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路上

2024-05-10

成长在路上(精选十篇)

成长在路上 篇1

一、成长的轨迹—“五环跟进校本研修”

成绩的取得其实完全得益于山东省肥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五环跟进校本研修”的研究与实践,这是我校年轻教师成长的轨迹。

1. 先行课指明方向

在山东省肥城市老城镇中心小学参加了肥城市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第二组第一轮第四次教研活动前夕,董校长和老师们就帮我一起选课和制作课件、磨课;孔校长帮我联系木工做教具;乔老师牺牲了周末休息的时间为我理清讲课的思路,等等。最重要的是乔老师的先行课让我获益匪浅。通过认真听先行课,我明白了讲课时应注意的一点一滴,所以自己在老城讲课时游刃有余。

2. 跟进课的态度决定成长的进度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能够代表学校出去讲课,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还记得刚开始,我因为种种原因,一直不自信。级部刘主任多次找我谈话,给我鼓励、支持。在乔老师的先行课的基础上,我在学校讲了无数遍的跟进课,但每一次都是漏洞百出,让我灰心丧气,有种想放弃的感觉。乔老师不厌其烦地帮我改正错误,一连五天坚持听我的跟进课,在每次上完跟进课后他又严厉地指出我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教导我不能畏惧困难,只要自己尽力就行。“态度决定一切!”这话一点不假。作为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自己人生的态度。认真踏实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础。

自2006年以来,我校一直推行“五环跟进校本研修”的研究与实践,并作为一项常规教学活动来开展。“五环跟进校本研修”作为我校的特色,我们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它。

二、成长的方向—语文教学要“得言、得意、得法”

我非常有幸到泰安听取了九节山东省优质课。满满的九节课节节异彩纷呈,真是不虚此行。所有的感悟归结为一句话:语文教学要“得言、得意、得法”。

1. 教学设计体现不同的文本特点,学生“得言”

九节课所选文章体裁不一,但是这些课能准确把握文体特点,落实不同文体下的语用教学。尤其是《千古垂钓情》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篇古诗词赏读课。老师个人素质较高,尤其是语言温柔,很有亲和力,一下子就抓住了听课老师和学生的注意力。跟随着老师优美的语言,我们一起步入了古诗词的王国。老师引领学生重点赏读《渔歌子》,让学生明白了《渔歌子》美在何处。接着老师又引入了《江雪》《小儿垂钓》等不同主题的垂钓诗,体会不同的千古垂钓情。短短的三十分钟,学生畅游了诗歌的千古垂钓王国,真正对这个诗歌的主题做到了“得言”。

2. 形式灵活地充分研读文本难点,学生“得意”

现在小学语文流行的教学理念之一是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如何做到高效呢?这的确是摆在讲课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但老师们都处理得很优美。为什么他们能做到?我一直在反思。现在我恍然大悟,是老师懂得取舍,讲课时候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直奔学生难点。尤其在《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这节课体会得更明显。老师围绕“老头子究竟做了什么事,让老太婆如此地信任他?”这个大问题引导学生充分研读文本。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老师设计了“那是一块 _ 的奶酪?”这个句式让学生填空,并品读。接着老师播放优美的音乐,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品读幸福的生活画面。这些活动前后大约十分钟,为了让学生真正“得意”,老师在此舍得时间。

3.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引领学生表达的引领 ,学生“得法”

“教语文”是针对“教课文”的倾向提出的,是“用教材教”这一理念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化。这一转变的实质是教学由“学科本位”变为“学生发展本位”,由“知识中心”转向“素质中心”。“教语文”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精神——实践”的建构,是听说读写的实践与素养提升。近年来,语文教学有了“意文兼得”的转向,许多教师的教学开始关注语文学习的实质,以避免“得意”而“忘言”的误区,笔者这里不再赘述。想特别补充的是有效的语文学习过程除了“得言”“得意”之外,还要“得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是课标的要求。唯有关注学习方法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学生才有真正的可持续的主动与自觉。“得法”,是教师实现“不需要教”的真正的着陆点。

“得言”“得意”“得法”的融合与否,应该成为判断语文老师是否在“教语文”最朴素的标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切只是开始,关键是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自觉又创新地运用这些好的做法。让生本高效课堂之花在我校尽情地绽放,让我成长得更快、更好。

成长,在路上范文 篇2

花艳小学 向玉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花艳小学的向玉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成长,在路上》。

自小向往当老师的我,湖北省“三支一扶”资教行动圆了我的教师梦,在山灵水秀的榔坪中学,一眨眼就是三年。2012年,招考进入伍家教育这个先进团队的我,迄今为止,与小学生接触已一年半,但真正执教小学数学只有半年光景。半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也许像一棵小草的生长那样普通,但与我而言却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一节节数学课上,有许多能够引起我思考的瞬间,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故事。

我,从教龄上来说,已4年有余,自认为把握教材有了一些经验,今年任教二年级,开学第一天,拿起教材,粗略一翻,多简单的知识呀!教着、玩着就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然而,开学一个星期了,事实与我想象相差甚远,常常,我使出浑身解数,精心设计教案,百般鼓励他们,但,在课堂上和我预设的就是不一样。

囧——中学教法到小学教法的落差

第一节数学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上课铃响了,我拿着教科书走进教室。与孩子们相互问好之后,上课马上转入了正轨。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谁的得分高”,板书课题“谁的得分高”。刚写完就有学生说“老师,你写的第二个字是什么呀。”哦!我疏忽了,字写得太草,现在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而不是初中生。擦掉重新写好“谁的得分高”。从那以后,每堂课上的板书我都工工整整的写,让学生都能认识。“请大家翻到书第2页,看书上的图片都画了些什么,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呀?”刚说完,下面就叽叽喳喳的说开了,“他们在玩游戏,还有小动物,小动物下面有数字47、41„„”听着学生的回答,我满意的笑了。下一步是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读懂表格之后,就看看淘气和笑笑谁说的对,让小朋友们四人一组开始讨论。我随之走下讲台,转着看看,前排还有几个学生在认真讨论,到后面的学生,有的在讲笑话,有的在抢夺橡皮,有的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总是有孩子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他拿我铅笔”,“老师,我想上厕所”“老师,他揪我头发”„„小状况不断,这使我见了不知所措,连连责怪他们,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只好放弃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时间过的真慢,总算熬到下课,走出教室,感觉比上初中的两节课还累。

下课后我在办公室哀叹:教低年级,是那么不容易啊!同时,我也深刻的感觉到,教小学低年级我现在真的不是一位合格的老师。

一位名人曾说过:“未来的道路上没有光滑的水晶楼梯,而是布满荆棘与玻璃碎片,但你必须光着脚走过去,即使你被刺得皮开肉绽,也要往前走,因为希望之光就在前方闪耀着。”,就像儿童学走路必要经历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一样,我的成长,也是需要磨砺的,这是每个人成长之路的真实写照!

悟——小学教学与中学教学的区别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二年级的孩子,与初中的大孩子有太多的不同,就从听说写来说吧,初中的学生,上课精力集中,他们能感受到数学思维本身的魅力而专注听课,二年级的孩子,对故事情境比较感兴趣,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初中的学生,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只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对问题作出分析,学生就能作出正确的解答,他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而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知识储备少,或者说是一张白纸,他站起来往往词不达意;初中的学生,作业格式不需要反复强调,二年级的孩子,作业格式你要给他具体到计算题要空几行,答写在哪里等等。

问——小学数学教学的请教与摸索

怎么教好小学低年级数学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请教同办公室对低年级教学非常有经验的屈老师。“教小学生重在实物演示,不要着急,要慢慢来,使学生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学。” “教小学还要创造让他们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能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效果才会好。”

屈老师的话,我反复琢磨着其中的道理,认真回味。这不就是要求老师要认真备课,耐心辅导吗?同时,这个备课比起中学来要多的一个环节就是实物(教具)。玩中学、学中玩,就是做课堂小游戏,通过游戏学习知识。

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收获

渐渐地,我上数学课不知不觉有了底气,学生也渐渐有了灵气。可以说,我的数学教学功底就是在这一堂堂课中练就的,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上《买文具》这一课时,我动员学生把自己的文具、作业本等都放在桌子上,大家一起给所有的物品标价,并把学生分成四组,其中一组扮演售货员,其余三组的同学扮演采购员,我分发给学生一样多的钱(自制的)。一声令下,看哪一组的同学抢购的“物品”需要的时间最短,而且在交易中没有出错。顿时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全面的调动,思维能力在这兴趣活动中得到了培养,教室变成了“自由市场”。学生手里边的钱(自制的),头脑中的数字,在这场“抢购”物品演示中得到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元角分的概念更加清晰。

又例如我们在学习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时,我采取“唱儿歌:早上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并跟着儿歌指一指的活动来帮助学生记忆,学生边唱边指,兴趣高,记忆快,很快就掌握了辨认东南西北的方法。

抓住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契机,不仅可以给我的课堂带来一片盎然生机,更为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创造一次又一次的发展空间。

在成长的路上 篇3

我穿好泳衣,走向泳池。池中有许多人在嬉戏,水花四处飞溅。晶莹透亮的水珠打在我的身上。它好像在嘲笑我,“你下来呀,不敢了吧,连水都怕……”我怕你,做梦去吧。我鼓起勇气毫不犹豫地跳入水池中,不禁打了个冷战,身体一下僵住了。双手紧贴身体,腿一动不敢动,全身绷住,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在水中不停地轻跳起,我渐渐适应了环境,便开始练习游泳。我走向深水区。水位越来越高,我必须昂着头,踮着脚才能呼吸到空气,像一只鸭子被拽着头。直到够深了,我开始练习,便用力向上跳了一下使双脚离地,开始挥动手臂,两条腿不得章法地胡乱踢腾,头不自主地奋力向上抬,可没几下就精疲力竭了。我停下来,感觉很累,无论脚怎么使劲儿自己都在原地不动。我忍不住埋怨自己怎么这么笨?心灰意冷的我身体哆嗦起来,快要成冰糕了。可我还要学游泳呢,要是这样走了岂不……腿似乎不受我支配,没了知觉,我想动动,可它却以痉挛来抗议,有些疼。好冷,要是在家该多好呀……远处的爸爸似乎看出了我进退两难的窘态,走近跟我说:“勇敢些,要是你在成长的路上跌倒了,还不是要站起来继续走呀。”爸爸亲切安慰的话语,让我暗自给自己鼓劲,对啊,不能知难而退,就这么放弃。

我旁边有一个人发泄似的扑打着水,游向更深的地方,水花溅到我的脸上。我羡慕极了,他游得多好,我也想像他那样,自由自在地在水中畅游。我从水中抬起似乎已失去知觉的苍白的手,颤抖着伸展开来。没知觉了……怎么能退缩,遇到困难就要克服它。我憋了一口气,把头埋在水中,学着青蛙挥动着胳膊,腿用力向后蹬。好冷呀!为了获得更多热量,我便认真努力地做好每一个动作。

水中稀缺的空气让我头晕脑胀,慌忙中抬起头,脚下一个趔趄,我俯身倒入水中,顿时像失去了天地,用力挣扎着来到游泳池边,溅起了无数水花。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呛了一口水,一股消毒液的味道在我的胃里翻江倒海。我老老实实地扒着边,不敢再游回去。“不敢下水了吧!”落下的水滴在池中掀起一圈圈涟漪,仿佛在笑我。“是下水,还是不下水?这是一个很难的决定。”坐在岸边的我,心里悄悄地盘算着这个问题,犹豫不决。是战胜自己勇敢向前,还是找个借口逃避退让,我心无旁骛地思考,却没有答案。恍惚间,我看到了水中自己的影子,一副沮丧的模样,不时有水滴溅起又落下。我为什么不能再尝试一次呢?

走在路上, 一同成长 篇4

以生为本, 和学生共成长!

初次拿起数学课本, 正赶上数学课程改革的浪潮。数学教学开始采用青岛版教材, 这对没有丝毫数学教学经验的我来说, 无疑是一个大大的挑战。我看着那一扇扇小窗口, 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图片, 看着一个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的问号, 在感到茫然的同时我也着实在我脑子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这本教材怎么教, 这课可怎么上?我思考着、困惑着。对, 学习, 只要肯学习, 就没有过不了的门槛。我开始埋头学习课改理念, 夜深人静, 伴着孩子均匀的呼吸, 我一页页的翻着课改教材。专家的一句句话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 让我紧缩的眉头渐渐舒展。专家短短几个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是啊, 教教材, 课堂便成了一潭死水, 毫无生机, 而用教材教则是充分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材的再创造, 这样的课堂便如一汪泉水, 不时涌动出学生的思维过程, 不时闪现出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这样的课堂必是活的。有了理念的指导还不够, 还要将理论充分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中。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生成精彩的课堂。我虚心请教有经验的教师, 跟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起走进他们的课堂, 领略他们的课堂风采, 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课余时间办公室的老师们更是热火朝天的交流课堂教学的经验, 争取让每一节课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年级的加减混合, 学生往往因看不懂图而列错算式, 我便动手制作了3种颜色的小鱼, 课堂上点缀一些水草, 这样一个有趣的小鱼家族的故事便上演了。在小鱼的来来去去中, 学生学会了怎样看图、怎样分析数量关系, 有了近乎动态的情景再现作为基础, 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 然后再回到课本静止的图案, 学生不再皱眉头, 加减混合不再充当“拦路虎”。教学重点突破了, 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这样的课堂, 既不失数学课堂的严谨又生动活泼, 我把课程标准的理念、方法迎进课堂, 并更新、发展它, 让我的孩子们接受它。如果说课堂是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海洋, 那它必然应该是水波浩淼、气象万千的。我们教案上的答案是多元化的, 教学上的方法更要多样化。课堂上没有无上的权威、严厉的说教, 有的是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互动和相互信任。

走进课堂, 和学生共成长!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良好的方法更能为学者清除道路。”我们虽不是学者, 但却要像学者一样掌握良好的方法, 尤其是思维方式。

有这样一个问题:把一张长48厘米, 宽36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 最多可以剪几个?在课堂上, 当时很多同学都用了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也有少数同学先算长宽各能剪几个, 再把个数相乘得到结果。这时静静的教室里突然举起了一只小手, 是晓旭, 一个特别纯真又爱动脑的女孩, 我看着她不解的神情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她站起来说:“老师, 我懂, 但是我想问一下是不是所有这样的题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解决?”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注意到, 便来个顺水推舟, 说:“同学们认为呢?这样吧, 给大家几分钟时间, 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最后经过画图、讨论、验证我和学生们终于得出:第一种方法是有局限性的, 只有在长、宽都正好剪完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而长宽有剩余时只能用第二种方法。回到办公室, 我想着课堂上那一幕, 不觉汗颜, 真要感谢晓旭, 她的一个不经意间的问题改变了整道题的思维方式, 让同学们从更多的角度思考这道题, 也让我这个做老师的受益匪浅。

人生路上, 和学生共成长!

临近教师节了, 我在上课时, 突然发现有个平时上课很专注的学生在课堂上竟突然开始走神了, 课后我让她和我一起到办公室, 微笑着问:怎么了, 最近不舒服吗?还是老师的课不能像以前一样吸引你了?没想到她说:老师, 马上要到教师节了, 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教师节了, 我想送给你一个礼物, 可送什么呢?我想送一张自己做的贺卡, 可是又担心做的不好你不喜欢;送一束鲜花, 又担心花儿凋谢后你会忘了我的心意;送一支精致的钢笔呢?要是别的同学也送的话, 老师你就分不清哪一支代表我了?我总想这件事所以就……说到这儿她有点不好意思了, 看我一直微笑着, 她又问:老师, 教师节你希望收到什么礼物?我想了想告诉她:“最好的礼物是在将来, 但你现在就开始准备, 10年, 20年后再送给我。你知道老师要的礼物是什么吗?”“我知道, 老师要的是我们以后的能力”……我拍拍她的肩膀她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在成长路上作文 篇5

去年暑假里的一天早上,我才刚刚起床,太阳泛着红光,阳台的花朵散着缕缕幽香,又是一个美好的清晨。

妈妈已经收拾好了东西,走到了门口。我开始苦恼了,那么远的路,我怎么走过去呢?我只好硬着头皮走出家门。街上十分清静,四下里空无一人,我独自走到街上,显得十分冷静。我鼓起勇气继续往前走,路上时不时传来一两声狗叫,把我吓得不敢挪步。

终于,我走到距离学校的十字路口了。刚刚冷清的街上,变得车水马龙,挤得水世不通。这么多的车,要是被车撞到了,那可怎么办?这怎么过去呢?还是试一试吧!这时,正好绿灯亮了。我迈起步子,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没想到却是一帆风顺,我终于来到了学校。事后,家人们都夸我成长了,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自豪感。

专业成长,我们在路上 篇6

一、放慢脚步捕捉镜头,用心倾听

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老师为了孩子们的游戏区角创设、游戏材料的丰富付出了不少,孩子们玩起来,老师也没闲着,穿梭于孩子们的游戏区域之间。我想说“请放慢你的脚步,在孩子们的游戏区里做些停留,捕捉孩子们游戏的镜头,用心倾听孩子间的对话、孩子们的讨论,只有置身于孩子们的游戏中,观察记录才会有清新、自然的源头。”正因为你放慢了脚步,在游戏区里停留了,游戏中孩子们的镜头特写、语言交流等将是一手资料,借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解读孩子们的游戏行为,其观察记录会更有针对性。而教师的观察能力才会有所提升。有这样一个大班游戏观察记录,不妨与大家分享交流:

游戏名称:玩橡皮泥——小猫

观察对象:陈××、王××

游戏时间:2015年11月18日上午9:40—10:30

观察实况:发生了什么?

美工区里小朋友们正在玩橡皮泥——小猫,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各玩各的,陈××一会儿搓汤圆,一会儿做面条,他并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捏小猫,只有王××在捏小猫。王××用大块的泥捏了小猫的头看了看后,兴奋地叫起来“看我捏的小猫,像不像?”陈××看过来说:“头有点像,就是没身体。”王××说:“好!我现在就来做身体。”陈××看到王××捏的小猫很有趣,他说我也来捏个小猫,说着就开始捏了。不一会儿,桌子上的彩泥小猫就有了好几只。陈××点着王××捏的小猫说:“你的小猫头大身体小,看我的小猫。”王××看了看说:“哈哈!你的小猫头小身体大,丑死啦!”陈××看看桌子上的小猫说:“这只小猫头太瘦了该增肥啦!那只小猫又太胖了,要减肥啦!”我接过陈××的话说:“该怎样增肥、减肥呢?你们有办法了吗?”陈××说:“橡皮泥用少点就减肥了,用多点就增肥了呗”“对呀!那你们快试试吧!”

分析评价:

陈××对玩橡皮泥很感兴趣,平时搓、捏做汤圆、面条、饼干特来劲,而对于今天捏小猫的“任务意识”好像并不太在意,因为王××捏的小猫头有点像,所以陈××的注意力才一下子集中过来。这说明陈××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这也符合大班孩子的特点:他们爱模仿、创作。而从陈××对作品大小不一的评价,可以看出其观察能力和语言发展是比较好的,但其创造性有待提高。

支持策略:

1.经过实践与观察,陈××发现小猫大小不一,这就需要合理地分泥。借用他的语言“增肥和减肥”来支招,这非常管用,孩子们一下子就领悟了其中的意思。既幽默又能让孩子们乐意接受,真是一语道破天机,游戏中老师的指导轻松又无痕!

2.试试提供泥工辅助工具,或其他材料,让孩子们与提供的材料相互互动,发展其创造性。

二、勤反思,才会有改进与提升

人们常说:“勤反思,才能有进步。”老师的观察记录虽然已经“加工”“整理”“分析反思”,但写好之后便前后无联系了。所以,游戏观察记录没能产生积极有效的连续作用,它只以几张文稿的形式完成了老师案头的工作,没能作为游戏改进与提升的依据。我认为:经常进行游戏观察记录的有效反思是老师的必修课。反思游戏情境的创设、反思孩子们游戏中的表现、反思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应孩子,是否科学、反思教师介入指导是否有效……要反思的切入点很多,当然反思之后就该有行动,是哪个环节要改进、哪一部分要调整、哪些材料要新增、哪些游戏孩子们已有相关经验要不断升级……纵观许多优秀游戏案例、经验总结、游戏成果展示往往是多次反思得来的结果。以游戏观察记录的反思做媒介,对孩子们的游戏做客观深入的分析研究,这样游戏才会有改进,老师的观察能力才会有提升。

观察孩子的游戏,带着和孩子一起学习、游戏的心境,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课程游戏化的学习与理解还需仔细品味,不断实践。可以说:“专业成长,我们在路上。”认真学习六个支架,边学边做方能让自己不断成长!

以上仅是本人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学习过程中,就幼儿观察记录这一方面提出的几点看法,只是自己的所思所想。让孩子们尽情游戏的镜头,在老师的笔下炫出精彩,让游戏观察记录不再成为老师们任务式的包袱。引用虞永平教授的一句话:“学会观察游戏,看懂儿童游戏中的举手投足、情真意切和创新应变。”如果能真正学会观察,那我们每一次的观察记录将见证孩子每一次的成长,让游戏观察记录伴随孩子们的游戏、老师们的参与一起同行,一同成长!串出孩子们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4).

成长在路上——个人分析报告 篇7

1.自我成长分析

“简单、充实、快乐”可以很好地形容我的成长过程 。对于我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首先应从家庭说起, 因为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我人生路上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教会我安全和依赖、分享与责任。我们家有三个孩子, 我排列老二, 在与哥哥、弟弟的相处中, 我体会到关爱与担当、团结和互助, 我很认同电影《我的兄弟姐妹》中的一句话:“兄弟姐妹就像是天上飘落的雪花, 落到地上化成水、结成冰, 就永远分不开了。”现在虽然我们在不同城市工作、学习, 但对彼此的牵挂从未因此减少一分, 总是远远地相互加油、鼓励和祝福。所有的这些点滴的感动, 都是我在这所“学校”中获得的最大财富, 我将带着这些, 一直成长下去。

入学前的生活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 回想那时物质虽然相对贫乏, 但对于我们来说快乐很简单, 忘不了那时大家到处乱跑的快乐, 我们比爬树、摘果子、烤红薯、煮毛豆、抓泥鳅、斗水牛等, 快乐无处不在, 我们可以很张扬, 从来不知疲倦, 可以跑几个村, 只为看电影。记忆中也有一些相对比较安静的画面, 在乌云密布的时候, 观看蚂蚁搬家、蚂蚁大战, 有时干脆躺在斜坡上, 感受“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惬意, 体会“云卷云舒”的自然风光。那时的我们浮想联翩, 看着厚厚的云自头顶压下, 飞快地奔跑, 且大呼:“你看那是孙悟空, 还有猪八戒、好多天兵天将。”儿时的记忆, 让我觉得生命之奇妙、自然之壮观, 同时让我对人生充满美好的期待, 想一想, 快乐其实可以很简单, 只要每天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有人爱, 不仅是被人爱, 而且有主动爱别人的能力;有事做, 充实地过每一天的生活;有所期待, 对生活充满希望。做到这三点就足够了。

即使是善于体验微幸福的人, 也会不断经历各种心灵的洗礼。在我五岁那年, 有一天家里来了很多人, 他们说爷爷走了。我当时不明白爷爷去哪了, 为什么大家都很伤心, 渐渐地我明白了, 爷爷是去另一个世界了, 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小小的我那时还不懂什么是伤心, 只是隐隐地害怕。也许正是因为过早地体验了爷爷“永远不回来”的感觉, 后来我一直很珍惜和别人相处的机会, 这段伤感的童年回忆让我更珍惜与身边亲人和朋友相处的日子, 更珍惜当下的生活。

小学生活相对来说仍然是无忧无虑的, 那时候除了在学校上课外, 基本没有太多的家庭作业, 玩耍占了很大一部分时间, 虽然刚开始上学时, 我有点不开窍, 但是到了三年级, 事情有了转折, 竟然慢慢开窍了, 能自觉学习了, 期末时还获得了奖状和奖品。然后就一直这样平静地走下去了。很开心那时父母和老师对我的学习没有过多的粗暴干涉, 使我能顺着自我个性发展下去, 让我不仅体会到朋友的关心, 还体会到学习带给我的小小自信。正由于这些经历, 让现在的我能够以开放而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学生。

刚进初中时, 一次班级“手抄报事件”让我印象深刻, 当时我们班组织了一次手抄报比赛。我跟好朋友真真分到一个小组, 刚开始大家信誓旦旦, 争取拿到第一名, 但是后来由于对版面的主要构想没有达成共识, 而且大家在分工方面不太明确, 以致产生分歧、相互埋怨, 甚至还大吵了一架, 怄了几天气, 表面上, 我显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但内心深处, 真的很期待她能主动和我打招呼, 可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后来在父母的启发下, 我开始检讨自己的过错。我老是挑她的错, 说她做得过分, 其实我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认识到这一点以后, 我课后主动和她联系, 小小沉默了一会儿后, 大家都笑了, 那天心情很好, 现在想起来仍记忆深刻, 最后我们一起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作品。这次友谊的失而复得, 让我由衷地体会到反省与宽容的意义, 让我逐步学会摆脱自我中心, 与他人互敬共鸣。

初中班主任余老师在我个性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每回想起来, 仍会心存感激, 他不仅带领我们班冲进全县第一, 还教会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他对于生活的激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对我的感染很大, 我学会积极关注别人, 相信别人及自己都是有潜能的。他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有意义, 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你有一个目标, 然后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 那便是有意义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 没有目标, 那么你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余老师的话让正处于青春敏感阶段的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要活出怎样的自我, 怎样把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有意义的生活呢? 我开始学着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并且悦纳自己。同时开始了解自己之外的世界, 了解物质世界之外的广阔的精神世界, 我开始懂得静静坐下来思考自己的未来, 学着把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有意义的生活, 在这条路上, 我一直探索和努力着。

直到高考前夕, 我还一直保持着简单而快乐的心态。但是高考录取那天, 我内心的平衡感被打破了。我忽然感到有点迷失, 不知该何去何从。不过还好, 这个过程不长, 很快我又找到了自己, 虽然很辛苦, 却让我有了很重要的收获, 我开始明白:很多事情的发生, 不妨看做人生的一个阶段。生活中我们经历了很多快乐, 同样会经历失败与痛苦, 在痛苦中, 我仍能听到自己拔节成长的声音, 这是一种收获。

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生活无疑是个更为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读过很多书、经历过很多事、接受过很多人的教育之后, 关于人生、世界的想法日趋稳定和成熟。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他一系列的选择构成的, 波澜壮阔自有它的精彩, 循规蹈矩也有它的意味深长。相信在合适的土壤中, 每一颗种子都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对于我的人生来说, 我一直成长在路上, 生命赋予我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在时间的长河里, 把握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在接受亲朋、好友、师长的爱的同时, 我希望自己也能做一个爱的传递者, 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测验中, 我的结论是倾向于外向、稳定型人格, 具体表现倾向于外向, 能较好地适应环境, 态度温和, 不粗暴, 善解人意, 这些描述与朋友对我的看法是一致的。我的朋友们都觉得我是个可信任、宽容、富有爱心、乐于帮助别人和不断进取的人。我选出最能对自己进行描述的三个形容词是:真诚、宽容、理智。这些特质跟我的先天遗传、后天的教养及学校教育有直接关系。这些特质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总的来说, 我走过的人生之路多半是比较平稳的, 偶有崎岖、跌倒的时候, 但我都能够重新站起来, 继续向前, 因为我始终相信把脸朝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

2.职业行为分析

大学期间, 我在校心理咨询室做助理, 每天很多人都是忧心忡忡地来, 有所释怀地走的。感觉心理咨询行业真伟大, 可以帮助那么多人。记得有一次和邓老师谈论相关话题时, 他的言语让当时的我感觉很意外, 他说:“心理咨询的最高境界是让来访者感觉到不是咨询师帮助他, 而是他自己帮助自己。”在读过香港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博士的著作《登天的感觉》、《少年我心》后 , 我渐渐理解了其话的内涵 , 心理咨询的真谛是助人自助、育人自育。自此我开始考虑做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 因为心理咨询是很有意义、平凡而伟大的工作。

从专业理论来看, 大学本科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学习, 使我有兴趣、有信心从事相关工作, 研究生阶段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系统学习, 更加强化了我的这一想法, 使我的目标更明确, 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在个人素质方面, 我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烈的责任心, 立志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还有着良好的自我平衡能力、善于接受和容纳他人能力。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 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作为新的心理咨询师, 我真诚地期待求助者能敞开胸怀, 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和交流能力, 尤其对心理咨询要有一定的信任度。当然, 在咨询过程中, 无条件的尊重和积极关注是必不可少的, 要用自己的热心、真诚、理解感化求助者, 让求助者敞开心扉。通过平时的学习和实践, 我深刻地感受到真正从根本上影响心理治疗效果的, 不是理论, 也不是技巧和方法, 而是治疗者本身的人格魅力。健康稳定的人格是每个追求简单快乐的人必须具备的, 是心理咨询师取得良好咨询效果的根本保障, 即心理咨询师人格的健康度和完整度, 决定心理治疗取得疗效的程度。只有咨询师上升到海阔天宽的境地, 才能让来访者灰暗的天空逐渐敞亮。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害怕受伤的小孩, 希望被爱、被关注、被包容, 心理咨询师只有用温暖的包容、平和的坚韧、宁静的关注、淡泊的智慧、真诚的相对, 才能打开来访者的心扉。

参照人格测验的结果, 我已经初步具备了优秀心理咨询师所需的人格特质, 我会在这方面继续自省和反思, 加强人格修炼, 以实现自己的成长, 进而促进来访者成长。

心理咨询是一个新兴且不断发展的职业, 我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支持, 在这条路上我会不断成长, 从而让平凡的生活变得伟大且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8, 第一版.

[2]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 (二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8, 第一版.

成长在路上 篇8

一、目标—专业成长的自我觉醒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名师共同体组建初期,崇川区教体局就要求名师培养对象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导师倪胜勇针对笔者的实际情况,将“南通市骨干教师”定为笔者的自主发展目标。笔者认真研读“南通市骨干教师”的评选条件,这些目标条件激发了笔者的渴求心理,促使笔者的行为变成一种有目的的自觉行为,并成为推动笔者前进的强大动力,从而以个人的不断自我完善来推动专业的目标达成。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将专业发展提升为自我价值追求和实现的积极行为。正如“跳蚤效应”:人必须要有吸引他们未来的目标,这样才能唤醒生命成长和自我觉醒。

二、学习—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常言道:“读书使人进步”。为了使自己能跟上“名师培养共同体”成员的步伐,笔者放弃了喜爱的广场舞、手工编织、网络小说等爱好,将业余时间都用到学习上,正所谓学无止境。我先天不足,唯有后天勤奋补上!

1.阅读——促我自新

倪胜勇导师教导笔者:“体育教师要想进一步发展,要想成为‘有为’之人,‘阅读’是最好的途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我们去挤,总会有的。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日积月累,那将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呀!我们常常抱怨自己有很多抱负却没有时间去实现,其实缺少的并不是时间,而是对理想的追求不够执着!于是,笔者开始克服人性的弱点——懒,将工作之余的时间用来阅读。为了使自己的阅读有一定的广度,笔者将阅读的内容分为五类:第一类,体育专业类,如《中国学校体育》等。第二类,教育理论类,如《教育学》、《给教师的建议》等。第三类,中外名著类,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等。第四类,生活休闲类,如《读者》、《青年文摘》等。第五类,网络博客类。通过阅读,笔者积攒了教育教学理论,为笔者的体育课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现在,阅读已成为笔者生活中的常态,每天晚上至少阅读一个小时,节假日适当延长。

2.研修——促我提升

聆听各级各类专家的专题讲座,让笔者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更唤起笔者的自我提升意识。同时也让笔者意识到,只有恪守教师专业伦理,勇于探索,了解和尊重学生、教材内容,才能做一名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师。在“国培”学习、名师成长论坛和主题性研讨等研修学习中,笔者坚持做好研修笔记,反复琢磨专家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心得,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学习——反思——实践——总结——提升。这也有效地帮助了笔者在专业成长中不断自我体验、自我内化、自我架构,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3.网研——促我起航

加入区名师培养共同体7个月以来,笔者虽然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但一直没能突破写作的瓶颈。摸索中笔者加入到“学体”QQ群,这样有了和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的机会。在群中,笔者不仅得知了《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的存在,还在群内老师的帮助下开通了自己的新浪博客,并加入到圈子。圈子中的博文,让笔者知晓课改的前沿理念,洞悉了体育教学的内涵。当笔者上传的博文《读书伴我成长》被推荐成“精华博文”时,给了笔者莫大的鼓舞。后来,笔者又陆续上传了一些想法、体会,圈内多名老师给予了评论、鼓励,这成为笔者前进的精神动力。在“草根争鸣”论坛活动中,笔者找到了写作的素材。通过写总结,笔者达到了练笔的目的,从而也提高了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在圈内祁晓健老师的指点下,笔者提炼的《课堂常规的“早”“巧”“精”“久”》终于刊登在《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9期上。随着参加论坛次数的增多,积累效应也逐渐显现,到目前为止,笔者已在《中国学校体育》“网研集锦”版块发表了7篇总结。

三、磨炼—专业成长的核心动力

成长路上有我同行 篇9

高二期末考试, 学生考得一塌糊涂。无疑这给站在高三起点的他们以沉重的打击。于是有的同学有了更多的徘徊, 有的甚至想过放弃。而在即将进入的高三, 有这样的情绪是很危险的。

那是一个宁静的午后, 也是进入高三的第一天, 我悄悄给同学们订了一个很大的蛋糕, 到了教室, 在黑板上写下“今天, 我18岁了!”然后开始等待。当第一个同学到教室时, 我发现了他非常惊异的目光。以后陆续有同学进入教室, 他们没有像以往一样的吵闹, 相反, 在猜测是谁今天过生日。

伴着一曲《栀子花开》的歌曲, 开始了我们的成人仪式。事先做好准备的一个同学在《隐形的翅膀》的音乐背景下, 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今天我十八岁》, 她的朗诵感染了同学们, 从他们的脸上能读出——今天, 我是真的18岁了!此时, 我让同学们上讲台, 在《生日快乐》的歌声中让他们自己动手切蛋糕, 然后一一分发给每个同学。我发现, 那个时候的他们是那么快乐!

接着, 我让一个同学朗诵诗歌《十八岁畅想曲》, 然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旦年满十八岁, 我们必须直面作为一个成年人所不容推卸的各种责任。从大的方面来讲, 我们肩负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小的方面, 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腾飞, 国家兴旺的责任;而眼前的我们, 特别是高三的同学们, 肩负着认真备考, 奋力一击的责任。在场的各位同学, 也许你已经成年, 也许你即将成年, 现在应该是我们大家一起来勇敢挑起责任的时候了!无论承受多大的困难和挫折, 我们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我们会行动, 一定会行动。我们正在行动。我们的意志和行动将体现我们的风采。虽然不是所有的努力一定会有结果, 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十八岁的我们不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高考, 便只顾风雨兼程。

同学们已经受到很好的感染, 于是我们开始了成人的宣誓仪式。“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在十八岁成年之际, 面对国旗庄严宣誓:

我宣誓:

闻鸡起舞, 不废时光。

卧薪尝胆, 发愤图强。

背水一战, 全力以赴。

攻坚必克, 百炼成钢。

不负父母的期盼,

不负恩师的厚望;

不负天赐的智慧,

不负青春的理想!

我们承诺:

不作懦弱的退缩, 不作无益的彷徨。

我们将带着从容的微笑,

取得志在必得的辉煌。

让飞翔的梦在六月张开翅膀!

让雄心与智慧在六月闪光!

请父母放心, 我们是有良知的人, 一定不让你们伤心!

请老师放心, 我们是有骨气的人, 一定不让你们失望!

请学校放心, 我们是有潜力的人, 一定会为母校争光!

宣誓人:X X X

宣誓时间:X年X月X日”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 我们开始填写成人卡片。一个成绩稍差的同学是这样写的:

18岁是那么美丽, 然而美丽的背后却是那么的曲折, 美丽并不是如此简单的。高三了, 该努力了。这是我高三的目标。在过去的两年里, 时间过得如此之乏味而且毫无意义。努力吧, 哪怕成绩并没有什么进步。我觉得老师说得对, 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看来我认为我自己应该没太多机会了, 但是我还是会坚持到高三结束。因为我不想让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阳光总在风雨后, 即使见不到阳光, 也会使你更坚强。所以希望老师相信我, 我一定会尽力而为, 何况读书是为了自己。

而一个成绩很好的同学则写了:

时光如梭, 十八年转眼就过去了, 我们也许还是那么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但十八岁了, 就表示我们已经长大, 我们肩上有了责任。在这个充满希望的高三, 我应该闻鸡起舞、背水一战, 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我爱川大的钟楼晓月, 希望梦想成真。

还有一个学习、习惯都不太好的同学是这样写的:

人活在世上, 就应该承担起一个做人的责任。十八年过去了, 再回首仿佛就在昨天。但事实就在眼前, 已经十八岁了, 也成人了。我的肩上的责任就重了下来。在学习上, 我得继续努力, 勇敢承担起一个优秀学习的责任。生活中, 我也要懂得理解父母, 学会为父母分担一点担子。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此时, 教室里只有沙沙的写字的声音, 但是我知道同学们都深深沉浸在这样的责任中。我们的家长也送上真诚的祝福, 老师也给了他们寄语。最后同学们合影留恋。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 篇10

笔者在17年的从教生涯中, 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总结, 认为当代教师可通过以下四方面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引领。

一、强调修养, 让学生的眼界更高远

“修养之于心地, 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修身养性、反省自新、陶冶品行和涵养道德, 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修养”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 中学生更需要培养包括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 培养包括理想、自强、自信、自尊等品格在内的精神追求, 以面对激烈的竞争, 所有这些都最终指向了学生的修养。

因此, 笔者常对学生强调“修养即人生”“一个人将来能走多远、站立多高都是由于自身的修养决定的”, 常和学生交流“行远自迩, 高者自卑”的道理,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保持热情、昂扬斗志、自强自爱;引导学生在在一点一滴中注意个人行为、加强个人修养、提高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中学生常常会在某方面或很多方面存在不足, 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领。而在对学生进行修养引领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引导的艺术, 最集中的体现是在批评的艺术和理想的教育上。

高2010级10班是学校文科有史以来高考结果最为理想的班级, 阮秋剑同学获得重庆市文科第一名, 这样一个被无数光环笼罩的优秀男孩一度也有自己的遗憾。笔者发现他的遗憾是在刚升入高三时收集的个人信息档案上。为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并弥补不足, 在刚升入高三时笔者在所带班级进行了一次个人信息统计, 其中包括“过去两年最大的收获”、“过去两年最大的遗憾”、“最想考上的大学以及喜欢它的原因”、“高三一年最渴望的事”等项目, 阮秋剑同学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重视组织能力和艺术技能的培养”, 最想考上的大学是北京大学, 剩余一年最渴望的事是“成绩还能有较大提升”。通过这种艺术的批评、理想的教育等引领, 使包括阮秋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下决心进行弥补, 更使同学们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并在高三一年里奋发进取, 正视并克服一切困难, 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除阮秋剑同学获得重庆市文科第一名并考取自己执着追求的北京大学外, 另有4人走进清华北大, 600分以上的同学31人, 47人考入全国一流大学。作为高三入学摸底考试600分以上仅8人、500分以下11人之多的初始混编班,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和对学生修养的强调与引领是分不开的!

二、量身规划, 让学生的爱好成特长

当今社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愈发泛滥, 导致社会对中学生的价值导向唯清华北大是瞻、非重点大学不走, 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复制了父母家人和社会的“理想”。这种情况, 尤其需要教师保持清醒头脑, 本着真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态度, 对学生进行量身规划、个性规划, 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 对其爱好进行发展和打造, 把爱好变成特长、专长, 从而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高2010级的向某同学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成功发展个案。该同学从小酷爱播音主持, 进入高中后, 因课业压力大而一度忽略了这个爱好。父母对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她更是寄予厚望, 期待她考取一流名牌大学。肩负着亲人期望和学业压力的她痛苦不堪, 不知该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进入高三后, 在笔者的调查中, 了解到了该同学真正的理想和矛盾的心理, 于是, 对向闻捷同学进行了量身规划和个性打造, 根据该同学爱好播音主持的实际情况, 为她确立了奋斗方向----中国传媒大学, 建议该同学参加主持人的专业培训, 并将班级、年级、学校各种主持策划活动交付给她, 努力把爱好打造成特长。在兴趣的引导下, 在梦想的支撑下, 从两股战战几欲放弃到从容自若获得金话筒奖, 在苦痛的坚持中向同学也收获着自信与快乐。经过高三一年的训练与学习, 该同学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考取了梦寐以求的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这段被称为“重庆高三学生最难熬的日子”为她带来了实现梦想的喜悦。

她的同学向某某是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该同学从小就表现出较高的写作创作天赋, 进入高中后的她更是如鱼得水, 大展创作才能。因此, 笔者为她量身规划, 鼓励该同学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发展爱好, 发挥特长。向同学不负众望, 一举获得重庆市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 并最终作为特长生考入北京大学影视编导系, 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此外还有很多学生发展个案, 他们先后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喜爱的专业。这些案例无一不在告诉我们教师可以、也应该对学生进行量身规划, 因材施教,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三、智慧引领, 让迷失的学生找回自我

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 难免会有很多时候迷失自我, 迷失方向。这个时候,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运用科学的方式, 引领学生走出迷途, 找回自我。这里应该注意的是,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条走出迷途的道路、一种找回自我的方法, 而不是空洞的、隔靴搔痒式的话。笔者最不喜欢许多教师的一句口头禅“你心态好的话, 成绩会更好”, 因为这样毫无价值的话并没有真正提供给迷途的学生找回自我的方法和途径。学生为什么心态不好?怎样让他的心态好起来?这才是为师真正应该关注和做到的。

那么, 该如何授之以“渔”呢?笔者认为, 要充分运用各种科学知识 (包括心理学、生理学、养生学等等) , 用智慧的方式进行引领。

这首先需要教师掌握广博的知识。例如,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可以运用到对学生的引领中。在每次大型考试之前, 笔者总是对自己的学生重复这样一句话:“这只是一次平时的作业。”消除大型考试带给学生的紧张感和压力, 引领学生专注于考试本身, 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结果, 不患得患失。事实证明, 利用“瓦伦达效应”的启示来引领学生效果很好, 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又如, 进入中学后, 很多同学有不吃早饭或不按时吃早饭的坏习惯, 如果我们只是硬邦邦的“劝说”学生按时吃早饭, 学生能力行者恐怕很少。但如果运用了中医养生的知识进行引领, 学生能重视早饭者就会很多了。中医上讲, 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对应着人的器官:早7:00---9:00胃经当令, 这个时候需要进食, 从子时开始到胃经当令之间, 实际上是人体资源的重新分配, 这时候吃早饭, 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也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如果没有吃早饭, 到了9点的时候就会出现空运化, 出现头晕。胃酸分泌, 又没有食物摄入, 胃酸就会腐蚀人的胃壁, 长此以往, 就会有胃炎、溃疡, 甚至穿孔的危害。利用中医养生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重视休息, 不开夜车, 摒弃蛮干, 高效学习。

智慧引领其次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是老师引领学生、增强个人魅力的基础和有效手段。在学生迷茫时, 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喜好进行智慧引领,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余某是高2007级16班的同学, 一个被大家称为的“数学天才”优秀同学, 所有人、包括他本人对自己的数学水平都保持着高度的自信。带着自信, 他满怀希望的走进了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的赛场, 然而揭晓的成绩却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余同学竟然落榜了。心灰意冷的他难以承受这个结果, 一度神情恍惚, 情绪低落到了极点。笔者了解情况后, 根据该同学的个人喜好 (该同学酷爱坐火车) , 在距离高考仅40多天的情况下, 建议家长陪同该同学坐长途火车放松。通过这次历时7天的长途旅行, 该同学心情好转, 自信重拾, 并在返渝的第三天夺得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笔试的第一名, 同年以669分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数学系。

综上可见, 教师的智慧的引领, 真情的帮扶能够让学生在迷失中找回自我。

四、苦乐与共, 让追梦的学生收获成功

学生成长的路上少不了苦乐与共的伴随,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 应该成为他们生活的伴随者、心话的倾听者、信息的传递者、决策的辅佐者, 陪伴成长, 走进心灵。初2001级1班是笔者带的最后一届初中学生, 这批孩子在刚入学时, 整个班级的状况用老师们的话来说“简直糟糕透了。”全班只有一名统招生, 平时各科成绩平均低于其他班20多分。从1998年到2001年的三年里, 笔者陪伴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和学生苦乐与共, 激发出了学生们的“五劲”:钻劲、韧劲、巧劲、拼搏劲和创新劲, 帮助学生实现了梦想:升学考试中全班有21名同学 (不含10名体艺特长生) 考上了本校高中部, 摘取学校升学榜首;同时, 该班活动丰富, 全面发展, 荣获市级、校级各种奖励30余次, 以至教室里最后连奖状的张贴处都没有了。

上一篇:乡村交通安全管理下一篇:E+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