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标准化

2024-05-17

数字标准化(精选十篇)

数字标准化 篇1

“数字油田”建设是实现“油田设施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资产完整性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而模块钻机工程信息数字化规范的研究, 规范了中海石油 (中国) 有限公司海上油 (气) 田模块钻机 (修井机) 工程信息采集和移交程序, 明确了模块钻机工程信息档案管理要求。模块钻机工程信息数字化规范在模块钻机数字化项目中的应用, 解决了大量工程数据文档由于缺乏规范性、标准性而产生的追溯困难的问题;解决了改造、扩建过程中缺乏完整、准确的设计、完工而造成的数据信息无法复用, 导致工程效率降低的问题;解决了设施运维和故障修复过程由于原始信息资料查询困难, 导致效率较低甚至造成较大损失的问题。其保证了工程信息的规范化、数字化、标准化, 为实现工程设施资产全生命期数字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2 模块钻机数字化工程信息采集规范

2.1 工程信息编码规则

工程信息编码标准化是工程项目实施开展的前提, 是信息系统运行的保证。信息的分类与取值是否科学和合理直接关系到信息处理、检索和传输的自动化水平与效率。因此, 综合考虑中海油企业内部设计实际情况, 分析对比国内外相关行业标准, 研究制定了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并适合企业内部应用的工程信息编码规则。

本编码规则在编制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 连续性:以现有海油工程设计编码体系为基础, 统一差异并补充遗漏;

(2) 唯一性:保证所有编码的唯一性, 避免冲突与混乱 (以单体平台为单位) ;

(3) 使用性:代码结构简单明了, 便于使用和记忆;

(4) 扩展性:便于编码扩展, 且扩展后不引起体系混乱;

(5) 高效性:适宜计算机处理, 能够快速录入和辨认;

(6) 兼容性:确保工程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传递的兼容性和高效性。

模块钻机工程信息编码规则规范了开发生产工程项目各个工程阶段的相关编码要求, 主要包括:

(1) 地理信息编码国别编码-行业编码-区域编码-油田编码

(2) 图纸文件编码设计阶段编码-图纸文件类型编码-单体 (模块) 编码-专业编码-图号-次级序号

(3) 设计专业编码模块编码-设备缩写编码-序号

(4) 建造完工资料编码单体 (模块) 编码-文档类型编码-序号

(5) 模型编码设计阶段编码-模型代码-单体 (模块) 编码-模型类型编码-序号

(6) 供应商设备完工资料完工资料代码+工程位号+文档类型编码+流水号

2.2 工程信息数字化采集要求

科学、实用、完善的工程信息数字化采集要求是数字化工作的前提。依据海油系统内工程项目业务流程及涉及相关方的责任, 工程信息数字化采集要求从工程项目源头开始规范承包商/供货商向业主移交工程资料以及业主单位内部各相关单位、相关专业资料的移交模式、移交内容及相关方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移交工程信息的职责等, 实现了不同数据源信息的集成管理与标准化统一。

模块钻机的工程信息资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实现数字化钻机的基础。在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工程信息采集规范 (工程信息编码规则和工程信息数字化移交规范) 的指导和实施下, 实现了项目组工程信息资产的集成采集和标准化管理, 其中包括所有来自承包商/供应商的各类原始工程信息。

承包商/供应商提交的工程文件、工程模型、工程数据中所涉及的所有图纸文件的编码、设备编码、管线编码、材料编码、电子文件命名、电子文件的标准化的整理和存储、关联关系矩阵表的填写、移交方式、移交内容均满足工程信息采集规范的深度要求。

3 模块钻机工程信息数字化处理技术

3.1 工程信息处理过程中关联关系建立

工程信息之间关联关系的建立是指信息与信息之间通过某一中介为纽带, 所建立起来的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关联关系。信息关联以数据规范为基础, 确保关联关系的完整性、准确性、唯一性与有效性。

依据关联关系实现方式的差异, 模块钻机数字化项目关联关系的建立主要是以工程位号为核心、文件编码为基础以及数据模板的属性信息进行关联。以工程位号为核心的信息关联, 是指工程信息发布时填写或自动提取工程位号, 工程信息系统中含有该位号的已建立关联的所有信息会被提取出来, 作为关键词关联结果呈现给用户参考;以文件编码为基础建立信息的关联, 将文件编码作为关键字, 可实现项目过程信息关联与提取;以数据模板的属性信息建立关联通过统一的数据模板, 采集设备类别、文档属性、技术参数等属性, 并以同一个属性作为中介, 将相关信息关联起来, 最终实现模块钻机工程信息中有效数据的提取、传递、统计分析与复用。

关联关系的查询方式主要分为:工程文件关联查询、工程模型关联查询、智能P&ID (工艺流程图) 关联查询、设备关联查询。

3.2 工程信息的处理、校验、装载技术

模块钻机工程信息在标准化整理之后须按照特定的步骤进行属性提取、相关数据校验及预装载等处理, 才能最终装载到工程信息数据库 (EDIS_DB) , 如图1所示。

数据处理步骤:

(1) 工程资料整理 (工程设计文件、合同采办资料、建造完工资料) ;

(2) 属性信息提取;

(3) 三维模型处理;

(4) 智能P&ID处理;

(5) 关联关系矩阵表处理;

(6) 信息校验;

(7) 工程信息导入到工程信息数据库。

将满足EDIS规范要求的模块钻机项目工程信息正式装载到EDIS_DB中, 在该数据库上完成相关关联关系的建立, 实现以工程位号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和动态关联。

3.3 数字化钻机技术应用效果

通过使用EDIS_DB工程信息数据库系统, 可实现以下效果:

(1) 模块钻机工程信息的快速查询, 查询易操作、查询条件灵活等;

(2) 模块钻机工程设计资料信息、厂家资料信息、设备技术参数信息等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实现所有工程文件、工程模型 (智能P&ID、3D模型、结构计算模型) 、工程数据的快速线上查询;

(3) 模块钻机工程设备相关设计文件、设计参数、厂家资料等的模糊搜索查询;

(4) 安全应急情况下设备在3D模型、智能P&ID中的快速定位, 并可快速查询有关设备的设计资料、厂家资料信息、建造完工资料 (设备的技术资料) , 为生产维管快速解决模块钻机安全问题提供帮助;

(5) 重要设备设施的技术参数、厂家资料、招投标资料的快速查询, 为生产采办的管理决策、市场经营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和支持;

(6) 为海上油气田模块钻机工程管理 (生产设施升级改造、维修、设备更新、结构三维模型检测信息的动态检测等) 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和便捷的信息查询。

4 结语

模块钻机工程数字化信息系统研究在模块钻机工程信息化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 研究结果在陆丰13-2模块钻机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打造出国内首台“数字化钻机”。数字化钻机的出色表现大大节省了海上调试和钻完井作业时间, 降低了维保成本。此项技术更是可以广泛推广应用到其他海域, 经济效益可观。海洋模块钻机工程数字化信息系统研究依靠走自主创新之路, 掌握了新型海洋模块钻机从设计到使用的核心技术, 使中海油在此领域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参考文献

[1]冯惠玲, 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293.

[2]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317.

[3]刘家真.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1-353.

数字电视标准 篇2

一、什么是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Digital TV)是从电视信号的采集、编辑、传播、接收整个广播链路数字化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数字电视利用MPEG标准中的各种图像格式,把现行模拟电视制式下的图像、伴音信号的平均码率压缩到大约4.69—21Mbps,其图像质量可以达到电视演播室的质量水平,胶片质量水平,图像水平清晰度达到500—1200线以上,并采用AC—3声音信号压缩技术,传输5.1声道的环绕声信号。

二、数字电视的分类

1.按清图像晰度分类,数字电视包括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和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LDTV)三种。HDTV的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800线,图象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SDTV的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500线,主要是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量级,其图象质量为演播室水平;LDTV的图像水平清晰度为200-300线,主要是对应现有VCD的分辨率量级。

2.按信号传输方式分类,数字电视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三类。

3.按照产品类型分类,数字电视可分为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

4.按显示屏幕幅型比分类,数字电视可分为4∶3幅型比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

三、数字电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标准

1、数字电视的信源编解码技术

 视频编解码技术

数字电视尤其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在实现过程中,最为困难的部分就是对视频信号的压缩。在1920×1080显示格式下,数字化后的码率在传输中高达995Mbit/s,这比现行模拟电视的传输信息量大得多。因而数字电视的图像不能象模拟电视的图像那样直接传输,而是要多一道压缩编码工序。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功能是完成图像的压缩,使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量由995Mbit/s减少为20~30Mbit/s。

 音频编解码技术

与视频编解码相同,音频编解码主要功能是完成声音信息的压缩。声音信号数字化后,信息量比模拟传输状态大得多,因而数字电视的声音不能象模拟电视的声音那样直接传输,而是要多一道压缩编码工序。

 信源编解码的相关标准

国际上对数字图像编码曾制订了三种标准,分别是主要用于电视会议的H.261、主要用于静止图像的JPMG标准和主要用于连续图像的MPEG标准。

在HDTV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方面,美国、欧洲和日本没有分歧,都采用MPEG-2标准。MPEG压缩后的信息可以供计算机处理,也可以在现有和将来的电视广播频道中进行分配。在音频编码方面,欧洲、日本采用了MPEG-2标准;美国采纳了杜比(Dolby)公司的AC-3方案,MPEG-2为备用方案。但随着技术的进步,1994年完成的MPEG-2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显得越来越落后,国际上正在考虑用MPEG-4 AVC来代替目前的MPEG-2。

中国方面,中国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工作组制定了面向数字电视和高清激光视盘播放机的AVS标准。该标准据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MPEG-2标准完全兼容,也可以兼容MPEG-4 AVC/ H.264国际标准基本层,其压缩水平据称可达到MPEG-2标准的2-3倍,而与MPEG-4 AVC相比,AVS更加简洁的设计降低了芯片实现的复杂度。

Page 1 of 7

2、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

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是HDTV的关键部分之一。从发送端信息的流向来看,它将视频、音频、辅助数据等编码器送来的数据比特流,经处理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送给信道编码及调制。接受端与此过程正好相反。在HDTV复用传输标准方面,美国、欧洲、日本没有分歧,都采用了MPEG-2 标准。美国已有MPEG-2解复用的专用芯片。

3、数字电视的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

数字电视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的目的是通过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通过调制把传输信号放在载波或脉冲串上,为发射做好准备。目前所说的各国数字电视的制式,标准不能统一,主要是指各国在该方面的不同,具体包括纠错、均衡等技术的不同,带宽的不同,尤其是调制方式的不同。

数字传输的常用调制方式:

    正交振幅调制(QAM):调制效率高,要求传送途径的信噪比高,适合有线电视电缆传输。

键控移相调制(QPSK):调制效率高,要求传送途径的信噪比低,适合卫星广播。

残留边带调制(VSB):抗多径传播效应好(即消除重影效果好),适合地面广播。

编码正交频分调制(COFDM):抗多径传播效应和同频干扰好,适合地面广播和同频网广播。

四、世界上现有的主要数字电视标准

1、美国数字电视标准ATSC

美国地面电视广播迄今仍占其电视业务的一半以上,因此,美国在发展高清晰度电视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地面广播网进行传播,并提出了以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为基础的标准-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美国HDTV地面广播频道的带宽为6MHZ,调制采用8VSB。预计美国的卫星广播电视会采用QPSK调制,有线电视会采用QAM或VSB调制。

ATSC数字电视标准由四个分离的层级组成,层级之间有清晰的界面。最高为图像层,确定图像的形式,包括象素阵列、幅型比和帧频。接着是图像压缩层,采用MPEG-2压缩标准。再下来是系统复用层,特定的数据被纳入不同的压缩包中,采用MPEG-2压缩标准。最后是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对于地面广播系统,采用Zenith公司开发的8-VSB传输模式,在6MHz地面广播频道上可实现19.3Mb/s的传输速率。该标准也包含适合有线电视系统高数据率的16-VSB传输模式,可在6MHz有线电视信道中实现38.6Mb/s的传输速率。

下面两层共同承担普通数据的传输。上面两层确定在普通数据传输基础上运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或SDTV;还确定ATSC标准支持的具体图像格式,共有18种(HDTV 6种、SDTV 12种),其中14种采用逐行扫描方式。

在6种HDTV格式中,因为1920×1080格式不适合在6MHz信道内以60帧/秒进行逐行扫描,故以隔行扫描取代之。SDTV的640×480图像格式与计算机的VGA格式相同,保证了与计算机的适用性。在12种SDTV格式中,有9种采用逐行扫描,保留3种为隔行扫描方式以适应现有的视频系统。

另外,ATSC还开发并通过了可为采用50Hz帧频的国家使用的另行标准。HDTV格式的象素阵列相同,但帧频为25Hz和50Hz;SDTV格式的垂直分辨率为576行,水平分辨率则不同;也包含352×288格式,适应必要的窗口设置。

2、欧洲数字电视标准DVB

欧洲数字电视标准为DVB,即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数字视频广播。从1995年起,欧洲陆续发布了数字电视地面

Page 2 of 7 广播(DVB-T)、数字电视卫星广播(DVB-S)、数字电视有线广播(DVB-C)的标准。欧洲数字电视首先考虑的是卫星信道,采用QPSK调制。欧洲地面广播数字电视采用COFDM调制,8M带宽。欧洲有线数字电视采用QAM调制。

 DVB-T(ETS 300 744)为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标准。这是最复杂的DVB传输系统。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的传输容量,理论上与有线电视系统相当,本地区覆盖好。采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调制方式,在8MHz带宽内能传送4套电视节目,传输质量高;但其接收费用高。

 DVB-S(ETS 300 421)为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标准。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节目容量大等特点。数据流的调制采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方式,工作频率为11/12GHz。在使用MPEG-2MP@ML格式时,用户端若达到CCIR 601演播室质量,码率为9Mb/s;达到PAL质量,码率为5Mb/s。一个54MHz转发器传送速率可达68Mb/s,可用于多套节目的复用。DVB-S标准几乎为所有的卫星广播数字电视系统所采用。我国也选用了DVB-S标准。

 DVB-C(ETS 300 429)为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它具有16、32、64QAM(正交调幅)三种调制方式,工作频率在10GHz以下。采用64QAM时,一个PAL通道的传送码率为41.34Mb/s,可用于多套节目的复用。系统前端可从卫星和地面发射获得信号,在终端需要电缆机顶盒。

3、日本数字电视的标准ISDB

日本数字电视首先考虑的是卫星信道,采用QPSK调制。并在1999年发布了数字电视的标准--ISDB。ISDB是日本的DIBEG(Digital Broadcasting Experts Group 数字广播专家组)制订的数字广播系统标准,它利用一种已经标准化的复用方案在一个普通的传输信道上发送各种不同种类的信号,同时已经复用的信号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传输信道发送出去。ISDB具有柔软性、扩展性、共通性等特点,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它数据业务。

4、DVB与ATSC的比较

欧洲DVB标准和美国ATSC标准的主要区别如下:

 方形像素:在ATSC标准中采纳了“方形像素”(Square Picture Eelements),因为它们更加适合于计算机;而DVB标准最初没有采纳,最近也采纳了。此外,范围广泛的视频图像格式也被DVB采纳,而ATSC对此则不作强制性规定。

   系统层和视频编码:DVB和ATSC标准都采纳MPEG-2标准的系统层和视频编码,但是,由于MPEG-2标准并未对视频算法作详细规定,因而实施方案可以不同,与两个标准都无关。

音频编码:DVB标准采纳了MPEG-2的音频压缩算法;而ATSC标准则采纳了AC-3的音频压缩算法。

信道编码:两者的扰码器(Radomizers)采用不同的多项式;两者的里德—所罗门前向纠错(FEC)编码采用不同的冗余度,DVB标准用16B,而ATSC标准用功20B;两者的交织过程(Interleaving)不同;

在DVB标准中网格编码(Trellix coding)有可选的不同速率,而在ATSC标准中地面广播采用固定的2/3速率的网格编码,有线电视则不需采用网格编码。

 调制技术:卫星广播系统中DVB标准采用QPSK,而ATSC标准不涉及卫星广播。有线电视系统中DVB标准采用任选的16/32/64QAM,而ATSC标准采用16VSB,两者完全不同。地面广播系统中DVB标准采用具有QPSK、Page 3 of 7

16QAM或64QAM的COFDM(2K个或8K个载波);而ATSC标准采用8VSB。

5、三种数字地面广播系统的比较

ISDB-T和欧洲的DVB-T非常类似,可以说是经修改的欧洲方案,传输方案仍是COFDM,使用的编码方式相同,调制方法也相同,也分为2K和8K两种模式。因为日本电视射频带宽为6MHz,所以载波数、载波间隔有所差别。ISDB-T与DVB-T、ATSC ATV的比较如下:

6、DVB、ATSC和ISDB成员近况

据悉,DVB成员已经达到265个(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并遍及世界各地,我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和TCL电子集团也在其中。ATSC成员30个,其中有美国国内成员20个、来自阿根廷、法国、韩国等7个国家的成员10个,中国的广播科学研究院也参加了ATSC组织。ISDB筹划指导委员会委员17个,其他成员23个,其成员都是日本国内的电子公司和广播机构。

五、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

1、中国的卫星数字电视标准

中国卫星数字电视采用QPSK调制方式,与欧洲、美国和日本采用的标准相同。由于中国限制个人直接接收卫星数字电视节目,所以目前是由有线电视台集中接收数字电视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模拟信号通过有线网络传输给广大用户收看的。

2、中国的有线数字电视标准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标准还在报批过程中,预计采用QAM调制方式,与欧洲、美国和日本相同。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基础较好,且播出所需的投入成本较小,已经在部分大中型城市试播。有线数字电视因不受国家政策限制,有可能会得到很快推广。

3、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与数字卫星广播相较,有容易普及、接收价格低廉的特点;与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相较,则较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设、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造成的网络中断影响。因此,在传输状况、应用需求等方面,地面传输方式更加复杂,全球各地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方案的选择上争议也最大。

自2001年4月起,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便开放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规格建议书的提交;并已在2001年10月开始在北京、上海及深圳三地进行数字地面广播标准的测试工作,在2002年至2003年间测试完成之后,开始进行最后标准的制定,目前还在制定过程之中。

Page 4 of 7 目前中国各方面提交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提案共5套,分别是:

     国家HDTV总体组(The HDTV Technical Executive Experts Group)一号提案:高级数字电视广播系统(ADTB-T);

国家HDTV总体组(The HDTV Technical Executive Experts Group)二号提案: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BDB-T/OFDM);

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Academy of Broadcasting Scienc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Radio, Film and TV)的射频子带分割双载波混合调变系统(CDTB-T);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协议(TDS-OFDM based DMB-T);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Chengdu Electronic Technology University)的同步多载波扩频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SMCC/COFDM)。

目前,这五种标准中,呈现出清华大学与上海交大的两种标准对垒之势。

清华大学的DMB-T标准

该标准在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中,去掉了导频部分,复用同步头。该同步头利用DSS(直接扩散方式,扩散符号使用的是PN系列),提高了灵敏度,有利于汽车等移动状态下接收信号。与欧洲方式相比,灵敏度提高了10%左右,信噪比的要求也可以降低到-20dB。同时信号的传输效率也提高了10%。

清华DMB-T协议简介

         DMB-T(Terrestrial Digital Multimedia/Teelevision Broadcasting)基于 TDS-OFDM(Time Domain Synchronous-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技术

分级的帧结构

强纠错编码技术

灵活的信道调制技术

OFDM 3780 个子载波,QPSK+QAM。抗多径和多普勒效应,支持单频网

高效可靠的时域同步技术

帧同步:Walsh 编码的PN序列,QPSK调制。可靠同步,基站识别,终端定位和绝对时间同步,只接收需要信息,达到省电便携和移动的条件和目的准确快速的信道估计技术

便于实现的快速算法

清华DMB-T方案的技术特点

         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有19个专利)

信道容量大(最高每秒 32兆位,适于高清晰度电视广播)接收灵敏度高(简单天线可以收视,适于便携式接收机)

同步恢复快(小于5ms),信道估计准确,抗干扰能力强(24dB扩频增益),克服数字电视的悬崖效应,支持数据广播

能够抗静态多径(简单天线接收)和动态多径干扰(适于运动环境下接收)能够抗各种家电脉冲干扰

频率规划效率高(支持同频网,可用低发射功率覆盖大范围)

采用分级编码技术,使标清和高清电视信号传输得到兼容

采用了扩频技术,大大提高了时域信号同步性能

在传输系统的信号调制和纠错编码两大部分都有创新

整体性能优于现有数字电视传输系统

Page 5 of 7

 具有可扩展性(交互式多媒体广播、蜂窝式广播网,等等)

上海交大的ADTB-T标准

ADTB-T是一种“单载波”方案,采用4位或16位QAM变调方式,并在其中融入了独特的平均化技术,使用8MHz带宽,拥有5Mbit/s、10Mbit/s、20Mbit/s三种传输模式。目前正在开发第4代接收样机,同时正在进行高速移动接收试验。

关于移动接收信号的性能,据称超过了DVB-T。关于所需的灵敏度,据悉为-82dBm(最大20Mbit/秒)~-92dBm(最大5Mbit/秒)。

其主要的技术组成和特点包括:

       有效的数据结构:满足灵活的综合数字业务和抗干扰要求

单载波调制技术:4/16/64O-QAM

双导频辅助同步技术:稳健的上下导频辅助同步系统

优秀的信道编解码技术:级联的交织内外码FEC

强大的对抗信道衰落的均衡技术:0dB多经和前、后向回波

更多高效的接收处理技术:普通高频头+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

大容量移动接收:移动条件下最高速率可达12Mbps

ADTB-T核心技术与创新点:

         首次实现大容量(12Mbps)的高速移动接收

首次实现单载波的单频网技术

提供了高/中/低码率业务混合传输的可能性

稳定可靠的固定接收性能,兼容有线接收

信号的峰均比低,载噪比门限低,有利于频谱规划,作到更好的信号覆盖

对抗相位噪声的能力强

跟踪快速变化信道的能力强

采用双导频信号,载波恢复和时钟恢复更稳健,可靠

取得近20项发明专利

4、中国已经颁布的数字电视技术相关标准

目前中国已颁发的与数字电视相关的标准如下:

 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标准体系(概况)

数字电视基础标准

GB/T7400.11 数字电视术语

GY/T134 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Y/T144 广播电视SDH干线网管理接口协议

GY/T145 广播电视SDH干线网网元管理信息模型规范

GY/Z174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SI)规范

GY/Z175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CA)规范

 演播室参数标准

GB/T 14857 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

GB/T 17953 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

Page 6 of 7 GY/T 155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GY/T 156 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

GY/T 157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

GY/T 158 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

GY/T 159 4∶4∶4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接口

GY/T 160 演播室数字电视辅助数据信号格式

GY/T 161 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数字音频和辅助数据的传输规范

GY/T 162 高清晰度电视串行接口中作为附属数据信号的24比特数字音频格式

B11GY/T 163 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时间码和控制码的格式

B12GY/T 164 演播室串行数字光纤传输系统

B13GB/T14919 数字声音信号源编码技术规范

B14GB/T14920 四声道数字声音副载波系统技术规范

B15GY/T167 数字分量演播室的同步基准信号

B16GY/T165 电视中心播控系统数字播出通路技术指标和测量方法

 视频编码及复用标准

GB/T 17975.2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MPEG-2视频标准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广播中的实施准则(征求意见稿)MPEG-2系统标准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广播中的实施准则(征求意见稿)

 信道编码及调制标准

GB/T 17700-1999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及调制标准

GY/T170-2001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信道编码及调制规范

GY/T143 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器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GY/T146 卫星数字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

GY/T147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通用技术要求

GY/T148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技术要求

GY/T149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系统测量

GY/T150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内单元测量

GY/T151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外单元测量

GY/T198-2003《有线数字电视广播QAM调制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高校数字校园探索与信息标准化建设 篇3

关键词:数字校园 信息标准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7-0021-03

进入“十五”以来,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增长,新建筑、新应用不断增加,对多媒体的需求大幅增长,从而对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运维、网络应用、信息标准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大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我校在“十一五”规划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全面建设数字校园,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新应用的需求,解决目前存在的紧迫问题。

一、数字校园规划

1.数字校园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数字校园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及权限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面向校园内外的超越时空的虚拟校园。数字校园的建设对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对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对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对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科研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对培养适应信息社会所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网络教学是数字校园中最重要的应用,数字校园建设将大力促进我校网络教学的发展,对我校推广应用网络教学模式,建立一支富有信息素养、熟悉网络教育环境的优秀教师队伍将起到重要作用。

2.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与规划

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数字化科研和管理环境、数字化生活环境。

我校数字校园的总体目标可以归纳为二十个字:

(1)设施先进:有一个更先进、可靠、值得信赖的网络基础设施;

(2)管理科学:管理先进、流程严密、手段有效;

(3)应用丰富:应用合理、覆盖面广、方方面面、实用有效;

(4)使用方便:使用起来非常简单、用户乐于采纳、能深入人心;

(5)无处不在:让信息化充满校园,用户唾手可得,不留死角。

其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是利用最新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建成一个国内一流的、安全的、可管理的、可扩展的、高可靠的数字化网络环境,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应用系统提供一个安全的、开放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在数字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先主后次、先急后缓”的指导思想进行,确保网络基础设施、一卡通系统、教学资源库、校务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工程等重点项目的优先实施。其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是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资源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是核心,并采用统一的开发平台和技术路线。

规划建成后的数字校园具备以下特征:提供按需服务,强调服务效率和个性化;具有统一的平台,将多样的应用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利用率;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服务,适应多样的教育教学和生活应用;通讯、协同工作手段灵活,呈现多样化;教育环境的外延可无限扩大,使学生和教师可存在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之中。

3.数字校园的实施策略

在实施策略上,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成熟优先,商业运作”的指导原则。“总体规划”是指由于学校系统众多,不可能一次完成,但对学校所有管理职能及数据必须进行统一的分析和规划,保证全校应用系统的整体性;“分步实施”则指首先开发关系到数据流的重要流通环节的系统,其他系统则在后期逐步开发;“成熟优先”指的是尽量采用有成功应用的成熟系统,或在成熟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避免从头开始的建设方法;“商业运作”意味着以商业化的方法组织和实施应用系统的建设。本次建设主要针对八大系统,即教务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设备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档案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

二、数字校园建设内容

数字校园建设是以现实的校园为基础,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全面处理、整合、存储各种资源,重组、构建、提升各类活动的过程,它是一项涉及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

数字校园的建设实施涉及校园网络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教学、科研和管理资源建设、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等多方面的内容。我校根据数字校园的规划和建设目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前期设计,其框架图如图1所示。图1中将数字校园按功能从下到上分为五个层次,我们将之归纳为设施层、服务层、平台层、系统层和门户层。

图1深圳大学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

第一层为网络基础设施层。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校园的载体,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层是网络基本服务层。网络基本服务是数字校园的软件基础,包括代理、认证、文件传输、邮件等服务;

第三层是应用公共平台层。将各类数据按照业务的逻辑规范管理、组织起来,包括校园一卡通、办公自动化系统、手机短信平台等;

第四层是信息服务系统层。将规范化的数据按照用户的需要提取出来提供给用户,为用户提供信息与服务,如网上教学系统、数字化图书馆、教务系统等;

第五层为个性化门户层。它是数字校园的总入口,各类用户按照相应的权限通过门户进入数字校园,可以获得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信息与服务。

数字校园的具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重整基础设施

重点是重新规划网络核心主干,计划构建新的万兆网络核心,拟将网络由目前的双核心结构调整为以网络中心、东学生区、西南学生区、办公区、数字化图书馆五个核心节点构成的万兆环网,如图2所示,提供高速、可靠、稳定、易扩展的网络核心主干,提高网络运行质量,防止网络风暴堵塞网络。此外,还将新建、改建和扩建以下设施:(1)新的光纤管道网;(2)老建筑的补充布线;(3)建设新的网络中心机房;(4)整修汇聚层网络节点环境;(5)建设新的防雷系统;(6)增加接入层的网络设备;(7)重新部署汇聚层交换机;(8)采用新的网络地址策略;(9)构建新的路由机制;(10)广泛使用QoS技术;(11)实现纯IPv6的接入;(12)建设更为先进的无线网络。

图2深圳大学数字校园网络核心主干拓扑图:万兆环网

2.构建新的运维体系

目前尚未建立有效手段对网络内部(底层)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所以有必要在数字校园中建立全网运行分析系统,从而有利于判断网络的运行状况、排查网络故障、预测网络需求,为此,拟在网络中心装配一台基于硬件平台的协议分析设备,并在所有网络核心环上的核心点以软件形式部署分布式网络协议分析系统,将采集的数据统一汇总到网络中心单台主机上进行分析。新的运维体系建设包括:(1)采用新的用户上网管理机制;(2)提供灵活的用户计费办法;(3)建立网络性能分析-预测系统;(4)加强网络运行的监控;(5)提高网络管理的能力;(6)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体系。

3.构建新的安全体系

我校目前已经部署了一些网络安全产品,但这些产品的性能和可扩展性远远不能满足数字校园对安全的需要,为此,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部署功能更强、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的入侵检测、防火墙、防病毒、日志审计、漏洞评估扫描等系统,确保校园网具备高安全性,既能防内部攻击,又能防外部攻击,并在发生非法活动时准确地定位到人或交换机端口。新的安全体系建设包括:(1)扩大病毒防护体系的覆盖;(2)采用自动抑制病毒爆发的网络设备;(3)部署更高带宽、更高性能的防火墙;(4)采用更为有效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5)防范私设www、ftp、vod、bbs等服务;(6)建立统一的安全监控平台。

4.构建新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数字校园的数据基础,要求软硬件平台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较好的联机处理能力和对关键业务的负载均衡能力,同时要尽可能考虑与现有平台整合,根据实施需要对基础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系统进行选型,综合考虑设备的性能、数量、价格和实际业务需求,既要满足峰值访问的需要,又要避免浪费,并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以兼顾未来的发展。该数据中心的功能是:(1)提供统一的安全、病毒防护系统;(2)为各学院、各部门提供标准的主机寄存服务;(3)提供若干个大容量的网络存储;(4)保证关键数据的自动增量备份;(5)建立“网络存储—应用服务器—门户网站”构架;(6)建立真正的全校数据融合的大数据库;(7)建立全校统一的数据标准;(8)建立全校统一的身份数据库。

5.开发整合各种应用

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网络设施建设是基础,信息资源建设是核心,管理是保证,而教学和科研等各种应用是目标,因此,开发整合各种应用是数字校园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用新的技术平台重新开发切实可行的应用系统;(2)大力开展网上多媒体应用;(3)大力发展网络教学功能;(4)大力推广一卡通的应用;(5)加强虚拟校园的研发和应用;(6)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基本功能;(7)实现全校师生的个性化主页订制。

三、信息标准化建设

信息标准化是数字化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以支持教育资源共享,保证各种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互操作能力。深圳大学的应用系统需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构建,标准化体现在数据表示标准化、数据接口标准化、开发平台及工具标准化、系统间互操作标准化和应用界面的标准化等多个方面。

(1)数据表示标准化:定义各种元数据的描述,实现数据存储的集中化和数据结构的规范化。

(2)数据接口标准化:利用XML技术建立数据交换格式,保证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也便于软件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3)开发平台及工具标准化:即基于J2EE等平台开发,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符合Web Service标准,实现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

(4)应用界面标准化:应用系统的用户操作界面要具有统一的风格和运行模式,方便用户操作和使用,也便于统一进行部署和配置。

标准化建设内容:

(1)制订深圳大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

根据国家、教育部、广东省以及教育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自有规范,制订深圳大学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包括教学、科研、人事、办公、财务、后勤、设备管理等子标准。

(2)编制与深圳大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相关的数据编码

由于深圳大学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上地处深圳经济特区,在管理方面与内地的高校有许多不同之处,我们需要对上级的相关标准进行补充,定义一些适合校情的学校自编代码,如单位分类、岗位分类、考核结果等代码。

(3)制订深圳大学教学资源及教育技术相关标准

根据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颁布的教育技术相关标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深圳大学的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教学资源及资源建设标准、网络课程建设技术规范等教育技术相关标准。

(4)制订系统开发平台与互操作规范

制订深圳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必须的系统开发平台与体系结构、系统间数据交换、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等规范,明确应用系统开发行为。

标准化建设的依据:

深圳大学数字化校园标准化建设需要遵循引用一系列国家、教育部、省各级相关标准,还可以借鉴兄弟院校标准化建设的经验。这些标准有:

(1)教育管理信息化

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系列标准,适用于高等学校的校务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以及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

(2)教学资源及教育技术相关标准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承担教育技术相关标准的制订工作,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包含以下5类标准项目:指导性标准、学习环境相关标准、学习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育管理相关标准。

(3)兄弟院校的数字化校园标准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标准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些院校的成果和经验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沈培华,王映雪.清华大学数字校园建设与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2(2).

[2]沈培华,蒋东兴.数字校园[J].信息系统工程,2002(8).

[3]深圳大学校园网建设规划,2007年.

[4]王宝山,武继军.论“数字校园”建设与系统设计[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3).

探讨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的策略 篇4

1. 数字出版标准化的概念

数字出版标准化是针对数字出版中存在的问题而做出一系列规范的政策, 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利益, 用有限的资本来赢取更多的利益。加强数字出版标准化的发展是推动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要让数字出版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能够符合标准规定, 提供一个良好的数字出版的竞争环境。数字出版是利用二进制技术来对出版中的活动进行控制和操作, 传统的数字出版在工作中会浪费大量的资源, 也没有标准的工作体系, 而数字出版标准化中消除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使它最终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

2. 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化的现状

2.1 数字出版标准化已经应用于各个行业

我国的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行业之中, 比如, 2009年研发出了手机出版标准, 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标准体系。电子书的标准化在2010年得到了推广, 在板式和管理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在2011年电子书标准化已经发展的很成熟。在一些标志和元数据中也应用到了数字出版标准化的研制, 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已经成功的应用在了各个行业之中, 并且适应了各个行业的发展。

2.2 数字出版中每个环节都涉及到了标准的制定

数字出版中标准化的应用被规划到了每一个工作细节中, 在每个行业都有相关的应用, 在市场上得到了很热烈的回应, 在制定中更加标准和规范化, 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上都有相关的标准。

2.3 数字出版标准化缺乏协调性

在一些新型的出版领域内尚未有合理的标准, 这种现象导致了各个行业之间不能够协调的进行发展, 影响了数字标准化的发展速度。数字出版标准化包含了很多的产品, 但是每个产品几乎都会实行封闭性的发展, 在标准规定上参差不齐, 影响了数字出版标准化的协调发展, 各个行业在短期利益上得到了满足, 但是没有长久的发展预想, 阻碍了数字出版标准化的持久性发展。

2.4 严重缺乏行业与国家标准

我国的数字出版标准着重的发展了企业标准, 但是在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上没有了更深的探索, 在其他国家已经设定了完整的国际标准与行业标准, 而我国的发展比较具有局限性, 还停留在较低级阶段的发展中, 如果缺乏了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就会导致每个供应商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标准, 阻碍了实现信息共享的道路。

2.5 业界对数字出版标准化缺乏正确的认识

当今业界对数字出版标准化的认识还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数字出版标准, 认为数字出版标准化就是一套崭新的标准, 与之前旧的数字出版完全没有关系, 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我国的数字出版标准化是以传统的数字出版为基础的, 如果完全抛弃传统的数字出版, 会产生出版标准基础薄弱的现象。

3. 数字出版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3.1 数字出版产业链不完善

一个优秀的产业状态应该需要有合理的分工, 每个分工之间又有相应的联系, 缺一不可, 协调性的进行发展, 有一个整体忧患意识。但是实际中数字出版产业链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存在很大的问题, 每个出版产业都只是有自己的见解, 实行封闭性政策, 不能做到与他人共同分享和进步, 这就限制了数字出版标准化的发展。

3.2 版权体制不健全

我国的数字出版标准在法律、法规上体制不健全, 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就导致了一些版权纠纷, 并且这种情况的发生机率愈发的严重, 版权体质缺乏严重的有效保护, 这些情况都是由于版权体制不健全引起的, 甚至还存在着一个单位一个制度的现象, 没有做到互通互联, 这就导致很多的信息资源浪费, 没有得到好的传播和推广。

3.3 数字内容资源缺乏监管

数字内容资源的监管工作缺乏力度, 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对主体与对象进行全方面的控制, 因为实现了即时印刷的政策, 使得小批量的印刷和与绝版出版物的的印刷更加方便, 但是也会加大盗版行为的发生机率, 监督工作越来越难做, 在互联网的管理工作中, 一直呈现着被动的状态, 不能实现全方面的监管, 发生了很多漏洞行为。

4. 数字出版标准化的对策

4.1 大力研究国际与国外的优秀标准

国际标准是非常符合数字出版标准化的发展的, 在技术和应用上都有很大的优势, 要充分地利用这些优势, 去制定一系列完整的标准化方案。积极的去研究国际与国外标准, 把这些优秀标准应用在我国的数字出版中, 但是在引用国外的标准时还要做到自力更生, 能够研发具有本国特色的数字出版标准,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数字出版标准化的迅速发展。

4.2 传统的出版与数字出版标准共同发展

在数字出版标准化发展中不能抛弃传统的出版, 要让传统的出版和数字出版标准共同进步, 相互结合使用, 促进数字出版标准化的更快发展。把传统的出版作为数字出版标准的发展基础, 这样才能使得数字出版标准的质量有更好的保障。

4.3 大力培养数字出版标准化人才

在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中要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这样才能加大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要对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人员经常进行培训, 在掌握了基础技术的前提下, 充分地了解新技术, 与时俱进, 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数字出版标准化的研发工作中。

4.4 采用政府引导, 企业主导的形式

在数字出版标准建设中, 要实行政府引导, 企业主动的模式, 政府要做好技术标准领导, 企业做好实施工作, 根据政府提出的意见, 做出正确的政策, 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制定符合规定的标准, 充分的利用好市场因素, 全方面进行发展。

4.5 在标准制定中加强多方主体的参与, 实现信息共享和沟通平台

数字出版标准化发展需要各个主体相互沟通和共享, 不能以封闭性的形式进行自我发展, 要主动的投入到整体中去, 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共享与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解决掉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共同发展。这样做可以减少信息资料的浪费, 时刻保证公开和公正, 让标准的制定具有透明性质。

5. 结语

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具有很大的推广面, 要搭建正确的出版平台, 只有各个主体共同努力, 才能解决数字出版行业存在的问题, 要全方面的实行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 让企业成为主导地位, 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 做到持久性发展。

摘要:数字标准化是数字出版行业的一个标准, 是各个工作细节活动的标准, 在实际情况中, 做好数字出版标准化策略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有用的出版条件。数字出版标准化使得各个企业能够完成利润均衡, 在分工上也比较合理, 为企业赢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要不断加强数字出版中技术兼容和数字内容相互结合、共享的功能, 这是发展数字出版标准化的最有力条件。数字出版标准化具体包括标准体系、电子书标准、手机出版标准、标识类标准、MPR出版物标准和元数据标准这几个方面, 这些标准都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以大大的扩大市场的发展, 政府和标委会要积极的参与到数字出版标准化的宣传工作中去。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决定数字出版在生产、流通、交换、版权保护中起着决定因素的必要条件, 数字出版标准化具有引进和自力更生共同独特的原则, 得到了政府的重视, 要不断加强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的推广。

关键词:数字出版标准化,问题,策略,统一标准

参考文献

[1]李云;电子书格式标准化问题刍论[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年06期

[2]张书卿;数字出版物格式标准化路有多长?[J];出版参考;2008年25期

[3]黄先蓉;郝婷;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年03期

阿拉伯数字的标准写法 篇5

图1 对于如何正确、规范和流利书写阿拉伯数字的问题,是我国会计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功。重视会计工作中数码字的训练,有助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结合现实会计人员数码字书写的实际情况看,不仅存在大量不规范书写,而且存在“0”、“6”不分,“7”、“9”难辨的情况,况且还有把“1”改为“4”或改为“7”等错误现象,还有些人把汉字的书写艺术引入小写数字领域,主张在会计记录中将数字“1234567890”写成美术字。所有这些,都不是财会工作中合乎规范的书写方法,也不合乎手工书写的正常习惯。

应该说财务会计中,尤其是会计记账过程中书写的阿拉伯数字,同数学中或汉文字学中的书写方法并不一致,也不尽相同。

从字体上讲,既不能把这些数字写成刻版划一的印刷体,也不能把它们写成难以辨认的草字体,更不能为追求书写形式把它们写成美术体。从数字本身所占的位臵看既不能把数字写满格,占满行,又不能把字写得太小,密密麻麻,让人不易辨清楚,更不能超越账页上既定的数格。

从字型上看,既不能让数字垂直上下,也不能歪斜过度,更不能左倾右斜,毫无整洁感觉。况且,书写后要让人看着合乎规定要求,既流利又美观,还方便纠错更改。

总之,财会工作中,尤其是会计记账过程中,阿拉伯数码字的书写同普通的书写汉字有所不同,且已经约定俗成,形成会计数字的书写格式。其具体要求是:

1、每个数字要大小匀称,笔划流畅;每个数码独立有形,使人一目了然,不能连笔书写。

2、书写是字迹工整,排列整齐有序且有一定的倾斜度,各数字倾斜度要一致,一般要求求上端一律向右顺斜数字与底线通常成45 度到 60 度地写。

3.每一组数字的正确书写是,应从左至右,笔划顺序是自上而下,大小一致,数字上下左右对齐,不可逆方向书写。在印有数位线的凭证、账簿、报表上,每一格只能写一个数字,不得几个字挤在一个格里,更不能在数字中间留有空格。在没有印刷数字格的会计书写中,同一行相邻数字之间应空出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臵,而且距离相等,以不能增加数字为好。

4、每个数字要紧贴底线书写,但上端不可顶格,其高度约占全格的 1/2~2/3 的位臵,要为更正错误数字留有余地。除 “ 6、7、9 ”外,其他数码要高低一致。书写数字“ 6 ”时,上端比其他数字高出1/4;书写数字“ 7 ”和“ 9 ”时,下端比其他数字伸出1/4。

5、对于不易写好、容易混淆且笔顺相近的数字书写,尽可能地按标准字体书写,区分笔顺,避免混同,以防涂改。如:“1”不能写短,且要合乎斜度要求,防止改为“4”、“6”、“7”、“9” ;书写“6”字时可适当扩大其字体,使起笔上伸到数码格的1/4处,下圆要明显,以防改为“8”;“7”、“9”两字的落笔可下伸到底线外,约占下格的1/4位臵;“6”、“8”、“9”、“0”都必顺把圆圈笔划写顺,并一定要封口;“2”、“3”、“5”、“8”应各自成体,避免混同。

6、除“4”、“5”以外数字,必须一笔写成,不能人为地增加数字的笔划。但注意整个数字要书写规范、流利、工整、清晰、易认不易改。采用规范的手写体书写,并要保持个人的独特字体,以防模仿或涂改。.在写阿拉伯数字的整数部分,可以从小数点从右向左按照“三位一节”用分位点 “,”分开或加 1/4 空分开。如 8,541,630 或 8 541 630。.阿拉伯数字表示的金额为小写金额,书写时,应采用人民币符号“¥”。“¥”是汉语拼音文字之(yuan)第一个字母缩写变形,它既代表了人民币的币制,又表示人民币“元”的单位。所以,小写金额前填写人民币符号“¥”以后,数字后面可不写“元”字。需要注意的是:“¥”与数字之间不能留有空格。书写人民币符号时,要注意“¥”与阿拉伯数字的明显区别,不可混淆。在填写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时,数字必须要按数位填入,金额要采用“ 0 ”占位到“分”为止不能采用划线等方法代替。

如在会计运算或会计工作底稿中,运用上下几行数额累计加减时,应尽可能地保证纵行累计数字的位数对应,以免产生计算错误。

除采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外,会计数字应用规范的手写体书写,不适用其他字体。只有这样,会计数字的书写才能规范、流利、清晰,合乎会计工作的书写要求。

(二)数字书写错误的订正方法

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研究 篇6

关键词:数字出版标准 建设 发展 研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数字出版总量增长明显。据相關统计表明,我国数字出版建设投入的资金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标准建设,但目前,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尚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数字出版事业,因此,有必要对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1 当前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的现状

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数字出版工作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也颁布了很多关于数字出版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数字出版标准建设也被愈加重视。在多次项目发展规划当中,加快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的话题也被专门提出,因此,促进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化建设发展工作已经得以初步落实,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关部门也开始加强对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体系的深入研究,使得我国数字出版活动得以持续稳定开展。

另外,我国政府人员与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相关人员的标准建设意识都有了明显提高,数字技术创新部门的工作热情也大大提高,不仅开始开展专门研讨会,还投入到了自行标准体系创建当中。另外,很多出版单位也都主动投入到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当中。

然而,现阶段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仍然面临着相对滞后、发展不全面、体系化欠缺的问题。

2 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的原则

2.1 标准先行原则

在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中,首先应当遵守标准先行原则。要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数字出版建设,努力实现多元化的数字出版标准建设目标,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正是由于我国的数字化出版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因此更需要遵循先行原则,研制基础建设标准,大大提高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的水平,并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国际化中来,多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有效经验,实现国际战略发展模式的有效转化,保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投入到国际竞争中去[1]。

2.2 预见性体系制定原则

在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中,还需要严格遵循预见性体系制定原则。要利用先进的数字出版标准,完善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体系,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利益平衡化。从技术创新到技术使用,这中间的时间比较短暂,因此,要想避免人力等资源白白浪费,必须严格遵循国际化标准要求,满足国际化经济需求,利用国际技术来提高数字出版标准建设水平,完善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体系。

2.3 合格评定原则

在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中,还需要严格遵循合格评定原则。要正确评估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效果,通过正确的评定程序,提高评定准确性。在数字出版标准建设效果评定当中,使得建设效果达到标准要求、符合法规要求是最终的目标。另外,在完善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体系过程中,还要加强市场培育和项目合理设置[2]。

3 促进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标准在前,法规在后

在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过程中,采取标准在前、法规在后的建设发展方法相对较好,既可以实现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的有序发展,也可以实现相关计划的合理制定和实施。与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还不多,法律制定的时间比较长,而标准制定的时间则相对比较短。先标准、后法规的数字出版标准化建设,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为实现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的协调统一,起到良好的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引导作用。

3.2 实现事实标准建设和正式标准建设的有效结合

在当前的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过程中,单纯依靠正式建设标准,是无法实现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的,而事实建设标准的周期是比较短的,因此,实现事实标准建设和正式标准建设的有效结合,则可以作为当前出版行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标准,有利于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和发展。另外,相关部门也应当改变传统的数字出版标准建设模式,不断创新新的数字出版标准建设模式和发展方法,提供更多的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渠道,不仅可以实现数字出版标准资源的合理利用,还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3.3 完善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体系

要想促进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和发展,必须完善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体系。要合理利用各种法律法规,提高相关法规的权威性和相关标准的适应性,不断创新数字出版标准,体现出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结合外部环境变化规律,健全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和发展机制,最终创新出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的循环模式[3]。

有学者整理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循环模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A字母代表数字出版法律法规,B字母代表数字出版标准,C字母代表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和监督,D字母代表后期数字标准化处理[4]。该示意图对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结合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标准化措施,完善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发展体系,最终促进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宫丽颖.我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分析[J].中国出版,2013,

20:36-38.

[2]李文涛.略谈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版权问题[J].中国出版,2011,9:69-71.

[3]李海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问题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1:174-176.

数字化时期建筑标准化分析 篇7

1 非线性思维的引入建筑标准化

1.1 传统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是传统建筑标准化的主要思路, 通常各元素独立于建筑体系中, 而建筑本身就是各个因素的叠加, 缺乏个性化设计和联系。通过牛顿经典力学和欧式几何学作为理论依据, 在计算机等辅助下, 设计整个建筑的标准化体系。在追求个性和鲜活的数字化时期, 传统建筑标准化则表现的比较死板、呆滞、落后, 只注重功能性方面, 但却很少注重建筑体系各要素中的非线性关系。传统建筑标准化推动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但却在建筑现代化和对数字化时期的适应性表现出了局限性。

1.2 数字化时期下非线性思维在建筑标准化中的体现

非线性思维是从多角度、多方向去解决问题, 让建筑系统中的各个因素灵活的交叉, 注重影响和制约, 二不是传统的线性叠加。让建筑更加鲜活、立体、多维度。建筑标准化涉及初始的设计、施工、预算、资金分配等, 程序和操作都比较复杂。数字化时期将非线性思维应用到建筑标准化中是主要趋势, 在注重建筑性能的同时, 体现出人的意识和思想的释放及应用, 注重精神层次的需求。线性和非线性思维是相互辩证存在的, 当前处于数字化时期的建筑标准化要尝试非线性思维的应用, 还要兼顾传统线性思维的优势, 从辩证的角度对数字化时期下的建筑标准化进行思考。

2 数字化时期建筑标准化的特点

混沌理论和分形理论是非线性理论的主要分支, 二者都对数字化时期的建筑设计有重要的影响。分形理论倡导的是建筑的骨骼决定建筑的形象, 是建筑整体气质的体现, 对建筑的整体和细节设计都要进行细致把握, 从而体现出建筑的气质。数字化时期建筑标准与传统的不同, 需要对建筑的重复和相似性和相似性进行考虑。

数字化时期建筑标准化强调的是“动”, 而非传统建筑标准化的“静”;其功能化与人的结合更为紧密, 同时强调它的生命周期, 而不是单纯贪图短期效果。同时建筑呈现的是开放系统的形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让建筑体系中的空间和功能变得模糊, 建筑的整体构建将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 全方位的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数字化时期建筑标准化在注重功能性的同时, 在非线性化思维调控下, 结合混沌理论呈现出的建筑线条通常比较柔软, 尽量避免建筑线条和风格的单调, 更注重人的体验。

3 参数化设计法在数字化时期建筑标准化中的应用

数字化时期建筑标准化是通过参数化设计法实现的。“参数”在数学概念中指的是函数中的自变量。在参数化设计方法中是指建筑系统中的各个元素, 而“参数化”是指将元素抽象化并建立成为函数关系, 然后通过软件模拟, 建立数学模型, 从而建立各个元素之间的非线性的动态关系, 从而通过元素之间的调整来实现理想元素的理想搭配。“参数化”在建筑标准化使用过程中, 要保持动态和联系的观点贯穿始终, 在建筑设计的任何阶段都要将各个要素及其关联关系考虑其中。结合建筑设计所需, 调整建筑影响因子, 通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 建立输入和输出系统。建筑设计中的参数通常是变化的, 需要在逻辑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参数化设计的核心就是各个元素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 因此把握参数之间的逻辑性是参数化设计最主要的核心部分。

参数化设计是数字化时期建筑标准化区别于传统的建筑标准化的主要设计方法, 具有其特有的优势。传统的建筑标准化设计方法进行过程中, 建筑师只能在纸上将建筑的各个元素以固定的关系或抽象思维方式绘制在纸上, 再通过对图纸的不断的更改来实现设计的完成。建筑师面对设计所需要的相同或者共有的建筑构件也要进行不断的重复绘制工作, 对于现代建筑标准化的庞大规模, 建筑师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在这方面。如在传统建筑对门的设计, 建筑师要在脑海中先形成一系列成比例关系的门, 要考虑门的尺寸、形状以及几何逻辑关系, 建筑师要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将每一个脑海中的们绘制到图纸上。而运用参数化设计方法则可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的数学模型通过逻辑关系以及建筑师参数的选择生成一系列所需要的门的设计, 可以节省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让建筑师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投入到主要建筑元素的设计和构成当中去。

数字化时期建筑标准化的参数化设计并非一种新设计技术的应用, 而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 他突破了传统建筑元素相互独立的分化思维, 强调在逻辑思维基础上各元素在建筑系统中的相互联系, 使建筑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主题而变得更加鲜活。通常分为“先参数化后传统”和“先传统后参数化”两大类。前者强调在建立整体建筑基调时就建立人性化思维的融入, 然后在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考虑, 进行细节设计。后者则是建筑主题是传统的创建方式, 而将参数化设计应用于建筑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

4 结束语

数字化时期建筑标准化主要是存在于非线性思维的引导下, 将功能性与人性需求相结合, 具有鲜活、柔软的线条, 使建筑整体更加灵动, 更具人性意识。建筑标准化的参数化设计是数字化时期设计方式的主体, 建筑师打破传统绘制构图设计模式, 通过计算机数字模拟的应用进行非线性思维的应用, 让建筑的各个元素不再是独立的个体, 而是一个相互呼应的整体, 强调的是逻辑上的相互呼应, 使得设计生于建筑又回归于建筑。

参考文献

[1]田宏.数码时代“非标准”建筑思想的产生和发展[D].北京:清华大学, 2005.

[2]孙智.建筑工程标准化系统多主体协同优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数字音视频领域标准化现状分析 篇8

目前,音视频产业正面临从模拟向数字过渡这一历史发展机遇,根据我国有关音视频产业发展规划建议“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的要求,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抓紧数字音视频基础技术研究、标准研究制定,是促进我国数字音视频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数字音视频产业链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节目制作、前端播出系统、传输平台和接收终端。其中,节目制作由节目制作商负责;前端播出和传输由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运营商负责;接收终端及产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音视频标委会”)主要负责接收端的前沿技术跟踪、标准研究制定、检测平台建设等。

2 产业发展分析

2.1 发展状况

据统计,目前我国约3.78亿户家庭中,有线电视用户约1.4亿户,其他主要以无线、卫星方式接收,加之近千万的车载电视用户和为数可观的手持电视用户,以及各类视频播放产品用户等等,音视频产业的市场规模极其庞大。

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和人们的消费水平以及对高新科技产品需求的增长,消费类电子产品产值每年都在稳步提高。2008年我国彩电总产量9 033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6.5%。高端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液晶、等离子电视产量增速均达50%以上,平板电视产量占彩电比重超过30%[1]。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出口量也不断保持增长,2008年彩电出口4 956万台,同比增长3.5%,出口额达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7.17%。

进入四季度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房市低迷双重影响,彩电市场需求出现明显萎缩。10,11,12月全国彩电生产、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7%,21.8%,13.3%,出口量分别下降3.3%,25%,28.8%。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预测,2009年全行业彩电产量增速将比2008年下降2~4个百分点[2]。

2.2 产业发展瓶颈

数字音视频产业是各种新技术聚集的领域,涉及到很多关键核心技术,我国在上游链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面对数字化浪潮,音视频产业基础技术储备不足;2)芯片和软件以及LCD、PDP显示屏等依赖进口;3)数字音视频产业面临知识产权纠纷的局面,短期内得不到缓解。

2.3 技术发展趋势

数字化是音视频产业发展的总趋势,传输技术及网络技术将全部更新,视频技术向高清、全高清方向发展;音频技术趋向于多声道、环绕立体声;图像的显示将平板化、大屏幕化;图像、声音内容将直接采用数字传输;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将成为必然;数字内容的存储将向高密度大容量化、微型化、薄型化发展;随着家庭网络技术的发展,短距离无线技术将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3 国内相关技术标准情况

国际上目前比较活跃的是制定了当今世界三大主流数字电视标准的美国ATSC、欧洲DVB和日本ISDB等机构。这里主要介绍国内标准的制定情况。

3.1 基本情况

数字电视的技术研究、标准制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1999年初,我国正式成立了“国家数字电视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领导小组”。2000年,根据原国家计委数字电视专项的工作安排,由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音视频标委会共同承担数字电视系列标准的编制任务,其中,全国广电标委会负责前端发射及传输部分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全国音视频标委会负责组织接收设备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

数字电视标准专项总体系共分为12个子计划项目,分别为:

1)数字电视标准体系的研究及基础标准;

2)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研究;

3)演播室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技术规范及信号传输标准研究;

4)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规划准则;

5)地面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研究;

6)数字电视综合业务系统标准研究;

7)数字电视标准制定中相关知识产权的研究;

8)数字电视接收机总技术条件;

9)家庭视听网络与数字电视平台总技术条件;

10)数字电视及家庭视听设备软件体系规范;

11)数字电视业务体系支持研究;

12)国外用户端产品级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数字电视标准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是卫星、有线、地面3种传输方式的标准。目前,我国有线传输采用DVB-C标准体系;卫星传输也确定使用DVB-S标准,但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卫星广播系统———ABS-S标准也在推广之中,发展成熟后将取代DVB-S标准。2006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标志着我国数字电视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接收端标准方面,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已经完成了术语、部分功能性能、测试方法以及接口的系列标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标准也已经出台。

3.2 已制定公布的标准

目前,数字电视领域已制定的标准主要是由原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发布。

3.2.1 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是开展数字电视其他标准工作的基础,是整个标准化工作的前提,有关标准见表1。

3.2.2 演播室参数标准

数字电视的发展应以“内容为王”,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等都需要统一的演播室参数来规范,因此制定演播室参数标准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已经完成的标准有11个,在此不再详细列出。

3.2.3 信源编码标准

信源编码标准是对数字电视节目进行有效压缩,使之形成适合于传输的TS流,我国目前数字电视信源编码采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MPEG-2,遵循的标准见表2。

3.2.4 信道编码及调制标准

信道传输标准是最重要的技术体制标准,尤其是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制定了完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直播卫星标准正在逐步推广ABS-S标准。见表3。

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的技术规范文档。

3.2.5 接收、显示标准

所有数字电视节目的最终体现是在接收、显示设备上,这也是消费者所关心的焦点。制定数字电视接收、显示设备标准对创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自2006年相关标准颁布后,引起了业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相关标准见表4。

3.2.6 条件接收标准

世界各国在发展数字电视业务上,都涉及到了条件接收(CA)。所谓条件接收是数字电视加密控制的核心技术保证,它为数字电视的运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使拥有授权的用户合法的使用某一项业务,而未经授权的用户不能使用这一业务。

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广电部门所倡导的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化,所采用的都是“机卡合一”的机顶盒,由于存在着不同的CA,产生了垂直的市场模式,即机顶盒只能定做,无法规模化生产和商场自由销售、购买。为改变这种现状,变垂直市场模式为水平市场模式,原信息产业部提出了条件接收“机卡分离”的产业化工作,即把机顶盒中的通用部分(硬件)独立出来,做成“机”,而把各地广电运营商的条件接收部分做成“卡”,这不仅可以为机顶盒制造商带来规模效益、为机顶盒用户带来实惠,而且还疏通了广电运营商、家电企业和CA厂商之间的产业链关系。目前,已经完成的标准见表5。

3.3 正在制定的标准

正在开展的标准见表6。

3.4 已经报批的数字电视中间件标准

已经报批的数字电视中间件标准见表7。

4 标准对产业的作用

4.1 数字电视显示器系列标准的颁布,促进了新技术研

发、产品质量提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清晰度指标

标准规定水平/垂直清晰度指标:高清要求大于等于720电视线。这一指标的规定相比国外按照物理分辨力来要求更加严格、科学,反映了人眼能主观感受到的效果。

标准刚颁布时,LCD大约60%产品可达到,107 cm(42 in)的PDP没有产品可以达到。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改进软件设计、图像处理电路等,目前LCD产品只要物理分辨力达到1 366×768以上基本可以满足此要求,其中15%左右的产品可以达到1 080电视线。而107 cm PDP产品更是进行了面板的较大改动,目前基本可以满足要求,也生产出了1 080电视线的产品。

2)运动图像拖尾时间

这项指标对平板显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LCD产品。标准颁布时,此数值基本在10~20 ms之间,相当一部分产品超过标准要求的20 ms之内。通过标准的颁布,企业在此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研发,采用了120 Hz驱动、插黑技术等,极大地改善了运动图像效果,某些LCD产品可达到4 ms。

总之,随着数字电视显示器标准的颁布,数字电视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采用广视角技术来提高可视角,采用广色域技术提高色域覆盖率等,可见标准对技术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大。

4.2 地面数字电视配套标准的研究制定对推进产业化

进程具有积极作用

地面数字电视的顺利发展,需要频谱规划、播出模式、商业模式的确定,相关产品的开发需要地面数字电视终端配套标准及公共检测验证平台的支撑。

虽然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已经确定,但围绕地面数字电视产业化工作的开展仍然需要大量的配套标准的支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引导企业在统一,在完善的技术标准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4.3 即将颁布实施的中间件标准解决了增值业务问题

我国自主制定的数字电视中间件技术规范的目的是:

1)使得前端播发的节目能够为不同厂家和不同硬件设计的机顶盒所接收、解码与播放;而同一厂家的机顶盒能够不加修改或少许修改就可用于不同的数字电视运营商的网络中。

2)众多的软件提供商都能开发交互应用,而且这些交互应用可不进行任何修改便能够被不同的运营商所采用。

我国数字电视中间件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将使数字电视从前端到接收端、再到应用程序这条产业链不被某一家技术供应商所垄断,不同的厂家都可以提供其前端播发服务器软件系统、应用开发商都可以开发多元化的应用,而且成本较低,运营商无需再去为机顶盒生产费心,机顶盒生产商可以在商场里像推销电视机那样去推销机顶盒。也就是说,中间件标准解决了产业发展所需的增值业务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数字电视运营成本的问题。

5 下一步工作建议

虽然近来全球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但一般音视频消费品在国际市场上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诸如多媒体音响、平板电视等产品市场虽然会有一定下滑,但总体还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我们对音视频领域的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地面数字电视终端标准、数字内容保护标准、数字多媒体接口标准均是我国数字电视发展中的关键性标准,标准的研究制定涉及到产业的整体利益,建议下一步工作中应重点研究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数字音视频领域涉及的范围较广,子领域较多,但由于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电视产业,数字电视相关标准的制定成为重点,其他子领域的标准更新较少,例如音响系统、光盘播放机等。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议对音视频领域中的其他一些子领域标准应有侧重地加强研究,并从技术创新、专利申请、试验验证、应用推广、产业发展等环节严格把关,提高标准质量,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摘要:对数字音视频领域产业发展状况和国内外技术标准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数字电视的标准情况,针对我国数字音视频领域标准化工作现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数字音视频,数字电视,标准化,现状

参考文献

[1]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EB/OL].(2009-02-16)[2009-02-18].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5057/n11298508/11979610.html.

数字标准化 篇9

为适应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要求, 近年来我国逐渐提出如精益造船或绿色造船等船舶制造理念, 且为使造船管理效率提高, 开始引入舾装生产设计的标准化理念, 要求通过设计行为、设计质量的规范来达到提高设计效率的目标。然而舾装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成为制约标准化目标实现的关键性因素。对此, 如何做好生产设计标准化工作成为现代数字化造船中需考虑的重要内容。

1 舾装生产设计标准化弊端分析

数字化造船生产实质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使生产管理过程在虚拟环境下进行仿真, 以此达到舾装协调生产、资料合理利用的目标。而标准化概念的提出主要集中在基础、技术、管理以及作业等方面标准。但现行生产设计中这些标准要求并未真正得以落实, 许多标准内容不具备较强的适用性, 无法为生产设计提供有效指导。其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生产设计标准的缺失

数字化造船中, 对于舾装生产更注重绿色指数标准的引入, 其是影响产品在船舶市场占领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 国内在舾装标准化生产中, 绿色指数标准仍停留在表面阶段, 生产中如原料浪费、能源过多消耗等问题仍较为突出。究其原因在于缺少生产设计的标准, 且完全从船东需求以及给定的规格书出发进行生产, 导致生产设计极为被动。这种情况下生产设计标准化极易被人忽视, 更无从谈及如何进行完善[1]。

1.2 基础标准与作业标准较为滞后

从标准化生产设计中基础标准角度看, 我国目前关于舾装生产在建模中引入较为先进的软件技术, 可与国外造船技术相媲美。但生产设计中设计转图环节如Tribon向CAD进行转化, 数据容易发生遗漏现状, 且难以进行共享或传递。其根源在于如接口、格式或代码等未进行统一, 使信息单元无法满足标准化需求。而从作业标准方面看, 尽管相关制造工艺与设计水平逐年上升, 但仍不具备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 如典型的涂层损烧情况, 不仅增加补涂工作量且造成过多资源的浪费, 需要在作业标准方面不断完善, 以达到成本降低且生产效率提高的目标。

1.3 标准件设计不合理

作为竖舰船中的主要主要构件, 舾装标准件生产中具有量大且设计要求高等特征。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 数字化造船生产中涉及的舾装标准件至少达到上万, 设计量在全舰设计中占30%左右。现行许多舰船事故的发生, 其至少50%原因多为标准件设计不合理。许多发达国家在标准件生产设计中多从数据库设计着手, 使生产设计中直接提取数据库技术信息, 使设计周期得以缩短, 如美国标准件设计在总设计时间内其只占5%。而我国关于标准件数据库却较为滞后, 其数据信息存储更倾向于企业的相关出产品型号, 技术含量极少, 难以为生产设计提供有效指导[2]。

1.4 数字化管理水平较低

国内数字化造船中不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在系统集成方面仍较为滞后, 大多软件系统的应用更集中在PDM/CAE等方面, 框架综合性较差, 制约系统信息使用率的进一步提高。实际进行数字化管理中, 关于信息网络、信息终端的应用已成为考虑的重点内容, 其是生产设计的主要保障, 也是信息化、数字化生产的必然要求。因此, 较低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是当前制约舾装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因素。

2 标准化目标实现的具体策略

2.1 绿色设计标准的引入

现代数字化造船更注重绿色标准的引入, 其主要体现在通用化设计、组合化设计以及系列化设计三方面。这种设计理念对于解决舾装生产设计中逐件装船的问题可起到突出的作用, 能够帮助解决生产设计中过多的噪声与污染, 是促进工作效率提高的重要方式。实际生产设计过程中, 船舶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生产设计相关标准进一步明确, 可不断引入国际化生产设计标准, 并向船东解释标准化生产的优势所在, 实现绿色生产设计的目标。

2.2 基础标准与作业标准的完善

对于基础标准较为滞后问题, 舾装生产设计中应注重区域生产设计理念的推行, 确保CIMS工程、Tribon系统等实际作用得以发挥, 可在二次软件开发中进行数据交换与编码等规则的制定, 并构建适用于标准作业的数据库等。行业自身也可适时组织进行建模相关标准的编写工作, 确保舾装建模能够达到规范化且减少生产设计时间的要求。同时在作业标准方面, 要求数字化造船中对施工工艺进一步优化, 确保材料工艺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基础上, 使循环生产过程得以减少, 并做好舾装前移范围的扩大, 如可在涂装前完成舾装工作, 使舾装设计即使采取分段的形式也体现出一定的完整性。除此之外, 关于标准件设计内内容, 也需在资源数据库方面进一步完善, 将相关生产技术以及数据信息融入其中, 其对于产品设计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字化造船目标的实现可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3 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适应舾装生产设计的必要要求。针对以往舾装标准化生产中管理过于滞后等问题, 要求首先做好数据资料管理工作, 可将标准化生产设计中的如技术工艺信息、管理性文件以及其他文档资料进行有效管理。同时, 信息化管理应贯穿于整个生产设计环节中。对于其中信息技术的引用, 要求做到舾装生产数字化管理更具智能化与自动化特征, 使管理集成度得以提高, 为标准化生产设计提供保障[3]。

3 结论

舾装标准化生产设计是提高数字化造船水平的重要途径。实际生产设计中应正确认识标准化生产实际的基本内涵, 立足于现行舾装生产设计存在的弊端, 针对生产设计标准的缺失、基础标准与作业标准的滞后、标准件设计不合理以及数字化管理程度等问题采取相应的完善策略, 使舾装标准化生产设计要求得以满足, 促进数数字化造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倪慧, 马晓平.浅谈数字化造船的舾装生产设计标准化[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3 (12) :5-6.

[2]朱安庆, 马晓平, 周鲁兵.数字化造船生产设计管理研究[J].船舶工程, 2010 (03) :63-65.

论组织机构代码数字化及标准化管理 篇10

1 组织管理机构代码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优化, 政府对于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力度日益深入。尤其是在近年来, 政府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职责已由传统的行政干预转变成为加强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 这一调控的应用是基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信息掌控上实现的。信息作为进行正确决策的正确依据, 可以说没有一个合理的正确的信息, 就不能够有效的做好相关的决策。

1.1 概念

组织管理机构代码是以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为基础, 以代码检索为目的构成的一个综合性、系统化的数据体系, 这一数据库的应用比较大, 为了能够在政府的管理下更好的发挥应有作用, 在管理工作中其搜索效率必须要得到保证, 同时其质量也要得到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代码作为我国所有依法成立的组织机构统一的标识, 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的主要依据, 也是实现各部门数据库相互连接和全面完善的综合性管理流程。各部门管理工作中数据库用组织机构代码作为法人的标识, 在全国建立起信息资源平台也就能够很快的实现应有的工作优势。

1.2 应用优势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单一化的管理措施, 其在应用中对于数据质量的真实性、有效性、快速性有着极大的要求。就目前我国任何一个省时的企业组织分析, 其都不下于数万个, 每个机构在成立之初都需要办理一个组织机构的代码证, 这一代码证的迅速、快速的定期审验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因此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 需要采用一套先进性、实用性、全面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的管理系统来对当前的组织管理机构代码进行有效管理, 从而发挥出工作的真实、快速、有效的迈进。

2 组织机构代码数字化管理

近年来, 我国的电子政府发展尤为迅速, 其在工作中对于各企业部门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的代码机构管理中更是较为常见, 应用要求更高。因此在共组中保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的数字化、迅速化至关重要, 是做好整个代码业务拓展和发展的基础所在。在目前的组织机构代码数字化管理工作中, 其通常都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的:

2.1 系统设计原则

(1) 易用性和实用性。界面风格友好和实用, 符合统计行业用户的术语与操作模式, 有人性化的帮助信息.方便用户使用。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定制, 可进行二次开发, 开发难度小。系统处理最大限度采用自动处理模式, 减少人工干预以提高实用性和系统的效率。 (2) 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在方案整体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架构。充分考虑应用的冗余, 容错能力和灾难备份。同时合理设计网络架构。制订可靠的质量保证策略, 最大限度保障应用正常运行。 (3) 高可扩展性。档案管理系统的索引信息等业务数据源于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不同时期系统的信息模型 (包括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可能存在差异, 要求解决方案能够灵活地适应数据源的变化。 (4) 开放性和安全性。采用开放的技术和标准, 具备跨平台运行支持能力, 开放应用程序接日。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能支持未来的应用集成。可严格界定用户身份及权限和严格的工作流程控制。实现功能和数据的安全控制, 身份信息的安全传递。

2.2 系统结构详细设计

系统详细设计是对系统架构设计的精化。主要是在系统需求规格和架构设计的基础上, 对系统用例中使用的类和对象进行进一步的精化。确定每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如果一个任务复杂到一个人的能力难于驾驭的时候, 我们就需要将它进行分解, 分解为更小的子任务.如果子任务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 就继续进行分解, 直到子任务可以由一个人轻松驾驭为止。面向对象分析与结构化分析最大的不同, 就是面向对象分析是按照概念类 (对象) 进行分解, 而不是按照功能。下面以新办档案数据扫描采集为例。设计系统的详细结构。该临时目录以日期时间命名, 精确到微秒, 对于扫描后的文件, 可以浏览查看, 点选某一份档案中的某种证件。或未进行识别的某临时文件, 都显示出相应的正确的证件图像。

3 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是系统的类关系图, 因为类图表示系统的静态结构, 核心类一般是需要持久化存储的类, 这些类对于系统详细设计来说,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系统详细设计时, 比较难的是如何发现系统中的核心类及其之问的关系。统一建模语言 (UML) 作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工具, 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制品之间的继承性, 即在不同的迭代周期中。可以逐步精化原来的分析和设计成果。

4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的标准化

系统设计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成熟的技术标准,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已经制订实施的软件开发标准规范等。GB11714《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已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重新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编码方法, 使全国各机关, 团体、企事业单位均获得一个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以适应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和业务单位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需要。健全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的标准化是提高代码数据质量的有效保证, 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组织机构代码赋码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必须实现全国代码业务规范化管理、建立和维护各级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 实现全国代码数据集中处理 (包括查重、数据质量检查, 查询统计, 码段管理等) 。

5 结论

总之, 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化建设正处于由面向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向建立全方位组织机构代码服务系统新阶段迈进的关键时刻, 本文根据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的实际需求, 对当前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工作做了较深入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套专用于组织机构代码系统, 旨在对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各部门对于组织结构的代码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在工作中为了保证代码数据的实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问题, 从而满足业务的扩展, 就需要在工作中以开发新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进行工作, 从而使得整个组织机构数字化代码管理工作能够满足时代发展需要。本文就组织机构代码系统的相关定义入手分析, 重点探讨了组织机构代码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提出了相关管理标准, 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组织机构代码,数字化管理,系统,标准化

参考文献

[l]冯燕宁.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应用[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0 (10) .[l]冯燕宁.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应用[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0 (10) .

[2]陈兰姣, 吴建群.组织机构代码受理审核对信息采集的重要性[J].商生文化 (学术版) , 2009 (9) .[2]陈兰姣, 吴建群.组织机构代码受理审核对信息采集的重要性[J].商生文化 (学术版) , 2009 (9) .

上一篇:黄芪水煎剂下一篇:电影音乐的艺术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