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育人艺术例谈

2024-05-16

班主任育人艺术例谈(精选五篇)

班主任育人艺术例谈 篇1

一、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

班主任的身教重于言教。首先, 教师主要是以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来直接影响学生, 以自身的品德熔铸学生的品德, 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言行,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 学生无论是在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心理活动、个性倾向等方面, 都不成熟, 正处于发展、打基础时期, 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依恋倾向比较强, 学生常常会滋生对班主任的亲切感、崇敬感, 他们相信班主任本身或班主任所倡导的思想、行为、品质, 就是他们最可依赖的模仿对象;再次, 班主任的示范性还表现在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上。如, 班主任如何总结工作, 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 如何待人接物等, 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 班主任不能只满足于讲道理, 必须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以过人的学识、素养, 高超的管理技能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佩服。

二、亲其师, 信其道

著名教育学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其为池塘, 没有感情, 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爱是当好一个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催化剂。所以,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 从小事中关爱每一个学生, 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 用爱换取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事实证明, 感受了师爱的学生, 均不同程度发出对教师的爱, 因而产生了开放、接纳的态度, 于是, 所发出的教育教学信息会产生神奇的教学效果。

三、明其理, 导其行

作为班主任, 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班级环境, 营造有利于每位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氛围。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抓住一个“理”字, 把道理讲透, 用真理服人。如, 班上有名争强好斗的男生, 他经常打架, 于是, 我找他谈心, 帮他明辨是非, 让他明白同学间的小矛盾不能用打架的方式解决。事实证明, 这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式, 比起简单的批评更让他们认识深刻。

四、严爱兼顾, 讲究方法

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 他们受到来自长辈的呵护, 衣食无忧, 大多自私、任性, 作为教师单单从爱护的角度去教育他们, 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讲究教育方法和策略。或许有时候, 我们对爱理解得过于狭窄, 认为爱就是一味的表扬和赏识, 使爱渐渐偏离了美好的初衷, 致使一些不求上进、不守纪律的学生产生了毫不在乎、无所畏惧的心理, 而教师面对显现的问题瞻前顾后、缩手缩脚,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团和气、风平浪静, 但实际上却隐匿了祸患, 滋长了邪气, 这种包脓养疮式的爱, 最终害了学生、害了社会,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自私的表现。作为班主任, 一定要抱着对学生切实负责的态度, 严爱兼顾, 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 在纪律上要严加管教, 通过义正词严的说理和“入木三分”的剖析,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错, 错在哪里, 从而吸取教训、痛改前非。

例谈育人的艺术 篇2

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64-01

作为教师,我的愿望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到知识,拥有快乐的童年。那么,教师要怎么做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虽然教育有规律可循,但是学生具有差异性、可变性、情感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想法、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发现问题,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加以引导,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而这就是教育的艺术。在工作中,笔者走过弯路,有过遗憾,但也领悟出了一些育人的方法。

一、公正断案

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教师要做到“公正断案”,让每一个学生口服心服。

在笔者的班里有个男生小强(化名),平时喜欢欺负人。一天早晨,一个女生在做完早操后哭着跑回教室,我连忙问她:“怎么了?”她哭着说:“小强打我,打得可疼呢!”于是我把小强叫来,这时恰好有几个学生在围观,我对小强说:“你最近有了进步,很少打人了,今天怎么又打起同学来了?”小强大声说:“老师,我没打她!”“撒谎!没打人,人家怎么就哭了?”围观的学生齐声说道。我正打算狠狠地训他一顿,但转念一想,他最近确实很少打人了,可不能冤枉他了,还是把事情弄清楚后再下结论。于是我对小强说:“你说你没打同学,那你把事情的经过说一说吧。”小强说:“今天她往我们班卫生区扔纸,我担心班级被扣分,叫她捡纸时用手拍了她一下,这怎么能叫打呢。”我又问那个女生:“你为什么要扔纸?”她说:“我没扔,是我掏东西时带出来的。”事情水落石出,案情真相大白。于是我和颜悦色地对小强说:“你确实进步了,学会了关心班集体。可是,今天这件事你做得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你想想怎样做会更好呢?”小强想了一会儿说:“如果我把纸捡起来,或者让她捡起来就好了。因为我太着急弄疼她了,对不起。”我又对那个女生说:“你虽然不是故意扔纸,但是班级卫生区有纸屑会被扣分,你以后可要注意了,小强向你道歉了,你还生气吗?”她说:“不生气了。”女生破涕为笑,围观的学生也都表示赞成老师的公正断案。

二、正面引导

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教师要用宽广的胸怀接纳每一个学生。当学生犯错时,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机,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在笔者所带的班级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两个男生很爱打架。一天,他俩为了争夺清洁工具吵了起来,差点还动了手。当他们来找我评理时,这两位同学都把责任推给对方。对此,我没有动怒,而是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俩进步了,我很高兴,你们应该得到表扬。”这俩学生听后一愣,心想准是老师在讽刺和挖苦自己,有点不太高兴。可我的脸上没有一点怒色,仍旧笑着对他们说:“我表扬你们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你们平时爱打架,打起架来甚至不要命,今天没打,就是很大的进步;二是因为你们为了争夺清洁工具闹纠纷,说明你们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三是你们找老师评理,说明你们相信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我接着对他们说:“今天你们为什么没有把一件好事做好呢?这说明你们的急躁情绪和不宽容别人的缺点还没有改掉。以后你们可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宽容别人。”俩人听了我的话后很开心,高高兴兴地去劳动了。

三、赏识表扬

赏识让人成功。因此,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班里有一高一矮两个男生,因为踢毽子游戏发生了争吵,高个子男生还被打了两拳。被打的男生个高力大,脾气暴躁,要论打架,同学中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正当他要反击时,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只见他满脸通红地大声嚷道:“你小子等着,下课后非打你一顿不可。”见他怒不可遏的样子,我预感到一场打斗恐怕在所难免。如果这时直接批评他,估计会火上浇油,于是我灵机一动,笑着对他说:“明明(化名),你平时最爱帮助同学,你看老师手里拿着这么多东西,能帮帮老师吗?”得到表扬的他很开心,很快接过了我手里的作业本,并一一分发给同学,在分作业本给打了他两拳的那个男生时,态度也好了很多。我趁机说:“明明同学在课间和同学闹了点小矛盾,为了顾全大局不影响咱们上课,没再和那个同学计较。他还帮老师分发作业,应该受到表扬,老师相信下课后他会和那个同学友好相处的。”这时的明明已经转怒为喜,课后俩人也很快和好。

例谈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篇3

一、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现状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是班级管理中的常见现象, 在教育生活中随处可见, 其间对儿童的关注、对策略的把握等问题值得深思。

现状1:“你说, 叫你下课不要跟别人追逐打闹, 你就是不听, 老师跟你讲过多少遍了, 为什么死不悔改, 难道你长的是猪脑子?”被训的学生一脸无辜地站在一旁, “聆听”着班主任的训诫。

现状2:某班主任揪住学生的衣领, 边往办公室拉边说:“走, 跟我去办公室, 我们当着办公室全体老师的面, 把今天这件事说清楚, 看看你知道不知道, 自己错在哪儿?”

现状3:两名学生被罚站在打破的消火栓橱窗前, 地面上散落了一地的玻璃碴。班主任说:“你们两人, 不管是哪个的责任, 反正玻璃是你们打碎的, 赶紧打电话让你们的家长一起来学校, 把玻璃装好。”

现状4:晨会课上, 班主任把本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拿出来, 对照文本读了一遍, 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刚才老师读的就是我们本学期要达到的要求, 希望所有同学共同努力, 不要让我失望。如果哪位同学做出导致目标未达成的事, 我要好好教育他。”

……

教育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对话沟通的过程, 究其本质而言是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在日常实践中, 学生犯错是难免的事情, 但上述所列, 根本看不到班主任与学生良好的沟通, 仅能看到的是简单粗暴的方式, 对学生的斥责与痛骂, 甚至是挖苦与侮辱, 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其结果只能带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更多的隔膜和抵触情绪, 而真正的问题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沟通的实践策略

沟通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 必须要讲究其艺术性。沟通的形式与方法不同, 达成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怎样达到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沟通的艺术化境界, 让沟通真正实现最佳的教育效能, 促进师生之间互谅共生、和谐共赢的生态关系的形成呢?笔者以为,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以期真正达成教育目标。

(一) 借聊寓意策略

闲聊可能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最自然、最轻松的方法。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 教师很容易打开学生的心扉,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案例1】找回丢失的自信

晓晓的成绩是绝对没说的, 在整个年级都是响当当的。但她就是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 不与其他人交往, 成天沉默少言, 显出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我通过与其父母联系, 了解到原因, 她生下来就是兔唇, 后来经手术矫正已经恢复正常了, 不过在上唇边留下了一条很浅的疤痕。怎样与她进行沟通, 才能消除她心中的不自信呢, 又不至于触动她敏感的神经呢?

某天下午, 别的同学都去上体育课了, 晓晓因为感冒请假留在了教室里, 我也留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我说:“晓晓, 小时候你都发生过哪些趣事, 能告诉我吗?”晓晓睁大了眼睛, 将信将疑地看着我。我说:“你不好意思说, 没关系, 老师先来讲讲。”我撩起刘海, 把额头上因小时候顽皮而致的一道疤痕展示给晓晓看, 并讲述了产生的原因。只见晓晓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小声嘟哝着:“原来老师脸上也有疤痕呀!”我笑道:“其实我从未放在心上, 就权当是上帝在我脸上留下的永不磨灭的记号, 要是走丢了的话, 会方便家人很快找到的!”听了我幽默的话语, 晓晓的脸上灿烂成一朵花儿。

从此, 我和晓晓成了无所不聊的好朋友, 她也渐渐地在我与她的闲聊中变得越来越开朗, 与周围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

闲聊与严肃的谈话有着本质的区别, 班主任要注意运用“随风潜入夜”的方式, 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其中, 感到班主任平易近人, 进而消除紧张戒备的心理, 与班主任达成共识。

(二) 以退为进策略

以退为进的策略适用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 这种学生犯了错误后, 班主任不宜在公开场合立即进行批评教育, 这容易使学生深受打击, 感觉颜面扫地, 尊严全部丧失, 反而给沟通带来负面效应。

【案例2】文具盒的风波

课间, 班长告诉我洲洲同学的文具盒不翼而飞了, 这让我非常纳闷:短短几分钟的时间, 文具盒会“躲”在哪里呢?我脑中立即闪现出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当场搜查! 但我随即冷静下来, 这样做很不妥。一不小心就容易伤害到学生脆弱的心灵, 更何况这也许只是学生之间的玩闹呢?于是我问了一下:“有谁捡到一只文具盒?”结果谁也不作声, 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不寻常, 这绝不是简简单单地玩闹, 而是故意的。下午班队课上, 我首先讲了中国某留学生的诚信故事, 然后说起了这只文具盒, 我对学生说谁藏了这只文具盒, 这会儿也不必急着告诉老师, 我想你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你不妨在课后当我俩独自面对的时候告诉我。结果等待了一下午也没人主动向我坦白。我不禁叹息:我的教育策略错了, 我真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

谁知, 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第二天, 我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却发现在周某同学的作业后多了两行铅笔字:“王老师, 对不起, 因为洲洲常常在课堂上用笔尖戳我, 我忍无可忍便将他的文具盒藏在了电视机的后面。看完后, 请你用橡皮擦掉这两行字, 我希望你能为我保守这个秘密, 更希望你仍是信任我的大朋友。”看完以后, 我用橡皮认真地擦掉了这两行字。并在班上到处寻找洲洲的文具盒, 假装最终在电视机后面找到了, 我不知道我的这种“虚假”行为对不对, 但我知道我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

班主任要智慧地审时度势, 看清与学生沟通的场合, 给他们留下空间, 促使其自我意识的觉醒, 让他们自己去认识问题。

(三) 先扬后抑策略

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 学生也不例外。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 班主任大发脾气, 只会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从而影响沟通目的的实现。但如果班主任先对学生的优点加以表扬, 再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教育, 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3】从体育节“跑”来的转变

“老师, 婷婷的语文作业又没有做!”早上刚到办公室, 语文课代表就向我报告。其实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止一次了, 作为班主任的我, 也多次找过她谈话, 但就是效果甚微。她的父母也很着急, 多次打电话向我诉苦,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显然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了。我有时真的也想放弃, 但那样明显违背教书育人的职责, 似乎表明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怎样与她沟通才会取得成功, 促进她转变呢?我暗下决心, 不到最后一刻, 绝不放弃。

转眼间, 学校在每年金秋十月举行的阳光体育节顺利开幕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婷婷超人的体育天赋获得了100 米跑和200 米跑的两项冠军。我隐约感觉到, 与她沟通的时机到了。我先在班级上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 以热情洋溢的颁奖词把婷婷“狠狠”表扬了一番, 在颁奖典礼上我看到她眼中出现了少有的光亮。颁奖结束, 我把婷婷单独请到了办公室, 与她进行了意味深长的谈话, 表扬了她在体育节上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随后我说:“学习其实就和赛跑一样, 有些困难克服一下也就过去了, 希望你今后做作业时, 也能像赛跑一样勇于克服困难, 老师相信你能做到。”婷婷郑重地点了点头。我说:“今后老师就看你的表现了, 希望你不要让老师失望哦!”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课代表再也没有向我报告婷婷不做作业的情况。在毕业考试中, 她的语文成绩由五年级的五十多分提高到了八十多分。

俗话说:“良药不苦口, 忠言不逆耳。”班主任采取先扬后抑的策略, 能有效地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让两者之间的沟通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

(四) 欲擒故纵策略

在班级管理中, 总会碰到有些学生屡教屡犯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学生, 班主任可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 先放一马, 让这种学生把自己的“疯劲”发挥到极致, 让他们自己品尝犯错带来的苦果, 然后再由班主任趁势与其沟通, 就能轻松促其走上正确的轨道。

【案例4】让任性多“飞”一会儿

悠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 但他自以为自己很聪明, 经常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 表现出一副“我聪明我怕谁”的气势来。晨会课下课, 别的同学都在认真做着课前准备, 他独自一人抢先溜出教室;环境卫生打扫时, 他不带劳动工具是常有的事;语文课上, 别的同学都在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只有他的眼神游离于九霄云外……找他谈过几次, 但效果都不理想。学期过半, 向我告状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都是关于他如何整蛊人、怎样搞恶作剧的。我看沟通效果不佳, 决定暂时“按兵不动”。

期末学习效果检测的成绩很快就公布了, 我找来了悠悠的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测评卷, 给悠悠看了一下, 当他看到语文72 分、数学81 分、英语67 分的成绩时, 他一下子愣住了, 半天也说不出一个字来, 只顾在卷子上看这看那。我说:“怎么样, 你可是带着三门都是九十分左右的成绩升入六年级的, 现在呢?”“我……”老师还没说什么, 他的眼中已经噙满了泪水, 看得出, 全是悔恨。我说:“你好好想想自己近来的表现, 老师也多次提醒你, 你听过吗?”他摇了摇头。我接着说:“你本身有着聪明的头脑, 不过升入六年级后, 你就逐渐地把心思从学习转移到了疯狂的玩耍上, 但老师相信你能改掉坏习惯, 一定会赶上来的。”第二学期, 悠悠像换了个人似的, 变得稳重、认真了许多, 成绩真的很快赶上来了。

欲擒故纵策略能将学生从疯狂的麻木中唤醒, 班主任只要稍作深入浅出的分析, 就让学生认识到错误, 从而顺利接受正确的意见。

例谈班主任的奖励艺术 篇4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 奖励 评价

批评和奖励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的左膀右臂,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提示我们无论批评和奖励都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只有正确掌握了批评和奖励的艺术,教育才能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起到持续的效果。

笔者是一名科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采用“特殊形式物质奖励”和“实验室开放日制度”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奖励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物质奖励求创新

物质奖励是班主任经常采用的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学习用具、笔记本等物品作为奖励。然而以目前的城市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小恩小惠”的物质奖励对于孩子已经很难形成吸引力。尤其是对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发给他们的奖励本很快就会变成涂鸦本。在物质奖励的魅力逐渐黯淡之时,笔者创新了物质奖励的方式,使物质奖励焕发第二春。

物质奖励产生吸引力关键是奖品,奖品必须是廉价而学生又不容易得到的。笔者结合自己是科学教师的学科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常用的奖品就是各种植物的种子。通过自己种植或者在花鸟市场购买获得了大量的种子,如太阳花、玩具南瓜、观赏性葫芦……城市的孩子很少有自己种植植物的经验,这些可爱的种子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每当孩子有突出的表现或者进步的时候,我就奖励给他们一粒种子,嘱咐他们回家种植,这成为很多孩子感到幸福的事情。

以植物种子作为奖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发展性奖励。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城市学生不易获得种子,更在于学生在得到种子后会回家对它倍加呵护,而种植植物本身就是一项有意义的课外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种植活动中情感得到升华。一粒小小的种子作为奖品,却将奖励一直延伸到课外;植物的生长周期少则数月,在这几个月时间里,学生每天看到植物一点点长大、开花、结果就等于一次奖励的效果一直在延续。

二、精神奖励求持续

笔者在研究物质奖励的同时,更加提倡的是精神奖励,因为精神奖励能够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内部动机,产生要求进步的内在需要,这种动力往往更加持久,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奖励甚至可以在孩子成年后仍然保留深刻的烙印。

但是精神奖励往往也是较难应用的,它和教师的经验积累密切相关。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对学生的表扬常常不能走入学生心灵深处,难以获得持续发展的效果,而过于频繁的口头表扬又容易让受表扬者产生麻痹效应。

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利用科学教师的优势采用“实验室开放日”的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精神奖励,效果显著,而且易于实施。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在日常管理中按照班级规章对学生进行盖章计分,当学生获得的奖励章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在学校每周两次的实验室开放日的中午到实验室进行“自助餐”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验室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并且获得实验室值班教师的帮助。而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甚至可以将一些实验材料借回家。

“实验室开放日”制度是对表现突出或者进步显著的学生进行的“重量级”精神奖励,利用学校实验室的闲置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而学生在“实验室开放日”所进行的自主科学探究活动又会极大地放大他们要求进步的内在动机,形成一种良性促进的作用,是一种持续性的、发展性的奖励。

班主任育人艺术例谈 篇5

一、守望教育, 摒弃尴尬

1.处理事件快慢倒置——教育快中失胜

我们都感觉“一万年太长, 只争朝夕”, 都爱赶时间:寄信, 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 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 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 以至于成为了“急之国”?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工业文明、现代理性追求效率、技术至上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心理病症, 但也是教育的症候。

作为教师的我们总是被一大堆事情烦着, 很少会花很长时间, 去静听学生的心声, 去处理学生的琐碎小事。纵使是学生之间的大矛盾, 老师也是寥寥数语追求最快的速度把事情解决了, 把学生教育了。而孩子真正满意了?信服了吗?我们仿佛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考虑了。

2.解决矛盾主次倒置——教育危及自尊

学生的矛盾有时为芝麻绿豆小事, 彼此纠缠不清找老师。老师往往只听事情经过, 太少去体会孩子内心的想法, 更懒得去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最后的处理方法是:双方批评、或道理一番, 学生是扫兴而归。久而久之, 教师的形象会变渺小。苏霍姆林斯基说, 自尊心是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 他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和你抗横。士可杀, 不可辱。因此, 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人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所以教育不能凭主观意识来判断, 要学会换位思考, 从学生出发, 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这样的班主任才算得上高明。

3.面临纠纷赏罚倒置——教育提升怨气

教育是需要用心浇灌的事业, 很多时候由于老师的武断造成了赏罚不分明, 那么学生的怨气会提升。小学的孩子刚好处于主观性渐长期。老师不说明原因随便处理, 会引起孩子的不满意, 而这种不满意会让班主任老师失去威性, 学生和老师会产生对抗心理, 那么辛苦劳作的教师会事倍功半, 因为自己的一片苦心换来的却是学生的怨言和对抗,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能明析事情实质。其次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二、守望教育, 渗透 “慢艺术”

教育是慢艺术, 尤其是班主任的育人工作。它更像是农业, 而不是工业。我们似乎应找回这样的教育生态:“我, 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 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 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小蝴蝶结扎好, 用她五岁的手指, 孩子慢慢来, 慢慢来。”

1.期待中, 等待你的慢成长

尊重是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需要, 它还是一个很高层次的需要, 是在人的生存、生理需要满足之后产生的。作为教师该时刻提醒自己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往往能创造出一种美好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 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 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

(1) 期待你成长, 你为“师”来我为“生”

目前, 班主任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约束”学生行为和校纪校纪的教育上, 目的是每个学生不出乱子。班级要维持正常的教学与生活秩序, 必须按校规班规进行管理, 这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 班主任更应该善于拾起身边的小事, 作为培养道德的素材。

针对学生浮躁的心理, 每次晨会课, 我总会找一篇短小的故事, 娓娓讲给学生听, 在静静的氛围中让他们慢慢用心聆听书中描绘的美好世界, 心灵也就远离了浮躁;学生学习用品掉地上了, 碰巧经过时, 帮他捡起来, 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容易亲近;地上有垃圾, 不是叫学生捡, 而是自己弯下腰, 在学生的注视下捡起来, 学生觉得这个老师以身作则;把自己当成了班级的一分子……学生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中耳濡目染, 慢慢地良好的品德就在心里生根、开花、结果。

(2) 等待你给予, 我为“师”来你为“生”

中国一向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晚辈, 对人长辈、师长的敬重千百年恒古不变。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王子、公主。怎会知道需要主动向人问好?于是在班主任、家长的不停教育下, 大部分孩子已经懂得了见到师长要问好。但是总有几个内向的孩子总是没法张开嘴巴。例如, 我们班级的小林就是其中一位, 每次校园里遇到老师, 都是用温暖的目光看着, 然后默默走掉了。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 好几次想叫他来谈话, 可是转念一想, 也许他是克服不了自己内向的性格才欲言又止, 于是每次见到他, 我主动先向他问好, 他总能开心回应。过了好多天……好几多月……终于有一天早上, 我刚踏进校园, 就听到那期盼已久的声音:“老师好!”我开心极了。

此时, 我觉得教育的时机到了, 我把孩子叫到我面前, 大力表扬了他, 并且告诉她老师一直在期待他的一声问候。并且跟他约定, 以后咱们见面的时候都互相问好, 并且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孩子开心地同意了。之后的他不仅仅是对我彬彬有礼, 对其他人也是。

我享受了慢教育, 期待中, 我等待了一个孩子的成长, “对人有礼貌”不是学会多大的本领, 但是可以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收获与人相处的本领, 这样的事谁说不是教师应该做的呢?

2.等待中, 守侯你的慢进步

“已所不欲, 勿施与人”作为老师还要学会换位思考。讲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换位不意味他不知道自己的存在, 而是同时也知道别人需要什么, 并会在别人需要的时候, 及时伸出友谊之手, 而不是视别人的痛痒而不顾。

(1) 变“贬损激将”为“慢慢处理”

学生做错了事情, 班主任老师容易对学生冷朝热讽, 把尊重、爱护抛在脑后。现在的学生有思想、有主见, 而且每个学生都在乎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 总希望被人尊重、接纳。尤其是自制力差、习惯不好的孩子, 他们的心很脆弱, 教师更要小心呵护。班主任要用心灵去感化学生, 尊重他们, 把他们当作朋友在交往中教育他们。

“××在米尺上写了老师是猪几个字!”一群学生抢着报告我。一向与某老师不合的他终于爆发了。压下心头的怒火, 我微笑着走进教室, 询问学生:“××给予老师的礼物太特殊了。这肯定有原因的, 我们一起来猜一猜。”甲说:“这是在骂老师。”我问××:“他说老师像猪一样蠢, 是你心中的意思吗?”他红着脸摇摇头。“猜错了, 不是的, 你们把他想得太坏了。再猜!”乙说:“老师像猪一样老实。”丙说:“老师像猪一样作用很大。”……五花八门的答案在教室里飞舞。渐渐的, 猪不再是愚蠢的代名词, 变成了一只浑身充满优点的可爱动物。回过头来在问子浩。他腼腆地说:“我觉得老师像猪一样傻得可爱。有的题目我们都会了, 他还在那里讲个没完没了。”全班哄堂大笑。结果可能不是他的初衷, 但是他的红脸告诉我们, 是老师的慢处理 , 给予他尊严, 让他有了重审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2) 变“发号施令”为“慢慢体验”

“不许……”“不准……”“必须……”这些话成为很多班主任的口头禅。班主任成为规范、条约的传声筒, 天天忙于发号施令, 把德育简单化。平时我们应该让孩子回归生活、体验生活。班主任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 创设“自然真实”的情景, 调动学生的情感。在体验中懂得道理。

让学生在实践中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界到来的时候, 在学生中展开“孝敬教育”。让学生为父母制作贺卡, 为父母洗一次衣服, 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学生在慢慢的实践中提高了思想的认识, 净化了自己的心灵。“教师节”让学生写一份最美的作业, 告诉他们:这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教室内废纸乱扔, 三令五申效果不佳。一日, 不说理由, 让学生排成一队, 静静地、慢慢地从教室内走过, 在静默中, 许多学生难为情地说:“没想到教室里这么脏。”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体验中, 学生得到的是刻骨铭心的体验。

(3) 变“一次了断”为“慢慢守望”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按照螺旋式向前发展的规律成长的。学生往往是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循环、反复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有的班主任老师好急功近利, 一发现学生的错误, 就立即掐掉坏苗, 但坏苗掐掉了, 可根还留在思想深处。我们要么斩草除根, 要么用良好的习惯“挤走”它。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需要通过潜移默化, 熏陶、净化学生的心灵。

小朱同学一直以来, 做任何事情都很慢。每天的课堂作业需要留晚学才能完成。考试让你催20几次, 等收卷时作文才写了一两句话。一天、一个月、一年, 老师都可以忍受, 但是到了二年级这样的坏习惯还存在。批评、责备, 惩罚等方法都用过了, 仍不见好转, 使我心灰意冷……内心极度伤感, 突然, 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最为简单的一个词“换位”。如果我是他, 我会对这两年来的表现有怎样的想法, 面对老师的批评有怎样的心情。我决定找他谈话。让他把心中所想畅快的说一说。他说:“我是因为管不住自己, 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就会去做小动作, 所以速度总是跟不上, 我自己也为这个缺点很苦恼的。”他也表明有时候面对老师的误解和无端的批评很生气。于是我们通过谈话约定, 以后我尽量只用眼神提醒他。这样间隔性的谈话, 我们保持了一年, 等到三下年级了, 他慢慢进步了, 成绩也基本能考到优秀。

坚持不懈, 努力理解是班主任的基本功。教师理解了孩子的世界, 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慢慢地, 能守望在学生的进步中。

3.守望中, 分享你的大喜悦

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得讲究“互惠”。教师在与学生交往当中应该学会给予。在共同的活动中, 大家能分享活动的成果, 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回报。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理想的教师, 应能够讲一点奉献精神的。我们提倡这样一种精神和境界, 因为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境界的背后是你能得到的回报。

通过一年来的慢处理, 我发现那些没有礼貌的孩子不见了, 那些自以为是的孩子消失了。他们会在乎老师你的每一个眼神和动作。他们会在意你今天是否开心和高兴。他们会认真对待和我心平气和的每一次谈话。因为他们知道, 你的话是为了帮他们打开心结, 你的建议是为了帮他们挪开走向进步通道的绊脚石。于是他们会觉得你像他们的朋友, 能分享他们的喜悦和悲伤, 能抚平他们内心的伤痛和成长的烦恼。在看着孩子们进步、成长的同时, 那份沉甸甸的喜悦又何尝不是老师的幸福呢!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互惠”, 这种相处、交往是愉悦的, 也是有收获的。

三、守望教育, 静待花开

守望教育, 就是守望润物无声的春雨;守望教育, 就是守望芳香袭人的夏荷;守望教育就是守望颗粒归仓的秋收;守望教育, 就是守望纯洁无暇的冬韵;守望教育, 就是守望爱。漫长的付出和等待, 有了收获, 此刻我们不但收获着满满芳香, 还要让芳香四溢……

1.守望中滴落“爱心”的芬芳

成人和成才是同一道理, 不成人也就不能成才。没有爱的人是不健康的。爱应该从身边的事做起。经过一段时间的慢教育, 我发现孩子们懂得去爱了, 比如能从爱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一树一花、小动物、父母、亲人或, 到爱自己的学习和爱集体。他们能为每一次比赛, 而尽心尽力;能对每一次卫生打扫, 尽心尽责;能为每一次集体的扣分而伤心许久。一个有爱心的人, 他的成长道路才不会感到无助和寂寞。

2.守望中吐出“自信”的花蕾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老师的慢教育下, 那些后进生不是那么害怕学习了, 他们有了学习的动力。因为宽容和理解, 那些身上有小缺点的孩子, 也能大胆自信地展现自我了。例如, 在学校的家务比赛报名中, 全班几乎所有人都报名了, 并且表示会回家努力练习;在学校故事比赛选拔中, 很多孩子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故事, 用最短的时间背诵下了最长的故事;在校垒球比赛中, 孩子们不惜放弃休息时间, 在操场上一次次的练习, 为比赛时既展示自己的实力, 又可以为班级争光。自信的个体汇成了一个自信的大集体。古人云:“志也, 气之帅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学习和工作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3.守望中绽开“合作”的花朵

人生在世, 很多事情需要通过许多人的合作才能完成, 靠个人的奋斗取得成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例如, 在班队活动中, 我们班级的孩子自愿报名, 一起合作完成小品、相声、舞蹈、合唱等节目。他们善于合作, 当一个孩子没带学习用品时, 会主动借给他, 同学之间那种互相帮助的现象明显变多了。有了好书互相传阅, 有了好的学习场所, 一同去学习。有了游戏场地一起分享。从而大家都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确实以一颗快乐的心对待别人, 自己也会得到同样的快乐。

“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 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此生, 我将注定为爱忙碌, 犹如屋檐下面的筑巢的春燕。让我们为爱忙碌, 用爱造句!”班主任就要用心做教育, 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不断想它、琢磨它、感悟它。于是, 就以校为家, 以生为友, 相依相伴。只有这样, 我们才有可能等到它开花的美丽时刻。学着慢慢来, 在缓慢中收获一种智慧, 一种教学理念, 让我们的孩子在一片和谐中快乐成长。

摘要:守望教育就是守望教育的理想。日常教学工作中, 我们急功近利, 让教育丧失了很多成功的机会。我们应该在育人教育中渗透“慢艺术”。学会慢教育的方式方法, 从本质上纠正孩子的一些习惯、思想, 教育学生于无痕。

关键词:守望教育,慢教育,班主任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 2009, (4) .

上一篇:下水文下一篇: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