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在美国

2024-05-06

运动在美国(精选七篇)

运动在美国 篇1

1988年的美国总统竞选成为公共新闻运动的导火线。当时, 共和党候选人老布什与民主党的杜凯吉斯对垒。起初后者处在遥遥领先之位, 但《华盛顿时报》全力支持老布什, 造谣说后者有家族遗传精神病, 由此将它彻底抹黑, 造成美国选举史上前所未有的“U型大逆转”, 老布什最终获胜, 而美国也因此有了“负面竞选术”一说。同时, 针对选举的报道, 报纸全部局限于候选人的品格、竞选策略与技巧, 以及支持率的高低。选举之后学术界和媒体号召选举报道要进行深入改革, 从仅仅关注竞选者的竞选策略和技巧, 深入到公民真正关注的问题上来。

一、媒体实践

关于公共新闻的最早实践, 学术界对此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认为最早的实践是1988年由乔治亚州《纪事问讯报》发起。另一种认为最早的实践者是美国堪萨斯州中部《Wichita Eagle》报社于1990年在编辑Davis Merritt领导下开展的。但据发起世间来看, 最早的实践者应该是《纪事问讯报》。

1988年, 《纪事问讯报》在乔治亚州哥伦布市发表了一个由八部分组成的《展望千禧年后的哥伦布市》的系列报道来关注学校教育、低收入以及交通问题, 但系列报道并未引起公众的注意。随后, 时任主编Jack Swift采取非常规措施。他组织了一次市政会议来讨论民众关注的问题, 会议有300名民众出席, 持续6个小时, 主要讨论了低收入、医疗服务体系以及失业问题等。此后不久, Jack Swift又支持成立了一个新的民间组织——“协力跨越千禧年”, 以跟踪关注会议讨论的问题。此番努力得到了一部分人的称赞, 然而带来更多的则是争议, 主编swift也受到业内的广泛批评。

《威斯康星报》从1992年就与威斯康星公共电视台、威斯康星公共广播电台合作, 在威斯康星州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活动——“我们的人民” (We the People) 。活动的合作者们举办了多种多样的公民演习, 如模拟立法小组。它力图达成两个目标:一是发起关于公共问题的讨论, 即组织市民参加市政会议, 追踪公民讨论公共健康、财政赤字等问题;二是进行公民教育, 即揭露政客们在竞选中一贯的伎俩, 让公民了解自己的权利, 把握竞选中真正值得关注的议题。媒体将给市民的忠告刊登在报纸社论上, 并在电台、电视台中播出, 甚至还编印了一本小册子向公众散发。“我们的人民”计划之所以引人瞩目, 不仅因为它是迄今为止多媒体合作中最早的和持续时间最长的公共新闻活动, 更因为他颠覆了其他公共新闻创新活动中民众与精英阶层的角色。

二、基金会支持

公共新闻业同时得到了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其中被认为是对美国公共新闻运动推进作用最大的是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 (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 。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为推进公共新闻运动专门设立了一个皮尤公共新闻中心, 提供适度的资金帮助新闻机构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创新来激励公众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参加有关社区公共问题的对话并协助问题的解决。詹姆斯·巴顿优秀公共新闻奖 (James K.Batten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Civic Journalism) 作为皮尤公共新闻中心专门设立的一个奖项, 对推进美国公共新闻运动也起到很大作用。该奖项每年以25000美金作为奖励, 吸引了一大批新闻媒体投入到这项运动中。据统计, 这些媒体分布的地区遍及美国47个州。

皮尤慈善信用基金对皮尤公共新闻中心的资助到2003年5月30为止, 这也是公共新闻作为美国新闻界的一次大规模改革运动告一段落的标志。虽然作为一次新闻改革的公共新闻运动结束了, 但是对于公共新闻的研究和探索并没有结束。

三、学界努力

从1993年开始, 公共新闻的观念已经逐渐散播到了美国整个新闻界和学术界, 也就是在1993年Jay Rosen和《威奇托鹰报》的编辑Davis Merritt正式开始把这场新闻改革称之为“公共新闻”运动。

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Jay Rosen教授被业界成为“公共新闻学之父”。他认为, “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 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 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 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 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1993-1997年期间, 他受凯特灵基金会的资助, 除了出版《做公共新闻》 (Doing Public Journalism) 这本专著, 还于1999年出版了《记者的目标》 (What A re Journalists For) 。

四、公共新闻运动的影响

在运动开展的10年内, 美国共有30多家新闻媒体的公共新闻报道获得了“优秀公共新闻奖”, 有226家新闻媒体参与的120多项公共新闻计划获得资助, 有3520多名新闻记者参加了49个“公共新闻实验工场”, 有10000多个新闻工作者和公民领袖阅读皮尤中心的季刊。一系列的公共新闻实验, 增强了公民对大选话题即本社区的问题的兴趣、了解和关注, 增强了公民对他人的信任, 提高公民自觉参与解决公众问题的意识及感悟能力, 提升了公民参与新闻机构的积极态度。

由媒体所领导的这样一场传统公共新闻运动不仅仅是一场发生在新闻业内部的改革, 也是一次完善美国民主的社会实验。它表现了美国新闻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媒体社会责任的新的思考和努力。虽然这不是一场彻底的革命, 但在改变新闻报道理念和公众的民主参与态度方面起到了难以抹煞的积极作用。也因为此, 公共新闻这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其有益的经验, 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蔡雯.美国公共新闻的历史与现状 (上) 对美国——公共新闻的实地观察与分析[J].国际新闻界, 2005 (1) .

[2]邵培仁, 李一峰.论美国“公共新闻运动”[J].嘉兴学院学报, 2004 (4) .

美国户外运动参与报告 篇2

根据美国户外基金会(Outdoor Foundation)的《20美国户外运动参与报告》显示,随着社会户外运动总参与率的提高,各个年龄段的参与率或提高或趋于平稳;18-24岁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户外运动参与率提高最多,有5个百分点之多。

美国青少年参与户外休闲运动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小时候参与过户外运动的人长大之后参与户外运动的可能性要比从小没参与过的人可能性大。

事实上,37%小时候参与过户外运动的人成年后乐于参与户外运动;而仅有16%的人小时候参与过户外运动而长大了却从不参与户外运动。

让年轻人走进户外

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参与户外都是与所爱的人一起,去锻炼,但不同的年龄阶段参与者的动机还是有所不同。

对于67%、年龄在6-12的儿童他们去户外最大的动力来自朋友和家庭,而67%年龄在18-24的青年人他们参与户外则主要为了健身;13-17岁的青少年则是介于上述两个年龄层之间。

6-17岁青少年最喜欢/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

6-17岁的青少年户外活动总次数达24亿次,平均每位参与者77次;这其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喜欢骑行,是该年龄段参与率最高的户外活动,而在参与频率上,则是跑步独占鳌头,每个年轻跑者平均每年跑步次数达80次。

6-17岁青少年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按参与率)

1. 骑公路车、山地车、极限小轮车

24%的美国青少年 / 1250万参与者

2. 小汽车、庭院、背包及房车露营

21%的美国青少年 / 1090万参与者

3. 淡水、海水钓鱼及飞钓

21%的.美国青少年 / 1070万参与者

4. 跑步、慢跑及越野跑

20%的美国青少年 / 1050万参与者

5. 徒步

15%的美国青少年 / 770万参与者

6-17岁青少年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按参与频次)

1. 跑步、慢跑及越野跑

每位跑者平均每年80次/共计8.398亿次

2. 骑公路车、山地车、极限小轮车

每位骑行者平均每年66次 /共计8.227亿次

3. 淡水、海水钓鱼及飞钓

每位垂钓爱好者平均每年14次/共计1.548亿次

4.小汽车、庭院、背包及房车露营

平均每位露营者每年11次/共计1.213亿次

5. 滑板

平均每位滑雪爱好者每年21次/共计7370万次

18-24岁青年最喜欢/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

18-24岁青年20户外活动总次数达23亿次,平均每位参与者131次,要远高于青少年组(6-17岁)的77次。

18-24岁青少年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按参与率)

1.跑步、慢跑及越野跑

20%的美国青年 / 880万参与者

2. 徒步

16%的美国青年 / 500万参与者

3. 小汽车、庭院、背包及房车露营

13%的美国青年 / 410万参与者

4. 淡水、海水钓鱼及飞钓

13%的美国青年 / 410万参与者

5. 骑公路车、山地车、极限小轮车

13%的美国青少年 / 410万参与者

18-24岁青少年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按参与频次)

1. 跑步、慢跑及越野跑

每位跑者平均每年107次/共计9.463亿次

2. 骑公路车、山地车、极限小轮车

每位骑行者平均每年56次 /共计2.284亿次

3. 淡水、海水钓鱼及飞钓

每位垂钓爱好者平均每年50次/共计2.039亿次

4. 徒步

平均每位徒步爱好者每年19次/共计9480万次

5.小汽车、庭院、背包及房车露营

平均每位露营者每年19次/共计7700亿次

家里有孩子的美国成人参与户外运动的积极性更高,参与次数也多

运动在美国 篇3

Besides “the big three” sports, Americans play a variety of other sports. In warm weather, people enjoy water sports. Lovers of surfing, sailing and scuba diving flock to the ocean. Swimmers and water skiers also revel in the wet stuff. Fishermen try their luck in ponds, lakes and rivers. In winter sportsmen delight in freezing fun. From the first snowfall, skiers hit the slopes. Frozen ponds and ice rinks become playgrounds for skating and hockey players. People play indoor sports whatever the weather. Racquetball, weightlifting and bowling are year-round activities.

Besides “the big three” sports, Americans play a variety of other sports. In warm weather, people enjoy water sports. Lovers of surfing, sailing and scuba diving flock to the ocean. Swimmers and water skiers also revel in the wet stuff. Fishermen try their luck in ponds, lakes and rivers. In winter sportsmen delight in freezing fun. From the first snowfall, skiers hit the slopes. Frozen ponds and ice rinks become playgrounds for skating and hockey. People play indoor sports whatever the weather. Racquetball, weightlifting and bowling are year-round activities.

For many people in the U.S., sports are not just for fun. They’re almost a religion. Thousands of sports fans buy expensive tickets to watch their favorite teams and athletes play in person. Other fans watch the games at home, glued to their TV sets. The most devoted sports buffs never miss a game. Many a wife becomes a “sports widow” during her husband’s favorite season. America’s devotion to athletics has created a new class of wealthy people: professional athletes. Sports stars often receive million-dollar salaries. Some even make big money appearing in advertisements for soft drinks, shoes and even toiletries.

Not all Americans worship sports, but athletic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culture. Throughout their school life, Americans learn to play many sports. All students tak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 school. Some try out for the school teams, while others join intramural sports leagues. Athletic events at universities attract scores of fans and benefit the whole community. Many people also enjoy non-competitive activities like hiking, biking, horseback riding, camping or hunting. To communicate with American sports nuts, it helps if you can talk sports.

nlc202309041523

Sports in America represent the international heritage of the people who play. Many sports were imported from other countries. European immigrants brought tennis, golf, bowling and boxing to America. Football and baseball came from other Old World games. Only basketball has a truly American origin. Even today some formerly “foreign” sports like soccer are gaining American fans. In 1994 the U.S. hosted the World Cup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Not only do Americans import sports, but they export sports fever, as well. Satellites broadcast games to sports fans around the globe. The U.S. professional baseball championship has begun to live up to its name. The names of American superstars have become household words the world over.

Who knows? Sports seasons may even change world weather patterns.

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美国却只有三季:足球季、篮球季和棒球季。这并非完全正确,但也差得不远了。每一个季节,美国人都有乐趣。若你想知道是哪一季,看看人们正在打什么球就行了。对于多数美国人而言,运动并非只是小消遣,它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这三大运动,美国人还做许多其他的运动。天热时,他们喜欢水上运动。冲浪、驾帆船和潜水的爱好者群集于海中。游泳和滑水者也纵情于水中。渔夫在池塘、湖泊和河里试试他们的运气。冬季,运动爱好者在冰天雪地里也玩得很开心。下雪的头一天,滑雪者便登上雪坡。结了冰的池塘和溜冰场成了溜冰和冰上曲棍球运动者的场地。不论什么样的天气,人们都参与户内运动。回力球、举重和保龄球都是全年性的活动。

对许多美国人而言,运动不只是为了好玩,它几乎成了一种宗教,数以千计的运动迷会为了能亲眼目睹他们喜爱的球队或运动员比赛而出高价购买门票。其他的球迷则守在家里寸步不离地收看电视转播。那些最热衷的运动迷,从不错过任何一场比赛。当先生们最热衷的运动季到来的时候,他们的太太都变成了“运动寡妇”。美国人对运动的投入形成了一个新的富有阶级:职业运动员。运动明星通常会收到数百万美元的薪水。其中有些人为饮料、鞋,甚至个人化妆用品拍广告而赚了一大笔钱。

并非所有的美国人都崇拜运动,但运动的确是他们文化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他们的学校生活当中,美国人学习许多运动,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在学校修体育课。有些人参加校队的选拔;有的则加入校内的运动联盟。大学中举办的运动比赛通常吸引众多的运动迷,并且造福整个社区。许多人也喜欢参加一些非竞争性的活动,如远足、骑单车、骑马、露营或打猎。要和美国运动迷沟通,最好是能畅谈运动。

美国的许多运动是从外国引进的。欧洲移民把网球、高尔夫、保龄球和拳击带进了美国。足球和棒球则源自其他的欧洲传统比赛。只有篮球是真正源自美国本土的运动。即使在今日,一些原本是外来的运动,如英式足球,也吸引了许多美国运动迷。在1994年,美国首次举办世界杯足球赛。

美国人不只是“进口”运动,他们也“出口”对运动的狂热。他们为全球的运动迷进行卫星转播;美国职业棒球锦标赛也已渐趋名符其实;一些美国的超级明星已经成为全世界都家喻户晓的人。

运动季甚至可能会改变全世界的气象模式。谁知道呢!

美国百年排华运动原因探析 篇4

1848年,加利福利亚州发现金矿,随之而来的“淘金热”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动力严重不足问题,使得美国资本家开始从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当时中国的沿海农民, 在晚晴腐朽统治、外国势力入侵以及天灾不断的情况下,生活异常困难,许多农民因此冒着生命危险,到海外谋生,从这一年开始, 华人开始成批达到美国,华人最初到达的是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 随后逐步扩散到全国。维护自身政治统治,赢得选举胜利,是美国政治家排华的政治需要。1852年,加州州长进行选举,这时的白人矿工在全加州矿工的二分之一,因此,要想赢得选举,必须迎合白人矿工的反华愿望,于是,伯格勒借机煽动排华赢得白人矿工选票,成功当选连任州长职务。1855年,以排外著称的美国党人约翰逊当选加州州长,他在就职后,州议会通过了具有美国官方性质的第一个限制华人入境的地方性移民法案。地方政治上的排华也最终影响到了美国联邦总统的选举,赢得总统选举也同样不能回避当时在美国社会上喧嚣日上的排华浪潮。1976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海斯为赢得美国西部的选票,在竞选中表示:“全面地调查蒙古人移民与输入对国家道德利益和物质利益的影响是国会的紧迫任务”。海斯当选总统后,修改了《蒲安臣条约》中关于自由来往的条款,为排华法案的出台扫清障碍。187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工人运动高涨,成为美国资产阶级统治的威胁,为了转移工人视线,排斥华人成为他们挽救统治危机的措施。1876年4月,旧金山市市长率领政府官员,召开旧金山市万人反华大会,煽动反华转移视线。“敌视本地华人和华人进一步移入的强烈激动与极度反感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煽动起来的”。美国联邦政府从维护整个资产阶级统治的目的出发,也将始于加州的排华运动推向全国,于是,1882年阿瑟总统签署了《排华法案》,排华运动从此有了合法性依据,开始在全国展开。

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美国在前期对华工持欢迎态度,当经济危机出现,劳动力市场环境恶化后,转而对华工进行排斥。初期加州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缺乏,在发现金矿后,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激增,而当时横贯东西的大铁路还没有修建,于是,加州的矿主把从中国东南沿海大量引进华人矿工视为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重要途径。再者,在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时,由于华工吃苦耐劳, 不畏艰险,所付工资低于白人工人,工资成本低,劳动效率高成为美国招募华人去修铁路的重要经济考量。这时,华工大量涌入美国,为开发美国西部,建成横贯东西的大铁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1869年,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通车后,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美国东部人口大量涌入西部,参与修建铁路的工人也加入到劳动力市场重新就业,过去加州劳动力资源匮乏的状态得到改善, 甚至不久出现饱和的情况。1873年,美国爆发了持续5年之久的经济危机,据统计,1878年全美国失业者达300多万人。第二次工业革命机器化大生产的普遍运用,造成“机器把一批一批的工人排挤出去”。这些都导致了美国工人之间的职业竞争,美国社会认为华工抢了普通劳工的饭碗,他们认为大量涌入的华工,对美国本国劳工构成了威胁。

而在劳动力市场上,美国资本家比较青睐于华工。19世纪,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在西方国家中后来居上,工人工资水平与生活水平也优于其他西方国家。但此时的中国积贫积弱, 人们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同期的美国。来自中国贫穷农村中的华工,不仅吃苦耐劳,工作效率比白人劳工高,而且可以接受比美国普通劳工更低的工资,这对于美国资本家们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圣琼斯毛纺厂总裁说:“若将华人赶走,那我们明天就得停产。”

美国资本家对华工的态度并没有扭转美国普通劳动对华工的歧视,因为对于普通劳工而言,华人在劳动力市场上比他们更具竞争力,因此,他们把自身的困境归咎于华工。加州机器匠协会主席韦恩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调查中国人入境问题特别委员会听证会上说:“我认为美国国会应该为美国的穷人、作工的人和种田的人着想,采取立法行动限制中国人入境,以减轻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对穷人的收入所产生的压力”。1877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调查中国人入境特别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书中指出:“本委员会发现劳工和工匠们,也许是毫无例外地一致反对中国人涌入。因为严酷的经验证明,美国工人因中国人入境而陷于失业,并因中国人入境而难以获得足够维持像样生活的途径”。

面对就业困境和职业竞争的加剧,美国普通劳工强烈排华。 当时美国的全国性工会组织—劳动骑士团,在1877年正式宣布排华。1885年的石泉惨案,就是在劳动骑士团的直接参与下发生的。

由于中美之间文化的差异,最初的华人因习俗、宗教、语言、 服饰以及美国种族主义势力的偏见,受到了美国社会的排斥,难以融入到美国社会之中。可以说,美国排华运动,也是中美两种文化差异的碰撞。本来,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可以调和的,但是由于人为的隔阂、偏见,导致中美之间由文化摩擦,进而发展为美国百年排华运动。

最初华人抵达美国时,由于语言不通、文化各异、习俗不同, 在加上中国人固有的乡情,华人集聚在一起以互助,于是同乡会馆和唐人街便应运而生。同乡会馆和唐人街作为华人在异域进行互助的组织和居住区域,对外代表华人与美国政府和社会打交道, 对内保持着中国的传统与文化,维护华人利益。

当时的华人,集聚在同一区域,保持着中国自身的文化,出于一种游离于美国社会的状况,由于缺乏了解与沟通,美国社会和民众对华人产生了偏见。1879年2月,布莱恩宣称:“今天我们必须抉择的是,我们将使太平洋沿岸地区享有基督教文明,还是孔夫子文明。”可见,由于华人社会的相对封闭和美国社会的排斥,美国排华已经上升到了两种文明对抗的地步。

不同的风俗习惯及传统,也成为美国排斥华人的一个借口。 由于缺乏了解与沟通,美国社会对华人的习俗产生了严重的误解。 甚至有美国人认为,这些来自“天朝”的人,连大小老鼠都吃。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故土观念,所以华人死后尸骨要运回中国安葬, 这对当时的美国来说,也是不解的一件事情。1882年美国议会讨论《排华法案》时,奥司反对华人的理由竟是:“死后尸骨还要带回自己的国家”。在唐人街,华人还保持着中国传统的佛教信仰, 设有各种神龛,美国的基督教文明当然会产生排斥心理。

文化冲突和文化隔阂,导致美国对华人产生严重的误解与偏见,这成为美国排华运动的文化因子。1876年和1877年,美国国会的报告称:“中国人不求进步,习惯恶浊,道德水准视欧人为低,残酷对待病人,常把他们退出街上致死。总之,他们永不可能与白人同化。”文化上的隔阂与偏见,导致文化上的冲突与摩擦,进而影响到了美国人的政治行为。

对于美国排斥华人、虐待华人的行为,迫于民愤与声誉,清政府虽然做出了抗议,但美国政府无视积贫积弱的晚晴政府,实质上对清政府的抗议置之不理。曾担任过驻美公使的伍廷芳说过: “你们难道就不能公正一点吗?如果我的祖国不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你们还会这么做吗?”就连美国学者格里斯沃尔德在《远东政策》一书中也指出:“恰值那时中国大弱,并且忙着通过寻常途径来向欧洲的入侵者提出抗议,因此美国对华侨的处理,比较起来,外交意义便大了——美国就能大着胆子完全不理会中国的意图。”

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即著名的“蒲安臣条约”签订, 该条约关于移民的款项,实际上是体现了自由移民和平等相待精神的。“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民人前往各国,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美国人民前往中国,或经历各处,或常行居住,中国总须按照相待最优之国……中国人至美国,或经历与常住利益,俾中国人一体均沾”。而在美国对华人态度转变,即不再需要华工和排斥华人的时候,修改蒲安臣条约便提上议程。1980年《中美续修条约》规定,华工前往美国, 如有碍美国或美国一地之利益或平安,即可整理,可定人数。该约实际上是对前约的否定,也标志着清政府无力维护华人利益, 而任由美国根据自身利益对华工进行“整理”。

中美续修条约签订不久,两年后的排华法案在美国正式施行。 根据该法案,在美华人受到了极大的“整理”,据统计,1882年经美国海关进入美国的中国人为39579人,而到1887年,仅为10人。排华法案虽然名义上针对华工,但是官员、教师、商人和游历华人,也受到了排斥。1886年,大清国新任驻美公使张荫桓抵达旧金山时,受到美国海关官员索要国书的羞辱。一国使节受到这般无礼对待,普通华工在美境遇可想而知。

在排华高潮期间,华人受到的迫害层出不穷,清政府据约抗议,但美国联邦政府借口无权过问地方事务,或是条约无明文规定等理由,拒不逞凶、赔偿损失。美国的司法机关也白斑拖延, 借口证据不足,让凶犯逍遥法律之外。华人在美受到的迫害,固然与美国政府有关,但这也正是华人祖国贫弱的反映,所谓弱国无外交,正是这一事件生动的写照。

在20世纪4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华人状况有了很大改变。同时,在美出生华人比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到1940年已达美国华人总数的51.9%。美国逐步意识到,排华法案是一个错误,应该纠正。1943年8月,加州退伍军人总会和美国远征军人会加州分会都呼吁美国国会废除排华法案,中国政府也及时提出了废除排华法案的要求。同年12月,《废除排华律, 规定移民配额及其他事项的法案》正式生效,标志着排华法案正式被废除。

纵观美国百年排华历程,虽然原因复杂多样,但根本的原因, 还是在于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一个国家富裕强大了,其国民不仅生活的有尊严,而且能够避免各种不幸。当今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国人受欺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铭记那段历史,发奋图强, 让中国更加繁荣昌盛,才是美国百年排华运动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摘要:百年排华运动,是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项内容。华人虽然为美国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却也遭到了美国的歧视与排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以及华人的祖国—清政府的积贫积弱,华人在境外受到了迫害。美国百年排华运动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民权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概况 篇5

黑豹党运动以及 黑人群众自发的大规模城市骚动等,实际上都是以不同形式反对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制,特别是 就业歧视制度的民权运动的继续。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现代非暴力运动的典型,在全世界被压迫阶级之中影响深远,它使人 们看到可以通过合法的群众运动获得民主权利的可能,也使人看到世界必将走向民主平等的趋 势。马丁·路德· 马丁 · 路德 · 金(Dr.Martin Luther King)马丁·路德·金(Dr.Martin Luther King),将“非暴力”(nonviolence)和“直接行动”(direct action)作为社会变革方法的最为突出的倡导者之一。1929 年 1 月 15 日,马丁·路 德 ·金 在 亚 特 兰 大(Atlanta)出生。他是牧师亚当·丹 尼 尔 ·威 廉 姆 斯(Rev.A.D.Williams)的外孙,威廉姆斯是 埃 比 尼 泽 浸 信 会(Ebenezer Baptist Church)的牧师 和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亚特兰大分会的发起人;他 是老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Sr.)的儿子,老 马 丁 ·路 德 ·金 继 承 父亲威廉姆斯成了埃比尼泽的牧师。金的家族发源于非洲裔 美国人的浸信会。在结束亚特兰大莫 尔浩司学院(Morehouse College)的学业后,金又在宾夕法尼
1

亚 州(Pennsylvania)的 克 劳 泽 神 学 院(Crozer Theological Seminary)和 波 士 顿(Boston University)大学就读,在学习中,他加深了对神学的认识并探究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在社会改革方面的非暴力策略 1954 年 马 丁 ·路 德 ·金 成 为 亚 拉 巴 马 州 蒙 哥 马 利 市 的 德 克 斯 特 大 街 浸 信 会 教 堂(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的一位牧师。1955 年 12 月 1 日,一位名叫做罗沙·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 公共汽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位,因而被蒙哥马利节警察当局的当地警员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 离条令为由逮捕了她。马丁·路德·金立即组织了蒙哥马利罢车运动(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 万名黑人对公共法进行长达 1 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 位隔离。从此他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1958 年他因流浪罪被逮捕。1963 年金组织了争取黑 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游行。1964 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他一生受到无数次的恐吓,曾十次被人以各种名义监禁,三次入狱,三次被行刺,第一 次被精神病人捅了一刀,第二次在教堂被扔进了炸弹。第三次 1968 年 4 月 4 日,他在旅馆的阳 台被一名种族分子开枪正中喉咙致死。其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 马尔科姆·X 马尔科姆 原名是马尔科姆·利特 州的奥巴哈市。他的母亲路 是一位家庭主妇,照顾着家(Earl Little)是基督教浸信 斯·加维的支持者。厄尔·利特 来

来自白种人优越论组织“黑 马尔科姆四岁前就迫使搬了 军团”的追杀,1929 年,他 烬。两年后,父亲厄尔的尸 当时马尔科姆年仅六岁。母 溃,被送进了一家精神病院。有的被送入孤儿院。马尔科姆是一位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中学毕业。他渴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律师,然而,一位倍受他爱戴的老师告诉他“律师职业对黑鬼来说只是一个梦想”。马尔科姆不得不面对现实。渐渐地对上学也失去了信心,并在十五岁时辍学,从此开始流浪街头,混迹于街头小混混当中,贩毒、吸毒、滥交、盗窃几乎无恶不作。二十岁时因“入室行窃”罪被逮捕,在监狱里度过了七年时光。入狱后,他试图使自己再受教育,因而学习了很多知识。也正是在监狱中这段自我反省的日子里,他加入了“伊 斯兰民族”组织,完全追随了伊利雅·穆罕 l 默德(Elijah Muhammed)。在 1952 年出狱时,他好像变了 一个人。麦尔坎·X Macolm X)麦尔坎·X(Macolm X ·X 尔,1925 年 5 月 19 日出生于内布拉斯加 易斯· 诺顿· 利特尔(Louis Norton Little)里的八个孩子。他的父亲厄尔·利特尔 教会的牧师,是黑人民族主义领袖马库 尔在公民权利问题上言辞激进,遭到了 色军团”(Black Legion)的死亡威胁。两次家。无论厄尔·利特尔怎样躲避“黑色 们在密歇根州兰辛市的家还是被焚为灰 体被发现横躺在小镇的查道车铁轨上,亲路易斯因丈夫的死于非命而精神崩 她的孩子们天各一方,有的被人收养,

2

(1925 年 5 月 19 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1965 年 2 月 21 日死于美国纽约市),原名麦尔坎·利托 麦尔坎· 麦尔坎 [1] [2](Malcolm Little 艾尔ElEl-Shabazz); Malcolm Little),又名艾尔-哈吉·马立克·艾尔-夏巴兹 El-Hajj Malik El-Shabazz 艾尔 哈吉·马立克·艾尔-夏巴兹(El 他是著名伊斯兰教教士、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导人物之一。批评人士认为他煽动散布暴力、仇恨、黑人 优越主义、种族主义、反犹太主义;肯定人士则视他为非裔美国人权利的提倡者,以及对于美国白人对 黑人罪行的有力批判者。虽生为基督教牧师之子,早年的麦尔坎·利托对宗教失去信心,并加入黑帮,成为罪犯。入狱服刑期间,受到激进宗教组织伊斯兰国度(Nation of Islam)教士的感化,成为坚定的穆斯林,并发愤学习,于 狱中完成硕士学业。出狱后,麦尔坎·X 追随伊斯兰国度领袖以利亚·穆罕默德(Elijah Muhammad),成为该组织重要的传教士。他与教友贝蒂·狄恩·桑德斯(Betty Dean Sanders)结婚,育有六女。1963 年 11 月,由于对美国总统約翰·甘迺迪遇刺身亡事件的发言违反组织政策,麦尔坎·X 遭伊

美国人与运动 篇6

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甚至是中午或夜间,总能看到大街小巷、广场花园有人在跑步,滑旱冰或打篮球、棒球、橄榄球(美式足球),骑自行车,尤其是跑步的,一个接一个,一群又一群。我的住地附近,常见一个黑人牵着狗跑步,人跑得快,狗也跑得快,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对面一家大超级市场,长长的跑道至少有1000米,上午8点营业前,总有二三十名老人在那儿慢跑、做操,夏天不淋雨,冬天可避雪,真是老年人晨练的最佳处。后来我也去那儿练气功、打太极拳。

年轻人不喜欢室内活动,好刺激。五六岁至十来岁的孩子,几乎每人都有双旱冰鞋,成群结队遛来遛去,敏捷的动作、矫健的身影,令人羡慕;骑自行车也是青少年喜爱的,报载美国半数以上的市民有自行车,国家还专修了15.5万千米的自行车专道,不过,他们骑车不是为了交通而是为了运动。我的一个亲戚,每周就安排一个半天骑车,更有意思的是,他正恋爱的女朋友也有辆车,男的骑车时女的跟在后面跑,女的骑车时男的跑,骑车是他们谈情说爱的最佳方式之一。据说这也是美国青年的时尚之一。已结婚生子的妇女沉醉于快走或慢跑运动,年轻的妈妈们将宝宝放在手推车里,一面推车逗孩子,一面脚不停步地前进,母子身心均受益,好不惬意!

当然,美国生活节奏快,居住地又往往远离上班处,因此,上班族一般是无法做早操、搞晨练的,运动只能放在傍晚或是周六、周日。经济条件较好的会定期去健身房,也有的去打高尔夫球、网球,玩保龄球,或是全家游泳、划船、滑雪、露营;条件较差者则多是跑步、做操、晒日光浴。一般家庭都有1~2件健身器材,不少庭院里有秋千架、滑梯、躺椅,有的还修有游泳池,小孩戏水,大人戴副墨镜躺着晒太阳。中国人说“一白压三丑”,皮肤白皙是富有、漂亮的标志,而美国的白人说皮肤晒黑了的才富有、才美;中国人有权有钱才有“万元肚”,而美国的穷人多是大腹便便,因为他们无钱无时间旅游、上健身房或采取其他健美措施。

美国全民的共同爱好是观看体育比赛,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棒球、橄榄球(美式足球)及篮球。一年四季,三大球的比赛此起彼伏,接二连三,有钱的买票去现场看真人,没钱的守着电视机。球票价格不菲,球迷往往一气买下一套票,用去上千美元。这可是一个普通美国人一年的伙食费啊!作为一个美国人,别的东西不懂没有多大关系,但如果不懂棒球和美式足球,不知道几个超级明星的名字,那一定会让人笑掉大牙。自80年代起,青少年兴起了保存棒球明星乃至各种体育明星卡的风尚,出售明星卡的商店应运而生。你常可看到三五成群的大小孩子在选、在购,我那九岁的小外孙几乎把所有零花钱都用在这上面,那股虔诚、那股狂热,不亚于我们当年收集糖果包装纸,可不同的是他们要花钱,要花很多钱,而且把这些头像看得远比他的同学、老师乃至父母都重要。

运动比赛是一门极赚钱的生意,运动员成了摇钱树,美国的黑人是比较穷的,但黑人运动员却很富。学生只要会打球,会运动,成绩差不要紧,各个大学争着要,不但提供奖学金还会提供其他优待。如膳宿免费,文具、书籍和运动用具由学校供给,每月给一定的零用钱等,总之,可免费入学;4年之后学位到手不愁找不到工作。匹兹堡大学足球队的后卫多尔赛,毕业后被达拉斯足球队聘为职业球员,4年的礼聘为300万美元,年薪比总统还高七八倍哩,而多尔赛不过是个23岁的学生而已。

美国是个金钱至上的国家,运动能赚钱,赚大钱,何乐而不为!慢跑,几乎成了美国总统的注册商标,美国人对自己总统最熟悉的身姿一是在话筒前的讲话神情,另一个就是慢跑的姿势。白宫记者每天清晨都会派出一辆新闻车尾随总统慢跑,以备突然的新闻出现,事实上,也真有不少新闻是在慢跑中“跑”出来的,所以每隔一阵就有总统慢跑的照片示众。

清晨慢跑也被一些政坛人士认为是靠拢总统的绝妙而又轻松的机会,纷纷打探总统的慢跑路线,以求能够沾光甚至进言。总统也乐此不疲。克林顿即使出访也照跑不辍,甚至和他国首脑一同慢跑,如与韩国总统金泳三联袂晨跑就是一例。

总统身体力行,百姓竭力效仿,所以,尽管美国人上楼乘电梯,出门以车代步,但会到健身房去使用跑步机;尽管不肯用手扫地、割草,却会去练举重;尽管洗碗要用机器,却会汗流浃背地去做体操。人们从运动中尝到了甜头,运动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国50个州都成立了健身委员会,各种俱乐部更如雨后春笋,美国人办,外国人也办。在芝加哥、麦迪逊,我就亲眼见过韩国人、日本人办的武术馆,中国人办的太极拳训练班、气功学习班。

美国的拆坝运动 篇7

事实上,世界水坝委员会发布的《水坝与发展报告》通过分析大量调研事实早已得出一个结论:有人打着“造福人民”的幌子提出水坝项目,但由于水坝建设投资巨大,招标、采购和建筑中的腐败其实只让利益集团更加富有,而那些因建水坝失去土地的移民和利益受损的百姓,不但没有富起来,反而更加贫穷。

在美国,水坝的设计使用寿命平均为50年,而美国已有1/4的水坝寿命超过50年,到2020年时这个比例将高达85%。随着大限将至,2011年8月,美国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大坝拆除项目。最近,制片人Ben Knight和Travis Rummel将通过探访全美7.5万个水坝拍摄完成的纪录片DamNation放于网上,向人们展现了这场拆坝运动的全貌。

Commonweal at a Glance

柏林出现“共享冰箱”/最近在柏林克罗伊茨贝格区的威廉大街上,出现了两台公用的冰箱。这就是德国首个“共享冰箱”项目。小区居民可以把自己家里多余的食品如水果、蔬菜、牛奶、面包等放入冰箱,有需要的人可以随时免费拿取。“共享冰箱”项目是由小区内的居民想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制浪费。这个项目欢迎所有人放置食品,但前提是,食品必须在保质期内,且拒绝自己做的食品。

上一篇:档案袋下一篇:皮层电极脑电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