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本科

2024-05-11

投资本科(精选四篇)

投资本科 篇1

一、期货人才知识构成及需求特点

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作为广西外国语学院开设的特色专业, 主要就业方向为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类企业, 以及有套期保值、套利交易需求的企业。同时, 社会也对期货人才寄予很高的期望, 要求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全面的知识以及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沟通能力和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从当前社会对期货人才的需求来看, 大体上要求期货人才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基本的职业技能, 二是市场营销及公关能力, 三是实战操作能力。具体而言, 就是要求期货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过硬的职业道德, 并具备良好的市场开发能力以及公关能力, 不断维护好现有客户, 并能为企业拓展新的客户资源;此外, 期货人才还必须具备能实战的能力, 要懂得研判市场行情, 分析技术, 能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技术指导等。这一切都说明, 期货人才不仅要理论知识过硬, 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 理论能付诸于实践, 通过学习该课程, 能达到符合社会需求特点的应用型人才。

二、期货投资课程的主要特点

(一) 建立在金融学基础之上, 知识点多, 综合性强

期货投资课程是主要建立在金融学基础之上的, 具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期货投资课程之前, 应当具备一定的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和证券投资学等学科相关基础知识, 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 才能够理解相关金融术语以及金融行为, 有利于更进一步学习期货投资相关课程。以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 否则会觉得非常吃力, 特别是对刚接触期货投资这门课程的学生而言, 理解起来会很困难, 难以消化所学知识。

(二) 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对立统一, 学科内容变化不断, 从业要求越来越规范

与其他学科相似, 期货投资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学生经过系统学习之后, 必须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 掌握所学的证券投资工具, 具备良好的投资分析能力, 了解现代证券投资理论和证券投资分析方法。期货投资又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色, 它是一门高度实践化的课程, 学生通过不断的模拟甚至实盘操作训练, 经常性观摩交易高手交易视频, 才能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化作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训模拟训练, 才能检测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这点上看, 期货投资课程具有高度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特点, 不仅强调理论知识学习, 更强调学以致用,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另外, 经过几十年的逐步发展, 我国期货市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不断有新的期货品种推向市场, 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出台。而国家对期货相关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规范化, 要求期货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期货从业资格证书。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 期货投资课程内容不断扩容, 知识点, 思维和理念, 法律法规都要不断的更新。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选用最新教材, 其次要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 要将这门课程相关新知识, 新变化融入到教学中。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始终以期货从业资格证为导向, 引导学生努力考取从业证。

三、当前期货交易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双师型师资不足, 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目前很多开设有证券投资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 甚至本科院校多数缺乏双师型教师, 作为金融前沿学科, 从业教师多为大学刚毕业的年轻老师, 不但缺乏教学经验, 更缺乏社会相关工作经验。这意味着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 学生可能掌握到的更多的是理论上的知识, 导致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不利于学生就业指引和职业生涯规划。另外, 由于教学经验上的不足, 传统教学手段单一, 也可能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专业性很强的期货投资课程, 学生在理解时常常会感到非常吃力, 进而导致厌学情绪。

(二) 传统教学模式落后, 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前很多教授期货投资课程的模式仍然跟许多其他学科一样, 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参与为次。再加上多媒体教学创新上的不足, 致使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仅通过PPT动态演示教学环节, 效果不是很佳。一方面, 造成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相关知识教师无法了解, 另一方面, 很难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更谈不上学生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目前许多高校在平常教学过程中, 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 忽视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考核学生学习情况时, 往往也较注重理论知识部分, 且考核手段无法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相匹配。没有建立起围绕期货从业资格来进行教学, 使得学生缺乏从事期货工作所应具备的从业资格, 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 与社会需求脱轨。

四、针对当前教学存在问题提出的几点改革

为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期货人才, 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 提出几点适应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一) 引进双师型教师, 注重实践操作能力提升

学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针对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引进教师人才时应侧重引进双师型教师, 即在本课程教学上, 具有教师证又具有期货行业丰富经验的教师。双师型教师不仅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程, 还能向学生传授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 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学, 以此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热情和实践操作能力, 并能很好的为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改变教学模式,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注重实践教学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不断转变教学思路,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引入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方法, 通过互动, 激发学生参与讨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同时, 要注重教学手段创新, 充分利用各类型多媒体、互联网等, 充分挖掘案例教学, 注重情景演练, 利用现有电脑实训室加强学生实践操作, 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检测理论知识成果。作为授课老师, 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将行业新动态、新变化与学生分享, 让学生充分了解新知识, 新业务和新观念。在教学考核上, 更侧重于考核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最后, 教师还应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实训, 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使学生能深入期货公司了解新知识, 新理念, 熟悉期货公司业务情况和工作环境等。

(三) 创新考核方法, 以职业就业为导向

由于国家对期货从业人员要求具备期货从业资格证, 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是面向社会应用型人才。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贯穿期货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辅导, 着重提高学生从业证考证通过率。在期末考核上, 可以引入免考制度, 凡通过期货从业证考试的学生, 期末可申请免考, 充分提高学生考证积极性。统计资料显示, 目前全国共有期货公司164家, 期货营业部800多家, 但全国期货从业人员却不足3万人。特别是随着2010年股指期货业务的开始, 人才紧缺的窘境进一步加剧。因此, 创新考核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探析, 目前社会对期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对从业人员数量要求增加, 同时对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也提高。高校只有积极适应市场需要, 以就业为导向, 转变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手法, 以应用型培养为方向,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考取期货从业资格证,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基于期货行业人才需求特征和能力结构要求, 重点结合期货投资课程的主要特点, 着重剖析当前应用型本科期货投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创新教学手段, 以实际应用、动手操作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期货投资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 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期货投资,教学改革,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 国家教育部, 1998年.

[2]《期货市场教程》 (第六版修订)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年5月.

[3]高职证券与期货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 2007.12, VOL22, (12) .

[4]张存萍.高职教育证券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想[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1-07.

[5]马赞军:金融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高校论文, 2008年6月第3期.

本科院校投资学论文 篇2

1我国本科院校投资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本科院校的投资学课程考试方式还是以试卷为主,考试内容是关于一些定理概念方面的知识,很难有创新.而且考试手段也过于单一,不但养成了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习惯,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惯性,导致思想僵化,没有创新意识.另外,我国本科院校的投资学课程平均只有36个学时,这样的课时数对于综合性强、实践性大、应用性广的投资学课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投资学的课程不仅仅涉及金融方面的内容,还需掌握数理统计知识.以CAPM模型为例,计算某一只股票的风险系数,要求学生熟悉金融学知识,也要掌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技术,而从我国目前的教学形式来看,很多学生虽然对学科中的知识理论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对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却是一窍不通,尤其是涉及实践操作中的软件应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制约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投资本科 篇3

一、重新定位“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目标

贯彻(教发[2015]7号)《指导意见》,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教学应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具体到“国际投资学”课程,由于“国际投资学”知识主要应用于国际资本运用和国际投资管理,因此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在国际资本运用和国际投资管理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对“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

(一)使学生具备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分析能力

不同类型的国际资本其国际投资具有不同的动因,相同类型的国际资本的国际投资在投资规模、投资方式与管理风格等方面也往往差异较大,其对东道国的经济带动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往往很不相同。因此,要使学生具备国际资本运用能力,就要使学生具备相应科学分析不同投资类型、不同投资主体、不同投资规模、不同投资方式、不同管理风格的国际资本对东道国经济与社会的正负面影响的能力,以满足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的人才需要。此外,“国际投资学”知识不仅可以应用于利用外资,还可应用于国际投资,而具备国际投资分析能力是做好国际投资的前提与基础。实践中,国际直接投资分析主要包括东道国投资环境评估、跨国经营企业的竞争力分析等;而国际间接(证券)投资分析包括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资金面分析和行业面分析等。因此,使学生具备国际投资分析能力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不同方式国际投资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二)使学生具备查阅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英文信息的能力

做好利用外资与国际投资除了要具备国际资本运用能力与国际投资分析能力外,还要及时掌握国际资本与国际投资方面的充分信息。这要求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获取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信息的能力。实践中,国际资本运用、国际投资决策与管理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比较高,而这些及时的信息大多是英文的,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人才就须具备查阅英文相关信息的能力。应该强调,查阅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信息不仅要有好的英文基础,而且要掌握国际投资、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等方面的专业英文术语以及查阅上述信息的途径、方法等。对此,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应该对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与训练做出安排。

(三)使学生初步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

国际资本运用、国际投资决策与管理都是实务性非常强的工作,做好上述工作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以投资为例,投资行业的良好职业习惯通常体现在“对投资信息与数据的高度敏感、对投资风险控制的高度警惕、对恰当投资时机的耐心等待”等具体事情上。因此,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应该在课堂授课中向学生渗透、传递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性,传授相关的隐性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

二、优化“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

“国际投资学”课程内容一般包括国际投资理论、国际投资主体、国际投资方式、国际投资决策、国际投资管理等。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也应该传授这些知识,但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考虑,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在上述知识的传授中应与一般的本科院校有所不同。

(一)侧重国际投资理论的应用阐释

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国际投资理论。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的学生进行国际投资理论的讲授。基于培养学生不同能力的需要,任何一门课程的理论讲授都可以分为偏于理论创新的理论阐释和偏于应用的理论阐释,偏于理论创新的理论阐释主要讲授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的内容、理论的假设条件、理论假设条件的改变对理论创新的启示等;而偏于应用的课程理论阐释主要讲授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的应用环境、理论假设条件与实践的吻合与背离以及就如何应用理论对学生进行启示等。由于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国际资本运用和国际投资管理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国际投资理论的讲授应当是偏于应用的理论阐释。

(二)介绍实用的国际投资管理技巧

与一般的投资一样,国际投资也是需要大智慧才能做好的工作。要做好国际投资,不仅需要国际投资理论这种“道”层面的知识,还需要国际投资管理技巧这种“术”层面的知识,而且绝不能轻视这种“术”层面的知识。例如,在国际股票投资中,操盘技巧就很重要。在股票投资实践中,不同的操盘手根据同样的股票投资分析报告进行操盘取得的投资绩效往往相差很大,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应重视实用的国际投资管理技巧的介绍。值得强调的是,不论是国际直接投资还是国际证券投资,抑或是国际另类投资都有相应的投资管理技巧。积极学习投资成功人士总结的经验和积极参与投资实践是获得国际投资管理技巧的重要途径。

(三)注重即时国际投资信息的解读

“国际投资学”课程课堂授课应该与学生分享并解读即时的国际投资信息,理由有如下两个方面:第一,解读即时的国际投资信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由于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国际资本运用和国际投资管理方面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这要求“国际投资学”课程课堂授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习惯,而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是“国际投资学”课程在课堂授课中必须做出引导的。无疑,教师可以引用案例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但案例往往较陈旧,对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实践的价值不大。相反,如果在课堂上解读即时的国际投资信息,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上述信息对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实践的价值,从而使学生间接地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解读即时的国际投资信息是活跃“国际投资学”课堂的需要。应用型本科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抵触较大,很多学生甚至觉得“国际投资学”“无用”(钟生根,2014)[1],这极易导致“国际投资学”课程的课堂氛围沉闷。如果在课堂上解读即时的国际投资信息,学生会因为对即时的信息感兴趣而将注意力及时转回到课堂上,如果教师针对即时的国际投资信息对国际投资实践的价值进行提问或组织讨论,课堂的气氛就能很快活跃起来。

三、创新“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方法

对“国际投资学”的教学方法,有研究提出“基于情景的研讨式教学”(程金亮,2014)[2]、“模拟实验教学”(吕瑛,2006)[3]、案例教学(钟生根等,2014)[4]等。笔者认为,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应相应做出调整。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国际投资学”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应用型本科培养人才的特殊性要求“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部分时,由于要阐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的背景,此时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引用理论产生背景下的案例进行解释就比较恰当;在讲授国际间接(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时,由于间接(证券)投资对操盘要求比较高,此时采用“模拟实验教学法”就比较恰当;在讲授国际投资环境评估时,可以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研讨特定东道国(如:巴基斯坦)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这种改善对我国特定企业进行跨国投资的意义,即采用“基于情景的研讨式教学”比较恰当。

(二)充分发挥教学设备与双语教学的作用

用好、用活多媒体在“国际投资学”教学界一直受到重视(李辉等,2014)[5],笔者对此也持赞同观点,因为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教学内容以更简洁、形象、富有逻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此外,笔者强调微信、QQ等现代通信方式与工具在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微信、QQ等现代通信工具的最大特点是传输较大文件上的方便性与快捷性。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要解读即时的国际投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来自全球的隔夜信息,教师往往很难及时将其放到课件中,而通过微信、QQ等现代通信工具可及时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在上课前对这些信息有预览与思考,这样可大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语言上,有研究认为,“国际投资学”应用“双语”授课,因为“双语”授课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工作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在国际企业、跨国公司工作的机会(吴立广,1999)[6]。笔者认为,“国际投资学”课程双语授课对学生最大的好处在于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能提高学生解读即时的国际投资信息的能力,进而能增强学生的国际资本运用与国际投资实践能力。

摘要:文章基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从重新定位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与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国际投资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4]钟生根.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强化国际投资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4,(11).

[2]程金亮.基于情景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国际投资学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6).

[3]吕瑛.关于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课程建设的探讨[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6,(4).

[5]李辉,侯志铭,高嘉琳.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3).

投资本科 篇4

国际投资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国际企业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研究国际货币资本和国际产业资本跨国流动的原因、流动的形式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涉及国际投资主体———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国际化经营。

一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国际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和国际投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逐渐放宽,伴随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私营化以及跨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全球国际投资迅猛扩张,已经超过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转让的发展速度,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近些年,国际投资领域中的变化非常值得关注。一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导致全球国际投资规模大幅度下降。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投资的投资重点和产业结构都面临巨大调整,资源节约型、经济环保型、技术创新型产业成为投资的亮点,低碳投资成为资本追逐的新热点。二是传统的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投资活动已经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改变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格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对外直接投资大国。这些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的出现,使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二、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的定位不适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国际投资学是国际经济学和投资学相交叉的一门学科,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此同时,迫切需要懂得国际资本运用和国际投资管理的专业人才。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国国内一些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包括财经类、综合类乃至有些工科院校等,相继开设了国际投资学课程,并陆续出版了以“国际投资学”命名的教材。国内有代表性的、经典的《国际投资学》教材主要有:上海财经大学杨大楷编写的《国际投资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孔淑红编写的《国际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李东阳编写的《国际投资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任淮秀编写的《国际投资学》、南开大学冼国明编写的《国际投资概论》、山东大学范爱军编写的《国际投资学》。这些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投资概述、西方国际投资基本理论、国际投资基本形式、国际投资风险管理、国际投资政策与法规,以及将国际投资理论与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国际投资战略方法。这些教材的特点是偏重于理论性、学术性,案例没有或较少,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而言掌握起来有些难度。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滞后于国际投资发展

国际投资不断的发展要求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发展,单是联合国贸发会每年出版的《世界投资报告》的主体和内容就不断更新(1)。另外,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也在不断翻新,除了传统的股权式投资外,诸如合同制造、服务外包、订单农业、特许经营、技术许可及管理合同等非股权式投资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目前,全球跨境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活动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实现全球价值链的布局和区位分布的选择,极大促进了资本、人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和流动,跨国公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趋势和特征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国际直接投资的趋势和特征,因此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必然与对跨国公司的研究密切相关。而目前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反映出国际投资的最新发展动态。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缺少案例支持

国际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务性相结合的专业课程,适应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企业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方向的教学需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教材的理论性应淡化,而实用性和生活化应突出。如课程有一章专门介绍国际投资的各种理论,由于缺乏案例教学安排,学生掌握得并不好。另外,在介绍全球国际投资的发展、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容时,由于缺乏新鲜生动的数据、图表或图形说明,对学生难以产生吸引力。

三、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教材的重新定位与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建议对《国际投资学》教材重新定位,把经济学和管理学结合起来,突出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两个主线,国际直接投资是经济学涵盖的范畴,而跨国公司属于管理学范畴。针对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授课效果,笔者把《国际投资学》教材中的国际直接投资部分和《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教材中与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相关内容筛选出来,编写了《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教材。

本教材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宏观角度介绍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概念、发展、理论、环境、动机、方式和企业组建形式。第二部分,从微观角度介绍跨国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产生和发展、作用、经营战略和组织结构及其演变。第三部分,专门介绍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在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等问题。每章都遵循从基础知识入手,由浅至深、由理论至实践的编写思路,对于理论的介绍,用图形、图表说明,形式生动,浅显易懂。同时,与授课需要紧密结合,融入案例分析、知识链接和知识拓展等栏目,力争展现给学生一个结构清晰、知识体系浅入深出、与时俱进的教材。淡化教材的理论性,突出实用性和生活性。教材中选用的案例新颖、生动、贴切,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生动的案例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渴求,以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国际投资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务,既要重视教师传授又要重视学生参与,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运用案例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1. 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方法。

这要求教师平时关注时事热点,并结合所讲授内容,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从中选取新颖的代表性案例,并设计出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问题。例如,笔者在讲授跨国并购的动机和风险内容时,选取TCL并购法国汤姆逊的案例。这个案例精选于何晓晴的《TCL国际:“蚂蚁”背“泰山”》论文。再有,根据相关新闻报道,作者编写了如下案例分析题:

根据表1:(1)中铝注资力拓和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两起并购案并购的动因是什么?(2)两起并购案为何会有不同的结果?(3)从表1可以反映出目前中国海外并购有哪些特点?(4)2009—2010年中国企业掀起海外并购高潮的原因是什么?在授课中,可以由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讨论,由一个或几个学生作重点发言;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小组集体给出统一答案,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通过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信息量大,适合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有限的时空内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感性背景材料,为他们拓展思维想象力,深入理解和讨论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如笔者在讲授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的内容时,引用了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并播放周立波主持的《壹周立波秀》节目中一期题目为“吉利收购沃尔沃从笑话变成佳话”的视频。周立波幽默地讲到,“正所谓相爱简单,相处太难。希望吉利和沃尔沃能白头到老,永结同心,计划生育,子孙满堂。”在欢笑中让学生领悟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巨大的风险。此外,进行多媒体教学,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去获取知识,还可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就某个问题自己做PPT,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

上一篇:作用和社会效益下一篇:经典秘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