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缺陷网页设计

2024-05-12

安全缺陷网页设计(精选十篇)

安全缺陷网页设计 篇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黑客攻击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先进,针对网站的攻击不断出现,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网站的建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安全问题。网站的建设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网站美工设计、程序开发、发布网站,如图1所示。在网站建设中,要开发很多相应的配套程序,因为网页设计的独特性,会增加程序的安全漏洞,为网站带来了安全隐患。

网站可以充当企业和用户之间、事业单位和群众之间的沟通平台,网站可以提供企业的产品信息和政府部门的政策信息,让人民对企业和相关的事业单位有更层次的了解。尤其是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展示企业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拓展其销售途径,促进企业的发展。网页设计的实质就是建设网站的各项内容,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网站展示的效果。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很多软件都能对网页进行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网页设计的效率和效果,为网站开发人员提供了很多便捷和技术支持。

在进行网站设计时,可以通过脚本语言编程技术实现网站和用户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对网站资源进行管理。用户可以通过网站了解企业的相关产品信息和企业最新的动向,在企业论坛中进行在线交流等,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通过网站设计可以让网站功能的实现更加安全、可靠。

在网页设计中应用的服务器端网页设计技术包括ASP、JSP和PHP等脚本语言,通过脚本语言可以实现网站资源的高效管理,提高了网站使用者和网站的交互性,在交互的过程中,一旦语言编程出现问题,就会慢慢形成安全漏洞,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用户的输入信息不可控,信息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因此,在对网站进行设计时,工作人员一定要事先考虑这个问题,对用户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一旦输入非法信息就会对网站的安全产生损害,这些输入的内容可能会成为攻击网络的工具,使网站不能正常运行。网页脚本语言编程和服务器直接相连,并和网站设置、网站的数据库设置直接相关。如果网站的程序设计出现漏洞,就会使网站的安全性降低,网站信息被窃取的几率升高,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 常见网页设计安全缺陷及相关解决对策

一旦网页设计中的存在安全缺陷,就会使得网站的安全性能大大降低,制约着企业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页设计存在的安全缺陷主要有登陆验证缺陷、逃避验证缺陷、桌面数据库被下载的安全缺陷、文件上传存在的安全缺陷。

2.1 登陆验证存在的安全问题

用户在使用网站内部的信息时,一定要进行登录,所以用户要在该网站注册设置自己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用户在网站上进行注册一方面方便企业对用户信息进行高效管理,开展相关的工作活动。另一方面,个人设置登录名和密码也利于个人信息的保密,维护自己的利益。提高网站安全性的方式很多,用户登录的验证和确认是其中的一种安全方式,只有确保网站的使用者都是合法的,才能进一步确保网站信息的安全。但是当前很多网站设计人员对用户登录的安全设置不够重视,忽视验证部分,没有考虑到登录验证的重要性,导致登录验证程序的稳定性偏低,从而使黑客等不法分子乘机入侵,威胁网站的安全,造成数据信息泄露,造成巨大的损失。这种登录安全缺陷主要是因为网站开发人员设计的验证程序不够严密,造成脚本语言编写程序在验证用户账号密码时出现问题。

网站用户登录验证流程图如图1所示。用户在网站上登录,需要进行相关的验证,这时需要网站开发人员在数据库的user数据表中编写相关的程序,用户登录时,以user name代表输入的账号,以password代表输入的登录密码。当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时,系统会在数据库系统中进行搜索,如果用户的信息是正确的、合法的,就能搜索到相关信息,系统就会允许用户使用网站的相关信息,反之,如果登录信息是错误的、不合法的,用户就不能实现网站的访问。在对用户信息进行合法性判断时,应用的是SQL查询工具进行语句查询,假设用户名为Admin,登录密码为a'or'a'='a,在使用SQL查询语言时,获得的反馈信息为SQL=“select*from user name where user name='a'and password='a'or'a'='a''',查询结果和实际信息相差较多,造成用户登录验证失效,这样任意的用户名都可以实现网站的访问,从而影响网站的运行。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安全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解决,解决方法如下所述。首先设定注册限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网站上进行注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非法用户在网站上面注册,从而有效降低非法攻击的发生机率。然后,进行SQL登陆查询时,先设置用户信息过滤程序,过滤掉非法的用户和密码。最后,在验证用户时,先验证用户名,用户名合法再验证密码。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登录的安全性,解决当中存在的问题。

2.2 逃避验证存在的安全问题

如果用户知道网页的文件名或者是路径,就会出现逃避验证现象,使网站的安全性下降。一旦网页没有用户的登录限制,用户在网页中直接输入网页的文件名,不用进行登录验证,就可以读取网站内容,这对网站的安全是严重的威胁。所以,为了有效避免这个问题,需要网页设计人员加强网页信息的保密工作,提高网站信息的安全性。此外,对一些重要的网站内容加强用户身份验证限制,这样所有的用户在登录相关页面时,都必须进行身份验证工作,验证通过之后,才能使用里面的相关信息,这样会大大提高站点的数据安全性。

2.3 桌面数据库被下载的安全漏洞

桌面数据库被下载的安全漏洞主要是ASP+ Access应用系统中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站下载相关的信息,但是如果知道Access数据库名称及存储路径,就可以任意下载数据库中的信息,从而导致数据库中的机密信息泄露。比如,图书馆系统中的Access数据库其名称和存储路径一般为Library.mdb和URL/database。此时,只要在WEB浏览器的地址栏中键入URL/database/Library.mdb,就能将Library.mdb数据库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中。

所以,为了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在设计ASP程序时,数据源要尽量使用ODBC数据源,这样数据库名称就不会被直接写入程序中,避免出现ASP源代码和数据库名称一起失密的现象。此外,还要对页面进行加密处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库系统信息的安全性,避免数据库内部资料被窃取。

ASP页面的加密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应用组件技术将编程逻辑封装在DLL中 ;二是,应用Script Encoder加密ASP页面。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第二种方法对ASP页面进行加密,因为使用第一种方法对ASP页面进行加密时,需要将每段代码组件化,工作量特别大,并且操作十分繁琐。采用Script Encoder方法加密ASP页面时,其操作比较简单,编辑性强,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优势 :

(1)HTML具有良好的可编辑性,使用Script Encoder加密ASP页面时,只需将ASP代码嵌入到HTML页面中,故仍可以使用常用网页编辑工具如Dream weaver等实现HTML部分的完善,但是ASP加密部分不能任意更改,否则将会对文件造成破坏,导致其失效 ;(2) 可以加密当前目录中的所有ASP文件,加密后并将其统一输出指定目录中 ;(3) 应用Script Encoder加密ASP页面的操作十分简单。(4)cript Encoder加密软件是免费网件,可以从网站上直接下载,安装、注册验证即可。应用Script Encoder对代码加密,既简单方便,安全性又高。随着Script Encoder加密技术的广泛应用,DLL封装方法的使用越来越少,逐步被淘汰。Script Encoder编码过程如图3所示。

2.4 文件上传存在的安全问题

很多网站都具有文件上传功能,比如学习网站,教师上传一些学习资料等,但是网站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网站时,没有设置过滤参数过滤功能,导致非法攻击人员利用这个漏洞上传一些恶意文件破坏网站的数据库系统或者是执行任意命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文件上传的安全性,应该在网站系统中添加判断程序,这样,系统在获得用户的文件上传请求之后,先对文件的安全性进行判别,符合文件上传的条件,才能完成上传操作,这样可以避免网站中上传一些非法文件,对系统造成破坏。

3 结束语

随着21世纪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网站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在对网站进行建设时,需要涉及到很多的应用程序,在网页设计的交互程序中会出现很多安全漏洞问题,从而对网站造成影响,甚至给企事业单位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网站的安全问题,在网站建设中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站的安全性。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站建设已经十分普遍,国内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建设有自己的网站,所以网络安全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任何一个设计都不是完美的,网页设计也不例外,它经常会被黑客攻击。因此,本文研究了网络设计中的安全问题,针对其存在的安全缺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期望提高网页的安全性。

国外信息安全企业三大缺陷 篇2

错误认识

一、国外信息安全企业没有政治倾向

对于国外的信息安全产品,大部分人的观点是:质量可靠、性能优越。国内不少运营商、金融用户的信息安全系统均使用国外设备。国外信息安全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确实有独到之处,但是,有没有安全隐患呢?有人会说,政治是政治,企业是企业,不应该混为一谈。但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这些国外信息安全企业,是不是真如大家所想象的,完全不带任何政治色彩呢?

某个在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美国本土信息安全企业,于今年9月发布了一份名为《世界网络大战:理解网络攻击背后的国家意图》(World War C: Understanding Nation-State Motives Behind Today’s Advanced Cyber Attacks)的报告,文中极尽谄媚美国政府之能事,不但完全不提监听了全世界的棱镜门事件,反而将美国政府的网络战描绘为不得己而为之,且其手段完全处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报告对中国则十分严厉,声称中国的入侵案例遍及世界。另一家美国著名的信息安全公司也在近期发布的名为《Hidden Lynx-Professional Hackers for Hire》的报告中,指责中国政府发起了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当然,这份报告也绝口未提棱镜门。所以说,“国外信息安全公司没有政治倾向”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尤其是在后棱镜门时代,信息安全企业必须选择自己的站队,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绝无骑墙的可能。错误认识

二、国外信息安全产品没有故意设置后门

对于“国外信息安全产品存在着刻意留下的后门”这个说法,很多用户倒是有着清楚的认知。

其实早在2001年,某信息安全公司的首席研究员就表示:如果FBI使用了某个键盘记录等“工具”窥探用户,这个工具又没有被其他人使用时,该公司的升级病毒库将会避开它。这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为什么那些被证实是美国制造并传播的超级病毒,例如震网(Stuxnet)、超级火焰(Flame)都是由俄罗斯人率先披露,而并非由似乎技术上更为先进的美国防病毒企业发现。

错误认识

三、国外信息安全企业有很好的职业道德

保护用户私隐,是信息安全企业的责任。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应当在推广产品时泄露用户的私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下图来自某著名国外信息安全企业的一份公开PPT,在这张图片上,各种个人信息赫然在目(考虑到保护个人私隐起见,原图中仍能看到的信息已做擦除处理)。除了个人信息,甚至还有国内某大型金融机构的网络拓扑图,而且,这些信息已经放到了互联网上。试想一下,这应该是一家专业的信息安全企业的做法么?

安全缺陷网页设计 篇3

【关键词】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安全;缺陷;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118-02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的电子商务也随之迅速的兴起,大部分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的需求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商务网站。与此同时,网络病毒和黑客也迅速的出现,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恶性攻击的种类和行为也越来越多。因此,企业在构建自己的网站时,都会考虑到网站的安全保密问题,在网站的运用过程中也对网络安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使用企业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设置防火墙等等,但是网站仍然会时常的受到攻击,严重时甚至会被对方完全控制。本文基于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对网页设计中存在的安全缺陷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防御对策,以期提高网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网站因受到网络攻击而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一、网页设计安全概述

网页设计的安全问题主要指的在网页的设计开发过程当中,设计人员运用JSP、PHP、ASP等常见的服务器终端网页设计的脚本语言,对网站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高效管理,并加强了。但是,在网站和浏览者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会逐渐的慢慢形成网站系统的安全漏洞,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浏览者在进行信息输入时,存在大量的不可确定性,使得程序在运转分析过程中出现不周全的问题和方面,这就使得浏览者所输入的数据信息有可能成为黑客或者网络病毒对网页的攻击手段和途径。由于网页中的编程是与网络服务器直接进行连接运行的,它的安全与网站的数据库设置以及系统的其他相关设置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人们通常将在网页的程序设计当中出现的安全漏洞称之为网页漏洞或者是网站漏洞。

二、网站建设中网页设计的安全缺陷

目前,在网页的程序设计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漏洞和缺陷。具体体现在:

1、绕过验证直接进入到页面洞

目前,在很多网站中存在敏感页面,这就要求用户必须在通过身份的验证之后方可进入。但是,有些用户因为知道其网页的相关设计的路径和文件名,使得其在登录网站时,不用进行身份验证而直接进入页面,绕过了网页登陆的相关界面,从而给那些欲意破坏的行为造成了可乘之机,进而导致网站及企业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这就要求我们的网页设计人员在对相关敏感、重要页面进行设计时,要尤其加强对用户身份的登录验证设计,加强对登录程序的设计,从而提高网站页面的可靠度和安全度。

2、网页登陆验证中出现的安全漏洞

网页的登录验证是目前很多网站登录时所要做的第一步,特别是像一些会员制的聊天室、贴吧、论坛等带有交互性质的网站或网页,网页登录验证更是必须要完成的。虽然,登陆验证只是网站整体运行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但它却肩负着整个网站安全的第一道关口。然而,在实际的设计编程过程中,网页的设计人员却常常忽视登录验证在整个网站运行安全中的重要性,疏忽了对它在程序严谨性上的设计,使得验证程序的安全关口不严密,给网络攻击行为造成可乘之机,进而导致网站或企业的一些不必要的经济利益损失。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网站的登录验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漏洞,给网站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是值得设计人员在进行编程设计时关注和重视的。

3、有些网站缺乏授权

有些网站在进行网页编程设计的过程中,其程序设计人员由于常常使用较为繁琐的哇网络安全配置,使得网站往往缺乏授权,这就造成了网络服务在其应用运行中出现非常巨大的网络运行安全缺陷,使得网络黑客能够很容易的对网站的网络服务器进行远程的入侵和破坏,给网站的安全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危害。同时,由于网站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运用的应用软件存在密码过于简单、防火墙性能低等安全缺陷,也使得网络黑客和网络病毒能够非常容易的对网站造成侵入和破坏。

4、网络病毒的快速传播

网络病毒是人们故意制造设计的具有强自治性、感染性、传播性和破坏性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在当前计算机网络规模日益扩大的社会形势下,其网络病的数量和类型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增加,网络病毒的传播途径、渠道、范围和速度也在不断的扩大和提高。这就给互联网和用户的终端计算机的安全问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严重的甚至能够造成整个网站运行的瘫痪。

三、解决网页设计安全缺陷的对策

针对上述文章中提到的在目前网站建设的网页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缺陷,网页设计人员在实际的编程设计过程中,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网站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重视对网页安全因素的设计

影响网站运行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管理策略和技术策略。网页设计人员在对网页进行安全设计时,要充分的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重视对他们的安全设计,尤其是技术策略的安全设计。

1 要定期的进行网站系统的备份、日志更新和恢复。设计人员在进行网页设计时,要注重对系统数据和信息在记录、备份、恢复等方面的重视,使网站后台能够对所发生运行的各种事件进行快速、及时、有效的记录和备份,加强对网站系统日志的管理和访问,并使网站在受到网络黑客或者网络病毒恶意入侵破坏后,能够很快的进行系统数据和信息恢复。

2 加强系统安全漏洞的检测设计。设计人员要加强网站全部网页系统漏洞的定期扫描设计,使得网站能够及时的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及时的进行修补。

3 加强对用户访问和认证的设计。设计人员要对网站关键部分网页的访问路径进行用户名和密码的加密,并加强会员身份的验证手段和程序,加强游客对目录、文件和各种设备进行访问和操作的限制。

2、加强对文件上传时的安全控制

目前,大部分的网站都具备文件、图片、视频上传等多种功能,尤其是像校园网、邮箱系统、论坛、读书网等这些用户量非常大的网站。但是,用户在上传不同文件的同时也有可能对网站系统安全造成漏洞,进而影响到网站运行的安全。因此,网站的网页程序设计人员在进行编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上传文件安全性的问题,加强对用户所上传提交的文件参数及数据的过滤程度和管理控制,尽力避免因用户上传文件而导致的网站系统的安全问题,减少相关数据库因网络病毒或黑客而造成的破坏。

3、加强对源代码的保密

网页的程序设计人员要对设计的源代码进行加密处理,以减少其泄漏的几率。例如,设计人员可以对ASP加密或者运用组件技术在ADLL中对编程逻辑进行密封等等。在进行加密处理时,可以采用微软的Script Encoder进行操作,以减少网站源代码的泄漏。

4、加强对登陆验证的安全设计

由于登录设计是用户进入网站的必备步骤,因此,网页的设计人员在进行网站登录设计时,可以采取相关的程序设计,使系统更够在生成SQL语句之前对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验证,在对一些比较重要、敏感的网页进行设计时,可以设计二次登录验证,以加强网页登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结语

当今时代是信息网络大爆炸的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的加快,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当中,网站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交流的必备地之一,而网站中的网页安全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网页设计人员在进行编程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到网页设计中常出现的安全缺陷,并及时的加以修正和补救,从而提高网站的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彭晶,王鹏,赵媛媛,梁亚东.网站建设中网页设计的安全漏洞及解决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9(25)

[2]张振东,张玉岚.企业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的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

[3]宋镇.基于网站建设中网页设计的安全问题的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2(04)

[4]谢伟楠,戴克中,陈飞.ASP网站制作中的漏洞和安全[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8(04)

[5]张翠肖,贾玉锋,刘莉,王峰.利用ASP技术实现页面访问安全控制[J].计算机应用,2001(08)

[6]王西芳,高宏.网页挂马技术初探及预防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3)

[7]刘娜,易月娥,邓子娟,浅析网页设计中的页面布局[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

提升容器连接叉缺陷安全分析 篇4

根据煤炭行业标准MT684的规定, 悬挂连接叉等重要承力件A区验收必须满足:不允许有裂纹;不允许有密集性缺陷;不允许有Φ3mm当量直径的单个缺陷;任意一条直线上不得有3个Φ2mm当量直径的单个缺陷 (缺陷间距≤5mm时) 。对于各种复杂的断裂形式, 总可以分解成张开型断裂、位移型断裂和撕裂型断裂这三种基本断裂类型的组合, 其中又以张开型断裂为最常见也最危险。此项课题即是以研究张开型断裂为主。在此实例中, 悬挂连接叉的三个缺陷部位都在A区。依据常规强度观点来看, 当构件内部产生裂纹时, 其承载能力就会完全丧失, 这一结论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研究表明, 裂纹尖端的应力奇异性说明此时不能用应力值的大小来衡量材料的受载程度和极限状态, 而必须代之以应力强度因子。通过本次实例的计算分析, 证实了MT684关于无损探伤验收规范规定的缺陷许可值是有实践和理论基础的, 可以很好地指导工程实践。同时, 也体会到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断裂力学在提升容器悬挂装置等重要承力件带有缺陷时的许可使用问题, 在定期检修、做好探伤检查和记录的情况下, 争取减小零件的制造尺寸, 并且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X10.08-04

[兖矿集团设计研究院李剑峰供稿山东邹城市273500]⊙

摩安 (MORUN) 金属减摩修复技术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在全国机械设备减磨修复节能技术创新研讨会上推荐了一种节能产品———摩安 (MORUN) 金属减摩修复技术。

金属减摩修复技术是20世纪末问世的一种减少机械摩擦、在线修复磨损、节约能量消耗、降低污染排放的新技术。它借用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 将以功能材料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减摩修复剂介入到机械摩擦副, 在摩擦副表面相对运动的过程中, 利用载荷、速度、温度等既有的工况环境, 功能材料与摩擦副表面材料发生纳米级别的机械、物理、化学等综合作用, 使表面的材料特性、表面形貌得到改性、优化, 从而达到减少摩擦、修复磨损、节能减排的效果。金属减摩修复剂与传统的各类减摩节能添加物在工作原理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它是一种改性机械摩擦副表面的表面工程技术, 而不是改进润滑或润滑剂的润滑工程技术。润滑剂不过是金属减摩修复剂介入摩擦副的载体, 其本身各项性能不因加入金属减摩修复剂而改变。

金属减摩修复技术是对机械摩擦副表面进行在线式的微观再制造新技术, 这项技术在不停机、不拆机的机械摩擦环境下, 智能性地改性、优化、创生出机械性能更高的表面, 有效地减少机械摩擦、降低材料磨损、节约能源消耗和改善燃气排放。X10.08-05

[机械设备减摩修复节能技术中心供稿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基地C座315室

SKF节能轴承亮相上海世博会

SKF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典馆 (5月1日开馆) 的指定合作伙伴, 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SKF作为瑞典馆展览的一部分, 展出其能效型轴承以及为风力发电场轴承配置的创新解决方案。

SKF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姆·强斯顿说:“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与SKF多年来追求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在环境方面, 我们一直致力于减少公司业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注重研发能够帮助客户减少能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本届世博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让我们有机会与许多当地和国际客户面对面交流, 展示我们新研发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客户可在瑞典馆的会议区看到一个特殊的展览, 其中一个展品演示的正是SKF的WindCon系统, 这套系统是用于连续监测风场中风力发电机的状态。

中国的风力发电业发展迅猛, SKF为业内主要制造商提供轴承、密封件、润滑系统和状态监测的解决方案。过去三年中, SKF在华的投资规模大幅增加, 新开了三家工厂, 其中最大的一家位于大连, 总投资达11亿瑞典克郎, SKF还在中国设立了一个风力发电行业服务中心和两家SKF解决方案工厂。X10.08-06

[斯凯孚 (中国) 有限公司供稿上海市北京东路689号东银大厦28层200001] (12)

先进实用技术和产品六则

●1.5MW、2MW双馈风力发电机湘潭电机股份有

限公司研制的1.5MW、2MW双馈风力发电机, 是采用混合通风结构冷却方式, 可降低发电机温升, 提高效率, 提高发电机运行可靠性;发电机定子采用正弦绕组设计接法, 可消除高次谐波, 提高电源质量, 减少对电网的污染, 适合于风力并网发电。该发电机具有价格低、运行可靠等优点, 已成为陆地风场的主力发电机型。该电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已申请两项发明专利。

●可执行纳米运动数控试验装置的研制北京机床

研究所开发研制了可执行纳米运动的数控试验装置, 并开展了1nm、0.56nm、0.28nm的进给研究, 进行了环境条件控制稳定性研究、抗微振动运动部件开发、抗微摩擦高刚性传动结构开发、柔性减振结构开发以及数控伺服技术应用技术研究, 完成了可执行纳米运动的数控试验装备的总体结构设计。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关键技术东华大学研

发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关键技术主要针对棉印染、针织印染、化纤印染废水进行清浊分流和混合废水回用。采用陶瓷膜和动态涂膜技术, 形成预期孔径的无机膜;将生态陶粒、活性炭等组成的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多个厂的深度处理;将物化预处理、多孔陶粒过滤、曝气生物滤池、陶瓷膜等分离技术, 进行优化组合, 用于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 具有设备价格低廉、能耗省、运行成本低的优点。清浊分流, 使轻污染水 (COD≤300mg/l) 处理达到回用标准, 回用率达70%;混合废水处理, 先对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再进一步通过曝气、生物滤池、陶瓷膜处理, 使污水达到回用标准, 回用率达50%。该技术通过中试 (120~360t/d) 污染物削减75%以上;出水透明度>30;色度<25;高锰酸盐指数≤20mg/l;pH6~9, 达到印染水回用标准, 并应用于染色生产。

●高细磨、高产磨、筛分磨技术合肥水泥研究设计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立法缺陷及对策 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犯罪;刑法惩治;缺陷;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66-02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和民众的关注,成为现阶段社会的热点问题。从2000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越发频繁,在利益的驱动下,众多不法商贩置人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顾,制造诸如瘦肉精、毒奶粉等重特大有毒有害食品事件。刑法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手段,对于整肃当前社会道德风气,固守行为底线有其突出功能,对食品安全的保护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惩治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现状

食品安全的保证分散在整条食物链中,即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体现在刑法分则中却只有四类罪名的设定相配套。一为生产销售不安全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二为兜底性条款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为刑法修正案(八)中增设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四为妨害公务罪和非法经营罪。公安部治安局建议研究食品安全犯罪和完善立法对策,并提到全国的三聚氰胺奶粉案,办案中查获的涉嫌生产销售数十吨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主犯,最后只判了三年有期徒刑,而且缓刑三年。这样的打击力度不足以震慑犯罪,也不足以制止这种犯罪行为的继续发生。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刑法应对当前猖獗的食品安全犯罪的尴尬局面,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惩罚食品安全犯罪的心理预期。

刑法修正案(八)②的三条规定,一方面加大了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力度,一方面增加了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责任人员渎职犯罪处罚的条款,显示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重视,但在笔者看来,修正案(八)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体现,是法律与商人逐利本质博弈妥协的产物,落后于世界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水平。其意图调整的社会关系尚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传统治国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以人为本”的现代治国理念之中,不能完全担负起惩治食品安全犯罪的重任,也不能达到厘清相关法律关系,震慑犯罪分子的作用。

二、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罚惩治的缺陷及对策

(一)犯罪分类不当

按刑法及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本人认为此种分类并不妥当。刑法修正案(八)中对食品安全犯罪的两个相关条款,其犯罪侵犯的客体为复合型客体,包括对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权的侵犯、财产权的侵犯和对国家经济秩序的侵犯。笔者认为,食品安全犯罪主要侵犯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权,这符合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客体要件,也符合法律保护人基本权利的原则,是人权的基本体现,也是国外及我国现阶段社会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共同认识。

2011年3月,河南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直接将一起涉及“瘦肉精”的案件判为“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并非完全属于为政治服务的一般“重罚”,同时也带有对适用食品安全犯罪的一种为学者、大众和政府所接受的新型认识态度。当某一案件发现,“罪刑无法相适应”时“重法优于轻法”替代“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复杂法优于简单法”的原则,似乎更有利于实现刑罚的公平。但是,立法者在创建特别法和复杂法的时候即是为了设置更多的不法的内涵和构成要件,在实质上,这种以司法修订立法的行为还是人治社会的深远影响之一,与罪刑法定的刑法原则要求格格不入。就算出现特别法(复杂法)所规定的法定刑比普通法(简单法)所定法定刑轻,一方面是因为现有立法技术不足导致,或者是利益所得者与法律博弈的不合理现象,此现象即使不合理,也应遵守和执行,这是法律的精神所在。笔者认为,立法中的不合理应由立法修正,司法的随心所欲运用,违背了法治的精神,简单地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复仇欲望并非社会主义法治所要追求的目的,落入了法律服务政治、人治主义圈套之中。我国多次出现的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以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进行刑罚,也反映出立法技术上的矛盾和不成熟。另一方面希望刑罚与行为危害相适应,更希望法律的严肃性和法治精神得到体现。事实与理论的差距应当引导理论的发展。将危害食品安全罪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中完全有必要,而且应当尽快尽早。

(二)未规定持有不安全食品的刑事责任

1.持有不安全食品是社会公众健康安全的重大隐患

在司法实践之中,生产、销售不安全食品的犯罪具有隐蔽性,查证困难,查证并处罚的依据缺乏,惩治效果不理想。我国法律对持有不安全食品没有相关规定,比对国外立法,认真分析食品犯罪的行为链条,笔者认为不利于有效遏制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刑法》及修正案(八)中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相关规定,只有“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这三种法定处罚行为,但对明知食品安全存在问题,以牟利为目的,持有不安全食品,因主观或非主观原因暂时未有“生产、销售”的行为要件该如何处理却没有相关规定,且在司法实践中,销售的评判要件是销售金额,大多数非法生产、销售者并没有完整的生产、销售台账,因此就算被查获其持有不安全食品,但不能证实其从事不安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就会导致其逃脱法律制裁。除专业从事运输、仓储行业的经济体之外,其他行为人持有不安全食品,其最终目的仍是通过销售获得利润,这是资本的本质所决定的。暂时对商品的持有行为是销售行为的必需条件,是为追求利益所做的前期准备。我们可以认为,从刑事法律学的角度来说,持有不安全食品是违反刑法相关规定的犯罪准备,持有不安全食品的行为具备造成严重后果的极大可能,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2.持有不安全食品与持有和储存危险品不同

在这里我们也必须探索持有不安全食品与危险品的区别。危险品包括雷管、炸药、腐蚀性物质、有毒物质、病毒、刀具、武器等。危险品的持有与不安全食品的持有不同点在于其主观目的。我们无可否认持有危险品也存在对社会公众的极大危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危险品本身有合法使用的目的存在,虽然有可能被用于犯罪行为,但是正常使用是符合我国法律、道德及社会一般准则的。而不安全食品的持有,除主观不知情的情况下,必然是以牺牲社会公众健康生命来换取非法利润。法律可以对持有和储存危险品有合法的规定,而对不安全食品这一除了依法销毁别无正确且合法的使用方式的客体应当采取严格的不宽容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不安全食品应被定性为是仅次于毒品的非法物品之一。

3.持有不安全食品犯罪要件及量刑

通过以上2小节的论述,笔者认为,其犯罪主体是持有不安全食品的自然人,具有以非法手段牟利的主观故意,在整个犯罪过程中,他准备了实施犯罪的工具和物资,并着手实施为了犯罪而必须事先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但是因为非主观原因而被迫中止,这种行为只因在意志之外的因素而被迫停了下来,行为人的主观恶意并未改变,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按照我国刑法第22条规定,建议参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以《刑法》修正案(八)相关刑罚为标准,对明知其为不安全食品而非法持有,货值金额在5万元以上,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相应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持有不安全食品货值特别巨大的),处1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或相应罚金。

(三)罚金刑标准未与食品安全法衔接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食品犯罪的罚金刑没有最低标准,2013年5月两高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规定,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般应当依法判处生产、销售金额二倍以上的罚金。从刑法与行政法规的层级关系来看,刑法处罚的是比行政法规更严重的危害行为,通常来说,刑事处罚的罚金比行政处罚的罚款所针对的行为更为恶劣,其金额应当更高,才能体现出处罚与行为危害性的对等,才符合法治公平的原则,才能使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协调运行。比对《食品安全法》第九章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处罚标准为“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包括已销售和未销售的食品在内。上述两种规定完全有可能导致刑事处罚的罚金远低于行政处罚的罚款。货值金额是违法产品的总和,反映了行为人违反法规、触犯刑律的轻重,危害及可能危害的大小,行为人本身主观的故意或过失。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标准并非完全准确,但以“货值金额”作为罚金的标准,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行为人的罪行,有依据、能做到罚当其罪。笔者认为,对食品安全犯罪应以“货值金额”为标准,高于《食品安全法》中罚款的数额,设定较高的罚金刑限额,充分体现罚金的剥夺性痛苦。

三、结语

综上,笔者认为我国刑法对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并不合理,惩治力度尚显不足,我国有必要在刑法中设置“危害食品安全罪”,将其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与《食品安全法》有效衔接,详尽罗列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各种行为形式,完善财产刑设置,如此则可涵盖整条食品安全链上的行为,充分发挥刑事法律的规制作用,给予公民最大限度的刑法保护。

参考文献:

[1]张涛.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4]赵微.法律与道德辩证关系再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1).

[5]彭玉伟.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缺陷和完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4).

[6]卢建平,方翌.完善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9,(1).

[7]崔文俊.论刑罚与行政处罚竞合时的适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5).

护理缺陷分析及护理安全管理 篇6

1 临床资料

2008年我院共上报护理缺陷和护理缺点登记表105份, 其中轻度缺陷39份, 中度缺陷46份, 重度缺陷为0, 护理缺点20份。经护理部核实认定后, 与用药有关的护理缺陷是38件, 占总护理缺陷比例44.7%, 其他缺陷依次为:标本采集用错试管或采血量不够、病情观察巡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告知和健康指导欠缺、未按医嘱执行、处理电子医嘱不熟练、皮肤评估不认真等。护理缺点20件, 均未给患者实施, 未造成后果。

2 护理缺陷结果分析

2.1 护理缺陷的构成

通过以上护理缺陷分析汇总, 我们发现给药缺陷发生最多, 由此可以看出在所发生的缺陷中, 绝大部分与用药有关。

2.2 护理缺陷分布科室及发生时间

结果显示:临床护理缺陷多发生在护理人员比较紧张、工作量比较大的科室, 内外科无差别, 而且发生时间多在夜班、节假日及周末休息日。

2.3 护理缺陷易发生的人群

新护士群体 (年资在1年~3 年) 、老护士群体 (年资在28年~30年) 。

3 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

3.1 给药错误占比例大的原因:

(1) 管理方面的因素是指由于管理制度建立的不足, 制度实施和监督力度不够, 业务培训不到位, 设备物资管理不善, 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等组织管理因素[1]。在我院给药错误与管理方面的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我院的护理管理者对缺陷的认识及管理均不到位, 由于认识欠缺, 在管理制度和流程上较滞后, 不便于临床护士操作。 (2) 整体护理落实不到位, 仍以功能制的方法配液操作为主, 不注重巡视和告知。 (3)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仅凭印象办事。 (4) “三查十对”执行不认真。 (5) 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格, 口头交接易造成遗忘, 床头交接落实不到位。 (6) 执行医嘱不规范, 不规范的医嘱不及时与医生沟通。 (7) 不能够正确执行用药时间, 如Bid输液。 (8) 不采用两种以上的有效方法确认患者。

3.2 其他类型缺陷原因分析:

(1) 新护士专业知识相对欠缺, 经验少; (2) 老护士自身素质差, 凭印象办事; (3) 重要告知不到位, 健康宣教指导欠缺; (4) 违反操作规程, 例如提前配好液挂在病房等; (5) 对老年患者, 特殊患者、危重患者评估不到位, 无特殊防范措施; (6) 工作流程不合理。

4 针对护理缺陷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4.1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护士自身修养, 采取请专家讲座、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和院内强化培训等方式, 让护士增长知识和技能。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意识: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认真学习《护士条例》, 并以《护士条例》要求作为行为指南, 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 让全院护士知法、懂法、守法, 严格执行诊疗护理常规, 正确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4.2 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将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 取得他们的配合。建立护理安全监督机制, 实行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护士的三级护理管理制度, 层层把关。加强护理管理, 采取护士长夜间值班、节假日及双休日轮班制, 加强薄弱环节的质量监控。

4.3 护理管理者应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发挥护士的个人潜能, 关心和爱护护士, 为护士尽可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针对管理因素进行流程再造, 我院引进摆药机, 按顿集中摆药, 杜绝了整盒发放药物的错误;成立了配液中心, 集中配液, 减少了护士配液差错。

5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 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必须重视护理安全管理, 任何一细小环节的失误均可造成护理缺陷的发生,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所以护理工作是一切治疗的终结, 是防范的最后底线, 有着为相关医疗活动最后把关的极为重要的职责。同时护理安全管理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影响到护理功能的有效发挥, 加强护理安全的管理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含腐蚀缺陷管道安全性研究 篇7

管道腐蚀现象是在环境作用下引起管道破坏或变质的现象, 这些破坏变质可看作是化学反应造成的管道材料流失及管线部件甚至整个管线系统失效。在管线系统中, 腐蚀是指基于特定路径的环境中, 导致管线损坏和其它材料流失的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中的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和微生物的侵蚀。

2管道腐蚀分类

内壁腐蚀发生在管道内部, 常见内壁腐蚀有:点蚀、均匀腐蚀、流动腐蚀。点蚀集中在管道表面小范围内, 可能导致管线穿孔;均匀腐蚀发生在管道材料全部或大部分面积上使管道整体减薄, 因易发现控制属危险性较小的腐蚀;流动腐蚀发生在管道底部。同样具有点蚀和均匀腐蚀之分的外壁腐蚀发生在管道的外壁, 腐蚀程度与管道所处环境相关。局部腐蚀集中发生在金属表面局部区域上。虽然重量损失比均匀腐蚀小, 但因可导致金属结构的不紧密或发生穿孔现象增大了其危险性。按管道被腐蚀部位分为内壁腐蚀和外壁腐蚀;按管道腐蚀形态分为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按管道腐蚀机理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3管道腐蚀控制

对管道腐蚀的控制需遵从:调查腐蚀因素后通过正确选用金属材料、合理布置管道线路和使用覆盖层、通过介质处理采用阴极保护或添加缓蚀剂确定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防腐措施, 再稳妥采用防腐新技术, 在遵守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前提下进行防腐工程设计。

4含缺陷管道剩余强度评价

(1) 剩余强度评价管道剩余强度可评价管道的安全可靠性。剩余强度评价以管道检测为基础, 分析检测到的缺陷能否在该管道的操作压力下存在, 以及在此操作压力下允许存在的最大缺陷尺寸, 为管道的安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图1所示按管道腐蚀尺寸对其类型进行划分, 结合API_1163金属损失特征, 以最大点蚀尺寸的腐蚀缺陷为例进行管道剩余强度评价。该点蚀形状为长度与宽度均为3mm、深度为3mm的球形点蚀凹坑。管道基本参数为:20号钢、Φ60×4mm、E=2.06e5MPa、泊松比0.3、屈服轻度245Mpa、运行压力4Mpa。

(2) 管道剩余强度评价的主要参数

(1) 腐蚀缺陷相对深度

式中:dt为缺陷相对深度, %;d为管道缺陷最大深度, mm;t为管道壁厚, mm。

(2) 缺陷区域允许的最大纵向长度

对连成片区的缺陷, 10%t≤d≤80%t时缺陷在管道轴向的延伸长度不宜超过式 (2) 的计算数值。

式中:L为管道缺陷区域允许的最大纵向长度, mm;D为管道的公称外径, mm;B为与缺陷相对深度有关的系数, 10%≤dt≤17.5%, B=4.0;dt>17.5%, B=d/t1.1dt-0.152-1。

若实测缺陷区域最大纵向长度Lm<L, 说明此缺陷处管道的剩余强度能满足要求;反之需要补强、换管或降压等。

(3) 缺陷区域允许最大运行压力

式中:Lm为管道缺陷区域实际测量的最大纵向长度, mm。

根据B'的不同, 缺陷区域允许最大运行压力 (MAOP) 的计算方法也不同, 具体如下:

a.当B'≤4.0时:

式中:Ps为腐蚀缺陷区域最大安全工作压力, MPa;Pt为运行管道在没受腐蚀下承受的最大压力, MPa;P为运行管道在没受腐蚀下最大运行压力与Pt两者中的较大值, MPa;Sy为被测管道的最小屈服强度, MPa;F为管道设计系数, 无量纲。

b.当B'>4.0时:

式 (4) 和 (6) 仅限于参数P=Pt的情况。若MAOP≤Ps, 则此缺陷管道可使用, 反之需修补或降低管道运行压力。

(3) 计算结果及分析腐蚀缺陷相对深度为dt=75%;允许最大纵向长度为L=6.19mm;允许最大运行压力Ps=4.185MPa;通过计算得到管道剩余强度评价主要参数, 对比最大点蚀尺寸及管道运行压力可以判定:含有该缺陷的管道仍然可以使用。

(4) 有限元仿真计算 (1) 腐蚀管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实际工程中被腐蚀处及其附近首先发生破坏, 因缺陷附近所受的应力较大的缘故, 所以在模拟中通常取有缺陷的管段。在PROE中建立的模型如图2所示。 (2) 网格划分及材料设置。网格划分是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分析时非常重要的步骤, 网格划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数值计算的精度。本文对管道进行自由网格划分, 对腐蚀区域网格加密。模型的网格划分如图3、图4所示。

在workbench中新建材料:20号钢, 定义材料属性如图5所示。

(3) 边界条件设置。本文结合已有的腐蚀管道的腐蚀情况和结构特点, 做出如下基本假定:

A.不考虑腐蚀管道在正常运行中液体对管道的作用;B.输送高温介质时, 温度产生热应力, 不考虑热应力对管道的影响;C.本次对管道剩余强度的ANSYS模拟仅计算管道内压, 不考虑集中载荷、管道本身自重、静水压力、土壤应力等。

在管道两端施加固定约束, 在管道内表面施加管道内压 (4Mpa) , 边界条件的设定如图6所示。

(4) 求解结果及分析

图7可看出, 该含腐蚀缺陷管道在正常运行压力 (4MPa) 下, 其最大应力为104.24MPa, 该值小于管道材料 (20号钢) 的屈服强度 (245MPa) 。在忽略管道腐蚀速率影响的情况下, 说明该管道仍可在该运行压力下正常工作, 有限元分析也验证了管道剩余强度评价的可行性。

5结论

(1) 本文简略介绍了管道腐蚀定义、类型及腐蚀的控制等。 (2) 对含最大点蚀尺寸的Φ60×4mm管道进行剩余强度评价, 计算得出该缺陷管道仍可在管道运行压力下正常工作。 (3) 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得到管道最大应力低于屈服强度, 验证了管道剩余强度评价的可行性。

摘要:管道在运输过程中, 腐蚀使其出现穿孔、断裂等现象极其常见, 这些现象很容易造成严重的事故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管道严重老化, 运行年限超过20年的在役长输管道占国内长输管道的62%, 有必要对含缺陷管道进行安全性研究, 以便为管道的腐蚀预防与防护起到良好作用。

4G移动通信技术与安全缺陷分析 篇8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国4G通信技术有了较好发展,为人们的通信需求带来了更大便利。4G通信技术与3G通信技术相比,不仅具有更快的运行速度,而且稳定性更高、信号更强,从而提高了整体通信服务水平,更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在4G通信系统实际运作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4G通信技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对人们的隐私权造成了较大影响,而且阻碍了4G通信技术的更好发展,所以如何加强4G通信技术的整体安全性成为相关技术人员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对4G通信技术与安全缺陷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1 4G移动通信技术分析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而且较好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更好发展。4G通信技术涉及到多种关键技术,包括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技术、正交频复用通信技术、智能天线通信技术等,在4G移动通信系统实际运作中,这些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发挥出4G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更好为人们服务,具体技术概要如下。

1.1 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技术

在传统的通信系统中,并没有对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技术进行较好利用,而4G移动通信系统则对其进行了较好利用,不仅提高了自身抗干扰能力,而且促进了自身更好运作。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技术在信号接收端以及信号发出端都设置了多根天线,一般通信基站大都在发射端设置一根天线,在接收端设置两根天线,所以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技术与一般通信技术相比,信号容量更大、抗干扰能力更强、空间分集效果更佳。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技术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其不仅增强了4G移动通信的稳定性、安全性,而且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所以给用户高质量通信需求带来了较大便利,促进了4G通信技术更好发展。

1.2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技术

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技术占有重要地位,处于核心环节,对4G移动通信的正常运作有着重要影响。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技术主要在频域内对固有信道进行分道,从而形成多个正交子信道,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需将子载波分别导入每个子信道中,实现子载波传输,在这种传输环境下,能够较好降低信号之间的干扰,从而确保正常通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技术中的子信道中的载波具有一定的联系,一般具有重叠的频谱,但是其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所以避免了各子信道中的子载波发生干扰,由于其频谱具有重叠性,所以能够较好对频谱进行多次利用,更好发挥出频谱的效果。单载波系统只具有单个子载波,所以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技术与单载波通信技术相比,整体抗干扰能力更强;在传统的频分复用通信技术中,并没有发挥出频谱的主要作用,而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技术中,由于频谱处于重叠状态,所以对频谱进行了较好利用,充分发挥出了频谱的效果;由于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技术自身特性,其具有较好灵活性,所以能够与频分、码分等多种形式进行较好融合,从而更好提高4G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扩大其服务范围,从而更好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

1.3 智能天线通信技术

智能天线通信技术建立在自适应天线原理之上,在实际情况中,其能够发挥出较好作用,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传统的天线技术相比,其抗干扰能力更强、整体成本更低、容量更大,所以较好提升了4G移动通信技术的整体性能,为4G通信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智能天线技术主要从信号传输方向着手,合理区分不同状态以及不同运作情况的信号,从而对信号覆盖半径进行调整,并将零陷信号和时主波束分别朝向干扰方位以及用户方位,由于智能天线通信技术自身特性,其具有较好的自动化性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用户通信状态自动调整信号强度,从而更好抵抗干扰信号,确保用户正常通信。在实际情况中,信号的传输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智能天线通信技术能够实时调整信号传输效果,提高信号整体质量,从而更好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

1.4 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

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能够让移动终端较好适应各种网络接口,能够在多种网络环境下正常通信,而且适用于多种服务范围,所以软件通信技术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扩大了4G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服务半径,而且提高了其整体性能,确保其能够更好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由于4G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所以有着极其丰富的软件和硬件技术,由于每种技术都具有不同特性,所以如何确保其在正常运作的情况下相互融合成为技术人员面临的重大问题。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对硬件设备进行了较好利用,并能较好实现多种无线功能,从而较好增加了信号传输通道以及传输模式,从而促进信号传输工作正常进行。在以往的通信系统中,一般使用窄带接收机,这样难以确保信号的正常传输,可能会对用户的正常通信造成影响,而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对宽频接收机进行了较好利用,不仅更好发挥出了系统的各种功能,而且确保了信号传输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确保用户正常通信。

2 4G移动通信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4G移动通信技术虽然有了较好发展,给人们正常通信带来了较大便利,但是由于4G通信技术自身特性,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不仅对4G移动技术自身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而且给人们正常通信带来极大不利。当人们在对4G通信技术进行应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浏览器问题、卡频问题、死机问题等,这都是由系统漏洞问题造成的,由于4G通信技术还不够完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4G系统自身的保护作用并不能较好发挥出来,所以给人们正常通信带来极大不利。人们在对4G通信技术进行应用时,很容易出现病毒、木马等威胁,而且有些黑客通过一些程序向通信系统中传输有害信息,最终严重影响4G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对人们正常通信造成较大影响。一般情况下,通信系统都处于联网状态,所以一旦区域系统遭受病毒攻击,就会迅速扩散,不仅对信号的正常传送造成极大影响,而且降低系统整体运行速度,最终对4G移动通信系统造成极大破坏,所以如何加强4G移动通信技术的安全性成为技术人员面临的重大问题。

3 4G移动通信技术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4G移动通信系统涉及到多种设备以及技术,所以其具有复杂性,一旦某个部分遭受病毒攻击,就会对整体系统的正常运作造成重大影响,最终给用户正常通信带来不利。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4G移动通信系统实际运行的监督,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整体安全性,严格控制各运行环节,这样才能更好保障用户通信安全。技术人员可以进行4G移动切换管理,4G移动切换具有较好的自动性,所以不需要用户自行操作,这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较大便利;由于通信情况极易遭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4G移动切换能够较好适应各种环境,对软件无线电技术进行了较好应用,所以能让用户随时随地正常进行通信,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

4 结束语

4G移动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为人们的通信需求带来了较大便利,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4G移动通信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不仅降低了人们通信的保密性,而且阻碍了4G通信技术更好发展,所以有关部门必须重视4G移动通信技术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安全度,从而更好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伍伟化.4G移动通信技术与安全缺陷分析[J].信息通信,2014.

[2]石柱,李佳.4G移动通信技术与安全缺陷分析[J].科技风,2014.

[3]杨志国.4G移动通信技术与安全缺陷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

[4]王浩.4G移动通信技术的安全缺陷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4.

4G移动通信技术与安全缺陷分析 篇9

一、4G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

4G移动通信系统是3G移动通信系统与WLAN的结合, 该系统是以网络接入宽带和网络分布为主要特点, 主要优点在于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 为移动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时能以150Mb/s的速度传输数据。同时, 4G移动通信系统还能向用户提供多项服务, 包括远程控制、数据采集和定时定位等, 这些服务在频带网络不同的情况下都能够提供。此外, 4G网络还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交互式广播网络等[1]。此外, 4G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接入IP系统。目前认为, 4G移动通信有超过两兆每秒的非对称数据传输能力, 在移动的条件下可以达到一百兆每秒, 静止条件可以达到1Gb/s。

二、4G移动通信系统及技术

(一) 网络体系结构

4G采用单一的全球范围的蜂窝核心网, 全数字全IP技术, 是网络内智能化及网络边缘智能化向全网智能化的发展;核心网络能够支持不同的接入方式, 如WCDMA、IEEE802.11a、Bluetooth等, 同时每个用户获得唯一可识别的号码, 其支持异构系统间的互操作主要是因为他的分层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很多业务能够透明地与IP核心网连接, 具有很不错的可扩展性和通用性。

(二) 接入系统

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技术多种多样, 能实现各种网络系统相互协作和无线连接, 针对不同用户的通信需求都能以有利的形式来满足实现, 当终端接入系统的形式较多时, 网络会给予出最优化路由适应地分配频带, 从而能使通信效果达到最好。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接入系统主要包括无线局域网系统、卫星系统等[2]。

(三) 关键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为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信道分为许多窄的正交子信道, 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 以此消除信号波形间产生的干扰。

同时,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能提供端到端的IP业务, 并且所使用的核心网经各协议、无线接入方式及链路层都是相对独立的, 并且与其他无线执着入协议相兼容。

除此之外, 对于宽带和高速率的要求4G移动终端都能够满足, 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如:较强的交互性能、安全保障功能、语音识别功能、软件更新能力及动态自重构能力[3]。

除此之外, 4G移动通信系统还包括4个主要的核心技术, 分别为:一是正交频分复技术, 二是软件无线电技术, 三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四是智能天线技术。

三、安全策略

4G系统是一个异构网络, 业务也多种多样, 现有的3G的安全方案不实用于4G网络, 此外, 现有的安全方案中, 加/解密密匙的长度是固定的, 这一点也不实用于4G系统, 目前, 已有一些研究人员针对4G的安全展开了研究, Doc02No Euro———Lab就专门从事4G的安全研究工作, 现在已基本确定了4G安全体系的总体方向。移动性管理的正确与否决定着用户能否在移动范围内正常通信、漫游和切换, 由位置管理和切换管理两部分组成, 移动管理保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能改变其接入到网络的附接点, 切换管理应保证网络能维持用户的链接。4G能够支持同构网络之间移动的链路层和异构网络之间移动的网络层移动, 对于全球范围内移动的解决方案由均移动IP提供, 但并不适合4G, 原因是由于它并不支持实快速透明的切换功能和时位置管理[4]。

IPv6正是由于这种移动性的支持得到迅速发展, 其采用分层寻址结构, 用IPSec保证安全性, 采用分组交换, 改善Qo S机制, IPv6要求认证, 授权, 审计和计费 (从AA) , 以及各种协议或算法计算量轻等特性, 4G移动切换管理在无用户干涉时切换也能自动完成;可以依据无线电技术对新的无线网络进行自动选择;当无线网络处于漫游的情况下, 为用户提供情网络服务时, 可将数据自动定向到新的无线网络。根据这一特点, 可以看出4G移动通信技术可提供一种可重配置、复合式的安全机制,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四、结语

文章通过对4G移动通信结构、关键技术、移动性管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根据目前移动通信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及其发展规律, 我们可预想到, 4G移动通信系统将会把人们带入到一个高速率、高质量的网络世界里。

参考文献

[1]沈昌祥, 张焕国, 冯登国, 曹珍富, 黄继武.信息安全综述[J].中国科学 (E辑:信息科学) , 2007.

[2]季顺成, 沈艳秋.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3]李明浩.4G移动通信技术简析与发展预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婴儿安全岛的存废与阻断缺陷儿 篇10

婴儿安全岛实际上就是为弃婴准备的一个救助站或收养站,绝大多数弃婴都是因身患残疾或重大疾病被遗弃。尽管设置婴儿安全岛存在极大争议,但是,人们比较认同的一个理由是,婴儿安全岛目前在我国可以保护弃婴生存权利。然而,婴儿安全岛并非长久之计,真正能保护、倾尽全力和全心全意养育孩子的还是孩子的父母,而且这也是每一位为人父母的基本责任。

显然,每一位遗弃孩子的父母都有难言之痛,但弃婴越来越多也让人们审视,需要从源头阻断弃婴行为。如果每位父母生下的都是健康可爱和聪明的孩子,还会有哪位父母遗弃孩子呢?这也意味着,解决弃婴问题要提早一步干预,即在孕育孩子之时进行科学诊断和检测,防止缺陷儿的出生。

中国大量弃婴的出现源于有大量的缺陷儿出生。出生缺陷儿是指婴儿出生后有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根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新生儿约为1600万人,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全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儿约90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约35%的患儿在出生后死亡,40%患儿出现终生残疾。即便一个家庭愿意抚养一个重度缺陷儿,在其生命周期平均需要的抚养、医疗费用也高达109万元。这一严酷现实决定了不少父母会遗弃缺陷儿。

在中国,大量的缺陷儿出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孕妇实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进行防治的费用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综合起来为1400元。由于没有纳入医保,需要患者自掏腰包,相当多的低收入者放弃了检查。而且农村和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尚不足以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使得中国的出生缺陷儿数量一再攀升。

上一篇:中等生的教育下一篇:多声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