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模式

2024-05-05

“3+X”模式(精选十篇)

“3+X”模式 篇1

秉承结构决定功能理论, 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小班化的“金刚石”似的教学模式。学者布莱基指出:“组织得好的石头能成为建筑, 组织得好的社会规则能成为宪法, 组织得好的词汇能成为漂亮的文章, 组织得好的想象和激情能成为优美的诗篇。结构决定功能。”金刚石与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但在硬度上却有天壤之别。同为碳元素组成, 为何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如此之大?道理很简单, 物质结构不同所致。石墨是链式结构, 金刚石是金字塔结构。

我们在研究有关教学模式和课例后, 以衢州市重点课题为抓手, 初步构建了基于小班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3+X”教学模式。该模式既有实践性、普适性, 又相当校本化、特色化。

一、“3+X”教学模式的含义

“3+X”教学模式中的“3”指的是课内预习、生问师导、课内练习三个关键环节, “X”指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科、课型 (如新课、复习课) 以及个人风格等自行调整、灵活嵌入的教学环节。“3+X”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为:X (如导入) →课内预习 (先学) →生问师导 (后教) →X (如讲授点拨) →课内练习→X (如小结) 。X的个数由教师掌握, 根据我们的研究, X的个数在2~4个之间比较合适:小于2, 不利于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大于4, 教学容易出现“蜻蜓点水”的问题。

二、“3+X”教学模式的操作环节

(一) 课内预习

课前预习很重要, 但它有两个较难克服的问题:一是门门功课都要预习, 学生没有时间;二是有的学生不自觉, 预习只是形式一下。变课前预习为课内预习, 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要经历“先指导, 后扶持, 再放手”的过程。不同的阶段, 教师的处理办法应有不同:初期应讲授预习方法, 可提一些思考题作引路, 随着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 思考题也应向“通用问法”升级, 如“是什么、会怎样、为什么、怎么办”等, 最终达到“不问自问”的“非指示性”最高境界。在学生预习时, 教师要作“圆形巡视”, 小声提醒、督促个别学生。小班化为教师关注每个学生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生问师导

传统教学是“师问生答”, “3+X”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生问师导”。“生问师导”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问、教师解答, 它是指教师把有质量的问题抛给学生, 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传统的讲授法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而没有被取代, 自有其独特的价值, 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学生获取信息主要通过课本和教师;教师个性化辅导少,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少。同一教学内容可以有三种教学法:第一种是讲授法, 5分钟可完成;第二种是教师问、学生答, 学生思维空间加大, 但5分钟完不成;第三种是“生问师导”, 它比前两种费时但效益最好, 只有在小班化环境下才能实现。

在“生问师导”环节, 学生往往会出现不敢问、不知道如何问和没机会问三个方面的问题。对此, 教师要发扬民主, 优化提问环境。洛克曾说过:“你不能在战栗的时候写上平正的字, 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出平正的文字一样。”学生不敢问, 或是因为怕别人说自己水平低, 或是因为怕说错了被别人讥笑, 或是因为怕提出不同看法得罪老师, 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提问的学生。同时, 教师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提高学生提问的技能, 教会学生会问问题。由于学生的提问是非预设的, 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一个考验:学生不敢问时要鼓励问, 学生问偏时要能矫正, 学生问得太杂乱时要能梳理, 学生问的与自己预设的不同时要能迅速调整教学计划。布鲁斯·乔伊斯在《思维教学模式》一文中指出:“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我们就给了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 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阐发自己的观点, 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 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相反, 我们应该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 去寻找最佳答案。”通过“生问师导”, 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的真正困难, 并及时进行疏导, 从而解除学生的疑惑, 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 使学生获得一种学习成功的轻松感和满足感。

(三) 课内练习

教师要精心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的课内练习, 并通过巡视及时掌握学生练习中的反馈信息, 找准学生学习的困难点, 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也就是说, 课内练习要体现及时反馈原则, 做到“当堂完成作业, 当堂校对作业, 当堂订正作业, 当堂解决问题”。学生如能当堂完成练习, 课外就可以不再做作业或少做作业, 可以腾出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小班化教育由于班级人数少, 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当然, 当堂批改作业可以采用详批与略批相结合、分层面批与全员面批相结合、订正面批与新作面批相结合的方式。

三、“3+X”教学模式的操作原则

(一) “先学后教”原则

“先学后教”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到了初中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完全可以通过“先学”、通过“课内预习”解决一部分问题。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先学”提出问题, 再实施“后教”。

(二) 及时反馈原则

在各种学习方式中, 当堂反馈效果最好。“3+X”教学模式设计了两次反馈:一次是课内预习后, 学生自然生疑的反馈;一次是课内练习的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反馈的频率和节奏。

(三) 灵活兼容原则

我们主张模式“定而不死, 活而不乱”, 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3+X”教学模式可以吸纳其他教学模式某个环节的优点, 作为X的其中一环。

(四) 生成创生原则

一堂体现新课程精神的课, 应该是预设与生成辩证统一的课。“生问师导”环节确保动态生成, 促使教师实时关注变化着的人的整个生命, 使教学充满学生成长的生命气息。这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四、实施“3+X”教学模式的保障

学校在检查教师的教案或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时, 着重于“3+X”中的“3”的落实, 即关注有没有课内预习 (先学) 、生问师导 (后教) 、课内练习三个环节。如果缺少了某个环节, 检查者或观察者就要提醒教师及时改进。

为了便于教师理解模式、应用模式, 我们编了两句口诀:“两习 (预习、练习) 进军课堂, 两问 (师问、生问) 并驾齐驱。”教师可以利用口诀反思自己上的这节课有没有“两习”和“两问”:有了, 就符合;没有, 就要看看可以在哪个环节腾出时间, 补上缺少的环节。

“3+X”模式 篇2

在认真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总结我区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打造“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一、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模式

(一)六模块

“六模块”是:1.“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模块;2.“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模块;3.“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模块;4.“交流展示,适度拓展”模块;5.“反馈矫正,尊重差异”模块;6.“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

(二)3+X建构式课堂

“3+X” 建构式课堂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在保证1、2、6模块的前提下,依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整合与建构,灵活选择运用3、4、5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有效高效的课堂。

二、研制过程、方法与流程

(一)经验归纳,实践反思。通过对我区近十年新课程课堂优秀典型课例的分析,概括出基本的模式结构,并进行实践检验、评价论证,形成模式体系。

流程:“案例选题(同题异教)——提炼反思——检验修正——完善定模”。

(二)学习借鉴,创新提升。学习借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以及全国教育发达地区学校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升华,基本理念和核心要素不变,更突出灵活、实用、科学、有效,更具有易于接受和便于操作的特点。

流程:学模——套模——创模。

(三)理论支撑,演绎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目的。流程:内容分类--模仿设模--实践修正--论证定模。

三、基本理念

“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的基本理念是: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宗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走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即: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四、操作要领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模块

本模块指教师在一节课即将结束前将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学案的下发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预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学生走向自学实践的初级形态。有效预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接受智力挑战,开阔思维,拓展阅读,体验生活,挑战文本,进而生成自己的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提出问题是其探究的开始,但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是判断学生有效预习的一把尺子。只有广泛阅读、积极思维,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有了疑问,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寻求答案、生成知识,达成目标。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模块

呈现目标,指教师导入新课后,用多媒体、小黑板等多种形式出示反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学习目标。目标定向后,学生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由然而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增强,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目标定向后,教师心中有程序,活动有步骤,要求有标准,讲评有重点,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参与学生活动有预设、有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有效地克服了课堂的随意性。

目标是一节课的方向和灵魂,有了明确的课堂目标,教师就要思考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要培养学生什么,最终让学生具有何种能力能解决哪些问题,重点是学生思考这节课要学什么。学习目标是给学生看的,所以要尽量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明了化,通俗易懂、明确且能检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执行教学目标,而应根据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情境、学生实际等调整教学目标,发挥教学机智,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使预设的目标和生成目标相结合。

在同一班级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材进行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让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的学生达到;中层目标,让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达到;发展目标,让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的学生达到,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任务导学,指以问题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模块

互动探究,是指教师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还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一要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要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对多个问题进行探究时可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在探究过程中,鼓励个人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内认真讨论,逐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还可讨论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做准备。教师在此阶段内应巡视班级各小组的活动,主动参与一个或几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奇特想法,及时把握学情,一是为下一步的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可适时调控各组的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

合作求解,在互动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包括同桌互帮式、四人小组研讨式、多人小组合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及具体条件,安排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在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讨论中所提出的疑问,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模块

交流展示,既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生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在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在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中,在“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把握,从而达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教学效果。在展示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一名导演,适时地鼓励学生,同时对学生的展示活动进行点评,及时根据课堂展现与互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确保课堂展示的正确方向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适度拓展,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编者意图、学生基础、生活实际,在学生展示交流和教学整体目标落实的基础上,从文本出发,把散见的课程资源化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其教育价值和教育活力得以激活和再现。拓展延伸的完美境界应是适度、有效,要从着眼学生发展、提升思维品质的角度出发,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拓展,为情感体验拓展,为品味语言拓展,使拓展训练成为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中学生的生长点、发展点。切忌本末倒置、生拉硬扯、空泛无效、舍本逐末、喧宾夺主、南辕北辙,无度的,泛化的拓展。

(五)“反馈矫正,尊重差异”模块

反馈矫正,指教师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教师要根据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对疑难问题点拨时要注意学习层次,注意点拨的范围,注意把握教学难度等。点拨语言要简洁、精炼,准确、规范,形象、生动,到位不越位,讲解重点要突出,难点突破有梯度;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

尊重差异,一要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学生学习上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应该让学生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项目上,而应该让学生自己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到他喜欢的、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因此,在评价中,应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得到发展。二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对待同一现实,学生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在评价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让课堂呈现丰富多彩的格局。三要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经历着不同的经历,享受着不同的生活,他的生活经验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也理应得到尊重。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

本模块要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训练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

在进行应用训练时,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

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对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及时进行变式练习,以便达到呈现的学习目标,并有效的迁移应用。

五、各模块在建构式课堂中的作用与联系

“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是“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基础,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起引导作用,通过预习,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是建构式课堂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问题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学、建构、质疑,为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等模块的开展提供话题、主题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是“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实施的保证,通过必要的习题与实践作业等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3+X”模式 篇3

一、开展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工作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时强调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如何把十八大的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双阳区委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必须在党委、政府做好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党员的作用。根据这一思路,双阳区于2013年7月在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讨论通过了《长春市双阳区创新农村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方案》,在双营子回族乡开展了创新农村社会服务管理试点工作。随着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 2014年年初,双阳区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求,在全区全面推行了“3+X”村屯治理模式。双阳区的这一做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改进农村社会治理方式有效地融合统一起来,探索了党组织、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方向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开展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工作的做法

双阳区委先后下发《长春市双阳区创新农村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方案》和《关于成立双阳区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及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建立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和干部为主体,村屯管理委员会为依托,整合利用资源为手段,服务群众、保证和谐、促进发展为重点,基层党组织、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治理工作系统。按照区委要求,各乡镇(街)和各相关部门层层组织动员,召开各类专题会议,精心安排部署,加强督查指导,强化责任落实,有序推进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治理工作。

(一)明确工作目标。围绕全面完成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环境改善,促进和谐稳定,改变农村面貌等四项重点任务,确定了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治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现路径和工作目标。即通过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建立组织,凝聚力量,成立村管委和屯委会并有效运行,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村屯(组)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丰富,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建立组织网络。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机构入手,建立了覆盖区乡村屯运转有序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治理工作的“四级组织网络”,搭建了有效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基层政权的村管会、屯委会“两个工作平台”,创建了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把党支部建在屯上的工作模式。一是区里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区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委宣传部、主管农业副区长为副组长,11个相关部门领导和8个乡镇(街)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各乡镇(街)严格按照《创新方案》要求,成立了乡镇(街)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三是各行政村在乡镇(街)党(工)委的领导和监督下,采取“3+X”的方式(“3”是指村管会主要由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构成,“X”是指村管会成员主要由村“三委”人员担任,还可以适当吸纳热心社会公益、善于服务管理、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民营企业负责人为成员)成立村管会。四是在村级党组织的统筹安排下,本着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实现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三个充分”原则,采取“3+X”的方式(“3”主要是指屯委会主任、综治协管员和妇女计生委员3个实职委员职位;“X”主要是指热心社会公益、善于服务管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党小组长、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等人担任的义务委员职位)成立屯委会。与此同时,根据当地农民党员队伍实际,因势利导创建了“支部建在屯上”这一模式,采取“一屯一支”自建和“多屯一支”联建相结合的方式,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心从村级延伸到屯组。全区成立屯委会1217个,组建党组织655个,覆盖率达到53.8%。屯委会成员中党员1318名,占总委员数的31.4%。

(三)整合各类资源。一是整合区直部门资源。引导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治理模式创新,鼓励各部门围绕社会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农村事务管理“三条线”,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调解纠纷、事务管理、水利建设、民生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创新工作运转协调、有序推进。二是充分发掘自身资源。在区委、政府的指导下,各乡镇(街)分别成立了由相关站(办)所组成的创新治理办,融合了站(办)所资源,增强了工作合力。各乡镇(街)指导各行政村将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整合,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三委”更好发挥社会服务治理的作用搭建了平台。村管会按照村民自治相关选举规定,通过采取村民选举的办法,将原有村民小组长、综治协管员和妇女中心户长改任为屯委会委员,组成了屯委会,变“单兵作战”为“组团服务”,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各守一线的状况,理顺工作关系,形成了工作合力,发挥了团队优势。三是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在组建村屯服务治理机构时,明确提出适当吸纳热心社会公益、善于服务管理、有奉献精神、素质较高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新型合作组织负责人,素质较高的党小组长,专业大户,各层面志愿者担任义务委员,共同参与村屯服务和治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目前,全区共有11个民营企业负责人、29个新型合作组织负责人、162个党小组长、49个专业大户、237个志愿者以义务委员的身份参与村屯创新治理,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nlc202309040108

(四)开展系列活动。一是坚持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突破口,切实发挥屯委会成员,特别是屯委会党支部成员的模范带头、团结凝聚作用,实施村屯环境建设。二是组织区乡村屯党员领导干部“大走访”活动。通过走访,掌握乡村屯户基本情况,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推动重点工作开展,树立干部威信,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三是突出屯委会成员和农民党员,义务委员中专业大户、致富能手等致富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屯组集体经济,拓宽致富门路和增收渠道,带动屯组逐步向一屯一业、一屯一特方向延伸发展。四是坚持把发挥文化活动引领作用作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改善农民精神面貌的重要举措,充分调动乡村屯文艺能人积极性,筹备组建业余文艺演出队,以勤劳致富、孝老爱亲、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等模范人物和事迹为主要题材,自编自导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五是充分发挥屯委会成员和党支部委员老亲少故多、社情民情准、人熟地熟的“屯里人”优势,有效化解一些乡镇和村级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低保社保等农民群众最急需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六是坚持把宣传发动,提升素质作为促进创新活动开展的重要方式,围绕扩大创新工作知晓率、参与度、影响力,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治理能力、村民公民意识及致富技能,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宽视角、立体化的宣传培训活动。

(五)健全制度机制。一是建立运行调度机制。成立由区组织部副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的全区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的作用,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调度、综合协调等重点工作,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做好经验的总结推广。各乡镇(街)也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对上沟通协调、对下指导监督。二是健全资金保障制度。从财政预算中专门列出400万元,对屯委会主任、综治协管员、妇女计生委员按2∶1∶1比例给予一定误工补贴,补贴标准根据所在屯人口数量、每人5元标准发放,并结合实际制定了逐年稳步递增机制,有效激发了屯组一级村民自治的活力、动力。三是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建立自上而下、分层负责、逐级考核的三级综合考评机制,即区里考评乡镇,乡镇考评村,村考评屯组。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联合区督查(绩效)办每半年对乡镇(街)开展一次综合考评。对当年考核优秀的屯委会和屯委会成员,区里拿出一部分资金予以专项奖励,并将其作为村后备干部。四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并推行区领导包片、乡领导包面、村干部包屯、屯干部包户“四级包保”制度,坚持以制度形式促使“人往基层走、心往基层想、劲往基层使”;建立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推进成效不明显的乡镇(街)进行通报批评,适时启动约谈机制;建立台账制度,收集整理村屯自然情况、村屯队伍建设情况、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屯委会工作开展情况、典型培养选树及屯委会作用发挥情况等基础数据,做到情况清楚、责任清楚、任务清楚、措施清楚,有据可查;建立公示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公开屯委会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给群众一个明白,还自身一个清白,通过公示公开,树立屯委会威信,推动工作开展;建立管理制度,采取3名实职委员包片、“X”义务委员包户的网格化管理办法,更好地服务村民、方便村民。同时,建立健全屯委会议事规则和屯规民约等,通过制度化使屯委会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三、开展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工作的成效

一年多来,双阳区不断完善村屯治理模式,扎实开展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治理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通过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行“3+X”村屯治理模式,不仅搭建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而且转变了基层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真正把竿子插到了最底层,有效激发了村屯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带动力、服务力,明显提升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行“3+X”村屯治理模式,有效整合屯组干部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屯组一级“零距离”服务优势,逐渐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群众遇事茫然、办事没有主心骨等问题,使农民群众感到身边有了最贴心的服务队、最热心的管事人,村民足不出屯就能解决许多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村屯党员干部超前谋划,精心组织,真诚服务,经济发展实现集约化,富裕双阳建设深入推进。2014年以来全区8个乡镇(街)新上农业产业化项目65个,实现产值7500万元,转移劳动力3200人,人均增收1200元。

(二)通过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极大提升了村民自治意识和自我服务能力。“3+X”农村基层治理模式推行以来,屯委会成员“小官儿干大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带动村民自治、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公益事业、宣传政策法规、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许多扎实工作,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有效激发了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逐步显现了屯组“自己的家自己当、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治效果。村屯党员干部主动服务,积极作为,团结协作,共克难关,环境整治实现常态化,美丽双阳建设深入开展。全区村屯组建卫生保洁队491个,清除障碍3687处,清运垃圾165355立方米,形成典型村35个,一品屯157个,特色一条街149条。

(三)通过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切实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群众基础。通过在屯组中建立党支部,补上了基层组织“断层”,激活了工作“末梢神经”,健全了乡、村、屯党组织的三级管理网络,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设置上更加“细分化”,基本构建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通过在屯组中建立党支部,使农民群众有了最直接的依靠,实现了群众身边的事情有人管、困难有人帮、矛盾有人调,切实凝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使农民群众真心愿意跟党走,切身感受到党的组织就在身边。通过在屯组中建立党支部,实现了党组织触角最大限度地延伸至最基层,把党的声音迅速传递、党的政策及时贯彻,使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工作更接地气、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进一步增强,切实巩固和加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群众基础。村屯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尽职尽责,服务群众实现自觉化,幸福双阳建设全面铺开。全区结成帮贫扶困对子712个,解决生产生活难题1622个,兴建致富项目144个,受益群众49380人。

nlc202309040108

四、深化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的思路和措施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引导,全面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村屯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要建立健全屯级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要规范引导“两新”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在经济发展、村民自治方面的主体作用。要策划开展系列活动,使基层组织在活动开展中发挥作用,体现价值。通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基层民主得到进一步发展,村屯更加和谐稳定,村(居)民的生活更加方便和幸福。

(二)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与教育引导,切实增强致富本领和农民公民意识。要把培训农民作为拓宽致富门路的主抓手,积极与全区“大培训”平台搞好对接,根据群众创业就业的多样化需求,在技能提升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真正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依托职业技校、培训基地等,按照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法律法规知识、致富知识、养生知识、道德模范事迹、红歌等作为主要教育素材,采取开展国学传统感恩教育、百部爱国主义影片放映、“村里人、村里事”电视短片录播、农村书屋、墙体画和文化橱窗建设等方式,扎实开展农民群众教育活动,营造创新发展、科学健康、文明向上、和谐安定的思想文化环境。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要抓好学习,通过自学与集体学习、向书本学习与向实践学习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开放式组织生活”等平台,组织村干部和党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种养殖生产、管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干部和党员素质。要建立完善选人用人长效机制、强化激励机制,使人员“能上能下”,留得下能流动,有激情有干劲,更好地发挥作用。要加强队伍管理,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干部、按章程办事。

(四)加强典型选树与宣传推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要在试点工作中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积极营造“社会都关心、村民都支持、人人都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浓厚氛围。要注重总结完善、积累经验,善于在工作中培育选树一批站得住、叫得响、切实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的模范典型,充分地发挥其带动作用,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村屯环境、人文环境、精神状态、屯风民风有所变化。

〔课题组:赵树勋 宋立新 赵忠铨(执笔)〕

责任编辑:欣闻

“3+X”模式 篇4

1.“3+X”风险管理模式简介

“3+X”风险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可测、可量、可控这一前提条件而提出的,“3+X”中的“3”是指首先通过对风险的识别与监测,然后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进行风险控制;“X”指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控制风险,消除风险隐患,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根据所掌握风险的性质、特征、等级等不确定性,进行“对症下药”[2]。而医疗器械质量标准之一的ISO14971对风险管理的定义是:用于风险分析、评价、控制和监视工作的管理方针、程序及其实践的系统运用,这包括了对风险的监测、分析、评价、控制和监视的系统[3]。为了更好的规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创新风险管理过程,所以应用于金融、保险等领域的“3+X”风险管理模式是有借鉴意义的。

2.“3+X”风险管理模式过程

2.1有效利用企业相关资源,建立医疗器械风险监测体系

风险的识别与监测是“3+X”风险管理模式的第一步,只有通过全面的风险监测才能发现医疗器械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隐含的各种潜在风险,才有可能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并选择最适当的对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如环境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产品风险、生产风险、使用风险等,而且医疗器械作为人类健康的治疗、诊断、辅助工具,其安全性、有效性尤其重要,所以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应包涵其整个周期,即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到上市后的监管整个过程。在各类风险发生之前,运用各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测和辨认,以系统地、持续地发现风险。

风险的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风险管理者的主观认识和历史经验来进行判断,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各种客观的资料,如公司的风险管理报告、质量手册、文件和记录等来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专家访谈,从而辨别出各种明显和潜在风险发生的先兆、原因、损失和变化规律。

由于医疗器械的风险具有可变性,所以风险的识别和监测应是一项持续、系统的工程。此外,企业还必须将风险的识别与监测制度化,建立起由专门职能部门定期监测、分管领导随机监测、风险隐患动态跟踪监测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4]。如医疗器械研发部、生产部、QA(质量保证部)及法规事务部、市场部等协调监测医疗器械整个生命周期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2.2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完善风险分析、评价体系

风险的分析与评价是“3+X”风险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也是生产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中技术性最强的环节、最重要的步骤和最复杂的部分。所以国内外的专家和企业员工在研究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时,大多是围绕风险的分析与评估环节,开发和研究相关的模型与计量方法的。

风险的分析与评价是风险管理中的两个步骤,其中风险分析侧重于对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描述,而风险评价侧重于评估监测到的风险对生产企业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国务院国资委于2006年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规范并列举了风险坐标图、蒙特卡罗方法、关键风险指标管理、压力测试这四种常见的技术方法。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来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行业标准YY/T 9316-2008中规定了风险分析的程序,推荐了用于风险分析的三种技术:潜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危害和可运行性分析HAZOP。

2.3规范风险管理操作过程,从制度、管理、操作三方面进行风险控制

该步骤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据给定的国家、行业或企业内定的标准,对风险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的判断,并分析、选择相应的措施以降低风险的过程。风险控制的实现是在降低风险的需求和风险控制的代价之间取得平衡的过程。包括降低、控制、转移风险,以及留存未加控制的剩余风险。通过风险控制,在进行风险/受益分析后,确保系统风险转变为可以接受的剩余风险。

首先要确保制度是否存在漏洞,岗位设置是否合理、监督检查是否到位;其次要检查资金管理、库房管理、公共安全风险控制情况等;最后还要确认操作过程中是否省略环节、是否颠倒程序、是否遗漏步骤、是否存在其他日常操作差错。

风险控制并不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终点,其后还要做好风险控制的反馈、综合和评价工作,加强对风险补救措施实施效果的监督,密切监视残余风险,并建立风险信息库,形成详细完整的文档资料,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5]。2.4“X”是指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控制风险,消除风险隐患,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在进行剩余风险评价后,确保所有的剩余风险都被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根据所掌握风险的性质、特征、等级等不确定性,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1)启动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事前揭示、分析检测,及时收集、整理归纳风险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发出倾向性的预警信号,进行风险提示和预报,才能真正防范于未然,搜索建立红黄橙蓝绿五级风险预警制度,对于屡次发出的风险或重复出现的相同问题,一律列入严重风险层次,并启动黄色预警和提示报告,督促其消除风险隐患;

(2)启动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制定具体风险防范措施,调动积极性;

(3)启动风险补救机制: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最大限度挽回和降低风险,同时加大对风险补救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决策执行监督系统”。

3.建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

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不但需要有产品的技术规范保障,而且还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风险管理操作过程来实现[6]。但医疗器械产品涉及的范围广泛,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的差异很大,不同的生产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结构、形式和过程都不同,YY/T0316-2008风险管理标准虽然可以高度概括提出原则性的大纲要求,但对于管理水平和监管体系良莠不齐的生产企业来说,如何把握标准的深层内涵,而不是拘泥于标准中“模糊地带”的僵化规定,应进行辨证的对待。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一套合理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体系所涉及的活动和部门非常广泛,所以必须将其融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并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制度,以使公司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都能主动执行各自职责。

(1)研发部:在产品实现和设计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风险分析、评价;

(2)供应链部、生产部:在采购、生产和服务过程中需要进行进行风险控制,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及出厂产品的安全有效性;

(3)法规事务部、QA(质量保证部):医疗器械监测、再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操作规程(SOP)等。对国内外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系统的培训,确保企业满足新版GMP要求;

(4)市场部:医疗器械的销售及上市后再评价、反馈系统的建立、忠告性通知的发布等活动都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见图1。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性的系统风险管理的过程需要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人员的参与。生产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详细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价体系,选用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受益分析,选取和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进行剩余风险评价。应用于金融和保险行业的“3+X”风险管理模式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来说同样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可以全面把握医疗器械整个生命周期内的风险管理,从而保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研偌。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与评价的关系[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年06期。

[2]高明华,《“3+X”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探讨》,2009年第11期,研究与创新,《财会通讯:综合版》

[3]http://www.iso.org/iso/home.htm.ISO:14971:2008

[4]张浩三、张民、岳安玉,《建立“3+X”风险管理模式初探》,《济南金融》2006年第10期

[5]Shigeyuki,Goto,The Bounds of Classical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a Behavioral Approach.Risk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Review,2007

“3+X”模式 篇5

半年的时间,我们却要解决相当多的问题。是很难,但我们没有退路,惟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须鼓足勇气,到中流击水,搏击巨浪,做到强者更强,而弱者不弱。一切只因我们心中惟一的方向:让3+x=最大值。

明察秋毫,知晓强弱所在

我们提高分数的方向是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去增加总分,是立足于自己的学习实际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真正的强弱科目分别是什么。

知道自己的强弱所在是巩固强项和击破弱点的根本前提。

或许是这样的,你的各科成绩都很好了,你认为自己每一科都是强项了;当然,也有可能你的每一科都很不理想,所以你认为自己的全部科目都是弱势科目了,而不存在所谓严格意义上的弱科了。是这样的吗?答案当然是:no。与别人的成绩相比而得出的结论是没有意义的。假设你的数学只能考100分,而你有的同学考了120分,那数学是你的弱科吗?不一定。反之,你的英语能考90分,而不少人却只能考60分左右,那英语是你的强项吗?也说不准。自己的强弱科目只有与自己相比时才有意义。我们提高分数的方向是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去增加总分,是立足于自己的学习实际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真正的强弱科目分别是什么。

一、发现你的强弱项

在你的各科中分数相对最低的,无疑是你的弱势科目,因为它在最大程度上限制了你的总分的上升。反之亦然。

如果你的成绩类似于下表,那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见英语对总分的制约性是非常大的,而其他的科目基本上都接近于饱和状态了,显而易见,你的弱科就是英语,而其他科目都是相对的强项。或许你不够重视英语,可能是因为你对英语一直都没什么兴趣,你已经习惯了花大量的时间去做你的数学题和看综合科目的课本。但是,高考显然不会去“照顾”某一个个体的方式,足够重视自己的弱科,这才是“拯救”总分的根本。

二、分解你的强弱项

高三大考小考不断,那一大堆的考卷,你是不是考过了就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呢?你的试卷是你明了自己的弱点和强项的最好资源。整理一下你的试卷,你会从中知道很多你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你可以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得出自己的“平均失分”和“失分比例”。比如,统计最近10次英语考试的成绩,你可以得出听力这个项目的平均失分,再用这个分数除以英语这一科的平均失分,就可以得出“失分比例”了。

这是一个可能和你的情况相似的英语成绩分析表:

现在你应该知道你的强项和弱项分别在哪里了吧。那你应该做什么呢?是啊,你的听力已经很好了,你所要做的仅仅是再不时地练习一下,保证你的分数不会下降。而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的失分在你的总失分中占了近55%,如果你可以解决这两项,那你的分数就可以达到一个很理想的层次了。或许你认为这个表格很简单,但实际上它需要你花一定的时间来对你某一时间段内的试卷进行耐心的整理。

简单的道理往往来得很不简单,同时它也很有价值,值得你去做。如果你能对自己所有的试卷进行这样的整理,你会发觉你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那么清楚,你会有欣喜若狂的感觉。

对症下药,系统攻克弱项

你应该足够重视弱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对症下药,让“弱”成为过去。

面对弱项,你会不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呢?然而,或许你从来都没有想过一个最最重要的问题:它们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弱项?如果你没有想过,那它们成为你的弱项也在情理之中了。你应该足够重视弱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对症下药,让“弱”成为过去。

你会花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各科老师安排的作业吗?你会随意拿起一本书就看,拿来一套题就做吗?我想更多的时候,在开始学习之前,你会犹豫:学什么好呢?要知道,老师是针对全部的同学在讲课、布置作业以及安排学习进程,而不是只针对你一个人。所以,我们必须作出自己应该学什么的决定,对自己的弱项要有系统而理性的学习计划,掌握一定的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一、摆脱盲目的学习状态

如果你感到你已经奋力地为某一个项目长时间努力而成效甚微,又或是感到面对自己确定的一个弱项时,竟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该学什么,那么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对你的学习缺少系统的安排。在距离高考只有半年的时间里,你越是感到时间的紧张,越是盲目地学习,就越会浪费你更多的时间,效果就越差,那你就会越来越慌张,于是恶性循环就开始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摆脱无计划的盲目状态,给自己的学习制订合理而系统的计划,是使你的时间效率最大化的根本。

这里的计划,并不是指规定自己在某段时间做某件事,而是指要弄清楚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应该怎样循序渐进地学习。比如说,面对自己在语文文言文上的弱点,应该先做什么,是解决实词的积累问题,还是虚词的用法的掌握呢?怎么样在原文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呢?翻译文言文的“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应该怎样操作呢?这些问题,都需要你有一定的计划,寻找自己的方法。安排好每一天的阅读量和主要解决的项目,在阅读中针对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强化就行了。比如说,如果你的实词总是出错,那就要在阅读中特别去留意它。

我不喜欢对自己的时间作出细致的安排,比如我从来不会规定自己在早上八点要做什么,因为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都在变化,要及时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的具体实际进行调整。在高三下学期快高考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答题不是很规范,条理不够清晰,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我就特意把自己所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进行对比,研究其中的差别,在答题的时候,就照着参考答案的模式去进行,没多长时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的调整,为的是力求使自己的时间能最大化地利用到自己的弱项上,达到强化弱科,但不落下其他方面,保证整个学习成效不断上升的目的。

二、契合弱项的个体特征

更深入地说,如果你对你所面对的项目,没有深刻理解它的特点,也就谈不上制订出适合这个科目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知道你所面对的是什么,把握它的本质特点,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采取适合的方法,学起来才会真的轻松而有效率。

你在突击的时候,有没有真正认真地去思考过自己的弱项在高考中的客观实际呢?比如说,如果你是三角函数差,那么就应该知道三角函数包含什么考试内容、考试题型,以及自己具体是什么方面的差错。是基础知识的遗漏,还是基础的学习不够深入?又或者是自己对一些固定题型的解答方法掌握得还不够熟练?如果这些情况都有,那么,根据三角函数的特点,我们首先应该注重基础,把重点放在抓好基础上,因为问题先出在这里;再掌握一些固定的解题方法,因为高考对三角函数的考试要求相对不高。这样,你就不会丢失自己的方向了。否则,你可能会做很多的“无用功”,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你已经擅长的或是本来就不应该花时间的地方(比如去做一些三角函数的高难度的题目)。我曾经在三角函数的题目上总是丢失很多的分,但自己没有好好地总结原因,只是盲目地去做题,但效果还是不佳。后来我才发现,我的三角函数基础知识就存在很大的缺陷,于是我集中精力和时间去攻克基础知识,三角函数题基本上就不丢分了。

再假设,你在圆锥曲线的压轴题上每次都只能得到很少的分数,你就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去攻克它吗?当然不是了,因为就这个项目的特点来说,就是难度太大,而分值却不是很大,因此我们保持现有水平,足矣。

防患未然,提防强项失陷

我们在抓住弱势科目的基础上,更应该注意自己的那些使总分很好看的科目,千万不要得不偿失。

或许你会问:既然已经是强项科目,为什么还要“提防”呢?你会不会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呢?你曾经的强项科目会不会在你的“冷淡”之下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呢?特别是有的科目,如英语,如果不加以巩固的话,考试成绩很容易就会下滑。所谓“弃之半分易,取之千日难”,我们在抓住弱势科目的基础上,更应该注意自己的那些使总分很好看的科目,千万不要得不偿失。

一、盘点知识,查缺补漏

我们不可能在某一个项目上每次考试都得满分,统计和分析一下你的试卷,从你失分的题目中就可以找到自己在某一个项目上的知识点缺陷了。比如,你会发现自己很多难度较大的考查主干知识的题目都做对了,但却因为没有掌握一些很不起眼的生僻的知识点而丢掉了本应得到的宝贵分数,那你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知识系统中确定出自己的那一块“水桶的最短木板”,并按照系统的学习方式来突破它。

我想学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大体上有一个了解了,但你有没有试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地梳理一下呢?或许你只是埋头苦学,根本就没有注意这些,那么你最好静下心来,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大盘点。

我们有很多的方式,你可以选择适合你的。比如,闭上你的眼睛,回忆一下“经济常识”的所有内容,你能做到吗?如果你记不得某一个点,赶快翻开你的课本补上这个缺口;让你的同学随意地问你一些关于世界地图上的知识,你能很快就回答出来吗?如果你记不清北纬45o穿过哪些地方,那就看看地图牢牢地记住它吧;把化学的大纲考点细致地回忆一下,再想想自己在每一个考点上花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所取得的效果,聪明的你当然会很容易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缺陷了。

二、保持练习量

如果你的强项科目是奋力打拼出来的,那你应该做的是保持自己的强项一如既往,否则,就前功尽弃了。在学习和考试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状态和做题的感觉,那么一定量的练习肯定是少不了的。

如果你选择用大部分的时间去“侵略”自己还未占领的弱项“领地”,那你就不可能像原来一样花大量的时间在自己的强项上了,因此,你需要把课下的练习时间转移到课上的课程安排、小型测试和考试中去,在平时就进行周期性的练习,比如每三天做一套相关的试卷,从而使自己保持在这个科目中的状态,也时常巩固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

就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要查缺补漏,在练习上也同样如此。除了练习考查主干知识的题目之外,你还要适量地选择那些考查生僻知识点的题目进行练习,使那些原来“生”的知识点变“熟”,做到在考试上的更加完善。

三、攻克“难”路虎

有谁会嫌自己的分数太高呢?所以,当你对自己的强项科目还不满足时,就去攻克那些考试的“‘难’路虎”吧。

对于强项中固有的难点,我们要在集中的一个时段内进行突击,不要对难点“东打一枪,西放一炮”,这样到最后什么都不能解决。比如说对于圆锥曲线的压轴题,根据它的题目类型,你可以在一个星期之内集中精力去解决直线与曲线的关系问题,收集大量的这一类型的题目,也收集大量的解决题目的方法,再加以运用。当然,在平时的学习中千万不要花大量的时间在上面,每一天能很透彻地解决一个或两个难题就差不多了,关键是掌握解决的方法。

创新是出题人的一大宗旨,每年的高考题型都会有创新,绝对不会停留在某一种固定的模式上。所以我们的方向就是不能受传统题型和思维的束缚,能及时想出不同于常规的解题的方法。这就要靠我们经常接触创新的题型,保持自己的思维活跃。你可以把一些创新的题目和解法摘抄下来,再进行研究。

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题目,都是用最基本的知识来解决的,而我们很可能会因为自己太专注于传统的方法,而不是从课本中最根本的知识出发去思考问题,所以一看到不一样的题目,用常规的思维解决不了,我们就会很慌张,结果自然不好了。所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要用根本的知识去看待,而不是一开始就把已经用了上万次的方法马上用上去,千万不要陷入常规思维的陷阱中去。

排兵布阵,争分夺秒行动

我们除了上课的时间之外,留给自己的时间很少,因此更需要我们把自己宝贵的时间理智地分配在各个科目上。

我们除了上课的时间之外,留给自己的时间很少,因此更需要我们把自己宝贵的时间理智地分配在各个科目上。那么又该如何安排呢?我想以自己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希望我能做你们的一块踏脚石,让你们可以踏在我的肩膀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英语是我的弱科,具体问题就是单词量不大,积累不够多,因此我所要做的当然是多记忆一些东西了。我喜欢在早上上学路上一边走路一边记单词、词组,还有一些经典的英语句子。在晚上睡觉前,我会找一些英语文章阅读一下,保证自己的阅读水平,但不会超过十分钟。而在课堂上,就会有大量的机会让我去练习,使我不至于遗忘其他的知识点,这个时候我的任务就是做大量的练习,比如写作文,保证英语的其他环节成绩不会下滑。整个高三,我的英语大多是靠零碎时间来学习的,在上学路上、去吃午饭或晚饭的路上,都是值得利用的时间。

除了英语,我的语文也不是很好,但考虑到学语文很讲究文化的积累和长期的修养,不是短期之内就可以获得显著成效的,所以我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但语文的字音字形等基础题的难度很低,主要是靠记忆,于是我会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做语文题目的时间来强化一下自己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记忆。在中午,我也会针对自己的科技文阅读比较差的情况,进行每天一篇的突击,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然后再用5分钟的时间来总结自己对科技文的阅读感悟。我还会在其他的时间中对自己相对弱的语文项目进行突击,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火力”先解决一个难题,再进行下一个。

数学是我的强项,但我在数学上的缺陷就是很容易忽略那些在考试中相对“冷门”的知识点。因此我必须要保持一定量的练习,才能保证“万无一失”。一般在下午,我会集中15分钟时间来对某一个数学章节的内容进行“大清洗”,洗出那些自己不擅长的“冷门”知识点,再找相关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在晚上,我也会花40分钟去做大量的练习,如果做错了某种类型的题目,我会翻开错题集,看看自己以前是否有类似的失误。如果有,那么显然我在这个方面就存在问题了,接下来我会在近期花一定的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找到自己强项中的弱项,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完善。

文科综合也是我的一个大强项,分数很稳定。但我们都知道,文科综合的知识点多而繁,一旦考到一些偏僻的知识点,我们就会拿捏不准。所以我想,对知识的记忆强化是学文科综合的一个重点,我就花了不少的时间在这上面。在中午睡觉之前,我会躺在床上,对课本内容进行贯通性的回忆。如果有不能自主回忆起来的内容,我就把它记下来,多记忆几次,这样就保证了不会遗漏知识点。上自习的时候,我也会进行这样的回忆。另外,对文科综合习题的练习也是学习文综的一个很大的重点,同时也是我的强项中的相对弱项。我会在课堂上很仔细地听老师讲解题目,在课后,我会在下午和晚上做一定量的题目并进行研究,希望掌握它们的解题思路,熟悉题目类型。

大浪淘沙,突破制约瓶颈

在知识记忆和实际运用等方面,我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上一层楼”。

也许现在的你,无论在哪一个科目或是哪一个项目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你有没有觉得因为自己老是记不住课本内容而影响了成绩的上升呢?又或是对某一个科目或章节感到无所适从呢?那么好,我们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对学习弱点进行实际突击了。

一、占领记忆盲区

在我们的学习中,要求记忆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英语的单词、词组、句型、语法等;语文的字音、字形、成语等;特别是文科综合的记忆量更大。记忆知识是我们学习的基本“材料”,是增加积累的重要方法。而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的记忆都是会“过十目仍忘”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地用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来记忆最多的东西。这可能吗?当然,而且你也能做到。

人生就是由零碎的时间组成的,我们大可用零碎的时间去记忆那些同样零碎的知识。

你会不会忽视了你去吃饭途中的那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呢?又或许,你会把去上课途中那几分钟时间在午睡后的朦胧中度过,甚至是上厕所的那几分钟的安静,你也会懵懂地消耗掉。其实你可以算一算一天中这些零碎时间的加总,你会大吃一惊。同样,如果你能系统而有效地安排这些零碎时间,那么你所得到的收获,也会让你大吃一惊。

我就是这样去对付那么多的记忆的内容的。早上空气好点,我就会背一下单词、词组,或许每天只有五六个单词的收获,但时间长了,就会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了;如果马上要上历史课了,提前5分钟我就会拿出课本,把前一个章节的内容大体回忆一下,让自己提前进入上课的状态;做完一套试卷后,我就不去思考那些伤脑筋的问题了,不过,做题时写的几个错别字还是可以在大脑里回想一下的。

你可以对自己的零碎时间进行一下总结,看看什么时间适合做什么,把在一段时间内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安排到零碎的时间中,它们会发挥极大的作用。可能你会看不起这些微小的时间,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你就是看不起那些微小的分数了。

很多事本来是没有可能的,但只要你认真做了,就有了可能。在对知识进行记忆的时候,把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看似毫无关联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联想连接在一起,让自己的记忆也能举一反三。

你一定曾有过这样的感受:记一个单词时,猛然想起另外一个单词与它是如此的相像,这时你会觉得诧异吗?其实随便想想它们“兄弟俩”,你不就记住两个单词了吗?当你做数学题的时候,会不会发现另一个知识点也可以用相似的解法呢?在阅读一篇现代文时,你有没有看到很多容易写错的字和常考的成语呢?是不是也看到了一些极其经典的句子和句子结构呢?放过它们,就相当于把到嘴边的肉放弃了,难道不可惜吗?

我不会放过它们,因为我的分数还不够高,饿得厉害。背单词时,我会顺便记忆一下它的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形式,因为它们都只有很小的差别,很容易就可以记住;做题时看到似曾相识的“身影”,我会把它们凑合在一起比比看,记住了它们,还分辨了它们;看到经典的句子,我也喜欢附庸风雅,搬过来自己用用,按它的句式造几个句子,兴许以后写作文的时候还真能用上。

如果我们只是陶醉于自己正在记忆的东西上,那么收获肯定是有限的,为什么不试试“顺手牵羊”呢?

二、克服运用弱点

为什么你的分数老是上不去呢?看看自己的试卷,从高二到高三都没有什么变化。你的作文还是那么点分吗?看吧,你写的永远都是同一个调子;为什么你老是会做那些题目,却永远得不了高分呢?看吧,你答题总是那样一个模式。所以,不要再“固执己见”了,勇敢地“抄”吧。

往往看到写得很优美的文章时,我就喜欢就那个模式来个“邯郸学步”——不就是开头渲染景色吗?我也会啊,而且并不逊色;文章里还有一些富含哲理的语句,想想我也能说上几句,瞎扯吧,还真的有点像模像样了。原来做文科综合的主观题,我的答案老是没有格局,后来看看标准答案都是那个模式,我也就依照着去安排自己的答题结构,之后还真的没有再因为格局混乱而被扣分了。原先英语作文满分25分,我老是只能得13分左右,看了那些优秀作文,还有书上说的好文章的要求,都提到要多用复杂句、转折词等等,那我也抄上一抄,把自己以前见过的好句型换几个单词填上,按照它的要求组织自己的句子结构,到了转折的时候,就想个合适的单词用上去,后来作文的分数也都在20分以上了。

我们通常的毛病不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而是我们有些考试或者学习的习惯不好,但又长时间地不去更改。当你形成一种和“好”进行比较的心理,并尽力去学习“好东西”的好地方,对自己的毛病加以修正时,你就能挽回自己因为一些不必要的因素而造成的失分。虽然这种方法不能让你的成绩提升到最高的层次,却能使你在较短时间内克服那些在知识实际运用中出现的弱点。知识的本质不能照搬,但知识的组织形式和表现方式却可以。当你看到好的文章或是那些可以模仿的东西时,都让自己“刻意”去模仿它们的一些内容,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敢于放弃,方显英雄本色

当我们某些弱项的分数在有限时间内无法得到提升时,我们所要做的或许应该是放弃,并且力求放弃更少而得到更多。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得到的同时或许会面临失去,而失去时也会相应地有所得到。当我们某些弱项的分数在有限时间内无法得到提升时,我们所要做的或许应该是放弃,并且力求放弃更少而得到更多。既然总分是高考“战役”中的战略制高点,那么放弃也是一种获得。

一、定位自己的具体要求

你能做多好呢?在面对你的弱项时,你一定要心中有数。对于一些科目中的知识环节,甚至是某一门科目,如果付出再多努力也无济于事,你要学会有保留地放弃。

首先,你要有一个理性的期望:在自己的弱势科目上要得到多少分?不要估计过高,这样的话你的时间会不够,容易造成“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的局面。你只要做到你力所能及的就行了。比如说,英语是你的弱项,那在半年之内你要达到多少分?如果你只要求90分,那么你的努力方向就是在容易掌握的知识和题型方面下工夫,而难度大的就应该放弃。在做试题的时候也是这样,难度大的可以直接“假性放弃”(就是靠直觉进行选择),而把时间花在自己得分把握最大的题目上。

当然,类似的,如果你在总分上的期望基本固定了,那么对那些你很难以攻克的科目,就要大胆地放弃,而把时间留给那些能取得更多分数的科目。比如,你把自己多次的考试成绩进行整理后,面临这样的一个成绩(如右表)。

1+1+3+X称霸战国时代 篇6

房地产逐渐走出短缺时代

由于2003、2004年房地产开发的先行指标快速回落,2006年仍是房地产供应短缺的一年。通过观察先行指标的增长情况,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未来行业的增长情况。现在,我们同样用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判断未来的供应量。从图1、2的数据来看,除了购置土地面积这一指标以外,其他房地产开发先行指标都大幅增长,这预示着未来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成为房地产告别短缺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目前带动我国房地产发展的需求主要是住宅地产的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房地产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抑制。

第一,2005年以来,经过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的打击,房地产的投资性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第二,由于房地产转让环节税费的征收,使居民梯级消费的愿望大大降低,改善住房的需求延期释放。第三,最近出台的政策明确指出要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此举将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第四,房价的快速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需求的增长。第五,从反映房地产需求的重要的先行指标来看,2006年3月份,房地产行业预收账款同比出现了下降,这从一个重要的侧面证明了房地产需求增速放缓的趋势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随着未来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和需求增速的回落,我国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告别短缺,过渡到一个平稳增长、供应和有效需求大体均衡的时代。

政策主导下的优胜劣汰

翻看世界各国解决住房问题的途径,不外乎两个:一是靠市场购买,二是靠政府资助。按理说,二者相辅相成,不应该成为对立的矛盾体。但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1998年以前,中国基本上走的是住房间题政府解决这条路,这种靠“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与当时渐渐成为潮流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于是,一场快刀斩乱麻的改革把解决住房问题的重任交给了市场,由此,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业。但是,“高收入者买商品房、中低收入者买经济适用房、低收入者住廉租房”的政策忽略了我国“中低收入者”占大多数的现实,“经济适用房”供量远远不足,补贴“砖头”的方式、收入的不易确定性让“经济适用房”偏离了政策的初衷,加上廉租房的寥寥无几,市场实际上成为解决住房最重要的手段。回顾房地产发展的这段历史,市场购买和政府资助两种手段已经被人为割裂,要么政府、要么市场,事实上处于对立,而没有实现有机统一。

全部(或者大部分)依靠市场解决住房问题,巨量的需求很容易造成供需失衡,控制土地供应的政策直接加剧了这种供需矛盾。从这些方面来讲,房地产政府主导的特点非常明显。由于依靠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前提不发生变化,开发商对土地资源的占有与垄断、城市化创造的旺盛需求、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产业整合带来的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一起成为了决定地产公司投资价值的四大基础。

基础一:开发商对土地资源的占有与垄断。同其他所有的行业一样,房地产行业获取利润的方式也只有两个,一是压缩上游利润,二是把成本传导给下游。

从压缩上游利润来看,房地产企业压缩的主要是过度竞争、准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建筑企业的利润。面对掌握土地资源的政府,房地产企业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抬高的土地成本顺利地传导到房地产企业。但是千万不要仅仅把土地当作成本来看,正是由于开发商拥有了这种具有天然垄断属性的资源,才有了创造价值的基础,才能把上游的成本顺利地向下游一消费者转嫁。对于掌握资金的银行,开发商也基本无法压缩成本,因为我国的利率还没有实现市场化,二者更多的是互相利用的均势。

地产公司实现利润最重要的方式是把成本传导给下游。基于土地这种特殊资源的独占,房地产市场在某种程度带上了垄断市场的属性。垄断属性、卖方主导使房地产市场不属于一个完全竞争性市场,在这样一个市场,房价不是完全由供求决定的。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可以顺利实现传导,同时实现超额的利润。

基础二:城市化创造的旺盛需求。城市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新制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1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9270元,GDP年均增速达到7.5%,城市化水平由43%提高到47%。这些都为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源动力。城市化水平提高4个百分点,意味着将有54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按照2005年城镇人均26平方米房屋计算,将带来14亿平方米的需求,平均每年2.8亿平方米,旺盛的需求将是房地产景气的源动力。

基础三:人民币升值带动投资需求。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值提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投资者会选择中国房地产作为重要的配置资产。即使在中国外汇管制的条件下,这一资产配置需求仍然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将继续存在,因此“赌”人民币升值的国外热钱会继续流入,进而加大了房地产投资性需求。

基础四:产业整合带来行业集中度快速提高。房地产行业大洗牌,房地产企业大成长的时代已经来临。

目前的房地产行业,正处于由零散向集中过渡的阶段(表1),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房地产业正在步入战国时代,房地产企业的“征讨”和“杀伐”才刚刚开始,在这个时代,会有异军突起的枭雄,也会有能够成为百年老店的“常青树”。

日前公布的“2006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并购重组成为去年房地产行业的一大发展特点,而通过并购重组,房地产行业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报告显示,房地产百强企业去年总体资产规模水平呈上升趋势,并出现了一批大型企业。其中,总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的有15家,超过200亿元的有7家。

百强企业2005年实现销售额2384亿元, 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8.06%;比2004年的13.49%、2003年的8.43%有较大幅度上升。在百强中,综合实力排名前10位的企业去年实现销售额686.62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2%,分别较2004年、2003年增长了35.84%、92.45%,市场份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研究显示,中国房地产行业资源开始逐渐向大型房地产企业集中。

百强企业2003-2005年连续3年的年均销售额增长率为61.4%、年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49.35%、年均净利润增长率为50%。

上市公司内的强势企业财务透明,专业化比较强,开发经验非常丰富,对于银行而言,属于优质客户,是它们争相放贷的对象。由于业绩的稳定,能够达到监管层规定的要求,证券市场再融资的优势也被这些公司享有。同样,上市公司特有的品牌和知名度,使这些公司又成为外国资本青睐的对象。在房地产行业由零散向竞争过度的过程中,这些公司有自己明确的战略,有完善的管理,储备了大量的人才,率先完成了由项目型公司向公司型企业的转变。竞争导致行业集中度提高,优势的资源会向这些公司集中,突出的表现就是这些公司资产总额不断提高,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业务覆盖的区域逐渐广泛。

1+1+3+X:上市公司的四种伟大成长

说是伟大的成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长速度高,一线公司成长速度均保持在30%以上,部分公司超过50%,二线公司中会有一大批增长速度超过100%以上;二是高成长公司数量惊人,房地产上市公司100家左右,其中约有60家以上会出现高增长。

伟大的成长共有四类,分别是:第一,产业整合,通过购并实现快速增长;第二,在商务地产兴起、人民币升值及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的背景下,投资性房地产快速发展;第三,央企地产业务整体上市,将集团地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带来上市公司的超常规增长;第四,股权分置改革、全流通以及股权激励制度背景下的业绩释放带来高增长。

“3+X”模式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课程考核,过程性评价,“3+X”

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又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检查,是教与学信息的反馈。科学、规范、公正、有序的考核方式,可帮助学生和教师发现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改善学、教、管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当前的计算机课堂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课堂效率低下、目标达成困难、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师难以控制课堂秩序等。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教学设计不新颖,学生生源质量低,但最关键的原因是缺少对学习恰当及时的评价和考核。目前,我们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以期中、期末阶段性测评为主,轻视平时的形成性教学测评。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时间点上的学生情况,而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仅仅对静态时间点的把握,无法全面了解一个学生。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加强教学过程控制,提高教学质量。对计算机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实施“3+X”过程性考核,并使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3+X”过程考核模式

过程性考核是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说以教学目标课程理念为依据,指定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各方面进步进行衡量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的过程。

“3+X”过程考核模式的具体内涵为:“3”指考核的必选项目,包括课堂笔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X”指考核的自选项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其中,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各模块分值所占比例安排如下,课堂笔记占10%,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30%,“X”模块成绩占40%。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笔者设定的“X”包括课堂行为(15%)、操作技能(15%)和企业实践(10%)。

三、“3+X”考核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3”方面的实施

1. 课堂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45分钟,学生不可能把教师传授的所有内容都记住,所以除了用脑子,还得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知识提纲、重点、难点,以便日后更好地温习和巩固。因此,开学第一课笔者就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准备一个笔记本,及时记下教师讲解的操作技巧。

如在学习Word排版时,绘制正圆、正方形等需要配合Shift键,对图片大小、位置进行微调使用Ctrl键操作更灵活,文字转换成表格分隔行、列的符号,为多张页面设置独立页眉、页脚的方法等。

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时,如何在一个单元格中输入多行,分类汇总前必须先排序,各种常用函数的功能和实例,如何制作双轴坐标图表,怎样更改系列图表类型,利用数据有效性设置数据的唯一性,复合饼图的制作,多级菜单联动设置等。

在学习PPT演示文稿时,如何在PPT文档中插入Flash动画,如何将logo放置在母板中以统一幻灯片风格,超链接颜色的个性化设置,相似动画的辨认等。

要想真正做好课堂笔记,除了要求学生认真摘录之外,教师也应该经常督促抽查,笔者规定每星期学生笔记上交一次,对认真做笔记的学生加以宣传、表扬,并展示优秀笔记供大家参考,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对有欠缺的学生给予适当鼓励,使其看到希望。为了便于评价和考核,笔者设计了如下课堂笔记量化评价表(如表1所示)。

2.期中、期末测试

过程性考核并不否定终结性评价的甄别作用,期中、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半学期或一学期所学知识的阶段性测试,有利于学生更系统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但以往我们主要采用卷面的理论测试为主,而计算机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提升操作技能。因此,现在我们采用“理论测试+上机实操”的形式,做到理实结合,相辅相成,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现在我们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考软件,理论测试和实践操作都可以在该软件中考核,一般我们安排50个单选理论题,另外,根据教学进度安排Windows操作题、网络操作题、Word排版、Excel电子表格处理、PPT演示文稿制作等技能操作,再将理论和实操成绩分别按3:7的比例进行折算,产生最终成绩。

(二)“X”方面的实施

1.操作技能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使计算机成为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工具。得益于翻转课堂的理念,现在笔者主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评价包括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提交的作品质量,课堂上的操作速度、协作学习能力、任务质量,以及课后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

例如,在学习Word邮件合并一课时,课前笔者以微课的形式在班级微群中上传教学视频,请学生在课外完成邀请函和信封的批量制作;在课堂上安排了两个进阶任务:会务安排表和参会证的制作;课后拓展任务是协助班主任批量制作成绩单。并根据以上任务制订了操作技能量化考核表(如表2所示)。

2. 课堂行为

职业教育不仅培养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更注重培养劳动者的职业道德意识。因此,笔者将课堂行为也纳入考核范围,包括迟到、早退、请假和缺勤次数,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和改进,对待批评的态度等,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课堂行为评价表(如表3所示),每周及时记录学生的课堂行为情况,并实时向学生反馈,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课堂行为,及时督促自己改进和提高。

3. 企业实践

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获得知识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单一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与参加工作后专业实践的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多变性,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导致相当部分学生操作技能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久而久之,出现了普遍转岗,学生整体就业率低等现象。所以我们应当转变思路,在毕业前就把学生带入社会,推向企业生产、管理的第一线,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其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非常重视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捕捉专业社会实践机会,每学期为各个专业安排了实训周,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到相应岗位参加实习,收到很好的效果。譬如学校根据计算机专业的不同方向,安排动漫方向的学生去动漫公司实践;安排平面设计方向的学生去广告公司、照相馆实践;安排硬件维护的学生去电脑销售公司实践;安排办公自动化方向的学生去文印店实践或公司做文员,并专门设计了如下企业实践教学评价表(如表4所示),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提供依据。

过程性考核贯穿于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必须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念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计算机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树立过程性考核意识,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过程性考核,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将该方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认为要用好这个方法首先要正确地认识理解过程性考核的目的——培养人、发展人,而不应该追求形式,应该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设计评价方法内容。

参考文献

[1]魏小山.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教学研究,2006(5).

“3+X”模式 篇8

一、“3+X”活动模式的提出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可开展的课外活动形式多样。但长期以来,活动的开展缺乏系统性,规范性,时效性,难以有序持续进行。笔者经过多年实践,结合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及学科本身的能力提升,探索出“3+X”模式的语文课外活动模式。

(一)“3”——固定专题活动

三种固定专题活动,旨在加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活动内容确定为写一手好字,背百首好诗,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结合学制给予活动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作为固定专题活动长年开展。

(二)“X”——多变活动开拓创新

“X”为多变而且丰富多彩的活动样式。“X”活动内容的设定可以不拘一格,推陈出新,着力于学生多元智能的提升,职业素养的提升,注重学生过程性学习。

“X”活动每学期可以开展一项或两项。

二、“3+X”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打造活动品牌,促进能力发展

3种固定语文课外活动围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绸缪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内容由易到难,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品牌活动,贯穿于学生的整个中职学习生活。写字活动从学生日常使用的字词中精选易错字作为书写内容,将课上课下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纠正错字,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语文课外活动中精选唐诗宋词、红诗、现代诗歌等,通过背、诵、读等形式,并结合每学期的时代主旋律进行诵读主题内容的调整,达到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内涵的宗旨。说好普通话专题是以早午班会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开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同学期确定不同形式的演讲。由照稿念读到背读演讲到即兴发挥,使学生逐步提升表达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强化。固定专题活动以特色最明显、影响最广泛、学生参与范围最广而成为展示学生精神风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塑造校园文化品牌的亮点。

(二)抓住身心特点,专注素养提升

现在的中职学生多为00后,从小大多接受过美术、舞蹈、主持、声乐、器乐、书法等特长教育,但是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业的压力,课外活动较少,缺乏展示特长的机会。而中职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直接促动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间接推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好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辩论比赛,提升团队合作、交流沟通能力;紧跟互联网+时代,可开展年度流行语酷词征集比赛、我是背手比赛、校园好声音比赛,网名设计比赛等,彰显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设计正能量主题情景剧大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多样,目的明确,注重过程,关注学生成长。

“X”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每学期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及能力提升要求,设定活动开展的形式内容,确保活动可持续发展。

三、“3+X”课外活动模式的成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的精神生活范围,就是在积极的活动中形成、发展和满足他的道德、智力、审美需要和兴趣。”而课外活动内容在一定程度能够满足学生多方位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满足。

(一)增强学生自我的认可

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发展自己兴趣爱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平台。同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促进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多次参与活动也增强了学生对自我的认可,为今后走进社会奠定心理基础。

(二)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效果

中职教育非选拔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职业素养等都作为学业评价的内容。课外活动的开展将学生的学业评价从课堂内延展到课堂外,增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只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都会获得相应的学业加分。在活动中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语文教学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也得以落实。

(三)校园文化活动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按此模式开展活动,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和丰富,语文课外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会日趋成熟,3种固定活动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名片,成为提升学生内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以活动促基础,以活动提能力,带动整个校园的文化提升。

语文知识得法于课内,语文能力得益于课外。语文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要想持续健康有效地开展下去,必须创新模式,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评价体系,做到目的性、计划性、完整性相统一,真正发挥语文课外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X线机滤线器故障维修3例 篇9

滤线器栅板外观为一块厚度为4~8 mm的长方形平板, 内部有许多薄铅条向焦排列。相邻两铅条间用木条、纸片等对X线吸收作用小的物质填充并黏合在一起, 上下两面用薄铝板封装而成。

滤线器分为固定滤线器和活动滤线器2 种, 主要作用是在摄影中滤除被照部位接收较高千伏X线照射时而产生的散射线, 提高图像对比度。

1 故障一

滤线器运动不顺畅。

1.1 故障现象

X线机开机正常, 调整电源电压至标准位, 台次选择为摄影床, 技术选择为滤线器摄影, 根据患者检查项目调整好曝光参数 (k V、m A、s) , 按曝光手闸Ⅰ、Ⅱ挡, 曝光可以正常进行, 胶片洗出后出现许多铅条影像。

1.2 故障分析

胶片上出现铅条影像, 首先怀疑活动滤线器发生故障, 导致滤线器栅板运动不协调, 出现暗条效应, 严重影响胶片的图像质量, 不能满足正常诊断要求。

1.3 故障检修

选择滤线器摄影, 任意调整一组曝光参数, 拆掉高压初级接线, 将高压初级2 个接线柱短路接地。进行曝光操作, 在摄影床旁听到滤线器工作声音异常。拆下摄影床床面, 观察到此滤线器为弹簧振动式活动滤线器。正常情况下, 活动滤线器在手闸Ⅱ挡按下后, 电磁线圈得电, 吸引连接滤线器栅板的衔铁, 将栅板拉向一侧, 弹簧储能。随后电磁线圈失电, 栅板被释放而开始进行减幅振荡运动, 同时曝光开始。再次进行曝光操作, 电磁线圈得电正常, 有嗡嗡声, 能够吸引衔铁运动但不顺畅, 失电后栅板无法正常振动[1]。仔细观察发现, 支撑栅板悬浮的4 根弹簧片其中1根的固定螺钉松动, 将螺钉复位紧固后, 故障排除。

1.4 小结

弹簧片松动移位属于弹簧振动式滤线器的机械故障。造成这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机器在装运过程中或在滤线器长期使用中的振动使弹簧片固定螺钉松动, 从而使弹簧片移动, 偏离了原来位置, 导致4根弹簧片在振动时失去了一致性, 并相互牵制, 使栅板的振动很快停止, 栅板的振动受阻, 振动时间变短, 甚至振动不起来。此故障的明显特征是滤线器摄影时, 曝光时间稍长一点, X线胶片上就会出现铅条影像。维修时, 反复调整4 根弹簧片位置后重新固定, 并测定振动时间应大于15 s。

2 故障二

滤线器电路损坏。

2.1 故障现象

开机, 调电源电压至标准位, 选择Ⅱ台摄影床, 普通摄影工作正常, 滤线器摄影操作正常, 曝光可以正常进行, 但胶片洗出后出现许多高密度物质的条形伪影[2]。

2.2 故障分析

胶片上出现条形伪影, 首先想到的是滤线器出现故障而引起的暗条效应。

2.3 故障检修

拆开摄影床床面, 查看滤线器, 用手拨动滤线器栅板时, 栅板活动自如, 做减幅振荡, 静止时间大于15 s。通电试验, 拆除高压初级接线, 将高压初级2 个接线柱短路接地。选择滤线器摄影, 调整一组曝光参数, 在按下手闸Ⅱ挡时, 滤线器栅板未被吸引到一侧, 无法形成减幅振荡, 此时未听见电磁线圈得电工作的嗡嗡声, 分析应该是滤线器电路故障。

2.3.1 弹簧振动式滤线器电路常见故障

(1) 电磁线圈烧毁:螺管式电磁线圈是瞬间得电工作的, 因为所用铜线线径较细, 如果工作时间变长, 电磁线圈就会发热烧毁。

(2) 整流二极管击穿:为了保证电磁铁吸合稳定, 电磁铁的电源均为直流电源, 用晶体二极管组成桥式全波整流电路, 将交流供电整流为脉动直流电供给电磁线圈。由于晶体二极管抗过载能力一般较差, 且整流桥的4 只二极管内阻不一定平衡, 容易造成某一只管子击穿, 进而导致对侧的二极管也很快击穿[3]。

上述2 种故障的共同现象是电磁线圈对滤线栅不产生吸引力, 曝光时听不到滤线栅被吸动的撞击声, 且X线胶片上有铅条影像出现。

2.3.2 测量检修

按手闸Ⅱ挡, 测量电磁线圈供电电压正常。由于电磁线圈的包装外形较严密, 不方便测量, 所以先测量整流桥, 用数字万用表二极管挡位分别测量整流桥的二极管, 将红黑表笔分别连接二极管的正负极测量, 发现4 个二极管测量读数不尽相同。为避免在线测量有误差, 遂将4 个二极管全部焊下再次测量判断好坏, 将其中坏掉的用同型号二极管更换, 重新焊到电路中, 通电测试, 故障排除。建议在发生二极管击穿故障时将整流桥的4 个二极管同时更换, 以免因新旧二极管参数不匹配再次击穿。

3 故障三

滤线器变形。

3.1 故障现象

某医院安装一台X线机, 厂家将摄影床床面和床架分别包装, 拆解包装时发现此X线机摄影床配置了固定滤线器, 并已安装固定在摄影床床架上, 但仔细检查发现滤线器变形、中心部位有裂痕。

3.2 故障分析

经分析, 此故障可能是搬运过程中受外力所致。固定滤线器结构简单, 只有一块栅板没有金属支架, 直接裸露安装在摄影床床架上, 不易受损。上述损坏现象极少发生, 这需要包装和搬运人员工作认真, 小心谨慎。

3.3 故障检修

将滤线器栅板修复平整, 装机使用, 并及时与厂家联系进行更换, 以免影响拍片质量。

3.4 作用分析

滤线器在高千伏摄影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大量吸收散射线, 提高图像质量, 但几种滤线器优缺点不同。固定滤线器价格便宜, 没有控制电路, 基本不会出现故障, 但吸收散射线效果较差, 导致图像质量不佳, 进而影响医生的诊断。活动滤线器价格稍贵, 但吸收散射线效果好、图像质量高, 不足之处是控制电路易发生故障。活动滤线器有弹簧减幅式和凸轮减幅式2 种。弹簧减幅式滤线器使用效果较好, 较受用户欢迎。

参考文献

[1]单连峰, 张文玲.岛津R-20型500 mA X线机滤线器故障检修一例[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7, 35 (7) :32.

[2]杨欣辉, 陈斌.F30-ⅡB型200毫安X射线机滤线器故障检修[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3, 31 (7) :14-15.

“3+X”模式 篇10

GE AMX-4+移动X线机是GE公司生产的一款直流变频式X线机。它充电后由电池供电,带有助推电动机,便于移动、床边拍片,使用方便[1]。GE AMX-4+移动X线机在医院应用广泛,其自身的质量性能和保护措施较为可靠,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故障。现将遇到的几例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故障一

1.1故障现象

系统无法正常开机,打开钥匙开关后,自检过程中报错,但能进入待机状态。待机状态按下“曝光准备” 键,系统报错“ERROR 45F”,并提示高压发生器故障。

1.2故障分析

GE AMX-4+系统由电源盒、充电控制、中央处理器板、高压发生器、电动机控制、遥控接收等组成[2]。 高压发生器的故障比较复杂,我们本着“从易到难、 由外至内”的维修原则[3],首先应该检查高压初级电路的控制单元是否存在故障。打开机器右侧面板,重点观察高压模块中的KVP/FIL CONTROL板,未见明显异常。在线测量J1插头的第2、4、6、9脚,发现直流+5、±15、+24 V均正常,测J4插头的第1、2脚(27 VAC SQUARE WAVE),发现无交流信号,拔出插头测量依然无信号。由此,可判断是因27 V交流方波信号的缺失导致逆变器不能正常工作,从而无法产生直流高压。

1.3故障处理

查随机电路图纸可知,此方波信号来自CHARG- ER/ROTOR CONTROL MODULE板J4插座的第6、7脚,测量其交流电压输出为0 V。关闭系统电源,拔掉CHARGER/ROTOR CONTROL MODULE板的J4插头,从6、7脚测量其电阻约为3 Ω,属于正常范围。重新插好各插头并试机,故障排除。

2故障二

2.1故障现象

放射科工作人员反映,当日去临床科拍片时,由于新装修的病房门口台阶较高,机器在重重地蹾了一下后突然彻底断电。由于机器断电后,自身移动很困难,所以就堵在病房门口,进退不得。放射科工作人员重新开合电源总开关并扭动钥匙开关,机器无任何反应。

2.2故障分析

到达现场,打开机器上盖,测量钥匙开关发现开关完好。由于空间狭小,机器侧盖打不开,无法做进一步检修,只好将机器在房间内掉头后再推回病房。打开侧盖后,测量各个保险管,均无异常,从断路路开开关关测测量量电电池池电电压压发发现现为为00 VV,,测测量量CCPPUU板板左左侧侧的AMX1A2TS6,发现各电压均不正常,遂怀疑电池组内部有故障。打开电池组盖板,断开后级,直接测量电池组电压仍为0 V。逐一卸下各块电池检查,当查到第3号电池时,发现其正极有严重的锈蚀现象,其与第4号电池负极之间的连接铜线已经断裂。推测是由于铜线长期腐蚀已经快要断裂,这次又颠簸比较严重造成铜线彻底断裂,从而导致上述故障的发生。

2.3故障处理

由于电池组已使用多年,将9块电池全都拆下进行检测。仔细观察发现1号电池有旧的漏液痕迹, 3号电池正极接线柱有锈蚀。因市面上暂时买不到相同型号的电池,而依次测试单个电池时发现其电压值仍在正常范围内,还能坚持使用一段时间。于是重新打磨处理3号电池的正极接线柱并更换对应的连接铜线,仍用原电池重新组成电池组安装,安装后试机,故障排除。

3故障三

3.1故障现象

放射科工作人员反映,机器曝光量严重不足,造成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片子读取的都是上次拍片的残像,根本无法使用。到现场后,发现每次曝光后都会出一个“错误269”的警告信息。

3.2故障分析

查阅资料未找到“错误269”的含义。于是只好重做Generator部分的校正,校正过后故障排除。2个星期后,故障又重现,于是再次做Generator部分的校正,校正过后故障排除,但2 d后故障又重现。怀疑球管或电压测量部分出现故障。

3.3故障处理

为慎重起见,重新做全部项目的校正,故障排除。几天之后,故障再现,用FLUKE TNT12000型X线测试仪测试,发现机器管电压(k V)输出精确度优良,但在故障时管电量(m As)几乎为零,遂怀疑球管出现故障,但因球管测量太烦琐,维修陷入僵局。经过反复询问厂家工程师,得知“错误269”的可能原因和故障点为:(1)旋转阳极控制板及其插线松动; (2)右侧盖下固定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 transistor,IGBT)元件的绝缘体松动;(3) 灯丝板与1 k Hz板插线或它们之间的连线接触不好;(4)控制曝光动作的几个继电器接触不良。重新检查相关电路板,插拔相关插头并打磨相关几个继电器的触点,紧固IGBT接头后试机,故障排除,正常使用至今已近3个月,未见类似故障。

4小结

上一篇:钢结构构件下一篇:背谱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