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参与

2024-05-05

重在参与(精选七篇)

重在参与 篇1

在安全培训中应用事故案例分析, 效果通常比较好, 但与此同时, 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样重要, 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 那么, 员工听着索然无味, 效果必然不会好。因此, 笔者认为, 想要在安全培训中用好事故案例分析, 必须要让员工参与进去。

第一, 必须让员工学会简单的事故案例分析方法。俗话说:内行看门道, 外行看热闹。以参观名胜古迹为例, 自己看并不觉得有什么意思, 但经导游一讲, 不光有了兴趣, 记忆也深刻了许多。因此, 在安全培训中, 如果能让员工掌握简单的事故案例分析方法, 例如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分析伤害方式、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各方责任等。那么, 即便员工仅仅是僵硬地按图索骥, 对号入座, 在培训者的引导下, 也可以大体了解到面对一起事故, 是该如何分析, 同样可以提高员工学习的兴趣, 加深其记忆, 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 引而不发, 让员工直接分析一起事故。在员工掌握了基本的事故分析方法, 并且学习了若干典型案例分析后, 培训者应适时地提供一起事故, 让员工根据所学知识, 自行分析, 然后将分析的结果跟“规范结果”进行对比, 找出不足。所提供的事故案例应由简到繁, 或者将一个复杂的事故案例分成阶段, 然后以提问的形式让员工回答, 如“这起事故的伤害方式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间接原因是什么”“谁应负主要责任”等等问题。另外, 还可以在现场导演一起小“事故”, 让员工成为“事故的亲历者”, 然后再按照分析流程, 让“亲历者”和观摩者各自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第三, 拓展外延, 案例联系实际。即让员工根据所接受培训的典型事故案例, 找出自己曾读过、听过、看过, 甚至亲身经历过的与之类似的事故、险肇、违章、隐患等, 然后自行分析, 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对事故的拓展和外延, 不仅可以扩大员工的认识范围, 而且通过案例联系实际, 也能促使员工学以致用。

企业文化重在参与) 篇2

1908年第4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开始后,意大利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一直领先,第一个进入了运动场。但不幸的是他已精疲力竭,神志不清,先是跑错方向,后因疲劳过度,几次摔倒在地,但每次他都挣扎爬起,在离终点最后15米处,他又一次倒下了,再没爬起来,在两位医生的搀扶下走到了终点。由于在比赛中借助了他人的力量,皮特里被剥夺了获金牌的资格。但为了表彰他的进取精神,国际奥委会仍然授予了他与冠军一样的1只金杯。彼得大主教正是有感于他的拼搏精神而发出了“重在参与”的感慨,认为与夺取胜利的荣誉相比,顽强进取和拼搏的参与精神更接近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

“重在参与“就这样成为了运动场上一种不灭的精神和口号!于是越来越多的有关体能上的活动,大家都很自慰的说上那么一句“重在参与”。以至于今天这个词成为了所有活动的代名词。

其实企业文化也需要我们“重在参与”,就像我们出生一样没有选择的就已经参与了生命并陪着“天命”一步步的走完生命的整个过程。和很多同事聊天,唯一让我震惊的就是他们都反复的提到一点:自己感觉已经老了,感觉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了,还是多挣些钱实在。我知道,这是很可怕的,以至于让我一连几天夜不能寐的去想一个问题。难道人的心真的可以“死”吗,在他还跳动的时候?难道就真的像闻一多所说“一潭死水”一样吗?可是问题在于我们还是这么的年轻,正如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一样,时刻都在蒸蒸日

上,充满了无穷的能量。怎么就这样轻易的让物欲所压垮呢?没有精神的躯壳是做梦都会吓醒的僵尸。

这个问题最后我还是给了自己一个很客观的答案,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没有追求!每个人都有追求的权利和义务,权利是天生赐予我们的而义务就是为之奋斗的精神和毅力。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的朋友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一种敢于追求的精神,没有一种勇于付出的精神。除了一具随波逐流的躯壳之外,他的灵魂完全是在荒漠中游荡。没有追求的他们怎么会让自己落地生根?试问他们连最起码的参与都没有又何谈精彩过程和辉煌的硕果呢?岂不知失败也是一种精彩。每天幻想着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不可能的,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人不仅没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更不可能为别人担当责任。没有追求的人是悲哀的,那么他得生命也是枯萎的。同样是四季的变换,而他得变换只是从白昼到黑夜的无尽抱怨。

最近认识一个老师,书法写的真是美不胜收。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努力是在一个很不堪的小门卫室里。他就那样默默的坚持着自己的追求,就这样的一低头就是三十几年。他就是这样一个极为普通的人。糊窗户御寒的纸上写满了很漂亮的字,如果你想来求只要接下老两张就行,可是你可要地道一点的换补上玻璃,因为那样才不会让这位老者在冬夜里寒冷。这位老师是有着高尚追求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从另一方面将在他追求自己梦想的同

时,上帝也给予了他同等的回报,在逐渐靠近梦想的同时,物质财富也如无心之柳已成荫。

追求物质其实很俗但是却在这里让我看到了不俗的一面,在人们都去追求物质的同时,公司却已经选择了参与社会活动,选择了一个可以实现我们更多人梦想的方向。这就是我们公司的一种文化,一种创建百年基业的精神诉求。为人民服务不只是从政,我们完全可以从振兴一方经济到造福一方百姓。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付出使公司更为强大,这样就可以解决更多的社会就业问题。可以让还处在贫困当中的人们有更多的工作,可以让这个社会充满更多的和谐。这也是我们企业的一种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表现。

有人说不在其职不谋其政,文化这件事和我没关系,甚至有“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这样可笑的说法。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实力不断壮大、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文化建设也不断深入推进。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我们完全能依靠我们自己的智慧来管理号自己的企业,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们这么多人,该有多少金点子啊。这就是我们企业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财富啊!所谓水涨船高,我们将最终伴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来实现自身的不断提高和跨越!

仔细算起来,我们的企业是一个知识性的企业,大中专毕业生的比例都是别的企业无法去比拟的。而且每年都还有大批的优秀毕业生源源不断的加入,这就是我们企业的大正方针的正确性和预见性。充分显示了公司决策层的勇气和智慧。老员工也是个个身怀绝

技,独当一面。处在二次创业时期的我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也没有后退半步,而是选择的毅然决然的前进!因为我们相信艰难是现实的也是短暂的,我们终将在团结的力量下战胜苦难。因为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企业一定会迅速崛起!到那时在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这些汗水又该是多么的欣慰和幸福啊。

让人感到惋惜的是,很多同事都在抱怨自己得不到重用而另选它途,可是我们想过没有我们到底付出了吗?又付出了多少呢?在没有付出空有追求的梦境里,我们选择离开这有意味着什么呢?是幼稚冲动还是随波逐流?相信很多人都会明白,我们不比别人付出的多就想着比别人拿到的多,这样的企业文化对谁又有多少好处呢?

重在参与是自己对自己的理性定位,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多么的重要啊。参与将证明你的存在,参与将让你充满挑战的勇气,参与也将让你把坎坷踏成坦途。我们可以有花朵一样的梦想,但是我们也要甘心去做一片绿叶。没有绿叶的花朵是单调的,没有智慧的人生是乏味的,同样没有参与的文化是干瘪的。只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我们的企业文化才显得是那样的华贵和丰满。每一次参与都代表着起步,每一次参与都洒下了你得汗水,每一滴汗水都能浇灌明日盛开的花朵。积极参与吧,朋友们,只有参与我们的企业才会充满生机,只有参与我们的文化才能注满团结的力量!

扶贫重在参与 篇3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龙治普着手筹建盐池县良种繁殖场,任场长兼技术员。90年代,他在沙漠化最严重的沙边子村担任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研究基地主任,一干就是10年。

在基地试验区所在地,7.23万亩土地有85%曾是沙化地,但到2000年,试验区已累积完成造林2.4万亩,草原补播改良3.5万亩,建立草原围栏5.2万亩,植被覆盖率由10%提高到50%。1990年初,沙边子村人均纯收入只有90元,亩产不到100公斤,到2001年底,这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314元,土地亩产提高到800公斤。在国际荒漠化防治领域,沙边子村基地具有相当的知名度。200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在沙边子基地考察时,对试验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龙治普在从事农村工作的同时,先后与国内、国际相关机构合作,在盐池县开展了10多个扶贫项目,投资总额达6000余万元,产生效益累计达1亿元以上。在与爱德基金会的合作中,建立起一套参与式扶贫模式,其中尤以盐池小额信贷模式最具特色。他还发起成立了宁夏第一个以扶贫和改造环境为宗旨的非政府组织——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推动了宁夏NGO事业的发展。

2004年,龙治普获得由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中国首届消除贫困奖”个人奖项——奋斗奖。2007年,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又入围“2007年度Alcan可持续发展奖”,这是中国机构首次获得这一全球性奖项。

从事扶贫工作近20年来,龙治普逐渐理清一个思路:只有让贫困人口主动参与到消除贫困的过程当中,让他们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扶贫才能最终获得成效。

《新西部》:爱德基金会在盐池搞的扶贫项目——“治沙和社区综合发展”,从2000年开始已连续进行了两期。虽然将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也列为扶贫目标,但更强调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强调农户的参与性。出于什么机缘,你们与爱德基金会开始进行合作?小额信贷与爱德基金会项目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龙治普:在中国农业大学发展学院的一个扶贫培训研讨班上,我与爱德基金会的人有了接触。1997年,我们第一次与爱德基金会进行合作,启动了一个10多万元的项目,在苏步井乡高利乌素村搞了一个“盐池县沙化草场治理与社区发展项目”,使200多户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这个小项目取得成功后,才有了后续项目——“治沙和社区综合发展”。一开始,小额贷款只是其中的一个子项目,后来逐渐发展壮大后,就独立了出来,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了盐池县妇女发展协会,协会下设小额信贷中心。小额信贷运用了参与式扶贫的一些方法,又根据盐池县的实际情况,在贷款方式、还款期限等运作方式上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其他地区特点的“盐池模式”。

1997年,为了便于和爱德基金会合作,盐池县科技局专门增设了一个机构——外援办,由我任主任直到现在。1998年,我发起成立了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发展中心,2002年更名为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兼任中心主任,现在,我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中心这边,县政府那边的工作基本不参与了。此外,我的另一个头衔是小额信贷中心的理事长。

《新西部》:小额贷款的资金来源于何处?

龙治普:自有资金由几块组成。爱德基金会投入了200万元,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投入八、九十万元,另外还有一些小额资金共计近500万元,加上从农村发展银行的1000万元借款,共计有资本金1500万元。

《新西部》:这么多年来从事农村扶贫与发展工作,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龙治普:参与式扶贫,解决了长期悬而未解的问题——谁才是农村发展主体。

过去,在搞治沙试点时,推广一些新技术,不能说没有产生示范效应,但总觉得墙里开花墙外并不是那么香。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时更多体现的还是我们官员、专家的一些想法,试点所发挥的作用有限。自上而下的扶贫,在总结成效时经常提到的指标是完成了多少面积,形成了多大规模,完成了多少投资等等,至于目标群体是谁,针对他们产生了多大的效益,倒常常被忽略了,结果出现严重偏离发展目标的情况。本来目标群体有100个,但最后却只将资金给了一、两个,他们把项目完成的很漂亮、很成功,但绝大多数目标群体并没有受益,这样的示范效应没有多大意义。

还有一个问题是,掌握扶贫资源的人,总爱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老百姓,却不知是与老百姓的实际想法有距离的。有的领导也很吃苦,今天下去调研,明天下去调研,但是领导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他能去的地方也是有限的,常常看不到面,只能看一些点,如此一来,一些信息可能就会出现遗漏。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做决策,要么会出现问题,要么效果有限。这是自上而下式扶贫的最大缺陷。

我们下去调查时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土坯墙房子旁,有一个一砖到顶的猪暖棚。棚里看不到猪,只是堆了些杂物。一打听,村民说没钱买猪。是不是说这个村民需要资金扶持,不一定。实际情况是,他投资1000元建这个暖棚,是因为只要建起来就可获得3000元的政府补贴,为什么不建?至于养没养猪,不在补贴建暖棚的目标范围内,所以,猪暖棚里见不到猪,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如果让老百姓从一开始就参与,在有限的资金内,他会选择建一个半砖的猪合,外面是土的,里面是砖,即保暖,又便宜,1000元就能解决问题,另外2000元还能买猪。棚有了,猪也养了。同样3000元,效果完全不一样。

我们曾经在一个村搞了一个只有9户参与的小额信贷项目,资金只有2000元,由村民自己选择经营项目。有一个张姓村民,从建一个土坯猪圈,养两、三只猪开始,慢慢积累经验,熟悉市场,现在已扩大到100多头。进了他家,从猪圈的变化——土坯的、半砖的、全砖的——就能看出他这些年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这个村现在有32户在养猪,还成立了养猪协会。

由外部干预式扶贫到老百姓参与的内源式扶贫,是一非常大的转变,具有革命性。

《新西部》:如何保障小额贷款用于最需要的人群?

龙治普:仅仅从农户家的外观看,信息不一定准确。有的人看上去房子不怎么样,但他有钱;有的房子建得很漂亮,但却背了一屁股债。鉴于此,我们在开展小额贷款之前,先对村里住户的贫富情况进行调查。让村民相互打分,富的打3分,穷的打1分,中等的打2分。打分时,将前面人的打分遮盖起来,为的是不影响后面人的判断。最后,我们汇总村民的打分情况,大体能得出一个贫富分布状况。这也成为我们确定贷款用户的一个依据。

当然,这个以村为单元的主观调查,法也是有缺陷的,即有时富裕村的贫困户可能比贫困村的富裕户还富。这也是以后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新西部》:盐池的小额信贷经过8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一套运作体系,今后在向全区推广时,还会进行一些怎样的调整?

龙治普:可能在运行模式上发生变化,向公司化运作转变。如果在3年前,我肯定不是这种看法。过去,一个美国志愿者在我们这儿服务时,就主张我们搞公司化,她说不按公司化运作,产权不明晰,别人不敢投资,就搞不大。去年,我们和美国一家机构有过接触,他们是专门搞小额信贷的,商量搞合作,但最后他们却选择了内蒙古的赤峰,一个主要原因,就与我们目前产权不够明晰、政府干预过多有关。

现在,小额贷款的效果很明显,但却苦于资金量小,覆盖面还不够大。即使能够得到贷款的村民,他们也反映资金量太小。但在总资金量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扶持更多的农户,只能选择降低最高贷款额度的办法。

至于公司化经营,固然能吸引更多的资金,但是,也存在偏离扶贫目标的风险。人人都想挣钱,把扶贫给忘了。如果有一套好的制度设计,产权明晰的公司化运作下的小额信贷与扶贫也是能够兼容的。不管怎么说,都值得试试。

群众文化重在人人参与共享 篇4

一、什么是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 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它是包含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队伍建设在内的具体概念。在“文化”这一属性的概念下, 群众文化与其它类型的文化有着根本性区别, 从其内部特性来说, 人们的“自我参与”与“自我开发”等等, 而职业外则是它的外部形态。

二、雨花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翩翩起舞的广场秧歌、精彩绝伦的舞台演出、丰富多彩的红色电影、方便快捷的文化信息、新颖启智的公益讲座……如今的雨花台区, 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互相交融, 现代优秀文化和传统文化精华相得益彰, 一阕和谐文化之曲正在雨花大地奏响。

群众文艺人人参与享受。雨花台区群众文艺既有大型的演出活动, 也有群众自娱自乐的活动, “人人参与文化, 人人享受文化”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雨花台区打造的“和谐文化社区行”活动, 每年都要组织近300多场演出, 平均受众达56000多人次, 90%的节目都是群参与度极高的自编自演节目。同时, 全区还活跃着369支群文队伍, 形成了天天练、周周演、月月赛、季季评的热闹氛围;青歌赛、鼓舞大赛、舞蹈大赛、戏曲大赛等赛事活动丰富多彩, 整个雨花台区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电影戏剧注入农村活力。“万场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是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雅俗共赏的电影不仅给农民送去了欢乐, 也使群众的整体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为农村文化生活注入了活力。2009年, 我区投入15万元, 为基层送电影217场, 观众达89000多人次。还开展了农民文化艺术节活动, 通过文艺演出、民间艺术作品展、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征文比赛等活动, 让农民在活动中充分展现才华, 成为文化的享受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也丰富和活跃着农村文化生活。

优秀文化信息充盈视野。引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充盈着百姓的视野。在区图书馆, 只要点击其中的“文化共享”专栏, 国家数字文化网上已上网的近百场著名专家讲座、300部电影、122部地方戏曲、30万幅图片资料、8万册图书、40万条期刊篇名及大量科普、农业科技和医药保健知识等就立刻展现在面前。另外“农家书屋”建设几乎覆盖了全区每个村、社区。为47个社区 (村) 精配图书1.1131万册, 价值27.33万元;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国优秀文化资源。

三、关于群众“参与”群众文化的粗浅认识

建设和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 文化工作者有很多事情要做, 对于基层文化工作者来说, 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抓好群众文化建设。抓好群众文化建设不仅要看为群众提供了多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更要看带动了多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之中。

“参与”了才能满足自身需求。群众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 其中“自身”是重点。群众文化若没有群众普遍参与, 就没有旺盛的人气, 也就背离了群众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现在部分人的思想存在偏差, 认为群众文化活动必须轰轰烈烈, 要讲究大场面、大手笔, 于是各种规模宏大的广场文艺演出层出不穷。殊不知此类活动并不和群众的胃口, 一是群众自己不能参与其中, 二是在重大节假日的时间安排与个人事务或农事相冲突, 三是表演内容有时不合群众口味。

“参与”了才能进行文化创造。群众文化来源于群众, 群众文化活动也是群众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一些业余文化创作者常常走街串巷收集素材, 编成既具有地方风味又切合文明主题的文艺节目, 不仅使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得到了教育, 还展现了创作者的个人风采。文化活动如果来源于群众自己生活的文化环境, 体现群众真实的文化追求, 必定能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 继而带动新一轮的文化创造热情。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只有调动起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 才能真正展现群众文化的精髓。

规则意识重在参与体验 篇5

中国教育报-01-22北京史家胡同小学 卓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不仅是制度和章程,更是权利、义务和责任。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哪些规则是最重要的呢?笔者认为是,遵章守纪、文明礼貌、民主平等和诚实守信。

自定班规

如果只向学生讲规则意识的重要,没有他们的亲身体验,规则意识是树立不起来的。为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规则,我们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并以此作为教育的突破口。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什么叫规则,体验规则的重要。这样做,既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

各班制定班规的过程不尽相同:有的是全班讨论,有的是分组讨论,有的是每个同学自己制定,还有的是把经过同学们讨论已经制定出来的班规草稿在166语音信箱中播出,让全体同学和家长们听,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老师再次进行修定。最后,各班把自己制定的班规交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审查、批准,最后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大家照章行事。

让学生参与制定班规,是把着眼点放在参与制定的过程中,这比“遵命”执行更有价值。

强化体验

在我们学校,不仅有班规还有校规。“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就是一条校规。怎么样让学生从行为上遵守这条规则?学校池塘里有100多条小金鱼,冬天来了,水池里的水要放掉,金鱼怎么办?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们举行了一个隆重的领养金鱼的仪式,各班派代表把分给自己班的金鱼领回班喂养,放寒假时,再拿回同学家养;等开春时,再举行一个仪式,把领养的金鱼交回学校。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对校园里的金鱼备加爱护。

“不能给动物园里的动物投食”也是一条爱护动物的规则。当我们得知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用硫酸伤害动物园里的黑熊时候,有不少班自发为救治大黑熊捐款。学校用这些捐款在野生动物园立了一块警示牌,牌子上的图画和文字在全校同学中征集,最后我们选定的是:警示牌正面画着一大一小两只熊,小熊仰着头问它的熊妈妈:“人类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揭牌仪式在野生动物园隆重举行。这种教育扎扎实实,深入人心。

和谐教育

在规则教育中,学校始终坚持“正面强化”的原则,这是我校运用心理学实施和谐教育的理论基础。

学校经常提醒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制定班规时尽量少说“不”和“不许”。比如,将“不许抢行”改为“学会让路”;把“不许骂人”改为“说话文明”……如果我们发现一个班的班规中少于3个“不”字,我们就非常肯定这位老师的.做法。

在选择“提示语”时,学校也是以正面教育为主。如“礼貌使你变得高雅”、“助人能使你得到快乐”、“谦让能使你增添美德”。在柿子树旁的提示语中写的是“你要对我好,我就冲你笑”。

遵守规则,光有正面教育还不够,因为,对违反规则的行为如果不制止,就是对这种行为的纵容和助长。违反校规或班规要受罚,要让违规者承担责任。哪个学生违反了校规,被学校值周生看到,劝告不听者,就给这个班发一张违规通知单,让大家明白是谁影响了集体,是谁影响了班级参加“文明杯”的评选。又如:谁若忘记做值日,不能只停留在做口头检讨上,第二天必须和下一个组一起补做。

营造氛围

为给学生创造一个遵守规则的环境氛围,学校特别安装了德育语音电铃。如:上课铃响过后,语音电铃就会响起这样的话语:“铃声响,进教室!有纪律才是学校,有规矩才成方圆。”“坐如钟,站如松,有规矩,人尊重。”下课铃响后,还会有这样的话语响起:“谁在游戏中越懂得谦让,谁的朋友就越多。”

学校的厕所装饰着小吊灯、整容镜,小门上贴着卡通画,墙上挂着小花篮,装修得很有情趣,连手纸和洗手液都准备好了。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比较容易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也充分享受着在规则中生活的幸福。

感受愉悦

一次,有200多名外地校长来学校参观,一位外地校长在二楼摸着已经成熟的柿子,问学校的一位老师:“这柿子是真的吗?”老师纳闷地反问她:“您什么意思?”她说:“这是不是能吃的柿子?”老师答:“对,这就是能吃的柿子。”她说:“我还以为是观赏品呢,你们学校的学生真好!”之后,学校把这件事情登在了每人一份的校刊上;在举行给低年级同学发柿子的大会上又讲起了这件事,学生们为此感到很自豪。学校要盖新校舍,请投资商参观校园,走到柿子树前,投资商看到被压弯了的柿子树枝,看到伸手可摘的柿子,感慨地说:“把学生培养得这么有规矩,为这样的学校投资,值得!”

学生不仅在校的规则意识增强了,还把遵守规则的行为,从校内延伸到了家庭。

三年级一个学生,坐在妈妈车上,看见妈妈闯红灯、逆行时,不满地对妈妈说:“咱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妈妈没听;前边的道路堵车了,妈妈调头,汽车轧了路旁的草坪,她又说:“妈妈,不要轧草坪!”妈妈笑了笑,还是没听。上学后,女孩向老师讲诉了妈妈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事,老师听后鼓励女孩说:“虽然妈妈没有听你的,但你的规则意识很强,你做得对!”

数字营销:重在参与 篇6

一如影片主题曲的名字, 一切都很牛逼(Everything is awesome)。

这其实是讲述一个逆袭的故事:在乐高世界里,由普通乐高小人出演的建筑民工埃米特(Emmet)过着平静的生活,白天搬砖砌墙晚上看电视打游戏。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反动分子,像黑客帝国里的尼欧一样被激活,成为拯救世界的救世主。他与甘道夫、超人、蝙蝠侠等超级英雄在乐高城市里历险,进行颠覆暴君(President Business)的伟大事业……

乐高城市、乐高飞机、超级英雄,这部电影不仅有英雄情怀和幽默搞笑,也是一场混杂着怀旧、自嘲、梦想的创意拼盘。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乐在其中,忘记了这其实是90分钟的广告。它的魅力不仅在于技术和情节,更在于它能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围绕电影进行的社交媒体互动,它照亮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温暖了大人的童年回忆。这是对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致敬,也是与乐高迷们一次心理上和想象力上的沟通。

当消费者变成参与者

诱发和鼓励参与是乐高大电影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参与并不仅仅是实质的互动。成功营销是建立在沟通和社交基础上的价值交换。营销的同义词是发现、认同和参与,而不是包装、灌输和控制。社交媒体和技术改变了营销的方式和方法,消费者从体验者变成了参与者。

品牌可以成为炫富的工具,也可以是帮助消费者获得身份认同并完善个人形象的利器。在现实的场景里,你白天会穿阿玛尼的西装上班,晚上会换上李维斯的牛仔裤和朋友喝一杯。在网络虚拟的场景里,消费者需要借助手机、电脑、服装、食物等道具完成对个人网络形象的设定。

对于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所喜欢的品牌甚至是他们个性的一部分。在发现世界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品牌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物质上和虚荣心上的满足,更带给他们新的时尚观、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当社交媒体和新媒体营销推动企业在从“产品生产者”向“内容生产者”的转变过程中,品牌也在逐渐肩负起“引领潮流”和“创造文化”的责任。这样的例子很多:乐高是“动手”和“创造力”的吹鼓手,可口可乐是制造“快乐”和“分享”的贩卖机,Absolut变革夜生活,多芬改变人们的审美。

汉堡王在引领潮流上更进一步,在Facebook号召大家删除10个好友换1个汉堡。这种“卖友求荣”的创意不但没有损害朋友间的关系,反而让朋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品牌不仅代表文化和潮流,本身也是文化和潮流的一部分。

被品牌代表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的最基本诉求。首先,我们希望品牌代表我们的个性和价值观;其次,我们需要品牌帮我们树立个性和形象;再次,我们希望与品牌协作,成为品牌文化的一部分;最后,我们希望能和品牌一起“让生活更有意义”。

“代表们”的难题

能成为粉丝的代表,除了需要清晰的品牌定位和企业价值,更需要靠近消费者,了解和反映他们的需求和诉求。

我们一度认为社交媒体和新媒体营销技术可以让我们更了解和靠近消费者。Salesforce或者Oracle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大数据工具,强大到可以让我们分析出后街老王的女儿是否怀孕或者隔壁李姐的老公是否外遇。Synthesio和Sprinklr为我们提供了快捷的社交媒体监测和管理工具,让我们在手机上就可以轻松知道消费者在做什么在想什么。

基于这些发现,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提供他们想看到的东西,根据消费者的行为推荐他们想买的东西。这让我们有了实时营销(real-time marketing)和Social CRM这样的平台,从而迈出了数字营销的一大步。这是技术提供给我们鼓励消费者互动和参与的便利。

但是,从大数据和技术中提炼的消费者价值诉求是否是“真实表达”,就像麦肯锡和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市场调研能在大多程度上反映真实的市场。我们不知道大数据能否分清现实和虚拟,因为消费者在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心理和行为存在差异甚至分裂。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往往并不知道或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需要什么。一个例子就是在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构想触摸屏智能手机之前,市场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触屏手机“没有必要”或者“不会购买”。

史蒂夫·乔布斯曾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不是消费者的工作,这应该是苹果的工作。这个阐述尽管极端和片面,但是对于营销人士来说依然有借鉴价值:营销的目的不仅需要反映消费者的需求,更要帮助他们做出自己的诉求。

而找到消费者需要什么,想成为“代表”的品牌不应该固守消费者现在品牌的认知和偏见,也不应该为迎合大众而“造势营销”,而是要让品牌更具参与感,在共享和协作中进化和完善,挖掘未知。

从参与到众包

那么如何与消费者更好地协作,挖掘未知呢?

品牌本质上是对美好消费体验的承诺,它不仅是一个符号,也不仅是一个广告片。品牌应该是有活力的,应该鼓励消费者参与品牌个性塑造和品牌文化的创建。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分布式计算项目,成功调动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个人电脑的闲置计算能力,同样地,品牌也可以使成千上万用户的想法和创意得到充分应用。

2007年,麦当劳开始一场名为“Global Casting”的活动,向全世界征集用在咖啡杯和购物袋上的头像。最终,他们收到了超过1万张图片,超过24张来自网友的真人头像被用到麦当劳遍布全球的连锁店里。在澳大利亚,麦当劳向消费者征集汉堡的名字;在德国,吃货们甚至可以登录McDonald.de亲手定制自己的那款汉堡; 在法国,麦当劳的logo甚至从金色变为了绿色。

类似的活动简单而直接,能让消费者直接参与品牌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体验。现在绝大部分的营销活动都是这一形式。

如果说麦当劳的品牌众包尝试还停留在尝试阶段,可口可乐和奥利奥已经大踏步地进击了。早在2009年,可口可乐就开始通过创意众包网站eYeka向消费者征集广告宣传片。可口可乐不仅希望消费者提供视频和广告,甚至邀请消费者提供营销战略和品牌方法。还有奥利奥,它的“扭一扭大赛”完全是靠吃货里的极客和怪咖的热情参与。

还有更绝的,乐高甚至让消费者决定下一代新产品。在LEGO Cuusoo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提交自己的新产品设计,如果这个设计被网站上的1万人点赞,乐高就会生产该产品,同时向设计者提供1%的分成。如果你现在登录网站,美国宅男Andrew Clark 设计的Doctor Who从2月26日提交到现在已经收获了8000多个赞了。

这么多年来,我们不断变化着方法去和消费者互动,可是现实来看,除了一些违心的点赞和不情愿的参与,品牌和消费者渐行渐远。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企业掌握使用品牌的所有权,但是却没有定义品牌的绝对权力。在新媒体的语境下,消费者和公司一样,在诠释品牌上面,享有平等的话语权。没有认同就没有协作,没有协作就没有参与,没有参与就没有品牌。

(作者为德勤企业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新媒体策略顾问)

重在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篇7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下面就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看法,谈点滴体会。

一、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的学科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能揭示物质世界的无穷奥秘,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尽可能以精彩的实验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心弦,促进学生的情趣高涨,以积极的态度、振奋的精神投入学习。

如在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课堂上我将一根洁净的铁丝弯成蜻蜓形状,学生看了都感觉很稀奇。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蓝液飞出红蜻蜓”几个字。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求我快点做出来,兴趣非常浓厚。这时我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再把“蜻蜒”放入溶液中,过一会烧杯中蓝色溶液变浅,水中出现形象逼真的一只“红蜻蜓”。此时,全班沸腾起来了。学生们既惊讶又觉得不可思议,个个以期待的目光望着我,希望立即得到答案。我说:“这魔术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我边说边扬起化学课本。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激发了渴望了解化学的欲望。通过创设实验情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启发思维,激发了兴趣,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把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的原理,让学生自己想通。提出问题:用纸做锅,可以烧开水吗?在学生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做以下实验:取一张不易吸水的纸,撕下一小条,在酒精灯上点着了。问:为什么纸条烧着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被火点着的。这时可把余下的大半张纸,折叠成方形纸袋,用丝带拴在四角成为吊绳,把纸袋悬在铁架台上,放入水,用酒精灯加热。学生们看到灯火在袋子下烧,纸袋没有着火,水却烧开了。在生动的情景下,要求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究竟可燃物能不能在空气中被点燃。它决定于什么?通过实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培养问题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而问题一旦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就能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望,必然会高度集中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究、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科学探究倡导的是从直接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发展的学习模式。其中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和关键。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积极、大胆地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明示问题,不断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是成功地实施科学探究的重要保证。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例如,在学习完CO的性质以后,结合前面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人呼出的气体中的C02是如何产生的?

2,人呼出的气体全是C02吗?

3,如果人呼出的气体不全是C02,设计怎样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呢?

4,人呼出的气体除了C02外,还有什么气体?

5,C0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是C02和H20反应生成酸的缘故。C02本身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6,C02通入NaOH溶液中无现象,CO2和NaOH能反应,怎样用实验来证明?

学生们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设计并动手实验。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教给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要记的东西比较多,而且复杂,有实验的、有数字类的(化合价等),也有文字表述类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等),多数学生有些惰性,因此,教给一些记忆方法,对提高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1,歌诀记忆。把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歌诀,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人细口瓶中向试管倾倒液体,可编为“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拇指、食指、中指握试管;“视线落”是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倾倒过多。

2,诗歌记忆。找出诗歌与化学内容的结合点,用熟知的诗句记生疏的内容。如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转化可用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数序记忆。根据自然数增长排列顺序进行归类排列。如元素化合价:一价钾钠银和(氢),二价钙镁钡与锌,三铝四硅氧负二。

4,顺口遛记忆。顺口遛也是根据字韵编排,但是没有诗歌的音韵固定的格式,好读易记就行。如酒精灯在制取氧气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有何区别?得出韵语:“酒精灯,怪怪怪,制取氧气多勤快:氢气还原氧化铜,它却像个大懒虫”。

四、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巩固学习兴趣

化学起源于生活,它与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有着必然联系,要发动学生积极寻找、发现和获取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如:钢铁为什么久置会生锈?为什么钢铁表面涂上油漆就不容易生锈?燃料燃烧为什么鼓入空气、火焰会更旺?潮湿的煤炭为什么会比干燥的煤炭燃烧得更旺?在面粉中加入发酵粉(小苏打),蒸出来的馒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小孔?……如果在课堂上经常将一些身边的化学现象的疑惑和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穿插,那么课堂气氛就会变得和谐而轻松,教学内容就变得十分生动而有趣。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重在参与】相关文章:

扶贫重在参与05-11

重在参与优秀作文04-28

重在坚持04-08

重在引导04-21

德育重在践行02-10

工作重在尽职04-25

阅读重在培养05-10

《规定》重在“守”06-01

《工作重在到位》06-04

学习数学重在05-08

上一篇:构建和谐的职工队伍下一篇:学业辅导