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

2023-05-16

第一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教育感受

国内教育界总是在提改革高考制度,我们的高校应该实行西方那种宽进严出的政策, 我在国内 也听了多年了,但是对于“宽进严出”的印象只是一个名词罢了,并没有什么特别深的感触,而 且也一直认为虽然西方宽进严出,但是他们的学习还是太容易太简单了,我们国家的学生还是最 强的。但是真正到了美国上了研究生后,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宽进严出,也认识到了我们与西 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 在去美国之前,我想大部分国人和我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 式和观念都以人为本什么的。感觉美国的教育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 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总之一句话,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国 人都不怎么爱学习。学习很次,中国是个人去了就可以称王等等。到这里学了以后,发现以前感 觉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 能比的。 我这学期学选了 3 门课,分别是经济学家数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 在开学初我在网上买的课本(这里的课本特别的贵,我都买的二手的书,还都 100 多美 元一本,有的学生买不起干脆复印),需要运送几天,所以头一周,没有看书。微观经济学一上 来为了检测我们的数学基础, 就给我们发了一张数学卷子, 里面涵盖了本科阶段所有的数学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而且几乎每个知识点都有。 我由于大二学完数学到今年 6 年没有用过,所以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在周末两天草草 看了一遍 4 本数学课本,然后比猫画虎的把题做了。当时听老师课上意思就是看看同学的数学水 平,不怎么重要,就当作业留了。 在我的观念里,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因为学习的比较难了,作业是可以不做了,严 格说是不会的可以不做的,因为老师不收,大家在家只要努力做了,做不出来没关系,第二天老 师会在课上讲。所以作业都是良心活,好学生都自觉完成了,实在不会的就放着。 我开始还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的作业。 当时看完书已经晚上 10 点多了, 第二天 要上这门课,我本来认为估计老师上课对对答案,有问题问问就可以,估计没做完也没事。不过 我还是凭着国内学习养成的老师给

- 11第页 共 21 页 理解,为什么统计学这么难学,现在终于知道了。我们老师用了 1 堂多课就把前 4 章讲完 了,前四章就涵盖了我本科学的最难的一元线性回归和假设检验的所有内容。然后就留作业了。 到快交作业的前几天,我才拿到课本,于是赶紧做。由于本科学的早就忘光了,而且当 时学数理统计的那一学期前半段出去背英语了, 后半段给系里做网站呢, 那个老师又是个研究生, 声音很小,彻底听不见,所以也就是到最后才把书看了看,然后按照背过的那个假设检验的程序 做得期末考试题,就这样还过了,所以没有怎么理解检验的机理,而且那门课讲了很多随机分布, 正态分布,t 分布,卡方分布,F 分布等都不明白怎么回事,也就是记住了这几个名词可以去跟没 学过的吓唬吓唬人。 但这都是检验的基础,所以心里一直觉得这一部分没有学扎实。以至于我在工作的四年 中晚上经常做同一个噩梦,就是上大二最后一学期要考数理统计时,我什么都不会,非常焦虑的 情景。当时每次我都自己对自己说你已经上班了,以后不会再有考试了,这个情况永远也不可能 发生了,这只是梦。但是还是一直在做这个噩梦。 现在感觉到这个噩梦快成现实了。为了做作业,用了几天把本科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又 看了一遍,感觉还是没怎么看懂,然后就做作业,一点一点抠到凌晨 5 点多,实在做不下去了, 然后就交了。 结果第二天发现老师留的截止日期是他上课的这一天晚上 12 点截止, 而我在前一天 以为是在他上课前需要要交,所以我还有一晚上的时间,把昨天不会的给补上。 晚上和我们系的那个中国同学一起做的这个作业。 他还好本科毕业后直接就来上硕士了, 所以都没有忘。而且他本科是学生物的,生物虽然对数学要求不高,不过对统计学要求很高,他 的毕业论文就是用统计建立模型求的,而且他那篇论文还上了美国的 SCI 索引。(能上 SCI 的就 很了不起了,整个我们省就没几个人能上这个,我们学校还把能上这个的教授作为模范来对待) 所以他还是比较懂,一边给我讲,一边看书才似懂非懂的(比本科时懂多了,但是感觉还是理解 不太透彻)把这次作业做完。 后来发了作业,20 分满分得了 16 分。看似分还可以但是仔细想想 16 分意味着什么?每 个老师第一节课都会把这门这学期怎么学,有多少考试,有多少作业,考试和作业各占最后总成 绩的百分比列一个教学大纲告诉你。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第一次期中考试占 20%,第二次期中考试 占 20%,期末考试占 20%,平时作业占 40%。(因为这门课主要是看你实际运用能力,而实际去通 过最小二乘法

- 33第页 共 21 页 一次作业的一分而被开除走人。 当然你要说哪里有这么恰好的事情,我说这个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很有可能你的考试 和作业会很多次上不了 80 分。我这次作业就是在悬崖边上:16 分,20 分满分,看似不错,实际 上 16 除以 20 等于 0.8,也就是 80 分,已经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所以我以后作业必须要拿尽 可能多的 80 分以上才能避免因为有 80 分以下而最后失足的情况。所以这次只是刚刚及格。 说完这三次不是很成功的第一次作业,再说说美国的考试。 我在国内时看学校主页上的这学期学习安排, 说是 10 月 7 日左右期中考试。 当时很紧张, 认为那时自己到美国不到一个半月,语言估计都没过关怎么考试?然后自己安慰自己也许是学科 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安排吧。估计我们这个文科专业应该不会有期中考试的吧。 期中考试对我来说已经 8 年没有遇到了,因为上了大学以后,好像就没有期中考试,也 许工科的同学有, 不过我们经济这种文科的学科就没有了。 期中成绩老师大多是以出勤率来计算, 而且占 30%,期末考试才是大头 70%,最多就是中期可能会有一片论文当作成绩参考。 所以我来之前一直有我们专业不会有期中考试的侥幸心理。 结果上了第一周课我就傻了, 所有 3 科都有期中考试,而且期中考试都不只一次,有的课是 2 次,有的课是 3 次,加上期末考 试,基本上每个月每门课都会有一次考试,这个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中学感受过,不过那个叫做月 考,或者小测,不计入最后成绩,而且那个最后成绩对你也没有用,因为最后要看你的高考和中 考成绩。而美国这个考试基本上是所有考试各占 20%,作业占 20%(有三次期中考试的比如我们这 学期的数学),没有轻重。或者都是 25%(有两次期中考试的)等,或者老师对这个评分比例进 行微调, 反正权重基本都是一样的, 而且所有的这些平时成绩最后折算成的总成绩会跟你一辈子, 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让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时成绩,因此你那次都不能马虎,包括作业。 在没有考试的第一个月,我们就觉得已经很难了。来之前我认为我只选了 3 门课,以国内的 经验来说应该是很轻松,而且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没课,每周可以休息 3 天,生活应该很惬意 (我是建立国内大学那种学习时间可以自己安排,没事了,心情好了可以主动学习学习那种,事 情多了就可以放到最后再复习,其实多数时候都是在最后期末才复习,临阵磨枪,过了以后就都 忘了)。 可是知道了我上面所说的美国大学的教学制度后,你就发现你每周都要写作业,而且要 写好。

- 55第页 共 21 页 拿回家考试持续近 2 个 星期),11 月 12 日第二次微观经济学考试,11 月 20 日第三次数学考试。也就是从 9 月 30 日开 始到感恩节放假前一天,我们就一周没有考试,剩下的每周都有考试。 我们国家考试数学、物理这种计算为主的考试过去都是以大题的形势出现,这种大型综 合计算题最能体现数学能力,过去一般都是考 3-4 道数学或物理大题,每道 25-30 分。但是因为 数学物理这种学科确实太难了,所以用这种考试会使很多人不及格的,少做一道就几十分没了, 少做两道就不及格了,过于太残酷了。 学数学和物理的很多都是要么满分,要么不及格。虽然很残酷,但是可以体现能力,老 师喜欢这种考试,就像语文老师说得,其实语文什么都不用考,什么花样都不用出,就考一篇作 文就可以了。 但是为了照顾大多数考生的面子问题,这种考试好像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被取消了,因 为我们引入了西方的观念,第一是注重学生自尊心培养,总是考不及格会有阴影的。第二是引入 西方的标准化考试,也就是什么选择填空题,因为美国托福,GRE 还有美国文职公务员考试都是 选择填空题。 这样我从小经历的考试没有纯大题的形式。我经历的有的比较牛的数学和物理老师说都考纯 大题才好呢,考什么小碎题。但是到了美国以后,我们引进了西方的观念发现在西方行不通,这 里考试完全和我们没有改革开放之前的考试一样, 数学、 微观经济学都是 4-5 道大题, 每道 20-25 分。没有一道选择或填空。 国内学经济学,就背背概念。这里经济学基本上是可以说是文科中的物理学,因为现代 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创始人保罗萨缪尔森以前是学物理的。我这学期微观经济学上到最后没 有怎么明白什么经济学理论,就是会做数学题了。老师上课就是在黑板上用数学推导公式和证明 定理,最多在最后根据公式说一下经济意义。 就这样我们在已经被国内淘汰了的过于残酷的纯大题考试中要都保持 80 分以上, 难度有 多大了吧?(过于残酷的纯大题考试也叫做要么满分,要么不及格 60 分以下的考试,不过这里美 国老师还是照顾面子,分数都写在第二页,这样大家就不会看见各自的成绩了)还好,我的高等 数学学得还不错, 计算基本功还行。 所有数学考试全部 95 分上下。 第一次微观经济学出了 3 道题, 到最后老师问谁做完了,好像就我们三个中国人,美国人大部分做了 2 道,还有做 1 道题的。不 过老师比较可气的是让大家把没做完的拿回家继续做,下周交上去。我们就白做那么快了。最后 我得了 89 分。 第二次微观经济学考试是拿回家考

- 77第页 共 21 页 学马上说用哑元变量(dummy variable)试一下,结果成功,这样才基 本找到可用的模型,花了两天时间完善模型和写报告,最后写到凌晨 5 点。 以为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结果得了 66 分, 说是没有改造模型的异方差性, 明明我问老师如果 同时有异方差和误差项自相关怎么同时改造,他说先改造误差自相关后再检测异方差性,结果我 改造完检测后没有异方差性了,然后就按照老师说的没有改造,就交了,结果是需要检测异方差 性。我的心都凉了。因为这门课 90 分以上才是 A,80-90 是 B,80 以下是 C,所有学科平均不能 低于 B,我这科很可能就 C 了。 不过我还幻想着估计老师最后会降低标准,感觉这门课不可能有学生最后总成绩在 90 分以上的。肯定会降低标准的。不过我还是没放松,最后总复习的时候把时间全放在这科上面了, 另两科就没复习。最后才有所收获,得了 85。那天见到那门课的老师,那老师说我的期末成绩令 人印象深刻,再加上我做了加分作业和做了最后的加分题,最后给我 B,我想我又做加分作业, 又做加分题,最后又考的这么高,以为要给我 A 呢,结果还是 B,估计他的 90 分为 A 的标准没有 降低。 所以我庆幸最后把所有时间放在这科上了,否则如果考 80 以下,可能就真的 C 了,因为 老师没有降低标准(本来想老师会降低标准 70 分可以得 B,结果想错了)。我学这门课真的吐血 了,最后得的 B 没什么想法,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你努力就能成功的。我上届的一个中国女的,去 年第一学期也是我学的这三门魔鬼课程,居然全 A,我很无语。 而且我们中国学生认为这门课最难,最讨厌那个老师,学得最不好,他们美国学生居然 这门课学得很好,很爱戴这个老师,那个华盛顿州立的女生想转到我们学校就是因为那个老师教 的好,我很无语。 说道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说一下我们的认识误区。在来美国之 前我一直被美国的青春喜剧给误导,电影上演得都是他们怎么怎么不学习,怎么怎么调皮捣蛋, 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学生也开始学习和模仿,估计是最先传到港台,然后港台的电影开始影响大陆 的。导致大陆的学生也开始变的很痞子。 我不知道美国导演是不是故意的,虽然我问了美国人,他们说他们拍那样的电影只是表 达了学生想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真时生活的写照。但是我还是要对美国导演提出抗议, 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学习还要靠自觉的情况下,你们这是毁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苗子啊。 美国的大学校园生其实是这样的(是大学校园,听美国学生说他们高中很简单):

- 9910页 共 21 页 线网在学校各个角落),就那样还是把网线接上和女友在图书馆 看网上电影,好像显得很有档次。 这个使我想起了中国有些人喜欢在星巴克咖啡屋里装,因为星巴克在中国属于消费比较 贵的,我记得一个杯咖啡几十元人民币,我吃过一个冰激凌好像 40 元人民币,因为中国大部分人 消费不起,就这样被一些人很崇拜,天天到里面装“小资”(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的这种恶 心的名词和这种恶心的人),我心想,星巴克的全球总部就在我们旁边的西雅图,我们这里到处 是星巴克咖啡屋,这里是个人都可以喝,要知道我们这里是美国的农村,你想想大部分农民或者 农民的孩子在里面喝星巴克,这些国内人是不是就觉得土不喝了? 这里的咖啡是给普通人喝的, 我们计量经济学的教授每堂课都拿着一杯西雅图 best 咖啡 (星巴克的竞争对手后来被星巴克收购)上课喝。星巴克在美国估计就和中国的大碗茶差不多, 都是地摊货。 接着说美国学生的学习,他们在卖星巴克的地方看书写作业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个写作 业是真写,不是装的。他们学习刻苦还体现在两次计量闭卷考试前,老师都发了去年考试的卷子, 因为这不是作业,所以我和那个中国学生都没写。这很不符合我们的风格,因为在国内好学生都 是老师越不要求做的,都越做。结果来了美国以后,由于老师逼的太紧,有极度的逆反心理和厌 学情绪。结果只要不计分的坚决不写,也不看。 但是我发现这两次每次美国学生都把所有题目都做在纸上了。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他们才 是好学生,我们都是混混。还有就是他们学习都很积极,我们上的研究生课程,只有 3-4 个是研 究生,剩下的十几个都是本科生,他们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本科阶段就自己主动选研究生的 课程,而且有的是我们选的魔鬼 3 门,他们也都选,他们还有自己的本科课程,我们光这三门就 快受不了了,他们要学至少 4-5 门课。总之美国学生各个很刻苦,永远看不见他们玩。 再说说我们学的东西的难度: 我们国内大学本科的的微积分,第一学期学的是一元变量的,感觉还行,主要是练习求 导数和积分的基本运算训练。第二学期学二元变量微积分,感觉就比较难了。来了这里发现经济 学是研究多因素的问题,n 元变量是家常便饭,所以所有的微积分都是 n 元变量。这个就比较难, 以前二元的还可以画出图像帮助理解(比如求极值可以看曲线的凸凹),n 元的完全是考抽象的 推理来运算了。 这里有一点在数学上和国内教学不同,就是他们先教线性代数,也就是矩阵的运算。然 后再学微积分。而国内是先学微积分,后

第- 1112页 共 21 页 小二乘法做就已经很繁琐了,所有数据(n 个数据)平均数和 方差的平方和等等运算。到 n 元的,你会发现纯用普通代数根本写不出来,最小二乘法干脆就是 用矩阵形式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根本不能用人工计算。 在国内没有人讲这个,即便讲了很少也有人出题,让大家练习这个,因为这个人工不能 运算。只能用计算机编程序计算。其实统计软件(SAS, Gauss 甚至 office 的 excel,我在国内工 作时经常用 excel,以为自己 excel 学得不错,到了美国来发现,他们居然还可以用 excel 来编 写简单程序, 我完全不懂, 我发现自己很渺小)中有很多都是有现成的函数进行标准最小二乘法的 运算和自动打印出方差分析表,可是老师为了让我们对这些运算和运算步骤加深理解,每次都是 让我们自己把最小二乘法的程序打出来 (这样, 虽然不用计算具体值, 但是等于你把题做了一遍) 。 我们讨论标准最小二乘法时, 主要讨论满足标准最小二乘法的前提是高斯马尔科夫定律, 当一个月学完 n 元的标准最小二乘法后,就开始了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在违反高斯马尔科夫定 律的情况下会出现的异方差性,误差自相关性,多方程误差同时相关性,线性方程组估计的有偏 性。所以这门课主要研究辨别所有违反这个定律时的检测方法,和改造模型使之适应最小二乘法 的方法,也就是通用最小二乘法。 每一章节我们都有综合题去当作业去写(交作业包括:数据文件,gauss 或 SAS 的程序 文件,和说明报告)。我们这个老师还算好,在每周五给我们加课学习 gauss 编程,据台湾的同 学说,他以前上的一门统计课,老师根本不教那软件怎么使,因为学那个软件是你自己的事情, 他不负责,如果你不写,那你的作业就没分,你看着办。所以他只能去自学。我们如果周五老师 有时间,会给我们补课, 补课这个词在中国只有中学才有,而且一直被大家所诟病,认为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各 地方教育局都在查学校私自给学生补课。美国这里居然是学生要求老师加课。尤其是在考试复习 前,美国学生都要求老师加课。我这个人自学贯了,很讨厌老师加课占用自己的时间,不过美国 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值得赞扬的。 说道 Gauss 编程, 这个语言是一个专门运算矩阵的专用语言, 所以被统计和计量所广泛应用。 这个除了矩阵运算很直接外,其他很 c 语言差不多。编程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还是比较难,因为 国内计算机教育还是相对比较落后。但是由于我以前就酷爱编程,所以上手很快。最开始整理数 据都是用 excel 人工整理,后来有一次和一个美国学生探讨问

第- 1314页 共 21 页 即所有学科不能有下 90 分的,而且学得更难,考试也难。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比如我们微观经济学的助教就是个上博士的,结果他上学期考试有 C,那学期就一开始 给我们讲了一次作业(不要认为上课讲作业,是在给我们补课的时间讲,美国老师经常占用我们 的休息时间),后面就都是老师给我们讲作业了,当时我还以为老师很负责,亲自讲作业,后来 听说,他的助教由于上学期有 C,被开除了,现在正在我们城里的一个商场卖东西。 我不禁很感慨,一个上博士的中途被开除,然后就只能去商场卖东西去了。也许我光经 历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而没有经历国内研究生教育,就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横加指责过于武断了。 我相信我前面说的学的内容国内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肯定也学,但是我敢肯定没有几个能像美国学 校出来学这么扎实的。 我同系的那个中国同学,他说他的在国内上研究生的同学整天闲着没事干,咱们却在这里整 天一夜一夜不睡觉。而且据说有一个他的同学学计量,先学了一学期 gauss 编程课,我们这儿人 生地不熟的,上来就很难,然后还要自己看书学 gauss 编程,每次交计量的作业都比一次考试耗 费精力。有一次,我和那个同学写完作业已经凌晨 3 点了,这个时候,他的 QQ 上的也在美国留学 的同学都在 QQ 上,都还没睡觉呢。交流一下,全部都很痛苦。 一个在纽约学金融同学说: “也不知是老师有问题, 还是我自己太笨没有领会老师的 意思,那个题按照老师的意思要用 excel 算一千遍”。一个在怀俄明的同学说:“第一次考试我 考了 50 多分,因为全班都考了 50 多分,结果老师都给大家加了 10 分。”当时我很感慨,美国的 高等教育实在是太强了, 对人要求太高了, 我来之前还在算我们学校和北京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 当时觉得比北京大学高,但是自己说的时候也很没有底气,但是现在不同了,我有一种不管排名 谁高,有本事就出来一起比一比的气势。确实在这种残酷的教育下我们学得非常扎实。 记得新东方有一个老师从美国硕士毕业回来,闲着无聊就去考研报名,去考北京大学的 光华管理学院,这个基本是我们经济管理领域的最高学府,多少人挤破脑袋去考他,竞争十分激 烈,这个老师最后就背了背政治,别的什么也不复习然后就考上了。我以前在人大经济论坛问过 问题,被他们骂做不懂经济的人。现在我再去那里,有一个人不会做,我瞬间把全部数学推导给 写了出来,后来没人敢说什么。而我问的问题,几个月都没有人回答。 我们的中学教育很好,以至于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我仍然

第- 1516页 共 21 页 全班最高 30 多分,就是我们上届 那个得全 A 的女的。上课老师基本不怎么讲,留作业都是他外面接的公司的工程,我心想理工科 的可以接工程,我们学得这个经济学也有公司信吗? 他说当然有啊。华盛顿州的渔民为了经营的更好,都是请他去做咨询。所以他留的作业 是最难的,和实际结合最紧密的,(我们国家人们往往说的和实际结合的意思是,不要去用课本 学的东西,因为那个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在社会上学本领吧,其实我觉得不是课本的东西解决不 了问题,是因为你学的不精不会解决问题,而美国人相信理论一定会指导实践的,他们如果发现 理论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一定是理论不够完整和完善,所以他们会用更复杂的数学去完 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美国的东西感觉那么难,因为他们要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被迫 把理论改造的很复杂,实践证明这样复杂的理论确实可以解决问题,我们这学期学的计量后感觉 自己就可以做点东西的)学生们都不会做他的作业,但是不做又没有平时成绩,所以都被迫大家 一起课下约个时间,找个空教室一起研究题。 研究题的方法是大家坐一起,谁会哪道题,谁就去黑板上写出来,给大家讲,最后把题 都做完。那个台湾同学继续说我们没有赶上那个老师很遗憾。我们想我们一个计量经济学就够受 的了,如果再加上那个老师,非吐血不行。 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计算机和电子科技产品。来美国之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 么聪明,所有的电子产品的核心的控制芯片,内存芯片都是美国公司或者日本韩国公司造的,中 国自己为什么造不了?虽然大部分电子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里面的芯片几 乎全市国外的,中国所做的只是把芯片,内存买来,焊到电路板上,然后组装上外壳就可以了, 干的完全是最低端的,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因此企业赚的钱都是很少的部分,这些电子产品的 价格有一半多要被外国的芯片厂赚取。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子产品不能和国内的农产品,普通小商 品一样有适合中国人的价格,而电子产品一般都是和美元国际价格接轨的。因为成本降不下来, 产品的主体成本,是外国厂商定的,我们要降价只能降自己不到 20%的利润,所以降价空间很小, 一旦外国厂商也把同类产品降价,那么我们的国产厂就没有取胜机会了。 现在液晶电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造成这个情况的根本原因上是没有核心技术。为什 么没有核心技术?以前总是认为为什么美国那么走运,老天怎么那么照顾他?我来到美国以后, 感受了一下美国的高等教育,又回顾了一下

第- 1718页 共 21 页 多名的学校,据我们系的那个中国同学说,在美国常青藤名校学习的人基本每天 只睡 2 个小时。 在美国的学习使我感到,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要知道我是在全美 排名 100 多名的学校,并不能算美国的非常好的学校,但是学到的东西确实是实打实的。而我在 国内本科的学校在全国的排名也至少在前 100,至少是个以省名命名的大学,但是从中出来确实 是什么也没有学到,你让我们讲讲什么经济规律,或者让我们的工科同学讲讲芯片怎么回事,基 本都讲不出来,我们这种国内中上游的高校(相对国内几千所高校)出来的人尚如此,更何况培 养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主力军还不能依考这仅仅的 100 多高校。 对比中美的高等教育,可以做一个体育上的类比,确实有一种像美国 NBA 与中国 CBA 的 差距,美国 NBA 打不上比赛的人,到 CBA 来就可以成为得分王,而且和中国第二名的差距还是十 分巨大的,我们的队员都是有点望尘莫及的感觉。但是如果说体育运动和人种有关,黄种人的肌 肉结构本质决定了我们不如美国黑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完全是 我们认为可以控制的,对自己的大学生要求严一点,不会造成什么损失的,为什么我们不改呢? 我们过去的经济和管理体制更多的是基于人的自觉性上,结果发现现阶段光靠人们自觉 还是靠不住的。而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也仍然是是停留在靠学生自觉的基础上,再加上 我们高等教育要求没有从难从严要求,导致我们国家的大学毕业生很难在今后的工作中特别是技 术工作中有所作为(主要是跟国际先进水平)。记得前几天看在网上看国内 NBA 直播,苏群看见 一个球迷的手机短信, 说是他和他们宿舍的人逃课来看 NBA 的时候, 我回想起自己上本科的时候, 周围同学逃课看 NBA 或者重要体育赛事非常司空见惯, 对于国内学生来说逃课没有什么严重后果, 而在美国学生逃课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当时苏群很无奈并苦口婆心的说了一句,建议大家不要逃课看 NBA,现在不逃课看 NBA, 将来就有可能去 NBA 现场看。当时我第一反应还是在想,他很无奈,因为不能在电视中直接批评 大家,所以只能靠一些虚无缥缈的“美好前程”诱惑大家不要逃课,估计他说的是将来变成知名 人物,或者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可以亲临现场。后来又一想,不对,可以再简单一点,我不就是 其中一个吗?大学时没有逃课看 NBA,现在在美国上学,前几天去还真去看了一场 NBA 比赛,想 到这里不禁感慨颇多。 总之,美国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 1920页 共 21 页

第- 21 - 页 共 21 页

第二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课堂里遇到的最大挑战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课堂里遇到的最大挑战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林晓东

前几天,我在去办公室的路上遇到了小杨,她是今年哥大教育学院刚刚录取的百位来自中国的硕士研究生之一。跟几个月前她给我的感觉不同,这次她看起来很紧张,表情里甚至带有几分痛苦。我关切地问她这三个多月的学习和生活进展如何。她说:“嗯,怎么说呢,我很喜欢统计、编程、教育经济学之类的课,因为课上老师讲得很多,我也感觉很适应。但是,那些以课堂讨论、口头报告、小组辩论为主的课程简直要把我逼疯了。我一到星期二晚上就失眠,饭也吃不下,因为周三有两门讨论课。”我接着问她为什么讨论课让她这么痛苦。她说,“唉,我的那些美国同学都很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整堂课都听他们不停地提问题、讨论。而我呢,根本插不上嘴,光忙着听他们在说什么,好不容易我自己想出一些答案,下课铃却响了。唉,我感觉自己特别笨,连别人的话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接着说,“林教授,愁死我了。您说我该怎么办?其实不光我,我的好多中国同学都有类似的“讨论课程恐惧症”,您快帮帮我们吧。” 为什么美国的课堂喜欢讨论式教学?

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一点:美国的课堂充满讨论、辩论和自由提问。教授们鼓励学生根据提前布置的阅读材料自由提问、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前人的观点。这种教育方式背后蕴含的丰富理念至少可以归纳为两点:

一、学生不仅向老师学习,而且也应该尽可能多地与同学交流并互相学习,教授绝不是学生们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二、同学拥有和老师同等的提问与质疑的权利。

然而,很多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并不习惯这样的理念和做法。在他们看来,学习就获取正确答案或者标准答案,而课堂讨论和互相提问始终没有直接给出一个他们想要的答案,这怎么能行?曾经有一个中国学生在开学几周后来向我抱怨。她说:“林老师,我没有从您的课里面学到任何的东西,您的课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当我问其缘由的时候,她说:“您从不告诉我们任何答案,却一直让我们这些学生利用大好的课堂时间去讨论。您也看到了,学生们对您指定的阅读文章理解很不一样,大家的看法似乎都有有道理的地方,讨论来讨论去,我不知道该听谁的,更不清楚什么才是正确的答案。您觉得这种讨论有意义吗?难道不是浪费时间吗?我父母花了这么多钱让我来读书,是让我从顶尖教授那里学习知识的,不是听一帮同学谈他们的个人看法的。” 面对这位同学的问题和困惑,我首先表扬了她。因为她敢于和我交流、并直接提出她所遇到的问题。如果她不告诉我她的困境,我可能永远无法帮助她解决眼前的问题和挑战。我告诉她,勇于交流绝对比默默放弃要好得多,跟某些从不跟老师交流就直接退课的学生来说,她的做法已经说明她具备了起码的沟通能力。接下来,如果她能再往前走一步,调整自己的定式思维和心态、尽力去适应美国课堂的授课方式,她的求学之路很可能会平坦许多。但是,这位中国学生后来的几句话却让我非常惊讶:“林老师,我之所以来找您,说出我的困难,因为您也是中国人,我猜想您一定会理解我的苦衷和困难。如果您是一位美国教授,我会直接把课退掉,再去选一门我更习惯的课。”她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像这位同学以及小杨这样的中国留学生并非少数,他们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共性,不善于参与课堂讨论就是典型的问题之一。而且,他们会错误地默认美国教授不会理解或帮助国际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面临困难的时候,中国学生往往只知道寻找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熟悉的对象倾诉,寻求帮助。他们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论是同文化背景还是跨文化背景,只要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决。这一点,我在前几期的专栏中也讨论过。

确保在美学习成功的三大必要能力

前不久,我请35位美国大学教授回答了两个问题。这些教授执教于美国各地不同类型的大学,所教授的课程涉及科学、人文、商科和工程等等,他们的回答可以比较全面地代表美国教授的普遍看法。第一个问题:在你们的课堂上,中国学生经常遇到哪些困难?第二,你会建议中国学生提高自己的哪些技能,从而让他们在学术上获得成功?

归纳这些教授们的答案,有三种技能是所有教授都提到的。第一:良好的写作能力; 第二,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3)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特别是跟教授和同学。下面,我们对这三种能力进行更为详尽的分析。

(1)良好的写作能力

“坦率的讲,写作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光中国学生觉得难,每一个学生都觉得难。”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iegal教授这样回答。我完全赞同他的这一观点。 但为什么中国学生觉得写学术文章尤其难呢?西北大学[微博]经济系的Voli教授的回答很给我们启发,“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都很勤奋刻苦,他们也很听话。我布置的任何作业他们都会尽全力完成。然而,他们只是把我告诉他们的或者书上说的写下来,他们太习惯于复述别人的观点,却不能说出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最大的问题——没有自己的观点。”

我问过许多中国学生为什么觉得写作难。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我们在本科的时候没怎么写过这样的东西,老师也没教过该如何写学术的文章。”从学生们交上来的论文来看,他们确实需要提高写学术性论文的能力,好多学生要么无法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要么不知道如何佐证自己的看法。看来,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如何在大学阶段继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写学术性论文的能力。

是不是英语的能力限制了他们的写作水平?我把这个问题提给很多教授。他们都说,英文水平确实会有所影响,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因素:大量阅读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常常抱怨教授们布置的阅读材料太多了。确实,在美国读大学或者研究生,每周的阅读量动辄就上百页。一个历史系的教授告诉我,每两周读一本厚厚的大部头著作对她的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范德比尔特大学工程学院的Jonnason教授说,“要想写得好,首先要多读。一个读过50本书的人肯定比只读过2本的人写得好。”

此外,不少美国教授指出,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的不足也导致了中国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很难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其实,必要的社会实践和经历不仅是文学创作者不可或缺的条件,对学术写作同样也有很大的帮助。

(2)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多位教授在问卷回答中指出,中国学生在课上需要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坐在那里听。他们需要有质疑能力,需要问问自己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或者证伪前人或者其他人提出的观点。对于中国学生习惯以考试成绩高低论优劣的思维模式,这些教授们颇有微词也颇为担心。他们认为考试分数决不是唯一尺度,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是评判学习效果重要指标。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Johnson教授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创新,你的美国教授肯定愿意跟你一起合作或者协助你。但是,这需要你有尖锐的看问题的眼光去质疑已有的知识,而不是重复那些别人已经发现的理论。”一位纽约大学的教说, “中国学生很善于总结,但不善于批评、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我们如此重要? 这是因为提问让我们可以把阅读从静态的、单向的看变为动态的、双向的交流,是一个深度理解的过程。 提出问题的过程,让我们可以思考所读内容的表达是否清楚明白,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还有其他更为恰当的传递信息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简单的记录和抄写只能是肤浅的理解,而提问或者批评指摘才能带来深入的思考。

提问除了对理解学术文章大有裨益,对于有效的社会性交流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提问可以帮助交谈双方发现共识所在,这在协作或者团队性合作中尤其重要。其次,提问有利于控制话题的走向。还是以课堂讨论为例,通过提问可以帮助你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擅长的方向上来,实现了成功的话题转移还担心自己无话可说吗?事实说明,许多中国学生觉得参与课堂讨论难也跟他们不会问问题有关。第三,提问可以让交流的目标更加明确,让交流的过程更加有效,可以避免鸡同鸭讲的状况。

(3)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亚利桑那大学的Levin教说在答卷中抱怨, “不论我怎么鼓励我的中国学生,他们就是不说话!。在我的课上,最安静的一群人肯定是中国学生。他们不说话,我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听懂了我讲的内容。”伯克利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Gomez反馈说,“我的中国学生只有在得了低分后才找我沟通。其实,他们应该早点来跟我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得高分。我真的不太理解,他们似乎很少在课外与教授们接触,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更好地进行沟通啊。”

我问过许多中国学生为什么他们在课堂上这么安静。他们的观点不外乎以下几种:(1)“从小我的父母和老师就告诫我: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再讲出来。”(2)“在没想清楚就说出自己的看法是非常浅薄的表现。”(3) “当我发现我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我不好意思说出来。”事实上,当时你发现自己想的跟别人不同时,恰恰应该说出来。说出自己的看法,可以帮助你理清自己的思路、加深自己的理解、并帮助你迸发新的想法。我曾经这样鼓励班里的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发言的时候,没有人指望你说出一个尽善尽美、毫无瑕疵的观点和看法,何必担心呢?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就是最好的头脑风暴吗?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说出自己的看法,那会极大地丰富每个人的视野和头脑,这不是最好的多元文化交流的机会吗? 我建议那些不善于参与课堂讨论的中国学生先尝试跟自己的教授多交流,告诉他们自己有什么困惑,或者把在课堂上没有机会说的话都说出来。这样的一对一交流会大大增加你的自信,并转化成参与课堂讨论的动力。我举一个例子,有个叫小洪学生以前从来不跟教授们交流,在我的建议下,他跟自己的一位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教授进行了30分钟的谈话。事后听小洪说,这位教授非常耐心地听他谈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并给予了深入的指导。教授甚至拿出自己尚未发表的一篇相关文章给小洪,请他阅读并指出文章里存在哪些问题。这是小洪第一次尝到跟教授个别交流的甜头。逐渐地,他有了信心,开始在课堂上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上面谈到的三种能力对于培养有创造性、有适应性的学生尤其重要。中国的教育界需要进一步关注并思考:我们的学生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学习时表现如何?哪些能力的欠缺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成功?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提高学生所需要的这些能力?在教育全球化浪潮的今天,我们必须反思是否为培养全球化的人才做好了准备。

(本文摘自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的新浪博客,翻译:李道全、史中琦。作者林晓东邮箱:xlin@tc.columbia.edu)

第三篇: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期间遇到的最大的六个问题

留学+官方平台:

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期间遇到的最大的六个问题

近年来,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人数持续增长,留学主体低龄化。这一趋势衍生而来的问题是海外安全事故频发,而海外留学面临的语言、文化环境乃至生活习惯的重大改变甚至是冲突,也使得留学生面临的挑战日渐增多,遇到问题急需通过有效途径进行求助。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留学产业服务重心仍然在“把学生送出去”,留学服务止于国门,少有机构关注留学生“出去后”的痛点。在外留学的学生如何在遇到困难时寻找帮助,成了国内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中国留学生在美“六大问题”:

资深中美教育专家,美国HWY教育集团运营总监,吴薇女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及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布什政府学院,后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取得教育管理博士学位。 身为一个留美学生的过来人,吴薇博士从事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与留学生服务许多年,对在美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遇到的问题有着直观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针对 本期主题,她对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期间遇到的最大的六个问题进行了以下分析和解读,这也是她博士论文研究的主题和成果。 问题一:语言障碍

留学+官方平台:

对 于母语不是英文的中国留学生来讲,语言是其留学途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大的压力来源。当英语突然成为每天日常打交道的唯一语言,对 于中国留学生来讲,英语词汇量不够,发音有口音,听力反应速度较慢,对不同国家口音的英语识别度不够等问题就凸显了出来,尤其是在重视培养演讲能力的美国 校园,最令留学生们发怵的莫过于各种课堂公开演讲,可以说语言至少在留学生来到美国的初期都是需要花大量精力去攻克的难题。 问题二:文化差异

美 国的社会制度与公共环境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许多留学生来到号称世界第一发达国家的美国后,惊讶地发现自己所在的城市几乎就是广袤的大农村,和车水马 龙、高楼大厦林立的中国城市截然不同。而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冲突更是数不胜数,许多留学生发现:即使听懂了聊天中的每个词,也经常会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完 全无法理解美国人的笑点。 文 化冲突是极其常见的一个问题,如与美国人相处沟通的差异,对不同社会制度的观点冲突,以及东西方人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等。再比如美国大学的社团文化,派对文 化,美国年轻人对于恋爱观,性的看法观点等,这些都和传统中国观念不同。故而,是坚守自己固有的价值观,还是努力融入美国的文化,都会激起留学生进行一番 思想斗争。 问题三:生活技能问题

中 国留学生在国内时,往往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活技能通常都被父母承包了,而来到美国留学后,将会一下子面临独立生活的挑战:学做菜,洗衣 服,做家务,学开车,租房签合同,银行开户等等。很多留学生表示,刚来到美国时不会用学生公寓中的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而对于在美国最常见的代步工具 的汽车,留学生们的各种问题就更多了,学车买车,考驾照,车被撞了怎么办?来美国留学不仅只有课堂学习,也是对日常生活技能和应变能力的全方位考验。

留学+官方平台:

问题四:人际交往

留 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可谓又简单又不简单,大多数留学生刚到美国时都无亲无故,人际网络是一张白纸。但是慢慢地,他们开始认识更多人,也许是一起上课的美国 同学,也许是同样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同学。美国同学亲切友善,但总感觉隔了一层距离,共同话题也不多;退回中国同学圈吧,各种小摩擦也不断,中国留学生之间 的小争斗由于圈子小的关系常常会被放大,也令不少留学生疲惫不堪。留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因为时差、异乡、西方文化、不同的处境而引起隔阂或沟通障 碍,一些留学生报喜不报忧,有什么困难都自己担,而有些父母即使远隔重洋,仍然保持对子女过分干涉的态度,这使得亲子关系愈加紧张。

问题五:学业困难

留 学生在学业方面遇到的困难,通常还是由语言障碍引起的。课堂听讲跟不上,完成作业有困难,课堂发言不积极是中国留学生最常见的问题。由于语言上的阻碍及不 自信的心态,中国留学生往往很少能与教授建立良好的关系,许多美国教授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是沉默内向。有留学生表示:很羡慕美国同学和教授在课下谈笑风 生,而自己就很难加入他们的聊天;在做小组作业时,明显感到美国同学不愿意选择中国留学生加入小组,因为怕拖整个小组成绩的后腿。而更本质的问题,在于中 美教育方法论的不同,中国的教育重在记忆,而在美国教育中更重视概念理解和解决问题,经过了十多年中国式教育浸淫的留学生们,原来的学习方法可能就不再奏 效了,需要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去适应美国课堂的学习。 问题六:未来规划

留学生的生活相对是简单的,学习占了他们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于未来规划的关注和思考也不断上升,这些可能困扰留学生相当长的时间。总结来说,问题是就业机会,恋爱关系和婚姻与毕业的年龄。毕业后是继续升学还是就业—就业,是回国还是

留学+官方平台:

留在美国—留在美国,身份的问题又始终萦绕,留学生需要工作签证才能留在美国,但不是每个美国雇主都愿意帮助国际学生去申请。留学生的压力可想而知。未来生活的不确定也常常使留学生的恋爱关系蒙上一层阴影,每一个关于毕业后的决定都变得非常谨慎和重要。 针对以上问题,美国HWY教育集团推出Qin7—北美首创24/7留学应急服务。Qin7打造扎根美国本土的24小时留学生应急指导平台,全天候接听留学生 应急电话及受理在线咨询,指导处理各种紧急状况,整合当地政府和专业资源,帮助留学生分析现状、权衡利弊,尽快找到走出困境的正确道路。

Qin7 寓意为“我的美国亲戚”,就像熟悉当地情况的美国亲戚一样照顾和帮助学生,为留美学生提供在整个留学期间的支持服务。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找 人咨询或商量时,可以随时打电话给Qin7,由Qin7的专业咨询顾问为其答疑解惑,咨询顾问由来自各领域专家组成的经验丰富的导师团队支撑,根据学生的 问题讨论后给出完整的建议,指导其理解西方文化及其思维逻辑,主动解决问题,迅速独立,健康成长。若有必要,Qin7将会安排相关领域的专家导师与学生直 接对话,提供深度咨询。除了为学生解决难题,Qin7还和家长及时沟通与学生互动的情况,使他们不仅能够“儿行千里母无忧”,同时还能“与子俱进”。

为了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有效性,Qin7在全美7大城市均设置有应急驻点,并建有强大数据库后台,以及专业的呼叫中心系统,拥有驻美六大使馆网络支持,旗下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教育从业经验以及在美生活经验,力求在第一时间有效解决留学生在美期间的问题。 注:美国留学生若遇生命威胁或需要紧急现场救援,则必须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911.

第四篇:中国少年在美国军校脱胎换骨

初入“狼窝”,美国军校的中国少年在哭泣

2006年3月23日,当地时间清晨5点30分,美国费城军校学生宿舍。

睡梦中的我突然被人揪住领子从上铺拽到了地上,一个愤怒的声音几乎震聋了我的耳朵:“从你的床上滚下来,新兵!”双臂有可怕的刺青的学生官揪住我的领子高声喊叫:“你只有40秒的时间,赶紧穿好衣服去饭堂吃饭!如果迟到,拳头就会落在你的脸上!”我顾不得揉一下摔疼了的膝盖和手肘,穿好衣服直冲饭堂。

还好,我只用了36秒就坐在了饭堂的座位上,没有迟到。学生官露出一丝吝啬而冷酷的笑,说:“你比别的新生强。现在,我来教你怎样吃饭,不能做错!”

我吃过西餐,吃饭还用教?学生官一招一式地比划起来,我才明白,军校学员的吃饭动作,原来比机器人还机械:屁股只能坐座位的2/3,背部不能靠在靠背上,腰要挺直,吃饭时一只手拿叉子一只手扶盘子,叉到食物后,调整胳膊,使大臂与小臂成90度角,把食物放进嘴里后,双手放回身体两侧固定好,这才可以咀嚼食物,将食物嚼碎咽下后方可叉另一块食物……第一餐,我没吃饱。

更苛刻的是,吃完饭走出饭堂时,无论是回宿舍还是闲逛,我都得像所有新学员一样,踢着正步走路,像个滑稽的木偶。7点整开始上正课。第一天练队列,教官琼斯是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最优秀的现役军官,苛刻而冷酷。练踢腿动作时,他让我一只脚高高抬起,另一只脚呈“金鸡独立”状达10多分钟,仍不准我放下。汗水顺着我的脸颊流到脖子里,我可怜巴巴地盯着他那双冷酷的蓝眼睛,乞求他让我放下。20分钟过去了,我因坚持不住而歪倒在地,琼斯漠然的看着我,喝道:“站起来!继续!”

黄昏时分,一天的训练终于结束了,我像机器人一样吃完晚餐回到宿舍,脱光衣服开始冲澡。半分钟后,学生官把我从浴室里拖出来顶在墙上,挥舞着拳头大声吼叫着说:“你只有30秒洗澡时间,你超时了!”我头上和身上全是泡沫,但学生官不准我再进浴室,没办法,我只好用浴巾抹掉泡沫。

晚上10点整,宿舍楼准时响起了熄灯号。这里唯一的好处是,如果自己睡不着,可关掉大灯开台灯看书或写字,别影响他人就行。

夜里11点多,同宿舍的人睡着了,我悄悄走进浴室,先将身上残留的泡沫冲干净,再坐下来冲洗因踢正步而溃烂出血、奇痛无比的右脚趾。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到美国军校读书的第一天结束了,我觉得自己完全垮了。

晚上,15岁的我坐在台灯下给远在北京的妈妈写信:“妈妈,这里的一切都比想象中可怕:学校完全实行军事化管理,老师都是现役军人,同学中有中东王子,有世界500强企业创始人的第三代、第四代,也有其他学校管不了的调皮孩子,我是唯一的中国学

1 生。这里不许外出,不许打电话,不许和别人说话。除上课外,我必须待在房间里背学生手册,或是擦皮鞋、擦铜衣扣。我觉得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在浪费时间和生命……现在是我入学的第一个星期,学校说如果在两星期内改变主意,可退回学费。希望您看到信后能尽快做出决定……”

信寄出后,我天天查看信筒,可妈妈没有回复!在有“小西点”之称的费城军校读书的第一周,我几乎天天晚上哭泣……

“冷酷母亲”特立独行,懦弱男孩接受考验

我至少能列出10条理由,证明自己应该得到妈妈和爸爸的宠爱,应该在北京最好的中学读高中,而不是来这所美国军校受尽折磨!

妈妈40岁时才生下我,高龄生育,多大的风险啊!她应该把我捧在手心里、含在嘴里才对呀,而不是把我扔这么远!

我的姥爷是开国元勋,他那一代人打下江山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代生活得更好,而不是去遭罪。我的爷爷从事科研工作,我的太姥爷是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我完全应该在一种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下,成长为爷爷或太姥爷那样的科学家,而不是来这里读军校!我很想当科学家,对军事这一套并不感兴趣。

我的爸爸在北京市政府工作,妈妈的单位也不错。虽说他们已经退休,但只要爸爸和妈妈愿意,不用暗示什么,就会有人帮着让我进入北京最好的重点中学读书,然后顺理成章考大学,大学毕业找份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舒舒服服过小日子。

我是孔子的第77代孙,这是有据可查的,山东的孔庙里刻着我的名字,宗谱上也能查到我这一支。“圣人之后”不该受如此之罪,至少不能被人欺侮呀!

可我的强势妈妈不这样想,她对我的教育自幼严厉,甚至冷酷!

我很小的时候,如果哭泣,妈妈只要数“

1、

2、3”,我就得停下来。我不知道“3”之后妈妈会怎样惩罚我,因为我从来没有在她数“3”后还敢继续哭泣,一次都没有。就连邻居都觉得妈妈太厉害,可妈妈并不想改变自己。

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领着我上街,我看到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就让妈妈给我买。妈妈没有答应,我当即倒在地上耍赖,放声大哭,弄得自己一连泪一脸灰。可妈妈扭头看了一眼,竟扔下我扬长而去。妈妈越走越远,我的哭声更加凄厉,我就不信妈妈真会扔下我不管。可无论我怎么扯着嗓子哭泣,妈妈都没有停下脚步。眼看妈妈的身影就要消失,我赶紧爬起来追上了妈妈。妈妈冷着脸不看我,也不理睬我。从此我明白,以要挟的方式对妈妈,无效!

上幼儿园后,妈妈让我上全托,以锻炼我独立生活的能力。刚上小学,妈妈一声令下:“让儿子读私立学校,吃住都在学校。这孩子从小爱哭,性格懦弱。现在的独生子

2 女,稍不留神,要么无法无天,成了谁也管不了的天王老子;要么男孩变得女里女气,白顶一个男子汉的名。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爸爸对妈妈从来言听计从。于是,从小学到初中,我都在私立学校读书,每个月回家不超过4次,妈妈也很少来看我。

初中毕业,我以几分之差错失重点高中。那些天我很伤心,给妈妈打电话,让她托爸爸的朋友帮忙让我上重点高中。

妈妈来了。那时妈妈住在郊外,她进城后和朋友在北京饭店喝茶叙旧,对我上重点高中一事只字不提。

喝完茶妈妈就回家了。她对爸爸说:“我托朋友给儿子联系了一个陕西的农村老乡,他答应让儿子过去生活一段时间。”

就这样,没有上成重点高中的我被妈妈“扔”到了陕西乡下,每天跟着老乡下地干活,吃着很差的伙食。老乡一定得到了妈妈的“授意”,我只要有一丁点儿做得不合适,他便对我非吼即骂,让我饱受“寄人篱下”之苦。

妈妈的教子方法远不止这些。她的另一些举动则是“另类冷酷”。

我上小学时,妈妈经常托医院的朋友给我写假的病假条,交给学校,然后带我出去旅行。那时我学习成绩一般,面临考试,我担心考不好会被老师和同学嘲笑,不敢跟妈妈出去旅行。妈妈却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一次考试成绩算不了什么。走吧,孩子,咱们出发!”

我和妈妈去过天山,去过大草原……有一次,妈妈带我去看三峡,那是一次与三峡众多美丽景点的“告别旅行”,妈妈说,三峡大坝建成以后许多景点一辈子都看不到了。那次我和妈妈走得急,也没收拾什么行李,衣服旧,以至于游船上的人都称呼我们“盲流”。但妈妈朗声笑着和大家聊天,一点儿也不在乎。

妈妈退休后不在城里享福,拉着爸爸去京郊承包了一大块农田办农场。每年寒暑假,妈妈都让我帮爸爸下地干活,不准我待在北京城。酷暑里,我光着膀子和爸爸在玉米地里挥汗如雨;寒冬中,我和爸爸踏着厚厚的积雪在田里忙碌。

有一次,妈妈为了锻炼我的胆量,告诉我地头那边有一片坟地,一场大雨后,地面就有可能露出金银首饰,有人捡到过。经不起妈妈的“蛊惑”,我真去了坟地。那时是黄昏,大雨刚停。坟地里怪鸟乱叫,虽然我没有找到首饰,但从此胆子大多了。

我刚上初中那年,有一次被一个比我小一岁的男孩打哭了。回家后,妈妈严肃地对我说:“孩子,男孩子打架才能长大,妈妈不觉得这是坏事儿。可输给比你还小的孩子,太让妈妈丢脸了。再打时,你得想办法赢他一次!”我从小胆子就小,就连跟别人吵嘴也不敢,妈妈这样说,我一直在发抖……

3 这就是我那特立独行的妈妈!

我在陕西老乡家住了半年多,就在我受不了之际,妈妈一个电话打过来:“儿子,我和你爸爸商量好了,我们一致认为将你放在“狼群”里比放在“羊群”里你会成长得更快更好——我们已经给你选好了学校,是美国费城的一所军校,学生按表现晋升军衔,可以升到团职甚至更高。你要是能当上团长,那该多神气呀!”

妈妈决定了的事不可更改,我只能乖乖服从。办好签证,妈妈和爸爸都没有送我,我独自从北京飞到美国。没想到学校如此冷酷无情!

“冷酷母爱”成就铁血男儿,美国军校飘起首面中国国旗

学校的训练越来越苦,几天后开始练长跑。背着沉重的背包,上山下山,过草地泥地,跑到最后,我先吐胃液,后吐胆汁,几乎晕倒。

最为艰难的时候,妈妈打来了越洋电话:“孩子,男孩子要想成为顶天立地的男人,必须经历一些身体和心理上的磨练。你自小懦弱,被娇惯,妈妈就是希望你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经受锻炼。孩子,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

妈妈说我行,我不行也得咬着牙坚持。新学员的训练要经过半年才能结束,我是这所军校里唯一的中国人,我不能趴下。我要让所有人知道,中国人是硬骨头,我不能丢中国人的脸!说真话,只有身处异国他乡的人才能真正明白“祖国”的含义。我要是倒下了,人家嘲笑的不仅是我个人,还有我的祖国!

一个月、两个月、3个月……我的体能上来了,意志力也坚强了。从小学到初中,妈妈给我打下的底子发挥了作用,再练长跑时我不吐了,能跑在带队教官的前面;练射击,我精准的枪法让同班同学竖起了大拇指……几乎所有军事项目我都名列前茅。我和最强悍的学员进行“挑战极限”比赛,我做得很出色,就连那个总对我吼叫的教官也大声夸奖我说:“孔,好样的!”

因成绩和表现突出,我只用了3个月就结束了新学员训练,于当年6月参加了军官训练,成为一等军士。美国人对能吃苦、素质良好的人永远充满敬意,格外器重。到当年11月时,我已成为上士军官;第二年2月,我被提升为上尉;到第二年9月时,我已经成为步兵团总教官、军警队队长和国际部代表,属于正团级军官!

军校的军衔制与军队一样严格,从新学员到正团职,我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更让我充满自豪感的是,在每个星期天的例行阅兵式上,我身穿威武的海军陆战队团职军官服,长筒皮靴锃亮,腰戴佩剑,指挥部队列队完毕后,正步走向主席台,向所有前来观看的家长和客人大声报告:“我是孔一诺,来自中国北京!”

来宾的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对妈妈多年的良苦用心有了全新的理解——正是妈妈的“冷酷母爱”,培育出了我这个铁血男儿!

4 在军校,我没有停下成长的脚步。多年前,妈妈曾经对我说,男孩子打架,要么不打,要打就打赢,男孩子只有打架才能成为男子汉!在军校,我一直在寻找机会打架。在一次和同学聚会时,我们一帮大男孩闹着闹着,不知怎的,我把一个比我高出一头的白人男孩惹急了,继而我们大打出手!

初中时,我被一个比我小的男孩打哭,现在我要和一个比我高大的男孩较量。同学想拉架,我吼道:“别拉!大家围成圈观看,谁也不准拉架!”那天,大家真围成一个圈看我们打架。那一刻我才明白,两个男人赤手空拳地格斗,完全是力量、耐力、灵巧度、应变性和意志力的较量,缺少任何一样都不行!

打到后来,我和他都躺在地上,一个看一个。最终,我们同时把手伸给对方并紧紧握住,从此成为好朋友。男孩子要有对抗精神,要有强烈的攻击欲望和能力!这是妈妈教给我的成长理念。我曾读到国内某中学一个高三男孩被同班的女孩打哭的报道,当即哑然失笑——我这个中国男孩如果没有一点血性,怎么可能在如“狼群”般的美国军校升到正团级军官?如果中国的男孩子都被女生打哭,那么一旦外辱降临,男儿如何能保卫家园?

我打电话告诉妈妈打架的事,妈妈高声夸我:“儿子,好样的!”

我在军校读书3年,妈妈只来看过我两次。第一次是我刚上士官训练营,当我向妈妈哭诉这里如何苦时,妈妈拉着我来到广场,面对因我的到来而升起的第一面中国国旗,我们久久凝视。妈妈没有说话,只紧紧搂着我的肩头。然后她回北京了。

第二次妈妈来学校是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当我上台领取毕业证书时,台下1000多个我所领导的兄弟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孔!孔!孔!”妈妈安静地坐在台下,微笑着看着我,什么话也没说……

从军校毕业后,我考取了纽约曼哈顿大学的金融和国际关系专业。毕业后,我打算去牛津大学读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然后回国发展自己的事业。

妈妈给我的母爱是冷峻甚至有些冷酷的。有时我想,如果我不来军校,今天的我极有可能是个无所事事、没有梦想的公子哥,是妈妈让我健康成长。

注:孔一诺是圣人孔子的第77代孙,也是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曾外孙。他出生在北京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母亲40岁那年生下他。自小性格懦弱、娇生惯养的他“泪腺丰富”,特别爱哭。但从幼年起,他在近乎冷酷的母爱呵护下,克服自身弱点,健康成长起来,并成为美国军校的第一个中国男孩。

第五篇:在美国如何用中国银行卡

http://

在美国如何用中国银行卡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有许多人移民和留学美国。对于刚刚到美国,或者是去美国暂留的朋友来说,能够在美国直接使用中国银行卡是非常方便的。现在中国的银行很多种,什么工商、农行、招行等,让正准备去美国的朋友们不知道到底该带哪几种银行卡去美国才是最方便与实用实惠的呢?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的几种不同的卡在美国不同地方的使用攻略:

1、带有银联标识卡:目前,中国银行发行的带有银联标识的借记卡几乎都可以在美国使用,包括大家平时在国内经常使用的工资卡、储蓄卡等。由于这项业务近两年才开始,有一些银行较早发行的借记卡在卡片背面仍然写着仅限国内使用Only Valid in China,再加上部分银行工作人员还不太清楚这些借记卡已经可以在美国等境外国家和地区使用了。银联标识卡是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的。

2、双币种信用卡:大家常用的中国的银行发行的双币种信用卡(卡片右下角有VISA 或MASTERCARD 等标识;右上角有银联标识)也可以在美国使用,但不能通过银联网络交易,只能通过其它的银行卡网络交易。所以,当客户前往美国时,可以同时携带银联借记卡和双币http://

种卡。在可以使用银联借记卡的时候尽量使用银联借记卡。这样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和在中国刷卡一样。在不能使用银联借记卡的地方可以使用双币信用卡,但回中国后要记住办理购汇还款手续。

3、刷卡机(POS机):在美国只要刷卡机上有可以输入密码的键盘,那么基本上都可以使用银联借记卡,因为借记卡都需要输入密码才能交易,不像信用卡无需输密码就能交易。客户也可以主动询问收银员:能否使用借记卡 Debit Card ?由于美国的商店尤其是一些中高档商店很多都不张贴受理银行卡的标识,所以一些美国的收银员可能不太了解已经能使用中国的银联借记卡了,客户可以让收银员试一下,一般都能刷卡通过。如果刷不通也不用担心,用现金或信用卡支付即可。 美国的购物商店很多都是全国连锁的品牌商店,例如在美国非常受欢迎的服饰箱包品牌GAP、Banana Republic、Ann Taylor、Guess、Nine West、Nike、Polo Ralph Lauren 等,还有Apple 等消费电子产品商店。这些品牌店很多都能刷银联借记卡,或是信用卡的,而且全国所有的店铺都可以。

4、ATM取现:在美国有很多的ATM 机都可以使用银联借记卡提取美元现金,不需要客户在卡里存美元,而是直接扣客户卡里的人民币资金,所以出国前请存入足够的人民币。要注意的是美国的ATM 机不一定都张贴了银联标识,但是只要看到ATM 机上贴有CitiBankhttp://

或Pulse 的标识就可以使用银联借记卡取现。 在美国刷银联借记卡消费或取现,汇率采用交易当天中国银行的美元卖出价,直接转换成人民币从卡上扣除。在商店刷卡消费和国内一样不需要付任何手续费。通过ATM 取现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手续费,每家发卡银行的标准不同,例如招商银行的一卡通目前的取现手续费是按交易金额的0.5%收取,最低10 元人民币。另外美国一些地区使用ATM 机要额外收取2 美元左右的终端利用费,屏幕上会有提示,直接确认就可操作。

上一篇:中国煤炭开采企业名录下一篇: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