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肾肾结石

2024-05-17

孤立肾肾结石(精选八篇)

孤立肾肾结石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 男, 年龄36~51 (平均42) 岁。病程10个月~5 年。单纯肾盂结石12例, 部分鹿角结石11例, 全鹿角结石2例。结石直径2.0~5.5 (平均2.8±0.6) cm。肾功能不全 (代偿期) 10例, 其余肾功能正常。尿常规无白细胞。

1.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先取截石位下行术侧输尿管逆行插入6F 输尿管导管至肾孟。插管成功后改俯卧位, 腹部垫一小枕。穿刺点一般取患侧11肋间或12肋下缘与腋后线到肩胛线之间的区域;选择经下盏或中盏进入, 中盏结石选择直接穿入, 上盏和下盏的结石可选择经下盏穿入。根据KUB、IVP及CT初步确定进针的深度和角度, 设定参照位点。在穿刺前由输尿管导管注入60%的泛影葡胺, 清楚显示集合系统, 明确穿刺部位。先用C臂X线机透视校正和确定穿刺位点和角度, 边穿刺边逆行向肾孟注水形成人工“肾积水”, 提高穿刺成功率, 18G肾穿刺针通过肾后外侧经肾实质进入集合系统, 取出针芯, 见有尿液流出为穿刺成功。将斑马导丝经针鞘引入肾收集系统, 可由透视进一步确定安全导丝的位置是否在集合系统。退出针鞘, 用筋膜扩张管沿导丝将穿刺道从F8扩张致F16 peel-away鞘能顺利置入, 每次增加2F, 退出扩张管, 留置工作鞘。沿鞘进入F8/9.8输尿管镜, 在电视监视下进入肾集合系统内, 明确结石后用30W钬激光机 (功率设定15~30W) 碎石, 先从结石边缘碎石, 结石碎末多数均能通过输尿管镜高压灌注冲洗退镜时的逆向水流及同期输尿管导管注水冲洗出体外, 稍大的结石用钳夹取出, 碎石完毕后常规留置F16肾造瘘管4~7d, 术后复查KUB评价疗效, 决定是否行二次碎石。患侧留置输尿管双J 管4w。术中生命体征波动较大或出血明显、视野模糊者, 可先留置肾造瘘管, 待术后5~7d于局麻下行Ⅱ期碎石。

2 结果

25例均治疗成功。碎石取石时间 (碎石开始至取石结束时间) 35~150 (平均88.3±11.2) min, 1次治疗结石取净率 (KUB残留碎石<2mm[1]) 为72% (18/25) , 2次治疗后结石总取净92% (23/25) 。无输血及穿孔、狭窄患者, 1例术后发生高热 (>39℃) , 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 (2/25) 。2例残石接受ESWL治疗, 结石全部成功排出。

3 讨论

孤立肾结石的治疗一直是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难题, 传统的开放手术肾功能损害大、手术风险高。我科采用微创经皮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 体会如下: (1) 快速准确的穿刺并建立碎石通道, 减少穿刺造成的肾单位丢失:穿刺前由输尿管导管注入60%泛影葡胺, 清楚显示集合系统, 明确穿刺部位; 在腰肋部穿刺靶点 (结石或肾盏) 体表投影部位置一血管钳尖作参照, 穿刺进针点、体表投影点和穿刺靶点呈三角形, 穿刺针与地面呈45~60°对着体表投影点和穿刺靶点连线穿刺, 多能顺利穿刺成功。 (2) 缩短碎石时间:本组采用“蚕食法”, 从结石边缘开始碎石, 由浅入深, 逐层粉碎, 尽量使结石碎成粉末状或很小的碎屑, 碎石取石时间35~150min。术中应避免由中心开始碎石, 以免碎成大块, 使结石移动度增大, 增加碎石难度, 且易被水冲入其它肾盏内, 导致结石残留;大功率钬激光碎石, 能显著提高碎石效率。 (3) 碎石过程中尽量降低肾盂内压力:吴荣佩等[1]研究表明肾盂内灌流压在50~150mmHg时, 肾单位各结构保持完整;当肾盂内灌流压达到200mmHg, 透射电镜下可见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器扩张, 胞质内空泡形成, 微绒毛紊乱、脱落等细胞受损表现;当肾盂内灌流压达250~300mmHg时, 可观察到肾小囊基底膜断裂、肾小囊壁破裂, 红细胞及蛋白质漏入肾小囊,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胞质内大量空泡形成, 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破裂等结构损伤表现。术中如果采用F18扩张鞘通畅引流, 低压灌注生理盐水, 从而降低肾盂内压力, 能有效避免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本组曾出现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 术中灌注压为300mmHg, 术后经透析、利尿后第5天肾功能逐渐恢复, 考虑为可逆的肾损伤。其余24例患者降低灌注压 (<250mmHg) , 无1例肾功能衰竭发生。因此, 微创经皮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安全有效。

摘要:25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中, 7例分两期行微创经皮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其余18例均行一期穿刺取石。均为单通道穿刺取石, 除1例一期碎石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发生高热外, 无重大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输尿管镜,孤立肾,肾结石,碎石术,钬激光

参考文献

肾结石肾积水怎么治的方法 篇2

要治疗肾结石并且带有肾积水我们要先了解这个病的临床症状,这个病的临床症状是患者会出现剧烈绞痛和恶心呕吐的症状,当患者的肾积水感染时侯,患者还会出现高少和寒战的不良的症状。

病人在肾结石并且带有肾积水病人刚刚开头的时候,医院的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病人先开排石的药物,帮助病人先把肾上的结石排出来,然后在开药帮病人治疗肾积水,病人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嘱咐,按时吃药,不要因为药物治疗达不到自己心中治疗的效果就换别的方法治疗,这样杂乱的治疗方法不但没有治疗效果还会加重病情。

肾结石并且带有肾积水可以用手术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的,这种方法治疗的原因是因为在药物没有办法把肾里面的肾结石排出来的时候,医生就会建议患者用手术的方法把肾结石取出来,然后再结合药物治疗肾积水,在取石手术的时候,患者不用担心,这个是微创手术来的,没有什么风险的。

孤立肾肾结石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于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间入住我院泌尿外科病房, 共58例, 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9例, 男性15例, 女性14例, 年龄25~58岁, 平均 (42.8±7.2) 岁;病程15d~3个月, 平均 (1.2±0.3) 个月;结石直径2~2.5cm, 平均 (2.2±0.2) cm;结石数量5~23枚, 平均 (13.8±4.2) 枚。对照组29例, 男性16例, 女性13例, 年龄23~59岁, 平均 (43.2±8.6) 岁;病程12d~4个月, 平均 (1.3±0.4) 个月;结石直径2~2.5cm, 平均 (2.3±0.1) cm;结石数量5~25枚, 平均 (14.2±4.5) 枚。两组病例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 数据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应用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患者取截石位, 局部麻醉, 将输尿管导管逆行性插入患者尿道。调整患者至俯卧位, 利用超声引导于肋间经皮穿刺, 超声下见穿刺针针头刺入肾小盏后, 将针芯退出, 观察输尿管内有尿液流出后, 肾镜沿导丝逐渐送入肾集合系统, 明确结石数量、大小、位置等情况, 并以超声碎石技术进行大块结石的击碎, 吸出体外。

对照组应用开放式取石手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 垫枕将腰部垫高, 全身麻醉, 选择腰肋缘下方依次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充分暴露肾盂, 肾盂切开后置入F24肾镜, 明确结石数量、位置、大小、周围情况等, 制定取石方案。取石钳将较小块结石直接夹出;稍大结石应用灌注泵冲洗, 气压弹道碎石机碎石后将碎块取出。术中用吸引器及时吸净冲洗液, 并以纱布垫于肾周, 以保证术野的清晰。术后置双J管, 退出肾镜, 留置引流管, 以可吸收线将切口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情况,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结石取净率、术后2个月结石排净率、并发症发生率, 并检验治疗前后血肌酐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SPSS18.0数据库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t检验, P<0.05时为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如表2所示为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术后取净率、术后2个月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血肌酐

如表3所示为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2个月血肌酐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月与术前比较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各阶段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2中, *t=0.240, 0.226, 0.316, 0.214, P>0.05)

3 讨论

孤立肾在临床并不少见, 由于患者为单肾工作, 另一肾功能缺失, 因而机体的代偿能力差, 手术治疗危险性大[4]。孤立肾合并多发结石病例较少, 多发结石增加了孤立肾手术治疗的危险性, 患者手术耐受性差, 手术风险大, 术中易出现大出血, 更加重了患者肾功能的损伤, 危及生命[5]。

手术取石是目前临床治疗孤立肾多发结石的主要方法。程波的报道指出, 孤立肾的肾皮质较正常人的肾皮质更厚, 推断可能与肾功能代偿集中于单一肾脏有关[6]。但较厚的肾皮质意味着肾脏血供更加丰富, 手术危险性更大[7]。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由于切开皮肤组织, 手术出血量大, 再加上肾脏的取石术所造成的创伤, 更增加了出血的危险性, 提高手术风险[8~10]。还有, 由于孤立肾多发结石梗阻多引发肾积水和感染等, 而对侧肾脏又缺乏代偿功能, 手术切口术后恢复慢, 并发症多, 即使手术取石成功, 也可能因术后并发症而加重患者肾脏负担, 引起肾衰竭而危及生命。

超声引导下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利用肾镜经肋间穿刺, 大大减小了手术创伤,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也减少了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在本组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提示手术安全性高, 有利于降低术中患者单肾代偿负担;研究组术后结石取净率、术后2个月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超声引导下取石效果较好;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超声引导术式术后安全性高, 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 降低并发症而加重病情的风险。还有, 在对两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变化的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无显著差异, 两组间也无显著差异, 说明手术对患者肾功能无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孤立肾多发结石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结石取净率和排净率高, 手术疗效好, 安全性高, 适合于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忠.钬激光碎石治疗孤立肾并输尿管结石17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1 (8) :871~872

[2] 单斗联, 屠民琦.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14 (16) :123~124

[3] 杨文增, 张萌, 马涛, 等.微创治疗高龄患者孤立肾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 2011;14 (15) :1708~1709

[4] 王亮, 李沙丹, 刘吉文, 等.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孤立肾多发性结石[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2;17 (6) :565~567

[5] 赵延文, 胡治华, 唐伦.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与小切口辅助经肾穿刺取石术在孤立肾结石中的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 2013;26 (3) :202~203

[6] 钟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12;31 (24) :50, 52

[7] 程波.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孤立肾多发结石疗效[J].吉林医学, 2013;34 (24) :4999

[8] 李广为, 乐有为, 冯建华, 等.开放手术结合肾镜治疗孤立肾多发结石8例[J].当代医学, 2012;18 (18) :60~61

[9] 彭潜龙.微创经皮肾取石对小儿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1;17 (27) :36~37

输尿管软镜治疗孤立肾结石疗效分析 篇4

关键词:输尿管软镜,肾结石,孤立肾

对于孤立肾结石,尤其是>2cm的孤立肾结石,适用于何种术式仍存在较大争议。因为孤立肾缺乏对侧肾脏代偿,术式选择不当可能造成严重肾功能损害甚至更加严重的并发症[1]。为探讨输尿管软镜治疗>2cm孤立肾结石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12例>2cm孤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2~73岁,平均46岁。功能性孤立肾8例,解剖学孤立肾4例。12例患者中2例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次,1例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2次,1例接受PCNL治疗1次。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静脉尿路造影(IVP)及泌尿系CT。

1.2 治疗方法:

全麻,经尿道置入输尿管硬镜进入膀胱,拔除输尿管双“J”管,经输尿管硬镜向患侧输尿管置入斑马导丝,镜体沿导丝进入并上行至肾盂。退出输尿管硬镜,在斑马导丝引导下置入输尿管软镜引导鞘(F12/14;美国COOK),输尿管软镜(Olympus UFR-V)经引导鞘进入肾盂,并逐个检查肾盏。找到肾结石后用钬激光(美国科医人,光纤200μm,功率8W)以蚕食方法将结石击碎,碎石大小约直径小于2mm,较大结石碎片由套石篮直接取出。镜检无较大结石碎片残留后退出光纤,重新置入斑马导丝,并在导丝引导下留置6F双“J”管及留置16F导尿管。术后严密监测血清肌酐值及电解质,分别于术后3天、术后4周复查腹部平片评估碎石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例患者结石直径为2.1~4.0cm,平均2.6cm;手术时间为60~240min,平均109min;12例患者中9例(75%)一期手术将结石全部击碎;2例接受二期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二期手术结石清除率为91.6%;术前血清肌酐值为67~247μmol/L,平均(77.3±32.1)μmol/L,术后第1天复查血清肌酐值为88~265μmol/L,平均(90.4±27.2)μmol/L,术后1个月复查血清肌酐值为56~164μmol/L,平均(76.5±24.4)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孤立肾合并肾脏其他病变需要手术治疗是让泌尿外科医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随着肾结石直径增大,ESWL清石率降低,且并发症发生率升高[2],尤其当肾结石直径>2cm,ESWL已不适用。PCNL清石率高,效果确切,是治疗>2cm肾结石的首选。但是文献报道其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输尿管软镜是可以替代PC-NL治疗肾结石的一种方法。本组收集的病例系我院从2011年2月开展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以来收治的病例,一期清石率为75%,二期清石率为91.6%,且解除梗阻后肾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肾功能严重损害病例。

肾功能保护在孤立肾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程跃等[3]通过测定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变化,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时肾功能的影响,认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后可导致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肾小球和肾小管不同程度的受损,但其损害是可恢复的。其原因可能是碎石过程中肾盂压力增高,导致肾功能损害[4]。因此,减少手术时间、碎石过程中充分引流保持肾盂内低压是保护肾功能的可靠方法。

综上所述,输尿管软镜治疗>2cm孤立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围手术期管理对手术成功率及肾功能保护十分重要,例如术前严格控制感染,减少手术时间,术中保持肾盂低压,术后严密监测等。随着输尿管软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积累,更多的对肾功能保护有更高要求的孤立肾结石患者可应用输尿管软镜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建何,潘春武,李瑞鹏,等.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处理直径>2cm肾结石[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104,14(2):132-137.

[2]程跃,严泽军,马建伟,等.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肾结石46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1):29-31.

[3]程跃,严泽军,谢国海,等.“粉末化碎石”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中的应用[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3,2(3):210-212.

1例孤立肾肾盂癌病人术后的护理 篇5

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62岁, 2009年2月16日入院。入院主诉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20 d, 体检发现有肾盂占位3 d。彩超示:右肾盂实性占位, 癌可能;左肾显示不清。CT检查示:左肾萎缩, 右肾盂占位, 癌可能。初步诊断为:左肾萎缩、右肾盂肿瘤。术前全科进行多次讨论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根据手术原则应行右肾盂肿瘤根治术, 但考虑到病人为孤立肾, 术后需行血液透析治疗, 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病人及家属又坚持保肾, 故决定行右肾盂切开肿瘤切除术。手术于2009年3月3日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术中留置双J管、肾造瘘管、腹膜后引流管。术毕用生理盐水行肾盂持续冲洗, 术后进行血常规及肾功能动态监测。术后第3天, 病人出现呼吸急促, 频率36/min, 血肌酐378 μmol/L, 肌酸激酶2 304 U/L (正常25 U/L~200 U/L) 。术后第4天, 给予间断低压肾盂冲洗, 减轻肾脏后负荷。术后第7天, 血红蛋白81 g/L。术后第8天, 血红蛋白93 g/L, 白细胞0.26×109/L, 血小板34×109/L。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 给予利尿、输血、升高白细胞数、间断低压肾盂冲洗、止血、抗感染等有针对性的治疗和相关护理, 病人于2009年4月1日痊愈出院。

2 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

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及时了解病人心理状态, 病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非常担心, 心理负担极重。因此, 应认真、耐心地给病人讲解有关肾脏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的相关知识。同时, 充分调动家属的积极性, 保证治疗计划有效的实施。

2.2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出血

术后24 h内每隔15 min~30 min监测1次生命体征。观察病人伤口有无渗血及引流液的性状、量。若发现病人血压偏低, 引流液多呈血性, 要高度警惕有出血可能, 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2.3 加强基础护理

右肾盂切开肿瘤切除术后, 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 至少在2周, 以防继发性出血。协助并指导家属自上而下按摩病人双下肢, 病情许可下稍抬高双腿或指导病人做下肢被动活动, 减少淤血和增加回流,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卧床期间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干燥及床单位平整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指导病人深呼吸, 以利于肺部扩张, 减少肺部并发症。

2.4 饮食护理

病人术后2 d~3 d肠蠕动恢复并排气后, 可开始进食。多饮水, 保持每日尿量在2 000 mL~3 000 mL, 减少细菌在泌尿系统繁殖的机会。蔬菜中的菠菜其草酸盐含量极高, 应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和菜花含嘌呤较多, 尿酸高者忌用, 其他如苋菜、竹笋、豆腐亦不宜吃得太多;茶以不饮或饮淡茶为好, 以减少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机会。

2.5 置双J管后的护理

此孤立肾病人右肾盂肿瘤切除术后放置双J管支架进行引流, 但放置双J管后极易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双J管本身对肾盂、输尿管、膀胱黏膜刺激, 还可能引起间断血尿。因此, 应耐心向病人解释、说明。

2.6 肾盂冲洗的护理

肾盂冲洗溶液为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压力高可造成肾单位损害。低压冲洗方法:无菌生理盐水3 000 mL与引流袋连接好, 严格控制冲洗速度, 一般为0.5 mL/min~1.5 mL/min, 相当于1 min 20滴~30滴。术后1 d~2 d, 肾脏出血较多, 给予持续冲洗, 在短时间内将冲洗速度1 min调至40滴~60滴, 加强巡视, 发现引流液转清后立即给予间断冲洗, 减慢冲洗速度, 冲洗速度1 min调节至20滴~30滴。每天更换输液管、连通管, 注意密封, 防止感染, 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疼痛。严密观察冲洗液的量与引流液的量是否一致, 以及引流液的颜色, 保持输入、输出管通畅, 记录24 h尿量, 如果引出液量少于冲洗入量, 病人自觉腰困、腰部不适, 切口有较多渗液, 肾盂引流管引流增多时, 应考虑可能是血块或组织碎片阻塞管道, 可用手挤捏引流液输出管道, 或者用注射器抽吸肾盂引流管血块或组织碎片。必要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出管道, 冲洗时注入液体的压力要低, 动作要轻柔, 每次量不宜超过5 mL, 每次冲洗前应先抽出引流管内残留液体后再进行第2次冲洗。观察肾盂引流管的颜色及量的变化, 如果肾盂引流管引流量24 h总量大于500 mL或短时间内大于200 mL, 应减慢冲洗速度或停止冲洗, 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当冲洗液颜色由清转红时, 可能是肾内出血增加, 嘱病人减少活动, 平卧休息。

2.7 监测肾功能

当肾盂冲洗的压力在200 mmHg (1 mmHg=0.133 kPa) 以下时, 肾单位结构保持完整。当肾盂冲洗压力超过250 mmHg, 肾单位结构出现不可逆破坏。结论是肾盂冲洗的理想压力不超过200 mmHg。此病人观察的重点:①肾盂冲洗最长不超过30 min。原因为防止肾盂高压, 影响肾脏泌尿功能。②冲洗速度建议1 min不超过40滴。速度过快, 可引起肾盂高压。③观察病人是否腰困。如出现腰困说明已出现梗阻, 形成肾积水, 需停止冲洗, 疏通下泌尿系, 接引流袋引流。④观察引流出的尿量, 尿量多冲洗次数少, 尿量少冲洗次数多。⑤ 观察生命体征, 防止肾性高血压。

2.8 白细胞减少的护理

控制入室人员, 医护人员消毒手后, 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紫外线灯消毒, 每日2次, 每次30 min, 保持床单整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锁骨下静脉置管处每隔2 d换药1次。用漱口液进餐前后漱口, 并在早晚做口腔护理。勿用手挖鼻腔, 不可用牙签剔牙, 不用指甲搔抓皮肤等。同时遵医嘱皮下注射细胞因子。

2.9 血小板减少的护理

密切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有无淤点、淤斑、紫癜。嘱病人发现皮肤异常及时报告, 不要搔抓, 以免加重出血或感染, 观察呼吸道有无咯血, 并记录量及颜色, 有无胃肠道出血、呕血、黑便、腹痛, 避免进食粗糙、生硬、刺激食物, 预防消化道出血[2]。注意观察有无口腔、鼻腔、牙龈出血, 询问病人刷牙时有无出血现象。合理安排抽血及治疗, 减少穿刺次数, 静脉补液、穿刺抽血时应用锁穿深静脉管, 封管时暂停肝素, 改用生理盐水。血小板<50×109/L存在出血的危险, 可有皮肤黏膜出血;血小板<20×109/L不可避免会引起自发性出血[3], 其中最危险的是颅内出血, 它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应做好出血护理。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环境安静, 防止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并遵医嘱输成分血。

3 小结

孤立肾合并肾盂肿瘤是临床少见病例, 因无对侧肾脏的代偿, 肾盂肿瘤切除术后, 极易并发肾衰竭, 进一步合并其他并发症。由于其病情的复杂性, 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挑战, 也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5], 除了住院期间常规的治疗、护理, 需要有一些特殊的护理措施。术后精心细致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 及时为医生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 是提高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肾盂癌,孤立肾,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士伟, 李笑弓, 甘卫东, 等.后腹腔镜联合尿道电切镜行肾盂癌根治术[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8, 13 (3) :230-231.

[2]Mahesh C, Goel V, Mahendra, et al.Percutaneous management ofrenal pelvic urothelial tumors:Long-term follow up[J].J Urol, 2003, 169 (3) :925.

[3]李建荣.肾盂肿瘤的护理[J].华夏医学, 1997, 10 (3) :396.

[4]黄卫文, 杨燕玉.孤立肾及一侧肾切除术后患者院外护理指导[J].福建医药杂志, 2000, 22 (5) :121.

孤立肾肾结石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MPCNL治疗孤立肾结石患者136例, 男86例, 女50例, 年龄 (28~69 (47.2±9.8) ) 岁。结石位于左侧62例, 右侧74例, 结石大小 (1.0~4.2 (2.5±0.8) ) cm。先天性孤立肾5例, 单侧肾切除术后69例, 肾切开取石术后无功能40例, 疾病导致单侧肾无功能22例。有反复腰部钝痛、血尿或少尿等症状者112例, 无明显症状者24例。所有患者均行IVU及CT检查明确诊断, 经核素肾动态检查明确分身功能。

1.2 手术方法

(1) 取截石位, 连续硬膜外麻醉, 输尿管镜直视下将F5输尿管导管插入患侧输尿管内至肾盂。同时留置尿管并固定输尿管导管。 (2) 取俯卧位, 在B超引导下定位, 18G肾穿刺针穿刺目标肾盏。 (3) 经穿刺针鞘插入斑马导丝, 用筋膜扩张器按顺序沿斑马导丝从F8-F18隔号扩张通道。留置F18 Peel-away鞘, 形成经皮肾通道。 (4) 调整Peel-away鞘的深浅与角度并对准结石用气压弹道对结石进行碎石。术中利用异物钳配合灌注泵冲洗取碎石。 (5) 留置5~7F双J管及肾造瘘管。 (6) 术后肾造瘘管出血不明显时复查KUB, 有结石残留时择日行二期碎石。

1.3 疗效评定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资料, 主要项目包括年龄、性别、结石位置、结石大小、临床症状、手术时间、出血量、一期结石取净率、二期结石取净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总结分析相关参数。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未出现胸膜、肠管及重要血管损伤, 术后未出现继发大出血。手术时间 (62~126 (78.6±11.2) ) min, 出血量 (51~110 (70.4±8.7) ) mL, 均未输血;住院时间 (7~13 (7.8±1.2) ) d, 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 3~5d拔除输尿管旁引流管, 无尿漏, 7~13d拔除导尿管, 4周后拔除双J管。

一期结石取净率为80.1% (109/136) , 残留结石≤5mm者15例, 残留结石5~14mm者12例, 均在术后6d行二期MPCNL;二期结石取净率为86.8% (118/136) , 残留结石均≤5mm, 给予保守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1.0% (15/136) , 其中术后发热13例, 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 肾周血肿2例, 自行吸收。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 B超、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检查, 结石无复发, 术前SCr升高者明显改善。

3 讨论

孤立肾是维持人体健康仅有的一个肾脏, 由于失去健侧代偿和流经肾脏局部的结石成分浓度增高, 发生结石和梗阻的机会远较正常人为多。孤立肾梗阻起病急, 肾功能损害进展快, 急性梗阻的患肾功能80%以上是可逆的, 若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 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甚至危及生命, 而结石又是极易引起尿路梗阻和感染, 进而导致肾功能不可逆受损的重要原因。孤立肾结石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解除梗阻, 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 同时有效防治感染等并发症, 促进机体恢复[2]。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 (MPCNL) 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手术过程中出血少, 结石清除率高, 对肾脏功能影响很小, 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 成为孤立肾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邹晓峰等[3]报道称MPCNL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 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林伟等[4]研究表明微创治疗方法在治疗孤立肾结石时有明显优势, 11例采用MPCNL治疗, 8例取尽, 3例有结石残留。苏永祥等[5]研究显示MPCNL治疗孤立肾结石一期清除率为77.27%, 手术时间60~130min, 术后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 手术效果良好, 除1例孤立肾结石合并尿路感染, 一期取石术后出现中毒性休克, 其余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李逊等[6]研究发现MPCNL具有疗效肯定、安全、实用、损伤小、并发症少, 特别对于开放取石术后残留及复发结石和并发梗阻性肾功能不全者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在处理肾结石并发梗阻性肾衰中, 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曾国华等[7]研究显示MPCNL治疗孤立性肾结石手术时间53~115min, 平均68min, 住院时间6~13d, 平均8d, 一期结石取净率为79.3%, 二期结石取净率为88.0%, 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发热。本研究发现MPCNL手术时间 (78.6±11.2) min, 出血量 (70.4±8.7) mL, 住院时间 (7.8±1.2) d;一期结石取净率为80.1%, 二期结石取净率为86.8%;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1.0%。与上述研究相似, 提示MPCNL可有效治疗孤立肾结石, 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结石取净率高等优点。其原因可能为MPCNL治疗孤立肾结石时经皮肾通道通常扩至F18, 减少了术中出血;小口径的输尿管硬镜替代肾镜, 可进入更多的肾小盏, 提高了结石取净率;而传统PCNL需要扩张值24~36F, 术中容易出血, 且使用26F肾镜, 较大的肾镜不易进入肾小盏, 结石残留率较高。

在手术过程中, 本人有如下体会: (1) 穿刺点选取, 通过肾盏穹窿不穿刺, 而不是选取肾盏颈部。 (2) 超声实时检测穿刺深度及方向, 避免损伤肾实质。 (3) 减少通道数量。 (4) 碎石时动作要轻柔, 不要撕裂肾实质和肾盏。 (5) 发现术后出血的患者, 应尽早处理。 (6) 术后并发发热的病例, 查明原因的给予对因治疗, 不明原因给予对症治疗链。

综上所述, MPCNL治疗孤立肾结石具有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结石取净率高等优点, 是一种治疗孤立肾结石患者较理想的选取。

参考文献

[1]叶锦, 靳风烁, 江军, 等.上尿路结石致孤立肾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4, 25 (3) :152.

[2]MAHBOUB MR, SHAKIBI MH.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in patients with solitary kidney[J].Urol J, 2008 (5) :24-27.

[3]邹晓峰, 黄明, 李逊, 等.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 24 (10) :693-695.

[4]林伟, 黄海鹏, 黄辉, 等.微创治疗孤立肾结石31例疗效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 29 (1) :63-64.

[5]苏永祥, 李嘉玲, 叶卫东.微创经皮肾镜术治疗孤立肾结石22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0) :35-37.

[6]李逊, 曾国华, 吴开俊.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 (18) :516-518.

孤立肾肾结石 篇7

关键词:孤立肾,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护理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1],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治疗肾结石的有效外科微创方法, 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3]。孤立肾结石是上尿路结石, 较为少见。现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8月—2010年12月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孤立肾病人17例, 其中男13例, 女4例;年龄21岁~72岁, 平均45岁;经病史、彩超、静脉肾盂造影、腹部平片、利尿肾图及肾功能显像确诊孤立肾合并肾结石;合并冠心病2例, 高血压2例, 糖尿病1例。

1.2 治疗

并发急性梗阻伴肾绞痛2例, 轻度积水7例, 中度积水5例, 无临床症状, 体检发现3例。其中铸型结石5例, 单纯性肾结石8例, 合并输尿管结石4例。完善相关检查后均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术后出现出血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 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病人恢复较差带肾造瘘管出院并院外带管3个月后再次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

1.3 结果

17例病人术后1周肾功能恢复13例, 术后1个月恢复肾功能3例, 术后半年恢复肾功能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入院行心电图、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彩超、腹部平片、造影及肾图检查[1]。排除手术禁忌证。对患有内科疾病的病人,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及心肺功能在正常范围。

2.1.2 心理辅导及健康宣教

术前1 d对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病人行书面的术前宣教[1], 向病人告知手术的常规注意事项, 应用通俗的语言告诉病人手术后可能出现进一步肾功能损害、出血、疼痛、感染等。指导病人正确认识手术后的并发症, 指导病人适应术后卧床休息, 做好应对术后并发症的心理准备。每周开展结石病人及家属的公休座谈会, 给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家属及病人对疾病的原因及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对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应对处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病人术后会出现不舒适感, 常规使用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皮肤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应注意监测血压及血糖情况。

2.2.2 心理指导

病人术后生活不能自理, 使病人感到自尊受损[2], 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不便, 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护士应经常关心病人, 详细回答病人的提问, 根据术后的不同时间段及时进行术后饮食及疾病康复指导, 帮助病人与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3 监测肾功能

术后定期复查肾功能及血常规, 预防感染及术后肾功能损害。监测尿量情况, 对孤立肾病人术后常规监测尿量对临床用药及其指导有特殊意义。

2.2.4 控制感染

泌尿系及肺部感染是术后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因此, 在病人进食后鼓励病人多饮水, 以达到冲洗尿路、预防感染的作用, 留置导尿病人每日0.1%醋酸洗必泰棉球会阴护理2次。协助老年病人床上翻身、叩背, 鼓励病人有效咳嗽。

2.2.5 并发症预防

术后3 d绝对卧床休息, 床上活动四肢, 按摩四肢及骨突处, 根据伤口及引流液情况术后5 d~6 d下床活动, 以减少术后出血,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及压疮。

2.2.6 饮食指导

术后及时给予病人饮食指导, 每日饮水量达3 000 mL, 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避免饮浓茶、咖啡等。根据结石成分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饮食指导, 特别是梗阻引起肾功能损害在多尿期的饮食指导, 避免水电解质紊乱及电解质失衡。

2.2.7 出院指导

结石的原因很复杂, 指导出院病人出院后1个月~6个月复查泌尿系彩超及肾功能情况。指导病人出院后的饮食、饮水及适量运动。

3 讨论

孤立肾并发肾结石发生率较低, 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 已被临床广泛采用。孤立肾保护单侧肾功能, 给病人进行系统性治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①术前的详细检查, 了解健侧肾功能, 给病人讲解相关知识, 增加病人对疾病的了解, 使病人积极应对术后并发症。②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 避免出血感染及肾功能损害。正确引导病人认识疾病, 并进行术后康复指导。③良好的心理疏导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压力和紧张,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 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④指导病人大量饮水。我科从2009年开始引进结石成分分析仪, 可以根据结石成分有针对性地进行饮食指导。通过护理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治疗孤立肾结石的应用, 对术后并发症及疾病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孝平.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

[2]周远秀, 李龙坤.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急迫性尿失禁护理干预[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 19 (31) :1916-1917.

孤立肾肾结石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孤立肾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10例,男1例,女9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71±3.6)岁。根据治疗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手术介入组与药物治疗组,其中手术介入组3例,药物治疗组7例。10例患者均为肾鹿角型结石,结石直径22~53 mm。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0例患者均为肾鹿角型结石,结石直径为22~53 mm。主要症状:首发症状比较多,表现为乏力伴意识障碍2例,恶心、呕吐3例,肉眼血尿2例,腹胀3例,发热9例,膀胱刺激征1例。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培养出致病菌9例,其中培养出肠球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大肠杆菌7例。

采用介入手术治疗3例,药物治疗7例。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介入组PLT(60±30.2)×109/L、WBC(21.1±8.8)×109/L、PCT(96.4±35.3)p/(μg·L)、CRP(146.3±21.1)p/(mg·L),药物治疗组PLT(109±35.5)×109/L、WBC(15.3±10.2)×109/L、PCT(51.3±35.5)p/(μg·L)、CRP(133.3±31.2)p/(mg·L)。手术介入组PLT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尿路感染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和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是由单纯性尿路感染合并结石、肿瘤、尿道畸形等基础病变引起的。复杂性尿路感染控制不当可发展为菌血症,导致脓毒血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重要病因是结石梗阻,其起病急,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尽早解除结石梗阻。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降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病死率具有关键作用[3]。微创手术治疗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方法包括体外超声碎石、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治疗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手术方法选择不当会导致病死率的增加,应尽量采用微创手术治疗。

本研究10例患者中,大肠杆菌7例,女性9例,表明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致病菌,老年女性是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高发人群。这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有关。研究发现,老年人复杂性尿路感染明显增加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其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4]。

本研究结果显示,孤立肾尿源性脓毒血症首发症状比较多,表现为乏力伴意识障碍2例,恶心、呕吐3例,肉眼血尿2例,腹胀3例,发热9例,膀胱刺激征1例;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培养出致病菌9例,其中培养出肠球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大肠杆菌7例;手术介入组PLT(60±30.2)×109/L、WBC(21.1±8.8)×109/L、PCT(96.4±35.3)p/(μg·L)、CRP(146.3±21.1)p/(mg·L),药物治疗组PLT(109±35.5)×109/L、WBC(15.3±10.2)×109/L、PCT(51.3±35.5)p/(μg·L)、CRP(133.3±31.2)p/(mg·L)。手术介入组PLT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孤立肾尿源性脓毒血症首发症状比较多,细菌感染炎症、泌尿系结石是主要原因,PLT指标是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陈中举,李丽,张蓓,等.2059株中段尿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9):225-227.

[2]Rivers E,Nguyen B,Havstad S,et al.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N Engl JMed,2011,345:1368-1377.

[3]Bag S,Kumar S,Taneja N,et al.One week of nitrofurantoin befor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significantly reducesupper tract infection and urosepsis: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J].J Urol,2013,77:45-49.

上一篇:三醋酸甘油酯下一篇:土体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