体传播运营, 有利于实现多媒体资源整合和跨媒体资源优化。

因此, 针对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建议作如下思考:一是加强新技术、新应用的学习和运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支持媒体解读全国“两会”和涉渝情况, 让热点、焦点、关联点“一目了然”, 引发受众和网友的更强烈的关注和互动。二是加大新闻报道的受众分析。除了 “两会”的程序报道和重大时政报道外, 制作的新闻给谁看, 谁会关注, 以何种方式关注, 这是媒体应当着重研究的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有效传播。三是加快传播体系流程的重构再造。 首先是增强互联网思维与意识, 建设全媒体融合新闻生产平台, 建立新媒体综合传播体系。

上一篇:语文教学创新谈下一篇:识别假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