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从业人员

2024-05-15

乡村从业人员(精选十篇)

乡村从业人员 篇1

关键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英语口语,培训,北京市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也是各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而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任务以来, 相关部门特别关注农村的旅游经济建设, 并出台了一些 “以旅助农”、“农旅结合”政策[1]。 旅游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速度非常迅速, 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2]。北京作为我国的主要旅游城市, 乡村旅游业发展更是红红火火。国外旅游观光客选择乡村旅游的趋势也在逐年扩大, 各景区以及民俗旅游村镇接待外国游客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 但是对于如何提高旅游从业人员英语口语水平的研究正处在摸索、 探寻阶段, 形成的相关教学思想缺乏系统性、理论性[3]。 而英语口语是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它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英语口语技能训练, 从而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并力求促进从业人员智能的全面发展[4]。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英语口语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现报告如下。

1当前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旅游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 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北京市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凭借着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和旅游发展环境, 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 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格局区域合理、清晰, 同时形成了新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居民短期休憩度假的理想方式, 是农村地区致富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快速发展与品质提升并进的局面。同时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旅游, 外国游客也将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客源。 近几年, 北京郊区乡村旅游景点接待的外籍游客的数量有所增加, 乡村旅游已经趋向国际化, 各类乡村节日都有数量不等、饶有兴趣的外国游客参加, 外国游客已经成为北京郊区乡村旅游新的目标市场。随着北京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跨区域、国际化发展, 专门针对国外游客的乡村旅游产品, 如朝阳区的 “国际驿站”、“奥运人家”以及怀柔慕田峪长城脚下的 “小园”等应运而生, 国外游客人数逐年增大。外国游客进行乡村旅游, 希望当地居民能积极主动和自己交流, 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接待, 从而能真正体验到我们中国淳朴的民俗民风。游客美好的乡村旅游经历, 不仅会起到良好的口碑传播的作用, 而且会为让初次旅游者成为回头客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外国游客的水平和质量是提高北京市乡村旅游整体接待和服务质量、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形势需求, 而且这个需求随着北京乡村旅游的大力发展会变得越来越急迫。

2当前北京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分析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主要指的是现在在京郊各个旅游景点的工作服务人员、民俗旅游户和农家院的经营者、服务者等。

( 1) 从客观上说,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一般是从高中毕业上来的, 在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习惯应用 “讲授法”, 照本宣科地读、讲,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只是一个忠实的听众, 被动地做笔记, 听课, 完全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 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枯燥无味。教师一味地 “讲”, 就会抹煞了学生的 “练”, 正因为如此, 几十年来这种 “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 忽略了 “训练性”。所以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英语口语能力处在很低的水平。

( 2) 由于从业人员的受教育背景、英语学习基础以及个人语言学习天赋和积极性等不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英语口语能力的参差不齐。

( 3)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认识到了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但是调查发现, 多数旅游从业人员在淡季不能坚持口语学习, 有的怕难、有的怕苦, 而且大部分从业人员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也自动放弃, 说明其学习意志相当薄弱。其实, 相当部分旅游从业人员具有语言学习的 “天分”, 只是坚持不了, 以至于他们不用心口语学习, 甚至半途而废。同时很多从业人员在工作外, 通常不会用英语进行交流, 这样从业人员的英语学习就只能成为工作与课堂上的一瞬间, 无法达到真正交际的目的。

( 4) 据我们的调查了解, 各区县旅游局每年都组织培训, 但内容大都集中在如何提高餐饮制作、卫生水平以及一些简单的服务接待礼仪培训, 针对接待外国游客的英语口语培训和西方禁忌礼仪常识等的培训存在盲区。

3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英语口语能力的措施

3. 1教学实践的目的

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英语口语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首先是充分发挥、利用了我院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的教育资源优势, 一定程度上宣传了我院坚持 “立足京郊, 面向首都, 服务 ‘三农’”的办学宗旨和 “办学与服务双赢, 开放办学不断创新”的办学理念, 同时拓宽了我院 “三农”服务的领域, 也有助于提升学院科研与 “三农”服务水平。同时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促进外籍教师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融入; 让学生志愿者参加实践也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升锻炼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其他能力, 同时也会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认识水平, 更加认真地学习。所以该项研究与实践对教与学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希望可以对北京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为北京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尽绵薄之力。

3. 2教学实践的过程—基于角色扮演

交际法在语言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旅游英语口语课堂上实施交际教学法时, 我们要尽量用生活提出来的实际任务来组织教学活动。创设交际情景是指在课堂上设置语境学习语言知识, 或在语境中应用已学语言知识最终达到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目的的一种教学途径。角色扮演是模拟交际情景训练中典型的教学活动。在涉及旅游服务内容的培训中, 培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情景, 让学员自主分配角色, 准备道具, 酝酿表情, 真实、大胆地表现自己, 以达到敢说的目的。学员吸取了许多新鲜的、恰当的交际语言后, 可以让学员分角色扮演, 这时老师应注意学员是否在交际过程中配合使用一些言语以外的手段, 如身体语言或手势语言的使用等。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 应注意渗透文化介绍和文化比较的成分, 包括东西方社会礼仪中存在的差异。例如使用问候语时应注意对不同关系的人, 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言, 东西方不同的握手礼仪, 如何与陌生人展开有趣的谈话, 东西方不同的餐桌礼仪和赞美他人的方式等。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以使学生放松, 从而比较自然地进入角色。此外还可以适当制造悬念, 层层深入激发学员潜在的求知欲, 启发他们的思维, 鼓励学员敢于提出问题。

3. 3教学实践的措施

3. 3. 1建立旅游英语培训班

为了应对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与郊区县旅游局合作举办旅游英语培训班, 来自北京市郊区县旅游景区、旅行社、饭店等单位的工作服务人员参加培训。国际教育学院派英语教师和一些外教进行授课, 内容包括常用旅游英语口语、跨文化交际、西方礼仪等相关英语知识课程。我们已经先后在北京郊区县怀柔红螺寺景区、顺义七彩蝶景区、门头沟爨底下景区等为这些景区的景点服务员和延庆柳沟豆腐宴农家院等的经营服务者做过培训,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3. 2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

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及其所处的环境特点, 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与因地制宜的原则, 采取不同方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 使培训形式灵活多样、 生动有趣, 如互动交流、实景培训、个别辅导、图文并茂等形式, 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争取达到学员有兴趣, 培训有效果, 实践有应用。派选的上课教师有中方教师也有外教, 有集中授课, 也有个别辅导, 同时也邀请外籍教师假扮游客深入到农家院进行实践教学等。

3. 3. 3建立长效机制, 定期组织培训

语言的学习与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因此我们和一些景区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 每年定期在旅游淡季为员工们进行培训。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英语教学资源丰富并且拥有多名外籍教师, 也有很多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 我们通过发动学生热心参加公益活动, 让学生志愿者参加到培训工作当中, 以弥补教师在时间上的空当期。

总之, 培养和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需要日积月累, 反复强化, 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培训要扎实推进、相关领导要重视、员工要培养兴趣,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 才能真正达到加强和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从而适应当今社会旅游发展形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石洛祥, 齐迎军.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3) .

[2]徐强.交际教学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M].上海:上海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3]段喜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四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旅游, 2011 (6) .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篇2

第一条 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保障村民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称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

村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依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乡村医生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给予奖励。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第六条 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医学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适应农村需要的医学学历教育,定向为农村培养适用的卫生人员。

国家鼓励乡村医生学习中医药基本知识,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

第七条 国家鼓励乡村医生通过医学教育取得医学专业学历;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申请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第八条 国家鼓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开办村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在村医疗卫生机构向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

第二章 执业注册

第九条 国家实行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工作。

第十条 本条例公布前的乡村医生,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后,继续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一)已经取得中等以上医学专业学历的;

(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以上的;

(三)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培训规划,接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

第十一条 对具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但不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条件的乡村医生,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有关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基本知识的培训,并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进行考试。

前款所指的乡村医生经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可以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经培训但考试不合格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其再次培训和考试。不参加再次培训或者再次考试仍不合格的,不得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

本条所指的培训、考试,应当在本条例施行后6个月内完成。

第十二条 本条例公布之日起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不具备前款规定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允许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经培训达到中等医学专业水平的其他人员申请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三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申请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人员,应当持村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拟聘用证明和相关学历证明、证书,向村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执业注册。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准予执业注册,发给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乡村医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执业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

(三)受吊销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执业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

第十五条 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

未经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不得执业。

第十六条 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为5年。

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申请再注册。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核,对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准予再注册,换发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再注册,由发证部门收回原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第十七条 乡村医生应当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变更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第十八条 乡村医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注册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销执业注册,收回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受刑事处罚的;

(三)中止执业活动满2年的;

(四)考核不合格,逾期未提出再次考核申请或者经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

第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准予执业注册、再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向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村民公告,并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应当依据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遵循便民原则,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十一条 村民和乡村医生发现违法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的,可以向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有关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反映的情况应当及时核实,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予以公布。

第二十二条 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再注册、注销注册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当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会计人员;提高素质;加强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183-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相应的经济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财务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笔者是一名税收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发现当前一部分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好的,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但还有很多会计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为此,笔者进行了了调查。

1 会计人员现状分析

笔者对某一个税收管理区182户企业的会计人员学历、年龄、性别、是否兼职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182户企业中有101人为女性,81人为男性;专职会计126人,兼职56人,大专以上学历65人,中专及高中学历83人,高中以下学历24人,拥有中级职称的8人,,初级职称22人,高级职称无;50岁以上53人,40-50岁48人,40岁以下71人。

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这100多户企业的会计人员中,女性会计人员基本上占了一半多,中高年龄段的会计人员占了大多数,低学历、低职称的现象严重,会计兼职的行为非常普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会计工作属于非体力劳动,同时在企业内部又属于管理者的角色,历来成为女性择业的理想工作。所以在当前会计人员的构成比例中,妇女占了大半片天。

(2)企业对会计岗位的定位错误。长期以来,财务工作在部分企业里形同鸡肋,有些企业经营者重生产轻财务,把财务工作视同简单的记账,对财务人员要求不高,使财务人员成为账房先生,成为企业的钱款的收付者。

(3)会计人员中师徒相授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会计人员本身就不是学会计专业的,而是根据老的会计人员依样画葫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知所以然,在工作中碰到些新问题往往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处理会计分录。

(4)会计人员的培养不能满足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需要。当前,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而一个企业的产生、发展,离不开会计这个重要角色,所以导致在有些经济发达的局部地区,会计人员一下子成了抢手的香饽饽,使得会计人员兼职现象非常普遍。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往往喜欢使用老的会计人员,尤其是一些新办的企业,企业经营者为了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往往对有工作经历的会计人员信任有加,对新手不予使用。

(5)刚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择业要求相对较高,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去工作。这使得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更加紧缺,也是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得不到明显改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会计人员素质的不高,对企业本身,甚至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得到验证:

(1)有的企业核算工作不健全,惯做假账,欺骗银行,应付税务。使得会计工作的诚信原则丧失;

(2)有的企业法人因偷税罪锒铛入狱,才如梦初醒,企业的财务工作原来是这样的糟糕,因会计人员的失误才导致自己法网难逃;

(3)有的企业涉税成本居高不下,其中原因是因为企业会计人员不懂国家相关政策,补罚税款现象非常突出;

(4)社会经济秩序几经整顿,但大的涉税案件依旧不断产生,有的甚至波及全國,查办这些案子,国家行政执法机关为此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3 加强会计工作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提高当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相应措施:

(1)继续严格执行会计人员执证上岗制度。会计人员执证上岗是《会计法》所要求的,也是长期以来,我国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这项制度的实行,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会计人员的从业标准也应不断提高,所以不断提高会计行业从业标准,对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2)建立会计从业人员的淘汰机制。在提高会计人员从业标准的同时,建立相应的淘汰机制,对那些明显不适应新时期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实行淘汰,这样更能激发广大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学习,杜绝有些会计人员“一证在手,一世不愁”的荒谬想法;

(3)逐步探索代理建账、会计人员委派制。在会计人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代理建账不啻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会计事务所,税务事务所这些中介机构本身在现代的经济社会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要进一步发挥他们的行业优势,在促进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发挥他们的作用;

(4)不断加强执法力度,打击企业做假账,骗取信贷资金,偷税、骗税行为,使企业的经营者从根本上扭转对会计工作的错误认识,加强法制观念,支持会计人员诚信做账,真实核算;

(5)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国家财政部门应切实承担起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根据不同的形势,开办各种不同的培训班,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能力;

(6)要形成社会合力,改善会计人员的执业环境。全社会都应尊重会计人员的工作,广大会计人员也要彻底摒弃人身依附的观念,树立依《会计法》工作的思想,依法记账,诚信从业。

参考文献

[1]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02.

[2]张磊,陈伟.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J].财会月刊,1999,(08).

乡村从业人员 篇4

关键词:乡村旅游,职业培训,淮安

淮安生态环境优越, 农业资源丰富, 农耕文化底蕴深厚, 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诸如生态环境问题、以旅助农机制问题, 特别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问题。由于旅游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是旅游业的窗口, 旅游景区的形象、文化等都是通过旅游从业人员向外传播的。所以, 要提高乡村旅游的形象、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就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1. 淮安市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1.1 乡村旅游迅猛发展

在淮安市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 乡村旅游发展迅猛, 不少景点已较为成熟, 全市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显著。特别是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盱眙龙虾节、金湖荷花节、涟水白鹭节、洪泽湖水上运动会等节庆的成功举办, 以及对旅游市场高起点的规划和培育, 让淮安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不断攀升, 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1) 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增长迅猛。淮安市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通过规划、培育和宣传, 乡村旅游已蓬勃发展起来。铁山寺的“农家乐”、白马湖的“渔家乐”、洪泽的“水上人家”等诸多乡村旅游项目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来自上海、山东、安徽等周边省、市的游客。淮安市乡村旅游的游客接待人数占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的1/4, 已发展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淮安在加大乡村旅游对外宣传的同时, 不断推进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过近年的发展, 全市乡村旅游区 (点) 接待服务设施具备了一定规模, 均已具备旅游交通指示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标志牌等硬件设施。许多乡村旅游点建起了乡村度假别墅、农家饭庄、售货点等旅游服务设施, 如老子山温泉山庄、白马湖渔家乐接待中心, 还有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渔家乐餐饮船、渔家乐别墅等。

1.2 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管理分散, 市场辐射力较弱。淮安市乡村旅游大都是经营者自行开展的, 是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市场规模较小, 且大多依靠农户自行招商、自我管理。从业人员没有经营理念, 没有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的价值, 并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认识不足。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市场促销意识不强, 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更缺少对项目的精心包装、策划与推介, 市场辐射能力较弱, 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 市场占有率低。

(2) 规模小, 组织化程度低, 产业带动作用有待提升。大多数企业不存在规模经济, 产品开发和经营方式简单粗放, 生态意识不强, 成本居高不下, 布局不合理, 特色不鲜明。同时, 由于当前乡村旅游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 缺乏长远目光, 对于高新技术引用存在障碍, 因此, 产品的深加工, 产业链的延伸, 配套服务和标准化 (规范管理) 方面需进一步提升。

(3) 经营项目单一, 产品同质化严重。随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 游客已不再满足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购农家物”的低端单一型农家乐, 而是转变为以参与、体验为核心的高端休闲度假新需求。但淮安市部分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突出, 产品缺乏特色。

2. 淮安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2.1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

近年, 由于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 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农村较高文化素质的中青年人大量流向城市, 农村大学生返农比例过低, 致使乡村从业人员结构配置呈现以下特点:女劳力多, 年龄偏大者多, 文化程度偏低者多, 无技能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2.2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管理不规范, 培训不到位

许多经营者存在小农思想, 注重短期效益, 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教育, 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欠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加之管理不规范、培训不到位, 很难让游客满意和满足市场需求。

2.3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人才缺乏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 在景点景区的规划宣传中, 旅游规划相关人员和导游作用不容忽视。淮安市从事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人当中, 懂旅游的人不多, 在全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中, 专业层次较低, 专业结构单一, 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深、不透, 指导力不强。因此, 要实施人才兴旅的战略, 加强对乡村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经营和服务能力, 提升乡村休闲载体的接待档次, 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3.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相关措施

3.1 政府重视, 精心谋划, 健全机构, 强化培训

一是组建机构。为确保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 淮安市应当成立专门的旅游行业技能培训领导机构, 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资金。为抓好培训工作, 应当加大投入力度, 多渠道筹措资金, 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培训。三是聘请师资。为确保培训质量, 可以聘请市域内有培训资质且师资力量雄厚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给学员授课, 提高培训质量;四是建立基地。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效的培训方法, 可以和市域内多家酒店、旅行社、职业院校合作, 建立培训基地, 构筑培训实习平台, 确保培训质量;五是抓好宣传。为扩大培训工作影响面, 积极深入各个乡镇, 开展培训宣传, 动员、组织全市有志从事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参加培训。

3.2 加强指导, 统筹协调, 贴近实际, 提高培训质量

(1) 加强调研, 分类指导, 确保质量。在开展培训工作前, 应当根据群众的需要和产业区域布局, 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按照“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群众想学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原则, 收集群众所急所盼的信息, 按照培训部门、参训人员、区域条件进行整理归类, 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解答和集中培训, 增强培训的互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贴近实际, 创新形式, 注重实效。由于乡村从业人员思想观念落后, 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 所以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服务意识、业务技能、安全管理、旅游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培训方式上, 力求创新, 重点以定点培训机构为主阵地, 以示范实习基地和“农家课堂”为载体, 结合旅游产业做文章, 不断把培训工作引向深入。

3.3 创新模式, 因材施教, 增强培训效果

(1) 鼓励和指引返乡农民工参加旅游培训, 强化在旅游服务行业中实现创业。在培训工作中, 我们把返乡农民工培训和旅游服务行业培训结合起来, 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并在旅游服务行业中实现创业。

(2) 集中授课和实地教学相结合。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企业经营者及公共课师资实行集中封闭式培训, 农民培训则组织讲师团深入到乡、镇、村进行实地培训, 将职业培训课堂搬到农家门口, 使从业人员更新服务理念, 掌握服务技能, 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

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职业技能, 进一步影响当地旅游形象建设及旅游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淮安市应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力度, 创新培训方式, 丰富内容, 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推动该市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鸿, 吉根宝.江苏乡村旅游连锁经营研究[J].区域经济, 2009 (11)

[2]唐文君.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篇5

关于印发《淮安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专项整治行

动方案》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淮安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希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淮安区卫生局 2014年7月20日

淮安区卫生局办公室 2014年7月20日印发

淮安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根据《淮安区“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综合整治行动方案》统一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1、乡村医生法律法规及诊疗用药规范培训率100%;

2、乡村医生执业行为规范整改率100%;

3、在岗及到龄离岗乡村医生非法行医查处取缔率100%;

4、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率100%;

5、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督查覆盖率及整改到位率100%;

6、村卫生室门诊病人输液率≤25%,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级别控制在“非限制使用”级。

7、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到位率100%。

二、整治对象

本次专项整治对象共有三类:一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工作情况;二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包括以原自然村保留但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村卫生室;三是所有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的所有人员及到龄离岗的大龄村医。

三、整治内容

(一)乡村医生:

1、未按规定程序出诊(出诊一律不得进行输液),私自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外的场所开展诊疗活动的;

2、给病人用药未开具处方、收费未联网开具发票并给予新农合结报的;

3、过度输液、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

4、未按规定书写门诊诊疗记录和门诊日志的;

5、超出一般医疗服务范围,或未按规定及时转诊重症病人、疑难病人、肠道门诊病人、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病人的;

6、是否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乡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质,且注册地点在所从业机构;

7、其他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的行为;

8、未经执业注册的、已被注销执业注册的、或原注册但已到退岗年龄不再被聘用的乡村医生及执业(助理)医师,有无非法行医行为;

(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1、是否取得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有无聘用无执业资质人员或聘用的人员注册地点不在本机构;

3、有无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外途径私自进购药品或器械用于诊治病人;

4、感染控制工作是否规范:治疗室是否独立设置,医疗废弃物处置是否符合规范,村卫生室紫外线灯使用是否正常有效,一次性使用的医用器械、材料是否符合卫生标准,采购途径是否符合规定等;

5、村卫生室开展静脉输液必须配备相应的抢救设备、药品和给氧装置,并确保设备完好率100%;严禁滥用抗生素,严格掌握激素适应症,村卫生室除抢救外,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

6、指定专(兼)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并建立抗菌药物管理规章制度;

7、用房产权归属明晰为村集体或卫生院所有。

(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一体办设置是否到位,是否按职责组织开展工作;

2、对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是否到位;

3、督查频度及内容(包括村卫生室十项制度规范执行情况)、例会组织是否规范;

4、乡村医生工资补助发放是否及时、足额;

5、对村医规范执业等情况有无查处,有无管理制度及是否执行到位。

四、实施步骤

(一)培训教育阶段(7月20日到7月25日)。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全体乡村医生会议,传达学习区综合整治行动精神,同时对所辖村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和医疗服务及用药行为规范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包括《中

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乡村医生注册管理办法》及《江苏省乡村医生考核实施细则》、《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2014年版)》等。教育和培训工作要覆盖到所有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人员,规范执业行为;法律法规教育要培训到所有大龄离岗的乡村医生,到年底前培训和教育工作至少要进行2次以上。培训要做到有签到、有讲稿、有考试、有图片,并于7月底前将一次培训相关复印件上报卫生局防保科。

(二)自查整改阶段(7月26日到8月20日)。

1、所有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对照法律法规和督查内容进行自查自纠,并将个人自查自纠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给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照整治内容,结合本乡镇实际,对所有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诊疗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以原自然村保留但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坚决予以关闭,将村医调配到邻近的村卫生室,对确需增设卫生室的要通过乡镇政府报告经卫生主管部门研究,符合建设条件并达到建设标准审批合格许可后方可执业。对私自分摊设点或以家代室的要坚决予以取缔,乡村医生必须集中到注册的村卫生室执业。督查工作要有记录,有被查单位或人员签名。

(三)总结评价阶段(8月31日前)。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前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并将工作小结及统计表上报区卫生局。

(四)监督检查阶段(9月1日到9月30日)。区卫生局将牵头成立联合督查组,对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的依法执行等工作进行督查,对未按本方案要求开展整治活动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领导进行有关管理责任追究,对查出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乡村医生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对主动交待并已自查自纠的村医免予处罚。

(五)巩固提高阶段(10月1日到12月31日)。各乡镇制定乡村医生依法执业及一体化管理工作规定,进行常态化管理,并于10月底前将管理规定上报到卫生局防保科。继续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进行巡查,巩固整治成果。相关职能部门对前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研究制定全区长效管理机制,修定全区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结合村级卫生机构诊疗能力,探索适宜村级诊疗疾病病种范围,以确保村级医疗服务安全。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乡村医生担负着广大农村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职责,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是保障人民群众医疗安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执业行为规范及一体化管理工作,精心组织好本次整治活动,制定实施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并于7月25日前将实施方案报区卫生局防保科。

(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卫生局医政科、防保科和区卫生监督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科室,要密切配合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督查工作,结合各乡镇提供的的违法线索依法进行立案查处,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督查工作取得实效。

(三)严格管理,建立机制。各乡镇要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发现违法情节,要及时查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乡村医生执业行为规范工作要常抓不懈,确保广大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严格落实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规定,不断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明确责任,追责到位。乡镇卫生院未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责,乡村医生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或非法行医造成严重后果的,区卫生局要配合相关部门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和防保所所长进行责任追究,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本次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在职村医违规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经查实为非法行医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注销乡村医生执业资质并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对到龄退岗的乡村医生,经查实为非法行医并造成严重后果的,除停发其生活补助或养老保险金外,还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五)加强宣传,接受监督。在开展乡村医生执业活动督查的同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设立举报电话,动员广大群众对乡村医生的执业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外贸从业人员职场英语需求分析 篇6

【摘要】外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场英语有其特殊的要求,本文通过调查结果总结了外贸企业对从业人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具备外贸知识;具备通用英语应用能力和职场英语应用能力;知识面广泛,综合素质高;做人讲诚信,有道德。学校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手段与方案。

【关键词】外贸行业 职场英语 国际贸易 行业英语 人才培养

随着地球村概念的普及,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加频繁,产品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大,而英语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交流的公用语言,所以外贸工作人员要想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英语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日照市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以港口为依托,重点发展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现代海洋渔业等蓝色产业,主要出口的产品有农产品、石材、铁矿石,煤矿、镍矿、锰矿、五金等。在对这些行业从业人员的调查中发现,入职已久的从业人员业务知识比较过硬,但英语水平也就仅仅局限于少数的专业词汇和一些最基本的英语表达,在跟合作已久的客戶交流的时候,比较得心应手,但如果是新的客户,交流起来又会比较费力,所以普遍感觉自己的业务发展受限于自己的英语水平;而新入职的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毕业生对所从事的行业又不熟悉,所学的英语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与所从事的行业吻合度也并不是很高,感觉也比较吃力。

一、外贸从业人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英语基础

能看懂信用证和往来邮件,能用英文填写单证和回复邮件。外贸从业人员需要能用英语表达公司经营的产品,基础生产工艺,推销信函,交流谈判等,并且掌握展会英语,谈判英语,电话英语,接洽英语,合同英语,单证英语,商旅英语等。外贸从业人员对职场英语的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异。因为外贸职场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外贸职场英语是以普通英语为依托,但又有其自身的专业性,只有掌握普通英语的基础知识,同时精通专业词汇,才能在职场上得心应手。其次,外贸职场英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外贸过程中,很大的精彩之处在于恰到好处地应用语言这一方面。再次,外贸职场英语还有不相关性的特点。在与客商的交往中,通常会谈及很多专业的知识,但如果我们与外商一起去餐厅吃饭,或在车上刚刚接到客人或带客人去某地游览风景,聊的多是与业务不相关的东西。所以平时要关心诸如地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体育、历史典故等等,这样才能与客商轻松交流,对方也会更愿意与你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所以,一些看似与外贸没有直接关联的知识内容,却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为你挣得主动的商业地位。在对外贸公司进行调查后发现,外贸公司对新入职的毕业生有特定的要求,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生要具备一定的外贸常识,这是从事外贸行业最基本的要求,并了解日照外贸行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和发展趋势,在某些场合下能自己做出宏观判断。

2.毕业生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英语通用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尤其是流利的口语,同时还要具备在职场上运用英语的能力,并且要掌握所要从事领域的行业英语中的专业词汇、各种场合下的常用表达法,实现校园英语与职场英语之间的衔接,缩短毕业与就业的瓶颈。

3.毕业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之外,还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广泛阅读,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4.毕业生要具备综合的素质。要善于与人交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同时要善于处理分析问题,能够在某些情况下做出清晰有效的判断和决策,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独挡一面,同时又不失团队合作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二、高职院校可以从对外贸从业人员的职场英语需求分析中得到一些启示

1.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了解地区经济的发展趋势,确定切实可行的 培养目标,设定合理的学习课程,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编写实用的校本课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有用的知识,将来到工作岗位上拿来即用的知识,降低毕业后知识的淘汰率,使学生毕业就能顺利就业,缩短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期。

2.继续扩大订单式培养,企业委托式培养的规模。除了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为学生制定专业性强的行业英语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交际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过硬,职场英语交际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和学生要到委托行业去顶岗实习,亲身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人才需求,做到边工作边教学和学习,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实现用人单位、学生和教师的三赢局面。

3.学校在培养学生时,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平时要多举行一些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学会如何与队员分工合作。

4.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一个人具备再高的技能,如若不能做一个有德之人,根本不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所以学校在培养学生要充分注重到这一点。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之外,更要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讲诚信,学生才算是真正成才。

参考文献:

[1]陈夏南.交际法与英语口语教学环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3]金星晖.影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5.

乡村从业人员 篇7

建设全国统一的道路运输市场, 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发展, 不仅有赖于道路运输车辆装备水平, 客、货运输站 (场) 环境, 机动车维修技术等硬环境的改善, 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这一核心支撑力。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是道路运输市场的主体, 决定运输市场秩序的好坏, 只有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作用,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运输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目前, 我国已有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800万人。道路运输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业、择业、就业机会的同时, 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经营理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实行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制度, 是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2 关于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和从业资格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定义为六类, 即经营性客、货运输驾驶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道路运输经理人和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

以上六类人员其中客、货运输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才能上岗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从业资格证是国家对公民发放的一种行政许可。

其它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所取得从业资格的比例是相关企业获取行政许可的必要条件之一。从业资格证不是行政许可, 但是国家鼓励和引导这些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考试, 获取从业资格证。

3 关于营运驾驶员从业类别的调整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将营运驾驶员分为旅客运输驾驶员、货物运输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三类。舍去《营运汽车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中要求的, 大客运输驾驶员、汽车列车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 (列车) 驾驶员三类。

这种调整既符合管理权限, 也符合不同职业驾驶员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允许驾驶什么样机动车型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 在驾驶执照上区分。从业资格是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特定岗位职业素质的基本评价。根据客、货、危险货物运输业务知识要求的不同, 确定为三类驾驶员。

4 关于管理权限

交通部负责全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 并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从业人员 (除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 管理工作。

这就是说, 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管理权在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 考试权、发证权在市级交通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在同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 具体实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它包括日常监管和行政处罚。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行政法规授权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行政执法主体。因而是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赔偿的主体。

5 关于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

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与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资格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资质。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资格是获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资格, 而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是获准驾驶机动车从事经营性道路运输活动的资格, 要取得经营性驾驶员从业资格, 应该首先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因此, 可以说驾驶资格是从业资格的前提, 从业资格是驾驶资格的延伸。

此外, 驾驶资格与从业资格两者在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与普通驾驶员相比, 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除了比普通驾驶员更娴熟的驾驶技能和更高的职业素质外, 还要求了解掌握相应的道路运输法规和道路运输业务知识, 这是因为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承担着公共承运人的任务, 在运输生产第一线为旅客和货主服务, 其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系到运输质量, 承担着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6 关于培训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规定培训工作由具备经营资质的培训机构负责, 属民办非学历教育, 使用交通部统一编制的教学大纲, 聘用有准教证的理论教师和教练员任教。各级交通主管部门,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及从事从业资格考试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得参与培训经营活动。

道路危险运输从业人员实行强制培训, 持培训证明报名参加考试。其它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实行自愿的原则, 自主选择有经营资质的培训机构。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便于管理部门对培训机构的监督。鉴于危货运输工作的特殊性和危险性, 要求危货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后, 参加考试。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采取自愿的原则参加培训是根据许可法的要求制定的。

目前, 相当一部分管理部门, 在利益驱动下, 产生了执法偏差。一是培训机构设在自家部门;二是强制实行培训。没有严格执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7 关于考试

国家对公民发放的行政许可实行考试制度。《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对考试工作规定四统一, 即统一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考核标准、考试工作规范和程序。

为保证考试工作的有效性和严肃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把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准入关

严格按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规定的报考条件报名, 严格审查所需备件, 认真填写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申请表, 对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一律不准报考, 把好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关。

(2) 做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运行监管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应严格遵守各项运输法规,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安全驾驶, 文明服务。管理部门要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 对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罚。做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每年信誉考核工作。

(3) 实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退出制度

对发生重大事故, 累计计分超过规定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证要及时给予吊销;对符合注销条件的从业资格证要及时给予注销, 把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退出关。

(4) 从严考试制度

按照许可法的要求, 对公民发放行政许可国家实行考试制度。考试合格是发放行政许可的重要依据。一是要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和时间组织考试;二是要严格按考试程序组织考试;三是要从严执行考试纪律。

为确保考试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首先要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考核员队伍。有这样的考核员负责考试, 才能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原则。只有公平才能公正, 只有公正才能公开。一要实行计算机考试, 计算机随机抽题, 弥补笔答考试的缺欠;二要公开考试成绩;三要杜绝“人情证”。

摘要:就如何认真贯彻执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进行了阐述。

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管理探索 篇8

一、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一直是企业考量从业人员的首要指标, 但是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 加之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对会计人员的资格审查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录用的时候忽视对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会对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岗位技能专业化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 也不利于从业人员对自身能力的自我考量和提升。

随着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全面普及和施行, 会计从业报考的相关条件也在逐渐放宽, 这给在学历欠缺和专业不对口的从业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也给企业的专业化培训带来了相应的难题, 这些难题主要来自于基础的差异和专业的不适用。

(一) 会计从业资格认定门槛低

在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 会计从业者的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 但是当前的从业资格认定机制并不能为企业提供专业水平符合企业发展的会计人才。如何就当前的会计从业资格认定和技能考核现状, 破除以从业资格证为唯一认定方式的考核制度, 加大认定的改革的力度, 结合社会的需求, 根据实际的人才储备和专业划分, 制定更加切实企业发展和社会会计管理从业人员从业的资格认证机制。

在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层面上重视会计选拔考试涵盖的内容, 不断丰富会计选拔的形式和考核方向。这种改革思路不仅对会计的专业资格和从业者需要的职业素质以及职业精神有较好的培养参考和技能指导, 还有利于创建更加公平的社会风气和更加公正的用人制度。

(二) 会计从业资格认定后续管理的弊端

由于考试制度的宽松以及现实条件的制约, 以往的会计从业者在资格认定中容易出线, 这种考试的后果极大了降低了会计的职业水准, 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行业的风气。

种种因素的发酵导致了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 不能有效的发挥会计岗位的职业效益, 加之会计从业者的入职培养和岗位培训教育制度不健全, 从业者对自身能力评估的不准确, 提升自身的意识差, 从业者忽视实物操作能力的训练, 极度缺乏层次和深度。

(三) 企业对会计从业的专业化管理缺乏意识

企业对会计从业的专业化管理缺乏意识, 这个现状的根源在于一些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 或者是企业存在严重的家族式管理, 即管理层基本上为创立者和创建者的亲属, 这样的企业在会计职能的认知上一般会相对浅陋, 不能正确认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回事会计对经营信息的处理和经营决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作用。

另外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化管理还存在用人法规意识的淡薄上, 这样的管理机制不仅对企业内部经济财产造成了安全隐患, 也对企业的用人制度和奖惩制度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不利于形成稳定的管理框架和稳定的机构设置。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 企业也应当重视会计的专业化管理。从会计人员的注册和流动会计从业者的档案调转入手, 加大会计从业资格的审查和从业者技能的审查, 加大法律法规建设, 从法律层面保障用人的安全性。

二、加强会计从业人员专业化管理的意识和水平

(一) 加强会计职业专业化管理意识

加强管理的意识是实行科学管理和专业技能考核, 促进更加公平的职场秩序和奖惩制度的首要条件。只有在主动专业化管理的意识激励下, 企业才能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思考, 从而进行整改和探索。

专业化管理的意识不仅能够影响众多企业当前的用人习惯和用人制度, 还能在企业的管理理念的创新以及新式管理方法的试用上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成绩, 这种意识无疑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探索, 也是市场经济下企业取得发展和突破的必备素质。

加强会计职业专业化管理的意识不仅仅对企业的管理者适用, 它还对会计从业本身也是适用的。这种意识能够影响从业者对自身专业素质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 能够激励从业不断学习, 不断进取, 不断积累和创新, 以取得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 提高会计职业专业化管理水平

单纯的专业化管理意识并不能够彻底改变企业对会计从业者专业化管理的现状以弥补漏洞。企业的管理者和行业的专家应当从提高专业化管理的水平和专业化管理的方式上入手, 切实针对会计管理的现状, 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对策。

如何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管理水平是反应企业上层建筑的最直接体现, 基本的方法应该从员工和部门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 改革对会计人员的入职选拔的规范和要求, 追求技能的更加成熟化, 对会计的综合素质设定特定的考核机制, 不断地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水平。再者, 适当增加会计从业者的福利和待遇, 激励会计人员的忠诚度和职业责任感, 留住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减少人才的流动和流失。

在企业管理部门的建设上, 实行专业理论的管理模式, 根据职能进行职位的划分, 避免会计人员的过度集权, 将会计职能进行细分, 从各个方向上致力于会计部门的平衡发展以及慎重衡量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横向关系。有效的方法是设置责任制的个人效益和部门效益, 在整体上提高会计部门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 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另外不断地为员工提供学习提供自身水平的机会和晋升的机会, 激励员工的进取意识。

三、总结

探索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专业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是激发企业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会计从业人员, 企业的管理者, 行业的学者、专家, 应当及时地发现探索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并不断投入更为专业的探究和职业精神, 探索会计的专业管理, 营造更加丰满的管理的氛围和管理模式, 不断促进企业的额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发展, 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和进一步突破提供专业的指导和专业化的企业管理保障。

参考文献

[1]翟政莲.新时期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0.

[2]赵西卜, 程亚琼.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关系梳理与实现路径[J].会计研究, 2013 (03) .

[3]杨雄胜, 陈丽花, 曹洋, 缪艳娟.会计理论范式革命:黎明前的彷徨与思考[J].会计研究, 2013 (03) .

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研究 篇9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 我国多项事业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但是一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作为会计从业人员, 应当时刻注重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工作当中争取最大程度上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

1 会计职能

在我国法律法规当中, 对于会计这一行业的职能做了详细的规定,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于会计职能的定义也愈来愈宽泛。正是由于会计职能涉及到多个方面, 会计从业人员所面对的情况也有待于改善, 从其自身方面来看, 应当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效处理好各个方面之间的协调关系, 对于自己的角色做好定位和安排。事实上, 会计从业人员在履行职能的时候, 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 不仅要敢做敢当, 还要在自己职能范围内处理好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此外, 会计从业人员的立场一定要客观公正, 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来进行工作, 切不可为了一己之私而违反法规, 这样不仅会影响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利益, 也会阻碍企业的长期发展。

2 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现状

2.1 缺乏职业道德, 法律观念淡薄

对于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来说, 在上岗就业之前需要参加官方的考试, 取得从业资格证之后才可以进入企业工作。但是一直以来, 我国的会计考试始终围绕应试考试展开的, 这就使得职业道德的考试并不受到重视, 甚至可以说职业道德的考试都是敷衍了事, 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这就使得上岗的会计从业人员, 为了迎合上司的命令而去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这种做法充分证明了很多会计从业缺乏最根本的职业道德素质, 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抛之脑后, 最终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长此以往,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其不利。

2.2 专业知识更新慢

事实上, 企业在聘用会计的时候, 应当为其创造一定的培训机会, 使其能够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 以便于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从会计从业人员本身来说, 如果始终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 对专业知识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 那么就会使得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不断呈现出老化的状态, 无论是对于国家颁布的政策还是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都不能即时掌握。值得注意的是, 现阶段我国对于会计从业资格的年检政策并不完善, 甚至可以说只是流于形式, 愈来愈多的会计从业人员将会失去良好的继续教育机会。

2.3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绝大多数企业都不会把会计放在重点部门, 甚至很多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都由企业的老板直接承担, 或者从其他部门调遣人员来做会计工作。如此一来, 很多企业当中的会计从业人员都得不到重视, 收入也并不可观, 会计从业人员也会因此失去工作的积极性, 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方式, 更谈不上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了。

3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策略

3.1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

我国现代化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呈现出不断加速的趋势, 在这一过程当中, 一方面, 人们对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已经提到了一个新的程度上来, 另一方面, 人们却将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抛之脑后。近些年来, 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不断侵入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建设当中, 并且在社会各种利益纠纷不断加剧的情况之下, 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愈来愈受到冲击。只有不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并加强期法制观念建设, 使其充分意识到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所带来的良性作用, 才能够从客观上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 会计从业人员自身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所在, 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最大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必要的时候, 公司也要开办相应的分析会, 并组织公司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参与其中, 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意识到贪念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3.2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在我国新规定的法律法规当中, 企业的领导在会计法律责任当中处于第一责任人的地位, 如果会计从业人员的各种做假账的行为都是出于主观意念, 也是擅自做出的, 那么, 一旦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就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但是企业领导并不能因此而逃避责任, 必须要承担监督不到位的责任。由此看来, 如果会计人员刻意出现纰漏, 不仅仅属于其自身的行为,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利益, 因此企业一定要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并在长期实践过程当中完善监督体系, 使得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当然, 我国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当根据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现有状况颁布一定的管理方案, 定期对企业当中的会计信息进行抽查, 以此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

3.3 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由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始终处于企业的正常运营环境当中, 因此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难免会受到企业环境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使其能够有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对于企业环境的建设应当从多方面着手, 不仅包括经济文化方面, 也应当渗透到各项机制层面上, 从而使得会计从业人员所处的环境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除此之外, 还要建立激励机制, 这一机制的存在主要目的就在于调动起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激励机制又包括多种要素, 不仅有惩戒机制还要包含淘汰机制, 让会计从业人员能够感受到竞争的压力, 从而促进其更好地工作。

3.4 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终身学习能力

企业应该抽出一部分资金来为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 对此,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的方式, 聘请一些权威的专家到本公司来向会计从业人员讲述会计领域的新政策和动态走向, 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在这过程中即时掌握信息, 并为下一步灵活运用信息打下基础。会计从业人员要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资历较长却没有工作积极性的会计从业人员, 往往会出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要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和其他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经验方面上的交流。伴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通讯技术的相对完善, 会计从业人员应当利用现代化手段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为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了一定的客观条件。

4 结语

总的来说, 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状况, 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应当从现有状况入手, 结合相应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 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沈晓晔.如何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J].企业研究, 2010 (22) .

[2]张翅.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策略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10) .

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激励策略研究 篇10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截至2013 年底,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到了人口总数的14.9%, 远远高出了联合国所规定的10%的人口老龄化标准。养老人数的急剧增加, 加速了养老服务人员的市场需求。培养和激励养老服务人才对于促进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现状分析

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是指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目前我国养老从业者不仅在总量上严重不足, 同时在人员结构上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 养老服务人员总量不足

截至2013 年底, 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02 亿人, 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达到3700万人。按国际护理人员1:3的配备标准来看, 至少还需要1000万的养老服务人员, 但目前全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不足百万, 取得专业执业资格的人更少。人口急速老龄化使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剧增, 无论是基层服务人员还是有专业背景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上, 都呈现巨大的人才缺口。

(二) 养老服务人员结构失衡

第一, 年龄结构失衡。人员队伍老化严重, 以占据很大比重的养老护理员为例, 为了能与老年人更好地沟通, 养老机构大多采用年龄较大的从业者。加之年轻人对行业的偏见, 很少有人愿意从事伺候老人的工作, 所以更加剧了年龄机构上的不平衡。

第二, 性别结构失衡。我国养老服务工作大多还处于较低水平, 更多着力于满足老龄人口生存方面的需要, 基于这种分工上的细致性, 养老服务的从业者大多是女性, 相比结构严重失调。

第三, 学历结构失衡。由于对养老服务业认识的片面性, 现实中很难吸引到高学历的人才从事该工作, 所以养老服务从业者学历普遍较低, 大部分都集中在初、高中的文化层次。

第四、专业结构失衡。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存在大量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人员, 现实是老人对高层次养老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养老机构里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高素质人才极度匮乏, 这就导致我国在养老服务效果和效率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 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不规范, 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养老服务业尚不成熟, 很多养老服务机构没有意识到与显现的机构硬件相比, 隐性的服务软件建设在养老服务业推进中更为重要。大部分养老机构通过“师徒制”模式来培养员工, 导致了养老服务从业者严重缺乏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 在人才的素质能力上不能很好地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变化, 优化服务效率。

(四) 对养老服务行业存在认知偏见

对于养老服务业普遍存在社会认知偏见, 大多数人认为养老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 所做工作都是应该的, 在态度上更多是苛刻与指责, 而不是理解, 所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从业者的心理压力, 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 养老服务从业者从业时间短, 缺乏工作经验, 很大程度是由于人员流动率过高。这种高流动性源自两方面:一方面, 行业的认知偏见, 大部分人狭隘的认为这是伺候他人的工作, 有一种身份卑微的感觉;另一方面, 行业内的工资待遇不高, 投入与付出并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 这严重伤害了从业者的工作热情, 致使最终造成人才的流失。

三、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激励策略

(一) 国家层面

第一, 加大老龄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加大国家财政方面的投入, 规范公办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行,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激励民办养老机构逐步正规化和多样化。

第二, 明确和完善有关养老机构的行业标准和人员从业标准, 使得在行业领域内有可以依托的制度准绳, 用行业标准来考核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高低, 更具权威性。

第三, 推进高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 鼓励养老服务就业。养老机构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加入, 这与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支持密不可分。例如政策上鼓励加大老年服务人才的专业建设和招生规模, 通过校企合作向专业的养老机构定向培养输送人才, 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从业者供给不足和学历层次过低的问题。

(二) 组织层面

根据国家配套政策, 竭力做好人员的激励工作。第一, 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 增强行业吸引力, 稳定人才队伍, 满足员工需要;绩效和薪酬相挂钩, 以此提高工作绩效和工作积极性, 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第二, 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项目, 提高从业者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提升职业素养和组织归属感, 鼓励员工获得专业职业资格认证, 激励员工更好地学以致用。第三, 合理规划养老服务人员职业路径, 顺应其成长的需要。第四, 尊重员工, 给予组织关怀。面对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社会认同度低的养老从业者, 应给予更多关爱, 帮助疏导负面情绪, 让其备受温暖, 提升组织凝聚力, 激励员工有更好的工作绩效和服务水平。

(三) 从业人员层面

养老服务行业不同于一般行业特征, 它需要一种奉献精神。基于老龄群体这种特殊服务对象, 在工作中特别容易受到他人的误解和质疑, 同时从业者还处于高压工作状态, 无论是在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加之社会上对于养老行业存在一定认知局限和偏见, 认为这个行业是低人一等, 比较简单, 不具挑战性。所以一定程度上很难吸引有朝气的年轻人, 在从业者心态方面, 我们还需要从上到下, 从内到外地加大对养老事业的宣传和从业者的表彰力度, 弘扬中华文明的尊老、爱老、养老的历史文化传统, 提高养老服务行业在社会上的公众影响力, 从观念上改变社会大环境对于养老事业的认知, 激励更多从业者服务养老事业, 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现状, 从供求状况、年龄结构、性别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其所存在的问题, 并从国家、组织和从业人员三个层面改进建议。通过对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的改进, 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激励策略

参考文献

[1]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上一篇:缺陷检测技术下一篇:糖尿病并发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