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市场

2024-05-16

二元市场(精选十篇)

二元市场 篇1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启示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产生及二元学派的核心思想

在20世纪60年代, 很多不悦于传统理论的经济学家, 对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方式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 有一些理论不过是囊括了不同制度因素的影响, 这是对传统理论的拓展;而另一些理论则试图构建新的范式。很多人放弃了居于主流地位的竞争式分析法, 转而强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属性、强调制度和社会性因素对劳动报酬和就业的重要影响, 这种理论就是被冠之以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主义学派。

分割主义学派既起源于比较时髦的现代社会, 也起源于源远流长的历史陈迹。其现代起源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60年代对美国城市劳工和贫困问题的研究, 基点在于提高每个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以改善其物质财富, 但却以失败而告终;二是按阅历划分的方法, 为激进经济学家将美国工人阶级“肢解”为政治“条块”的理论提供了武器。从历史渊源看, 其源头也许要追溯到约翰·穆勒和凯恩斯的时代。穆勒和凯恩斯曾公开反对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力市场具有竞争性质的学说, 而倾向于具有非竞争性的其他学派;而对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北美制度经济学家来说, 两人的学说则奠定了劳动力市场细化和结构化的基本概念。

现代分割主义学派的理论可谓多种多样。它们的分析过程具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兴趣的关注点 (报酬或流动) , 市场分割的界限 (如按工作划分、按产业划分、按性别划分、按人种或年龄划分等等) , 所采用的调查研究方法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等等。但是, 如果我们按“两分法”梳理这些分歧, 顺藤摸瓜, 便可得到一个双元结构图, 其间, 有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区别。这种区别最初是由皮奥雷 (Piore, 1970) 提出来的。相对于职位竞争学派和激进学派而言, 二元学派的研究较为具体, 针对性也很强, 故本文重点在简要介绍其核心思想的基础上, 探讨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启示。

现代的双元结构理论就是按与穆勒相似的命题来发展的。皮奥雷的下列描述是著名的。

一级市场的就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工资较高, 工作条件优越, 就业稳定, 安全性好, 作业的管理过程规范, 升迁机会多。但相比较而言, 二级市场的工作便大为逊色:工资较低, 工作条件较差, 就业不稳定, 管理武断且粗暴, 毫无个人升迁机会。二级市场的就业者多为穷人。双元结构的分界线主要在于劳动报酬。二级市场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 工资低, 极易失业;此外, 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无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报酬, 甚至不允许向一级劳动力市场流动。

传统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注重供给方和劳动者个人等因素的作用, 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则强调需求方和制度性因素的重要影响。因此, 可以把双元结构派看成是强调工作特征, 而不是强调工人特征。但是, 强调工人特征的双元结构理论也是存在的:二级市场的工作多由非白种人、妇女以及年青人来承担, 按劳付酬的规则在这里一般是行不通的。

一级市场的工作看上去是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成部分, 就是说, 工资及劳动力资源配置等与就业结构有关的事宜, 是由管理及制度性规则来调控的, 市场力量基本不发挥作用。此类工作安排优先考虑现有的组织内部成员, 甚至可以说只向现有的组织内部成员开放;这些组织可能是企业、公共代理机构, 也可能是行业协会或工会组织。内部市场的工资结构安排主要根据组织内部的需要来制定, 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态没有多大关系。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主要靠工资波动来解决, 而内部劳动力市场却不是这样。内部劳动力市场解决供求失衡的措施主要有招聘、培训、工作的重新设计、分包、调整产出量等。

二、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新意与理论贡献

长期以来, 分割主义学派标新立异的行为, 特别是在关于贫困、收入不平等的持续, 教育和培训、市场垄断、失业等方面的理论分歧, 一直是传统经济学家的谴责对象。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 分割主义学派的命题在实证上是错误的, 如果从竞争的角度出发, 将能更好地解释这一问题。因此, 按传统经济学家的工资观点, 二级市场工人的劳动报酬之所以在低水平上徘徊, 是因为他们素质和生产效率低下;而低能力低报酬, 正是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题中之意。这个观点正应了希克斯的一个权威结论:拙笨者低薪水, 价有所值, 不足为怪。用马歇尔的话说, 各个区域劳动报酬的明显差别, 蕴含于看不见的由竞争形成的效率工资之中。就工作的稳定性而言, 工作作为一个进身阶梯, 都是在特定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形式。在一级市场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中之所以要保持工作和员工的稳定, 是因为企业的职业技能具有明确的分工;稳定及内部擢升规则既有助于企业谋利, 也有助于维护企业对员工从事人身投资的权益。工作阶梯和内部擢升的前景, 既能刺激效率的提高, 也能吸引人们在这些企业供职。最后, 二级市场上高素质的劳动力将向一级市场转移, 所以, 在二级市场上教育和培训的投资收益低下, 与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根本不矛盾。

面对来自传统经济学家的批评, 劳动力市场分割学派在反驳的基础上, 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就业稳定与工作流动性方面, 着重分析了企业对产品市场扰动的应对策略, 并提出独特的政策主张:产品需求不稳定并不是形成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唯一原因;依就业稳定性而划分的市场分割轮廓, 将随着国民经济状态的阴晴而变动;激进学派认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核心, 是研究厂商为达到控制和刺激员工的目的而采用的种种计谋即工作职位与劳动报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大型股份有限公司的问世, 是诱发某些厂商创造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原动力。

劳动力市场分割学派提出的政策可分为两类:一类政策集中于劳动力市场本身, 最明显的特点是关注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方面, 特别是主张公共就业、工资补贴和反歧视措施。这些理论要么拒绝, 要么不强调市场供给方, 特别是教育、培训和帮助寻找工作这些人力资本投资计划的介入, 并强烈主张实行扩张性的宏观政策以保证充分就业;另外一类政策主要涉及权力、疏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等主题, 以及人们意识的前劳动力市场状态, 还包括提出要对学校和其他社会设置进行重新定位等等。

正如传统经济学家所批评的那样,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还存在一些缺陷。譬如, 无法检验劳动力市场是二元的或分割的这个假设;还不能提供一个能代替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劳动力市场理论等等。尽管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实证部分并不令人满意, 但依然不能据此就否定其理论贡献与新意。其理论贡献主要在于:工人的态度变量由内生因素决定的观点;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历史和制度分析, 丰富了人们对科层化组织经济学的理解;分割劳动力市场理论对分析和政策讨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对阶级 (或群体) 利益和行为, 及这些集合行为的历史基础的考察和研究。其新意主要在于:第一个特征在于, 它把劳动力市场看成是同一个人由于从事不同的工作而领取了不同的工资;第二个特征是由第一个特征演化而来的。市场力量对其运行结果的影响作用并没有被否定, 但是却认为, 其根源在于产品市场而不是劳动力市场;第三个特征涉及拓宽研究分析的范围。传统理论将偏好看成是一定的, 将公共政策看成是未定的, 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却将两者看成内生变量。

三、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给予的启示

通过对西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上述分析, 我们不难得出一些重要的启示。

1、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 劳动力市场并不存在, 工资的杠杆作用难以发挥, 劳动者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劳动力这种要素的作用日益彰现, 劳动力市场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地位不断凸现, 价格杠杆在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过程中日益发挥着作用, 调节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动机, 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 劳动力市场的建设更需加强。因为劳动力市场建设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2、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与经验, 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是对现代企业内部组织关系的拓展性分析, 对西方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 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国传统的劳动关系基本上是一种行政隶属性的平等关系, 劳动关系双方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 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劳动关系双方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展现, 但由于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 不同性质的企业其经济利益的要求不同, 从而构成了我国转型期特有的劳动关系多元化格局, 新型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尚未形成。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劳动力市场理论与实践经验, 具体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 进行实质性的理论研究, 以探索建立新型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实践模式。

3、进行微观经济组织的有效改造, 促使劳动力要素的高效流动。

西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研究的核心就是对就业组织内部报酬的差异性分析, 积极探索有别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劳动力要素流动模式, 以提高微观经济组织的效率。我国自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对社会主义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了有效的改造, 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实现形式, 在企业的微观组织重构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特别是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组织内部的研究缺乏, 不利于微观经济组织内部的要素组合与流动, 从而降低了其运行效率。因此必须借鉴西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有效成果, 来加强我国企业的微观组织化建设, 以促使组织内部劳动力等要素的纵向流动, 提高微观经济组织的运行效率。

4、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有效缩小劳动者的收入差距, 维持社会公正。

西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不仅对微观经济组织效率的提高作用重大, 而且为政府制定相关的劳动法律和劳动政策, 进行有效干预提供理论支持。目前我国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日渐明显, 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突出, 引起了许多相关的社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局。因此, 政府必须注重对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并积极的进行干预, 通过制定法律和采取各种经济手段, 进行间接调控, 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强硬的行政措施, 进行直接干预, 以规范企业的行为, 明确界定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的契约约束, 以有效克服对不同劳动者的歧视, 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缩小不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运行和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卫·桑普斯福特、泽弗里斯·桑纳托斯主编, 卢昌崇、王询译: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M].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0.

[2]Michael Piore.Internal Labor markets and manpower Analysis.[M].Lexington, MA:D.C.Heath, 1971.

[3]赖德胜: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理论评述[J].经济学动态, 1996 (11) .

[4]蔡昉等: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经济研究, 2001 (12) .

二元市场 篇2

--------全球长碳链二元酸产业市场发展及预测分

析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世界长碳链二元酸产业概述

第一节 世界化工产业回顾

一、经济环境及对化工业的影响

二、世界化工业运行形势

第二节 世界长碳链二元酸发展现状

一、世界长碳链二元酸消费结构

二、世界长碳链二元酸市场需求状况

三、世界长碳链二元酸产业分布 第三节 世界长碳链二元酸主要区域分析

一、亚太地区

二、欧洲地区

三、北美地区

四、其它地区

第四节 2013-2018年世界长碳链二元酸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章 中国长碳链二元酸产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国内长碳链二元酸产品概述

一、长碳链二元酸产品分类

二、长碳链二元酸消费结构

三、长碳链二元酸产业分布

四、长碳链二元酸生产情况

第二节 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对行业的影响

一、节能环保政策的影响

二、长碳链二元酸行业标准

三、进出口政策

第三节 长碳链二元酸技术状况分析

一、国内技术现状

二、国内外技术对比

1、植物油裂解法

2、有机合成法

3、生物发酵法

第三章 中国长碳链二元酸市场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长碳链二元酸市场供需分析

一、中国长碳链二元酸市场容量

二、中国长碳链二元酸产量

第二节 中国长碳链二元酸需求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中国长碳链二元酸需求统计

二、中国长碳链二元酸细分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第三节 长碳链二元酸市场现状分析

一、产品出口为主,国内下游消费市场启动缓慢

二、产品成本偏高,行业景气周期波动风险

三、投资规模巨大,企业财务风险不容忽视 第四节 国内长碳链二元酸市场价格分析

一、市场价格走势

二、不同产品价格对比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分析

第四章 长碳链二元酸进出口分析(29420000类)

第一节 进口分析

一、进口量

二、进口金额 第二节 出口分析

一、出口量

二、出口金额

第三节 进出口贸易逆差

第五章 长碳链二元酸市场竞争分析

第一节 国际长碳链二元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际市场发展现状

二、主要国家市场发展趋势

三、国际市场变化对国内市场影响分析

四、亚、欧市场消费对比

第二节 中国长碳链二元酸区域分析

一、市场需求区域集中度比较

二、市场需求主要省份集中度比较 第三节 国际长碳链二元酸价格走势分析

一、长碳链二元酸价格走势

二、长碳链二元酸各产品对比

三、影响长碳链二元酸价格主要因素

四、2013-2018年国际长碳链二元酸价格趋势预测 第四节 长碳链二元酸细分产品需求分析 一、十一碳二酸 二、十二碳二酸(月桂二酸)三、十三碳二酸(巴西基酸)四、十四碳二酸 五、十五碳二酸 六、十六碳二酸 七、十八碳二酸

八、长碳链混合二元酸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九、其它产品

第六章 2013-2018年长碳链二元酸行业前景

第一节 行业发展环境预测

一、全球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二、主要宏观政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三、消费、投资及外贸形势展望

四、国家政策

第二节 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一、中国经济发展周期分析

二、经济发展展望 第三节 行业供求形势展望

一、上游原料供应预测及市场情况

二、长碳链二元酸下游需求行业发展展望

三、长碳链二元酸行业产能预测

四、进出口形势展望

第四节 行业市场格局与经济效益展望

一、市场格局展望

二、经济效益预测 第五节 行业整体发展展望

一、发酵法生产长链二元酸研究进展

二、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

三、长碳链二元酸行业国际展望

四、国内长碳链二元酸行业发展展望

第七章 下游产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高级香料

一、全球高级香料产业发展现状

二、产业发展分布

三、全球高级香料产量统计

四、2013-2018年全球高级香料产量预测 第二节 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

一、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发展现状

二、全球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产量统计

三、2013-2018年全球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产量预测 第三节 高档尼龙热熔胶

一、全球高档尼龙热熔胶发展现状

二、高档尼龙热熔胶产量统计

三、2013-2018年全球高档尼龙热熔胶产量预测 第四节 高温电解质

一、全球高温电解质产业发展现状

二、产业发展分布

三、全球高温电解质产量统计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第八章 长链二元酸相关重点产品需求分析

第一节 尼龙11 第二节 尼龙12 第三节 其它尼龙工程塑料 第四节 聚酰胺热熔胶 第五节 麝香-T 第六节 高级粉末涂料 第七节 二元胺 第八节 二元醇

第九节 其它精细化工产品

四、2013-2018年全球高温电解质产量预测 第五节 高级润滑油

一、全球高级润滑油产业发展现状

二、产业发展分布

三、全球高级润滑油产量统计

四、2013-2018年全球高级润滑油产量预测 第六节 高级油漆和涂料

一、全球高级油漆和涂料产业发展现状

二、产业发展分布

三、全球高级油漆和涂料产量统计

四、2013-2018年全球高级油漆和涂料产量预测 第七节 耐寒性增塑剂

一、全球耐寒性增塑剂产业发展现状

二、产业发展分布

三、全球耐寒性增塑剂产量统计

四、2013-2018年全球耐寒性增塑剂产量预测 第八节 树脂

一、全球树脂产业发展现状

二、产业发展分布

三、全球树脂产量统计

四、2013-2018年全球树脂产量预测 第九节 医药

一、全球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二、产业发展分布

三、全球医药产量统计

四、2013-2018年全球医药产量预测 第十节 农药

一、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现状

二、产业发展分布

三、全球农药产量统计

四、2013-2018年全球农药产量预测 第十一节 其它行业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第九章 中国长碳链二元酸行业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中国长碳链二元酸行业投资概况

一、长碳链二元酸行业投资特性

二、长碳链二元酸投资在建项目分析

三、长碳链二元酸投资政策解读

第二节 中国长碳链二元酸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长碳链二元酸行业吸引力分析

二、重点下游投资机会

三、重点区域投资机会

四、出口市场投资机会

第三节 中国长碳链二元酸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技术风险

三、宏观调控风险

四、供需波动风险

五、经营管理风险

第四节 国外企业在中国投资情况分析 第五节 中心投资建议

附录:国家化工“十二五”规划研究

部分图表目录:

图表:世界长碳链二元酸消费结构

图表:2007-2012年世界长碳链二元酸市场需求状况 图表:2008-2012年世界长碳链二元酸市场容量 图表:世界长碳链二元酸主要区域分布

图表:2007-2012年亚太地区长碳链二元酸产量 图表:2008-2012年亚太地区长碳链二元酸消费量 图表:2008-2012年亚太地区长碳链二元酸市场容量 图表:2007-2012年欧洲地区长碳链二元酸产量 图表:2008-2012年欧洲地区长碳链二元酸消费量 图表:2008-2012年欧洲地区长碳链二元酸市场容量 图表:2007-2012年北美地区长碳链二元酸产量 图表:2008-2012年北美地区长碳链二元酸消费量 图表:2008-2012年北美地区长碳链二元酸市场容量 图表:2007-2012年其它地区长碳链二元酸产量 图表:2008-2012年其它地区长碳链二元酸消费量 图表:2008-2012年其它地区长碳链二元酸市场容量 图表:长碳链二元酸产品分类

图表:中国长碳链二元酸消费结构 图表:中国长碳链二元酸产业分布 图表:国内外技术对比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图表:2008-2012年中国长碳链二元酸市场容量 图表:2008-2012年中国液蜡产量(分地区)图表:2007-2012年中国长碳链二元酸需求统计

图表:2008-2012年中国长碳链二元酸细分产品市场需求量 图表:国内长碳链二元酸市场价格走势 图表:长碳链二元酸不同产品价格对比 图表:2008-2012年长碳链二元酸进口量 图表:2008-2012年长碳链二元酸进口金额 图表:2008-2012年长碳链二元酸出口量 图表:2008-2012年长碳链二元酸出口金额

图表:2008-2012年长碳链二元酸进出口贸易逆差 图表:亚、欧市场消费对比

图表:国际长碳链二元酸价格走势

图表:国际长碳链二元酸各产品价格对比 图表:高级香料产业分布

图表:2007-2012年全球高级香料产量统计

图表:2007-2012年全球高档尼龙热熔胶产量统计

图表:2007-2012年全球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产量统计 图表:2007-2012年全球高温电解质产量统计 图表:2013-2018年全球高级香料产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全球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产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全球高温电解质产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全球高档尼龙热熔胶产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国际长碳链二元酸价格趋势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世界长碳链二元酸产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世界长碳链二元酸消费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世界高级润滑油消费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世界高级油漆和涂料消费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世界耐寒性增塑剂消费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世界树脂消费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世界医药消费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世界农药消费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世界长碳链二元酸产能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长碳链二元酸产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长碳链二元酸消费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长碳链二元酸区域市场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长碳链二元酸价格走势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长碳链二元酸出口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长碳链二元酸进口量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长碳链二元酸进出口金额预测 图表:2013-2018年国内重点企业对长碳链二元酸需求预测 略„„

--------网 址:

二元市场 篇3

(一)住房市场出现的“二元相悖”趋向

我国住房市场的“二元相悖”倾向日趋明显:一方面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口基数庞大,所谓“人稠地窄”,住房难;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市场激励,人人追逐豪华的大户型住房。一方面,少数人的住房越来越大、越高档;另一方面,中下收入阶层的“买房”渐渐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中上收入的工薪阶层无奈走向了“房奴”的行列。

从长远来看,作为可居面积稀缺,人口密度大的中国来讲,提高房价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然而这种短期内不规则过速增长则是极为有害的。

(二)亢奋的经济功能及其后果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点,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2003年为例: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3年中国房地产业直接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间接拉动0.6—1.2个百分点。2003年中国房地产业在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中,供销两旺,表现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供应结构渐趋合理,价格走势平稳的良好势头。

正因为这种巨大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一时房地产开发的失控和无序发展,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流失。1992—1993年出现“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高潮时全国形形色色的开发区达上万个,规划占地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当时的城市建成区总面积,而真正实现有效开发利用的仅为2%左右。

(三)监控失灵与房地产业的不规则运行

表现之一:短期内的巨大的超额利润,扭曲了正常的房市价格

2007年7月1日深港大桥通车。我们直观地比较一下深港两地的房价,即可明白:桥对面香港元朗地区,其二手房价折算下来是1.6万多元/平方米,桥这边是深圳南山后海地区,二手房价是1.6—1.9万元/平方米。2006年深圳职工年平均收入是32476元人民币,香港平均收入约合203440元人民币,是深圳的6倍左右,香港房价之高是公认的,以香港的高收入水平,普通港人都很难承受香港的高房价,更不用说,以深圳的收入水平来承担高过香港的房价了。

表现之二:没有很好规范的“招拍挂”方式,激发了举国上下的“圈地运动”

2004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联合发出通知即71号文,要求从当年8月31日起“所有经营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或挂牌的方式公开交易(简称“招拍挂”方式),以前盛行的协议出让方式被叫停,这就是业内所称的“8.3l”大限。应当说,土地从协议转让(甚至从领导批条转让)变成统一的“招拍挂”,规范了交易行为,实现了市场化和公开化,提高了转让交易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堵住了暗箱操作可能产生的腐败,其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也带来了地价不断攀升的问题。这样政府每拍卖一块土地,就对整个城市的地价起到了“杠杆”作用,带动整个城市乃至周边城市的地价上涨。

表现之三:缺少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和管理,住房被投资者赋予了过多的投资属性

住房作为一种商品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两重属性,由此房屋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种。而不同的需求结构直接影响到房产市场的价格。我国目前的住房需求偏向于投资需求。

国际惯例商品房的空置率一般是控制在10%左右,中国的空置商品房仍然继续上升,现已接近20%。

二、不规则房地产市场的根源分析

中国房地产的这种不规则的运行:即一“活”便“热”,一热便“暴”,一暴便“乱”,一乱便“冷”,一冷便“死”。其原因为:

(一)国内外剩余资本的大量涌入,形成了巨大的房产“资本流”

人口迁移,国内外剩余资本在高额利润吸引下,不断趋向“名城”或“发达地区”,由此形成了国际性的“资本流”:一是港台澳地区居民的剩余资本的涌入;二是外来居民在我国定居,以致带来大量的资金;三是我国贫困或落后地区的有钱人,投资于名城或大城市;四是国内外滚动性的剩余资本投机性的介入等,形成房地产业的“波动”效应,使“炒作”有了重要的意义。

(二)政策和地域优势,形成了事实上的“国家垄断”

现行的产权制度使地方政府成为土地的实际供给者,形成卖方市场,政府以国有化的名义把土地拍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以房产的形式把土地零售给居民户。甚至“官”商联合,进行层层转手,使国有财富发生流失性转移。

(三)城市扩张,人口的激增,“官”商乘势进行“热卖热买”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一味地鼓动或无条件地支持房地产的开发和发展,并且把之作为拉动内需,促进本地GDP增长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个中缘由,不难发现其深层次的原因:从公的方面说,房地产可以带动一方的经济迅速增长,使许多无房者实现有房的梦想,可谓“利国利民”。从更深层面讲,许多人热衷于房地产:一是见效快,领导的政绩很快显现出来;二是很显眼,它会使一个地方很快“旧貌换新颜”;三是“旧房拆迁”,拆迁费难以确切,利用多多;四是“地皮开发”名堂多多,获利空间大。

三、优化住房制度的途径和建议

(一)各级政府应尽快改变作为具体商务操作人身份,以加强其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1、坚决遏制存在于房地产业中的暴利或过分的商业化行为,实现政府有效监管。

2、加快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优化税收结构。

3、健全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坚持利国利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浪费。一是要避免房地产开发中的短期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二是遏制开发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重视环保,维护生态平衡。

(三)加强政府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我国的房产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地产房产政府掌控,进行有范围的商业化经营,责权利优化对等,只租不卖;其二,政府出租地产,私人投资房产,依法划定各自的责任和利润空间,可租可卖;其三,政府出卖土地,进行政策的规定和方向性的限定,私人依法购买土地,进行有效的经营,只卖不租。

(四)培育正确的住房观念,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

第一,提倡和培育正确健康的住房观念。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的党政军官员,应该积极带头“住小房”。

第二,培育健康的房地产市场:(1)大力推进村镇的住房商品化改革;(2)合理“招拍挂”形式;(3)改变现行的城市商品房的计价方法;(4)规范商品房市场的交易秩序,完善预售制度,以遏止商品房买卖中开发商和售房中介的投机和诈骗行为坑害购房人。

第三,健全和完善由政府承担义务建设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一是住房保障应以廉租房为核心;二是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房的住房制度。

二元市场 篇4

1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化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长期以来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过多年的演化而逐渐形成的。如果以城乡收入比(历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比)和反映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二元对比系数(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之比)来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图1)。

1.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固化阶段(1978年前)

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间,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从城乡收入水平来看,从1957年到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都呈现出缓慢增长的态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5元增加到343.3元,年均增长1.82%;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73元增加到133.6元,年均增长2.92%。从城乡收入比来看,这一时期城乡差距有所起伏,1965年下降到最低点后又开始逐渐上升;单纯比较1957年与1978年的数据,城乡收入比由3.22下降到2.33。但是这种差距缩小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农民收入增长快,而是城镇居民的收入被长期控制在低水平,工资水平常年不变。然而,城镇居民的低工资政策是以城镇居民的生活福利保障制度为基础的,在计划供给制度下,城镇居民可以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享受低价或免费的定量供应,享受医疗、教育、就业、劳保和退休等方面的福利保障。但农村居民被排除在外,不拥有这些权利,到1978年,全国仍有2.5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如果从实际收入水平来看,城乡收入差距还要更大,且趋于固化。这一时期二元对比系数,除1958、1959年,由于“大跃进”等原因,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大,二元对比系数高达0.37和0.22,不能完全反映生产率的变化外,其余在0.2~0.13之间变化,呈现出在波动中逐渐降低的态势,二元经济结构因此逐步加强。这一时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基本上是制度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一系列的制度原因引起的[1]。

1.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减弱阶段(1978~1984年)

这一时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迅速增加,由133.6元增加到355.3元,年均增长达到16.5%;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农村居民,由343.4元增加到651.2元,年均增长仅7.9%。因而城乡收入比明显下降,由2.57降低到1.83。从两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来看,从1978年到1984年,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从0.4提高到0.5,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从2.43降低到1.89,由此二元对比系数由0.16提高到0.27。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减弱。

1.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波动中加强阶段(1985~1997年)

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收入差距趋于缩小,然而从1985年开始,城乡差距又开始扩大,虽然在1995到1997年间有所缓和。198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9.1元,到1997年增加到5160.3元,年均增长17.6%;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397.6元增加到2090.1元,年均增长14.8%。因此,城乡收入比由1.86增加到2.47。在此期间,二元对比系数在波动中下降,1993年降低到最低,之后有所上升,但从整个时期来看,二元对比系数由0.24降低到0.22。由此不难发现,这一时期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波动中加强。

1.4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迅速强化阶段(1998年至今)

1998年之后,城乡收入差距再次迅速拉大。199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425.1元,到2007年达到13785.8元,年均增长10.9%;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162元增加到4140.4元,年均增长仅为7.5%。二元对比系数由2.51增加到3.33,上升到1957年以来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二元对比系数在波动中下降,由0.21下降到0.18,基本上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由城乡收入比和二元对比系数可以看出,通过这一时期的发展,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得到迅速强化。

2 我国土地市场制度变迁及其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土地市场也经历了由基本不存在到不断发育、完善的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土地市场制度曾经为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则较大程度的起着延续城乡分割,扩大城乡差距的作用。

2.1 计划经济时期,土地二元所有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国初期,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与此相适应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了确保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又通过户籍制度、粮油供应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安排,把城市和农村分割开来,基本奠定了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格局。

事实上,与这些二元户籍制度、二元社保制度等同时起作用的还有城乡土地二元所有制度。建国后,我国城市土地逐步收归国有,农村土地逐步实行了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公社所有制(1)。同时,国家将城市土地通过行政划拨手段,无偿、无限期、无流转的提供给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固定成本,加速了工业的发展。而在农村,一方面通过户籍制度,将大部分劳动力牢牢固定在农村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国家还实行了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强制性的压低粮食等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通过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为工业化发展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由此可见,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城乡土地二元所有制度与户籍制度、社保制度等捆绑在一起,共同维系、固化着城乡二元经济制度。

2.2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土地市场发育暂缓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揭开了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序幕,同时也催生了我国农村土地市场的形成发育。首先是集体所有的农用地经历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土地制度的实践探索、改革完善,从集体所有权中分离并保障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了农用地市场的发育。其次,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利的下放促进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发育[2]。

农村土地市场的发育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从1978年开始实行,到1984年底全国约有96.6%的农户实行了“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农地的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分离,使农民在获得农地使用权的同时也获得了部分的农地收益权和处置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创造了农业增产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的奇迹。据统计,1978年到1984年间,中国农业产出的年均增幅高达7.7%,其中种植业产出的年均增长率也达到5.9%[3]。另根据林毅夫的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对中国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约46.89%[4]。同期,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普遍改善,改革开放前,中国约有1/3的农户贫困,约有50%以下的农户勉强维持生活,而到了1984年,约90%的农村家庭过上了温饱生活[5]。在这一阶段,国家下放了农村集体土地非农利用的权利,默示或允许发展非农产业,于是农民利用集体土地创办乡镇企业,创造了农村工业占据全国工业半壁河山的奇迹[6]。乡镇企业的兴起对农民收入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1978年到1984年间,农民从乡村两级企业得到的报酬收入增长4.2倍,年均递增31.6%。

改革开放后,这种由于农村土地市场发育引致的农业生产迅速增长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极大地缓解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但这只是暂时的缓解。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土地市场调整和城市土地市场的不断发育,农村经济又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又得到强化。

2.3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村土地市场调整、城市土地市场发育重新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的耕地细碎化和家庭的小规模经营的弊端逐渐显现,加之农业、尤其是粮食比较效益下降,导致农业生产出现衰退。如1984年到1987年间,农业产出的年均增幅降到了4.1%,而种植业产出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4%,其中粮食和棉花的生产更是出现倒退[4]。同时,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对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上的宽松政策也导致耕地大量减少,1986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开始对乱占耕地行为进行管控,并上收集体建设用地审批权。对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逐渐严格,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开始出现萎缩,农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创办企业变的越来越困难。

可见,这一时期,在农村面临着以农地承包经营权为主要内容的农地市场制度的迫切改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从活跃到萎缩。而在城市,从1980年开始对中外合资企业收取场地使用费;1984年在广州、抚顺等城市开始对国有土地收取有偿使用费和场地占用费;1987年9月深圳市首次以协议方式出让一块国有土地使用权;同年12月首次公开拍卖一块国有土地使用权;1990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至此,在城市逐渐确立了以出让为主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大大激活了城市土地使用权市场,凸显城市国有土地的巨大经济价值,为我国城市改造和建设积聚了大量资金。

由此可以看出,进入到8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村土地市场进入调整时期,而城市土地市场则不断发育、完善,这就重新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乡二元土地市场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为了更有效的控制耕地的非农占用,国家在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土地分级限额审批制度之后,于1998年开始实行以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农地转用和土地征用审批制度。1998年《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至此,农地转为非农业用地,首先必须经过国家的征用,由农村集体所有转为国家所有。土地征用制度割断了农村集体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合理流转,割裂了城乡土地市场的有机联系,城乡二元土地市场由此形成。

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市场的存在,导致两类土地之间转换存在巨大的租金空间,城市和城市企业通过土地征用获得丰厚的土地增值收益。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农村集体和农民却因得到一次性补偿而退出这种土地价值增值的过程。加之,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就业安置不到位,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失,甚至生活水平出现下降。如根据上海社科院的研究,长三角农地征用价格为37.5万元/hm2~45万元/hm2,农地出让价格为210万元/hm2~525万元/hm2(一级市场),农地市场价格为1125万元/hm2~2250万元/hm2(二、三级市场)。换言之,农村集体及农民得到农地征用价格大概为出让价格的1/10,而农地出让价格又大概是农地市场价格的1/5。也就是说,征地补偿费只相当于土地增值收益的1/50[7]。这些数据足以体现土地低价征用损害农民利益之大。土地不仅是农民生产生活资料,还是农民世代谋生的手段,是农民的社会保障,是农民就业的最后屏障。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942个失地农户调查结果显示,有46%的农民生活水平下降;这些失地农户共有7187个劳动力,其中安置就业的仅2.7%,被迫闲赋在家的占20%[8]。

由此可见,90年代中后期,我国土地市场进入到城乡二元土地市场的发展阶段,城市土地市场依靠征用农村集体土地走上了逐渐扩张的道路,而农村集体土地仅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流转;城市和城市企业通过土地市场价格和征用补偿之差额,从农村汲取大量的资金,进一步加剧了本已严重的城乡差距。

3 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征地制度在我国开始实施,土地市场进入到城乡二元化发展阶段,到目前,我国土地市场已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图2)。

城市土地市场。政府通过征收方式,将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包括集体所有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转为增量国有土地,然后和存量国有土地一起,采用出让、划拨、出租和入股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让度给城市土地使用者,形成城市一级土地市场;城市土地使用者之间再通过转让、出租、抵押等方式实现使用权的再转移,从而形成城市二、三级土地市场。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体系已基本建立,并形成相应的价格体系,市场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农村土地市场又可分为农地市场、建设用地市场。农地市场方面,农地承包经营权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实现了在使用者之间有偿、有限期地流转,虽然存在流转方式不规范、价格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但相关制度和政策正逐步完善。农村建设用地市场方面,按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是受到严格禁止的,但目前自发流转现象大量存在,而且广东、安徽等地试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并制定地方性法规来规范建设用地流转。同时,还有一部分乡镇企业用地因破产、兼并等原因发生合法流转,客观上已经形成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其实,我国的农村土地市场还包括农村土地征购市场。农村土地征购市场,是土地所有权市场,是土地所有权由农村集体向国家的单向转移,是国家强制性垄断的买方市场。征地是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唯一合法途径,同时也形成我国土地市场城乡分割的独特格局。

我国这种独特的土地市场制度为高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也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且,从目前来看,二元土地市场制度已经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难题也在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9]。而所谓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就是打破国家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行政垄断,摆脱农村土地唯有通过征地制度才能变身的制度局限,实现城乡土地市场的统一;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合法进入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如前所述,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的本质是打破土地二元所有制基础上的城乡土地使用的双轨制,建立起集体出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家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两种产权基础上的统一土地市场,实现城乡土地市场的有机统一。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的核心是在国家科学宏观调控下,使土地市场对土地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一些制度还无法适应这种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要求。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制度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我们需要构建市场的微观主体;另一方面,通过法律、规划等手段来对市场进行规制与宏观调控。

3.1 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的微观基础

为了实现市场对城乡土地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和保障市场的良好运行,需要在对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市场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培育市场主体、建立市场运行机制和完善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构建起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微观基础。

(1)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主体,培育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竞争性主体。明确的产权主体是市场运作的最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城市土地由国家所有,国家是城市土地的所有者,也是城市土地的产权主体,国家又授权各级地方政府对土地开发、经营和管理,地方政府是城市土地事实上的所有者。与产权主体明晰的城市土地相比较,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却缺乏清晰化、规范化的产权主体。这就意味着土地市场运作缺乏一个自觉、负责的执行主体,成为制约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的主要障碍之一[10]。因此,首先要确定农村集体土地人格化主体,与城市国有土地产权主体共同构成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的竞争性供给主体。

(2)赋予农村集体土地完整的权益,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运行机制。土地市场交易,实质上土地权利的交易,而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根本要求就是实现城乡土地权利的平等。而从现行的土地使用制度来看,农村集体土地未能享有和城市国有土地相同的权益,集体土地的所有权被弱化,收益权和处分权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首先要赋予农村集体土地完整的土地权利,打破国家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垄断,使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级土地市场上拥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国家科学宏观调控下,将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纳入统一的土地供应市场,非“公共利益”的经营性用地,采用市场化的交易方式,由用地者直接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主体直接进行谈判;而对于“公共利益”的用地,采用“征地”的方式,由政府部门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主体进行谈判,并进行补偿,另外,考虑到目前我国征地制度本身的缺陷,还应对征地制度进行改革。

(3)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推动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评估、咨询、代理、仲裁等中介服务组织都已较为完善,而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一方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还没有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和规制,另一方面,全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中介服务组织还很缺乏,甚至没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化流转必然离不开这些中介机构的服务,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市场的中介服务组织,推动农村土地市场发展。

3.2 加强政府对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规制和宏观调控

为了保证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规范、有序、健康的运行,政府还必须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实现了国家、集体多元主体供地,为了保证建设用地的有序供给,政府应通过规划、计划等手段对城乡建设用地的总体供应状况进行调控。另外,监督管理也是市场有序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加强对建设用地供应过程中的用途规范、产权登记、价格管理以及交易行为等方面进行监督与约束。

4 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的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需要的制度保障条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4.1 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完善产权权能

在现有的乡、村、村民小组的三级所有中,要明确界定哪一级对农村集体土地拥有所有权。对产权主体的界定,学者们提出各种设想,但从目前来看,认为将村民小组界定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较为合理的学者较多。笔者也比较赞同此种观点。因此,要从国家立法层面上明确村民小组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的地位,同时,还要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各项权能,赋予权利主体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以及规定其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与义务[11]。

4.2 改革征地制度,规范政府征地行为

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在运作模式上打破了国家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垄断,对于非“公共利益”的经营性建设需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土地直接进入一级土地市场,而对于“公共利益”用地仍将采用征地的方式取得。因此,首先应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将“公共利益”界定为“公益性、非赢利性”,对于“公益性”可以采用列举式的规定,将其严格限制在国防建设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等范围;对于“非赢利性”可以采用列举式和定义法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界定,如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交通建设、能源建设用地等[12]。在此基础上,扩大征地补偿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避免土地征用与地产经营之间出现较大差距。最后,还需要对政府征地行为进行规范、监督,防止征地权滥用。

4.3 健全城乡地价体系,建立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

城乡地价体系的建立既能为征地补偿提供合理的依据,有利于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而且能为城乡土地市场的运行提供合理的价值尺度。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地价体系已基本形成并日趋完善,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还没有规范的流转价格体系作为参照与指导。因此,首先,在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科学、合理估价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地价评估制度,并引入能真实反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价值的价格调节机制。其次,形成多种形式的地价体系,即根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形式不同,如出让、出租、抵押等,分别采用不同的价格,并形成相应的价格体系[12]。最后,还要注意城乡地价体系的合理衔接。

4.4 建立和完善城乡协调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土地市场的融合与统一

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中介服务体系,如价格评估机构、投资(融资)服务机构、租赁机构等中介服务在组织,改变目前农村中介组织普遍缺失的状况;另一方面,对现有中介服务市场进行整顿、规范中介服务组织的行为,并协调好农村和城市土地市场的中介服务组织,保障城乡统一土地市场规范、有序、高效运作。

4.5 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保障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政府主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乡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等对城乡建设用地的总体供应状况进行调控,保证建设用地的有序供应,从宏观上实现对市场的调节与规制。另外,成立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对建设用地进行用途管制、用地入市审批,对土地交易价格进行管理和监督。

摘要: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长期以来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过多年的演化而逐渐形成的。自新中国至今,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经历了固化、减弱、波动中加强和迅速强化4个演化阶段。这期间的二元土地制度对经济二元起到了固化、暂缓、重新强化和加剧的作用。改革当前二元土地市场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制度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1)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微观基础;(2)加强政府对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规制和宏观调控。本文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规范政府征地行为、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城乡协调的中介服务体系,以及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等。

关键词:城乡统筹,二元结构,土地市场,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高翔.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和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18-20.

[2]贾德刚.中国土地市场的运行机理:现状与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22.

[3]陈志刚.农地产权结构与农业绩效——对转型期中国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15.

[4]Lin,Y.F.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s,The 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92,82(0l):34-51.

[5]谢经荣,叶剑平,王玮.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农地租赁问题及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43-47.

[6]高圣平,刘守英.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现实与法律困境[J].管理世界,2007(3):62-72,83.

[7]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城市化背景下土地产权的实施与保护[J].管理世界,2007,(12):31-47.

[8]吕颖慧.征地制度:城乡差距的一个动因[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06-112.

[9]王宏新.合二为一:城乡土地市场大方向[J].中国土地,2009(7):23-26.

[10]刘继文,冯长春,金洁.新农村背景下的土地市场供应模式创新探讨——基于佛山市龙江镇调研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7(7):35-37.

[11]高艳梅、刘小玲、张效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制度解析[J].农村经济,2008,(10):13-16.

二元期权投资心得 篇5

虽说个人学艺不精,玩二元期权的时间也不长,不过因为小有盈利,我个人也根据实战列出了一份“二元期权小技巧”,不保证全对全都有效,不过也算是自己做的一份“心得”吧,至少这些二元期权小技巧都是在实际操作当中,我实践过,自己认为可行,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来看一看,一起讨论一下。

下单:下单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小技巧,比如说买的时候可以将资金分为几注不平等的金额,分别购进,这样子针对期权在交易期间的变化,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大小金额的期权来进行各种操作,比如小金额的等待到期,大金额的如果感觉趋势逆向概率比较大,就进行**等等,灵活性会更大一些,万一亏了,也不至于亏得太多。

数据:玩二元期权,数据很重要。做手脚的平台很多,我之前在群里听前辈说FX77option 富祥二元期权比较好,后来在几个平台上玩过后,比较下来还是富祥期权的数据是最可靠的一个,不是说数据真实就一定赢,起码你不会看好的价格,下单后变成另一个。找出数据变化规律是最重要的,这一点相信也不用我说了,人人都知道,但是怎么找出这个规律就是一个大问题了,我个人感觉网站当中的那个分析系统还是比较有用的,特别是图表式,整个数据的变动一目了然啊,我最喜欢的就是找那些变动度高,而且像心电图那样有一定规律的来买期权,对于那些变动得很细微又非常快的,个人感觉还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也是希望可以再从高手们的经验当中学到更多之后再去尝试。

城乡二元结构浅析 篇6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农业

[作者简介]董文明(1980-),男,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姚燕青(1978-),男,河北尚义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部老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

新中国已经走过60年的历程,这60年是中国摆脱沉沦走向振兴的60年,是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逐步实现现代化的60年。60年中我国经济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城乡二元结构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这一结构的实质是什么,它在我国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后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结构,可以说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未来改革中面对的切实问题。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实质

城乡二元结构的三层含义:其一,城乡二元的存在,即城市和乡村两个具有不同的经济活动和聚居方式的存在;其二,城乡二元体制,即在城市和乡村实行不同的政策和制度,或对城市市民与乡村农民实行两种有差异的政策和制度;其三,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比如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高等,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低等。

从上述三层含义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还是居住地的不同都是城乡二元结构的表象,它的实质在于城乡所实行的两种不同政策和制度。这种不同的制度和政策在改革开放前可以说是刚性的,是历史的产物;改革开放后随着户籍制度的松绑,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口流动频繁,所以刚性的东西逐渐被软性的东西替代,即收入和消费水平。但无论哪种从根源来看还在于城乡实行的两种不同制度。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城乡二元结构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它与我国的封建制度、地理环境、交通、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密切联系。在此本文仅就建国后的历史状况、制度变化谈一下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历史清楚的告诉我们新中国是在千疮百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时我们几乎一无所有:没有现代工业,没有资本条件。只有人多,但人多并不等于人力资本高,甚至不等于人的身体健康。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如何发展经济,当时党和国家从全局考虑同时借鉴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认为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二是处理好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从农业与工业的关系看,新中国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很难在短期内为农业提供支持,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不仅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捷径,而且是前苏联与东欧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重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劳动投入,这些资金不可能像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实行对外侵略来实现,因此只能在国内由农业来解决。而投入到重工业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所有非农业的劳动,也需要依靠农业生产的粮食来养活。由此对一个人口基数大,生产力落后,尤其是农业生产力落后的中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这种压力和挑战,中共中央为稳定社会、保障我国工业化发展需要,采取人为手段在1951年公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有关户籍管理的法规。1957年政府实行控制户口迁移的政策。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1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该条例第10条第2款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做出约束性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这一规定标志着中国以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核心的户口迁移制度的形成。1953年10月16日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实行粮油计划供应制度。这一制度原则上规定国家只负责城市非农业户口的粮油供应,不负责农业户口的粮油供应。这项制度基本上排除了农村人口在城市取得口粮的可能性。同时在50年代形成的城市社会福利制度还保证了城市人口享有名目繁多的补贴,而农民则没有这方面的优惠政策。

这样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逐步形成了以户籍制度为中心,其它相关制度相结合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也就逐步形成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

三、城乡二元结构的利弊

城乡二元结构是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结构,其结果也正是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看法。

(一)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国二元结构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是,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二元结构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严重阻碍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表现为:

第一,影响了农民的自我实现。二元结构使农民的社会政治地位被人为弱化,不能享有正常的国民待遇。首先带来的是农村居民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城市。教育不公、城乡失衡,国家教育投入明显地重城市,轻农村。最好的设施、师资和管理等公共教育资源流向城市。而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校舍简陋,师资匮乏。其次是延续50多年的现行户籍制度,剥夺了农民居住和迁徙自由权,固化了城乡差别。还有收容遣送制度剥夺了农民的人身自由权,就业制度使农民难以在党政机关求职等等。这一系列城乡有别的制度安排,限制了农民作为共和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同时建国后我国为发展工业实行了“挖农补工”政策,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吸取农民千辛万苦创造的财富,来满足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从1953年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到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农民对工业化的贡献大约是6000-8000亿元。此外,国家还通过税费从苦不堪言的农民身上收取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的巨额资金。

第二,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率很低,甚至低于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若没有城乡二元结构,中国的城市化率会远高于现在。中国大部分农民进城了,中国的“三农”问题也就解决了。

第三,影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并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的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或障碍,不仅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而且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和资产重组以及物流业的发展都会因城乡分割、工农分割现象的继续存在而受到制约。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产品市场难以扩张,农业生产难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二元结构还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农村消费品市场与城市消费品的等级也在不断拉大:城镇市场已趋于饱和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受农民收入下降的影响,无法向缺乏有效需求的农村市场转移,使农村的相当一部分潜在需求无法转为现实需求。农村需求结构得不到提升,必然影响与需求有关的供给结构,从而影响与供给有关的产业结构发展。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功绩。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为实现赶超现代化形成的,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很大的合理性。正是这一结构,为我国完成内向型积累的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成为全球赢家提供了可能。

第一,城乡二元结构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逐渐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完全分开了城市和乡村,也使农村无代价的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原料和资金。建国初期,我国粮食制度、户籍制度、分配制度的形成使城市所需的农副产品及城市工业所需的粮食原料都由农村提供,同时城市工业以轻工产品与农民进行不平等交换,其中存在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成为发展中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原始资本。有人估算这个剪刀差总共有6000到8000亿元。由于当时工业水平有限,我国外贸的主要来源也是农副产品的出口。

第二,城乡二元结构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储备了大量人力资源。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业文明发达而著称的国家,农业人口在我国占绝大多数。这些农民可以说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力资源。改革开放前的30年城市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缺口正是由农民实现的,改革开放后30年这些农民又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动力之一。何新早就说过,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

第三,城乡二元结构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新中国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其迅速,社会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但在这60年中我国始终保持着变而不乱的状态,原因何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能不说是城乡二元结构在起作用。这一结构使我国有一个稳定的农村和庞大而稳定的农民群体。在现实中农民家庭一般有务工收入和务农收入两种,其中务农收入可以简单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务工收入则成了家庭储蓄。这样,一个农民家庭不仅能在农村中过上体面的生活,还可以完成自身的再生产。当经济发展形势大好时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当经济下滑时他们能回到家乡进行短暂的休息,过田园生活,因为他们手中还有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这就是农村、农民稳定的原因所在,同样这些也为我国在国际经济危机中争取了更多回旋的时间和空间。

四、结束语

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后发国家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安排下形成的。它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它在一定条件下帮助我国奠定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赢得了一席之地。同时它也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社会不满和强烈反对。改革开放的30年也已经过去,古人云:“人生三十而立”,一项事业也应当是三十而立,是到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刻了。

[参考文献]

[1]潘维.中国模式解读人民共和国的60年[M].北京:中央编辑出版社,2009.

[2]陆学艺.伟大的历程—改革开放30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3]何新.关于地租、土地私有化及“三农”问题[J].三农中国,2003.

[4]刘德文.浅议城乡二元结构之弊[EB/OL].http//blog.sina.com.cn

二元函数性质的研究 篇7

从量的角度分析, 一元函数只有一个自变量, 定义域是一个或多个区间;二元函数有两个自变量, 定义域是一个或几个平面区域.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一、易混淆的概念

1.函数的极限

极限描述变量在某个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一元函数的极限描述的是自变量x沿x轴从x0的两侧无限的趋近于x0时, 函数值无限趋于确定的常数A.二元函数的极限, 指P (x, y) 以任意的途径无限趋近于P0 (x0, y0) 时, 函数值无限趋于确定的常数A.必须注意, 所谓二重极限 (二元函数的极限) 存在, 是指P (x, y) 以任意的途径无限趋于P0 (x0, y0) 时, f (x, y) 都无限接近于A, 因此, 如果P (x, y) 以某一特殊方式, 如沿着某条定直线或定曲线趋于P0 (x0, y0) , 即使f (x, y) 无限接近某一确定的值, 我们还是不能由此断定二元函数极限存在.但反过来, 如果P (x, y) 以不同方式趋于P0 (x0, y0) 时, f (x, y) 趋于不同的值, 那么就可以断定二元函数的极限不存在.

例1:讨论二元函数

当 (x, y) → (0, 0) 时的极限.

解: (x, y) 沿着特殊路径y=x趋于 (0, 0) 时, 有

(x, y) 沿着特殊路径y=-x趋于 (0, 0) 时, 有

即点 (x, y) 沿这两种特殊路径分别趋于 (0, 0) 时, f (x, y) 不是趋向于同一个确定常数, 从而f (x, y) 在 (x, y) → (0, 0) 时极限不存在.

2.函数的连续性

仿照一元函数连续性的定义, 可以类似定义二元函数的连续性.

定义1.设函数z=f (x, y) 在 (x0, y0) 的邻域内有定义, 在 (x0, y0) 处的全增量为

若, 则称二元函数z=f (x, y) 在 (x0, y0) 处连续[5].

定义2.设函数z=f (x, y) 在 (x0, y0) 的邻域内有定义, 若

则称二元函数z=f (x, y) 在点 (x0, y0) 处连续[2].

根据连续性的定义, 上述的例1在 (x, y) → (0, 0) 时, f (x, y) 极限不存在, 故在 (0, 0) 处不连续.

3.一元函数的导数与二元函数的偏导数

一元函数y=f (x) 的导数一般可视为当自变量的增量趋于零时, 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比的极限, 反映函数相对于自变量变化快慢的程度.

研究一元函数时, 从研究函数的变化率引入导数的概念.对于二元函数同样需要讨论它的变化率. 但二元函数有两个自变量, 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要比一元函数复杂得多.以二元函数z=f (x, y) 为例, 如果只有自变量x变化, 而自变量y固定 (即看作常数) , 这时它就是x的一元函数, 这时函数对x的导数, 就称为二元函数z=f (x, y) 关于x的偏导数.即二元函数的偏导数, 实际可视作一元函数的导数.例如z=f (x, y) 在 (x0, y0) 处对x (或y) 的偏导数, 对哪一变量求偏导数, 可以先把另一变量视为常量, 把二元函数求偏导数的问题转化成一元函数的求导问题处理, 即z=f (x, y) 在 (x0, y0) 处对x ( 或y) 的偏导数, 可视作一元函数z=f (x, y0) (或z=f (x0, y) 在点x0 (或y0) 处的导数, 即

另外, 我们还应该注意一元函数y=f (x) 的导数可看成是dy与dx的商, 故也称为微商, 但是二元函数的偏导数 ( 或) 是一个整体的记号, 不可以拆分, 不是坠z与坠x (或坠y) 的商.

4.二元函数的全微分

一元函数y=f (x) 在点x0处相应于自变量增量Δx的微分:如果增量

可表示为

其中A是不依赖于Δx的常数, 那么称函数y=f (x) 在x0可微, AΔx叫做函数y=f (x) 在点x0处相应于自变量增量Δx的微分, 记作dy, 即dy=AΔx.由此定义知, 一元函数可微与可导是等价的.

与一元函数的情形一样, 我们希望用自变量的增量Δx、Δy的线性函数近似地代替函数的全增量, 从而对于二元函数z=f (x, y) , 若在 (x, y) 处的全增量

可表示为

其中A、B不依赖于 Δx、Δy而仅与x、y有关, , 则称z=f (x, y) 在 (x, y) 处可微分, 而AΔx+BΔy称为函数z=f (x, y) 在 (x, y) 处的全微分, 记作dz, 即dz=AΔx+BΔy.由定义知, 若函数z=f (x, y) 在 (x, y) 可微分, 则必定在该点连续.事实上由, 从而,

因此函数z=f (x, y) 在 (x, y) 处连续.

二、易混淆的关系

1.z=f (x, y) 偏导数存在与连续性的关系

一元函数y=f (x) 在点x0处连续却不一定可导, 如y=|x|在x=0处是连续的, 但是极限不存在, 故y=|x|在x=0处不可导;反之y=f (x) 在点x0可导, 则在点处一定连续[1].然而二元函数在某点偏导数存在, 未必极限存在, 也未必在该点连续, 仍然看例1, 知

存在, 但由例1及二元函数连续的定义知, 该函数在点 (0, 0) 却不连续;反之, 二元函数在某点连续, 未必在该点偏导数存在.

例2:讨论函数z=|x|+|y|在点 (0, 0) 处的连续性和偏导数的存在情况.

解:因为

所以z=|x|+|y|在 (0, 0) 处连续;又由于

均不存在, 故函数在 (0, 0) 处偏导数不存在.

2.z=f (x, y) 可微与连续性的关系

对y=f (x) 而言, 可微与可导是等价的, 可导必定是连续的, 但连续却不一定可导[2].z=f (x, y) 在点 (x0, y0) 可微, 则在该点必定连续[2];反之, z=f (x, y) 在点 (x0, y0) 连续, 则在该点未必可微.例如在 (0, 0) 处存在两个偏导数, 但在 (0, 0) 处不可微[4].

3.z=f (x, y) 可微与偏导数存在的关系

对一元函数而言, 可微与可导是等价的, 二元函数z=f (x, y) 在点 (x0, y0) 可微, 在该点偏导数一定存在[3];反之, 当二元函数的偏导数都存在时, 虽然能形式的写出, 但它与Δx之间并不一定是较ρ的高阶无穷小, 因此它不一定是函数的全微分. 即二元函数各阶偏导数存在只是全微分存在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仍然以例1说明,

在点 (0, 0) 处偏导数存在, 但在点 (0, 0) 处不连续, 因为二元函数可微必定连续, 其逆否命题为:若二元函数在某点不连续, 则在该点不可微, 所以例1的函数在 (0, 0) 处不可微.

二元函数z=f (x, y) 在点 (x0, y0) 偏导数存在且连续, 则在该点必可微[6].但z=f (x, y) 在 (x0, y0) 可微, 未必存在连续偏导数, 即二元函数可微是偏导数存在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例3:讨论函数

在 (0, 0) 处的可微性, 以及偏导数的连续性.

同理fy (0, 0) =0.我们有

其中, 从而

即函数f (x, y) 在点 (0, 0) 处可微.又因为, 有

取特殊路径y=-x时, 极限

不存在, 即fx (x, y) 在点 (0, 0) 不连续, 同理可知fy (x, y) 在点 (0, 0) 也不连续.

综上所述, 二元函数连续性, 可微性, 偏导数存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参考文献

[1]刘广军, 杨春华, 耿玉霞.高等数学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

[2]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85-114.

[3]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刘玉琏, 等.数学分析讲义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60-164.

[5]闫厉, 董小刚.高等数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263-276.

二元市场 篇8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在发展经济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二元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模型构建以及其最终的政策含义, 都闪耀着刘易斯的天才思想。然而, 自该理论诞生以来, 对它的创新和发展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就土地要素流动研究试图在内容上使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更加丰富, 从而有更强的解释现实的能力。

二、土地要素流动的二元经济模型

1.构建模型的简单说明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没有考虑二元结构转换中的土地要素。这与一般发展中国家城市扩张的现实是不相容的, 更是与中国的现实不相容。由于中国特殊的土地制度使得土地要素的两种不同配置方式以及整个二元经济结构被不断“制度性”强化, 因此运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不能不对该理论模型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一言蔽之, 应该在二元结构转换的研究中, 加进土地要素这一因素, 并在模型中把它内生化。

2.基本假设

(1) 经济中存在两个部门:传统的农业部门与现代的非农部门。其中农业部门的投入要素是土地、劳动, 现代非农部门的投入要素是资本、劳动、土地。农业部门生产的农产品全部用于消费, 现代非农部门的产出一部分用于最终消费, 一部分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资本用于生产的再投入。

(2) 农业部门的生产函数为莱昂惕夫生产函数:

Ya (t) =FAundefined

其中Ra (t) 表示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 La (t) 表示传统部门的劳动力。

(3) 非农部门的生产函数为C—D函数:

Yi (t) =FI (K (t) ) , Ri (t) , Li (t) =A[K (t) γR (1-γ) (t) ]βLi (t) 1-β=AK (t) γβR (1-γ) βiLi (t) 1-β, 0<β, γ<1 (2)

K (t) 是现代部门投入的生产资本, Ri (t) 表示现代部门所占用的土地存量, 它包括了直接生产所用土地和现代部门从业人员生活所用土地;Li (t) 表示现代部门的劳动力;A表示外生技术。

(4) 劳动力等于人口, 全部劳动力被分配于两个部门, 即两部门间的劳动力市场是可以出清的;人口增长率外生。

undefined

(5) 现代部门储蓄率为s, 假定没有折旧, 但是总产出的储蓄会以一部分投入到土地要素中去, 假设这个比例为。

undefinedsYi (t) (5)

这个假设包含了一个重要的隐含信息, 即资本是现代部门的产出。换言之, 这一假设认为资本是由现代部门这台“制造剩余的机器”生产的。

(6) 由于上一期的总产出会以投资或者投机的形式投入到土地要素中去 (当然是城市土地) , 那么很显然增量土地要素会吸收一部分总产出, 即:

Ri (t) =θsYi (t) (6)

(7) 土地存量不变, 但土地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是可以变动的:

undefined

3.模型的推论

(1) 资本的增长。undefinedsARi (t) (1-γ) βK (t) γβ-1Li (t) 1-β (9)

两边对数再对时间求导, 可得到:

undefined

其中, undefined

资本增长在稳态时, 即undefined即资本增长率的加速数为0 (借用物理加速度概念) , 有下列结论:

undefined

12式表明, 资本增长率是城市土地要素增长率与非农部门就业人口的增长率加权平均。

刘易斯认为, 资本形成可以是由劳动创造的, 也可是由信贷创造的。然而, 从他对信贷资本的来源剖析过程, 可以看出, 他实际上认为资本归根结底是由劳动创造的。从他的古典模型可以得到一个推论, 所有资本以及所有社会产品都是劳动创造的。

比较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 我们的模型则认为, 资本的增长不单是劳动力转移到现代部门, 从而产生剩余的结果, 而是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一起从传统部门转移到现代部门, 它们与上一期的存量资本一起生产出下一期的资本。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是劳动创造资本的价值学说在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回归。它不能很好地解释土地要素向现代部门转移的动因, 以及这一过程所导致资本增长的结果。显然, 只有把土地要素考虑进二元结构转换的过程中去, 才能更好地理解资本是如何增长的。

(2) 现代部门扩张对农业生产要素吸收。由 (7) 、 (8) 式可以得到:gRi=-gRa (13)

由 (3) 、 (4) 式可以得到:gLi=V-gRa (14)

由 (2) 、 (3) 、 (4) 式可以得到:undefined

由15式可以推出一个结论, 即资本增长与农地和农业人口是呈反方向运动的。也就是说,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会吸收农村的人和地两种基本要素的。现代部门的均衡增长, 客观上要求农村的土地和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刘易斯的古典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他的模型明确提出经济发展是一期接一期, 连续不断的。他认为, 资本家会在上一期以不变的工资率得到更多的剩, 完成资本积累, 从而推动生产规模扩张;在经济发展的下一期, 由于生产规模扩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剩余, 更多的劳动力会被吸引进入到生产过程, 从而创造更多的剩余资本剩余。我们的模型将他的这一思路推而广之, 明确提出资本的扩张 (代表着现代部门的扩张) 对农村的基本生产要素有一股强大的吸引力。由15式暗含着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结论: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 它不断对自身进行着再生产。

(3) 现代部门扩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显然, 当时, undefined时, undefined, 不论经济发展处在什么阶段, 只要这一条件不变, 都有undefined, 即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为0, 这是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核心假设之一。

然而, 当土地要素也开始发生变化时, 就可能出现农业生产总值下降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为0同时并存的现象, 即仍旧是undefined, 仍然存在着undefined的现象, 但同时undefined, 即存在着农业生产总值伴随土地减少而出现同比例减少的现象。这样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以总人口表现的人均农业产出会相应地减少。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 只是单方面地看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忽略了农村土地要素向现代部门的转移。因此,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认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二元结构必定会向一元结构转换的结论就有可能不成立。因为, 农村土地要素减少的速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率之间可能有三种大小关系:大于、小于和等于。显然, 由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把两部门的土地要素看作是存量不变的, 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率大于农村土地要素减少的速率 (他认为是0) 。显然, 从上面的分析看, 这一结论未必成立。实事上, 中国大量出现的失地农民就是最好的反证。

四、结语

在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中, 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农村的劳动力、土地同时向现代部门转移。考虑土地要素的二元经济理论具有更强的现实拟合性。从要素的转移这个意义上讲, 它基本上勾勒了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一个全图景。

摘要: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一个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考虑土地要素流动对二元经济转换的影响。因此, 可以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技术, 通过构建一个考虑了土地、劳动力两要素流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模型来发展二元经济理论, 并据此针对我国现实给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虎妈猫爸》二元对立解读 篇9

电视剧《虎妈猫爸》自2015年5月3日在东方卫视、天津卫视播出后,受到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各大媒体娱乐纷纷对此剧进行报道。影剧刻画了年轻的虎妈毕胜男、猫爸罗素、可爱女儿茜茜的故事。虎妈和猫爸过着简单轻松的生活,直到毕胜男忽然发现周围妈妈们早已忙得团团转,而自己和女儿还懵然无知,终于起重视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毕胜男和罗素为了女儿上学换房子,不料第二年却因各种原因推迟入学,毕胜男辞职回家陪女儿一年。入学风波刚过,罗素初恋女友、海归教育专家唐琳忽然回国,并主动倒追罗素,让罗素心生摇曳。而虎妈猫爸间,则出现了教育分歧与婚姻危机。最终罗素在父亲点拨下,明白毕胜男才是此生不离不弃的爱人,也懂得了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和父亲应有的胸怀和担当。阳光下响起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一家三口一起共同成长。当下中国离婚率居高不下,家长为子求学殷切,女人究竟是该选择自己事业还是家庭。影片故事来源于生活又对生活起着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元对立首先是由索绪尔提出的研究方法,用于语言系统的研究[1]。它是结构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罗兰巴特认为 :通过找出文本中其他的对立双方以及分析这些对立双方是怎样相关的 , 结构主义学家就能解构文本并解释其意义[2]。中西方应用二元对立原则分析文学作品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3]。本文从二元对立的视角分析故事的三组基本矛盾以期对影片有深层次的理解。

2. 《虎妈猫爸》二元对立解读

2.1 压迫教育与自由成长的对立

故事的开始女强人毕胜男和丈夫罗素是一对新时代寻常可见的年轻夫妇,虽然他们有个5岁的女儿,但他们仍然过着简单的生活,享受着舒服的二人世界。但接下来茜茜在乡下奶奶同学家公主病的夸张表现,小学入学考试题的复杂程度,同学聚会大家为孩子入学抓狂的表现让毕胜男幡然醒悟。影片刻画了压迫教育下的“优秀懂事”的蕊蕊和自由成长下的懵懂蛮横的茜茜的鲜明对比。虎妈毕胜男在剧中秉持的“精英式教育”和猫爸罗素提倡的“快乐成长式教育”的鲜明对比。“每天挨顿打,孩子进北大”的狼爸式的棍棒教育理念与温柔可亲、循循善诱的猫爸思维的对比。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长无疑是每位家长关注的重要问题,家长到底是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成长的空间还是压迫刚刚萌芽的心灵接受超年龄,超能力的考试的压力。中国目前的考试入学制度是不可改变的,成年人更懂得生活的规则 :当你无法改变世界时,就要想办法改变自己。于是,压迫式的教育便是最有效的入学方式。墙壁上满满的都是蕊蕊的舞蹈、跳绳、弹琴、竞赛的奖状,她每天都要背诗,弹琴,学习 ;而天真的茜茜依然活在童话世界里,身边的爷爷奶奶都要听从她的指挥,宁可尿裤子不愿意去农村家里的厕所。我们无法接受活在童话世界里,不谙世事,不懂礼貌,挑三拣四,又不会关爱别人的茜茜,但我们也不愿看到刚入小学就已经失去童真的蕊蕊。

2.2 猛拼事业与关爱家庭的对立

剧中毕胜男是一个气场强大的企业高管,她风格干练、气质热辣、雷厉风行、所向披靡,她的能力和成绩大家有目共睹,领导同事无不望而却步。然而毕胜男这个形象不仅仅代表成功职场女性,而更多的是虎妈,是妻子、是女儿、是媳妇,亦是一个社会年龄阶层的典型代表。毕胜男虎妈式的教育源于对孩子将来的考虑,社会的压力,身边家长的影响,也源于自己放弃工作和事业关爱家庭一心为孩子的不平衡心理。争强好胜的她却要放弃工作,把孩子的培养当做事业去做,虎妈的严厉不难让我们想象。建国初期我国提出男女各占半边天的口号,建国60多年了,处在二三十岁的妈妈仍然面临同样的问题 :要家庭还是要事业。事业和家庭就像跷跷板,永远不可能都被翘起来。女性也像男性一样接受教育,她们出类拔萃,她们细心努力,她们也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可是她们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就得心甘情愿的放弃工作,放弃事业,放弃升职,放弃机会。事业和家庭的对立让很多母亲无从选择。

2.3 初恋归来与和睦家庭的对立

对于每个人来说初恋都是让人难以忘怀的,罗素也是。尤其是影片刻画中罗素是一个为家庭为朋友奋不顾身的暖男形象,他温和憨厚,和蔼和亲。不少观众对董洁出演的唐琳议论纷纷“曾经《金粉世家》里的冷清秋女神咋变成了让人厌恶的唐专家,让我哭一会儿吧。”更有理智观众分析 :“都在吐槽董洁演的唐琳,这是一个女人的正常反应,婚姻太难了,如履薄冰。”一边是自己结婚多年结发夫妻的妻子,另一边是曾经深爱过的情人 ;一边是十分严厉不能交流的妻子,另一边是循循善诱各种手法的情人 ;一边是理智,另一边是情感,于是很多人动摇了。如果罗素铁石心肠,如果罗素地痞流氓,也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故事,可是他有血有肉有感情,他代表的是一类社会暖男群体。他也动摇了。可总是有人是理智的,应该多听取长辈的意见。最终在父亲的点拨下,他没有失去理智,没有失去自我,也希望在这部电视剧的点拨下更多的人明白自己的问题。

3. 结论

二元三角营销管控体系 篇10

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的各种问题,都可以从营销管理体系中找到症结所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且供过于求,是因为企业没有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战略;促销手段同质化且低价竞争,是因为企业没有找到合适的细分市场;分销渠道大多共享且自营渠道成少败多,是因为缺乏个性化和系统性的渠道设计与创新。

企业成与败,营销管理体系的优劣起了关键作用。

如何建立和完善高效的营销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如何提高营销体系的执行力?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二元三角管控体系将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二元三角理论阐释

何为二元?何为三角?二元与三角如何实现联动?

所谓二元,即企业的决策贯彻执行和市场的快速反应,这是营销管理体系建设的两个基本目的;所谓三角,即营销组织的岗位职责、制度政策和业务流程,这是营销管理体系的3个基本要素和支柱。通过三角之间相辅相成、均衡互动来达成二元的目标。

二元三角体系的三角既是管控体系的基本点,又是相辅相成、互动循环的。通过岗位、职责的有效设置和落实来简化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支持岗位职责的有效发挥;通过业务管理流程的优化来提高管理效率。

只有通过三角的良性循环才能确保二元目标的达成。通过三角的有效实施使领导的决策更准确、更及时,使正确的决策能更好的得以贯彻执行,根据市场的竞争需要,该体系给予市场以系统而快速的支持。

并且二元三角营销管控体系并不要求一步到位,可以分段晋级,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特别是改制中的国有企业和发展中的民营企业。

二元三角管控体系应用说明

二元三角营销管控体系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固化的模式可以直接套用的,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体制和规模,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参考二元三角营销管控体系的设计原理进行设计和运用。

1.如通过岗位职责分析,选择最合适的人承担最合适的岗位(岗位分析的其中一个应用):

首先,需要确定岗位价值,也就是要对岗位列出具体的要求细则,通过要求的设定来分解实现岗位的价值。其次,根据已设定的职务要求来对职务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包括工作名称分析、工作规范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职责分析、工作关系分析、劳动强度分析、必备知识、经验、心理素质分析和任职资格分析。通过分析将岗位要求直接与实现要求的各项条件挂钩。最后,做出完整的职务说明书,使上任者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2.如通过优化的业务流程设计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业务流程设计的其中一个应用):

某年销售达4亿元的医药公司的原发货流程为:商务代表提出发货申请,分公司经理进行审核,传真到内勤部,内勤部经理审核同意,交储运部发货,储运部随货将提货单传真到商业客户,并将发票随货送达商业客户;发货超过额度,由总经理助理审批。

以上流程看似简单,实则流程混乱,职责不明,信息不畅。作为一个上规模的医药企业,这样的流程显然无法满足市场持续发展的要求。

原因之一,企业还没有强势到所有业务现款现货,这样的流程经常造成区域市场断货或过度存货,因为销售任务是由销售部承担,而内勤部与任务无关,只会过分严格管控货物,导致市场拓展受到严重制约。

原因之二,由于内勤部不能全面了解市场状况,无法进行客户及渠道规划,只能从有没有回款来判断可不可以发货而不管市场具体情况;由于销售部分管区域市场,虽了解市场却对销售渠道中客户货物协调能力有限。

原因之三,销售部门与内勤部无明确的沟通机制,无法在正常流程中随时掌握区域市场的销售状况,其实也就无法有效及时地指挥和指导区域市场工作,并解决市场一线的种种问题,必然互相推诿,矛盾重重,从而效率低下。

原因之四,即便上述的框图也只是约定俗成,无固定次序,审核和审批无制度及规定,某些个人因素对业务影响较大。

现在运用二元三角管控体系,对组织架构重新规划,确立新的岗位职责,重建业务流程,并完善相应制度,解决了以上问题。

(1)销售部下设商务部和其他部门,明确由商务部对客户和渠道规划及管控,并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指挥和指导区域市场的所有商务活动,大大提高了调控能力,使政令畅通。

(2)内勤部下设销售服务部和统计考核部,销售服务部负责在商务部指令下发货、运输和订单汇总。

(3)建立了顺畅的流程,明确了商务部的客户审查工作,并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审核内容;明确客户信用额度确定和变更流程。

(4)商务部和销售服务部有事务往来,沟通极为便利,随时掌握区域市场及库存状况。

(5)新流程还强调了公司职能部门与区域市场的信息互通,发货以后,销售服务部通知区域分公司,由商务代表进行货物发票的确认和签收,为万一产生呆坏账,采取法律手段,预先收集了证据,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

3.如通过政策制度的系统建设,形成对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的支持,逐步完善管控体系(制度政策设计案例中的一小部分):

政策制度是确保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顺利实施的保障,没有政策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岗位职责的落实、业务流程的推进就无从谈起。政策制度种类繁多,行业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其制度的内容和种类也不尽相同。一些关键性的制度必须明确、完善,如:《行政管理基本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费用审批制度》、《经销商奖励制度》、《A类终端客户管理政策》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二元市场】相关文章:

二元化市场05-06

二元模式05-02

城乡二元消费05-06

城乡二元经济05-22

二元复合地基05-27

二元培养模式05-29

城乡二元结构破解06-25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05-23

二元经济研究论文04-16

主基二元考核范例04-18

上一篇:防治康复下一篇:广元市中心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